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44832A - 车辆用升降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升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44832A
CN110844832A CN201911200065.XA CN201911200065A CN110844832A CN 110844832 A CN110844832 A CN 110844832A CN 201911200065 A CN201911200065 A CN 201911200065A CN 110844832 A CN110844832 A CN 1108448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
vehicle
heave
connecting rod
support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0006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44832B (zh
Inventor
堀水俊英
望月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su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su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sui Corp filed Critical Yasu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8448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448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448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448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F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OR P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EVICES WHICH APPLY A LIFTING OR PUSHING FORCE DIRECTLY TO THE SURFACE OF A LOAD
    • B66F7/00Lifting frames, e.g. for lifting vehicles; Platform lifts
    • B66F7/06Lifting frames, e.g. for lifting vehicles; Platform lifts with platforms supported by levers for vertical movement
    • B66F7/065Scissor linkages, i.e. X-configuration
    • B66F7/0666Multiple scissor linkages vertically arrang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F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OR P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EVICES WHICH APPLY A LIFTING OR PUSHING FORCE DIRECTLY TO THE SURFACE OF A LOAD
    • B66F7/00Lifting frames, e.g. for lifting vehicles; Platform lifts
    • B66F7/06Lifting frames, e.g. for lifting vehicles; Platform lifts with platforms supported by levers for vertical movement
    • B66F7/08Lifting frames, e.g. for lifting vehicles; Platform lifts with platforms supported by levers for vertical movement hydraulically or pneumatically opera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F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OR P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EVICES WHICH APPLY A LIFTING OR PUSHING FORCE DIRECTLY TO THE SURFACE OF A LOAD
    • B66F7/00Lifting frames, e.g. for lifting vehicles; Platform lifts
    • B66F7/06Lifting frames, e.g. for lifting vehicles; Platform lifts with platforms supported by levers for vertical movement
    • B66F7/0691Asymmetric linkages, i.e. Y-configu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F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OR P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EVICES WHICH APPLY A LIFTING OR PUSHING FORCE DIRECTLY TO THE SURFACE OF A LOAD
    • B66F7/00Lifting frames, e.g. for lifting vehicles; Platform lifts
    • B66F7/28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end stops, pivoting supporting members, sliding runners adjustable to load dimens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SSERVICING, CLEANING, REPAIRING, SUPPORTING, LIFTING, OR MANOEUVRING OF VEH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S5/00Servic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refitting of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F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OR P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EVICES WHICH APPLY A LIFTING OR PUSHING FORCE DIRECTLY TO THE SURFACE OF A LOAD
    • B66F2700/00Lifting apparatus
    • B66F2700/12Lifting platforms for vehicles or motorcycles or similar lifting apparatu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log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Vehicle Cleaning, Maintenance, Repair, Refitting, And Outrigg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升降装置,其课题在于,使车辆用升降装置能够在抬升的车辆的正下方确保较广的维修作业空间而提高维修作业性,并且提升其生产性。为此,车辆用升降装置(100),在各升降装置(20)的起伏连杆装置(30)中,各连杆的移位沿与车辆(1)的进入方向正交的左右方向进行,将车辆支承台(40)维持为水平状态而使其仅在铅垂方向上升降。

Description

