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95920B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95920B
CN101995920B CN2010102473548A CN201010247354A CN101995920B CN 101995920 B CN101995920 B CN 101995920B CN 2010102473548 A CN2010102473548 A CN 2010102473548A CN 201010247354 A CN201010247354 A CN 201010247354A CN 101995920 B CN101995920 B CN 1019959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part
connector
state
supporting leg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4735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95920A (zh
Inventor
齐藤谦次
渡部学
中村孝志
中川和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riority to CN20131043586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593004B/zh
Publication of CN1019959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959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959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959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56Details related to functional adaptations of the enclosure, e.g. to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EMI, shock, water, or to host detachable peripherals like a mouse or removable expansions units like PCMCIA cards, or to provide access to internal components for maintenance or to removable storage supports like CDs or DVDs, or to mechanically mount accessor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56Details related to functional adaptations of the enclosure, e.g. to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EMI, shock, water, or to host detachable peripherals like a mouse or removable expansions units like PCMCIA cards, or to provide access to internal components for maintenance or to removable storage supports like CDs or DVDs, or to mechanically mount accessories
    • G06F1/166Details related to functional adaptations of the enclosure, e.g. to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EMI, shock, water, or to host detachable peripherals like a mouse or removable expansions units like PCMCIA cards, or to provide access to internal components for maintenance or to removable storage supports like CDs or DVDs, or to mechanically mount accessories related to integrated 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the position of the main body with respect to the supporting surface, e.g. legs for adjusting the tilt angl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62Details related to the integrated keyboard
    • G06F1/1671Special purpose buttons or auxiliary keyboards, e.g. retractable mini keypads, keypads or buttons that remain accessible at closed lapto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201/0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R2201/06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computer peripher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显示部分,其包括显示屏;主体部分,其包括彼此面对的上表面和底表面;耦接部分,其将显示部分与主体部分进行耦接,使得显示部分可以相对于主体部分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旋转,在第一状态中显示屏面对上表面,在第二状态中显示屏相对于上表面形成预定的角度,该主体部分包括与底表面正交并且彼此面对的一对侧表面、以及第一连接器,该第一连接器可与第一外部连接器连接并且包括从底表面暴露的下表面,显示部分包括第一支腿部分,其在第二状态中突起定位为低于底表面,并且与安置主体部分的表面接触以相对于该表面形成预定的倾斜。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诸如折叠式膝上型个人计算机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自过去以来,诸如折叠式膝上型个人计算机(下文中称作PC)的电子设备装备有主体部分,该主体部分包括键盘和显示部分,该显示部分与该主体部分可旋转地耦接。与设置在信息通信线缆的一端的连接器部分进行连接的连接器设置在主体部分的侧表面上,用于在倾斜键盘时将电子设备安置在桌子等等上的支腿构件(1egmember)设置在电子设备的主体部分的底表面上,同时可相对于主体部分进行旋转(例如,参见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Hei 5-119885(图2和图3,第[0006]和[0007]段))。
发明内容
然而,近些年来,这种膝上型PC的薄型化(thinning)正在进行。因此,如果具有预定厚度的信息通信线缆的连接器部分连接到膝上型PC的连接器,则根据连接器部分的厚度,该连接器部分的底表面的位置可能会变得低于膝上型PC的主体部分的底表面的位置。由于上述的支腿构件具有没有考虑连接器部分的厚度的结构,所以会出现如下问题:当膝上型PC安置在桌子等等上时,很难保证膝上型PC的安置状况的稳定性。
鉴于上述的情况,需要厚度减小的、且在连接外部连接器的状态中能够保证稳定的安置状况的电子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括显示部分、主体部分和耦接部分的电子设备。显示部分包括显示屏。主体部分包括彼此面对的上表面和底表面。耦接部分将显示部分与主体部分进行耦接,使得显示部分可以相对于主体部分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旋转,在第一状态中显示屏面对上表面,在第二状态中显示屏相对于上表面形成预定的角度。主体部分包括:与底表面正交并且彼此面对的一对侧表面;以及第一连接器,该第一连接器在所述一对侧表面之一上被设置成可以与第一外部连接器连接,并且包括从底表面暴露的下表面。显示部分包括第一支腿部分,该第一支腿部分在第二状态中突起以定位为低于底表面,并且与安置主体部分的表面接触,以使得底表面相对于安置主体部分的该表面形成预定的倾斜。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主体部分在所述一对侧表面之一上包括第一连接器,并且,第一连接器的下表面从主体部分的底表面暴露。通过设置这样的第一连接器,能够减小主体部分的厚度,其结果是,能够使得电子设备更薄。此外,显示部分包括第一支腿部分,该第一支腿部分在第二状态中突起以定位为低于主体部分的底表面,并且与安置主体部分的表面接触,以使得主体部分的底表面相对于安置主体部分的该表面形成预定的倾斜,在第二状态中显示屏相对于主体部分的上表面形成预定的角度。因此,当主体部分安置在该表面上时,能够在主体部分的底表面的下方形成间隙,并且,当将第一外部连接器连接到第一连接器时,能够防止在第一连接器与安置主体部分的表面之间发生干扰。结果,能够保证电子设备的稳定的安置状况。
