CN102103342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103342A CN102103342A CN2010106106980A CN201010610698A CN102103342A CN 102103342 A CN102103342 A CN 102103342A CN 2010106106980 A CN2010106106980 A CN 2010106106980A CN 201010610698 A CN201010610698 A CN 201010610698A CN 102103342 A CN102103342 A CN 10210334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cording chart
- gain
- processing system
- image processing
- control pa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08—Driving control for rotary photosensitive medium, e.g. speed control, stop position control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025—Machine control, e.g. regulating different parts of the machine
- G03G2215/00071—Machine control, e.g. regulating different parts of the machine by measuring the photoconductor or its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 G03G2215/00075—Machine control, e.g. regulating different parts of the machine by measuring the photoconductor or its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the characteristic being its speed
- G03G2215/0008—Machine control, e.g. regulating different parts of the machine by measuring the photoconductor or its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the characteristic being its speed for continuous control of recording starting tim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备有:(1)载置墨像的像载置体;(2)转印手段,在对着所述像载置体的位置夹持记录纸,将该像载置体载置的墨像转印到该记录纸上;(3)驱动所述像载置体的驱动手段;(4)检测所述记录纸到达所述转印手段之时机的传感;(5)控制部,对所述驱动手段给出指示,使之以所定速度驱动地进行速度控制;其中,所述控制部参照所述传感的检测结果,在所述记录纸进入所述转印手段之时机和所述记录纸脱离所述转印手段之时机的任何一个时机,在所述驱动手段所作的所述像载置体的驱动中,高于通常时地设定所述速度控制的增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印机、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尤其涉及下述情况的对策:在夹持搬送记录纸的转印区域,记录纸进入和离开时的冲击性震动引起的中间转印体和像载置体的驱动速度的瞬间性变动。
背景技术
有些图像形成装置中,是在像载置体和转印部(转印辊)之间形成的转印区域夹持记录纸,同时在该记录纸上转印该像载置体上的墨像。
这种图像形成装置中,记录纸穿过(进入、脱离)像载置体和转印部相接形成的转印区域时,产生冲击性震动。该冲击性震动导致像载置体的速度发生瞬间性变动,该像载置体的速度变动给正在形成的图像带来不良影响。
此时,记录纸的厚度越厚,记录纸进入、脱离转印区域时越容易产生震动引起的速度变动。由于该速度变动,出现转印部的转印偏离、曝光中图像的曝光不均匀等、局部性但明显的图像质量恶化。
以下所示的专利文献中,建议了对上述夹持搬送记录纸时的震动引起的像载置体的瞬间性速度变动的对策。
专利文献1:特开2001-265127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4-61882号公报
特开2001-265127号公报中,通过在转印部附近备有抑制冲击的机构,抑制冲击的不良影响。但是,必须专用的机械性机构,所以装置的成本上升,存在问题。
特开2004-61882号公报中,用不同的马达,以一定的相对速度,驱动中间转印带和二次转印带,在记录纸进入二次转印部时,一时性停止同步控制,使中间转印带和二次转印带的相对速度不扩大。此时,前提是用不同马达的同步驱动之运转方式,缺乏通用性,存在问题。
一般来说,理论上可以通过提高装置的机械性刚性来避免发生上述震动。但是,实际上由于装置的大小、飞轮的设置场所和成本、装置整体的成本等关系,难以在现有程度上提高机械性刚性。
同样,一般来说,可以采用能够吸收冲击的柔软辊,作为转印辊和搬送部的搬送辊,以吸收记录纸进入和脱离时的冲击,避免发生上述震动。但是,考虑转印效率和图像质量,转印部的转印辊不优选柔软辊。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课题,目的在于实现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中,能够确切地防止在夹持搬送记录纸的辊、进入和脱离时的冲击性震动、引起中间转印体、像载置体的驱动速度的瞬间性速度变动、导致图像质量恶化。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备有:(1)载置墨像的感光体;(2)在对着所述感光体的位置上,通过旋转体夹持记录纸,将所述感光体载置的墨像转印到记录纸上的转印手段;(3)驱动所述感光体的驱动手段;(4)对所述驱动手段给出指示,使它以所定速度驱动地进行速度控制的控制部;其中,所述控制部在所述记录纸进入所述转印手段之时机和所述记录纸脱离所述转印手段之时机的至少一个时机,高于通常时地设定所述速度度控制的增益。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记录纸进入转印手段之时机和记录纸脱离转印手段之时机的任何一个时机,在驱动手段驱动像载置体或驱动手段驱动转印手段的至少一个驱动,高于通常时地设定速度控制的增益,因此,能够比通常更强力地抑制进入和脱离时由于夹持搬送记录纸的辊的冲击性震动引起的中间转印体和像载置体的驱动速度的瞬间性变动,能够确切地抑制由于冲击性震动引起的图像质量的恶化。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实施方式图像形成装置的方框图。
