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42615B - 物镜驱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物镜驱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42615B
CN101542615B CN2007800437740A CN200780043774A CN101542615B CN 101542615 B CN101542615 B CN 101542615B CN 2007800437740 A CN2007800437740 A CN 2007800437740A CN 200780043774 A CN200780043774 A CN 200780043774A CN 101542615 B CN101542615 B CN 1015426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object lens
mentioned
retainer
bonding ag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04377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42615A (zh
Inventor
矢部实透
中村惠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5426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426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426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426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25Electromechanical actuators for lens positioning
    • G11B7/0935Details of the moving par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72Lenses
    • G11B7/1374Objective lens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22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optical heads, e.g. assembly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2007/000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 G11B2007/0006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adapted for scanning different types of carrier, e.g. CD & DV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Head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 Moving Of The Head For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Telesco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物镜驱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物镜驱动装置构成为包括:物镜(13),其使从光源发出的光束会聚于光盘(11);和透镜保持架(14),其保持物镜(13)。透镜保持架(14)具有通过粘接来保持物镜(13)的第一粘接部(14i)和第二粘接部(14j)。通过向第一粘接部(14i)供给第一粘接剂(25)来粘接物镜(13),在使第一粘接剂(25)发生变形的同时,对物镜(13)的光轴的倾斜度进行调整,然后通过向第二粘接部(14j)供给硬化后的杨氏模量比第一粘接剂(25)大的第二粘接剂(26),来将物镜(13)固定于透镜保持架(14)。

