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25466B - 喷墨打印机的墨供给装置及具有该墨供给装置的喷墨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喷墨打印机的墨供给装置及具有该墨供给装置的喷墨打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25466B
CN101925466B CN2009801030923A CN200980103092A CN101925466B CN 101925466 B CN101925466 B CN 101925466B CN 2009801030923 A CN2009801030923 A CN 2009801030923A CN 200980103092 A CN200980103092 A CN 200980103092A CN 101925466 B CN101925466 B CN 1019254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hina ink
ink
black
j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0309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25466A (zh
Inventor
玉置和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9254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254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254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2546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02Framewor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B41J2/17509Whilst mounted 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6Means for regulating the pressure in the cartrid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96Ink pumps, ink val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66Ink level or ink residue control
    • B41J2002/17576Ink level or ink residue control using a floater for ink level indication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喷墨打印机的墨供给装置以及具有该墨供给装置的喷墨打印机。该墨供给装置包括:副墨罐(220),其借助连接空间(225a)与用于喷出UV墨的打印头相连接,且在内部形成有用于贮存UV墨的墨贮存室(223);主墨罐,其与副墨罐(220)相连接,且贮存有用于向墨贮存室(223)供给的UV墨,在副墨罐(220)中形成有自墨贮存室(223)连通到连接空间(225a)的第1导出通路(227a)以及第2导出通路(226b),第1导出通路(227a)以及第2导出通路(226b)的墨贮存室(223)侧开口在墨贮存室(223)的内方形成在互不相同的高度位置上。

Description

喷墨打印机的墨供给装置及具有该墨供给装置的喷墨打印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向喷出墨而实施打印的打印头供给墨的喷墨打印机的墨供给装置及具有该墨供给装置的喷墨打印机。
背景技术
喷墨打印机为如下装置:一边使形成有许多个喷嘴的打印头相对于打印介质进行相对移动,一边自喷嘴喷出墨的微小颗粒而将该墨涂敷在打印介质上,从而在打印面上描画文字、图形、图案、照片等信息。由于喷墨打印机是上述结构,因此若喷墨打印机例如长期处于不使用的状态,则尤其是残留在喷嘴部分中的墨会变粘稠而导致可能无法正常地喷出墨。因此,有的喷墨打印机设有吸引回路,在例如启动喷墨打印机时,该吸引回路利用橡胶盖压盖打印头的喷嘴面而对残留在打印头内的墨进行强制性的真空吸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由此,能够吸引粘稠的墨而将其去除,并且能够将新的墨供给到打印头中,使喷墨打印机恢复到能够正常地喷出墨的状态。
另外,在喷墨打印机中,由于与墨的喷出相应地消耗墨,因此,在打印头的滑架或打印机主体中设有与用途相符的容量的墨罐(墨盒)。例如,在用于打印商业用的大幅广告、条幅等的大型喷墨打印机中,会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消耗大量墨。因此,在该种大型的喷墨打印机中,通常在打印机主体中设有大容量的墨罐(主墨罐),且利用管等将该墨罐和打印头连接起来,从而自墨罐向打印头供给墨。
但是,在打印头中的内压高于大气压时,墨自喷嘴被挤出而滴到打印介质上,产生所谓的“出墨过多(日文:ぼた落ち)”的问题。为了避免产生该问题,以往公知有如下的“负压产生方式”的墨供给装置:该装置在连接主墨罐和打印头的供给通路中设有具有小容量的墨室的副墨罐,通过对该副墨罐的墨室进行减压而使打印头成为微负压状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以及专利文献3)。
在上述墨供给装置中,为了能够不间断地向打印头供给墨,依据自喷嘴喷出的墨的喷出量而进行控制,以使副墨罐的墨室贮存规定量的墨。作为该种控制的一例,有如下方式:在检测到副墨罐内的墨的液面高度低于下限高度时,自主墨罐向副墨罐供给墨。作为通常的用于检测液面高度的方法,公知有使安装有磁铁的浮子能够上下移动地浮在液面上、在规定的高度位置上配置用于检测来自磁铁的磁力的传感器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
另外,通常来说,在上述墨供给装置中,压力控制部件与副墨罐的墨室相连接,利用该压力控制部件调整墨室的压力。例如,通过吸引墨室内的空气,能够对墨室内进行减压而将打印头设成微负压状态。如果墨流入到连接副墨罐和压力控制部件的连接通路中,则难以如上所述地调整压力,可能产生“出墨过多”的问题。因此,在墨室中的墨的液面高度高于上限高度那样的情况下,进行限制自主墨罐向副墨罐供给墨的控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1653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28420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6-62330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1-141547号公报
但是,在如上所述那样压盖打印头的喷嘴面而对残留在打印头中的墨进行吸引时,若例如在喷嘴面与橡胶盖之间存在位置偏差,则有时自喷嘴面与橡胶盖的间隙卷入空气而使吸引力下降。于是,虽然能够吸引去除残留在打印头中的墨,但却难以自副墨罐向打印头供给新的墨,且容易在打印头中混有气泡(空气)而形成未充满墨的状态。当在该状态下喷出墨而进行打印时,有时自喷嘴喷出气泡而发生喷出不良,从而存在难以稳定地喷出墨这一问题。
另外,为了使上述浮子浮在副墨罐的墨的液面上且追随墨的液面的变化进行直线的上下移动、从而高精度地检测墨的液面高度,需要使用尺寸与例如墨室的容积相符的浮子。在使用上述那样大尺寸的浮子的情况下,虽然能够高精度地检测墨罐中的墨的液面高度,但却存在限制了用于贮存墨的容积这一问题。
此外,在使用上述浮子来检测副墨罐的墨的液面高度时,有时浮子会附着在墨室的内壁上而无法进行准确的检测。在该情况下,很难实现根据准确的墨的液面高度控制墨的供给,从而可能供给上限高度以上的墨。这样,当向墨室中供给规定的上限高度以上的墨时,过量供给来的墨会流入压力控制部件侧(在下述说明中,有时将该种墨的流动称作逆流),从而存在难以调整墨室的压力这一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确保副墨罐的容量且能够防止墨流入压力控制部件侧、并且不会使气泡混到打印头中就能够稳定地喷出墨的喷墨打印机的墨供给装置以及具有该墨供给装置的喷墨打印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机的墨供给装置包括:副墨罐,其借助打印头侧供给通路(例如实施方式中的连接器部125)与用于喷出液体墨的打印头相连接,且在内部形成有用于贮存液体墨的墨室;主墨罐,其与上述副墨罐相连接,用于贮存向上述墨室供给的液体墨,该墨供给装置在上述副墨罐中形成有自上述墨室连通到上述打印头侧供给通路的多个供给孔(例如实施方式中的第2导出通路126b、第1导出通路127a),上述多个供给孔中的至少2个上述供给孔的墨室侧开口在上述墨室的内方形成在互不相同的高度位置上。
另外,优选上述墨室包括彼此连通的供给用墨室(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墨贮存室123)和检测用墨室(例如实施方式中的浮子收容部124),以与上述供给用墨室连通的方式形成有与上述主墨罐相连接的墨流入孔(例如实施方式中的管接头128),在上述检测用墨室中能上下自由移动地收容有浮在液体墨中的液面指示构件(例如实施方式中的磁体134a)。
另外,优选上述液面指示构件在被收容于上述检测用墨室中的状态下与形成上述墨室的内壁相对。
优选在上述内壁上形成有朝向上述墨室的内部竖立设置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引导突起(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引导棱224a),上述液面指示构件被收容在由上述引导突起包围而形成的上述检测用墨室中且能上下自由移动。
此外,优选上述副墨罐具有液面检测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液面检测传感器138),该液面检测部通过检测上述液面指示构件的上下方向位置而检测上述墨室中的墨的液面高度。
另外,优选相对于上述副墨罐能装卸地构成上述液面检测部。
另外,优选上述液面指示构件具有磁铁,上述液面检测部具有磁传感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Hi检测传感器136H、Lo检测传感器136L),该磁传感器通过检测来自上述磁铁的磁力而检测上述磁铁的规定上下位置。
优选将上述磁传感器配置在上述墨室中的墨的液面的上限高度以及下限高度的位置上。
此外,优选在上述喷墨打印机的墨供给装置中,以与上述供给用墨室连通的方式形成有压力控制孔(例如实施方式中的气体导入孔129a),该压力控制孔与用于调整上述墨室的内压的内压控制部件(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副墨罐减压部140、副墨罐加压部150)相连接,在上述墨室中形成有防逆流部,该防逆流部包括:封堵用构件(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封堵用浮子133),其浮在液体墨中;支承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浮子支承部132a),其用于支承上述封堵用构件,使得上述封堵用构件能够随着上述墨室中的墨的液面的高度变化而上下移动,在上述封堵用构件随着上述墨室中的墨的液面的上升而向上移动时,封堵上述压力控制孔的墨室侧开口。
