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37130A - 光学扫描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学扫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37130A
CN101937130A CN2010102226860A CN201010222686A CN101937130A CN 101937130 A CN101937130 A CN 101937130A CN 2010102226860 A CN2010102226860 A CN 2010102226860A CN 201010222686 A CN201010222686 A CN 201010222686A CN 101937130 A CN101937130 A CN 1019371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lens
lens
light beam
optical
or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2268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乙黑康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riority to CN20131041344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487935B/zh
Publication of CN1019371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371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6/00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 G02B26/08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light
    • G02B26/10Scanning systems
    • G02B26/12Scanning systems using multifaceted mirrors
    • G02B26/125Details of the optical system between the polygonal mirror and the image plan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025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optical correction, e.g. distorsion, aberration
    • G02B27/0031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optical correction, e.g. distorsion, aberration for scanning purpo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8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ans for compensating for changes in temperature or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thermal stabil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13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oscillating or rotating mirrors
    • H04N1/1135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oscillating or rotating mirrors for the main-scan on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2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the sheet-feed movement or the medium-advance or the drum-rotation movement as the slow scanning component, e.g. arrangements for the main-scan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82Image hardcopy reproduc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echanical Optical Scanning Systems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Laser Beam Printer (AREA)

Abstract

一种光学扫描装置,包括:光源,被构造用以发射光束;扫描单元,被构造用以偏转来自光源的光束以扫描感光部件;光学透镜,被构造用以把利用扫描单元扫描的光束引导到感光部件上;以及透镜支撑单元,具有被构造用以固定光学透镜的固定部,其中,透镜支撑单元包括能够移动的支撑部,该能够移动的支撑部被构造用以限制光学透镜沿与光束的扫描方向和光学透镜的光轴方向相垂直的方向的移动、用以限制光学透镜沿光轴方向的移动、以及用以沿扫描方向能够移动地支撑光学透镜。

Description

光学扫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在诸如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或其多功能外围设备一类的成像装置中的光学扫描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照相式成像装置通过利用光束在感光部件上进行扫描、使用调色剂显影由此形成的静电潜像、以及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并定影在记录介质上来在该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电子照相式成像装置配备有光学扫描装置,以利用光束在感光部件上进行扫描。光学扫描装置包括发射光束的光源、通过偏转从光源发射的光束来使该光束在感光部件上扫描的扫描单元(例如,多面镜或旋转多面镜,以下称为多面镜)、以及使利用多面镜扫描的光束在感光部件上形成图像的成像光学系统。对于成像光学系统、利用一个光学透镜或多个组合光学透镜使扫描感光部件的光束的扫描速度稳定和使形成在感光部件上的光束的光点形状均一。
这些用于成像光学系统的光学透镜主要由树脂形成。与玻璃透镜相比,树脂透镜具有在温度升高时更可能热膨胀的缺点。然而,用于成像光学系统的光学透镜需要具有特殊的光学特性,因此光学透镜由易于成形为特殊形状的树脂形成。另外,与玻璃透镜相比,在成本方面,树脂透镜能够被更廉价地构成。由于以上优点,树脂透镜更多地被用作成像光学系统用光学透镜。
在利用透镜支持部件调整光学透镜的安装位置,以便当光学透镜安装在光学扫描装置中时利用光束扫描所需位置之后,该光学透镜通过诸如粘合剂或螺钉一类的固定部件牢固地固定在透镜支撑部件上,以便廉价且精确地保持其位置(参见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3-182708)。
然而,若光学透镜被牢固地固定,则产生下述问题。来自用于驱动多面镜的驱动设备的热量使设在该多面镜附近的光学透镜的温度升高,由此该光学透镜热膨胀。若光学透镜被牢固地固定在透镜支撑部件上,则出现了热膨胀受固定限制的一部分和热膨胀不受固定限制的另一部分,从而扭曲光学透镜的形状并产生改变其光学特性的可能性。另外,若光学透镜由粘合剂固定在透镜支撑部件上且由光学透镜的热膨胀生成的力变得大于限制部的作用力,则存在光学透镜从透镜支撑部件剥离,以致改变该光学透镜的位置的可能性。
面对此问题,考虑通过使光学透镜的线性膨胀系数与固定并支撑该光学透镜的透镜支撑部件的线性膨胀系数一致,来使光学透镜的热膨胀量与透镜支撑部件的热膨胀量一致。由此,即使光学透镜和透镜支撑部件的温度升高,因为两者热膨胀量之间的差异变小,光学透镜也不太可能扭曲。然而,考虑到各部件的功能,使光学透镜的线性膨胀系数与透镜支撑部件的线性膨胀系数完全一致非常困难。另外近年来,成像装置中旋转多面镜的转数被设定得较高以便更快速地成像,因此与传统成像装置相比,成像过程中来自诸如转动该旋转多面镜的马达一类的驱动设备的发热量变大。因此,即使光学透镜和透镜支撑部件由线性膨胀系数彼此接近的材料形成,当温度升高时,两者热膨胀量之间的差异也变大,导致光学透镜扭曲。
发明内容
依据本发明的一方面,一种光学扫描装置包括:光源,被构造用以发射光束;扫描单元,被构造用以使来自光源的光束扫描到感光部件上;光学透镜,被构造用以把利用扫描单元扫描的光束引导到感光部件上;以及透镜支撑单元,具有被构造用以固定光学透镜的固定部,其中,透镜支撑单元包括能够移动的支撑部,该能够移动的支撑部被构造用以限制光学透镜沿与光束在光学透镜上的移动方向和光学透镜的光轴方向相垂直的方向的移动、用以限制光学透镜沿光轴方向的移动、以及用以沿光束在光学透镜上的移动方向能够移动地支撑所述光学透镜。
由以下参照附图对示范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方面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包括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表示本发明的示范实施例、特征和方面,且与以下说明一起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原理。
图1A和1B是依据本发明的一种示范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依据本发明的一种示范实施例的光学扫描装置的剖视图。
图3A是从光束的出射侧看光学透镜和透镜支撑部件的透视图。图3B是从光束的入射侧看光学透镜和透镜支撑部件的透视图。图3C是从光学透镜的光轴方向看透镜支撑部件的正视图。
图4A是能够移动的支撑部的放大视图和当光学透镜被取下时的视图。图4B是从光束的入射侧看能够移动的支撑部的放大视图。
图5A至5C是表示设在多个光学透镜中的固定支撑部与能够移动的支撑部之间的配置关系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不同示范实施例、特征和方面。
图1A是依据本发明第一示范实施例的成像装置100的剖视图。成像装置100包括用于形成黄、品红、青和黑各色调色剂图像的四个成像单元101Y、101M、101C和101Bk。
