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86364A - 滑动装载平台用的搬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滑动装载平台用的搬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86364A
CN101486364A CNA2009100032228A CN200910003222A CN101486364A CN 101486364 A CN101486364 A CN 101486364A CN A2009100032228 A CNA2009100032228 A CN A2009100032228A CN 200910003222 A CN200910003222 A CN 200910003222A CN 101486364 A CN101486364 A CN 1014863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
pair
loading platform
sliding component
guide r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91000322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86364B (zh
Inventor
西原重善
铃木孝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fuk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fuk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fuku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fuku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4863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863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863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863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obile Manufacture Line, Endless Track Vehicle, Trailer (AREA)
  • Relays Between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滑动装载平台用的搬送装置,其中具备与装载平台长度方向平行的左右一对的长棒状滑动构件、与装载平台宽度方向平行的前后一对的短棒状滑动构件、与装载平台长度方向平行且被配设于上述长棒状滑动构件间的中央位置的一根纵向传送用杆、以及与装载平台宽度方向平行且被配设于上述短棒状滑动构件间的中央位置的一根横向传送用杆;在纵向传送行走路径方面,经由上述长棒状滑动构件而支持滑动装载平台的滚子导轨、以及压接于纵向传送用杆的下侧面的驱动滚子被配设;在横向传送行走路径方面,经由上述短棒状滑动构件而支持滑动装载平台的滚子导轨、以及压接于横向传送用杆的下侧面的驱动滚子被配设。

Description

滑动装载平台用的搬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滑动于行走路径侧的滚子导轨上的滑动装载平台的搬送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利用不具有车轮的滑动装载平台的搬送装置,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通过马达驱动的滚子输送器推进滑动装载平台的装置是所熟知的。在此专利文献1被记载的搬送装置中,将在装载平台侧、左右一对的纵向传送用棒状滑动构件(导杆)、以及和此纵向传送用棒状滑动构件间的间隔为相同间隔的前后一对的横向传送用棒状滑动构件(导杆)以格子状配设于装载平台的底部,在纵向传送行走路径侧方面,经由左右一对的纵向传送棒状滑动构件、将仅可在纵向传送方向移动装载平台的方式支持的马达驱动的摩擦滚子轴向支持,且在横向传送行走路径侧方面,经由前后一对的横向传送棒状滑动构件、将仅可在横向传送方向移动装载平台的方式支持的马达驱动的摩擦滚子轴向支持。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161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欲解决的问题]
在利用如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滑动装载平台的搬送装置中,在纵向传送横向传送的任一个中,由于以关于行走方向、成为支持左右一对的棒状滑动构件的左右对的摩擦滚子的摩擦驱动推进装载平台,如专利文献1记载的,将成为左右对的摩擦滚子同步驱动的话,无法将装载平台平滑地直线前进。又,由于为以摩擦滚子支持装载平台的大荷重的构造,支持一台装载平台的摩擦滚子的数目必须变多,摩擦滚子的耐磨耗性能也必须非常高。换言之,有行走路径侧的装载平台推进手段的成本非常高的缺点。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解决上述的现有问题而得的滑动装载平台用的搬送装置。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滑动装载平台用的搬送装置,加上后述的实施例的参考符号而表示的话,支持工件W的滑动装载平台1的构成,具备与装载平台长度方向平行的左右一对的长棒状滑动构件2a、2b、与装载平台宽度方向平行的前后一对的短棒状滑动构件3a、3b、与装载平台长度方向平行而被配设于上述长棒状滑动构件2a、2b间的中央位置且比支持的工件W的全长长的一根纵向传送用摩擦驱动用杆4、以及与装载平台宽度方向平行而被配设于上述短棒状滑动构件3a、3b间的中央位置且比支持的工件W的宽度长的一根横向传送用摩擦驱动用杆5;在使此滑动装载平台1行走于装载平台长度方向的纵向传送行走路径20方面,经由左右一对的长棒状滑动构件2a、2b而仅可将滑动装载平台1在装载平台长度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持的一对滚子导轨22、23、以及具备压接于纵向传送用摩擦驱动用杆4的下侧面的驱动滚子31的摩擦驱动装置25被配设;在使此滑动装载平台1行走于装载平台宽度方向的横向传送行走路径60方面,经由前后一对的短棒状滑动构件3a、3b而仅可将滑动装载平台1在装载平台宽度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持的一对滚子导轨62、63、以及具备压接于横向传送用摩擦驱动用杆5的下侧面的驱动滚子31的摩擦驱动装置65被配设。
有关实施上述构成的本发明,具体而言,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前后一对的短棒状滑动构件3a、3b间的间隔,可比左右一对的长棒状滑动构件2a、2b间的间隔宽。
左右一对的长棒状滑动构件2a、2b和前后一对的短棒状滑动构件3a、3b,分别在和其他构件的交叉部分割,可由多个棒状构件构成,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左右一对的长棒状滑动构件2a、2b和前后一对的短棒状滑动构件3a、3b分别由一根连贯构件构成;前后一对的短棒状滑动构件3a、3b,作为左右一对的长棒状滑动构件2a、2b间的长度;纵向传送用摩擦驱动用杆4和横向传送用摩擦驱动用杆5,可分别由在和长棒状滑动构件2a、2b及短棒状滑动构件3a、3b交叉的场所被分割的多个构件构成。
又,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在左右一对的长棒状滑动构件2a、2b和前后一对的短棒状滑动构件3a、3b的交叉部或其附近位置、以及从前后一对的短棒状滑动构件3a、3b延伸至前后两方向的纵向传送用摩擦驱动用杆4的前后两端附近位置之间,可以前后左右对称形状架设倾斜连结构件8a~9b。
纵向传送行走路径20及横向传送行走路径60个别的一对滚子导轨22、23及62、63,可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将单方面具有缘部的滚子隔开适当间隔而轴向支持的构成,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纵向传送行走路径20及横向传送行走路径60的一对滚子导轨22、23及62、63,分别通过将具备左右一对缘部的具有两缘部的滚子26隔开适当间隔的方式轴向支持的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22、62、以及不具备缘部的滚子30隔开适当间隔的方式轴向支持的不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23、63组合而构成;在左右一对的长棒状滑动构件2a、2b以及前后一对的短棒状滑动构件3a、3b中、通过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22、62支持侧的长棒状滑动构件2a以及短棒状滑动构件3a和其他构件的连接部方面,可形成容许具有两缘部的滚子26的左右一对的缘部通过的凹沟部12a~12f以及13a~13d。此情形,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左右一对的长棒状滑动构件2a、2b、前后一对的短棒状滑动构件3a、3b、纵向传送用摩擦驱动用杆4、以及横向传送用摩擦驱动用杆5,由上下两面分别齐平被配置的角管材所构成,上述凹沟部12a~12f及13a~13d,可通过从角管材的下侧面侧的缺口、以将通过此缺口被形成的开口封闭的方式而沿着该缺口被固定安装的盖板14构成。