Description

物镜驱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信息记录介质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再现的光盘装置的物镜驱动装置,特别涉及用于对物镜光轴的倾斜度进行调整的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开发出了记录密度和覆盖层的厚度等不同的多种光盘,使用与光盘各自的规格对应的波长的光来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现。例如,有使用波长为780nm左右的CD(Compact Disc:只读光盘)、使用波长为660nm左右的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数字通用光盘)、使用波长为405nm左右的BD(Blu-Ray Disc:蓝光光盘)以及HD-DVD(HighDefinition DVD:高清晰DVD)等。能够与这样使用波长不同的多种光盘相对应的物镜驱动装置具有多个物镜,并构成为通过与所使用的光盘种类对应地切换物镜,来形成与光盘种类对应的最佳聚光点。然而,当物镜的数值孔径(NA)随着光盘的高密度化而变大时,由于物镜光轴相对于光盘的倾斜,而容易产生彗形像差,因此,为了获得良好的记录再现特性,需要使各物镜的光轴相互保持平行。 
因此,提出了光拾取装置,该光拾取装置在1个透镜保持架上安装2个物镜,并且能够对2个物镜的光轴的相对角度误差进行调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60239号公报(第1-11页、图1-14) 
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在将物镜固定到透镜保持架上时,首先,将透镜保持架固定到测角架(gonio stage)的调整座上,并且利用机械手(与透镜保持架相区别地)保持物镜。在该状态下,从测量用的光源发出光束,对由通过了物镜的光束形成的光点进行监视,同时利用机械手对物镜的倾斜度和位置(光轴方向的位置、以及与光轴正 交的方向的位置)进行调整,进而利用测角架的调整座将透镜保持架移动到预定的位置,并利用粘接剂将物镜固定在透镜保持架上。 
因此,需要由测角架和机械手组合而成的大型的精密调整装置,存在导致制造成本上升的问题。此外,由于难以利用机械手来保持小型的物镜,因此还存在难以进行上述调整的问题。而且,还存在机械手和监视光点的装置(光学拾取点评价装置)的物镜相互干涉的可能性。此外,由于使物镜和透镜保持架在分离开的状态下(或者在局部接触的状态下)利用紫外线硬化型粘接剂固定起来,因此很难实现粘接剂的定量涂布,还存在无法获得粘接部的足够的可靠性的问题。 
此外,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其它实施方式,公开了使物镜的外缘部的曲面部分与形成于透镜保持架的圆锥面抵接的结构、以及使物镜的外缘部与形成于透镜保持架的倾斜面(三棱锥面、四棱锥面)抵接的结构。无论在哪一种结构中,都通过使物镜在按压向透镜保持架的同时沿与光轴正交的方向移动,来对物镜光轴的倾斜度进行调整。但是,还需要有用于将物镜按压向透镜保持架的施压单元,因而存在进一步引起制造成本上升的问题。而且,当施压力发生变动时,难以借助摩擦力进行圆滑的调整,还有可能使调整机构变形。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用简单的调整工具高精度且容易地进行物镜的倾斜度调整的物镜驱动装置。 
本发明的物镜驱动装置构成为包括:物镜,其使从光源发出的光束会聚于信息记录介质;和透镜保持架,其保持物镜。透镜保持架具有通过粘接来保持物镜的第一粘接部和第二粘接部。通过向第一粘接部供给第一粘接剂来粘接物镜,在使第一粘接剂发生变形的同时,对物镜的光轴的倾斜度进行调整,通过向第二粘接部供给硬化后的杨氏模量比第一粘接剂大的第二粘接剂,来将物镜固定于透镜保持架。 
