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23869A - 磁性构件的安装结构、磁性构件与磁连结构件的粘接方法、拾取装置以及盘装置 - Google Patents

磁性构件的安装结构、磁性构件与磁连结构件的粘接方法、拾取装置以及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23869A
CN101923869A CN2010102240251A CN201010224025A CN101923869A CN 101923869 A CN101923869 A CN 101923869A CN 2010102240251 A CN2010102240251 A CN 2010102240251A CN 201010224025 A CN201010224025 A CN 201010224025A CN 101923869 A CN101923869 A CN 1019238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component
bonding force
coupling member
magnetic
mag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2402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23869B (zh
Inventor
森本俊一
今井谦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9238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238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238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2386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25Electromechanical actuators for lens positioning
    • G11B7/0935Details of the moving par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22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optical heads, e.g. assembly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85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into, or out of, its operative position or across tracks, otherwise than during the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for adjustment or preliminary positioning or track change or selection
    • G11B7/0857Arrangements for mechanically moving the whole head
    • G11B7/08582Sled-type position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0Methods of surface bonding and/or assembly therefo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Standing Axle, Rod, Or Tube Structures Coupled By Welding, Adhesion, Or Deposition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 Optical Head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磁性构件的安装结构、磁性构件与磁连结构件的粘接方法、拾取装置及盘装置,能确保粘接强度,将磁性构件和磁连结构件可靠地粘接在一起。磁性构件50的安装结构至少包括磁性构件50、能配设磁性构件50的磁连结构件10Ⅰ、用于将磁性构件50粘接在磁连结构件10Ⅰ上的粘接构件60。通过在磁性构件50和磁连结构件10Ⅰ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设置用于确保粘接强度的粘接力确保部12aⅠ、12bⅠ,能将磁性构件50可靠地粘接在磁连结构件10Ⅰ上。本发明构成具有所述磁性构件50的安装结构的拾取装置,构成具有所述拾取装置的盘装置。

Description

磁性构件的安装结构、磁性构件与磁连结构件的粘接方法、拾取装置以及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磁性构件的安装结构、磁性构件和磁连结构件的粘接方法、拾取装置以及光盘装置。
背景技术
图9表示现有的磁性构件的安装结构、磁性构件与磁连结构件的粘接方法的一种形式。
在光拾取装置用的物镜驱动器中,通过使驱动器的可动部(未图示)轻量化,并且增大设置在驱动器固定部507上的磁铁550的体积而从磁铁550获得较大的磁通密度,来获取高驱动灵敏度。驱动器(actuator)是指例如使能量转换为平移运动或旋转运动等的驱动装置。另外,在光拾取装置用的物镜驱动器等中,为了加速例如驱动器的组装工序,多使用在UV(ultraviolet radiation:紫外线)等作用下固化的灌封(potting)粘接剂(未图示)等。
作为现有的其他光拾取装置,例如有提高透镜架和磁轭的粘接强度、减少不必要振动的动磁(MM)式光学拾取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磁轭”是减少例如由磁体产生的磁力的泄漏的装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259877号公报(第1、3、4页,图1-4)
然而,光拾取装置或光拾取装置用的驱动器一旦不慎跌落,此时,具有磁铁550的驱动器受到跌落等的冲击时,由于磁铁550自身的重量/质量,有时会发生磁铁550相对于后磁轭(back  yoke)510位置偏移。由此,后磁轭510和磁铁550之间需要牢固的粘接力。
但是,如果粘接部分使用一般的由UV等固化的灌封粘接剂,不能期待提高粘接力。在磁铁550的粘接面部551和后磁轭510的粘接面部511之间存在未图示的UV固化型粘接剂的状态下,使磁铁550的粘接面部分551与后磁轭510的粘接面部511对合时,UV被磁铁550和后磁轭510遮挡而无法到达粘接面部511、551,因此导致UV固化型粘接剂在粘接面部511、551间无法凝固。因此,在使用UV固化型粘接剂将磁铁550粘接在后磁轭510上时,存在仅能在磁铁550的周围涂敷UV固化型灌封粘接剂,而在磁铁550和后磁轭510的很大的粘接面部511上无法涂敷UV固化型粘接剂的问题。
而且,由于温度、湿度变化等,也存在磁铁550相对于后磁轭510的粘接强度降低的情况。在使用UV固化型粘接剂将磁铁550粘接在后磁轭510上时,仅在磁铁550的周围涂敷/固化UV固化型灌封粘接剂,例如在上述情况下,在具有磁铁550的驱动器受到跌落等冲击时,存在粘接力不能战胜磁铁550自身的重量/质量产生的下降力的问题。
由于这些问题,期望通过在安装有磁铁550的后磁轭510的整个接触面的尽可能大的面积上涂敷粘接剂560来将磁铁550粘接在后磁轭510上,来确保磁铁550相对于后磁轭510的粘接强度。此时,由于UV无法到达磁铁550的粘接面部551及后磁轭510的粘接面部511上,因此不能使用未图示的UV固化型粘接剂。因此,在使磁铁550的粘接面部551和后磁轭510的粘接面部511之间存在粘接剂560而将磁铁550粘接在后磁轭510上时,例如要使用单组分热固性粘接剂560、双组分混合型粘接剂560、厌氧性固化型之类的即使无光也可固化的粘接剂 560。
为了提高磁铁550相对于后磁轭510的粘接强度,优选磁铁550的粘接面部551的粘接面积及后磁轭510的粘接面部511的粘接面积较大。为了在较大面积的粘接面部511、551上涂敷粘接剂560,期望进行例如预先在后磁轭510的粘接面部511上涂敷粘接剂560的预先涂覆,但在预先在后磁轭510的粘接面部511上涂敷粘接剂560之后、将磁铁550安装在涂敷了粘接剂560的后磁轭510上的情况下,由于磁铁550具有强大的磁力,因此磁铁550被配置成可在后磁轭510滑动。此时,磁铁550自身相对于粘接剂560具有桨那样的作用,预先涂敷在后磁轭510上的粘接剂560有可能被磁铁550刮掉。
在将磁铁550配置在后磁轭510上的组装工序之前预先在后磁轭510上涂敷粘接剂560的情况下、在将磁铁550设置在后磁轭510附近之后立即在后磁轭510上涂敷粘接剂560的情况下,在使用已磁化的、产生强大磁力的永久磁铁550时,都难以确认磁铁550是否在足够大的粘接面积上粘接在后磁轭510上。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技术方案1的磁性构件的安装结构至少具有磁性构件和磁连结构件,该磁连结构件设置有用于确保安装所述磁性构件时的粘接强度的粘接力确保部。
采用上述结构,能将磁性构件可靠地粘接在磁连结构件上。磁连结构件是指在结构上支持磁性连接的构件。利用设置在磁连结构件上的粘接力确保部能确保粘接强度,从而能将磁性构件可靠地粘接在磁连结构件上。
技术方案2的磁性构件的安装结构的特征在于,其至少具 有磁性构件、能配设所述磁性构件的磁连结构件、用于将所述磁性构件粘接在所述磁连结构件上的粘接构件,在所述磁性构件和所述磁连结构件的任一方或双方上设置有用于确保粘接强度的粘接力确保部。
采用上述结构,能将磁性构件可靠地粘接在磁连结构件上。利用设置在磁性构件和磁连结构件的任一方或双方上的粘接力确保部,能确保粘接强度,从而能将磁性构件和磁连结构件可靠地粘接在一起。
技术方案3的磁性构件的安装结构以技术方案2所述的磁性构件的安装结构以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力确保部被形成为包括凹凸部。
采用上述结构,能将磁性构件可靠地粘接在磁连结构件上。在将磁性构件安装于磁连结构件上之前或者在将磁性构件安装于磁连结构件上之后,被涂敷在磁性构件的粘接力确保部和磁连结构件的粘接力确保部的任一方或双方上的粘接构件,利用毛细管现象在构成磁性构件的粘接力确保部的凹凸部或在构成磁连结构件的粘接力确保部的凹凸部上展开,因此能实现可靠的粘接。因此,能可靠地确保磁性构件相对于磁连结构件的粘接强度。
技术方案4的磁性构件的安装结构以技术方案2或3所述的磁性构件的安装结构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力确保部具有大致网格状的凹凸部。
采用上述结构,能将磁性构件可靠地粘接在磁连结构件上。在将磁性构件安装于磁连结构件上之前或者将磁性构件安装于磁连结构件上之后,被涂敷在磁性构件的粘接力确保部和磁连结构件的粘接力确保部的任一方或双方上的粘接构件,利用毛细管现象在构成磁性构件的粘接力确保部的大致网格状的凹凸 部或构成磁连结构件的粘接力确保部的大致网格状的凹凸部上展开,因此能实现可靠的粘接。因此,能可靠地确保磁性构件相对于磁连结构件的粘接强度。
技术方案5的磁性构件的安装结构以技术方案2~4中任一项所述的磁性构件的安装结构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力确保部具有大致窄条形状的凹凸部。
采用上述结构,能将磁性构件可靠地粘接在磁连结构件上。在将磁性构件安装于磁连结构件上之前或者将磁性构件安装于磁连结构件之后,被涂敷在磁性构件的粘接力确保部和磁连结构件的粘接力确保部的任一方或双方上的粘接构件,利用毛细管现象在构成磁性构件的粘接力确保部的大致窄条形状的凹凸部或构成磁连结构件的粘接力确保部的大致窄条形状的凹凸部上展开,因此能实现可靠的粘接。因此,能可靠地确保磁性构件相对于磁连结构件的粘接强度。
技术方案6的磁性构件的安装结构以技术方案2~5中任一项所述的磁性构件的安装结构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力确保部具有大致放射状的凹凸部。
采用上述结构,能将磁性构件可靠地粘接在磁连结构件上。在将磁性构件安装于磁连结构件上之前或者将磁性构件安装于磁连结构件上之后,被涂敷在磁性构件的粘接力确保部和磁连结构件的粘接力确保部的任一方或双方上的粘接构件,利用毛细管现象在构成磁性构件的粘接力确保部的大致放射状的凹凸部或构成磁连结构件的粘接力确保部的大致放射状的凹凸部上展开,因此能实现可靠的粘接。因此,能可靠地确保磁性构件相对于磁连结构件的粘接强度。
技术方案7的磁性构件的安装结构以技术方案2~6中任一项所述的磁性构件的安装结构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 力确保部被形成为具有深度超过0mm(毫米)且在约0.2mm以下的凹凸部。
采用上述结构,能将磁性构件可靠地粘接在磁连结构件上。在将磁性构件安装于磁连结构件之前或将磁性构件安装于磁连结构件上之后,被涂敷在磁性构件的粘接力确保部和磁连结构件的粘接力确保部的任一方或双方上的粘接构件,利用毛细管现象容易地在构成磁性构件的粘接力确保部的深度超过0mm且在约0.2mm以下的凹凸部或构成磁连结构件的粘接力确保部的深度超过0mm且在约0.2mm以下的凹凸部上展开,因此能实现可靠的粘接。在设置在磁性构件的粘接力确保部和磁连结构件的粘接力确保部的任一方或双方上的凹凸部的深度为0mm的情况下,担心基本不会发生毛细管现象。而在设置在磁性构件的粘接力确保部和磁连结构件的粘接力确保部的任一方或双方上的凹凸部的深度超过约0.2mm的情况下,担心难以发生毛细管现象。如果在磁性构件的粘接力确保部和磁连结构件的粘接力确保部的任一方或双方上构成深度超过0mm且在约0.2mm以下的凹凸部,被涂敷在粘接力确保部上的粘接构件利用毛细管现象容易地在粘接力确保部上展开。因此,能可靠地确保磁性构件相对于磁连结构件的粘接强度。
技术方案8的磁性构件的安装结构以技术方案2~7中任一项所述的磁性构件的安装结构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力确保部具有槽。
采用上述结构,能将磁性构件可靠地粘接在磁连结构件上。利用设置在磁性构件和磁连结构件的任一方或双方上的粘接力确保部的槽,能确保粘接强度,从而能将磁性构件和磁连结构件可靠地粘接在一起。
技术方案9的磁性构件的安装结构以技术方案2~8中任一 项所述的磁性构件的安装结构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力确保部具有V槽。
采用上述结构,能将磁性构件可靠地粘接在磁连结构件上。利用设置在磁性构件和磁连结构件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的粘接力确保部的V槽,能确保粘接强度,从而能将磁性构件和磁连结构件可靠地粘接在一起。
技术方案10的磁性构件的安装结构以技术方案2~9中任一项所述的磁性构件的安装结构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力确保部具有被配设为大致网格状的槽。
采用上述结构,能将磁性构件可靠地粘接在磁连结构件上。利用设置在磁性构件和磁连结构件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的粘接力确保部的大致网格状的槽,能确保粘接强度,从而能将磁性构件和磁连结构件可靠地粘接在一起。
技术方案11的磁性构件的安装结构以技术方案2~10中任一项所述的磁性构件的安装结构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力确保部具有大致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方向槽和大致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二方向槽。
采用上述结构,能将磁性构件可靠地粘接在磁连结构件上。通过使设置在磁性构件和磁连结构件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的粘接力确保部具有大致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方向槽和大致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二方向槽,能确保粘接强度,从而能将磁性构件和磁连结构件可靠地粘接在一起。
技术方案12的磁性构件的安装结构以技术方案2~11中任一项所述的磁性构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力确保部具有以大致放射状延伸设置的槽。
采用上述结构,能将磁性构件可靠地粘接在磁连结构件上。通过使设置在磁性构件和磁连结构件的任一方或双方上的粘接 力确保部具有以大致放射状延伸设置的槽,能确保粘接强度,从而将磁性构件和磁连结构件可靠地粘接在一起。
技术方案13的磁性构件的安装结构以技术方案2~12中任一项所述的磁性构件的安装结构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力确保部具有深度超过0mm且在约0.2mm以下的槽。
采用上述结构,能将磁性构件可靠地粘接在磁连结构件上。在将磁性构件安装于磁连结构件上之前或将磁性构件安装于磁连结构件上之后,涂敷在磁性构件的粘接力确保部和磁连结构件的粘接力确保部的任一方或双方上的粘接构件,利用构成磁性构件的粘接力确保部的的深度超过0mm且在约0.2mm以下的槽或构成磁连结构件的粘接力确保部的深度超过0mm且在约0.2mm以下的槽通过毛细管现象容易地展开,因此能实现可靠的粘接。在设置在磁性构件的粘接力确保部和磁连结构件的粘接力确保部的任一方或双方上的槽的深度为0mm的情况下,担心基本不会发生毛细管现象。而且,在设置在磁性构件的粘接力确保部和磁连结构件的粘接力确保部的任一方或双方上的槽的深度超过约0.2mm的情况下,担心难以发生毛细管现象。如果在磁性构件的粘接力确保部或磁连结构件的粘接力确保部的任一方或两方上构成深度超过0mm且在0.2mm以下的槽,则涂敷在粘接力确保部上的粘接构件能利用毛细管现象容易地在粘接力确保部上展开。因此,能可靠地确保磁性构件相对于磁连结构件的粘接强度。
技术方案14的磁性构件的安装结构以技术方案2~13中任一项所述的磁性构件的安装结构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力确保部具有截面积超过0mm2(平方毫米)且在约0.05mm2以下的槽。
采用上述结构,能将磁性构件可靠地粘接在磁连结构件上。 在将磁性构件安装于磁连结构件上之前或将磁性构件安装于磁连结构件上之后,被涂敷在磁性构件的粘接力确保部和磁连结构件的粘接力确保部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的粘接构件利用构成磁性构件的粘接力确保部的、截面积超过0mm2且在约0.05mm2以下的槽或构成磁连结构件的粘接力确保部的、截面积超过0mm2且在约0.05mm2以下的槽通过毛细管现象容易地展开,因此能实现可靠的粘接。在设置在磁性构件的粘接力确保部和磁连结构件的粘接力确保部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的槽的截面积为0mm2的情况下,担心基本不会发生毛细管现象。而且,在设置在磁性构件的粘接力确保部和磁连结构件的粘接力确保部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的槽的截面积超过约0.05mm2的情况下,担心难以发生毛细管现象。如果在磁性构件的粘接力确保部和磁连结构件的粘接力确保部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构成截面积超过0mm2且在约0.05mm2以下的槽,则涂敷在粘接力确保部上的粘接构件能利用毛细管现象容易地在粘接力确保部上展开。因此,能可靠地确保磁性构件相对于磁连结构件的粘接强度。
技术方案15的磁性构件的安装结构以技术方案2~14中任一项所述的磁性构件的安装结构为基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磁性构件和所述磁连结构件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设有用于将粘接构件引导至所述粘接力确保部的粘接构件积存部。
采用上述结构,能将磁性构件可靠地粘接在磁连结构件上。能利用设置在磁性构件和磁连结构件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的粘接构件积存部确保粘接强度,从而将磁性构件和磁连结构件可靠地粘接在一起。
技术方案16的磁性构件的安装结构以技术方案15所述的安装结构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力确保部被形成为具 有凹凸部,所述粘接构件积存部被形成为具有凹部,在向所述磁性构件和所述磁连结构件的任一方或双方上涂敷用于接合二者的所述粘接构件时,所述凹部位于所述凹凸部的略上侧的位置。
采用上述结构,能将磁性构件可靠地粘接在磁连结构件上。能利用设置在磁性构件和磁连结构件的任一方或双方上的、靠上侧的粘接构件积存部的的凹部及粘接力确保部的凹凸部来确保粘接强度,从而将磁性构件和磁连结构件可靠地粘接在一起。通过在磁性构件和磁连结构件的任一方或双方上的、靠上侧的粘接构件积存部上涂敷粘接构件,能利用重力和/或毛细管现象将粘接构件稳定地供给至粘接力确保部的凹凸部。因此,能容易地使粘接构件遍布于粘接力确保部。
