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70140B - 具有改善动态性的冷轧机组的运行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具有改善动态性的冷轧机组的运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70140B
CN101970140B CN2009801090892A CN200980109089A CN101970140B CN 101970140 B CN101970140 B CN 101970140B CN 2009801090892 A CN2009801090892 A CN 2009801090892A CN 200980109089 A CN200980109089 A CN 200980109089A CN 101970140 B CN101970140 B CN 1019701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ing
thickness
cold rolling
mill housing
la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0908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70140A (zh
Inventor
H-J·费尔克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he German Co., Ltd of primary me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Siemens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emens AG filed Critical Siemens AG
Publication of CN1019701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701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701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701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37/00Control device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rolling mills or the work produced thereby
    • B21B37/16Control of thickness, width, diameter or other transverse dimensions
    • B21B37/165Control of thickness, width, diameter or other transverse dimensions responsive mainly to the measured thickness of the produc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2275/00Mill drive parameters
    • B21B2275/02Speed
    • B21B2275/06Product spe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37/00Control device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rolling mills or the work produced thereby
    • B21B37/46Roll speed or drive motor contr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37/00Control device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rolling mills or the work produced thereby
    • B21B37/48Tension control; Compression contr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37/00Control device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rolling mills or the work produced thereby
    • B21B37/58Roll-force control; Roll-gap control
    • B21B37/62Roll-force control; Roll-gap control by control of a hydraulic adjusting devi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37/00Control device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rolling mills or the work produced thereby
