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19986B - 机动两轮车 - Google Patents

机动两轮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19986B
CN102019986B CN201010283642.9A CN201010283642A CN102019986B CN 102019986 B CN102019986 B CN 102019986B CN 201010283642 A CN201010283642 A CN 201010283642A CN 102019986 B CN102019986 B CN 1020199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ar frame
main car
wall portion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8364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19986A (zh
Inventor
松冈庸介
辻本有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0199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199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199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1998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1/00Motorcycles, engine-assisted cycles or motor scooters with one or two wheels
    • B62K11/02Frames
    • B62K11/10Fram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ine being over or beside driven rear whe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202/00Motorised scoo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204/00Adaptations for driving cycles by electric mo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即使把车架的一部分作为外观设计面也能抑制表面处理成本、并可提高维修性的机动两轮车。本发明的机动两轮车备有主车架(MF)和覆盖该主车架(MF)的一部分的车身罩(27)。主车架(MF)具有从头管(2)朝后下方伸出的前半部(MF1)和从该前半部(MF1)的下端朝后方伸出的后半部(MF2)。上述主车架(MF)是具有左右侧壁部(51)及底壁部(50)并朝上方开放的部件。上述车身罩(27)从上方覆盖上述主车架(MF)的开放的部分及上述左右侧壁(51)的一部分。上述后半部(MF2)的下部作为外观设计面露出在外部。

Description

机动两轮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动两轮车,特别涉及价廉、外观设计好、维修性好的电动式机动两轮车。
背景技术
在机动两轮车中,从车身轻量化、提高生产率方面考虑,采用铸造的车架构造是公知的技术(见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68606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上述已往的机动两轮车中,铸造的车架是向下侧开放的构造,其上侧露出在外部而作为外观部件,车架的内部作为零件的收容部使用。
若这样使铸造车架作外观设计面露出,则必须要进行涂敷、电镀等的表面处理,使显眼的车架的上部(骑跨部)露出时,为了提高外观商品性,存在表面处理的费用变得更高的倾向。
另外,维修时,必须从下侧处理设在车架内的部件,所以,维修性有待提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即使将车架的一部分作为外观设计面也能抑制表面处理成本、并且可提高维修性的机动两轮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是机动两轮车。该机动两轮车备有主车架(例如实施方式中的主车架MF)和车身罩(例如实施方式中的车身罩27);主车架具有从头管(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头管2)朝后下方伸出的前半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前半部MF1)、和从该前半部的下端朝后方伸出的水平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后半部MF2);车身罩覆盖该主车架的一部分;其特征在于,上述主车架是具有左右侧壁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侧壁部51)及底壁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底壁部52)、并朝上方开放的部件;上述车身罩从上方覆盖上述主车架的开放的部分及上述左右侧壁部的一部分;上述水平部的下部作为外观设计面露出到外部。
