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39947A - 工件升降支撑装置 - Google Patents

工件升降支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39947A
CN102039947A CN2010101007777A CN201010100777A CN102039947A CN 102039947 A CN102039947 A CN 102039947A CN 2010101007777 A CN2010101007777 A CN 2010101007777A CN 201010100777 A CN201010100777 A CN 201010100777A CN 102039947 A CN102039947 A CN 1020399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concave
tubular type
workpiece
parallel tubu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0077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39947B (zh
Inventor
大江正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fuk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fuk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fuku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fuku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0399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399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399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399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F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OR P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EVICES WHICH APPLY A LIFTING OR PUSHING FORCE DIRECTLY TO THE SURFACE OF A LOAD
    • B66F7/00Lifting frames, e.g. for lifting vehicles; Platform lifts
    • B66F7/06Lifting frames, e.g. for lifting vehicles; Platform lifts with platforms supported by levers for vertical movement
    • B66F7/08Lifting frames, e.g. for lifting vehicles; Platform lifts with platforms supported by levers for vertical movement hydraulically or pneumatically opera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65/00Designing, manufacturing, e.g. assembling, facilitating disassembly, or structurally modifying motor vehicles or traile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65/02Joining sub-units or components to, or positioning sub-units or components with respect to, body shell or other sub-units or components
    • B62D65/18Transportation, conveyor or haulage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tor vehicle or trailer assembly l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F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OR P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EVICES WHICH APPLY A LIFTING OR PUSHING FORCE DIRECTLY TO THE SURFACE OF A LOAD
    • B66F7/00Lifting frames, e.g. for lifting vehicles; Platform lifts
    • B66F7/06Lifting frames, e.g. for lifting vehicles; Platform lifts with platforms supported by levers for vertical movement
    • B66F7/0641Single levers, e.g. parallel lin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logy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Automobile Manufacture Line, Endless Track Vehicle, Trailer (AREA)
  • Handcart (AREA)
  • Load-Engaging Elements For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工件升降支撑装置,可活用在汽车组装作业线中,与一面将汽车车体依照不同的各区间改变高度,一面搬运汽车车体的台车式搬运装置互相搭载。其包含在基台上并设有至少两个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及并设有锁定手段。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由下侧平行连杆与上侧平行连杆构成。下侧平行连杆介装在中间连杆构件与基台间。上侧平行连杆介装在中间连杆构件与上侧连杆构件间。在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的上侧连杆构件上连设有工件支撑台。锁定手段用以将当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折叠倒伏在基台上,呈折叠倒伏姿势时的上侧连杆构件垂直上升至预定高度时,呈展开起立姿势的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保持在此展开起立姿势。

Description

工件升降支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件升降支撑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活用在汽车组装作业线中,可与一面将汽车车体依照不同的各区间改变高度,一面搬运汽车车体的台车式搬运装置互相搭载的工件升降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汽车组装作业线中搬运汽车车体的情况下,在称为高架组装作业线或后装组装作业线的作业区间,须将汽车车体支撑在接近行走台车表面的最低高度。此外,在称为底盘组装作业线的作业区间,须将汽车车体支撑在作业员可以进入汽车车体下侧的充分高度。在这种状况下,可利用设置在行走台车上的工件升降支撑装置,已知有如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2-218305号公报)所记载,利用可垂直升降自如地支撑着工件支撑台的壁杆式机构,或是虽然并未揭示于专利文献,但是有沿着立设于行走台车上的支柱,位于升降的升降体的侧部或垂直伸缩自如的升降体的正上方的支撑着工件支撑台的构成。
在利用专利文献1等所述利用璧杆式机构的工件升降支撑装置中,虽然在汽车车体等工件与台车间的空间内,配设有可升降自如地支撑着工件的手段,即壁杆式机构,但是难以活用作为最大扬程低的底盘组装作业线的工件搬运装置。此外,在以使用支柱的起重机来构成的工件升降支撑装置时,须在工件外侧上配置支柱,导致支撑工件的周围的作业空间缩小。而且,在以使用可垂直地升降自如的升降体的起重机来构成工件升降支撑装置的情况下,随着最大扬程的增大,工件升降支撑装置在缩小状态下的高度会变得较大,当将工件升降支撑装置全体收纳至工件(汽车车体)的下侧空间内,即须使工件升降支撑装置突出至行走台车下侧,因而无法利用低地面的行走台车。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工件升降支撑装置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工件升降支撑装置,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工件升降支撑装置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工件升降支撑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以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所支撑的工件支撑台支撑工件处于不同的操作位置,非常适于实用。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工件升降支撑装置,其中,在基台上并设有至少两个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分别由下侧平行连杆与上侧平行连杆所构成。下侧平行连杆介装在中间连杆构件与基台间。上侧平行连杆则介装在前述中间连杆构件与上侧连杆构件间。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的上侧连杆构件上连设有工件支撑台。并且并设有一锁定手段,当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折叠倒伏在基台上而呈折叠倒伏姿势时,用以将上侧连杆构件垂直上升至预定高度时所呈现的展开起立姿势的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保持在此展开起立姿势的状态。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工件升降支撑装置,其中所述的各工件支撑台突设在自呈展开起立姿势的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朝对面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的某一侧向内的方向上,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构成为自展开起立姿势朝对面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的某一侧向内可以折叠的结构。
前述的工件升降支撑装置,其中所述的锁定手段由第一卡止手段与第二卡止手段所构成。第一卡止手段是用以限制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的下侧平行连杆与上侧平行连杆间的角度。第二卡止手段则是用以限制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的下侧平行连杆与基台间的角度。
前述的工件升降支撑装置,其中所述的锁定手段可构成用以将两列并列呈展开起立姿势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锁定在当中间连杆构件的位置向外侧突出而呈中凸的对称ㄑ字形状态下。
前述的工件升降支撑装置,其中所述的锁定手段也可构成用以两列并列呈展开起立姿势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锁定在当中间连杆构件的位置向内侧突出而中凹的对称ㄑ字形状态下。
前述的工件升降支撑装置,其中所述的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的上侧连杆构件可以通过连结构件连结而成一体化。
前述的工件升降支撑装置,也可在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与基台间,夹设有驱动手段,使此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可进行起伏运动在折叠倒伏姿势与展开起立姿势等两种姿势间
前述的工件升降支撑装置,其中所述的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可构成在呈折叠倒伏姿势时,将下侧平行连杆与上侧平行连杆的各支轴定位在同一水平面上。
前述的工件升降支撑装置,当设置本发明的工件升降支撑装置在行走于固定行走路径上的台车上,欲加以利用时,可在此台车上设有升降体,使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可在较展开起立姿势更低的中间展开起立姿势与折叠倒伏姿势间进行起伏运动。并可在台车行走路径侧上铺设有凸轮轨,用以伴随着台车的行走,而可升降操作此升降体。
前述的工件升降支撑装置,设有前后方向上较长的左右成对的工件支撑台,可支撑工件的左右两侧边的前后两处的两端部。并可构成以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支撑此两个工件支撑台的长度方向中间位置。
前述的工件升降支撑装置,可设有四个工件支撑台与四个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四个工件支撑台是用以支撑工件(W)的左右两侧边的前后两处,而四个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则是用以支撑各工件支撑台。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可配设成当呈折叠倒伏姿势时的连杆长度方向是在俯视方向下,相互非平行而呈倾斜放射状。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工件升降支撑装置,其中,在基台上并设有至少两个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由下侧连杆与上侧连杆所构成。下侧连杆的下端是轴支在基台上。上侧连杆的下端则是轴支在此下侧连杆上。工件支撑台则是上下摇动自如地轴支在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的上侧连杆的上端上。并且并设有锁定手段与支撑台卡止手段。锁定手段,用以将当工件支撑台垂直上升至预定高度时而呈展开起立姿势的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保持在此展开起立姿势下。支撑台卡止手段则可相对呈展开起立姿势的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用以保持工件支撑台在水平姿势下。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工件升降支撑装置,其中所述的工件支撑台自呈展开起立姿势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朝对面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的某一侧朝向内侧突出,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可构成自展开起立姿势朝对面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的某一侧朝向内侧折叠的结构。
前述的工件升降支撑装置,其中所述的锁定手段可由第一卡止手段与第二卡止手段所构成。第一卡止手段是用以限制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的下侧连杆与上侧连杆间的角度。第二卡止手段则是用以限制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的下侧连杆与基台间的角度。