车辆用升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车辆用升降装置,如专利文献1所述,在维修场中车辆进入并停止的维修作业区域的、与车辆的进入方向正交的左右方向的两侧设置有左右一对升降装置,各升降装置具有由多个连杆构成的起伏连杆装置,并具有支承车辆的车辆支承台(例如升降台和回转臂),其搭载于该起伏连杆装置的上部。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辆用升降装置中,在各升降装置的起伏连杆装置中,各连杆的移位沿着车辆的进入方向(换言之车辆长度方向)。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20338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辆用升降装置中存在以下的问题点。
(1)各升降装置的起伏连杆装置中,各连杆的移位沿车辆的长度方向进行。因而,为了使各起伏连杆装置尽可能不妨碍对于位于升降对象车辆的沿车辆长度方向的前轮周边和后轮周边的发动机、行走系统、变速器、电池等的维修作业空间,各起伏连杆装置(30)需要如图19(A)至(C)所示,配置于相对于车辆正下方的车宽方向的外侧。
另外,在各起伏连杆装置(30)配置于相对于车辆正下方的车宽方向的外侧时,各连杆的起伏范围如图20(B)、(C)所示,到达沿车辆的长度方向的前轮侧和或后轮侧的维修作业空间W1、W2,很容易妨碍到该车辆的维修作业空间W1、W2。而且,在车辆的升降高度为比H1低的H2时,妨碍维修作业空间W1、W2的范围增大。
(2)由于上述(1),在将各升降装置的起伏连杆装置配置于相对于车辆正下方的车宽方向的外侧时,结果导致各起伏装置分叉地设立在相对于车辆正下方的外侧地升降该车辆,因此,作用于各连杆的弹性载荷变大,各连杆所需的刚性(例如构成各连杆的连接件的板宽等)变大,进而使该起伏连杆装置的整体尺寸变大。这意味着维修作业区域的起伏连杆装置的设置空间大型化,难以在升起的车辆的正下方确保较广的维修作业空间而提高其维修作业性。
(3)各升降装置的起伏连杆装置中,各连杆的移位沿车辆的长度方向进行。因而,各起伏连杆装置配置为彼此轴对称,各起伏连杆装置彼此无法共用,且其车辆支承台也无法共用,因此,不能减少各升降装置的构成部件数和其组装的工时,难以提高车辆用升降装置的生产性。
此外,各升降装置具有对车辆进入方向的方向性要求,相对于车辆用升降装置的车辆进入方向被限制为同一方向。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在车辆用升降装置中,能够在抬升的车辆的正下方确保较广的维修作业空间而提高其维修作业性,并且提高其生产性。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1的发明是一种车辆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维修场中车辆进入并停止的维修作业区域的、相对于车辆的进入方向正交的左右方向的两侧设置有左右一对升降装置,各升降装置具有由多个连杆构成的起伏连杆装置,且具有搭载于该起伏连杆装置的上部的支承车辆的车辆支承台,各升降装置的起伏连杆装置中,各连杆的移位沿与车辆的进入方向正交的左右方向进行,并且将车辆支承台维持为水平状态而使其仅在铅垂方向上升降。
技术方案2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的发明基础上,在固定于所述维修场的地面的维修作业区域设置有检修坑,各升降装置的起伏连杆装置至少具有如下两个连杆:第一连杆,其枢接支承于在检修坑的内部配置于沿与车辆的进入方向正交的左右方向的该检修坑的靠一侧的旋转支承部;和第二连杆,其滑动支承在该检修坑的内部配置为沿与车辆的进入方向正交的左右方向的该检修坑的一侧跨至另一侧的滑动支承部。
技术方案3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2的发明的基础上,设置有可动板,其在所述各升降装置的车辆支承台从检修坑的开口上升时,设定于闭塞被两侧的升降装置夹着的该开口的中央部分的检修坑闭锁位置,并且在车辆支承台下降至降下位置时,被设定于收纳于检修坑的内部的检修坑内收纳位置。
技术方案4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2或3的发明的基础上,在所述各升降装置的车辆支承台被定位于抬起位置,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交叉部配置于比前后已有的各作业地面靠上的位置时,比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交叉部靠下侧的下缘部彼此夹着的、形成于它们的交叉部的正下方且该作业地面的上侧的三角形状的连杆间间隙面朝它们的前后各作业地面。
技术方案5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至4的任一发明的基础上,构成所述各升降装置的起伏连杆装置的各连杆由成为一对的两个连接件的组装体构成,左侧的升降装置中构成各连杆的两个连接件各自与右侧的升降装置中构成各连杆的两个连接件分别以彼此不同的方式重叠配置。
技术方案6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至5的任一发明的基础上,所述各升降装置具有安装于起伏连杆装置的结构连杆且能够伴随该起伏连杆装置的起伏动作而动作的各可动检修坑盖,各升降装置的可动检修坑盖在车辆支承台被定位于降下位置时,闭塞检修坑的开口中的没有由该车辆支承台闭塞的检修坑的开口的一部分,在该车辆支承台从降下位置上升的过程中,从检修坑的上述开口向上方离开。
技术方案7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6的发明中,所述各升降装置构成为在设置于检修坑的内部的台架的旋转支承部枢接支承有第一连杆的下端部,在设置于检修坑的内部的台架的滑动支承部滑动支承有第一连杆的2倍的长度的第二连杆的下端部,将第一连杆的上端部与第二连杆的中点一同枢接于中间连杆,将第二连杆的上端部枢接于车辆支承台,在台架和中间连杆枢接有与第一连杆相同长度的第一副连杆的两端部,由第一连杆、第一副连杆、台架和中间连杆这4段形成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在车辆支承台和中间连杆枢接有第二连杆的一半长度的第二副连杆的两端部,由第二连杆、第二副连杆、车辆支承台和中间连杆这4段形成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在第二副连杆安装有可动检修坑盖。
发明效果
(技术方案1)
(a)各升降装置的起伏连杆装置中,各连杆的移位沿与车辆的进入方向正交的左右方向进行,并且将车辆支承台维持为水平状态而使其仅在铅垂方向上升降。由此,能够在车辆支承台上不使车辆的左右的升降点(或左右轮胎)在左右相对的方向上发生拉扯等地稳定地进行支承,并升降该车辆。
(b)各升降装置的起伏连杆装置中,各连杆的移位沿与车辆的进入方向正交的左右方向进行。由此,各起伏连杆装置在维修作业区域在升降对象车辆的正下方的沿车宽方向的从外侧直至内侧的较广的范围地升降该车辆,因此,能够减轻作用于各连杆的弯曲载荷,能够降低各连杆所需的刚性(例如构成各连杆的连接件的板宽等),进而能够使该起伏连杆装置的整体尺寸紧凑化。这意味着能够使维修作业区域的起伏连杆装置的设置空间小型化,能够在抬升的车辆的正下方确保较广的维修作业空间从而提高其维修作业性。
(c)各升降装置的起伏连杆装置中,各连杆的移位沿与车辆的进入方向正交的左右方向进行。由此,各起伏连杆装置仅配置于由升降对象车辆的沿车辆长度方向的前轮侧和后轮侧夹着的大致中央部的正下方而起伏,因此,能够在车辆正下方的前轮侧和后轮侧确保较广的维修作业空间。而且,该维修作业空间不受车辆的升降高度影响而是一定的。因而,能够提高位于车辆的前轮侧和后轮侧的发动机、行走系统、变速器、电池等的维修作业性。
(d)各升降装置的起伏连杆装置中,各连杆的移位沿与车辆的进入方向正交的左右方向进行。因而,各起伏连杆装置配置为彼此点对称而能够彼此共用,并且其车辆支承台能够彼此共用,因此,能够减少各升降装置的构成部件数,能够削减其组装工时等,能够提高车辆用升降装置的生产性。
此外,各升降装置没有对车辆进入方向的方向性要求,不论车辆从沿该车辆进入方向的两个方向的哪个进入,均能够进行维修作业。
(技术方案2)
(e)各升降装置的起伏连杆装置具有:第一连杆,其枢接支承于沿检修坑的左右方向的靠一侧的旋转支承部;和第二连杆,其滑动支承于沿检修坑的左右方向的靠另一侧的滑动支承部。因而,各起伏连杆装置能够利用在维修作业区域中在升降对象车辆的正下方的沿车宽方向的靠外侧起伏的第一连杆、和在靠其内侧起伏的第二连杆这两个连杆,稳定地在该升降对象车辆的正下方的沿车宽方向的较广的区域升降该车辆,稳定地实现前述(b)。
(技术方案3)
(f)各升降装置在车辆支承台从检修坑的开口上升时,能够在由两侧的升降装置夹着的该开口的中央部分形成由可动板闭塞的作业地面。作业者能够在由检修坑的前后已有的各作业地面和中央的上述可动板所形成的作业地面而形成的较广的作业地面上进行维修作业。
(技术方案4)
(g)在各升降装置的车辆支承台被定位于抬起位置,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交叉部配置于比前后已有的各作业地面靠上方的位置时,比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交叉部靠下侧的下缘部彼此夹着的、形成于它们的交叉部的正下方且该作业地面的上侧的三角形状的连杆间间隙面朝它们的前后各作业地面。在该三角形状的连杆间间隙进行缩小移位的该升降装置的下降时,能够不使作业者处于下降的车辆的下方,且不必担心其脚夹在该进行缩小移位的连杆间间隙中。