    • B21B37/58Roll-force control; Roll-gap control
    • B21B37/66Roll eccentricity compensation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Metal Rolling (AREA)

Abstract

在多机架冷轧机组中轧制带材(5)。利用轧制力检测装置(14)测得冷轧机组的最后轧机机架(4)的实际轧制力(F)并且输送到力调节装置(15)。力调节装置(15)借助于输送到它的实际轧制力(F)和理论轧制力(F*)求得并给出至少一个控制量(δs1*,δv’*)。利用直接后置于冷轧机组最后机架(4)的厚度测量装置(10)测得带材(5)的实际厚度(d)并且输送到厚度调节装置(11)。厚度调节装置(11)作用于冷轧机组的最后轧机机架(4)。利用直接前置于冷轧机组的最后轧机机架(4)的另一厚度测量装置(16)测得带材(5)的另一实际厚度(d’)。利用速度检测装置(19,20)测得速度(v’,v),以该速度带材(5)进入冷轧机组的最后轧机机架(4)并且从冷轧机组的最后轧机机架(4)输出。将测得的速度(v’,v)和给定的最终厚度(d*)输送到理论值确定装置(18),其中最终厚度是带材(5)在冷轧机组的最后轧机机架(4)后面应具有的厚度。理论值确定装置(18)根据输送到它的参量(v’,v,d*,d)求得理论厚度(d’*)。将理论厚度(d’*)作为理论值(d’*)并将另一实际厚度(d’)作为实际值(d’)输送作用于冷轧机组的倒数第二轧机机架(3)的另一厚度调节装置(H’)。

Description

具有改善动态性的冷轧机组的运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使轧制带材的多机架冷轧机组运行的方法,
-其中利用轧制力检测装置测得冷轧机组的最后轧机机架的实际轧制力并且输送到力调节装置,
-其中该力调节装置借助于输送到它的实际轧制力和理论轧制力求得并给出至少一个控制量,
-其中利用直接后置于冷轧机组的最后机架的厚度测量装置测得带材的实际厚度并且输送到厚度调节装置,
-其中该厚度调节装置作用于冷轧机组的最后轧机机架。
本发明还涉及计算机程序,其中该计算机程序包括机器编码,它可以由多机架冷轧机组的控制装置直接执行。
本发明还涉及数据载体,在其上以可设备读取的形式存储上述形式的计算机程序。
本发明还涉及多机架冷轧机组的控制装置,其中该控制装置通过这种计算机程序编程。
最后本发明还涉及多机架冷轧机组,
-其中该冷轧机组具有多个轧机机架,它们在冷轧机组运行中由带材先后穿过,
-其中对冷轧机组的最后轧机机架附设轧制力检测装置,利用它可以测得最后轧机机架的实际轧制力,
-其中对冷轧机组的最后轧机机架直接后置厚度测量装置,利用它可以测得带材的实际厚度,
-其中该冷轧机组具有上述形式的控制装置,它与冷轧机组的轧机机架、轧制力检测装置和厚度测量装置通过数据技术连接。
背景技术
一般地公知上述的内容。纯示例性地请参阅DE 42 43 045 A1和JP08 090 028 A。
在多机架冷轧机中通常在冷轧机组的第一轧机机架后面和最后轧机机架后面测量带材厚度。只有通过冷轧机组最后轧机机架后面的厚度测量才能发现在冷轧机组轧机机架其间产生的带材厚度误差。冷轧机组的含有死时的出口侧的监视调节由原理引起地只能不完全地调节这些误差。尤其在所谓的模式C中(在该模式冷轧机组的最后轧机机架作为平整机架以恒定的轧制力运行)难以调节厚度误差。其原因在于,监视调节作用于最后调节轧制间隙的轧机机架,即,作用于冷轧机组的倒数第二个轧机机架。因此死时由带材从冷轧机组的倒数第二个轧机机架到厚度测量装置所需的输送时间构成。由此只能达到非常微小的调节动态性。
如上所述,在平整模式C中多机架冷轧机组的最后轧机机架以恒定的轧制力运行。为此调节最后轧机机架的力。由于调节轧制力,最后轧机机架由此对带材的厚度误差作出反应,使其相应地屈服。因此使带厚误差无衰减地通过冷轧机组的最后轧机机架。出口侧的监测调节,即冷轧机组后面的厚度测量装置在需要时改变冷轧机组的倒数第二轧机机架的道次减薄量。但是由于在冷轧机组的倒数第二轧机机架上的调整干预与利用厚度测量装置的接着测量之间的较长的死时,只能充分地调节低频干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实现这种可能性,利用其厚度误差在轧制带材中以更高的动态性进行调节。
这个目的在方法技术方面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特征的运行方法得以实现。从属权利要求2至15的内容是运行方法的有利方案。
按照本发明在上述形式的运行方法中规定,
-利用直接前置于冷轧机组的最后轧机机架的另一厚度测量装置测得带材的另一实际厚度,
-利用速度检测装置测得速度,以该速度带材进入冷轧机组的最后轧机机架并且从冷轧机组的最后轧机机架输出,
-将测得的速度和给定的最终厚度(它应该是带材在冷轧机组的最后轧机机架后面具有的厚度)输送到理论值确定装置,
-该理论值确定装置根据输送到它的参量求得理论厚度并且
-将理论厚度作为理论值并将所述另一实际厚度作为实际值输送到作用于冷轧机组的倒数第二轧机机架的另一厚度调节装置。
本发明的有利的方案在于,
-所述厚度调节装置求得用于冷轧机组的最后轧机机架的轧制间隙的调整装置的理论值并且将其作为理论值输送到轧制间隙调节装置,
-该调整装置的调整行程也作为实际值输送到轧制间隙调节装置,
-该轧制间隙调节装置借助于输送到它的参量求得用于调整调整装置的控制命令并且将其输送到调整装置,
-该厚度调节装置求得用于冷轧机组最后轧机机架的轧制速度的控制量并且将其输送到冷轧机组的最后轧机机架。
作为附加理论值还优选将偏心补偿值输送到轧制间隙调节装置。通过这个措施可以补偿由偏心引起的带材厚度误差。
