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25973B - 热保护器 - Google Patents

热保护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25973B
CN101925973B CN200880125440.2A CN200880125440A CN101925973B CN 101925973 B CN101925973 B CN 101925973B CN 200880125440 A CN200880125440 A CN 200880125440A CN 101925973 B CN101925973 B CN 1019259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hole
movable platen
moving contact
thermal prot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2544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25973A (zh
Inventor
武田秀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chiya Thermosta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Uchiya Thermosta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chiya Thermostat Co Ltd filed Critical Uchiya Thermosta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9259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259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259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259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7/00Thermally-actuated switches
    • H01H37/02Details
    • H01H37/32Thermally-sensitive members
    • H01H37/46Thermally-sensitive members actuated due to expansion or contraction of a soli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7/00Thermally-actuated switches
    • H01H37/02Details
    • H01H37/32Thermally-sensitive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7/00Thermally-actuated switches
    • H01H37/02Details
    • H01H37/04Bases; Housings; Mountings
    • H01H37/043Mountings on controlled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7/00Thermally-actuated switches
    • H01H37/02Details
    • H01H37/32Thermally-sensitive members
    • H01H37/52Thermally-sensitive members actuated due to deflection of bimetallic element
    • H01H37/54Thermally-sensitive members actuated due to deflection of bimetallic element wherein the bimetallic element is inherently snap acting
    • H01H37/5418Thermally-sensitive members actuated due to deflection of bimetallic element wherein the bimetallic element is inherently snap acting using cantilevered bimetallic snap elements

Abstract

对于本发明的在即使因发热时的热膨胀引起体积膨胀也不会产生热点的安全状态下组装聚合物PTC的自保持型热保护器,当热保护器(70)的双金属(74)在预定温度反转动作时,可动板(75)的可动触点(77)向上方移动而从固定触点(78)离开,触点间的电流即可动触点侧端子(76)与固定触点侧端子(79-1)之间的电流截止,被截止的电流流至聚合物PTC(61),使聚合物PTC(61)发热,使聚合物PTC(61)热膨胀且阻抗值升高。把聚合物PTC(61)的位置固定了的第一端子部件(63)相反侧的第二端子部件(64)形成有挠曲部,并在第二端子部件(64)与外壳(73)的上部内壁之间形成间隙(h),由此,因聚合物PTC(61)的热膨胀引起的厚度方向的体积增加量被第二端子部件(64)的挠曲部吸收,聚合物PTC(61)的体积膨胀的自由度不会受到外部压力的妨碍。

Description

热保护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止电气产品的温度过高用的热保护器(thermal protector),更为详细地来说,涉及在未产生热点(hot spot)的安全状态下组装聚合物PTC的热保护器。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电气产品的温度过高防止装置,采用内置有与触点电路并联连接的陶瓷的PTC(正温度系数件,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的自保持型的热保护器。 
这样的热保护器主要以防止使用商用电源的电气产品的温度过高为对象,对100~200V的高电压的电流进行截止控制。 
然而,在一部分像电池组那样使用低电压的电流的领域,在温度过高防止装置中也采用了陶瓷PTC。 
在这样的以防止温度过高为目的的热保护器的用途中,当用在低于商用电源电压的电压的电路的情况下,内置的PTC也可以采用低阻抗的聚合物PTC。 
该聚合物PTC的电流截止原理为,因温度上升引起的聚合物在熔点附近的热膨胀使得聚合物体积膨胀,从而将介有分散于聚合物中的导电性粒子的导电路径切断,由此内部阻抗急剧上升,从而使电流大幅地减小。 
然而,该体积膨胀因某种原因而受到妨碍时,存在着产生局部性的电流集中现象,即产生所谓热点的情况。 
图5是专利文献1公开的“PTC导电性聚合物设备”的剖视图。该PTC导电性聚合物设备在由框体1和封堵该框体1的开口部的绝缘性材料11构成的外壳中,保持第一金属部件2和第二金属部件3。 
第一金属部件2和第二金属部件3分别形成有延伸至外壳外的端子元件21和31,并且在外壳内形成向内侧凸状地弯曲的保持元件22和32。 
在保持元件22和32的大致中央部,在大致对置的位置分别形成凸起部221和321。在这些凸起部221和321之间保持有在两面具备层状金属电极41和42的PTC元件43。 
该PTC导电性聚合物设备利用凸起部221和321将PTC元件43的电极41、42在狭窄范围内压住,因此存在着当PTC元件43发热时产生上述的热点的可能。 
此外,为了将该PTC导电性聚合物设备的结构转变为自保持型,即使与保持元件22和32并列地组装双金属(bimetal)的电流截止电路,在将PTC元件43配置于保持元件22和32的中间的结构中,来自PTC元件43的热也无法有效地传递到双金属,因此在图5所示的专利文献1的PTC导电性聚合物设备的结构中,不可能应用为自保持型。 
另外,在自保持型的热保护器中采用陶瓷PTC已被广泛公知。 
图6是示出现有的采用陶瓷PTC的自保持型的热保护器的结构的透视俯视图及其侧剖面。该自保持型的热保护器50具备由绝缘性壳体51-1、封堵该绝缘性壳体51-1的开口部的绝缘性封堵部件51-2构成的外壳。 