图1B是成像单元的放大视图。成像单元101Y、101M、101C和101Bk分别包括感光鼓102Y、102M、102C和102Bk和将该感光鼓102Y、102M、102C和102Bk充电至均一的背景电位的充电设备103Y、103M、103C和103Bk。成像单元101Y、101M、101C和101Bk还分别包括使用调色剂对利用下述光学扫描装置105形成在感光鼓102Y、102M、102C和102Bk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的显影设备104Y、104M、104C和104Bk。
说明返回图1A。这四个成像单元101Y、101M、101C和101Bk沿着下述中间转印带的转动方向按照形成黄色调色剂图像的成像单元101Y、形成品红色调色剂图像的成像单元101M、形成青色调色剂图像的成像单元101C和形成黑色调色剂图像的成像单元101Bk的顺序配设。
依据本示范实施例的成像装置100包括调色剂图像从各成像单元的感光鼓102Y、102M、102C和102Bk初次转印于其上的中间转印带106。中间转印带106成形为环状,且在一对带传送辊107和108之间伸展以沿图1A中的箭头方向转动。所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被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06上。初次转印辊109Y、109M、109C和109Bk配设在与各成像单元的感光鼓102Y、102M、102C和102Bk(也称为感光鼓102)相对的位置,且中间转印带106夹于其间。通过给这些初次转印辊109Y、109M、109C和109Bk施加预定的转印偏压,电场形成在各感光鼓与初次转印辊109Y、109M、109C和109Bk之间。各感光鼓上的带有电荷的调色剂在库仑力的作用下多重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06上。
多重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06上的调色剂图像经由二次转印单元二次转印到记录片材P(记录介质P)上。二次转印辊110与一个带传送辊108相对地被配设在二次转印位置处,在记录片材P被插入相互压接的二次转印辊110与中间转印带106之间后,调色剂图像从该中间转印带106转印。
另一方面,记录片材P被从收容于成像装置100的柜体下部内的给纸盒111送入该成像装置100中,更具体的,送至中间转印带106与二次转印辊110相接触的二次转印位置。
在调色剂图像于二次转印位置转印后,记录片材P被输送给设在二次转印位置的正上方的定影设备112。接着,记录片材P上的调色剂图像利用定影设备112加热并定影,然后记录片材P经由排出辊113排出至设在成像装置100的柜体上部内的排纸托盘114。
接着,将说明光学扫描装置105(扫描器单元)。对感光鼓102进行曝光以在该感光鼓102上形成对应于图像信息的静电潜像的光学扫描装置105配设在成像单元101Y、101M、101C和101Bk的下方。光学扫描装置105在设于各成像单元101Y、101M、101C和101Bk内的感光鼓102上形成静电潜像。图2是本示范实施例中的光学扫描装置105的剖视图。图2是放大光学扫描装置105的一部分的视图。用于发射光束的光源安装于其内的光源单元(未示出)、用于反射/偏转光束的多面镜201以及用于转动该多面镜201的驱动马达202设在光学扫描装置105的光学箱200(柜体)中。另外,还提供用于引导利用多面镜201偏转扫描的光束至各成像单元的感光鼓102的反射镜203、204、205和206和具有预定光学特性的光学透镜207、208、209和210。光学特性包括使光束在感光鼓102上以预定的光点形状成像的特性或者修正扫描的光束在感光鼓102上的扫描速度至固定速度的特性。一些功能被提供给光学透镜207和208(209和210)。光学透镜208由透镜支撑部件211支撑。透镜支撑部件211以形成图像的光束不受阻挡的方式将光学透镜支撑/固定于光学箱200的内部。
接着,将说明当在成像单元101M的感光鼓102M上形成静电潜像时光束的路径。将不再重复说明光束至其它成像单元的感光鼓的路径,因为仅光路不同,而供光束通过的光学透镜的特性相同。基于依据图像信息调制的品红色用图像信息从光源(例如,半导体激光器)发射的光束经由被旋转的多面镜201偏转以扫描感光鼓。经扫描的光束通过光学透镜209,然后经反射镜205反射。经反射的光束通过光学透镜210,然后经反射镜206反射向透明板212。光束通过透明板212,之后到达感光鼓102M。
如上所述,电子照相式成像装置引导光束至感光鼓102以在该感光鼓102上形成静电潜像。为获得高质量的产品,有必要稳定光束的成像位置。由于各成像单元101Y、101M、101C和101Bk具有相同的构造,表示调色剂颜色的明确说明Y、M、C和K在以下说明中将不再重复,并将以共同的成像单元101来说明此示范实施例。
然而如上所述,驱动马达202在多面镜被旋转驱动时产生热量,其热量使光学透镜207、208、209和210的温度升高。因此,存在由于光学透镜的扭曲或者粘结部的剥离而发生该光学透镜的姿势变化的问题。
相反,本示范实施例中,通过按照以下方式支撑光学透镜207、208、209和210,以上问题被解决。
图3A至3C是说明本示范实施例中用于支撑光学透镜207、208、209和210的构造的示意图。光学透镜208由透镜支撑部件211支撑(参见图2)。图3A是从光束的出射侧看光学透镜208和透镜支撑部件211的透视图。图3B是从光束的入射侧看光学透镜208和透镜支撑部件211的透视图。图3C是从光学透镜208的光轴方向看透镜支撑部件211的正视图。图3A至3C中的X轴方向是光学透镜208的纵向,且指示光束进行扫描的方向(主扫描方向,光束在光学透镜208上的移动方向)。Y轴方向指示光学透镜208的上述光轴方向。Z轴指示与光学透镜208的纵向和光轴方向相垂直的方向。本示范实施例中将说明光学透镜208和支撑该光学透镜208的透镜支撑部件211,但该透镜支撑部件211也可适用于支撑光学透镜207、209和210的支撑部件。
