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90005A - 接收方法和接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接收方法和接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90005A
CN102090005A CN2009801272142A CN200980127214A CN102090005A CN 102090005 A CN102090005 A CN 102090005A CN 2009801272142 A CN2009801272142 A CN 2009801272142A CN 200980127214 A CN200980127214 A CN 200980127214A CN 102090005 A CN102090005 A CN 1020900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carrier
signal
weight coefficient
value
subcarri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2721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90005B (zh
Inventor
增野淳
杉山隆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 filed Critical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0900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900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900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900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5Arrangements at the receiv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0Means associated with receiver for limi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or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2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 H04J11/0066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narrowband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Noise Elimination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在应用纠错码的多载波无线通信系统中,对无线信号进行接收的接收机(1)的解码方法,具有:干扰频带检测过程,在期望波的多个副载波中,将可靠度低的副载波作为特定副载波进行选择;加权系数生成过程,对于选择的特定副载波,生成与其它的副载波相比使可靠度降低的每个副载波的加权系数;解调过程,按每个副载波对接收的无线信号进行解调;加权运算过程,进行对解调了的无线信号的副载波的解调值应用加权系数的加权运算处理;以及解码过程,对计算出的每个副载波的值,进行纠错处理和解码处理。

Description

接收方法和接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应用了纠错码的多载波通信方式中的接收装置、以及接收方法。
本申请基于2008年7月22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08-188809号、以及2008年11月11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08-288965号要求优先权,并在这里引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无线通信领域中,要求频率共用型的无线通信。图20是作为共用频带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组合的一个例子表示频道不同的2个无线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系统的整体的概念图。
在同图中,无线通信系统具备无线LAN基站2a、2b、和接收机1a。无线LAN基站2a使用中心频率是fa的CH1的频带进行通信。另一方面,无线LAN基站2b使用中心频率是fb(其中,fa<fb)的CH5的频带进行通信。
接收机1a配置在无线LAN基站2a和无线LAN基站2b双方的无线信号到达的位置,接收中心频率fa的无线信号和中心频率fb的无线信号这2个无线信号部分地相互干扰的信号。
再有,作为共用频带的其它例子,也有无线LAN系统、bluetooth(注册商标)、和WiMAX(注册商标)的组合等的不同通信方式的系统彼此共用频率的情况。
像这样,例如在图20所示的接收机1a将无线LAN基站2a作为通信对象的情况下,在中心频率fa的期望波的发送频带、和中心频率fb的来自无线LAN基站2b的干扰波的发送频带部分地重叠(重复)的频率共用型的无线通信中,接收机1a必须正确地接收期望波。
例如,有如下技术,在能够将表示期望波和干扰波的强度比的D/U(Desired to Undesired signal ratio,期望波与干扰波之比)确保为固定值以上的频带中,多个多载波无线通信系统协作,以将有可能干扰其它系统的副载波分配到分别不同的副载波的方式进行调度、设定,由此使频率利用效率提高(例如,非专利文献1)。
此外,提出了对于将接收机侧的期望波D、和多个干扰波U1、U2、U3、・・・相加后的接收信号(D+U1+U2+U3+・・・)的多级型干扰波除去方法(例如,非专利文献2、3)。在该干扰波的除去中,预先计算(生成)作为多个干扰波U1、U2、U3、・・・的估计值的干扰波复本U1’、U2’、U3’、・・・,按照下述顺序计算期望波D。
第1步骤:接收信号(D+U1+U2+U3+・・・)-干扰波复本U1’≈信号(D+U2+U3+・・・)
第2步骤:信号(D+U2+U3+・・・)-干扰波复本U2’≈信号(D+U3+・・・)
第3步骤:信号(D+U3+・・・)-干扰波复本U3’≈信号(D+・・・)
即,接收机逐次从接收信号(D+U1+U2+U3+・・・)减去计算出的干扰波复本U1’、U2’、・・・,由此计算期望波D。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増野淳、秋元守、中津川征士、「OFDMA無線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サブキャリヤオーバーラップに関する一検討」、2008年総合大会講演論文集、電子情報通信学会、B-5-130、2008年3月
非专利文献2:佐和橋衛、樋口健一、他、「DS-CDMAにおけるパイロットシンボルを用いる逐次チャンネル推定方コヒーレントマルチステージ干渉キャンセラ」、電子情報通信学会技術研究報告、情報理論IT、電子情報通信学会、1996年3月、Vol.95、No.591、pp.101-106
非专利文献3:浅井裕介、杉山隆利、他、「広帯域SDM-COFDMのための誤り検出及び選択回路を用いた階層型干渉キャンセラ」、電子情報通信学会技術研究報告、アンテナ・伝播、電子情報通信学会、2003年3月、Vol.102、No.671、pp.111-116。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可是,在上述的非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在低D/U的环境、即干扰波的电平与期望波同等或成为其以上的环境的情况下,存在不能使频率利用效率提高的问题。
此外,在上述的非专利文献2、3的技术中,为了计算复本信号,如果计算对象的干扰波的调制方式、编码方式、利用频带宽度等的信息不是预先在接收机侧为已知的话就不能计算。即,接收机必须具备检测干扰波的通信方式的功能、和进行与该干扰波的通信方式相同的调制编码处理的功能,存在导致装置结构的复杂化、大规模化的问题。
进而,对应于在接收信号中包含的干扰波的数量,运算量庞大,存在延迟时间增大的问题。图21是表示按照每个干扰波减去干扰波复本的处理的图。此外,在频率轴上,在频谱重叠的环境中,由于通常期望波和干扰波的中心频率相互不同,所以存在仅以对应于期望波的中心频率而设计的接收机的基带信号处理难以进行干扰波的除去的问题。
本发明正是考虑到这样的情况,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收装置以及接收方法,在应用了纠错码的多载波通信方式中,不依赖于期望波和干扰波的功率比(D/U),能够使接收错误率降低。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接收方法是,是接收装置的接收方法,该接收装置在应用纠错码对由多个副载波构成的无线信号进行发送接收的多载波无线通信系统中,对无线信号进行接收,其特征在于,具有:干扰频带检测过程,在所述多个副载波中,将作为接收错误的原因的副载波作为特定副载波进行选择;加权系数生成过程,对于选择的所述特定副载波,生成与其它的副载波相比使可靠度降低的每个副载波的加权系数;解调过程,按每个副载波对接收的无线信号进行解调;加权运算过程,进行对解调了的所述无线信号的副载波的解调值应用所述加权系数的加权运算处理;以及解码过程,对计算出的每个副载波的值,进行纠错处理和解码处理。
此外,本发明的接收方法,是多载波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接收方法,该多载波无线通信系统应用纠错码,对由多个副载波构成的无线信号进行发送接收,其特征在于,具有:干扰频带检测过程,在接收的所述多个副载波中,将受到干扰波的影响的副载波的频带作为干扰频带进行检测,并输出干扰频带信息;加权系数生成过程,对于所述干扰频带,基于所述干扰频带信息与各个副载波对应地生成与不受所述干扰波的影响的副载波的频带相比使可靠度降低的加权系数;加权运算过程,进行对按每个所述副载波解调了的解调值应用所述加权系数的加权运算处理;置换过程,在与所述多个副载波分别对应的频带中,对所述干扰频带的接收信号通过再生信号进行置换;以及解码过程,对包含所述被置换了的频带而形成的所述无线信号的副载波进行纠错解码处理,对形成下一级的所述置换过程中的再生信号的信号以及解码结果进行输出。
此外,本发明的接收方法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加权系数生成过程中,对于所述特定副载波,生成向解调候补值的平均值进行置换的加权系数。
此外,本发明的接收方法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干扰频带检测过程中,在没有期望波的定时、或没有期望波的副载波位置的接收电平的测定结果中,将所述接收电平高的副载波作为接收错误主要原因即所述特定副载波进行选择。
此外,本发明的接收方法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干扰频带检测过程中,在预先决定的每个规定周期在接收对象的期望波中的每个副载波的频带中,对来自与作为自接收装置的通信对象的基站不同的基站的无线信号的接收电平进行测定,将测定的接收电平高的副载波作为接收错误主要原因即所述特定副载波进行选择
此外,本发明的接收方法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干扰频带检测过程中,使用期望波的导频信号或前导信号的任一方计算CINR(Carrier to Interference Noise Ratio,载波与干扰噪声比),对计算出的所述CINR和预先决定的值进行比较,将所述CINR相对于所述预先决定的值变为低值的副载波作为接收错误主要原因即所述特定副载波进行选择。
此外,本发明的接收方法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置换过程中,对所述加权系数进行置换。
此外,本发明的接收方法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置换过程中,按每个所述频带进行置换。
此外,本发明的接收方法的特征在于,对于1个接收信号,依次反复实施多次所述解码过程和所述置换过程。