图2:本发明实施方式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实施方式图像形成装置的状态时序图。
图4:本发明实施方式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状态说明流程图。
图5(a)~(d):本发明实施方式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特性示意图。
图6(a)~(h):本发明实施方式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特性示意图。
图7:本发明实施方式图像形成装置的状态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的结构
参照图1、图2,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图像形成装置100结构。参照图1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电结构,参照图2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机械结构。
图1、图2中,就有关图像形成装置中周知的、与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动作和控制没有直接关系的一般部分,省略其结构和说明。
图像形成装置100中,控制部101由用来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00各部的CPU等构成,具有下述功能:对于记录纸P穿过像载置体和转印手段时的震动给像载置体的所定速度带来的变动(速度变动),改变速度控制增益等控制数据。
控制部101分整体控制部和打印控制部时,该速度控制可以是整体控制、整体控制和打印控制、打印控制的任何一种。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控制部101作说明。
操作部103是图像形成时进行各种操作输入的部位,例如,图像形成时操作选择纸种或供纸盘,操作信息被传送到控制部101。
记忆部105是记忆各种数据的的记忆手段,本实施方式中备有必需的时机和增益值数据(控制数据),用来对各纸种发生的速度变动生成适当的速度控制增益。
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各供纸盘中放置记录纸时,优选控制部101事先使各供纸盘和上述速度变动数据等控制数据对应。为此,通过操作部103设定记录纸P特征、即类型数据(种类(普通纸/涂料纸等)、纸张斤量、尺寸等),控制部101对于多个供纸盘中分别收容的记录纸P,设定与其种类相应的速度控制数据等控制数据。然后,控制部101根据各供纸盘中收容的记录纸的特征(类型数据),使记忆部105记忆各供纸盘与控制数据的对应关系。
图像处理部110实行图像处理,使必须图像形成的图像数据达到适合于图像形成的状态。
驱动部120为驱动手段,使马达以所定的转数旋转,该马达作为驱动源,使各部以所定的速度工作。
马达131M是使供纸部150的供纸辊旋转的驱动源。马达132M是使搬送部160各部搬送辊旋转的驱动源。马达133M是使感光鼓等感光体173旋转的驱动源。马达134M是使显影部174显影辊等旋转的驱动源。马达135M是使中间转印体175旋转的驱动源。上述各马达131M~136M总称为马达130M。
马达131M对感光体173的旋转驱动、马达135M对中间转印体175的旋转驱动,速度受控制部101控制。
变速部141是马达131M旋转力使供纸部150的供纸辊以所定速度旋转时的变速机构。变速部142是马达132M旋转力使搬送部160各部搬送辊以所定速度旋转时的变速机构。变速部143是马达133M旋转力使感光鼓等感光体173以所定速度旋转时的变速机构。变速部144是马达134M旋转力使显影部174的显影辊等以所定速度旋转时的变速机构。变速部145是马达135M旋转力使中间转印体175以所定速度旋转时的变速机构。上述各变速部141~146总称为变速部140。
供纸部150是供纸手段,通过供纸辊,将多个供纸盘中载置的记录纸送到图像形成位置。
搬送部160以所定速度搬送被从供纸部150送出的记录纸,是搬送手段,备有定位辊161和其他各种搬送辊。定位辊161相当于是在转印手段上游夹持并搬送记录纸P的搬送手段。
搬送部160的所定位置上配置着通纸传感165s(165s1、165s2、165s3、…、165sn),各通纸传感165s的检测结果传送到控制部101。
图2所示例子中的搬送路上,定位辊的上游配置着通纸传感165s1,定位辊161的下游、中间转印体驱动辊145R的上游配置着通纸传感165s2,定影辊181、182的上游配置着通纸传感165s3。
一旦在各辊上游的通纸传感检测到记录纸先端,控制部101便能够检知从上述检测到所定时机后记录纸到达各辊。
工艺单元170是图像形成单元,实行在记录纸上形成图像的各种动作,备有向所定方向旋转并作为被曝光的像载置体的感光体173、使感光体173带所定电的带电部171、根据图像数据曝光感光体173的曝光部172、显影经曝光形成的感光体173的静电潜像形成墨像的显影部174、载置被从感光体173转印的墨像的无端状传动带中间转印体175、以及备有辊176c和转印辊176b的二次转印部176。
中间转印体175通过马达135M、变速部145,由中间转印体驱动辊145R以所定速度驱动旋转(图2)。
转印辊176a将感光体173上的墨像转印到中间转印体175上,转印辊176b将中间转印体175上的墨像转印到记录纸上。
转印辊176b构成转印手段,在对着作为像载置体的中间转印体175的位置(转印区域)上,用旋转体夹持记录纸,将作为像载置体的中间转印体175的墨像,转印到记录纸上。
定影部180在转印辊176b的下游,夹持搬送记录纸,同时实行定影,使墨像在记录纸上达到安定状态。