又,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在纵向传送用摩擦驱动用杆4以及横向传送用摩擦驱动用杆5个别的两端方面,在行走方向的前后相邻的滑动装载平台1彼此接近时、对于行走方向在左右横方向并排且和各摩擦驱动用杆4、5的下侧面4a、5a齐平的方式突设突出片15a~16b,可以在行走方向的前后相邻的滑动装载平台1的摩擦驱动用杆4、5彼此经由并排状态的上述突出片15a~16b相互对顶的方式构成。
实际的搬送路径是将纵向传送行走路径以及横向传送行走路径组合而被构成,但在此情形中,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将纵向传送行走路径20和横向传送行走路径60直角地交叉(包含L字形、T字型、或十字形的交叉),对于此直角交叉部、上游侧的例如横向传送行走路径60的滚子导轨62、63比下游侧的例如纵向传送行走路径20的滚子导轨22、23高一层地配设,在上述直角交叉部方面,配设具备在与上游侧的滚子导轨62、63连接的上升极限位置和比下游侧的滚子导轨22、23低的下降极限位置之间升降的滚子导轨62B、63B以及与该滚子导轨62B、63B一体地升降的摩擦驱动装置65B的可自由升降的导轨单元61B、以及具备与下游侧的滚子导轨22、23连接的滚子导轨22B、23B以及摩擦驱动装置25B的高度固定的接受送出用导轨单元21B;将从上游侧的滚子导轨62、63上转移至可自由升降的导轨单元61B的滚子导轨62B、63B上且通过该可自由升降的导轨单元61B的摩擦驱动装置65B被送入至上述直角交叉部的固定位置的滑动装载平台1,可以通过该可自由升降的导轨单元61B的下降而移载至接受送出用导轨单元21B的滚子导轨22B、23B的同时、可通过该接受送出用导轨单元21B的摩擦驱动装置25B朝下游侧的例如纵向传送行走路径20的滚子导轨22、23上送出的方式构成。
采用上述实施例的构成的情形,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例如,可自由升降的横向传送导轨单元61B和高度固定的接受送出用导轨单元21B中、支持滑动装载平台1的左右一对的长棒状滑动构件2a、2b的一侧的导轨单元21B的一对滚子导轨22B、23B,分割为在支持前后一对的短棒状滑动构件3a、3b的一侧的导轨单元(亦即,可自由升降的横向传送导轨单元61B的一对滚子导轨62B、63B)间被配设的滚子导轨部分(导轨单元87)、以及在支持该前后一对的短棒状滑动构件3a、3b的一侧的可自由升降的横向传送导轨单元61B的外侧被突出配置的滚子导轨部分(导轨单元86);支持前后一对的短棒状滑动构件3a、3b的一侧的可自由升降的横向传送导轨单元61B的摩擦驱动装置65B,在该导轨单元61B的一对滚子导轨62B、63B间配设;支持左右一对的长棒状滑动构件2a、2b的一侧的导轨单元21B的摩擦驱动装置25B,该导轨单元21B的一对滚子导轨22B、23B中、可在被突出配置于支持前后一对的短棒状滑动构件3a、3b的一侧的可自由升降的横向传送导轨单元61B的外侧的滚子导轨部分(导轨单元86)配设。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有关上述构成的本发明的滑动装载平台用的搬送装置的话,作为将装载平台的荷重传达至行走路径侧的滚子导轨的构件的左右一对的长棒状滑动构件以及前后一对的短棒状构件为分别设置位于与纵向传送方向平行的中心线上的一根纵向传送用摩擦驱动用杆、位于与横向传送方向平行的中心线上的一根横向传送用摩擦驱动用杆,将行走路径侧的摩擦驱动装置的驱动滚子压接于上述摩擦驱动用杆的下侧面、将装载平台在纵方向或横方向上被推进构成,所以在摩擦驱动装置的驱动滚子赋予用以推进装载平台的必要摩擦力的话较佳,与纵向传送横向传送没有关系,与在行走路径的中心线上将一个驱动滚子隔开适当间隔配置的话较佳相符合,行走路径侧的装载平台推进手段的构成非常简单、可便宜地实施。又,装载平台侧的左右一对的长棒状滑动构件间的间隔以及前后一对的短棒状滑动构件间的间隔,和行走路径侧的装载平台推进手段没有关系而可自由地设定。因此,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在横向传送的际、在行走路径侧的左右一对的滚子导轨被支持的前后一对的短棒状滑动构件间的间隔,比左右一对的长棒状滑动构件间的间隔宽很多,可安定良好地横向传送。亦即,如专利文献1记载的,将左右一对的长棒状滑动构件间的间隔和前后一对的短棒状滑动构件间的间隔相同构成的话,在横向传送之际、从前后一对的短棒状滑动构件突出在左右两侧的装载平台(工件)的突出量变大,成为不安定的横向传送,但在本发明中,可轻易回避此类的不适当。
又,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因为搭载工件的荷重施加的左右一对的长棒状滑动构件和前后一对的短棒状滑动构件分别由一根连贯构件构成,所以和将多根构件以直线排列状配列而构成的情形比较,即使不寻求特别的补强对策也可得到必要的耐荷重性能;另一方面,因为将多根构件以直线排列状配列而被构成的纵向传送用摩擦驱动用杆和横向传送用摩擦驱动用杆,只要能承受和摩擦驱动装置的驱动滚子之间的必要的推进摩擦力的话即可,所以即使在构件间的连接场所不寻求特别的补强对策也可没有问题地使用。因此,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可达到装载平台的成本降低。
特别是在采用上述实施例记载的构成的情形,纵向传送用摩擦驱动用杆的全长中、从前后一对的短棒状滑动构件、构成在前后两方向长长地延伸出的部分的棒状构件,经由该纵向传送用摩擦驱动用杆、将装载平台彼此后压而驱动时,承受长度方向的压缩力,以和短棒状滑动构件接合的场所作为支点而在左右方向弯曲而破损的可能性被考虑,但在此情形中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仅追加前后左右对称形的四根倾斜连结构件而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可进行装载平台彼此的后压驱动。
又,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因为构成行走路径的一对滚子导轨中、一侧的滚子导轨的全部的滚子可由没有缘部的滚子所构成,结果不仅可降低构成行走路径侧的设备成本,且在装载平台侧,只有作为从左右一对的长棒状滑动构件延伸至左右外侧的构件、横向传送用摩擦驱动用杆的前端部分的情形,和滚子导轨的全部的滚子为单方面具有缘部的滚子的情形比较,可大幅减少允许具有缘部的滚子的缘部的通过的凹沟部的形成场所的数目,进而可抑制起因于该凹沟部的存在的装载平台的强度降低。此情形,根据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作为构成装载平台的全部的棒状构件、使用高度低的角棒状构件,将偏平状的角棒状构件贴附于下侧面成为摩擦驱动面的棒状构件的底部,和采用将上述凹沟部和摩擦驱动面同时形成的方法的情形比较,可一边减少零件数目、一边确保装载平台必要的强度,实施容易。
又,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即使将行走路径侧的摩擦驱动装置(驱动滚子)和各装载平台的储存(storage)间距(在前后邻接的装载平台的摩擦驱动用杆彼此对顶状态的装载平台间的间隔)以相等间隔配列,根据装载平台的停止位置,摩擦驱动装置(驱动滚子)对应于前后邻接的装载平台的摩擦驱动用杆的对顶位置,不会没办法确实地实行驱动开始。亦即,即使在此类的状况下,各摩擦驱动装置的驱动滚子,成为压接于摩擦驱动用杆的端部的突出片,可确实地实行驱动开始。因此,使行走路径侧的摩擦驱动装置的间隔和装载平台的储存间距相等,可使各摩擦驱动装置的控制简单。
又,将本发明的搬送装置应用于实际的例子的话,例如,在应用于汽车组装生产线的循环搬送路径的情形,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不使用移车台(traverser),将并排的纵向传送行走路径(或横向传送行走路径)间通过横向传送行走路径(或纵向传送行走路径)直接以直角弯曲状连接,将构成各行走路径的左右一对的滚子导轨和摩擦驱动装置就这样活用,仅追加将一部分的滚子导轨和摩擦驱动装置一体地升降的机构,可将滑动装载平台在由纵向传送行走路径和横向传送行走路径组合而成的矩形状的循环搬送路径中行走,和使用现有的移车台的构成比较,可达到设备成本的大幅减少。
又,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即使纵向传送行走路径和横向传送行走路径中、任一侧位于搬送方向的上游侧的情形,被配设于直角交叉部的导轨单元(亦即,可自由升降的导轨单元和高度固定的接受送出用的导轨单元)中、将长度长的一方的导轨单元的滚子导轨(亦即,支持滑动装载平台的左右一对的长棒状滑动构件的一侧的导轨单元的滚子导轨),在滑动装载平台的行走方向二分割;支持滑动装载平台的前后一对的短棒状滑动构件的一侧的导轨单元的摩擦驱动装置,配设于支持具有充裕设置空间的该滑动装载平台的前后一对的短棒状滑动构件的一侧的导轨单元的一对滚子导轨间;支持滑动装载平台的左右一对的长棒状滑动构件的一侧的导轨单元的摩擦驱动装置,由于配设于上述被二分割的滚子导轨的外侧的滚子导轨部分,滚子导轨或摩擦驱动装置的排列容易,使构造简单而可便宜地实施。