前述的工件升降支撑装置,其中所述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可构成在呈折叠倒伏姿势时,将下侧连杆与上侧连杆的各支轴定位在同一水平面上。
前述的工件升降支撑装置,当设置上述的工件升降支撑装置在行走于固定行走路径上的台车上,欲加以利用时,可如权利要求16或23所述,在此台车上设有升降体,用以将运动工件支撑台升降运动在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呈较展开起立姿势更低的中间展开起立姿势时的中间高度与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呈折叠倒伏姿势时的下降位置间。并可在台车行走路径侧上铺设有凸轮轨,用以伴随着台车的行走,而可升降操作此升降体。
前述的工件升降支撑装置,设有前后方向上较长的左右成对的工件支撑台,可支撑工件的左右两侧边的前后两处的两端部。并可构成以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支撑此两个工件支撑台的长度方向中间位置。
前述的工件升降支撑装置,可设有四个工件支撑台与四个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四个工件支撑台是用以支撑工件(W)的左右两侧边的前后两处,而四个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则是用以支撑各工件支撑台。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可配设成当呈折叠倒伏姿势时的连杆长度方向是在俯视方向下,相互非平行而呈倾斜放射状。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另外再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工件升降支撑装置是在基台上并设有至少两个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由下侧连杆与上侧连杆所构成。下侧连杆的下端是轴支在基台上。上侧连杆的下端则是轴支在此下侧连杆上。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的上侧连杆的上端彼此,可以通过轴支在这些上侧连杆上端的工件支撑台而可相连结。并且并设有一锁定手段,用以将当工件支撑台垂直上升至预定高度时,呈展开起立姿势的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保持在此展开起立姿势下。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工件升降支撑装置,其中所述的工件支撑台自呈展开起立姿势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朝对面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的某一侧朝向内侧突出,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可构成自展开起立姿势朝对面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的某一侧朝向内侧折叠的结构。
前述的工件升降支撑装置,其中所述的锁定手段可由第一卡止手段与第二卡止手段所构成。第一卡止手段是用以限制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的下侧连杆与上侧连杆间的角度。第二卡止手段则是用以限制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的下侧连杆与基台间的角度。
前述的工件升降支撑装置,其中所述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可构成在呈折叠倒伏姿势时,将下侧连杆与上侧连杆的各支轴定位在同一水平面上。
前述的工件升降支撑装置,当设置上述的工件升降支撑装置在行走于固定行走路径上的台车上,欲加以利用时,可如权利要求16或23所述,在此台车上设有升降体,用以将运动工件支撑台升降运动在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呈较展开起立姿势更低的中间展开起立姿势时的中间高度与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呈折叠倒伏姿势时的下降位置间。并可在台车行走路径侧上铺设有凸轮轨,用以伴随着台车的行走,而可升降操作此升降体。
前述的工件升降支撑装置,设有前后方向上较长的左右成对的工件支撑台,可支撑工件的左右两侧边的前后两处的两端部。并可构成以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支撑此两个工件支撑台的长度方向中间位置。
前述的工件升降支撑装置,可设有四个工件支撑台与四个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四个工件支撑台是用以支撑工件(W)的左右两侧边的前后两处,而四个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则是用以支撑各工件支撑台。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可配设成当呈折叠倒伏姿势时的连杆长度方向是在俯视方向下,相互非平行而呈倾斜放射状。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工件升降支撑装置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构成,以呈折叠倒伏姿势的二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所支撑的两个工件支撑台加以利用,而可用以支撑汽车车体等工件,两个工件支撑台(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的上侧连杆构件)会通过工件而呈现连结成一体的状态。藉此,利用起重机将两个工件支撑台(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的上侧连杆构件)垂直举起,或者是利用驱动手段将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的下侧平行连杆推至上方,进而可伴随着两个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的展开起立运动,垂直地平行上升支撑在工件支撑台上的工件。当工件上升至预定高度时,则锁定手段会产生作用,而可将两个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保持在预定角度的展开起立姿势上,因此,可藉由保持在此展开起立姿势的至少两个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而将工件保持在预定高度。
亦即,当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呈折叠倒伏姿势时,工件可支撑在最低位置,而当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呈展开起立姿势时,工件则可支撑在最高位置,因此,可利用切换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呈折叠倒伏姿势或呈展开起立姿势,而可将所支撑的工件在最低位置或最高位置间进行切换。并且,由于当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呈展开起立姿势时,下侧平行连杆与上侧平行连杆展开呈大致垂直的单一直线状的状态,所以相对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呈折叠倒伏姿势时的工件支撑台的最低位置,可以将工件支撑台加以支撑在非常高的位置上。此外,当将工件支撑在最高的位置时,仅须将工件的下侧上展开呈大致垂直的单一直线状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加以直立,即可确保在工件的下侧具有宽广的作业空间。
藉此,设置本发明的工件升降支撑装置在汽车组装作业线中的汽车车体搬运用的行走台车上加以使用,当必须将汽车车体支撑在接近行走台车表面的最低高度的俗称为高架组装作业线或后装组装作业线的作业区间时,可预先将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呈折叠倒伏姿势,而当必须将汽车车体支撑在作业员可以进入汽车车体下侧的充分高度的俗称为底盘组装作业线的作业区间时,可切换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呈展开起立姿势,进而可将汽车车体支撑在适应于各个作业区间所需的不同高度上。并且,可确保支撑在最高位置的汽车车体的下侧具有宽广的作业空间,而不会降低作业性。此外,也可完全克服当以使用支柱的起重机或使用可垂直地伸缩自如的升降体的起重机来构成时,工件升降支撑装置会发生的问题。
此外,根据本发明虽然并用有可支撑工件支撑台而垂直地升降的起重机为工件升降支撑装置的构成的条件之一,但也可获得与以上述所述相同的效果。
特别是,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构成,由于可将呈折叠倒伏状态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加以收纳在支撑在最低位置的工件与基台(行走台车)表面间,因此与在支撑手段大幅突出至工件外侧的情形相比,可确保在工件周围具有较为宽广的作业空间,进而可改善作业性。
此外,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构成,用来保持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在展开起立姿势下所使用的锁定手段的构成非常简单,并可容易实施。此外,虽然可将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保持在相对基台呈完全垂直的单一直线状上起立的展开起立姿势,但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构成,也可将该展开起立姿势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容易且稳定地加以保持,也可减轻锁定手段的相关负担。此外,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构成,可增加将工件支撑在最高位置的状态下的工件升降支撑装置全体的稳定性,也可减轻锁定手段的相关负担。此外,当以起重机升降工件支撑台时,也无须各别支撑各个工件支撑台,因此利用起重机的工件支撑台的升降操作会变得较为容易。再者,当是利用支撑的工件构成来将各工件支撑台连结而成一体化的情况下,则可无需并用支撑升降工件支撑台的起重机。
此外,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构成,可使支撑工件在最低位置上的呈折叠倒伏姿势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的体积减低到非常小的体积,进而可使支撑在最低位置的工件在基台上的高度可充分低降。
再者,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构成,由于可将工件支撑在,利用折叠倒伏姿势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所支撑的最低位置与利用展开起立姿势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所支撑的最高位置间的中间高度位置上,并且,在此中间高度位置与最低位置间,在台车侧上,无需有为升降工件而所需的特别的动力能源,因此可容易且低价地加以实施。
并且,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构成,可以工件的左右两侧边的前后两处,合计四处的左右成对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所支撑。此外,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构成,由于以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分别支撑工件的左右两侧边的前后两处,合计四处,所以即使工件为大型重物,仍可安全且稳定地接受支撑,并且,与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配设成呈折叠倒伏姿势时的各连杆长度方向相互平行的方向的情形相比较,对水平方向的摇晃的抗力变强,稳定性、安全性变高。特别是当此工件升降支撑装置设置在行走台车上的情况下,即使在支撑工件在最高位置而进行搬运的情况中,仍可抑制该工件的摇晃,安全地进行搬运。
综上所述,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工件升降支撑装置,可活用在汽车组装作业线中,与一面将汽车车体依照不同的各区间改变高度,一面搬运汽车车体的台车式搬运装置互相搭载。此工件升降支撑装置的构成是包含在基台上并设有至少两个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并且并设有一锁定手段。各个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是由下侧平行连杆与上侧平行连杆所构成。其中,下侧平行连杆介装在中间连杆构件与基台间。上侧平行连杆介装在前述中间连杆构件与上侧连杆构件间。在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的上侧连杆构件上连设有工件支撑台。锁定手段是用以将当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折叠倒伏在基台上,呈折叠倒伏姿势时的上侧连杆构件垂直上升至预定高度时,呈展开起立姿势的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可以保持在此展开起立姿势的锁定手段。本发明在技术上有显著的进步,并具有明显的积极效果,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A是表示工件被支撑在最低位置的状态的主视图,图1B是表示工件被支撑在最高位置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2是图1B的左侧视图。
图3是在图1B状态下的工件升降支撑装置的上端部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在图1B状态下的工件升降支撑装置的下半部的横剖面俯视图。
图5A是表示单侧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的后视图,图5B是同上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的侧视图。
图6A是表示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的构成元件的一部分的主视分解图,图6B是表示图6A的一元件的变形例的主视图,图6C是表示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的构成元件全体的分解侧视图。
图7是表示呈折叠倒伏状态的单侧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自图1A所示状态至图1B所示状态为止,中间第一阶段的主视图。
图9是表示同上的中间第二阶段的主视图。
图10是表示同上的中间第三阶段的主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变形例的主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变形例的主视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三变形例的图,图13A的右半部是表示将工件支撑台推升至中间高度为止的状态,左半部是表示将工件支撑台下降至最低位置为止的状态的主视图,图13B是重要部位的放大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第四变形例的图,图14A是表示工件被支撑在最高位置时的状态的主视图及其一部分的放大图,图14B是表示工件即将被支撑在最高位置前的状态下,单侧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的主视图及其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五变形例的图,图15A是表示单侧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的侧视图,图15B是同上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的主视图。