根据本发明,由于构成为在利用第一粘接剂粘接物镜之后,利用第一粘接剂的变形来进行物镜光轴的倾斜度调整,然后利用第二粘接剂对 物镜进行固定,因此不会增加部件个数,能够使用简单的调整工具高精度地对物镜光轴的倾斜度进行调整,其结果是,能够实现可靠性高的物镜驱动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物镜驱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物镜驱动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物镜驱动装置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物镜驱动装置中、选择了第一物镜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物镜驱动装置中、选择了第二物镜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透镜保持架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透镜保持架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透镜保持架的侧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透镜保持架的仰视图。 
图10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透镜保持架上安装有第一物镜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1是图10所示的透镜保持架的沿A-A线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相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透镜保持架,将第二物镜利用第一粘接剂固定起来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3是图12所示的透镜保持架的沿B-B线的剖视图。 
图14(A)~(D)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第二物镜的光轴的倾斜度的调整方法的图。 
图15是表示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第二物镜的光轴的倾斜度进行了调整、并利用第二粘接剂进行了固定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6是图15所示的透镜保持架的沿B-B线的剖视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透镜保持架的可动部与光盘接触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物镜驱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物镜驱动装置的立体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物镜驱动装置的侧视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透镜保持架的立体图。 
图22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透镜保持架上安装有第一物镜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3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透镜保持架上利用第一粘接剂固定有第二物镜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4是表示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第二物镜的光轴的倾斜度进行了调整、并利用第二粘接剂进行了固定的状态的立体图。 
标号说明 