在外壳内设有:由热传导性优良的金属板构成的可动板53;组装于该可动板53的双金属54;安装于可动板53的可动侧端部的可动触点55;在与该可动触点55对置的位置具备固定触点56的第一导电性部件57;与可动板53的固定侧端部的下表面接触地进行配置的陶瓷PTC 58;以及与可动板53的固定侧端部的上表面接触地进行配置的第二导电性部件59。 
第二导电性部件59、可动板53的固定侧端部、以及陶瓷PTC 58通过支柱52定位,以上下夹持可动板53的固定侧端部的方式配置的第二导电性部件59和陶瓷PTC 58通过支柱52的上下端部而被铆定,第二导电性部件59、可动板53的固定侧端部以及陶瓷PTC 58被压接固定。 
并且,第一导电性部件57和第二导电性部件59为了与外部电路连接而分别形成有延伸至外壳外的第一端子部57-1和第二端子部59-1。 
该自保持型热保护器50通过周围环境的温度上升而使作为热随动元件的双金属54的翘曲反转,由此可动板53的可动侧端部随该反转而抬起。由此,可动触点55从图6所示的闭合位置向上移动,断开可动触点55与固定触点56的触点电路,使第一端子部57-1和第二端子部59-1之间的电流被截止。 
在陶瓷PTC 58的上下表面分别形成薄层的电极。上述第一端子部57-1和第二端子部59-1之间被截止的电流经由上述上下表面的电极流入陶瓷PTC 58。 
由此,陶瓷PTC 58发热,维持双金属54的反转状态,即自保持型热保护器50的电流截止状态,并且通过由发热引起的电气阻抗值的上升使流入陶瓷PTC 58的电流大幅地降低。 
然而,在图6所示的现有的自保持型热保护器50中,为了将陶瓷PTC 58的发热有效地传递至双金属54,通过支柱52的铆接将陶瓷PTC 58的上表面电极侧压接于可动板53的固定侧端部,且将下表面电极侧压接于第一导电性部件57。 
陶瓷PTC 58因发热而引起的体积膨胀极小以至于可以无视,因此,不存在PTC导电性聚合物设备中所述的产生热点的可能。 
然而,在图6所示的现有的自保持型热保护器50的阻抗元件(陶瓷PTC 58)的配置结构中,如上所述地将上表面电极侧压接于可动板53的固定侧端部,且将下表面电极侧压接于第一导电性部件57,形成板状体的最广范围的面积的上下表面被从上下稳固地压住的状态。 
因此,在与图6相同的结构中使用作为低阻抗的阻抗元件的聚合物PTC的情况下,由于如上所述地被从上下稳固地压住,因此妨碍了发热时聚合物PTC的热膨胀引起的体积膨胀的自由度,必然会产生所述的热点。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0-50559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鉴于上述现有的实际情况,提供在即使因发热时的热膨胀引起体积膨胀也不会产生热点的安全状态下组装聚合物PTC的热保护器。 
首先,第一发明的热保护器在周围温度上升至预定温度以上时的电流截止后通过内置的阻抗元件的发热进行自保持,该热保护器构成为具有:热随动元件,该热随动元件在预定温度反转动作;导电性的可动板,该可动板具有接续至外部电路的一方的固定端部、以及该固定端部相反侧的设有可动触点的可动端部,并且通过上述热随动元件在上述预定温度的反转动作而驱动上述可动端部,使上述可动触点从闭合侧移动至断开侧;导电性的固定板,该固定板在与上述可动触点对置的位置设有固定触点,并具有接续至上述外部电路的另一方的连接部;以及上述阻抗元件,该阻抗元件将内部阻抗体的两面电极的一方的电极经由第一端子部件与上述可动板的上述固定端部连接并固定,并将另一方的电极经由第二端子部件以可摆动的状态与上述固定板连接。 
在该热保护器中,例如,上述第二端子部件构成为具有挠曲部,并且该第二端子部件经由该挠曲部以可摆动的方式与上述固定板连接。 
此外,例如,上述阻抗元件形成为板状体,并且设有沿该板状体的厚度方向贯穿上述内部阻抗体和上述两面电极的孔,上述第一端子部件在与上述孔重合的部分形成有直径比上述孔小的小径孔,并且利用在上述孔的内部形成铆接部的部件将直径比上述孔小的小径孔的周围铆定,从而将上述第一端子部件连接固定于上述可动板的上述固定端部,上述第二端子部件在与上述孔重合的部分形成有直径至少不小于上述孔的等径大径孔,在该第二端子部件与热保护器主体框体内壁之间形成有间隙,上述间隙为该第二端子部件可摆动因上述阻抗元件的上述内部阻抗体的热膨胀而增加的厚度的量。 
接着,第二发明的热保护器在周围温度上升至预定温度以上时的电流截止后通过内置的阻抗元件的发热进行自保持,该热保护器构成为具有:热随动元件,该热随动元件在预定温度反转动作;导电性的可动板,该可动板具有接续至外部电路的一方的固定端部、以及该固定端部相反侧的设有可动触点的可动端部,并且通过上述热随动元件在上述预定温 度的反转动作而驱动上述可动端部,使上述可动触点从闭合侧移动至断开侧;第一端子部件,该第一端子部件在与上述可动触点对置的位置设有固定触点,并且具有接续至上述外部电路的另一方的连接部,该第一端子部件以可相对于热保护器主体框体摆动的方式进行配置;以及上述阻抗元件,该阻抗元件的内部阻抗体的两面电极的一方的电极经由第二端子部件与上述可动板的上述固定端部连接并固定,而另一方的电极与上述第一端子部件连接。 
在该热保护器中,例如,上述阻抗元件形成为板状体,并设有沿该板状体的厚度方向贯穿上述内部阻抗体和上述两面电极的孔,上述第一端子部件在与上述孔重合的部分形成有直径至少不小于上述孔的等径大径孔,在该第一端子部件与热保护器主体框体内壁之间形成有间隙,上述间隙为该第一端子部件可摆动因上述阻抗元件的上述内部阻抗体的热膨胀而增加的厚度的量,上述第二端子部件在与上述孔重合的部分形成有直径比上述孔小的小径孔,利用在上述孔的内部形成铆接部的部件将比上述孔小的小径孔的周围铆定从而将该第二端子部件连接固定于上述可动板的上述固定端部。 
在上述第一和第二发明的热保护器中,例如,还具有防止上述绝缘性填充材料向内部侵入的绝缘性部件,该绝缘性部件配设于比对热保护器主体框体的开口部进行封堵的绝缘性填充材料靠内部侧且比上述阻抗元件靠外部侧的位置。 
此外,第三发明的热保护器在周围温度上升至预定温度以上时的电流截止后通过内置的阻抗元件的发热进行自保持,该热保护器构成为具有:可动侧端子,该可动侧端子形成有接续至外部电路的一方的端子部、以及在该端子部的相反侧端部形成有支柱孔和铆接部;热随动元件,该热随动元件具有在预定温度反转动作的动作部、以及与该动作部连设并形成有与上述支柱孔相同形状的支柱孔的连接部;可动板,该可动板具有:端部,该端部形成有与该热随动元件的一端卡合的钩接部;可动触点,该可动触点形成于该端部的上述钩接部的钩形成方向的相反侧面;以及连接部,该连接部在上述端部的相反侧端部形成有形状与上述支柱 孔相同的支柱孔;上述阻抗元件,该阻抗元件具有形成为板状体的内部阻抗体和分别形成于该内部阻抗体的两面的面电极,该阻抗元件形成沿上述板状体的厚度方向贯穿上述内部阻抗体和上述两面的面电极且直径比上述支柱孔大的支柱孔,上述面电极中一方的面电极经由第一端子部件与上述可动板的上述连接部连接,另一方的面电极与第二端子部件连接;固定侧端子,该固定侧端子与上述第二端子部件连接,形成直径与上述支柱孔相同的支柱孔和铆接部,具有接续至上述外部电路的另一方的端子部;支柱,该支柱贯穿上述可动侧端子、上述热随动元件、上述可动板、上述阻抗元件、以及上述固定侧端子的各部件的直径与上述支柱孔相同的支柱孔和直径比上述支柱孔大的支柱孔,将上述可动侧端子的上述铆接部和上述固定侧端子的上述铆接部铆定,保持上述各部件;以及绝缘性刚性部件,该绝缘性刚性部件形成得比上述阻抗元件的上述内部阻抗体和分别形成于该内部阻抗体的两面的上述面电极的厚度高,并且该绝缘性刚性部件被夹装于上述支柱和形成于上述阻抗元件的直径比上述支柱孔大的支柱孔的内壁之间。 
上述第一~第三发明的热保护器的特征在于,上述阻抗元件即使是聚合物PTC(正温度系数件,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也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 
由此,根据本发明,构成为将与板状体的PTC的两面的电极中一方的电极连接的端子部件固定于可动板的固定侧,并使与另一方的电极连接的端子部件可摆动与因PTC的热膨胀而增加的厚度对应的量,因此,能够提供即使采用聚合物PTC作为PTC也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的自保持型的热保护器。 
附图说明
图1A示出用于实施例1的热保护器的阻抗元件模块的立体图。 
图1B是图1A的俯视图。 
图1C是图1A的侧剖视图。 
图2A是示出将阻抗元件模块组装于实施例1的热保护器的外壳内而 完成的热保护器的透视俯视图。 
图2B是图2A的侧剖视图。 
图3A是示出用于实施例2的热保护器的阻抗元件模块的立体图。 
图3B是图3A的俯视图。 
图3C是图3A的侧剖视图。 
图4A是实施例3的热保护器的内部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4B是图4A的组装结束后的热保护器的剖视图。 