优选还规定,将由力调节装置给出的控制量作为附加理论值输送到轧制间隙调节装置。通过这个方案使力调节装置叠加于轧制间隙调节装置,从而使冷轧机组的最后轧机机架直接力调节地运行。
也可以代替选择,
-由力调节装置给出的控制量作用于冷轧机组的倒数第二个轧机机架的轧制速度,
-测得在冷轧机组的最后轧机机架与倒数第二个轧机机架之间在带材中存在的带拉力并且利用拉力调节装置将其调节到理论拉力,
-所述拉力调节装置作用于轧制间隙调节装置。
在这种情况下得到冷轧机组的最后轧机机架的间接力调节。
在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中还规定,
-也将实际厚度输送到理论值确定装置,
-所述理论值确定装置在确定理论厚度时考虑实际厚度。
通过这个方案还实现更好得到调节结果。
能够使所述另一厚度测量装置以传统的方式和方法构成。也可以选择,使所述另一厚度测量装置间接借助于在冷轧机组的倒数第二个轧机机架前面测得的带材速度、已知的带材的对应实际厚度和测得的带材在冷轧机组的倒数第二个与最后的轧机机架之间的速度来计算带材的另一实际厚度。
所述目的还程序技术地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0特征的计算机程序得以实现。在这种情况下该计算机程序包括机器编码,它可以直接由多机架冷轧机组的控制装置执行。通过控制装置执行机器编码,使控制装置实现在上述的调节装置,其控制上述的检测装置或测量装置并且控制上述的调整元件。从而由此能够由控制装置按照上述形式所述的运行方法运行冷轧机组。
所述目的还通过数据载体得以实现,在其上以可设备读取的方式存储上述形式的计算机程序。
所述目的在装置技术方面通过用于多机架冷轧机组的控制装置来达到,其中该控制装置以上述形式的计算机程序编程。因此它实现相应的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控制相应的检测装置和测量装置并且它们控制相应的调整元件,从而使冷轧机组由控制装置按照上述形式所述的运行方法运行。
所述目的在设备技术方面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3特征的多机架冷轧机组得以实现。该多机架冷轧机组具有多个轧机机架,它们在冷轧机组运行中由带材顺序通过。对冷轧机组的最后轧机机架附设轧制力检测装置,利用它可以测得最后轧机机架的实际轧制力。对冷轧机组的最后轧机机架直接后置厚度测量装置,利用它可以测得带材的实际厚度。该冷轧机组具有上述形式所述的控制装置,它与冷轧机组的轧机机架、轧制力检测装置和厚度测量装置通过数据技术连接,由此使冷轧机组由控制装置按照上述形式所述的运行方法运行。
附图说明
其它优点和细节由下面的结合附图的实施例描述给出。附图示出原理图:
图1示出多机架冷轧机组,
图2至4示出图1的冷轧机组局部的可能的方案,
图5示出厚度测量装置的可能的方案。
具体实施方式
按照图1冷轧机组具有多个轧机机架1至4,它们在冷轧机组运行中由带材5顺序通过。在此该冷轧机组纯示例性地具有四个这样的轧机机架1至4。但是轧机机架1至4的数量也可以选择更多或更少。
该冷轧机组还具有控制装置6。该控制装置与冷轧机组的轧机机架1至4通过数据技术连接。该控制装置6使冷轧机组按照其中一种运行方法运行,下面结合图2至4详细解释这些运行方法。在此在图2至4的范围内尤其详细解释冷轧机组的最后轧机机架4和倒数第二个轧机机架3的运行。冷轧机组的其余轧机机架1、2可以以公知的方式和方法运行。
所述控制装置6通常由可编程的控制装置6构成,它在运行中执行计算机程序7。该计算机程序7包括机器编码8,它可以由控制装置6直接执行。在这种情况下执行机器编码8的作用是,使控制装置6对应于按照本发明的运行方法运行冷轧机组。
所述计算机程序7已经在制造控制装置6时寄存在控制装置6里面。备选地也可以,使计算机程序7通过计算机-计算机连接输送到控制装置6。在图1中未示出计算机-计算机连接。它例如可以由LAN或互联网上的连接构成。也可以选择,使计算机程序7在数据载体9上以可设备读取的形式存储并且将计算机程序7通过数据载体9输送到控制装置6。在此数据载体9的结构是任意的形式。例如可以使数据载体9由USB记忆棒构成或者由存储卡构成。在图1中以CD-ROM示出数据载体9的结构。
按照图2在本发明的第一方案中对冷轧机组的最后轧机机架4直接后置有厚度测量装置10。利用该厚度测量装置10测得实际厚度d,带材5在厚度测量装置10处具有该厚度。该厚度测量装置10将由其测得的实际厚度d输送到厚度调节装置11。该厚度调节装置11作用于冷轧机组的最后轧机机架4。
该厚度调节装置11尤其求得用于调整装置12的理论值s*。利用调整装置12可以调整冷轧机组的最后轧机机架4的轧制间隙。所述厚度调节装置11将求得的理论值s*作为理论值s*输送到轧制间隙调节装置13。
所述轧制间隙调节装置13还将调整行程s作为实际值s输送到调整装置12。该轧制间隙调节装置13借助于输送到它的参量s*、s求得用于调整所述调整装置12的控制命令Q。它将控制命令Q输送到调整装置12。
按照图2所述调整装置12由液压缸装置构成。但是这不是必需的。重要的仅仅是,使调整装置12可以在负载下调整。
此外所述厚度调节装置11求得另一控制量δv*,它作用于冷轧机组的最后轧机机架4的轧制速度。
按照图2还对冷轧机组的最后轧机机架4附设轧制力检测装置14。利用轧制力检测装置14测得冷轧机组最后轧机机架4的实际轧制力F并且输送到力调节装置15。该轧制力调节装置15借助于输送到它的实际轧制力F和理论轧制力F*求得控制量δs1*并且输出这个控制量δs1*。在按照图2的实施例中由力调节装置15输出的控制量δs1*作为附加的理论值δs1*输送到轧制间隙调节装置13。
按照图2作为另外的附加理论值δs2*还将偏心补偿值δs2*输送到轧制间隙调节装置13。这个方案是优选的,但是不是一定必需的。
