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71463B - 电动机、电动机支承构件以及电动机支承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动机、电动机支承构件以及电动机支承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71463B
CN101971463B CN2009801085663A CN200980108566A CN101971463B CN 101971463 B CN101971463 B CN 101971463B CN 2009801085663 A CN2009801085663 A CN 2009801085663A CN 200980108566 A CN200980108566 A CN 200980108566A CN 101971463 B CN101971463 B CN 1019714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motor casing
mentioned
supporting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0856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71463A (zh
Inventor
黑泽信弥
新井和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ssa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ssa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ssa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ssan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9714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714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714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714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24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ression or reduction of noise or vibr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电动机、电动机支承构件以及电动机支承方法。该电动机设有中间构件,该中间构件夹装在电动机外壳(4)与传动箱(2)之间、其具有多个电动机外壳支承点位置(A)和多个传动箱支承点位置(B),上述多个电动机外壳支承点位置(A)用于与电动机外壳(4)连接,上述多个传动箱支承点位置(B)设置在下述角度区域内,该角度区域由电动机外壳支承线(C)和电动机外壳支承中心线(D)夹持而成,该电动机外壳支撑中心线(D)位于该电动机外壳支承线(C)和与其相邻的另一条电动机外壳支承线(C)之间的中心。

Description

电动机、电动机支承构件以及电动机支承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电动机的定子侧构件固定于电动机安装部上的电动机、电动机支承构件以及电动机支承方法。 
背景技术
日本特开平5-304742号公报公开了一种支承结构,该支承结构将弹簧杆配置在旋转电机的圆环振动模式的波节部分上,借助该弹簧杆连接定子铁心和外周板。 
在上述支承构造中,存在下述问题,即、在进行无法形成振动的波节的圆环0阶模式(zeroth-mode)振动的情况下,振动传递至弹簧杆;另外在进行能够形成大量的振动的波节和波腹的圆环高阶模式(high-mode)振动的情况下,由于振动的波节与波腹的距离较近,因此弹簧杆也相当于位于振动的振幅较大的部分,从而振动传递到弹簧杆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成的,目的在于提供无论圆环模式振动的次数是高是低、均能抑制自定子侧构件向电动机安装构件侧的振动传递的电动机、电动机支承构件以及电动机支承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中,设定将由定子侧支承线和相邻的另一条定子侧支承线形成的夹角等分的中心线,该定子侧支承线连接转子侧构件的旋转中心和用于支承定子侧构件的定子侧支承构件,将电动机安装构件侧支承构件配置在中间构件的由该中心线和定子侧支承线包夹的角度区域内。 
附图说明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中间构件,其设置在具有定子侧构件的电动机和用于安装上述电动机的电动机安装构件之间,其特征在于,上述中间构件包括:多个定子侧支承构件,其与上述定子侧构件连接;多个电动机安装构件侧支承构件,其与上述电 动机安装构件连接;上述定子侧构件的以圆环0阶模式(zeroth-mode)进行振动的振动经由上述定子侧支承构件被传播到上述中间构件;由于上述传播作用,在上述中间构件上形成多个振幅较大的部分和多个振幅较小的部分;上述电动机安装构件侧支承构件配置于上述振幅较小的部分。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电动机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实施例1的电动机的由包括旋转中心轴线在内的平面得到的剖视图。 
图3是实施例1的环的主视图。 