另外,优选上述墨室侧开口形成在上述副墨罐的上壁面上,上述支承部包围上述墨室侧开口、并且与上述上壁面相连而向下延伸,上述封堵用构件被上述支承部保持且位于上述墨室侧开口的下方。
另外,优选在将上述副墨罐与上述内压控制部件连接起来的内压调整通路(例如实施方式中的管线177)上配置有能够开闭的内压控制阀(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合流回路开闭阀175),在上述内压控制阀与上述副墨罐之间配置有上游侧墨贮存构件(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墨贮存容器280),在该上游侧墨贮存构件中形成有能够贮存液体墨的上游侧墨室(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墨室281)。
此外,优选在上述内压调整通路上的上述内压控制阀与上述内压控制部件之间配置有上述副墨罐。
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机搭载有上述那样构成的喷墨打印机的墨供给装置。
另外,上述喷墨打印机包括:主体构件(例如实施方式中的装置主体1),其具有用于支承打印介质的介质支承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台板20);滑架,其与被支承在上述介质支承部上的上述打印介质对峙且能够相对于上述主体构件进行相对移动,该喷墨打印机的上述主墨罐设在上述主体构件上,上述打印头以及上述副墨罐设在上述滑架上。
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机的墨供给装置形成有自墨室连通到打印头侧供给通路的多个供给孔,且多个供给孔中的至少2个供给孔的墨室侧开口在墨室的内方位于互不相同的高度位置上。采用该结构,例如在向已经排出了墨的打印头侧供给通路以及打印头中填充墨的情况下,能够自多个供给孔中的形成在墨室侧开口较低的位置上的供给孔经由打印头侧供给通路将墨输送到打印头中。此时,能够将存在于打印头侧供给通路内以及打印头内的气泡慢慢赶到打印头侧供给通路中。然后,能够借助多个供给孔中的形成在墨室侧开口较高的位置上的供给孔将被赶到打印头侧供给通路中的气泡排出到墨室中。由此,能够不使气泡混在打印头侧供给通路内以及打印头内地将墨填充在打印头中,从而能够稳定地喷出墨。
另外,优选上述墨室包括彼此连通的供给用墨室和检测用墨室,在该检测用墨室中能上下自由移动地收容有液面指示构件。例如,通过比检测用墨室大地构成供给用墨室,能够将较小的液面指示构件收容在检测用墨室中来检测墨的液面高度,并且能够在形成得较大的供给用墨室内贮存大量的墨。由此,能够检测墨的液面高度,且能够确保墨室整体的用于贮存墨的容积。
另外,优选上述液面指示构件与用于形成墨室的内壁相对。在采用上述结构的情况下,液面指示构件在检测用墨室内不会发生旋转、摆动等地沿内壁随着墨的液面变化进行直线性的上下移动。由此,能够高精度地检测墨室内的墨的液面高度。
优选在上述内壁上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引导突起,液面指示构件被收容在由该引导突起包围而成的检测用墨室内。在采用该结构时,能够减小液面指示构件与内壁的接触面积。由此,能够防止例如液面指示构件受到墨的作用而粘在内壁上,从而能够可靠地检测墨室内的墨的液面高度。
此外,优选上述副墨罐具有液面检测部,该液面检测部通过检测液面指示构件的上下方向位置来检测墨室中的墨的液面高度。在采用该结构的情况下,只利用副墨罐就能检测墨的液面高度,无需例如在副墨罐的周围另外配置检测用装置,从而能够将副墨罐(墨供给装置)构成为小型。
另外,优选相对于副墨罐能装卸地构成液面检测部。在采用上述结构时,能够易于进行液面检测部的更换作业以及维护作业。
另外,优选液面检测部具有磁传感器,该磁传感器通过检测来自设于液面指示构件上的磁铁的磁力来检测磁铁的规定上下位置。在采用该结构的情况下,来自磁铁的磁力能够穿过墨而被磁传感器检测到,因此无论是哪种种类(例如颜色、物性等)的墨,都能检测墨的液面高度。
优选上述磁传感器位于墨室中的墨的液面的上限高度以及下限高度的位置上。在采用上述结构时,能够如下进行控制:例如在位于下限高度的磁传感器检测到磁力时,开始向墨室供给墨,在位于上限高度的磁传感器检测到磁力时,停止供给墨。由此,能够简易地控制墨的供给操作,并能使墨室始终贮存有规定量的墨。
优选在上述喷墨打印机的墨供给装置中,封堵用构件在随着墨室中的墨的液面的上升而向上移动时,封堵压力控制孔的墨室侧开口。在采用上述结构时,当例如供给有会自墨室溢出的那样大量的墨的情况下,封堵用构件能够在该墨到达压力控制孔的墨室侧开口之前封堵压力控制孔的墨室侧开口。由此,即使在万一供给了过量的墨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墨流入压力控制部件侧,从而能够继续调整墨室的内压。
另外,优选上述支承部包围墨室侧开口并且向下延伸,封堵用构件被支承部保持且位于墨室侧开口的下方。在采用该结构的情况下,封堵用构件能够随着墨室中的墨的液面的上升而自被支承部支承的位置直接直线性地向上移动,从而能够封堵墨室侧开口。由此,封堵用构件不进行复杂动作就能够封堵墨室侧开口,所以能够可靠地防止墨流入压力控制部件。另外,能够将支承部形成为简单的形状,从而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另外,优选在内压调整通路上的内压控制阀与副墨罐之间配置有能够贮存液体墨的上游侧墨贮存构件。在采用上述结构时,即使在万一向副墨罐中供给有过量的墨、该墨流入到内压调整通路中的情况下,也能通过使上游侧墨贮存构件暂时贮存墨而拖延墨到达内压控制阀的时间(赢得时间)。由此,在该上游侧墨贮存构件并未贮存有墨的期间内,例如停止向副墨罐供给墨,从而能够防止墨流入内压控制阀中。
此外,优选在内压调整通路上的内压控制阀与内压控制部件之间配置副墨罐。在采用该结构的情况下,通过在上述副墨罐中设置液面检测部,能够在例如在上述副墨罐中检测到有墨流入时,进行停止向与打印头相连接的副墨罐供给墨的控制。由此,能够防止墨流入内压控制部件中,因此能够抑制在墨流入内压调整通路时所产生的损害。
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机搭载有上述那样构成的喷墨打印机的墨供给装置。采用该结构,能够在上述喷墨打印机中将墨稳定地自副墨罐供给到打印头中,因此不会发生例如喷出气泡等的喷出不良,能够自打印头高精度地喷出墨,从而能够进行高品质的打印。
另外,优选上述喷墨打印机的主墨罐设在主体构件上,打印头以及副墨罐设在滑架上。在采用该结构的情况下,由于将贮存有大量墨而比较重的主墨罐设在固定的主体构件上、而非设在相对于打印介质进行相对移动的滑架上,因此能够减轻滑架所搭载的设备、构件的重量。由此,能够简单且廉价地构成例如使滑架进行相对移动的移动机构。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应用例的打印装置的从斜前方观察到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上述打印装置的、从斜后方观察到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表示上述打印装置中的装置主体的主要部分结构的主视图。
图4是墨供给装置的系统图。
图5是上述打印装置中的滑架的周边结构的立体图。
图6是设在滑架中的副墨罐的外观立体图。
图7是表示图6中的Ⅶ-Ⅶ部分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图6中的Ⅷ-Ⅷ部分的剖视图。
图9是墨供给装置的概略框图。
图10是墨填充程序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液面检测传感器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液面检测传感器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13是实施例2的墨供给装置的系统图(省略表示一部分)。
图14是实施例2的副墨罐的外观立体图。
图15是表示图14中的XIV-XIV部分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M、打印介质;P、打印装置(喷墨打印机);1、装置主体(主体构件);20、台板(介质支承部);40、滑架;60、打印头(60C:第1打印头、60M:第2打印头、60Y:第3打印头、60K:第4打印头);100、墨供给装置;110、主墨罐(110C:第1主墨罐、110M:第2主墨罐、110Y:第3主墨罐、110K:第4主墨罐);120、副墨罐(120C:第1副墨罐、120M:第2副墨罐、120Y:第3副墨罐、120K:第4副墨罐);123、墨贮存室(供给用墨室);124、浮子收容部(检测用墨室);125、连接器部(打印头侧供给通路);126b、第2导出通路(供给孔);127a、第1导出通路(供给孔);128、管接头(墨流入孔);129a、气体导入孔(压力控制孔);132、防逆流部;132a、浮子支承部(支承部);133、封堵用浮子(封堵用构件);134a、磁体(液面指示构件、磁铁);136H、Hi检测传感器(磁传感器);136L、Lo检测传感器(磁传感器);138、液面检测传感器(液面检测部);140、副墨罐减压部(压力控制部件);150、副墨罐加压部(压力控制部件);175、合流回路开闭阀(内压控制阀);177、管线(内压调整通路);224a、引导棱(引导突起);280、墨贮存容器(上游侧墨贮存构件);281、墨室(上游侧墨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以实施例1以及实施例2为例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作为应用了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机的一例,说明将本发明应用在下述UV固化喷墨打印机(以下称作打印装置)中的结构例,该UV固化喷墨打印机采取使打印介质沿沿打印对象面正交的两个轴中的一个轴移动、使打印头沿另一个轴移动的类型,且使用受到紫外线照射而固化的紫外线固化型的墨(所谓的UV墨)。图1是表示从斜前方观察本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P的立体图,图2表示从斜后方观察本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P的立体图,并且图3表示该打印装置P中的装置主体1的主要部分的结构,首先,参照上述3个附图大致说明打印装置P的整体结构。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图1中标注的箭头F、R、U所指的方向分别称为前方、右方、上方来进行说明。
打印装置P大体上包括装置主体1、送出机构3以及卷绕机构4等;上述装置主体1发挥描画功能;上述送出机构3设在用于支承装置主体1的支承部2的前后两侧,用于送出卷绕成卷状的处于未打印状态的打印介质M;上述卷绕机构4用于将描画结束的打印介质M卷绕起来。