在与底表面正交的厚度方向上第一连接器的下表面的位置和底表面的位置可以基本上相同。
基于这种结构,由于第一连接器的下表面和主体部分的底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上,所以与主体部分的底表面的位置低于第一连接器的下表面的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得主体部分更薄。
主体部分可以包括可旋转地设置在该主体部分的底表面上的第二支腿部分,该第二支腿部分可以在第一旋转位置与第二旋转位置之间旋转,在第一旋转位置处,第二支腿部分与在第二状态中安置主体部分的该表面分离,在第二旋转位置处,第二支腿部分与在第二状态中安置主体部分的该表面接触并且在第一支腿部分从安置主体部分的该表面浮置的状态中支承主体部分。
基于这种结构,通过使得第二支腿部分进行旋转从而它从主体部分的底表面突起而将它安置在安置主体部分的表面上,能够使得主体部分的底表面相对于该表面的倾斜大于所述预定的倾斜。因此,即使当较厚的第一外部连接器连接到第一连接器时,仍能够防止在第一外部连接器与该表面之间发生干扰。
主体部分可以在主体部分的底表面上形成有凹陷部分,该凹陷部分设置在耦接部分的附近,并且能够容纳第一旋转位置处的第二支腿部分。
基于这种结构,第二支腿部分能够被容纳在凹陷部分内。
第一连接器可以是向外部显示器提供视频信号的连接器。
基于这种结构,向外部显示器提供视频信号的连接器可以被连接到第一连接器。
主体部分还可以包括与第一连接器相比设置在更前侧上的第二连接器,并且,在主体部分的厚度方向上第二连接器的尺寸可以小于第一连接器的尺寸。
基于这种结构,由于主体部分的底表面与安置主体部分的表面之间的距离随着距离主体部分的前侧的距离增大而增大,所以确实(positively)能够防止在第一外部连接器与该表面之间发生干扰。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括显示部分、主体部分和耦接部分的电子设备。显示部分包括显示屏。主体部分包括彼此面对的上表面和底表面。耦接部分将显示部分与主体部分进行耦接,使得显示部分可以相对于主体部分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旋转,在第一状态中显示屏面对上表面,在第二状态中显示屏相对于上表面形成预定的角度。主体部分包括:第二支腿部分,该第二支腿部分可旋转地设置在主体部分的底表面上;与底表面正交并且彼此面对的一对侧表面;以及第一连接器,该第一连接器在所述一对侧表面之一上被设置成可以与第一外部连接器连接,并且包括从底表面暴露的下表面。该第二支腿部分可以在第一旋转位置与第二旋转位置之间旋转,在第一旋转位置处,第二支腿部分与在第二状态中安置主体部分的该表面分离,在第二旋转位置处,第二支腿部分与在第二状态中安置主体部分的该表面接触并且在显示部分从安置主体部分的表面浮置的状态中支承主体部分。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主体部分在所述一对侧表面之一上包括第一连接器,并且从主体部分的底表面暴露第一连接器的下表面。通过设置这样的第一连接器,能够减小主体部分的厚度,其结果是,能够使得电子设备更薄。此外,在通过将第二支腿部分旋转到第二旋转位置从而使得它从主体部分的底表面突起而将其安置在该表面上时,能够使得显示部分从该表面浮置。因此,能够在主体部分的底表面的下方形成间隙,并且,当将第一外部连接器连接到第一连接器时,能够防止在第一连接器与该表面之间发生干扰。结果,能够保证电子设备的稳定的安置状况。
在与底表面正交的厚度方向上第一连接器的下表面的位置和底表面的位置可以基本上相同。
基于这种结构,第一连接器的下表面和主体部分的底表面可以位于同一平面上,由此能够使得主体部分更薄。
主体部分可以在主体部分的底表面上形成有凹陷部分,该凹陷部分设置在耦接部分的附近,并且能够容纳第一旋转位置处的第二支腿部分。
基于这种结构,第二支腿部分可以被容纳在凹陷部分内。
显示部分可以包括第一支腿部分,该第一支腿部分在第二状态中突起以定位为低于底表面,并且与该表面接触以形成预定的倾斜,该预定的倾斜小于由第二支腿部分形成的倾斜。
基于这种结构,在第二状态中可以将第二支腿部分容纳在凹陷部分中,当将主体部分安置在该表面上时在主体部分的下表面的下方可以形成间隙,并且,可以防止当将第二外部连接器连接到第二连接器时在第二连接器与该表面之间发生干扰,在第二状态中显示屏相对于主体部分的上表面形成预定的角度。
第一连接器可以是向外部显示器提供视频信号的连接器。
基于这种结构,向外部显示器提供视频信号的连接器可以被连接到第一连接器。
主体部分还可以包括与第一连接器相比设置在更前侧上的第二连接器,并且,在主体部分的厚度方向上第二连接器的尺寸可以小于第一连接器的尺寸。
基于这种结构,随着距离主体部分的前侧的距离减小,主体部分的底表面与安置主体部分的表面之间的距离变小。换言之,随着距离主体部分的前侧的距离增大,主体部分的底表面与安置主体部分的表面之间的距离增大。结果,确实能够防止在第一外部连接器与该表面之间发生干扰。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括显示部分、主体部分和耦接部分的电子设备。显示部分包括显示屏。主体部分包括彼此面对的上表面和底表面。耦接部分将显示部分与主体部分进行耦接,使得显示部分可以相对于主体部分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旋转,在第一状态中显示屏面对上表面,在第二状态中显示屏相对于上表面形成预定的角度。主体部分包括:与底表面正交并且彼此面对的一对侧表面;第二连接器,该第二连接器在所述一对侧表面之一上被设置成可以与第二外部连接器连接,并且包括以可暴露状态设置在作为所述一对侧表面之一的侧表面上以连接到第二外部连接器的端子部分;以及盖子(cover),该盖子可以以底表面侧为支点进行旋转,从而打开和闭合第二连接器的端子部分。显示部分包括第一支腿部分,该第一支腿部分在第二状态中突起以定位为低于底表面,并且与安置主体部分的表面接触,以使得底表面相对于安置主体部分的该表面形成预定的倾斜,从而当打开盖子时避免盖子与该表面之间的干扰。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主体部分包括第二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包括以可暴露状态设置在所述一对侧表面之一上的端子部分、以及可以以底表面侧为支点进行旋转从而打开和闭合第二连接器的端子部分的盖子。因此,即使当主体部分比第二外部连接器薄时,也就是说,即使当第二外部连接器比主体部分厚时,仍能够打开盖子并且第二外部连接器仍能够连接到第二连接器。此外,在不使用第二连接器时通过闭合盖子能够保护第二连接器的端子部分。此外,显示部分包括第一支腿部分,该第一支腿部分在第二状态中突起以定位为低于主体部分的底表面,并且与安置主体部分的表面接触,以使得主体部分的底表面相对于安置主体部分的该表面形成预定的倾斜。因此,当主体部分安置在该表面上时,可以在主体部分的底表面的下方形成间隙,并且,当第二外部连接器被连接到第二连接器时,可以防止在打开的盖子与该表面之间发生干扰。结果,能够保证电子设备的稳定的安置状况。
盖子可以具有L形横截面,用于覆盖第二连接器的下表面和第二连接器的端子部分。
基于这种结构,通过使得盖子以底表面为支点进行旋转并且暴露第二连接器的连接部分,比主体部分厚的第二外部连接器能够被连接到连接部分。
在与底表面正交的厚度方向上盖子的下表面的位置和底表面的位置可以基本上相同。
基于这种结构,盖子的下表面和主体部分的底表面能够位于同一平面上,由此能够使得主体部分更薄。
主体部分可以包括第二支腿部分,该第二支腿部分可旋转地设置在主体部分的底表面上,该第二支腿部分可以在第一旋转位置与第二旋转位置之间旋转,在第一旋转位置处,第二支腿部分与在第二状态中安置主体部分的该表面分离,在第二旋转位置处,第二支腿部分与在第二状态中安置主体部分的该表面接触并且在第一支腿部分从安置主体部分的该表面浮置的状态中支承主体部分。
基于这种结构,通过使得第二支腿部分进行旋转从而它从主体部分的底表面突起而将它安置在安置主体部分的表面上,能够使得主体部分的底表面相对于该表面的倾斜大于所述预定的倾斜。因此,即使当比第二外部连接器厚的第一外部连接器连接到第一连接器时,仍能够防止在第一外部连接器与该表面之间发生干扰。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子设备还包括按钮部分体,该按钮部分体被设置为从主体部分的上表面暴露,使得用户能够执行按压操作,由具有光扩散性的光导材料形成,并且包括从所述一对侧表面之一突起且作为光导体暴露部分的部分、以及将光照射到按钮部分体上的光源。
基于这种结构,即使当相对于主体部分闭合和折叠显示部分时,用户也能够从视觉上识别从电子设备的侧表面突起的光导体暴露部分的发光状态。结果,能够实现其中具有显示电子设备的状态的功能的按钮部分被设置为从主体部分的上表面暴露的电子设备,由此能够使得整个设备更薄。
可对按钮部分体进行操作以接通电子设备的电源。
按钮部分体可以与当用户按压时产生排斥的板弹簧部分一体地形成。因此,不需要额外合并弹性部件以替代板弹簧部分,其结果是,能够减小部件的数目、尺寸和成本。
按钮部分体还可以包括扩散反射部分,该扩散反射部分用于通过在对来自光源的光进行引导的过程中对光进行扩散式反射而产生扩散。基于这种结构,通过由扩散反射部分对光进行扩散反射而产生的扩散,光能够被更加均匀地引导至整个光导体暴露部分,从而均匀地照亮整个光导体暴露部分。
显示部分和主体部分均可以具有凸出的形状,使得在它们的侧表面上的基本上中间高度处形成顶点,在相对于主体部分闭合显示部分时在相邻侧表面区域中形成U形槽,并且,光导体暴露部分可以从U形槽暴露。基于这种结构,光导体暴露部分的光能够在U形槽内部被扩散反射,并且能够使得发光状态更加显著。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当外部连接器连接到厚度减小的电子设备时,仍能够保证该电子设备的稳定的安置状况。
基于下面的对附图所示的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子设备被打开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被闭合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左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右视图;