图4是用于说明在实施例1的电动机外壳中产生的振动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在实施例1的环中产生的振动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在实施例1的环中产生的振动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在实施例1的电动机外壳以及环中产生的振动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电动机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用于说明在实施例2的环中产生的振动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电动机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实施例3的电动机的由包括旋转中心轴线在内的平面得到的剖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1的环的主视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2的环的主视图。 
图14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3的环的主视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4的电动机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5的电动机的由包括旋转中心轴线在内的平面得到的剖视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6的电动机的由包括旋转中心轴线在内的平面得到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用于实现本发明的电动机、电动机支承构件以及电动机支承方法的最佳实施方式。另外,在下述说明中,为了便于说明,将图1、图2、图8、图10、图11、图15~图17的图中左上侧称作电动机的前方或前侧、将右侧称作电动机的后方或后侧。 
实施例1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电动机1是搭载在车辆中的电动机,该电动机1包括:传动箱(transmission case)2,其用于将电动机1固定在车辆侧构件上;电动机外壳4,其在内周面具有定子6;转子5,其相对于定子6转动;环3,其设置在电动机外壳4与传动箱2之间、用于将电动机外壳4固定在传动箱2上。另外,传动箱2相当于本发明的电动机安装构件,电动机外壳4以及定子6相当于本发明的定子侧构件,转子5相当于本发明的转子侧构件,环3相当于本发明的中间构件。 
电动机外壳4形成为在电动机1的前侧具有底壁部分的有底圆筒杯状。在电动机外壳4的底壁部分上设有供转子5的轴贯穿的通孔46。定子6被固定在电动机外壳4的内周面上。转子5被收装在定子6的内侧。 
传动箱2形成为在电动机1的前侧具有底壁部分的有底圆筒杯状。在传动箱2的底壁部分上设有供转子5的轴贯穿的通孔28。环3以及电动机外壳4被收装在传动箱2的内侧。 
环3是形成为环状的薄板构件。如图3(从电动机1的旋转中心轴线方向的前方观察环3的正面得到的图)所示,在环3上 形成有供电动机外壳螺栓40贯穿的通孔30,该电动机外壳螺栓40用于将电动机外壳4固定在环3上。以下,将环3上的安装有电动机外壳螺栓40的位置(通孔30)称作电动机外壳支承点位置A。另外,在环3上形成有供传动箱螺栓20贯穿的通孔31,该传动箱螺栓20用于将传动箱2固定在环3上。以下,将环3上的安装有传动箱螺栓20的位置(通孔31)称作传动箱支承点位置B。另外,电动机外壳螺栓40以及通孔30相当于本发明的定子侧支承构件,传动箱螺栓20以及通孔31相当于本发明的电动机安装构件侧支承构件。 
在环3上形成有多个通孔30。另一方面,在环3的主视图(图3)中,若将连接转子5的旋转中心轴线O和电动机外壳支承点位置A的射线视作电动机外壳支承线C、将相邻的电动机外壳支承线C之间的中心线(夹在相邻的电动机外壳支承线C之间的角的角平分线)视作电动机外壳支承中心线D,则通孔31形成在下述角度区域内,该角度区域由电动机外壳支承线C和在环3的周向的一方向侧(例如逆时针方向)上与该电动机外壳支承线C相邻的电动机外壳支承中心线D包夹而成。在实施例1中,在环3上形成有3个通孔30(电动机外壳支承点位置A)。以沿环3的周向分别间隔120°的等间隔的方式配置各通孔30(以分别间隔120°的等间隔的方式配置电动机外壳支承线C)。另外,在环3上形成有3个通孔31(传动箱支承点位置B)。在图3中,在逆时针方向上与各电动机外壳支承线C偏离30°地配置各通孔31。另外,电动机外壳支承线C相当于本发明的定子侧支承线,电动机外壳支承中心线D相当于本发明的定子侧支承中心线。 
这里所谓“通孔31形成在角度区域内”是指,如图3中例示的通孔31a所示,通孔31a整体进入由上述电动机外壳支承线C和电动机外壳支承中心线D所夹的角度区域内的状态。另一方面, “通孔31并未形成在角度区域内”是指,通孔31b整体不在上述角度区域内的状态,除此之外还包括如图3中例示的通孔31b所示的通孔31b的一部分形成在上述角度区域内的状态(电动机外壳支承中心线D通过通孔31b那样的状态)。 
在电动机外壳中产生的振动
在驱动电动机1使转子5旋转时,电动机外壳4产生振动。图4是用于说明在电动机外壳4中产生的典型的振动模式的图。图4的(a)~(c)是示意性地用线表示与电动机1的旋转中心轴线正交的截面上的电动机外壳4的形状的图,实线、细虚线、细单点划线分别表示相位为0°、180°、-180°时的电动机外壳4的形状。 
图4的(a)表示圆环2阶模式(second-mode)振动的情况。在圆环2阶模式振动中,产生数量为次数2倍的、即4个波腹10和4个波节11。在波节11处,由于振幅为零,因此通过使电动机外壳4的与波节11相对应的部分与传动箱2相连接(连接固定),能够抑制振动的位移自电动机外壳4输入到传动箱2中,从而能够抑制在传动箱2中产生振动。 
但在接下来说明的圆环0阶模式振动、圆环高阶模式振动中,振动的位移会自电动机外壳4输入至传动箱2。 