装置主体1在形成主体的框架10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形成有介质贯穿部15,该介质贯穿部15形成为供打印介质M沿前后方向贯穿的横长的窗状,在位于该介质贯穿部15下侧的下部框架10L上设有用于支承打印介质M的台板20及用于使被支承在台板20上的打印介质M前后移动的介质移动机构30,在位于介质贯穿部15上侧的上部框架10U上设有用于保持打印头60的滑架40及用于使滑架40左右移动的滑架移动机构50。在装置主体1中设有控制单元80,该控制单元80用于控制利用介质移动机构30进行的打印介质M的前后移动、利用滑架移动机构50进行的滑架40的左右移动、利用打印头60进行的喷墨、利用后述的墨供给装置100进行的供墨等打印装置P的各部分动作,在装置主体1的前表面上配置有操作面板88。
台板20在介质贯穿部15的下侧沿前后方向延伸地设在下部框架10L上,在打印头60进行的左右带状的描画区域中形成有用于水平支承打印介质M的介质支承部21。在介质支承部21上开设有许多个小径的吸附孔,从而使许多个小径的吸附孔与设在介质支承部21下侧的减压室(未图示)相连,在利用真空产生器的动作等将减压室设定为负压后,打印介质M被吸附保持在介质支承部21上,从而不会使打印介质M在打印过程中发生偏移。
介质移动机构30包括圆筒状的输送辊31以及辊驱动电动机33等;上述圆筒状的输送辊31的上部周面在台板20上露出地沿左右方向延伸;上述辊驱动电动机33借助正时带(timingbelt)32旋转驱动该输送辊31,该介质移动机构30在输送辊31的上方左右排列地设有多个辊组件35,该辊组件35具有能各自沿前后方向自由转动的夹送辊36。能够将辊组件35设定在将夹送辊36按压于输送辊31的夹紧位置和使夹送辊36离开输送辊31的松开位置,通过将辊组件35设定在夹紧位置而在将打印介质M夹在夹送辊36与输送辊31之间的状态下旋转驱动辊驱动电动机33,能够沿前后方向以与输送辊31的旋转角度(自控制单元80输出的驱动控制值)相符的输送量输送打印介质M。另外,在图3中,同时表示了将辊组件35设定在夹紧位置的状态和将辊组件35设定在松开位置的状态。
滑架40能借助未图示的滑动块沿左右方向自由移动地被支承在导轨45上,该导轨45与输送辊31平行地延伸且安装在上部框架10U上,利用后述的滑架驱动机构50驱动该滑架40。在滑架40中设有用于喷出UV墨的打印头60,打印头下端的喷嘴面与台板20的介质支承部21隔开规定间隙地相对配置。
通常,在打印头60中左右排列地配置有数量与打印装置P所用的墨的数量相符的打印头,例如,在针对青色(C)、深红色(M)、黄色(Y)、黑色(K)这4种基础颜色的UV墨每种颜色各使用1个墨盒的打印装置的情况下,如表示滑架的周边结构的立体图5所示,在滑架40中设有与各墨盒相对应的4个打印头60(第1打印头60C、第2打印头60M、第3打印头60Y、第4打印头60K)。在滑架40中与各打印头60C、60M、60Y、60K相对应地设有详见后述的墨供给装置100的副墨罐120(第1副墨罐120C、第2副墨罐120M、第3副墨罐120Y、第4副墨罐120K)。另外,如图6以及图7所示,在打印头60的上表面安装有过滤组件61,该过滤组件61由过滤器61b和用于保持过滤器61b的过滤器保持构件61a构成。过滤器61b用于过滤自副墨罐120输出的UV墨,在过滤器61b中被过滤了的UV墨被输送到打印头60的墨室中。另外,打印头60的驱动方式(墨的微小颗粒的喷出方式)可以选用热敏方式或压电方式中的任意一种。
在滑架40的左右侧部设有UV光源,该UV光源向自打印头60喷出在打印介质M上的UV墨照射紫外线而使该UV墨固化。UV光源包括设在滑架40的左侧部的左UV光源70L和设在滑架40的右侧部的右UV光源70R,上述左右UV光源70L、70R被配设成从左右外侧夹着滑架40中的第1~第4打印头60C、60M、60Y、60K。采用能够射出波长λ=100~380nm左右的紫外线的光源、例如UV灯、UV-LED等构成左UV光源70L以及右UV光源70R。利用控制单元80依据由滑架驱动机构50进行的滑架40的移动和由打印头60进行的喷墨情况控制左右UV光源70L、70R的亮灭动作。
滑架移动机构50包括以夹着导轨45的方式设在框架10的左右侧部的驱动皮带轮51以及从动皮带轮52、对驱动皮带轮51进行旋转驱动的滑架驱动电动机53、绕挂在驱动皮带轮51与从动皮带轮52之间的环状的正时带55等。滑架40连结固定在正时带55上,通过对滑架驱动电动机53进行旋转驱动,能够使被支承在导轨上的滑架40在台板20的上方以与滑架驱动电动机53的旋转角度(自控制单元80输出的驱动控制值)相符的移动量沿左右方向进行移动。
控制单元80包括ROM81、RAM82、运算处理部83、操作面板88等;在上述ROM81中写入有用于控制打印装置的各部分动作的控制程序;上述RAM82用于暂时存储在打印介质M上描画的打印程序等;上述运算处理部83针对自RAM82读入的打印程序、自操作面板88输入的操作信号等进行运算处理,然后按照控制程序控制各部分的动作;上述操作面板88设有各种操作开关以及用于显示打印装置P的工作状态等的显示面板;该控制单元80控制下述动作:利用介质移动机构30进行的打印介质M的前后移动、利用滑架移动机构50进行的滑架40的左右移动、利用墨供给装置100进行的供墨、自打印头60的各喷嘴喷墨、利用墨供给装置100进行的供墨等动作。
例如,在根据被控制单元80读入的打印程序在打印介质M上进行描画的情况下,组合进行介质移动机构30使打印介质M前后移动的动作和滑架移动机构50使滑架40左右移动的动作,从而使打印介质M与打印头60进行相对移动,然后自各打印头60向打印介质M喷出墨,并且将位于滑架40的移动方向后方的UV光源(例如在滑架向右移动时是左UV光源70L)点亮,从而在打印介质M上描画与打印程序相符的信息。
在大概结构如上所述的打印装置P中,利用墨供给装置100向设置于滑架40上的打印头60供给UV墨。这里,图4表示墨供给装置100的系统图,图6表示副墨罐120的外观立体图,图7表示图6中的Ⅶ-Ⅶ部分的剖视图,图8表示图6中的Ⅷ-Ⅷ部分的剖视图,图9表示墨供给装置100的概略框图。
墨供给装置100包括副墨罐120、主墨罐110、副墨罐减压部140、副墨罐加压部150、墨移送部115等;上述副墨罐120与打印头60相连接;上述主墨罐110与该副墨罐120相连接且贮存有向副墨罐120供给的UV墨;上述副墨罐减压部140用于将副墨罐120的内压减压为负压状态;上述副墨罐加压部150用于将副墨罐120的内压加压为正压状态;上述墨移送部115用于将贮存在主墨罐110中的UV墨移送到副墨罐120中,副墨罐减压部140以及副墨罐加压部150由1台送气泵160构成。
主墨罐110被设定为能够贮存与该打印装置P的每单位时间的墨消耗量相符的容量的UV墨。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示如下结构例,即,针对上述C、M、Y、K4种颜色每种颜色采用容量为500ml左右的盒式的主墨罐110(第1主墨罐110C、第2主墨罐110M、第3主墨罐110Y、第4主墨罐110K),然后将上述主墨罐110能装卸地配置在装置主体1的背面(参照图2)。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在后述的送液泵118的扬程范围内将大型的主墨罐110配置在装置主体1的任意位置,从而能够实现打印装置P的小型化。另外,通过将主墨罐110配置在例如操作者容易够到的位置,能够易于更换主墨罐110。另外,主墨罐110也可以是圆筒容器状、具有柔软性的袋状等其他形态,可以将墨罐适当地配置在装置主体1的前表面侧、上部或与装置主体1分别独立地配置墨罐等等。
如图6所示,副墨罐120包括容纳构件121和盖构件122;上述容纳构件121在一侧(右侧)开口,且侧视为在上下方向上较长的薄型矩形箱状;上述盖构件122覆盖该容纳构件121的开口面而封闭该容纳构件121,副墨罐120在通过盖构件122的封闭而形成的罐内部形成有用于贮存UV墨的墨贮存室123。另外,在该墨贮存室123的后部形成有与该墨贮存室123相连通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槽状的浮子收容部124。在浮子收容部124中能上下自由移动地收容有圆盘状的浮子134,该浮子134在中心部固定有磁体134a且漂浮在UV墨中。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用比重例如为1.0左右的UV墨的情况下,优选使用能在该UV墨中浮起的例如比重为0.25左右的浮子134。
在容纳构件121的开口缘面涂敷密封剂或粘接剂而将盖构件122封闭在该开口缘面上,从而一体接合形成副墨罐120,并且利用未图示的螺钉等连接部件使盖构件122与容纳构件121牢固地结合,从而墨贮存室123被保持成密闭状态。盖构件122以及容纳构件121中的至少一个由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形成,且能够从外部目测确认墨贮存室123中的UV墨的贮存状态以及UV墨中的浮子134的漂浮状态等。另外,也可以利用例如透明的薄膜形成盖构件122,在该情况下,通过将透明的薄膜熔接在容纳构件121上,墨贮存室123被保持成密闭状态。
在副墨罐120的下表面侧形成有自容纳构件121的底壁121b向下突出的短圆筒状的连接器部125,在该连接器部125的内部形成有向下开口的连接空间125a。在连接器部125的上方形成有自底壁121b在墨贮存室123内向上延伸的块状的通道(duct)部126。并且,形成有上下贯穿底壁121b而使墨贮存室123的底面与连接空间125a相连接的第1导出通路127a,且形成有上下贯穿通道部126以及底壁121b而使通道部126的上表面126a与连接空间125a相连接的第2导出通路126b。另外,利用管69使连接器部125与过滤组件61相连接,且在管69的内部形成有管空间69a。由此,能够借助第1导出通路127a、第2导出通路126b、连接空间125a以及管空间69a使副墨罐120的墨贮存室123与打印头60的墨室相连接。这里,第1导出通路127a的截面积形成得比第2导出通路126b的截面积小。另外,当滑架40位于非打印时的基准位置(所谓的起始点)的状态下,在打印头60(60C、60M、60Y、60K)的下方设有用于接住UV墨的柄状的墨托盘180(参照图5)。
在副墨罐120的后表面侧设有用于检测墨贮存室123中的UV墨的贮存状态的副墨罐贮存检测部130。副墨罐贮存检测部130包括浮子134和液面检测传感器138;上述浮子134能上下自由移动地收容在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浮子收容部124中,且能够与墨贮存室123中的UV墨的液面一起上下移动;上述液面检测传感器138通过检测被固定在该浮子134上的磁体134a的磁力而检测UV墨的液面高度。液面检测传感器138是在壳体构件137中收容有液面检测基板135而构成的,该液面检测基板135安装有能够检测磁体134a的磁力的Hi检测传感器136H以及Lo检测传感器136L。这里,可以使用例如法拉第元件以及磁阻抗元件等构成Hi检测传感器136H以及Lo检测传感器136L,优选使用霍尔元件构成上述构件。另外,也可以使用两极性检测传感器。另外,可以使用各种磁铁作为磁体134a,优选使用各向异性铁素体磁铁。
在容纳构件121的后方壁121r上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槽状的传感器安装部131,液面检测传感器138插入在该传感器安装部131中。并且,如图7所示,通过将安装螺钉139插入连接在例如壳体构件137的安装孔137a中,能够将液面检测传感器138安装固定在后方壁121r上。在后方壁121r上安装固定有液面检测传感器138的状态下,Hi检测传感器136H起到能够检测墨贮存室123中的UV墨的液面已经到达最高位置的功能。另一方面,Lo检测传感器136L起到能够检测墨贮存室123中的UV墨的液面已经达到最低位置的功能。