图5A是VGA(视频图形阵列)连接器的前视图,图5B是VGA连接器的侧视图,图5C是示出下述状态的横截面图:其中,设置在VGA连接器线缆的端部处的连接器部分被连接到VGA连接器;
图6A是以太连接器的前视图,图6B是示出以太连接器的盖子被打开的状态的前视图,图6C是示出以太连接器的盖子被打开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7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底视图;
图8是示出图7所示的电子设备的底表面上的底倾斜脚(bottom tilt foot)附近的部分的局部放大透视图;
图9是示出图8所示的电子设备的底倾斜脚被打开的状态的局部放大透视图;
图10是电子设备的底倾斜脚的旋转机构的透视图;
图11是在底倾斜脚被闭合的状态中沿图10的线A-A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12是在底倾斜脚被打开的状态中沿图10的线A-A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13是图2所示的电子设备的后视图;
图14是图13所示的电子设备的耦接部分附近的部分的侧视图;
图15是示出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耦接部分附近的结构的横截面图;
图16是示出使用电子设备的倾斜衬垫(tilt cushion)的例子的侧视图;
图17是示出使用倾斜衬垫的另一个例子的侧视图;
图18是示出使用底倾斜脚的例子的侧视图;
图19是示出变型例1的电子设备的侧视图;
图20是示出变型例2的电子设备的侧视图;
图21A是示出现有技术的VGA连接器的前视图,图21B是图21A所示的VGA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22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平面图;
图23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电源按钮部分的透视图;
图24是从主体部分取出的图23所示的电源按钮部分的透视图;
图25是图24所示的电源按钮部分的分解透视图;
图26示出了图24所示的电源按钮部分的四个正交视图;
图27是沿图26的线A-A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28示出了图24所示的电源按钮部分的按钮盖子的四个正交视图;
图29示出了图24所示的电源按钮部分的按钮部分体的四个正交视图;
图30示出了图24所示的电源按钮部分的开关壳体的四个正交视图;
图31示出了图24所示的电源按钮部分的开关基底的四个正交视图;
图32A是在显示部分被闭合的状态中的电源按钮部分的平面图,图32B是该电源按钮部分的侧视图;
图33是按钮部分体的放大图;以及
图34是根据变型例的按钮部分体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电子设备的结构)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被打开的状态的透视图,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1被闭合的状态(第一状态)的透视图。
电子设备1包括显示部分2、主体部分3和耦接部分4,耦接部分4可旋转地将显示部分2与主体部分3进行耦接。
显示部分2可以经由耦接部分4相对于主体部分3被打开和闭合。显示部分2包括显示部分2的壳体5、显示屏6和LCD(液晶显示器)显示面板(未示出),LCD显示面板设置在壳体5的内部,用于执行显示处理。
壳体5是显示部分2的外部部件,其容纳显示处理单元(未示出)。显示屏6是用于显示诸如图像的信息的屏幕,并且在图2所示的闭合状态中面对主体部分3。
主体部分3包括掌托(palm rest)7、底部8、键盘单元9、VGA(视频图形阵列)连接器10、以太连接器(ether connector)11、中央处理单元(未示出)、硬盘设备(未示出)和SSD(固态驱动器),其中,掌托7构成主体部分3的上表面侧的外部,底部8构成主体部分3的底表面侧的外部,以太连接器11用于与以太网线缆进行连接。
掌托7和底部8是主体部分3的外部部件。掌托7和底部8几乎均是板状的,并且当彼此结合时构成主体部分3的外表面。例如,键盘单元9包括多个键,并且,用作电子设备1的输入部分。设置在VGA连接器线缆的端部处的连接器部分被连接到VGA连接器10。连接器部分包括VGA端子。例如,VGA连接器10经由VGA连接器线缆向显示处理单元(显示器)(未示出)提供视频信号。设置在以太网线缆的端部处的连接器部分被连接到用于与以太网线缆进行连接的以太连接器11。中央处理单元被安装在底部8中的多层印刷布线板上。当接收到来自键盘单元9、VGA连接器10和用于与以太网线缆进行连接的以太连接器11的输入信号时,中央处理单元对显示部分2执行各种类型的处理(例如,运算处理、控制处理、图像处理和输出处理),由此实际上用作电子设备1的功能主体。如下文所述,耦接部分4可旋转地将显示部分2与主体部分3进行耦接。在图1所示的状态中,显示屏6相对于掌托7(它的上表面)的角度是钝角。
图3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1的左视图。
在主体部分3的左手侧表面3a上设置了用于与多个LAN(局域网)线缆进行连接的连接器13、用于与耳机线缆(headphonecable)进行连接的连接器14等等。LAN线缆被连接到用于与LAN线缆进行连接的连接器13。耳机端子被连接到用于与耳机线缆进行连接的连接器14。
图4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1的右视图。
在主体部分3的右手侧表面3b上设置了VGA连接器10和以太连接器11。在主体部分3的右手侧表面3b上,VGA连接器10被设置在与以太连接器11相比更靠近耦接部分4的位置处。VGA连接器10包括从底部8的底表面8a暴露的VGA连接器下表面10a。在与底表面8a正交的厚度方向(图4中的Z方向)上VGA连接器10的VGA连接器下表面10a的位置和主体部分3的底表面8a的位置基本上相同。VGA连接器下表面10a位于与包括底部8的底表面8a的XY平面相同的平面上。换言之,VGA连接器下表面10a在主体部分3的厚度方向(图4中的Z方向)上没有从底部8的底表面8a伸出。与VGA连接器10相比,以太连接器11设置在主体部分3的更前侧上。以太连接器11包括盖子11a,如下所述,盖子11a可以以主体部分3的底表面8a侧为支点进行旋转。类似地,在厚度方向(图4中的Z方向)上以太连接器11的盖子11a的下表面K的位置和底表面8a的位置基本上相同。以太连接器11在主体部分3的厚度方向(图4中的Z方向)上没有从底部8的底表面8a伸出。在主体部分3的厚度方向(图4中的Z方向)上以太连接器11的尺寸小于VGA连接器10的尺寸。
图5A是VGA连接器10的前视图,图5B是VGA连接器10的侧视图,图5C是示出设置在VGA连接器线缆的端部处的连接器部分与VGA连接器10进行连接的状态的横截面图。
VGA连接器10是合并在主体部分3中的部件。VGA连接器10包括销插座(pin socket)10A和连接器基体10B。
销插座10A包括连接端子表面16,在连接端子表面16上形成有多个插孔15,VGA线缆(未示出)的连接器部分的VGA端子插入到这些插孔15中。通过将VGA端子插入到插孔15中,VGA线缆的连接器部分被连接到销插座10A。销插座10A在Y方向上从连接器基体10B突起。
连接器基体10B包括连接器基体底表面10b,在厚度方向(图5中的Z方向)上,连接器基体底表面10b被设置在比销插座10A的VGA连接器下表面10a的位置高的位置处。换言之,如图5A所示,连接器基体10B是带凸缘的,从而在厚度方向(Z方向)上的VGA连接器10的上侧以及在深度方向(X方向)上的VGA连接器10的前侧(图5中的左手侧)和后侧(图5中的右手侧)从销插座10A突起。
围绕并沿着销插座10A的圆周侧表面10C形成间隙17(见图4和图5C)。设置在VGA连接器线缆62的端部处的连接器部分63的连接部分63A装配在间隙17中,并且VGA端子18插入到插孔15中。
图6A是以太连接器11的前视图,图6B是示出以太连接器11的盖子11a被打开的状态的前视图,图6C是示出以太连接器11的盖子11a被打开的状态的侧视图。
使用支点O作为旋转轴,盖子11a可以相对于主体部分3在图6A所示的状态与图6B和图6C所示的状态之间旋转,在图6A所示的状态中盖子11a相对于主体部分3的右手侧表面3b被闭合,在图6B和图6C所示的状态中盖子11a相对于主体部分3的右手侧表面3b被打开。盖子11a的横截面形状近似为L形状。当盖子11a相对于主体部分3的右手侧表面3b被闭合时,以太连接器11的端子部分11b的一部分以及下表面11c被盖子11a覆盖(图6A)。此时,以太连接器11的端子部分11b的其它部分被暴露。从底部8的底表面8a暴露盖子11a。当盖子11a相对于主体部分3的右手侧表面3b被打开时,以太连接器11的端子部分被暴露(图6B和图6C)。此时,以太连接器11可以与设置在以太网线缆60的端部处的连接器部分61进行连接,并且,打开的盖子11a被定位为在厚度方向(Z方向)上低于底部8的底表面8a。
(底倾斜脚的结构)
图7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1的底视图。
在主体部分3的底表面8a上,一对底倾斜脚20a和20b设置在耦接部分4的附近。底倾斜脚20a在宽度方向(图7中的Y方向)上设置在左手侧表面3a侧上,并且底倾斜脚20b在宽度方向(图7中的Y方向)上设置在右手侧表面3b侧上。底倾斜脚20a和20b基本上形成为矩形,并且均在宽度方向(图7中的Y方向)上具有纵向方向。此外,多个衬垫部分P设置在底部8的底表面8a上,当主体部分3安置在安置表面上时,这些衬垫部分P中的每一个都起衬垫作用。在深度方向(图7中的X方向)上,衬垫部分P设置在主体部分3的前侧上的角部附近。