图4的(b)表示圆环0阶模式振动的情况。在圆环0阶模式振动中,由于不会产生圆环2阶模式振动那样的波节11,因此无法使电动机外壳4的与波节11相对应的部分与传动箱2相连接。因而,导致振动的位移自电动机外壳4输入到传动箱2中,必然在传动箱2中产生振动。 
作为圆环高阶模式振动的例子,图4的(c)表示圆环8阶模式振动的情况。在圆环8阶模式(eighth-mode)振动中,与圆环2阶模式振动相同也产生数量为次数2倍的、即16个波腹10 和16个波节11。利用螺栓等将电动机外壳4连接固定在传动箱2上。该螺栓具有规定的截面积,以获得为了支承电动机外壳4的足够的强度。在像圆环8阶模式振动那样地产生16个波腹10以及16个波节11时,波腹10与波节11之间的周向间隔变小。因此,在利用螺栓等将电动机外壳4连接固定在传动箱2上时,想要避开电动机外壳4的与波腹10相对应的部分而将电动机外壳4的与波节11相对应的部分连接固定在传动箱2上是不容易实现的。 
因此在实施例1中,通过将环3夹装在电动机外壳4与传动箱2之间,能使来自电动机外壳4的振动位移先输入到环3中,从而使环3产生与该振动位移的输入位置相对应的模式的振动,且在所产生的振动的最大振幅位置以外的位置上利用传动箱2支承环3。 
电动机外壳支承点与在环中产生的振动的模式的关系
接下来,说明电动机外壳支承点位置A、即来自电动机外壳4的振动位移从电动机外壳4输入至环3的位置、以及与该输入位置相对应地在环3中产生的振动的模式。 
图5是用于说明当正在以圆环0阶模式进行振动的电动机外壳4的振动位移自电动机外壳支承点位置A输入至环3时在环3中产生的振动的模式的图。图5的(a)~(c)是示意性地用线条表示与电动机1的旋转中心轴线正交的截面上的电动机外壳4以及环3的形状的图。在图5的(a)~(c)中,细实线、细虚线、细单点划线分别表示相位为0°、180°、-180°时的电动机外壳4的形状,粗实线、粗虚线、粗单点划线分别表示相位为0°、180°、-180°时的环3的形状。另外,在各图中,相位为0°时的表示电动机外壳4的形状的圆和表示环3的形状的圆彼此重叠。 
这里,说明的是在电动机外壳4中产生圆环0阶模式振动的情况,在环3中产生的振动的模式由电动机外壳支承点位置A的个数决定、并非由电动机外壳4所产生的振动的模式决定。因此,只要电动机外壳支承点位置A的个数相同,则即使在电动机外壳4产生的是圆环0阶模式振动以外的模式的振动的情况下,也能获得相同的作用。 
电动机外壳4在电动机外壳支承点位置A处被固定在环3上。如图5的(a)所示,从环3的正面观察,分别间隔角度θ地配置有3处电动机外壳支承点位置A。这里,为了将自电动机外壳4输入的振动变换成圆环3阶模式振动,在环3上设置了3处电动机外壳支承点位置A。只要配置正好是变换后的振动模式的次数的数量的电动机外壳支承点位置A即可。 
当电动机外壳4所产生的圆环0阶模式振动的相位达到180°时,电动机外壳4如图5的(b)中细虚线所示在沿径向扩大的方向上产生位移。此时,来自电动机外壳4的向径向外侧的位移在电动机外壳支承点位置A处输入至环3,从而使环3变成图5的(b)中粗虚线所示的形状。 
另外,当电动机外壳4所产生的圆环0阶模式振动的相位达到-180°时,电动机外壳4如图5的(c)中细单点划线所示在沿径向缩小的方向上产生位移。此时,来自电动机外壳4的向径向内侧的位移在电动机外壳支承点位置A处输入至环3,从而使环3变成图5的(c)中粗单点划线所示的形状。 
图6重叠地表示图5的(a)~(c)所示的环3的形状。如图6所示,在环3中产生圆环3阶模式振动。该振动的波腹10产生在电动机外壳支承线C上的位置、以及沿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与电动机外壳支承线C各偏离(1/2)θ的位置(电动机外壳支承中心线D上的位置)。另外,该振动的波节11产生在沿 顺时针方向以及逆时针方向与电动机外壳支承线C各偏离(1/4)θ的位置、以及沿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与电动机外壳支承线C各偏离(3/4)θ的位置。 
因此,在将环3连接固定在传动箱2上时,若在环3的除振动的波腹10以外的位置上连接环3和传动箱2,能够抑制自环3输入至传动箱2的位移的大小。特别是,在使环3的与振动的波节11相对应的部分与传动箱2相连接(连接固定)时,能够防止振动位移自环3输入至传动箱2。 
所谓环3的除振动的波腹10以外的位置,换言之是指由产生波腹10的电动机外壳支承线C和电动机外壳支承中心线D包夹而成的角度区域内的位置,该电动机外壳支承中心线D是夹在相邻的电动机外壳支承线C之间的角的角平分线。另外,所谓环3的振动的波节11的位置,换言之是指电动机外壳支承线C与电动机外壳支承中心线D之间的中心线上(被夹在电动机外壳支承线C和与该电动机外壳支承线C相邻的电动机外壳支承中心线D之间的角的角平分线上)的位置。 
基于实施例1的结构获得的作用
在实施例1中,使电动机外壳支承线C之间的角度为120°地配置各通孔30(电动机外壳支承点位置A)。另外,从环3的正面观察,将各通孔31(传动箱支承点位置B)配置在沿逆时针方向与各电动机外壳支承线C偏离30°(即、电动机外壳支承线C之间的角度120°的1/4角度)的位置上。下面,参照图7说明基于该结构获得的作用。 
图7表示如上所述地配置电动机外壳支承点位置A和传动箱支承点位置B的实施例1中的电动机外壳4以及环3所产生的振动。 
由于在3个电动机外壳支承点位置A处将电动机外壳4固定 在环3上,因此能够在环3上产生圆环3阶模式振动。另外,在3个传动箱支承点位置B处将传动箱2固定在环3上,从环3的正面观察,将该传动箱支承点位置B配置在沿逆时针方向与各电动机外壳支承线C偏离30°的位置上。由于该位置是偏离电动机外壳支承线C之间的角度120°的1/4角度的位置、且该位置位于波节11处,所以能够在环3的波节11处将传动箱2固定在环3上。因此,能够抑制自电动机外壳4向传动箱2侧传递振动。 
接下来,说明实施例1的效果。 
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电动机是具有被收装在电动机外壳4中的定子6和转子5的电动机1,该电动机1包括夹装在电动机外壳4和用于支承电动机1的传动箱2之间的环3、连结电动机外壳4和环3的多个电动机外壳螺栓40、供该电动机外壳螺栓40安装的多个通孔30、连结环3和传动箱2的多个传动箱螺栓20、和供该传动箱螺栓20安装的多个通孔31,从环3的正面观察,在将连接转子5的旋转中心轴线O、和多个电动机外壳螺栓40与通孔30(电动机外壳支承点位置A)中的1个电动机外壳支承点位置A的中心点的射线设定为电动机外壳支承线C、将等分由电动机外壳支承线C和与该电动机外壳支承线C相邻的另一条电动机外壳支承线C形成的夹角的直线设定为电动机外壳支承中心线D的情况下,将传动箱螺栓20以及通孔31配置在环3的由电动机外壳支承中心线D和电动机外壳支承线C包夹而成的角度区域内。 