为了检测变速部143~145的速度变动,在变速部143~145设编码器(速度检测部)195,检测结果传送到控制部101。也可以在各马达上直接配置同样的编码器。
图2中,作为黑白图像形成装置,出示了单色工艺单元170(带电部171、曝光部172、感光体173、显影部174、转印辊176a)的具体例子,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例如沿着中间转印体175,与多色对应,配置工艺单元170(带电部171、曝光部172、感光体173、显影部174、转印辊176a),由此构成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具备图2所示的中间转印体175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情况时,转印区域是指夹持记录纸同时将中间转印体175的墨像转印到该记录纸上的区域。没有中间转印体175的图像形成装置(没有图示)的情况时,转印区域是指夹持记录纸同时将感光体173的墨像转印到该记录纸上的区域。
实施方式的动作
参照图3时序图和图4流程图,说明本实施方式图像形成装置100速度变动控制的动作。
本实施方式中,以实行通常图像形成控制时、并行实施速度变动控制的部分为中心,进行说明。
首先,一旦从操作部103或没有图示的外部PC等发出图像形成输出指示(图4中的步骤S101;YES),则接到该指示的控制部101准备图像形成输出,用PI控制等所定的速度控制,控制感光体173和中间转印体175,使达到所定的搬送速度(图4中的步骤S102)。
此时,控制部101和驱动部120接受编码器1965等的检测结果,以通常的增益实行速度控制。用PI控制进行该速度控制时,有用于比例控制(P控制)的比例增益、用于积分控制(I控制)的积分增益,能够没有振荡地安定控制,为了实现所望的速度控制,预先定出这些增益,记忆在记忆部105中。
这里,作为图像形成输出,控制部101从工件数据等判断被指定的是彩色/黑白、记录纸斤量(一般纸/厚纸)的哪一种(图4中的步骤S103)。
被指定彩色图像形成或不使用厚纸的图像形成输出时(图4中的步骤S103;NO),控制部101在速度控制时不进行增益变更,实行通常的图像形成,直至接到结束指示(图4中的步骤S111、S112)。
在黑白图像形成装置被指定使用厚纸的图像形成输出时(图4中的步骤S103;YES),或在彩色图像形成装置被指定使用厚纸的黑白图像形成输出时(图4中的步骤S103;YES),控制部101在二次转印时进行下述速度控制的增益变更。
为了图像形成输出,记录纸被从供纸部150供给,一旦该记录纸先端被通纸传感165s2检测(图4中的步骤S104;YES),控制部101便使第一计时器开始时间T1’的计时(图4中的步骤S105)。
如图3所示,将从通纸传感165s2检测到记录纸先端,到记录纸到达转印区域(中间转印体175和转印辊176b相对的位置)的时间,定为T1(图3(a)(b)),记录纸先端进入或记录纸后端脱离转印区域时,由于冲击性震动,中间转印体175和感光体173的驱动速度发生瞬间性变动,所以,将进行速度控制增益变更的时间定为T2(图3(c)(d))。用第一计时器计时T1’=T1-αT2(α为0.5左右)时的T1’。
T1值由通纸传感165s2位置到转印区域的距离以及记录纸搬送速度决定,由于纸种等关系搬送时间发生变化时,T1值也连动变化。T1变化时,T2和T1’也连动变化。
一旦从通纸传感165s2检测到记录纸先端开始、第一计时器计时T1’(图4中的步骤S105、S106),控制部101便从记忆部105读出感光体173的速度控制增益和中间转印体175的速度控制增益,变更到高于至今通常值的值(图4中的步骤S107)。
感光体173的速度控制,是指旋转驱动感光体173的马达133M的旋转速度控制。同样,中间转印体175的速度控制,是指旋转驱动中间转印体175的马达135M的旋转速度控制。
速度控制的增益,通常定在在没有振荡的安定状态能够进行连续速度控制的值。在此,将其速度控制增益变更为虽然在连续状态有可能发生振荡但至少在T2程度的时间是没有振荡程度的比通常高的值。该变更的增益值预先定出并记忆在记忆部105。
一旦第一计时器计时T1’,控制部101便提高速度控制的增益,同时使第二计时器开始时间T2的计时(图4中的步骤S108、S109)。
一旦第二计时器计时T2(图4中的步骤S108、S109),控制部101便从记忆部105读出感光体173的速度控制增益和中间转印体175的速度控制增益,从变更的高值恢复通常值(图4中的步骤S110)。
如上所述,在记录纸进入转印区域之时机,在感光体173的速度控制和中间转印体的速度控制的至少一个,高于通常时地设定速度控制的增益,所以,与通常时相比,能够强力抑制转印区域中、在夹持搬送记录纸的转印辊176b由于记录纸进入时的冲击性震动引起的中间转印体175和感光体173的驱动速度的瞬间性变动,能够确切地抑制伴随冲击性震动的图像质量的恶化。
继续图像形成的话(图4中的步骤S111;NO),控制部101回到步骤S103,反复上述处理。如上所述,在记录纸先端进入转印区域时,仅T2时间提高速度控制的增益,然后恢复通常增益,此时记录纸后端也同样,在记录纸后端脱离转印区域时,仅T2时间提高速度控制的增益,然后恢复通常增益。
也就是说,一旦从通纸传感165s2检测到记录纸后端开始、第一计时器计时T1’(图4中的步骤S105、S106),控制部101便从记忆部105读出感光体173的速度控制增益和中间转印体175的速度控制增益,变更到比至今的通常值高的值(图4中的步骤S107)。然后一旦第一计时器计时T 1’,控制部101便提高速度控制的增益,同时使第二计时器开始时间T2的计时(图4中的步骤S108、S109)。一旦第二计时器计时T2(图4中的步骤S108、S109),控制部101便从记忆部105读出感光体173的速度控制增益和中间转印体175的速度控制增益,从变更的高值恢复通常值(图4中的步骤S110)。
如上所述,在记录纸脱离转印区域之时机,在感光体173的速度控制和中间转印体的速度控制的至少一个,高于通常时地设定速度控制的增益,所以,与通常时相比,能够强力抑制转印区域中、在夹持搬送记录纸的转印辊176b由于记录纸脱离时的冲击性震动引起的中间转印体175和感光体173的驱动速度的瞬间性变动,能够确切地抑制伴随冲击性震动的图像质量的恶化。
进一步继续图像形成(图4中的步骤S111;NO)的话,控制部101则回到步骤S103,对其他记录纸也反复以上同样处理。如果有图像形成输出结束指示(图4中的步骤S111;YES),控制部101则结束感光体173和中间转印体175的所定速度控制(图4中的步骤S112)。
实施方式效果的具体例子(1)