由于上述的结合图2所述的冷轧机组的可能的方案实现改进的动态性,因为厚度调节装置11动态地作用于冷轧机组的最后轧机机架4。这一点与现有技术相反,在现有技术中尽管同样使厚度测量装置10设置在冷轧机组的最后轧机机架4后面,但是厚度调节装置11作用于冷轧机组的倒数第二轧机机架3。
上面结合图2所述的方式可以进一步改进。尤其按照图2能够对冷轧机组的最后轧机机架4直接前置有另一厚度测量装置16。利用另一厚度测量装置16测得另一实际厚度d’,带材5在另一厚度测量装置16处具有该厚度。按照图2另一实际厚度d’同样输送到厚度调节装置11。因此该厚度调节装置11能在求得理论值s*时考虑另一实际厚度d’。因此借助于测得的另一实际厚度d’改变作用于冷轧机组最后轧机机架4上的控制量Q。因此借助于另一实际厚度d’改变的控制量s*作用于轧制间隙调节装置13。
按照图2还测得带材拉力Z,它在冷轧机组最后轧机机架4与倒数第二轧机机架3之间存在于带材5中。将带材拉力Z以及理论拉力Z*输送到拉力调节装置17,它使带材拉力Z调节到理论拉力Z*。在此拉力调节装置17尤其可以作用于冷轧机组倒数第二轧机机架3的轧制速度。备选地也可以如图2虚线所示,使拉力调节装置17作用于冷轧机组最后轧机机架4的轧制速度。
对于按照图2的方案也可以替代选择,按照一种运行方法运行冷轧机组,下面结合图3详细解释该方法。在图3的范围内首先描述与图2方案的共同性,然后描述不同之处。
在按照图3的方案中对冷轧机组的最后轧机机架4也后置厚度测量装置10。该厚度测量装置10测得在冷轧机组最后轧机机架4后面的带材5的实际厚度d并且将实际厚度d输送到厚度调节装置11。该厚度调节装置11作用于冷轧机组的最后轧机机架4。
在按照图3的方案中所述厚度调节装置11还求得用于调整装置12的理论值s*并且将它输送到轧制间隙调节装置13作为理论值s*。该轧制间隙调节装置13接受理论值s*和对应的实际值s并且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求得用于调整调整装置12的控制命令Q。此外在按照图3的方案中也存在轧制力检测装置14,它测得最后轧机机架4的实际轧制力F并且输送到力调节装置15。该力调节装置15如上所述借助于输送到它的实际轧制力F和同样输送到它的理论轧制力F*求得控制量δv’*并且输出这个控制量δv’*。但是与按照图2的方案的不同之处是,由力调节装置15输出的控制量δv’*作用于冷轧机组的倒数第二轧机机架3的轧制速度。
此外在按照图3的方案中还规定,所述厚度调节装置11求得另一控制量δv’*,它作用于冷轧机组的最后轧机机架4的轧制速度。与按照图2的方案类似,测得冷轧机组的最后轧机机架4与倒数第二轧机机架3之间的带材拉力Z并且输送到拉力调节装置17。该拉力调节装置17调节带材拉力Z到理论拉力Z*。此外在按照图3的方案中规定,该拉力调节装置17作用于轧制间隙调节装置13。
结果是,通过按照图3的方案得到与按照图2的方案相同的作用。因为厚度调节装置11作用于冷轧机组的最后轧机机架4,由此减少死时并因此改善动态性。
在按照图3的方案中也能够实现不同的有利方案。尤其是与图2类似还能够将偏心补偿值δs2*作为附加理论值δs2*输送到轧制间隙调节装置13。
此外能够利用另一厚度测量装置16测得带材5的另一实际厚度d’并且输送到厚度调节装置11。在这种情况下厚度调节装置11可以借助于测得的带材5的另一实际厚度d’改变作用于冷轧机组最后轧机机架4上的控制量s*
此外能够使冷轧机组按照一种运行方法运行,下面结合图4详细解释该方法。按照图4的运行方式能够备选或附加地对于图2和3的方案实现。
在按照图4的方案中所述厚度测量装置10直接后置于冷轧机组的最后轧机机架4。此外还存在厚度调节装置11,对它输送带材5的实际厚度d。该厚度调节装置11在按照图4的方案中还作用于冷轧机组的最后轧机机架4。
在按照图4的方案中,与按照图2和3的方案类似,存在轧制力检测装置14,它测得最后轧机机架4的实际轧制力F并且输送到力调节装置15。该力调节装置15(如上所述)借助于输送到它的实际轧制力F和理论轧制力F*求得控制量δs1*并且输出控制量δs1*。该控制量δs1*与按照图2的方案类似地作用于轧制间隙调节装置13。
此外在按照图4的方案中利用直接前置于冷轧机组的最后轧机机架4的另一厚度测量装置16测得带材5的另一实际厚度d’并且作为实际值d’输送到另一厚度调节装置11’。在此另一厚度调节装置11’作用于冷轧机组的倒数第二轧机机架3。
所述另一厚度调节装置11为了正常地调节不仅需要另一实际厚度d’,而且需要理论厚度d’*。利用理论值确定装置18求得理论厚度d’*。为此存在速度检测装置19、20。利用速度检测装置19、20测得速度v’、v,以该速度使带材5导入到冷轧机组的最后轧机机架4里面并且从冷轧机组的最后轧机机架4输出。将测得的速度v’、v和最终厚度d*(它应该是带材5在冷轧机组最后轧机机架4后面具有的厚度)输送到理论值确定装置18。该理论值确定装置18根据输送到它的参量d*、d、v’、v求得理论厚度d’*并且将它作为理论值d’*输送到厚度调节装置11。
借助于连续方程得到用于确定理论厚度d*的公式。因为它适用于:
d’*·v’=d*·v    (1)
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求得速度v、v’。例如能够对按照图1的最后轧机机架4后置有S辊组21并且测得S辊组21的辊的圆周速度。这个速度v非常好地对应于最后轧机机架4后面的带材5的输出侧的速度v。为了测得带材5在最后的与倒数第二的轧机机架4、3之间的速度v’例如能够求得拉力测量辊22的圆周速度。但是也可以选择其它的方式。
在按照图4的方案中作为附加理论值δs2*还可以将偏心补偿值δs2*输送到轧制间隙调节装置13。