图5是现有的PTC导电性聚合物设备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现有的采用陶瓷PTC的自保持型的热保护器的结构的透视俯视图及其侧剖面。 
标号说明 
50:现有的自保持型热保护器;51-1:绝缘性壳体;51-2:绝缘性封堵部件;52:支柱;53:可动板;54:双金属;55:可动触点;56:固定触点;57:第一导电性部件;58:陶瓷PTC;59:第二导电性部件;60:阻抗元件模块;61:阻抗元件(聚合物PTC);62:内部阻抗体;62a、62b:电极;63:第一端子部件;63-1:可动触点侧外部连接用端子部;63-2:小径孔的周围部;64:第二端子部件;64-1:固定触点侧摆动端子部;64-1a:角部;65:孔;66:小径孔;67:等径大径孔;70:热保护器;71:壳体;72:绝缘性填充材料;73:外壳;74:热随动元件(双金属:bimetal);75:可动板;76:可动触点侧端子;77:可动触点;78:固定触点;79:固定板;79-1:固定触点侧端子;81:支柱;82:密封膜;85:阻抗元件模块;86:聚合物PTC;87:固定触点侧端子部件;87-1:固定触点侧外部端子;88:可动触点侧端子部件;88-1:可动触点侧外部端子;88-2:小径孔的周围部;89:内部阻抗体;89a、89b:电极;91:固定触点;92:外壳;93:孔;94:小径孔;95:铆接部件;96:可动板;97:可动侧端子;98:孔;100:热保护器;101:双金属;102:壳体;103:绝缘性填充材料;104:可动触点;105:卡合爪;107:双金属;108:可动板;109:垫片;110:阻抗元件模块;111:固定触点侧端子;112:支柱;112-1:凸缘部;113:下层部;114:上层部;115: 稍小的孔;116:稍大的孔;117:端子连接部;118:孔;119:端子连接部;121:孔;122:可动触点;123:爪部;124:孔;125:内部阻抗体;126:可动触点侧连接端子;127:固定触点侧连接端子;128:孔;129:支撑部;131:触点部;132:阶差孔;134:外壳;135:热保护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示出用于实施例1的热保护器的阻抗元件模块的立体图。图1B是图1A的俯视图,图1C是图1A的侧剖视图。图1A、图1B、图1C所示的阻抗元件模块60由聚合物PTC 61、第一端子部件63以及第二端子部件64构成。 
在本例中,作为阻抗元件的聚合物PTC 61由内部阻抗体62、以及分别贴合于该内部阻抗体62的上下的表面的薄层状的电极62a和62b构成,整体形成为板状体。 
在内部阻抗体62的上下两面的电极的一方的电极62b贴合有第一端子部件63。在该第一端子部件63形成有可动触点侧外部连接用端子部63-1,该可动触点侧外部连接用端子部63-1从与内部阻抗体62的电极62b贴合的贴合面进一步向比内部阻抗体62靠外侧的方向延伸。 
此外,在内部阻抗体62的另一方的电极62a上贴合有第二端子部件64。在该第二端子部件64形成有固定触点侧摆动端子部64-1,该固定触点侧摆动端子部64-1从与内部阻抗体62的电极62a贴合的贴合面进一步向比内部阻抗体62靠外侧的方向延伸。 
在上述板状态的聚合物PTC 61,形成有沿板状体的厚度方向贯穿内部阻抗体62及两表面的电极62a和62b的孔65。该孔65在图中形成为大致长方形,然而孔65例如可以是圆形、三角形、四边以上的多边形,孔65的形状并未限定。 
在图1A、图1B、图1C中,第一端子部件63在与孔65重合的部分形成有直径比孔65小的小径孔66。该第一端子部件63通过将比孔65小的小径孔66的周围部63-2以铆接部件铆定,从而与后述可动板的固定端部连接并被固定。 
即,该阻抗元件模块构成为,在作为后述热保护器的一个要素组装到热保护器的外壳内时,能够利用外壳隔着可动板的固定端部支撑阻抗元件模块整体。 
此外,第二端子部件64在与孔65重合的部分形成有直径至少不小于孔65的等径大径孔67。此外,固定触点侧摆动端子部64-1在将阻抗元件模块组装到外壳内时,在长度的中途大致呈直角地弯曲,在该弯曲的角部形成圆角,并在比弯曲部靠聚合物PTC 61的一侧形成挠曲部。 
图2A是示出将由聚合物PTC 61、第一端子部件63以及第二端子部件64构成的阻抗元件模块组装于热保护器的外壳内,完成本例的热保护器的整体的透视俯视图。图2B为其侧剖视图。另外,在图2A、图2B中,将与图1A、图1B、图1C所示的构成部分相同的构成部分标以与图1A、图1B、图1C相同的符号来示出。 
图2A、图2B所示的热保护器为,在周围温度上升至预定温度以上时的电流截止后利用内置的阻抗元件(聚合物PTC 61)的发热进行自保持的热保护器。 
图2A、图2B所示的热保护器70具备外壳73,该外壳73由箱状的壳体71、以及封堵该壳体71的开口部(图中右方的端部)的绝缘性填充材料72形成。 
在外壳73的内部具备作为在预定温度进行反转动作的热随动元件的双金属74、以及与该双金属74的反转动作协调动作的导电性的可动板75。 
可动板75具有固定端部(图中左方的端部)和该固定端部相反侧的可动端部,并且在可动端部设有可动触点77,该固定端部与连接至外部电路一方的可动触点侧端子76连接。该可动板75通过双金属74在预定温度的反转动作,驱动可动端部以使可动触点77从闭合侧(图2B的位置)移动至断开侧(向上方背离的位置)。 
在与该可动触点77对置的位置设有固定触点78。固定触点78固定安装于导电性的固定板79,该固定板79具有接续至外部电路另一方的固定触点侧端子79-1。 
在上述的可动触点侧端子76的与可动板75连接的连接部(图的左端侧)、形成该连接部的可动板75的固定端部、以及固定板79,在与图1所示的阻抗元件模块的第一端子部件63的小径孔66对应的位置,分别形成有直径与孔66大致相同的孔。 
并且,绝缘性的支柱81贯穿上述各孔从外壳73的底部贯通至上部为止而形成。支柱81以下部的凸缘部卡合于固定板79,该支柱81的上部兼作在聚合物PTC 61的大径孔65的内部形成铆接部的铆接部件。 
通过该支柱81的上部的铆接,第一端子部件63将该小径孔66的周围部63-2铆定。由此,第一端子部件63、可动触点侧端子76、可动板75的固定端部、以及固定板79利用支柱81定位并相互压接,并且被固定于外壳73内。由此,聚合物PTC 61也经由第一端子部件63被定位固定于外壳73内。 
其中,聚合物PTC 61的固定触点侧摆动端子部64-1在长度的中途大致呈直角地向下方弯曲,进而在其下方弯折至水平方向。在该第二端子部件64的向下方呈直角地弯曲的弯曲的角部64-1a形成圆角。此外,弯折至水平方向的端部64-1b固定并连接于固定板79。 
由此,第二端子部件64在比该弯曲的角部64-1a靠聚合物PTC 61侧形成挠曲部,该第二端子部件64相对于由聚合物PTC 61的热膨胀引起的体积膨胀能够摆动。 
整体配置成在形成有该挠曲部的第二端子部件64与外壳73的上部内壁之间形成间隙h。间隙h被设定为这样的间隙:第二端子部件64的挠曲部可摆动因聚合物PTC 61的内部阻抗体62的热膨胀而增加的厚度的量。 
另一方面,双金属74的一端(图中的右方端部)被夹持并固定于可动触点侧端子76与可动板75的固定端部之间,作为反转动作的自由端的图中的左方端部卡合于可动板75的、形成保持可动触点77的自由端的爪部75-1。此外,聚合物PTC 61靠近并配置于双金属74的固定端侧的大致1/2的上方。 
由此,当聚合物PTC 61发热时,该发热通过热传导经由第一端子部 件63和可动触点侧端子76向双金属74的固定端子、通过辐射和外壳73内的对流向双金属74的固定端侧的大致1/2,整体来说高效地向双金属74传递。 
另外,在将各部件组装于上述外壳73内时,首先,在外壳73外进行上述的内部结构的组装,然后将组装结束后的内部结构从壳体71的开口部插入壳体71内,在开口部附近的比聚合物PTC 61更靠开口部侧的适当位置形成密封膜82。 
该密封膜82的形成可以在如上所述地将内部结构从壳体71的开口部插入壳体71内后进行,或者也可以在于外壳73外组装内部结构时预先形成在预期的位置。 
这样,在将内部结构插入到壳体71内并固定于预定位置后,从开口部填入绝缘性填充材料72并使其固化。绝缘性填充材料72通过配置于比聚合物PTC 61更靠开口部侧的位置的密封膜82阻止了向壳体71的深处的侵入,因此不会妨碍聚合物PTC 61的其它部件的功能。 
该热保护器70在平常使用时是如图2B所示地在固定触点78与可动触点77的触点电路闭合的状态下使用的。此时,电流也分流至聚合物PTC61,然而在可动触点侧端子76与固定触点侧端子79-1之间流动的电流的大部分流过触点电路,流至聚合物PTC 61的分流部分的电流非常少。因此,该分流电流的量并未达到可使聚合物PTC 61发热的程度。 
对如上所述的结构的实施例1的热保护器70的动作在以下说明。 