技术方案17的磁性构件的安装结构以技术方案15或16所述的磁性构件的安装结构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力确保部具有槽,所述粘接构件积存部具有凹部,所述槽的深度和所述凹部的深度大致相同。
采用上述结构,能将磁性构件可靠地粘接在磁连结构件上。能利用设置在磁性构件和磁连结构件的任一方或双方上的粘接构件积存部的凹部及粘接力确保部的槽来确保粘接强度,从而将磁性构件和磁连结构件可靠地粘接在一起。通过例如在磁性构件和磁连结构件中的任一方或双方的粘接构件积存部上涂敷粘接构件,能将粘接构件稳定地供给至粘接力确保部的槽,使粘接构件容易地遍布于粘接力确保部。
技术方案18的磁性构件的安装结构以技术方案15~17中任一项所述的磁性构件的安装结构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构件积存部具有深度超过0mm且在约0.2mm以下的凹部。
采用上述结构,能将磁性构件可靠地粘接在磁连结构件上。 在将磁性构件安装于磁连结构件上之前或将磁性构件安装于磁连结构件上之后,被涂敷在磁性构件的粘接构件积存部和磁连结构件的粘接构件积存部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的粘接构件,利用构成磁性构件的粘接构件积存部的深度超过0mm且在约0.2mm以下的凹部或构成磁连结构件的粘接构件积存部的深度超过0mm且在约0.2mm以下的凹部通过毛细管现象容易地展开,因此能实现可靠的粘接。在设置在磁性构件的粘接构件积存部和磁连结构件的粘接构件积存部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的凹部的深度为0mm的情况下,担心基本不会发生毛细管现象。而且,在设置在磁性构件的粘接构件积存部和磁连结构件的粘接构件积存部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的凹部的深度超过约0.2mm的情况下,担心难以发生毛细管现象。如果在磁性构件的粘接构件积存部和磁连结构件的粘接构件积存部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构成深度超过0mm且在约0.2mm以下的凹部,则被涂敷在粘接构件积存部上的粘接构件利用毛细管现象等以粘接构件积存部为起点容易地在粘接力确保部上展开。由此,能可靠地确保磁性构件相对于磁连结构件的粘接强度。
技术方案19的拾取装置的特征在于,其具有技术方案2~18中任一项所述的磁性构件的安装结构。
采用上述结构,能构成将磁性构件可靠地粘接在磁连结构件上的拾取装置。能利用设置在磁性构件和磁连结构件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的粘接力确保部来确保粘接强度,从而能构成将磁性构件和磁连结构件可靠地粘接在一起的拾取装置。
技术方案20的磁性构件与磁连结构件的粘接方法的特征在于,在磁性构件和磁连结构件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形成用于确保粘接强度的粘接力确保部,从而将所述磁性构件粘接于磁连结构件上。
采用上述结构,能将磁性构件可靠地粘接在磁连结构件上。通过在磁性构件和磁连结构件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形成用于确保粘接强度的粘接力确保部,在形成于磁性构件和磁连结构件的任一方或双方上的粘接力确保部上设置粘接构件,能确保粘接强度,从而能将磁性构件和磁连结构件可靠地粘接在一起。
技术方案21的磁性构件与磁连结构件的粘接方法以技术方案20所述的磁性构件与磁连结构件的粘接方法为基础,其特征在于,使用模具形成所述粘接力确保部。
采用上述结构,能将磁性构件可靠地粘接在磁连结构件上。使用模具在磁性构件和磁连结构件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进行转印加工而形成粘接力确保部,利用经由转印加工形成在磁性构件上的粘接力确保部和经由转印加工形成在磁连结构件上的粘接力确保部中的任一方或双方来确保粘接强度,从而将磁性构件和磁连结构件可靠地粘接在一起。
技术方案22的磁性构件与磁连结构件的粘接方法以技术方案20或21所述的磁性构件与磁连结构件的粘接方法为基础,其特征在于,进行冲压加工形成所述粘接力确保部。
采用上述结构,能将磁性构件可靠地粘接在磁连结构件上。在磁性构件和磁连结构件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粘接力确保部,利用经由冲压加工形成在磁性构件上的粘接力确保部和经由冲压加工形成在磁连结构件上的粘接力确保部中的任一方或双方来确保粘接强度,从而将磁性构件和磁连结构件可靠地粘接在一起。
技术方案23的磁性构件与磁连结构件的粘接方法以技术方案20~22中任一项所述的磁性构件与磁连结构件的粘接方法为基础,其特征在于,进行转印加工形成所述粘接力确保部。
采用上述结构,能将磁性构件可靠地粘接在磁连结构件上。 在磁性构件和磁连结构件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进行转印加工而形成粘接力确保部,利用经由转印加工形成在磁性构件上的粘接力确保部和经由转印加工形成在磁连结构件上的粘接力确保部中的任一方或双方来确保粘接强度,从而将磁性构件和磁连结构件可靠地粘接在一起。
技术方案24的拾取装置的特征在于,通过实施技术方案20~23中任一项所述的磁性构件与磁连结构件的粘接方法而构成。
采用上述结构,能构成将磁性构件可靠地粘接在磁连结构件上的拾取装置。通过在磁性构件和磁连结构件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形成用于确保粘接强度的粘接力确保部,在形成于磁性构件和磁连结构件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的粘接力确保部上设置粘接构件,能确保粘接强度,从而能构成将磁性构件和磁连结构件可靠地粘接在一起的拾取装置。
技术方案25的盘装置的特征在于,其具有技术方案19或24所述的拾取装置。
采用上述结构,能构成具有将磁性构件可靠地粘接在磁连结构件上的拾取装置的盘装置。
如上所述,采用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能将磁性构件可靠地粘接在磁连结构件上。利用设置在磁连结构件上的粘接力确保部能确保粘接强度,从而能将磁性构件可靠地粘接在磁连结构件上。
采用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能将磁性构件可靠地粘接在磁连结构件上。利用设置在磁性构件和磁连结构件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的粘接力确保部能确保粘接强度,从而能将磁性构件和磁连结构件可靠地粘接在一起。
采用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能将磁性构件可靠地粘接在 磁连结构件上。在将磁性构件安装于磁连结构件上之前或将磁性构件安装于磁连结构件上之后,被涂敷在磁性构件的粘接力确保部和磁连结构件的粘接力确保部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的粘接构件利用毛细管现象在构成磁性构件的粘接力确保部的凹凸部或构成磁连结构件的粘接力确保部的凹凸部上展开,能实现可靠地粘接。因此,能可靠地确保磁性构件相对于磁连结构件的粘接强度。
采用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能将磁性构件可靠地粘接在磁连结构件上。在将磁性构件安装于磁连结构件上之前或将磁性构件安装于磁连结构件上之后,被涂敷在磁性构件的粘接力确保部和磁连结构件的粘接力确保部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的粘接构件利用毛细管现象在构成磁性构件的粘接力确保部的大致网格状的凹凸部或构成磁连结构件的粘接力确保部的大致网格状的凹凸部上展开,能实现可靠的粘接。因此,能可靠地确保磁性构件相对于磁连结构件的粘接强度。
采用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能将磁性构件可靠地粘接在磁连结构件上。在将磁性构件安装于磁连结构件上之前或将磁性构件安装于磁连结构件上之后,被涂敷在磁性构件的粘接力确保部和磁连结构件的粘接力确保部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的粘接构件利用毛细管现象在构成磁性构件的粘接力确保部的大致窄条形状的凹凸部或构成磁连结构件的粘接力确保部的大致窄条形状的凹凸部上展开,能实现可靠地粘接。因此,能可靠地确保磁性构件相对于磁连结构件的粘接强度。
采用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能将磁性构件可靠地粘接在磁连结构件上。在将磁性构件安装于磁连结构件上之前或将磁性构件安装于磁连结构件上之后,被涂敷在磁性构件的粘接力确保部和磁连结构件的粘接力确保部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的粘 接构件利用毛细管现象在构成磁性构件的粘接力确保部的大致放射状的凹凸部或构成磁连结构件的粘接力确保部的大致放射状的凹凸部上展开,能实现可靠地粘接。因此,能可靠地确保磁性构件相对于磁连结构件的粘接强度。
采用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能将磁性构件可靠地粘接在磁连结构件上。在将磁性构件安装于磁连结构件上之前或将磁性构件安装于磁连结构件上之后,被涂敷在磁性构件的粘接力确保部和磁连结构件的粘接力确保部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的粘接构件利用毛细管现象容易地在构成磁性构件的粘接力确保部的深度超过0mm且在约0.2mm以下的凹凸部或构成磁连结构件的粘接力确保部的深度超过0mm且在约0.2mm以下的凹凸部上展开,因此能实现可靠的粘接。在设置在磁性构件的粘接力确保部和磁连结构件的粘接力确保部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的凹凸部的深度为0mm的情况下,担心基本不会发生毛细管现象。而在设置在磁性构件的粘接力确保部和磁连结构件的粘接力确保部的任一方或双方上的凹凸部的深度超过约0.2mm的情况下,担心例如难以发生毛细管现象。如果在磁性构件的粘接力确保部和磁连结构件的粘接力确保部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构成深度超过0mm且在约0.2mm以下的凹凸部,能利用毛细管现象使涂敷在粘接力确保部上的粘接构件容易地在粘接力确保部上展开。因此,能可靠地确保磁性构件相对于磁连结构件的粘接强度。
采用技术方案8所述的发明,能将磁性构件可靠地粘接在磁连结构件上。利用设置在磁性构件和磁连结构件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的粘接力确保部的槽能确保粘接强度,从而能将磁性构件和磁连结构件可靠地粘接在一起。
采用技术方案9所述的发明,能将磁性构件可靠地粘接在 磁连结构件上。利用设置在磁性构件和磁连结构件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的粘接力确保部的V槽能确保粘接强度,从而能将磁性构件和磁连结构件可靠地粘接在一起。
采用技术方案10所述的发明,能将磁性构件可靠地粘接在磁连结构件上。利用设置在磁性构件和磁连结构件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的粘接力确保部的大致网格状的槽能确保粘接强度,从而能将磁性构件和磁连结构件可靠地粘接在一起。
采用技术方案11所述的发明,能将磁性构件可靠地粘接在磁连结构件上。通过使设置在磁性构件和磁连结构件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的粘接力确保部具有大致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方向槽和大致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二方向槽,能确保粘接强度,从而能将磁性构件和磁连结构件可靠地粘接在一起。
采用技术方案12所述的发明,能将磁性构件可靠地粘接在磁连结构件上。通过使设置在磁性构件和磁连结构件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的粘接力确保部具有以大致放射状延伸设置的槽,能确保粘接强度,从而能将磁性构件和磁连结构件可靠地粘接在一起。
采用技术方案13所述的发明,能将磁性构件可靠地粘接在磁连结构件上。在将磁性构件安装于磁连结构件上之前或将磁性构件安装于磁连结构件上之后,被涂敷在磁性构件的粘接力确保部和磁连结构件的粘接力确保部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的粘接构件,利用构成磁性构件的粘接力确保部的深度超过0mm且在约0.2mm以下的槽或构成磁连结构件的粘接力确保部的深度超过0mm且在约0.2mm以下的槽通过毛细管现象容易地展开,因此能实现可靠的粘接。在设置在磁性构件的粘接力确保部和磁连结构件的粘接力确保部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的槽的深度为例如0mm的情况下,担心基本不会发生毛细管现象。而在 设置在磁性构件的粘接力确保部和磁连结构件的粘接力确保部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的槽的深度超过例如约0.2mm的情况下,担心例如难以发生毛细管现象。如果在磁性构件的粘接力确保部和磁连结构件的粘接力确保部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构成深度超过0mm且在约0.2mm以下的槽,则被涂敷在粘接力确保部上的粘接构件利用毛细管现象容易地在粘接力确保部上展开。因此,能可靠地确保磁性构件相对于磁连结构件的粘接强度。
采用技术方案14所述的发明,能将磁性构件可靠地粘接在磁连结构件上。在将磁性构件安装于磁连结构件上之前或将磁性构件安装于磁连结构件上之后,被涂敷在磁性构件的粘接力确保部和磁连结构件的粘接力确保部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的粘接构件,利用构成磁性构件的粘接力确保部的截面积超过0mm2且在约0.05mm2以下的槽或构成磁连结构件的粘接力确保部的截面积超过0mm2且在约0.05mm2以下的槽通过毛细管现象容易地展开,因此能实现可靠的粘接。在设置在磁性构件的粘接力确保部和磁连结构件的粘接力确保部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的槽的截面积为例如0mm2的情况下,担心基本不会发生毛细管现象。而在设置在磁性构件的粘接力确保部和磁连结构件的粘接力确保部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的槽的截面积超过例如约0.05mm2的情况下,担心例如难以发生毛细管现象。如果在磁性构件的粘接力确保部和磁连结构件的粘接力确保部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构成截面积超过0mm2且在约0.05mm2以下的槽,则被涂敷在粘接力确保部上的粘接构件利用毛细管现象容易地在粘接力确保部上展开。因此,能可靠地确保磁性构件相对于磁连结构件的粘接强度。
采用技术方案15所述的发明,能将磁性构件可靠地粘接在磁连结构件上。利用设置在磁性构件和磁连结构件中的任一方 或双方上的粘接构件积存部能确保粘接强度,从而能将磁性构件和磁连结构件可靠地粘接在一起。
采用技术方案16所述的发明,能将磁性构件可靠地粘接在磁连结构件上。利用设置在磁性构件和磁连结构件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的靠上侧的粘接构件积存部的凹部及粘接力确保部的凹凸部能确保粘接强度,从而能将磁性构件和磁连结构件可靠地粘接在一起。例如,通过在磁性构件和磁连结构件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的靠上侧的粘接构件积存部上涂敷粘接构件,能利用重力和/或毛细管现象将粘接构件稳定地供给至粘接力确保部的凹凸部。因此,能使粘接构件容易地遍布粘接力确保部。
采用技术方案17所述的发明,能将磁性构件可靠地粘接在磁连结构件上。利用设置在磁性构件和磁连结构件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的粘接构件积存部的凹部及粘接力确保部的槽能确保粘接强度,从而能将磁性构件和磁连结构件可靠地粘接在一起。通过例如在磁性构件和磁连结构件中的任一方或双方的粘接构件积存部上涂敷粘接构件,能将粘接构件稳定地供给至粘接力确保部的槽,容易使粘接构件遍布粘接力确保部。
采用技术方案18所述的发明,能将磁性构件可靠地粘接在磁连结构件上。在将磁性构件安装于磁连结构件上之前或将磁性构件安装于磁连结构件上之后,被涂敷在磁性构件的粘接构件积存部和磁连结构件的粘接构件积存部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的粘接构件,利用构成磁性构件的粘接构件积存部的深度超过0mm且在约0.2mm以下的凹部或构成磁连结构件的粘接构件积存部的深度超过0mm且在约0.2mm以下的凹部通过毛细管现象等容易地展开,因此能实现可靠的粘接。在设置在磁性构件的粘接构件积存部和磁连结构件的粘接构件积存部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的凹部的深度为例如0mm的情况下,担心基本不会 发生毛细管现象。而在设置在磁性构件的粘接构件积存部和磁连结构件的粘接构件积存部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的凹部的深度超过例如0.2mm的情况下,担心难以发生毛细管现象。如果在磁性构件的粘接构件积存部和磁连结构件的粘接构件积存部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构成深度超过0mm且在约0.2mm以下的凹部,则被涂敷在粘接构件积存部上的粘接构件利用毛细管现象等以粘接构件积存部为起点容易地在粘接力确保部上展开。因此,能可靠地确保磁性构件相对于磁连结构件的粘接强度。
采用技术方案19所述的发明,能构成将磁性构件可靠地粘接在磁连结构件上的拾取装置。利用设置在磁性构件和磁连结构件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的粘接力确保部能确保粘接强度,从而能构成将粘接构件和磁连结构件可靠地粘接在一起的拾取装置。
采用技术方案20所述的发明,能将磁性构件可靠地粘接在磁连结构件上。通过在磁性构件和磁连结构件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形成用于确保粘接强度的粘接力确保部,在形成于磁性构件和磁连结构件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的粘接力确保部上设置粘接构件,能确保粘接强度,从而能将磁性构件和磁连结构件可靠地粘接在一起。
采用技术方案21所述的发明,能将磁性构件可靠地粘接在磁连结构件上。使用模具在磁性构件和磁连结构件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进行转印加工而形成粘接力确保部,利用经由转印加工形成在磁性构件上的粘接力确保部和经由转印加工形成在磁连结构件上的粘接力确保部中的任一方或双方,能确保粘接强度,从而能将磁性构件和磁连结构件可靠地粘接在一起。
采用技术方案22所述的发明,能将磁性构件可靠地粘接在磁连结构件上。在磁性构件和磁连结构件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 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粘接力确保部,利用经由冲压加工形成在磁性构件上的粘接力确保部和经由冲压加工形成在磁连结构件上的粘接力确保部中的任一方或双方,能确保粘接强度,从而能将磁性构件和磁连结构件可靠地粘接在一起。
采用技术方案23所述的发明,能将磁性构件可靠地粘接在磁连结构件上。在磁性构件和磁连结构件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进行转印加工而形成粘接力确保部,利用经由转印加工形成在磁性构件上的粘接力确保部和经由转印加工形成在磁连结构件上的粘接力确保部中的任一方或双方,能确保粘接强度,从而能将磁性构件和磁连结构件可靠地粘接在一起。
采用技术方案24所述的发明,能构成将磁性构件可靠地粘接在磁连结构件上的拾取装置。通过在磁性构件和磁连结构件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形成用于确保粘接强度的粘接力确保部,在形成于磁性构件和磁连结构件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的粘接力确保部上设置粘接构件,能确保粘接强度,从而能构成将磁性构件和磁连结构件可靠地粘接在一起的拾取装置。
采用技术方案25所述的发明,能构成具有将磁性构件可靠地粘接在磁连结构件上的拾取装置的盘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磁性构件的安装结构、磁性构件与磁连结构件的粘接方法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说明图。