由此,无论在电动机外壳4中产生的振动是哪种模式,输入至传动箱2的位移均小于在电动机外壳4中产生的振动的振幅,因此能够抑制在传动箱2中产生的振动。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电动机中,传动箱螺栓20以及通孔31(传动箱支承点位置B)配置在环3的由电动机外壳支 承中心线D和电动机外壳支承线C包夹而成的角度区域的中央部(由上述角度区域内的电动机外壳支承中心线D和电动机外壳支承线C所夹的角的角平分线附近)。 
由此,将传动箱螺栓20配置在环3的振动的波节11处,从而环3的振动位移不会输入至传动箱2,能够防止在传动箱2中产生振动。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中,利用电动机外壳螺栓40将电动机外壳4固定在环3上、且利用传动箱螺栓20将传动箱2固定在环3上。相对于此,在实施例2中,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利用电动机外壳销41使电动机外壳4与环3卡合、利用传动箱销34使环3与传动箱2卡合。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电动机1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对于与实施例1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在电动机外壳4的底壁部分上形成有自该底壁部分的前侧表面向前方突出的多个电动机外壳销41。各电动机外壳销41设置在该底壁部分的前侧表面上的、与环3的电动机外壳支承点位置A相对应的位置,且各电动机外壳销41以能转动的方式与形成在环3的电动机外壳支承点位置A处的通孔32卡合。另外,在环3上形成有自环3的前侧表面向前方突出的多个传动箱销34。各传动箱销34设置在环3的前侧表面上的传动箱支承点位置B处、且以能转动的方式与传动箱2的通孔29卡合,该通孔29形成在与环3的传动箱支承点位置B相对应的位置上。另外,通孔29以及传动箱销34相当于本发明的电动机安装构件侧支承构件。 
振动波节处的旋转位移
在环3所产生的振动的波节11处发生如图9中箭头所示的旋转位移。下面,参照图9说明在波节11处产生的旋转位移。 
图9是用于说明自电动机外壳4输入到环3中的位移使环3产生的振动的图。图9的(a)、(b)是示意性地利用线条表示与电动机1的旋转中心轴线正交的截面上的电动机外壳4以及环3的形状的图。在图9的(a)、(b)中,细实线、细虚线、细单点划线分别表示相位为0°、180°、-180°时的电动机外壳4的形状,粗实线、粗虚线、粗单点划线分别表示相位为0°、180°、-180°时的环3的形状。另外,在图9的(a)、(b)中,相位为0°时的表示电动机外壳4的形状的圆与表示环3的形状的圆彼此重叠。 
如图9所示,即使振动的相位改变,环3的与波节11相对应的部分也不会沿径向发生位移(波节11的径向位置不变),但与该波节11相对应的部分沿以传动箱支承点位置B为中心的旋转方向发生位移(绕通过各传动箱支承点位置B的中心的、与电动机1的旋转中心轴线平行的轴线发生旋转位移)。如果该旋转方向位移自与该波节11相对应的部分输入至传动箱2,则在传动箱2中产生振动。 
因此在实施例2中,使传动箱销34以能转动的方式与形成在传动箱2中的通孔29相连结。即、使各传动箱销34自环3的前侧表面以与电动机1的旋转中心轴线大致平行的方式向前方延伸,从而插入通孔29中。并且,将各传动箱销34以能绕传动箱销34的轴线(或绕通孔29的中心轴线)旋转的方式支承在通孔29中。 
由此,能够抑制环3的与波节11相对应的部分的旋转方向位移自环3输入至传动箱2。因此,能够抑制在传动箱2中产生振动。 
实施例3
在上述实施例1以及实施例2中,将环3配置在传动箱2与电动机外壳4之间。相对于此,在实施例3中,与实施例1以及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将环3收装在电动机外壳4的内周侧。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电动机1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11是该电动机1的包由括旋转中心轴线在内的平面得到的剖视图。 
对于与实施例1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环3插入在固定于电动机外壳4中的定子6的内周侧。详细而言,环3安装在电动机外壳4的底壁部分的内侧表面(后侧表面)相比定子6的内周面更靠径向内侧的部分上。在环3上的传动箱支承点位置B处形成有多个突出部35,在电动机外壳4的底部部分上的与该突出部35相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供突出部35贯穿的通孔47。在突出部35的前侧前端面上形成有供传动箱螺栓20卡合的卡合孔33。通过使传动箱螺栓20与该卡合孔33卡合而将环3固定在传动箱2上。 
如图11所示,在将转子5组装在定子6中时,定子6的内周面的轴线方向两端部并不面对转子5的外周面。在实施例3的电动机1中,能够在定子6的两端部中的不与转子5的外周面面对的部分配置环3,即能够将环3配置于相比定子6的内周面更靠径向内侧的、形成于电动机外壳4的底壁部分与转子5之间的间隙中。由此,能够缩短电动机1的轴线方向长度。 
其他实施例
以上,根据实施例1~实施例3说明了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详细结构并不限定于实施例1~实施例3,即使有在不脱离发明主旨的范围内的设计变更等,也是 包含在本发明中的。 
