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704B - 数字式数据录放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字式数据录放装置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704B
CN1019704B CN89103485A CN89103485A CN1019704B CN 1019704 B CN1019704 B CN 1019704B CN 89103485 A CN89103485 A CN 89103485A CN 89103485 A CN89103485 A CN 89103485A CN 1019704 B CN1019704 B CN 10197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control address
address
sector
fram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Application number
CN891034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794A (zh
Inventor
佐古曜一郎
小川博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77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794A/zh
Publication of CN10197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704B/zh
Expir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8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Testing, e.g. of drop-outs
    • G11B20/1806Pulse code modulation systems for audio signals
    • G11B20/1809Pulse code modulation systems for audio signals by interleav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 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与小型光盘配合使用的装置,通过允许选择一种类似小型音乐光盘的交错过程或者交错长度相当于一个记录单元(扇区),因而能在一个扇区内完成编码和译码的交错过程的方法,而在任意一个扇区内进行数据写入和重放或在任意一个扇区进行数据重写。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数字式数据录放装置,特别是涉及用于把数据记录在例如,相当于小型音乐光盘形式的介质上,并由此把数据重出现来的数字式数据录放装置。
把音频信号数字化并用光学方法将其记录在上面的小型光盘已为人们所熟知。小型光盘是一种直径12厘米并能记录,例如,等于或大于大约500兆字节数据的记录介质。因此,可以用作供记录大量数据用的数字式数据的记录介质。
只读式小型光盘(CD-ROM)已经标准化,其中在音乐记录区内,可以记录数字化数据而不只音频数据。在CD-ROM中,数字化数据是以与小型音乐光盘相同的方式来记录的。采用直径12厘米的小型光盘,其径迹和小型音乐光盘相似,呈螺旋形。记录的数据用CIRC(横向交错里德所罗门码)进行双重编码,以编码帧调制(EFM-modulated)(8-14调制)方式和光学方法记录在光盘上。
在这种CD-ROM中,一个扇区(一个块)就是一个数据记录单元,由一个98帧的子码块组成。换言之,在小型音乐光盘上,每帧准备有8位的P~W子码(R~W亦称为“用户位”)。鉴于子码提供了98帧的一个信息单元(地址),故98帧被称为一“块”。
CD-ROM基本上是一种只读的记录介质。CD-ROM具 有很大的存贮容量,可记录大量复制件并以较少的失真提供信息。利用这些特征,CD-ROM被用来记录各种字典数据或研究材料数据。
近年来,还研制出一种附加记录型的光学记录介质,亦即可以擦除和再次记录的光磁盘,人们建议采用光磁盘来记录和重放数字式数据。在这样的小型光盘上,附加的数据可记录和再记录(下称“CD-WO”,一次写入型小型光盘),或者数据可擦除和重新记录(下称CD-erasable”,可擦型小型光盘)。因此,可以预期,它在各领域的应用会比只能重放的CD-ROM广泛得多。
在CD-WO和CD-ERASABLE中,若能以一扇区为单元来进行数据的写入和重写,那是很有用的。与此相反,小型音乐光盘只用于重放,而且数据是按时间序列顺序重放的。
在小型音乐光盘中,数据是顺序的,记录数据采用最多为108帧的交错。因此,如果CD-WO或CD-Erasable采用与小型音乐光盘相同的信号处理方法,那么,当数据要写入任意一个扇区或在任意一个扇区重写时,就要采用复杂的信号处理方法。如果为了避免采用这种复杂的信号处理方法,而使CD-WO或CD-Erasable的信号格式明显地不同于小型音乐光盘,则又会在CD-WO和CD-Erasable与CD-ROM之间失去兼容性。
小型光盘中采取横向交错里德所罗门码(CIRC),其中,二维数据矩阵中每一列的符号都作了交错延时,该二维数据矩阵包括一个利用里德所罗门码产生并加入的C2序列奇偶位,并且,其中还包括一个用里德所罗门码产生并加入的C1序列奇偶位。在这 种横向交错里德所罗门码(CIRC)中,采用了最多108帧的交错长度,并进行卷积编码,使得象音乐数据这样一些顺序数据得以优化。另一方面,一个扇区是由一个98帧的子码块组成的,这是CD-WO或CD-Erasable的数据写入和读出的单元。