图2的(A)是表示本发明的磁性构件的安装结构、磁性构件与磁连结构件的粘接方法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B)同样是表示本发明的磁性构件的安装结构、磁性构件与磁连结构件的粘接方法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说明图。
图3的(A)和(B)是表示粘接力确保部的凹凸部的槽的 说明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拾取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盘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说明图。
图6的(A)是表示本发明的磁性构件的安装结构、磁性构件与磁连结构件的粘接方法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B)同样是表示本发明的磁性构件的安装结构、磁性构件与磁连结构件的粘接方法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磁性构件的安装结构、磁性构件与磁连结构件的粘接方法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磁性构件的安装结构、磁性构件与磁连结构件的粘接方法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说明图。
图9的(A)是表示以往的磁性构件的安装结构、磁性构件与磁连结构件的粘接方法的一种形式的分解立体图,(B)是表示以往的磁性构件的安装结构、磁性构件与磁连结构件的粘接方法的一种形式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说明书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磁性构件的安装结构、磁性构件与磁连结构件的粘接方法、拾取装置以及盘装置的实施方式。
图1~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磁性构件的安装结构、磁性构件与磁连结构件的粘接方法、拾取装置以及盘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
磁连结构件10Ⅰ(图1,图2的(A),图2的(B))和磁性构件50(图2的(A))构成驱动装置5(图4)的固定部7。另外,图4所示的物镜250、保持构件90、与磁性构件50(图2的(A))相对应的各线圈(未图示)、在保持构件90(图4)上安装了物 镜250和未图示的各线圈等而构成的可动部组装体100、用于支承可动部组装体100的各支承构件80构成驱动装置5的可动部9。拾取装置3的物镜250的驱动装置5构成为具有所述固定部7和所述可动部9的驱动器5。
作为图4和图5所示的拾取装置3,例如使用能射出激光(LASER: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emission of radiation)的光拾取装置3。将光拾取(optical pickup)或光拾取装置(optical pickup unit)简称为“OPU”。另外,图5所示的盘装置1使用能射出激光的光盘装置1。将物镜(objective lens)简称为“OBL”。在保持构件90即透镜架90上安装OBL250和未图示的各线圈等而构成的可动部组装体100例如为透镜架组装体100。
图4及图5所示的OPU3与各种盘M(图5)等各种介质M相对应。作为盘M,可列举出如光盘M等。OPU3使记录在各种光盘M(图5)等各种介质M上的数据、信息、信号等再现。另外,OPU3将数据、信息、信号、图像等记录在可写入或可改写的各种光盘M等各种介质M上。并且,与可擦除数据、信息、信号等的各种光盘M等的各种介质M相对应,OPU3能擦除记录在各种光盘M等各种介质M上的数据、信息、信号等。介质(media)是指能保存例如数据、信息、信号等的盘等。
另外,OPU3例如与“CD”(Compact Disc)(商标)系列的介质、“DVD”(注册商标)(Digital Versatile Disc)系列的介质、“HD DVD”(High Definition DVD)(注册商标)系列的介质、根据中国规定的规格被作为介质的“CBHD(China Blue High-Definition)”(例如旧称“CH-DVD”)系列的介质、“Blu-ray Disc”(注册商标)系列的介质相对应。OPU3例如与从由上述各种介质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介质相对应。具 体而言,OPU3与上述多个介质中的任意介质相对应。
作为介质M,例如可列举上述各种光盘M等,也可列举出具有如下形态的介质M。例如,作为盘(M),也可列举出在盘双面上设有信号面部(Ma)、可写入/擦除数据、可改写数据等的光盘(M)等。另外,作为盘(M),也可列举出设有两层信号面部(Ma)、可写入/擦除数据、可改写数据的光盘M等。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对标记附加括号“()”是为了便于说明与图示等的装置有一些区别的装置。另外,还可列举出设有三层信号面部、可写入/擦除数据、可改写数据等的“HD DVD”用光盘等(未图示)。另外,还可列举出设有四层信号面部、可写入/擦除数据、可改写数据等的“Blu-ray Disc”用光盘等(未图示)。另外,还可列举出对光盘(M)的标签面部侧照射激光而能进行标签等各种写入等的光盘(M)。光盘M的信号面部Ma、标签面部具有金属薄膜等薄层等。在具有金属薄膜等的信号面部Ma上记录数据、信息、信号等,在标签面部上记录图像等。光盘M的信号面部Ma为具有金属薄层等的信号层Ma。
向发光元件210供给电流,利用从发光元件210射出的激光在光盘M上进行信息记录,或再现光盘M上记录的信息,或擦除光盘M上记录的信息。另外,向发光元件220供给电流,利用从发光元件220射出的激光在光盘M上进行信息记录,或再现光盘M上记录的信息,或擦除光盘M上记录的信息。
通过使用OPU3的驱动器5使OPU3的OBL250上下/左右移动,从而使激光的焦点对焦在光盘M的信号层Ma上。在光盘M的信号层Ma上照射形成高精度的激光束光斑时,利用OPU3的驱动器5使被安装在透镜架90上的OBL250大致沿聚焦方向D1、跟踪方向D2等移动。在利用OBL250进行激光对焦时,该OPU3进行聚焦调整、跟踪调整和必要时的倾斜调整。而且, 聚焦调整、跟踪调整和倾斜调整例如大约同时进行。
焦点(focus)是指焦点或要点(punt)。另外,聚焦(focusing)是指对准焦点或焦点被对准。另外,轨道(track)是指光盘上的信号的轨道。另外,跟踪(tracking)是指使用光跟踪观测设置在光盘信号面上的微小信号部从而确定大致呈螺旋状轨道的位置。另外,光盘装置或光拾取装置中的倾斜(tilt)是指盘面和物镜光轴的角度偏移。
例如,对光盘M进行具有安装了OBL250的透镜架90的透镜架组装体100的聚焦伺服(focus servo)时,具有安装了OBL250的透镜架90的透镜架组装体100沿上下方向D1移动。另外,对光盘M进行具有安装了OBL250的透镜架90的透镜架组装体100的跟踪伺服时,具有安装了OBL250的透镜架90的物镜组装体100沿左右方向D2移动。伺服或伺服机构是指测量控制对象的状态、将测得的值与标准值进行比较而自动进行校正控制的机构。在被OBL250集中的激光的焦点与光盘M的信号层Ma对准时,具有安装了OBL250的透镜架90的透镜架组装体100被驱动器5沿上下左右等驱动。
图1、图2的(A)及图2的(B)所示的磁性构件50的安装结构例如磁铁50的安装结构包括:一对大致矩形平板状的磁铁50、配设有一对大致矩形平板状磁铁50的例如大致コ字形的磁连结构件10Ⅰ例如磁轭10Ⅰ、用于将一对大致矩形平板状的磁铁50粘接/接合在大致コ字形的磁轭10Ⅰ上的粘接构件60例如粘接剂60。磁轭(yoke)是指例如在结构上支承磁连接的装置。另外,磁轭用于减少磁铁(磁体)等磁性构件产生的磁力的泄露。在此,使用配设有磁铁50的例如后磁轭10Ⅰ作为磁轭10Ⅰ。例如,后磁轭10Ⅰ可以被当做轭架(frame yoke)10Ⅰ来处理。架(frame)是指框、框架、支架。轭架形成为具有磁轭功能 的框架。在构成磁铁50的大致矩形平面状的安装面部51和构成后磁轭10Ⅰ的一对大致矩形平面状的安装面部11aⅠ、11bⅠ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设置有粘接力确保部12aⅠ、12bⅠ,该粘接力确保部12aⅠ、12bⅠ用于确保将磁铁50安装于后磁轭10Ⅰ上时粘接剂60的粘接强度。
下面具体说明图1、图2的(A)及图2的(B)所示的磁铁50的安装结构。该磁铁50的安装结构包括:一对大致矩形平板状的磁铁50;设置有一对粘接力确保部12aⅠ、12bⅠ的大致コ字形的后磁轭10Ⅰ;用于将一对大致矩形平板状的磁铁50粘接/接合于大致コ字形的后磁轭10Ⅰ上的粘接剂60,上述一对粘接力确保部12aⅠ、12bⅠ用于确保将一对大致矩形平板状的磁铁50粘接到后磁轭10Ⅰ上时的粘接强度。
大致コ字形的后磁轭10Ⅰ包括形成为大致中空矩形平板状的基壁18和沿相对于基壁18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设置的一对侧壁10aⅠ、10bⅠ。在作为构成后磁轭10Ⅰ的第一侧壁10aⅠ的粘接面侧的大致矩形的安装面部11aⅠ上设有用于确保粘接剂60的粘接强度的粘接力确保部12aⅠ。另外,在作为构成后磁轭10Ⅰ的第二侧壁10bⅠ的粘接面侧的大致矩形的安装面部11bⅠ上设有用于确保粘接剂60的粘接强度的粘接力确保部12bⅠ。另外,在构成后磁轭10Ⅰ的大致矩形板状的基壁18上设有供激光通过的大致矩形孔状的通孔19。
大致矩形平板状的磁铁50包括:作为粘接面侧的大致矩形的安装面部51;与安装面部51相反一侧的作为线圈相对面侧的大致矩形的线圈相对面部52;与大致矩形的安装面部51和大致矩形的线圈相对面部52大致正交的四个大致长方形的端面部53、54、55、56。大致矩形平板状的磁铁50像这样形成为具有至少6个面部51、52、53、54、55、56的平坦的大致长方体形 状。
虽然如图1、图2的(A)、图2的(B)所示地在构成后磁轭10Ⅰ的侧壁10aⅠ、10bⅠ的安装面部11aⅠ、11bⅠ上设置有粘接力确保部12aⅠ、12bⅠ,但也可根据磁铁50的安装结构、OPU3的设计/规格、磁铁50与磁轭10Ⅰ的粘接方法等,例如在构成磁铁50的安装面部51上设置粘接力确保部(未图示)。
另外,如图1、图2的(A)及图2的(B)所示,虽然在构成后磁轭10Ⅰ的安装面部11aⅠ、11bⅠ上设置粘接剂60将磁铁50粘接在后磁轭10Ⅰ上,但也可通过磁铁50的安装结构、OPU3的设计/规格、磁铁50与磁轭10Ⅰ的粘接方法等,在构成磁铁50的安装面部51等上设置粘接剂60,将磁铁50粘接在后磁轭10Ⅰ上。
例如,通过构成图1、图2的(A)及图2的(B)所示的磁铁50的安装结构,一对大致矩形平板状的磁铁50被可靠地粘接在构成后磁轭10Ⅰ的一对大致矩形平面状安装面部11aⅠ、11bⅠ上。能在利用设置在构成磁铁50的安装面部51和构成后磁轭10Ⅰ的安装面部11aⅠ、11bⅠ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的粘接力确保部12aⅠ、12bⅠ来确保了粘接剂60的粘接强度的状态下,将磁铁50和后磁轭10Ⅰ可靠地粘接在一起。具体而言,在利用设置在构成后磁轭10Ⅰ的安装面部11aⅠ、11bⅠ上的粘接力确保部12aⅠ、12bⅠ来确保了粘接剂60的粘接强度的状态下,将磁铁50可靠地粘接在后磁轭10Ⅰ上。
粘接力确保部12aⅠ、12bⅠ包括多个微细凹凸部13aⅠ、13bⅠ。本发明中的凹凸部是为了便于表达而使用的,是指例如槽等凹部、具有凹部的面。
例如,若形成图1、图2的(A)及图2的(B)所示的粘接力确保部12aⅠ、12bⅠ,则能将磁铁50可靠地粘接在后磁轭 10Ⅰ上。在将磁铁50安装于后磁轭10Ⅰ上之前或将磁铁50安装于后磁轭10Ⅰ上之后,被涂敷在构成磁铁50的安装面部51的粘接力确保部和构成后磁轭10Ⅰ的安装面部11aⅠ、11bⅠ的粘接力确保部12aⅠ、12bⅠ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的粘接剂60,容易利用毛细管现象在构成磁铁50的安装面部51的粘接力确保部的多个微细凹凸部或构成后磁轭10Ⅰ的安装面部11aⅠ、11bⅠ的粘接力确保部12aⅠ、12bⅠ的多个微细凹凸部13aⅠ、13bⅠ上展开,因此,能实现可靠的面粘接。因此,能可靠地确保磁铁50相对于后磁轭10Ⅰ的粘接强度。
例如,在预先在构成磁铁50的安装面部51的多个微细凹凸部和构成后磁轭10Ⅰ的安装面部11aⅠ、11bⅠ的多个微细凹凸部13aⅠ、13bⅠ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涂敷粘接剂60、再将磁铁50安装于后磁轭10Ⅰ上的情况下,例如发生磁铁50相对于后磁轭10Ⅰ产生桨的作用,从而要将粘接剂60刮掉。即使磁铁50相对于粘接剂60有桨/铲刮的作用,由于多个微细凹凸部13aⅠ、13bⅠ起到存留粘接剂的作用,因此,能限制被磁铁50从多个微细凹凸部13aⅠ、13bⅠ刮走的粘接剂60的量。因此,在构成磁铁50的安装面部51和构成后磁轭10Ⅰ的安装面部11aⅠ、11bⅠ中的任一方或双方的大面积上残留有粘接剂60。因此,能可靠地确保磁铁50相对于后磁轭10Ⅰ的粘接强度。
另外,在将磁铁50粘接于后磁轭10Ⅰ上时,例如,在预先在构成磁铁50的安装面部51的多个微细凹凸部和构成后磁轭10Ⅰ的安装面部11aⅠ、11bⅠ的多个微细凹凸部13aⅠ、13bⅠ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大致均匀地展开涂敷粘接剂60的情况下,或者在将构成磁铁50的安装面部51安装于构成后磁轭10Ⅰ的安装面部11aⅠ、11bⅠ的附近之后、立即在构成磁铁50的安装面部51的多个微细凹凸部和构成后磁轭10Ⅰ的安装面部 11aⅠ、11bⅠ的多个微细凹凸部13aⅠ、13bⅠ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大致点状地涂覆粘接剂60的情况下,粘接剂60都能利用毛细管现象在多个微细凹凸部13aⅠ、13bⅠ上展开,因此,能可靠地确保磁铁50相对于后磁轭10Ⅰ的稳定的粘接强度。
粘接力确保部12aⅠ、12bⅠ例如包括大致呈矩形倾斜网格状或大致倾斜窄条形状的多个微细凹凸部13aⅠ、13bⅠ。
如果像这样形成粘接力确保部12aⅠ、12bⅠ,则能将磁铁50可靠地粘接在后磁轭10Ⅰ上。在将磁铁50安装于后磁轭10Ⅰ上之前或将磁铁50安装于后磁轭10Ⅰ上之后,被涂敷在构成磁铁50的安装面部51的粘接力确保部和构成后磁轭10Ⅰ的安装面部11aⅠ、11bⅠ的粘接力确保部12aⅠ、12bⅠ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的粘接剂60,容易利用毛细管现象在构成磁铁50的安装面部51的粘接力确保部的例如大致矩形倾斜网格状或大致倾斜窄条形状的多个微细凹凸部或构成后磁轭10Ⅰ的安装面部11aⅠ、11bⅠ的粘接力确保部12aⅠ、12bⅠ的例如大致矩形倾斜网格状或大致倾斜窄条形状的多个微细凹凸部13aⅠ、13bⅠ上展开,因此能实现可靠的面粘接。因此,能可靠地确保磁铁50相对于后磁轭10Ⅰ的粘接强度。
根据磁铁50的安装结构、OPU3的设计/规格、磁铁50与磁轭10Ⅰ的粘接方法等,粘接力确保部12aⅠ、12bⅠ也可以不是例如大致矩形倾斜网格状或大致倾斜窄条形状的多个微细凹凸部13aⅠ、13bⅠ,而是例如不连续的任意形状的多个微细凹凸部(未图示)。例如,粘接力确保部12aⅠ、12bⅠ也可以为大致波浪状的多个微细凹凸部(未图示)。
粘接力确保部12aⅠ、12bⅠ包括凹凸部13aⅠ、13bⅠ,该凹凸部13aⅠ、13bⅠ具有多个槽深16d(图3)超过0mm(毫米)且在约0.2mm以下的微细的槽14a、14b、15a、15b。如 图3所示,槽14a、14b、15a、15b作为能通过例如冲压加工等高精度且容易成形的、纵截面大致V字形的槽14a、14b、15a、15b形成为规定的深度16d。详细而言,假如大致沿与细长的各槽14a、14b/15a、15b的长度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剖切具有各槽14a、14b/15a、15b的侧壁10aⅠ/10bⅠ时,从截面看,各V槽14a、14b、15a、15b的深度16d超过0mm且在约0.2mm以下。
由此,能将磁铁50可靠地粘接在后磁轭10Ⅰ上。在将磁铁50安装于后磁轭10Ⅰ上之前或将磁铁50安装于后磁轭10Ⅰ上之后,被涂覆在构成磁铁50的安装面部51的粘接力确保部和构成后磁轭10Ⅰ的安装面部11aⅠ、11bⅠ的粘接力确保部12aⅠ、12bⅠ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的粘接剂60,容易利用例如由各V槽14a、14b、15a、15b等产生的毛细管现象在构成磁铁50的安装面部51的粘接力确保部的、具有多个槽深超过0mm且在约0.2mm以下的微细V槽的凹凸部或在构成后磁轭10Ⅰ的安装面部11aⅠ、11bⅠ的粘接力确保部12aⅠ、12bⅠ的、具有多个槽深16d超过0mm且在约0.2mm以下的微细V槽14a、14b、15a、15b的凹凸部13aⅠ、13bⅠ上展开,因此能实现可靠的面粘接。
在设置在磁铁50的粘接力确保部和后磁轭10Ⅰ的粘接力确保部12aⅠ、12bⅠ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的凹凸部13aⅠ、13bⅠ的V槽14a、14b、15a、15b的槽深16d为例如0mm的情况下,担心基本不会发生毛细管现象。另外,在设置在磁铁50的粘接力确保部和后磁轭10Ⅰ的粘接力确保部12aⅠ、12bⅠ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的凹凸部13aⅠ、13bⅠ的V槽14a、14b、15a、15b的槽深16d超过例如0.2mm的情况下,担心难以发生毛细管现象。还担心不能高精度且容易地形成构成凹凸部13aⅠ、13bⅠ的V槽14a、14b、15a、15b。如果在磁铁50的粘接力确 保部和后磁轭10Ⅰ的粘接力确保部12aⅠ、12bⅠ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构成具有槽深16d超过0mm且在约0.2mm以下的V槽14a、14b、15a、15b的凹凸部13aⅠ、13bⅠ,则被涂敷在粘接力确保部12aⅠ、12bⅠ上的粘接剂60能利用毛细管现象容易地在粘接力确保部12aⅠ、12bⅠ上展开。因此,能可靠地确保磁铁50相对于后磁轭10Ⅰ的粘接强度。
通过在构成磁铁50的安装面部51和构成后磁轭10Ⅰ的安装面部11aⅠ、11bⅠ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形成作为粘接力确保部12aⅠ、12bⅠ的、具有多个微细V槽14a、14b、15a、15b的凹凸部13aⅠ、13bⅠ,能利用粘接剂60的毛细管现象等可靠地确保磁铁50相对于后磁轭10Ⅰ的粘接强度,上述多个微细V槽14a、14b、15a、15b的槽深16d为几μm(微米)~0.2mm左右、优选为大致0.01mm~大致0.15mm。
在设置在磁铁50的粘接力确保部和后磁轭10Ⅰ的粘接力确保部12aⅠ、12bⅠ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的凹凸部13aⅠ、13bⅠ的V槽14a、14b、15a、15b的槽深16d为例如小于约0.01mm的情况下,担心难以发生毛细管现象。另外,在设置在磁铁50的粘接力确保部和后磁轭10Ⅰ的粘接力确保部12aⅠ、12bⅠ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的凹凸部13aⅠ、13bⅠ的V槽14a、14b、15a、15b的槽深16d例如超过约0.15mm的情况下,担心难以发生毛细管现象。还担心难以高精度且容易地形成构成13aⅠ、13bⅠ的V槽14a、14b、15a、15b。如果在磁铁50的粘接力确保部和后磁轭10Ⅰ的粘接力确保部12aⅠ、12bⅠ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形成具有槽深16d为约0.01mm~约0.15mm的V槽14a、14b、15a、15b的凹凸部13aⅠ、13bⅠ,则被涂敷在粘接力确保部12aⅠ、12bⅠ上的粘接剂60能够利用毛细管现象容易地在粘接力确保部12aⅠ、12bⅠ上展开。由此, 能可靠地确保磁铁50相对于后磁轭10Ⅰ的粘接强度。
粘接力确保部12aⅠ、12bⅠ包括具有多个槽截面积16f(图3的(B))超过0mm2(平方毫米)且在约0.05mm2以下的微细槽14a、14b、15a、15b的凹凸部13aⅠ、13bⅠ。如图3的(B)所示,槽14a、14b、15a、15b作为能通过例如冲压加工等高精度且容易成形的、纵截面大致V字形的槽14a、14b、15a、15b形成为规定的截面积16f。详细而言,假如大致沿相对于细长的各槽14a、14b/15a、15b的长度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剖切具有各槽14a、14b/15a、15b的侧壁10aⅠ、10bⅠ时,从截面看,各V槽14a、14b、15a、15b的截面积16f超过0mm2且在约0.05mm2以下。