首先,当热保护器70的环境温度(周围温度)上升至预定温度以上时,双金属74从图2B的朝上凸的状态反转动作成为朝上凹的状态。 
随着该双金属74的反转动作,可动板75的保持可动触点77的自由端向上方移动。由此,可动触点77被从固定触点78拉起,图2B所示的可动触点77与固定触点78之间的电流电路截止。 
触点电路被截止后的可动触点侧端子76与固定触点侧端子79-1之间的电流的全部的量流过聚合物PTC 61,使聚合物PTC 61发热。如上所述地,聚合物PTC 61的发热通过直接的热传导以及间接的辐射和对流高效地传导至双金属74。 
这样,通过从聚合物PTC 61传递至双金属74的热量使双金属74增加的温度达到上述的预定温度以上,因此双金属74不会恢复图2B所示的平常状态而是维持触点电路的电流截止状态,直到从外部强制地使可动触点侧端子76与固定触点侧端子79-1之间的电流截止为止。 
由此,实现了在电流截止后利用内置的阻抗元件的发热进行自保持的热保护器70。 
另外,一般来说,聚合物PTC在如上所述地发热时会因热膨胀而出现体积膨胀,使流过内部的电流大幅地降低,因此在触点电路截止后不会出现电流的大量损失。 
此外,对于该体积膨胀的出现,在本例的热保护器70的结构中,第一端子部件63将聚合物PTC 61的位置固定,该第一端子部件63的相反侧的第二端子部件64形成挠曲部并在第二端子部件64与外壳73的上部内壁之间形成间隙h。 
并且,该间隙h被设定为这样的间隙:第二端子部件64的挠曲部可摆动因聚合物PTC 61的内部阻抗体62的热膨胀而体积增加的厚度的量。 
由此,聚合物PTC 61的热膨胀引起的体积膨胀的自由度不会受到外部压力的妨碍,并且,贴合于聚合物PTC 61的第一端子部件63和第二端子部件64分别在较广范围中与聚合物PTC 61的薄层状的电极61a和61b连接,上述两个原因相互配合,从而无需担心聚合物PTC 61产生热点的问题。 
这样,本例的热保护器70能够采用在发热时电流截止功能具有不稳定要素的聚合物PTC作为阻抗元件,同时能够发挥稳定的电流截止功能和电流截止后的自保持功能。 
接着,对实施例2的热保护器进行说明。 
图3A是示出用于实施例2的热保护器的阻抗元件模块的立体图,图3B为其俯视图,图3C为其侧剖视图。图3A、图3B、图3C所示的阻抗元件模块85由聚合物PTC 86、固定触点侧端子部件87、以及可动触点侧端子部件88构成。 
在本例中,作为阻抗元件的聚合物PTC 86由内部阻抗体89、以及 分别贴合于该内部阻抗体89的上下的表面的薄层状的电极89a和89b构成,并且整体形成为板状体。 
上述的固定触点侧端子87在其中央部贴合于内部阻抗体89的电极89a的整个表面。在该固定触点侧端子87的、从贴合于内部阻抗体89的电极89a的贴合面向其长边方向(图的左右方向)的一方延伸出来的端部形成有固定触点91。并且,相反侧的端部如图3B、图3C所示地呈细长形延伸至外壳92的外部,并形成固定触点侧外部端子87-1。 
另一方面,可动触点侧端子88的一方的端部侧贴合于内部阻抗体89的电极89b的整个表面。该可动触点侧端子88的另一方的端部成细长形延伸,并如图3B、图3C所示地形成外壳92的外部的可动触点侧外部端子88-1。 
在上述板状态的聚合物PTC 86形成有沿板状体的厚度方向贯穿内部阻抗体89及两表面的电极89a和89b的孔93。本例的孔93也是在图中形成为大致长方形,然而孔93例如可以是圆形、三角形、四边以上的多边形,孔93的形状并未限定。 
在图3A、图3B中虽未确切示出,不过如图3C所示地,可动触点侧端子88在与孔93重合的部分形成有直径比孔93小的小径孔94。该可动触点侧端子88通过将比孔93小的小径孔94的周围部88-2以铆接部件95铆定,从而该可动触点侧端子88与可动板96的固定端部一起连接并固定于可动侧端子97。 
即,该阻抗元件模块85构成为,如图3B、图3C所示地,在作为热保护器100的一个要素组装到热保护器100的外壳92内时,能够利用外壳92隔着可动板96的固定端部以及可动侧端子97支撑阻抗元件模块85整体。 
在上述的固定触点侧端子87的与孔93重合的部分形成有直径至少不小于孔93的等径大径孔98。铆接部件95所形成的铆接部形成于孔93和孔98的重合高度以内的空间中,除了将可动触点侧端子88通过小径孔94的周围部88-2固定于外壳92侧以外,不存在限制阻抗元件模块95的功能的作用。 
并且,在本例的情况下,在固定触点侧端子87的下表面和外壳92的下部内壁之间形成间隙h。间隙h被设定为这样的间隙:固定触点侧端子87可摆动因聚合物PTC 86的内部阻抗体89的热膨胀而增加的厚度的量。 
如图3(B)、图3(C)所示,上述阻抗元件模块85在通过兼作支柱的铆接部件95组装于可动板96、双金属101、可动侧端子97后,被插入热保护器100的外壳92的壳体102中,并将壳体102的开口部以绝缘性填充材料103封堵。 
上述可动板96在固定端部(图的右方端部)的相反侧即自由端侧的端部附近将可动触点104保持于与固定触点91对置的位置,并在该端部形成从上向右方折回的卡爪105。 
上述双金属101将一方的端部(图的右方端部)插入到在可动侧端子97的折回部97b的下部与可动板96的固定端部之间形成的间隙,并将另一方的端部(图的左方端部)插入到在可动板96的折回的卡爪105与自由端侧端部之间形成于的间隙,从而以能够反转动作的方式被组装并保持于可动板96。 
另外,在图3B、图3C中虽未图示,然而在本例中,在将各部件组装到上述的外壳92内时,也可以在比开口部附近的聚合物PTC 86更靠开口部侧的适当位置形成图2B所示的密封膜82。 
在该情况下,该密封膜82的形成当然也可以在将内部结构插入壳体102后进行,或者在于外壳92外组装内部结构时预先形成在预期的位置。 
此外,在本例中,当聚合物PTC 86发热时,该发热经由可动触点侧端子88和可动板96的固定端部直接热传导至双金属101,并且通过将聚合物PTC 86配置于接近可动板96的固定端侧的下表面的大致1/2的区域,从而将由来自聚合物PTC 86的辐射加热的可动板95的热量传导至双金属101,进而通过外壳92内的对流也将热量传导至双金属101。 
这样,在本例中,当聚合物PTC 86发热时,其热量也能够整体上高效地传导至双金属101。 
接下来,对如上所述地构成的实施例2的热保护器100的动作在以下作说明。首先,当热保护器100的环境温度(周围温度)上升至预定温度以上时,双金属101从图3C的朝上凸的状态反转动作并成为朝上凹的状态。 
随着该双金属101的反转动作,可动板96的保持可动触点104的自由端向上方移动。由此,可动触点104被从固定触点91拉起,图3C所示的可动触点104与固定触点91之间的电流电路截止。 
触点电路被截止后的固定触点侧外部端子87-1与可动触点侧外部端子88-1之间的电流的全部的量流过聚合物PTC 86,使聚合物PTC 86发热。如上所述地,该聚合物PTC 86的发热被高效地传递至双金属101。 
由于从该聚合物PTC 86传递至双金属101的热量达到的温度对双金属101来说在预定温度以上,因此双金属101不会恢复图3C所示的平常状态而是维持触点电路的电流截止状态,直到从外部强制地使固定触点侧外部端子87-1与可动触点侧外部端子88-1之间的电流截止为止。 
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实现了通过在电流截止后利用内置的阻抗元件的发热进行自保持的热保护器100。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动触点侧端子88将聚合物PTC 86的位置固定,该可动触点侧端子88的相反侧的固定触点侧端子87与外壳92的壳体102的下部内壁之间形成有间隙h,因此相对于由聚合物PTC 86的发热引起的热膨胀即体积膨胀的出现,固定触点侧端子87向外壳92的壳体102的下部内壁侧摆动与该体积膨胀引起的体积增加对应的量。 
由此,聚合物PTC 86的热膨胀引起的体积膨胀的自由度不会受到外部压力的妨碍,并且,贴合于聚合物PTC 86的固定触点侧端子87和可动触点侧端子88分别在较广范围中与聚合物PTC 86的薄层状的电极89a和89b连接,因此无需担心聚合物PTC 86产生热点的问题。 
这样,本例的热保护器100也能够采用在发热时电流截止功能具有不稳定要素的聚合物PTC作为阻抗元件,同时能够发挥稳定的电流截止功能和电流截止后的自保持功能。 
然而,在上述的实施例1和2中,通过阻抗元件模块60或者85的可动触点侧的端子(第一端子部件63或者可动触点侧端子部件88)使阻 抗元件模块60或者85位置固定,并将固定触点侧的端子(第二端子部件64或者固定触点侧端子部件87)以可摆动的方式配置于外壳内,从而不会妨碍阻抗元件模块60或85的内部阻抗体的热膨胀引起的体积膨胀的自由度,然而不妨碍阻抗元件模块的内部阻抗体的热膨胀引起的体积膨胀的自由度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此。 