11:光盘;12:第一物镜;13:第二物镜;14:透镜保持架;14a:轴支承孔;14b:安装孔;14c:基准面;14d:槽部;14e:安装孔;14f:第一抵接面;14g:第二抵接面;14h:第三抵接面;14i:第一槽;14j:第二槽;14k:调整用孔;14m:调整用孔;15:聚焦线圈;16a、16b:循轨线圈;17a、17b:磁性片;18:供电用柔性印刷基板;19:基座磁轭(base yoke);20:支承轴;21a、21b:聚焦磁铁;22a~22d:循轨磁铁;23:止挡件;24:粘接剂;25:第一粘接剂;26:第二粘接剂;27a、27b:调整销;28:倾斜线圈;29:中继基板;30:丝线;31a、31b:磁铁;32:凝胶保持架;39:基座磁轭。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物镜驱动装置分成可动部和固定部进行表示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表示由图1中的可动部和固定部组装而成的物镜驱动装置的立体图。图3是图2中的物镜驱动装置的侧视图。图4是表示在图2的物镜驱动装置中、选择了第一物镜的状态的俯视图。图5是表示在图2的物镜驱动装置中、选择了第二物镜的状态的俯视图。 
此处,设与光盘的记录面垂直的方向为Z方向。在该Z方向中,设 从物镜朝向光盘的方向为+Z方向(上方),设其相反方向为-Z方向(下方)。此外,设通过下述透镜保持架14的转动中心、且沿光盘的半径方向延伸的方向为X方向。设与X方向和Z方向两个方向都正交的方向为Y方向。 
光盘11(图3、图17)是记录信息、或者能够记录并再现信息的介质。此处,例如使用BD(Blu-Ray Disc:蓝光光盘)、CD(Compact Disc:只读光盘)、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数字通用光盘)等种类不同的多种光盘11。 
如图1所示,物镜驱动装置具有与种类不同的光盘11对应的第一物镜12和第二物镜13。第一物镜12是BD用物镜,其使从未图示的蓝色半导体激光器射出的、波长为405nm左右的光束会聚到光盘11上。第二物镜13是CD/DVD互换的具有2个焦点的物镜,其使从未图示的双波长半导体激光器射出的、波长为660nm左右的红色光束和波长为780nm左右的红外光束会聚到光盘11上。 
从各半导体激光器发出的光束经由未图示的光学部件,从朝向光盘11的共用的光路中通过。在该光路中,根据使用的光盘11的种类,选择性地配置第一物镜12或者第二物镜13。此外,对蓝色半导体激光器和双波长半导体激光器进行控制,以便根据使用的光盘11的种类选择性地发光。 
第一和第二物镜12、13安装在透镜保持架14上。透镜保持架14由质量轻且刚性高的塑料形成,在透镜保持架14的中央形成有Z方向的轴支承孔14a。 
在透镜保持架14上还形成有用于安装第一和第二物镜12、13的两个安装孔(后文中描述)。第一和第二物镜12、13以如下方式通过粘接固定在透镜保持架14的各安装孔中:第一和第二物镜12、13各自的光轴与轴支承孔14a的轴线平行,并且从该轴线偏离相等距离,而且以该轴线为中心形成预定的角度。 
在透镜保持架14上,通过粘接分别固定有圆筒状的聚焦线圈15、和矩形形状的一对循轨线圈16a、16b。此外,在透镜保持架14上,在循轨线圈16a、16b的中央方孔(卷绕起来的内侧部分)附近通过粘接分别 固定有磁性片17(循轨线圈16b侧未图示)。为了向聚焦线圈15和循轨线圈16a、16b供电,将柔性印刷基板18的一端固定在透镜保持架14上。通过以上的结构部件构成可动部。 
透镜保持架14由将冷轧钢板等磁性材料冲压加工而成的基座磁轭19支承。在该基座磁轭19的中央,沿Z方向竖立设置有支承轴20。在基座磁轭19中,以在X方向上夹着支承轴20的方式形成有一对壁部19e、19f,在这些壁部19e、19f的相互对置的面上,安装有一对平行磁化了的聚焦磁铁21a、21b。 
在基座磁轭19中,相对于支承轴20在Y方向的一侧形成有朝向支承轴20侧的一对壁部19a、19b,相对于支承轴20在Y方向的另一侧形成有朝向支承轴20侧的一对壁部19c、19d。在壁部19a、19b的靠支承轴20侧的面上安装有循轨磁铁22a、22b,在壁部19c、19d的靠支承轴20侧的面上形成有循轨磁铁22c、22d。循轨磁铁22a、22b、22c、22d都以夹着各自的中心线C左右具有极性相反的磁极面的方式被两极磁化。 
在与XY面平行的平面内,将循轨磁铁22a的中心与支承轴20的中心连接起来的线、和将循轨磁铁22b的中心与支承轴20的中心连接起来的线形成了夹角,将第一物镜12的中心(光轴)与轴支承孔14a的中心连接起来的线、和将第二物镜13的中心与轴支承孔14a的中心连接起来的线形成了夹角,上述两个夹角是相等的角。同样,将循轨磁铁22c的中心与支承轴20的中心连接起来的线、和将循轨磁铁22d的中心与支承轴20的中心连接起来的线形成了夹角,将第一物镜12的中心与轴支承孔14a的中心连接起来的线、和将第二物镜13的中心与轴支承孔14a的中心连接起来的线形成了夹角,这两个夹角是相等的角。 
在基座磁轭19的固定有聚焦磁铁21a的壁部19e的背面,通过粘接或螺钉固定有由内阻尼大的塑料材料形成的止挡件23。通过以上的结构部件构成了固定部。由固定部和可动部构成了物镜驱动装置(图2、图3)。 