下面,说明其他实施例1~6,但对于与实施例1~实施例3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其他实施例1
图12是其他实施例1的环3的主视图。 
在实施例1中,沿环3的周向以等间隔配置了电动机外壳支承点位置A,但如图12所示,电动机外壳支承点位置A的彼此的间隔也可以不相等地配置。在其他实施例1的环3中,从环3的正面观察(图12),按照逆时针方向的顺序依次将电动机外壳支承点位置A的在周向上的间隔分别设定为100°、120°、140°。此时,各传动箱支承点位置B配置在沿逆时针方向与电动机外壳支承线C各偏离25°(=100°×(1/4))、30°(=120°×(1/4))、35°(=140°×(1/4))的位置上。 
即、在其他实施例1的环3中,传动箱支承点位置B设置在电动机外壳支承线C与电动机外壳支承中心线D之间的中心线上(被包夹在电动机外壳支承线C和与从环3的正面观察在逆时针方向上与该电动机外壳支承线C相邻的电动机外壳支承中心线D之间的角的角平分线上)。 
由此,将传动箱支承点位置B配置在环3所产生的振动的波节11处,因此位移不会输入到传动箱2中,能够防止在传动箱2中产生振动。 
其他实施例2
图13是其他实施例2的环3的主视图。 
在实施例1中,形成了3个电动机外壳支承点位置A、3个传动箱支承点位置B,但如图13所示也可以形成4个电动机外壳支承点位置A、8个传动箱支承点位置B。即、电动机外壳支承点位置A为2个以上、且环3所产生的振动的波腹10与波节11之间 的距离相对于传动箱螺栓20的直径足够大的话,电动机外壳支承点位置A可以是任意数量。另外,传动箱支承点位置B只要是2个以上并且配置在与环3所产生的振动的波腹10以外的部分相对应的部分上或配置在与波腹11相对应的部分上的话,传动箱支承点位置B的数量为多少都可以。 
在其他实施例2的环3中,沿环3的周向分别间隔90°的等间隔地配置电动机外壳支承点位置A。此时,从环3的正面观察,传动箱支承点位置B配置在沿顺时针方向以及逆时针方向与电动机外壳支承线C各偏离22.5°(=90°×(1/4))的位置上、和沿顺时针方向以及逆时针方向与电动机外壳支承线C各偏离67.5°(=90°×(3/4))的位置上。 
即、在其他实施例2的环3中,传动箱支承点位置B设置在电动机外壳支承线C与电动机外壳支承中心线D之间的中心线上(被包夹在电动机外壳支承线C和从环3的正面观察在逆时针方向上与该电动机外壳支承线C相邻的电动机外壳支承中心线D之间的角的角平分线上、以及被包夹在该电动机外壳支承线C和从环3的正面观察在顺时针方向上与该电动机外壳支承线C相邻的电动机外壳支承中心线D之间的角的角平分线上)。 
由此,将传动箱支承点位置B配置在环3所产生的振动的波节11处,因此位移不会输入至传动箱2,能够防止在传动箱2中产生振动。 
其他实施例3
图14是其他实施例3的环3的主视图。 
在实施例1中,将电动机外壳支承点位置A和传动箱支承点位置B形成在同心圆上,但如图14所示,电动机外壳支承点位置A和传动箱支承点位置B的径向位置也可以不同。 
在其他实施例3的环3中,沿环3的周向分别间隔120°的等 间隔地配置电动机外壳支承点位置A。此时,从环3的正面观察,传动箱支承点位置B配置在沿顺时针方向以及逆时针方向与电动机外壳支承线C各偏离30°(=120°×(1/4))的位置上、以及沿顺时针方向以及逆时针方向与电动机外壳支承线C各偏离90°(=120°×(3/4))的位置上。 
另外,传动箱支承点位置B配置在相比电动机外壳支承点位置A靠径向外侧的位置上。 
即、在其他实施例3的环3中,传动箱支承点位置B设置在电动机外壳支承线C与电动机外壳支承中心线D之间的中心线上(被包夹在电动机外壳支承线C和从环3的正面观察在逆时针方向上与该电动机外壳支承线C相邻的电动机外壳支承中心线D之间的角的角平分线上、以及被包夹在该电动机外壳支承线C和从环3的正面观察在顺时针方向上与该电动机外壳支承线C相邻的电动机外壳支承中心线D之间的角的角平分线上)。 
由此,将传动箱支承点位置B配置在环3所产生的振动的波节11处,从而位移不会输入到传动箱2中,能够防止在传动箱2中产生振动。 
其他实施例4
图15是其他实施例4的电动机1的立体图。 
在实施例1中,利用传动箱螺栓20将环3固定在传动箱2上、且利用电动机外壳螺栓40将环3固定在电动机外壳4上,但如图15所示,也可以设置中间构件7来代替环3,利用键将该中间构件7固定在传动箱2上、且利用键将电动机外壳4固定在中间构件7上。 
中间构件7形成为在前侧具有底壁部分的有底圆筒杯状。在中间构件7的底壁部分上设有供转子5的轴插入的通孔72。在中间构件7的内周面上跨中间构件7全长地形成有多条与轴线 方向平行的键槽70,在中间构件7的外周面上跨中间构件7全长地形成有多条与轴线方向平行的键71。各键槽70的周向上的位置与实施例1的电动机外壳支承点位置A相同、即形成在电动机外壳支承线C上。另外,各键71的周向上的位置与实施例1的传动箱支承点位置B相同、即形成在下述角度区域内,该角度区域由电动机外壳支承线C、和与相对于该电动机外壳支承线C的周向的一方侧(例如逆时针方向)相邻的电动机外壳支承中心线D包夹而成。 
在电动机外壳4的外周面上的与中间构件7的键槽70相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键42。在传动箱2的内周面上的与中间构件7的键71相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键槽21。 
中间构件7插入在传动箱2的内部,键槽21与键71卡合。另外,电动机外壳4插入在中间构件7的内部,键槽70与键42卡合。 
即、在中间构件7中,电动机外壳4的键42与中间构件7的键槽70在电动机外壳支承点位置A处结合,中间构件7的键71与传动箱2的键槽21在传动箱支承点位置B处结合。因此,在其他实施例4的电动机1中,传动箱支承点位置B同样设置在电动机外壳支承线C与电动机外壳支承中心线D之间的中心线上。 
由此,将传动箱支承点位置B配置在中间构件7所产生的振动的波节11处,因此位移不会输入到传动箱2中,能够防止在传动箱2中产生振动。 
其他实施例5
图16是其他实施例5的电动机1的剖视图。 
在实施例1中,将电动机外壳4形成为有底圆筒杯状,且在该电动机外壳4的底壁部分上设置通孔46、将定子6固定在该电动机外壳4的内周面上,但如图16所示,也可以将电动机外壳4形成为具有圆筒部43、和设置在该圆筒部43侧面的一端上的凸 缘44的形状。 
