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47516A - 孔环张开/闭合设备以及通过采用该设备使线束穿过孔环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孔环张开/闭合设备以及通过采用该设备使线束穿过孔环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047516A CN102047516A CN2009801194800A CN200980119480A CN102047516A CN 102047516 A CN102047516 A CN 102047516A CN 2009801194800 A CN2009801194800 A CN 2009801194800A CN 200980119480 A CN200980119480 A CN 200980119480A CN 102047516 A CN102047516 A CN 10204751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losing device
- orifice ring
- open
- coupler body
- clos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22—Installations of cables or lines through walls, floors or ceilings, e.g. into building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07—Wire harnesses
- B60R16/0215—Protecting, fastening and routing means therefor
- B60R16/0222—Grommet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826—Assembling or joining
- Y10T29/49863—Assembling or joining with prestressing of part
- Y10T29/4987—Elastic joining of part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53—Means to assemble or disassemble
- Y10T29/53657—Means to assemble or disassemble to apply or remove a resilient article [e.g., tube, sleeve, et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stallation Of Indoor Wiring (AREA)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一种孔环张开/闭合设备包括:一个张开/闭合装置;以及另一个张开/闭合装置。两张开/闭合被布置成相互面对着,且每个张开/闭合装置都具有多个钩体和用于张开和闭合多个钩体的驱动单元。其中一个张开/闭合装置中的多个钩体的根部部分对孔环的一端进行扩张与复原,另一张开/闭合装置多个钩体的根部部分对孔环的另一端进行扩张与复原。通过将所述那个张开/闭合装置的钩体半张开来保持住孔环的一端,将闭合的钩体插入到孔环的另一端中。而后,将两张开/闭合装置的钩体完全地张开,并将线束从孔环中穿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孔环张开/闭合设备,其通过将孔环的直径扩大而使线束穿过该孔环,其中,该孔环的两端处具有配合部分,该孔环被装配到板件或其它结构体的开孔上,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方法:其利用该孔环张开/闭合设备使线束穿过孔环。
背景技术
图9A和图9B表示了普通孔环张开/闭合设备的一种实例。在作为专利文献1的日本专利申请公报H5-342928中公开了该实例的结构。
如图9A所示,该孔环张开/闭合设备41也被称为孔环撑张器,其包括:四个销形的钩体42;四根杆臂43,每根杆臂上都设置有钩体42,钩体从杆臂的顶端部水平地突伸出去;四个齿轮44,每个齿轮都设置在各个杆臂43的根部处,其中,位于每两个对应杆臂43上的两个齿轮44相互啮合;游齿轮45,其与两相互啮合齿轮中的其中一个齿轮相啮合;齿条46;以及用于驱动齿条46的气缸。齿条46与两相互啮合齿轮44中的其中一个齿轮以及游齿轮45相啮合。
如图9B所示,通过将钩体42插入到由合成橡胶制成的防水孔环(下文称为“孔环”)中,并利用气缸47驱动齿条46前进,就能使杆臂43随同齿轮44和45一起转动,从而张开了钩体42,从而扩张了孔环48。在此条件下,将线束(图中未示出)穿过扩张开的孔环48。
孔环48被制成杯形,其(或孔环48)的一侧具有小直径的开孔49,另一侧具有大直径的开孔50,且开孔50的外表面上具有圆形沟槽51,以利于装配到轿车车身板件或类似结构上的孔洞(图中未示出)中。当其端部上带有连接器的线束(图中未示出)被密封好、且被固定(例如通过使用胶带缠绕线束来固定)到小直径的开孔49上时,圆形沟槽51被配合到板件上的孔洞中,从而利用该孔环48实现了对孔洞的防水密封。
图10A和图10B表示了普通孔环张开/闭合设备的另一种实例。在作为专利文献2的日本专利申请公报H10-233131中公开了该实例的结构。