对在实际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应用本实施方式时的效果作说明。图5(a)~(d)是在感光体173上安装编码器,测定感光体173的旋转速度受转印区域的冲击性震动影响而产生速度变动时的样子特性图。
图5(a)表示:由于记录纸先端进入转印区域时的冲击,感光体173出现速度变动时的样子,图5(b)表示:由于记录纸后端脱离转印区域时的冲击,感光体173出现速度变动时的样子。
图5(c)表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速度控制,应用通常6倍的增益时,由于记录纸先端进入转印区域时的冲击,感光体173出现速度变动时的样子,图5(d)表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速度控制,应用通常6倍的增益时,由于记录纸后端脱离转印区域时的冲击,感光体173出现速度变动时的样子。
从图可知,通过应用本实施方式的速度控制,感光体173冲击性的速度变动减半,得到了良好的结果。
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只改变速度控制的增益,所以,即使如图5所示速度变动的波形不同,也不受变动波形不同的影响,动作时没有任何问题,能够得到良好的结果。
实施方式效果的具体例子(2)
转印区域产生冲击性震动时,第一,震动引起中间转印体175的驱动速度变动,从感光体173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体175的墨像中出现副扫描方向的伸缩偏离(错乱)。转印区域产生冲击性震动时,第二,与中间转印体175接触的感光体173产生速度变动,曝光中的静电潜像中出现副扫描方向的伸缩偏离(错乱)。
连续实行图像形成时,先行记录纸脱离转印区域时,下一记录纸上出现上述图像偏离,同时该下一记录纸进入转印区域时其自身记录纸上出现上述图像偏离。也就是说,连续实行图像形成时,第2张以后的记录纸上的图像中,共计出现4处图像偏离。
图6表示:在副扫描方向上以所定间隔(这里是0.17mm)排列多个主扫描方向的横线形成图像,测量该横线间隔的样子。通过该测量能够测定冲击性震动的影响以及本实施方式的改善效果。
图6中,用细的变动的折线状态细线,表示所定间隔横线的间隔测量值,对该测量值的细小参差进行平均,用粗线表示相当于实际记录纸搬送速度的特性。
图6(a)表示记录纸脱离转印区域时只用通常的速度控制,由于下一图像的一次转印的偏离而在下一记录纸上出现图像错乱的特性,图6(b)表示记录纸进入转印区域时只用通常的速度控制,由于图像一次转印的偏离而在同一记录纸上出现图像错乱的特性,图6(c)表示记录纸脱离转印区域时只用通常的速度控制,由于下一图像曝光位置的偏离而在下一记录纸上产生图像错乱的特性,图6(d)表示记录纸进入转印区域时只用通常的速度控制,由于图像曝光位置的偏离而在同一记录纸上产生图像错乱的特性。
图6(e)表示记录纸脱离转印区域时附加速度变动控制,由于下一图像的一次转印的偏离而在下一记录纸上出现图像错乱的特性,图6(f)表示记录纸进入转印区域时附加速度变动控制,由于图像一次转印的偏离而在同一记录纸上出现图像错乱的特性,图6(g)表示记录纸脱离转印区域时附加速度变动控制,由于下一图像曝光位置的偏离而在下一记录纸上出现图像错乱的特性,图6(h)表示记录纸进入转印区域时附加速度变动控制,由于图像曝光位置的偏离而在同一记录纸上出现图像错乱的特性。
比较图6(a)与图6(e)、图6(b)与图6(f)、图6(c)与图6(g)、图6(d)与图6(h)可知,通过应用本实施方式的速度控制,中间转印体175和感光体173的冲击性速度变动引起的一次转印在曝光时的图像错乱明显减少,确认到能够得到良好的结果。
实施方式动作的变形例
上述实施方式中是感光体173的速度控制和中间转印体175的速度控制都在记录纸进入和脱离转印区域时提高增益,但并不局限于此。
例如,也可以是对感光体173的速度控制和中间转印体175的速度控制的任意一方,在记录纸进入和脱离转印区域时提高增益。
此时,可以在感光体173和中间转印体175的任何一个靠近转印区域的一方,提高速度控制的增益。也就是说,感光体173和中间转印体175的任何一个,离开转印区域远的一方,也可以不提高速度控制的增益。
另外,也可以对感光体173和中间转印体175的任何一个受速度变动影响大的一方,提高速度控制的增益。另外,如果是没有中间转印体175的黑白图像形成装置,那么只要在感光体173提高速度控制的增益即可。
另外,也可以不是在记录纸进入和脱离转印区域的二个时机,而是在任意一个时机提高速度控制的增益。也就是说,也可以只在冲击和速度变动大的时机改变增益。
另外,如果记录纸进入或脱离转印区域之时,不是在感光体173形成潜像和形成墨像之时机的话,则不需要增益变更。
另外,记录纸进入或脱离转印区域时发生的冲击和速度变动不同时,也可以在进入和脱离时变更为不同的增益。
另外,因为在转印区域的冲击性震动引起的中间转印体175和感光体173的驱动速度的瞬间性变动,是厚纸等纸张斤量大的记录纸容易发生,所以,也可以根据记录纸的斤量,分阶段进行速度控制的增益变更。因此,不光是使用比通常厚的厚纸时变更增益,在通常使用厚纸的情况时,优选根据其纸厚和斤量,设定通常的增益。
另外,转印区域的冲击性震动引起的中间转印体175和感光体173的驱动速度的瞬间性变动,在记录纸的厚度和重量相同时,还会由于记录纸的硬度、例如涂料纸、OHP纸(树脂纸)等的不同而容易发生。对此,还可以除了记录纸的斤量或代替斤量,根据记录纸纸种进行速度控制的增益变更。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是在黑白图像形成装置或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黑白图像形成时,在记录纸进入和脱离转印区域时提高增益。这是因为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黑白图像形成时只有一色感光体173靠在中间转印体175上,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彩色图形成时是YMCK四色感光体173靠在中间转印体175上,所以,彩色图像形成时具有比黑白图像形成时更强力的抑制速度变动的效果,彩色图象形成时不需要改变速度控制增益。
但是,这种四色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中,由于记录纸的厚度和硬度,也有可能产生转印区域的冲击性震动引起的中间转印体175和感光体173的驱动速度的瞬间性变动。此时,即使是彩色图像形成,也优选实行有增益变更的速度控制。