附图说明
图1A为滑动装载平台的平面图,图1B为其侧面图,图1C为其底面图;
图2为滑动装载平台的正面图;
图3A为图1C的C部(或E部)的扩大图,图3B为图3A的A-A线剖视图;
图4为图1C的A部的扩大图;
图5为图4的B-B线剖视图;
图6为图4的C-C线剖视图;
图7为摩擦驱动用杆的前端部扩大侧面图;
图8为图7的平面图;
图9为图7的正面图;
图10为表示纵向传送行走路径的一部分的平面图;
图11为图10的侧面图;
图12为图10的主要部分扩大图;
图13为图12的正面图;
图14为表示横向传送行走路径的一部分的平面图;
图15为构成横向传送行走路径的一个导轨单元的正面图;
图16为图14的扩大侧面图;
图17为表示摩擦驱动装置的平面图;
图18为表示摩擦驱动装置的纵剖背面图;
图19为表示驱动滚子在上升极限位置时的摩擦驱动装置的部分切开的侧面图;
图20为表示驱动滚子在滑动装载平台的摩擦驱动用杆下压的状态下的摩擦驱动装置的纵剖侧面图;
图21为表示从横向传送行走路径朝纵向传送行走路径的滑动装载平台的移载机构的平面图;
图22为表示此移载机构的可自由升降的横向传送用导轨单元的平面图;图23为表示此移载机构的接受送出用导轨单元的平面图;
图24A为表示在上升极限水平时的可自由升降的横向传送用导轨单元的部分切开的背面图,图24B为表示在下降极限水平时的可自由升降的横向传送用导轨单元的部分切开的背面图;
图25为表示接受送出用导轨单元的升降驱动装置的纵剖侧面图;
图26为表示从横向传送行走路径侧将滑动装载平台送入至可自由升降的横向传送用导轨单元上的状态的侧面图;
图27A为表示从在图26所示的状态将可自由升降的横向传送用导轨单元下降至下降极限水平的状态的侧面图,图27B为表示在同一状态的接受送出用导轨单元的侧面图;以及
图28为表示从接受送出用导轨单元将滑动装载平台朝纵向传送行走路径侧送出时的状态的部分切开侧面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滑动装载平台、2a、2b左右一对的长棒状滑动构件、
3a、3b前后一对的短棒状滑动构件、4纵向传送用摩擦驱动用杆、
5横向传送摩擦驱动用杆、4a、5a摩擦驱动用杆的下侧面、
8a~9b倾斜连结构件、10抵接板、11工件支持用附件、
12a~12f、13a~13d凹沟部、15a~16b突出片、
20纵向传送行走路径、21、21A纵向传送行走路径的导轨单元、
22、22B、62、62B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
23、23B、63、63B不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
25、25B、65、65B摩擦驱动装置、26具有两缘部的滚子、
27a、27b导轨构件、30不具有缘部的滚子、31驱动滚子、
32马达、35、46上下动臂、38弹簧承受板、39压缩线圈弹簧、
42停止板、43检测机构、47驱动销、49限制开关、
60横向传送行走路径、61、61A横向传送行走路径的导轨单元、
61B可自由升降的横向传送用导轨单元、70、88架台、
71升降架台、72a、72b前后一对的连结框架、
73a~73d升降驱动装置、74地板侧的固定框架、75升降框架、
76交叉连杆机构、77利用空气压力的伸缩腔室、78连结构件、
80水平支轴、83制止装置、84a、84b停止件、
85上下两层的水平轴滚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所附的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在图1A、1B以及图2中,1为支持搬送工件(汽车本体)W的滑动装载平台,包括:和支持的工件W的长度方向平行的左右一对的长棒状滑动构件2a、2b;和支持的工件W的宽度方向平行的前后一对的短棒状滑动构件3a、3b;和支持的工件W的长度方向平行而被配设于长棒状滑动构件2a、2b间且比支持的工件W的全长长的一根纵向传送用摩擦驱动用杆4;以及和支持的工件W的宽度方向平行而被配设于短棒状滑动构件3a、3b间且比支持的工件W的宽度长的一根横向传送用摩擦驱动用杆5。
更详细描述的话,滑动装载平台1的左右一对的长棒状滑动构件2a、2b间的间隔比支持的工件W的宽度稍微狭窄,左右一对的长棒状滑动构件2a、2b的长度比支持的工件W的全长稍微短。因此,前后一对的短棒状滑动构件3a、3b间的间隔比左右一对的长棒状滑动构件2a、2b间的间隔宽。又,前后一对的短棒状滑动构件3a、3b的长度和左右一对的长棒状滑动构件2a、2b间的间隔相等。又,左右一对的长棒状滑动构件2a、2b和前后一对的短棒状滑动构件3a、3b,分别在两端间无接缝地由一个角管材所构成。因此,纵向传送用摩擦驱动用杆4,由于在和前后一对的短棒状滑动构件3a、3b交叉的位置被分割,由前后一对的短棒状滑动构件3a、3b间的中央棒状构件6a、和从前后一对的短棒状滑动构件3a、3b延伸至前后外方向的两端棒状构件6b、6c所构成。又,横向传送用摩擦驱动用杆5,由于在与左右一对的长棒状滑动构件2a、2b以及纵向传送用摩擦驱动用杆4交叉的位置被分割,由纵向传送用摩擦驱动用杆4和左右一对的长棒状滑动构件2a、2b之间的两根中央棒状构件7a、7b、和从左右一对的长棒状滑动构件2a、2b延伸至左右外方向的两端棒状构件7c、7d所构成。
又,在左右一对的长棒状滑动构件2a、2b和前后一对的短棒状滑动构件3a、3b的T形交叉部的前后外侧的内角部、以及从前后一对的短棒状滑动构件3a、3b延伸至前后两方向的纵向传送用摩擦驱动用杆4的前后两端附近位置(两端棒状构件6b、6c的前端附近位置)之间方面,以前后左右对称形状、倾斜连结构件8a、8b及9a、9b被架设。在构成这些滑动装载平台1的全部的构件2a~8b方面,剖面相同尺寸的角管材(亦即,如图3A、3B~图9所示,高度为宽度两倍的长方形剖面的角管材)被使用,通过将各构件彼此在对顶的场所熔接,滑动装载平台1被构成。又,在滑动装载平台1的上面侧,在左右一对的长棒状滑动构件2a、2b、前后一对的短棒状滑动构件3a、3b、以及倾斜连结构件8a、8b及9a、9b的三个构件的对顶场所方面,将这三个构件同时覆盖的形状的抵接板10被熔接、被补强,但此补强用的抵接板10,也可在其他构件间的对顶场所对应于需要而追加。
上述构成的滑动装载平台1,对应于装载的工件W的种类等、必要的工件支持用附件11被附设于上面侧。又,在该滑动装载平台1的上面侧方面,可铺设将其全面或一部分覆盖的地板。
上述构成的滑动装载平台1中的左右一对的长棒状滑动构件2a、2b中的一侧的棒状滑动构件2a、前后一对的短棒状滑动构件3a、3b中的一侧的棒状滑动构件3a,通过后述的行走路径侧的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被支持导引,如图1C以及图3A、3B~图6所示,具有两缘部的滚子嵌合于这些棒状滑动构件2a、3a、允许在长度方向相对移动被构成。具体说明的话,如图1C的A部~C部所示的,在和长棒状滑动构件2a交叉的前后一对的短棒状滑动构件3a、3b、倾斜连结构件8a、9a、以及横向传送用摩擦驱动用杆5方面,在与该长棒状滑动构件2a邻接的场所,允许具有两缘部的滚子的缘部沿着该长棒状滑动构件2a通过的凹沟部12a~12f被形成,如图1C的A部、D部以及E部所示的,在和短棒状滑动构件3a交叉的左右一对的长棒状滑动构件2a、2b、倾斜连结构件8a、8b、以及纵向传送用摩擦驱动用杆4方面,在与该短棒状滑动构件3a邻接的场所,允许具有两缘部的滚子的缘部沿着该短棒状滑动构件3a通过的凹沟部13a~13d被形成。
各凹沟部12a~13d,如图3A、3B~图6所示的,将这些凹沟部12a~13d被形成的构件的角管材的高度的一半程度从下侧面侧缺口,将通过此缺口被形成的开口封闭、沿着该缺口、通过熔接盖板14固定而构成。又,与短棒状滑动构件3a的两端部邻接、被设置于左右一对的长棒状滑动构件2a、2b的凹沟部13a、13b,由于本来用以确保沿着短棒状滑动构件3a的两侧面移动的滚子的缘部的通过空间,不要在短棒状滑动构件3a的延长领域、而是分开设置在该短棒状滑动构件3a的延长领域的左右两侧,但由于在附图的实施例中,为了将构造简单化,在短棒状滑动构件3a的两端被邻接、将一个宽度宽的凹沟部13a、13b形成于左右一对的长棒状滑动构件2a、2b。
又,在纵向传送用摩擦驱动用杆4的两端和横向传送用摩擦驱动用杆5的两端方面,突出片15a、15b以及16a、16b分别被突设。这些突出片15a~16b,如图7~图9所示的,由宽度以及高度为各摩擦驱动用杆4、5的宽度及高度的一半程度的、以水平倒卧的角柱状构件构成,将其长度方向的一端在各摩擦驱动用杆4、5的端面、通过在左右另一侧偏移且在与摩擦驱动用杆4、5的下侧面4a、5a齐平状态下熔接而固定,将在这些突出片15a~16b的周围残留的各摩擦驱动用杆4、5的端面的开口以盖板17封闭。又,纵向传送用摩擦驱动用杆4的两端的突出片15a、15b,从此纵向传送用摩擦驱动用杆4所见、在左右相互相反方向被偏移;横向传送用摩擦驱动用杆5的两端的突出片16a、16b,从此横向传送用摩擦驱动用杆5所见、在左右相互相反方向被偏移。因此,两台的滑动装载平台1,纵向传送用摩擦驱动用杆4或横向传送用摩擦驱动用杆5的端部相互对顶邻接时,前侧的滑动装载平台1的纵向传送用摩擦驱动用杆4或横向传送用摩擦驱动用杆5的后端的突出片15b或16b和后侧的滑动装载平台1的纵向传送用摩擦驱动用杆4或横向传送用摩擦驱动用杆5的前端的突出片15a或16a并排,各突出片15a~16b的前端成为与对手侧的滑动装载平台1的纵向传送用摩擦驱动用杆4或横向传送用摩擦驱动用杆5的端部(盖板17)抵接。