结果,当任意一个扇区的数据进行重写时,它的影响会扩展到该扇区之前和之后各两个扇区。就是说,如果任意一个扇区的数据要重写,与该扇区之前两个扇区的数据及该扇区之后两个扇区的数据有关的C1序列奇偶位往往会发生变化。
为此,在把数据重新写入任意一个扇区时,就需要装入该扇区的数据以及前面两个扇区和后面两个扇区的数据,并在获得C1序列的奇偶位之后对数据进行修正。
所以,正如日本专利申请№244996/1987的说明书所建议的,在用来记录数据的扇区之间至少要连续插入两个全O扇区,它还建议,例如每三个扇区只用一个来记录数据,采取这种办法就不必读出邻近扇区的奇偶位,然而,在最坏的情况下,数据记录容量会减小到1/3左右。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数据录放装置,当数据写入任意一个扇区或任意一个扇区的数据要重写时,不必进行复杂的信号处理,也不会导致数据记录容量的下降。
另外,由于一般都要采用卷积码,使得读入任意一个扇区的数据时,必须读入与该扇区相邻的至少前后各两个扇区的数据,不必要地延长了读写时间。因此,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读写时间比一般装置短的数字式数据录放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这种数字式数据录放装置具有把预定 的校错码加入输入数据的编码装置和把所述编了码的数据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装置。按照本发明,其改进在于编码装置包括一个临时贮存输入数据用的存贮器和用来控制该存贮器地址的地址控制装置。该地址控制装置可置于第一地址控制方式和第二地址控制方式。
对于是按第一地址控制方式记录数据还是按第二地址控制方式记录数据进行选择用的选择信号是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
另外,按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在这种具有把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数据重放出来的装置和对该重放数据进行译码的译码装置的数字式数据重放装置中,按照本发明,该译码装置包括一个临时贮存重放数据用的存贮器和控制该存贮器和地址用的地址控制装置。该地址控制装置能够根据重放数据是按第一地址控制方式记录的还是按第二地址控制方式记录的而选择记录介质控制的地址。
判断记录介质的重放数据是按第一种地址控制方式还是按第二种地址控制方式记录的方法是将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选择信号重放出来。
数字式数据录放是利用一种结构与小型光盘相同的光盘进行的。这时,可以设置第一种或第二种交错过程。在第一种交错过程中,使整个交错长度等于108帧。第一种交错过程适用于处理象音乐数据这一类顺序数据的情况以及需要与小型音乐光盘或CD-ROM保持完全兼容的情况。
第二种交错过程中,使整个交错长度等于95帧,在以98帧进行循环的过程中,通过以98为模进行处理来实现交错。采用这种系统,校错编码是在由98帧组成的一个扇区内完成的。因为校错编码是在一个扇区内完成的,所以,第二种交错过程适用于非常 需要在任意一个扇区内写入数据或在任意一个扇区内重写数据的情况。
从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会明显地显示出来。
图1是说明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的方框图。
图2A和图2B是说明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记录格式的示意图。
图3和图4是说明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A、图5B、图6A和图6B均为说明第一种交错过程的方框图。
图7A、图7B和图8均为说明第一种交错过程的示意图。
图9A、图9B、图10A和图10B均为说明第二种交错过程的方框图。
图11A,图11B和图12均为说明第二种交错过程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编码装置的实例的方框图。
图14是本发明译码装置的实例的方框图。
现按下列顺序介绍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a)录放装置的简要说明,
b)帧结构与扇区结构,
c)关于交错过程,
d)第一种交错过程情况下的编码过程及译码过程,
e)第二种交错过程情况下的编码过程及译码过程,
f)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编码/译码过程。
a)录放装置的简要说明
图1是采用了本发明的录放装置的方框图。图1中,1是光盘,数字式数据用光学方法记录其上或重放。也可以采用附加记录型光盘或可擦可重写光盘,例如可用光磁盘来代替光盘1。光盘1具有与小型音乐光盘类似的形状。更准确地说,光盘1的直径为12厘米,并且,在光盘1上形成螺旋形径迹。光盘1以恒定的线速度(CLV)旋转。
记录时,准备记录在光盘1上的数据加在数据输入端2。待记录的数据被送入编码电路3。编码电路3由C2编码器4、交错延时电路5和C1编码器6组成。来自输入端1的数据装配在一个预先决定的帧结构内,并在编码器3内对C1序列和C2序列进行双重编码。选择信号由7端加入交错延时电路5。正如后面将要介绍的,在交错延时电路5上,采用了第一种交错过程和第二种交错过程,两者在交错长度上是不同的。在第一种交错过程的情况下,交错长度最多108帧。另外,在第一种交错过程中进行卷积编码。在第二种交错过程的情况下,交错长度变为98帧,在第二种交错过程,校错编码是在一个扇区内完成的。