在按照图4的方案中也可以达到比现有技术更高的动态性。因为另一厚度调节装置11’尽管与现有技术类似也作用于冷轧机组的倒数第二轧机机架3。但是与现有技术不同,从属的厚度测量装置16不是设置在冷轧机组的最后轧机机架4后面,而是设置在冷轧机组的最后轧机机架4的前面。
作为按照图4的运行方法的另一方案也能够将实际厚度d输送到理论值确定装置18。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理论值确定装置18可以在确定理论厚度d’*时考虑实际厚度d。
所述厚度测量装置10优选由传统的厚度测量装置构成,利用它求得在最后的轧机机架4后面的带材5的实际厚度d。另一厚度测量装置16也可以以传统的方式构成,利用它求得在冷轧机组的倒数第二与最后的轧机机架3、4之间的带材5的实际厚度d’。但是下面结合图5解释这个厚度测量装置16的可选择的方案。
按照图5测得带材5在冷轧机组的倒数第二与最后的轧机机架3、4之间的速度v’。例如可以测得拉力测量辊22的圆周速度。例如也可以选择测得冷轧机组的倒数第二轧机机架3的轧辊的圆周速度并且通过考虑超前量求得带材5在冷轧机组的倒数第二与最后轧机机架3、4之间的速度v’。
此外在前置于倒数第二轧机机架3的位置上-也可以选择在倒数第二与倒数第三轧机机架3、2之间的位置或者另一更加远离倒数第二轧机机架3的位置上-测得带材5的速度v0和在这个位置处的带材厚度d0并且输送到另一厚度测量装置16。例如可以利用附加的厚度测量装置23在冷轧机组的输入侧测得带材5的输入厚度d0。以类似的方式可以测得冷轧机组输入侧的相应的输入侧的带材速度v0,例如通过测得前置的S辊组24的辊的圆周速度。
带材5的各个位置(对于它们已经测得输入厚度d0)穿过冷轧机组循迹追随。在正确的时刻利用另一厚度测量装置16求得另一实际厚度d’。在此借助于关系式计算
d’·v’=d0·v0     (2)
在此v0和v’是实际测得的速度。d0是带材5的初始厚度d0,以该厚度由附加的厚度测量装置23测得瞬时从倒数第二轧机机架3输出的带材5的位置。
不同的调节装置11、11’、13、15和17和理论值确定装置18通常是软件实现的。它们也是计算机程序的一部分。因此通过控制装置6执行计算机程序7使控制装置6实现相应的调节装置11、11’、13、15和17以及理论值确定装置18。此外所述控制装置6根据机器编码8的实施控制检测装置14、19、20和调整装置12(以及其他)。因此由控制装置6按照上述的运行方法使冷轧机组运行。此外该控制装置6当然也可以与上述的装置10、12、14、16、19、20等通过数据技术连接。
本发明具有许多优点。尤其是在现有技术中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在最后轧机机架4上对于平整运行调节恒定的轧制力”和“为了减少厚度误差充分利用调整最后轧机机架4的调整作用”按照本发明得到解决。不仅考虑对平整运行的要求,而且考虑对完成加工的带材5的尺寸保持要求。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达到目前不能实现的动态性。
上面的描述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要通过附属的权利要求确定。

Claims (11)

1.一种用于使轧制带材(5)的多机架冷轧机组运行的方法,
-其中利用轧制力检测装置(14)测得冷轧机组的最后轧机机架(4)的实际轧制力并且将其输送到力调节装置(15),
-其中该力调节装置(15)借助于输送到它的实际轧制力和理论轧制力求得并给出至少一个控制量,
-其中利用直接后置于冷轧机组最后机架(4)的厚度测量装置(10)测得带材(5)的实际厚度并且将其输送到厚度调节装置(11),
-其中该厚度调节装置(11)作用于冷轧机组的最后轧机机架(4),其特征在于,
-利用直接前置于冷轧机组的最后轧机机架(4)的另一厚度测量装置(16)测得带材(5)的另一实际厚度,
-利用速度检测装置(19,20)测得带材(5)进入冷轧机组的最后轧机机架(4)并且从冷轧机组的最后轧机机架(4)输出的速度,
-将测得的速度和给定的最终厚度输送到理论值确定装置(18),所述给定的最终厚度是带材(5)在冷轧机组的最后轧机机架(4)后面应具有的厚度,
-该理论值确定装置(18)根据输送到它的参量求得理论厚度并且
-将理论厚度作为理论值并将所述另一实际厚度作为实际值输送到作用于冷轧机组的倒数第二轧机机架(3)的另一厚度调节装置(1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厚度调节装置(11)求得用于冷轧机组的最后轧机机架(4)的轧制间隙的调整装置(12)的理论值,并且将其作为理论值输送到轧制间隙调节装置(13),
-该调整装置(12)的调整行程也作为实际值输送到轧制间隙调节装置(13),
-该轧制间隙调节装置(13)借助于输送到它的参量求得用于调整所述调整装置(12)的控制命令并且将其输送到调整装置(12),
-该厚度调节装置(11)求得用于冷轧机组最后轧机机架(4)的轧制速度的控制量并且将其输送到冷轧机组的最后轧机机架(4)。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作为附加理论值还将偏心补偿值输送到轧制间隙调节装置(13)。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由力调节装置(15)给出的控制量作为附加理论值输送到轧制间隙调节装置(13)。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测得在冷轧机组的最后轧机机架(4)与倒数第二个轧机机架(3)之间在带材(5)中存在的带拉力并且利用拉力调节装置(17)将带拉力调节到理论拉力。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力调节装置(17)作用于冷轧机组的最后或倒数第二个轧机机架(3,4)的轧制速度,或作用于轧制间隙调节装置(13)。