另外,YMCK的四色图像形成装置中,在只使用任何二色或三色的方式时,是备有仅使用色感光体173靠在中间转印体175上的方式时,控制部101也可以做下述控制:图像形成时使用的色数越少,速度控制的增益设定得越高。
另外,记录纸搬送速度快的话,由于各部分的惯性影响,不易产生瞬间性速度变动,搬送速度慢的话,由于各部分的惯性影响,容易产生瞬间性速度变动。因此,在图像形成时改变搬送速度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优选控制部101相应记录纸的搬送速度改变速度控制的增益。
优选就有关以上相应记录纸纸种、记录纸斤量、图像形成色数、搬送速度等各种参数变动的合适的速度控制增益,预先存储在记忆部105中,控制部101根据需要,应用合适的增益进行速度控制。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是矩形波状地提高速度控制增益,当并不局限于此。也就是说,冲击性震动引起的瞬间性速度变动是渐渐收束的,所以,也可以使变更到高状态的增益渐渐或阶段性地下降回到通常值。
如上所述,相应状况将增益变更到合适的值,由此能够以适当的状态抑制记录纸进入或脱离转印区域时产生的冲击性震动引起的中间转印体175和感光体173的驱动速度的瞬间性变动,能够恰当抑制伴随冲击性震动的图像质量的恶化。
另外,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由于在夹持状态搬送记录纸的转印区域、记录纸进入和脱离时的冲击性震动、感光体173和中间转印体175的驱动速度产生瞬间性变动、曝光和一次转印中图像错乱的对策。对此,优选在下述至少任何一个时机:(1)记录纸被转印区域夹持状态下该记录纸后端脱离位于该转印区域的记录纸搬送方向上游的辊之时机;(2)记录纸被转印区域夹持状态下记录纸先端进入记录纸搬送方向下游的辊之时机;对感光体173或中间转印体175的至少一方,高于通常时地设定速度控制的增益。
此时,转印区域的记录纸搬送方向上游的辊,图2结构中是定位辊161,但根据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也可以是其他搬送辊。另外,转印区域的记录纸搬送方向下游的辊,图2结构中是定影部180内的辊,但根据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也可以是其他搬送辊。
在图7的时序图中出示该样子。
如上所述,由于夹持记录纸状态下搬送的转印区域、记录纸进入(图7的d10)时的冲击性震动、曝光(图7的a11)和一次转印(图7的b11)中的图像出现错乱。另外,如上所述,由于夹持记录纸状态下搬送的转印区域、记录纸脱离(图7的d40)时的冲击性震动、曝光(图7的a41)和一次转印(图7的b41)中的图像出现错乱。作为上述对策,在记录纸进入转印区域之时机(图7的d10),高于通常时地设定感光体173的速度控制增益(图7的f11)、高于通常时地设定中间转印体175的速度控制增益(图7的g11)。另外,在记录纸脱离转印区域之时机(图7的d40),高于通常时地设定感光体173的速度控制增益(图7的f41)、高于通常时地设定中间转印体175的速度控制增益(图7的g41)。
并且,在记录纸被夹持状态下该记录纸先端进入定影辊(图7的e20)的话,则该进入时的冲击性震动传递到该记录纸,在转印区域的二次转印(图7的d21)中产生图像错乱。控制部101通过通纸传感165s3的检测结果和搬送速度,判断记录纸先端进入定影辊的时机。作为这种图像错乱的对策,控制部101在记录纸进入定影辊之时机(图7的e20)高于通常时地设定中间转印体175的速度控制增益(图7的g21)。
并且,在记录纸被夹持状态下该记录纸后端脱离定位辊161(图7的c30)的话,则该脱离时的冲击性震动传递到该记录纸,在转印区域的二次转印(图7的c31)中产生图像错乱。控制部101通过通纸传感165s1的检测结果和搬送速度,判断记录纸后端脱离定位辊161的时机。作为这种图像错乱的对策,控制部101在记录纸后端脱离定位辊161之时机(图7的c30)高于通常时地设定中间转印体175的速度控制增益(图7的g31)。
由于图像形成装置结构和记录纸大小的关系,是记录纸先端进入定影辊的时机(图7的e20)在先,还是记录纸后端脱离定位辊161的时机(图7的c30)在先,有时顺序会颠倒。
另外,出示的例子中,感光体173的速度控制增益变更是f11和f41的二次,但也可以使之与中间转印体175幅度控制增益变更的g11、g21、g31、g41的四次相合。
另外,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产生记录纸进入、脱离的冲击性震动引起的速度变动时,如果没有在感光体173的曝光、显影或在中间转印体175的一次、二次转印的任何工艺,此时也可以不变更速度控制的增益。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说明的是在中间转印体175和转印辊176b相接部分的转印区域、记录纸进入或脱离时的冲击性震动引起的速度变动,但并不局限于此。
在例如不采用中间转印体175、由定影辊从感光体173直接转印到记录纸之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由于记录纸进入或脱离感光体173和转印辊之间(转印区域)时的冲击而产生速度变动成分时,也同样可以通过提高感光体170的速度控制增益来得到良好的结果。
Claims (21)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备有:
载置墨像的感光体;
转印手段,在对着所述感光体的位置夹持记录纸,将该感光体载置的墨像转印到该记录纸上;
驱动所述感光体的驱动手段;
控制部,对所述驱动手段给出指示,使之以所定速度驱动地进行速度控制;
其中,所述控制部在所述记录纸进入所述转印手段之时机和所述记录纸脱离所述转印手段之时机的至少任何一个时机,高于通常时地设定所述速度度控制的增益。
2.如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即使是所述记录纸进入所述转印手段之时机或所述记录纸脱离所述转印手段之时机,但在在所述感光体的曝光或显影都不进行时,所述控制部不变更所述增益。
3.如权利要求1至2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下述至少任何一个时机,所述控制部高于通常时地设定所述速度控制的增益:所述记录纸在被所述转印手段夹持的状态下从该转印手段的记录纸搬送方向上游的辊脱离之时机;所述记录纸在被所述转印手段夹持的状态下进入该转印手段的记录纸搬送方向下游的辊之时机。