(技术方案5)
(h)构成各升降装置的起伏连杆装置的各连杆由成为一对的两个连接件的组装体构成,左侧的升降装置中构成各连杆的两个连接件各自与右侧的升降装置中构成各连杆的两个连接件分别以彼此不同的方式重叠配置。因而,在维修场中能够使两升降装置所占的面积减小。由此,能够减小维修场的地面施工区域,检修坑的面积也能够减小。
(技术方案6)
(i)各升降装置具有安装于起伏连杆装置的结构连杆其能够伴随该起伏连杆装置而动作的各可动检修坑盖,各升降装置的可动检修坑盖在车辆支承台被定位于降下位置时,闭塞检修坑的开口中的没有由该车辆支承台闭塞的检修坑的开口的一部分。此时,可动检修坑盖与车辆支承台一同闭塞检修坑的开口大致全部,能够形成供作业者步行的面并且形成供维修对象车辆进入的路面而使该车辆进入维修作业区域。
此外,可动检修坑盖在车辆支承台从降下位置上升的过程中,从检修坑的上述开口的一部分向上方离开,在使车辆支承台上升至抬起位置的维修作业时,能够在升降对象车辆的正下方确保不会被该可动检修坑盖妨碍的较广的维修作业空间。
(技术方案7)
(j)在所述各升降装置构成为在设置于检修坑的内部的台架的旋转支承部枢接支承有第一连杆的下端部,在设置于检修坑的内部的台架的滑动支承部滑动支承有第一连杆的2倍的长度的第二连杆的下端部,将第一连杆的上端部与第二连杆的中点一同枢接于中间连杆,将第二连杆的上端部枢接于车辆支承台,在台架和中间连杆枢接有与第一连杆相同长度的第一副连杆的两端部,由第一连杆、第一副连杆、台架和中间连杆这4段形成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在车辆支承台和中间连杆枢接有第二连杆的一半长度的第二副连杆的两端部,由第二连杆、第二副连杆、车辆支承台和中间连杆这4段形成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时,能够将车辆支承台如前述(a)那样维持为水平状态而使其仅在铅垂方向上升降。此外,能够在第二副连杆安装上述(i)的可动检修坑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升降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车辆用升降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表示车辆用升降装置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车辆用升降装置的俯视图。
图5表示起伏连杆装置的升降状态的变化,(A)是表示抬起状态的主视图,(B)是表示抬升中间状态的主视图,(C)是表示抬升最初阶段状态的主视图。
图6表示图5示出的起伏连杆装置的结构连杆,(A)是表示抬起状态的示意图,(B)是表示抬升中间状态的示意图,(C)是表示抬升最初阶段状态的示意图。
图7表示安装于起伏连杆装置的结构连杆的可动检修坑盖,(A)是俯视图,(B)是主视图,(C)是侧视图。
图8是将图7的VIII部放大示出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设定于检修坑闭锁位置的可动板的主视图。
图10是表示设定于中间位置的可动板的主视图。
图11是表示设定于检修坑内收纳位置的可动板的主视图。
图12是表示车辆用升降装置的各升降装置被定位于抬升待机阶段的降下状态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车辆用升降装置的各升降装置被定位于抬升最初阶段的抬升最初状态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车辆用升降装置的各升降装置中的回转臂的回转状态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车辆用升降装置的伴随各升降装置中的起伏连杆装置动作的可动检修坑盖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车辆用升降装置的各升降装置被定位于抬升中间位置的抬升中间状态的立体图。
图17是表示车辆用升降装置的各升降装置被定位于抬起位置的抬起状态的立体图。
图18表示车辆用升降装置中的各升降装置的构成,(A)是表示车辆进入过程的示意俯视图,(B)是表示抬起状态的示意主视图,(C)是表示抬升中间状态的示意主视图。
图19示出了现有例的车辆用升降装置中的各升降装置的构成,(A)是表示车辆进入过程的示意俯视图,(B)是表示车辆进入停止状态的示意俯视图,(C)是表示抬起状态的示意主视图。
图20示出了车辆用升降装置,(A)是表示本发明例的抬起状态的侧视图,(B)是表示现有例的抬起状态的侧视图,(C)是表示现有例的抬升中间状态的侧视图。
图21示出了车辆用升降装置的检修坑,(A)是表示本发明例的检修坑的意俯视图,(B)是表示现有例的检修坑的示意俯视图,(C)是表示其他现有例的检修坑的示意俯视图。
图22是表示车辆用升降装置的变形例的主视图。
图23是表示车辆用升降装置的其他变形例的主视图。
图24示出了起伏连杆装置的变形例,(A)是表示抬起状态的示意图,(B)是表示抬升中间状态的示意图。
图25示出了起伏连杆装置的其他变形例,(A)是表示抬起状态的示意图,(B)是表示抬升中间状态的示意图。
图26示出了车辆用升降装置的变形例,(A)是表示抬起状态的立体图,(B)是表示抬升最初阶段状态的立体图,(C)是表示降下状态的立体图。
图27示出了车辆用升降装置的其他变形例,(A)是表示抬起状态的立体图,(B)是表示抬升最初阶段状态的立体图,(C)是表示降下状态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10 检修坑
11 开口
12 台架
13 旋转支承部
14 滑动支承部
20 升降装置
20A、20B 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
30 起伏连杆装置
31 第一连杆
31S 第一副连杆
32 第二连杆
32S 第二副连杆
33 中间连杆
40 车辆支承台
41 升降台
42 回转臂
50 可动检修坑盖
60 可动板
100 车辆用升降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车辆用升降装置100如图1至图4所示,在维修场中,在车辆1进入并停止的维修作业区域的、与车辆1的进入方向X(车辆长度方向)(图1、图12至图17)正交的左右方向Y(车宽方向)(图1、图12至图17)的两侧设置有左右一对升降装置20。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固定于维修场的地面的维修作业区域凹设有检修坑10(图2),将一对升降装置20收纳于检修坑10的内部。
各升降装置20具有由多个连杆构成的起伏连杆装置30,且包括支承车辆的车辆支承台40(升降台41和前后回转臂42、42),其搭载于该起伏连杆装置30的上部。具体而言,各车辆支承台40具有设置于起伏连杆装置30的上部的升降台41,并且以能够回转的方式,在升降台41的前后两端部分别具有能够将进入到车辆维修作业区域并停止的车辆1的下表面抬起的前后回转臂42。
各升降装置20能够通过升降执行机构(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升降液压缸装置)21的工作,使起伏连杆装置30和车辆支承台40经设置于与维修场的地面同一平面的检修坑10的开口11向该检修坑10的内外移动。各升降装置20的起伏连杆装置30以能够在将车辆支承台40定位于作为检修坑10的开口11的一部分的左右各主开口部11A(图1)而闭塞该主开口部11A的降下位置、和将车辆支承台40定位于检修坑10的上方的抬起位置之间升降的方式,起伏动作。
此处,各升降装置20的起伏连杆装置30中,各连杆的移位沿与车辆1的进入方向X正交的左右方向Y进行。此外,各升降装置20的起伏连杆装置30将车辆支承台40维持为水平状态而使其仅在铅垂方向上升降。
各升降装置20的起伏连杆装置30至少具有如下两个连杆:第一连杆31,其在检修坑10的内部的台架12,枢接支承于配置在沿与车辆1的进入方向X正交的左右方向Y的该检修坑10的靠一侧(靠外侧)的旋转支承部13;和第二连杆32,其在该检修坑10的内部的台架12,滑动支承于滑动(也可以是转动)支承部14,该滑动支承部14沿着沿与车辆1的进入方向X正交的左右方向的该检修坑10的一侧(外侧)至另一侧(内侧)而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升降装置20如图5、图6所示,在设置于检修坑10的内部的台架12的旋转支承部13枢接支承有第一连杆31的下端部a,在设置于检修坑10的内部的台架12的滑动支承部14滑动支承有第一连杆31的长度L1的2倍的长度2×L1的第二连杆32的下端部a,将第一连杆31的上端部b与第二连杆32的中点(第二连杆32的长度的中央部)c一同枢接于中间连杆33,将第二连杆32的上端部b枢接于车辆支承台40(升降台41)。此外,各升降装置20在台架12和中间连杆33枢接有与第一连杆31相同长度的第一副连杆31S的两端部a、b,由第一连杆31、第一副连杆31S、台架12、和中间连杆33这4段形成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20A。此外,各升降装置20构成为在车辆支承台40(升降台41)和中间连杆33枢接有第二连杆32的一半长度的第二副连杆32S的两端部a、b,由第二连杆32、第二副连杆32S、车辆支承台40(升降台41)和中间连杆33这4段形成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20B。并且,各升降装置20在第二副连杆32S安装有后文所述的可动检修坑盖50。