该孔环张开/闭合设备61具有:四个销形的钩体62;活动臂件63,每个臂件的末端侧上都固定有水平突伸的钩体62;连杆65,其连接着各个活动臂件63的根部侧;固定臂件64,其独立于所述的连杆65;转轴66,其保持着各个活动臂件63的中间部分;以及驱动各个连杆往复运动的装置(图中未示出)。
在图10A所示的闭合状态中,将钩体62经位于孔环小直径侧的开口插入到该孔环(图中未示出)中,并如图10B所示那样驱动连杆65动作,从而将钩体62张开,进而扩大了孔环的小直径侧,使线束(图中未示出)得以穿过孔环。对钩体62进行张开和闭合的操作是由工作人员踩压脚踏开关(图中未示出)来完成的。
发明内容
但是,例如针对孔环11的情况进行讨论的那样,在上述的孔环张开/闭合装置41和61中使用了孔环11,如图11A所示,该孔环11具有圆筒形部分14以及位于两端部处的厚刚硬配合部分12、13,以便于装配到板件上的孔洞中,且该孔环的直径相当小(例如,圆筒形部分14的内径约为12mm)。如果需要将四个钩体71穿入到如图11A所示的长而细的孔环11中,并如图11B所示那样张开钩体71,每个钩体71的根部部分71b将张开,只能将位于孔环一端处的配合部分12张开,但由于受到另一端处的配合部分13的较大弹性力作用,钩体71顶端的部分71a将向内弯曲。结果就是,位于另一侧的配合部分13就无法张开,从而,线束15的连接器17无法从孔环11中穿过。不仅在使用小直径的孔环11时会出现这一问题,在使用孔环主体两端处带有刚硬部分-譬如配合部分12和13的长条孔环时,也会出现该问题。
孔环11的其中一种应用例如是如下的情况:位于孔环一端处的配合部分12将被装配到汽车驾驶员座位侧车门或后盖门的板件孔洞(图中未示出)中,而位于另一端的配合部分13则被装配到车身板件(图中未示出)的孔洞中,电力通过线束15从车身输送给车门。利用孔环11在车门与车身之间使线束15和板件孔洞实现了防水密封。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考虑到上述的几点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孔环张开/闭合设备,其能顺利而可靠地扩张其两端部带有刚硬部分的孔环,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使用该设备将线束穿过孔环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孔环张开/闭合设备具有位于一端的张开/闭合装置和另一个张开/闭合装置,两个张开/闭合装置相互面对着,且每个张开/闭合装置都具有多个钩体和用于张开和闭合钩体的驱动单元。其中一个张开/闭合装置中所述多个钩体中的各个钩体的根部部分对孔环的一端进行扩张与复原,另一张开/闭合装置多个钩体的根部部分对孔环的另一端进行扩张与复原。按照上述结构设计,通过在两个张开/闭合装置钩体的根部部分处将孔环的两刚硬端部张开,则即使钩体是细长的,其也不会弯曲,且能可靠地将孔环扩张开。
更具体而言,上述的孔环张开/闭合设备的特征在于:其中一个张开/闭合装置被固定到安装基座上,另一张开/闭合装置可沿着安装基座在所述那个张开/闭合装置附近前后往复地移动。
按照上述的结构,在将孔环安置在所述那个张开/闭合装置的钩体上之后,通过将另一张开/闭合装置滑向这个张开/闭合装置,就可将另一张开/闭合装置的钩体顺利地插入到孔环中。在将线束穿过之后,通过将另一张开/闭合装置向后滑动,还能顺利地将另一张开/闭合装置从孔环中撤出。
更具体而言,上述孔环张开/闭合设备的特征在于:其中一个张开/闭合装置的钩体与另一张开/闭合装置的钩体是交错布置的。
按照上述结构,当另一张开/闭合装置移向那个张开/闭合装置、且两装置上交迭的钩体被张开和闭合时,两装置的钩体可不会相互干涉地张开和闭合。
更具体而言,上述孔环张开/闭合设备的特征在于:当闭合时,两张开/闭合装置上的钩体形成正立的锥形形状,而当张开时,形成倒立的锥形形状。
按照上述结构,闭合时处于正立锥形形状(每个钩体的顶部都相互接触,且每个钩体的根部都相互分开)的钩体可被顺利地插入到孔环中,且当钩体张开而处于倒立锥形时,线束的连接器也不会受到钩体顶部的妨碍,从而线束连接器能顺利地穿过孔环。
通过使用上述孔环张开/闭合设备使线束穿过孔环的方法是用于使线束穿过孔环的方法,该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如下步骤:将张开/闭合装置的钩体半张开;保持住孔环的一端、将另一张开/闭合装置上闭合的钩体插入到孔环的另一端中;将两张开/闭合装置的钩体张开;以及将线束穿过孔环。
按照上述方法,通过将其中那个张开/闭合装置的闭合钩体插入到孔环的一端中(将孔环装配到钩体上),并通将其中一个张开/闭合装置的钩体半张开,就能保持住孔环,解放出工作者的双手。因而,工作人员可用一只手来保持住孔环,并用另一只手对另一张开/闭合装置进行操作,以平滑而可靠地将另一张开/闭合装置的钩体插入到孔环的另一端中。
更具体而言,利用孔环张开/闭合设备使线束穿过孔环的上述方法的特征在于如下的步骤:使线束穿过孔环;闭合另一张开/闭合装置,与此同时将其中一个张开/闭合装置半闭合;将孔环的一端从另一张开/闭合装置的钩体上撤离下;完全闭合所述那个张开/闭合装置;以及撤离下孔环的另一端。
按照上述方法,在利用其中一个张开/闭合装置半张开的钩体将孔环一端保持住的同时,另一张开/闭合装置的钩体可被顺利地从孔环的另一端上撤离下来。之后,通过将其中那个张开/闭合装置的钩体完全闭合,就能顺利地将孔环的所述那端撤离,而不会受到钩体顶部的妨碍。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通过利用各个张开/闭合装置钩体上刚性的根部部分来张开孔环的端部,则即使钩体是细长的(对于小直径的孔环而言),钩体也不会弯曲,且能可靠地扩张开孔环。因而,线束能顺利而可靠地穿过带有刚硬部分的孔环,其中的刚硬部分例如是位于孔环两端处的配合部分,其用于配合到板件的孔洞上。