图16是省略同上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的上端侧的俯视图。
图17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工件被支撑在最高位置的状态下的部分省略的主视图。
图18是同上的侧视图及其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19A是表示在同上的实施例中,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呈折叠倒伏状态的部分省略的主视图,图19B是同上的重要部位的俯视图。
图20是表示自图19A所示状态至图17B所示状态为止,中间第一阶段的部分省略的主视图。
图21是表示同上的中间第二阶段的部分省略的主视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一变形例的图,右半部是表示将工件支撑台推升至中间高度为止的状态,左半部是表示将工件支撑台下降至最低位置为止的状态的部分省略的主视图。
图2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重要部位的前视图。
图24是表示另一实施例的概略俯视图。
图2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第六变形例的单侧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的后视图。
1:导轨                             2:行走台车
3A,3B,39,48A,48B,66,67,80a-80d: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
4A,4B,29,78,79a-79d:工件支撑台 5,77c,77d:棒状构件
7:工件支撑具                       8:基台
9,40:中间连杆构件                 10:下侧平行连杆对
11,42:上侧连杆构件                12:上侧平行连杆对
13,58:第一卡止手段                14,59:第二卡止手段
15:锁定手段                        20:被卡止构件
21:卡止片                          23:被卡止孔
24:卡止销                          26,27,60:止动器
28,77e,81a,81b:连结构件         30:驱动手段
32:汽缸单元                        34,71:升降体
35a,35b,76a,76b:凸轮轨          36a,36b,73a,73b:升降杆
41:下侧平行连杆群                  43:上侧平行连杆群
49:下侧连杆对                      50:上侧连杆
51:锁定手段                        52:工件支撑台卡止手段
55,77a,77b:轴支构件              57:支撑用辅助构件
58a:承板                           58d,58e:卡止片
58f:被卡止板                       61a,61b:卡止用臂
62a,62b:被卡止销                  65:导引用长孔
65a:弯曲卡止凹部                   72:升降支撑台
90a,90b,93a,95a,95b:抵接构件   91a,91b,93b,96a,96b:止动构件
92,94,97:止动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工件升降支撑装置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当可对本发明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获得一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首先,根据图1-图10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在此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工件升降支撑装置是设置在支撑于导轨1上而进行行走的行走台车2上。此行走台车2上的工件升降支撑装置以行走台车2的行走方向作为前后方向,由左右成对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A,3B与左右成对的工件支撑台4A,4B所构成。这些左右成对的工件支撑台4A,4B是支撑在此各个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A,3B上。各工件支撑台4A,4B分别是呈左右对称形状的支撑台,由棒状构件5、臂部6a,6b及工件支撑具7所构成。棒状构件5在前后方向上呈较长尺寸的棒状。臂部6a,6b自此棒状构件5的前后两端突设至朝向内侧方向上。工件支撑具7设置于各臂部6a,6b的前端上侧上。棒状构件5的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是利用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A,3B所支撑。且,左右成对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A,3B设置于汽车车体等的工件W的左右两侧边的长度方向的中间正下方位置,并以左右成对的工件支撑台4A,4B,支撑此汽车车体的左右两侧边的前后两处。
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A,3B为呈左右对称形的机构,由下侧平行连杆对10与上侧平行连杆对12所构成。下侧平行连杆对10,介装在作为行走台车2的台车本体的基台8与中间连杆构件9间。上侧平行连杆对12,则是介装在中间连杆构件9与上侧连杆构件11间。接着,在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A,3B上并设有锁定手段15,此锁定手段15由第一卡止手段13与第二卡止手段14所构成。第一卡止手段13,用以限制下侧平行连杆对10与上侧平行连杆对12间的角度。第二卡止手段14,用以限制下侧平行连杆12与基台8间的角度。
以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5及图6所示,下侧平行连杆对10由两根连杆10a,10b所构成。两根连杆10a,10b的一端,通过前后水平方向上的支轴17a,17b左右摇动自如地分别轴支在基台8上沿前后方向与左右方向偏位固定的轴承16a,16b上。上侧平行连杆对12是由可以夹住中间连杆构件9的方式来进行配置的两根连杆12a,12b所构成。一方的连杆12a的一端、下侧平行连杆对10的一方的连杆10a的游端与左右方向水平地配置的中间连杆构件9的一端,通过共通的前后水平方向的支轴18a而可摇动自如地轴支连结的同时,另一方的连杆12b的一端、下侧平行连杆对10的另一方的连杆10b的游端与左右方向水平地配置的中间连杆构件9的另一端,通过共通的前后水平方向的支轴18b而可摇动自如地轴支连结。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A,3B的上侧连杆构件11固装在工件支撑台4A,4B的棒状构件5的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上,在此棒状构件5的下侧,相对该棒状构件5呈左右对称的位置上具备有轴承部11a,11b。而且,上侧平行连杆对12的两根连杆12a,12b的另一端,分别通过前后水平方向的支轴19a,19b而可摇动自如地轴支连结在前述上侧连杆构件11的轴承部11a,11b上。
通过上述构成,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A,3B配置成在前视方向下,基台8侧的左右成对的支轴17a,17b与中间连杆构件9侧的左右成对的支轴18a,18b位于平行四边形的各顶点上的同时,中间连杆构件9侧的左右成对的支轴18a,18b与工件支撑台4A,4B侧的左右成对的支轴19a,19b也位于平行四边形的各顶点。并且,在侧视方向下,并列有邻接在中间连杆构件9的两外侧的上侧平行连杆对12中的连杆12a,12b,再者,邻接在该些连杆12a,12b的两外侧的下侧平行连杆对10的连杆10a,10b也呈并列的状态。
以下将对并设在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A,3B上的锁定手段15进行说明,构成此锁定手段15的第一卡止手段13是由被卡止构件20以及卡止片21所构成。卡止片21是相对自此被卡止构件20的前端切入所形成的凹部20a而言可卡止脱离自如的构成。被卡止构件20是由自下侧平行连杆对10的连杆10a的中间连杆构件9侧的端部至该连杆10a的延长方向上固装突设的带状板所构成。卡止片21通过相对上侧平行连杆对12的连杆12a的长度方向为正交,且与被卡止构件20的板面相平行的支轴22,而可轴支在上侧平行连杆对12的连杆12a上。此外,构成锁定手段15的第二卡止手段14是由被卡止孔23与卡止销25所构成。被卡止孔23,设成在下侧平行连杆对10的连杆10a的下端附近位置上,在前后水平方向上可贯通。卡止销25,则用以使得对安装在基台8上的支撑构件24而言,相对被卡止孔23可嵌合脱离自如地支撑着。
再者,在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A,3B中并设有止动器26,27。这些止动器26,27用以限制相对下侧平行连杆对10,上侧平行连杆对12的展开角度。止动器26是由止动构件26a与止动构件26b所构成。止动构件26a固装在连杆10a的侧面上。止动构件26b则固装在连杆12a的中间连杆构件9侧的端部周面上。通过两个止动构件26a,26b的抵接,而可限制下侧平行连杆对10的连杆10a与上侧平行连杆对12的连杆12a间的展开角度。此外,止动器27是由止动构件27a与止动构件27b所构成。止动构件27a固装在连杆10b的侧面上。止动构件27b固装在连杆12b的中间连杆构件9侧的端部周面上。通过两个止动构件27a,27b的抵接,而可限制下侧平行连杆对10的连杆10b与上侧平行连杆对12的连杆12b间的展开角度。当然,两个止动器26,27所限制的连杆10a,12a间的展开限制角度是与连杆10b,12b间的展开限制角度相同。此外,也可仅采用止动器26,27中任一个止动器来实施本发明。
在上述构成的工件升降支撑装置中,两个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A,3B可如图1A及图7所示,可在朝向相互接近的内侧上折叠。亦即,通过将下侧平行连杆对10环绕在支轴17a,17b周围上,向内转动的同时,并将上侧平行连杆对12环绕在支轴18a,18b周围上,相反方向的向外转动。使得上侧平行连杆对12的两连杆12a,12b可以嵌入至下侧平行连杆对10的两连杆10a,10b间。这些各连杆10a,10b,12a,12b、中间连杆构件9及上侧连杆构件11的轴承部11a,11b皆倒伏支撑在成为左右水平方向的基台8的表面上。亦即,各连杆10a,10b,12a,12b、中间连杆构件9及上侧连杆构件11的轴承部11a,11b皆重叠在相同高度中的前后方向上,所有的支轴17a-19b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仅固装在上侧连杆构件11的工件支撑台4A,4B的棒状构件5是与成为此折叠倒伏姿势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A,3B的上侧呈重叠的状态。且,由于下侧平行连杆对10的连杆10a,10b的两端轴间距离与上侧平行连杆对12的连杆12a,12b的两端轴间距离相等,所以在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A,3B成为折叠倒伏姿势时,如图7所示,支轴17a,19a呈同心状地直线排列的同时,支轴17b,19b也呈同心状地直线排列。
如上所述,两个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A,3B成为折叠倒伏姿势时,两个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A,3B的内端部,亦即,下侧平行连杆对10与上侧平行连杆对12间的弯曲部,在基台8的左右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位置上呈相互邻接的状态。当然,如上所述,两个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A,3B呈折叠倒伏姿势时,锁定手段15的第一卡止手段13中的卡止片21会沿着与连杆12b平行的方向上转动,当自被卡止构件20的凹部20a脱离的同时,预先切换成无碍于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A,3B的折叠动作的非卡止姿势。此外,锁定手段15的第二卡止手段14中的卡止销25可预先切换成自连杆10b侧的被卡止孔23脱离的非卡止位置。
由于当两个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A,3B呈折叠倒伏姿势时,工件支撑台4A,4B处在最接近基台8上的最低位置上,所以可使用适当的手段转载工件W至此工件支撑台4A,4B上,以工件支撑台4A,4B的工件支撑具7支撑着工件W的左右两侧边的前后两处。接下来,自基台8的左右两侧将升降机的货叉F水平插入至处在最低位置的工件支撑台4A,4B的棒状构件5与基台8间,较佳为水平插入至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A,3B的前后两侧。当将货叉F插入至预定深度后,则上升驱动这些货叉F,通过货叉F,将左右成对的工件支撑台4A,4B通过棒状构件5垂直地向上举起。此时伴随着工件支撑台4A,4B的垂直平行上升,如图8所示,两个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A,3B的下侧平行连杆对10环绕在支轴17a,17b的周围上,向外起立转动的同时,上侧平行连杆对12则环绕在支轴18a,18b的周围上,向内起立转动。两个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A,3B自折叠倒伏姿势起开始进行展开起立运动。
如图9所示,在两个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A,3B垂直地呈单一直线状前,在中间连杆构件9的位置成为朝向内侧稍微突出的中凹对称ㄑ字形的时刻上,停止通过货叉F将工件支撑台4A,4B举起的动作,举例来说可利用设置在具备有货叉F的起重机上的推杆(Pusher,勾引具),将两个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A,3B的上下两端间的适当位置朝向外侧推压。此结果为两个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A,3B经由如图10所示垂直呈单一直线状的完全起立姿势,成为中间连杆构件9的位置在外侧上稍微突出的中凸对称ㄑ字形后,两个工件支撑台4A,4B的棒状构件5再度成为支撑在货叉F上。可通过此时或是稍后的货叉F的稍微下降,而使得两个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A,3B可以成为如图1B所示的预期的最终展开起立姿势,此姿势以上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A,3B的朝向外侧的弯曲运动则会藉由止动器26,27的止动构件26a,26b彼此与止动构件27a,27b彼此的抵接而被阻止。
且,当货叉F的升降操作是以高精度进行,或者是在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A,3B成为如图10所示垂直单一直线状的完全起立姿势的状态下,即使货叉F对工件支撑台4A,4B施加向上举起的力量,组合有用以吸收此施加力的机构时,举例来说将轴承16a,16b的轴孔作成上下方向上的长孔,构成可用以在将两个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A,3B略微向上拉升的情况下,在如图9所示的状态下,通过货叉F举起工件支撑台4A,4B的动作将不会停止直到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A,3B成为如图10所示垂直单一直线状的完全起立姿势为止,才停止通过货叉F将工件支撑台4A,4B举起的动作。之后,如上所述,通过推杆(Pusher,勾引具)边将两个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A,3B的上下两端间的适当位置朝向外侧推压,边下降货叉F,进而可使两个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A,3B到达至如图1B所示的预期的最终展开起立姿势。