其他实施例5的传动箱2呈大致圆筒状。在传动箱2中形成有小径部22、大径部23和台阶部25;电动机外壳4的圆筒部43插入在上述小径部22中;上述大径部23设置在传动箱2的一端侧、且电动机外壳4的凸缘44插入在该大径部22中;上述台阶部25连接大径部23和小径部22。小径部22的内径比电动机外壳4的圆筒部43的外径大。大径部23的内径比电动机外壳4的凸缘44的外径大。 
环3的外径比传动箱2的大径部23的内径小。另外,环3的内径比电动机外壳4的圆筒部43的外径大。电动机外壳4的圆筒部43插入在环3的内部。环3被收容在下述间隙中,该间隙形成于传动箱2的大径部23的内周面与电动机外壳4的圆筒部43的外周面之间以及电动机外壳4的凸缘44与传动箱2的台阶部25之间。 
在电动机外壳4的凸缘44上形成有自凸缘44的后侧表面向轴线方向后方突出的多个突出部45。各突出部45设置在凸缘44的后侧表面上的、与形成在环3的电动机外壳支承点位置A处的通孔36相对应的位置上。突出部56和通孔36以可转动的方式卡合。 
在传动箱2的台阶部25上形成有多个自台阶部25的表面向轴线方向前方突出的突出部24。各突出部24设置在台阶部25的表面上的、与形成在环3的传动箱支承点位置B处的通孔37相对应的位置上。突出部24和通孔37以可转动的方式卡合。 
采用其他实施例5的结构,由于传动箱2、环3、电动机外壳4与转子5、定子6在轴线方向上并不重叠(传动箱2、环3以及电动机外壳4的轴线方向投影不与转子5以及定子6的轴线方向投影重叠),因此能够缩短电动机1的轴线方向长度。 
其他实施例6
图17是其他实施例6的电动机1的剖视图。 
在实施例1中,将定子6固定在电动机外壳4中、然后将该电动机外壳4以及定子6固定在环3上,但定子6也可以直接固定在环3上。 
如图17所示,传动箱2包括呈有底圆筒杯状的杯状部26、和将该杯状部26的开口部侧封闭的盖部27。在杯状部26的底壁部分设有供转子5的轴的一端侧插入的通孔26a,在盖部27中设有供转子5的轴的另一端侧插入的通孔27a。 
在传动箱2的杯状部26的内侧插入有2个环3。2个环3中的一个借助传动箱销26b与杯状部26的底面连接,另一个借助传动箱销27b与盖部27的内侧表面连接。 
另外,定子6被夹在上述2个环3之间,利用沿轴线方向贯穿定子6的定子销60使定子6与2个环3连接。 
采用其他实施例6的结构,不用设置电动机外壳4就能将定子6固定在环3上,因此能够减少零件件数、实现电动机1的小型化。 
以上说明的实施例1~3以及其他实施例1~6只不过是用于使本发明易于被理解的例示,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适当地组合上述实施例所公开的各构成构件、上述实施例后得到的发明,以及在本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内进行的变形或变更均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本发明要求基于2008年3月11日申请的日本国特许申请第2008-061486号的优先权,并以参考为目的将这些申请的内容纳入本发明的说明书。 
工业实用性
在本发明的电动机中,设定将由定子侧支承线和相邻的另 一条定子侧支承线形成的夹角等分的中心线,上述定子侧支承线连接转子侧构件的旋转中心和用于支承定子侧构件的定子侧支承构件,将电动机安装构件侧支承构件配置在中间构件的由该中心线和定子侧支承线包夹的角度区域内。由此,无论在定子侧构件中产生的振动是哪种模式,输入至电动机安装构件的位移均小于在定子侧构件中产生的振动的振幅,因此能够抑制在电动机安装构件中产生的振动。因而,能够在工业中采用本发明的电动机、该电动机的支承构件以及该电动机的支承方法。 

Claims (6)

1.一种电动机,其具有定子侧构件和转子侧构件,其特征在于,
该电动机包括:
中间构件,其夹装于上述定子侧构件与用于支承上述电动机的电动机安装构件之间;
多个定子侧支承构件,其用于连接上述定子侧构件和上述中间构件;
多个电动机安装构件侧支承构件,其用于连接上述中间构件和上述电动机安装构件,
在设定有连接上述转子侧构件的旋转中心和上述多个定子侧支承构件中的1个定子侧支承构件的中心的定子侧支承线,
并且设定有将由上述定子侧支承线和与上述定子侧支承线相邻的另一条定子侧支承线形成的夹角等分的中心线时,
将上述电动机安装构件侧支承构件配置在上述中间构件的由上述中心线和上述定子侧支承线包夹而成的角度区域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动机安装构件侧支承构件配置在上述角度区域的中央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动机安装构件侧支承构件以能转动的方式安装在上述中间构件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中间构件插入在上述定子侧构件与上述转子侧构件之间。
5.一种中间构件,其设置在具有定子侧构件和转子侧构件的电动机与用于安装上述电动机的电动机安装构件之间,其特征在于,
上述中间构件包括:
多个定子侧支承构件,其与上述定子侧构件连接;
多个电动机安装构件侧支承构件,其与上述电动机安装构件连接,
设定有连接上述转子侧构件的旋转中心和上述多个定子侧支承构件中的1个定子侧支承构件的中心的定子侧支承线,并且设定将由上述定子侧支承线和与上述定子侧支承线相邻的另一条定子侧支承线形成的夹角等分的中心线;
将上述电动机安装构件侧支承构件配置在由上述中心线和上述定子侧支承线包夹而成的角度区域内。
6.一种中间构件,其设置在具有定子侧构件的电动机和用于安装上述电动机的电动机安装构件之间,其特征在于,
上述中间构件包括:
多个定子侧支承构件,其与上述定子侧构件连接;
多个电动机安装构件侧支承构件,其与上述电动机安装构件连接;
上述定子侧构件的以圆环0阶模式(zeroth-mode)进行振动的振动经由上述定子侧支承构件被传播到上述中间构件;
由于上述传播作用,在上述中间构件上形成多个振幅较大的部分和多个振幅较小的部分;
上述电动机安装构件侧支承构件配置于上述振幅较小的部分。 