透镜保持架14的轴支承孔14a与支承轴20配合。在透镜保持架14上还安装有上述一对磁性片17。通过这些磁性片17来产生朝向与该磁性片17对置的循轨磁铁22a、22c(或者循轨磁铁22b、22d)的中心的磁 吸引力,从而透镜保持架14被向Z方向的基准位置以及绕支承轴20转动的转动方向的基准位置(称为转动基准位置)弹性施力。此时,聚焦线圈15与聚焦磁铁21a、21b对置,循轨线圈16a、16b与循轨用磁铁22a、22c(或循轨用磁铁22b、22d)对置。 
在图4所示的状态下,一对磁性片17(在图4中隐藏)和循轨线圈16a、16b与循轨磁铁22a、22c对置。在该状态下,第一物镜12被选择而位于光路上。在图5所示的状态下,一对磁性片17(在图5中隐藏)和循轨线圈16a、16b与循轨磁铁22b、22d对置。在该状态下,第二物镜13被选择而位于光路上。另外,供电用柔性印刷基板18的与固定在透镜保持架14上的一侧相反的一端固定在基座磁轭19上。 
对如上所述地构成的物镜驱动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在对光点的聚焦误差(フオ一カスずれ)进行控制的情况下,经由供电用柔性印刷基板18向聚焦线圈15提供聚焦控制电流。通过聚焦控制电流和由聚焦磁铁21a、21b产生的磁场的相互作用,产生了Z方向的电磁力,从而透镜保持架14沿支承轴20在Z方向上移动。其结果是,保持在透镜保持架14上的物镜12、13在相对于光盘11接近/离开的方向上移动,从而进行光点的聚焦误差的控制。在解除对聚焦线圈15的通电之后,借助作用于一对磁性片17的磁吸引力,透镜保持架14恢复到Z方向的基准位置。 
在对光点的循轨误差进行控制的情况下,经由供电用柔性印刷基板18向循轨线圈16a、16b提供循轨控制电流。通过循轨控制电流、和由循轨磁铁22a、22c或循轨磁铁22b、22d产生的磁场的相互作用,产生了使透镜保持架14以支承轴20为中心转动的电磁力,从而透镜保持架14以支承轴20为中心转动。其结果是,保持在透镜保持架14上的物镜12、13(具体来说,在图4中被选择的第一物镜12、或在图5中被选择的第二物镜13)在光盘11的大致半径方向(即X方向)上移动,从而进行光点的循轨误差的控制。在解除对循轨线圈16a、16b的通电之后,借助作用于一对磁性片17的磁吸引力,透镜保持架14恢复到转动基准位置。 
接着,对切换位于光路上的物镜的方法进行说明。 
在从选择了第一物镜12的状态(图4)切换成选择了第二物镜13的状态(图5)的情况下,进行以下动作。在如图4所示地选择了第一物镜12的状态下,循轨线圈16a、16b与循轨磁铁22a、22c对置。在该状态下,当经由供电用柔性印刷基板18向循轨线圈16a、16b提供预定的脉冲状的切换电流时,通过该切换电流和由循轨磁铁22a、22c产生的磁场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电磁力,从而作用有使透镜保持架14以支承轴20为中心向图中逆时针方向转动的脉冲状的转动力。透镜保持架14进行转动,当循轨线圈16a、16b到达与循轨磁铁22b、22d大致对置的位置(图5)时,解除对循轨线圈16a、16b的通电。在该状态下,由循轨磁铁22b、22d产生的磁吸引力作用于一对磁性片17,从而透镜保持架14在图5所示的转动基准位置停止。 
在从选择了第二物镜13的状态(图5)切换成选择了第一物镜12的状态(图4)的情况下,进行以下动作。当经由供电用柔性印刷基板18向循轨线圈16a、16b提供与上述极性相反的脉冲状的切换电流时,通过该切换电流和由循轨磁铁22b、22d产生的磁场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电磁力,从而作用有使透镜保持架14以支承轴20为中心向图中顺时针方向转动的脉冲状的转动力。透镜保持架14进行转动,当循轨线圈16a、16b到达与循轨磁铁22a、22c大致对置的位置(图4)时,解除对循轨线圈16a、16b的通电。在该状态下,由循轨磁铁22a、22c产生的磁吸引力作用于一对磁性片17,从而透镜保持架14在图4所示的转动基准位置停止。 
另外,在透镜保持架14超过图4和图5所示的转动基准位置地进行了旋转的情况下,透镜保持架14的侧面与设置于基座磁轭19的止挡件23抵接,由此防止了透镜保持架14的过度运转(overrun)。即,止挡件23具有限制透镜保持架14的转动范围(转动量)的作用。 
接着,对用于固定第一物镜12和第二物镜13的结构详细地进行说明。图6是实施方式1的透镜保持架的立体图,图7是图6中的透镜保持架的俯视图。图8是图6中的透镜保持架的侧视图,图9是图6中的透镜保持架的仰视图。 