4.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相应所述记录纸的种类或斤量,设定所述增益。
5.如权利要求1至4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相应所述驱动手段驱动的速度,设定所述增益。
6.如权利要求1至5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在所述记录纸进入的时机和所述记录纸脱离的时机,设定所述速度控制的增益分别为不同的值。
7.如权利要求1至6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作为所述速度控制实行PI控制,变更该PI控制时的增益。
8.如权利要求1至7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备有检测所述记录纸到达所述转印手段之时机的传感,所述控制部参照所述传感的检测结果,高于通常时地设定所述增益。
9.如权利要求1至8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备有与多色墨像对应的多个感光体和从所述多个感光体的墨像重合的中间转印体,所述控制部在黑白图像形成时提高所述速度控制的增益,在彩色图像形成时不提高所述速度控制的增益。
10.如权利要求1至9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备有记忆有关速度控制的多个增益的记忆部。
1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备有:
载置墨像的感光体;
中间转印体,被转印由所述感光体载置的墨像;
转印手段,在对着所述中间转印体的位置夹持记录纸,将该中间转印体载置的墨像转印到该记录纸上;
驱动所述感光体和所述中间转印体的驱动手段;
控制部,对所述驱动手段给出指示,使之以所定速度驱动地进行速度控制;
其中,所述控制部在所述记录纸进入所述转印手段之时机和所述记录纸脱离所述转印手段之时机的至少任何一个时机,对所述感光体或所述中间转印体的至少一方,高于通常时地设定所述速度度控制的增益。
12.如权利要求11中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即使是在所述记录纸进入所述转印手段之时机或所述记录纸脱离所述转印手段之时机,但在在所述感光体的曝光或显影,或者向所述中间转印体的转印都不进行时,所述控制部不变更所述增益。
13.如权利要求11至12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备有与多色墨像对应的多个感光体和从所述多个感光体的墨像重合的中间转印体,所述控制部在图像形成时使用的颜色越少越提高速度控制的增益。
14.如权利要求11至13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在下述至少任何一个时机,高于通常时地设定所述速度控制的增益:所述记录纸在被所述转印手段夹持的状态下从该转印手段的记录纸搬送方向上游的辊脱离之时机;所述记录纸在被所述转印手段夹持的状态下进入该转印手段的记录纸搬送方向下游的辊之时机。
15.如权利要求11至14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相应所述记录纸的种类或斤量,设定所述增益。
16.如权利要求11至15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相应所述驱动手段驱动的速度,设定所述增益。
17.如权利要求11至16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在所述记录纸进入的时机和所述记录纸脱离的时机,设定所述速度控制的增益分别为不同的值。
18.如权利要求11至17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作为所述速度控制实行P I控制,变更该P I控制时的增益。
19.如权利要求11至18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备有检测所述记录纸到达所述转印手段之时机的传感,所述控制部参照所述传感的检测结果,高于通常时地设定所述增益。
20.如权利要求11至19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备有与多色墨像对应的多个感光体和从所述多个感光体的墨像重合的中间转印体,所述控制部在黑白图像形成时提高所述速度控制的增益,在彩色图像形成时不提高所述速度控制的增益。
21.如权利要求11至20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备有记忆有关速度控制的多个增益的记忆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290500 | 2009-12-22 | ||
JP2009290500A JP5392056B2 (ja) | 2009-12-22 | 2009-12-22 | 画像形成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103342A true CN102103342A (zh) | 2011-06-22 |
CN102103342B CN102103342B (zh) | 2014-06-18 |
Family
ID=441157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610698.0A Active CN102103342B (zh) | 2009-12-22 | 2010-12-16 | 图像形成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725041B2 (zh) |
EP (1) | EP2357531B1 (zh) |
JP (1) | JP5392056B2 (zh) |
CN (1) | CN10210334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028664B2 (ja) * | 2013-04-11 | 2016-11-16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6160258B2 (ja) | 2013-05-30 | 2017-07-12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モータ制御装置 |