另外,如图7所示,液面检测传感器138隔着后方壁121r与浮子134相对配置,通过利用Hi检测传感器136H或Lo检测传感器136L检测被固定在浮子134上的磁体134a的磁力,能够检测浮子134的高度位置、即墨贮存室123所贮存的UV墨的液面高度。另外,根据图7可知,浮子收容部124的内壁与浮子134(磁体134a)的前后侧表面以隔开微小间隙的状态相对,因此,浮子134能够随着UV墨的液面高度而在浮子收容部124中大致直线性地上下自由移动。采用该结构,在液面检测传感器138中检测墨贮存室123中的UV墨的液面高度,然后将该检测结果输出到控制单元80中。
如图7所示,在副墨罐120的前表面侧的上下方向中间处的规定高度位置上形成有墨导入通路,该墨导入通路沿前后方向贯穿容纳构件121的前方壁121f,且在上述副墨罐120的前表面侧设有与该墨导入通路相连接的管接头(tube connector)128。另外,在副墨罐120的上表面侧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贯穿容纳构件121的顶壁121t的气体导入通路,在中心部形成有气体导入孔129a的管接头129与该气体导入通路相连接。
另外,如图7所示,在管接头129下方的墨贮存室123内设有防逆流部132。防逆流部132的主体由浮子支承部132a和封堵用浮子133构成。浮子支承部132a为前后1对,且分别自顶壁121t的下表面向下方延伸设有垂直部132e,该浮子支承部132a的前端部在前后方向上弯折而形成卡定棱132b。卡定棱132b、132b在前后方向上空有棱间隙132c地进行定位,另外,如图8所示,在浮子支承部132a与盖构件122之间具有左右间隙132d。于是,封堵用浮子133被前后1对的浮子支承部132a包围而被收容在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封堵用浮子收容部132f中,且在浮子收容部132f中能上下自由移动。另外,封堵用浮子133为如下尺寸:当封堵用浮子133在封堵用浮子收容部132内上升至上限位置时,该封堵用浮子133能够与气体导入孔129a的下端开口部抵接而堵塞气体导入孔129a。另外,后述的副墨罐减压部140对墨贮存室123的压力控制通过使墨贮存室123中的空气主要通过左右间隙132d而将该空气吸引到气体导入孔129a来进行。另外,后述的副墨罐加压部150对墨贮存室123的压力控制通过使空气自气体导入孔129a主要通过左右间隙132d而使该空气流入墨贮存室123中进行。另外,优选使用例如比重为0.25左右的封堵用浮子133。
墨移送部115由将主墨罐110与副墨罐120之间连结起来的主供给回路116形成。主供给回路116由墨吸入管线117a、墨送出管线117b和送液泵118等构成;上述墨吸入管线117a与主墨罐110以及送液泵118相连接;上述墨送出管线117b与送液泵118和管接头128相连接;上述送液泵118设在装置主体1中而将被贮存在主墨罐110中的UV墨供给到副墨罐120中。送液泵118即使在墨吸入管线117a未被UV墨充满、而是混入有空气的状态下,也能将UV墨加压输送到副墨罐120中,优选使用例如管泵、隔膜泵作为该送液泵118。
副墨罐减压部140由将副墨罐120与送气泵160的吸入口161之间连结起来的负压回路141形成。如图4中框A所圈画的部分所示,负压回路141的主要构成设备包括利用气密容器构成的空气室142、用于检测负压回路141的压力的压力传感器144、用于开闭负压回路141的负压控制阀145以及利用管形成的管线147(147a、147b、147c、147d)等,形成上述管线147的管通过连接空气室142、压力传感器144以及负压控制阀145而将送气泵的吸入口161与副墨罐120之间连结起来。另外,图4中框C所圈画的部分设在滑架40中,框外的部分是设在装置主体1中的设备。
空气室142与送气泵160的吸入口161相连接,能够利用送气泵160的动作排出室内的空气而将室内减压为负压状态。在空气室142中设有用于向被减压为负压状态的室内导入空气的空气导入管线147i。在该空气导入管线147i上设有除尘用空气过滤器143b以及用于调整空气流量的流量调整阀143a。在送气泵160和副墨罐120借助负压回路141连接起来的状态下,流量调整阀143a对流入到空气室142中的空气的流量进行调整,从而将空气室142的内压调整为定压。由此,能够将墨贮存室123的内压设定为适合在喷嘴部形成弯液面的-1~-2kPa左右的规定负压(例如-1.2kPa的负压:以下称作“设定负压”)。
负压控制阀145以位于空气室142与副墨罐120之间的方式设在滑架40中,是用于将管线147c与管线147d切换为连通状态和断开状态的电磁阀。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使用三通阀作为负压控制阀145的结构为例进行说明,管线147c与负压控制阀145的共用部(COM)相连接,管线147d与常开部(NC)相连接,常闭部(NC)借助管线147x以及消声器(silencer)148开放于大气中。
因此,在负压控制阀145打开的状态时(打印过程中、待机过程中等通常的运转时以及补充墨时),管线147c与管线147d相连接而将负压回路141设定为连通状态,吸入口161与副墨罐120借助后述的合流回路171相连接。另一方面,在负压控制阀145关闭的状态时(初始充墨时以及清洗打印头时等),管线147c与管线147d的连接断开从而使负压回路141断开,并且管线147c与管线147x相连,从而使送气泵160的吸入口侧的回路开放于大气中。负压控制阀145与控制单元80相连接,利用控制单元80控制负压控制阀145的开闭。另外,优选在补充墨时,使负压控制阀145打开预先通过实验求得的时间,然后对负压控制阀145进行开闭控制使该负压控制阀145关闭,以防止墨向负压控制阀145侧逆流。
压力传感器144是具有±5kPa左右的检测区域、设在空气室142与负压控制阀145之间的表压型的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副墨罐附近的管线147的压力。压力传感器144的检测信号被输入到控制单元80中。
副墨罐加压部150由将副墨罐120与送气泵160的喷出口162之间连结起来的正压回路151形成。如图4中框B所图画的部分所示,构成该回路的主要构成设备包括用于调整空气流量的流量调整阀153a、除尘用的空气过滤器153b、用于检测正压回路151的压力的压力传感器154、用于开闭正压回路151的正压控制阀155以及利用管形成的管线157(157a、157b、157c、157d)等,形成上述管线157的管通过连接流量调整阀153a、空气过滤器153b、压力传感器154以及正压控制阀155而将送气泵160的喷出口162与副墨罐120之间连结起来。流量调整阀153a是这样的阀:在利用正压线路151使送气泵160与副墨罐120相连接的状态下,该流量调整阀153a调整在正压回路151中流动的空气流量,从而抑制墨贮存室123的内压上升到规定值以上。
正压控制阀155以位于流量调整阀153a与副墨罐120之间的方式设在滑架40中,是用于将管线157c与管线157d切换为连通状态和断开状态的电磁阀。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使用三通阀作为正压控制阀155的结构为例进行说明,管线157c与正压控制阀155的共用部(COM)相连接,管线157d与常闭部(NC)相连接,常开部(NO)借助管线157x以及消声器158开放于大气中。
因此,在正压控制阀155处于打开状态时(打印过程中、待机过程中等通常的运转时以及补充墨时),管线157c与管线157d的连接断开而使正压回路151断开,并且管线157c与管线157x相连接,从而使送气泵160的喷出口侧的正压回路开放于大气中。另一方面,在正压控制阀155处于关闭状态时(初始充墨时以及清洗打印头时等),管线157c与管线157d相连接从而将正压回路151设定为连通状态,喷出口162与副墨罐120借助合流回路171相连接。正压控制阀155与控制单元80相连接,利用控制单元80控制正压控制阀155的开闭。
压力传感器154是具有±50kPa左右的检测区域、设在滑架40上的表压型的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副墨罐附近的管线157的压力。压力传感器154的检测信号被输入到控制单元80中。
送气泵160是自与吸入口161相连接的负压回路141吸入空气、然后将所吸入的空气加压输送到与喷出口162相连接的正压回路151中的泵,采用用于在喷出口162及吸入口161产生规定的正负压力的方式的泵作为送气泵160。优选使用能产生例如±40kPa左右的正负压力的隔膜泵作为送气泵160。
负压回路141与正压回路151在朝向副墨罐120去的中途合流,从而形成合流回路171。合流回路171包括管线177和合流回路开闭阀175;通过使管线147d与管线157d合流而形成上述管线177,且该上述管线177与副墨罐相连接;上述合流回路开闭阀175用于开闭合流回路171。与副墨罐120的数量相对应地设置合流回路开闭阀175,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下述结构为例进行说明:合流回路171(管线177)在该合流回路开闭阀175分支为4个,能够单独开闭分支形成的各合流回路(管线177C、177M、177Y、177K,省略一部分附图标记)。利用控制单元80控制合流回路开闭阀175的动作。
在上述那样构成的墨供给装置100中,利用控制单元80如下所述那样控制送液泵118、负压控制阀145、正压控制阀155、送气泵160的动作。另外,从上述说明可明确得知,UV墨的供给系统中的4个系统(C、M、Y、K)是相同的,因此对于各系统共用的结构,省略下标。
通常运转时的控制
在打印装置P的主电源开启时,控制单元80读出被存储在ROM81中的控制程序,然后根据所读出的控制程序控制打印装置各部分的动作。墨供给装置100向送气泵160供电而使送气泵160处于旋转驱动状态,从而将合流回路开闭阀175全部开启。此时,优选在将副墨罐的内压维持成负压(即、负压控制阀145以及正压控制阀155处于打开状态)后,打开所有合流回路开闭阀175。然后,在打开了合流回路开闭阀175后,将负压控制阀145及正压控制阀155保持为关闭状态。由此,在负压回路141中,管线147c与管线147d连通而使吸入口161与墨贮存室123相连接,在正压回路151中,管线157c与管线157x相连接而使送气泵160的喷出口侧的回路开放于大气中。因此,对与吸入口161相连接的管线147内的空气进行吸引而将空气室142减压为负压,且将该负压稳定成由利用流量调整阀143a调整后的流入空气流量与利用送气泵160吸引的空气量的平衡决定的大致恒定的压力。这里,以全部被设定为同一设定负压的状态稳定保持4个副墨罐的墨贮存室123的内压。这样,在打印装置P起动后,送气泵160继续运转,从而在执行打印程序的过程中,无论打印装置P是否处于待机状态,都能将副墨罐120的内压始终保持为设定负压。
在通常运转时,在副墨罐120的墨贮存室123中贮存有一定程度的UV墨。利用Hi检测传感器136H检测被固定在与UV墨的液面一起上下移动的浮子134上的磁体134a的磁力,从而能够检测墨贮存室123中的UV墨的液面已经到达了最高位置。另一方面,利用Lo检测传感器136L检测磁体134a的磁力,从而能够检测墨贮存室123中的UV墨的液面已经到达了最低位置。这样,与通过确认例如检查光是否通过而进行检测的方法相比,利用磁传感器136检测磁体134a的磁力而检测液面高度的这一结构,不受UV墨的颜色等的影响就能够准确地检测液面高度。
在执行打印程序等操作后,被贮存在墨贮存室123中的UV墨被自打印头60的喷嘴喷出而被消耗,从而所贮存的UV墨逐渐减少。然后,在贮存于墨贮存室123的UV墨到达规定量以下后,利用墨移送部115将贮存在主墨罐110中的UV墨供给到副墨罐120中而补充UV墨。