如图6~图9所示,透镜保持架14具有用于安装第一物镜12的安 装孔14b。该安装孔14b以Z方向为中心轴线方向,该安装孔14b与第一物镜12的外周相配合。在安装孔14b的内侧,呈环状地形成有与安装孔14b的轴方向(即Z方向)垂直的安装基准面14c。在安装孔14b的圆周状的壁部,隔开相等间隔地形成有用于涂布粘接剂的多个(此处为4个)槽部14d。 
而且,透镜保持架14具有用于安装第二物镜13的安装孔14e。该安装孔14e以Z方向为中心轴线方向,该安装孔14e与第二物镜13的外周配合。在安装孔14e的内侧,形成有:成为第二物镜13的光轴方向(即Z方向)的高度基准的第一抵接面14f、以及处于比该第一抵接面14f低的位置的第二抵接面14g和第三抵接面14h。这3个抵接面14f、14g、14h是与安装孔14e的轴方向(即Z方向)垂直的面。 
如图7所示,规定通过第一抵接面14f和安装孔14e的中心的直线为直线L1、规定将第二抵接面14g和安装孔14e的中心连接起来的直线为直线L2、以及规定将第三抵接面14h和安装孔14e的中心连接起来的直线为直线L3,则直线L1和直线L2所成的角、以及直线L3和直线L1所成的角均为135度。并且,直线L2和直线L3所成的角为90度。 
返回图6,在安装孔14e周围的圆周状的壁部,隔开大致相等间隔地形成有用于涂布粘接剂的多个(此处为4个)第一槽14i。第一槽14i是与安装孔14e的内表面相连的槽。第一槽14i周围的部分14n形成得比安装孔14e周围的壁部的其它部分要高(即向盘11侧凸出)。上述第一抵接面14f形成在(4个第一槽14i之中的)1个第一槽14i的底部。 
在第一槽14i的周向两侧分别形成有第二槽14j。此处,以位于4个第一槽14i的每个第一槽14i的两侧的方式形成有总共8个第二槽14j。第二槽14j与安装孔14e的内表面相连,并在安装孔14e的半径方向上延伸。 
在第二抵接面14g上形成有Z方向的调整用孔14k,在第三抵接面14h上形成有Z方向的调整用孔14m。如图7所示,在选择了第二物镜13的状态下,这些调整用孔14k、14m形成在从第二物镜13的光轴中心朝向X方向(光盘11的半径方向)和Y方向(光盘11的切线方向)的各延长线上。 
此处,参照图10和图11对第一物镜12的粘接方法进行说明。图10是表示将第一物镜12设置在透镜保持架12上、并涂布了粘接剂24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1是沿图10中的A-A线的剖视图。首先,如图10所示,将第一物镜12从上方插入到透镜保持架14的安装孔14b中,如图11所示,使第一物镜12的外周缘附近的下表面与安装基准面14c抵接。在该状态下,在第一物镜12的外周和4个槽部14d上涂布紫外线硬化型的粘接剂24。并且,通过向粘接剂24照射紫外线使其硬化,由此将第一物镜12固定在透镜保持架14的安装孔14b中。另外,在将第一物镜12固定到透镜保持架14上时,不进行光轴的倾斜度调整。因此,第一物镜12的光轴的倾斜度精度由各部件的精度决定。 
接着,参照图12和图13对第二物镜13的粘接方法进行说明。图12是表示将第二物镜13设置在透镜保持架14上、并涂布了第一粘接剂25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3是沿图12中的B-B线的剖视图。首先,如图12所示,将第二物镜13从上方插入到透镜保持架14的安装孔14e中,如图13所示,使第二物镜13的外周缘附近的下表面与第一抵接面14f、第二抵接面14g以及第三抵接面14h这3个部位抵接。此时,由于第一抵接面14f的高度与第二及第三抵接面14g、14h的高度之差,第二物镜13的光轴相对于Z方向倾斜。更具体地说,在选择了第二物镜13的状态(图7的状态)下,在通过第二物镜13的光轴且与X方向成45度的方向(图7中的直线L1的方向)上,第二物镜13的光轴倾斜预定角度θ。 
在该状态下,在4个第一槽14i中涂布第一粘接剂25。此时,以第一粘接剂25的上表面比第一物镜12和第二物镜13的上表面向光盘11侧凸出的方式涂布该第一粘接剂25。此处,第一粘接剂25是常温硬化型的硅橡胶类树脂(RTV(Room Temperature Vulcanization:室温硬化)橡胶)或紫外线硬化型的硅橡胶类粘接剂,在硬化后也具有橡胶状的弹性。 