在技术方案2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备有向驱动轮(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前轮FW、后轮RW)提供驱动力的马达(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前轮马达FM、后轮马达RM)、和向上述马达供给电力的电池(例如实施方式中的驱动用电池60~62);上述电池收容在由上述主车架的左右侧壁部及底壁部形成的空间部分(例如实施方式中的空间部分58)内。
在技术方案3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左右侧壁部的外侧壁上,设有朝外侧突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多个突条(例如实施方式中的突条69)。
在技术方案4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设有可旋转地支撑上述驱动轮的摆动臂(例如实施方式中的摆动臂22),在上述主车架的水平部的侧壁部设有收容摆动臂的一部分的凹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凹部85),在该凹部设有可摆动地支撑上述摆动臂的枢轴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枢轴部23)。
在技术方案5的发明,其特征在于,上述车身罩备有覆盖上述主车架的前半部及水平部的一部分的前罩(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前罩28)、和覆盖上述水平部的其余部分的后罩(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后罩29)。
在技术方案6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备有控制上述马达的马达驱动器单元(例如实施方式中的马达驱动器单元66)、和对上述电池的电压进行降压的电压变换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电压变换器65),上述马达驱动器单元和上述电压变换器,配置在收容于上述主车架的水平部的上述电池(例如实施方式中的驱动用电池61、62)的上方。
技术方案7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前罩的后面(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后面40)形成了开口(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开口41),在面向该开口的位置,设有对上述电池充电的供电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供电部42)及冷却上述电池的冷却风入口(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冷却风入口43);设有可开闭地覆盖上述开口的盖(例如实施方式中的盖44)。
发明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使主车架的一部分露出,作为设计上的重点,提高外观品质,把设在主车架上方的车身罩卸下时,就可以简单地进行主车架内的维修。另外,车身罩从上方覆盖主车架的开放部分及左右侧壁部的一部分,所以,主车架的外观设计面不设定在不显眼的上部,与把外观设计面设定在上部时相比,可以抑制主车架露出部分的表面处理成本。
根据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由于电池配置在被主车架包围的部分,所以,可以从外部保护电池。
根据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可提高主车架的强度,并且可进一步促进收容在内部的电池散热。
根据技术方案4记载的发明,由于摆动臂收容在凹部内,摆动臂不从主车架突出,所以,可以使车辆在宽度方向紧凑并可以体现细设计。
根据技术方案5记载的发明,由于只用前罩和后罩这两个部件构成车身罩,所以,可以减少零部件数目。
根据技术方案6记载的发明,可以把同为发热部件的马达驱动器单元、电池和电压变换器一并冷却。
根据技术方案7记载的发明,只要开闭盖就可以进行充电作业,并且,可进行冷却风入口的维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机动两轮车的左侧面图。
图2是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机动两轮车的左前方看的立体图。
图3是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机动两轮车的左后方看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机动两轮车的正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机动两轮车的后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机动两轮车的主车架的左侧面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机动两轮车的主车架周围的零件配置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机动两轮车的前罩上部的放大剖面图。
图9是沿图7中A-A线的剖面图。
图10是沿图7中B-B线的剖面图。