详细而言,在贮存于墨贮存室123的UV墨减少时,UV墨的液面高度下降,浮子134也随着液面高度的下降而在浮子收容部124中向下移动。然后,在UV墨的残留量达到了规定量以下后,利用最低位置的Lo检测传感器136L检测被固定在浮子134上的磁体134a的磁力。接收到来自液面检测传感器138的上述检测信号的控制单元80在墨贮存室123被减压为负压状态的状态下使送液泵118启动。利用送液泵118自主墨罐110送出的UV墨自管接头128经过管线117b而被供给到墨贮存室123中,从而墨贮存室123所贮存的墨量增加。此时,UV墨的液面高度随着贮存的墨量的增加而上升,浮子134也随着液面高度的上升而在浮子收容部124中向上移动。然后,在利用最高位置的Hi检测传感器136H检测到被固定在浮子134上的磁体134a的磁力时,使送液泵118停止,从而完成向墨贮存室123补充UV墨的操作。
另外,假想浮子134以及磁体134a在浮子收容部124中因为某种原因而保持在规定量以下的上下高度后不再移动的情况。如上所述,由于控制单元80使送液泵118一直工作到利用Hi检测传感器136H检测到磁体134a的磁力,因此在该情况下,即使在超过了填充基准高度后仍然继续供给UV墨。此时,流入封堵用浮子收容部132f中的UV墨使封堵用浮子133向上移动。然后,封堵用浮子133的上表面与气体导入孔129a的下端开口部抵接,从而封堵用浮子133能够在UV墨流入气体导入孔129a之前堵塞气体导入孔129a。由此,即使万一不能正常地通过检测磁体134a的磁力而检测UV墨的液面高度,也能防止UV墨流入气体导入孔129a这一情况于未然。
初始填充墨时的控制
在初始填充UV墨时、使用清洗液清洗喷嘴后的启动时等,有时在打印头60的墨室、主墨罐120以及主供给回路的管线117内不存在UV墨。在上述情况下,根据自操作面板88输入到控制单元80中的墨填充指令如下所述那样执行墨的初始填充控制。图10表示关于该墨填充控制的被设定存储在ROM81中的墨填充程序PG的流程图。
在操作面板88中,例如通过选择功能键等操作来选择“墨填充”处理,在指定打印头60而向控制单元80输入墨填充的执行指令时,运算处理部83按照墨填充程序,在步骤S10中将副墨罐的内压保持为负压的状态下(即打开负压控制阀145及正压控制阀155的状态)、执行将与应执行墨填充动作的打印头相应的合流回路开闭阀处于打开状态而将其他合流回路开闭阀处于关闭状态的处理(负压维持处理),然后进行步骤S20。例如,当在操作面板88中选择只使第1打印头60C进行墨填充动作的情况下,仅将与第1打印头60C对应的第1合流回路开闭阀175C处于打开状态,而将与第2~第4打印头对应的第2~第4合流回路开闭阀175M、175Y、175K处于关闭状态(下面说明该情况)。
在步骤S20中,自第1主墨罐110C向减压后的第1副墨罐120C移送UV墨而向第1副墨罐120C补充墨(墨补充处理)。即,仅起动与第1副墨罐120C相对应的送液泵118C而向第1副墨罐120C中供给贮存在第1主墨罐110C中的UV墨。此时,自管接头128缓慢供给UV墨。由此,被供给到第1副墨罐120C中的UV墨经过在低处形成有开口部的第1导出通路127a后沿连接空间125a以及管空间69a的外周壁面流向下方,从而被导入过滤器61b中。此时,能够将连接空间125a、管空间69a以及过滤器61b中的气泡自第2导出通路126b不残留地导入墨贮存室123中而去除该气泡,从而能够使UV墨充满上述区域。也就是说,通过利用在低处形成有开口部的第1导出通路127a导入UV墨、利用在高处形成有开口部的第2导出通路126b去除气泡,能够在自墨贮存室123到过滤器61b的路径中完全去除了气泡的状态下填充UV墨。然后,在自墨贮存室123到过滤器61b的路径被UV墨填满后、利用位于填充基准高度的Hi检测传感器136H检测到被固定在浮子134上的磁体134a的磁力时,使送液泵118C停止运转,由此在第1副墨罐120C的墨贮存室123中贮存有足够量的UV墨。
然后,在步骤S30中,切断负压回路141而利用副墨罐加压部150将第1副墨罐120C的内压加压到正压状态,从而使贮存在第1副墨罐120C中的UV墨的一部分自第1打印头60C流出(打印头的墨填充处理)。详细而言,控制单元80将负压控制阀145关闭而断开管线147c与管线147d的连通,然后使管线147c与管线147x相连接从而将送气泵160的吸入侧回路开放于大气中。另外,将正压控制阀155关闭而使管线157c与管线157d连通,从而使送气泵的喷出口162与第1副墨罐120C的墨贮存室123相连接。利用该切换控制,能够借助正压回路151将送气泵160与第1副墨罐120C相连接,从而将自送气泵160的喷出口162喷出的空气供给到第1副墨罐120C的墨贮存室123中。结果,贮存在第1副墨罐120C的墨贮存室123中的UV墨自墨罐下端的第1导出通路127a及第2导出通路126b被挤出,然后被过滤器61b过滤,之后被供给到第1打印头60C的喷嘴中。然后,自第1打印头60C的喷嘴流出的UV墨被墨托盘180接住。
利用本步骤S30,能够使自第1副墨罐120C的墨贮存室123到第1打印头60C的喷嘴充满UV墨。此时,存在于自过滤器61b到第1打印头60C的喷嘴的路径中的气泡被自喷嘴冲走,从而形成自第1副墨罐120C到第1打印头60C的喷嘴的路径被UV墨填满的状态,然后进行下一步骤S40。另外,此时在合流回路开闭阀175中,除了第1合流回路开闭阀175C之外都处于关闭状态,能够将第2~第4副墨罐的内压保持为初始的设定负压。
在步骤S40中,切断正压回路151而利用副墨罐减压部140将第1副墨罐120C的内压减压成负压状态,利用墨移送部115自第1主墨罐110C向减压后的第1副墨罐120C移送墨而向第1副墨罐120C中填充UV墨(副墨罐墨填充处理)。即,控制单元80将正压控制阀155打开而断开管线157c与管线157d的连通,然后使管线157c与管线157x相连接而将送气泵160的喷出侧回路开放于大气中。另外,控制单元80也将负压控制阀145打开,使管线147c与管线147d连通,从而使送气泵160的吸入口161与第1副墨罐120C的墨贮存室123相连接。
利用该切换控制,在负压回路141中使送气泵160与第1副墨罐120C相连接,从而第1副墨罐的墨贮存室123中的空气被吸引到送气泵160中。因此,第1副墨罐120C的内压下降,自正压状态变成负压状态。在利用压力传感器144检测到的压力达到规定值以下(例如-0.8kPa以下)的负压时,控制单元80使送液泵118C启动。然后,在利用Hi检测传感器136H检测到被固定在浮子134上的磁体134a的磁力时,控制单元80使送液泵118C停止运转。由此,能够在第1副墨罐120C的墨贮存室123中填充UV墨至填充基准高度。
接下来在步骤S50中,将利用压力传感器144检测到的第1副墨罐120C的内压减压至达到设定负压附近(例如-1.0kPa左右),在第1副墨罐120C的内压达到该压力以下时,将之前一直关闭的第2~第4合流回路开闭阀175M、175Y、175K打开,从而将所有第1~第4副墨罐保持为设定负压的负压状态(负压维持处理)。
然后,进入步骤S60,使利用例如橡胶材料形成的刮板(未图示)与形成在打印头60的下表面的打印头喷嘴面(未图示)抵接,从而将附着在打印头喷嘴面上的墨滴去除(擦除处理)。于是,各主墨罐被保持为负压状态,因此在喷嘴部分形成弯液面,形成能够自喷嘴喷出墨而进行打印的状态。
接下来,进入步骤S70,墨填充程序PG结束。由此,墨被填充到在操作面板88中所选择的第1打印头60C中,包括第1副墨罐在内的所有副墨罐均被设定成规定的设定负压而保持待机状态。另外,在针对多个打印头执行墨填充处理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于执行处理的合流开闭阀打开而如上所述那样进行处理。
这里,将上述实施例1的墨供给装置100的主要效果总结如下。
第1,在副墨罐120的下部设有开口部的高度位置不同的第1导出通路127a以及第2导出通路126b。采用上述结构,在例如初始填充UV墨时、使用清洗液清洗喷嘴后的启动时等,能够将自管接头128缓慢供给来的UV墨以及清洗液自在低处形成有开口部的第1导出通路127a导入连接空间125a中。然后,被导入连接空间125a中的UV墨沿连接空间125a以及管空间69a的外周壁面流向下方,流入到过滤器61b。此时,能够将连接空间125a、管空间69a以及过滤器61b中的气泡自第2导出通路126b不残留地导入墨贮存室123中而去除该气泡,从而能使UV墨以及清洗液充满上述区域。此时,由于墨贮存室123被保持为负压状态,因此能够将被导入墨贮存室123中的气泡自气体导入孔129a顺畅地导入管线177中而去除该气泡。然后,在该状态下,将副墨罐120的内压加压成正压状态,从而能够在自副墨罐120到打印头60的喷嘴的路径中不混入气泡地填充UV墨以及清洗液。由此,不会发生喷出不良,能够稳定地喷出墨。
第2,利用Hi检测传感器136H或Lo检测传感器136L检测被固定在浮子134上的磁体134a的磁力,从而能够检测浮子134的高度位置、即被贮存在墨贮存室123中的UV墨的液面高度,上述浮子134以与浮子收容部124的内壁相对的状态被收容在该浮子收容部124中、且能够在该浮子收容部124中大致直线性地上下移动。采用该结构,能够使磁体134a的朝向保持恒定方向地随着UV墨的液面高度变化而大致直线性地上下移动。因此,上述那样上下移动的磁体134a的上下高度位置能够如实地反映UV墨的液面高度。由此,通过利用Hi检测传感器136H或Lo检测传感器136L检测磁体134a的磁力而检测磁体134a的上下高度位置,能够高精度地检测UV墨的液面高度。
第3,在管接头129下方的墨贮存室123中形成有主体为浮子支承部132a以及封堵用浮子133的防逆流部132。利用该防逆流部132,即使在例如浮子134以及磁体134a在浮子收容部124中在保持规定量以下的上下高度后不再移动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被供给到填充基准高度以上的UV墨流入气体导入孔129a中这一情况于未然。详细而言,被供给到填充基准高度以上后流入封堵用浮子收容部132f的UV墨在封堵用浮子收容部132f中使封堵用浮子133向上移动。然后,在封堵用浮子133的上表面与气体导入孔129a的下端开口抵接时,封堵用浮子133能够以覆盖的方式封堵气体导入孔129a的下端开口部。由此,能够防止UV墨流入气体导入孔129a这一情况于未然。
下面,参照图13~图15说明实施例2的墨供给装置200。该墨供给装置200的一部分结构与上述实施例1的墨供给装置100不同。因此,在下述说明中,对与墨供给装置100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说明,只重点说明与墨供给装置100不同的部分。另外,由于本实施例2每种颜色的4个系统(C、M、Y、K)分别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因此对于各系统所共用的结构,省略下标。
图13表示墨供给装置200中的合流回路开闭阀175附近的结构。根据该图13可清楚得知,副墨罐220与打印头60相连接。该副墨罐220借助墨贮存容器280与合流回路开闭阀175相连接。在与合流回路开闭阀175相连接的管线177的中途配置有副墨罐290。另外,该副墨罐290的结构与上述副墨罐220相同。
如图14所示,副墨罐220的主体包括容纳构件221、板簧241和盖构件222;上述容纳构件221为在纸面右方开口的薄型矩形箱状;上述板簧241覆盖该容纳构件221的开口面的一部分;上述盖构件222以覆盖的方式封闭安装有该板簧241的开口面。并且,副墨罐220被盖构件222封闭,从而在内部形成墨贮存室223。在形成有墨贮存室223的纸面左方侧的底面上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2个引导棱224a(参照图15)。在该引导棱224a的纸面右方的与引导棱224a相对的位置上形成有截面呈日文コ字状的收容部形成构件242。利用上述引导棱224a与收容部形成构件242形成浮子收容部224,该浮子收容部224与墨贮存室223连通、且在墨贮存室223的后部沿上下方向延伸。在浮子收容部224中能上下自由移动地收容有圆盘状的浮子234,该浮子234在中心部固定有磁体234a、且能漂浮在UV墨中。