另外,各升降装置20构成为构成升降执行机构21的升降液压缸装置的液压缸基端部枢接于台架12,将该升降液压缸装置的活塞杆前端部枢支于第二连杆32的中间部。
此外,如图1、图21所示,各升降装置20由将构成起伏连杆装置30的各连杆31、32、31S、32S、33各自的两个连接件(连接板或连接棒)(就第一连杆31来看,为图21(A)示出的两个连接板31P、31P组)利用连结件(就第一连杆31来看,为图21(A)示出的连结件31R)连结而得到的组装体构成,左侧的升降装置20中构成各连杆的两个连接件各自与右侧的升降装置20中构成各连杆的两个连接件分别以彼此不同的方式重叠配置。
关于车辆用升降装置100,在检修坑10的沿车辆1的进入方向X的前后的两侧设置有与维修场的地面成为同一平面的前后各固定检修坑盖15(也可以代替各固定检修坑盖15,使维修场的地面延伸至相对于检修坑10的前后两侧)。由此,各升降装置20能够通过升降执行机构21的工作,使起伏连杆装置30和车辆支承台40(升降台41和回转臂42)经检修坑10的由前后各固定检修坑盖15夹着的开口11(左右的各主开口部11A和中央的副开口部11B)向该检修坑10的内外移动,能够在将车辆支承台40定位于检修坑10的上述开口11而闭塞该开口11从而与前后各固定检修坑盖15成为同一平面的降下位置(图5(C)、图6(C))、和将车辆支承台40定位于检修坑10的上方的抬起位置(图5(A)、图6(A))之间升降。图5(B)和图6(B)表示抬升中间状态。
此时,各升降装置20具有上述两个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20A、20B,通过将第一连杆31、第一副连杆31S和第二副连杆32S的各长度设为L1,第二连杆32的长度设定为2×L1,能够将车辆支承台40(升降台41和回转臂42)如前文所述那样维持为水平状态而使其仅在沿同一铅垂线V(图6)的铅垂方向上升降。
进一步,各升降装置20具有安装于起伏连杆装置30的结构连杆且能够伴随该起伏连杆装置30的起伏动作而动作的各可动检修坑盖50。各升降装置20的可动检修坑盖50在各车辆支承台40被定位于检修坑下降位置侧而闭塞作为检修坑10的开口11的一部分的主开口部11A时,分别使用被分为左右两半的各半部分闭塞没有被该车辆支承台40闭塞的检修坑10的开口11的另一部分(由左右各主开口部11A夹着的中央部分)即副开口部11B整体(图12)。此外,各升降装置20的可动检修坑盖50在各车辆支承台40从降下位置上升的过程中,能够打开检修坑10的副开口部11B的上述各半部分而使各起伏连杆装置30从该副开口部11B的各半部和主开口部11A向该检修坑10外侧移动,向上方离开。
此处,在车辆用升降装置100中,在各升降装置20的车辆支承台40被定位于抬起位置时,各升降装置20的可动检修坑盖50构成为从检修坑10的开口平面向上方离开。
在各升降装置20中,各可动检修坑盖50如图7、图8所示,在平板状的盖板51的前后两侧下部固定有侧板52,以大致平行地、能够从上方相对移动的方式覆盖在由构成各升降装置20的第二副连杆32S的两个连接板32SP和它们的连结件32SR构成的组装体的那些连接板32SP上。并且,各可动检修坑盖50中,枢支于植设在轮毂53(其设置于前后各连接板32SP)的左右各1个的导向螺栓54的导向辊55以滑动自如的方式卡入设置于左右侧板52的长孔部52K。56是安装在导向螺栓54的头部54A与导向辊55之间的导向垫片(guide washer)。侧板52的长孔部52K沿与盖板51的板面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由此,可动检修坑盖50经由长孔部52K安装于起伏连杆装置30的第二副连杆32,在该长孔部52K的长孔的范围内能够对于该第二副连杆32S相对移动。
各可动检修坑盖50经由上述长孔部52K安装在设置于起伏连杆装置30的第二副连杆32S的导向辊55上,由此,该可动检修坑盖50不立即伴随起伏连杆装置30的起伏动作而动作,而是如以下这样带有延迟地随伴其动作。即,可动检修坑盖50以如下方式经由上述长孔部52K安装在该起伏连杆装置30的第二副连杆32S上:在各升降装置20将车辆支承台40定位于降下位置的抬升待机阶段(图12)、和使车辆支承台40从降下位置开始上升,回转臂42能够在比检修坑10的开口11靠上方的水平面相对于车辆1的下表面回转的抬升最初阶段(图13)之间,可动检修坑盖50不伴随起伏连杆装置30的起伏动作而动作,而是维持在检修坑10的开口水平面;然后,在各升降装置20使车辆支承台40从比上述抬升最初阶段上升的阶段,可动检修坑盖50带有相当于该长孔部52K的长孔的范围内的一定量的延迟地、伴随起伏连杆装置30的起伏动作而动作。
具体而言,各升降装置20中,通过起伏连杆装置30的起伏动作,使车辆支承台40和可动检修坑盖50以如下方式工作(图9至图11)。
(1)各升降装置20的升降执行机构21使起伏连杆装置30在抬起侧起伏,在将车辆支承台40的升降台41抬升至与降下位置相比例如超过150mm的抬起位置侧,将回转臂42定位于比检修坑10的开口11(前后各固定检修坑盖15的上表面水平面)超过上述150mm的上方水平面时,如图9、图10所示,经由长孔部52K安装于设置于起伏连杆装置30的第二副连杆32S的导向辊55上的可动检修坑盖50由于该可动检修坑盖50的自重使长孔部52K的长孔上端部靠向导向辊55从而由该第二副连杆32S支承,伴随基于起伏连杆装置30的起伏动作的第二副连杆32S的移动而被抬升至抬起位置侧。
(2)在各升降装置20的升降执行机构21使起伏连杆装置30比上述(1)伏卧,将车辆支承台40定位于与降下位置相比成为上述150mm的抬升最初阶段时,可动检修坑盖50如图11至图14所示,触碰到设置于台架12的立起部的螺栓等止动件12K和为了后文所述的可动板60而设置于升降引导件63的止动件63K,盖板51的上表面以与检修坑10的开口水平面,换句话说,与前后各固定检修坑盖15的上表面成为同一平面的方式停留在地面位置。由此,可动检修坑盖50与前后各固定检修坑盖15一同形成供作业者步行的面和供维修对象车辆进入的路面。
此时,起伏连杆装置30将车辆支承台40如上述那样定位于抬升最初阶段,如图13、图14所示,将升降台41所具有的回转臂42设定于与检修坑10的开口11隔开上述150mm的上方水平面,能够使该回转臂42相对于升降对象车辆的下表面回转。
(3)各升降装置20的升降执行机构21使起伏连杆装置30比上述(2)进一步伏卧时,设置于起伏连杆装置30的第二副连杆32S的导向辊55能够在停留于上述(2)地面位置的可动检修坑盖50的长孔部52K内向下方移动,将车辆支承台40如图11、图12所示,设定于定位在降下位置的抬升待机阶段。此时,车辆支承台40的升降台41载置并停留在设置于台架12的立起部的螺栓等的止动件12L上。
在各升降装置20中,升降执行机构21使起伏连杆装置30从上述(3)的降下状态向上述(1)的抬起侧立起时,车辆支承台40和可动检修坑盖50以与上述(1)至(3)相反的顺序经由抬升待机阶段至抬升最初阶段,移位至抬起位置侧。
各升降装置20附带有可动板60。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分别与左右一对的各升降装置20对应的各1个的可动板60。但是,也可以具有对各升降装置20共用的1个可动板60。
可动板60在各升降装置20的可动检修坑盖50从检修坑10的副开口部11B向上方离开时,被定位于闭塞该副开口部11B的至少一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与两可动检修坑盖50对应的副开口部11B的各半部分)而与前后各固定检修坑盖15成为同一平面的检修坑闭锁位置,在该副开口部11B上形成作业地面。此外,可动板60在可动检修坑盖50闭塞检修坑10的副开口部11B时,被定位于收纳在检修坑10的内部的检修坑内收纳位置。
可动板60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如下方式构成。
即,可动板60搭载于设置在检修坑10的内部的X连杆装置70,固定于该可动板60的升降框架61的升降导向辊62被引导至立设在台架12上的升降引导件63而在上述检修坑闭锁位置(图9)与检修坑内收纳位置(图11)之间升降。
X连杆装置70中两个连杆71、72的中点销结合而成为X字状,连杆71的下端部枢接于设置于台架12的旋转支承部73,连杆71的上端部滑动支承于设置于升降框架61的滑动(也可以是转动)支承部74的长孔74A内,并且,连杆72的下端部滑动支承于设置于台架12的滑动(也可以是转动)支承部75的长孔75A内,连杆72的上端部吸附于设置于升降框架61的旋转支承部76。在连杆71与连杆72的各下端部之间张紧设置有拉伸弹簧77(在图10中省略),并且在连杆71与连杆72的各上端部之间张紧设置有拉伸弹簧78(在图10中省略),总是对X连杆装置70施加向拉伸方向的弹力。可动板60总是由作用于X连杆装置70的拉伸方向的拉伸弹簧77、78的弹力而被施加向上升方向的力,设置于台架12的滑动支承部75的长孔75A的一端部在X连杆装置70的拉伸方向上制止连杆72的下端部的滑动端。该连杆72的滑动端由该滑动支承部75的调节器部75R调整,由此,X连杆装置70的上升端被限制而被定位于检修坑闭锁位置。
在设置于台架12的枢支部64A枢支有L字状的锁定臂64,在锁定臂64的上端部64B设置有与位于检修坑闭锁位置的可动板60的下表面抵接的辊64B。锁定臂64能够在比辊64B通过枢支部64A的铅垂线稍陷入一侧的锁定位置、和从辊64B通过枢支部64B的铅垂线向另一侧离开的锁定解除位置之间摆动。