此外,本发明的接收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解码过程具有:软判决解码过程,输出对输入的所述副载波进行所述纠错解码处理后的软判决解码结果;以及硬判决处理过程,通过基于所述软判决解码结果的判定处理,确定解码结果,在所述置换过程中,将基于所述接收信号进行了所述加权运算的副载波,置换为基于作为所述再生信号的所述软判决解码结果的副载波。
此外,本发明的接收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伪(dummy)调制过程,基于形成从所述解码过程输出的所述再生信号的信号,对伪发送信号进行再生,在所述置换过程中,将基于所述接收信号进行了所述加权运算的副载波,基于作为所述再生信号的所述伪副载波进行置换。
此外,本发明的接收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伪副载波基于所述加权系数而被加权。
此外,本发明的接收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伪发送过程,基于形成从所述解码过程输出的所述再生信号的信号,生成伪发送信号;估计过程,基于接收的信号,对传输路估计值进行计算;以及传输路系数乘法过程,对伪发送信号乘以所述传输路估计值,计算伪传输信号,在所述置换过程中,基于作为所述再生信号的所述伪传输信号对所述接收信号进行置换。
此外,本发明的接收方法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置换过程中,基于对所述接收信号和所述伪传输信号分别设定的加权系数进行运算,基于该运算结果进行合成。
此外,本发明的接收方法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置换过程进行的所述合成中,基于最大比例合成、同相合成以及选择合成的任一种合成处理方法进行合成。
此外,本发明的接收装置,在应用纠错码对由多个副载波构成的无线信号进行发送接收的多载波无线通信系统中,对无线信号进行接收,其特征在于,具有:解调部,按每个副载波对接收的无线信号进行解调;干扰频带检测部,在所述多个副载波中,将作为接收错误的原因的副载波作为特定副载波进行选择;加权系数生成部,对于通过所述干扰频带检测部选择的所述特定副载波,生成与其它的副载波相比使可靠度降低的每个副载波的加权系数;加权运算部,进行对通过所述解调部解调的所述无线信号的副载波的解调值应用所述加权系数的加权运算处理;以及解码部,对通过所述运算部计算出的每个副载波的值,进行纠错处理和解码处理。
此外,本发明的接收装置,是多载波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接收装置,该多载波无线通信系统应用纠错码对由多个副载波构成的无线信号进行发送接收,其特征在于,具有:干扰频带检测部,在接收的所述多个副载波中,将受到干扰波的影响的副载波的频带作为干扰频带进行检测,并输出干扰频带信息;加权系数生成部,对于所述干扰频带,基于所述干扰频带信息与各个副载波对应地生成与不受所述干扰波的影响的副载波的频带相比使可靠度降低的加权系数;加权运算部,进行对按每个所述副载波解调了的解调值应用所述加权系数的加权运算处理;置换部,在与所述多个副载波分别对应的频带中,对所述干扰频带的接收信号通过再生信号进行置换;以及解码部,对包含所述被置换了的频带而形成的所述无线信号的副载波进行纠错解码处理,对所述置换部中的再生信号以及解码结果进行输出。
此外,本发明的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加权系数生成部中,对于所述特定副载波,生成向解调候补值的平均值置换的加权系数。
此外,本发明的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干扰频带检测部中,对在没有期望波的定时、或没有期望波的副载波位置的接收电平进行测定,在测定结果中,将所述接收电平高的副载波作为接收错误主要原因即所述特定副载波进行选择。
此外,本发明的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干扰频带检测部中,在预先决定的每个规定周期在接收对象的期望波中的每个副载波的频带中,对来自与作为自接收装置的通信对象的基站不同的基站的无线信号的接收电平进行测定,将测定的接收电平高的副载波作为接收错误主要原因即所述特定副载波进行选择。
此外,本发明的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干扰频带检测部中,使用期望波的导频信号或前导信号的任一方计算CINR(Carrier to Interference Noise Ratio,载波与干扰噪声比),对计算出的所述CINR和预先决定的值进行比较,将所述CINR相对于所述预先决定的值变为低值的副载波作为接收错误主要原因即所述特定副载波进行选择。
此外,本发明的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置换部中,对所述加权系数进行置换。
此外,本发明的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置换部中,按每个所述频带进行置换。
此外,本发明的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对于1个接收信号,依次反复实施多次所述解码部和所述置换部。
此外,本发明的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解码部具备:软判决解码部,输出对输入的所述副载波进行所述纠错解码处理后的软判决解码结果;以及硬判决处理部,通过基于所述软判决解码结果的判定处理,确定解码结果,在所述置换部中,将基于所述接收信号进行了所述加权运算的副载波,置换为基于作为所述再生信号的所述软判决解码结果的副载波。
此外,本发明的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伪调制部,基于形成从所述解码部输出的所述再生信号的信号,对伪发送信号进行再生,在所述置换部中,将基于所述接收信号进行了所述加权运算的副载波,基于作为所述再生信号的所述伪副载波进行置换。
此外,本发明的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伪副载波基于所述加权系数而被加权。
此外,本发明的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伪发送部,基于形成从所述解码部输出的所述再生信号的信号,生成伪发送信号;估计部,基于接收的信号,对传输路估计值进行计算;以及传输路系数乘法部,对伪发送信号乘以所述传输路估计值,计算伪传输信号,在所述置换部中,基于作为所述再生信号的所述伪传输信号对所述接收信号进行置换。
此外,本发明的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置换部中,基于对所述接收信号和所述伪传输信号分别设定的加权系数进行运算,基于该运算结果进行合成。
此外,本发明的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置换部进行的所述合成中,基于最大比例合成、同相合成以及选择合成的任一种合成处理方法进行合成。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接收装置将可靠度低、即作为接收错误主要原因的副载波作为特定副载波进行选择,计算使选择的特定副载波的解调值的可靠度降低的加权系数,对应于加权系数对特定副载波的解调值进行加权运算处理。由此,接收装置对应于可靠度对解调值进行加权运算,遮蔽可靠度低的特定副载波,使用可靠度高的解调值对接收信号进行解码,由此具有能够使接收纠错能力提高的优点。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接收方法,能够应用于多载波无线通信系统,该多载波无线通信系统应用纠错码,对由多个副载波构成的无线信号进行发送接收。在接收的多个副载波中,将受到干扰波的影响的副载波的频带作为干扰频带进行检测。此外,对于干扰频带,使用与不受干扰波的影响的副载波的频带相比使可靠度降低的加权系数,对按每个副载波解调的解调值进行加权运算处理。此外,对包含置换了干扰频带的信号的频带而形成的无线信号的副载波进行纠错解码处理。而且,基于纠错解码处理的结果,产生反复进行的对干扰频带进行的置换处理中的再生信号。然后,输出反复进行的纠错解码处理的结果。
由此,在应用了纠错码的多载波通信方式中,将包含在期望的接收信号中的包含的期望波的副载波信号,置换为基于接收信号形成的再生信号。然后,能够进行通过不包含干扰波的接收信号和置换的再生信号形成的多载波信号的解调。
而且能够通过置换处理减少干扰波的影响,不依赖于期望波和干扰波的功率比(D/U)以及纠错码的种类、解码方法,能够降低接收错误率。
此外,本发明在上述发明中,在置换过程中,对加权系数进行置换。
由此,能够伴随加权运算处理进行置换处理,能够减少置换处理中的处理。
此外,本发明在上述发明中,在置换过程中,按每个频带进行置换。
由此,能够按照与副载波对应的每个频带进行置换处理,能够减少置换处理中的处理。
此外,本发明在上述发明中,对1个接收信号,依次反复实施多次解码过程和置换过程。
由此,能够通过反复进行的解码过程和置换过程减少干扰波的影响。
此外,本发明在上述发明中,在解码过程中,对输入的副载波进行软判决解码,该软判决解码进行纠错解码处理,通过基于该软判决解码结果的判定处理,进行确定解码结果的硬判决处理。在置换过程中,将基于接收信号进行了加权运算的副载波,置换为基于作为再生信号的软判决解码结果的副载波。
由此,软判决解码处理的结果通过连续的值而表示,使用该值能够对接收的无线信号的副载波进行置换。而且,以软判决解码结果对受到干扰波的影响的频带的接收信号进行置换,能够减少干扰波的影响。
此外,本发明在上述发明中,基于从解码过程输出的信号对伪发送信号进行再生,基于伪发送信号生成伪副载波。在置换过程中,将基于接收信号进行了加权运算的副载波,基于伪副载波进行置换。
由此,基于硬判决解码处理的结果,进行伪调制处理和伪解调处理,由此能够获得假定了在进行理想的传输时的信号变化的接收信号,使用该值能够对接收的无线信号的副载波进行置换。而且,以软判决解码结果对受到干扰波的影响的频带的接收信号进行置换,能够减少干扰波的影响。
此外,本发明在上述发明中,伪副载波基于所述加权系数而被加权。
由此,通过加权系数对置换接收信号的副载波的伪副载波进行加权,由此能够调整接收信号与置换的接收信号的可靠度。而且,能够提高进行置换时的信号的再现性,能够减少干扰波的影响。
此外,本发明在上述发明中,基于从解码过程输出的信号而生成伪发送信号,对伪发送信号乘以计算出的传输路估计值来计算伪传输信号。在置换过程中,基于作为再生信号的伪传输信号对接收信号进行置换。
由此,能够使用传输路估计值来估计接收信号的传播失真,能够更忠实地对置换的伪传输信号进行再生。而且,能够提高进行置换时的信号的再现性,能够减少干扰波的影响。
此外,本发明在上述发明中,在置换过程中,基于对接收信号和伪传输信号分别设定的加权系数进行运算,基于该运算结果进行合成处理。
由此,能够使用接收信号和伪传输信号中包含的各自的信息来生成合成信号。选择任一个能够不使情报缺损地生成合成信号,能够提高进行合成时的信号的再现性,能够减少干扰波的影响。
此外,本发明在上述发明中,在置换过程进行的合成处理中,基于最大比例合成、同相合成以及选择合成的任一种合成处理方法进行合成。
由此,能够在解调过程之前进行置换过程,能够不对通常的解调器、解码器的结构施加大的改变而实施本发明。
在置换过程中,能够通过合成处理进行使干扰频带中的干扰波的影响降低的处理,能够从多个处理方法选择该合成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接收机1的内部结构的框图。
图2是表示同实施方式的接收机1的工作流程的图。
图3是表示同实施方式的接收机1的工作的概念图。
图4是表示同实施方式的其它的加权例子的图。
图5是对每个调制方式的根据同实施方式的似然遮蔽处理的应用有无的需要SNR值进行比较的图表。
图6是表示同实施方式的误码率的图表。
图7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干扰波的随时间变化的例子的图。
图8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频率选择性衰落导致的信号电平的下降的一个例子的期望波的图。
图9是表示同实施方式的接收机2的内部结构的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接收装置的框图。
图11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接收装置的工作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电源切断时的电源电压的迁移的波形。
图13是表示第6实施方式的接收装置的框图。
图14是表示第6实施方式的接收装置的工作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第6实施方式的接收装置的特性的图表。