其次,说明上述构成的滑动装载平台的行走路径侧的构成的话,图10~图13,表示滑动装载平台1的纵向传送行走路径20的构成,此纵向传送行走路径20,将导轨单元21在行走路径方向隔开适当间隔且直线排列地配置而被构成。各导轨单元21,为同一构造的物件,由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22和不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23、将两滚子导轨22、23的两端部附近位置彼此互相连结一体化的连结构件24a、24b、以及被安装于一方的连结构件24a的摩擦驱动装置25所构成。
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22,将滑动装载平台1的左右一对的长棒状滑动构件2a、2b中、凹沟部12a~12f被并排设置的一侧的棒状滑动构件2a、可在其长度方向移动支持,将该棒状滑动构件2a嵌合于左右一对的缘部间的具有两缘部的滚子26、在经常以至少两个具有两缘部的滚子26支持棒状滑动构件2a而得的间隔下、在左右一对的角(angle)材利用的导轨构件27a、27b间以水平支轴轴向支持,导轨构件27a、27b的全长,为比不包含纵向传送用摩擦驱动用杆4的突出片15a、15b的全长稍微短的程度。左右一对的导轨构件27a、27b,通过上述连结构件24a、24b被相互连结一体化,但两端间的中间部分也通过以隔开适当间隔被配置的多个中间连结构件28而被互相地连结一体化。29为沿着此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22被配置的缆线锁扣件(cable lock),通过朝上述连结构件24a、24b或中间连结构件28的内侧的延伸部被支持。
不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23,将滑动装载平台1的左右一对的长棒状滑动构件2a、2b中、凹沟部12a~12f不被并排设置的一侧的棒状滑动构件2b、在其长度方向可移动地支持,代替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22的具有两缘部的滚子26、通过只有不具有缘部的滚子30被使用,和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22基本上为相同构造,但在不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23侧方面,因为缆线锁扣件29不被并排设置,所以中间连结构件28在内侧方面不被延伸出。
摩擦驱动装置25,包括:压接于滑动装载平台1的纵向传送用磨擦驱动用杆4的下侧面4a的驱动滚子31、以及旋转驱动此驱动滚子31的马达32。将此摩擦驱动装置25的详细、基于图17~图20说明的话,上下动臂35的一端部通过水平支轴36被轴向支持于被立设于基台33上的轴承构件34;在该水平支轴36的周围、可自由上下摇动的上下动臂35的自由端侧,驱动滚子31被安装于输出轴的马达32,驱动滚子31在基台33的外侧且在基台33的前侧边大致中央位置相邻配合,经由马达支持板37而被安装。又,在上下动臂35的自由端部上侧方面,在该上下动臂35的一侧(和具有马达32的一侧的相反侧)延伸的弹簧承受板38被固定,在此弹簧承受板38和基台33之间、压缩线圈弹簧39在垂直方向被安装于其间,通过此压缩线圈弹簧39的压缩反作用力、上下动臂35被偏压于向上方向,被支持于此上下动臂35的驱动滚子31和马达32一起被偏压于向上方向被构成。
从和上述马达支持板37的基台前侧边平行的下侧边、L字形板部40在向下方向被连接设置,在基台33的前侧边方面,此L字形板部40的垂直板部松配合的切入部33a被形成,该L字形板部40的下端水平板部40a进入基台33的下侧被构成。又,与L字形板部40的下端水平板部40a相对,在基台33的底面侧方面,停止销41被安装于前端的停止板42被安装,如图19所示的,通过L字形板部40的下端水平板部40a抵接于停止销41,通过压缩线圈弹簧39被向上偏压的驱动滚子31的向上移动被限制被构成。
又,在摩擦驱动装置25方面,经由驱动滚子31的上下动作、将滑动装载平台1间接地检测出的检测机构43被并排设置。此检测机构43,由在被立设于基台33上的轴承构件44通过水平支轴45被轴向支持的上下动臂46、在从水平支轴45的位置延伸至马达32侧的上下动臂46的前端两股部嵌合而被安装于马达支持板37的侧面的驱动销47、被安装于从水平支轴45的位置朝和具有马达32的一侧的相反侧长长地延伸的上下动臂46的自由端部的凸轮板48、以及侦测杠杆49a位于此凸轮板48上而经由支持板50被安装于基台33上的限制开关49所构成。
如图17以及图20所示的,在基台33的后侧边部上,在前后方向相互平行的两个安装框架51a、51b的前端部被安装,在此两个安装框架51a、51b的后端部的左右两外侧和基台33的左右两侧边的前端部,分别朝地面上的装配盘52经由可自由调整高度的螺栓53被安装。又,如图10、图12、图17、以及图20所示的,在一个导轨单元21、一个摩擦驱动装置25,其驱动滚子31位于导轨单元21的前端的宽度方向中央位置被装配。亦即,前端侧的连结构件24a位于基台33的后侧边和后侧左右一对的装配盘52之间,将从基台33的后侧边突出的两个安装框架51a、51b载置于连结构件24a之上并以螺栓锁固,将基台33的周围四场所的各装配盘52通过地脚螺栓(anchorbolt)固定于地面上,装配摩擦驱动装置25。又,在导轨单元21中的左右一对的滚子导轨22、23也如图12以及图13所示的,包括在其长度方向隔开适当间隔的位置经由高度可自由调整的螺栓54a、54b而被安装的装配盘55a、55b,被安装于位于外侧的导轨构件27a的装配盘55a,可通过地脚螺栓固定于地面上。
上述构成的导轨单元21,沿着滑动装载平台1的纵向传送行走路径20而以直线排列状被设置,但此时的各导轨单元21的设置间距,如图10所示的,为在各滑动装载平台1的纵向传送行走路径20的储存间距;亦即,在前后邻接的滑动装载平台1,如图7及图8的假想线所示的,纵向传送用摩擦驱动用杆4彼此经由突出片15a、15b在相互对顶的状态时的滑动装载平台1间的间距;换言之,在纵向传送用摩擦驱动用杆4的全长、加上长度相同的突出片15a、15b的一方的突出片的长度的长度L1,与摩擦驱动装置25的驱动滚子31间的间隔L2相等被设置。因此,在前后比邻的导轨单元21的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22间以及不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23间方面,如附图所示,可有少许的空间,但隔着此空间而配置的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22的端部的具有两缘部的滚子26间以及不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23的端部的不具有缘部的滚子30间的间隔,因为即使比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22以及不具有滚子导轨23中的具有两缘部的滚子26间的间隔以及不具有缘部的滚子30间的间隔窄而不至于太宽,所以在前后比邻的导轨单元21间、滑动装载平台1可安全且平滑地转移。
在如上述被构成的纵向传送行走路径20中,滑动装载平台1,其纵向传送用摩擦驱动用杆4的下侧面4a经常位于重叠于任一个导轨单元21具备的摩擦驱动装置25的驱动滚子31之上的位置。又,位于纵向传送用摩擦驱动用杆4的下侧的驱动滚子31,从图19所示的上升极限位置,如图20所示的,对抗压缩线圈弹簧39的偏压力、通过纵向传送用摩擦驱动用杆4被下压,对于该纵向传送用摩擦驱动用杆4的下侧面4a、以所定的摩擦力压接的同时,伴随着驱动滚子31被下压、在水平支轴36的周围、向下摇动的上下动臂35的驱动销47,因为将检测机构43的上下动臂46的前端部在水平支轴45的周围向下地下压,所以该上下动臂46的后端的凸轮板48将限制开关49的侦测杠杆49a向上地上顶,将OFF状态(滑动装载平台非检测状态)的该限制开关49切换至ON状态(滑动装载平台检测状态)。与限制开关49被切换至滑动装载平台检测状态连动、作动马达32,通过将驱动滚子31在滑动装载平台推进方向旋转驱动,纵向传送用摩擦驱动用杆4在其长度方向被摩擦驱动,滑动装载平台1,一边经由具有两缘部的滚子26和不具有缘部的滚子30被导引在导轨单元21的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22以及不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23,在纵向传送行走路径20上、在纵向传送用摩擦驱动用杆4的长度方向(亦即,在纵向方向)被前进驱动。
滑动装载平台1在纵向传送行走路径20上、如上述、在纵向传送用摩擦驱动用杆4的长度方向(亦即,纵向方向)行走时,滑动装载平台1的一侧的棒状滑动构件2a,成为在各导轨单元21的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22的具有两缘部的滚子26上滑动,此时,夹持棒状滑动构件2a的具有两缘部的滚子26的两侧的缘部,通过在和棒状滑动构件2a交叉的前后一对短棒状滑动构件3a、3b、横向传送用摩擦驱动用杆5、以及倾斜连结构件8a、9a、与该棒状滑动构件2a邻接而被形成的凹沟部12a~12f内。换言之,将行走于纵向传送行走路径20上的滑动装载平台1对于棒状滑动构件2a(纵向传送用摩擦驱动用杆4)的长度方向横向滑动于左右横向方向,可通过以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22的各个具有两缘部的滚子26的两侧的缘部夹持棒状滑动构件2a防止。