对不妨碍阻抗元件模块的内部阻抗体的热膨胀引起的体积膨胀的自由度的其他结构作为实施例3在以下作说明。 
图4A是实施例3的热保护器的内部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4B是组装完成的热保护器的剖视图。另外,图4B是从图4A的支柱112的部分横向(图4A的从斜向左下方向到斜向右上方向)切断的剖视图。 
如图4A所示,本例的热保护器的内部结构由可动触点侧端子106、双金属107、可动板108、垫片109、阻抗元件模块110、固定触点侧端子111、以及支柱112构成。 
如图4A、图4B所示,可动触点侧端子106由后方(图4A的斜向左上方向)的安装部、下层部113和上层部114构成,在下层部113形成稍小的孔115,在上层部114的与孔115重合的位置形成稍大的孔116。 
双金属107在平常时朝上形成为凸状,在双金属107的前方(图4A的斜向右下方向)的端部形成有从稍靠侧方朝前方延伸的端子连接部117。此外,在该端部形成有与可动触点侧端子106的下层部113的孔115大致相同形状的孔118。 
可动板108与双金属107同样地形成有从前方的端部的稍靠侧方朝前方伸延伸的端子连接部119,在该端部也形成有与可动触点侧端子106的下层部113的孔115大致相同形状的孔121。此外,在后方的端部,在端部附近形成有向下表面方向锻造成的可动触点122,并且在最靠端部形成有从上部向前方折回的爪部123。 
垫片109形成为长方形的框状,由框的内周形成的孔124的大小形成得与可动触点侧端子106的下层部113的孔115形状大致相同。 
阻抗元件模块110由内部阻抗体125、可动触点侧连接端子126以及固定触点侧连接端子127构成。可动触点侧连接端子126和固定触点侧 连接端子127的后部分别与形成于内部阻抗体125的上下两面的未图示的薄层电极膜的整个表面连接并固定。 
此外,在该阻抗元件模块110形成有贯穿内部阻抗体125、可动触点侧连接端子126和固定触点侧连接端子127的孔128。该孔128的大小形成为与上述垫片109的长方形的框的外周大致相同的大小。 
固定触点侧端子111由连续设置于端子部的后方的支撑部129、以及从该支撑部129再向后方连设的触点部131构成。虽未特别图示,在触点部131的端部,在与可动触点122对置的位置设有固定触点。 
此外,在支撑部129的固定触点侧端子111所在的端部附近形成阶差孔132。在阶差孔132的内周径形成有下方大上方小的阶差。支柱112的下部卡合于该阶差孔132。 
支柱112在其下部外周形成有与上述的孔132的下方的较大的阶差卡合的凸缘部112-1,而该凸缘部112-1之上形成为与可动触点侧端子106的下层部113的孔115大致相同形状。 
如图4A的单点划线133所示地,将各部件按照各部件的孔128、124、121、118、115(和116)的顺序嵌合于支柱112,并将支柱112的上部压溃。另外,此时,在将双金属107的后端部插入到可动板108的爪部123的间隙的同时,使各孔卡合于支柱112。 
由此,如图4B所示,可动触点侧端子106、双金属107、可动板108、垫片109、阻抗元件模块110、以及固定触点侧端子111重合成为一体,从而完成由支柱112定位固定的内部结构。 
如图4B所示,将该内部结构收纳于本例的热保护器136的外壳134,完成本例的热保护器135。 
所完成的热保护器135的外观形状和内部配置除了支柱的功能和形状不同的方面以及电气连接形态不同的方面以外,与图3B、图3C所示的热保护器100是大致相同的。 
因此,在本例中,如果由聚合物PTC构成的内部阻抗体125发热的话,其热量能够整体上高效地传递至双金属107。 
在本例的热保护器135的内部结构中,各部件的重合在厚度方向设 有游隙,然而各部分相对于可动触点侧端子106的电连接通过端子连接部117、端子连接部119、可动触点侧连接端子126的钎焊或者焊接等进行,相对于固定触点侧端子111的电连接通过固定触点侧连接端子127的钎焊或者焊接等进行。 
因此,即使各部件的重合的厚度方向存在游隙,也不会对电连接有任何妨碍。此外,垫片109的高度形成为比阻抗元件模块110的厚度(高度)高。 
该高度的差为与上述各部件的重合的厚度方向的游隙的合计值大致相同的量,并且该高度的差形成为在阻抗元件模块110的内部阻抗体125发热时因热膨胀引起的体积膨胀而使厚度增加时能够吸收该厚度的增加量。 
接着,对如上所述地构成的实施例3的热保护器136的动作在以下作说明。首先,当热保护器135的环境温度(周围温度)上升至预定温度以上时,双金属107从图4A的朝上凸的状态反转动作成为朝上凹的状态。 
随着该双金属107的反转动作,可动板108的保持可动触点122的自由端向上方移动。由此,可动触点122被从设于固定触点侧端子111的触点部131的未图示的固定触点拉起,可动触点侧端子106与固定触点侧端子111之间的电流电路被截止。 
触点电路被截止后的固定触点侧端子111与可动触点侧端子106之间的电流的全部的量流入阻抗元件模块110的由聚合物PTC构成的内部阻抗体125,使内部阻抗体125发热。如上所述地,该内部阻抗体125的发热高效地传递至双金属107。 
基于传递至该双金属107的热量的温度对双金属107来说在预定温度以上,因此双金属107不会恢复平常状态而是维持触点电路的电流截止状态,直到从外部强制地使固定触点侧端子111与可动触点侧端子106之间的电流截止为止。 
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实现了在电流截止后利用内置的阻抗元件的发热进行自保持的热保护器135。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地,垫片109的高度形成得比阻抗元件模块110的厚度(高度)更高,该高度的差形成为在阻抗元件模块110的内部阻抗体125发热时,在因热膨胀引起的体积膨胀而使厚度增加时能够吸收该厚度的增加量。 
由此,由聚合物PTC构成的内部阻抗体125的热膨胀引起的体积膨胀的自由度不会受到外部压力的妨碍。并且,贴合于内部阻抗体125的可动触点侧连接端子126和固定触点侧连接端子127分别在较广范围中与内部阻抗体125的上下表面的未图示的薄层状电极连接,因此无需担心使由聚合物PTC构成的内部阻抗体125产生热点的问题。 
这样,本例的热保护器135也能够采用在发热时电流截止功能具有不稳定要素的聚合物PTC作为阻抗元件,同时能够发挥稳定的电流截止功能和电流截止后的自保持功能。 

Claims (5)

1.一种热保护器,该热保护器在周围温度上升至预定温度以上时的电流截止后通过内置的阻抗元件的发热进行自保持,其特征在于,
该热保护器具有:
主体框体;
热随动元件,该热随动元件在预定温度反转动作;
导电性的可动板,该可动板具备可动触点;
导电性的固定板,该固定板具备固定触点;
阻抗元件,该阻抗元件在内部阻抗体的两面具有电极;以及
第一和第二端子部件,所述第一和第二端子部件分别贴合于所述阻抗元件的所述两面的电极,
所述主体框体由一面具有开口部的箱体和封堵所述开口部的绝缘性填充材料构成,并且所述主体框体内置所述热随动元件、所述可动板、所述固定板的大部分、所述阻抗元件、所述第一端子部件以及所述第二端子部件,
所述热随动元件的对置端部分别与所述可动板的对应的端部卡合,
所述可动板具有接续至外部电路的一方的固定端部、以及该固定端部相反侧的具备所述可动触点的可动端部,并且通过所述热随动元件在所述预定温度的反转动作而驱动所述可动端部,使所述可动触点从闭合侧移动至断开侧,
所述固定板在与所述可动触点对置的位置具备所述固定触点,并具有接续至所述外部电路的另一方的连接部,
所述阻抗元件形成为板状体,并设有沿该板状体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内部阻抗体和所述两面的电极的孔,
所述第一端子部件在与所述孔重合的部分形成有直径比所述孔小的小径孔,并且,利用在所述孔的内部形成铆接部的部件将直径比所述孔小的小径孔的周围铆定并连接固定于所述可动板的所述固定端部,
所述第二端子部件在与所述孔重合的部分形成有直径至少不小于所 述孔的等径大径孔,该第二端子部件的向比所述内部阻抗体靠外侧的方向延伸的固定触点侧摆动端子部在将所述阻抗元件模块组装到外壳内时,在长度的中途大致呈直角地弯曲,在该弯曲的角部形成圆角,并在比弯曲部靠所述阻抗元件侧形成挠曲部,在该第二端子部件与所述主体框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间隙为该挠曲部可摆动因所述阻抗元件的所述内部阻抗体的热膨胀而增加的厚度的量,该第二端子部件经由与所述挠曲部连设的弯曲端部与所述固定板连接。
2.一种热保护器,该热保护器在周围温度上升至预定温度以上时的电流截止后通过内置的阻抗元件的发热进行自保持,其特征在于,
该热保护器具有:
主体框体;