图16是表示第7实施方式的接收装置的框图。
图17是表示第7实施方式的接收装置的工作的流程图。
图18是表示第7实施方式的接收装置的工作的图(其1)。
图19是表示第7实施方式的接收装置的工作的图(其2)。
图20是表示频道不同的2个无线LAN系统的整体的概念图。
图21是表示按每个干扰波减去干扰波复本的处理的概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说明作为本发明的1个实施方式的第1实施方式的接收机1。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接收机1的概略框图。接收机1具备:干扰频带检测器10、加权系数生成器20、解调器30、加权运算器40、解码器50,利用纠错码从由期望波和干扰波构成的接收信号中,提取在期望波中包含的信号。
接着,针对接收装置1的内部结构进行说明。
干扰频带检测器10例如在FWA(Fixed Wireless Access,固定无线接入)等的接收机1的设置时,通过从其它系统发送的无线信号,对在自装置的期望波的利用频带中产生干扰的频带进行检测。
干扰频带检测器10例如对期望波的发送源无线站,发送期望波的无线信号发送的停止请求,在没有发送期望波的环境中,通过按该期望波的利用频带的副载波的每一个,检测出其它无线信号的有无、信号强度等,从而检测发生干扰的副载波。干扰频带检测器10例如对作为特定副载波的副载波使“1”对应起来,对特定副载波以外的副载波使“0”对应起来而做成干扰频带判定值的列,生成特定副载波判定值的列。干扰频带检测器10将检测结果输出到加权系数生成器20。
加权系数生成器20计算与特定副载波判定值对应的每一个副载波的加权系数。加权系数生成器20计算出的加权系数是关于通过干扰频带检测器10检测出的发生干扰的副载波,与其它的副载波相比能够使可靠度降低的加权系数。加权系数生成器20将计算出的加权系数按每个副载波排列后的列对加权运算器40输出。
解调器30将接收的包含被纠错编码了的期望波的无线信号按每个副载波转换为电信号,将解调的每个副载波的解调值输出到加权运算器40。
加权运算器40基于从加权系数生成器20输入的加权系数,按每个副载波对从解调器30输入的解调值进行加权运算处理,将按每个副载波排列了运算结果的列作为似然(likelihood)数据列输出到解码器50。
解码器50基于从加权运算器40输入的似然数据列,进行纠错处理以及解码处理,取得期望波的信号。
接着,针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接收机1的工作,使用图2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接收机1的处理流程的图。
在接收机1中,干扰频带检测器10在设置接收机1时,通过在没有期望波的定时、在没有期望波的副载波的频带中,测定、检测出期望波的每个副载波的频带中的无线信号的接收电平、频带、中心频率、向期望波的重叠频带等,从而取得干扰波的信息(干扰频带信息)。
此外,干扰频带检测器10基于取得的干扰波的信息,将存在干扰波的副载波作为特定副载波进行选择(检测)。干扰频带检测器10例如基于接收电平的值,将接收了规定的值以上的接收电平的信号的频带的副载波作为特定副载波进行检测。
图3是接收机1的处理内容的概念图。干扰频带检测器10在图3(a)中,将期望波和干扰波重复的重叠频带W(干扰频带)中包含的副载波SC1~SC4作为特定副载波进行检测。干扰频带检测器10生成对副载波SC1~SC4使“1”对应起来,对其它的副载波使“0”对应起来的特定副载波判定值的列。
返回图2,干扰频带检测器10将生成的特定副载波判定值的列输出到加权系数生成器20(步骤S1)。
在加权系数生成器20中,基于干扰频带检测器10生成的特定副载波判定值,生成使特定副载波的可靠度与其它的副载波相比降低的加权系数。该加权系数例如是对在特定副载波判定值的列中与“1”对应起来的副载波,使解调值变换为规定的值、例如“0”的加权系数。
加权系数生成器20将生成的每个副载波的加权系数的列输出到加权运算器40(步骤S2)。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的步骤S1~S2的处理是在接收机1中接收信号之前进行的处理。接着,针对利用期望波的无线信号的接收处理进行说明。解调器30按每个副载波对期望波的频带的无线信号进行解调,将解调了的每个副载波的解调值的数字数据输出到加权运算器40。
加权运算器40基于每个副载波的加权系数和每个副载波的解调值,通过对应于期望波的编码方法的运算方法,进行加权运算处理,将运算结果的列作为似然数据列输出到解码器50(步骤S3)。
作为对应于该编码方法的加权运算方法的一个例子,将期望波的编码方法是软判决正负多值的编码方法的情况作为例子使用图3(b)~图3(d)进行说明。在该软判决正负多值的编码方法中的解码处理中,接收信号的解调值是正负的多值输出,进行将绝对值的大小作为可靠度(表示可能性的值,似然性)将负的值判定为值“+1”,将正的值判定为值“-1”的解码处理。
图3(b)是表示每个副载波的加权系数的图。此外,图3(c)是表示每个副载波的正负多值输出的解调值的图。在同图中,向“-1”的可靠度最高的是最大的正值“+27.02”的副载波。另一方面,向“+1”的可靠度最高的是最大的负值“-26.34”的副载波。
另一方面,不管是“+1”和“-1”的哪一个,最不明确的(可靠度低的)是绝对值最小的值,即解调值为0的副载波。
因此,在图2的步骤S2中,基于通过加权系数生成器20计算出的加权系数,加权运算器40进行将作为特定副载波的副载波SC1~4的解调值变换为“0”的加权运算处理,由此能够降低副载波SC1~4的解调值的可靠度。在这里,加权系数生成器20如图3(b)所示,生成将图3(a)的特定副载波判定值的逻辑非的值与每个副载波对应起来的加权系数的列。
作为利用加权运算器40的加权运算的一个例子,加权运算器40按对应的副载波的每一个,将作为图3(b)的特定副载波判定值的逻辑非的值的加权系数、与图3(c)的解调值相乘。具体地,加权运算器40针对作为特定副载波的副载波SC1,将解调值“-25.32”和加权系数“0”相乘,将乘法结果“0”作为加权运算后的解调值输出到解码器50。同样地,针对作为特定副载波以外的副载波,将解调值和加权系数“1”相乘,将全部副载波的乘法结果的列作为似然数据列输出到解码器50。
图3(d)是表示通过加权运算器40,按照每个副载波对权重系数和正负多值解调值进行了加权运算后的似然数据列的图。如同图所示,与作为特定副载波的副载波SC1~SC4对应的加权运算后的似然数据的值是可靠度最低的值“0”,其它的解调值不变化。
返回图2,解码器50基于从加权运算器40输入的似然数据列,进行与期望波的编码方法对应的解码处理。作为应用于期望波的纠错用的编码方法,例如能够应用与卷积编码(Convolutional coding)、将反复解码和turbo编码组合起来的方法等对应的方法(步骤S4)。
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在接收机1的设置时干扰频带检测器10预先计测期望波的频带中的干扰波,基于该计测结果,针对接收信号的干扰波存在的特定副载波,加权系数生成器20计算出使可靠度降低的加权系数,加权系数运算器40对接收信号的解调值基于加权系数进行使特定副载波的可靠度降低的处理。
由此,接收机1对应于每个副载波的接收信号的可靠度对解调值进行加权运算,遮蔽(mask)可靠度低的特定副载波,使用可靠度高的副载波的解调值对接收信号进行解码,由此能够使接收纠错能力提高。此外,还有进行使没有干扰波的副载波优先的高编码率传输的效果。
进而,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不依赖于干扰波的频带、干扰波的数量、通信方式,能够从接收信号解码期望波的信号。
因此,不需要生成与干扰波的中心频带、通信方式对应的干扰波复本的结构,具有不使接收机1具备的装置结构复杂化即可实现的效果。此外,不是以与多个干扰波的数量对应的次数运算将干扰波复本从接收信号减去的处理,而是能够将仅用一次的加权运算就能够从接收信号使期望波的信号解码的似然数据列输出到解码器50,因此具有能够实现减轻了传输延迟的通信方法的效果。
再有,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通过加权系数生成器20计算出的加权系数是根据干扰频带检测器10的2值的特定副载波判定值的逻辑非的值,作为结果是位屏蔽的情况的例子,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用如下的系数。
图4是表示上述加权系数的其它例子中的加权前的值、和加权后的值的附图。
例如,在图4的软判决输出型中,加权系数生成器20对正负多值输出的解调值,将特定副载波的加权系数设为规定值α(其中、0≤α<1),将其它副载波的加权系数设为1来计算加权系数也可。
加权运算器40针对特定副载波,通过将解调值和规定值α相乘,从而将特定副载波的解调值的绝对值向0方向变换,由此使可靠度降低。
此外,在软判决输出型中,在正数多值输出的解调值的情况下,解调值越接近0越将位值作为“-1”进行解码,解调值越接近最大值越将位值作为“1”进行解码。在这样的情况下,加权系数生成器20也可以计算将特定副载波的解调值置换为输出候补值的中央值(例如,如果输出候补值是0~7的话,其中央值的3或者4)的加权系数。
此外,在硬判决输出型中的“-1”和“+1”的2值输出型的情况下,加权系数生成器20也可以将把2值的解调值置换为“0”的系数作为特定副载波的加权系数对加权运算器40输出。
像这样,在分组编码等应用了纠错码、即使一部分的副载波的解调值等缺失也能够基于其它的副载波的解调值取得期望波的信号的通信方式的情况下,对可靠度低、成为错误产生的原因的副载波使用降低可靠度的加权系数对解调值进行加权运算处理,由此能够使接收纠错能力提高。
图5是按照每个调制方式表示应用了本实施方式所示的似然遮蔽处理的情况、和没有应用似然遮蔽处理的情况的需要SNR(Signal to Noise Ratio:信号噪声比)的图表。同图的纵轴表示为了从接收信号解码期望波的信号所需要的SNR的值,单位是dB(分贝)。SNR值“γ”表示相对于噪声(例如干扰波)的接收电平,期望波的接收电平需要10的γ次方(10γ)倍。即,需要SNR的值越大,表示是对干扰波、噪声越弱的方式。
此外,同图的横轴是作为干扰波相对于期望波的全部副载波的频带进行重叠的特定副载波的频带的比率的重叠率(Overlap Rate),单位是百分率(%)。即,该重叠率越高,表示受到干扰波的影响的副载波的比率越高。
同图所示的期望波的通信方式如下所述。作为一次调制,应用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四相移键控)、16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正交调幅)、64QAM的任一种。作为二次调制,应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作为纠错编码,应用将卷积编码和turbo编码组合起来的CTC(Convolutional Turbo Code,卷积turbo码)。此外,编码率是1/2。
图5(a)~(c)是作为一次调制分别应用QPSK的情况、应用16QAM的情况,应用64QAM的情况下的图表。
在图5(a)的图表中,在D/U的值是“-5dB”,或者“0dB”的低D/U的情况下,没有似然遮蔽处理的所需要的SNR值即使在重叠率低的情况下,也需要高SNR值的信号。即,可知对于干扰波等的噪声非常弱。另一方面,在有似然遮蔽处理的情况下,在D/U的值是“-5dB、0dB、5dB”的任何情况下,相对于重叠率的所需要SNR的值大致一致,表示不依赖于D/U能够接收期望波的信号。
此外,当针对D/U是“5dB”、期望波的信号电平强的情况,比较有似然遮蔽处理和没有似然遮蔽处理的情况时,在重叠率是25%以下时,由于在有似然遮蔽处理的情况下所需要SNR的值低,所以总体上,可以说通过使用本发明的似然遮蔽处理,能够较低地抑制所需要SNR。
此外,在图5(b)的16QAM调制方式、(c)的64QAM的调制方式中,没有似然遮蔽处理的情况和有似然遮蔽处理的情况的双方与D/U无关地,相对于重叠率的所需要SNR的值大致一致,彼此没有D/U的依赖性。可是,在任一个调制方式中,有本实施方式的似然遮蔽处理的情况,与没有似然遮蔽处理的情况相比,所需要SNR的值小。因此,可以说在任一个调制方式中,通过应用似然遮蔽处理,能够较低地抑制所需要SNR的值。此外,在任一个情况下,相对于重叠率,所需要SNR值稳定,对于干扰波的重叠率是高耐性。
图6是表示应用了本实施方式表示的似然遮蔽处理的接收错误率、和不应用似然遮蔽处理的情况下的接收错误率的图表。同图的纵轴表示误比特率(BER,Bit error ratio),单位是dB(分贝)。1.0E-β(其中β=0、1、2、3、・・・)表示10的β次方(10β)个数据中,1个数据比特错误(接收错误)。即,BER的值越大,表示误比特率越高。
此外,同图的横轴是表示似然遮蔽率的Mask Rate,单位是百分率(%)。该似然遮蔽率是上述特定副载波数量相对于期望波的全部副载波数量的百分率的值。即,该似然遮蔽率越高,表示可靠度低的副载波的比率越高。