7.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
-由力调节装置(15)给出的控制量作用于冷轧机组的倒数第二个轧机机架(3)的轧制速度,
-测得在冷轧机组的最后轧机机架(4)与倒数第二个轧机机架(3)之间在带材(5)中存在的带拉力,并且利用拉力调节装置(17)将其调节到理论拉力,
-所述拉力调节装置(17)作用于轧制间隙调节装置(13)。
8.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
-也将实际厚度输送到理论值确定装置(18),
-所述理论值确定装置(18)在确定理论厚度时考虑实际厚度。
9.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厚度测量装置(16)直接借助于在冷轧机组的倒数第二个轧机机架(3)前面测得的带材(5)的速度、已知的带材(5)的对应实际厚度和测得的带材(5)在冷轧机组的倒数第二个与最后的轧机机架(3,4)之间的速度来确定带材(5)的所述另一实际厚度。
10.用于多机架冷轧机组的控制装置,其中该控制装置包括作用于冷轧机组的最后轧机机架(4)的厚度调节装置(11)、作用于冷轧机组的倒数第二轧机机架(3)的另一厚度调节装置(11’)和力调节装置(15),并控制冷轧机组按照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运行方法运行。
11.多机架冷轧机组,
-其中该冷轧机组具有多个轧机机架(1-4),它们在冷轧机组运行中由带材(5)顺序通过,
-其中对冷轧机组的最后轧机机架(4)附设轧制力检测装置(14),利用它可以测得最后轧机机架(4)的实际轧制力,
-其中对冷轧机组的最后轧机机架(4)直接后置有厚度测量装置(10),利用它可以测得带材(5)的实际厚度,
-其中该冷轧机组具有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装置(6),它与冷轧机组的轧机机架(1-4)、轧制力检测装置(14)和厚度测量装置(10)通过数据技术连接,由此使冷轧机组由控制装置(6)按照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运行方法运行。
CN2009801090892A 2008-03-14 2009-03-09 具有改善动态性的冷轧机组的运行方法 Active CN1019701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80143049 2008-03-14
DE102008014304A DE102008014304A1 (de) 2008-03-14 2008-03-14 Betriebsverfahren für eine Kaltwalzstraße mit verbesserter Dynamik
DE102008014304.9 2008-03-14
PCT/EP2009/052697 WO2009112443A1 (de) 2008-03-14 2009-03-09 Betriebsverfahren für eine kaltwalzstrasse mit verbesserter dynamik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70140A CN101970140A (zh) 2011-02-09
CN101970140B true CN101970140B (zh) 2013-10-30

Family

ID=406709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090892A Active CN101970140B (zh) 2008-03-14 2009-03-09 具有改善动态性的冷轧机组的运行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8516869B2 (zh)
EP (1) EP2268427B1 (zh)
CN (1) CN101970140B (zh)
BR (1) BRPI0909292A2 (zh)
DE (1) DE102008014304A1 (zh)
PL (1) PL2268427T3 (zh)
RU (1) RU2500494C2 (zh)
WO (1) WO200911244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6008574A1 (de) * 2006-02-22 2007-08-30 Siemens Ag Verfahren zur Unterdrückung des Einflusses von Walzenexzentrizitäten
DE102008014304A1 (de) 2008-03-14 2009-09-24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Betriebsverfahren für eine Kaltwalzstraße mit verbesserter Dynamik
CN104338754B (zh) * 2014-10-22 2016-04-13 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逆式冷轧机操作台权限控制方法