图8是示出图7所示的电子设备1的底表面8a上的底倾斜脚20a附近的部分的局部放大透视图。图9是示出图8所示的电子设备1的底倾斜脚20a被打开的状态的局部放大透视图。
用于容纳底倾斜脚20a的基本矩形的凹陷部分31被形成在主体部分3(底部8)的底表面8a上。当如图8所示相对于主体部分3闭合时,底倾斜脚20a的大部分容纳在凹陷部分31内。当如图9所示相对于主体部分3打开时,底倾斜脚20a位于凹陷部分31之外,同时相对于主体部分3的底表面8a倾斜预定的角度。底倾斜脚20a的尖端表面(tip end surface)21安置在安置表面(例如,桌子的上表面)上。
换言之,底倾斜脚20a包括旋转轴部分22,旋转轴部分22位于底倾斜脚20a的纵向方向(图8中的Y方向)上更靠近左手侧表面3a的端部处。旋转轴部分22由主体部分3的轴承(未示出)枢轴地支承。使用旋转轴部分22的旋转轴Xa作为轴,底倾斜脚20a可以相对于主体部分3进行旋转。底倾斜脚20a的旋转轴Xa在与深度方向(图9中的X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延伸。当打开底倾斜脚20a时(图9),底倾斜脚20a的尖端表面21与旋转轴Xa相比更靠近左手侧表面3a。换言之,底倾斜脚20a相对于主体部分3的最大旋转角θ是钝角。
底倾斜脚20a在纵向方向(图8中的Y方向)上的长度是长度L。基于长度L、最大旋转角θ等等确定在安置表面与主体部分3的底表面8a之间形成的间隙的尺寸。换言之,确定主体部分3的底表面8a相对于安置表面的倾角。基于间隙的必要尺寸、底表面8a的倾角θ等等,可以适当地改变长度L和最大旋转角θ。
凹陷部分31的深度被设置为:使得在如图8所示闭合底倾斜脚20a的状态中,底倾斜脚20a在深度方向(图8中的Z方向)上从底表面8a部分地突起。倾斜表面32被形成在凹陷部分31中,该倾斜表面32帮助用户在底倾斜脚20a上勾住手指以便打开底倾斜脚20a。应该注意:由于底倾斜脚20b相对于穿过主体部分3的中心并且平行于X方向的中心轴具有与底倾斜脚20a几乎对称的结构,所以省去对它的描述。
图10是图8所示的电子设备1的底倾斜脚20a的旋转机构的透视图。图11是在闭合底倾斜脚20a的状态中沿图10的线A-A截取的横截面图。图12是在打开底倾斜脚20a的状态中沿图10的线A-A截取的横截面图。
容纳部分41设置在底部8的底表面8a上,容纳部分41具有基本矩形的圆柱形状,用于容纳底倾斜脚20a的旋转轴部分22。在底部8的底表面8a上形成基本矩形孔42,该基本矩形孔42由容纳部分41包围。在孔42的内部,旋转轴部分22由轴承(未示出)枢轴地支承为:可以以旋转轴Xa为轴进行旋转。底部8包括底板43以及彼此相对的一对保持部分45。底板43是形成凹陷部分31的壁并且构成凹陷部分31。这对保持部分45从底部8的内底表面8b突起。
金属用作板弹簧44的构成材料以提高耐久性。板弹簧44安置在底板43的顶部上。板弹簧44的端部46被弯曲为同板弹簧44与底板43重叠的部分正交。端部46由彼此相对的一对保持部分45保持(见图11和图12)。基本上V形的突起39从板弹簧44的另一个端部38向底倾斜脚20a突起。
在底倾斜脚20a的旋转轴部分22的外周表面上形成两个槽26和27、以及凹部28。
槽26是具有基本凹形横截面的槽。槽26在纵向方向(图10中的X方向)上的长度稍微长于板弹簧44在纵向方向(图10中的X方向)上的突起39的长度。如图11所示,当相对于主体部分3闭合底倾斜脚20a时,突起39装配在槽26中。
如图11和图12所示,槽27具有与槽26相同的形状,并且被形成为在旋转轴部分22的外周表面上与槽26分离。换言之,如图12所示,槽27被形成为当相对于主体部分3打开底倾斜脚20a时突起39装配在槽27内。基于突起39的形状,可以适当地改变槽26和27的横截面形状。
凹部28在圆周方向上沿旋转轴部分22的外周表面被形成在槽26与槽27之间。凹部28设置为在圆周方向上与槽26和27分离。可以适当改变在圆周方向上凹部28与槽26之间的间隙以及在圆周方向上凹部28与槽27之间的间隙。凹部28在X方向上的长度与槽26和27在X方向上的长度基本上相同。
切口部分(notched portion)29被形成在底倾斜脚20a上。切口部分29被形成于底倾斜脚20a上的在如图11所示相对于主体部分3闭合底倾斜脚20a的状态中面对底板43的一侧。
(底倾斜脚20a的操作)
接下来,将描述当用户从图11所示的闭合状态如图12所示的那样打开底倾斜脚20a时执行的操作。
当如图11所示的那样闭合底倾斜脚20a时,底倾斜脚20a的大部分容纳在凹陷部分31内。板弹簧44的突起39装配在底倾斜脚20a的槽26中。此时,板弹簧44安置在底板43的顶部上。
当用户对底倾斜脚20a施加抵抗板弹簧44的弹力的预定力时,底倾斜脚20a在突起39与槽26接触的同时开始旋转,由此使得突起39与第一圆周表面S1接触。此时,板弹簧44被升高,使得在端部46由上述一对保持部分45保持的状态中板弹簧44与底板43分离。
另外,当对底倾斜脚20a施加力时,底倾斜脚20a在突起39与第一圆周表面S1接触的状态中在受到来自板弹簧44的力的同时旋转,然后,突起39装配在凹部28中。当底倾斜脚20a从已装配在凹部28中以后旋转到其与第二圆周表面S2接触的位置时,底倾斜脚20a几乎不受到来自板弹簧44的弹力。
另外,当用户对底倾斜脚20a施加抵抗板弹簧44的弹力的预定力时,底倾斜脚20a在突起39与凹部28接触的同时开始旋转,然后,使得突起39与第二圆周表面S2接触。此时,板弹簧44被升高,使得在端部46由上述一对保持部分45保持的状态中板弹簧44与底板43分离。
另外,当对底倾斜脚20a施加力时,底倾斜脚20a在突起39与第二圆周表面S2接触的状态中在受到来自板弹簧44的力的同时旋转,然后如图12所示,突起39装配在槽27中。此时,用户能够感觉到底倾斜脚20a的锁定状态。如上所述,底倾斜脚20a被定位为相对于主体部分3成预定的旋转角。
图13是图2所示的电子设备1的后视图。图14是图13所示的电子设备1的耦接部分4的附近的部分的侧视图。图15是示出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1的耦接部分4的结构的横截面图。
如图14所示,显示部分2包括两个耦接轴部分25,这两个耦接轴部分25构成耦接部分4的一部分。耦接轴部分25均在显示部分2的厚度方向(图13中的Z方向)上的与主体部分3相对的一侧上从显示部分2的表面23突起。在可以围绕旋转轴X′进行旋转的同时,如图15所示,使用耦接铰链将耦接轴部分25与耦接轴部分35进行耦接,该耦接轴部分35构成耦接部分4的一部分。
(倾斜衬垫)
作为支腿部分的倾斜衬垫50设置在显示部分2的背表面24(耦接轴部分25的背表面24)上。如图13所示,倾斜衬垫50中的每个基本上都是矩形,并且由具有弹性的合成树脂形成。如图14所示,倾斜衬垫50中的每个的侧表面的形状近似为直角三角形。倾斜衬垫50均包括倾斜表面50a,如图14所示,在深度方向上倾斜表面50a与背表面24的距离在主体部分3的厚度方向上增加。
(操作等等)
图16是示出使用电子设备1的倾斜衬垫50的例子的侧视图。
在这个例子中,在相对于主体部分3打开显示部分2(第二状态)的同时,将主体部分3安置在安置表面S上。此时,主体部分3由多个衬垫部分P和两个倾斜衬垫50支承在安置表面S上。主体部分3的底表面8a相对于安置表面S的角度称作第一角θ1。此外,相对于主体部分3打开盖子11a,并且,将设置在以太网线缆60的端部处的连接器部分61连接到以太连接器11。连接器部分61包括突起部分。应该注意:VGA连接器线缆没有被连接到VGA连接器10。此时,底倾斜脚20a和20b被闭合并且与安置表面S分离(第一旋转位置)。
在这个例子中,电子设备1的VGA连接器10包括VGA连接器下表面10a,VGA连接器下表面10a位于与包括底部8的底表面8a的平面相同的平面上。换言之,在主体部分3的厚度方向上VGA连接器10的VGA连接器下表面10a的位置和底表面8a的位置基本上相同。与图21所示的现有技术的VGA连接器10′相比,由于VGA连接器10在比由图21中的虚线指示的位置低的位置处不包括具有厚度T的带凸缘的部分,所以、VGA连接器10的厚度能够被减小这么多,其结果是,能够减小主体部分3的厚度。
另外,以太连接器11包括盖子11a,盖子11a可围绕支点O在主体部分3的底表面8a侧上进行旋转。因此,如图16所示,比主体部分3厚的连接器部分61能够被连接到以太连接器11。
另外,当连接器部分61被连接到以大连接器11时,盖子11a位于主体部分3的下方。因此,当显示部分2没有包括倾斜衬垫50时,担心的是:当在相对于主体部分3打开显示部分2的同时将主体部分3安置在安置表面S上,盖子11a和安置表面S可能会彼此干扰,从而主体部分3的安置状况可能会变得不稳定。
由于在这个例子中倾斜衬垫50设置在显示部分2的背表面24(耦接轴部分25)上,所以随着显示部分2相对于主体部分3旋转,倾斜衬垫50与显示部分2一起围绕旋转轴X′进行旋转,直到到达图16所示的预定的角度。因此,倾斜衬垫50位于主体部分3的底表面8a的下方。当电子设备1在图16所示的状态中被安置在安置表面S上时,主体部分3(底部8)的底表面8a相对于安置表面S倾斜第一角θ1,其结果是,在主体部分3的底表面8a与安置表面S之间形成用于容纳盖子11a的间隙G。结果,能够防止在盖子11a与安置表面S之间发生干扰。基于这种结构,能够保证在打开显示部分2并且连接以太网线缆60的状态中电子设备1的安置状况的稳定性。
图17是示出使用倾斜衬垫50的另一个例子的侧视图。
在这个例子和接下来的例子中,具有与以上例子相同的结构的部件由相同附图标记表示,并且省去对它们的描述。此外,将主要描述不同点。
在这个例子中,当连接器部分61被连接到以太连接器11时,将设置在VGA连接器线缆62的端部处的连接器部分63连接到VGA连接器10。
当连接器部分63的厚度H1稍微大于主体部分3的厚度时,在不需要打开底倾斜脚20a和20b的情况下,通过由倾斜衬垫50形成的间隙G就能够防止在盖子11a与安置表面S之间发生干扰以及在连接器部分63与安置表面S之间出现干扰。结果,能够保证在打开显示部分2并且连接以太网线缆60和VGA连接器线缆62的状态中主体部分3的安置状况的稳定性。
图18是示出使用电子设备1的底倾斜脚20a和20b的例子的侧视图。