图11是沿图7中C-C线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2...头管,22...摆动臂,23...枢轴部,27...车身罩,28...前罩,29...后罩,40...后面,41...开口,42...供电部,43...冷却风入口,44...盖部,51...侧壁部,52...底壁部,58...空间部分,60~62...驱动用电池,65...电压变换器,66...马达驱动器单元,69...突条,85...凹部,FM...前轮马达,RM...后轮马达,FW...前轮(驱动轮),RM...后轮(驱动轮),MF...主车架,MF1...前半部,MF2...后半部(水平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机动两轮车1是电动式机动两轮车,前轮和后轮都作为驱动轮。
如图1~图5所示,在机动两轮车1中,在主车架MF的前端部设有头管2。在头管2上备有朝斜前下方延伸的、可转向的铝铸的转向架3。
转向架3在上部备有左右手柄基体部5、弧形的前灯安装部7、和前壁部8。左右手柄基体部5构成手柄4的下半部。弧形的前灯安装部7从两手柄基体部5朝斜前下方下部中央下降,除了前灯6的上部外,保持着前灯6。前壁部8设在前灯安装部7的下部。
转向架3的前壁部8的下部分成二叉,形成为左右前叉部9。在该前叉部9的下端部通过底连杆式悬挂件10枢支着前轮FW。在前轮FW的轮毂部11的左侧内置着对前轮FW赋予驱动力的前轮马达FM,在右侧配置着液压式的鼓式前制动器FB。另外,前制动器FB和前轮马达FM的配置位置也可以左右掉换。
在两前叉部9、9之间,安装着从上部覆盖前轮FW的树脂制的前挡泥板12。在转向架3的上部朝左右伸出的手柄基体部5上,安装着树脂制的手柄罩13。手柄罩13与手柄基体部5共同形成手柄4。在手柄罩13的中央部配置着仪表14。手柄罩13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向前伸出,作为与前灯安装部7一起包围前灯6的前灯罩15,并在此安装着前灯6。
在转向架3的前壁部8设有顶部朝下的三角形的信息显示部16(见图2、图4)。该信息显示部16在透过性的透镜的内部配置着液晶等的显示装置,给迎面车辆、行人发送文字、记号等的信息。
在手柄4的两端部,左右设有把手部17、17。在各把手部17的前下方配置着支撑在左右手柄基体部5上的制动杆18。另外,在手柄4的两端部,安装着跨越手柄基体部5与手柄罩13的交界部分的、横长的左右信号装置19、19。在把手部17的根部左右安装着后视镜20、20。
主车架MF是从头管2朝斜后下方伸出、然后朝水平方向向后伸出的铝铸的部件。在主车架FM的后端部,在设在其上部的左右后部支架21上固定着副车架SF。副车架SF是朝斜后上方延伸的部件。
在主车架MF的后部,将可旋转地支撑着后轮RW的二叉状摆动臂22可摆动地支撑在枢轴部23上。在左右的副车架SF上设有横梁24。在横梁24与摆动臂22的基部之间,安装着缓冲装置25(见图1、图6)。
在后轮RW的轮毂26的左侧内置着对后轮RW提供驱动力的后轮马达RM,在右侧配置着液压式的鼓式后制动器RB。另外,后轮制动器RB和后轮马达RM的配置位置,也与前轮FW同样地可以左右掉换。
从主车架MF到副车架SF的部位设有车身罩27。该车身罩27例如由外表与安装在转向架3的手柄基体部5上的手柄罩3相同的同质的树脂制部件形成。车身罩27备有前罩28和后罩29。前罩28覆盖主车架MF的前半部MF1和后半部MF2的一部分。后罩29覆盖后半部MF2的其余部分及车身后部。
前罩28固定在主车架MF的前部支架31上,从上方和后方覆盖主车架MF的前半部MF1,在前侧一体地备有沿车宽方向扩展的护腿罩部30。后罩29从上方覆盖主车架MF的后半部MF2的一部分,其上壁33朝斜后方伸出,后部作为覆盖后轮RW上方的后挡泥板部32。在后罩29的上壁33上,安装着可收纳头盔34等的收纳箱35。收纳箱35是将安装片37、38固定在副车架SF的安装支架36上和副车架SF的后部而安装上的。在收纳箱35的上部开口部,安装着以前侧为中心可开闭的车座39。
前罩28的护腿罩部30从后方覆盖主车架MF,使朝向主车架MF的前侧的底壁部50露出于前侧,前罩28的后部使主车架MF的后半部MF2的底壁部50露出于下方,并且,使主车架MF的后半部MF2的侧壁部51在朝斜上方向上吊起而形成的下缘部K1以下的部分露出。在前罩28的后面40形成了开口41,在面临该开口41的主车架MF的前半部MF1的上壁部46上,设有给后述驱动用电池60~62充电用的供电部42以及用于冷却驱动用电池60~62的冷却风入口43。开口41借助下开式盖44可以开闭。另外,在冷却风入口43安装着过滤器45。
后罩29使主车架MF的后半部MF2的底壁部50露出于下方,并且,使主车架MF的后半部MF2的侧壁部51的直到枢轴部23的部分在与前罩28的下缘部K1相连并水平地朝后方延伸的下缘部K2以下的部分露出。
这样,主车架MF,在朝向前半部MF1的前侧的底壁部50及后半部MF2的底壁部50、以及作为侧壁部51的一部分而露出的部分即前罩28的下缘部K1以下的部分和后罩29的下缘部K2以下的部分,起到作为外观设计面而露出的车身外观构成部件的作用。
在前罩28的后端部和后罩29的前端部形成骑跨部M,在前罩28的后端缘和后罩29的前端缘的交界部分稍后方,在主车架MF的侧壁部51上安装着踏板47。
在后挡泥板部32的侧壁48上,左右安装着后信号装置49。在后挡泥部32的后壁53上安装着尾灯54,在尾灯54的下方设有号牌NP。在后挡泥板部32的上壁55上,安装着支撑在副车架SF上的行李架56。另外,在主车架MF的后半部MF2的后部设有主撑脚57。
如图6~图8所示,主车架MF是具有左右侧壁部51、底壁部50和后壁部52、内部有空间部分58的朝上方开放的部件,备有前半部MF1和后半部MF2,前半部MF1与头管2相连、从头管2朝斜后下方伸出,后半部MF2从前半部MF1朝后方伸出。
在前半部MF1的空间部分58,收容着向前轮马达FM、后轮马达RM提供电力的驱动用电池60、61。在后半部MF2的空间部分58,在前侧收容着向前轮马达FM、后轮马达RM提供电力的驱动用电池62,在后侧收容着辅机类用的12V电池63。这三个驱动用电池60~62是串联连接,例如,输出72V,驱动前轮马达FM、后轮马达RM。