JP6237088B2 (ja) * | 2013-10-08 | 2017-11-29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7035463B2 (ja) * | 2017-11-09 | 2022-03-15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US11036157B2 (en) * | 2018-11-29 | 2021-06-15 | Ricoh Company, Ltd.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writing device |
JP2021162775A (ja) * | 2020-04-01 | 2021-10-11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15927A (ja) * | 1995-06-30 | 1997-01-17 | Fuji Xerox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CN1637636A (zh) * | 2003-12-26 | 2005-07-13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成像设备 |
US20090234498A1 (en) * | 2008-03-14 | 2009-09-17 | Minoru Takahashi | Belt driving controller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9109065A (ja) * | 1982-12-14 | 1984-06-23 | Toshiba Corp | 画像形成装置 |
JPH03211568A (ja) * | 1990-01-17 | 1991-09-17 | Konica Corp |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
JPH09117176A (ja) * | 1995-10-20 | 1997-05-02 | Fuji Xerox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H10207261A (ja) * | 1997-01-22 | 1998-08-07 | Fuji Xerox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1265127A (ja) | 2000-03-14 | 2001-09-28 | Fuji Xerox Co Ltd | 転写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2162876A (ja) * | 2000-11-27 | 2002-06-07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4061882A (ja) | 2002-07-29 | 2004-02-26 | Ricoh Co Ltd | 駆動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4271957A (ja) * | 2003-03-10 | 2004-09-30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4317739A (ja) * | 2003-04-15 | 2004-11-11 | Ricoh Co Ltd |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
US7237772B2 (en) * | 2003-05-01 | 2007-07-03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control of sheet carrier to compensate for sheet conveying distance |
JP5086532B2 (ja) * | 2004-08-20 | 2012-11-28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転写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372700B2 (ja) * | 2005-02-17 | 2009-11-25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
JP5201520B2 (ja) * | 2005-03-17 | 2013-06-05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US7907872B2 (en) * | 2005-07-29 | 2011-03-15 | Ricoh Company, Ltd. | Imprinting apparatus and an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
JP4863719B2 (ja) * | 2006-01-18 | 2012-01-25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転写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
JP4956053B2 (ja) * | 2006-05-30 | 2012-06-2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US20080175612A1 (en) * | 2007-01-18 | 2008-07-24 | Ricoh Company, Ltd. | Motor control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US8064810B2 (en) * | 2007-11-09 | 2011-11-22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image bearing member adjustment |