在这个例子中,如图18所示,将设置在VGA连接器线缆65的端部处的连接器部分66连接到VGA连接器10。连接器部分66的厚度是厚度H2,该厚度H2大于主体部分3的厚度。此时,连接器部分66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连接衬垫部分P与倾斜衬垫50的虚直线N的下方。换言之,在厚度方向上从主体部分3的底表面8a伸出的连接器部分66的底表面66a的长度L1比图17所示在厚度方向上从主体部分3的底表面8a伸出的连接器部分61(突起部分)的长度L2长。在这种情况下,当主体部分3安置在安置表面S上而没有打开底倾斜脚20a和20b时,连接器部分66与安置表面S彼此干扰。结果,担心的是:主体部分3的安置状况会变得不稳定。
在这个例子中,在如图18所示的第二旋转位置处,相对于主体部分3的底表面8a打开底倾斜脚20a和20b。当在这种状态中主体部分3的衬垫部分P以及底倾斜脚20a和20b安置在安置表面S上时,在倾斜衬垫50从安置表面S浮置的状态中底倾斜脚20a和20b与安置表面S接触并支承主体部分3。此时,底表面8a相对于安置表面S的角度变成大于第一角θ1的第二角θ2,并且在主体部分3的底表面8a与安置表面S之间形成间隙G′。在连接器部分66的底表面66a与安置表面S之间也形成间隙。结果,防止连接器部分66与安置表面S接触,并且能够保证当连接VGA连接器线缆65时电子设备1的安置状况的稳定性。
此外,当在相对于主体部分3打开显示部分2的同时将主体部分3安置在安置表面S上的状态中(见图18),当用户执行输入操作等等时,在主体部分3的深度方向(图18中的X方向)上施加力变得更加容易。底倾斜脚20a和20b使用在深度方向(基本上与图18中的X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延伸的旋转轴Xa作为旋转轴进行旋转,从而使得相对于主体部分3的最大旋转角θ变成如图9所示的钝角。基于这种结构,即使当在用户执行输入操作等等时在深度方向(图18中的X方向)上对主体部分3施加力时,仍可防止底倾斜脚20a和20b闭合。另外,在用户保持主体部分3的同时,能够容易地打开和闭合底倾斜脚20a和20b。此外,能够改善在打开/闭合状态中底倾斜脚20a和20b的设计。
图19是示出根据变型例的电子设备的侧视图。
以上实施例已经示出了这样的例子,即:其中,VGA连接器10和以太连接器11设置在主体部分3的右手侧表面3b上。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当如图19所示VGA连接器10和以太连接器11设置在主体部分3的左手侧表面3a上时,也能够获得与以上实施例相同的效果。此外,当VGA连接器10和以太连接器11之一设置在主体部分3的左手侧表面3a上,并且VGA连接器10和以太连接器11的另一个设置在主体部分3的右手侧表面3b上时,也能够获得与以上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并且可以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内进行各种变形。
以上实施例已经示出了这样的例子,即:其中,显示部分2、底倾斜脚20a和20b、以及盖子11a可独立地旋转。然而,还可以使得底倾斜脚20a和20b以及盖子11a以与显示部分2相对于主体部分3的旋转的互锁方式进行旋转。换言之,底倾斜脚20a和20b可以以与显示部分2从图2的闭合状态向图1所示的打开状态的旋转的互锁方式从图8所示的闭合状态向图9所示的打开状态进行旋转。此外,盖子11a可以以与显示部分2从图2所示的闭合状态向图1所示的打开状态的旋转的互锁方式从图6A所示的闭合状态向图6C所示的打开状态进行旋转。因此,通过仅仅相对于主体部分3打开和闭合显示部分2,可以打开和闭合底倾斜脚20a和20b以及盖子11a。
另外,可以以与盖子11a的打开和闭合的互锁方式打开和闭合底倾斜脚20a和20b。基于这种结构,仅仅通过打开盖子11a以便连接以太网线缆就能够打开底倾斜脚20a和20b。
图20是示出变型例2的电子设备的侧视图。即使当VGA连接器10和以太连接器11中的至少一个设置在主体部分3′的背表面侧上时,仍能够使得主体部分3′像以上实施例中一样薄或者比以上实施例还要薄,从而能够保证安置表面的安置状况的稳定性。
(电源按钮部分的结构)
接下来,将描述电源按钮部分70。电源按钮部分70能够由用户进行按压,并且当用户按压时向电子设备1内部的控制器(EC:嵌入式控制器)发送指示按钮已被按压的信号。当从电源按钮部分70接收到信号时,控制器执行控制以从电源部分向电子设备1中的各个部分供电,并且根据BIOS(基本输入/输出系统)的程序、操作系统等等启动系统。
如图1、图22和图23所示,电源按钮部分70设置在主体部分3的上表面的右端。
图24是从主体部分3取出的电源按钮部分70的透视图。图25是电源按钮部分70的分解透视图。图26示出了电源按钮部分70的四个正交视图。图27是沿图26的线A-A截取的横截面图。如这些附图所示,电源按钮部分70包括按钮部分80、开关基底90和开关壳体100,开关壳体100容纳并支承按钮部分80和开关基底90。
按钮部分80由按钮盖子81和按钮部分体82构成。
图28示出了按钮盖子81的四个正交视图。按钮盖子81例如通过粘合剂固定到按钮部分体82。按钮盖子81由具有与掌托7相同的质地(texture)的材料(例如,具有高刚性和质量的材料)形成,该材料的例子是镁合金。在按钮盖子81的表面上设置标记83,使得用户一眼就能够从视觉上识别出电源开关。
图29示出了按钮部分体82的四个正交视图。按钮部分体82包括盖子附着部分84、光导体暴露部分85、一对耦接部分86和一对板弹簧部分87。通过浇铸光导材料来形成按钮部分体82。作为光导材料,例如,使用对光进行散射的乳白树脂材料。
盖子附着部分84是附着有按钮盖子81的部分。另外,突起88被形成在盖子附着部分84的背表面上。突起88是当用户操作并按压按钮部分80时与设置在开关壳体100内部的开关基底90上的电源开关91的可移动板94的表面接触的部分。
光导体暴露部分85是设置在盖子附着部分84的Y方向(电子设备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处的板状部分。光导体暴露部分85在Y方向上的长度例如是大约1mm到3mm,光导体暴露部分85在X方向(电子设备的深度方向)上的宽度例如是大约5mm到10mm,光导体暴露部分85在Z方向上的厚度例如是大约1mm到2mm。可以基于设计改变这些尺寸。
应该注意:对按钮盖子81、盖子附着部分84和光导体暴露部分85的形状进行设计,使得附着到盖子附着部分84的按钮盖子81的上表面和光导体暴露部分85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这对耦接部分86是用于耦接开关壳体100的部分,并且设置为与在X方向上设置在光导体暴露部分85的附近的虚轴共轴。耦接部分86均由轴部分86a和定位部分86b构成,定位部分86b用于在X方向上对轴部分86a进行定位。轴部分86a具有基本圆形的横截面,并且由按钮部分体82的轴保持部分102可旋转地保持。定位部分86b通过限制在X方向上由轴保持部分102保持的按钮部分体82的轴部分86a的移动,来防止按钮部分体82的轴部分86a与轴保持部分102分开。基于这样构造的一对耦接部分86,按钮部分体82被支承,并且可围绕一对轴部分86a相对于开关壳体100进行旋转。结果,按钮部分体82可以在包括Z方向的分量的方向上进行旋转。
这对板弹簧部分87中的每个的一个端部被固定到光导体暴露部分85设置在按钮部分体82中的端部处的另一侧上的端部,并且,使得这对板弹簧部分87中的每个的另一端部与开关壳体100的弹簧接收部分101接触。具体地讲,板弹簧部分87中的每个包括固定部分87a、接触部分87b和板弹簧结构部分87c,固定部分87a与盖子附着部分84固定在一起,接触部分87b与开关壳体100的弹簧接收部分101接触,板弹簧结构部分87c夹于固定部分87a与接触部分87b之间。当通过由用户的手指施加的压力而使得盖子附着部分84围绕轴部分86a进行旋转时,这对板弹簧部分87的板弹簧结构部分87c发生弹性变形,并且,当释放用户的手指时,通过弹力而使得盖子附着部分84在相反方向上进行旋转以返回到它的原始位置。
图30示出了开关壳体100的四个正交视图。开关壳体100被支承在电子设备1的主体部分3内部的母板基底等等上。用于将开关壳体100固定到主体部分3的多个螺旋部分103被形成于开关壳体100上。开关壳体100是基本上立方形的壳体,该壳体具有能够容纳按钮部分80和开关基底90的空间。开关壳体100在Z方向上的两侧是敞口的,并且,在开关壳体100中,按钮部分80设置为阻挡这些开口之一,开关基底90设置为阻挡这些开口的另一个。另外,开关壳体100包括在X方向上彼此面对的一对侧板部分104,并且,用于分别保持这对耦接部分86的轴部分86a的轴保持部分102设置在侧板部分104上。轴保持部分102中的每个在Y方向上的一端是敞口的,从而当组装电源按钮部分70时能够在Y方向上从敞口的部分插入耦接部分86的轴部分86a。
图31示出了开关基底90的四个正交视图。电源开关91、发光器件92和93、用于驱动发光器件92和93的驱动电路(未示出)等等安装在开关基底90上。开关基底90经由布线(未示出)电连接到电子设备1的主体部分3。电源开关91包括可移动板94,该可移动板94通过从按钮部分体82的盖子附着部分84的下表面突起的突起88的按压而垂直地移动。电源开关91电检测到可移动板94通过突起88的按压而已经降低,并且向电子设备1的控制器输出检测信号。发光器件92和93例如是发光二极管。在电子设备中,安装两种颜色(例如绿色和红色)的发光器件92和93作为发光器件92和93,并且,发光器件92和93在基于电子设备1的操作状态被切换的同时被驱动。例如,如在下述情况中一样基于电子设备1的操作状态而控制发光器件92和93的驱动:当通电时,点亮绿色发光器件92,并且,在节电待机模式中,红色发光器件93闪烁。
此外,在安装电源开关91以及发光器件92和93的表面的另一侧上的开关基底90的表面上设置连接器95,该连接器95连接到柔性印刷基底(未示出)的一端,而该柔性印刷基底(未示出)的另一端连接到设置在电子设备1的主体部分3内部的母板。基于这种结构,开关基底90和设置在主体部分3内部的母板进行电连接。这里,开关基底90的连接器部分被定向为:当从使用电子设备1的用户进行观看时在左端它与柔性印刷基底进行连接。换言之,开关基底90在被定向的同时被安装为:使得该连接器部分在Y方向上被定位为更靠近电子设备1的两个侧表面之中的远离开关基底90的侧表面。基于这种结构,能够减小柔性印刷基底的绘制量。