如图3A所示,在X轴方向上,透镜支撑部件211的长度比光学透镜208的长度长。透镜支撑部件211具有固定和定位光学透镜208的固定支撑部301和可相对于该固定支撑部301沿X轴方向移动地支撑光学透镜208的能够移动的支撑部302。光学透镜208利用粘合剂或螺钉在固定支撑部301中固定在透镜支撑部件211上。光学透镜208还经由诸如粘合剂或螺钉一类的固定方法固定在能够移动的支撑部302上。能够移动的支撑部302由于下述构造而能够移动的。固定支撑部301固定并支撑光学透镜208在X轴方向的一端。能够移动的支撑部302支撑光学透镜在X轴方向的另一端(利用固定支撑部301支撑的那端的相对端)。换句话说,相对于透镜支撑部件211,光学透镜在X轴方向的一端是固定端,而另一端是自由端。
如图3B和3C所示,透镜支撑部件211具有允许扫描的光束通过的光束通孔303。另外,提供与光束通孔连接的开口304。开口304是提供用以装配能够移动的支撑部302的开口。
参照图3A至3C和图4A和4B更详细地说明透镜支撑部件211和能够移动的支撑部302。图4A是能够移动的支撑部302的放大视图和当光学透镜208被取下时的视图。图4B是从光束的入射侧看能够移动的支撑部302时该能够移动的支撑部302的放大视图。如图3A至3C和图4A所示,透镜支撑部件211构建有基部305和从该基部305立起且基本垂直于该基部305的立设部306。基部305是将要安装在光学箱200中的部分。立设部306具有设于其内的光束通孔303。另外,在Y方向弯曲的弯曲部307被构造在立设部306上。能够移动的支撑部302装配在设于立设部306内的开口304中,且被构造成可沿着开口304在X轴方向上(图3A、3B、4A和4B中的箭头A)滑动。如图4B所示,能够移动的支撑部302被构造成使其一部分(图4B中的部分B)与立设部306的背面接触,由此,该立设部306利用紧固部C和其接触部紧固。更具体地,立设部306和弯曲部307利用与该立设部306接触的能够移动的支撑部302的平表面(如图4A所示)和在Y轴方向上与该弯曲部307接触的紧固部C紧固。由此,光学透镜208在Y轴方向上不与立设部306分离。
当光学透镜208热膨胀时,能够移动的支撑部302随着该光学透镜208的热膨胀而沿X轴方向滑动远离固定支撑部301。相反,当光学透镜208随着光学透镜208的温度下降而收缩时,能够移动的支撑部302沿X轴方向滑向固定支撑部301。也就是说,能够移动的支撑部302可依据光学透镜208的膨胀和收缩而移动。能够移动的支撑部302的装配在开口304中的部分是利用允许该能够移动的支撑部302在开口304内滑动的力来装配的。
如图4B所示,能够移动的支撑部302具有在Z方向上从两侧紧固透镜支撑部件211的弯曲部307的紧固部C(限制部)。换句话说,紧固部C被设置成使得由于振动或者在光学透镜208收缩时,能够移动的支撑部302在Z轴方向上不与透镜支撑部件211分离或者移动。也就是说,能够移动的支撑部302在Z轴方向上的移动受到紧固部C限制。由此,光束在Z方向上总是入射到光学透镜的预定位置上,因而光束的照射位置和感光部件上的光点形状能够固定。顺便一提的是,紧固部C利用允许能够移动的支撑部302沿X轴方向滑动的力来紧固弯曲部307,而不在光学透镜上施加应力。
如前已述,在依据本示范实施例的光学扫描装置中包括的透镜支撑部件211具有固定和支撑光学透镜208的一端的固定支撑部301和能够移动的地支撑光学透镜208的另一端的能够移动的支撑部302。通过采用这种构造,即便光学透镜由于多面镜201或其驱动器的升温而热膨胀,能够移动的支撑部302也依据光学透镜208的热膨胀沿光学透镜的纵向朝离开固定支撑部301的方向移动。因此,能够移动的支撑部302被构造成使得光学透镜208在光轴方向(图3A和3B中的Y轴方向)上的移动受到限制,且光学透镜208在垂直于光轴方向并垂直于光束扫描方向的方向(图3A至3C中的Z方向)上的移动也受到限制。换句话说,能够移动的支撑部302允许光学透镜208仅在透镜的纵向(图3A至3C中的X轴方向)上移动,且此移动基于透镜的热膨胀。由此,当光学透镜208热膨胀时,光学透镜208在扫描方向上变形(膨胀)以限制该光学透镜208的弯曲,结果该光学透镜208的扭曲减小。另外,由于采用光学透镜208被支撑而不粘结其整个底面的构造,因而使得在光学透镜208热膨胀时该光学透镜208更难以与透镜支撑部件211分离。
已在假设透镜支撑部件211是独立于光学扫描装置105的光学箱200(柜体)的部件的情况下对本示范实施例进行了说明,然而透镜支撑部件211和光学箱200也可被构造成一体。另外,固定支撑部301可设在与光学透镜208的中央附近对应的位置处,能够移动的支撑部302可设在光学透镜的纵向两端处。
在本发明的第二示范实施例中,考虑当多个光学透镜设在多面镜201与感光鼓102之间的光路上时在所述多个光学透镜内固定支撑部与能够移动的支撑部之间的配置关系。第二示范实施例的特征在于,若多个光学透镜中的每个都利用第一示范实施例中的支撑方法支撑,则各光学透镜的固定支撑部沿X轴方向设在同一侧。此情况下,光学透镜的能够移动的支撑部沿X轴方向设在同一侧。以下将参照图5A至5C说明其构造。
图5A是表示设在用于支撑光学透镜207的透镜支撑部件501内的第一固定支撑部502和第一能够移动的支撑部503与设在支撑光学透镜208的透镜支撑部件504内的第二固定支撑部505和第二能够移动的支撑部506之间的配置关系的视图。反射镜203如图2所示本来设在光学透镜207与光学透镜208之间,然而在图5A中,多面镜201和光学透镜207和208在平面中扩大以简化说明。这也适用于下述图5B和5C。