CN2009801085663A 2008-03-11 2009-03-10 电动机、电动机支承构件以及电动机支承方法 Active CN1019714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61486 2008-03-11
JP2008061486A JP5007693B2 (ja) 2008-03-11 2008-03-11 電動機、電動機支持部材および電動機支持方法
PCT/JP2009/054525 WO2009113527A1 (ja) 2008-03-11 2009-03-10 電動機、電動機支持部材および電動機支持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71463A CN101971463A (zh) 2011-02-09
CN101971463B true CN101971463B (zh) 2013-09-25

Family

ID=410651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085663A Active CN101971463B (zh) 2008-03-11 2009-03-10 电动机、电动机支承构件以及电动机支承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587173B2 (zh)
EP (1) EP2270959B1 (zh)
JP (1) JP5007693B2 (zh)
KR (1) KR101087385B1 (zh)
CN (1) CN101971463B (zh)
WO (1) WO200911352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19506B2 (ja) * 2010-07-27 2014-11-05 ミネベア株式会社 モータ取り付けプレート
EP2456047B1 (de) * 2010-11-22 2015-09-16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Elektrische Maschine mit mehreren Momentenstützelementen
JP5742570B2 (ja) * 2011-08-09 2015-07-0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動車両の駆動装置
US9347509B2 (en) * 2013-01-16 2016-05-24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Vibration isolation system
EP2958214B1 (en) * 2013-02-12 2017-06-07 Nissan Motor Co., Ltd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US20160149467A1 (en) 2014-11-25 2016-05-26 Black & Decker Inc. Brushless Motor for a Power Tool
US10500708B2 (en) 2015-10-14 2019-12-10 Black & Decker Inc. Power tool
JP6377104B2 (ja) * 2016-07-15 2018-08-22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モータおよびモータ搭載機器
DE102016224262A1 (de) * 2016-12-06 2018-06-07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Würzburg Elektromotor
CN111769685A (zh) * 2020-06-30 2020-10-13 精进电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壳体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270221A (en) * 1965-05-28 1966-08-30 Paul B Shaffer Motor vibration suppression mounting
US3787014A (en) * 1973-04-30 1974-01-22 R Story Replacement motor mounting
US3941339A (en) * 1975-04-25 1976-03-02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ounting arrangement for fan motor
US4425813A (en) * 1981-06-04 1984-01-17 Wadensten Theodore S Vibration dampening apparatus for motor actuated eccentric forces
US4587863A (en) * 1980-10-14 1986-05-13 Wadensten Theodore S Vibration dampening apparatus for motor actuated eccentric forces
US4452417A (en) * 1981-09-14 1984-06-05 Honeywell Inc. Vibration isolating motor mount
JPS58198142A (ja) * 1982-05-14 1983-11-18 Hitachi Ltd 電動機の防振装置
JPH0717243Y2 (ja) * 1987-10-30 1995-04-19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モータの防振取付構造
JP2552610Y2 (ja) * 1989-10-20 1997-10-29 ソニー 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JPH05304742A (ja) * 1992-04-24 1993-11-16 Toshiba Corp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