由此,能将磁铁50可靠地粘接在后磁轭10Ⅰ上。在将磁铁50安装在后磁轭10Ⅰ上之前或将磁铁50安装在后磁轭10Ⅰ上之后,被涂敷在构成磁铁50的安装面部51的粘接力确保部和构成后磁轭10Ⅰ的安装面部11aⅠ、11bⅠ的粘接力确保部12aⅠ、12bⅠ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的粘接剂60,能够利用例如由各V槽14a、14b、15a、15b等产生的毛细管现象容易地在构成磁铁50的安装面部51的粘接力确保部的、具有多个槽截面积超过0mm2且在约0.05mm2以下的微细V槽的凹凸部或在构成后磁轭10Ⅰ的安装面部11aⅠ、11bⅠ的粘接力确保部12aⅠ、12bⅠ的、具有多个槽截面积16f超过0mm2且在约0.05mm2的微细V槽14a、14b、15a、15b的凹凸部13aⅠ、13bⅠ上展开,因此能实现可靠的表面粘接。
在设置在磁铁50的粘接力确保部和后磁轭10Ⅰ的粘接力确保部12aⅠ、12bⅠ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的凹凸部13aⅠ、13bⅠ的V槽14a、14b、15a、15b的横截面积16f为例如0mm2的情况下,担心基本不会发生毛细管现象。另外,在设置在磁 铁50的粘接力确保部和后磁轭10Ⅰ的粘接力确保部12aⅠ、12bⅠ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的凹凸部13aⅠ、13bⅠ的V槽14a、14b、15a、15b的横截面积16f为例如超过0.05mm2时,担心难以发生毛细管现象。如果在磁铁50的粘接力确保部和后磁轭10Ⅰ的粘接力确保部12aⅠ、12bⅠ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形成具有横截面积16f超过0mm2且在约0.05mm2以下的V槽14a、14b、15a、15b的凹凸部13aⅠ、13bⅠ,则被涂敷在粘接力确保部12aⅠ、12bⅠ上的粘接剂60能够利用毛细管现象容易地在粘接力确保部12aⅠ、12bⅠ上展开。因此,能够可靠地确保磁铁50相对于后磁轭10Ⅰ的粘接强度。
通过在构成磁铁50的安装面部51和构成后磁轭10Ⅰ的安装面部11aⅠ、11bⅠ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形成作为粘接力确保部12aⅠ、12bⅠ的、具有多个微细V槽14a、14b、15a、15b的凹凸部13aⅠ、13bⅠ,能够利用粘接剂60的毛细管现象等可靠地确保磁铁50相对于后磁轭10Ⅰ的粘接强度,上述多个微细V槽14a、14b、15a、15b的横截面积16f为几μm2(平方微米)~0.05mm2左右、优选为大约0.0001mm2~约0.03mm2
在设置在磁铁50的粘接力确保部和后磁轭10Ⅰ的粘接力确保部12aⅠ、12bⅠ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的凹凸部13aⅠ、13bⅠ的V槽14a、14b、15a、15b的横截面积16f为例如小于约0.0001mm2的情况下,担心难以发生毛细管现象。另外,在设置在磁铁50的粘接力确保部和后磁轭10Ⅰ的粘接力确保部12aⅠ、12bⅠ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的凹凸部13aⅠ、13bⅠ的V槽14a、14b、15a、15b的横截面积16f为例如超过0.03mm2的情况下,担心难以发生毛细管现象。如果在磁铁50的粘接力确保部和后磁轭10Ⅰ的粘接力确保部12aⅠ、12bⅠ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形成具有横截面积16f为约0.0001mm2~约0.03mm2的V 槽14a、14b、15a、15b的凹凸部13aⅠ、13bⅠ,则被涂敷在粘接力确保部12aⅠ、12bⅠ上的粘接剂60能利用毛细管现象容易地在粘接力确保部12aⅠ、12bⅠ上展开。因此,能可靠地确保磁铁50相对于后磁轭10Ⅰ的粘接强度。
粘接力确保部12aⅠ、12bⅠ具有配置成大致网格状的多个微细V槽14a、14b、15a、15b。
如果像这样形成粘接力确保部12aⅠ、12bⅠ,则能将磁铁50可靠地粘接在后磁轭10Ⅰ上。利用设置在磁铁50和后磁轭10Ⅰ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的粘接力确保部12aⅠ、12bⅠ的多个微细的大致网格状V槽14a、14b、15a、15b,能确保粘接强度,从而能将磁铁50和后磁轭10Ⅰ可靠地粘接在一起。
粘接力确保部12aⅠ、12bⅠ包括多个大致沿朝向例如左下向的第一方向延伸设置的微细的第一方向V槽14a、14b和多个大致沿与第一方向不同的方向朝向例如右下方的第二方向延伸设置的微细的第二方向V槽15a、15b。而且,多个微细的第一方向V槽14a、14b与多个微细的第二方向V槽15a、15b相交叉。
如果像这样形成粘接力确保部12aⅠ、12bⅠ,能将磁铁50可靠地粘接在后磁轭10Ⅰ上。设置在磁铁50和后磁轭10Ⅰ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的粘接力确保部12aⅠ、12bⅠ包括多个大致沿朝向例如左下方的第一方向延伸设置的微细的第一方向V槽14a、14b和多个大致沿与第一方向不同朝向例如右下方的第二方向延伸设置的微细的第二方向V槽15a、15b,通过使多个微细的第一方向V槽14a、14b和多个微细的第二方向V槽15a、15b相交叉,使粘接剂60通过各V槽14a、14b、15a、15b遍布粘接力确保部12aⅠ、12bⅠ,结果,粘接剂60容易地在粘接力确保部12aⅠ、12bⅠ上展开。因此,能确保粘接强度,能将磁铁50和后磁轭10Ⅰ可靠地粘接在一起。
侧壁10aⅠ、10bⅠ的各V槽14a、14b、15a、15b相对于划分后磁轭10Ⅰ的基壁18与侧壁10aⅠ、10bⅠ的基准线10x倾斜约45°地延伸交叉。另外,各V槽14a、14b、15a、15b大致正交,且各V槽14a、14b、15a、15b的交叉角约为90°。
另外,各V槽14a、14b、15a、15b例如包括:相对于后磁轭10Ⅰ的安装面部11aⅠ、11bⅠ的基准面部16以大约135°(度)的钝角倾斜形成的第一倾斜面部16a;相对于后磁轭10Ⅰ的安装面部11aⅠ、11bⅠ的基准面部16以约135°(度)的钝角倾斜形成且相对于第一倾斜面部16a大致正交的第二倾斜面部16b;第一倾斜面部16a和第二倾斜面部16b以约90°交叉的里端部16e;从安装面部11aⅠ、11bⅠ的基准面部16以规定的深度16d凹至里端部16e而形成的槽收纳部16c。基准面部16是构成后磁轭10Ⅰ的安装面部11aⅠ、11bⅠ的粘接力确保部12aⅠ、12bⅠ的凹凸部13aⅠ、13bⅠ的基准面部16。
通过使进入各V槽14a、14b、15a、15b的槽收纳部16c的、规定粘度的粘接剂60产生例如毛细管现象,能使粘接剂60可靠地在设于粘接力确保部12aⅠ、12bⅠ上的具有V槽14a、14b、15a、15b的凹凸部13aⅠ、13bⅠ上展开。
另外,构成各V槽14a、14b、15a、15b的第一倾斜面部16a与第二倾斜面部16b的角度16g大致为直角,但该角度16g可以为锐角,也可以为钝角。而且,各槽14a、14b、15a、15b的横截面形状不限于大致V字形,也可以形成为大致W字形、大致U字形、大致凹状等大致矩形状。
另外,根据磁铁50的安装结构、OPU3的设计/规格、磁铁50与磁轭10Ⅰ的粘接方法等,例如在构成后磁轭10Ⅰ的大致矩形的安装面部11aⅠ的大致中央部上设置作为涂敷粘接构件60时的目标的粘接构件涂敷目标部(未图示)的例如圆孔状的凹 部(未图示)。另外,例如在构成后磁轭10Ⅰ的大致矩形的安装面部11bⅠ的大致中央部上设置作为涂敷粘接构件60时的目标的粘接构件涂敷目标部(未图示)的例如大致圆孔状的凹部(未图示)。
如图1、图2的(A)及图2的(B)所示,例如进行褶皱加工而形成微细的大致凹凸状的粘接力确保部12aⅠ、12bⅠ。
例如,如果形成如图1、图2的(A)、图2的(B)所示的磁铁50的安装结构,则能将磁铁50可靠地粘接在后磁轭10Ⅰ上。“褶皱”是指例如在表面上形成的大致凹凸状。另外,本说明书中所说的褶皱加工是指例如在金属等表面上形成图案等的微细加工法。作为褶皱加工法例如可以列举出用刀雕刻、使用化学药品进行表面处理、使用模具进行冲压成形等的加工方法。能在利用在构成磁铁50的安装面部51上进行褶皱加工而形成的微细的大致凹凸状粘接力确保部和在构成后磁轭10Ⅰ的安装面部11aⅠ、11bⅠ上进行褶皱加工而形成的微细的大致凹凸状的粘接力确保部12aⅠ、12bⅠ中的任一方或双方来确保了粘接剂60的粘接强度的状态下,将磁铁50和后磁轭10Ⅰ可靠地粘接在一起。
下面详细说明形成微细的大致凹凸状粘接力确保部12aⅠ、12bⅠ时的加工手段。如图1、图2的(A)及图2的(B)所示,进行冲压模具成形加工时一并进行转印加工,转印形成微细的大致凹凸状的粘接力确保部12aⅠ、12bⅠ。
例如,如果形成图1、图2的(A)及图2的(B)所示的磁铁50的安装构造,则能将磁铁50可靠地粘接在后磁轭10Ⅰ上。能在利用在构成磁铁50的安装面部51上进行冲压模具成形加工而转印形成的微细的大致凹凸状粘接力确保部和在构成后磁轭10Ⅰ的安装面部11aⅠ、11bⅠ上进行冲压模具成形加工而转 印形成的微细的大致凹凸状粘接力确保部12aⅠ、12bⅠ中的任一方或双方来确保了粘接剂60的粘接强度的状态下,将磁铁50和后磁轭10Ⅰ可靠地粘接在一起。
具体而言,通过使用冲压模具(未图示)在金属底板(未图示)上大约同时进行冲切、转印、弯曲、冲压加工,能高生产率地形成后磁轭10Ⅰ,并且能在后磁轭10Ⅰ的侧壁10aⅠ、10bⅠ的安装面部11aⅠ、11bⅠ上高生产率地形成具有凹凸部13aⅠ、13bⅠ等的粘接力确保部12aⅠ、12bⅠ,该凹凸部13aⅠ、13bⅠ具有多个微细的V槽14a、14b、15a、15b。
另外,根据磁铁50的安装结构、OPU3的设计/规格、磁铁50与磁轭10Ⅰ的粘接方法等,例如进行滚花加工等而形成微细的大致凹凸状的粘接力确保部12aⅠ、12bⅠ。
另外,作为与各线圈(未图示)相对应的各磁性构件,例如可列举出磁铁、磁钢等。具体而言,与未图示的各线圈相对应的各磁性构件50,例如可使用磁铁/磁钢形成。磁性构件50使用永久磁铁材料等形成。磁铁指的是以铁或氧化铁为主要成分的磁性体。磁性构件50使用含有氧化铁、钡、锶等的铁素体系磁铁形成。或者,磁性构件50使用含有铁、铬、钴、钐、钕、硼等稀土类/合金类磁铁、磁钢等形成。磁钢是指在铁等中添加铬、铝、镍、钴等合金元素而成的合金钢,是通过淬火固化、析出固化等而成为具有剩磁和剩磁通密度较高的永久磁铁特性、且可进行轧制加工等成形加工的例如合金类磁铁。
大致板状的磁性构件50例如使用铁素体磁铁、稀土类磁铁、塑性加工磁铁、铸造磁铁、粘接磁铁、特殊磁铁等形成。例如,根据磁铁50的安装结构、OPU3的设计/规格、磁铁50与后磁轭10Ⅰ的粘接方法等,使用聚氯乙烯磁铁、橡胶磁铁、塑料磁铁、稀土类磁铁等的粘接磁铁,也可以形成大致板状的磁 性构件50。
例如,使用永久磁铁材料形成各磁铁50。例如,使用廉价、顽磁力较大、不易被消磁且耐腐蚀性优良的铁素体系磁铁形成磁铁50。作为磁铁50,即使使用廉价的铁素体磁铁,只要能构成具有透镜架90的透镜架组装体100、具有透镜架组装体100的驱动器5、具有驱动器5的OPU3及具有OPU3的光盘装置1,就能避免价格的大幅上升,且能不降低线圈相对于磁铁50的灵敏度而将线圈相对于磁铁50的灵敏度维持在必要的水平。作为铁素体磁铁,例如可列举出日立金属公司生产的高性能铁素体磁铁NMF(注册商标)系列等。高性能铁素体磁铁的具体的NMF(注册商标)的产品名例如可列举出NMF3B、NMF12G等。
根据OPU3、驱动器5等的设计/规格等,作为磁铁50,例如可使用发出比铁素体磁铁高的磁力、热稳定性优良的稀土类磁铁。作为稀土类磁铁,例如可列举出TOSHIBA MATERIALS CO.,LTD.公司生产的トスレツクス(注册商标)等。作为稀土类钴磁铁的具体的トスレツクス(注册商标)的产品名,例如可列举出TS-24、TS-28HS等。
另外,根据OPU3、驱动器5等的设计/规格等,作为磁铁50,例如使用发出比铁素体磁铁高的磁力、可进行轧制等塑性加工的合金类磁铁即金属磁铁。作为合金磁铁即金属磁铁(metal magnet),例如,可列举日立金属公司生产的ネオマツクス(注册商标)等。作为金属磁铁的具体的ネオマツクス(注册商标)的产品名,例如可列举出NMX-31UH、NMX-33UH等。
另外,例如使用在一面侧的一侧形成正极部且在一面侧的另一侧形成负极部的单体两极的驱动用磁铁50。另外,根据磁 铁50的安装结构、OPU3的设计/规格、磁铁50与磁轭10Ⅰ的粘接方法等,作为磁性构件50,也可以使用单极/双极磁铁、双极以上充磁的多级充磁磁铁。
安装了各磁铁/磁钢等各磁性构件50的磁轭10Ⅰ,使用被磁性体吸引的金属材料形成。例如,对轧制钢板等薄钢板(均未图示)进行冲切加工、折弯加工、滚压加工等冲压模具成形加工而形成磁轭10Ⅰ。具体而言,例如使用轧制钢板等以铁为主要成分的金属底板,通过冲压成形机(均未图示)等冲压折弯形成磁轭10Ⅰ。作为以铁为主要成分的金属底板,可列举出不锈钢钢板、轧制钢板、带钢等。例如,作为冷轧钢板及带钢,可列举出根据《JIS G 3141》制定的SPCC、SPCD、SPCE等。
另外,作为粘接剂60,可列举出单组分和/或双组分环氧树脂、丙烯酸系树脂、氨酯系树脂、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等树脂/聚合物。例如,使用选自所述树脂组中的树脂/聚合物中的任意一种作为构成单组分和/或双组分粘接剂60的聚合物/主剂。另外,环氧系树脂、氨酯系树脂、热固性丙烯酸树脂等例如为热固性树脂/聚合物。此外,作为相对于双组分聚合物主剂的固化剂,例如可以列举出多元醇、聚酰胺胺(Polyamidoamine)、改性聚胺、叔胺等的胺系材料等聚合物。例如使用选自上述聚合物组的任意一种聚合物作为构成双组分粘接剂60的固化剂。由单组分聚合物形成的粘接剂,粘接性能优良,而由双组分聚合物形成的粘接剂在粘接剂的价格方面有优势。
另外,作为粘接剂60,例如也可使用具有被光等电子束照射而固化的特性的电子束固化型粘接剂60。具体而言,粘接剂60也可以使用具有被紫外线照射而固化的特性的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60。更详细而言,粘接剂60也可使用具有被紫外线照射而固化的特性且具有热固化特性的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60。 另外,例如也可以和热固化型粘接剂60一起并用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60。
作为具体的环氧系粘接剂60,例如可列举出瑞士Huntsman(Huntsman Advanced Materials)公司生产/Huntsman·Japan公司销售的アラルダイト(注册商标)2010-1、2012等。アラルダイト(注册商标)2010-1在23℃的温度条件下的粘度约为80000mPas(毫帕秒),快速固化性优良。另外,アラルダイト(注册商标)2012为具有主剂AW2104和固化剂HW2934的双组分粘接剂,且在23℃的温度条件下的粘度约为25000~35000mPas,通用性、快速固化性优良。
另外,作为具体的聚氨酯系粘接剂60,例如可列举出瑞士Huntsman(Huntsman Advanced Materials)公司生产/Huntsman·Japan公司销售的アラルダイト(注册商标)2055等。アラルダイト(注册商标)2055例如为触变性(thixotropy)物质,且拉伸剪切强度约为9000mPas,缝隙充填性能等优良。
另外,作为具体的改性丙烯酸系粘接剂60,例如可列举出瑞士Huntsman(Huntsman Advanced Materials)公司生产/Huntsman·Japan公司销售的アラルダイト(注册商标)2021等。アラルダイト(注册商标)2021为具有主剂XD4661A和固化剂XD4661D的双组分粘接剂,在23℃的温度条件下的粘度约为60000mPas,最低固化时间短,约18分钟,与其他アラルダイト(注册商标)相比,在快速固化性方面更优良。
另外,作为粘接剂,例如可列举出ThreeBond Co.,Ltd公司生产的厌氧性强力密封剂等厌氧性粘接剂。厌氧性粘接剂是指与空气接触期间不固化、与空气隔断后固化的粘接剂。另外,ThreeBond Co.,Ltd公司生产的厌氧性强力密封剂同时具有紫外线固化特性等电子束固化特性,因此,例如对被挤出的厌氧 性粘接剂照射紫外线等电子束而使被挤出的厌氧性粘接剂固化。作为构成厌氧性粘接剂的主要成分,例如可举出(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等。
另外,三键公司生产的1300系列厌氧性粘接剂中,可列举出ThreeBond(注册商标)1359D、ThreeBond(注册商标)1373N等。ThreeBond(注册商标)1359D固化前的主要成分为(甲基)丙烯酸酯,例如在室温时的粘度约为14000mPas,具有快速固化性和紫外线固化特性等电子束固化特性,固化后迅速变为聚丙烯酸树脂,具有优良的耐振动性、耐热性、挠性、表面粘接性等。另外,ThreeBond(注册商标)1373N固化前的主要成分为甲基丙烯酸酯,例如在室温时的粘度约为90mPas,具有快速固化性和紫外线固化特性等电子束固化特性,固化后迅速转变为甲基丙烯树脂,具有优良的耐振动性、耐热性、低温固化性等。
另外,作为粘接剂,例如可列举出ThreeBond Co.,Ltd公司生产的瞬干胶(金牌系列)。瞬干胶是指以几秒到几十秒这样的“秒速”将被粘接构件之间固定的粘接剂。作为ThreeBond Co.,Ltd公司生产的7700系列瞬干胶,例如可列举出ThreeBond(注册商标)7741等。ThreeBond(注册商标)7741的主成分为2-氰基丙烯酸乙酯,在室温下的粘度约为2mPas,瞬间粘接性优良。
另外,作为电子束固化型粘接剂60的一种的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60,例如可列举出美国NORLAND公司生产的光学UV粘接剂60NOA65、NOA68、NOA73、NOA83H等。光学UV粘接剂60NOA65、NOA68、NOA73、NOA83H等紫外线固化性粘接剂60为丙烯酸系单组分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60。丙烯酸系紫外线固化性粘接剂60的固化时间短,几秒中即可固化。 “UV”是指“ultraviolet”。另外,“ultraviolet radiation”是指“紫外线”。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60被称为UV固化型粘接剂60等。
NORLAND公司生产的NOA65例如在室温下的粘度约为1000~1200cps(厘泊/centipoise),具有柔软性,可粘接到精巧的部分上。另外,1cps为1mPas。另外,NORLAND公司生产的NOA68例如在室温下的粘度约为5000cps,有柔软性,可粘接到精巧的部分上。另外,NORLAND公司生产的NOA73例如在室温下的粘度约为130cps,有柔软性,粘度低,可薄薄地粘接在精巧的部分上。另外,NORLAND公司生产的NOA83H例如在室温下的粘度约为250cps,除UV特性以外,还具有热固化特性,也能粘接至光不直接到达的部分。
另外,作为电子束固化型粘接剂60的一种的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60,例如可列举出美国EMI公司生产的产品名为“OPTOCAST”系列的产品等。作为具体的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60,可列举出美国EMI公司生产的OPTOCAST3415、OPTOCAST3505-HM等。OPTOCAST3415、OPTOCAST3505-HM等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60为环氧系单组分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60。环氧系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60为低收缩性、高耐热性物质,具有优良的耐药品性、耐湿性。通过使用单组分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60,不需要在使用双组分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60时进行的液体和液体的混合工序。由此,可以迅速且高效率地进行粘接剂60的涂敷工序。
EMI公司生产的OPTOCAST3415例如在室温下的粘度约为100000cps,通过施加UV照射进行加热而实现可靠的固化。另外,EMI公司生产的OPTOCAST3505-HM例如在室温下的粘度约为300-500cps,通过施加UV照射进行加热而实现可靠的固化。
如上,作为构成单组分及/或双组分粘接剂60的聚合物/主剂,使用选自由环氧系聚合物、改性丙烯酸系聚合物、聚氨酯系聚合物、丙烯酸酯系聚合物、甲基丙烯酸酯系聚合物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聚合物。另外,构成固化后的单组分及/或双组分粘接剂60的树脂为选自由环氧系树脂、改性丙烯酸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聚丙烯系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系树脂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树脂。另外,作为构成双组分粘接剂60的固化剂,使用选自由多元醇、聚酰胺胺(Polyamidoamine)、改性聚胺、叔胺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聚合物。
另外,根据磁铁50的安装结构、OPU3的设计/规格、磁铁50与磁轭10Ⅰ的粘接方法等,也可使用使用双组分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60进行粘接工序。作为双组分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60,例如可列举出双组分环氧系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60等。通过使用丙烯酸系粘接剂60、环氧系粘接剂60等聚合物系粘接剂60,能吸收高频振动成分等。