若光学透镜207和208依据第一示范实施例中的支撑方法支撑,如图5A所示,第一固定支撑部502和第二固定支撑部505沿X轴方向设在同一侧上。在从光源激光器二极管(LD)发出且利用多面镜201扫描的光束的行进方向上,例如第一固定支撑部502和第二固定支撑部505设在右侧,而第一能够移动的支撑部503和第二能够移动的支撑部506设在左侧。
若反射镜位于光学透镜207与光学透镜208之间,则第一固定支撑部502设在通过光学透镜207的光束的行进方向的右侧。另一方面,第二固定支撑部505设在通过光学透镜208的光束的行进方向的左侧。
也就是说,当从多面镜201看时,第一固定支撑部502和第二固定支撑部505设在光学透镜207或光学透镜208的光轴的同一侧。也就是说,第一固定支撑部502和第二固定支撑部505设在包含光学透镜207或光学透镜208的光轴且垂直于X轴(扫描方向)的表面的同一侧上。
利用此构造,即便光学透镜207(第一光学透镜)和光学透镜208(第二光学透镜)热膨胀或收缩,两光学透镜的变形方向也相同,使得两光学透镜的光轴的移位能够减至最小。由于光轴的移位被减至最小,光束的光路能够得以稳定,以致由于光学透镜的热膨胀导致的图像质量降低能够减少。在多个感光鼓中的每个内都设有光学扫描装置的彩色成像装置中,各光学透镜利用以上方法支撑。由此,当透镜收缩时,各颜色的倍率波动的方向也相同,使得各颜色之间的相对颜色重合失调能够最小化。
在与图1A所示的成像装置类似的相对扫描模式的光学扫描装置中,偏转扫描所发射的两个光束。图5B表示第一光源LD1和第二光源LD2发射各自的光束且这两个光束被一个多面镜201向两个相对方向偏转的构造。在此情况下,多面镜201、固定支撑部和能够移动的支撑部如下所述配置。如图5B所示,在相对扫描模式的光学扫描装置中,两光束由多面镜201向两个彼此相对的方向偏转。由此,两光束向两个彼此相对的方向扫描。支撑允许第一光束从中通过的光学透镜207(第一光学透镜)的透镜支撑部件507(第一透镜支撑部件)的固定支撑部508设在该第一光束的行进方向的左侧,而能够移动的支撑部509设在其右侧。另一方面,支撑允许第二光束从中通过的光学透镜209(第二光学透镜)的透镜支撑部件510(第二透镜支撑部件)的固定支撑部511设在该第二光束的行进方向的右侧,而能够移动的支撑部512设在其左侧,其中第二光束被偏转扫描到第一光束的相对侧上。若反射镜位于光学透镜207与光学透镜208之间以及光学透镜209与光学透镜210之间,配置关系将与参照图5A所述的相同。因此,当透镜收缩或膨胀时,各颜色的倍率波动的方向也相同,使得各颜色之间的相对颜色重合失调能够最小化。
图5C表示通过使第一透镜压靠柜体的一部分来支撑该第一透镜,并利用第一实施例的支撑结构来支撑第二透镜的构造。更具体的,如图5C所示,通过沿箭头方向以及垂直于该箭头的方向给光学透镜207(第一透镜)加压来支撑该光学透镜207。光学透镜207可利用加压件例如弹簧等来加压,以使该光学透镜207沿透镜纵向的端部抵靠柜体的一部分。光学透镜208(第二透镜)利用依据第一示范实施例的支撑方法来支撑。
光学透镜207被设置成在光源LD发射的光束的光路上比光学透镜208更靠近多面镜201。光束扫描光学透镜207的扫描宽度比光学透镜208的扫描宽度窄。因此,光学透镜207在透镜的纵向尺寸上小于光学透镜208,且当光学透镜的温度发生波动时光学透镜207的纵向膨胀或收缩量较小。因此,即便利用弹簧一类的固定支撑方法,也足以支撑光学透镜207,且能够满足成像所需的精度。然而,若弹簧的推力太强,则光学透镜207可能扭曲,导致光学特性改变。另一方面,若弹簧的推力太弱,则当光学透镜膨胀或收缩时该光学透镜可能偏离其应被设置的预定位置。因此,此支撑方法不推荐用于支撑热膨胀量大的透镜。
在图5C的构造中,当从多面镜201看时,透镜支撑部件514的抵接部513和固定支撑部515设在光学透镜207或光学透镜208的光轴的同一侧上。因此,即便光学透镜207和208热膨胀或收缩,两光学透镜的变形方向也相同,使得两光学透镜的光轴的移位能够减至最小。
如在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的,对于多个光学透镜,通过把光学透镜的固定端和自由端的位置设定成沿光学透镜的纵向相对于光学透镜的光轴在同一方向,即便光学透镜热膨胀或收缩,光学透镜之间的光轴的移位也能够减小。于是,由于光轴的移位导致的图像质量下降能够减少。
尽管已参照示范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应理解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范实施例。以下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应与最宽解释一致,以涵盖所有变形、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6)

1.一种光学扫描装置,包括:
光源,被构造用以发射光束;
扫描单元,被构造用以使来自所述光源的所述光束扫描到感光部件上;
光学透镜,被构造用以把利用所述扫描单元扫描的所述光束引导到所述感光部件上;以及
透镜支撑单元,具有被构造用以固定所述光学透镜的固定部,
其中,所述透镜支撑单元包括能够移动的支撑部,所述能够移动的支撑部被构造用以限制所述光学透镜沿与所述光束在所述光学透镜上的移动方向和所述光学透镜的光轴方向相垂直的方向的移动、用以限制所述光学透镜沿所述光轴方向的移动、以及用以沿所述光束在所述光学透镜上的移动方向能够移动地支撑所述光学透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扫描装置,其中,所述固定部固定所述光学透镜沿所述光束在所述光学透镜上的移动方向的一端,所述能够移动的支撑部支撑所述光学透镜沿所述光束在所述光学透镜上的移动方向的另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扫描装置,其中,所述透镜支撑单元包括被构造用以在所述固定部中固定并支撑所述光学透镜的支撑部件,以及