根据本发明,通过将另一张开/闭合装置前后滑动,并将另一张开/闭合装置的钩体顺利地插入到孔环中,则在线束穿过孔环之后就能顺利地撤离开孔环。
根据本发明,即使两张开/闭合装置上交迭的钩体被张开或闭合,两张开/闭合装置上的钩体也不会相互干涉,且孔环能被顺利而可靠地张开并复原。
根据本发明,孔环可被顺利地设定为使钩体在闭合时处于锥形形状,使得线束能沿着倒锥形的张开钩体顺利地穿过孔环,而不会受到钩体顶部的妨碍。
根据本发明,通过利用其中一个张开/闭合装置的钩体将孔环的一端临时性地保持着,工作人员就能用一只手保持住孔环,并用另一只手对另一张开/闭合装置进行操作,以顺利而可靠地将另一张开/闭合装置的钩体插入到孔环的另一端中。
根据本发明,在利用其中一个张开/闭合装置的钩体将孔环的一端保持住的同时,可将另一张开/闭合装置的钩体从孔环的另一端中顺利地撤离出。之后,通过将其中那个张开/闭合装置的钩体完全闭合,就能顺利地撤离孔环,而不会受到钩体的妨碍。
附图说明
从下文结合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就能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本发明的上述特征以及其它的目的和特征。在附图中:
图1A中的侧视图表示了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孔环张开/闭合设备;
图1B中的正视图表示了图1A所示两孔环张开/闭合装置上钩体的格局;
图1C中的侧视图表示了在利用孔环张开/闭合设备将线束穿过孔环的方法中、孔环所处的一种设定状态;
图2A中的侧视图表示了在将其中一个张开/闭合装置的钩体置于半张开状态时、孔环张开/闭合设备所处的情形;
图2B中的侧视图表示了在将孔环的一端临时性扩张开的状态下、孔环张开/闭合设备所处的情形;
图3A中的侧视图表示了在移动另一张开/闭合装置的状态下、孔环张开/闭合设备所处的情形;
图3B中的侧视图表示了在另一张开/闭合装置的钩体被插入到孔环中的状态时、孔环张开/闭合设备所处的情形;
图4A中的侧视图表示了在两张开/闭合装置的钩体被完全张开的状态下、孔环张开/闭合设备所处的情形;
图4B中的侧视图表示了在将线束穿过孔环的状态时、孔环张开/闭合设备所处的情形;
图5A中的侧视图表示了在将另一张开/闭合装置的钩体闭合并向后移动的状态下、孔环张开/闭合设备所处的情形;
图5B中的侧视图表示了在将孔环的另一端移动离开钩体的状态下、孔环张开/闭合设备所处的情形;
图6中的侧视图表示了在将孔环移动离开其中一个张开/闭合装置的钩体的状态下、孔环张开/闭合设备所处的情形;
图7中的俯视图表示了孔环张开/闭合设备的一种具体实例;
图8中的透视图表示了带有驱动单元的孔环张开/闭合设备的具体实例;
图9A中的正视图表示了现有技术中孔环张开/闭合设备的一种实例;
图9B中的侧视图表示了在利用钩体对孔环进行扩张的状态下、图9A所示现有技术的孔环张开/闭合设备的一部分;
图10A中的正视图表示了现有技术的孔环张开/闭合设备的另一种实例;
图10B中的侧视图表示了在将钩体张开的状态下、图10A所示现有孔环张开/闭合设备的情形;
图11A中的侧视图表示了在将另一种实例的孔环安放到设备上的状态下、该现有孔环张开/闭合设备所处的情形;以及
图11B中的侧视图表示了在将钩体张开以试图扩张孔环的状态下、图10A所示孔环张开/闭合设备所处的情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图1A-图6对孔环张开/闭合设备的一种实施方式、以及利用根据本发明的孔环张开/闭合设备将线束穿过孔环的方法进行描述。
如图1A所示,孔环张开/闭合设备1上设置有固定的张开/闭合装置3,其被固定到水平的安装基座2上,设备1还设置有可动的张开/闭合装置4,其被布置在安装基座2上,且使得可动张开/闭合装置4能在固定张开/闭合装置3的附近前后移动。
两张开/闭合装置3和4都具有诸如马达等的驱动动力源5、从驱动动力源5上垂直突伸出的驱动单元6;以及从驱动单元6上倾斜地突伸出的多个钩体7和8。所述的多个钩体7和8分别是由四个销形的钩体组成的,这些钩体能被张开和闭合。普通实例中所用的连杆、臂件或杠杆等结构对于驱动单元6也是适用的。驱动单元6的实例等细节特征将在下文的图7和图8中进一步详细介绍。
如果将安装基座2上布置有固定张开/闭合装置3的那一侧定义为前侧,则安装基座2上布置了可动张开/闭合装置4的另一侧就被定义为后侧。固定张开/闭合装置3的驱动单元6被布置得更为靠近驱动动力源5的后端,而可动张开/闭合装置4的驱动单元6被布置得更为靠近驱动动力源5的前端。
两张开/闭合装置3和4被布置得在前、后两侧相互面对着。可动张开/闭合装置4可由人工驱动而沿着可伸缩的引导杆轴9朝向固定的张开/闭合装置3向前、向后地移动。杆轴9被布置在安装基座2的背面侧,且其末端部分9a处穿过安装基座2上的缝槽(图中未示出)与可动的张开/闭合装置4相连接。容纳着杆轴9的大直径中空容纳缸10被固定到安装基座2上,且固定点位于固定张开/闭合装置3的正下方。