另外,在开关基底90上的电源开关91与发光器件92和93之间的位置关系中,发光器件92和93被定位为更靠近电子设备1的右手侧表面,电源开关91与发光器件92和93相比设置在更左手侧上。换言之,发光器件92和93在Y方向上设置在更靠近电子设备1的两个侧表面之中的下述侧表面的位置处:与电源开关91相比,该侧表面更靠近发光器件92和93自身。基于这种结构,同电源开关91设置在与发光器件92和93相比更靠近侧表面的位置的情况相比,发光器件92和93的更大量的光到达从侧表面突起的光导体暴露部分85,其结果是,可以以更大的亮度对光导体暴露部分85进行照明。
(光导体暴露部分85的状态的显示)
如上所述,电源按钮部分70的按钮部分体82完全由光导材料形成。按钮部分体82包括光导体暴露部分85。图32A是在闭合显示部分2的状态中电源按钮部分70的平面图,图32B是该电源按钮部分70的侧视图。如这些附图所示,按钮部分体82的光导体暴露部分85从主体部分3的侧表面突起。这里,主体部分3的侧表面凸出,从而使得基本上在中间高度处形成顶点。光导体暴露部分85的尖端到达主体部分3的凸出侧表面的顶点或者该顶点附近的位置。另一方面,显示部分2的侧表面也类似地凸出,以使得基本上在中间高度处形成顶点。因此,当相对于主体部分3闭合和折叠显示部分2时,在显示部分2和主体部分3的相邻侧表面区域中形成U形槽110。从U形槽110暴露按钮部分体82的光导体暴露部分85。
在电源按钮部分70中,发光器件92和93设置在开关壳体100内部,并且由光导材料形成的按钮部分体82设置在发光器件92和93的上方。因此,从发光器件92和93发出的光之中的进入按钮部分体82的光在按钮部分体82内部被扩散,其结果是,以与正被驱动的发光器件对应的颜色对按钮部分体82进行照明。用户主要经由光导体暴露部分85从外部可以从视觉上识别由按钮部分体82进行的发光。因此,用户能够掌控电子设备1的状态。此外,通过在显示部分2和主体部分3的相邻侧表面上形成的U形槽110中设置按钮部分体82的光导体暴露部分85,光导体暴露部分85的光由U形槽110内的表面进行扩散式反射,从而使得发光状态更加显著。
另外,如上所述,在电源按钮部分70中,即使当相对于主体部分3闭合和折叠显示部分2时,基于从电子设备1的侧表面突起的光导体暴露部分85的发光状态,用户仍能够掌握电子设备1的状态。结果,能够实现具有显示电子设备1的功能的电源按钮部分70被设置为从主体部分3的上表面暴露的电子设备,由此能够使得整个设备更薄。
(按钮部分体82的扩散性的提高)
图33是按钮部分体82的放大图。
按钮部分体82在基本上板状的盖子附着部分84的下表面上接收来自发光器件92和93的光,并且在各个方向上对光进行散射。然而,光最终集中在按钮部分体82的端部处,从而损失对整个按钮部分体82进行照明的均匀性。在这点上,如图33所示,诸如凸起部分和倾斜部分的扩散反射部分120设置在按钮部分体82上的盖子附着部分84与光导体暴露部分85之间,从而通过对光进行扩散式反射来产生扩散。通过由扩散反射部分120对光进行扩散反射而产生的扩散,光能够更加均匀地被引导至整个光导体暴露部分85,由此能够均匀地对整个光导体暴露部分85进行照明。图34是根据变型例的按钮部分体82的放大图。可以使用弯曲部分构造扩散反射部分120。
另外,由于板弹簧部分87被一体地形成在按钮部分体82上作为电源按钮部分70中的相对于用户的按压而产生期望排斥的装置,所以不需要额外合并弹性部件。因此,能够减小尺寸和成本以及部件的数目。
已经给出了对电源按钮的以上描述。然而,本发明还可应用于除电源按钮以外的按钮。
本申请包含与在2009年8月21日提交到日本专利局的日本在先专利申请JP 2009-191768和在2009年10月2日提交到日本专利局的日本在先专利申请JP 2009-230963中公开的主题有关的主题,这两个日本在先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根据设计需要和其它因素可以想到各种变形、组合、子组合和替换,只要它们在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内即可。

Claims (11)

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显示部分,该显示部分包括显示屏;
主体部分,该主体部分包括彼此面对的上表面和底表面;
耦接部分,该耦接部分将显示部分与主体部分进行耦接,使得显示部分能够相对于主体部分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旋转,在第一状态中显示屏面对上表面,在第二状态中显示屏相对于上表面形成预定的角度,
主体部分包括:
一对侧表面,所述一对侧表面与底表面正交,并且彼此面对,以及
第一连接器,该第一连接器在所述一对侧表面之一上被设置成能够与第一外部连接器连接,并且包括从底表面暴露的下表面,
第二连接器,该第二连接器在所述一对侧表面之一上被设置成能够与第二外部连接器连接,并且包括以可暴露状态设置在作为所述一对侧表面之一的侧表面上以连接到第二外部连接器的端子部分,以及
盖子,该盖子能够以底表面侧为支点进行旋转,从而打开和闭合第二连接器的端子部分,
显示部分包括:
第一支腿部分,该第一支腿部分在第二状态中突起以定位为低于底表面,并且与安置主体部分的表面接触,以使得底表面相对于安置主体部分的该表面形成预定的倾斜,从而当打开盖子时避免盖子与安置主体部分的所述表面之间的干扰,
其中,在与底表面正交的厚度方向上第一连接器的下表面的位置和底表面的位置基本上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子设备,
其中,主体部分包括第二支腿部分,第二支腿部分可旋转地设置在主体部分的底表面上,以及
其中,该第二支腿部分能够在第一旋转位置与第二旋转位置之间旋转,在第一旋转位置处,第二支腿部分与在第二状态中安置主体部分的该表面分离,在第二旋转位置处,第二支腿部分与在第二状态中安置主体部分的该表面接触并且在第一支腿部分从该表面浮置的状态中支承主体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的电子设备,
其中,主体部分在主体部分的底表面上形成有凹陷部分,该凹陷部分设置在耦接部分的附近,并且能够容纳第一旋转位置处的第二支腿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的电子设备,
其中,第一连接器是向外部显示器提供视频信号的连接器。
5.根据权利要求4的电子设备,
其中,与第一连接器相比,第二连接器设置在更前侧上,以及
其中,在主体部分的厚度方向上的第二连接器的尺寸小于第一连接器的尺寸。
6.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显示部分,该显示部分包括显示屏;
主体部分,该主体部分包括彼此面对的上表面和底表面;以及
耦接部分,该耦接部分将显示部分与主体部分进行耦接,使得显示部分能够相对于主体部分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旋转,在第一状态中显示屏面对上表面,在第二状态中显示屏相对于上表面形成预定的角度,
主体部分包括:
第二支腿部分,该第二支腿部分可旋转地设置在主体部分的底表面上,
一对侧表面,所述一对侧表面与底表面正交,并且彼此面对,以及
第一连接器,该第一连接器在所述一对侧表面之一上被设置成能够与第一外部连接器连接,并且包括从底表面暴露的下表面,
第二连接器,该第二连接器在所述一对侧表面之一上被设置成能够与第二外部连接器连接,并且包括以可暴露状态设置在作为所述一对侧表面之一的侧表面上以连接到第二外部连接器的端子部分,以及
盖子,该盖子能够以底表面侧为支点进行旋转,从而打开和闭合第二连接器的端子部分,
显示部分包括第一支腿部分,该第一支腿部分在第二状态中突起以定位为低于底表面,并且与所述表面接触以形成预定的倾斜,所述预定的倾斜小于由第二支腿部分形成的倾斜,从而当打开盖子时避免盖子与安置主体部分的所述表面之间的干扰,
该第二支腿部分能够在第一旋转位置与第二旋转位置之间旋转,在第一旋转位置处,第二支腿部分与在第二状态中安置主体部分的表面分离,在第二旋转位置处,第二支腿部分与在第二状态中安置主体部分的该表面接触并且在显示部分从安置主体部分的该表面浮置的状态中支承主体部分,
其中,在与底表面正交的厚度方向上第一连接器的下表面的位置和底表面的位置基本上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6的电子设备,
其中,主体部分在主体部分的底表面上形成有凹陷部分,该凹陷部分设置在耦接部分的附近,并且能够容纳第一旋转位置处的第二支腿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6的电子设备,
其中,第一连接器是向外部显示器提供视频信号的连接器。
9.根据权利要求8的电子设备,
其中,与第一连接器相比,第二连接器设置在更前侧上,以及
其中,在主体部分的厚度方向上第二连接器的尺寸小于第一连接器的尺寸。
10.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显示部分,该显示部分包括显示屏;
主体部分,该主体部分包括彼此面对的上表面和底表面;以及
耦接部分,该耦接部分将显示部分与主体部分进行耦接,使得显示部分能够相对于主体部分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旋转,在第一状态中显示屏面对上表面,在第二状态中显示屏相对于上表面形成预定的角度,
主体部分包括:
一对侧表面,所述一对侧表面与底表面正交,并且彼此面对,
第二连接器,该第二连接器在所述一对侧表面之一上被设置成能够与第二外部连接器连接,并且包括以可暴露状态设置在作为所述一对侧表面之一的侧表面上以连接到第二外部连接器的端子部分,以及
盖子,该盖子能够以底表面侧为支点进行旋转,从而打开和闭合第二连接器的端子部分,
显示部分包括第一支腿部分,该第一支腿部分在第二状态中突起以定位为低于底表面,并且与安置主体部分的表面接触以形成底表面相对于安置主体部分的所述表面的预定倾斜,从而当打开盖子时避免盖子与安置主体部分的所述表面之间的干扰,
其中,盖子具有L形横截面,用于覆盖第二连接器的下表面和第二连接器的端子部分,
其中,在与底表面正交的厚度方向上盖子的下表面的位置和底表面的位置基本上相同。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电子设备,
其中,主体部分包括第二支腿部分,该第二支腿部分可旋转地设置在主体部分的底表面上,以及