在编码电路3上加了双重校错码的数据,在EFM调制器8上进行EFM调制(8-14调制),然后记录在光盘1上。
把记录在光盘1上的数据重放出来时,以相反的顺序完成上述各过程。光盘1的重放数据加在EFM解调器9上进行EFM解调。解调器9的输出加到译码电路10上。译码电路10由C1译码器11,反交错延时电路12和C2译码器13组成。反交错延时电路12可以进行对应于交错延时电路5上所选的交错延时过程的第 一种和第二种反交错过程。选择信号由端子14加到反交错延时电路12。选择信号使电路能在这两种反交错过程之间切换。
记录时,代表已进行第一种还是第二种交错过程的数据可以写入光盘1的某一个部分,例如,光盘最内圈的目录(TOC)上,而在重放时,反交错延时电路12就可以根据这个数据进行切换。
另外,可以对第一种交错过程的信号和第二种交错过程的信号进行混合记录。更准确地说,可以准备一个数据区和一个用户区,数据区记录预先确定的数据,而在用户区上,用户可以自由地写入光盘1,例如,在记录预先确定的数据的区域内,信号可用第一种交错过程进行记录,而在用户区内,信号可用第二种交错过程进行记录。在这种情况下,如同在CD-ROM上一样,使用一种母盘(Stamper)就可以在数据区进行大量复制。
译码电路10的输出由输出端15取出,于是,输出端15的输出就提供了重放数据。
b)帧结构及扇区结构
如图2A所示,在光盘1中,数据装配入帧结构中并经EFM调制加以记录。所述帧结构与小型音乐光盘的相同。更明确地说,如图2A所示,音频数据在16位采样的情况下,一帧包括24个符号的数据位,对应于L(左)和R(右)各6次采样(一个符号是8位,经EFM调制的14通道位),一个8符号的奇偶位、一个符号的子码、一个24通道位的帧同步信号(Sync)(图中未画出)以及抑制直流分量用的边位(图中未画出)。
因此,一帧的通道位总数为:
帧同步    24通道位
数据位    14×24=336通道位
子码    14通道位
奇偶位    14×8=112通道位
总计    558通道位
每帧一个符号的子码代表分布在从P至W范围内的8个通道。如图2B所示,一个子码块由98个子码组成,由每帧的P至W的8个通道装配而成。所述子码块被称为“一个扇区”。结果,一扇区相当于98帧。有两种位组合是不会在EFM调制时的256种位组合中出现的,这两种位组合被选作子码帧同步信号SO和S1。
在具有P-W通道的这些子码中,P通道用作指示头信息的标志。Q通道用作控制位。数据/音频标志、地址、径迹号、时间码等均记录在Q通道上。
c)关于交错过程
如前所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数据是加了C1序列和C2序列双重校错码之后再记录的。在这样的编码过程中,第一种或第二种交错过程可任择其一。
在第一种交错过程中,采用最多108帧的交错长度。在这种情况下,卷积编码是和相邻的几帧一齐进行的。这第一种交错过程和小型音乐光盘或CD-ROM采用的相似。因此,这一过程适宜于处理象音乐数据这一类顺序数据,并且,适用于要与小型音乐光盘或CD-ROM保持完全兼容性的情况。
在第二种交错过程中,采用最多95帧的交错长度。这种交错是在98帧循环的过程中通过以98为模进行处理而实现的。采用 这一过程时,校错编码是在由98帧组成的一个扇区内完成的。第二种交错过程适用于非常需要在任意一个扇区内写入数据,或在任一扇区内重写数据的情况,因为校错编码在一个扇区内已经完成。
应该指出的是,在第一种交错过程和在第二种交错过程中,基本的编码和译码过程是相似的。具体地说,数据是按二维的方式安排的,奇偶位Q加上里德所罗门码(28,24,5),并进行C2序列的编码。另外,进行交错,奇偶位P加上里德所罗门码(32,28,5)并进行C2序列的编码。
在第一种交错过程的情况下,采用的交错长度最大为108帧,并进行卷积编码。因此,当任意一个扇区进行数据记录,或者在任意一个扇区内进行数据重写时,处理就变得复杂了。
就是说,进行第一种交错时,要完成最多108帧的交错,卷积编码要连同相邻的几个扇区的数据一齐进行,如图3的示意图所示。在图3中,例如,以最多108帧的交错处理斜阴影线所示的扇区m的数据需要重写时,这将影响其后的扇区(m+1)的整个C1序列以及其后第二个扇区(m+2)的部分C1序列,它还影响前一扇区(m-1)的整个C1序列和扇区(m-2)的部分C1序列。因此,当重写扇区m的数据时,扇区(m+1),(m+2),(m-1)和(m-2)的C1序列的各奇偶位必须进行相应的修正。
另一方面,在第二种交错过程中,交错长度选为95帧,小于一个扇区的帧数,而且,交错是在以98为模进行循环时施加的。结果,如示意图4所示,校错编码在一个扇区内即可完成。因此,例如,在重写扇区n时,扇区(n+1),(n+2),(n-1) 和(n-2)完全不受影响。
d)第一种交错情况下的编码和译码过程
下面参照图5A和图5B说明按第一种交错过程进行数据编码情况下的编码过程。
准备记录的12个16位数据,即L6n,R6n,L6n+1……,L6n+5,R6n+5被分成上8位和下8位数据,即W12n,A,W12n,B,……,W12n+11,A,W12n+11,B之后被送至延时块21。上8位用A表示,而下8位则用B表示。
偶序数据,即L6n,R6n,L6n+2,R6n+2……在延时块21上被延时元件D1-D12延时2帧。同时,在延时块21上还进行数据的重新排列。
由延时块21产生的24个符号被送至C2编码器22。在C2编码器22上用里德所罗门码(28,24,5)产生4个符号的奇偶位Q12n,Q12n+1,……Q12n+3
C2编码器22产生的所述4个符号的奇偶位Q12n,Q12n+1,……,Q12n+3被加至延时块21的24个符号输出数据的中心,以形成28个符号。
这28个符号被送至延时块23。延时块23的延时元件D21-D47,使这28个符号的每一个都产生4帧的延时交错。