在被突设于如上述被前进驱动的滑动装载平台1的纵向传送用摩擦驱动用杆4的后端的突出片15b从摩擦驱动装置25的驱动滚子31在前方分离之前,邻接于前进方向侧的下一导轨单元21的摩擦驱动装置25的驱动滚子31,通过被突设于该滑动装载平台1的纵向传送用摩擦驱动用杆4的前端的突出片15a,如上述被下压,同时该摩擦驱动装置25的检测机构43的限制开关49从OFF状态(滑动装载平台非检测状态)被切换至ON状态(滑动装载平台检测状态),因为通过马达32被旋转驱动至滑动装载平台推进方向,滑动装载平台1不停止、通过下一导轨单元21的摩擦驱动装置25的驱动滚子31被接续驱动,连续而沿着纵向传送行走路径20前进行走。从滑动装载平台1的纵向传送用摩擦驱动用杆4的后端的突出片15b相对地在后方分离的摩擦驱动装置25的驱动滚子31,通过压缩线圈弹簧39的偏压力上升回复至上升极限位置为止,伴随于此、在水平支轴36的周围、向上摇动的上下动臂35的驱动销47,因为将检测机构43的上下动臂46的前端部在水平支轴45的周围向上压,所以该上下动臂46的后端的凸轮板48下降,限制开关49的侦测杠杆49a向下地摇动回复,限制开关49从ON状态(滑动装载平台检测状态)回复至OFF状态(滑动装载平台非检测状态)。通过此限制开关49的动作、中断对于马达32的通电、可停止驱动滚子31。
各导轨单元21的摩擦驱动装置25,对应于纵向传送行走路径20上的各滑动装载平台1要求的行走条件,可通过现有的各种方法控制。举例来说,通过滑动装载平台1的纵向传送用摩擦驱动用杆4、驱动滚子31被下压、检测机构43(限制开关49)成为ON状态(滑动装载平台检测状态),只有在一个下游侧的导轨单元21的摩擦驱动装置25的检测机构(限制开关49)为OFF状态(滑动装载平台非检测状态)时,作动马达32、旋转驱动驱动滚子31的控制方法为熟知的。
图14~图16,表示滑动装载平台1的横向传送行走路径60的构成,此横向传送行走路径60,将导轨单元61在行走路径方向隔开适当间隔且直线排列地配置而被构成。各导轨单元61,为相同构造,由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62和不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63、将两滚子导轨62、63的前端部附近位置彼此相互连结一体化的连结构件64、以及被安装于该连结构件64的摩擦驱动装置65所构成。此导轨单元61的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62以及不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63,与之前基于图10~图13说明的构成纵向传送行走路径20的导轨单元21的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22以及不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23、只有长度和间隔不同而构造相同;摩擦驱动装置65,由于和上述导轨单元21具备的摩擦驱动装置25的构造相同,赋予相同的参考符号而说明省略。又,被安装于此导轨单元61的缆线锁扣件66,成为和上述导轨单元21的缆线锁扣件29位置左右相反,但和导轨单元21配设于同一侧也可,根据情形,任一个导轨单元21、61省略也可。
又,导轨单元61的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62,将滑动装载平台1的前后一对的短棒状滑动构件3a、3b中、凹沟部13a~13d被并排设置的一侧的棒状滑动构件3a、在其长度方向可移动地支持,不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63支持另一方的棒状滑动构件3b;这些滚子导轨62、63的具有两缘部的滚子26以及不具有缘部的滚子30,在经常在至少两个具有两个缘部的滚子26以及不具有缘部的滚子30支持棒状滑动构件3a、3b而得的间隔、在左右一对的角材利用的导轨构件27a、27b间通过水平支轴被轴向支持,导轨构件27a、27b的全长,为比不包含横向传送用摩擦驱动用杆5的突出片16a、16b的全长稍微短的程度。又,摩擦驱动装置65的驱动滚子31,压接于滑动装载平台1的横向传送用摩擦驱动用杆5的下侧面5a。
上述构成的导轨单元61,沿着滑动装载平台1的横向传送行走路径60以直线排列状被配置,此时的各导轨单元61的设置间距,如图14所示的,为在各滑动装载平台1的横向传送行走路径60的储存间距;亦即,在前后邻接的滑动装载平台1,如图7以及图8的假想线所示的,为横向传送用摩擦驱动用杆5彼此经由突出片16a、16b而彼此对顶的状态时的滑动装载平台1间的间距;换言之,在横向传送用摩擦驱动用杆5的全长加上长度相同的突出片16a、16b的一方的突出片的长度的长度L3、与摩擦驱动装置65的驱动滚子31间的间隔L4相等被设置。因此,在前后比邻的导轨单元61的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62间以及不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63间,如图示的、可有少许的空间,隔着此空间而配置的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62的端部的具有两缘部的滚子26间以及不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63的端部的不具有缘部的滚子30间的间隔,因为即使比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62以及不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63中的具有两缘部的滚子26间的间隔以及不具有缘部的滚子30间的间隔窄而不至于太宽,所以在前后比邻的导轨单元61间、滑动装载平台1可安全且平滑地转移。
在如上述被构成的横向传送行走路径60中,滑动装载平台1,其横向传送用摩擦驱动用杆5的下侧面5a经常位于重叠于任一个导轨单元61具备的摩擦驱动装置65的驱动滚子31之上的位置。又,将各导轨单元61具备的摩擦驱动装置65的驱动滚子31,以和先前说明的纵向传送行走路径20中的各导轨单元21具备的摩擦驱动装置25的驱动滚子31相同条件被控制的话,滑动装载平台1,一边在导轨单元61的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62以及不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63经由具有两缘部的滚子26和不具有缘部的滚子30被导引,在横向传送行走路径60上、在横向传送用摩擦驱动用杆5的长度方向(亦即,在横向方向)被前进驱动。
滑动装载平台1在横向传送行走路径60上、如上述、在横向传送用摩擦驱动用杆5的长度方向(亦即,横向方向)行走时,滑动装载平台1的一侧的棒状滑动构件3a,成为在各导轨单元61的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62的具有两缘部的滚子26上滑动,此时,夹持棒状滑动构件3a的各个具有两缘部的滚子26的两侧的缘部,通过在和棒状滑动构件3a交叉的左右一对的长棒状滑动构件2a、2b以及纵向传送用摩擦驱动用杆4、与该棒状滑动构件3a邻接而被形成的凹沟部13a~13d内。换言之,将行走于横向传送行走路径60上的滑动装载平台1对于棒状滑动构件3a(横向传送用摩擦驱动用杆5)的长度方向横向滑动于左右横向方向的情事,可通过以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62的各个具有两缘部的滚子26的两侧的缘部夹持棒状滑动构件3a防止。
各导轨单元61的摩擦驱动装置65,和纵向传送行走路径20上的各导轨单元21的摩擦驱动装置25相同,对应于在各滑动装载平台1被要求的行走条件,可以现有的各种方法控制。
如上述,在图1A、1B、1C~图9所示的滑动装载平台1,在纵向传送行走路径20中,可在和滑动装载平台1的前后长度方向平行的纵向方向行走(纵向传送)的同时,在横向传送行走路径60中,可在和滑动装载平台1的左右宽度方向平行的横向方向行走(横向传送)。不论使用此滑动装载平台1而搬送工件W的搬送路径,例如,通过在平行地并排且行走方向相互逆向的两个纵向传送行走路径20(或横向传送行走路径60)、以及这些两纵向传送行走路径20(或横向传送行走路径60)的端部间移载滑动装载平台1用的现有的各种移车台,可以可将滑动装载平台1循环行走的无终端的形状构成,此情形,作为根据上述移车台的滑动装载平台1的搬送路径,可活用横向传送行走路径60(或纵向传送行走路径20)。
作为根据上述移车台的滑动装载平台1的搬送路径、活用横向传送行走路径60(或纵向传送行走路径20)的情形,从一方的行走路径的终端朝另一方的行走路径的始端将滑动装载平台1不变更其本身方向而移载的移载机构为必要的,其次将此移载机构的一实施例基于图21~图28说明。
图示的移载机构,从横向传送行走路径60的终端部朝纵向传送行走路径20的始端部移载滑动装载平台1,构成将被设置于该横向传送行走路径60的终端部的导轨单元61A的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62以及不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63,以比被设置于纵向传送行走路径20的始端部的导轨单元21A高一些的方式,如图26以及图27A、B所示的,经由高度高的架台70被设置,该横向传送行走路径60的终端部的导轨单元61A中的滑动装载平台1的支持水平(亦即,构成被设置于该横向传送行走路径60的终端部的导轨单元61A的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62以及不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63的滑动装载平台1的支持水平),比构成被设置于纵向传送行走路径20的始端部的导轨单元21A的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22以及不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23的滑动装载平台1的支持水平,以在后述的移载作用可实行的程度的必要最小极限的范围内稍微高的方式被构成。