当藉由止动器26,27将两个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A,3B制止成为如图1B所示的预期的展开起立姿势时,是将锁定手段15的第一卡止手段13中的连杆12b侧的卡止片21在环绕支轴22的周围向下转动,而使得卡止片21可嵌合至连杆10b侧的被卡止构件20的凹部20a内的同时,使第二卡止手段14的卡止销25进出移动,而插入至连杆10b侧的被卡止孔23内。换句话说,锁定手段15的第一卡止手段13及第二卡止手段14构成为仅在当藉由止动器26,27将两个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A,3B制止成为如图1B所示的预期的展开起立姿势时,可将卡止片21嵌合至卡止构件20的凹部20a内的同时,并可将卡止销25插入至被卡止孔23内。
如上所述通过使锁定手段15的第一卡止手段13及第二卡止手段14发生作用,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A,3B的下侧平行连杆对10与上侧平行连杆对12间的角度藉由第一卡止手段13而可固定的同时,下侧平行连杆对10与基台8间的角度则是藉由第二卡止手段14而可固定。如图1B所示,两个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A,3B是当中间连杆构件9的位置是以朝向外侧稍微突出的中凸对称ㄑ字形的预期的最终展开起立姿势,固定在基台8上,并使货叉F下降,而可拖拉至外侧。
且,由于当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A,3B呈预期的最终展开起立姿势时,此姿势以上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A,3B的朝向外侧的弯曲运动会藉由止动器26,27而被阻止,所以第一卡止手段13可用以阻止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A,3B展开成为如图10所示垂直单一直线状的完全起立姿势即可。藉此,如图6B所示,在第一卡止手段13的被卡止构件20中可设有抵接面20b,用以抵接在卡止片21的侧面上,而得以阻止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A,3B展开成为如图10所示垂直单一直线状的完全起立姿势。亦即,可通过止动器26,27来构成锁定手段15的第一卡止手段13的一部分。
且,虽然第一卡止手段13的卡止片21可以构成为用以对抗弹簧力可自由择一切换与被卡止构件20侧的凹部20a(或抵接面20b)相卡合的卡止姿势或自该凹部20a(或抵接面20b)脱离的非卡止姿势等两种姿势的结构,或者是构成可通过具备有货叉F的起重机侧的切换手段,以进行卡止片21在卡止姿势与非卡止姿势间的切换操作,但是除此之外也可使用可将卡止片21在卡止姿势与非卡止姿势间进行切换的电磁线圈、马达、汽缸等适当的致动器组装至第一卡止手段13内。相同地,虽然第二卡止手段14的卡止销25可以构成为用以对抗弹簧力可自由择一切换嵌合至连杆10b侧的被卡止孔23的卡止位置或脱离被卡止孔23的非卡止位置等两种位置的结构,或者是构成可通过具备有货叉F的起重机侧的切换手段,以进行卡止销25在卡止位置与非卡止位置间的切换操作,但是除此之外也可使用可将卡止销25在卡止位置与非卡止位置间进行切换的电磁线圈、马达、汽缸等适当的致动器组装至第二卡止手段14内。
以两个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A,3B所支撑的工件支撑台4A,4B可通过工件支撑台4A,4B所支撑的工件W而使得工件支撑台彼此可在相同的高度上完全连结,或者是如后所述通过连结构件而可连结成一体化的状态下,以货叉F使得两个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A,3B可以成为最终展开起立姿势时,若以第二卡止手段14使得两个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A,3B的下侧平行连杆对10可以相对基台8呈固定状态时,两个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A,3B可保持在最终展开起立姿势上。藉由此种构成,也可仅由第二卡止手段14来构成锁定手段15。
在将工件W支撑在最高位置上的工件支撑台4A,4B下降至原本的最低位置上时,可以进行与将工件W支撑在最低位置上的工件支撑台4A,4B上升至最高位置上的操作相反的操作即可。亦即,将起重机的货叉F插入至工件支撑台4A,4B的棒状构件5的下侧的同时,并使起重机的货叉F上升,在通过该货叉F通过棒状构件5支撑着工件支撑台4A,4B的状态下,解除锁定手段15的第一卡止手段13及第二卡止手段14的卡止作用。亦即,将第一卡止手段13的卡止片21切换至非卡止姿势,使得卡止片21可自被卡止构件20的凹部20a(或抵接面20b)脱离至上方的同时,并使第二卡止手段14的卡止销25后退至非卡止位置,而得以自被卡止孔23脱离。此结果为由于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A,3B成为可自由地弯曲运动的状态,所以可利用设在具备有货叉F的起重机上的推杆等,自外侧朝向内侧进行推压操作,以经由两个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A,3B成为如图10所示垂直单一直线状的完全起立姿势,切换成为如图9所示中间连杆构件9的位置朝向内侧稍微突出的中凹对称ㄑ字形,工件支撑台4A,4B的棒状构件5则可再度支撑在货叉F上。在此状态下,通过下降支撑工件支撑台4A,4B的货叉F,自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A,3B呈中凹对称ㄑ字形的展开起立姿势起,如图1A所示,到支撑在基台8的表面上而呈折叠倒伏姿势为止,会边弯曲运动,工件支撑台4A,4B则边垂直平行下降到达至最低位置。之后,可通过使货叉F朝向两外侧退出,而完成将工件支撑台4A,4B(工件W)下降至最低位置的操作。
如上所述,搭载有可利用外部起重机的货叉F,可垂直平行地升降所支撑的工件W在最低位置与最高位置间的工件升降支撑装置的行走台车2,可以利用在汽车组装作业线上的汽车车体的搬运手段。而在设定为汽车组装作业线的高架组装作业线或后装组装作业线中,可将工件(汽车车体)W支撑在下降至接近行走台车2的表面为止的最低位置上。在底盘组装作业线中,则可将工件(汽车车体)W上升支撑至作业员可以进入工件(汽车车体)W的下侧的高度,亦即,在最高位置为止的状态下加以支撑。如此,在利用搭载有本发明的工件升降支撑装置的行走台车2的情况下,可在自高架组装作业线至底盘组装作业线的切换地点或自底盘组装作业线至后装组装作业线的切换地点的路径旁侧上,并设具备有货叉F或推杆及锁定手段等操作手段的起重机。
且,用以将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A,3B保持在最终展开起立姿势的锁定手段15的构成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中,由于在使第一卡止手段13动作的状态下,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A,3B无法中凹,仅仅是分别成为相等于单一平行连杆的状态,所以无论是以两个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A,3B所支撑的工件支撑台4A,4B可利用工件W而得以相互连接成一体化的状态,或者是如后所述可利用连结构件而得以相互连结成一体化的状态,在最终展开起立姿势下,支撑着工件W的左右成对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A,3B仍相对基台8在左右方上平行摇动运动,而无法将工件W支撑在预定位置上。藉此,虽然是利用第二卡止手段14将左右成对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A,3B中至少一方的下侧平行连杆对10(连杆10a,10b的至少一方)可以相对基台8,固定在一预定角度上的结构,但是因只要能阻止支撑着工件W的最终展开起立姿势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A,3B的弯曲运动及相对基台8的摇动运动的锁定手段即可,因此,相对下侧平行连杆对10而言,可以使用用以阻止上侧平行连杆对12的平行摇动运动的第一卡止手段13、可用以阻止下侧平行连杆对10与上侧平行连杆对12中至少一方的平行摇动运动的卡止手段,例如用以结合连杆10a,10b,12a,12b中至少一个连杆与中间连杆构件9或上侧连杆构件11的结合手段、也或是将并列的连杆10a,10b彼此或连杆12a,12b彼此相互结合手段等卡止手段与结合手段来构成锁定手段。此外,结合手段也可无需与上述第一卡止手段13相组合,利用用以将下侧平行连杆对10的连杆10a,10b的其中之一与上侧平行连杆对12的连杆12a,12b的其中之一结合至中间连杆构件9上的结合手段来构成锁定手段也可。
再者,根据图25进行说明关于用以构成锁定手段15的第二卡止手段14的具体的另一实施例,此第二卡止手段14可由第一止动器92、第二止动器94与第三止动器97所构成。第一止动器92是由固装在下侧平行连杆对10的连杆10a,10b的基台8侧的端部附近侧面上的抵接构件90a,90b与自轴支在这些连杆10a,10b的基台8侧的轴承16a,16b起,固装突设的止动构件91a,91b所构成。第二止动器94是由固装在中间连杆构件9的一端部上面的抵接构件93a与固装在上侧平行连杆对12的一方的连杆12a的中间连杆构件9侧的端部附近侧面上的止动构件93b所构成。第三止动器97是由自上侧平行连杆对12的连杆12a,12b的上侧连杆构件11侧的端部周面起,突设的抵接构件95a,95b与固装突设在上侧连杆构件11的轴承部11a,11b的侧面上的止动构件96a,96b所构成。
上述各止动器92,94,97是构成为当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A,3B成为如图所示的最终展开起立姿势后,利用第一卡止手段13将下侧平行连杆对10与上侧平行连杆对12相互间隔一预定角度并加以锁定的状态中,抵接构件90a,90b,93a,95a,95b可分别与对面的止动构件91a,91b,93b,96a,96b相抵接的结构。根据此构成,利用第一卡止手段13将下侧平行连杆对10与上侧平行连杆对12相互间隔一预定角度并加以锁定的状态中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A,3B全体会自图示的最终展开起立姿势起,朝向外侧(两个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A,3B相互分离的方向)所进行的平行摇动运动,可藉由第一止动器92而可加以阻止,而朝向相反的内侧所进行的平行摇动运动,则可藉由第二止动器94及第三止动器97而可加以阻止。因此,无需操作上必要的可动构件(卡止销25),可简单化构造及操作系统,进而可谋得成本降低。当然,第一止动器92可构成能阻止连杆10a,10b中任一方朝向连杆外侧进行摇动即可。第二止动器94及第三止动器97则可仅设置其中任一方。此外,在采用第三止动器97的情况下,构成仅能阻止连杆12a,12b中任一方相对上侧连杆构件11进行摇动即可。此外,虽然图示省略,但也可以将第二止动器94构成在连杆12b与中间连杆构件9间。
此外,根据上述构成的左右成对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A,3B,如图3所示,将左右成对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A,3B自正面观察时,位于外侧的连杆10a,12a是位于相对左右成对的工件支撑台4A,4B在固定位置上所支撑的工件(汽车车体)W的较靠前方的重心位置WP,在前后方向上仅间隔距离L1退离至较为后侧的位置上。位于左右成对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A,3B的内侧的连杆10b,12b则是位于相对该重心位置WP,在前后方向上仅间隔距离L2(L2>L1)退离至较为后侧的位置上,与外侧的连杆10a,12a相比较,连杆10b,12b退离至自重心位置WP起更为后侧的更远处。
在这些左右成对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A,3B成为最终展开起立姿势,通过工件支撑台4A,4B支撑着工件W时,拉伸力会作用在外侧的连杆10a,12a上,而压缩力则会作用在内侧的连杆10b,12b上。藉此,拉伸力会发生作用的外侧的连杆10a,12a接近工件W的重心位置WP,且使压缩力会发生内侧的作用的连杆10a,12a远离工件W的重心位置WP,进而可减轻作用在这些连杆10a,10b,12a,12b的拉伸力与压缩力。
且,图式中虽然表示了行走在沿着以工件支撑台4A,4B而使得左右两侧边可有所支撑的工件(汽车车体)W的长度方向(前后方向)上的行走台车2。但是行走台车2也可以是沿着以工件支撑台4A,4B而使得左右两侧边可有所支撑的工件(汽车车体)W的左右宽度方向上进行行走。由于沿此种方向进行行走的行走台车2,较方便应用在底盘组装作业线的作业进行。相反地,在高架组装作业线或后装组装作业线中,行走在沿着以工件支撑台4A,4B而使得左右两侧边可有所支撑的工件(汽车车体)W的长度方向(前后方向)上的行走台车2在作业上较为方便,所以行走台车2较佳为可在前后方向与左右宽度方向间,进行行走方向的切换。
此外,如图11所示,可利用连结构件28将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A,3B的上侧连杆构件11彼此相互连结而成一体化。具体而言,可以构成利用连结构件28将分别固装在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A,3B的上侧连杆构件11上的前述棒状构件5的前后两端部彼此相连结,而俯视为呈矩形框状的一个工件支撑台29。在此工件支撑台29的前后左右四处上,可突设有工件支撑具7。
此外,如图12所示,可在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A,3B与基台8间,设有可使此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A,3B起伏运动在折叠倒伏姿势与展开起立姿势间的驱动手段30。此驱动手段30可如图所示设有可将基台8沿着上下方向加以贯通的汽缸单元32。此汽缸单元32可用以连结突设在行走台车2的基台8下侧的托架31与位于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A,3B中,位于下侧平行连杆对10内侧的连杆10b。在并用有此驱动手段30的情况下,虽然可以不并用具备有货叉F的起重机,但是特别当使用设置有将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A,3B保持在最终展开起立姿势的构成的驱动手段30时,例如在传动系统上设置介于有蜗轮的电动式驱动手段时,可兼用此驱动手段30作为锁定手段15的第二卡止手段14,因此可无需有前面进行说明过的第二卡止手段14。而当使用上述汽缸单元32时,可构成当该汽缸单元32伸长至伸长限度时,此时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A,3B到达最终展开起立姿势,也或是在用以限制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A,3B的展开弯曲运动至最终的展开起立姿势为止的止动器33上,例如,并设有轴支在下侧平行连杆对10的各连杆10a,10b在基台8上的轴承16a,16b,而使得可以此止动器33及汽缸单元32的推迫作用力而令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A,3B可推迫保持在最终的展开起立姿势。
在并用有上述驱动手段30的情况下,若利用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A,3B所支撑的左右成对的工件支撑台4A,4B并非呈利用所支撑的工件W而彼此可在相同高度完全连结的状态的话,当利用驱动手段30而使下侧平行连杆对10起伏运动时,即无法垂直平行升降上侧平行连杆对12的上侧连杆构件11(工件支撑台4A,4B)。因此,在并用上述驱动手段30的情况中,以组合为如图11所示的构成较佳。此外,可利用可预先将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A,3B保持在最终展开起立姿势的驱动手段30的构成与如图11所示的构成加以组合,仅须此驱动手段30即可兼用作为锁定手段15,也可无需前面进行说明过的第一卡止手段13或第二卡止手段14。