图14(A)~(D)是用于说明对第二物镜13的光轴的倾斜度进行调整的方法的图。此处,使用公知的测角架100(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1-160239号公报)。首先,如图14(A)所示,将已经安装了第一和第二物镜12、13的透镜保持架14固定在测角架100的调整座101上。 在保持于调整座101上的透镜保持架14的下方配置有光源102。此外,在透镜保持架14的上方,配置有具有物镜(未图示)的光轴倾斜度测量装置103。将从光源102发出、并向光轴倾斜度测量装置103入射的光的光轴作为装置光轴L。 
如上所述,由于没有进行固定于透镜保持架14的第一物镜12的光轴的倾斜度调整,所以第一物镜12的光轴有可能相对于装置光轴L倾斜。 
在该状态下,从光源102发出光束,利用光轴倾斜度测量装置103的摄像元件对由通过了第一物镜12的光束形成的光点进行拍摄。基于拍摄到的光点的形状求出像差,并据此计算出第一物镜12的光轴的倾斜量。接着,如图14(B)所示,根据光轴的倾斜量,对测角架100的调整座101的倾斜度进行调整(即,对整个透镜保持架14的倾斜度进行调整),使第一物镜12的光轴的倾斜度为0(与装置光轴L平行)。 
接下来,如图14(C)所示,使测角架100的调整座101在不改变倾斜度的状态下移动,使第二物镜13位于光源102和光轴倾斜度测量装置103之间的光轴L上。另外,此时,将光源102切换成发出与第二物镜13对应的波长的光束的光源。此外,将光轴倾斜度测量装置103的物镜也切换成使与第二物镜13对应的光束会聚的物镜。 
在该状态下,从光源102发出光束,利用光轴倾斜度测量装置103的摄像元件对由通过了第二物镜13的光束形成的光点进行拍摄。基于拍摄到的光点的形状求出像差,并据此计算出第二物镜13的光轴的倾斜量。接着,相对于透镜保持架14对第二物镜13进行倾斜度调整,以使第二物镜13的光轴的倾斜度为0。 
接着,进一步对图14(C)所示的第二物镜13的光轴的倾斜度调整工序进行说明。图15是用于说明图14(C)所示的第二物镜13的光轴的倾斜度调整工序的立体图。图16是沿图15中的B-B线的剖视图。如上所述,利用光轴倾斜度测量装置103(图14(C))对第二物镜13的光轴的倾斜度进行测量。 
接着,从透镜保持架14的下侧向调整用孔14k、14m中插入调整销27a、27b,利用调整销27a、27b在上下方向(Z方向)上对第二物镜13 的与第二抵接面14g和第三抵接面14h抵接的外周缘附近的下表面进行位置调节。此时,由于第二物镜13在4处被上述第一粘接剂25弹性地保持,所以能够以第一抵接面14f为中心对第二物镜13的光轴的倾斜度进行调整。当利用上述光轴倾斜度测量装置测量出的第二物镜13的光轴的倾斜度变成0的时候,将调整销27a、27b的位置固定。在该状态下,将第二粘接剂26涂布在第二槽14j(图6)中,并向该第二粘接剂26照射紫外线使其硬化,由此将第二物镜13固定在透镜保持架14上。另外,测角架100的调整座101具有能够通过调整销27a、27b进行上述调整的形状。 
第二粘接剂26是硬化后的杨氏模量比第一粘接剂25要大的紫外线硬化型的粘接剂。此处,第二粘接剂26使用与在固定第一物镜12时所使用的紫外线硬化型粘接剂24相同的粘接剂。 
通过以上工序,如图14(D)所示,第一物镜12和第二物镜13在彼此的光轴平行的状态下固定于透镜保持架14。 
图17是表示透镜保持架14和光盘11的位置关系的侧视图,表示透镜保持架14与光盘11接触的状态。在透镜保持架14中,由于具有橡胶状的弹性的第一粘接剂25比第一物镜12的上表面和第二物镜13的上表面凸出,所以如图17所示,在透镜保持架14向光盘11侧(向+Z方向)移动了的时候,首先是第一粘接剂25与光盘11接触,从而防止了第一和第二物镜12、13与光盘11的接触。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在透镜保持架14上设置第一槽14i和第二槽14j,在第一槽14i中涂布第一粘接剂25,在利用第一粘接剂25的弹性变形对第二物镜13的光轴的倾斜度进行了调整之后,通过在第二槽14j中涂布硬化后的杨氏模量比第一粘接剂25大的第二粘接剂26,来固定第二物镜13,因此不需要将物镜相对于透镜保持架以高精度进行定位的大型调整装置(机械手等),能够使用简单的工具高精度地进行物镜的光轴调整。 
此外,由于以比第一物镜12和第二物镜13的上表面凸出的方式形成了第一粘接剂25,所以在透镜保持架14向光盘11侧移动了的时候,首先是第一粘接剂25与光盘11接触,能够防止第一物镜12和第二物镜 13与光盘11碰撞。 
另外,第一粘接剂25构成为含有硅橡胶,具有弹性和柔性,因此容易进行第二物镜13的光轴调整作业,并且即使在第一粘接剂25与光盘11发生了碰撞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损伤和磨损粉尘的产生,能够获得可靠性高的物镜驱动装置。 