另外,例如在室温条件下、具体而言在23℃的温度条件下,进行粘接工序时的粘接剂60的粘度约为2mPas~100000mPas。
在室温条件下、具体而言在23℃的温度条件下,粘接剂60的粘度为超过约100000mPas的高粘度的情况下,在构成磁铁50的安装面部51的粘接力确保部和构成后磁轭10Ⅰ的安装面部11aⅠ、11bⅠ的粘接力确保部12aⅠ、12bⅠ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涂敷粘接剂60、使磁铁50的安装面部51与后磁轭10Ⅰ的安装面部11aⅠ、11bⅠ对合而将磁铁50粘接于后磁轭10Ⅰ上时,粘接剂60难以在设于粘接力确保部12aⅠ、12bⅠ上的具有V槽14a、14b、15a、15b的凹凸部13aⅠ、13bⅠ上展开,结果,担心粘接剂60难以大致均匀地遍布后磁轭10Ⅰ的安装面部11aⅠ、11bⅠ及磁铁50的安装面部51。
如此,在室温条件下、具体而言在23℃的温度条件下,进行粘接工序时的粘接剂60的粘度优选为大约60000mPas以下。在室温条件下、具体而言在23℃的温度条件下,进行粘接工序时的粘接剂60的粘度更优选为大约14000mPas以下,从而使得粘接剂60可靠地在设于粘接力确保部12aⅠ、12bⅠ上的具有V槽14a、14b、15a、15b的凹凸部13aⅠ、13bⅠ上展开。
另外,在室温条件下、具体而言在23℃的温度条件下,粘接剂60的粘度为低于约2mPas的低粘度时,在构成磁铁50的安装面部51的粘接力确保部和构成后磁轭10Ⅰ的安装面部11aⅠ、11bⅠ的粘接力确保部12aⅠ、12bⅠ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涂敷粘接剂60、使磁铁50的安装面部51与后磁轭10Ⅰ的安装面部11aⅠ、11bⅠ对合而将磁铁50粘接于后磁轭10Ⅰ上时,担心会发生例如粘接剂60的滴落等。
通过优选地使进行粘接工序时在室温条件下、具体而言在23℃的温度条件下的粘接剂60的粘度例如为约250mPas以上,使得难以发生例如粘接剂60的滴落等,粘接剂60可靠地存在于设在粘接力确保部12aⅠ、12bⅠ上的具有V槽14a、14b、15a、15b的凹凸部13aⅠ、13bⅠ。
通过更优选地使进行粘接工序时在室温条件、具体而言在23℃的温度条件下的粘接剂60的粘度例如为约1000mPas以上,易于防止粘接剂60的滴落等,粘接剂60广泛且可靠地存在于设在粘接力确保部12aⅠ、12bⅠ上的具有V槽14a、14b、15a、15b的凹凸部13aⅠ、13bⅠ。
图1、图2的(A)及图2的(B)所示的磁铁50的安装结构被设置在图4和图5所示的OPU3等上。图4及图5所示的OPU3具有图1、图2的(A)及图2的(B)所示的磁铁50的安装结构等。
通过由图1、图2的(A)及图2的(B)所示的磁铁50的安装结构构成OPU3(图4、图5),能够构成将磁铁50可靠地粘接在后磁轭10Ⅰ上的OPU3。能够构成在利用设置在构成磁铁50的安装面部51和构成后磁轭10Ⅰ的安装面部11aⅠ、11bⅠ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的微细的大致凹凸状粘接力确保部12aⅠ、12bⅠ来确保了粘接剂60的粘接强度的状态下、将磁铁50和后磁轭10Ⅰ可靠地粘接在一起的OPU3。
下面,就磁性构件50与磁连结构件10Ⅰ的粘接方法进行说明。具体而言,就磁铁50与后磁轭10Ⅰ的粘接方法进行说明。
该磁铁50与后磁轭10Ⅰ的粘接方法包括以下工序:使用具有多个微细突出部及凹凸部的模具(均未图示),在构成磁铁50的安装面部51和构成后磁轭10Ⅰ的安装面部11aⅠ、11bⅠ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形成具有多个微细V槽14a、14b、15a、15b及凹凸部13aⅠ、13bⅠ的、用于确保粘接强度的粘接力确保部12aⅠ、12bⅠ;在形成在构成磁铁50的安装面部51和构成后磁轭10Ⅰ的安装面部11aⅠ、11bⅠ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的、具有多个微细V槽14a、14b、15a、15b及凹凸部13aⅠ、13bⅠ的粘接力确保部12aⅠ、12bⅠ上涂敷粘接剂60;使磁铁50的安装面部51与后磁轭10Ⅰ的安装面部11aⅠ、11bⅠ对合而使粘接剂60介于后磁轭10Ⅰ的安装面部11aⅠ、11bⅠ和磁铁50的安装面部51之间,从而将磁铁50粘接在后磁轭10Ⅰ上;对借助粘接剂60设置了磁铁50的后磁轭10Ⅰ进行加热或将其常温放置,使粘接剂60粘接固化。
详细说明磁铁50与后磁轭10Ⅰ的粘接方法,首先,使用具有多个微细突出部及凹凸部的模具,在构成磁铁50的安装面部51和构成后磁轭10Ⅰ的安装面部11aⅠ、11bⅠ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形成具有多个微细V槽14a、14b、15a、15b及凹凸部13aⅠ、 13bⅠ的、用于确保粘接强度的粘接力确保部12aⅠ、12bⅠ,接着,在形成于构成磁铁50的安装面部51和构成后磁轭10Ⅰ的安装面部11aⅠ、11bⅠ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的、具有多个微细V槽14a、14b、15a、15b及凹凸部13aⅠ、13bⅠ的粘接力确保部12aⅠ、12bⅠ上涂敷粘接剂60,接着,使磁铁50的安装面部51与后磁轭10Ⅰ的安装面部11aⅠ、11bⅠ对合而使粘接剂60介于后磁轭10Ⅰ的安装面部11aⅠ、11bⅠ和磁铁50的安装面部51之间,从而将磁铁50粘接在后磁轭10Ⅰ上,然后,对借助粘接剂60设置了磁铁50的后磁轭10Ⅰ进行加热或常温放置,使粘接剂60粘接固化。
通过这样进行磁铁50与后磁轭10Ⅰ的粘接方法,能将磁铁50可靠地粘接在后磁轭10Ⅰ上。使用未图示的具有多个微细突出部及凹凸部的模具,在构成磁铁50的安装面部51和构成后磁轭10Ⅰ的安装面部11aⅠ、11bⅠ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形成具有多个微细V槽14a、14b、15a、15b及凹凸部13aⅠ、13bⅠ的、用于确保粘接强度的粘接力确保部12aⅠ、12bⅠ,在形成在构成磁铁50的安装面部51和构成后磁轭10Ⅰ的安装面部11aⅠ、11bⅠ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的、具有多个微细V槽14a、14b、15a、15b及凹凸部13aⅠ、13bⅠ的粘接力确保部12aⅠ、12bⅠ上涂敷粘接剂60,之后使磁铁50的安装面部51与后磁轭10Ⅰ的安装面部11aⅠ,11bⅠ对合而使粘接剂60介于后磁轭10Ⅰ的安装面部11aⅠ、11bⅠ和磁铁50的安装面部51之间,在该状态下对具有磁铁50的后磁轭10Ⅰ进行加热或将其常温放置,使粘接剂60粘接固化,从而能在确保了粘接剂60的粘接强度的状态下将磁铁50和后磁轭10Ⅰ可靠地粘接在一起。
下面更具体地说明图1、图2的(A)及图2的(B)所示的磁铁50与后磁轭10Ⅰ的粘接方法。该磁铁50与后磁轭10Ⅰ的粘 接方法包括以下工序:转印成形工序,在该工序中,使用具有多个微细突出部和凹凸部的模具,在构成后磁轭的安装面部11aⅠ、11bⅠ上形成具有多个微细V槽14a、14b、15a、15b及凹凸部13aⅠ、14bⅠ的、用于确保粘接强度的粘接力确保部12aⅠ、12bⅠ;粘接构件/粘接剂涂敷工序,在该工序中,在构成磁铁50的安装面部51和构成后磁轭10Ⅰ的安装面部11aⅠ、11bⅠ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涂敷热固化型粘接剂60;组装粘接工序,在该工序中,使磁铁50的安装面部51与后磁轭10Ⅰ的安装面部11aⅠ、11bⅠ对合而使热固化型粘接剂60介于后磁轭10Ⅰ的安装面部11aⅠ、11bⅠ和磁铁50的安装面部51之间,从而将磁铁50粘接在后磁轭10Ⅰ上;加热粘接固定工序,在该工序中,对借助热固化型粘接剂60设置了磁铁50的后磁轭10Ⅰ进行加热,使热固化型粘接剂60粘接固化。
根据磁铁50的安装结构、OPU3的设计/规格、磁铁50与后磁轭10Ⅰ的粘接方法等,也可以在使磁铁50的安装面部51与后磁轭10Ⅰ的安装面部11aⅠ、11bⅠ对合且粘接在一起之后再在磁铁50的端面部53、54、55和后磁轭10Ⅰ之间涂敷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60),之后再通过紫外线使其固化,从而将磁铁50和后磁轭10Ⅰ更可靠地粘接固定。
例如,使用经褶皱加工来形成未图示的凹凸部的模具对对象物进行转印加工,从而在构成磁铁50的安装面部51和构成后磁轭10Ⅰ的安装面部11aⅠ、11bⅠ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转印形成具有多个微细V槽14a、14b、15a、15b及凹凸部13aⅠ、13bⅠ的粘接力确保部12aⅠ、12bⅠ。
通过如此进行磁铁50与后磁轭10Ⅰ的粘接方法,能将磁铁50可靠地粘接在后磁轭10Ⅰ上。使用经褶皱加工来形成未图示的凹凸部的模具,在构成磁铁50的安装面部51和构成后磁轭 10Ⅰ的安装面部11aⅠ、11bⅠ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进行模具转印成形加工,形成微细的大致凹凸状的粘接力确保部12aⅠ、12bⅠ,能在利用经模具转印成形加工形成在构成磁铁50的安装面部51上的微细的大致凹凸状粘接力确保部和经模具转印加工形成在构成后磁轭10Ⅰ的安装面部11aⅠ、11bⅠ上的微细的大致凹凸状粘接力确保部12aⅠ、12bⅠ中的任一方或双方来确保了粘接剂60的粘接强度的状态下,将磁铁50和后磁轭10Ⅰ可靠地粘接在一起。
通过使用经雕刻加工形成未图示的突出部及凹凸部的模具对对象物进行转印加工,在构成磁铁50的安装面部51和构成后磁轭10Ⅰ的安装面部11aⅠ、11bⅠ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转印形成具有多个微细V槽14a、14b、15a、15b及凹凸部13aⅠ、13bⅠ的粘接力确保部12aⅠ、12bⅠ。
通过如此进行磁铁50与后磁轭10Ⅰ的粘接方法,能将磁铁50可靠地粘接在后磁轭10Ⅰ上。使用经雕刻加工来形成未图示的突出部及凹凸部的模具,在构成磁铁50的安装面部51和构成后磁轭10Ⅰ的安装面部11aⅠ、11bⅠ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进行模具转印成形加工,形成微细大致凹凸状的粘接力确保部12aⅠ、12bⅠ,能在利用经模具转印成形加工形成在构成磁铁50的安装面部51上的微细的大致凹凸状粘接力确保部和经模具转印加工形成在构成后磁轭10Ⅰ的安装面部11aⅠ、11bⅠ上的微细的大致凹凸状粘接力确保部12aⅠ、12bⅠ中的任一方或双方来确保了粘接剂60的粘接强度的状态下,将磁铁50和后磁轭10Ⅰ可靠地粘接在一起。
通过在使用具有未图示的多个微细突出部及凹凸部的模具对对象物进行冲压模具成形加工时一并对对象物进行转印加工,在构成磁铁50的安装面部51和构成后磁轭10Ⅰ的安装面部 11aⅠ、11bⅠ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转印形成具有多个微细V槽14a、14b、15a、15b及凹凸部13aⅠ、13bⅠ的粘接力确保部12aⅠ、12bⅠ。
通过如此进行磁铁50与后磁轭10Ⅰ的粘接方法,能将磁铁50可靠地粘接在后磁轭10Ⅰ上。使用具有未图示的多个微细突出部及凹凸部的模具,在构成磁铁50的安装面部51和构成后磁轭10Ⅰ的安装面部11aⅠ、11bⅠ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进行冲压模具成形加工,转印形成微细的大致凹凸状的粘接力确保部12aⅠ、12bⅠ,能在利用经冲压模具成形加工转印形成在构成磁铁50的安装面部51上的微细的大致凹凸状粘接力确保部和经冲压模具成形加工转印形成在构成后磁轭10Ⅰ的安装面部11aⅠ、11bⅠ上的微细的大致凹凸状粘接力确保部12aⅠ、12bⅠ中的任一方或双方来确保了粘接剂60的粘接强度的状态下,将磁铁50和后磁轭10Ⅰ可靠地粘接在一起。
另外,通过使用具有未图示的多个微细突出部及凹凸部的模具在构成磁铁50的安装面部51和构成后磁轭10Ⅰ的安装面部11aⅠ、11bⅠ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进行冲压模具成形加工,在磁铁50的安装面部51和后磁轭10Ⅰ的安装面部11aⅠ、11bⅠ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高效率地转印形成微细的大致凹凸状粘接力确保部12aⅠ、12bⅠ。
具体而言,通过使用未图示的冲压模具在未图示的金属底板上大约同时进行冲切、转印、折弯、冲压加工,能高效率地形成后磁轭10Ⅰ,且能高效率地在后磁轭10Ⅰ的侧壁10aⅠ、10bⅠ上形成具有凹凸部13aⅠ、13bⅠ等的粘接力确保部12aⅠ、12bⅠ,该凹凸部13aⅠ、13bⅠ具有多个微细V槽14a、14b、15a、15b。
通过实行上述磁铁50与后磁轭10Ⅰ的粘接方法来实行 OPU3的制造方法,构成OPU3。
通过如此进行OPU3的制造方法,能构成将磁铁50可靠地粘接在后磁轭10Ⅰ上的OPU3。使用未图示的具有多个微细突出部及凹凸部的模具,在构成磁铁50的安装面部51和构成后磁轭10Ⅰ的安装面部11aⅠ、11bⅠ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形成具有多个微细V槽14a、14b、15a、15b及凹凸部13aⅠ、13bⅠ的、用于确保粘接强度的粘接力确保部12aⅠ、12bⅠ,在形成在构成磁铁50的安装面部51和构成后磁轭10Ⅰ的安装面部11aⅠ、11bⅠ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的、具有多个微细V槽14a、14b、15a、15b及凹凸部13aⅠ、13bⅠ的粘接力确保部12aⅠ、12bⅠ上涂敷粘接剂60,之后使磁铁50的安装面部51与后磁轭10Ⅰ的安装面部11aⅠ、11bⅠ对合而使粘接剂60介于后磁轭10Ⅰ的安装面部11aⅠ、11bⅠ和磁铁50的安装面部51之间,在该状态下对具有磁铁50的后磁轭10Ⅰ进行加热,粘接剂60被粘接固化,从而在确保了粘接剂60的粘接强度的状态下将磁铁50和后磁轭10Ⅰ可靠地粘接在一起而构成OPU3。
图4所示的OPU3具有用于对光盘M(图5)照射激光的发光元件210、220(图4)即激光二极管(LD:laser diode)。另外,该OPU3具有用于对LD210、220通电而使LD210、220发光的驱动电路部即激光驱动器(LDD:LD driver)(未图示)。该OPU3还具有可通电地连接各LD210、220等电气部件和LDD等电气部件的柔性印刷电路体(未图示)等柔性基板(未图示)。柔性印刷电路体(Flexible Printed Circuit)简称为“FPC”。“FPC”构成为,在由进行钎焊等时耐热性等优良的聚酰亚胺(PI:polyimide)系树脂等耐热性合成树脂制的绝缘板上印刷多个电路导体,在绝缘板上并列设置例如铜箔等金属箔,在金属箔上面设置透明或半透明的保护层(均未图示)。
例如,电流从未图示的LDD通过FPC流至第一LD210,从第一LD210输出激光。例如,从第一LD210射出“CD”用的0.2~500mW(毫瓦)的激光,所述激光能射出波长约为765~840nm(纳米)、标准波长约为780nm的红外激光。另外,例如电流从未图示的LDD经FPC流至第二LD220,从第二LD220输出激光。例如,从第二LD220射出“DVD”用的0.2~500mW的激光,所述激光能射出波长约为630~685nm、标准波长约为635nm或650nm的红外激光。
根据光盘装置1、OPU3等的设计/规格等,例如,从LD210/220射出“CBHD”、“HD DVD”、“Blu-ray Disc”用的0.2~500mW的激光,所述激光能射出波长约为340~450nm、优选约380~450nm、更优选约超过400nm且在450nm以下、标准波长约为405nm的蓝色激光。此时,LD210/220构成为可射出多种波长的激光的特殊的LD210/220。可使用各种LD作为LD210/220,。
从LD210、220射出输出值例如为0.2~500mW、具体而言为0.5~400mW的激光。例如,在为输出值低于0.2mW的激光的情况下,被照射到光盘M后被反射而到达受光元件290上的激光的光量会不足。在使光盘M的各数据等再现时,例如用输出值在0.2mW以上、优选0.5mW~20mW左右的几mW~几十mW的激光就足够了。在向光盘M写入各数据等时,需要输出值为几十~几百mW的激光。例如在光盘M上高速写入各数据等时,需要400mW、500nw等这样的高输出值的脉冲激光。
另外,该OPU3具有用于集中激光而对光盘M的信号层Ma照射形成聚焦光斑的OBL250。OBL250形成为设置有大致凸状的曲面部251的凸透镜250。
例如,使用能进行注射模塑成形的透明或半透明的热塑性 耐热性合成树脂材料基于注射模塑成形法形成OBL250。详细而言,OBL250例如使用耐气候性、镜面平滑性、精度等优良的以透明度高的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系树脂为基材的组合物基于注射模塑成形法形成。甲基丙烯酸树脂的正式名称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简称为PMMA等。另外,甲基丙烯酸树脂有时也被称为丙烯酸树脂。另外,OBL250例如使用加工性能等优良的、以能降低价格的聚碳酸酯(PC:polycarbonate)系树脂为基材的组合物形成。
通过使用例如合成树脂材料形成OBL250,能谋求OBL250的轻量化。另外,大致凸透镜状的合成树脂制的OBL250可基于注射模塑成形法高效率地大量生产。由于OBL250能大量生产,因此可实现OBL250的低价格化。另外,根据光盘装置1、OPU3等的设计/规格等,使用半透明性或透明性玻璃材料代替半透明性或透明性合成树脂材料来形成OBL250。
另外,该OPU3具有构成透镜架组装体100的透镜架90。透镜架90使用成形性优良的热塑性的含芳香族环的耐热性合成树脂材料基于大量生产性优良的注射模塑成形法形成。具体而言,透镜架90使用薄壁/精密成形性优良且进行钎焊等时的耐热性优良、注射模塑成形性优良、以比钢材等轻量化的液晶聚合物(LCP:liquid crystal polymer)为基材的组合物形成。作为液晶聚合物,例如可列举出耐热性优良的全芳香族系液晶树脂等。如果基于注射模塑成形法形成透镜架90,即使透镜架90具有复杂的形状,也能高效率地大量生产透镜架90。
另外,该OPU3具有用于接收从光盘M的信号层Ma反射的激光的受光元件290即光探测器或PDIC(photo diode IC)或光电检测器(PD:photo detector)290。PD290至少包括俯 视大致矩形的主受光部(未图示)和一对俯视大致矩形的副受光部(未图示)这三个受光部,该俯视大致矩形的主受光部与透过例如四分割型等被分割为多个的衍射栅格(未图示)的主光束(零次光)相对应;该一对俯视大致矩形的副受光部与透过衍射栅格而被衍射分光的一对副光束(±1次衍射光束)相对应。俯视大致矩形的主受光部具有被大致均等地4分割的俯视大致矩形的4个部分。另外,俯视大致矩形的副受光部具有被大致均等地4分割的俯视大致矩形的4个部分。在OPU3上配设像这样包括具有多个俯视大致矩形的部分的、多分割型的各受光部的PD290。
该PD290接收从光盘M的信号层Ma反射的激光、将其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用于检测光盘M的信号层Ma上记录的数据、信息、信号。另外,PD290接收从光盘M的信号层Ma反射的激光、将其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用于使透镜架组装体100的伺服机构动作,该透镜架组装体100包括带构成OPU3的OBL250的透镜架90。在利用OPU3例如读取光盘M上记录的数据/信息/信号或在光盘M上写入数据/信息/信号或擦除光盘M上记录的数据/信息/信号时,通过对PD290的各受光部照射各激光,来检测光盘M的主信息信号、相对于光盘M的聚焦误差信号、跟踪误差信号等。
作为OPU3的光盘M的聚焦光斑的聚焦检测法,例如可列举出基于差动像散法的检测方法等。差动像散法是通过检测由具有像散的光学系统成像的点像畸变来检测聚焦光斑位移的方法。该OPU3的聚焦光斑的聚焦检测法是基于例如差动像散法的检测方法。另外,作为聚焦检测法,可以并用福柯(Foucault)法、刀口法等其他检测方法。
另外,作为OPU3的光盘M的聚焦光斑的跟踪检测法,例 如可列举出基于差动推挽(DPP:differential push-pull)法的检测方法等。差动推挽法是利用读写数据用的主光束和用于检测位置偏移的校正信号的两个副光束来检测聚焦光斑的位移的方法。该OPU3的聚焦光斑的跟踪检测法是基于例如差动推挽法的检测方法。另外,作为跟踪检测法,例如也可并用相位差法、外差探检测法等其他检测法。
另外,该OPU3被配设在大致矩形箱状的透镜架组装体100上,具有用于弹性支承透镜架组装体100的多个大致线状的金属制弹性支承构件80即大致线状的金属制吊线(suspension wire)80。例如,构成OPU3的大致线状的各吊线80大致沿切线方向D3延伸设置,该切线方向D3为与大致沿OBL250的光轴方向D1的聚焦方向D1和大致沿着光盘M一个半径方向D2的跟踪方向D2正交的方向。例如通过光盘M的旋转位置等而使切线方向D3为光盘M的另一半径方向D3。通过对配设在OPU3的透镜架组装体100上的左右6根吊线80中的至少左右4根、优选左右6根吊线80导通作为驱动信号、控制信号等的电流,而对配设在OPU3的透镜架组装体100上的可通电地与各吊线80相连接的至少4个线圈、优选6个线圈导通作为驱动信号、控制信号等的电流。