锁定臂64总是由与台架12之间张紧设置的拉伸弹簧65被向锁定位置侧的摆动方向施加有力,其摆动范围被以可调整位置的方式设置于台架12的止动件螺栓65K限制而被定位于锁定位置。此时,锁定臂64在锁定位置利用辊64B支承并支撑可动板60的下表面,将可动板60保持在检修坑闭锁位置。
锁定臂64附带有对抗拉伸弹簧65的施力而将该锁定臂64在锁定位置和锁定解除位置之间进行切换操作的解除臂66。解除臂66的大致中间部枢支于可动板60,在两端部分别具有辊66A、66B。解除臂66总是使辊66A沿锁定臂64的L字长度方向,抵接于朝向沿检修坑10的左右方向的外方的滑动面64S。另一方面,在起伏连杆装置30的第一连杆31设置有解除板67。并且,在与起伏连杆装置30的伏卧动作一同下降的第一连杆31的解除板67与解除臂66的辊66B抵接而将该辊66B压低时,解除臂66在锁定解除方向上转动而使其辊66A沿锁定臂64的滑动面64S滑动,并且使该锁定臂64以从锁定位置侧向锁定解除位置侧立起的方式移位,将该锁定臂64定位于锁定解除位置。在锁定臂64被定位于锁定解除位置时,可动板60丧失利用该锁定臂64的支撑保持状态而能够在检修坑闭锁位置与检修坑内收纳位置之间升降。即,在锁定臂64位于锁定解除位置时,设置于起伏连杆装置30的中间连杆33的下压辊68抵抗拉伸弹簧77、78的弹力而将可动板60的上表面下压,从而能够使X连杆装置70收缩,将该可动板60下压至检修坑内收纳位置。
另外,在可动板60被从检修坑闭锁位置下压至检修坑内收纳位置侧时,被定位于锁定解除位置的立起状的锁定臂64的上端部和其辊64B将设置于可动板60的开闭盖60K(图1)从下方推开,从该推开处向外方突出。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可动板60在升降框架61的上部的沿检修坑10的左右方向的靠近中央部安装具有主板60A,并且在主板60A的靠外侧端具有铰链结合的模仿板60B。位于检修坑闭锁位置的可动板60使模仿板60B位于与主板60A成为同一平面的水平面上。并且,位于检修坑闭锁位置与检修坑内收纳位置之间的可动板60如图9所示,使模仿板60B所具有的辊60C模仿设置于起伏连杆装置30的第一连杆31的凸轮片60L摆动,使该模仿板60B导入到设定为伏卧状态的起伏连杆装置30的第一连杆31与中间连杆33之间。
因而,在各升降装置20中,根据伴随起伏连杆装置30的起伏动作而产生的车辆支承台40和可动检修坑盖50的升降动作,可动板60以如下方式在检修坑闭锁位置与检修坑内收纳位置之间升降。
(1)在各升降装置20的升降执行机构21使起伏连杆装置30在抬起侧起伏,伴随起伏连杆装置30的第二副连杆32S而动作的可动检修坑盖50从检修坑10的副开口部11B向上方离开,设置于起伏连杆装置30的中间连杆33的下压辊68位于从可动板60的上表面离开的上方的位置时,如图9所示,该可动板60搭载于由拉伸弹簧77、78的弹力被定位于上升端的X连杆装置70而闭塞检修坑10的副开口部11B,被设定于与前后各固定检修坑盖15的上表面成为同一平面的上升位置。
此时,可动板60由被定位于锁定位置而处于支撑状态的锁定臂64从下方支承,被保持于上述检修坑闭锁位置,形成与前后各固定检修坑盖15成为同一平面的作业地面。
(2)在各升降装置20的升降执行机构21使起伏连杆装置30比上述(1)伏卧,设置于起伏连杆装置30的第一连杆31的解除板67经由解除臂66将锁定臂64定位于锁定解除位置时,如图10所示,可动板60丧失利用锁定臂64的支撑保持状态而能够在检修坑闭锁位置与检修坑内收纳位置之间升降。
此时,设置于起伏连杆装置30的中间连杆33的下压辊68抵抗拉伸弹簧77、78的弹力而将可动板60的上表面下压,从而使X连杆装置70收缩,能够将该可动板60向检修坑内收纳位置下压。
(3)在各升降装置20的升降执行机构21使起伏连杆装置30比上述(2)进一步伏卧,可动检修坑盖50如上文所述被定位于与前后各固定检修坑盖15的上表面成为同一平面的地面位置,进一步,车辆支承台40如上文所述被定位于与前后各固定检修坑盖15的上表面成为同一平面的降下位置时,如图11所示,利用设置于起伏连杆装置30的中间连杆33的下压辊68使X连杆装置70收缩至收缩端,将可动板60下压保持至检修坑内收纳位置。
在各升降装置20的升降执行机构21使起伏连杆装置30从上述(3)的降下状态向上述(1)的抬起侧立起时,可动板60以与上述(1)至(3)相反的顺序从检修坑内收纳位置上升而设定于检修坑闭锁位置。
车辆用升降装置100整体以如下方式进行升降动作。
(1)各升降装置20的升降执行机构21利用起伏连杆装置30将车辆支承台40定位于降下位置(抬升待机阶段)时,如图12所示,车辆支承台40闭塞检修坑10的左右的各主开口部11A。
与此同时,各升降装置20的可动检修坑盖50如图12所示,分别闭塞由检修坑10的各主开口部11A夹着的中央部分即副开口部11B的各半部分。
由此,各升降装置20的车辆支承台40和可动检修坑盖50被定位于与前后各固定检修坑盖15成为同一平面的地面位置,在维修作业区域,与前后各固定检修坑盖15一同,与维修场的地面成为同一平面,从而形成供作业者步行的面和供维修对象车辆进入的路面。维修对象车辆进入并停止在该维修作业区域上。
此时,可动板60被定位于检修坑内收纳位置。
(2)在各升降装置20的升降执行机构21利用起伏连杆装置30将车辆支承台40定位于与上述(1)的降下位置(升降阶段)相比例如超过150mm的抬升最初阶段时,如图13、图14所示,车辆支承台40使回转臂42能够相对于升降对象车辆的下表面回转,回转臂42被定位于维修对象车辆的下表面的升降点。
此时,可动检修坑盖50停止在与前后各固定检修坑盖15成为同一平面的地面位置,维持上述(1)中形成的供作业者步行的面和供维修对象车辆进入的路面。
(3)在各升降装置20的升降执行机构21利用起伏连杆装置30使车辆支承台40从上述(2)的抬升最初阶段向抬起位置侧上升,该车辆支承台40的回转臂42经由维修对象车辆的升降点将该车辆升起时,如图15、图16所示,可动检修坑盖50伴随起伏连杆装置30的第二副连杆32S的移动而在维修对象车辆的下方向抬起位置侧抬起,从检修坑10的开口水平面(副开口部11B)向上方离开。
(4)在各升降装置20的升降执行机构21利用起伏连杆装置30使车辆支承台40比上述(3)进一步向抬起位置侧上升时,如图17所示,可动板60从检修坑内收纳位置上升而定位于检修坑闭锁位置。可动板60闭塞可动检修坑盖50离开的检修坑10的副开口部11B的至少一部分,在该副开口部11B上形成作业地面。
由此,作业者能够在前后各固定检修坑盖15和上述各可动板60形成的作业地面上从下方维修由车辆支承台40定位于抬起位置的维修对象车辆。
在各升降装置20中,在升降执行机构21使起伏连杆装置30从上述(4)的抬起状态向上述(1)的降下位置(升降阶段)伏卧时,车辆支承台40、可动检修坑盖50和可动板60以与上述(1)至(4)相反的顺序从抬起位置经由抬升最初阶段移位至降下位置(抬升待机阶段)侧。
另外,在车辆用升降装置100中,在各升降装置20的车辆支承台40被定位于如图2所示的抬起位置时,各升降装置20的可动检修坑盖50的盖板51成为维修作业用的壁面51P,能够在该壁面51P上附上作业指示等。
此外,在车辆用升降装置100中,也可以使如图22所示的作业台51A、零件箱51B能够对各升降装置20的可动检修坑盖50的盖板51的维修作业用的壁面51P的表面装拆,或者能够将该盖板51的一部分如图23所示切开而使其能够反转,从而将其用作作业台51C。
此外,各升降装置20也可以如图24或图25所示,是构成如下所述的起伏连杆装置30的装置,即:具有台架12、第一连杆31、第二连杆32、第一副连杆31S、第二副连杆32S、中间连杆33、车辆支承台40这7段,构成这7段的各连杆的移位沿与车辆1的进入方向正交的左右方向进行,能够将车辆支承台40维持水平状态而使其仅在铅垂方向上升降。
在图24和图25示出的各升降装置20的起伏连杆装置30中,在设置于台架12的旋转支承部13枢接支承有第一连杆31的下端部a,在设置于台架12的滑动支承部14滑动支承有第一连杆31的长度L1的2倍的长度2×L1的第二连杆32的下端部a,将第一连杆31的上端部b和第二连杆32的中点c一同枢接于中间连杆33,将第二连杆32的上端部b枢接于车辆支承台40(升降台41)。此外,各升降装置20在台架12和中间连杆33枢接有与第一连杆31相同长度的第一副连杆31S的两端部a、b,由第一连杆31、第一副连杆31S、台架12和中间连杆33这4段形成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20A。此外,各升降装置20在车辆支承台40(升降台41)和中间连杆33枢接有第二连杆32的一半的长度的第二副连杆32S的两端部a、b,由第二连杆32、第二副连杆32S、车辆支承台40(升降台41)和中间连杆33这4段形成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20B。此时,第一副连杆31S的上端部和第二副连杆32S的下端部b均在同一点与中间连杆33枢接。并且,第一连杆31和第一副连杆31S的两下端部a的间隔L2、与第一连杆31的上端部b(或第二连杆32的中点c)和第一副连杆31S的上端部b(或第二副连杆32S的下端部a)的间隔L2、第二连杆32和第二副连杆32S的两上端部b的间隔L2同等。
由此,各升降装置20的起伏连杆装置30中,这些结构连杆的移位沿与车辆1的进入方向正交的左右方向进行,能够将车辆支承台40维持水平状态而使其仅在铅垂方向上升降。图24(A)、图25(A)为抬起状态,图24(B)、图25(B)表示抬升中间状态。
此外,各升降装置20如图26所示,能够变形为由成为上下2段X连杆装置的组合构成的升降装置200。