在图6的图表中,折线L1是描绘使用了QPSK的卷积码(Convolutional Code)的通信方式中的误比特率的折线。此外,折线L2是描绘在QPSK中将卷积编码和turbo编码组合起来的CTC通信方式中的误比特率的折线。
如同图所示,在任一个无线通信方式中,在似然遮蔽率30%以下的范围中,误比特率(BER)成为1.0E-3以下。进而,在折线L2中,如果似然遮蔽率是40%以下的话,至少误比特率变为1.0E-6以下,能够较大地降低误比特率。像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通信方式是反复进行将卷积编码和turbo编码等的解码的处理的组合的情况下,更加适用。
<第2实施方式>
接着,作为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其它例子,针对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和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不是在设置时实施图2的步骤S1~S2的处理,而是定期地实施干扰波的检测。
具体地,接收机1的干扰频带检测器10在每个规定周期关于没有期望波的定时的期望波的全频带,或者没有期望波的副载波的频带,检测从其它系统发送的无线信号。
例如,在接收机1接收到无线LAN的信号的情况下,干扰频带检测器10对发送期望波的接入点(AP)以外的AP的使用信道(利用频带)进行监控等也可。
干扰频带检测器10与上述过程同样地,基于检测结果生成特定副载波判定值的列,输出到加权系数生成器20,加权系数生成器20按每个副载波计算加权系数并输出到加权运算器40。
根据上述的第2实施方式,不是使用利用了基于在设置时计测的干扰波的特定副载波判定值的固定的加权系数,而能够使用基于在每个规定周期计测的干扰波计算出的加权系数,对解调值进行加权运算处理。
由此,即使在相对于期望波的干扰波随时间经过而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计算出与干扰波的变化对应的加权系数,能够使接收错误率降低。图7是表示干扰波的随时间经过的变化的一个例子的图。例如,在接收机1的设置时干扰频带检测器10检测出图7(a)所示的干扰波,之后,如图7(b)所示,即使在干扰波变化了的情况下,干扰频带检测器10也能够生成与干扰波的频带范围对应的特定副载波判定值的列,能够进行与变化的干扰波对应的加权处理。
<第3实施方式>
接着,作为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其它例子,针对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和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特定副载波的检测方法。
图8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特定副载波检测出的副载波的一个例子的图。在同图中,副载波SC5、SC6是通过频率选择性衰落等而仅一部分频率成分的信号电平(功率值)显著变弱的副载波。在本实施方式中,如该副载波SC5、SC6那样,将在期望波的一部分中信号电平变低的成为低CINR(Carrier to Interference Noise Ratio,载波与干扰噪声比)的副载波作为特定副载波进行检测。
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接收机2的内部结构的图。在这里,针对与图1的接收机1同样的结构,赋予同一符号,针对不同结构进行说明。在同图中,与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代替接收机1的干扰频带检测器10,接收机2设置CINR估计器11。
在接收机2中,CINR估计器11在接收机2的设置时,针对期望波的导频信号、前导信号等预先已知在期望波中包含的已知信号,计算接收信号的每个副载波的CINR的估计值。
CINR估计器11基于测定结果,将CINR的估计值是规定的阈值以下的副载波作为特定副载波进行选择,基于选择的结果生成特定副载波判定值的列,将生成的特定副载波判定值的列输出到加权系数生成器20。
再有,在CINR估计器11的特定副载波的选择处理中使用的规定的阈值,例如也可以是计算期望波的全部副载波的CINR的估计值的平均值,对计算出的平均值乘以规定比率,将计算出的值作为规定的阈值。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接收机2的CINR估计器11将信号电平降低(低下)的副载波判定为特定副载波,从而能够对信号电平降低、成为接收信号的可靠度的劣化的原因的副载波,进行使可靠度降低的解码处理。由此,具有如下效果,即针对产生了频率选择性衰落的接收信号,能够使接收错误率降低。
<第4实施方式>
接着,作为上述的第3实施方式的其它例子,针对第4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和第3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CINR估计器11不是在设置时,而是定期地实施低CINR的副载波的检测。
具体地,接收机2的CINR估计器11在每个规定周期,关于期望波的全部频带,基于导频信号、前导信号,计算CINR的估计值。CINR估计器11与上述过程同样地,基于检测结果生成特定副载波判定值的列,输出到加权系数生成器20,加权系数生成器20按每个副载波计算加权系数并输出到加权运算器40。
根据上述的第4实施方式,不是使用利用了基于在设置时的CINR的估计值的特定副载波判定值的固定的加权系数,而能够使用基于在每个规定周期计算的CINR的估计值而计算出的加权系数,对解调值进行加权运算处理。由此,即使在期望波中信号电平下降的频带随时间经过而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计算出对应于变化的加权系数,具有能够使接收错误率降低的效果。
再有,说明了在利用上述加权运算器40的加权处理中针对全部副载波进行运算,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仅针对特定副载波进行使基于加权系数的可靠度降低的运算处理。
此外,利用加权系数生成器20和加权运算器40的加权处理,除了上述的将加权系数乘以解调值的方法之外,也可以是加权系数生成器20通过位移位、预先按特定副载波的解调值的值的每一个,生成与变换后的值对应起来的表,加权运算器40将该表作为查阅表进行使用,由此对特定副载波的解调值进行变换。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干扰频带检测器10、CINR估计器11生成的特定副载波判定值、和加权系数生成器20生成的加权系数的值设为“0”或“1”的任一个的2值的情况的例子,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使用多值。作为具体例子,以干扰频带检测器10(CINR估计器11)生成与可靠度、例如期望波和干扰波的D/U的值对应的使用5级的值的特定副载波判定值的列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干扰频带检测器10也可以生成如下特定副载波判定值的列,即,使“0”对应于不存在干扰波的副载波,使“0.25”对应于D/U的值是5dB以上的特定副载波,使“0.5”对应于0dB以上且不足5dB的特定副载波,使“0.75”对应于-5dB以上且不足0dB的特定副载波,使“1”对应于不足-5dB的特定副载波。再有,除了D/U的值之外,只要是干扰波的接收电平等的、与可靠度对应的特定副载波判定值的话,就能够应用任何特定副载波判定值的生成方法。
此外,加权系数生成器20也可以基于干扰频带检测器10生成的与可靠度对应的多值的特定副载波判定值,按特定副载波的每一个来计算不同的多值的加权系数。
<第5实施方式>
以下,针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接收机(以下,也称为“接收装置”),参照附图进行说明。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接收装置100的概略框图。
接收装置100具备:干扰频带检测器15、权重系数生成器25、解调器35、加权运算器45、置换器110、软判决解码器120,硬判决器130,利用纠错码从由期望波和干扰波构成的接收信号中,提取在期望波中包含的信号。
接着,针对接收装置100的内部结构进行说明。
干扰频带检测器15例如在FWA(Fixed Wireless Access,固定无线接入)等的接收装置100的设置时,对通过从其它系统发送的无线信号,在接收装置100的期望波的利用频带中产生干扰的频带进行检测。
干扰频带检测器15例如对期望波的发送源无线站,发送期望波的无线信号发送的停止请求,在没有发送期望波的环境中,通过按该期望波的利用频带的副载波的每一个,检测出其它无线信号的有无、信号强度等,从而检测发生干扰的副载波。干扰频带检测器15例如对作为特定副载波的副载波使“1”对应起来,对特定副载波以外的副载波使“0”对应起来而做成干扰频带判定值的列,生成特定副载波判定值的列。干扰频带检测器15将检测结果输出到权重系数生成器25。
权重系数生成器25计算与特定副载波判定值对应的每一个副载波的加权系数(以下,也称为“权重系数”)。权重系数生成器25计算出的权重系数是关于通过干扰频带检测器15检测出的发生干扰的副载波,与其它的副载波相比能够使可靠度降低的权重系数。权重系数生成器25将计算出的权重系数按每个副载波排列后的列对加权运算器45输出。解调器35将接收的包含被纠错编码了的期望波的无线信号按每个副载波转换为电信号,将解调的每个副载波的解调值输出到加权运算器45。加权运算器45基于从权重系数生成器25输入的权重系数,按每个副载波对从解调器35输入的解调值进行加权运算处理,将按每个副载波排列了运算结果的列作为似然数据列输出。
置换器110根据加权运算器45输出的似然数据列和软判决解码器120输出的软判决解码数据列(再生信号),按照每个副载波进行数据的选择并输出。在数据的选择中,基于信道特别指定信号进行选择,该信道特别指定信号对干扰频带检测器15检测出的产生干扰的副载波进行特别指定。即,关于发生干扰的副载波,代替基于接收信号生成的数据列,选择除去初次的软判决解码器120的输出。
软判决解码器120基于通过置换器110选择的数据列,进行纠错处理和解码处理,取得各个副载波的每一个的软判决解码结果。软判决解码结果与通过硬判决结果导出的离散值不同,而以通过运算处理计算的中间值表示的数值来表示。在软判决解码器120的解码处理中,能够选择与期望波的编码方法对应的解码处理。
硬判决器130基于通过软判决解码器120解码的软判决解码结果,进行基于规定的阈值的硬判决处理,取得期望波的信号。
通过组合软判决解码器120和硬判决器130,能够构成解码器190。
接着,针对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接收装置100的工作,使用图进行说明。
图11是表示接收装置100的工作的流程图。
在接收装置100中,干扰频带检测器15在接收装置100的设置时,利用没有期望波的定时、没有期望波的副载波的频带进行是否是干扰频带的检测。通过干扰频带检测器15进行的干扰频带的检测,在解调器35的期望波的每个副载波所对应的频带中进行检测。作为干扰频带信息检测出的项目,有每个副载波的无线信号的接收电平、频带、中心频率、向期望波的重叠频带等(步骤Sa1)。
基于检测结果,取得干扰波的信息。此外,干扰频带检测器15基于取得的干扰波的信息,将存在干扰波的副载波作为特定副载波进行选择(检测)。干扰频带检测器15例如基于接收电平的值,将接收了规定的值以上的接收电平的信号的频带的副载波作为特定副载波进行检测。
图12是表示接收装置100的处理内容的概念图。干扰频带检测器15在图12(a)中,将期望波和干扰波重复的重叠频带W(干扰频带)中包含的副载波SC1~SC4作为特定副载波进行检测。干扰频带检测器15生成对副载波SC1~SC4使“1”对应起来,对其它的副载波使“0”对应起来的特定副载波判定值的列。
返回图11,干扰频带检测器15将生成的特定副载波判定值的列输出到权重系数生成器25(步骤Sa2)。
在权重系数生成器25中,基于干扰频带检测器15生成的特定副载波的判定值,生成使特定副载波的可靠度与其它的副载波相比降低的权重系数。该权重系数例如是对在特定副载波判定值的列中与“1”对应起来的副载波,使解调值变换为规定的值、例如“0”的权重系数。
权重系数生成器25将生成的每个副载波的权重系数的列输出到加权运算器45(步骤Sa3)。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的步骤Sa1~Sa3的处理是在接收装置100中接收信号之前进行的处理。接着,针对期望波的无线信号的接收处理进行说明。解调器35按每个副载波对期望波的频带的无线信号进行解调,将解调了的每个副载波的解调值的数字数据输出到加权运算器45。