利用例如黑色的树脂材料形成上述副墨罐220的容纳构件221,并且副墨罐220的盖构件22为透明且具有挠性的薄膜状。由此,通过观察开口面能够以目测的方式确认到被贮存在墨贮存室223中的UV墨的量,并且能够使射入墨贮存室223中的光(紫外线)变少,从而能够抑制被贮存在墨贮存室223中的UV墨发生固化。另外,使用例如板状的金属材料形成上述板簧241,从而使该板簧241具有能够补充薄膜状的盖构件222的强度的作用。
如图15所示,在副墨罐220的下表面侧形成有向下突出的连接器部225,在该连接器部225的内部形成有连接空间225a。在连接器部225的上部形成有通道部226,该通道部226朝向墨贮存室223的内侧突出。并且在该副墨罐220中还形成有第1导出通路227a,该第1导出通路227a沿上下方向贯穿容纳构件221、且将墨贮存室223与连接空间225a连接起来。另外,在副墨罐220中还形成有第2导出通路226b,该第2导出通路226b沿上下方向贯穿通道部226、且将墨贮存室223与连接空间225a连接起来。由此,墨贮存室223与打印头60借助第1导出通路227a以及第2导出通路226b相连接。
在副墨罐220的后表面侧设有用于检测墨贮存室223中的UV墨的贮存状态的副墨罐贮存检测部230(参照图14以及图15)。副墨罐贮存检测部230包括浮子234和液面检测传感器238;上述浮子234被收容在浮子收容部224中且能随着墨贮存室223内的UV墨的液面变化而上下移动;上述液面检测传感器238通过检测被固定在该浮子234上的磁体234a的磁力而检测UV墨的液面高度。浮子234被上述引导棱224a引导从而能够在浮子收容部224中直线性地上下移动。
根据图14可清楚得知,浮子收容部224的与浮子234相对的面的面积极小。因此,能够有效防止发生浮子234受到UV墨的作用而粘在用于形成浮子收容部224的侧壁部分上、从而不能准确检测液面高度这一情况。
在液面检测传感器238中收容有液面检测基板235,该液面检测基板235安装有例如能够检测磁体234a的磁力的Hi检测传感器(未图示)以及Lo检测传感器(未图示)。在容纳构件221的后表面上形成有上下延伸的槽状的传感器安装部231,液面检测传感器238插入固定在该传感器安装部231中。
如图15所示,液面检测传感器238插入到传感器安装部231中而与浮子234相对配置,通过利用Hi检测传感器或Lo检测传感器检测磁体234a的磁力,能够检测浮子234的高度位置、即被贮存在墨贮存室223中的UV墨的液面高度。在该液面检测传感器238中所检测到的结果被输出到控制单元80中。在副墨罐220的前表面侧设有与墨贮存室223连通的管接头228。在副墨罐220的上表面侧设有与墨贮存室223连通的管接头229。
墨贮存容器280在内部形成有能够贮存UV墨的墨室281。另外,在管线177上配置有副墨罐290,该副墨罐290的连接器部225与合流回路开闭阀175侧相连接,管接头229与送气泵160侧相连接。另外,形成在副墨罐290的侧面上的管接头(相当于上述管接头228)被封闭。该副墨罐290的液面检测传感器(未图示)中所检测到的检测结果被输出到控制单元80中。
借助墨贮存容器280以及副墨罐290控制副墨罐220的内压。采用该结构,在例如在副墨罐220中不能准确地检测液面高度、利用送液泵118向墨贮存室223中供给了大量的UV墨的情况下,由于能够使墨室281暂时贮存流向管接头229侧的UV墨,因此能够防止UV墨一下子流入合流回路开闭阀175。由此,在将UV墨贮存在墨室281中的期间(到达合流回路开闭阀175之前)内,通过使例如送液泵118停止运转,能够防止UV墨流入合流回路开闭阀175,从而能够最小限度地抑制UV墨流入管接头229侧时所产生的损害。
假设在UV墨填满墨室281以及合流回路开闭阀175后UV墨流入副墨罐290中的情况下,对流入副墨罐290中的UV墨的液面高度进行检测而根据该检测结果进行控制、例如使送液泵118停止驱动。由此,能够防止UV墨流入管线147d以及管线157d中,从而能够抑制UV墨流入管接头229侧时所产生的损害。另外,也可以配置墨贮存容器280来代替副墨罐290,采用该结构,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并且能够尽可能地抑制UV墨流入管接头229侧时所产生的损害。
在上述实施例1中,说明了相对于副墨罐120能装卸地安装液面检测传感器138的结构,但例如也可以将Hi检测传感器136H、Lo检测传感器136L以及液面检测基板135装入副墨罐120中。另外,同样可以在实施例2的副墨罐220中应用该变形。
在上述实施例1中,作为液面检测传感器138,说明了将液面检测基板135收容在壳体构件137中的结构,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结构。例如,如图11所示,也可以不将液面检测基板135收容在壳体构件137中、而是将液面检测基板135安装在与液面检测基板135的形状相符的传感器安装部131a中。另外,同样可以在实施例2的副墨罐220中应用该变形。
在上述实施例1中,以使用了Hi检测传感器136H以及Lo检测传感器136L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结构。例如,如图12所示,也可以将上下排列有3个以上检查传感器136的液面检测基板135a安装在传感器安装部131a中。或者,也可以将该液面检测基板135a在被收容在壳体构件137中的状态下安装在副墨罐120上。采用该结构,能够精细地检测墨贮存室123中的UV墨的液面高度位置。并且,根据所检测到的液面高度位置,把握例如UV墨的余量随时间的变化,在此基础上能够在必要时进行将预测的下一处理告知操作者的控制等。同样可以在实施例2的副墨罐220中应用上述结构。
在上述实施例1中,以形成有将墨贮存室123与连接空间125a连接起来的第1导出通路127a以及第2导出通路126b这2个导出通路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可将本发明限定性地解释为该结构。例如也可以形成3个将墨贮存室123与连接空间125a连接起来的导出通路,并且3个导出通路中的至少2个导出通路的墨贮存室123侧的开口部的高度位置是互不相同的。此外,也可以形成4个以上的导出通路,并且4个以上的导出通路中的至少2个导出通路的墨贮存室123侧的开口部的高度位置是互不相同的。同样可以在实施例2的副墨罐220中应用该结构。
在上述实施例1以及实施例2中,作为应用了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机的一例,说明将本发明应用在单轴打印介质移动、单轴打印头移动型的UV墨固化喷墨打印机中的结构例,但本发明也可以应用在其他结构的喷墨打印机中,例如双轴打印头移动型的喷墨打印机、双轴打印介质移动型的喷墨打印机,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在所用的墨是染料系、颜料系等其他种类的墨的喷墨打印机中。

Claims (13)

1.一种喷墨打印机的墨供给装置,其包括:
副墨罐,其借助打印头侧供给通路与用于喷出液体墨的打印头相连接,且在内部形成有用于贮存液体墨的墨室;
主墨罐,其与上述副墨罐相连接,用于贮存向上述墨室供给的液体墨;其特征在于,
该墨供给装置在上述副墨罐中形成有自上述墨室连通到上述打印头侧供给通路的多个供给孔;
上述多个供给孔中的至少2个上述供给孔的墨室侧开口在上述墨室的内方形成在互不相同的高度位置上;
上述墨室包括彼此连通的供给用墨室和检测用墨室;
以与上述供给用墨室连通的方式形成有压力控制孔,该压力控制孔与用于调整上述墨室的内压的内压控制部件相连接;
在将上述副墨罐与上述内压控制部件连接起来的内压调整通路上配置有能够开闭的内压控制阀;
在上述内压控制阀与上述副墨罐之间配置有上游侧墨贮存构件,在该上游侧墨贮存构件中形成有能够贮存液体墨的上游侧墨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机的墨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以与上述供给用墨室连通的方式形成有与上述主墨罐相连接的墨流入孔;
在上述检测用墨室中收容有能上下自由移动的浮在液体墨中的液面指示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墨打印机的墨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液面指示构件在被收容于上述检测用墨室中的状态下与形成上述墨室的内壁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墨打印机的墨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内壁上形成有朝向上述墨室的内方竖立设置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引导突起;
上述液面指示构件被收容在由上述引导突起包围形成的上述检测用墨室中且能上下自由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墨打印机的墨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副墨罐具有液面检测部,该液面检测部通过检测上述液面指示构件的上下方向位置而检测上述墨室中的墨的液面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墨打印机的墨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相对于上述副墨罐能装卸地构成上述液面检测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墨打印机的墨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液面指示构件具有磁铁;
上述液面检测部具有磁传感器,该磁传感器通过检测来自上述磁铁的磁力而检测上述磁铁的规定上下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喷墨打印机的墨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磁传感器被配置在上述墨室中的墨的液面的上限高度以及下限高度的位置上。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喷墨打印机的墨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墨室中形成有防逆流部,该防逆流部包括:封堵用构件,其浮在液体墨中;支承部,其用于支承上述封堵用构件,使得上述封堵用构件能够随着上述墨室中的墨的液面的高度变化而上下移动;
上述封堵用构件在随着上述墨室中的墨的液面的上升而向上移动时,封堵上述压力控制孔的墨室侧开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喷墨打印机的墨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压力控制孔的墨室侧开口形成在上述副墨罐的上壁面上;
上述支承部包围上述压力控制孔的墨室侧开口,并且与上述上壁面相连而向下延伸;