各升降装置200的起伏连杆装置201由支承于台架12的下段侧连杆装置210、和搭载于下段侧连杆装置210上而支承车辆支承台40的上段侧X连杆装置220的组合构成。下段侧连杆装置210具有销结合成X字状的两个连杆211、212,将连杆211的下端部枢接支承于设置于台架12的旋转支承部13,将连杆212的下端部滑动支承于设置于台架12的滑动支承部14。并且,上段侧X连杆装置220具有销结合为X字状的两个连杆221、222,将连杆221的下端部枢接于连杆211的上端部,将连杆222的下端部枢接于连杆212的上端部,在连杆221的上端部枢接支承有车辆支承台40,在连杆222的上端部滑动支承有车辆支承台40。
另外,可动检修坑盖50以与安装于所述起伏连杆装置30的第二副连杆32S同样的方式,分别安装于上段侧X连杆装置220的各连杆221、222。
由此,各升降装置200的起伏连杆装置201中,这些结构连杆的移位沿与车辆1的进入方向X正交的左右方向Y进行,能够将车辆支承台40维持为水平状态而使其仅在延伸方向上升降。图26(A)表示抬起状态,图26(B)表示抬升最初阶段,图26(C)表示降下状态(抬升待机阶段)。
因而,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起到以下的作用效果。
(a)各升降装置20的起伏连杆装置30中,各连杆的移位沿与车辆1的进入方向正交的左右方向进行,并且,如图5、图6所示,将车辆支承台40维持为水平状态,使其仅在沿图6所示的同一铅垂线V的铅垂方向上升降。由此,在车辆支承台40上,能够不使车辆1的左右的升降点(或左右轮胎)在左右相对的方向上被拉扯地稳定地支承并升降车辆1。
(b)各升降装置20的起伏连杆装置30中,各连杆的移位沿与车辆1的进入方向正交的左右方向进行。由此,各起伏连杆装置30如图18(A)至(C)所示,在维修作业区域中能够在升降对象车辆1的正下方的沿车宽方向的外侧直至内侧的较广的区域对该车辆1进行升降,因此,能够实现作用于各连杆的弯曲载荷的减轻,降低各连杆所需的刚性(例如构成各连杆的连接件的板宽等),进而能够使该起伏连杆装置30整体尺寸紧凑化。这意味着能够将维修作业区域的起伏连杆装置30的设置空间小型化,如图3、图20(A)所示,在升起的车辆1的正下方确保较广的维修作业空间W1、W2,从而提高其维修作业性。
(c)各升降装置20的起伏连杆装置30中,各连杆的移位与车辆1的进入方向正交的左右方向进行。由此,各起伏连杆装置30被配置于夹在升降对象车辆1的沿车辆长度方向的前轮侧和后轮侧的大致中央部的正下方而起伏,因此,能够如图3、图20(A)所示,在车辆正下方的前轮侧和后轮侧确保较广的维修作业空间W1、W2。此外,该维修作业空间W1、W2不受车辆1的升降高度H影响,是固定的。因而,能够提高位于车辆1的前轮侧和后轮侧的发动机、行走系统、变速器、电池等的维修作业性。
(d)各升降装置20的起伏连杆装置30中,各连杆的移位沿与车辆1的进入方向正交的左右方向进行。因而,各起伏连杆装置30能够彼此点对称配置而彼此共用,并且该车辆支承台40能够彼此共用,所以能够削减各升降装置20的构成部件数,能够削减其组装工时等,进而能够提高车辆用升降装置的生产性。
此外,各升降装置20没有对车辆进入方向的方向性要求,无论使车辆1从沿该车辆进入方向的两个方向的哪个进入,均能够进行维修作业。
(e)各升降装置20的起伏连杆装置30具有:第一连杆31,其枢接支承于沿检修坑10的左右方向的靠一侧的旋转支承部13;和第二连杆32,其滑动支承于沿检修坑10的左右方向的靠另一侧的滑动支承部14。因而,各起伏连杆装置30能够利用在维修作业区域中在沿升降对象车辆1的正下方的车宽方向的靠外侧起伏的第一连杆31和在靠其内侧起伏的第二连杆32这两个连杆,稳定地在该升降对象车辆1的正下方的沿车宽方向的较广的区域来升降车辆1,能够稳定地实现前述(b)。
(f)各升降装置20在车辆支承台40从检修坑10的开口11升起时,能够在由两侧的升降装置20夹着的该开口的中央部分形成可动板60闭塞的作业地面。作业者能够在由在检修坑10的前后已有的各作业地面和中央的上述可动板60形成的作业地面形成的较广的作业地面上进行维修作业。
(g)在各升降装置20的车辆支承台40被定位于抬起位置,第一连杆31和第二连杆32的交叉部配置于比已有的各作业地面靠上方时,如图1、图2所示,由比第一连杆31和第二连杆32的交叉部靠下侧的下缘部彼此夹着的、形成于它们的交叉部的正下方且该作业地面的上侧的三角形状的连杆间间隙R面朝它们的前后各作业地面。在该三角形状的连杆间间隙R发生缩小移位的该升降装置20的下降时,能够使作业者不处于下降的车辆1的下方,且不必担心脚卡在该缩小移位的连杆间间隙R内。
(h)构成各升降装置20的起伏连杆装置30的各连杆由一对的两个连接件(就第一连杆31而言,是两个连接板31P、31P组)的组装体构成,左侧的升降装置20中构成各连杆的两个连接件各自与右侧的升降装置20中构成各连杆的两个连接件分别如图21(A)所示,以彼此不同的方式重叠配置。因而,能够使在维修场中两升降装置20所占的面积减小。由此,能够减小维修场的地面施工区域,还能够减小检修坑10的面积。
另外,在图19示出的现有例中,如图21(B)或(C)所示,维修场的地面施工区域和检修坑的面积较大。
(i)各升降装置20具有安装于起伏连杆装置30的结构连杆且能够伴随该起伏连杆装置30动作的各可动检修坑盖50,各升降装置20的可动检修坑盖50在车辆支承台40被定位于降下位置时,闭塞检修坑10的开口11中的没有由该车辆支承台40闭塞的检修坑10的开口11的一部分。此时,可动检修坑盖50与车辆支承台40一同闭塞检修坑10的开口11的大致全部,能够形成供作业者步行的面并且形成供维修对象车辆1进入的路面而使该车辆1进入到维修作业区域。
此外,可动检修坑盖50在车辆支承台40从降下位置上升的过程中,从检修坑10的上述开口的一部分向上方离开,在使车辆支承台40上升至抬起位置的维修作业时,如图2所示,在升降对象车辆1的正下方确保不被该可动检修坑盖50妨碍的较大的维修作业空间W3。
(j)在所述各升降装置20构成为在设置于检修坑10的内部的台架12的旋转支承部13枢接支承有第一连杆31的下端部,在设置于检修坑10的内部的台架12的滑动支承部14滑动支承有第一连杆31的2倍的长度的第二连杆32的下端部,将第一连杆31的上端部和第二连杆32的中点一同枢接于中间连杆33,将第二连杆32的上端部枢接于车辆支承台40,在台架12和中间连杆33枢接有与第一连杆31相同长度的第一副连杆31S的两端部,由第一连杆31、第一副连杆31S、台架12和中间连杆33这4段形成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20A,在车辆支承台40和中间连杆33枢接有第二连杆32的一半长度的第二副连杆32S的两端部,由第二连杆32、第二副连杆32S、车辆支承台40和中间连杆33这4段形成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20B时,能够将车辆支承台40如前述(a)所述维持为水平状态而使其仅在铅垂方向上升降。此外,能够在第二副连杆32S安装上述(i)的可动检修坑盖50。
另外,关于上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进一步公开以下的车辆用升降装置。
<1>各升降装置20具有各可动检修坑盖50,其安装于作为起伏连杆装置30的结构连杆的第二副连杆32S并能够伴随该起伏连杆装置30动作,各可动检修坑盖50在车辆支承台40被定位于降下位置侧时,闭塞没有由该车辆支承台40闭塞的检修坑10的开口11的另一部分即副开口部11B。因而,能够使定位于抬起位置的车辆支承台40覆盖车辆的下表面的区域缩小从而提高维修作业性,或者为了实现车辆用升降装置的轻量化、紧凑化,在实现车辆支承台40的小型化并将该车辆支承台40定位于降下位置侧时,闭塞检修坑10的副开口部11B的可动检修坑盖50与闭塞检修坑10的主开口部11A的车辆支承台40一同,闭塞包括该检修坑10的主开口部11A和副开口部11B在内的该检修坑10的开口11的大致全部,能够在形成供作业者步行的面的同时,形成供维修对象车辆进入的路面而使该车辆进入维修作业区域。
此外,在各车辆支承台40从降下位置上升的过程中,检修坑10的副开口部11B由各可动检修坑盖50打开,能够使起伏连杆装置30从包括该副开口部11B和主开口部11A在内的该检修坑10的较大的开口11向该检修坑10的内外移动。此时,各升降装置20的起伏连杆装置30中,各连杆的移位不必须沿与车辆1的进入方向X正交的左右方向Y进行,各连杆的移位也可以沿着车辆1的进入方向X。
即,各升降装置20能够例如如图27所示,变形为由成为上下2段的X连杆装置的组合构成的升降装置300。
各升降装置300的起伏连杆装置301由支承于台架12的下段侧连杆装置310、和搭载于下段侧连杆装置310上并支承车辆支承台40的上段侧X连杆装置320的组合构成。下段侧连杆装置310具有销结合为X字状的两个连杆311、312,连杆311的下端部枢接支承于设置于台架12的旋转支承部13,连杆312的下端部滑动支承于设置于台架12的滑动支承部14。并且,上段侧X连杆装置320具有销结合为X字状的两个连杆321、322,连杆321的下端部枢接于连杆311的上端部,连杆322的下端部枢接于连杆312的上端部,在连杆321的上端部枢接支承有车辆支承台40,在连杆322的上端部滑动支承有车辆支承台40。
另外,可动检修坑盖50以与对第一实施方式的起伏连杆装置30的第二副连杆32S的安装同样的方式,分别安装于上段侧X连杆装置320的各连杆321、322。
由此,各升降装置300的起伏连杆装置301中,这些结构连杆的移位沿车辆1的进入方向X进行。图27(A)表示抬起状态,图27(B)表示抬升最初阶段,图27(C)表示降下状态(抬升待机阶段)。