固定的张开/闭合装置3不仅可由人工进行驱动而移动,而且可利用带有杆轴9和容纳缸10的气缸来自动驱动。在此情况下,作为固定一方的容纳缸10将成为气缸的主体,且作为移动一方的杆轴9将作为活塞杆。通过开启空气压力就能手动地启动气缸的压缩操作-即将可动张开/闭合装置4向前移动的操作,通过利用压缩空气的作用力就能自动地完成气缸的伸张操作-即将可动张开/闭合装置4向后移动的操作。同样,可不采用杆轴9,而是利用安装基座2上设置水平的缝槽(图中未示出)或沟槽(图中未示出)来作为引导结构,以对可动的张开/闭合装置4进行引导。
两张开/闭合装置3和4上的各个钩体7、8都具有圆形的截面和锥缩的顶端。在各个钩体7、8处于闭合状态时,钩体被布置得向中央处倾斜,且各个钩体7、8的顶端部分7a和8a将相互接近或相互接触。顶端部分7a和8a被布置在同一水平轴线上,且相互面对着。
如图1B所示,固定张开/闭合装置3上的四个钩体7分别被布置在驱动部分6的左、右、上、下四个位置上,间隔角度为90度,换言之,这些钩体处于正视图所见菱形的四个顶点上。与此同时,可动张开/闭合装置4上的四个钩体8被布置成在驱动部分6的左、右、上、下四条直线上各有两个钩体,换言之,这些钩体处于正视图所见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上。作为备选方案,可动张开/闭合装置4的四个钩体可被布置在菱形的各个顶点上,而固定张开/闭合装置3的四个钩体则被布置在正方形的各个顶点上。
通过如上所述那样交错地布置钩体7、8,则当两张开/闭合装置相互移近、且两张开/闭合装置的钩体7和8相互交迭时,钩体7、8可被顺利地张开,而不会相互干涉。
首先,在钩体7、8处于图1C所示闭合状态的情况下,固定张开/闭合装置3的钩体7被插入到弹性孔环11一侧(一端)处的配合部分12中(钩体7被插入到配合部分12中)。由于钩体7、8在处于闭合状态时形成了锥形的结构,故孔环11内周面的边缘将弹性地抵接着钩体7长度方向上的中间部分(更为靠近钩体的根部),从而阻止将钩体7进一步地插入到孔环11中。
该孔环11类似于图9所示现有技术实例中的孔环,其是由合成橡胶制成的弹性体,其上一体地制有小直径的圆筒体14和配合部分12、13,配合部分的直径较大,其较厚,且刚性大于圆筒体14的刚性。
然后,如图2A和图2B所示,固定张开/闭合装置3的钩体7被半张开,且位于孔环11一侧的配合部分12被保持并固定在钩体7上,通过如上所述那样利用钩体7对孔环11进行保持,则工作者的两手就可被解放处理,从而变得易于对将要进行的操作进行处理(见图3A和图B)。
可由工作者踩压脚踏开关(图中未示出)将钩体7临时性地张开。该脚踏开关例如通过控制部分(图中未示出)与固定张开/闭合装置3的驱动动力源5相连接,该驱动动力源5对驱动部分6进行驱动而临时性地张开钩体7。图2A与图2B相同,区别仅在于将孔环11去掉,以表示出钩体7在孔环11内部所处的状态,下文将以类似的方式对图3A和图3B、图4A和图4B、以及图5A和图5B进行介绍。
如图3A和图3B所示,通过将可动张开/闭合装置4沿着安装基座2移向固定张开/闭合装置3,并将可动张开/闭合装置4上闭合的钩体8插入到被保持在固定张开/闭合装置3上的孔环11的另一侧配合部分13中。如上所述,由于工作者能自由地使用双手,故工作者能利用一只手将孔环11保持在水平状态,同时利用另一只手将可动张开/闭合装置4沿图3A和图3B中所示箭头的方向移向孔环11,可动张开/闭合装置4的钩体8可被顺利地插入到孔环11另一侧的配合部分13中,并固定在该配合部分中。
如图3A所示,可动张开/闭合装置4闭合钩体8的顶端部分8a接近固定张开/闭合装置4上半张开钩体7的顶端部分7a的内侧,并位于顶端部分7a的中心处,且不会相互发生干涉。由于可动张开/闭合装置4上的钩体8在处于闭合状态时将形成图3B所示的锥形形状,故孔环11内周面的边缘将接触到钩体8长度方向上的中间部分(更靠近钩体的根部),从而阻止钩体8进一步地插入到孔环11中。
而后,如图4A和图4B所示,两张开/闭合装置3、4的钩体7、8如箭头所示那样完全地张开,以便于利用钩体7、8的根部对孔环11的两配合部分12、13进行扩张。通过利用钩体7、8的根部来扩张配合部分12、13,则即使钩体7、8是细长的,也能防止钩体发生向内弯曲,且能可靠地将刚硬的配合部分12、13扩张开。由于两张开/闭合装置3、4钩体7、8的顶端部分7a和8a延伸到孔环11长度方向上的中间部分处,故可将圆筒体14与配合部分12、13一起进行扩张。
此外,如图1B所示,两张开/闭合装置3、4的钩体7、8被布置成错开一定相位-例如在顺时针方向上错开,故如图4A所示,钩体7、8可被顺利而完全地张开,钩体7、8的顶端之间不会相互干涉。
当钩体7、8被完全张开时,顶端部分7a和8a的张开直径大于根部7b和8b的外径,钩体7、8形成了倒锥形形状(顶端侧开口),该形状与图3B所示状态是相反的。通过由工作者踩压脚踏开关(图中未示出)将钩体7、8完全地张开。脚踏开关例如通过控制部分与两张开/闭合装置3、4的驱动动力源5相连接。
通过将两张开/闭合装置3、4的钩体7、8同时完全地张开,使得孔环11在纵长方向上的位置不会出现移位,且钩体7、8能顺利而可靠地实现完全地张开。可以先将固定张开/闭合装置3的钩体7完全地张开,然后再将可动张开/闭合装置4的钩体8完全地张开。但是,在此情况下,当钩体7被完全张开时,孔环11将被推向可动张开/闭合装置4一侧,这将造成孔环11圆筒体14的顺滑张开受阻,或者造成圆筒体14的皱缩扭曲。
如图4B所示,线束15被从扩张开的孔环11中穿过。位于线束15端部的连接器17经过固定张开/闭合装置3上完全张开钩体7的内部空间穿入到孔环11中,且从可动张开/闭合装置4上完全张开钩体8的内部空间穿出。
保持着两张开/闭合装置3、4上钩体7、8的各个驱动部分6具有孔洞或孔隙(图中未示出),以便于连接器17由此穿过。线束15包括多条电线16和连接器17,在连接器上,与电线16的端部相连的接线端(图中未示出)被用绝缘树脂制成的连接器壳体包封着。还可将连接器17从可动张开/闭合装置4一侧穿向固定张开/闭合装置3。