延时块23产生的28个符号被送至C1编码器24。C1编码器24用里德所罗门码(32,28,5)产生4个符号的奇偶位P12n,P12n+1,……,P12n+3
这4个符号的奇偶位P12n,P12n+1,……,P12n+3被加入来自延时块23的最后28个符号的输出后面,产生32个 符号。
这32个符号被送至延时块25。延时块25的延时元件D51-D66使这32个符号每个都延时一帧。
奇偶位符号由反相器I1-I4和I5-I8进行反相,从而完成编码过程。译码过程以与上述编码过程相反的方式进行。译码过程将参照图6加以说明。
重放出来的32个符号(在24个数据符号上加上4个符号的奇偶位P和4个符号的奇偶位Q)被送至延时块31。延时块31的延时元件D71-D86使每个符号都发生一帧的延时。奇偶位符号用反相器I11-I19进行反相。将这32个符号送至C1译码器32。
由C1译码器32产生的28个符号被送到延时块33。延时块33的延时元件D91-D116使符号解除4帧的延时交错。将延时块33的输出送至C2译码器34。
在C1译码器32和C2译码器34上完成校错码处理。由C2译码器34产生的24个符号被送至延时块35。在延时块35上,数据回复到时间序列的顺序。奇序数据被延时元件D121-D132延时2帧,从而完成译码过程。
在按第一种交错过程进行编码时,每个符号被映射到二维矩阵上,如图7A和图7B所示。在第一种交错过程的情况下,采用最多108帧的交错长度。结果,按符号的时间序列的顺序,一个扇区的座标如下表(表1)所列。如图8所示,这里的M(i,j)表示每个符号所处的行号i和列号j。
表1
符号    坐标
{W12n,A-→M(0,n)
L6n{
{W12n,B-→M(1,n+3)
{W12n+1,A-→M(6,n+24)
R6n{
{W12n+1,B-→M(7,n+27)
{W12n+2,A-→M(16,n+62)
L6n+1{
{W12n+2,B-→M(17,n+65)
{W12n+3,A-→M(22,n+86)
R6n+1{
{W12n+3,B-→M(23,n+89)
{W12n+4,A-→M(2,n+8)
L6n+2{
{W12n+4,B-→M(3,n+11)
{W12n+5,A-→M(8,n+32)
R6n+2{
{W12n+5,B-→M(9,n+35)
{W12n+6,A-→M(18,n+70)
L6n+3{
{W12n+6,B-→M(19,n+73)
{W12n+7,A-→M(24,n+94)
R6n+3{
{W12n+7,B-→M(25,n+97)
{W12n+8,A-→M(4,n+16)
L6n+4{
{W12n+8,B-→M(5,n+19)
表1(续)
{W12n+9,A-→M(10,n+40)
R6n+4{
{W12n+9,B-→M(11,n+43)
{W12n+10,A-→M(20,n+78)
L6n+5{
{W12n+10,B-→M(21,n+81)
{W12n+11,A-→M(26,n+102)
R6n+5{
{W12n+11,B-→M(27,n+105)
Q12n-→M(12,n+48)
Q12h+1-→M(13,n+51)
Q12h+2-→M(14,n+56)
P12n+3-→M(15,n+56)
P12n-→M(28,n)
P12n+1-→M(29,n-1)
P12n+2-→M(30,n)
P12n+3-→M(31,n-1)
在每个符号均按图7A和图7B所示的方式排列成二维矩阵的情况下,通过按图6A和图6B所示的译码过程进行地址处理,并按列的方向进行读出/写入,交错就能排除,于是,数据就可以译码。
具体地说,如图7B曲线81所示,将对应于延时块31的偶序行上的符号延时1帧,并沿列的方向进行数据读出,即可完成C1序列的译码。
然后,按图7A曲线82所示,将对应于延时块33的、第一 行延时27×4=108帧、第二行延时26×4=104帧、第三行延时25×4=100帧,并进行读出,即可完成C2序列的译码。
应该指出的是,因为对应于延时块35,奇序数据延时2帧,所以如图7B虚线方框所示的奇序数据即为译码时的输出。
e)在第二种交错过程情况下的编码和译码过程
下面参照图9说明按第二种交错过程进行数据编码情况下的编码过程。
12个16位数据L6n,R6n,L6n+4,R6n+1,……,L6n+5,R6n+5先分成上8位和下8位,即W12n,A,W12n,B,……,W12n+11,A,W12n+11,B,然后被送入延时块41。
偶序数据,即L6n,R6n,L6n+2,……在延时块41上(延时块41以98为模进行循环),由延时元件D151-D162延时2帧。同时,在延时块41上还进行数据的重新排列。
由延时块41输出的24个符号被送至C2编码器42。在C2编码器42上用里德所罗门码(28,24,5)产生4个符号奇偶位Q12n,Q12n+1,……,Q12n+3
C2编码器42产生的4个符号的奇偶位Q12n,Q12n+1,……,Q12n+3被加在延时块42的24个符号输出数据的中心而形成28个符号。
将这28个符号送至延时块43。延时块43(该块以98为模进行循环)的延时元件D171-D197施加4帧、3帧、4帧、3帧……的延时交错。
延时块43产生的28个符号被送到C1编码器44。C1编码器44用里德所罗门码(32,28,5)产生4个符号的奇偶位P12n,P12n+1,……,P12n+3
这4个符号的奇偶位P12n,P12n+1,……,P12n+3加入由延时块43产生的最后28个符号后面,以形成32个符号。
这32个符号送至延时块45。延时块45(该块以98为模进行循环)的延时元件D201-D216使32个符号的每一个延时一帧。
奇偶位符号用反相器I21-I24和I25-I28进行反相,从而完成编码过程。
译码过程将参照图10A和图10B进行说明。重放出来的32个符号被送到延时块51。延时块51(该块以98为模进行循环)的延时元件D211至D236使每个符号都延时一帧。产生的奇偶位符号由反相器I31-I38进行反相。将这32个符号送至C1译码器52。