上述封堵用构件被上述支承部保持且位于上述压力控制孔的墨室侧开口的下方。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机的墨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内压调整通路中的上述内压控制阀与上述内压控制部件之间配置有第2副墨罐。
12.一种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在该喷墨打印机中搭载有权利要求1~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喷墨打印机的墨供给装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该喷墨打印机包括:主体构件,其具有用于支承打印介质的介质支承部;滑架,其与被支承在上述介质支承部上的上述打印介质对峙且能够相对于上述主体构件进行相对移动;
上述主墨罐设在上述主体构件上;
上述打印头以及上述副墨罐设在上述滑架上。
CN2009801030923A 2008-04-16 2009-04-16 喷墨打印机的墨供给装置及具有该墨供给装置的喷墨打印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254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06920 2008-04-16
JP2008106919 2008-04-16
JP2008106920 2008-04-16
JP2008-106919 2008-04-16
JP2008-109087 2008-04-18
JP2008109087 2008-04-18
PCT/JP2009/057663 WO2009128506A1 (ja) 2008-04-16 2009-04-16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のインク供給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25466A CN101925466A (zh) 2010-12-22
CN101925466B true CN101925466B (zh) 2012-08-08

Family

ID=411991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03092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25466B (zh) 2008-04-16 2009-04-16 喷墨打印机的墨供给装置及具有该墨供给装置的喷墨打印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506060B2 (zh)
EP (1) EP2281688B1 (zh)
JP (2) JP5532485B2 (zh)
CN (1) CN101925466B (zh)
WO (1) WO200912850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59672B (zh) * 2008-04-16 2012-05-02 株式会社御牧工程 喷墨打印机的墨供给装置
JP5326713B2 (ja) * 2009-03-19 2013-10-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機能液タンク
JP5166656B2 (ja) * 2011-02-15 2013-03-2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液体吐出方法
JP5720309B2 (ja) * 2011-03-03 2015-05-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JP5909927B2 (ja) 2011-08-30 2016-04-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CN102717600A (zh) * 2012-06-29 2012-10-10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灌墨装置及灌墨控制方法
CN102717602B (zh) * 2012-06-29 2014-10-22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灌墨装置及灌墨方法
GB201211573D0 (en) 2012-06-29 2012-08-15 The Technology Partnership Plc Liquid management system
CN104768764B (zh) * 2012-09-24 2016-11-09 船井电机株式会社 液位感测装置以及将该装置用于喷墨打印系统的方法
CN103895357B (zh) * 2012-12-25 2016-04-27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供墨系统
JP6362109B2 (ja) * 2013-10-04 2018-07-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プリント装置および部品の製造方法
JP6293546B2 (ja) * 2014-03-26 2018-03-14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ニスカ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装置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
JP6347142B2 (ja) * 2014-04-24 2018-06-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吐出試験方法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EP2982513B1 (en) 2014-08-06 2016-09-2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artridge
EP3009268B1 (en) 2014-08-06 2017-02-2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artridge
EP2982514B1 (en) * 2014-08-06 2017-01-25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onsuming apparatus
JP6390444B2 (ja) * 2015-01-21 2018-09-1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557978B2 (ja) 2015-01-21 2019-08-1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428293B2 (ja) 2015-01-21 2018-11-2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US9623691B2 (en) 2015-01-21 2017-04-1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with cover and method therefor including inquiry and notification features
JP6547303B2 (ja) 2015-01-21 2019-07-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17121493A1 (en) * 2016-01-15 2017-07-20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ing fluid container
JP2017185734A (ja) * 2016-04-07 2017-10-12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インク供給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11267010B2 (en) * 2016-10-26 2022-03-08 Carlisle Fluid Technologie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 material sensor for a material tank
JP6910141B2 (ja) * 2016-12-26 2021-07-28 セーレ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6922216B2 (ja) 2016-12-28 2021-08-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US10828905B2 (en) 2016-12-29 2020-11-10 Stratasys Ltd. Pressure control system for print head
JP7055997B2 (ja) * 2017-01-27 2022-04-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の駆動方法
CN106891617B (zh) * 2017-02-21 2018-11-13 珠海市墨的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供墨装置
CN108790407B (zh) * 2017-04-28 2024-04-09 佛山市墨的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供墨系统连供装置
US10919305B2 (en) 2017-06-19 2021-02-16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ing agent containers
JP6963925B2 (ja) * 2017-07-14 2021-11-10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造形装置、造形方法
EP3437881B1 (en) * 2017-07-31 2020-07-0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JP7155874B2 (ja) * 2017-12-11 2022-10-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WO2019117028A1 (ja) * 2017-12-11 2019-06-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ダックビル弁、ダイアフラムポンプ、及び印刷装置