如图4A所示,当钩体7、8被完全张开时,顶端部分7a、8a被张开的尺寸大于根部7b和8b。因而,位于孔环11圆筒体14内部的连接器17不会碰触到钩体8的顶端部分8a,从而能沿着钩体8的倒锥形内部表面顺滑地穿过。
而后,如图5A和图5B所示,可动张开/闭合装置4的钩体8被闭合,并将可动张开/闭合装置4沿着箭头所示方向、沿着安装基座2向后滑动,与此同时,使孔环11的配合部分14连同线束15一起撤离可动张开/闭合装置4的钩体8。将固定张开/闭合装置3的钩体7闭合以处于半张开的状态,以便于用小的作用力保持着孔环11。将可动张开/闭合装置4的钩体8闭合、且将固定张开/闭合装置3钩体7临时性闭合(半闭合)的操作可由工作者踩压脚踏开关来连续地进行。
通过在闭合两张开/闭合装置3、4的钩体7、8的操作之间形成一定时间差,可顺利地闭合两组钩体7、8,而不会产生干涉。此外,通过完全地闭合可动张开/闭合装置4的钩体8、并半闭合固定张开/闭合装置3的钩体7,可利用钩体7临时性地固定住位于孔环11一侧的配合部分12,因而,可将孔环11顺利地从可动张开/闭合装置4的钩体8上撤离下来。
然后,如图6所示,固定张开/闭合装置3的钩体7被完全地闭合,且位于孔环11一端的配合部分12随同线束15一起被从固定张开/闭合装置3的钩体7上撤离下来。线束11的两端上都具有连接器17。通过踩压脚踏开关来闭合钩体7。如图5A、5B、6A、6B所示,将钩体7、8完全闭合可防止在撤离孔环11时钩体的顶端部分7a和8a对孔环11造成损坏。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固定的张开/闭合装置3和可动的张开/闭合装置4,但是,固定的张开/闭合装置3也可以是移动的(或者两张开/闭合装置都是可以移动的),从而只需要滑动孔环11长度的一半距离,由此实现了更为高效的移动。
如果孔环11的圆筒体14可在其长度方向上柔性地伸张,则两张开/闭合装置3、4都可以是固定的,从而可对孔环11进行压缩,然后再将两张开/闭合装置3、4的钩体7、8插入或者将钩体7和8撤出。
图7中的俯视图表示了孔环张开/闭合设备1的一种具体实例,图8中的透视图表示了张开/闭合装置6的一种具体实例。采用与图1相同的数字标号来指代类似的工作部件。
在图7中,可动张开/闭合装置4被布置在水平安装基座2的右侧,固定张开/闭合装置3被布置在基座2的左侧。可动张开/闭合装置4可沿着安装基座上的一对导轨18自由地前后滑动。如图8所示,可动张开/闭合装置4被布置成与安装基座部分2a垂直,而固定张开/闭合装置3在安装基座2上(见图7所示)却被布置成相对于安装基座2倾斜45度的角度,从而使两张开/闭合装置3、4的钩体7、8交错地布置。
在图7中,数字标号5指代作为驱动动力源的气缸,其被倾斜地布置着,数字标号7表示四个钩体,这些钩体被气缸5杆轴的上下动作驱动而张开、闭合。由于两张开/闭合装置3、4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故下文对可动张开/闭合装置4结构的描述适用于二者。
在图8中,水平板19被固定到垂直气缸5的杆轴5a上,且垂直板20被布置成与水平板19垂直。一对配对的连杆21、22被对称地、可转动地支撑在垂直板20上。L形的连杆23被围绕着连杆22上的轴线进行支撑着,且总共四个钩体8中的每个钩体都分别从各个连杆21、22、23、以及垂直板20上水平地突伸出。随着杆轴5a的上下动作,各连杆21、22、23张开或闭合,从而将四个钩体8中的三个钩体张开或闭合,这三个钩体是位于左、右、上位置的三个钩体,它们对着位于下部的那个钩体。四个钩体8分别在左、右、上、下方向上张开和闭合。图7所示固定张开/闭合装置3的各个钩体7倾斜地张开和闭合,张开和闭合的方向相对于可动张开/闭合装置4钩体8的张开/闭合方向倾斜45度的角度。
Claims (6)
1.一种用于扩张孔环的孔环张开/闭合设备,其包括:
一个张开/闭合装置;以及
另一个张开/闭合装置,其面对所述一个张开/闭合装置,
其中,两个张开/闭合装置各自具有多个钩体和用于张开和闭合所述钩体的驱动部分;
其中,所述一个张开/闭合装置所述多个钩体中的每个钩体的根部部分对孔环的一端进行扩张与复原,所述另一张开/闭合装置所述各个钩体的根部部分对所述孔环的另一端进行扩张与复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孔环张开/闭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张开/闭合装置被固定到安装基座上,所述另一张开/闭合装置可沿着安装基座在所述一个张开/闭合装置附近前后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孔环张开/闭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张开/闭合装置的各个所述钩体与所述另一张开/闭合装置的各个所述钩体是交错布置的。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孔环张开/闭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张开/闭合装置的所述钩体在闭合时形成锥形形状,而当张开时,形成倒立的锥形形状。
5.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所述孔环张开/闭合设备使线束穿过孔环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一个张开/闭合装置的所述钩体半张开;