由C1译码器52产生的28个符号被送至延时块53。延时块53(该块以98为模进行循环)的延时元件D241-D267解除4帧、3帧、4帧、3帧……的延时交错。将延时块53的输出送至C2译码器54。
C1译码器52和C2译码器51进行校错码处理。由C2译码器54产生的24个符号被送至延时块53。数据在延时块55上被回复到时间序列的顺序。延时元件D271-D282使偶序数据延时2帧,从而完成译码过程(延时块55以98为模进行循环)。
根据第二种交错过程进行编码的过程中,当把每个符号映射到 二维矩阵时,便如图11A和图11B所示。在第二种交错过程的情况下,采用最大为95帧的交错长度。以98为模时,在第97列的帧延时之后状态便返回到0帧。结果,与按时间序列的顺序排列的符号W12n,A,W12n,B,W12+1,A,W12n+1,B,……对应的一个扇区的符号的坐标M(i,j)如下表(表2)所列。如图12所示,M(i,j)指示每个符号的坐标,其中i代表行号,j代表列号,而且n=0-97。
表2
符号    坐标
{W12n,A-→M(0,n)
L6n{
{W12n,B-→M(1,n+3)
{W12n+1,A-→M(6,n+21)
R6n{
{W12n+1,B-→M(7,n+24)
{W12n+2,A-→M(16,n+54)
L6n+1{
{W12n+2,B-→M(17,n+57)
{W12n+3,A-→M(23,n+75)
R6n+1{
{W12n+3,B-→M(23,n+78)
{W12n+4,A-→M(2,n+8)
L6n+2{
{W12n+4,B-→M(3,n+10)
{W12n+5,A-→M(8,n+28)
R6n+2{
{W12n+5,B-→M(9,n+31)
表2(续)
符号    坐标
{W12n+6,A-→M(18,n+61)
L6n+3{
{W12n+6,B-→M(19,n+64)
{W12n+7,A-→M(24,n+82)
R6n+3{
{W12n+7,B-→M(25,n+85)
{W12n+8,A-→M(4,n+14)
L6n+4{
{W12n+8,B-→M(5,n+17)
{W12n+9,A-→M(10,n+35)
R6n+4{
{W12n+9,B-→M(11,n+38)
{W12n+10,A-→M(20,n+68)
L6n+5{
{W12n+10,B-→M(21,n+71)
{W12n+11,A-→M(26,n+89)
R6n+5{
{W12n+11,B-→M(27,n+92)
Q12n-→M(12,n+42)
Q12h+1-→M(13,n+45)
Q12h+2-→M(14,n+49)
Q12n+3-→M(15,n+52)
P12n-→M(28,n)
P12n+1-→M(29,n+97
P12n+2-→M(30,n)
P12n+3-→M(31,n+97)
在每个符号均按图11A及图11B所示的方式排列成二维矩阵的情况下,通过按图10A及图10B所示的译码过程进行地址处理,按列的方向进行读出/写入,交错就能解除,于是数据就能译码。
具体地说,通过对应于延时块51使偶数行的符号延时一帧,并按列的方向对数据进行读出,就能对C1序列进行译码。在这种情况下,模数取为98。
然后,通过与延时块53对应地使第一行延时95帧,第二行延时91帧,第二行延时88帧……并进行读出,就能完成C2的序列译码。这时模数取为98。
图11A和图11B显示n=0时及n=60时的译码过程。在n=0的情况下,C1序列按曲线91所示进行译码。在这种情况下,模数取为98,结果C1序列根据所述帧第0列和第97列的符号进行译码。另外,在n=0的情况下,C2序列按图11A曲线92所示进行译码。
在n=60的情况下,C1序列按图11B的曲线93所示进行译码。另外,在n=60的情况下,C2序列按图11B曲线94所示进行译码。这时,既然模数取为98,所以符号W729,B延时38帧,从60帧返回M(11,0)的位置。随后的各个符号也一样。
f)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编码/译码过程
上述编码过程和译码过程是通过把数据贮存在RAM中并控制地址而达到的。
具体地说,图1的编码电路3允许在上选第一种或第二种交错 过程的情况下选择编码过程。如图13所示,编码电路3由一个RAM61、一个编码器62、一个供对应于第一种交错过程产生地址用的地址发生器63,以及一个供对应于第二种交错过程产生地址用的地址发生器64组成。通过开关装置65选择性地把对应于第一种交错过程的、由地址发生器63产生的地址和对应于第二种交错过程的、由地址发生器64产生的地址提供给RAM,就可以作出按第一种交错过程或者按第二种交错过程进行编码的选择。
另外,图1的译码电路10允许在按第一种交错过程进行译码和按第二种交错过程进行译码两者之间进行选择。如图14所示,译码电路由一个RAM71、一个译码器72、一个供对应于第一种交错过程产生地址用的地址发生器74组成。通过开关装置75选择性把对应于第一种交错过程的、由地址发生器73产生的地址和对应于第二种交错过程的、由地址发生器74产生的地址提供给RAM71,就能作出按第一种交错过程或按第二种交错过程进行译码的选择。
按照本发明,可以选择一种交错过程,使得校错编码能在由98帧组成的一个扇区内完成。当数据写入任意一个扇区,或者任意一个扇区的数据要改写时,因为校错编码可以在一个扇区内完成,所以它的影响不会扩展到其他扇区。另外,当任意一个扇区的数据重写时,无需进行复杂的信号处理,而且数据记录能力也不会降低。
另外,既然校错编码是在一个扇区内完成,在数据读入/写出时就没有必要装入多个扇区的数据,因此,存取时间得以缩短。
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特定的最佳的实施例之后就可以明白, 本发明并不限于哪一个具体的方案,在不脱离后附权利要求书中规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及精神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

Claims (7)