其中,该第二支腿部分能够在第一旋转位置与第二旋转位置之间旋转,在第一旋转位置处,第二支腿部分与在第二状态中安置主体部分的所述表面分离,在第二旋转位置处,第二支腿部分与在第二状态中安置主体部分的所述表面接触并且在第一支腿部分从安置主体部分的该表面浮置的状态中支承主体部分。
CN2010102473548A 2009-08-21 2010-08-05 电子设备 Active CN1019959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35861.8A CN103593004B (zh) 2009-08-21 2010-08-05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91768 2009-08-21
JP2009-191768 2009-08-21
JP2009230963A JP2011065616A (ja) 2009-08-21 2009-10-02 電子機器
JP2009-230963 2009-10-02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35861.8A Division CN103593004B (zh) 2009-08-21 2010-08-05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95920A CN101995920A (zh) 2011-03-30
CN101995920B true CN101995920B (zh) 2013-10-30

Family

ID=43605215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35861.8A Active CN103593004B (zh) 2009-08-21 2010-08-05 电子设备
CN2010202853769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796313U (zh) 2009-08-21 2010-08-05 电子设备
CN2010102473548A Active CN101995920B (zh) 2009-08-21 2010-08-05 电子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35861.8A Active CN103593004B (zh) 2009-08-21 2010-08-05 电子设备
CN2010202853769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796313U (zh) 2009-08-21 2010-08-05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3) US8391000B2 (zh)
JP (1) JP2011065616A (zh)
CN (3) CN10359300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95012B2 (en) 2011-09-27 2016-11-15 Z124 Secondary single screen mode activation through user interface activation
US20130120933A1 (en) * 2011-11-16 2013-05-16 Shao-Chieh Ting Mobile computer device
WO2013103082A1 (ja) 2012-01-06 2013-07-11 ソニー株式会社 外部構造体及び電子機器
KR101927201B1 (ko) * 2012-01-11 2018-12-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지지판을 구비하는 휴대용 단말기
JP6271131B2 (ja) * 2012-01-31 2018-01-31 三星電子株式会社Samsung Electronics Co.,Ltd. テレビ
JP2013156965A (ja) * 2012-01-31 2013-08-15 Toshiba Corp テレビジョン受像機、及び電子機器
JP5349641B2 (ja) 2012-04-25 2013-11-20 株式会社東芝 電子機器
US8891231B2 (en) * 2012-07-30 2014-11-18 Intel Corporation Hinge configuration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EP2911029B1 (en) 2012-10-17 2020-05-27 Sony Corporation Manipulable device
US20140139980A1 (en) * 2012-11-21 2014-05-22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4076870B (zh) * 2013-03-29 2017-08-2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JP5876857B2 (ja) * 2013-08-30 2016-03-02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携帯用情報機器
JP5739038B1 (ja) * 2013-11-11 2015-06-24 アイリスオーヤマ株式会社 扇風機
JP6352735B2 (ja) 2014-08-29 2018-07-04 株式会社東芝 ドッキング装置
US11086355B2 (en) * 2016-10-31 2021-08-10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Electronic device with collapsing interface components
US10162383B2 (en) * 2017-03-21 2018-12-25 Google Llc Electronic device with brace for edge-to-edge opening
US10547134B1 (en) * 2018-07-18 2020-01-28 Getac Technology Corporation Detachable connection port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JP6666574B1 (ja) * 2018-09-28 2020-03-18 富士通クライアントコンピューティング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JP2021047830A (ja) * 2019-09-20 2021-03-2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CN112486253A (zh) * 2020-11-11 2021-03-12 深圳中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薄笔记本结构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51102A (en) * 1991-10-10 1993-10-05 Randon Corporation Computer and computer terminals with depending, supporting ridge
US5297003A (en) * 1991-10-11 1994-03-2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omputer, keyboard apparatus, and keyboard tilting mechanism

Family Cites Families (3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43699A (ja) 1989-10-31 1991-06-19 Mutoh Ind Ltd 用紙駆動型自動製図機における加圧ローラ支持機構
JP3180383B2 (ja) 1991-10-29 2001-06-2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シリーズレギュレータ
US5469327A (en) * 1994-05-27 1995-11-21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Resources Inc. Portable computer with supporting legs
JP3143699B2 (ja) 1995-04-19 2001-03-07 防衛庁技術研究本部長 水圧検出装置
DE29512815U1 (de) * 1995-08-09 1995-11-30 Winter Nicolai Alexander Halterung für mobile Computersysteme
JPH09244778A (ja) 1996-03-06 1997-09-19 Sony Corp 操作入力装置の傾斜機構
KR19980019979A (ko) * 1996-09-04 1998-06-25 김광호 주변장치의 착탈을 위한 도어를 갖는 휴대용 컴퓨터
US6002581A (en) * 1997-08-19 1999-12-14 Gateway 2000, Inc. Lap top computer system with elevating port cover
JPH11272362A (ja) * 1998-03-23 1999-10-08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子機器