JP5247391B2 (ja) * | 2007-12-14 | 2013-07-2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0009022A (ja) * | 2008-05-27 | 2010-01-14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記録媒体搬送制御方法 |
JP2009290500A (ja) | 2008-05-29 | 2009-12-10 | Funai Electric Co Ltd | Ip電話システム及びip電話機 |
JP5251740B2 (ja) * | 2008-06-23 | 2013-07-31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感光体の駆動制御方法、及び駆動制御プログラム |
-
2009
- 2009-12-22 JP JP2009290500A patent/JP5392056B2/ja active Active
-
2010
- 2010-12-13 EP EP10194642A patent/EP2357531B1/en active Active
- 2010-12-16 CN CN201010610698.0A patent/CN102103342B/zh active Active
- 2010-12-17 US US12/971,781 patent/US8725041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15927A (ja) * | 1995-06-30 | 1997-01-17 | Fuji Xerox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CN1637636A (zh) * | 2003-12-26 | 2005-07-13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成像设备 |
US20090234498A1 (en) * | 2008-03-14 | 2009-09-17 | Minoru Takahashi | Belt driving controller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103342B (zh) | 2014-06-18 |
JP5392056B2 (ja) | 2014-01-22 |
EP2357531B1 (en) | 2012-10-03 |
JP2011133542A (ja) | 2011-07-07 |
EP2357531A1 (en) | 2011-08-17 |
US8725041B2 (en) | 2014-05-13 |
US20110150530A1 (en) | 2011-06-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103342A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JP5095526B2 (ja) | 状態判別システムのシステム異常確認方法、状態判別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1165604B (zh) | 图像形成设备 | |
US6334039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accurately detecting toner image patterns | |
CN101551626B (zh) | 转印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 |
JP5381462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6048036A (ja) | ハイブリッドリフレックス書込により画像の色位置を合わせるプリンタ | |
JP3313978B2 (ja)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2063383A (ja) | 保守支援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
CN101122770B (zh) | 图像处理装置的异常检测方法和图像处理方法 | |
CN100357839C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CN102236307B (zh) | 图像形成装置及浓度调整方法 | |
JP5958800B2 (ja) |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潜像担持体交換時期検出方法 | |
CN101000481A (zh) | 转印位置控制装置、图像形成设备及其转印位置控制方法 | |
JP4786315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4984483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1320236A (zh) | 成象设备 | |
CN101403875A (zh) | 成像设备及其方法 | |
US10809657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xecuting cleaning sequence of photosensitive body | |
JP4882387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その画像形成方法 | |
CN100407068C (zh) | 防止转印辊被污染的方法和装置以及多通道彩色成像系统 | |
JP3512307B2 (ja) | 電子写真装置 | |
US6181887B1 (en) | Control system utilizing virtual belt holes | |
CN101609280B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JPH10142940A (ja) | 現像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