保持所述孔环的一端;
将另一张开/闭合装置上闭合的钩体插入;
将两张开/闭合装置的钩体张开;以及
将所述线束穿过所述孔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利用所述孔环张开/闭合设备将线束穿过所述孔环的方法,还包括步骤:
在将所述线束穿过所述孔环之后,闭合所述另一张开/闭合装置;
与此同时,将所述那个张开/闭合装置半闭合;
将所述孔环的所述一端从所述另一张开/闭合装置的所述钩体上撤离;
完全闭合所述一个张开/闭合装置;以及
撤离所述孔环的所述另一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8-104486 | 2008-04-14 | ||
JP2008104486A JP5047869B2 (ja) | 2008-04-14 | 2008-04-14 | グロメット開閉装置とそれを用いたハーネス挿通方法 |
PCT/JP2009/056779 WO2009128345A1 (en) | 2008-04-14 | 2009-03-25 | Grommet opening/clo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assing wiring harness through grommet by using the same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047516A true CN102047516A (zh) | 2011-05-04 |
Family
ID=411990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801194800A Pending CN102047516A (zh) | 2008-04-14 | 2009-03-25 | 孔环张开/闭合设备以及通过采用该设备使线束穿过孔环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701263B2 (zh) |
JP (1) | JP5047869B2 (zh) |
CN (1) | CN102047516A (zh) |
WO (1) | WO2009128345A1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309025A (zh) * | 2014-08-22 | 2015-01-28 | 芜湖卓越线束系统有限公司 | 橡胶扩张机 |
CN107081578A (zh) * | 2016-02-16 | 2017-08-22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环状构件‑线状构件组装夹具 |
CN114725860A (zh) * | 2022-06-10 | 2022-07-08 | 合肥航太电物理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飞行器强电磁防护产品的生产工艺及设备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047869B2 (ja) * | 2008-04-14 | 2012-10-10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グロメット開閉装置とそれを用いたハーネス挿通方法 |
JP5249735B2 (ja) * | 2008-12-05 | 2013-07-31 | ホンダ太陽株式会社 | グロメット穴拡張装置 |
KR200469285Y1 (ko) * | 2011-12-12 | 2013-10-02 | 주식회사 유라코퍼레이션 | 그로멧 확대기 |
WO2015057086A1 (en) * | 2013-10-17 | 2015-04-23 | Aeroe Sports Limited | An apparatus for mounting an article to a vehicle, and an article for use therewith |
TWM548094U (zh) * | 2017-05-03 | 2017-09-01 | Keng Lien Industrial Co Ltd | 車門孔塞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10817A (en) * | 1902-06-11 | 1902-10-07 | Benjamin A Stevens | Apparatus for placing insertions in rubber articles. |
US2422065A (en) * | 1943-12-29 | 1947-06-10 | Hellermann Electric Ltd | Device for stretching flexible members |
US3010194A (en) * | 1958-11-06 | 1961-11-28 | Rubberol Coverings Inc | Apparatus for covering rolls with flexible tubing |
US3946480A (en) * | 1975-04-11 | 1976-03-30 |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Apparatus for use in applying an expandable resilient sleeve to a member therein |