JP7375947B2 (ja) * 2020-09-04 2023-11-08 東芝三菱電機産業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タンデム冷間圧延機の制御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932432A (en) 1968-02-02 1973-08-21 Andrew W. Smith, Jr. Predictive gauge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with automatic plasticity determination for metal rolling mills
US3983194A (en) * 1971-07-13 1976-09-28 Oxy Metal Industries Corporation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a helical reverse osmosis segment
SU980891A1 (ru) * 1981-05-11 1982-12-15 Всесоюзны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Автоматизации Черной Металлургии Научно-Производственное Объединение "Черметавтоматика" Система совместного регулировани толщины и профил полосы в клети непрерывного прокатного стана
SU1110377A3 (ru) * 1981-09-30 1984-08-23 Мицубиси Денки Кабусики Кайся (Фирма)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регулировани геометрических размеров полосы на стане непрерывной прокатки
SU1202650A1 (ru) 1983-07-08 1986-01-07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Тяжелого Машиностроения Производственного Объединения "Уралмаш"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автоматического регулировани толщины полосы на непрерывном прокатном стане
AU576330B2 (en) * 1983-09-08 1988-08-25 John Lysaght (Australia) Limited Rolling mill strip thickness controller
JPH0195810A (ja) * 1987-10-07 1989-04-13 Sumitomo Light Metal Ind Ltd 圧延機における板厚制御方法
DE3821280A1 (de) * 1988-06-24 1989-12-28 Sundwiger Eisen Maschinen Regeleinrichtung fuer den walzspalt eines walzgeruestes fuer baender
SU1611478A1 (ru) * 1988-07-18 1990-12-07 Киев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автоматики им.ХХУ съезда КПСС Способ настройки клетей прокатного стана
DE4105321A1 (de) * 1991-02-20 1992-08-27 Siemens Ag Regelung eines warm- und/oder kaltwalzprozesses
JPH05169126A (ja) * 1991-12-26 1993-07-09 Siemens Ag コールドストリップ圧延設備のための制御方法
JPH05200420A (ja) * 1992-01-28 1993-08-10 Toshiba Corp マットロール圧延用板厚制御装置
DE4410960B4 (de) * 1994-03-29 2005-03-03 Siemens Ag Verfahren zur Unterdrückung des Einflusses von Walzenexzentrizitäten
JP3348540B2 (ja) * 1994-09-21 2002-11-20 住友金属工業株式会社 タンデムミルの制御方法
DE19834758A1 (de) * 1998-08-01 2000-02-03 Salzgitter Ag Verfahren zur Kompensation des Einflusses von Walzenexzentrizitäten auf die Dicke des Walzgutes
FR2887480B1 (fr) * 2005-06-23 2007-09-21 Vai Clecim Soc Par Actions Sim Procede et dispositif de regulation de l'epaisseur d'un produit lamine en sortie d'une installation de laminage en tandem