在此,收容在前半部MF1的空间部分58内的驱动用电池60、61的后方侧从空间部分58突出。在前半部MF1的空间部分58,在上方配置着电池控制装置(BMU)64,该电池控制装置64进行驱动用电池60~62的充放电管理。
在主车架MF的后半部MF2的上方,在被车身罩27的前罩28的后端部和后罩29的前端部包围的部分,将对驱动用电池62的电压进行降压的电压变换器(DC-DC)65和控制前轮马达FM、后轮马达RM的马达驱动器单元(PDU)66配置在驱动用电池62的上方。电压变换器65设在车身罩27的前罩28的后端部内侧。马达驱动器单元66设在车身罩27的后罩29的前端部内侧。在马达驱动器单元66的后方,在收纳箱35的下方,设有用于从冷却风入口43(见图8)吸入冷却风的冷却风扇67(见图7)。
主车架MF的前半部MF1的侧壁部51及上部被前罩28的护腿罩部30覆盖,但是底壁部50朝向前方露出。
如图8所示,在主车架MF的头管2的安装部附近设有上壁46。在该上壁部46的上部,设有给驱动用电池60~62充电用的供电部42。在供电部42的下侧,在宽度方向中央部,设有安装着过滤器45的冷却风入口43。这些供电部42和冷却风入口43,为了充电作业及过滤器45的更换作业,与车身罩27的前罩28的开口41的盖44的配置部位对应地面向该配置部位。
在此,供电部42在上侧备有可短时间充电的快速充电用供电部42a,在下侧备有可从家庭用电源充电的通常充电用供电部42b。
在冷却风入口43的下方,设有带密封件的隔壁68。该隔壁68从里侧支撑前罩28,并将主车架MF的空间部分58与前罩28一起闭塞。借助该隔壁68,可以把从冷却风入口43取入的外气取入到主车架MF的空间部分58及从上部覆盖主车架MF的前罩28和后罩29的前端部的内部,再使其朝后方流去。
在主车架MF的前半部MF1的下部的侧壁部51和后半部MF2的侧壁部51的外面,形成了朝外侧突出并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多个突条69。突条69主要设在主车架MF的后半部MF2的露出的侧壁部51上,在该侧壁部51,在突条69之间安装着踏板47。
如图9所示,踏板47是这样固定的:在设在主车架MF的侧壁部51里侧的上下安装座70、70之间,将踏板47的基部71夹入并穿设螺栓72,然后紧固在螺母73上。另外,突条69也设在主车架的前半部MF1的下部的侧壁部51及底壁部50上。
图10表示在后罩29的前端部的内侧、配置在驱动用电池62上方的马达驱动器单元66的收纳状况。
如该图所示,在后罩29的左右侧壁74的里面,分别固定着轨道支架75。在轨道支架75上形成了卡合槽76。该卡合槽76从上侧嵌入到主车架MF的后半部MF2的侧壁部51的上缘。另一方面,在马达驱动器单元66的侧壁77上固定着支撑支架78,设在支撑支架78上的凸缘部79与后罩29的轨道支架75的安装座面80卡定,用图未示的螺栓固定。
在主车架MF的后半部MF2的底壁部50及侧壁部51的内侧载置着缓冲件81,驱动用电池62经由缓冲件81载置固定。另外,在马达驱动器单元66的上下面形成了冷却翅片82。借助冷却风扇67从冷却风入口43导入的冷却风,不仅流入主车架MF的空间部分58,也流入后罩29内,利用该冷却风,用冷却翅片82,可有效地将马达驱动器单元66冷却。另外,电压变换器65的支撑构造也与马达驱动器单元66相同,根据需要可以设置冷却翅片82等,这些都与马达驱动器单元66相同,其说明从略。
另外,收纳在主车架MF的前半部MF1的空间部分58内的两个驱动用电池60、61,也同样地,如图7所示,通过图未示的缓冲件载置固定在支撑部83、84上,该支撑部83、84设在主车架MF的底壁部50上。
图11表示摆动臂22的枢轴部23周围。在主车架MF的后半部MF2的侧壁部51上设有凹部85、85。该凹部85、85一直到达上缘部的部位,收容摆动臂22并容许其摆动。在该凹部85,摆动臂22的前端部可摆动地支撑在枢轴86上。枢轴86穿过摆动臂22,在枢轴86的两端部,在外侧设有作为推力轴承的滚珠轴承87,在内侧设有作为径向轴承的滚针轴承88。通过可转动地支撑在这些滚珠轴承87和滚针轴承88上的枢轴86,摆动臂22可摆动地支撑在形成于主车架MF的后半部MF2的侧壁部51后部的凹部85内。59表示轴环。
在此,由于把摆动臂22的一部分收容在凹部85内,所以,使主车架MF的后部细。在该实施方式中,摆动臂22的宽度方向一半以上的部分收容在凹部85内。这里,枢轴86的一端部的头部89以及另一端部的螺母89a内置在摆动臂22的各退避凹部90内,被安装在退避凹部90内的盖91覆盖着。另外,辅机类的12V电池63通过缓冲件81固定载置在主车架MF的后半部MF2的凹部85的下部。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使主车架MF的底壁部50及后半部MF2的侧壁部51的一部分露出,作为设计上的重点,并且,在把设在主车架MF上方的前罩28和后罩29卸下时,朝上方开放的空间部分58露出,所以,可简便地进行主车架MF内的维修。
具体地说,可简单地进行对前轮马达FM和后轮马达RM供给电力的驱动用电池60~62的维修。另外,由于驱动用电池60~62配置在被主车架MF包围的部分,所以,可从外部保护驱动用电池60~62。
另外,车身罩27从上方覆盖主车架MF的上部及左右侧壁部51的一部分、即前罩28的下缘部K1及后罩29的下缘部K2以上的部分,所以,主车架MF的外观设计面不设定在显眼的上部,与把外观设计面设定在上部时相比,可抑制主车架MF的露出部分的表面处理成本。
在主车架MF的左右侧壁部51的外面,由于设有朝外侧突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多个突条69,所以,可提高主车架MF的强度,并且,借助也作为散热翅片起作用的多个突条69,可进一步促进收容在内部的驱动用电池61、62的散热。即,主车架MF,其前半部MF1、后半部MF2的底壁部50露出在外侧,后半部MF2的侧壁部51的一部分露出在外侧,所以,与这些部分不露出在外侧时相比,收容在内部的驱动用电池60~62可被有效地冷却,借助多个突条69促进了该冷却效果。
