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35261A - 光拾取器 - Google Patents

光拾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35261A
CN103035261A CN2012100973844A CN201210097384A CN103035261A CN 103035261 A CN103035261 A CN 103035261A CN 2012100973844 A CN2012100973844 A CN 2012100973844A CN 201210097384 A CN201210097384 A CN 201210097384A CN 103035261 A CN103035261 A CN 1030352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
groove
cementing agent
light picker
pres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9738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木下康
山田总一郎
及川武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Media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Media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Media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Media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0352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352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25Electromechanical actuators for lens positioning
    • G11B7/0933Details of stationary par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22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optical heads, e.g. assembl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Head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拾取器。在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技术问题:由于残留在磁铁与磁体的粘结面的边缘处的未固化的粘结剂通过指套、镊子等转移到光拾取器而发生污染,从而产生光学性能的问题和外观不良,致使成品率下降。上述技术问题的解决手段为:在固定磁铁的磁体的面上形成槽,且固定面的中心侧的槽浅而固定面的外周侧的槽深。通过该槽,粘结剂通过毛细管现象而被引入到固定面的中心侧,同时避免粘结剂沿着固定面的外缘扩散的情况。另外,通过对槽内的角部进行倒角,能够减少残留于角部的粘结剂。

Description

光拾取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拾取器。
背景技术
作为本技术领域的背景技术,有日本特开2011-18428号公报(专利文献1)。
在该公报中记载了以下内容:在磁性部件和磁连结部件的某一方或者两方上设置用于确保粘结强度的粘结力确保部,由此,使磁性部件可靠地粘结在磁连结部件上。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842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用于确保磁性部件(磁铁)与磁连结部件(磁体)的粘结强度的构造。但是,上述专利文献1的构造中,在磁铁与磁体的粘结面的边缘容易残留未固化的粘结剂。因此,在粘结工序以后的处理中,未固化的粘结剂转移到指套、镊子等上。并且,由于使用附着有未固化的粘结剂的指套、镊子等处理其它部件,导致未固化的粘结剂再次转移而污染部件等。
这样一来,由于未固化的粘结剂通过指套、镊子等使各种部位受到污染,因此有时最终也会使光拾取器受到污染而产生光学性能不良、外观不良的问题,从而导致成品率下降。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未固化的粘结剂的产生减少的光拾取器。
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手段实现,即:在光拾取器中,具有形成磁场的磁铁以及保持该磁铁的磁体,上述磁体在固定上述磁铁的面上形成有槽,且形状为固定面的中心侧的槽浅而固定面的外周侧的槽深。
另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优选的是,上述磁体的槽是深度不同的两层的槽。
另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优选的是,上述磁体的槽是锥形状的槽。