<2>以下述方式将该可动检修坑盖50安装于起伏连杆装置30的结构连杆:各升降装置20的车辆支承台40可回转地具有能够抬升进入并停止在车辆维修作业区域的车辆的下表面的回转臂42,各升降装置20在车辆支承台40被定位于降下位置的抬升待机阶段、和使车辆支承台40从降下位置开始上升、能够使回转臂42在与检修坑10的开口11相比靠上方的水平面相对于车辆的下表面回转的抬升最初阶段之间,使可动检修坑盖50不伴随起伏连杆装置30的起伏而动作而维持于检修坑10的开口平面,各升降装置20在使车辆支承台40比上述抬升最初阶段上升的阶段,该可动检修坑盖50相对于起伏连杆装置30的起伏动作具有一定量的延迟地伴随其工作。由此,各升降装置20能够在上述抬升最初阶段将可动检修坑盖50维持在检修坑10的开口平面,由该可动检修坑盖50形成供维修对象车辆进入的上述<1>的路面,能够使车辆支承台40的回转臂42上升至与检修坑10的开口11相比靠上方的平面而设定于能够相对于该车辆的下表面回转的平面。由此,每当多台车辆连续进入维修作业区域而反复实施对它们的维修作业时,能够无需使车辆支承台40从供前一车辆的抬起位置下降至抬升待机阶段的降下位置,只要使上述回转臂42下降至能够回转的水平面,使前一车辆从维修作业区域退出,就能接着使下一车辆进入该维修作业区域,能够提高维修作业的生产性。
<3>各升降装置20的可动检修坑盖50经由长孔部52K安装于起伏连杆装置30的第二副连杆32S上,能够在该长孔部52K的长孔的范围相对于该第二副连杆32S相对移动,由此,能够简易地实现可动检修坑盖50相对于起伏连杆装置30的第二副连杆32S的相对移动结构。
<4>各升降装置20附带有可动板60,可动板60在各升降装置20的可动检修坑盖50从检修坑10的副开口部11B向上方离开时,被设定于闭塞该副开口部11B的至少一部分的检修坑闭锁位置。由此,在车辆支承台40从降下位置上升时,能够由可动板60闭塞能够使该起伏连杆装置30向检修坑10外侧移动的该检修坑10的副开口部11B,在该可动板60上形成供作业者使用的作业地面。
<5>在各升降装置20的车辆支承台40定位于抬起位置时,各升降装置20的可动检修坑盖50构成为从检修坑10的开口水平面离开。因而,在使车辆支承台40上升至抬起位置而进行维修作业时,能够在升降对象车辆的正下方确保不被该可动检修坑盖50妨碍的较广的维修作业空间。
<6>在各升降装置20构成为在设置于检修坑10的内部的台架12的旋转支承部13枢接支承有第一连杆31的下端部,在设置于检修坑10的内部的台架12的滑动支承部14滑动支承有第二连杆32的下端部,将第一连杆31的上端部与第二连杆32一同枢接于中间连杆33,将第二连杆32的上端部枢接于车辆支承台40,在台架12和中间连杆33枢接有第一副连杆31S的两端部,由第一连杆31、第一副连杆31S、台架12和中间连杆33这4段形成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20A,在车辆支承台40和中间连杆33枢接有第二副连杆32S的两端部,由第二连杆32、第二副连杆32S、车辆支承台40和中间连杆33这4段形成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20B时,能够在第二副连杆32S安装上述<1>的可动检修坑盖50。
以上,通过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的叙述,但本发明的具体构成不限于该实施方式,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的设计的变更等也包含于本发明。
工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根据本发明,在车辆用升降装置中,能够在升起的车辆的正下方确保较广的维修作业空间而提高其维修作业性,并且能够提高其生成性。

Claims (7)

1.一种车辆用升降装置,在维修场中车辆进入并停止的维修作业区域的、与车辆的进入方向正交的左右方向的两侧设置有左右一对升降装置,各升降装置具有由多个连杆构成的起伏连杆装置,支承车辆的车辆支承台搭载于该起伏连杆装置的上部,该车辆用升降装置的特征在于,
各升降装置的起伏连杆装置中,各连杆的移位沿与车辆的进入方向正交的左右方向进行,并且,将车辆支承台维持为水平状态而使其仅在铅垂方向上升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维修场的地面规定的维修作业区域设置有检修坑,
各升降装置的起伏连杆装置至少具有如下两个连杆:第一连杆,其枢接支承于在检修坑的内部配置于沿与车辆的进入方向正交的左右方向的该检修坑的靠一侧的旋转支承部;和第二连杆,其滑动支承于在该检修坑的内部配置为从沿与车辆的进入方向正交的左右方向的该检修坑的一侧跨至另一侧的滑动支承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可动板,其在所述各升降装置的车辆支承台从检修坑的开口上升时,被设定于闭塞由两侧的升降装置夹着的该开口的中央部分的检修坑闭锁位置,并且,在车辆支承台下降至降下位置时,被设定于收纳于检修坑的内部的检修坑内收纳位置。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辆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各升降装置的车辆支承台被定位于抬起位置,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交叉部配置于与前后已有的各作业地面相比靠上方的位置时,比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交叉部靠下侧的下缘部彼此夹着的、形成于它们的交叉部的正下方且该作业地面的上侧的三角形状的连杆间间隙面朝它们的前后各作业地面。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各升降装置的起伏连杆装置的各连杆由成为一对的两个连接件的组装体构成,
左侧的升降装置中构成各连杆的两个连接件各自与右侧的升降装置中构成各连杆的两个连接件分别以彼此不同的方式重叠配置。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升降装置具有安装于起伏连杆装置的结构连杆并能够伴随该起伏连杆装置的起伏动作而动作的各可动检修坑盖,
各升降装置的可动检修坑盖在车辆支承台被定位于降下位置时,闭塞检修坑的开口中的没有由该车辆支承台闭塞的检修坑的开口的一部分,在该车辆支承台从降下位置上升的过程中,从检修坑的所述开口向上方离开。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升降装置构成为:
在设置于检修坑的内部的台架的旋转支承部枢接支承有第一连杆的下端部,在设置于检修坑的内部的台架的滑动支承部滑动支承有第一连杆的2倍的长度的第二连杆的下端部,将第一连杆的上端部与第二连杆的中点一同枢接于中间连杆,将第二连杆的上端部枢接于车辆支承台,
在台架和中间连杆枢接有与第一连杆同一长度的第一副连杆的两端部,由第一连杆、第一副连杆、台架和中间连杆这4段形成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
在车辆支承台和中间连杆枢接有第二连杆的一半长度的第二副连杆的两端部,由第二连杆、第二副连杆、车辆支承台和中间连杆这4段形成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
在第二副连杆安装有可动检修坑盖。
CN201911200065.XA 2019-04-25 2019-11-29 车辆用升降装置 Active CN1108448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84388 2019-04-25
JP2019084388A JP6579599B1 (ja) 2019-04-25 2019-04-25 車両用リフト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44832A true CN110844832A (zh) 2020-02-28
CN110844832B CN110844832B (zh) 2021-08-31

Family

ID=680536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00065.XA Active CN110844832B (zh) 2019-04-25 2019-11-29 车辆用升降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198599B2 (zh)
EP (1) EP3730449B1 (zh)
JP (1) JP6579599B1 (zh)
CN (1) CN110844832B (zh)
CA (1) CA3062652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07254A (zh) * 2020-07-06 2020-10-23 广东国智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修用汽车提升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1642886S (zh) * 2019-04-25 2019-10-07