US5265326A (en) * | 1991-11-20 | 1993-11-30 | Scribner Herbert H | Wire insertion hand tool for the insertion of wires, or similar strand-like material, within a wire containing duct |
JP2833354B2 (ja) | 1992-06-08 | 1998-12-09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ワイヤハーネスの成形方法と、それに用いるグロメット拡径機とワイヤハーネス成形装置 |
DE19510598A1 (de) * | 1995-03-23 | 1996-09-26 | Zittauer Kunststoff Gmbh | Aufschiebehilfe für das Aufschieben und Positionieren von hülsenförmigen, elastischen Bauteilen auf zylindrische oder konische Grundkörper |
JP3022241B2 (ja) * | 1995-03-31 | 2000-03-15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グロメット装着装置 |
US6785958B1 (en) * | 1995-06-12 | 2004-09-07 | Yazaki Corp. | Wire harness loosening jig |
US5957702A (en) * | 1996-12-25 | 1999-09-28 |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 Wiring harness arranging construction |
JP3491477B2 (ja) * | 1997-01-20 | 2004-01-26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グロメット類拡開具 |
JP3434662B2 (ja) | 1997-02-18 | 2003-08-11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グロメット装着治具 |
JPH114512A (ja) * | 1997-06-11 | 1999-01-06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グロメットへの電線挿通装置及び電線挿通方法 |
JP3344374B2 (ja) * | 1999-07-09 | 2002-11-11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長物グロメット用グロメット拡げ機 |
US6363594B1 (en) * | 1999-12-21 | 2002-04-02 | Tooltek Engineering Corporation | Apparatus for mounting a sleeve on a spindle |
JP2002200531A (ja) * | 2000-12-28 | 2002-07-16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グロメット拡張治具 |
JP3944067B2 (ja) * | 2002-12-04 | 2007-07-11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防水グロメット |
JP4125170B2 (ja) * | 2003-04-04 | 2008-07-30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グロメットへの電線挿通方法 |
US6953188B2 (en) * | 2003-08-08 | 2005-10-11 | Rain Mountain Llc | Flexible jaw universal vise |
US7451968B2 (en) * | 2004-03-24 | 2008-11-18 | Jason Geldert | Rack for securing a variety of objects for a variety of purposes |
US6963029B1 (en) * | 2004-09-20 | 2005-11-08 | Bellsouth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ousing spliced wires on siding |
US7202415B2 (en) * | 2004-10-20 | 2007-04-10 |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 Wire harness construction |
JP2008311053A (ja) * | 2007-06-14 | 2008-12-25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長物グロメット用ワイヤーハーネス装着装置および長物グロメット付きワイヤーハーネス製造方法 |