热随动元件,该热随动元件在预定温度反转动作;
导电性的可动板,该可动板具备可动触点;
阻抗元件,该阻抗元件在内部阻抗体的两面具有电极;以及
固定触点侧端子部件和可动触点侧端子部件,所述固定触点侧端子部件和可动触点侧端子部件分别贴合于所述阻抗元件的所述两面的电极,
所述主体框体由一面具有开口部的箱体和封堵所述开口部的绝缘性填充材料构成,并且所述主体框体内置所述热随动元件、所述可动板、所述阻抗元件、第一端子部件以及第二端子部件,
所述热随动元件的对置端部分别与所述可动板的对应的端部卡合,
所述可动板具有接续至外部电路的一方的固定端部、以及该固定端部相反侧的具备所述可动触点的可动端部,并且通过所述热随动元件在所述预定温度的反转动作而驱动所述可动端部,使所述可动触点从闭合侧移动至断开侧,
所述阻抗元件形成为板状体,并设有沿该板状体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内部阻抗体和所述两面的电极的孔,
所述可动触点侧端子部件具有从贴合于所述阻抗元件的电极的部分延伸并接续至所述外部电路的一方的连接部,在与所述孔重合的部分形 成直径比所述孔小的小径孔,并且,利用在所述孔的内部形成铆接部的部件将直径比所述孔小的小径孔的周围铆定并连接固定于所述可动板的所述固定端部,
所述固定触点侧端子部件具有从贴合于所述阻抗元件的电极的部分分别向相反方向延伸的端部,一方的端部被固定于所述主体框体并且在与所述可动触点对置的位置具备固定触点,另一方的端部形成有接续至所述外部电路的另一方的连接部,在该固定触点侧端子部件与所述主体框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有间隙,该间隙为该固定触点侧端子部件的比固定于所述主体框体的端部靠所述连接部侧的部分可摆动因所述阻抗元件的所述内部阻抗体的热膨胀而增加的厚度的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保护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体框体的内部还具有绝缘性部件,该绝缘性部件配设于比所述绝缘性填充材料靠内部侧且比所述阻抗元件靠外部侧的位置,防止所述绝缘性填充材料向内部的侵入。
4.一种热保护器,该热保护器在周围温度上升至预定温度以上时的电流截止后通过内置的阻抗元件的发热进行自保持,其特征在于,
该热保护器具有:
可动侧端子,该可动侧端子形成有接续至外部电路的一方的端子部、以及在该端子部的相反侧端部形成有支柱孔和铆接部;
热随动元件,该热随动元件具有在预定温度反转动作的动作部、以及与该动作部连设并形成有形状与所述支柱孔相同的支柱孔的连接部;
可动板,该可动板具有:端部,该端部形成有与所述热随动元件的一端卡合的钩接部;可动触点,该可动触点形成于所述端部的所述钩接部的钩形成方向的相反侧面;以及连接部,该连接部在所述端部的相反侧端部形成有形状与所述支柱孔相同的支柱孔;
所述阻抗元件,该阻抗元件具有形成为板状体的内部阻抗体和分别形成于该内部阻抗体的两面的面电极,该阻抗元件形成沿所述板状体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内部阻抗体和所述两面的面电极且直径比所述支柱孔大的支柱孔,所述面电极中一方的面电极经由第一端子部件与所述可动 板的所述连接部连接,另一方的面电极与第二端子部件连接;
固定侧端子,该固定侧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部件连接,并形成直径与所述支柱孔相同的支柱孔和铆接部,并具有接续至所述外部电路的另一方的端子部;
支柱,该支柱贯穿所述可动侧端子、所述热随动元件、所述可动板、所述阻抗元件以及所述固定侧端子各部件的直径与所述支柱孔相同的支柱孔和直径比所述支柱孔大的支柱孔,将所述可动侧端子的所述铆接部和所述固定侧端子的所述铆接部铆定,保持所述各部件;以及
绝缘性刚性部件,该绝缘性刚性部件形成得比所述阻抗元件的所述内部阻抗体和分别形成于该内部阻抗体的两面的所述面电极的厚度高,并且该绝缘性刚性部件被夹装于所述支柱和形成于所述阻抗元件的直径比所述支柱孔大的支柱孔的内壁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热保护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抗元件为聚合物PTC,该聚合物PTC为聚合物正温度系数件。 
CN200880125440.2A 2008-01-28 2008-10-03 热保护器 Active CN1019259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16199 2008-01-28
JP2008016199 2008-01-28
PCT/JP2008/002795 WO2009095961A1 (ja) 2008-01-28 2008-10-03 サーマルプロテ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25973A CN101925973A (zh) 2010-12-22
CN101925973B true CN101925973B (zh) 2013-01-16

Family

ID=409123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25440.2A Active CN101925973B (zh) 2008-01-28 2008-10-03 热保护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8421580B2 (zh)
JP (1) JP5009380B2 (zh)
CN (1) CN101925973B (zh)
DE (1) DE112008003632B4 (zh)
WO (1) WO200909596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25973B (zh) 2008-01-28 2013-01-16 打矢恒温器株式会社 热保护器
WO2009128535A1 (ja) * 2008-04-18 2009-10-22 タイコ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レイケム株式会社 回路保護デバイス
CN103608886B (zh) * 2011-06-28 2015-12-23 打矢恒温器株式会社 马达保护器
JP6117106B2 (ja) * 2011-10-20 2017-04-19 Littelfuse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保護装置
CN103578850B (zh) * 2013-11-08 2015-11-18 南京海川电子有限公司 多功能电机保护器
US20170062161A1 (en) * 2014-02-25 2017-03-02 Uchiya Thermostat Co., Ltd. Temperature switch
WO2015156136A1 (ja) * 2014-04-09 2015-10-15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保護装置
CN106796856B (zh) * 2014-10-03 2020-03-06 管理科学有限公司 防止电气导管中电弧故障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7210159B (zh) * 2015-02-04 2020-01-14 打矢恒温器株式会社 热保护器
CN105261520B (zh) * 2015-11-04 2018-12-04 佛山市富乐喜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温控陶瓷机构及组件
CN107017122A (zh) * 2017-05-16 2017-08-04 佛山市高明欧电子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带ptc断电复位充液式温控装置
CN109649303A (zh) * 2017-10-12 2019-04-19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带有ptc元件的旋转连接器
IT201900006332A1 (it) * 2019-04-24 2020-10-24 Electrica S R L Dispositivo di protezione per apparecchi elettrici.