另外,在主车架MF的后半部MF2中,马达驱动器单元66和电压变换器65配置在收容在主车架MF的后半部MF2内的驱动用电池61、62的上方,所以,可以将同为发热部件的马达驱动器单元66、驱动用电池61、62和电压变换器65一并冷却。
由于摆动臂22的一部分收容在主车架MF的后半部MF2的凹部85内,所以,可以使机动两轮车1在宽度方向紧凑,并且可以体现细设计。
另外,由于覆盖主车架MF的车身罩27仅由覆盖主车架MF的前半部MF1及后半部MF2的一部分的前罩28、和覆盖后半部MF2的其余部分的后罩29这两个部件构成,所以,可以减少零部件数目。
另外,只要将设在前罩28的后面40上的盖44打开,就可以从供电部42进行充电作业,并且,可以简单地更换冷却风入口43的过滤器45等,维修性好。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也适用于只用后轮驱动的电动式机动两轮车。

Claims (5)

1.一种机动两轮车,备有主车架和覆盖该主车架的一部分的车身罩;该主车架具有从头管朝后下方伸出的前半部和从该前半部的下端朝后方伸出的水平部;其特征在于,上述主车架是具有左右侧壁部及底壁部、并朝上方开放的部件;上述车身罩从上方覆盖上述主车架的开放的部分及上述左右侧壁部的一部分;上述水平部的下部作为外观设计面露出到外部,
该机动两轮车备有向驱动轮提供驱动力的马达和向上述马达供给电力的电池;上述电池收容在由上述主车架的左右侧壁部及底壁部形成的空间部分内,
该机动两轮车设有能旋转地支撑上述驱动轮的摆动臂,在上述主车架的水平部的侧壁部设有收容摆动臂的一部分的凹部,在该凹部设有能摆动地支撑上述摆动臂的枢轴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两轮车,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左右侧壁部的外侧壁上,设有朝外侧突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多个突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两轮车,其特征在于,上述车身罩备有覆盖上述主车架的前半部及水平部的一部分的前罩、和覆盖上述水平部的其余部分的后罩。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两轮车,其特征在于,该机动两轮车备有控制上述马达的马达驱动器单元和对上述电池的电压进行降压的电压变换器,上述马达驱动器单元和上述电压变换器配置在收容于上述主车架的水平部处的上述电池的上方。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动两轮车,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前罩的后面形成了开口,在面向该开口的位置,设有对上述电池充电用的供电部及冷却上述电池用的冷却风入口;设有能开闭地覆盖上述开口的盖。
CN201010283642.9A 2009-09-15 2010-09-10 机动两轮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199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12983 2009-09-15
JP2009212983A JP5597376B2 (ja) 2009-09-15 2009-09-15 自動二輪車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19986A CN102019986A (zh) 2011-04-20
CN102019986B true CN102019986B (zh) 2013-07-03

Family

ID=434020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83642.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19986B (zh) 2009-09-15 2010-09-10 机动两轮车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360189B2 (zh)
EP (1) EP2295316B1 (zh)
JP (1) JP5597376B2 (zh)
CN (1) CN10201998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674188A4 (en) * 2017-09-29 2020-09-02 Honda Motor Co., Ltd. ELECTRIC SEMITRAILER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05376B2 (ja) * 2010-01-28 2014-10-15 スズキ株式会社 電動式自動二輪車
JP5588825B2 (ja) * 2010-10-27 2014-09-1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二輪車
US8919482B2 (en) * 2010-12-27 2014-12-30 Kawasak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Electric motorcycle
JP2012144178A (ja) * 2011-01-13 2012-08-02 Honda Motor Co Ltd 電動車両