加权运算器45基于每个副载波的权重系数和每个副载波的解调值,通过对应于期望波的编码方法的运算方法,进行加权运算处理,将运算结果的列作为似然数据列输出(步骤Sa4)。
作为对应于该编码方法的加权运算方法的一个例子,将期望波的编码方法是软判决正负多值的编码方法的情况作为例子使用图12(b)~图12(d)进行说明。在该软判决正负多值的编码方法中的解码处理中,接收信号的解调值是正负的多值输出,进行将绝对值的大小作为可靠度(表示可能性的值,似然性)将负的值判定为值“+1”,将正的值判定为值“-1”的解码处理。
图12(b)是表示每个副载波的权重系数的图。此外,图12(c)是表示每个副载波的正负多值输出的解调值的图。在同图中,向“-1”的可靠度最高的是最大的正值“+27.02”的副载波。另一方面,向“+1”的可靠度最高的是最大的负值“-26.34”的副载波。
另一方面,不管是“+1”和“-1”的哪一个,最不明确的(可靠度低的)是绝对值最小的值,即解调值为0的副载波。
因此,在图11的步骤Sa3中,基于通过权重系数生成器25计算出的权重系数,加权运算器45进行将作为特定副载波的副载波SC1~4的解调值变换为“0”的加权运算处理,由此能够降低副载波SC1~4的解调值的可靠度。在这里,权重系数生成器25如图12(b)所示,生成将图12(a)的特定副载波判定值的逻辑非的值与每个副载波对应起来的权重系数的列。
作为利用加权运算器45的加权运算的一个例子,加权运算器45按对应的副载波的每一个,将作为图12(b)的特定副载波判定值的逻辑非的值的权重系数、与图12(c)的解调值相乘。具体地,加权运算器45针对作为特定副载波的副载波SC1,将解调值“-25.32”和权重系数“0”相乘,将乘法结果“0”作为加权运算后的解调值进行输出。同样地,针对作为特定副载波以外的副载波,将解调值和权重系数“1”相乘,将全部副载波的乘法结果的列作为似然数据列输出到后级的解码器190。
图12(d)是表示通过加权运算器45,按照每个副载波对权重系数和正负多值解调值进行了加权运算后的似然数据列的图。如同图所示,与作为特定副载波的副载波SC1~SC4对应的加权运算后的似然数据的值是可靠度最低的值“0”,其它的解调值不变化。
返回图11,置换器110根据从加权运算器45输入的似然数据列、和软判决解码器120输出的软判决解码数据列(再生信号),按照通过干扰频带检测器15检测出的发生干扰的每个频带,进行数据的选择并输出数据列(步骤Sa5)。
软判决解码器120基于从置换器110输入的数据列,进行软判决解码处理。即,对输入的数据列进行纠错处理、以及解码处理,输出软判决解码结果(步骤Sa6)。
进行是否达到预先决定的反复次数的判定。在该判定的结果是未达到设定的反复次数的情况下,反复进行从步骤Sa4起的处理(步骤Sa7)。
在步骤Sa7的判定的结果是达到设定的反复次数的情况下,基于软判决解码结果,通过硬判决器130进行判定处理,结束接收处理(步骤Sa8)。
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在软判决解码器120中,对输入的副载波进行软判决解码,该软判决解码进行纠错解码处理,通过基于该软判决解码结果的判定处理,进行确定解码结果的硬判决处理。在置换器110中,将基于接收信号进行了加权运算的副载波,置换为基于作为再生信号的软判决解码结果的副载波。
由此,利用软判决解码器120的软判决解码处理的结果通过连续的值而表示,置换器110使用该值能够对接收的无线信号的副载波进行置换。然后,通过软判决解码结果,置换器110对受到干扰波的影响的频带的接收信号进行置换,能够减少干扰波的影响。
再有,基于在置换器110中置换的软判决解码结果的副载波,也可以如基于接收信号的副载波那样,通过设定的权重系数而被加权运算。该权重系数能够通过与上述的权重系数生成器25相当的权重系数生成器来生成。此外,也可以通过1个权重系数生成器来生成。
由此,基于接收信号的副载波和基于软判决解码结果的副载波的置换变得容易。
<第6实施方式>
以下,针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接收装置,参照附图进行说明。
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接收装置200的概略框图。
接收装置200具备:干扰频带检测器15、加权系数生成器21、解调器35、加权运算器45、置换器210、硬判决解码器220,编码器230、调制器240、解调器250以及加权运算器260,利用纠错码从由期望波和干扰波构成的接收信号中,提取在期望波中包含的信号。在这里,对与图10所示的结构相同的结构赋予同一符号,针对不同结构进行说明。
接着,针对接收装置200的内部结构进行说明。
干扰频带检测器15将检测结果输出到加权系数生成器21。
权重系数生成器21计算与特定副载波判定值对应的每一个副载波的权重系数。权重生成器21计算出的权重系数是关于通过干扰频带检测器15检测出的发生干扰的副载波,与其它的副载波相比能够使可靠度降低的权重系数。权重系数生成器21将计算出的权重系数按每个副载波排列后的列对加权运算器45输出。此外,权重系数生成器21使输出到加权运算器45的权重系数的权重相反,关于不产生干扰的副载波,生成与其它的副载波相比使可靠度降低的权重系数,输出到加权运算器260。
加权运算器45基于从权重系数生成器21输入的权重系数,按每个副载波对从解调器35输入的解调值进行加权运算处理,将按每个副载波排列了运算结果的列作为似然数据列输出。
置换器210从加权运算器45输出的似然数据列和加权运算器260输出的似然数据列(再生信号),按照每个副载波进行数据的选择并输出。在数据的选择中,基于信道特别指定信号进行选择,该信道特别指定信号对干扰频带检测器15检测出的产生干扰的副载波进行特别指定。即,在产生干扰的副载波中,基于通过硬判决解码器220解码的数据而生成的伪数据列,代替基于接收信号而生成的数据列而被选择。
硬判决解码器220基于通过置换器110选择的数据列,进行纠错处理和解码处理,取得各个副载波的硬判决解码结果。在硬判决解码器220的解码处理中,能够选择与期望波的编码方法对应的解码处理。
编码器230进行与期望波的编码方法对应的编码处理。相当于所谓的与接收装置200相向的发送侧装置的编码处理。调制器240通过与接收信号相同的调制方式对由编码器230编码了的数据进行调制。
再有,通过编码器230和调制器240,形成伪发送部290。
解调器250相当于解调器35,对输入的来自调制器240的调制信号进行解调。加权运算器260相当于加权运算器45,但权重系数生成器21输出的权重系数不同。通过设定的权重系数,在较高地设定接收信号的加权的频带中,较低地设定权重系数的权重。
再有,通过解调器250和加权运算器260,形成伪接收部280。即,从伪接收部290,通过硬判决解码器220解码的数据成为经由伪发送部290和伪接收部280而发送接收的数据(伪副载波)并被输出。在通过伪发送部290和伪接收部280构成的传输路中,能够获得不产生干扰的利用理想的传输路进行传输的结果。
接着,针对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的接收装置200的工作,使用图进行说明。
图14是表示接收装置200的工作的流程图。
在图示的流程图中,与图11相同处理的说明分别参照对应的图11所示的处理。
在本实施方式中,步骤Sb1~Sb3的处理是在接收装置200中接收信号之前进行的处理。相当于上述的图11所示的接收装置100中的步骤Sa1~Sa3的处理。再有,权重系数生成器25被替换称为权重系数生成器21。此外,在步骤Sb3中,在步骤Sa3的权重系数生成器25的处理之外,权重系数生成器21还按副载波的每一个生成输出到加权运算器260的权重系数。
接着,针对期望波的无线信号的接收处理进行说明。解调器35按每个副载波对期望波的频带的无线信号进行解调,将解调了的每个副载波的解调值的数字数据输出到加权运算器45。
加权运算器45基于每个副载波的权重系数和每个副载波的解调值,通过对应于期望波的编码方法的运算方法,进行加权运算处理,将运算结果的列作为似然数据列输出(步骤Sb4)。
从硬判决解码器220输出的软判决解码数据列(再生信号),按照通过干扰频带检测器15检测出的发生干扰的每个频带,进行数据的选择并输出数据列(步骤Sb5)。
硬判决解码器220基于从置换器210输入的数据列,进行软判决解码处理。即,对输入的数据列进行纠错处理、以及解码处理,输出硬判决解码结果(步骤Sb6)。
进行是否达到预先决定的反复次数的判定。在判断的结果是达到设定的反复次数的情况下,将获得的硬判决结果作为解码处理的结果而结束接收处理。在该判定的结果是未达到设定的反复次数的情况下,在进行以下所述的处理之后,反复进行从步骤Sb4起的处理(步骤Sb7)。
基于硬判决结果,编码部230对从硬判决解码器230输出的信号进行编码,输入到调制器240(步骤Sb8)。
调制器240通过与接收信号相同的调制方式对由编码器230编码了的数据进行调制。调制了的信号成为理想的接收信号的复本信号(步骤Sb9)。
解调器250对作为输入的复本信号的来自调制器240的调制信号进行解调(步骤Sb10)。
加权运算器260对通过解调器250解调了的复本信号的解调值进行加权运算处理(步骤Sb11)。
解调器35进行输入的接收信号的解调处理,持续进行来自步骤Sb4的处理(步骤Sb12)。
图15是表示第6实施方式的接收装置的特性的图表。
该图中表示相对于加权系数的设定的BLER(Block Error Rate,块错误率)特性。该特性基于以下所示条件而获得。将编码方式设为16值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正交幅度调制),将编码率设为1/2,将权重因数设为30%,将SNR(Signal to Noise Ratio,信号噪声比)设为40dB(分贝),将DUR(Desired to Undesired signal power Ratio,期望对干扰信号功率比)设为0dB(分贝)。
该图表的横轴表示权重系数,纵轴表示BLER(块错误率)。
在图表S61中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干扰抑制法的特性。将解码处理的反复次数设为3次。此外,为了比较特性,将图表S62和63一起表示。图表S62相当于非专利文献2的干扰抑制法,与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反复次数设定为1次的同等。此外图表S63表示不采用干扰抑制法的情况下的特性。
从该图中表示的图表的比较可知,在图表S61表示的本实施方式的特性中,在权重系数的值0.1附近BLER示出极小值(1.6×10-2),示出与图表S62中的BLER(大约8×10-2)和图表S63中的BLER(大约8.2×10- )相比大幅改善。
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基于从硬判决解码器220输出的信号对伪发送信号进行再生,基于伪发送信号生成伪副载波。在置换器210中,将基于接收信号进行了加权运算的副载波,基于作为再生信号的伪副载波进行置换。
由此,基于硬判决解码器220的硬判决解码处理的结果,伪发送部290进行伪调制处理,伪接收部280进行伪解调处理。由此,能够获得假想进行理想的传输时的信号变化的接收信号,使用该值能够在置换器210中对接收的无线信号的副载波进行置换。然后,通过软判决解码结果,置换器210对受到干扰波的影响的频带的接收信号进行置换,能够减少干扰波的影响。
此外,伪副载波基于权重系数而被加权。
由此,置换器210通过权重系数对置换接收信号的副载波的伪副载波进行加权,由此能够确保与置换的接收信号的平衡。而且,能够提高进行置换时的信号的再现性,能够减少干扰波的影响。
<第7实施方式>
以下,针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接收装置,参照附图进行说明。
图1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接收装置300的概略框图。
接收装置300具备:干扰频带检测器15、权重系数生成器25、解调器31、加权运算器45、合成器(置换器)310、硬判决解码器320,编码器230、调制器240、传输路估计器370以及传输路系数乘法器380,利用纠错码从由期望波和干扰波构成的接收信号中,提取在期望波中包含的信号。在这里,对与图10和图13所示的结构相同的结构赋予同一符号,针对不同结构进行说明。
接着,针对接收装置300的内部结构进行说明。
解调器31将接收的包含被纠错编码了的期望波的无线信号按每个副载波转换为电信号,将解调的每个副载波的解调值输出到加权运算器45和传输路估计器370。
加权运算器45基于从权重系数生成器21输入的权重系数,按每个副载波对从解调器31输入的解调值进行加权运算处理,将按每个副载波排列了运算结果的列作为似然数据列输出。
合成器(置换器)310具备:加权运算器310a和310b以及加法器310c。加权运算器310a(310b)基于信道特别指定信号而被设定,该信道特别指定信号对干扰频带检测器15检测出的产生干扰的副载波进行特别指定。即,合成器310输入接收信号和通过传输路系数乘法器380计算的伪传输信号,输出将各个信号与权重系数相乘而合成的信号。