在与被设置于上述横向传送行走路径60的终端部的导轨单元61A邻接的纵向传送行走路径20的始端部方面,可自由升降的横向传送用导轨单元61B被设置。此可自由升降的横向传送用导轨单元61B,如图22、图24A、B以及图25所示的,将与构成另一横向传送行走路径60的导轨单元61的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62以及不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63相同的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62B和不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63B通过升降架台71支持的同时,在该升降架台71上,设置和上述摩擦驱动装置65相同的摩擦驱动装置65B而成。升降架台71,由经由连结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62B以及不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63B的左右一对的导轨构件27a、27b的中间连结构件28、将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62B和不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63B相互连结一体化的前后一对的连结框架72a、72b、以及以支持这些前后一对的连结框架72a、72b各别的左右两场所的方式被设置于地面上的四个升降驱动装置73a~73d所构成。
四个升降驱动装置73a~73d分别为相同构造,由地板侧的固定框架74和升降框架75、对于地板侧的固定框架74将升降框架75仅可自由平行升降运动地支持的现有的交叉连杆机构76、以及被设置于上下两框架74、75之间且利用空气压的伸缩腔室77所构成,通过将各升降驱动装置73a~73d的伸缩腔室77以空气压力向上膨胀伸长、将升降框架75平行地上升运动,经由此升降框架75支持的连结框架72a、72b、将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62B和不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63B,如图24A~图26所示的,可上升至和上游侧的高一层的导轨单元61A的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62以及不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63相同水平连接的上升极限水平H而保持被构成。又,在将各升降驱动装置73a~73d的伸缩腔室77通过空气压力的排出而被收缩时,升降框架75平行地下降运动,经由此升降框架75支持的连结框架72a、72b、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62B和不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63B,如图24B、图27A、以及图28所示的,下降至下降极限水平L为止。
又,如图22、图24A、B以及图25所示的,四个升降驱动装置73a~73d中、邻接于横向传送行走路径60的搬送方向的各两个升降驱动装置73a、73c以及73b、73d,其升降框架75彼此通过连结构件78相互地被连结一体化。又,对于四个升降驱动装置73a~73d的升降框架75的各连结框架72a、72b的支持装置,通过夹持连结框架72a、72b而被附设于各升降框架75上的轴承构件79a、79b、以及将连结框架72a、72b横越贯通且两端通过上述轴承构件79a、79b被支承的水平支轴80所构成,且将支持一个连结框架的左右一对的支持装置(升降驱动装置73a、73b以及73c、73d的升降框架75上的支持装置)中、至少一方的支持装置的水平支轴80贯通的连结框架72a、72b侧的轴孔或轴承构件79a、79b侧的轴孔,作为在连结框架72a、72b的长度方向长的长孔,即使在升降驱动装置73a~73d的升降框架75的上升速度稍微偏离,连结框架72a、72b可稍微倾斜而可升降构成。
摩擦驱动装置65B,如图22以及图24A、B所示的,在前后一对的连结框架72a、72b间被配置,其基台33的一侧边经由托架81被结合在一方的连结框架72a的侧面的同时,基台33的另一侧边侧的左右两侧部经由托架82a、82b、与被支持于该连结框架72a的左右一对的升降驱动装置73a、73b的升降框架75结合,和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62B以及不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63B一体地升降被支持。
另一方面,如图21所示的,与位于纵向传送行走路径20的始端部的导轨单元21A的上游侧邻接,滑动装载平台1的接受送出用导轨单元21B被设置。此接受送出用导轨单元21B,如图23所示的,为将构成纵向传送行走路径20的导轨单元21的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22和不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23在前后二分割的相同构造,由前后一对的导轨单元86、87所构成,各导轨单元86、87,具备与构成导轨单元21、21A的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22以及不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23相同构造的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22B以及不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23B,在下游侧的导轨单元86方面,和导轨单元21、21A的摩擦驱动装置25相同的摩擦驱动装置25B被设置。上游侧的导轨单元87的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22B以及不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23B,被设置于可自由升降的横向传送用导轨单元61B的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62B以及不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63B之间,通过该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62B以及不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63B被支持于固定位置的滑动装载平台1伴随着该可自由升降的横向传送用导轨单元61B的下降而下降时,该滑动装载平台1的左右一对的长棒状滑动构件2a、2b中、凹沟部12a~12f被并排设置的一方的棒状滑动构件2a被嵌合支持于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22B的各个具有两缘部的滚子26的同时,另一方的棒状滑动构件2b在不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23B的各个不具有缘部的滚子30上被支持,又,该滑动装载平台1的纵向传送用摩擦驱动用杆4的前端附近位置将导轨单元87的摩擦驱动装置25B的驱动滚子31下压被构成。
又,构成位于纵向传送行走路径20的始端部的导轨单元21A的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22以及不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23、以及构成接受送出用导轨单元21B的前后一对的导轨单元86、87的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22B以及不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23B,在同一水平分别以一直线状直线排列被设置,在此实施例中,与构成可自由升降的横向传送用导轨单元61B的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62B以及不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63B的下降极限水平相比、以上述导轨单元21A以及接受送出用导轨单元21B的各滚子导轨22、23、22B、23B位于稍微高的水平的方式,这些各滚子导轨22、23、22B、23B,如图27B以及图28所示的,经由比支持构成被设置于上述横向传送行走路径60的终端部的导轨单元61A的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62以及不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63的架台70低的架台88设置于地面上。