JP5643687B2 (ja) * 2011-03-15 2014-12-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電動車両のバッテリ搭載構造
CN102363437B (zh) * 2011-11-28 2013-05-22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两轮摩托车音箱安装结构
US9090310B2 (en) * 2011-12-22 2015-07-28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Straddle-type electric vehicle
WO2013094559A1 (ja) 2011-12-22 2013-06-27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鞍乗型電動車両
JP2013203149A (ja) * 2012-03-27 2013-10-07 Honda Motor Co Ltd 電動車両の充電装置
EP2939911B1 (en) * 2012-12-25 2017-10-11 Kawasak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Electric vehicle
TWI494240B (zh) * 2013-09-05 2015-08-01 Kwang Yang Motor Co The body structure of the locomotive
JP6121391B2 (ja) * 2014-12-01 2017-04-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電動車両
JP6199933B2 (ja) * 2015-09-01 2017-09-20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JP6555074B2 (ja) * 2015-10-27 2019-08-07 スズキ株式会社 電動二輪車用の電力変換装置の冷却構造
JP2017081330A (ja) * 2015-10-27 2017-05-18 スズキ株式会社 電動二輪車用の外装構造
JP6844144B2 (ja) * 2016-08-03 2021-03-17 スズキ株式会社 電動鞍乗型車両
WO2019064485A1 (ja) * 2017-09-29 2019-04-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電動車両
US11292546B2 (en) 2017-09-29 2022-04-05 Honda Motor Co., Ltd. Saddled electric vehicle
WO2019064606A1 (ja) * 2017-09-29 2019-04-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バッテリ収納装置
CN111247060B (zh) * 2017-09-29 2021-07-27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型电动车辆
CN111247061B (zh) * 2017-09-29 2021-07-3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型电动车辆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307218A (en) * 1995-11-16 1997-05-21 Advanced Safe Sustainable Energy Electric vehicle
CN1636822A (zh) * 2004-01-08 2005-07-1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电动车辆
CN1676404A (zh) * 2004-03-31 2005-10-0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电动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2074Y2 (zh) * 1981-01-17 1988-04-07
FR2575990B1 (fr) * 1985-01-17 1990-11-09 Honda Motor Co Ltd Carrosserie de scooter
JPS6270072U (zh) * 1985-10-23 1987-05-02
JP2929598B2 (ja) * 1989-01-11 1999-08-03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のボディカウル
JP3343361B2 (ja) * 1991-06-05 2002-11-11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電動二輪車における充電装置
JPH04349087A (ja) * 1991-07-12 1992-12-03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の車体フレーム
JP3122901B2 (ja) * 1991-10-28 2001-01-09 中部電力株式会社 電動2輪車
JP3206276B2 (ja) * 1994-02-28 2001-09-10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ー型車両のフットボード
TW369494B (en) * 1996-03-19 1999-09-11 Honda Motor Co Ltd Scooter shell structure