1、一种数字式数据记录装置具有把预定的校错码加入输入数据的编码装置和把编了码的数据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装置包括:
用于临时贮存输入数据的存贮器;
地址控制装置,该地址控制装置可以有选择地提供第一种控制地址和第二种控制地址;以及
交错装置,用于根据向存贮器提供的控制地址而对输入数据进行交错处理,当控制地址为第一种控制地址时,交错装置对输入数据进行交错处理,以产生卷积编码,而控制地址为第二种控制地址时,交错装置以允许整个编码过程在一个扇区内完成的格式对输入数据进行交错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要求的数字式数据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装置有选择地把所述第一种控制地址或第二种控制地址记录在记录介质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要求的数字式数据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地址使所述交错装置以允许整个编码过程在一个由98帧组成的扇区中完成的格式对输入数据进行交错处理。
4、如权利要求1所要求的数字式数据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地址使所述交错装置完成最大为108帧的整个交错长度,并随后和相继的帧的数据一起进行卷积编码。
5、如权利要求1所要求的数字式数据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地址使所述交错装置完成最大为95帧的交错长度,而且交错是在以98为模,进行98帧的循环时施加的,以致于校错编码是在98帧构成的一个扇区内完成的。
6、一种数字数据重放装置具有把在记录介质上记录的数据重放出来并进行译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译码装置包括:
用于临时贮存重放数据的存贮器;
地址控制装置,用来有选择地向存贮器提供第一控制地址或第二控制地址,这个选择取决于从记录介质重放的数据是借助第一种控制地址记录的数据还是借助第二种控制地址记录的数据;
反交错装置,用来对重放出来的数据进行反交错处理,而且向存贮器提供的第一种控制地址使反交错装置对进行了卷积编码的输入数据进行反交错处理,而向存贮器提供的第二种控制地址使反交错装置对在一个扇区内完成全部编码的输入数据进行反交错处理。
7、如权利要求6的数字式数据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记录介质上记录的控制地址表明是进行了数据的卷积编码还是在一个扇区内完成对数据的全部编码,所述地址控制装置进而包括供应重放数据的装置,用来根据重放的、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控制地址来检测出重放的数据是根据第一控制地址编码还是根据第二控制地址编码的数据。
CN89103485A 1988-05-16 1989-05-16 数字式数据录放装置 Expired CN10197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63118567A JP2829963B2 (ja) 1988-05-16 1988-05-16 ディジタルデータ記録/再生装置
JP118567/88 1988-05-16
JPP118567/88 1988-05-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794A CN1037794A (zh) 1989-12-06
CN1019704B true CN1019704B (zh) 1992-12-30

Family

ID=147397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89103485A Expired CN1019704B (zh) 1988-05-16 1989-05-16 数字式数据录放装置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5060221A (zh)
EP (1) EP0342833B1 (zh)
JP (1) JP2829963B2 (zh)
KR (1) KR0147366B1 (zh)
CN (1) CN1019704B (zh)
AT (1) ATE109298T1 (zh)
AU (1) AU623138B2 (zh)
CA (1) CA1326545C (zh)
DE (1) DE68917020T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13787A (ja) * 1988-10-24 1990-04-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フレーム間デインターリーブ切換回路
NL8901631A (nl) * 1989-06-28 1991-01-16 Philips Nv Inrichting voor het bufferen van data voor de duur van cyclisch repeterende buffertijden.
FR2656753B1 (fr) * 1989-12-29 1992-03-20 Europ Rech Electr Lab Procede de liaison des donnees lors de l'enregistrement de donnees codees sur un disque optique du type enregistrable.