如图13所示的实施例中,设有升降体34,此升降体34可使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A,3B起伏运动在较展开起立姿势更为低的中间展开起立姿势(如图13的右半部所示)与折叠倒伏姿势(如图13的左半部所示)间。在台车行走路径侧上铺设有凸轮轨35a,35b,可伴随着升降体34在行走台车2上的行走来升降操作此凸轮轨35a,35b。且升降体34可以使用分别可各别将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A,3B的下侧平行连杆对10中内侧的连杆10b进行推升的升降杆36a,36b的构成。而仅用来升降自如导引此升降杆36a,36b的升降导件37a,37b设在基台8上。各升降杆36a,36b的下端上则轴支有可转动在凸轮轨35a,35b上的从动辊38a,38b。
根据此构成,虽然以两个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A,3B所支撑的左右成对的工件支撑台4A,4B可以利用所支撑的工件W,而可彼此在相同的高度上可完全成为连结状态,或可利用如图11所示的构成而连结成一体化虽为条件,但在工件支撑台4A,4B支撑在最低位置的状态下,行走台车2所行走的区间(在汽车组装作业线中是高架组装作业线或后装组装作业线)内,当行走台车2行走在铺设有凸轮轨35a,35b的区间时,利用该些凸轮轨35a,35b将升降杆36a,36b向上推,并利用此升降杆36a,36b,而使得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A,3B的下侧平行连杆对10中的内侧的连杆10b也可推升至相同高度,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A,3B展开至较最终展开起立姿势低的中间展开起立姿势(如图13的右半部所示)为止。因此,可在铺设有凸轮轨35a,35b的区间中,对将工件支撑台4A,4B所支撑的工件W自最低位置上升至中间位置的状态下进行搬运。
且,升降体34的构成不限于如图13所示构造。例如,为了相较凸轮轨35a,35b的推升高度,增大相对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A,3B的推升量,有如日本专利特开2009-51290号所记载的设有利用璧杆式机构所支撑而相对基台8可垂直升降的升降台。在此升降台上突设有分别推升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A,3B的下侧平行连杆对10中的内侧的连杆10b的推升部。且在构成前述璧杆式机构的十字连杆的单一连杆上,设有下端具备有从动辊的推升操作部的构成。
在图14所示的实施例中,左右成对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A,3B的最终展开起立姿势,亦即,利用锁定手段15加以锁定时的左右成对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A,3B的姿势是构成中间连杆构件9的位置是成为朝向内侧突出的中凹对称ㄑ字形。如图6B所示,此种构成是在第一卡止手段13的被卡止构件20中设有抵接面20b。并且,止动器26,27则是构成当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A,3B超过如图14A所示的最终展开起立姿势,而如图14B所示,成为垂直单一直线状侧上略微展开时,相互抵接而可阻止在此姿势以上的展开运动。
根据此实施例,在利用货叉F举起以折叠倒伏姿势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A,3B所支撑的位于最低位置的工件支撑台4A,4B时,如图14B所示,当止动器26,27为相互抵接,进而到阻止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A,3B在此姿势以上的展开运动为止,可将工件支撑台4A,4B垂直平行上升。虽然,在此状态下,将锁定手段15的第一卡止手段13中的卡止片21切换至卡止作用姿势后,下降货叉F,则左右成对的工件支撑台4A,4B可以利用所支撑的工件W在彼此相同的高度上成为完全连结状态,或者是利用如图11所示的构成而连结成一体化虽为条件,但利用荷重而可边使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A,3B朝向内侧弯曲,边稍微平行下降工件支撑台4A,4B。卡止片21抵接在被卡止构件20的抵接面20b,阻止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A,3B进行在此姿势以上的弯曲。此时,锁定手段15的第二卡止手段14中的卡止销25定位在大致与连杆10b侧的被卡止孔23为同心状的位置上,所以将该卡止销25切换至卡止作用位置后,可嵌合至被卡止孔23内,相对基台8,将下侧平行连杆对10加以固定。且,在此状态下,如图14A所示,止动器26,27并无动作。
如上述进行操作,将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A,3B切换成如图14A所示的中凹对称ㄑ字形的最终的展开起立姿势的同时,并利用锁定手段15的第一卡止手段13与第二卡止手段14,将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A,3B相对基台8,保持在终展开起立姿势,而可以工件支撑台4A,4B所支撑的工件W,支撑在预定高度的最高位置上。当将此工件W下降至原来最低位置时,可在利用货叉F所支撑的工件支撑台4A,4B在支撑状态下,将第二卡止手段14的卡止销25切换至非卡止位置后,利用货叉F略微举起工件支撑台4A,4B,而使止动器26,27相互抵接,而可展开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A,3B直到如图14B所示的状态为止,在此状态下,将第一卡止手段13的卡止片21切换成非卡止姿势。此后,当利用货叉F垂直平行下降工件支撑台4A,4B时,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A,3B就会折叠倒伏,最后则会到达最终的折叠倒伏姿势。
图15及16用以表示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的另一实施例。此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9是用以支撑工件支撑台4A,4B的左右成对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如图1B所示,是用以表示当此中间连杆构件的位置呈朝向外侧稍微突出的中凸对称ㄑ字形的展开起立姿势时,单侧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而且,此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9是由下侧平行连杆群41与上侧平行连杆群43所构成。下侧平行连杆群41,介装在为行走台车2的台车本体的基台8与中间连杆构件40间。上侧平行连杆群43,则介装在中间连杆构件40与上侧连杆构件42间。
下侧平行连杆群41由四根连杆41a-41d所构成,位于外侧的两根连杆41a,41b的一端是利用互呈同心状的前后水平方向的支轴45a,45b,左右摇动自如地轴支在前后方向上间隔一预定间隔分别固定在基台8上的轴承44a,44b上。内侧两根连杆41c,41d的一端利用互呈同心状的前后水平方向的支轴45c,45d,左右摇动自如地轴支在相对于前述轴承44a,44b朝左右方向外侧较为离开的位置上,且在前后方向上间隔一预定间隔所固定的轴承45c,45d。中间连杆构件40是由两根水平连杆40a,40b所构成。
上侧平行连杆群43是由三根连杆43a-43c所构成。外侧的两根连杆43a,43b中其中一方的连杆43a的一端是位于下侧平行连杆群41的外侧的一方的连杆41a的游端与位于其内侧上的中间连杆构件40的水平连杆40a的一端间的同时,这些连杆并利用在前后水平方向上贯通的支轴46a相对地摇动自如地轴支连结着,另一连杆43b的一端是位于下侧平行连杆群41的外侧的另一方的连杆41b的游端与位于其内侧上的中间连杆构件40的水平连杆40b的一端间的同时,这些连杆并利用在前后水平方向上贯通的支轴46b相对地摇动自如地轴支连结着。自两侧将上侧平行连杆群43的中央连杆构件43c的一端挟持状态下,下侧平行连杆群41的内侧的两根连杆41c,41d的游端是位于中间连杆构件40的两根水平连杆40a,40b的游端间,这五根连杆并利用前后水平方向上贯通的一根支轴46c相对地摇动自如地轴支连结着。
上侧连杆构件42是由固装在工件支撑台4A,4B的棒状构件5的中央区域上,且在斜下方上延伸出的三个轴承构件42a-42c所构成。外侧两轴承构件42a,42b中,上侧平行连杆群43的外侧两根连杆43a,43b的游端利用互呈同心状的前后水平方向的支轴47a,47b而可摇动自如地轴支着。在中央轴承构件42c中,上侧平行连杆群43的中央连杆43c的游端利用前后水平方向的支轴47c而可摇动自如地轴支着。
上述构成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9是配置成自正面观察中,基台8侧的左右两列支轴45a(45b),45c(45d)与中间连杆构件9侧的左右两列支轴46a(46b),46c等是位于平行四边形的各顶点上的同时,中间连杆构件9侧的左右两列支轴46a(46b),46c与工件支撑台4A,4B侧的左右两列支轴47a(47b),47c等是位于平行四边形的各顶点上。并且自侧面观察中,构成下侧平行连杆群41的四根连杆41a-41d大致等间隔并列着,而构成上侧平行连杆群43的三根连杆43a-43c在位于下侧平行连杆群41的各连杆41a-41d间的状态下,大致等间隔并列着。且在图式中,与前面实施例具有相同构造的锁定手段15的第一卡止手段13是配设在下侧平行连杆群41的内侧两根连杆的一方的连杆41c与上侧平行连杆群43的中央连杆43c间。此外,止动器26,27则是配设在下侧平行连杆群41的外侧两根连杆41a,41b与上侧平行连杆群43的外侧两根连杆43a,43b间。锁定手段15的第二卡止手段14则可省略。
由于上述构成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9的作用与先前的实施例所表示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A,3B的作用完全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其次,根据图17-21进行说明第二发明的实施例。在此实施例中,设置在行走台车2上的左右成对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48A,48B是由下侧连杆对49与上侧连杆50所构成。下侧连杆对49的下端是轴支在基台8上。上侧连杆50的下端是轴支在此下侧连杆对49上。为使位于上侧连杆50的上端,自该上侧连杆50起是呈朝向内侧突出状地,工件支撑台4A,4B是呈上下摇动自如地轴支着。并且并设有锁定手段51与工件支撑台卡止手段52等构造。锁定手段51是当工件支撑台4A,4B保持在垂直上升至预定高度为止时,将呈现展开起立姿势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48A,48B保持在此展开起立姿势。工件支撑台卡止手段52是用以相对呈展开起立姿势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48A,48B,将工件支撑台4A,4B保持在水平姿势。
进行更进一步详细说明时,下侧连杆对49是由在前后方向上并列的两根连杆49a,49b所构成。这些连杆49a,49b的下端是利用互呈同心状的前后水平方向的支轴54a,54b而可左右摇动自如地轴支在固装在基台8上的轴承53a,53b上。上侧连杆50是位于下侧连杆对49的连杆49a,49b间,其一端是利用前后水平方向的支轴50a而可左右摇动自如地轴支连结在该些连杆49a,49b的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上。上侧连杆50的游端是利用前后水平方向的支轴56而可轴支在固装在工件支撑台4A,4B的棒状构件5的成对的轴支构件55间。环绕此支轴56的周围上,工件支撑台4A,4B是相对上侧连杆50而可上下摇动自如。且,在工件支撑台4A,4B中,架设有棒状构件5与平行地位于臂部6a,6b间的支撑用辅助构件57。利用此支撑用辅助构件57与棒状构件5与货叉F的支撑,来构成工件支撑台4A,4B可以利用货叉F而可水平地支撑着并可垂直平行地升降移动。当然,也可无需设有此种支撑用辅助构件57,利用货叉F来支撑臂部6a,6b,也可以棒状构件5的货叉F所支撑处上以具有水平的被支撑面的构件来加以固装。
锁定手段51是由第一卡止手段58与第二卡止手段59所构成。第一卡止手段58是相对下侧连杆对49,将上侧连杆50以该下侧连杆对49的延长姿势所卡止。第二卡止手段59,则是相对基台8,将下侧连杆对49固定在垂直起立姿势。第一卡止手段58是由支承板58a、成对的卡止片58d,58e与被卡止板58f所构成。支承板58a,固装架设在下侧连杆对49的两根连杆49a,49b的内侧游端部间。成对的卡止片58d,58e,是分别利用相对该些连杆49a,49b的长度方向呈直角且相对支轴56呈直角的支轴58b,58c而可旋转自如地轴支在下侧连杆对49的两根连杆49a,49b的外侧游端部上。被卡止板58f,是位于上侧连杆50的侧面上,该上侧连杆50是当下侧连杆对49呈延长姿势时,位于前述成对的卡止片58d,58e间的处所上,朝向成对的卡止片58d,58e的某两侧突出的方式所固装着。如图18所示,前述成对的卡止片58d,58e可以构成为在与连杆49a,49b平行的非卡止姿势与相对连杆49a,49b呈直角的卡止姿势间择一切换姿势。
第二卡止手段59是为了阻止下侧连杆对49的各连杆49a,49b自相对基台8呈垂直起立姿势而朝向外侧的摇动,而由止动器60、两根卡止用臂61a,61b以及被卡止销62a,62b所构成。止动器60是组装在轴承53a,53b内。被卡止销62a,62b,则是为了与这些卡止用臂61a,61b卡合,自下侧连杆对49的各连杆49a,49b起朝向外部所突设着。两根卡止用臂61a,61b是邻接在下侧连杆对49的各连杆49a,49b的外侧上,利用前后水平方向的支轴64a,64b而可上下摇动自如地轴支在轴承63a,63b上。这些轴承63a,63b是相对各连杆49a,49b的轴承53a,53b在侧面观察下位于较偏离内侧处地固装在基台8上。前述被卡止销62a,62b可滑动地贯通的导引用长孔65是自中间适当位置起横跨游端部而连续形成。在此导引用长孔65的前端上,形成有一弯曲卡止凹部65a。此弯曲卡止凹部65a是当下侧连杆对49的各连杆49a,49b相对基台8呈垂直起立姿势时,前述被卡止销62a,62b利用卡止用臂61a,61b会因重力而向下倾斜移动,被卡止销62a,62b会嵌入至弯曲卡止凹部65a,进而可阻止各连杆49a,49b朝向内侧倾倒的问题发生。
工件支撑台卡止手段52是由左右成对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66,67与前述第一卡止手段58的支承板58a所构成。左右成对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66,67是架设在上侧连杆50与轴支构件55间。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66,67是以前后水平方向的支轴68c将两根连杆68a,68b轴支连结着。内侧的连杆68a的游端,是以前后水平方向的支轴68d而可摇动自如地轴支在上侧连杆50的两侧面上。外侧的连杆68b的游端,则是以前后水平方向的支轴68e而可摇动自如地轴支在轴支构件55的内侧两侧面上。如图17所示,并且为了阻止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66,67向下弯曲而构成当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48A,48B呈展开起立姿势且工件支撑台4A,4B相对上侧连杆50呈直角水平方向时,在上侧连杆50与工件支撑台4A,4B侧的轴支构件55间的内侧内转角部中,前述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66,67以略呈45度的倾斜角度直线状地进行展开,或者是以中间支轴68c是位于较连结两端支轴68d,68e的直线略为下侧的状态来进行展开,同时上侧连杆50侧的连杆68a的下侧边,是以前述第一卡止手段58的支承板58a的上侧边所支撑的结构。
且,轴孔69与轴孔70是作成容许连杆49a,49b及卡止用臂61a,61b可拖拉至上方的上下方向上较长的长孔。轴孔69是可用以支承支轴54a,54b,而此支轴54a,54b是用以轴支下侧连杆对49的连杆49a,49b,位于基台8侧的轴承53a,53b的支轴。轴孔70是可以用以支承支轴64a,64b,而此支轴64a,64b是用以轴支第二卡止手段59的卡止用臂61a,61b,位于基台8侧的轴承63a,63b的支轴。