US5364062A (en) * 1993-08-02 1994-11-15 Controlair, Inc. Mounting apparatus for a railroad air brake cylinder
JPH09317824A (ja) * 1996-03-29 1997-12-12 Nok Megurasutikku Kk 防振マウント
US6045112A (en) * 1997-08-20 2000-04-04 Calsonic North America, Inc. Vibration isolation system for an electric motor
US5945756A (en) * 1997-10-07 1999-08-31 Siemens Canada Limited Ultra quiet electric motor for automotive applications
US5969447A (en) * 1997-10-08 1999-10-19 Simens Canada Limited End cap for an ultra quiet electric motor
JP3061775U (ja) 1999-03-01 1999-09-24 株式会社よこやま 着脱取手
DE19942840A1 (de) * 1999-09-08 2001-03-15 Bosch Gmbh Robert Entkopplungsvorrichtung für Aktuatoren
JP4492933B2 (ja) 2004-02-23 2010-06-30 梶原 正和 振動モータの回転部材
US6963153B1 (en) * 2004-06-01 2005-11-08 Wei-Chung Su Housing of motor
US7301253B2 (en) * 2005-05-16 2007-11-27 S&S Marketing, Inc. Vehicle electric fan motor with universal mount
JP4497148B2 (ja) 2005-10-24 2010-07-0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インバータ装置
JP2008099365A (ja) 2006-10-06 2008-04-24 Calsonic Kansei Corp 電動機ステータの固定構造
JP2012241755A (ja) * 2011-05-17 2012-12-10 Honda Motor Co Ltd 回転電機のハウジング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平1-71964U 1989.05.15
JP平3-61775U 1991.06.17
JP特开平5-304742A 1993.11.16
JP特开平9-317824A 1997.12.12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71463A (zh) 2011-02-09
WO2009113527A1 (ja) 2009-09-17
EP2270959B1 (en) 2020-01-22
US8587173B2 (en) 2013-11-19
JP2009219278A (ja) 2009-09-24
KR101087385B1 (ko) 2011-11-25
US20110025155A1 (en) 2011-02-03
EP2270959A1 (en) 2011-01-05
KR20100115798A (ko) 2010-10-28
JP5007693B2 (ja) 2012-08-22
EP2270959A4 (en) 2016-10-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71463B (zh) 电动机、电动机支承构件以及电动机支承方法
JP2009036208A (ja) ロータ位置合せ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WO2018043398A1 (ja) 電動機付き波動歯車減速機
WO2018008692A1 (ja) 波動歯車減速機用モータユニット
WO2019065007A1 (ja) 電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TWI656714B (zh) 諧波齒輪減速機單元以及具備該單元的動力單元
JP4647683B2 (ja) フレキシブルカップリング構造及びそれを備える舶用スラスタ装置
JP6563124B2 (ja) 波動歯車減速機を備えた回転アクチュエータ
CN208806710U (zh) 电动致动器
JP2017002749A (ja) 電動ポンプ
WO2017222012A1 (ja) 波動歯車減速機ユニット
CN109424701A (zh) 减速器和带有减速器的电动机
JP2012037016A (ja) 車両の駆動装置
CN103119324B (zh) 转矩传递装置
JP2018129937A (ja) 回転電機
JP2006057568A (ja) スクロール型膨張機
JP7250874B2 (ja) 動力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有するロボット
JP6736983B2 (ja) 駆動装置
JP2017067262A (ja) ターンテーブル用減速機
JP7037619B2 (ja) 波動歯車減速機ユニット
CN111250380A (zh) 一种偏心振子
JP6523403B1 (ja) 回転電機
JP7227800B2 (ja) 内接式遊星歯車装置
WO2024028768A1 (en) Transmission module for a hybrid drive vehicle
JP2009240012A (ja) 電動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