另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优选的是,上述磁体的槽是对角部进行倒角而成的槽。
另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优选的是,上述磁体的固定面外周侧的槽为三角形的截面形状。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成品率高的光拾取器。
上述以外的技术课题、结构以及效果将通过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得到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光拾取器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物镜致动器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磁铁与磁体的粘结工序的说明图。
图4是说明本发明的磁铁与磁体的粘结工序的流程图。
图5是以往的磁体与磁铁的粘结状况的说明图。
图6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磁体与磁铁的粘结状况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其它的实施例的磁体的形状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其它的实施例的磁体的形状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光拾取器
7物镜致动器
7a物镜
7i磁体
7j磁铁
7k粘结剂
91磁体固定工序
92磁铁装填工序
93粘结剂涂布工序
94放置工序
103分配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说明实施例。
[实施例1]
在本实施例中,说明能够防止粘结剂的转移的光拾取器的例子。
图1是本实施例的光拾取器的结构图的例子。
附图标记1是光拾取器、附图标记2是壳体、附图标记3是激光光源、附图标记4是射束分裂器、附图标记5是准直透镜、附图标记6是立起镜、附图标记7是物镜致动器、附图标记7a是物镜、附图标记8是光检测器。
光拾取器1是将激光光源3、射束分裂器4、准直透镜5、立起镜6、物镜7a以及光检测器8装载在壳体2中的结构。图1的光拾取器1的结构示出了最小限度的结构。为了应对CD、DVD、BD(Blu-rayDisc、蓝光光盘)等多种光盘规格,也可以是将多个激光光源3、射束分裂器4、准直透镜5、立起镜6、物镜7a以及光检测器8装载的结构。壳体2是装载光学部件的基座部件。由于需要复杂的形状,因此主要通过金属或树脂的成型来制作。激光光源3是出射特定波长的激光的半导体激光元件。射束分裂器4是将激光分成透射光和反射光的光学部件。例如是粘合两个直角棱镜而成的棱镜、或是在玻璃板上形成有光学膜而成的镜。准直透镜5是将激光的发散光变换成平行光的光学透镜。立起镜6是对激光进行全反射的镜。为了从光拾取器1的壳体2内部向未图示的光盘的方向折弯,倾斜地安装。物镜致动器7是驱动物镜7a的电磁致动器。物镜7a是使激光的平行光聚集到光盘的记录面上的透镜。光检测器8是根据照射到检测面上的激光光量来产生电信号的光电转换元件。
说明本实施例的光拾取器的动作。
激光光源3所发出的激光由射束分裂器4反射后到达准直透镜5而被变换成平行光。进而,激光由立起镜6向光盘的方向全反射,并通过物镜7a聚集到光盘的记录面上而形成射束点。在光拾取器1中,通过该射束点向光盘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现。在记录中,根据记录信息进行激光光源3的开启和关闭来使射束点闪烁,在光盘上形成记录凹坑(pit),由此进行信息的写入。在再现中,使射束点照射到光盘的记录凹坑上,由物镜7a接收由记录凹坑反射的激光。与去路相反地按立起镜6、准直透镜5、射束分裂器4的顺序通过,将激光引导至光检测器8的检测面上。光检测器8通过照射到检测面的激光的发光和关断来进行信息的读入。
下面说明本实施例的物镜致动器7。
图2是本实施例的物镜致动器的结构图的例子。
附图标记7是物镜致动器、附图标记7a是物镜、附图标记7b是镜保持架、附图标记7c是聚焦线圈、附图标记7d是跟踪线圈、附图标记7e是倾斜线圈、附图标记7f是连接基板、附图标记7g是吊线(suspension wire)、附图标记7h是基座保持架、附图标记7i是磁体、附图标记7j是磁铁。图中的z方向是使物镜7a靠近或远离未图示的光盘的聚焦方向,y方向是使物镜7a沿光盘的半径方向动作的跟踪方向,绕x方向的轴旋转的方向是倾斜方向。
物镜7a被装载在镜保持架7b的上表面。聚焦线圈7c和倾斜线圈7e以z方向为卷绕轴形成,并安装在镜保持架7b上。跟踪线圈7d以x方向为卷绕轴形成,并安装在镜保持架7b的与x轴垂直的侧面上。在镜保持架7b的与y轴垂直的两个侧面安装有连接基板7f。吊线7g的一端连接在连接基板7f上,另一端利用焊锡等连接在基座保持架7h上,在镜保持架7b的两侧通过各三条、合计六条的吊线7g以能够相对于基座保持架7h动作的方式支承有镜保持架7b。聚焦线圈7c、跟踪线圈7d、倾斜线圈7e的各线圈的端部使用焊锡等连接在连接基板7f上,与对应的吊线7g在连接基板7f上电连接。通过吊线7g,使电流流过各线圈,由此在通过磁体7i与安装在磁体7i上的磁铁7j所形成的磁场之间产生电磁作用,产生向各方向的驱动力,从而能够驱动镜保持架7b。
下面说明本实施例的磁铁与磁体的粘结工序。
图3是本实施例的磁铁与磁体的粘结工序的说明图。
图4是本实施例的磁铁与磁体的粘结工序的流程图的例子。