US6047786A (en) * 1997-12-11 2000-04-11 Vectrix Corporation Electric vehicle and frame therefor
JP3804722B2 (ja) * 1998-03-16 2006-08-02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電動二輪車のバッテリ冷却構造
US6347681B1 (en) * 1999-08-27 2002-02-19 Patmont Motor Werks Electrically integrated scooter with dual suspension and stowage mechanism
JP3205322B2 (ja) * 1999-11-26 2001-09-04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形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車体フレーム構造
JP4205297B2 (ja) * 2000-09-08 2009-01-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エンジン取付構造
JP3998118B2 (ja) * 2000-10-10 2007-10-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車両
WO2005038971A1 (ja) * 2003-10-20 2005-04-28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車両
JP3686076B2 (ja) * 2004-07-13 2005-08-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307218A (en) * 1995-11-16 1997-05-21 Advanced Safe Sustainable Energy Electric vehicle
CN1636822A (zh) * 2004-01-08 2005-07-1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电动车辆
CN1676404A (zh) * 2004-03-31 2005-10-0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电动车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0-118469A 2000.04.25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674188A4 (en) * 2017-09-29 2020-09-02 Honda Motor Co., Ltd. ELECTRIC SEMITRAIL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295316A3 (en) 2012-11-28
CN102019986A (zh) 2011-04-20
JP2011063051A (ja) 2011-03-31
US8360189B2 (en) 2013-01-29
EP2295316A2 (en) 2011-03-16
JP5597376B2 (ja) 2014-10-01
US20110061960A1 (en) 2011-03-17
EP2295316B1 (en) 2014-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19986B (zh) 机动两轮车
US7464781B2 (en) Three-wheeled vehicle having a split radiator and an interior storage compartment
CN100361861C (zh) 摩托车座椅下方结构
CN101712357B (zh) 电动二轮车
CN100366453C (zh) 车辆驱动组件
US20100263956A1 (en) Three-wheel vehicle
US7740100B2 (en) Cover structure for buggy vehicle
CN100515855C (zh) 后挡泥板和鞍乘型车辆
CN102556239A (zh) 跨骑型电动车辆
CN102143882A (zh) 车辆
US7604382B2 (en) Vehicle component assembly for a straddle type vehicle
EP1642815B1 (en) Motorcycle
US20040140140A1 (en) Three-wheeled vehicle having an oil cooler assembly
CN205396366U (zh) 一种折叠电动车
KR101358351B1 (ko) 전기 자전거
CN104136315B (zh) 车辆
CN101327759B (zh) 前灯装置
JP4110795B2 (ja) スクーター型車両の物品収納装置
JP2011201411A (ja) 鞍乗り型車両
JP3716063B2 (ja) 自動二輪車用収納ボックス
TWI777998B (zh) 具有低懸吊動力元件的車輛及其框架
EP1852342A1 (en) Three-wheel vehicle
JPH06135371A (ja) 電動二輪車
CN118124716A (zh) 一种电动摩托车动力总成
TH79460A (th) ชุอยึดประกบเเบตเตอรี่สำหรับยานพาหนะไฟฟ้า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