又,如图23所示的,在上游侧的导轨单元87的不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23B方面,将从横向传送行走路径60的终端部的导轨单元61A上被送入至可自由升降的横向传送用导轨单元61B上的滑动装载平台1在固定位置被停止的制止装置83被并排设置。此制止装置83,为由将位于在横方向被送入的滑动装载平台1的传送方向侧的长棒状滑动构件2b挡住的两个停止件84a、84b所构成,各停止件84a、84b,如图27A、B所示的,为了使挡住的滑动装载平台1的棒状滑动构件2b的下降运动平顺,通过上下两层的水平轴滚子85挡住棒状滑动构件2b的方式被构成。此上下两层的水平轴滚子85,可自由升降的横向传送用导轨单元61B在上升极限水平H时,可将被送入至该导轨单元61B上的滑动装载平台1的棒状滑动构件2b通过上下两层的水平轴滚子85挡住,可自由升降的横向传送用导轨单元61B下降,如上述、滑动装载平台1下降至通过接受送出用导轨单元21B的导轨单元86、87被支持的水平时,上下两层的水平轴滚子85中、仅下侧水平轴滚子85接触于该滑动装载平台1的棒状滑动构件2b被构成是所希望的。
说明有关上述构成的移载机构的使用方法的话,在横向传送行走路径60中、在横方向(滑动装载平台1的宽度方向)行走的滑动装载平台1到达终端部的导轨单元61A上,此横向传送用摩擦驱动用杆5的横向传送方向侧的端部将该终端部的导轨单元61A的摩擦驱动装置65的驱动滚子31下压的状态时,在具备次一层的可自由升降的横向传送用导轨单元61B和接受送出用导轨单元21B的移载位置没有滑动装载平台1,可自由升降的横向传送用导轨单元61B的摩擦驱动装置65B和接受送出用导轨单元21B的摩擦驱动装置25B具备的检测机构43没有检测出滑动装载平台1的横向传送用摩擦驱动用杆5或纵向传送用摩擦驱动用杆4(限制开关49在OFF状态(滑动装载平台非检测状态))的话,可自由升降的横向传送用导轨单元61B的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62B以及不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63B位于上升极限水平H,将和上游侧的导轨单元61A的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62以及不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63相同水平连接的状态作为条件,将导轨单元61A的摩擦驱动装置65的驱动滚子31通过马达32旋转驱动,将滑动装载平台1从该导轨单元61A上送入至可自由升降的横向传送用导轨单元61B上。
被送入至可自由升降的横向传送用导轨单元61B上的滑动装载平台1的横向传送用摩擦驱动用杆5,将该可自由升降的横向传送用导轨单元61B的摩擦驱动装置65B的驱动滚子31下压的话,作动马达32、旋转驱动该摩擦驱动装置65B的驱动滚子31,将滑动装载平台1持续横向传送,从导轨单元61A上完全移转至可自由升降的横向传送用导轨单元61B上。又,该滑动装载平台1到达可自由升降的横向传送用导轨单元61B上的固定位置,如图26的假想线所示的,此传送方向侧的棒状滑动构件2b通过制止装置83的停止件84a、84b的上下两层的水平轴滚子85被挡住的话,将可自由升降的横向传送用导轨单元61B的摩擦驱动装置65B的驱动滚子31停止,将滑动装载平台1在固定位置被停止保持。
其次,使可自由升降的横向传送用导轨单元61B具备的各升降驱动装置73a~73d的伸缩腔室77通过空气压的排出被收缩,如上述,将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62B和不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63B,如图24B、图27A、以及图28所示的,被下降至下降极限水平L为止,将在固定位置支持的滑动装载平台1下降。下降的滑动装载平台1,在可自由升降的横向传送用导轨单元61B到达下降极限水平L之前,如图27B以及图28所示的,通过接受送出用导轨单元21B挡住。
亦即,下降的滑动装载平台1的左右一对的长棒状滑动构件2a、2b中、凹沟部12a~12f被并排设置的一侧的棒状滑动构件2a,被嵌合支持于接受送出用导轨单元21B的前后一对的导轨单元86、87中的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22B的各个具有两缘部的滚子26的同时,另一方的棒状滑动构件2b,通过接受送出用导轨单元21B的前后一对的导轨单元86、87中的不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23B的各个不具有缘部的滚子30被支持,该滑动装载平台1的纵向传送用摩擦驱动用杆4的前端部附近位置,将导轨单元86的摩擦驱动装置25B的驱动滚子31下压。在此状态下,如图27A及图28所示的,下降至下降极限水平L为止的可自由升降的横向传送用导轨单元61B的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62B以及不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63B的各滚子26、30,在比通过接受送出用导轨单元21B的导轨单元86、87挡住的滑动装载平台1下方分离而设置,关于滑动装载平台1的水平移动、和该滑动装载平台1不干涉。
将滑动装载平台1移载至接受送出用导轨单元21B的导轨单元86、87上的话,旋转驱动导轨单元86的摩擦驱动装置25B的驱动滚子31,可将滑动装载平台1朝位于纵向传送行走路径20的始端部的导轨单元21A送出。此滑动装载平台1移转至导轨单元21A上、其纵向传送用摩擦驱动用杆4的前端部将摩擦驱动装置25的驱动滚子31下压,从接受送出用导轨单元21B侧的摩擦驱动装置25B的驱动滚子31、纵向传送用摩擦驱动用杆4在前方分离的话,将该接受送出用导轨单元21B侧的摩擦驱动装置25B的驱动滚子31旋转停止,将可自由升降的横向传送用导轨单元61B的升降驱动装置73a~73d的伸缩腔室77通过空气压力向上膨胀伸长,如上述,将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62B以及不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63B,如图24A~图26所示的,上升至在与横向传送行走路径60的终端部的导轨单元61A的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62以及不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63相同的水平连接的上升极限水平H而被待机,次一滑动装载平台1的移载被具备。
以上说明的移载机构,也可应用于将滑动装载平台1从纵向传送行走路径20的终端部朝横向传送行走路径60的始端部移载的移载机构。此情形,将可自由升降的横向传送用导轨单元61B,以支持导引滑动装载平台1的左右一对的长棒状滑动构件2a、2b的可自由升降的纵向传送用导轨单元构成,将接受送出用导轨单元21B支持导引滑动装载平台1的前后一对的短棒状滑动构件3a、3b构成的话也可。又,将在纵方向被传送的滑动装载平台1在可自由升降的纵向传送用导轨单元上的固定位置被停止的制止装置,例如,可通过在左右一对的长棒状滑动构件2a、2b的前端抵接的左右一对的停止件构成。又,以上说明的移载机构,不仅可应用于纵向传送行走路径20和横向传送行走路径60以L字形直角交叉的场所,也可应用于纵向传送行走路径20和横向传送行走路径60以T字形或十字形直角交叉的场所,在这些T字形或十字形直角交叉的场所中,从滑动装载平台1的支持水平的较高侧的行走路径朝较低侧的左右任一方的路径以直角横方向切换行走路径,可在不切换行走路径的状态下直线前进。

Claims (9)

1.一种滑动装载平台用的搬送装置,其中支持工件的滑动装载平台,具备与装载平台长度方向平行的左右一对的长棒状滑动构件、与装载平台宽度方向平行的前后一对的短棒状滑动构件、与装载平台长度方向平行而被配设于上述长棒状滑动构件间的中央位置且比支持的工件的全长长的一根纵向传送用摩擦驱动用杆、以及与装载平台宽度方向平行而被配设于上述短棒状滑动构件间的中央位置且比支持的工件的宽度长的一根横向传送用摩擦驱动用杆;在使该滑动装载平台行走于装载平台长度方向的纵向传送行走路径方面,经由左右一对的长棒状滑动构件而使滑动装载平台仅可在装载平台长度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持的一对滚子导轨、以及具备压接于纵向传送用摩擦驱动用杆的下侧面的驱动滚子的摩擦驱动装置被配设;在使该滑动装载平台行走于装载平台宽度方向的横向传送行走路径方面,经由前后一对的短棒状滑动构件而使滑动装载平台仅可在装载平台宽度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持的一对滚子导轨、以及具备压接于横向传送用摩擦驱动用杆的下侧面的驱动滚子的摩擦驱动装置被配设。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装载平台用的搬送装置,其中前后一对的短棒状滑动构件间的间隔,比左右一对的长棒状滑动构件间的间隔宽。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滑动装载平台用的搬送装置,其中左右一对的长棒状滑动构件和前后一对的短棒状滑动构件分别由一根连贯构件构成;前后一对的短棒状滑动构件,作为左右一对的长棒状滑动构件间的长度;纵向传送用摩擦驱动用杆和横向传送用摩擦驱动用杆,可分别由在与长棒状滑动构件及短棒状滑动构件交叉的场所被分割的多个构件构成。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滑动装载平台用的搬送装置,其中在左右一对的长棒状滑动构件与前后一对的短棒状滑动构件的交叉部或其附近位置、以及从前后一对的短棒状滑动构件延伸至前后两方向的纵向传送用摩擦驱动用杆的前后两端附近位置之间,以前后左右对称形状、倾斜连结构件被架设。