此外,合成器310能够选择下面的合成处理方法的任一种。在能够选择的合成处理方法中,有最大比例合成、同相合成以及选择合成等的处理方法。最大比例合成是以与SNR成比例的权重系数对多个信号的每一个进行合成的合成处理方法。选择合成是通过将权重系数设定为“1”或者“0”而有选择地输出各个输入信号的合成处理方法。
硬判决解码器320基于加权运算器45输出的似然数据列,进行纠错处理和解码处理,取得各个副载波的硬判决解码结果。在硬判决解码器320的解码处理中,能够选择与期望波的编码方法对应的解码处理。
传输路估计器370根据通过解调器31检测出的结果来估计传输路特性,将传输路估计值输入到传输路系数乘法器380。
传输路系数乘法器380对从调制器240输入的调制信号,乘以从传输路估计器370输入的传输路估计值,输出伪传输信号。伪传输信号基于通过硬判决解码器320解码的信号,对经由伪发送部290输出的伪发送信号乘以传输路估计值,由此能够等价地计算输入的接收信号。即,从传输路系数乘法器380,通过硬判决解码器320解码的数据成为经由伪发送部290而传输的调制信号并被输出。在通过传输路系数乘法器380构成的传输路中,能够获得不产生干扰的利用理想的传输路进行传输的结果。
接着,针对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的接收装置300的工作,使用图进行说明。
图17是表示接收装置300的工作的流程图。
在图示的流程图中,与图11相同处理的说明分别参照对应的图11所示的处理。
在本实施方式中,步骤Sc1~Sc5的处理是在接收装置300中接收信号之前进行的处理。参照上述的图11所示的接收装置100中的步骤Sa1~Sa3的处理,以差异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基于通过解调器31检测出的信号,传输路估计器370检测出传输路特性,计算传输路特性值。传输路估计器370对传输路系数乘法器380设定计算的传输路特性值(步骤Sc1)。
解调器31进行接收信号的解调处理。接收信号的解调处理相当于上述的步骤Sa1,将解调器35替换称为解调器31(步骤Sc2)。
干扰频带检测器15从解调器31接收的接收信号,检测出受到干扰波的影响的特定副载波。特定副载波的检测处理相当于上述的步骤Sa2(步骤Sc3)。
干扰频带检测器15对决定合成器310的特性的权重系数进行设定。
在合成器310的最初的解码处理中,不依赖于上述权重系数而使接收信号优先输出。
图18表示最初进行的解码处理中的信号的流动。如图所示在合成器310中,重叠了干扰波(通过从频率f2到f3表示的频带)的信号作为接收信号被输入。合成器310输出该接收信号。该合成器310的处理中例示选择合成的处理。
然后,合成器310针对第2次以后进行的解码处理,对新接收的无线信号,和基于前面接收的接收信号生成的复本信号进行合成,生成降低了干扰频带中的干扰成分的信号。将生成的合成信号输出到解调器31。
图19表示第2次以后进行的解码处理中的信号的流动。如图所示在合成器310中,重叠了干扰波(通过从频率f2到f3表示的频带)的信号作为接收信号被输入。此外,与通过前面的接收处理生成的复本信号(传输路系数乘法器380的输出信号)进行合成,对从频率f2到f3的干扰频带的信号使复本信号优先进行合成。在图示的合成结果中,表示进行干扰频带的选择合成的结果是,减少了重叠到接收信号的干扰成分的信号被输入到解调器31(步骤Sc4)。
返回图17按照顺序进行说明。
权重系数生成器25将生成的每个副载波的权重系数的列输出到加权运算器45。检测处理相当于上述的步骤Sa2(步骤Sc5)。
接着,针对期望波的无线信号的接收处理进行说明。
解调器31按期望波的频带的无线信号的每个副载波对通过合成器310合成的信号进行解调,将解调了的每个副载波的解调值的数字数据输出到加权运算器45。
加权运算器45基于每个副载波的权重系数和每个副载波的解调值,通过对应于期望波的编码方法的运算方法,进行加权运算处理,将运算结果的列作为似然数据列输出(步骤Sc6)。
根据硬判决解码器320输出的硬判决解码数据列(再生信号),按照通过干扰频带检测器15检测出的发生干扰的每个频带,进行数据列的选择并输出数据列(步骤Sc7)。
进行是否达到预先决定的反复次数的判定。在判定的结果是判定为达到设定的反复次数的情况下,将获得的硬判决结果作为解码处理的结果而结束接收处理。在该判定的结果是未达到设定的反复次数的情况下,在进行以下所述的处理之后,反复进行从步骤Sb4起的处理(步骤Sc8)。
基于硬判决结果,编码部230对从硬判决解码器230输出的信号进行编码,输入到调制器240(步骤Sc9)。
调制器240通过与接收信号相同的调制方式对由编码器230编码了的数据进行调制。调制了的信号成为理想的接收信号的复本信号(步骤Sc10)。
传输路系数乘法器380对输入的来自调制器240的调制信号进行解调(步骤Sc11)。
合成器310对输入的无线信号和复本信号基于设定的特性进行合成,输出合成信号(步骤Sb12)。
解调器31进行输入的接收信号的解调处理,继续进行从步骤Sc6起的处理(步骤Sc13)。
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基于从硬判决解码器320输出的信号生成伪发送信号,在传输路系数乘法器380中对伪发送信号乘以通过传输路估计器370计算出的传输路估计值,计算伪传输信号。在合成器310中,基于作为再生信号的伪传输信号对接收信号进行置换。
由此,能够使用传输路估计值来估计接收信号的传播失真,能够更忠实地再生置换的伪传输信号。而且,能够提高进行置换的信号的再现性,能够减少干扰波的影响。
此外,在合成器310中,分别基于在接收信号和伪传输信号设定的权重系数进行运算,基于该运算结果进行合成处理。
由此,能够使用在接收信号和伪传输信号中包含的各自的信息来生成合成信号。选择任一个,能够不使情报缺损地生成合成信号,能够提高进行合成时的信号的再现性,能够减少干扰波的影响。
此外,在合成器310中进行的合成处理中,基于最大比例合成、同相合成(common mode mixing)以及选择合成等的处理方法,或者任意的合成方法对输入的信号进行合成。
由此,在置换过程中,能够通过合成处理进行使干扰频带中的干扰波的影响降低的处理,能够从多个合成处理方法选择该合成处理。
根据上述的各实施方式,接收装置100、200、以及300能够应用于如下多载波无线通信系统,其应用纠错码,对由多个副载波构成的无线信号进行发送接收。干扰频带检测器15在接收的多个副载波中,将受到干扰波的影响的副载波的频带设为干扰频带。此外,加权运算器45使用相对于该干扰频带与不受干扰波的影响的副载波的频带相比使可靠度降低的权重系数,对按每个副载波解调的解调值进行加权运算处理。此外,软判决解码器120和硬判决解码器220、320对包含被置换了干扰频带的信号的频带而形成的无线信号的副载波进行纠错解码处理。而且,基于纠错解码处理的结果,作为对干扰频带反复进行的置换处理中的再生信号。而且,软判决解码器120和硬判决解码器220、320输出反复进行的纠错解码处理的结果。
也就是说,在初次解码时,对干扰频带,使用与不受干扰波的影响的副载波的频带相比使可靠度降低的权重系数,对按每个副载波解调的解码值进行加权运算处理。在第2次以后解码时,对基于上次解码时的纠错解码处理的结果生成的、由似然或者伪副载波或者伪发送信号构成的再生信号进行加权运算,对干扰频带,计算出从上述加权了的再生信号求取的干扰频带上的副载波的似然性,与初次解码时的解码器的输入即被加权运算了的解调器输出进行置换,由此进行解码。以后,在反复进行规定次数的上述纠错解码处理和置换处理之后,输出解码结果。
由此,在应用了纠错码的多载波通信方式中,将包含在期望的接收信号中的包含干扰波的副载波信号,置换为基于接收信号形成的再生信号。然后,能够进行通过不包含干扰波的接收信号和置换的再生信号形成的多载波信号的解调。
而且能够通过置换处理减少干扰波的影响,不依赖于期望波和干扰波的功率比(D/U)以及纠错码的种类、解码方法,能够降低接收错误率。
此外,置换器110、210以及合成器310置换权重系数。
由此,能够伴随加权运算处理进行置换处理,能够减少置换处理中的处理。
此外,置换器110、210以及合成器310按每个频带进行置换。
由此,能够按照与副载波对应的每个频带进行置换处理,能够减少置换处理中的处理。
此外,对1个接收信号,软判决解码器120和硬判决解码器220、320反复多次实施解码过程,并且,在置换器110、210以及合成器310中反复多次实施置换过程。
由此,能够通过反复进行的解码过程和置换过程减少干扰波的影响。
此外,能够不管在解码过程中使用的解码器是硬判决型解码器还是软判决型解码器地进行应用。
在使用应用了硬判决型解码器(硬判决解码器220、320)的接收装置的情况下,基于从该解码过程输出的信号对伪发送信号(复本)进行再生。
而且,在置换器210和合成器310的置换过程中,在接收信号中针对干扰频带,以对伪发送信号进行了加权运算的信号进行置换。或者,基于从该解码过程输出的信号对伪副载波进行再生,在置换过程中,在接收信号中针对干扰频带,以对所述伪发送信号进行了加权运算的信号进行置换。如上所述,能够获得干扰信号的影响被减少的期望波的接收信号,能够使用该值对接收的无线信号中的干扰频带上的副载波进行置换。
在使用应用了软判决型解码器的接收装置的情况下,设置对作为解码器(软判决解码器120)的输出的软判决值进行硬判决的硬判决器130而获得硬判决值,在此基础上进行利用与上述的硬判决型解码器相同的置换处理的反复解码。此外,作为与干扰频带上的副载波对应的似然性,直接分配对软判决输出进行了加权的值也可。在该情况下,不需要伪发送过程、伪调制过程。
此外,在进行反复解码时,在第2次以后的解码时作为干扰频带上的置换值使用的伪副载波以及伪传输信号基于权重系数被加权。
该伪副载波以及伪传输信号是基于上次解码时的似然度或解码值生成的信号。由此,能够调整接收信号和置换信号的可靠度。而且,能够提高进行置换时的信号的再现性,能够减少干扰波的影响。
此外,在生成伪发送信号的情况下,对伪发送信号乘以传输路估计值来计算伪传输信号。在置换过程中,针对干扰频带对接收信号和作为再生信号的伪传输信号进行合成。
由此,能够在解调过程之前进行置换过程,能够不对通常的解调器、解码器的结果施加大的改变而实施本发明。此外,在此时进行的合成处理中,能够选择任意的合成方法,能够采用最大比例合成、同相合成以及选择合成等的方法。
再有,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中进行变更。本发明的接收方法中的、编码方式中,能够使用所有种类的编码方式,针对接收装置的结构数、连接形式也没有特别限定。作为应用于期望波的纠错用的编码方法,例如优选不进行反复解码的卷积编码(Convolutional coding),也能够应用与将本发明的反复解码和turbo编码(解码)组合起来的方法等对应的方法。
再有,本发明的干扰频带检测过程是利用干扰频带检测器15的处理过程。此外,本发明的权重系数生成过程是利用权重系数生成器25、21的处理过程。此外,本发明的权重系数运算过程是利用权重系数运算器45的处理过程。此外,本发明的置换过程是利用置换器110、210以及合成器310的处理过程。此外,本发明的解码过程是利用软判决解码器120以及硬判决解码器220、320的处理过程。此外,本发明的软判决解码过程是利用软判决解码器120的处理过程。此外,本发明的硬判决解码过程是利用硬判决解码器220、320的处理过程。此外,本发明的伪调制过程是利用调制器240的处理过程。此外,本发明的伪解调过程是利用解调器280的处理过程。此外,本发明的估计过程是利用传输路估计器370的处理过程。此外,本发明的传输路系数乘法过程是利用传输路系数乘法器380的处理过程。
如上述那样,根据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即使在存在多个重叠信号的情况下,与现有技术相比也能够容易地使接收纠错能力提高。即,作为在现有技术举出的使用干扰波复本的“干扰复本再生&减去”型的处理中,需要与干扰波的数量相等的复本生成电路或解码电路,此外技术上难以检测该干扰波的数量。相对于此,在本发明的技术中,与干扰波的数量无关地,只要配合干扰波存在的频带进行利用本发明的似然遮蔽的处理即可,因此在存在多个重叠信号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应对。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的接收器能够应用于无线LAN等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接收装置。
附图标记说明
1、1a、2 接收机
10 干扰频带检测器
11 CINR估计器
20 加权系数生成器
30 解调器
40 加权运算器
50 解码器
2a、2b 无线LAN基站
100 接收装置
15 干扰频带检测器
25 权重系数生成器
35 解调器
45 加权运算器
110 置换器
120 软判决解码器
130 硬判决器

Claims (30)

1. 一种接收方法,是接收装置的接收方法,该接收装置在应用纠错码对由多个副载波构成的无线信号进行发送接收的多载波无线通信系统中,对无线信号进行接收,其特征在于,具有:
干扰频带检测过程,在所述多个副载波中,将作为接收错误的原因的副载波作为特定副载波进行选择;
加权系数生成过程,对于选择的所述特定副载波,生成与其它的副载波相比使可靠度降低的每个副载波的加权系数;
解调过程,按每个副载波对接收的无线信号进行解调;
加权运算过程,进行对解调了的所述无线信号的副载波的解调值应用所述加权系数的加权运算处理;以及
解码过程,对计算出的每个副载波的值,进行纠错处理和解码处理。
2. 一种接收方法,是多载波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接收方法,该多载波无线通信系统应用纠错码,对由多个副载波构成的无线信号进行发送接收,其特征在于,具有:
干扰频带检测过程,在接收的所述多个副载波中,将受到干扰波的影响的副载波的频带作为干扰频带进行检测,并输出干扰频带信息;
加权系数生成过程,对于所述干扰频带,基于所述干扰频带信息与各个副载波对应地生成与不受所述干扰波的影响的副载波的频带相比使可靠度降低的加权系数;
加权运算过程,进行对按每个所述副载波解调了的解调值应用所述加权系数的加权运算处理;
置换过程,在与所述多个副载波分别对应的频带中,对所述干扰频带的接收信号通过再生信号进行置换;以及
解码过程,对包含所述被置换了的频带而形成的所述无线信号的副载波进行纠错解码处理,对形成下一级的所述置换过程中的再生信号的信号以及解码结果进行输出。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任一项所述的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加权系数生成过程中,对于所述特定副载波,生成向解调候补值的平均值进行置换的加权系数。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干扰频带检测过程中,在没有期望波的定时、或没有期望波的副载波位置的接收电平的测定结果中,将所述接收电平高的副载波作为接收错误主要原因即所述特定副载波进行选择。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的任一项所述的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干扰频带检测过程中,在预先决定的每个规定周期在接收对象的期望波中的每个副载波的频带中,对来自与作为自接收装置的通信对象的基站不同的基站的无线信号的接收电平进行测定,将测定的接收电平高的副载波作为接收错误主要原因即所述特定副载波进行选择。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5的任一项所述的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干扰频带检测过程中,使用期望波的导频信号或前导信号的任一方计算CINR(Carrier to Interference Noise Ratio,载波与干扰噪声比),对计算出的所述CINR和预先决定的值进行比较,将所述CINR相对于所述预先决定的值变为低值的副载波作为接收错误主要原因即所述特定副载波进行选择。
7.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置换过程中,对所述加权系数进行置换。
8.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置换过程中,按每个所述频带进行置换。
9.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于1个接收信号,依次反复实施多次所述解码过程和所述置换过程。
10.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解码过程具有:软判决解码过程,输出对输入的所述副载波进行所述纠错解码处理后的软判决解码结果;以及硬判决处理过程,通过基于所述软判决解码结果的判定处理,确定解码结果,
在所述置换过程中,将基于所述接收信号进行了所述加权运算的副载波,置换为基于作为所述再生信号的所述软判决解码结果的副载波。
11.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
具有:伪调制过程,基于形成从所述解码过程输出的所述再生信号的信号,对伪发送信号进行再生,
在所述置换过程中,将基于所述接收信号进行了所述加权运算的副载波,基于作为所述再生信号的所述伪副载波进行置换。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伪副载波基于所述加权系数而被加权。
1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
具有:伪发送过程,基于形成从所述解码过程输出的所述再生信号的信号,生成伪发送信号;估计过程,基于接收的信号,对传输路估计值进行计算;以及传输路系数乘法过程,对伪发送信号乘以所述传输路估计值,计算伪传输信号,
在所述置换过程中,基于作为所述再生信号的所述伪传输信号对所述接收信号进行置换。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置换过程中,基于对所述接收信号和所述伪传输信号分别设定的加权系数进行运算,基于该运算结果进行合成。
15.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置换过程进行的所述合成中,基于最大比例合成、同相合成以及选择合成的任一种合成处理方法进行合成。
16. 一种接收装置,在应用纠错码对由多个副载波构成的无线信号进行发送接收的多载波无线通信系统中,对无线信号进行接收,其特征在于,具有:
解调部,按每个副载波对接收的无线信号进行解调;
干扰频带检测部,在所述多个副载波中,将作为接收错误的原因的副载波作为特定副载波进行选择;
加权系数生成部,对于通过所述干扰频带检测部选择的所述特定副载波,生成与其它的副载波相比使可靠度降低的每个副载波的加权系数;
加权运算部,进行对通过所述解调部解调的所述无线信号的副载波的解调值应用所述加权系数的加权运算处理;以及
解码部,对通过所述运算部计算出的每个副载波的值,进行纠错处理和解码处理。
17. 一种接收装置,是多载波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接收装置,该多载波无线通信系统应用纠错码对由多个副载波构成的无线信号进行发送接收,其特征在于,具有:
干扰频带检测部,在接收的所述多个副载波中,将受到干扰波的影响的副载波的频带作为干扰频带进行检测,并输出干扰频带信息;
加权系数生成部,对于所述干扰频带,基于所述干扰频带信息与各个副载波对应地生成与不受所述干扰波的影响的副载波的频带相比使可靠度降低的加权系数;
加权运算部,进行对按每个所述副载波解调了的解调值应用所述加权系数的加权运算处理;
置换部,在与所述多个副载波分别对应的频带中,对所述干扰频带的接收信号通过再生信号进行置换;以及
解码部,对包含所述被置换了的频带而形成的所述无线信号的副载波进行纠错解码处理,对所述置换部中的再生信号以及解码结果进行输出。
18. 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的任一项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加权系数生成部中,对于所述特定副载波,生成向解调候补值的平均值置换的加权系数。
19. 根据权利要求16至18的任一项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干扰频带检测部中,对在没有期望波的定时、或没有期望波的副载波位置的接收电平进行测定,在测定结果中,将所述接收电平高的副载波作为接收错误主要原因即所述特定副载波进行选择。
20. 根据权利要求16至19的任一项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干扰频带检测部中,在预先决定的每个规定周期在接收对象的期望波中的每个副载波的频带中,对来自与作为自接收装置的通信对象的基站不同的基站的无线信号的接收电平进行测定,将测定的接收电平高的副载波作为接收错误主要原因即所述特定副载波进行选择。
21. 根据权利要求16至20的任一项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干扰频带检测部中,使用期望波的导频信号或前导信号的任一方计算CINR(Carrier to Interference Noise Ratio,载波与干扰噪声比),对计算出的所述CINR和预先决定的值进行比较,将所述CINR相对于所述预先决定的值变为低值的副载波作为接收错误主要原因即所述特定副载波进行选择。
22.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置换部中,对所述加权系数进行置换。
23.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置换部中,按每个所述频带进行置换。
24.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于1个接收信号,依次反复实施多次所述解码部和所述置换部。
25.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解码部具备:软判决解码部,输出对输入的所述副载波进行所述纠错解码处理后的软判决解码结果;以及硬判决处理部,通过基于所述软判决解码结果的判定处理,确定解码结果,
在所述置换部中,将基于所述接收信号进行了所述加权运算的副载波,置换为基于作为所述再生信号的所述软判决解码结果的副载波。
26.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伪调制部,基于形成从所述解码部输出的所述再生信号的信号,对伪发送信号进行再生,
在所述置换部中,将基于所述接收信号进行了所述加权运算的副载波,基于作为所述再生信号的所述伪副载波进行置换。
27. 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伪副载波基于所述加权系数而被加权。
2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伪发送部,基于形成从所述解码部输出的所述再生信号的信号,生成伪发送信号;估计部,基于接收的信号,对传输路估计值进行计算;以及传输路系数乘法部,对伪发送信号乘以所述传输路估计值,计算伪传输信号,
在所述置换部中,基于作为所述再生信号的所述伪传输信号对所述接收信号进行置换。
29. 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置换部中,基于对所述接收信号和所述伪传输信号分别设定的加权系数进行运算,基于该运算结果进行合成。
30. 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置换部进行的所述合成中,基于最大比例合成、同相合成以及选择合成的任一种合成处理方法进行合成。
CN200980127214.2A 2008-07-22 2009-07-21 接收方法和接收装置 Active CN1020900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88809 2008-07-22
JP2008188809 2008-07-22
JP2008-288965 2008-11-11
JP2008288965 2008-11-11
PCT/JP2009/063046 WO2010010867A1 (ja) 2008-07-22 2009-07-21 受信方法、及び、受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90005A true CN102090005A (zh) 2011-06-08
CN102090005B CN102090005B (zh) 2015-09-30

Family

ID=415703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27214.2A Active CN102090005B (zh) 2008-07-22 2009-07-21 接收方法和接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516328B2 (zh)
EP (1) EP2288060B1 (zh)
JP (1) JP5558355B2 (zh)
KR (1) KR101246164B1 (zh)
CN (1) CN102090005B (zh)
WO (1) WO201001086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34632A (zh) * 2015-08-31 2018-01-02 旭化成微电子株式会社 解调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27417B2 (en) 2003-12-19 2011-09-27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Interference-weighted communication signal processing systems and methods