CN111457223B (zh) * 2020-04-10 2022-03-22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一种自动举升锁定机构
CN113250508B (zh) * 2021-03-31 2023-05-12 安徽鸿杰威尔停车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pcs型智能车库载车板式旋转装置的辅助稳定机构
CN113277440A (zh) * 2021-06-07 2021-08-20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一种移动式汽车维修保养平台
CN113819203B (zh) * 2021-11-02 2024-06-21 昆山刚毅精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扭簧枢轴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48086A (zh) * 2009-07-08 2011-01-19 株式会社杉安 车辆维护用升降机
CN102039947A (zh) * 2009-10-21 2011-05-04 株式会社大福 工件升降支撑装置
JP2017001856A (ja) * 2015-06-12 2017-01-05 株式会社ヤスヰ 車両用リフト装置
CN106458551A (zh) * 2014-06-19 2017-02-22 株式会社雅思亿 车辆用升降装置
JP2018203382A (ja) * 2017-05-30 2018-12-27 株式会社スギヤス 車両整備用リフ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464731A (en) * 1945-12-06 1949-03-15 Globe Hoist Co Floor pit cover means for vehicle hoists
JPS57166293A (en) * 1981-04-06 1982-10-13 Saburou Masui Lift for automobile
JP2594039B2 (ja) * 1986-03-20 1997-03-26 トヨタ自動車 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
JPH0547184Y2 (zh) 1987-03-04 1993-12-10
JPS647189U (zh) * 1987-06-30 1989-01-17
JPH0450310Y2 (zh) * 1987-07-10 1992-11-26
JPH06135694A (ja) * 1993-02-18 1994-05-17 Towa Kogyo Kk 昇降装置と作業台
US5450928A (en) * 1993-04-28 1995-09-19 Sugiyasu Industries Co., Ltd. Lift used for maintenance and repair of automobiles
JP2779402B2 (ja) * 1995-09-12 1998-07-23 日産アルティア株式会社 車両用リフト
JP3373393B2 (ja) 1997-06-03 2003-02-04 株式会社バンザイ 車両整備用リフト
IT1294587B1 (it) 1997-09-10 1999-04-12 Eride Rossato Dispositivo automatico di copertura della fossa per ponti sollevatori a parallelogramma da incasso.
DE29812459U1 (de) * 1998-07-13 1998-09-10 MAHA Maschinenbau Haldenwang GmbH & Co. KG, 87490 Haldenwang Hebebühne für zweispurige Fahrzeuge
US20030197110A1 (en) * 2002-03-12 2003-10-23 Kan Cui Sliding articulated extension-retraction mechanism
JP5336103B2 (ja) 2008-04-14 2013-11-06 株式会社スギヤス リフト装置
JP2012001333A (ja) * 2010-06-17 2012-01-05 Toyota Motor Corp 昇降装置および昇降装置を用いた車両の組立ライン
NL2012085C2 (en) * 2014-01-14 2015-07-16 Stertil Bv Inground lifting system with a modular structure for lifting a vehicle, and method there fore.
US10730727B2 (en) * 2014-08-07 2020-08-04 Bbm Railway Equipment, Llc Low profile drop table
KR20160030778A (ko) * 2014-09-11 2016-03-21 (주)이니텍엔지니어링 자동차 정비용 리프트 장치
JP6431381B2 (ja) 2015-01-13 2018-11-28 株式会社ヤスヰ 車両用リフト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48086A (zh) * 2009-07-08 2011-01-19 株式会社杉安 车辆维护用升降机
CN102039947A (zh) * 2009-10-21 2011-05-04 株式会社大福 工件升降支撑装置
CN106458551A (zh) * 2014-06-19 2017-02-22 株式会社雅思亿 车辆用升降装置
JP2017001856A (ja) * 2015-06-12 2017-01-05 株式会社ヤスヰ 車両用リフト装置
JP2018203382A (ja) * 2017-05-30 2018-12-27 株式会社スギヤス 車両整備用リフト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07254A (zh) * 2020-07-06 2020-10-23 广东国智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修用汽车提升机
CN111807254B (zh) * 2020-07-06 2021-06-22 广东国智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修用汽车提升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44832B (zh) 2021-08-31
EP3730449B1 (en) 2022-05-25
EP3730449A1 (en) 2020-10-28
US11198599B2 (en) 2021-12-14
CA3062652A1 (en) 2020-03-03
JP6579599B1 (ja) 2019-09-25
JP2020179974A (ja) 2020-11-05
US20200339397A1 (en) 2020-10-29
CA3062652C (en) 2022-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44832B (zh) 车辆用升降装置
JP7221528B2 (ja) 車両用リフト装置
CN108571200B (zh) 一种立体泊车装置及泊车方法
EP0936177B1 (en) Power lift for vehicles
US3223251A (en) Displaceable jack for automotive vehicles
KR20100103261A (ko) 동조장치가 구비된 세미시져형 차량용 리프트
JP6514395B1 (ja) 車両整備用ピット装置及びピットカバー装置
KR100959753B1 (ko) 차량 정비용 리프트
KR100597370B1 (ko) 차량용 리프트장치
JP3228954B2 (ja) プラットホーム上に自動車を駐車させるためのパーキング装置
JP2854741B2 (ja) 車体搬送用仮台車
JP2019189447A (ja) 高所作業装置及びトンネル内の作業方法
KR102279631B1 (ko) 2주식 리프트의 승강받침장치
KR101015941B1 (ko) 잠금수단이 구비된 세미시져형 차량정비용 리프트
JP6656116B2 (ja) 車両整備用リフト
CN210919075U (zh) 一种全自动二衬注浆台车
JP4704741B2 (ja) 段差解消階段、及び車両整備用ピット
KR102279630B1 (ko) 2주식 리프트의 승강받침장치
JP2019202839A (ja) 車両整備用リフト及びリフト装置
JPH0730632Y2 (ja) 車輌整備用リフト
RU2385240C1 (ru) Машина вагоноремонтная
JP3999697B2 (ja) アウトリガジャッキ
JP2515263Y2 (ja) 高所作業車
WO2010070443A2 (en) Vehicle lifting structure
KR20040092198A (ko) 자동차 정비용 리프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