JP7169805B2 (ja) * 2018-07-31 2022-11-11 ローランドディー.ジー.株式会社 ダンパー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KR102139137B1 (ko) * 2018-12-10 2020-07-29 주식회사 고산테크 잉크젯 프린터의 잉크 저장장치
JP7564660B2 (ja) 2020-07-31 2024-10-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CN114290815B (zh) * 2021-12-08 2022-09-30 北京中电元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打印机用持续供墨装置
JP2023087401A (ja) * 2021-12-13 2023-06-2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液体供給装置
JP2023128091A (ja) * 2022-03-02 2023-09-14 株式会社ミヤコシ 分配タンク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96625A (ja) * 1999-04-14 2000-10-24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1141547A (ja) * 1999-11-16 2001-05-25 Toshiba Tec Corp 液面検出装置
JP2001225482A (ja) * 2000-02-17 2001-08-21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JP2002160383A (ja) * 2000-11-06 2002-06-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用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JP2004284207A (ja) * 2003-03-24 2004-10-14 Mutoh Ind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におけるインク供給装置
JP2006247862A (ja) * 2005-03-08 2006-09-21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液体供給装置及びパターニング装置
JP2007216535A (ja) * 2006-02-17 2007-08-30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キャップ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55528A (en) * 1990-07-06 1992-10-13 Nippon Steel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concentration of toner in the liquid toner of a recording apparatus
JPH07246713A (ja) * 1994-03-09 1995-09-26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3247558B2 (ja) * 1994-11-07 2002-01-15 キヤノンアプテックス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
JPH11188890A (ja) * 1997-10-20 1999-07-13 Canon Inc 液体補充方法及び該方法を用いた液体吐出記録装置
JP3387886B2 (ja) * 1999-04-26 2003-03-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1038920A (ja) * 1999-07-27 2001-02-13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KR100425300B1 (ko) * 2001-08-13 2004-03-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분리된 마그네트를 적용한 잉크 카트리지
KR100433529B1 (ko) * 2001-12-04 2004-05-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압력조절모듈을 구비한 잉크 카트리지
US6957882B2 (en) * 2002-05-23 2005-10-25 Agfa Gevaert N. V. Ink tank for feeding a shuttling inkjet printing head
JP3807358B2 (ja) * 2002-10-22 2006-08-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容器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3754954B2 (ja) * 2002-11-27 2006-03-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6062330A (ja) 2004-08-30 2006-03-09 Sharp Corp 吐出ヘッド装置、流体吐出装置、及び流体吐出方法
JP4888936B2 (ja) * 2004-11-16 2012-02-29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インク供給装置
EP1846245B1 (en) * 2004-12-17 2009-04-29 Agfa Graphics Nv System and method for supplying an ink to a reciprocating printhead in an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JP4895723B2 (ja) * 2006-08-23 2012-03-1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液体吐出面の清掃方法
CN101559672B (zh) * 2008-04-16 2012-05-02 株式会社御牧工程 喷墨打印机的墨供给装置
CN101559673B (zh) * 2008-04-16 2011-09-07 株式会社御牧工程 喷墨打印机的墨供给装置
CN101559674A (zh) * 2008-04-18 2009-10-21 株式会社御牧工程 墨供给器及搭载有该墨供给器的喷墨打印机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96625A (ja) * 1999-04-14 2000-10-24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1141547A (ja) * 1999-11-16 2001-05-25 Toshiba Tec Corp 液面検出装置
JP2001225482A (ja) * 2000-02-17 2001-08-21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JP2002160383A (ja) * 2000-11-06 2002-06-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用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JP2004284207A (ja) * 2003-03-24 2004-10-14 Mutoh Ind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におけるインク供給装置
JP2006247862A (ja) * 2005-03-08 2006-09-21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液体供給装置及びパターニング装置
JP2007216535A (ja) * 2006-02-17 2007-08-30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キャップ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348575B2 (ja) 2013-11-20
EP2281688A1 (en) 2011-02-09
JP2012210824A (ja) 2012-11-01
WO2009128506A1 (ja) 2009-10-22
JPWO2009128506A1 (ja) 2011-08-04
US20100295905A1 (en) 2010-11-25
JP5532485B2 (ja) 2014-06-25
US8506060B2 (en) 2013-08-13
EP2281688A4 (en) 2012-01-25
CN101925466A (zh) 2010-12-22
EP2281688B1 (en) 2012-1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25466B (zh) 喷墨打印机的墨供给装置及具有该墨供给装置的喷墨打印机
CN101559672B (zh) 喷墨打印机的墨供给装置
CN101559674A (zh) 墨供给器及搭载有该墨供给器的喷墨打印机
CN101925465B (zh) 喷墨打印机的墨供给装置及其逆流阻断装置
CN101559673B (zh) 喷墨打印机的墨供给装置
US9586405B2 (en) Ink supply apparatus
JP2003170607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の初期インク充填方法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KR101103315B1 (ko) 잉크공급기 및 그 잉크공급기를 탑재한 잉크젯 프린터
JP2001310481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0036418A (ja) インク供給装置
EP3284600B1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supply method
JP2010082978A (ja) インク供給器
JP5336808B2 (ja) インク供給装置
KR20090110213A (ko) 잉크젯 프린터의 잉크공급장치
JP5294748B2 (ja) インク供給器
KR20090110214A (ko) 잉크젯 프린터의 잉크공급장치
JP2001310482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808

Termination date: 2017041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