在上述构成中,在第二卡止手段59的被卡止销62a,62b可滑动于卡止用臂61a,61b的导引用长孔65的状态中,使下侧连杆对49在环绕支轴54a,54b周围自止动器60脱离地朝向内侧进行转动的同时,并相对此下侧连杆对49将上侧连杆50环绕支轴50a周围朝向外侧进行转动,藉此,工件支撑台卡止手段52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66,67会因重力(也可并用弹簧力),而使中央支轴68c边在自上侧连杆50上端的支轴56起远离的方向上折叠,轴支构件55则边环绕支轴56的周围向下转动,而可如图19所示,下侧连杆对49、上侧连杆50及轴支构件55会呈锯齿状地折叠而倒伏在基台8上。此时,下侧连杆对49的两侧的卡止用臂61a,61b会在环绕支轴64a,64b的周围上与下侧连杆对49同方向进行转动,上侧连杆50则在下侧连杆对49的连杆49a,49b间相反向地倒伏着。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66,67折叠在上侧连杆50的两侧上,分别成为与下侧连杆对49呈相同高度的平行状态。此外,轴支构件55在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66,67的外侧上,下侧连杆对49的连杆49a,49b间,以水平姿势保持着。
如上所述,利用两个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48A,48B呈折叠倒伏姿势,轴支构件55上通过棒状构件5所固定支撑的左右成对工件支撑台4A,4B可稳定处在最低位置上,所以在此状态下的工件支撑台4A,4B上,可载置支撑工件W。在将此工件W举起至最高位置为止时,可与先前的实施例相同,可利用在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48A,48B的两侧上,将棒状构件5与支撑用辅助构件57插入至下侧而使得两个工件支撑台4A,4B上升,且利用货叉F将两个工件支撑台4A,4B可在水平姿势下,进行垂直地上升。伴随着此两个工件支撑台4A,4B的垂直地平行上升移动,如图20及图21所示,下侧连杆对49环绕于支轴54a,54b周围上,朝向外转动进行起立运动的同时,相对此下侧连杆对49,上侧连杆50环绕于支轴50a周围上,朝向内转动进行起立运动。伴随着此上侧连杆50与轴支构件55间的内转角部的夹角角度变大,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66,67的连杆68a,68b环绕于中央支轴68c周围上,朝展开方向进行转动。此外,卡止用臂61a,61b,是利用下侧连杆对49侧的被卡止销62a,62b,通过导引用长孔65而往上拖拉,环绕于支轴64a,64b的周围上,会在与下侧连杆对49连动后,进而转动进行起立运动。
如图17所示,工件支撑台4A,4B可以因为在向上拖拉下侧连杆对49与上侧连杆50相对基台8是垂直呈单一直线状为止时,下侧连杆对49的连杆49a,49b会在轴承53a,53b上与并设的止动器60相抵接,进而可阻止在此状态以上的更向外侧所进行的转动。此时,下侧连杆对49侧的被卡止销62a,62b会到达卡止用臂61a,61b的导引用长孔65的前端。伴随着该些卡止用臂61a,61b因重力(也可并用弹簧力)而向下稍微转动,被卡止销62a,62b会嵌入至导引用长孔65的折曲卡止凹部65a内,进而阻止下侧连杆对49朝回复原来倒伏姿势的方向进行转动,所以下侧连杆对49可以自动保持在垂直起立姿势。另一方面,由于上侧连杆50与下侧连杆对49的支承板58a相抵接,进而阻止了在此状态以上的朝向内侧的转动,所以在此状态下,将第一卡止手段58的卡止片58d,58e,自与连杆49a,49b呈平行的非卡合姿势进行90度旋转,而切换呈卡止姿势。将该些卡止片58d,58e的端部重叠在上侧连杆50侧的被卡止板58f的两侧边的外侧上,藉此,将上侧连杆50夹入至支承板58a与卡止片58d,58e的端部间,进而使得相对下侧连杆对49无法在环绕支轴50a的周围上进行转动。再者,利用相对上侧连杆50,轴支构件55(工件支撑台4A,4B)是呈直角向内的水平姿势,上侧连杆50与轴支构件55间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66,67会倾斜45度呈一直线状地展开,同时下侧的连杆68a会由上侧连杆50侧的支承板58a的上侧边所承接,该些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66,67相对上侧连杆50,可发挥将轴支构件55(工件支撑台4A,4B)支撑在直角向内地水平姿势上的斜支功能。
由上述作用可明确得知,工件支撑台4A,4B可以因为在向上拖拉下侧连杆对49与上侧连杆50相对基台8是垂直呈单一直线状为止时,此时相对基台8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48A,48B的姿势,亦即,展开起立姿势中,可利用第一卡止手段58与第二卡止手段59所构成的锁定手段51自动锁定此时的姿势的同时,相对此展开起立姿势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48A,48B,工件支撑台4A,4B也可自上侧连杆50起朝向内侧水平突出的工件支撑姿势中,利用工件支撑台卡止手段52自动锁定此时的姿势。因此,在此状态下,将货叉F下降后外侧拉出,即可完成将工件W上升至最高位置的操作。
在将支撑在最高位置的工件W下降至原来最低位置时,虽然可将货叉F如前述叉入至工件支撑台4A,4B的下侧的同时并使工件支撑台4A,4B上升,以该货叉F支撑工件支撑台4A,4B。但此时,为了利用货叉F将位于最高位置的稳定中的工件支撑台4A,4B更向上举起,货叉F可以发挥一些作用。此结果为下侧连杆对49的基台8侧的支轴54a,54b与卡止用臂61a,61b的基台8侧的支轴64a,64b分别在各个轴承53a,53b,63a,63b的轴孔(长孔)69,70内向上移动。在该些轴孔(长孔)69,70内的支轴54a,54b,64a,64b的上下方向的游动范围内,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48A,48B全体会自基台8向上浮起。由于在此状态下,第一卡止手段58的卡止片58d,58e或第二卡止手段59的卡止用臂61a,61b上并无负载任何负荷,所以在此状态中,可将第一卡止手段58的卡止片58d,58e切换成自上侧连杆50的被卡止板58f脱离的非卡止姿势的同时,并可使第二卡止手段59的卡止用臂61a,61b朝向内侧进行摇动,进而使下侧连杆对49侧的被卡止销62a,62b可自卡止用臂61a,61b的导引用长孔65中的弯曲卡止凹部65a脱离。
在进行上述操作后,可依照个案需要,在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48A,48B的下侧连杆对49的下端与上侧连杆50的上端为止的适当位置上,施加有向内弯曲方向的操作力的状态下,将支撑工件支撑台4A,4B的货叉F垂直下降,藉此,随着下侧连杆对49及卡止用臂61a,61b的朝向内侧所进行的转动动作、上侧连杆50的朝向外侧所进行的转动动作及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66,67的弯曲折叠动作等,而可将工件支撑台4A,4B垂直平行下降,亦即,可将工件支撑台4A,4B所支撑的工件W下降至原来的最低位置。
且与先前的实施例相同,可在此行走台车2上的工件升降支撑装置上设有切换手段(致动器)或推迫手段或者是在具备有货叉F的起重机侧并设切换手段或推迫手段。切换手段,可对第一卡止手段58的卡止片58d,58e在卡止姿势与非卡止姿势间进行切换。推迫手段则可用来仅在当工件进行下降操作时,将卡止用臂61a,61b向内推迫。
在上述图17-21所示的实施例中,也可组合如图13所示的利用凸轮轨的升降驱动装置。亦即,虽然如图22所示,相对行走台车2的基台8,将升降自如的升降体以沿着台车行走路径所铺设的凸轮轨来进行升降,而且可将工件支撑台4A,4B在最低位置与中间高度位置间进行升降,但在此实施例中的工件支撑台4A,4B,相对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48A,48B(上侧连杆50)在环绕支轴56的周围上可上下摇动自如,仅在当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48A,48B呈展开起立姿势时,可利用工件支撑台卡止手段52保持在水平姿势上,所以并无法采用如图13所示的实施例中,以升降体34(升降杆36a,36b)来推升下侧连杆49或上侧连杆50的构成。藉此,如图22所示,升降体71可由升降支撑台72与升降杆73a,73b所构成。升降支撑台72可以两端部来支撑两个工件支撑台4A,4B并进行升降。升降杆73a,73b则以左右两侧的两处来支撑升降支撑台72。这些升降杆73a,73b可通过设置轴支在各升降杆73a,73b的下端的凸轮从动辊75a,75b可转动在凸轮轨76a,76b上。
且,图中虽表示以单个升降支撑台72升降两个工件支撑台4A,4B,但可为了以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48A,48B的两侧来支撑两个工件支撑台4A,4B,而设有前后成对的升降支撑台72。为了使此两个升降支撑台72可以各别同步升降,可在每一个升降支撑台上,铺设具备有如图示的凸轮从动辊75a,75b的升降杆73a,73b、升降导件74a,74b及凸轮轨76a,76b。
如图23所示实施例中,将前后方向的棒状构件77c,77d的中央部固装在轴支构件77a,77b上,此轴支构件77a,77b利用支轴56而可摇动自如地连结在如图17-21所示的实施例的左右成对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48A,48B的上侧连杆50的上端上。利用连结构件77e而将两个棒状构件77c,77d的前后两端部彼此连结而成一体化,藉此,构成矩形框状工件支撑台78。工件支撑具7可突设在例如前后两个连结构件77e上。根据此种构成,当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48A,48B成为展开起立姿势后,而以锁定手段51的第一卡止手段58与第二卡止手段59加以锁定时,由于限制了工件支撑台78的姿势,所以可以无需工件支撑台卡止手段52。此外,在与图22所示利用凸轮轨的升降驱动装置加以组合的情况下,可构成以升降杆将前后两连结构件77直接向上推升,所以可以无需升降支撑台72。当然,也可在以货叉F将工件支撑台78举起时,仅仅是支撑棒状构件5即可,无须构成须各别水平地支撑两个工件支撑台4A,4B的结构。
且,以上各实施例中,虽然构成利用左右成对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而得以支撑左右成对的工件支撑台4A,4B,且这些工件支撑台4A,4B具有可用以支撑工件W的左右两侧边的前后两处的结构,但也可如图24所示,在各别支撑工件W的左右两侧边的前后两处上,配设有四个工件支撑台79a-79d,这些工件支撑台79a-79d也可各藉由分别独立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80a-80d所支撑。在此种情况下,也可利用连结构件81a,81b将前后二个工件支撑台79a,79b及工件支撑台79c,79d连结而成一体化。此构成在实质上与前面所示实施例的工件支撑台,亦即,利用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而得以支撑左右成对的工件支撑台4A,4B,且这些工件支撑台4A,4B的前后两端上具备有工件支撑具7。此外,也可以四个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80a-80d来支撑矩形框状的单一工件支撑台29,78。
在如上述以四个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80a-80d将工件支撑台垂直升降自如地支撑时,可如图24所示,当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80a-80d呈折叠倒伏姿势时的连杆长度方向,并非仅能与左右方向(以行走台车2的行走方向为准时的前后方向)平行的方向并列,相对左右方向及前后方向的任一方向倾斜,而自所支撑的工件W的中央部起呈放射状排列也可。当然,由于以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80a-80d所支撑的工件支撑台79a-79d可垂直平行地升降移动,所以即使连结每两个或全部的工件支撑台79a-79d,也不会对升降造成阻碍。
以上各实施例中,左右成对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3A,3B,39,48A,48B的任一连杆机构在呈向内侧倒伏的折叠倒伏姿势时,是支撑在行走台车2的基台8的上面上。亦即,并非构成收纳在行走台车2的基台8中。根据此种构成,不仅自行走台车2的基台8的左右两侧起,呈折叠倒伏姿势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的一部分会突出至外侧,也可以平盘状基台8来构成行走台车2,将行走台车2(基台8)的左右两侧边作为摩擦驱动面,将配设在行走路径旁侧的摩擦驱动轮压接于此摩擦驱动面上,以将行走台车2行走驱动的摩擦驱动方式来进行行走台车的情况下也可适用本发明。
以上,虽然就多个实施例进行过说明,但各实施例的构成不限于此实施例,也可相互组合以构成其他实施例。此外,本发明的工件升降支撑装置虽可搭载在行走台车上,加以活用,但也可在当将基台是定位在床面上时,作为定位式工件升降支撑装置来加以利用。
本发明的工件升降支撑装置可有效活用作为对汽车车体的周侧部进行作业的高架组装作业线或后装组装作业线、或者是对汽车车体的前后两端部的下侧进行引擎或车轮单元等以台车搬运的大型组装元件的组装作业的底盘组装作业线所构成的汽车组装作业线中。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25)

1.一种工件升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至少两个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并设在基台上,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包含:
一下侧平行连杆,介装在中间连杆构件与基台间;及
一上侧平行连杆,介装在所述的中间连杆构件与上侧连杆构件间;
至少两个工件支撑台,分别连设在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的上侧连杆构件上;以及
一锁定手段,并设在工件升降支撑装置内,当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折叠倒伏在基台上而呈折叠倒伏姿势时,将此时的上侧连杆构件垂直上升至预定高度,呈展开起立姿势的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保持在此展开起立姿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升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各工件支撑台突设在自呈展开起立姿势的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朝对面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的一侧向内的方向上,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构成为自展开起立姿势朝对面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的一侧向内折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升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锁定手段包含:
一第一卡止手段,限制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的下侧平行连杆与上侧平行连杆间的角度;以及