US7891067B2 (en) * | 2007-10-26 | 2011-02-22 | Muhlenbruck Blake D | Elastic band expander |
JP5047869B2 (ja) * | 2008-04-14 | 2012-10-10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グロメット開閉装置とそれを用いたハーネス挿通方法 |
-
2008
- 2008-04-14 JP JP2008104486A patent/JP5047869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
- 2009-03-25 CN CN2009801194800A patent/CN102047516A/zh active Pending
- 2009-03-25 WO PCT/JP2009/056779 patent/WO2009128345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9-03-25 US US12/736,491 patent/US8701263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309025A (zh) * | 2014-08-22 | 2015-01-28 | 芜湖卓越线束系统有限公司 | 橡胶扩张机 |
CN107081578A (zh) * | 2016-02-16 | 2017-08-22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环状构件‑线状构件组装夹具 |
CN114725860A (zh) * | 2022-06-10 | 2022-07-08 | 合肥航太电物理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飞行器强电磁防护产品的生产工艺及设备 |
CN114725860B (zh) * | 2022-06-10 | 2022-08-30 | 合肥航太电物理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飞行器强电磁防护产品的生产工艺及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10030192A1 (en) | 2011-02-10 |
JP5047869B2 (ja) | 2012-10-10 |
US8701263B2 (en) | 2014-04-22 |
WO2009128345A1 (en) | 2009-10-22 |
JP2009261061A (ja) | 2009-11-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047516A (zh) | 孔环张开/闭合设备以及通过采用该设备使线束穿过孔环的方法 | |
DE102007031847B3 (de) | Greifvorrichtung | |
KR101048145B1 (ko) | 도어용 그리퍼 | |
CN104760054B (zh) | 气动人工肌肉驱动的正交三自由度关节 | |
CN101208852B (zh) | 矩形线材线圈头部成形机器及其成形方法 | |
CN107253032B (zh) | 软管与卡箍的装配装置 | |
US20040083709A1 (en) | Cable and/or the like supporting and guiding device | |
CN103029077A (zh) | X型传动的电动夹具 | |
CN110340879A (zh) | 夹持装置 | |
CN204565492U (zh) | 用于车型切换柔性单元滑移机构 | |
CN113523883A (zh) | 一种机床加工用的多功能智能三夹爪 | |
CA2829879C (en) | Gripper with cable synchronized jaw movement | |
CN109941940A (zh) | 一种自动取盖装置 | |
CN207978187U (zh) | 一种柔性平行夹取装置 | |
CN103760389A (zh) | 翻转下压定位机构 | |
CN106181287B (zh) | 金属针组件组装装置 | |
CN217727995U (zh) | 一种汽车缸套生产制造用工装夹具 | |
CN104526613A (zh) | 汽车b柱定位夹紧机构 | |
DE102007030036A1 (de) | Greifwerkzeug mit Blähkörper | |
CN212220006U (zh) | 用于车辆的置物装置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108406820A (zh) | 一种柔性平行夹取装置 | |
CN214419573U (zh) | 一种夹持稳固的塑料管材扩口机 | |
JP2008311053A (ja) | 長物グロメット用ワイヤーハーネス装着装置および長物グロメット付きワイヤーハーネス製造方法 | |
CN204586766U (zh) | 一种车用安全防护装置 | |
CN104925176B (zh) | 支架及使用该支架的运载工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5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