CN114463906B (zh) * 2020-11-10 2023-09-26 群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门铃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24204A (en) * 1987-11-27 1990-05-08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Organic PTC thermistor device
US5451921A (en) * 1993-10-04 1995-09-19 Raychem Corporation Electrical devices
CN1282089A (zh) * 1999-07-22 2001-01-31 打矢恒温器株式会社 热保护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223808A (en) * 1963-09-25 1965-12-14 Portage Electric Prod Inc Precalibrated thermostatic switches
US3443259A (en) * 1967-05-16 1969-05-06 Portage Electric Prod Inc Creepless snap-acting thermostatic switch
US3840834A (en) 1972-12-18 1974-10-08 Texas Instruments Inc Protector/indicator using ptc heater and thermostatic bimetal combination
DE2853776A1 (de) * 1978-12-13 1980-06-26 Eaton Gmbh Temperaturabhaengiges elektrisches stromregel- oder -begrenzungsschaltelement fuer elektrische geraete, insbesondere elektrisch beheizte geraete
US4262273A (en) * 1979-11-29 1981-04-14 Emerson Electric Co. Thermostatic electrical switch
DE3234373A1 (de) * 1982-09-16 1984-05-10 Peter 7530 Pforzheim Hofsäss Vorrichtung zum temperatur- und/oder stromabhaengigen schalten einer elektrischen verbindung
DE3644514A1 (de) * 1986-12-24 1988-07-07 Inter Control Koehler Hermann Bimetallschalter
US4755787A (en) * 1987-12-07 1988-07-05 Portage Electric Products, Inc. Means for mounting a bimetal blade in a thermostatic switch
US4878038A (en) * 1987-12-07 1989-10-31 Tsai James T Circuit protection device
US4894634A (en) * 1988-10-19 1990-01-16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Switch device
JP2585148B2 (ja) * 1991-04-05 1997-02-26 ウチヤ・サーモスタット株式会社 フィルム状発熱体内蔵型サーモスタット
GB9109316D0 (en) * 1991-04-30 1991-06-19 Otter Controls Ltd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electric switches
JP2844026B2 (ja) * 1991-06-14 1999-01-06 ウチヤ・サーモスタット株式会社 サーモスタット
US5103202A (en) * 1991-10-02 1992-04-07 Gte Products Corporation Ambient compensated circuit breaker
DE4206157A1 (de) * 1992-02-28 1993-09-16 Hofsass P Thermoschalter
JPH05282977A (ja) * 1992-03-30 1993-10-29 Texas Instr Japan Ltd 過電流保護装置
JPH07282701A (ja) 1994-04-05 1995-10-27 Texas Instr Japan Ltd 自己保持型保護装置
JP2791384B2 (ja) * 1994-12-09 1998-08-27 ウチヤ・サーモスタット株式会社 サーモスタット
JP2733499B2 (ja) * 1994-12-09 1998-03-30 ウチヤ・サーモスタット株式会社 サーモスタット
JP2899550B2 (ja) * 1995-08-30 1999-06-02 ウチヤ・サーモスタット株式会社 サーマルプロテクタ
JP2920103B2 (ja) * 1996-01-29 1999-07-19 ウチヤ・サーモスタット株式会社 サーマルプロテクタ
US5909168A (en) * 1996-02-09 1999-06-01 Raychem Corporation PTC conductive polymer devices
US6633550B1 (en) * 1997-02-20 2003-10-1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adio transceiver on a chip
DE19727197C2 (de) * 1997-06-26 1999-10-21 Marcel Hofsaess Temperaturabhängiger Schalter mit Kontaktbrücke
US5844464A (en) * 1997-11-24 1998-12-01 Therm-O-Disc, Incorporated Thermal switch
DE19752581C2 (de) * 1997-11-27 1999-12-23 Marcel Hofsaes Schalter mit einem temperaturabhängigen Schaltwerk
JPH11260220A (ja) * 1998-03-13 1999-09-24 Uchiya Thermostat Kk サーマルプロテクタ
US5936510A (en) 1998-05-22 1999-08-10 Portage Electric Products, Inc. Sealed case hold open thermostat
US6965578B1 (en) * 1998-09-30 2005-11-15 Conexant Systems, Inc. Echo cancel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gital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DE19847209C2 (de) * 1998-10-13 2002-04-25 Marcel Hofsaes Schalter mit einem Isolierstoffträger
DE19847208C2 (de) * 1998-10-13 2002-05-16 Marcel Hofsaes Schalter mit einem Isolierstoffträger
US6584159B1 (en) * 1998-11-09 2003-06-24 Agere Systems Inc. Mixed-mode next/echo canceller for pulse amplitude modulated (PAM) signals
US6020807A (en) * 1999-02-23 2000-02-01 Portage Electric Products, Inc. Sealed case hold open thermostat
JP3820055B2 (ja) * 1999-04-16 2006-09-13 ウチヤ・サーモスタット株式会社 サーマルプロテクタ