其中,所述能够移动的支撑部通过沿与所述光束在所述光学透镜上的移动方向和所述光学透镜的所述光轴方向相垂直的所述方向紧固所述支撑部件,来限制所述光学透镜沿与所述光束在所述光学透镜上的移动方向和所述光学透镜的所述光轴方向相垂直的所述方向的移动,以及通过沿所述光轴方向紧固所述支撑部件,来限制所述光学透镜沿所述光轴方向的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扫描装置,还包括:
第二光学透镜,被构造用以由所述扫描单元扫描,且把与利用所述光学透镜引导的所述光束同一的光束引导到所述感光部件上;以及
包括固定部和能够移动的支撑部的第二透镜支撑单元,所述第二透镜支撑单元的固定部被构造用以固定所述第二光学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支撑单元的能够移动的支撑部被构造用以限制所述第二光学透镜沿与所述光束进入所述第二光学透镜时所述光束在所述光学透镜上的移动方向和所述第二光学透镜的所述光轴方向相垂直的方向的移动和沿所述光轴方向的移动、以及用以沿所述光束在所述光学透镜上的移动方向能够移动地支撑所述第二光学透镜,
其中,所述透镜支撑单元的所述固定部和所述第二透镜支撑单元的所述固定部沿所述光束在所述光学透镜上的移动方向设在所述光学透镜的光轴的同一侧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扫描装置,还包括:
第二光源,所述第二光源不同于发射所述光束的所述光源;
第二光学透镜,被构造用以将从所述第二光源发射且利用所述扫描单元在与从所述光源发射的所述光束的方向不同的方向上扫描的光束引导到与所述感光部件不同的第二感光部件上;以及
包括固定部和能够移动的支撑部的第二透镜支撑单元,所述第二透镜支撑单元的固定部被构造用以固定所述第二光学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支撑单元的能够移动的支撑部被构造用以限制所述第二光学透镜沿与所述光束进入所述第二光学透镜时所述光束在所述光学透镜上的移动方向和所述第二光学透镜的所述光轴方向相垂直的方向的移动和沿所述光轴方向的移动、以及用以沿所述光束在所述光学透镜上的移动方向能够移动地支撑所述第二光学透镜,
其中,所述透镜支撑单元的所述固定部和所述第二透镜支撑单元的所述固定部沿所述光束在所述光学透镜上的移动方向设在所述光学透镜的光轴的同一侧上。
6.一种光学扫描装置,包括:
光源,被构造用以发射光束;
扫描单元,被构造用以把来自所述光源的所述光束导引到感光部件上;
光学透镜,被构造用以当所述扫描单元以扫描方式沿着所述光学透镜的长度从所述光学透镜的一端至另一端移动所述光束时,把利用所述扫描单元扫描的所述光束引导到所述感光部件上;以及
透镜支撑部件,被构造用以支撑所述光学透镜,
其中,所述透镜支撑部件包括固定部和能够移动的部,
所述固定部被构造用以固定和支撑所述光学透镜的所述一端,以及
所述能够移动的部被构造用以沿所述光束在所述光学透镜上的移动方向能够移动地支撑所述光学透镜的所述另一端。
CN2010102226860A 2009-06-30 2010-06-30 光学扫描装置 Pending CN10193713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13444.3A CN103487935B (zh) 2009-06-30 2010-06-30 光学扫描装置和成像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55680 2009-06-30
JP2009155680A JP5355253B2 (ja) 2009-06-30 2009-06-30 光走査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13444.3A Division CN103487935B (zh) 2009-06-30 2010-06-30 光学扫描装置和成像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37130A true CN101937130A (zh) 2011-01-05

Family

ID=4306351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13444.3A Active CN103487935B (zh) 2009-06-30 2010-06-30 光学扫描装置和成像装置
CN2010102226860A Pending CN101937130A (zh) 2009-06-30 2010-06-30 光学扫描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13444.3A Active CN103487935B (zh) 2009-06-30 2010-06-30 光学扫描装置和成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902269B2 (zh)
EP (1) EP2270569B1 (zh)
JP (1) JP5355253B2 (zh)
CN (2) CN10348793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35229A (zh) * 2011-12-02 2013-06-05 夏普株式会社 光扫描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3477262A (zh) * 2011-03-01 2013-12-25 耶恩光学系统公司 条带式透镜用的可调整的透镜支座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242721A (ja) * 2011-05-23 2012-12-10 Canon Inc 結像位置補償光学系、該光学系を備える走査光学系、画像形成装置、撮像装置、画像投影装置