DE102007003243A1 (de) 2007-01-23 2008-07-31 Siemens Ag Regelanordnung für ein Walzgerüst und hiermit korrespondierende Gegenstände
DE102008014304A1 (de) 2008-03-14 2009-09-24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Betriebsverfahren für eine Kaltwalzstraße mit verbesserter Dynamik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RU2500494C2 (ru) 2013-12-10
WO2009112443A1 (de) 2009-09-17
BRPI0909292A2 (pt) 2019-09-24
DE102008014304A1 (de) 2009-09-24
RU2010141991A (ru) 2012-04-20
US8516869B2 (en) 2013-08-27
EP2268427A1 (de) 2011-01-05
PL2268427T3 (pl) 2013-07-31
EP2268427B1 (de) 2013-01-30
US20110011143A1 (en) 2011-01-20
CN101970140A (zh) 2011-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70140B (zh) 具有改善动态性的冷轧机组的运行方法
CN101850913B (zh) 用于监测和矫正带材的方法及装置
RU2482935C2 (ru) Способ регулирования для стана холодной прокатки с полным регулированием массового потока
CN101890435B (zh) 热轧串联式轧机的凸度和/或楔形自动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0584476C (zh) 行星齿轮结构张紧辊式平整机的张力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2271833B (zh) 调节穿过多机架的轧机列的轧制物的出料厚度的方法、控制和/或调节装置和轧制设备
JP5587825B2 (ja) 熱間圧延機の張力制御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CN103128987A (zh) 辊压设备
CN106269903B (zh) 一种热连轧机弯辊优化设定方法
CN107913911B (zh) 一种监视厚度控制对入口张力的前馈补偿方法及系统
JPH06526A (ja) 連続熱間圧延機の制御装置
CN100515592C (zh) 轧钢机的控制装置及轧钢机的控制方法
CN101588876B (zh) 用于轧机机架的调节装置及其相关装置
US8386066B2 (en) Method for suppressing the influence of roll eccentricities
CN104841699B (zh) 热连轧厚度的具有增益分段控制的agc控制方法
RU2597834C2 (ru)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непрерывным прокатным станом, устройство управления и/или регулирования для непрерывного прокатного стана, машиночитаемый программный код, носитель записи и непрерывный прокатный стан
JP2013158822A (ja) 熱間タンデム圧延ミルの制御装置および熱間タンデム圧延ミルの制御方法
CN111036685A (zh) 基于改进预估补偿的监视厚度控制方法
CN105583236B (zh) 冷轧带钢塑性系数的在线获取方法
CN103978044B (zh) 轧机加减速阶段的辊缝补偿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EP0109235B1 (en) Rolling mill control for tandem rolling
JP5712009B2 (ja) 圧延制御装置、圧延制御方法及び圧延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04070069B (zh) 热串列式轧制轧机控制装置和热串列式轧制轧机控制方法
CN100443205C (zh) 一种基于平滑变化轧制规程的热轧带钢凸度控制方法
RU2189875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автоматического регулирования плоскостности поло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225

Address after: Erlangen, Germany

Patentee after: The German Co., Ltd of primary me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Munich, Germany

Patentee before: Siemens 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