KR101248149B1 (ko) 2008-12-18 2013-03-27 니폰덴신뎅와 가부시키가이샤 통신 시스템, 송신 장치, 수신 장치, 송신 방법 및 통신 방법
JP5520575B2 (ja) * 2009-11-13 2014-06-11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受信装置及び受信方法
JP5717580B2 (ja) * 2010-12-10 2015-05-1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受信機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JP5700645B2 (ja) * 2011-01-05 2015-04-15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受信装置、受信方法および受信プログラム
US20130114571A1 (en) * 2011-11-07 2013-05-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ordinated forward link blanking and power boosting for flexible bandwidth systems
JP5662955B2 (ja) * 2012-02-21 2015-02-04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受信装置、及び受信方法
JP5767137B2 (ja) * 2012-02-21 2015-08-19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受信装置、及び受信方法
US20150163806A1 (en) * 2012-07-04 2015-06-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lecting communication channel
WO2014035078A1 (ko) * 2012-08-31 2014-03-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간섭 제거 수신 방법 및 단말
EP2723030A1 (en) * 2012-10-16 2014-04-23 ST-Ericsson SA LLR weighting to enhance performances of soft decision at low SNR values
JP5688130B2 (ja) * 2012-11-15 2015-03-25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受信装置
JP5873426B2 (ja) * 2012-12-21 2016-03-01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US9794026B2 (en) * 2013-04-12 2017-10-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Adaptive data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US9042856B2 (en) * 2013-07-10 2015-05-26 Motorola Solution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ing erasure to improve signal decoding during an interference event
JP2015027069A (ja) * 2013-07-29 2015-02-05 エフシーアイ インク Ofdm受信信号の処理方法及びこれを用いたofdm受信装置
US9628309B1 (en) * 2016-02-05 2017-04-18 Qualcomm Inc. Demodulation with variable remembrance fac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84031A (ja) * 1991-03-12 1992-10-08 Nec Corp 送受信機
JP4284031B2 (ja) 2002-04-24 2009-06-24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フローサイトメータ
WO2004082182A1 (ja) 2003-03-14 2004-09-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fdm受信装置及びofdm受信方法
JP2005027179A (ja) * 2003-07-04 2005-01-27 Toshiba Corp 受信装置および受信回路
JP4380407B2 (ja) * 2004-04-27 2009-12-0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ブランチメトリック演算方法
JP2007282024A (ja) * 2006-04-10 2007-10-25 Hitachi Kokusai Electric Inc 無線通信装置
CN101449502B (zh) * 2006-05-19 2012-11-0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JP2008017144A (ja) * 2006-07-05 2008-01-24 Toshiba Corp 無線受信装置および方法
GB0616472D0 (en) * 2006-08-18 2006-09-27 Fujitsu Ltd Communication systems
JP4984931B2 (ja) 2007-02-02 2012-07-2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記録装置
JP2008288965A (ja) 2007-05-18 2008-11-27 Funai Electric Co Ltd 再生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34632A (zh) * 2015-08-31 2018-01-02 旭化成微电子株式会社 解调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558355B2 (ja) 2014-07-23
EP2288060B1 (en) 2015-08-12
WO2010010867A1 (ja) 2010-01-28
EP2288060A1 (en) 2011-02-23
JPWO2010010867A1 (ja) 2012-01-05
CN102090005B (zh) 2015-09-30
US20110107171A1 (en) 2011-05-05
KR20110016502A (ko) 2011-02-17
US8516328B2 (en) 2013-08-20
EP2288060A4 (en) 2011-06-22
KR101246164B1 (ko) 2013-03-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90005B (zh) 接收方法和接收装置
US7852814B2 (en) Transmission control frame generation device and transmission control device
EP2180624B1 (en) Radio base station
KR100943624B1 (ko)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동적 자원 할당장치 및 방법
JP5767699B2 (ja) 改良型直交周波数分割多重(ofdm)通信スロット構造および方法
EP276572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 receiv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representing channel quality in a MIMO-OFDM system
US20080107158A1 (en) Radio Transmitter and Pilot Signal Inserting Method
US20100190486A1 (en) Radio communication mobile station device and cdd mode judging method
CN107241922A (zh) 用于多用户叠加传输方案的调制以及解调
JP4594359B2 (ja) 空間的位相符号を使用して遠隔の送信機/受信機と通信するための送信機/受信機とその通信方法
WO2003045025A1 (fr) Appareil de transmission, appareil de reception, procede de transmission et procede de reception
TW200919999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bcarrier and antenna selection in MIMO-OFDM system
JP2008507216A (ja) カルマンフィルタを使用する、散在させられたパイロットを用いたチャネル追跡
JP2010529744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内のエアリンク資源の改善された利用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US10326565B2 (en)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an orthogonal multiplexed signal and a non-orthogonal multiplexed signal
US20090305690A1 (en) Radio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radio transmission method
Singh et al. Performance analysis and BER comparison of OFDM system for 4× 4 MIMO fading channel i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
KR101283512B1 (ko) Ofdm 다이버시티 수신장치
KR100880971B1 (ko) 통신 장치 및 그의 sir 추정 방법
Schaepperle et al. Enhancement of throughput and fairness in 4G wireless access systems by non-orthogonal signaling
CA2281542C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nalyzing a composite carrier signal
CN103312461B (zh) 一种上行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传输格式的选择方法及相关方法和设备
JP4881939B2 (ja) マルチキャリア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マルチキャリア無線通信方法
US20100309997A1 (en) Radio communication terminal device, radio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cqi feedback method
US8379741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communication in th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