在磁体固定工序91中,将磁体7i固定在夹具101上。向夹具101的固定是通过使形成于磁体7i的底面的定位用的孔与夹具101侧的定位销嵌合来进行的。为了不使磁体7i从夹具101浮起,若进行压固或利用磁铁进行吸附,则能够可靠地固定磁体7i。在磁铁装填工序92中,将磁铁7j装填到磁体7i上。磁铁7j通过未图示的夹具102进行定位,并装填到磁体7i的规定位置。也可以在磁铁7j装填之后卸下夹具102,磁铁7j通过自身所具有的磁力而自己吸附到磁体7i上,因此能够保持位置。在粘结剂涂布工序93中,通过分配器103向磁铁7j与磁体7i的接触面涂布粘结剂7k。粘结剂7k的涂布由于使用分配器103,所以能够高精确度地管理涂布量、涂布位置。粘结剂7k由于要在由磁铁7j与磁体7i所夹持的间隙中渗透,因此要求为低粘度的粘结剂。另外,粘结剂7k需要在由磁铁7j与磁体7i所夹持的间隙中固化,因此使用厌氧性粘结剂较为合适。放置工序94是粘结剂7k固化之前的期间放置的工序。粘结剂由于固化时间长为几个小时,因此需要放置。
下面,说明本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课题和解决手段。
图5是以往的磁体与磁铁的粘结状况的说明图。
以往的磁体7i中,固定磁铁7j的面是平坦的。在专利文献1中,在该平坦面上设置了网眼状的槽,但是产生与下面说明的作用相同的情形。磁铁7j与该磁体7i的平坦面面接触。在上述粘结剂涂布工序93中,粘结剂7k被涂布在磁铁7j与磁体7i的接触面的外缘。粘结剂7k渗入到磁铁7j与磁体7i的接触面的间隙,并且存在扩散到接触面的外缘的粘结剂。粘结剂7k所使用的厌氧性粘结剂在未接触空气的部分进行固化,但是在接触空气的部分不进行固化。因此,扩散到磁铁7j与磁体7i的接触面的外缘的粘结剂7k存在即使经过放置工序94也未固化的情况。在放置工序94以后的组装工序中,在处理磁铁7j和磁体7i的组装品时,若上述未固化的粘结剂7k转移到指套、镊子等上,则此后,未固化的粘结剂7k再次转移到所处理的夹具、部件等上,导致污染发生。这样,由于未固化的粘结剂7k通过指套、镊子等污染各种部位,因此最终光拾取器1也受到污染,并由透镜等的污染引起光学性能的问题、外观不良,致使成品率下降。
图6是本实施例的磁体与磁铁的粘结状况的说明图。
本实施例的磁体7i在固定磁铁7j的平坦面上形成有V槽。上述V槽是固定磁铁7j的粘结面的中心侧的V槽浅而外侧的V槽深的两层的V槽。磁体7i的V槽通过在冲压模中形成突起而能够简单地实现,不存在与以往的制法大幅改变的方面。磁铁7j与以往的构造同样地与磁体7i的平坦面面接触。此时,通过磁铁7j与磁体7i的上述V槽形成孔。在上述粘结剂涂布工序93中,将分配器103的针的前端抵接于该孔来进行定位,并涂布粘结剂7k。由于使槽形状为V槽,由此,孔的形状是三角形,所以容易以两点支承圆形的分配器103的针,针的定位容易。另外,以使尺寸与针的直径大致相同的方式形成V槽,由此,针前端容易嵌入到由磁铁7j和V槽所形成的孔的边缘。根据这些效果,能够提高涂布位置的再现性。所涂布的粘结剂7k通过毛细管现象而被引入到形成较浅V槽的粘结面的中心侧,几乎不会残留在涂布了粘结剂7k的孔的入口处。由此,能够防止粘结剂7k扩散到磁铁7j与磁体7i的接触面的外缘。另外,被向中心侧引入的粘结剂7k以从内部扩开的方式在磁铁7j与磁体7i之间的间隙渗透,因此粘结剂7k不会露出到处理时要接触的场所。能够防止未固化的粘结剂7l通过指套、镊子而转移污染,因此有助于减少不合格品。
这样,通过本实施例的特征,能够提供成品率高的光拾取器。
[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中,说明能够防止粘结剂转移的光拾取器的变形例。
图7是本实施例的磁体的形状的变形例。
磁体7i的形状以外的结构、动作与实施例1相同。
当在由磁铁7j和磁体7i的上述V槽形成的孔中涂布粘结剂7k时,粘结剂7k通过毛细管现象被向中央侧引入,但是有时粘结剂7k会残留在V槽的角部。像这样残留的粘结剂由于接触到空气而难以进行固化,作为未固化的粘结剂7k而残留。因此,本实施例的磁体7i在V槽的角部实施了圆倒角。通过这样,粘结剂7k由于不会夹在形成了角部的壁之间,因此不会残留。
如本实施例那样,由于防止粘结剂7k残留在磁体7i的槽内,能够有助于减少不合格品,从而能够提供成品率高的光拾取器。
[实施例3]
在本实施例中,说明能够防止粘结剂转移的光拾取器的变形例。
图8是本实施例的磁体的形状的变形例。
磁体7i的形状以外的结构、动作与实施例1相同。
在磁体7i中槽以两层构成的形状由于在两个层的连接处形成层差,因此有时粘结剂会残留在该层差部。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对槽设置锥部。锥形槽是固定磁铁7j的粘结面的中心侧的槽浅、外侧的槽深的没有层差的形状。通过这样,能够防止粘结剂残留在层差部。另外,还具有粘结剂7k容易通过毛细管现象引入的效果。本实施例的磁体7i的形状能够进一步减少残留在槽部的未固化的粘结剂7k的量。
如本实施例那样,由于防止粘结剂7k残留在磁体7i的槽内,能够有助于减少不合格品,因此能够提供成品率高的光拾取器。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例,包含各种变形例。例如,上述实施例为了易于理解地说明本发明而详细地进行了说明,并不必限定于具备已说明的所有结构的实施例。另外,能够将某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替换成其它实施例的结构,此外,也能够对某实施例的结构添加其它实施例的结构。再此外,能够针对各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进行其它结构的追加、删除、置换。