5.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滑动装载平台用的搬送装置,其中纵向传送行走路径及横向传送行走路径个别的一对滚子导轨,通过将具备左右一对缘部的具有两缘部的滚子隔开适当间隔的方式轴向支持的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以及不具有缘部的滚子隔开适当间隔的方式轴向支持的不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组合而构成;在左右一对的长棒状滑动构件以及前后一对的短棒状滑动构件中、通过具有缘部的滚子导轨被支持的一侧的长棒状滑动构件以及短棒状滑动构件与其他构件的连接部,容许具有两缘部的滚子的左右一对的缘部通过的凹沟部被形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滑动装载平台用的搬送装置,其中左右一对的长棒状滑动构件、前后一对的短棒状滑动构件、纵向传送用摩擦驱动用杆、以及横向传送用摩擦驱动用杆,由上下两面分别齐平被配置的角管材所构成,上述凹沟部,由从角管材的下侧面侧的缺口、以及以将通过该缺口被形成的开口封闭的方式而沿着该缺口被固定安装的盖板所构成。
7.如权利要求1、2、3、4、5或6所述的滑动装载平台用的搬送装置,其中在纵向传送用摩擦驱动用杆以及横向传送用摩擦驱动用杆各别的两端,在行走方向的前后相邻的滑动装载平台彼此接近时、对于行走方向在左右横方向并排且和各摩擦驱动用杆的下侧面齐平的方式、突出片被突设,以在行走方向的前后相邻的滑动装载平台的摩擦驱动用杆彼此经由并排的上述突出片相互对顶的方式被构成。
8.如权利要求1、2、3、4、5、6或7所述的滑动装载平台用的搬送装置,其中纵向传送行走路径和横向传送行走路径直角地交叉,对于该直角交叉部、上游侧的行走路径的滚子导轨比下游侧的行走路径的滚子导轨高一层地被配设;在上述直角交叉部方面,在与上游侧的滚子导轨连接的上升极限位置和比下游侧的滚子导轨低的下降极限位置之间升降的滚子导轨以及具备与该滚子导轨一体地升降的摩擦驱动装置的可自由升降的导轨单元、以及具备与下游侧的滚子导轨连接的滚子导轨和摩擦驱动装置的高度固定的接受送出用导轨单元被配设;从上游侧的滚子导轨上转移至可自由升降的导轨单元的导轨单元上、且通过该可自由升降的导轨单元的摩擦驱动装置被送入至上述直角交叉部的固定位置的滑动装载平台,以通过该可自由升降的导轨单元的下降而被移载至接受送出用导轨单元的滚子导轨上的同时、通过该接受送出用导轨单元的摩擦驱动装置朝下游侧的行走路径的滚子导轨上送出的方式被构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滑动装载平台用的搬送装置,其中上述可自由升降的导轨单元和高度固定的接受送出用导轨单元中、支持滑动装载平台的左右一对的长棒状滑动构件的一侧的导轨单元的一对滚子导轨,被分割为在支持前后一对的短棒状滑动构件的一侧的导轨单元的一对滚子导轨间被配设的滚子导轨部分、以及在支持该前后一对的短棒状滑动构件的一侧的导轨单元的外侧被突出配置的滚子导轨部分;支持前后一对的短棒状滑动构件的一侧的导轨单元的摩擦驱动装置,在该导轨单元的一对滚子导轨间配设;支持左右一对的长棒状滑动构件的一侧的导轨单元的摩擦驱动装置,在该导轨单元的一对滚子导轨中、被突出配置于支持前后一对的短棒状滑动构件的一侧的导轨单元的外侧的滚子导轨部分被配设。
CN2009100032228A 2008-01-15 2009-01-15 滑动装载平台用的搬送装置 Active CN1014863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05534A JP4507014B2 (ja) 2008-01-15 2008-01-15 滑り荷台利用の搬送装置
JP005534/08 2008-01-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86364A true CN101486364A (zh) 2009-07-22
CN101486364B CN101486364B (zh) 2011-08-31

Family

ID=408894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032228A Active CN101486364B (zh) 2008-01-15 2009-01-15 滑动装载平台用的搬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507014B2 (zh)
CN (1) CN10148636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39947A (zh) * 2009-10-21 2011-05-04 株式会社大福 工件升降支撑装置
CN112092947A (zh) * 2020-08-04 2020-12-18 盐城工学院 自动上料式新能源汽车生产线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38819B2 (ja) * 2008-01-15 2010-09-08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摩擦駆動搬送装置
CN114074842B (zh) * 2021-11-19 2023-06-02 成都秦川物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适用于工业物联网运用的燃气表t型轴进料系统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62359U (ja) * 1983-04-18 1984-10-30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台車の横移動装置
JP4182182B2 (ja) * 1999-05-14 2008-11-19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ハイブリッド搬送台車
JP2005239056A (ja) * 2004-02-27 2005-09-08 Tsubakimoto Chain Co 自動車ボディ横向き搬送装置
JP3905532B2 (ja) * 2004-07-07 2007-04-18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自動車ボディ搬送機構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39947A (zh) * 2009-10-21 2011-05-04 株式会社大福 工件升降支撑装置
CN112092947A (zh) * 2020-08-04 2020-12-18 盐城工学院 自动上料式新能源汽车生产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166934A (ja) 2009-07-30
CN101486364B (zh) 2011-08-31
JP4507014B2 (ja) 2010-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01797B (zh) 具有升降货架的运送装置
US7458455B2 (en) Conveying apparatus with lifting/lowering to-be-conveyed object support table
US8272500B2 (en) Screw driven conveyance device
CN101486364B (zh) 滑动装载平台用的搬送装置
CN101198506B (zh) 运送用移动体的发送设备
CN101117172B (zh) 货物定位装置
CN101229880A (zh) 运送用移动体的上下通路切换装置
CN101610968A (zh) 用于垫木和托盘的提升装置
CN101277879A (zh) 托架移送机构和利用所述机构的物品储存装置
US8091484B2 (en) Carriage-type conveyance system
CN101486366B (zh) 利用滑动载台的搬运装置
CN216029294U (zh) 一种裙板卷圆焊接设备
JP4196348B2 (ja) 搬送装置
US5098038A (en) Retractable guide apparatus
CN101486365B (zh) 摩擦驱动搬运装置
JP4120626B2 (ja) 搬送装置
KR20150041191A (ko) 스태커 크레인
CN103395599A (zh) 循环工作站
CN213197160U (zh) 一种缸体自动翻转笼
KR101777393B1 (ko) 알루미늄판재 절단장치
JP4424099B2 (ja) 荷支持昇降装置
CN212555121U (zh) 口罩片焊接的自动上料机
CN220787239U (zh) 翻转设备
US6415910B1 (en) Foward feed device
JP4380506B2 (ja) 昇降荷台付き搬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