US9854120B2 (en) * 2015-11-18 2017-12-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Optical scann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21763A (en) * 1991-07-26 1996-05-28 Minolta Camera Kabushiki Kaisha Optical device
JP2006184650A (ja) * 2004-12-28 2006-07-13 Canon Inc 走査光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844969A (zh) * 2006-05-11 2006-10-11 王路 激光扫描f-theta镜头
CN101025472A (zh) * 2006-02-17 2007-08-29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光学元件支撑体、光学扫描单元、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1158749A (zh) * 2006-10-04 2008-04-09 株式会社理光 光学扫描装置,图像形成设备,镜,壳体,镜附接方法,镜排列调整装置以及镜排列调整方法
US20080273254A1 (en) * 2007-05-02 2008-11-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maging lens assembly, light scann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82708A (ja) 1989-12-13 1991-08-08 Canon Inc レンズホルダユニット
JPH0453211U (zh) * 1990-09-10 1992-05-07
JP3004064B2 (ja) 1991-02-21 2000-01-31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レンズの位置決め固定装置
JPH04340916A (ja) * 1991-05-17 1992-11-27 Canon Inc 走査光学系の合成樹脂レンズ
JPH06300952A (ja) * 1993-04-13 1994-10-28 Canon Inc 走査レンズの保持構造
JPH11326801A (ja) 1998-05-15 1999-11-26 Minolta Co Ltd レーザー走査光学装置
JP2002023091A (ja) 2000-07-06 2002-01-23 Asahi Optical Co Ltd 走査光学装置
WO2002094572A1 (fr) * 2001-05-18 2002-11-28 Nippon Sheet Glass Co.,Ltd. Tete d'ecriture optique et procede d'assemblage associe
JP2003005116A (ja) * 2001-06-25 2003-01-08 Ricoh Co Ltd レーザ走査光学ユニット
JP2005189791A (ja) 2003-12-03 2005-07-14 Ricoh Co Ltd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325419B2 (ja) 2004-01-30 2009-09-0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537285B2 (ja) * 2004-07-29 2010-09-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走査線湾曲補正機構を有する光学走査装置
JP2005099819A (ja) * 2004-10-18 2005-04-14 Ricoh Co Ltd 光走査装置
JP4507830B2 (ja) 2004-10-29 2010-07-2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光学装置
JP2009058882A (ja) * 2007-09-03 2009-03-19 Sharp Corp 画像書込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21763A (en) * 1991-07-26 1996-05-28 Minolta Camera Kabushiki Kaisha Optical device
JP2006184650A (ja) * 2004-12-28 2006-07-13 Canon Inc 走査光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025472A (zh) * 2006-02-17 2007-08-29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光学元件支撑体、光学扫描单元、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844969A (zh) * 2006-05-11 2006-10-11 王路 激光扫描f-theta镜头