另外,大致线状的各吊线80例如使用磷青铜制的导线形成。例如,使用“JIS G 3402”规定的钢琴线、“JIS G 3522”规定的钢琴线、“JIS G 3512”规定的硬钢丝等形成构成吊线80的线材。另外,吊线80例如使用基于电镀法进行了镀金处理的带镀铜的导线构成。具体而言,使用弹簧的耐力、疲劳强度等优良的钢丝或钢琴线、在其上覆盖导电性优良的铜(Cu)而构成可通电的吊线80。
另外,该OPU3具有用于抑制例如在吊线80上产生的异常 振动等的大致凝胶状的合成聚合物制的阻尼材料(未图示)和用于保持阻尼材料的合成树脂制的阻尼保持构件140。将各吊线80插入安装于金属制后磁轭10Ⅰ后侧的合成树脂制阻尼保持构件140的各孔(未图示)内。另外,在插入有吊线80的阻尼保持构件140的孔内填充例如富有柔软性的合成聚合体制的阻尼材料即阻尼剂。阻尼保持构件140使用绝缘性优良的合成树脂材料形成。阻尼保持构件140例如使用聚碳酸酯系树脂等合成树脂材料基于大量生产率优良的注射模塑成形法形成。
另外,该OPU3具有安装有各金属制吊线80的电路基板150,各金属制吊线80与该电路基板150可通电地相连接。电路基板例如被称为PWB(printed wired board/printed wiring board)等。PWB150的基板主体151使用绝缘性优良的合成树脂材料形成。另外,合成树脂制的基板主体151上的电路导体形成为导电性优良的金属箔。另外,在形成有金属制的电路导体的合成树脂制基板主体151上覆盖绝缘性优良的合成树脂材料,在形成有金属制电路导体的合成树脂制基板主体151上形成绝缘保护膜。
另外,该OPU3具有用于将线圈等和吊线80等可通电地可靠地相连接的焊接材料。该OPU3还具有用于将吊线80等和PWB150等可通电地可靠地相连接的焊锡材料。作为在焊接各吊线80、各线圈等时使用的焊锡材料,使用环保的、不含铅的焊锡即无铅焊锡。如果使用无铅焊锡作为焊锡材料,例如在分解废弃OPU3或具有OPU3的光盘装置1等时,可避免铅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
另外,该OPU3具有用于保护OPU3中各种部件的盖板180。在组装OPU3时,在OPU3的上侧例如设置用于保护各种部件的盖板180。盖板180例如使用散热性优良的薄壁金属板冲 压成形。在OPU3的上侧也可以设置例如合成树脂制的黑色盖板(180)来取代薄壁金属板制的盖板180。
另外,该OPU3具有配设有各种光学部件、电气部件等的壳体300。壳体(housing)是指用于收纳例如装置、部件等物品的箱、箱型装置或类似箱的装置。壳体300例如使用散热性优良的金属材料或滑动特性优良的树脂材料形成。
作为配设在壳体300上的光学系部件,例如可列举出激光二极管、1/2波长板(1/2λ板)、带开口限制的宽带1/4波长板(1/4λ板)、液晶校正元件、衍射光学元件(DOE:Diffractive Optical Element)、衍射光栅(inline grating)、发散透镜、棱镜、偏振分光器、二色向性滤光器、准直透镜、光束扩展镜、半透半反镜、反射镜、全反射镜、物镜、前端监测二极管(front monitor diode)、传感器透镜、变形镜头(anamorphic lens)、中间透镜、光电检测器等。该OPU3具有上述光学系部件。
另外,作为安装在壳体300上的电气系部件,例如可列举出例如印刷基板、记录装置(ROM:read-only memory)、吊线、线圈、驱动器、柔性印刷电路体、激光驱动器、激光二极管、液晶校正元件、光束扩展单元、前端监测二极管、光电检测器等。该OPU3具有上述电气部件。
构成OPU3的各种光学系部件、电气系部件等各种部件(未图示)被安装在金属制或合成树脂制的壳体300上。壳体300包括:安装有各种光学系部件、电气系部件等各种部件的壳体主体301;与从壳体主体301突出设置的第一轴构件410(图5)可移动地相配合的一对主轴用轴承部311、312(图4、图5);位于主轴用轴承311、312的相反侧且与从壳体主体310突出设置的第二轴构件420(图5)可移动地相配合的副轴用轴承部321(图4、图5)。主轴用轴承部311、312和副轴用轴承部321与壳 体主体301一体地形成。主轴用轴承部311、312和副轴用轴承部321及壳体主体301例如使用同一金属材料或同一合成树脂材料形成为一个装置。
构成OPU3的壳体300例如使用含有选自由铝(Al)、镁(Mg)、锌(Zn)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以上的元素的非铁金属、压铸合金等金属形成。铝、镁、锌是耐腐蚀性优良的、比铁比重小的非铁金属。例如使用以铝为主要成分的铝合金等非铁金属材料形成壳体300。
或者,构成OPU3的壳体300例如使用机械特性、滑动特性、尺寸稳定性、耐热性、注射模塑成形性、绝缘特性等电气特性等优良、且以比钢材等轻量化的聚苯硫醚(PPS:poly phenylene sulfide)树脂等聚芳硫醚(PAS:poly arylene sulfide)系树脂为基材的耐热性合成树脂组合物形成。树脂材料比铁比重小,是适合轻量化的材料。
当OPU3大致沿大致圆杆状的轴构件410、420的长度方向D2移动时,大致圆孔状的第一轴承部311和大致圆杆状的第一轴构件410滑动接触。另外,当OPU3大致沿大致圆杆状的轴构件410、420的长度方向D2移动时,大致圆孔状的第二轴承部312和大致圆杆状的第一轴构件410滑动接触。另外,当OPU3大致沿大致圆杆状的轴构件410、420的长度方向D2移动时,横倒状的大致U字形滑动轴承结构的第三轴承部321和大致圆杆状的第二轴构件420滑动接触。
轴构件410、420形成为能与OPU3的壳体300的轴承部311、312、321滑动接触的例如滑动轴410、420。轴构件410、420例如使用“JIS G 4304”规定的“热轧加工不锈钢棒”、“JIS G4318”规定的“冷轧成形不锈钢棒”等形成。另外,轴承部311、312、321形成为能与滑动轴410、420滑动接触的滑动部311、 312、321。
OPU3被壳体300的第一滑动部311、第二滑动部312和第三滑动部321以稳定的大致三点式结构可移动地支承于一对滑动轴410、420上。由于OPU3被壳体300的第一滑动部311、第二滑动部312和第三滑动部321这主要的三点可移动地支承于一对滑动轴410、420上,因此,比四点式支承结构的OPU(未图示)更能减少摩擦。
另外,由于第三滑动部321构成为开口的横倒状的大致U字形滑动轴承结构,因此容易进行将作为副轴的滑动轴420组装到OPU3上的作业。另外,由于第三滑动部321构成为开口的横倒状的大致U字形滑动轴承结构,因此,作为副轴的第二滑动轴420相对于作为主轴的第一滑动轴410的平行度等的微小误差能被开口的横倒状的大致U字形滑动轴承结构的第三滑动部321吸收。
图5所示的光盘装置1包括具有上述磁铁50的安装结构的上述OPU3。
通过将具有上述磁铁50的安装结构的OPU3安装于光盘装置1上,能构成具有将磁铁50可靠地粘接在后磁轭10Ⅰ上的OPU3的光盘装置1。
另外,光盘装置1包括:能安装光盘M且能相对于光盘装置主体1a进出的托盘(未图示);具有转台460和与转台460相对的夹具(未图示)而能夹持光盘M将其固定的夹持装置;包括转台460、驱动光盘M旋转的驱动装置450;用于对光盘M照射激光的OPU3;在使OPU3沿光盘M的一个半径方向D2移动时可移动地支承OPU3的一对滑动轴410、420。
使用能相对于构成光盘装置1的大致矩形箱状的金属制外壳400即盖400自由出入的、未图示的大致板状的合成树脂制托 盘,将光盘M收纳在光盘装置1内。另外,在构成光盘装置1的盖400内收纳有用于使光盘M旋转的驱动装置450。使用具有用于能配设光盘M的大致圆盘状的合成树脂制转台460的光盘驱动装置450作为驱动装置450。另外,将用于读取光盘M的数据/信息/信号、在光盘M上记录数据/信息/信号、擦除光盘M的数据/信息/信号的OPU3配设在构成光盘装置1的盖400内。在配设了各种部件的下侧的金属制盖400上安装上侧的金属制盖(未图示),从而组装成光盘装置1。
使用具有转盘460和与转盘460相对的夹具的夹持装置,将在中心部Mc形成有圆孔Mb的光盘M以定位的状态下可靠地夹入转盘460和夹具之间且将其可自由装卸地固定。另外,设于驱动装置450的主轴电动机(未图示)上的转盘460,兼具光盘M的调芯功能和确保光盘M高速旋转的稳定性这两个功能。
上述OPU3及具有上述OPU3的光盘装置1可用于在上述各种光盘M上记录数据/信息/信号等或使上述各种光盘M的数据/信息/信号等再现的记录再现装置。具体而言,上述OPU3及具有上述OPU3的光盘装置1可用于在上述各种光盘M上记录数据/信息/信号等或使上述各种光盘M的数据/信息/信号等再现或擦除上述各种光盘M的数据/信息/信号等的记录、再现、删除装置。另外,上述OPU3及具有上述OPU3的光盘装置1也可用于使上述各种光盘M的数据/信息/信号等再现的再现专用装置。
另外,上述OPU3被装设于例如组装在计算机、音响/视频设备、游戏机、车载设备(均未图示)等中的光盘装置1上。另外,上述OPU3及具有上述OPU3的光盘装置1可装设于笔记本电脑(PC:Personal Computer)、掌上电脑、台式电脑、车载用电脑等电脑、电脑游戏机等游戏机、CD播放机/CD录音机/DVD播放机/DVD录音机等音响及/或视频设备(均未图示) 上。另外,上述OPU3可与“CD”系列光盘、“DVD”系列光盘、“HDDVD”系列光盘、“CBHD”系列光盘、“Blu-ray Disc”系列光盘等多种盘相对应。上述OPU3也可与具有多层信号面部的单张光盘相对应。上述OPU3可装设于例如与“CD”、“DVD”、“HDDVD”、“CBHD”、“Blu-ray Disc”等各种光盘相对应的计算机、音响及/或视频设备、游戏机、车载设备等(均未图示)上。
实施例2
图6表示本发明的磁性构件的安装结构、磁性构件与磁连结构件的粘接方法的第二实施方式。
在图1、图2的(A)及图2的(B)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磁性构件50的安装结构、磁性构件50与磁连结构件10Ⅰ的粘接方法中,在构成后磁轭10Ⅰ的侧壁10aⅠ、10bⅠ的安装面部11aⅠ、11bⅠ上设置有具有大致矩形倾斜网格状或大致倾斜窄条形状的多个凹凸部13aⅠ、13bⅠ的粘接力确保部12aⅠ、12bⅠ,该凹凸部13aⅠ、13bⅠ具有被配设成大致网格状的多个槽14a、14b、15a、15b等。
在图6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磁性构件50的安装结构、磁性构件50与磁连结构件10Ⅱ的粘接方法中,在构成后磁轭10Ⅱ的侧壁10aⅡ、10bⅡ的安装面部11aⅡ、11bⅡ上设置有具有大致矩形倾斜网格状或大致倾斜窄条形状的多个凹凸部13aⅡ、13bⅡ的粘接力确保部12aⅡ、12bⅡ,该凹凸部13aⅡ、13bⅡ形成有配设为大致网格状的多个槽14a、14b、15a、15b等。
在这一点上,图1、图2的(A)及图2的(B)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磁性构件50的安装结构、磁性构件50与磁连结构件10Ⅰ的粘接方法,与图6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磁性构件50的安装结构、磁性构件50与磁连结构件10Ⅱ的粘接方法相同,但在图6所示的构成后磁轭10Ⅱ的侧壁10aⅡ的安装面部11aⅡ上 设置有一对粘接构件积存部17a、17a。
除了在构成后磁轭10Ⅱ的侧壁10aⅡ的安装面部11aⅡ上设置有一对粘接构件积存部17a、17a以外,第二实施方式的磁性构件50的安装结构、磁性构件50与磁连结构件10Ⅱ的粘接方法、拾取装置3及盘装置1的后磁轭10Ⅱ,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磁性构件50的安装结构、磁性构件50与磁连结构件10Ⅰ的粘接方法、拾取装置3及盘装置1的后磁轭10Ⅰ的说明内容大致相同。
在使用图6说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磁性构件50的安装结构、磁性构件50与磁连结构件10Ⅱ的粘接方法、拾取装置3及盘装置1中,对于与使用图1~图5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磁性构件50的安装结构、磁性构件50与磁连结构件10Ⅰ的粘接方法、拾取装置3及盘装置1的说明内容大致相同的装置,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构成磁铁50的安装面部51和构成后磁轭10Ⅱ的安装面部11aⅡ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设有用于将粘接剂60引导至粘接力确保部12aⅡ的大致矩形缺口状或大致凹状的粘接剂积存部17a、17a。
通过构成图6所示的磁铁50的安装结构,能将大致矩形平板状磁铁50可靠地粘接在构成后磁轭10Ⅱ的大致矩形平面状安装面部11aⅡ上。能在利用设置在构成磁铁50的安装面部51和构成后磁轭10Ⅱ的安装面部11aⅡ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的粘接剂积存部17a、17a来确保了粘接剂60的粘接强度的状态下,将磁铁50和后磁轭10Ⅱ可靠地粘接在一起。具体而言,能在利用设置在构成后磁轭10Ⅱ的安装面部11aⅡ的粘接剂积存部17a、17a来确保了粘接剂60的粘接强度的状态下,将磁铁50可靠地粘接在后磁轭10Ⅱ上。
粘接力确保部12aⅡ形成为具有凹凸部13aⅡ。另外,粘接 剂积存部17a、17a形成为具有上侧左右两方的一对大致矩形凹部17aL、17aR。左右一对粘接剂积存部17a、17a的大致矩形凹部17aL、17aR配置为,在磁铁50和后磁轭10Ⅱ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涂敷用于粘接/接合磁铁50与后磁轭10Ⅱ的粘接剂60时,位于粘接力确保部12aⅡ的凹凸部13aⅡ的大致上侧的位置。另外,本说明书中的“上”、“下”、“左”、“右”的定义是为了方便说明而定义的。
另外,粘接力确保部12aⅡ具有大致V字形槽14a、15a。另外,粘接剂积存部17a、17a具有上侧左右两方的一对大致矩形凹部17aL、17aR。大致V字形槽14a、15a的深度16d和大致矩形的凹部17aL、17aR的深度大致相同。
如果构成图6所示的磁铁50的安装结构,能将磁铁50可靠地粘接在后磁轭10Ⅱ上。在将磁铁50安装于后磁轭10Ⅱ上之前或将磁铁50安装于后磁轭10Ⅱ上之后,涂敷在构成磁铁50的安装面部51的粘接剂积存部和构成后磁轭10Ⅱ的安装面部11aⅡ的粘接剂积存部17a、17a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的粘接剂60,能利用设置在磁铁50和后磁轭10Ⅱ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的、上侧左右两方的一对粘接剂积存部17a、17a的大致矩形凹部17aL、17aR和构成粘接力确保部12aⅡ的凹凸部13aⅡ的大致V字形槽14a、15a通过毛细管现象容易地展开,因此能确保粘接强度,将磁铁50和后磁轭10Ⅱ可靠地粘接在一起。例如,在使磁铁50与后磁轭10Ⅱ对合而将其安装于后磁轭10Ⅱ上之后,通过在磁铁50和后磁轭10Ⅱ中的任一方或双方的上侧左右两方的一对粘接剂积存部17a、17a上从上侧涂敷粘接剂60,能基本避免所涂敷的粘接剂60被从磁铁50的边缘部57或后磁轭10Ⅱ的边缘部17c挤出,粘接剂60由于重力和/或毛细管现象而被稳定供给至粘接力确保部12aⅡ的凹凸部13aⅡ上。因此,容易使粘接剂 60遍布于粘接力确保部12aⅡ上。
粘接剂积存部17a、17a包括多个深度超过0mm且在约0.2mm以下的凹部17aL、17aR。凹部17aL、17aR作为能通过冲压加工等高精度地容易成形的凹部17aL、17aR形成至规定的深度。详细而言,假如侧壁10aⅡ被切断时,从纵截面来看各凹部17aL、17aR的深度超过0mm且在0.2mm以下。
由此,能将磁铁50可靠地粘接在后磁轭10Ⅱ上。在将磁铁50安装于后磁轭10Ⅱ上之前或将磁铁50安装于后磁轭10Ⅱ上之后,涂敷在构成磁铁50的安装面部51的粘接剂积存部和构成后磁轭10Ⅱ的安装面部11aⅡ的粘接剂积存部17a、17a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的粘接剂60,能利用构成磁铁50的安装面部51的粘接剂积存部的、深度超过0mm且在约0.2mm以下的多个凹部或构成后磁轭10Ⅱ的安装面部11aⅡ的粘接剂积存部17a、17a的、深度超过0mm且在0.2mm以下的多个凹部17aL、17aR通过毛细管现象容易地展开,因此能实现可靠的面粘接。
在设置在磁铁50的粘接剂积存部和后磁轭10Ⅱ的粘接剂积存部17a、17a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的凹部17aL、17aR的深度为0mm的情况下,担心基本不会发生毛细管现象等。而在设置在磁铁50的粘接剂积存部和后磁轭10Ⅱ的粘接剂积存部17a、17a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的凹部17aL、17aR的深度超过0.2mm的情况下,担心难以发生毛细管现象等。如果在磁铁50的粘接剂积存部和后磁轭10Ⅱ的粘接剂积存部17a、17a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构成深度超过0mm且在约0.2mm以下的凹部17aL、17aR,则涂敷在粘接剂积存部17a、17a上的粘接剂60由于毛细管现象等容易以粘接剂积存部17a,17a为起点而在粘接力确保部12aⅡ的凹凸部13aⅡ上展开。因此,能可靠地确保磁铁50相对于后磁轭10Ⅱ的粘接强度。
通过在构成磁铁50的安装面部51和构成后磁轭10Ⅱ的安装面部11aⅡ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形成深度几μm~0.2mm左右、优选约0.01mm~约0.15mm的多个凹部17aL、17aR来作为粘接剂积存部17a、17a,能利用粘接剂60的毛细管现象等可靠地确保磁铁50相对于后磁轭10Ⅱ的粘接强度。
在设置在磁铁50的粘接剂积存部和后磁轭10Ⅱ的粘接剂积存部17a、17a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的凹部17aL、17aR的深度低于约0.01mm的情况下,担心难以发生毛细管现象。而在设置在磁铁50的粘接剂积存部和后磁轭10Ⅱ的粘接剂积存部17a、17a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的凹部17aL、17aR的深度超过约0.15mm的情况下,担心例如难以发生毛细管现象。如果在磁铁50的粘接剂积存部和后磁轭10Ⅱ的粘接剂积存部17a、17a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构成深度在约0.01mm~约0.15mm的凹部17aL、17aR,则涂敷在粘接剂积存部17a、17a上的粘接剂60由于毛细管现象容易地在粘接剂积存部17a、17a上展开。因此,能可靠地确保磁铁50相对于后磁轭10Ⅱ的粘接强度。
下面,就磁性构件50和磁连结构件10Ⅱ的粘接方法进行说明。具体而言,就磁铁50与后磁轭10Ⅱ的粘接方法进行说明。
该磁铁50与后磁轭10Ⅱ的粘接方法包括以下工序:使用具有多个微细突出部、凹凸部、多个大致矩形平面突出部的模具(均未图示),在构成磁铁50的安装面部51和构成后磁轭10Ⅱ的安装面部11aⅡ/11bⅡ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形成确保粘接强度的粘接力确保部12aⅡ/12bⅡ,该粘接力确保部12aⅡ/12bⅡ具有多个微细V槽14a、15a/14b、15b、凹凸部13aⅡ/13bⅡ和多个大致矩形缺口状粘接剂积存部17a、17a;使磁铁50的安装面部51与后磁轭10Ⅱ的安装面部11aⅡ/11bⅡ对合;在使大致矩形缺口状粘接剂积存部17a、17a位于上侧的状态下,将配设 有磁铁50的后磁轭10Ⅱ临时放置于工作台(未图示)等上;从开口的大致矩形缺口状粘接剂积存部17a、17a的上侧向大致矩形缺口状粘接剂积存部17a、17a上涂敷粘接剂60;通过毛细管现象/重力使粘接剂60充分介入于后磁轭10Ⅱ的安装面部11aⅡ/11bⅡ和磁铁50的安装面部51之间,而将磁铁50粘接于后磁轭10Ⅱ上;对通过粘接剂60配设有磁铁50的后磁轭10Ⅱ进行加热或常温放置,使粘接剂60粘接固化的工序。
例如,可以在构成后磁轭10Ⅱ的安装面部11bⅡ上形成具有多个微细V槽14b、15b、凹凸部13bⅡ和多个大致矩形缺口状粘接剂积存部的、用于确保粘接强度的粘接力确保部12bⅡ。另外,还可以在磁铁50的安装面部51上形成具有多个微细V槽、凹凸部和多个大致矩形缺口状粘接剂积存部的、用于确保粘接强度的粘接力确保部。
下面详细说明磁铁50与后磁轭10Ⅱ的粘接方法。首先,使用具有多个微细突出部、凹凸部和多个大致矩形平面突出部的模具,在构成磁铁50的安装面部51和构成后磁轭10Ⅱ的安装面部11aⅡ/11bⅡ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形成具有多个微细V槽14a、15a/14b、15b、凹凸部13aⅡ/13bⅡ和多个大致矩形缺口状粘接剂积存部17a、17a的、用于确保粘接强度的粘接力确保部12aⅡ/12bⅡ,接着,使磁铁50的安装面部51与后磁轭Ⅱ的安装面部11aⅡ/11bⅡ对合,接着,在使大致矩形缺口状粘接剂积存部17a、17a位于上侧的状态下,将配设有磁铁50的后磁轭10Ⅱ临时放置于工作台等上,接着,从开口的大致矩形缺口状粘接剂积存部17a、17a的上侧向大致矩形缺口状粘接剂积存部17a、17a上涂敷粘接剂60,接着,利用毛细管现象/重力使粘接剂60充分介入于后磁轭10Ⅱ的安装面部11aⅡ/11bⅡ和磁铁50的安装面部51之间,而将磁铁50粘接在后磁轭10Ⅱ上。之后, 对借助粘接剂60配设有磁铁50的后磁轭10Ⅱ进行加热或常温放置,使得粘接剂60粘接固化。