一第二卡止手段,限制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的下侧平行连杆与基台间的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升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锁定手段是构成将两列并列呈展开起立姿势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锁定在中间连杆构件的位置向外侧突出而呈中凸的对称ㄑ字形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升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锁定手段是构成将两列并列呈展开起立姿势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锁定在中间连杆构件的位置向内侧突出而呈中凹的对称ㄑ字形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升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的上侧连杆构件是利用连结构件连结而成一体化。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升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驱动手段,并设在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与基台间,使此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在折叠倒伏姿势与展开起立姿势间进行起伏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升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是构成在呈折叠倒伏姿势时,将下侧平行连杆与上侧平行连杆的各支轴定位在同一水平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升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基台是由行走在固定行走路径上的台车所构成,在此台车中设置一升降体,使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在较展开起立姿势更低的中间展开起立姿势与折叠倒伏姿势间进行起伏运动,并在台车行走路径侧上铺设一凸轮轨,以伴随着台车的行走,而升降操作此升降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升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设有前后方向长的左右成对的工件支撑台,此左右成对的工件支撑台以两端部支撑工件的左右两侧边的前后两处,构成以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支撑此两个工件支撑台的长度方向中间位置的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升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四个工件支撑台,以支撑工件的左右两侧边的前后两处;以及
四个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以支撑各工件支撑台,
其中,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是配设成呈折叠倒伏姿势的连杆长度方向在俯视中,是互不平行而呈倾斜放射状。
12.一种工件升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至少两个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并设在基台上,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包含:
一下侧连杆,所述的下侧连杆的下端是轴支在基台上;及
一上侧连杆,所述的上侧连杆的下端是轴支在此下侧连杆;
至少两个工件支撑台,分别上下摇动自如地轴支在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的上侧连杆的上端上;
一锁定手段,并设在工件升降支撑装置内,以将工件支撑台垂直上升至预定高度时而呈展开起立姿势的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保持在此展开起立姿势;以及
一支撑台卡止手段,并设在工件升降支撑装置内,相对呈展开起立姿势的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用以保持工件支撑台在水平姿势。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工件升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的各工件支撑台突设在自呈展开起立姿势的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朝对面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的一侧向内的方向上,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构成为自展开起立姿势朝对面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的一侧向内折叠。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工件升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锁定手段包含:
一第一卡止手段,限制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的下侧连杆与上侧连杆间的角度;以及
一第二卡止手段,限制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的下侧连杆与基台间的角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工件升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是构成在呈折叠倒伏姿势时,将下侧连杆与上侧连杆的各支轴定位在同一水平面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工件升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基台是由行走在固定行走路径上的台车所构成,在此台车中设置一升降体,使工件支撑台在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所构成较展开起立姿势更低的中间展开起立姿势时的中间高度与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呈折叠倒伏姿势时的下降位置间进行升降运动,并在台车行走路径侧上铺设一凸轮轨,以伴随着台车的行走,而升降操作此升降体。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工件升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设有前后方向长的左右成对的工件支撑台,此左右成对的工件支撑台以两端部支撑工件的左右两侧边的前后两处,构成以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支撑此两个工件支撑台的长度方向中间位置的结构。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工件升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四个工件支撑台,以支撑工件的左右两侧边的前后两处;以及
四个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以支撑各工件支撑台,
其中,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是配设成呈折叠倒伏姿势的连杆长度方向在俯视中,是互不平行而呈倾斜放射状。
19.一种工件升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至少两个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并设在基台上,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包含:
一下侧连杆,所述的下侧连杆的下端是轴支在基台上;及
一上侧连杆,所述的上侧连杆的下端是轴支在此下侧连杆;
一工件支撑台,轴支在这些上侧连杆的上端上,将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的上侧连杆的上端彼此连结;以及
一锁定手段,并设在工件升降支撑装置内,以将工件支撑台垂直上升至预定高度时,呈展开起立姿势的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保持在此展开起立姿势。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工件升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工件支撑台突设在自呈展开起立姿势的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朝对面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的一侧向内的方向上,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构成为自展开起立姿势朝对面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的一侧向内折叠。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工件升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锁定手段包含:
一第一卡止手段,限制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的下侧连杆与上侧连杆间的角度;以及
一第二卡止手段,限制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的下侧连杆与基台间的角度。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工件升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是构成在呈折叠倒伏姿势时,将下侧连杆与上侧连杆的各支轴定位在同一水平面上。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工件升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基台是由行走在固定行走路径上的台车所构成,在此台车中设置一升降体,使工件支撑台在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所构成较展开起立姿势更低的中间展开起立姿势时的中间高度与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呈折叠倒伏姿势时的下降位置间进行升降运动,并在台车行走路径侧上铺设一凸轮轨,以伴随着台车的行走,而升降操作此升降体。
24.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工件升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工件支撑台设有前后方向长的左右成对的工件支撑台,此左右成对的工件支撑台以两端部支撑工件的左右两侧边的前后两处,构成以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支撑此两个工件支撑台的长度方向中间位置的结构。
25.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工件升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工件支撑台包含:四个工件支撑台,以支撑工件的左右两侧边的前后两处;
四个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以支撑各工件支撑台,
其中,各中凹双平行管式连杆机构是配设成呈折叠倒伏姿势的连杆长度方向在俯视中,是互不平行而呈倾斜放射状。
CN201010100777.7A 2009-10-21 2010-01-26 工件升降支撑装置 Active CN1020399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41977 2009-10-21
JP2009241977A JP5327473B2 (ja) 2009-10-21 2009-10-21 ワーク昇降支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39947A true CN102039947A (zh) 2011-05-04
CN102039947B CN102039947B (zh) 2014-03-19

Family

ID=439002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00777.7A Active CN102039947B (zh) 2009-10-21 2010-01-26 工件升降支撑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004471B2 (zh)
JP (1) JP5327473B2 (zh)
CN (1) CN102039947B (zh)
BR (1) BRPI1011252A2 (zh)
WO (1) WO2011049007A1 (zh)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18425A (zh) * 2012-12-17 2013-04-03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种滑坡物理模型试验手动螺杆式自重加载装置
CN103998359A (zh) * 2011-12-21 2014-08-20 株式会社大福 搬运装置
CN104925693A (zh) * 2015-06-25 2015-09-23 广东嘉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 分段式推力举升机构
CN106429786A (zh) * 2016-11-11 2017-02-22 无锡南方智能物流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底盘吊具后支撑调整装置
CN106744240A (zh) * 2016-11-11 2017-05-31 无锡南方智能物流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前处理吊具锁紧装置
CN108480495A (zh) * 2018-03-23 2018-09-04 安徽义良罐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罐体加工的固定装置
CN109823447A (zh) * 2019-03-28 2019-05-31 徐州徐工矿业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矿车车架拼点顶紧工装
CN109848789A (zh) * 2018-12-24 2019-06-07 南昌航空大学 一种大长径比管道内壁焊瘤自动化打磨装置
CN110125839A (zh) * 2019-05-27 2019-08-16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一种汽车铝合金锻造件折叠定位装置
CN110844832A (zh) * 2019-04-25 2020-02-28 株式会社雅思亿 车辆用升降装置
CN111094045A (zh) * 2017-09-11 2020-05-01 大陆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基础支架和设备支架的装置
CN111362186A (zh) * 2020-04-17 2020-07-03 刘煜晗 一种重型机械抬升装置
CN113146505A (zh) * 2021-04-13 2021-07-23 杨春花 一种重型车辆传动轴辅助安装装置
CN114314416A (zh) * 2022-01-13 2022-04-12 广州市岳中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层连杆升降机械
CN115351727A (zh) * 2022-08-25 2022-11-18 上海友海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水利施工管道连接用支撑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27473B2 (ja) * 2009-10-21 2013-10-30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ワーク昇降支持装置