JP3825583B2 (ja) 1999-06-25 2006-09-27 ウチヤ・サーモスタット株式会社 感熱遮断装置および電池パック
US6633222B2 (en) * 2000-08-08 2003-10-14 Furukawa Precision Engineering Co., Ltd. Battery breaker
JP2004014434A (ja) * 2002-06-11 2004-01-15 Uchiya Thermostat Kk 直流電流遮断スイッチ
KR200296482Y1 (ko) * 2002-08-27 2002-11-23 텍사스 인스트루먼트 코리아 주식회사 밀봉 구조의 과부하 보호기
TW566014B (en) * 2002-09-12 2003-12-11 Faraday Tech Corp Receiver having the function of eliminating echo and near end cross talk
US20040213354A1 (en) * 2003-04-28 2004-10-28 Jones William W. Mixed domain cancellation
DE112004001455B4 (de) * 2003-08-07 2020-04-23 Intersil Americas LLC Verfahren und System zum Löschen von Übersprechen
JP2005129471A (ja) 2003-10-27 2005-05-19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サーマルプロテクタ
US6995647B2 (en) * 2003-12-03 2006-02-07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Low current electric motor protector
JP4170232B2 (ja) 2004-01-16 2008-10-22 株式会社小松ライト製作所 バイメタルを用いた安全装置
JP4237654B2 (ja) * 2004-02-20 2009-03-11 ウチヤ・サーモスタット株式会社 安全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過大電流遮断システム
JP4492953B2 (ja) * 2004-12-21 2010-06-30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キャンセラ装置及びデータ伝送システム
US20070127356A1 (en) * 2005-12-05 2007-06-07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Reducing Interference (Noise) Caused by Specific Components of a Transmitter While Receiving a Signal in a Transceiver
US8170487B2 (en) * 2006-02-03 2012-05-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Baseband transmitter self-jamming and intermodulation cancellation device
CN101925973B (zh) 2008-01-28 2013-01-16 打矢恒温器株式会社 热保护器
WO2009125458A1 (ja) * 2008-04-10 2009-10-15 ウチヤ・サーモスタット株式会社 外部操作型サーマルプロテクタ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24204A (en) * 1987-11-27 1990-05-08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Organic PTC thermistor device
US5451921A (en) * 1993-10-04 1995-09-19 Raychem Corporation Electrical devices
CN1282089A (zh) * 1999-07-22 2001-01-31 打矢恒温器株式会社 热保护器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5-129471A 2005.05.19
JP特开2005-203277A 2005.07.28
JP特开2005-237124A 2005.09.02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08003632T5 (de) 2011-01-27
US8421580B2 (en) 2013-04-16
JP5009380B2 (ja) 2012-08-22
US20100308954A1 (en) 2010-12-09
WO2009095961A1 (ja) 2009-08-06
CN101925973A (zh) 2010-12-22
US20130076480A1 (en) 2013-03-28
JPWO2009095961A1 (ja) 2011-05-26
DE112008003632B4 (de) 2023-04-06
US8736416B2 (en) 2014-05-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25973B (zh) 热保护器
US9460876B2 (en) Breaker, and safety circuit and secondary battery circuit provided with the same
CN104025235B (zh) 断路器、具备该断路器的安全电路以及二次电池
JP6408822B2 (ja) ブレーカー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安全回路並びに2次電池回路
WO2008053575A1 (fr) Protecteur thermique
CN105474344A (zh) 保护装置
CN105308709B (zh) 保护装置
JP3779865B2 (ja) バッテリーブレーカ
JP2005129471A (ja) サーマルプロテクタ
KR20140005595U (ko) 보호 장치
JP2013098096A (ja) ブレーカー
JP2013222533A (ja) ブレーカー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安全回路並びに2次電池
JP6085104B2 (ja) ブレーカー及びインサート成型品、並びにブレーカーを備えた安全回路及び2次電池パック
US11551895B2 (en) Breaker, safety circuit and secondary battery pack
JP5937835B2 (ja) ブレーカー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安全回路並びに2次電池
JP2015162448A (ja) ブレーカー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安全回路並びに2次電池回路
KR101746149B1 (ko) 압축기 모터의 과부하 보호장치
CN102947907B (zh) 热响应电开关
WO2020121896A1 (ja) 熱応動素子、ブレーカー、安全回路及び2次電池パック
KR200485353Y1 (ko) 압축기 모터의 과부하 보호장치
JP6216152B2 (ja) ブレーカー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安全回路並びに2次電池回路
CN112514021A (zh) 断路器及安全电路
JP6085107B2 (ja) ブレーカー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安全回路並びに2次電池回路
JP6202923B2 (ja) ブレーカー並びにそれを備えた安全回路及び2次電池回路
JP2014102955A (ja) ブレーカー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安全回路並びに2次電池回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