通过如此进行磁铁50与后磁轭10Ⅱ的粘接方法,能将磁铁50可靠地粘接在后磁轭10Ⅱ上。使用未图示的具有多个微细突出部、凹凸部及多个大致矩形平面突出部的模具,在构成磁铁50的安装面部51和构成后磁轭10Ⅱ的安装面部11aⅡ/11bⅡ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形成具有多个微细V槽14a、15a/14b、15b、凹凸部13aⅡ/13bⅡ及多个大致矩形缺口状粘接剂积存部17a、17a的、用于确保粘接强度的粘接力确保部12aⅡ/12bⅡ,使磁铁50的安装面部51与后磁轭10Ⅱ的安装面部11aⅡ/11bⅡ上对合,在使大致矩形缺口状粘接剂积存部17a、17a位于上侧的状态下,将配设有磁铁50的后磁轭10Ⅱ临时放置于工作台等上,从开口的大致矩形缺口状粘接剂积存部17a、17a的上侧向大致矩形缺口状粘接剂积存部17a、17a上涂敷粘接剂60,之后,在利用毛细管现象/重力使粘接剂60充分介入于后磁轭10Ⅱ的安装面部11aⅡ/11bⅡ和磁铁50的安装面部51之间的状态下,对配设有磁铁50的后磁轭10Ⅱ进行加热或常温放置,使粘接剂60粘接固化,从而在确保了粘接剂60的粘接强度的状态下,可靠地将磁铁50和后磁轭10Ⅱ粘接在一起。
下面具体说明图6所示的磁铁50和后磁轭10Ⅱ的粘接方法。该磁铁50与后磁轭10Ⅱ的粘接方法包括以下工序:转印成形工序,在该工序中,使用具有多个微细突出部、凹凸部及多个大致矩形平面突出部的模具,在构成后磁轭10Ⅱ的安装面部11aⅡ/11bⅡ上形成具有多个微细V槽14a、15a/14b、15b、凹凸部13aⅡ/13bⅡ和多个大致矩形缺口状粘接剂积存部17a、17a的、用于确保粘接强度的粘接力确保部12aⅡ/12bⅡ;组装工序,在该工序中,使磁铁50的安装面部51与后磁轭10Ⅱ的安 装面部11aⅡ/11bⅡ对合;临时放置工序,在该工序中,在使大致矩形缺口状粘接剂积存部17a、17a位于上侧的状态下,将配设有磁铁50的后磁轭10Ⅱ临时放置于工作台(未图示)等上;粘接构件/粘接剂涂敷工序,在该工序中,从开口的大致矩形缺口部粘接剂积存部17a、17a的上侧向大致矩形缺口状粘接剂积存部17a、17a上涂敷粘接剂60;粘接保持工序,在该工序中,利用毛细管现象/重力使粘接剂60充分介入在后磁轭10Ⅱ的安装面部11aⅡ/11bⅡ和磁铁50的安装面部51之间,而将磁铁50粘接于后磁轭10Ⅱ上;加热粘接固定工序,在该工序中,对借助粘接剂60配设有磁铁50的后磁轭10Ⅱ进行加热或常温放置,使粘接剂60粘接固化。
根据磁体50的安装构造、OPU3的设计/规格、磁铁50与磁轭10Ⅱ的粘接方法等,例如也可以在使磁铁50的安装面部51与后磁轭10Ⅱ的安装面部11aⅡ、11bⅡ对合并将磁铁50粘接在后磁轭10Ⅱ上之后,再在磁铁50的端面部53、54、55和后磁轭10Ⅱ之间涂敷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60),之后通过紫外线使其固化,将磁铁50和后磁轭10Ⅱ更可靠地粘接固定在一起。
通过使用例如利用褶皱加工等形成未图示的凹凸部的模具对对象物进行转印加工,而在构成磁铁50的安装面部51和构成后磁轭10Ⅱ的安装面部11aⅡ/11bⅡ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转印形成具有多个微细V槽14a、15a/14b、15b和凹凸部13aⅡ/13bⅡ的粘接力确保部12aⅡ/12bⅡ。
通过如此进行磁铁50与后磁轭10Ⅱ的粘接方法,能将磁铁50可靠地粘接在后磁轭10Ⅱ上。使用通过褶皱加工形成未图示的凹凸部的模具,在构成磁铁50的安装面部51和构成后磁轭10Ⅱ的安装面部11aⅡ/11bⅡ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进行模具转印成形加工而形成粘接力确保部12aⅡ/12bⅡ,能在利用经由模 具转印成形加工形成在构成磁铁50的安装面部51上的粘接力确保部和经由模具转印成形加工形成在构成后磁轭10Ⅱ的安装面部11aⅡ/11bⅡ上的粘接力确保部12aⅡ/12bⅡ中的任一方或双方来确保了粘接剂60的粘接强度的状态下,将磁铁50和后磁轭10Ⅱ可靠地粘接在一起。
通过使用由雕刻加工形成未图示的突出部、凹凸部及大致矩形平面突出部的模具对对象物进行转印加工,在构成磁铁50的安装面部51和构成后磁轭10Ⅱ的安装面部11aⅡ/11bⅡ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转印形成具有多个微细V槽14a、15a/14b、15b、凹凸部13aⅡ/13bⅡ及多个大致矩形缺口状粘接剂积存部17a、17a的粘接力确保部12aⅡ/12bⅡ。
通过如此进行磁铁50与后磁轭10Ⅱ的粘接方法,能将磁铁50可靠地粘接在后磁轭10Ⅱ上。使用通过雕刻加工形成未图示的突出部、凹凸部及大致矩形平面突出部的模具,在构成磁铁50的安装面部51和构成后磁轭10Ⅱ的安装面部11aⅡ/11bⅡ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进行模具转印成形加工而形成粘接力确保部12aⅡ/12bⅡ,能在利用经由模具转印成形加工形成在构成磁铁50的安装面部51上的粘接力确保部和经由模具转印成形加工形成在构成后磁轭10Ⅱ的安装面部11aⅡ/11bⅡ上的粘接力确保部12aⅡ/12bⅡ中的任一方或双方来确保了粘接剂60的粘接强度的状态下,将磁铁50和后磁轭10Ⅱ可靠地粘接在一起。
通过使用未图示的具有多个微细突出部、凹凸部及多个大致矩形平面突出部的模具在对对象物进行冲压模具成形加工的同时一并对对象物进行转印加工,在构成磁铁50的安装面部51和构成后磁轭10Ⅱ的安装面部11aⅡ/11bⅡ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转印形成具有多个微细V槽14a、15a/14b、15b、凹凸部13aⅡ/13bⅡ及多个大致矩形缺口状粘接剂积存部17a、17a的 粘接力确保部12aⅡ/12bⅡ。
通过如此进行磁铁50与后磁轭10Ⅱ的粘接方法,能将磁铁50可靠地粘接在后磁轭10Ⅱ上。使用未图示的具有多个微细突出部、凹凸部及多个大致矩形平面突出部的模具,在构成磁铁50的安装面部51和构成后磁轭10Ⅱ的安装面部11aⅡ/11bⅡ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进行冲压模具成形加工而转印形成粘接力确保部12aⅡ/12bⅡ,能在利用经由冲压模具成形加工转印形成在构成磁铁50的安装面部51上的粘接力确保部和经由冲压模具成形加工转印形成在构成后磁轭10Ⅱ的安装面部11aⅡ/11bⅡ上的粘接力确保部12aⅡ/12bⅡ中的任一方或双方来确保了粘接剂60的粘接强度的状态下,将磁铁50和后磁轭10Ⅱ可靠地粘接在一起。
另外,通过在构成磁铁50的安装面部51和构成后磁轭10Ⅱ的安装面部11aⅡ/11bⅡ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使用未图示的具有多个微细突出部、凹凸部及多个大致矩形平面突出部的模具进行冲压模具成形加工,而在磁铁50的安装面部51和后磁轭10Ⅱ的安装面部11aⅡ/11bⅡ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高效率地转印形成粘接力确保部12aⅡ/12bⅡ。
具体而言,通过使用未图示的冲压模具在未图示的金属底板上大致同时进行冲切、转印、折弯、冲压加工,能高效率地形成后磁轭10Ⅱ,且能高效率地在后磁轭10Ⅱ的侧壁10aⅡ/10bⅡ上形成具有凹凸部13aⅡ/13bⅡ和多个大致矩形缺口状粘接剂积存部17a、17a等的粘接力确保部12aⅡ/12bⅡ,该凹凸部13aⅡ/13bⅡ具有多个微细V槽14a、15a/14b、15b。
另外,也可以基于使用图1、图2的(A)及图2的(B)说明的上述实施例1的上述磁性构件50与磁连结构件10Ⅰ的粘接方法,进行图6的(A)及图6的(B)所示的磁性构件(50) 与磁连结构件(10Ⅱ)的粘接方法。另外,还可以基于使用图1、图2的(A)及图2的(B)说明的上述实施例1的上述磁性构件50与磁连结构件10的粘接方法,在进行图6的(A)及图6的(B)所示的磁性构件(50)与磁连结构件(10Ⅱ)的粘接方法的同时,一并进行使用图6的(A)及图6的(B)说明的上述磁性构件50与磁连结构件10Ⅱ的粘接方法。
实施例3
图7表示本发明的磁性构件的安装结构、磁性构件与磁连结构件的粘接方法的第三实施方式。
在图1、图2的(A)及图2的(B)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磁性构件50的安装结构、磁性构件50与磁连结构件10Ⅰ的粘接方法中,在构成后磁轭10Ⅰ的侧壁10aⅠ、10bⅠ的安装面部11aⅠ、11bⅠ上,设置具有大致矩形倾斜网格状或大致倾斜窄条形状的多个凹凸部13aⅠ、13bⅠ的粘接力确保部12aⅠ、12bⅠ,该凹凸部13aⅠ、13bⅠ形成有多个被配置为大致网格状的槽14a、14b、15a、15b等,而在图7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磁性构件50的安装结构、磁性构件50与磁连结构件20的粘接方法中,在构成后磁轭20的侧壁20a、20b的安装面部21a、21b上设置具有大致倾斜窄条形状的多个凹凸部23a、23b的粘接力确保部22a、22b,该凹凸部23a、23b形成有多个大致沿不同方向延伸设置的槽24a、24b、25a、25b等。
代替第一实施方式所示的配设为大致网格状的多个槽14a、14b、15a、15b,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形成多个大致沿不同方向延伸设置的槽24a、24b、25a、25b。
除了代替配设成大致网格状的多个槽14a、14b、15a、15b而形成多个大致沿不同方向延伸设置的槽24a、24b、25a、25b之外,第三实施方式的磁性构件50的安装结构、磁性构件50与 磁连结构件20的粘接方法、拾取装置3及光盘装置1中的后磁轭2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磁性构件50的安装结构、磁性构件50与磁连结构件10Ⅰ的粘接方法、拾取装置3及光盘装置1中的后磁轭10Ⅰ的说明内容大致相同。
另外,在图3中,关于V槽14a、14b、15a、15b,对基准面部16、倾斜面部16a、16b、槽收纳部16c、槽深(深度)16d、里端部16e、截面积(面积)16f、角度16等进行了说明,关于图7所示的V槽24a、24b、25a、25b的详细说明内容,也与图3中所示的基准面部16、倾斜面部16a、16b、槽收纳部16c、槽深(深度)16d、里端部16e、截面积(面积)16f、角度16g等相同。在该情况下,例如基准面部16为凹凸部23a、23b的构成后磁轭20的安装面部21a、21b的粘接力确保部22a、22b的基准面部16。
在使用图7说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磁性构件50的安装结构、磁性构件50与磁连结构件20的粘接方法、拾取装置3及光盘装置1中,对与使用图1~图5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磁性构件50的安装结构、磁性构件50与磁连结构件10Ⅰ的粘接方法、拾取装置3及光盘装置1的说明内容大致相同的装置,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大致コ字状的后磁轭20包括形成为大致中空矩形平板状的基壁28和沿相对于基壁28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设置的一对侧壁20a、20b。在作为构成后磁轭20的第一侧壁20a的粘接面侧的大致矩形的安装面部21a上设有用于确保粘接剂60的粘接强度的粘接力确保部22a。另外,在大致矩形的安装面部21a的大致中央部26a上设有作为涂敷粘接剂60时的目标的粘接剂涂敷目标部27a,例如设有大致圆孔状凹部27a。另外,在作为构成后磁轭20的第二侧壁20b的粘接面侧的大致矩形的安装面 部21b上设有用于确保粘接剂60的粘接强度的粘接力确保部22b。另外,在大致矩形的安装面部21b的大致中央部21b上设有作为涂敷粘接剂60时的目标部的粘接剂涂敷目标部27b,例如设有大致圆孔状凹部27b。另外,构成后磁轭20的大致矩形板状基壁28上设有供激光通过的大致矩形孔状的通孔29。
粘接力确保部22a、22b形成为包括大致倾斜窄条形状的多个凹凸部23a、23b。
如果如此形成粘接力确保部22a、22b,能将磁铁50可靠地粘接在后磁轭20上。在将磁铁50安装于后磁轭20上之前或将磁铁50安装于后磁轭20上之后,涂敷在构成磁铁50的安装面部51的粘接力确保部和构成后磁轭20的安装面部21a、21b的粘接力确保部22a、22b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的粘接剂60,利用毛细管现象容易地在构成磁铁50的安装面部51的粘接力确保部的例如大致倾斜窄条形状的多个凹凸部或构成后磁轭20的安装面部21a、21b的粘接力确保部22a、22b的例如大致倾斜窄条形状的多个凹凸部23a、23b上展开,因此能实现可靠的面粘接。因此,可靠地确保了磁铁50相对于后磁轭20的粘接强度。
粘接力确保部22a、22b具有大致沿例如朝向左下方的第一方向延伸设置的多个第一方向V槽24a、24b和大致沿与第一方向不同的例如朝向右下方的第二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二方向V槽25a、25b。另外,多个第一方向V槽24a、24b和多个第二方向V槽25a、25b的一部分交叉。
如果像这样形成粘接力确保部22a、22b,能将磁铁50可靠地粘接在后磁轭20上。被设置在磁铁50和后磁轭20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的粘接力确保部22a、22b具有大致沿例如朝向左下方的第一方向延伸设置的多个第一方向V槽24a、24b和大致沿与第一方向不同的例如朝向右下方的第二方向延伸设置的多个第 二方向V槽25a、25b。通过使多个第一方向V槽24a、24b和多个第二方向V槽25a、25b的一部分交叉,使得粘接剂60通过各V槽24a、24b、25a、25b遍布在粘接力确保部22a、22b上,结果,粘接剂60容易地在粘接力确保部22a、22b上展开。因此,能确保粘接强度,能可靠地将磁铁50和后磁轭20粘接在一起。
侧壁20a、20b的各V槽24a、24b、25a、25b相对于划分后磁轭20的基壁28和侧壁20a、20b的基准线20x倾斜约45°角地延伸设置,且各V槽24a、24b与各V槽25a、25b的一部分交叉。另外,一部分各V槽24a、24b、25a、25b大致正交,一部分各V槽24a、24b、25a、25b的交叉角约为90°。
实施例4
图8表示本发明的磁性构件的安装结构、磁性构件与磁连结构件的粘接方法的第四实施方式。
在图1、图2的(A)及图2的(B)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磁性构件50的安装结构、磁性构件50与磁连结构件10Ⅰ的粘接方法中,在构成后磁轭10Ⅰ的侧壁10aⅠ、10bⅠ的安装面部11aⅠ、11bⅠ上设置有具有大致矩形倾斜网格状或大致倾斜窄条形状的多个凹凸部13aⅠ、13bⅠ的粘接力确保部12aⅠ、12bⅠ,该凹凸部13aⅠ、13bⅠ形成有配置为大致网格状的多个槽14a、14b、15a、15b等,而在图8所示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磁性构件50的安装结构、磁性构件50与磁连结构件30的粘接方法中,在构成后磁轭30的侧壁30a、30b的安装面部31a、31b上,设有具有大致放射状的多个凹凸部33a、33b的粘接力确保部32a、32b,该凹凸部33a、33b形成有大致沿不同各方向以大致放射状延伸设置的多个槽34a、34b、35a、35b等。
代替第一实施方式所示的配置为大致网格状的多个槽14a、14b、15a、15b,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形成大致沿不同 各方向以大致放射状延伸设置的多个槽34a、34b、35a、35b。
除了代替配置为大致网格状的多个槽14a、14b、15a、15b而形成大致沿不同各方向以大致放射状延伸设置的多个槽34a、34b、35a、35b之外,第四实施方式的磁性构件50的安装结构、磁性构件50与磁连结构件30的粘接方法、拾取装置3及光盘装置1中的后磁轭3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磁性构件50的安装结构、磁性构件50与磁连结构件10Ⅰ的粘接方法、拾取装置3及光盘装置1中的后磁轭10Ⅰ的说明内容大致相同。
另外,在图3中,关于V槽14a、14b、15a、15b,对基准面部16、倾斜面部16a、16b、槽收纳部16c、槽深(深度)16d,里端部16e、截面积(面积)16f、角度16g等进行了说明,关于图8中所示的V槽34a、34b、35a、35b的详细说明内容,也与图3中所示的基准面部16、倾斜面部16a、16b、槽收纳部16c、槽深(深度)16d、里端部16e、截面积(面积)16f、角度16g等相同。在该情况下,基准面部16为凹凸部33a、33b的构成后磁轭30的安装面部31a、31b的粘接力确保部32a、32b的基准面部16。
在使用图8说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磁性构件50的安装结构、磁性构件50与磁连结构件30的粘接方法、拾取装置3及光盘装置1中,对于与使用图1~图5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磁性构件50的安装结构、磁性构件50与磁连接10Ⅰ的粘接方法、拾取装置3及光盘装置1的说明内容大致相同的装置,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大致コ字状的后磁轭30包括形成为大致中空矩形平板状的基壁38和大致沿与基壁38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设置的一对侧壁30a、30b。在作为构成后磁轭30的第一侧壁30a的粘接面侧的大致矩形的安装面部31a上设有用于确保粘接剂60的粘接 强度的粘接力确保部32a。另外,在大致矩形的安装面部31a的大致中央部36a上设有作为涂敷粘接剂60时的目标的粘接剂涂敷目标部37a,例如设有大致圆孔状的凹部37a等。另外,在作为构成后磁轭30的第二侧壁30b的粘接面侧的大致矩形的安装面部31上设有用于确保粘接剂60的粘接强度的粘接力确保部32b。另外,在大致矩形的安装面部31b的大致中央部36b上设有作为涂敷粘接剂60时的目标的粘接剂涂敷目标部37b,例如设有大致圆孔状凹部37b。另外,在构成后磁轭30的大致矩形板状的基壁38上设有供激光通过的大致矩形孔状的通孔39。
粘接力确保部32a、32b包括例如大致放射状的多个凹凸部33a、33b。
如果像这样形成粘接力确保部32a、32b,能将磁铁50可靠地粘接在后磁轭30上。在将磁铁50安装于后磁轭30上之前或将磁铁50安装于后磁轭30上之后,涂敷在构成磁铁50的安装面部51的粘接力确保部和构成后磁轭30的安装面部31a、31b的粘接力确保部32a、32b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的粘接剂60,利用毛细管现象容易地在构成磁铁50的安装面部51的粘接力确保部的例如大致放射状的多个凹凸部或构成后磁轭30的安装面部31a、31b的粘接力确保部32a、32b的例如大致放射状的多个凹凸部33a、33b上展开,因此能实现可靠的面粘接。因此,能可靠地确保磁铁50相对于后磁轭30的粘接强度。
粘接力确保部32a、32b具有从磁铁50或后磁轭30的安装面部31a、31b的大致中央部36a、36b朝向安装面部31a、31b的大致周边部36c、36d以例如大致放射状延伸设置的多个V槽34a、34b、35a、35b。
如果像这样形成粘接力确保部32a、32b,能将磁铁50可靠地粘接在后磁轭30上。通过使设置在磁铁50和后磁轭30中的任 一方或双方上的粘接力确保部32a、32b通过具有从磁铁50或后磁轭30的安装面部31a、31b的大致中央部36a、36b朝向安装面部31a、31b的大致周边部36c、36d以例如大致放射状延伸设置的多个V槽34a、34b、35a、35b,能确保粘接强度,能将磁铁50和后磁轭30可靠地粘接在一起。
粘接力确保部32a、32b具有大致沿例如完全朝向左侧方向的第一方向延伸设置的多个第一方向V槽34a、34b和大致沿与第一方向不同的、例如完全朝向右侧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设置的多个第二方向V槽35a、35b。
如果像这样形成粘接力确保部32a、32b,能将磁铁50可靠地粘接在后磁轭30上。通过使设置在磁铁50和后磁轭30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的粘接力确保部32a、32b具有大致沿例如完全朝向左侧方向的第一方向延伸设置的多个第一方向V槽34a、34b和大致沿与第一方向不同的、例如完全朝向右侧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设置的多个第二方向V槽35a、35b,能确保粘接强度,能将磁铁50和后磁轭30可靠地粘接在一起。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上述实施方式是为了易于理解本发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本发明而进行的解释。例如,也可以在磁铁(50)或后磁轭(30)的安装面部(31a/31b)的左右两处设置粘接剂涂敷目标部(37a、37a/37b、37b),从磁铁(50)或后磁轭(30)的安装面部(31a/31b)的左右两处的V槽起点中心部朝向安装面部(31a/31b)的大致周边部(36c/36d)以例如大致放射状延伸设置多个V槽(34a、34b/35a、35b),且使一部分V槽相交叉。本发明能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变更/改进,并且其类似装置也包括在本发明范围内。