JP5273564B2 (ja) 2010-03-26 2013-08-28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ワーク搬送設備
DE102010045010A1 (de) * 2010-09-10 2012-03-15 Eisenmann Ag Fördereinheit und Fördersystem zum Fördern von Fahrzeugkarosserien sowie Anlage zur Behandlung von Fahrzeugkarosserien
DE102011118216B4 (de) * 2011-11-11 2013-09-19 Schuler Pressen Gmbh Antriebseinrichtung für einen mehrachsigen Transport von Werkstücken durch aufeinander folgende Bearbeitungsstationen einer Bearbeitungsmaschine
US20130239405A1 (en) * 2012-03-16 2013-09-19 Trevor C. Griffith Track remover / assembler
DE102012018809B4 (de) * 2012-09-24 2018-03-29 Sopap Automation Sas Motorisch in vertikaler Richtung höhenverstellbarer Hubtisch zur Verwendung im Karosseriebau der Kfz-Industrie
JP2014190114A (ja) * 2013-03-28 2014-10-06 Daifuku Co Ltd 搬送用走行体の走行経路構造
JP2015081153A (ja) * 2013-10-21 2015-04-27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ワーク支持装置
JP2015081154A (ja) * 2013-10-21 2015-04-27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ワーク支持装置
JP2015081155A (ja) * 2013-10-21 2015-04-27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ワーク搬送台車
JP2015080820A (ja) * 2013-10-21 2015-04-27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ワーク搬送装置
CN106458551B (zh) * 2014-06-19 2018-04-13 株式会社雅思亿 车辆用升降装置
US9573633B2 (en) * 2014-08-08 2017-02-21 Premier Coil Solutions, Inc. Cabin lift locking mechanism
JP5840815B1 (ja) * 2015-07-07 2016-01-06 株式会社電元社製作所 ナット供給装置
US10532783B2 (en) * 2015-09-14 2020-01-14 Honda Motor Co., Ltd. Rotisserie fixture for assembly of a vehicle
WO2017066117A1 (en) * 2015-10-13 2017-04-20 Premier Coil Solutions, Inc. Cabin lift locking mechanism
US10167179B2 (en) * 2015-10-23 2019-01-01 Kurtjan Jacks (Pty) Ltd. Jack system
NO344839B1 (no) * 2016-05-19 2020-05-25 Leif Invest As Forlengbar, bærende struktur og fremgangsmåte for å reise en forlengbar, bærende struktur
CN107756014A (zh) * 2016-08-19 2018-03-06 中石化重型起重运输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卧式设备的自安装用胎具及其安装方法
CN107089614A (zh) * 2017-05-15 2017-08-25 滁州亿扬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零部件的举升机构
DE102020006223A1 (de) * 2019-10-24 2021-04-29 Sew-Eurodrive Gmbh & Co Kg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Anlage und Anlage
WO2022094989A1 (zh) * 2020-11-07 2022-05-12 唐山圣因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海洋仪器设备升降试验平台及其方法
CN112605972A (zh) * 2020-11-13 2021-04-06 机械工业第九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滑板支点自动调整机器人系统及方法
CN112320675A (zh) * 2020-12-18 2021-02-05 常德市格佳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液压油缸导向套拆卸的处理装置
CN113104761B (zh) * 2021-05-14 2023-04-07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 一种便于汽车用维修设备
CN113548400B (zh) * 2021-06-26 2023-05-23 安徽工程大学 一种汽车加工车身流转输送装置
US12042925B2 (en) * 2022-10-11 2024-07-23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Overspray-free paint system including AGV/AMR-based fixture lifting, positioining and orienting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37990U (zh) * 1980-08-11 1982-02-27
JPH0315899U (zh) * 1989-06-29 1991-02-18
JPH09295797A (ja) * 1996-05-04 1997-11-18 Omuni Techno Kk 物体の昇降装置
JPH11130383A (ja) * 1997-10-29 1999-05-18 Sugiyasu Kogyo Kk リフト装置
JP2002145588A (ja) * 2000-11-10 2002-05-22 Takehiko Hamada リフト
JP2006044926A (ja) * 2004-08-09 2006-02-16 Daifuku Co Ltd 搬送装置
CN101190774A (zh) * 2006-11-21 2008-06-04 高月桂 两用式平板折叠顶高机
CN101486364A (zh) * 2008-01-15 2009-07-22 大福股份有限公司 滑动装载平台用的搬送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94039B2 (ja) 1986-03-20 1997-03-26 トヨタ自動車 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
EP1759291A4 (en) * 2004-05-17 2009-05-13 Stertil Bv DEVICE AND SYSTEM FOR HIGH-HEADING A MOTOR VEHICLE
US7331425B2 (en) * 2004-07-09 2008-02-19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Lift machine
DE102007007101B4 (de) * 2007-02-13 2013-07-04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Hebevorrichtung
US8132518B2 (en) * 2007-05-11 2012-03-13 Siemens Medical Solutions Usa, Inc. Substantially linear vertical lift system
JP5327473B2 (ja) * 2009-10-21 2013-10-30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ワーク昇降支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37990U (zh) * 1980-08-11 1982-02-27
JPH0315899U (zh) * 1989-06-29 1991-02-18
JPH09295797A (ja) * 1996-05-04 1997-11-18 Omuni Techno Kk 物体の昇降装置
JPH11130383A (ja) * 1997-10-29 1999-05-18 Sugiyasu Kogyo Kk リフト装置
JP2002145588A (ja) * 2000-11-10 2002-05-22 Takehiko Hamada リフト
JP2006044926A (ja) * 2004-08-09 2006-02-16 Daifuku Co Ltd 搬送装置
CN101190774A (zh) * 2006-11-21 2008-06-04 高月桂 两用式平板折叠顶高机
CN101486364A (zh) * 2008-01-15 2009-07-22 大福股份有限公司 滑动装载平台用的搬送装置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98359A (zh) * 2011-12-21 2014-08-20 株式会社大福 搬运装置
CN103018425A (zh) * 2012-12-17 2013-04-03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种滑坡物理模型试验手动螺杆式自重加载装置
CN104925693A (zh) * 2015-06-25 2015-09-23 广东嘉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 分段式推力举升机构
CN106429786A (zh) * 2016-11-11 2017-02-22 无锡南方智能物流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底盘吊具后支撑调整装置
CN106744240A (zh) * 2016-11-11 2017-05-31 无锡南方智能物流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前处理吊具锁紧装置
US11976710B2 (en) 2017-09-11 2024-05-07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Device having a main support and an equipment support
CN111094045A (zh) * 2017-09-11 2020-05-01 大陆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基础支架和设备支架的装置
CN108480495A (zh) * 2018-03-23 2018-09-04 安徽义良罐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罐体加工的固定装置
CN109848789B (zh) * 2018-12-24 2020-03-31 南昌航空大学 一种大长径比管道内壁焊瘤自动化打磨装置
CN109848789A (zh) * 2018-12-24 2019-06-07 南昌航空大学 一种大长径比管道内壁焊瘤自动化打磨装置
CN109823447A (zh) * 2019-03-28 2019-05-31 徐州徐工矿业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矿车车架拼点顶紧工装
CN110844832A (zh) * 2019-04-25 2020-02-28 株式会社雅思亿 车辆用升降装置
CN110844832B (zh) * 2019-04-25 2021-08-31 株式会社雅思亿 车辆用升降装置
CN110125839A (zh) * 2019-05-27 2019-08-16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一种汽车铝合金锻造件折叠定位装置
CN111362186A (zh) * 2020-04-17 2020-07-03 刘煜晗 一种重型机械抬升装置
CN113146505A (zh) * 2021-04-13 2021-07-23 杨春花 一种重型车辆传动轴辅助安装装置
CN113146505B (zh) * 2021-04-13 2023-07-04 极昊供应链(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重型车辆传动轴辅助安装装置
CN114314416A (zh) * 2022-01-13 2022-04-12 广州市岳中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层连杆升降机械
CN115351727A (zh) * 2022-08-25 2022-11-18 上海友海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水利施工管道连接用支撑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181735A1 (en) 2012-07-19
JP5327473B2 (ja) 2013-10-30
JP2011088697A (ja) 2011-05-06
WO2011049007A1 (ja) 2011-04-28
BRPI1011252A2 (pt) 2016-03-22
US9004471B2 (en) 2015-04-14
CN102039947B (zh) 2014-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39947A (zh) 工件升降支撑装置
JP5827289B2 (ja) 貨物用ラック
CN102803106B (zh) 工件搬运设备
CN101513893B (zh) 可变换的手推车
CN101160249A (zh) 玻璃板搬送托板
CN102648147B (zh) 用于叉式升降机货车的联动系统
CN103145067A (zh) 一种具有垂直升降变轨平移的承载装置
CN202807548U (zh) 货物用机架
CN101148237A (zh) 移载装置
CN112850511B (zh) 一种采用便携式起重机的吊装方法
CN107119578A (zh) 一种可实现大吨位非对称分幅预制箱梁梁上整孔双向架设的架桥机
KR101367726B1 (ko) 이앙기의 예비 묘대 구조
JP6223390B2 (ja) 貨物用ラック
CN217627191U (zh) 一种轻型可移动龙门架结构
KR101275437B1 (ko) 차량과 적재함의 탈부착 장착
CN103708162B (zh) 物品收纳架
CN206941414U (zh) 一种可实现大吨位非对称分幅预制箱梁梁上整孔双向架设的架桥机
CN112079034B (zh) 汽车车轮轮毂料架及取料和放料方法
JPH06572B2 (ja) シヤトル式搬送装置
CN109109834B (zh) 车辆辅助支撑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JP2009274779A (ja) リーチスタッカのコンテナ保持装置
CN218703606U (zh) 一种可混装不同车型前副车架的装置
CN110304390B (zh) 利用对面货架支撑保持平衡的侧向装卸货装置及方法
CN214240809U (zh) 一种弹簧移动台座
JP2020069827A (ja) 台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