Claims (5)

1.一种光拾取器,其特征在于,
具有形成磁场的磁铁以及保持该磁铁的磁体,
上述磁体在固定上述磁铁的面上形成有槽,且形状为固定面的中心侧的槽浅而固定面的外周侧的槽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拾取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磁体的槽是深度不同的两层的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拾取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磁体的槽是锥形状的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拾取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磁体的槽是对角部进行倒角而成的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拾取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磁体的固定面外周侧的槽为三角形的截面形状。
CN2012100973844A 2011-09-30 2012-03-30 光拾取器 Pending CN10303526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17588A JP2013077357A (ja) 2011-09-30 2011-09-30 光ピックアップ
JP2011-217588 2011-09-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35261A true CN103035261A (zh) 2013-04-10

Family

ID=479924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973844A Pending CN103035261A (zh) 2011-09-30 2012-03-30 光拾取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588038B2 (zh)
JP (1) JP2013077357A (zh)
CN (1) CN103035261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85915U (zh) * 1987-11-25 1989-06-07
JPH0452815Y2 (zh) * 1986-06-13 1992-12-11
CN101923869A (zh) * 2009-06-11 2010-12-22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磁性构件的安装结构、磁性构件与磁连结构件的粘接方法、拾取装置以及盘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59384A (ja) * 2002-11-01 2004-06-03 Sanyo Denki Co Ltd ヨークへのゴムマグネットの接合方法
JP2007074776A (ja) * 2005-09-05 2007-03-22 Kokusan Denki Co Ltd 回転電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52815Y2 (zh) * 1986-06-13 1992-12-11
JPH0185915U (zh) * 1987-11-25 1989-06-07
CN101923869A (zh) * 2009-06-11 2010-12-22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磁性构件的安装结构、磁性构件与磁连结构件的粘接方法、拾取装置以及盘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083635A1 (en) 2013-04-04
JP2013077357A (ja) 2013-04-25
US8588038B2 (en) 2013-1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42615B (zh) 物镜驱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JP2006172697A (ja) 光学ベンチ、集積光学システム及び光学整列方法
CN102157162B (zh) 物镜驱动装置和光拾取器
US7852737B2 (en) Optical pickup
CN103035261A (zh) 光拾取器
CN101253563B (zh) 拾光器
CN102768839A (zh) 物镜驱动单元和使用该物镜驱动单元的光学拾取装置
CN103714832B (zh) 光学拾波器
CN101587220A (zh) 透镜驱动装置
CN103390413A (zh) 光拾取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1276613A (zh) 光学拾取器
CN101620867B (zh) 光拾取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1013578B (zh) 光拾取器
CN102855892A (zh) 物镜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用框体、驱动装置、拾取装置
CN101154403A (zh) 光拾波器
CN101149940A (zh) 物镜致动器和光学拾取装置
CN101802916B (zh) 光拾取器、光信息装置、计算机、光盘播放器、车载导航系统、光盘录像机、以及光盘服务器
CN100416695C (zh) 光学信息记录介质和光学信息记录/再现装置
JP2014157637A (ja) レンズ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CN103140891A (zh) 拾光装置、光信息装置及信息处理装置
CN103177736A (zh) 光拾取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JP2005032316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CN1368725A (zh) 光学部件及使用所述光学部件的光拾音器
CN103295599A (zh) 光拾取器
JP2014044770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Kanagawa

Applicant after: Hitachi Audio-visual Media Co., Ltd.

Address before: Iwate County

Applicant before: Hitachi Audio-visual Media Co., Ltd.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