工业实用性
例如,可以适用于能使“CD”、“DVD”、“HD DVD”、“CBHD”、“Blu-ray Disc”等各种光盘等的各种介质上记录的数据、信息、信号等再现,或向可写入或改写的各种光盘等的各种介质上记录数据、信息,信号等,或擦除记录在能写入或能改写的各种光盘等的各种介质上的数据、信息、信号等的拾取装置、盘装置、设置在这些装置中的磁性构件的安装结构及设置在这些装置中的磁性构件与磁连结构件的粘接方法。

Claims (25)

1.一种磁性构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该磁性构件的安装结构至少包括磁性构件和磁连结构件,该磁连结构件上设有用于确保粘接所述磁性构件时的粘接强度的粘接力确保部。
2.一种磁性构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该磁性构件的安装结构至少包括磁性构件、能配设所述磁性构件的磁连结构件和用于将所述磁性构件粘接在所述磁连结构件上的粘接构件,
在所述磁性构件和所述磁连结构件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设有用于确保粘接强度的粘接力确保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性构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接力确保部被形成为包括凹凸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磁性构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接力确保部包括大致网格状的凹凸部。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磁性构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接力确保部包括大致窄条形状的凹凸部。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磁性构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接力确保部包括大致放射状的凹凸部。
7.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磁性构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接力确保部被形成为包括深度超过0mm且在约0.2mm以下的凹凸部。
8.根据权利要求2~7中任一项所述的磁性构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接力确保部具有槽。
9.根据权利要求2~8中任一项所述的磁性构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接力确保部具有V槽。
10.根据权利要求2~9中任一项所述的磁性构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接力确保部具有被配置为大致网格状的槽。
11.根据权利要求2~10中任一项所述的磁性构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接力确保部具有大致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方向槽和大致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二方向槽。
12.根据权利要求2~11中任一项所述的磁性构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接力确保部具有以大致放射状延伸设置的槽。
13.根据权利要求2~12中任一项所述的磁性构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接力确保部具有深度超过0mm且在约0.2mm以下的槽。
14.根据权利要求2~13中任一项所述的磁性构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接力确保部具有截面积超过0mm2且在约0.05mm2以下的槽。
15.根据权利要求2~14中任一项所述的磁性构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磁性构件和所述磁连结构件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设有用于将粘接构件引导至所述粘接力确保部的粘接构件积存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磁性构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接力确保部被形成为包括凹凸部,
所述粘接构件积存部被形成为包括凹部,
在所述磁性构件和所述磁连结构件中的任一方或两方上涂敷用于接合二者的所述粘接构件时,所述凹部位于所述凹凸部的大致上侧的位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磁性构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接力确保部具有槽,
所述粘接构件积存部具有凹部,
所述槽的深度和所述凹部的深度大致相同。
18.根据权利要求15~17中任一项所述的磁性构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接构件积存部具有深度超过0mm且在约0.2mm以下的凹部。
19.一种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拾取装置具有权利要求2~18中任一项所述的磁性构件的安装结构。
20.一种磁性构件与磁连结构件的粘接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磁性构件和磁连结构件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上形成用于确保粘接强度的粘接力确保部,从而将所述磁性构件粘接在所述磁连结构件上。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磁性构件与磁连结构件的粘接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用模具形成所述粘接力确保部。
22.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磁性构件与磁连结构件的粘接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方法通过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所述粘接力确保部。
23.根据权利要求20~22中任一项所述的磁性构件与磁连结构件的粘接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方法通过进行转印加工而形成所述粘接力确保部。
24.一种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拾取装置通过实行权利要求20~23中任一项所述的磁性构件与磁连结构件的粘接方法而构成。
25.一种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盘装置具有权利要求19或24所述的拾取装置。
CN201010224025.1A 2009-06-11 2010-04-21 磁性构件的安装结构、磁性构件与磁连结构件的粘接方法、拾取装置以及盘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2386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39778 2009-06-11
JP2009139778 2009-06-11
JP2009192004A JP5335612B2 (ja) 2008-08-21 2009-08-21 磁性部材の取付構造、ならびに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2009-192004 2009-08-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23869A true CN101923869A (zh) 2010-12-22
CN101923869B CN101923869B (zh) 2014-07-30

Family

ID=433059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24025.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23869B (zh) 2009-06-11 2010-04-21 磁性构件的安装结构、磁性构件与磁连结构件的粘接方法、拾取装置以及盘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20100315184A1 (zh)
JP (1) JP5335612B2 (zh)
CN (1) CN10192386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35261A (zh) * 2011-09-30 2013-04-10 日立视听媒体股份有限公司 光拾取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04769B2 (ja) * 2011-05-18 2015-11-04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
US11612957B2 (en) * 2016-04-29 2023-03-28 Nuburu,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welding copper and other metals using blue lasers
US20220072659A1 (en) * 2016-04-29 2022-03-10 Nuburu,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Reducing Hazardous Byproduct from Welding Metals Using Lasers
CN109661613B (zh) * 2017-03-22 2021-03-30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摄像元件驱动装置、摄像元件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以及摄像装置
WO2020184108A1 (ja) * 2019-03-12 2020-09-17 アルプス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電磁駆動装置及び操作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18265A (ja) * 1999-10-15 2001-04-27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レンズ駆動装置
US20040088852A1 (en) * 2002-11-01 2004-05-13 Sanyo Denki Co., Ltd Method of joining rubber magnet to yoke
CN1933287A (zh) * 2005-09-05 2007-03-21 国产电机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
WO2009051198A1 (ja) * 2007-10-16 2009-04-23 Sanyo Electric Co., Ltd. 保持部材、駆動装置、ピックアップ装置、並びにディスク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87620U (zh) * 1986-11-27 1988-06-08
JPH05210851A (ja) * 1990-12-14 1993-08-20 Ricoh Co Ltd 光ピックアップの光学部品固定装置
JPH05159259A (ja) * 1991-12-06 1993-06-25 Nec Gumma Ltd 磁気ヘッド
JPH0823649A (ja) * 1994-07-04 1996-01-23 Yaskawa Electric Corp 回転電動機の回転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532408B2 (ja) * 1998-03-11 2004-05-31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光学式ピックアップ
JP2000324730A (ja) * 1999-05-10 2000-11-24 Asmo Co Ltd 界磁磁石を備えたヨーク及びヨークにおける界磁磁石の形成方法
EP1098304B1 (en) * 1999-10-15 2006-08-09 Pioneer Corporation Lens driving apparatus
KR100330999B1 (ko) * 2000-02-21 2002-04-01 이형도 편향요크
JP2003077160A (ja) * 2001-09-03 2003-03-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半導体レーザー装置
JP3666453B2 (ja) * 2001-12-21 2005-06-2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光ピックアップ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4187350A (ja) * 2002-11-29 2004-07-02 Yaskawa Electric Corp 永久磁石リニアモータ
TWI223488B (en) * 2003-03-25 2004-11-01 Delta Electronics Inc Motor rotor and manufacture method thereof
JP4614838B2 (ja) * 2005-07-20 2011-01-19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4738205B2 (ja) * 2006-02-27 2011-08-03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コネクタ
JP2008065911A (ja) * 2006-09-07 2008-03-21 Nidec Sankyo Corp 光ヘッド装置
JP2008220044A (ja) * 2007-03-05 2008-09-18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JP2008243255A (ja) * 2007-03-26 2008-10-09 Tdk Corp 光ピックアップ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光記録再生装置
JP2008278683A (ja) * 2007-05-01 2008-11-13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ステータ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18265A (ja) * 1999-10-15 2001-04-27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レンズ駆動装置
US20040088852A1 (en) * 2002-11-01 2004-05-13 Sanyo Denki Co., Ltd Method of joining rubber magnet to yoke
CN1933287A (zh) * 2005-09-05 2007-03-21 国产电机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
WO2009051198A1 (ja) * 2007-10-16 2009-04-23 Sanyo Electric Co., Ltd. 保持部材、駆動装置、ピックアップ装置、並びにディスク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35261A (zh) * 2011-09-30 2013-04-10 日立视听媒体股份有限公司 光拾取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00315184A1 (en) 2010-12-16
US8533749B2 (en) 2013-09-10
US20130043371A1 (en) 2013-02-21
CN101923869B (zh) 2014-07-30
JP2011018428A (ja) 2011-01-27
JP5335612B2 (ja) 2013-1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89435B (zh) 光学构件的安装构造和具有该构造的拾取装置及盘装置
CN101923869B (zh) 磁性构件的安装结构、磁性构件与磁连结构件的粘接方法、拾取装置以及盘装置
JP4542070B2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CN101568961B (zh) 保持构件、驱动装置、拾取装置和光盘装置
KR100888938B1 (ko) 대물렌즈 구동장치, 광픽업 장치 및 광정보기록 및/또는재생장치
US20070171777A1 (en) Objective lens actuator and optical pickup device having the same
WO2011040573A1 (ja) 弾性部材、光学素子の取付構造、並びに、それを備える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US7199949B2 (en) Optical pickup device and optical disk device
US8023367B2 (en) Objective lens actuator and disc drive employing the objective lens actuator
EP2012318B1 (en) Lens holder for optical pickup and optical pickup having same
JP2011054261A (ja) コイルの取付構造およびそれを有するピックアップ装置ならびにディスク装置
JP2010086650A (ja) ディスククランプ装置用クランパ取付部材およびディスク装置
TW200302464A (en) Optical pickup actuator and the formed product thereof
JP3415445B2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のアクチュエータ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8152888A (ja) 対物レンズ駆動装置、その組立て方法、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H11175996A (ja) 対物レンズ駆動機構及び光学ヘッド
JPH11175993A (ja) 光学式ピックアップの支持機構
JP2010160875A (ja) 駆動装置組立体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ディスク装置
CN101383165A (zh) 光学构件驱动装置、光拾取装置以及光盘装置
JP2010165447A (ja) 駆動装置組立体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ディスク装置
JP2004013970A (ja) 情報記録方法、情報記録媒体及び情報再生方法
JP2004348884A (ja) 対物レンズ駆動装置
JPH03269840A (ja) 光カード
JP2005025941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
CN101127220A (zh) 光学拾取装置和光学记录/重放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30

Termination date: 2017042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