CA2038583C (en) * 1990-03-20 1996-03-12 Shigemi Maeda Information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device
KR930001363B1 (ko) * 1990-08-09 1993-02-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크로스 인터리브 회로
JP3109087B2 (ja) * 1990-08-24 2000-11-13 ソニー株式会社 符号化装置及び復号化装置
JP2781658B2 (ja) * 1990-11-19 1998-07-30 日本電気アイシーマイコン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アドレス生成回路とそれを用いたcd―rom装置
JPH04222029A (ja) * 1990-12-21 1992-08-12 Sony Corp エラー訂正方法
DE69223694T2 (de) * 1991-07-18 1998-04-23 Canon Kk Kodierungs- und Dekodierungssystem zur Fehlerkorrektur
KR100200801B1 (ko) * 1991-08-31 1999-06-15 윤종용 오류정정장치
TW223171B (en) * 1993-01-06 1994-05-01 Sony Co Ltd Playback method and device
JPH06338141A (ja) * 1993-03-29 1994-12-06 Nippon Hoso Kyokai <Nhk> 追記型記録媒体、フォーマット装置および方法、データ読みだし装置および方法、ならびにデータ書き込み装置および方法
US5872798A (en) * 1994-02-16 1999-02-16 U.S. Philips Corporation Error correctable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based on semi-cyclic codes
JP3691062B2 (ja) * 1994-02-16 2005-08-31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エヌ ヴイ 記録坦体及びそのような記録坦体を読み取る装置
PL178386B1 (pl) * 1994-03-01 2000-04-28 Sony Corp Sposób i urządzenie do kodowania sygnału cyfrowego
JP2920065B2 (ja) * 1994-03-16 1999-07-19 株式会社東芝 データ記録方法、記録装置、再生装置及び再生方法
DE69535009T2 (de) 1994-03-19 2007-01-04 Sony Corp. Optische Platte und Verfahren und Gerät zur Aufzeichnung und Wiedergabe von dieser Platte
USRE38802E1 (en) 1994-03-19 2005-09-27 Sony Corporation Method for reproducing compressed information data from a disk using a spatial frequency less than the track pitch
US5734787A (en) * 1994-03-19 1998-03-31 Sony Corporation Optical disk having a particular format to store user-selected data, such as compressed video data or computed files, including a dedicated TOC region and an application TOC to identify the video compression format
US5734862A (en) * 1994-05-31 1998-03-31 Kulas; Charles J. System for selectively buffering and displaying relevant frames from interleaving frames associated with respective animation sequences stored in a medium in response to user selection
JP2916373B2 (ja) * 1994-06-02 1999-07-05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情報記録媒体及び情報再生装置
CN1252715C (zh) * 1994-09-09 2006-04-19 索尼公司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再生方法及数据再生装置
DK2302808T3 (da) * 1995-02-01 2013-07-29 Sony Corp Flerkanalstransmission med interleaving ved adressering på stedet af RAM-hukommelse
JP2882302B2 (ja) * 1995-02-24 1999-04-1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情報の記録方法及び再生方法
JP3206358B2 (ja) * 1995-03-30 2001-09-1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データ一時記憶装置
US6118754A (en) * 1995-05-16 2000-09-12 Sony Corporation Data recording/reproduc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orresponding to a plurality of data formats, and data recording medium
TW316976B (zh) * 1995-05-16 1997-10-01 Sony Co Ltd
JPH08315515A (ja) * 1995-05-18 1996-11-29 Sony Corp データ記録/再生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データ記録媒体
TW301740B (zh) * 1995-05-31 1997-04-01 Sony Co Ltd
JPH08329612A (ja) * 1995-06-02 1996-12-13 Sony Corp データ記録ディスク
KR100648474B1 (ko) * 1995-09-11 2007-04-19 소니 가부시끼 가이샤 디지털신호 처리장치
KR100423169B1 (ko) * 1995-09-15 2004-07-12 코닌클리케 필립스 일렉트로닉스 엔.브이. 신호기록방법,광정보캐리어,기록장치,및재생장치
JP3951317B2 (ja) * 1995-09-28 2007-08-01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ータ記録/再生のための装置および方法
US6112324A (en) * 1996-02-02 2000-08-29 The Arizona Board Of Regents Acting On Behalf Of 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 Direct access compact disc, writing and reading method and device for same
US5732093A (en) * 1996-02-08 1998-03-24 United Microelectronics Corporation Error corr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on optical disc system
US6334024B1 (en) * 1996-02-13 2001-12-25 Victor Company Of Japan, Ltd. Helical scan data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a helical scan data reproducing apparatus
KR100234391B1 (ko) * 1996-10-16 1999-12-15 윤종용 디지털 비디오 디스크 시스템의 ecc 메모리 제어장치
KR100219842B1 (ko) * 1997-03-12 1999-09-01 서평원 이동 전화시스템
EP1111800A1 (en) * 1999-12-21 2001-06-27 Deutsche Thomson-Brandt Gmbh Error correction with a cross-interleaved Reed-Solomon code, particularly for CD-ROM
JP2001266501A (ja) * 2000-03-23 2001-09-28 Sony Corp データ記録装置及びデータ記録方法、データ再生装置及びデータ再生方法、並びに、データ記録再生装置及びデータ記録再生方法