US5918957A (en) * 1998-09-04 1999-07-06 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 Pivoting door system for a portable computer
US6053589A (en) * 1998-09-10 2000-04-25 Inventec Corp. Automatic inclination device for a portable computer
JP4081930B2 (ja) 1999-08-25 2008-04-3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キーボードチルト機構
JP4594483B2 (ja) * 2000-03-24 2010-12-08 株式会社東芝 電子機器
JP2001318732A (ja) * 2000-05-09 2001-11-16 Sony Corp 情報処理装置
KR100512718B1 (ko) * 2002-07-16 2005-09-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모니터장치
US6961240B2 (en) * 2003-07-31 2005-11-01 Gateway Inc. Device foot incorporating lid-actuated extension member
US7079383B2 (en) * 2003-09-12 2006-07-1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Computer with force absorbing support mechanism
JP4048435B2 (ja) * 2003-10-23 2008-02-20 ソニー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KR100541458B1 (ko) * 2004-06-09 2006-01-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용 컴퓨터
TW200602843A (en) * 2004-07-09 2006-01-16 Mitac Technology Corp Cover mechanism for interface slot surface in notebook
WO2006008815A1 (ja) * 2004-07-22 2006-01-26 Fujitsu Limited 電子機器
CN2888797Y (zh) * 2005-09-16 2007-04-11 金宝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器物壳底脚垫结构
JP2007102075A (ja) * 2005-10-07 2007-04-19 Toshiba Corp 電子機器
CN1945490A (zh) * 2005-10-09 2007-04-11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TWM310362U (en) * 2006-10-30 2007-04-21 Quanta Comp Inc Electronic apparatus
JP2008112328A (ja) * 2006-10-31 2008-05-15 Sony Corp 情報処理装置
US7717389B2 (en) * 2007-01-12 2010-05-18 Berman Rod S Attachable holder for items
CN101414200A (zh) * 2007-10-19 2009-04-22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自带角度调整功能的装置及其角度调整器
TW200942143A (en) * 2008-03-19 2009-10-01 Micro Star Int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structure
CN101566867B (zh) * 2008-04-25 2012-09-2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01573006B (zh) * 2008-04-28 2012-08-22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支撑机构
CN101571735B (zh) * 2008-04-28 2012-09-2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01576757A (zh) * 2008-05-06 2009-11-1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JP2009301144A (ja) * 2008-06-10 2009-12-24 Fujitsu Ltd 電子機器
CN101615057B (zh) * 2008-06-23 2012-01-18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US7821786B2 (en) * 2008-07-03 2010-10-26 Hadad Christopher P Laptop stand
CN201250876Y (zh) * 2008-07-30 2009-06-03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弹性脚垫与可携式电子装置
CN101739081A (zh) * 2008-11-12 2010-06-1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01739084B (zh) * 2008-11-25 2012-07-18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51102A (en) * 1991-10-10 1993-10-05 Randon Corporation Computer and computer terminals with depending, supporting ridge
US5297003A (en) * 1991-10-11 1994-03-2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omputer, keyboard apparatus, and keyboard tilting mechanis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222997A1 (en) 2013-08-29
JP2011065616A (ja) 2011-03-31
US8699222B2 (en) 2014-04-15
CN103593004B (zh) 2019-06-18
US20110043979A1 (en) 2011-02-24
US8391000B2 (en) 2013-03-05
CN201796313U (zh) 2011-04-13
US9494971B2 (en) 2016-11-15
CN103593004A (zh) 2014-02-19
US20140192472A1 (en) 2014-07-10
CN101995920A (zh) 2011-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95920B (zh) 电子设备
US10732921B2 (en) Apparatus having curved display
CN106774689B (zh) 显示屏、显示屏组件及终端
TWI666488B (zh) 顯示螢幕、顯示螢幕組件及終端
US8243459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US20160011633A1 (en) Electronic device
JP2006277739A (ja)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6812974B1 (en) Liquid cryst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KR20100115172A (ko) 휴대용 단말기
CN111221383B (zh) 一种电子设备
JP2007323880A (ja) キー装置
US10073497B1 (en) Display device
JP7068600B1 (ja) タブレットpc
KR19990030851A (ko) 모니터 및 모니터가 설치된 휴대용 컴퓨터
US20090244470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7826024B2 (en) LCD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imaging means using the same
JP7273353B1 (ja) 電子機器
JP2001343915A (ja) カード型表示装置
TWM377803U (en)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US20030112385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9471555A (zh) 触控显示模组及触控显示装置、电子设备
JP2004126063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H03261913A (ja) 電子装置における液晶表示部の照明装置
KR20020014586A (ko) 반사형 액정표시장치
TW201923508A (zh) 顯示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