CN101158749A (zh) * 2006-10-04 2008-04-09 株式会社理光 光学扫描装置,图像形成设备,镜,壳体,镜附接方法,镜排列调整装置以及镜排列调整方法
US20080273254A1 (en) * 2007-05-02 2008-11-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maging lens assembly, light scann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77262A (zh) * 2011-03-01 2013-12-25 耶恩光学系统公司 条带式透镜用的可调整的透镜支座
CN103477262B (zh) * 2011-03-01 2016-01-20 耶恩光学系统公司 条带式透镜用的可调整的透镜支座
CN103135229A (zh) * 2011-12-02 2013-06-05 夏普株式会社 光扫描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3135229B (zh) * 2011-12-02 2016-01-20 夏普株式会社 光扫描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355253B2 (ja) 2013-11-27
CN103487935B (zh) 2017-08-15
CN103487935A (zh) 2014-01-01
EP2270569A2 (en) 2011-01-05
US8902269B2 (en) 2014-12-02
EP2270569B1 (en) 2017-08-16
EP2270569A3 (en) 2012-06-20
JP2011013331A (ja) 2011-01-20
US20100328413A1 (en) 2010-12-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42288B2 (en) Method of assembling and adjusting a multi-beam scanning optical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multi-beam scanning optical apparatus
US7403316B2 (en) Optical scann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crystal device driving method
JP5218081B2 (ja) 光源装置、光ビーム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223418B2 (en) Optical scann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031362B2 (en) Optical scann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crystal element
US6813052B2 (en) Optical scan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5317409B2 (ja) 光学走査装置
US7830574B2 (en) Light scanning apparatus
US20130188004A1 (en) Light beam scann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P2009482A1 (en) Multi-beam optical scann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CN101937130A (zh) 光学扫描装置
CN100417971C (zh) 光学扫描装置和使用它的图像形成装置
JP5196733B2 (ja) 光学走査装置
US8749606B2 (en) Optical scann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the same
JP5505590B2 (ja)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16315B2 (ja) 光源装置、光ビーム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光源調整方法
JP5407245B2 (ja) 保持機構、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3364948A (zh) 光扫描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5569629B2 (ja) 光源装置、光ビーム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光源調整方法
JP6299271B2 (ja) プリントヘッド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177341A (ja) 光走査装置
JP2001221969A (ja) 走査光学装置
JP2012113014A (ja) 走査光学素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