JP2001266499A (ja) * 2000-03-23 2001-09-28 Sony Corp データ記録装置及びデータ記録方法、データ再生装置及びデータ再生方法、並びに、データ記録再生装置及びデータ記録再生方法
JP2001266508A (ja) * 2000-03-24 2001-09-28 Sony Corp データ記録装置、データ再生装置並びに光ディスク
JP2002329367A (ja) * 2001-04-27 2002-11-15 Sony Corp データ記録方法および装置、データ再生方法および装置、並びにデータ記録媒体
KR100441505B1 (ko) * 2002-08-17 2004-07-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기록 에러에 따른 동영상데이터의 복원 능력을 향상하기위한 영상 기록/재생장치
EP1401109A1 (en) * 2002-09-20 2004-03-24 Alcatel Method and encoder for implementing a fully protected multidimensional linear block code
US7549111B2 (en) * 2005-09-21 2009-06-1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verting between serial data and encoded holographic data
JP2008159109A (ja) * 2006-12-21 2008-07-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データ転送装置
US20140244926A1 (en) * 2013-02-26 2014-08-28 Lsi Corporation Dedicated Memory Structure for Sector Spreading Interleav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4629A (en) * 1980-05-21 1982-01-11 Sony Corp Data transmitting method capable of correction of error
WO1982003719A1 (en) * 1981-04-16 1982-10-28 Odaka Kentaro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method
JPS5885938A (ja) * 1981-11-16 1983-05-23 Toshiba Corp 光学的情報記録方式
JPS58211310A (ja) * 1982-05-31 1983-12-08 Akai Electric Co Ltd Pcm記録再生装置の信号処理方法
US4791622A (en) * 1983-09-19 1988-12-13 Storage Technology Partners 11 Optical data format employing resynchronizable data sectors
US4675754A (en) * 1984-02-21 1987-06-23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Magnetic recorder/reproducer
JPS6128224A (ja) * 1984-07-18 1986-02-0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符号化復号化装置
ATE50429T1 (de) * 1985-06-14 1990-02-15 Philips Nv System zum uebertragen von worten, gesichert bei einer kombination eines blockcodes und eines rekurrenten kodes, uebertragungsgeraet zur verwendung in solchem system und empfaengergeraet zur verwendung in solchem system.
CA1303729C (en) * 1985-09-03 1992-06-16 Tetsuro Kato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a pcm signal
JPS62121622A (ja) * 1985-11-21 1987-06-02 Hitachi Ltd 分離カスケ−ド設備
US4729043A (en) * 1985-12-11 1988-03-01 American Telephone And Telegraph Company, At&T Bell Laboratories Digital information storage and retrieval using video signals
JP2569478B2 (ja) * 1986-02-19 1997-01-08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タ記録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890017668A (ko) 1989-12-16
EP0342833A3 (en) 1990-10-31
EP0342833A2 (en) 1989-11-23
ATE109298T1 (de) 1994-08-15
DE68917020D1 (de) 1994-09-01
DE68917020T2 (de) 1995-02-16
US5060221A (en) 1991-10-22
EP0342833B1 (en) 1994-07-27
CN1037794A (zh) 1989-12-06
JP2829963B2 (ja) 1998-12-02
KR0147366B1 (ko) 1998-10-15
CA1326545C (en) 1994-01-25
AU3390289A (en) 1989-11-16
JPH01287872A (ja) 1989-11-20
AU623138B2 (en) 1992-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704B (zh) 数字式数据录放装置
CN1112772C (zh) 用于数字数据信道编码和信道解码的设备和方法
CN1110037C (zh) 信息记录媒体、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CN1147839C (zh) 光信息记录/再现装置
CN1254819C (zh) 光盘缺陷的管理方法和光盘装置
CN1224254C (zh) 图象信息记录设备和图象信息记录方法
CN1143303C (zh) 含多个数据格式的数据记录/重放装置和方法
CN1109333C (zh) 代码转换方法和设备
CN1159717C (zh)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信息重放方法及装置
CN1274202A (zh) 交错方法、交错装置、加速编码方法以及加速编码装置
CN1220762A (zh) 在记录载体上记录特技播放信号
CN1154095C (zh) 光盘、光盘读取设备、再生方法、记录方法和设备
CN1275255C (zh) 在记录介质上形成数据的方法
CN1155950A (zh) 具有纠错码数据结构的数据传输系统、数据记录和再生成设备及记录介质
CN1254820C (zh) 把实时信息记录在盘形记录载体上、从其中重放和/或编辑
CN1206811C (zh) 数据编码方法、数据编码设备
CN1386274A (zh) 记录介质的再现装置和再现方法、数据输出控制方法、数据输出方法、检错方法以及数据输出和再现方法
CN1841503A (zh) 记录伺服帧的方法和设备、存储盘和获取伺服帧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533573A (zh) 数据记录介质,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编码方法和编码装置
CN1650364A (zh) 数据记录再现装置以及数据记录再现方法
CN1290113C (zh) 数据再现方法和装置
CN1879159A (zh) 记录再现装置、记录再现方法和控制器
CN1700334A (zh) 光盘的复制保护
CN1311461C (zh) 数据记录方法和装置、以及数据再现方法和装置
CN1255802C (zh) 记录载体上信号的记录过程中特技播放信号的同步块编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3 Decision
GR02 Examined patent app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5 Extension of patent right duration from 15 to 20 years for appl. with date before 31.12.1992 and still valid on 11.12.2001 (patent law change 1993)
OR01 Other related matters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