而且,由于在第一抵接面14f、以及比该第一抵接面14f低的第二和第三抵接面14g、14h这3个部位支承第二物镜13,并预先使第二物镜13的光轴倾斜预定角度θ地载置该第二物镜13,因此仅通过从1个方向按压调整销27a、27b,就能够对第二物镜13的光轴的倾斜度进行调整,其结果是,能够使用更简单的工具对物镜光轴高精度地进行调整。 
此外,由于在透镜保持架14上设置有调整用孔14k、14m,所以能够从透镜保持架14的下侧插入调整销27a、27b,来进行第二物镜13的光轴的倾斜度调整。因此,调整销27a、27b和光轴倾斜度测量装置不会干涉,能够更容易地进行物镜光轴的调整。 
另外,由于第一槽14i和第二槽14j都是与透镜保持架14的安装孔14e的内表面相连的槽,所以能够经由这些槽14i、14j容易地向第二物镜13的外周面供给粘接剂。 
而且,由于沿着透镜保持架14的安装孔14e的内周形成有多个第一槽14i和多个第二槽14j,所以能够在整个外周方向上以均等的粘接力固定第二物镜13。 
此外,由于以没有进行光轴的倾斜度调整就固定在透镜保持架14上的第一物镜12的光轴的倾斜度为基准,来对第二物镜13的光轴的倾斜度进行调整,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方法,使2个物镜的光轴平行。 
实施方式2 
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对从蓝色半导体激光器射出的光束和从双波长半导体激光器射出的光束通过共同的光路、并根据所使用的光盘11对物镜进行切换的转动式的物镜驱动装置进行了说明。与此相对,在实施方式2中,涉及以下这样的丝线支承型的物镜驱动装置:从蓝色半导体激光器射出的光束和从双波长半导体激光器射出的光束通过不同的光 路、并分别通过第一物镜12和第二物镜13(即不通过透镜保持架的转动来进行物镜的切换)。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物镜驱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19是表示组装后的物镜驱动装置的立体图。图20是图19中的物镜驱动装置的侧视图。在图18~图20中,对于与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过的结构构件相同的结构构件,标以相同的标号。 
该物镜驱动装置具有保持多个(此处为2个)物镜12、13的透镜保持架34,在该透镜保持架34的内侧安装有矩形的二连聚焦线圈35a、35b。朝向物镜12、13的光束能够从聚焦线圈35a、35b各自的卷绕而成的线圈的内侧通过。倾斜线圈28与聚焦线圈35a、35b一起粘接固定在透镜保持架34的内侧。在透镜保持架34的Y方向两端面固定有循轨线圈36a、36b(在图20中示出了循轨线圈36a)。 
在透镜保持架34的两侧面分别固定有中继基板29,在各中继基板29上分别锡焊焊接有聚焦线圈35a、35b、循轨线圈36a、36b和倾斜线圈28的各端线部。另外,在透镜保持架34的两侧面分别平行地安装有3根(两侧共6根)丝线30,该丝线30由具有弹性和导电性的铜铍合金形成。各丝线30的靠透镜保持架34侧的端部通过锡焊焊接固定在中继基板29上。 
在物镜驱动装置的基座磁轭39上,形成有在Y方向上对置的一对壁39a、39b,在壁39a、39b上安装有分别被两极磁化了的磁铁31a、31b。另外,在基座磁轭39上固定有凝胶保持架32,在该凝胶保持架32上固定有基板33。贯穿了凝胶保持架32的各丝线30的一端通过焊锡固定于基板33。通过被凝胶保持架32支承的丝线30的弹性变形,透镜保持架34以能够在聚焦方向(Z方向)、循轨方向(X方向)和径向倾斜方向(以Y方向的轴线为中心转动的转动方向)上移动的方式被弹性支承。 
对如上所述地构成的物镜驱动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 
通过使控制电流从基板33经由丝线30流向聚焦线圈35a、35b和循轨线圈36a、36b,来与实施方式1一样地进行聚焦误差和循轨误差的控制。在解除对各线圈的通电后,透镜保持架34借助于丝线30的弹性力 恢复到基准位置。 
在对光盘11的径向倾斜度进行修正的情况下,从基板33经由丝线30向倾斜线圈28提供径向倾斜控制电流。通过径向倾斜控制电流和由磁铁31a、31b产生的磁场的相互作用,产生了使透镜保持架34以Y方向的轴线为中心旋转的力矩。其结果是,安装在透镜保持架34上的物镜12、13相对于光盘11在径向倾斜方向(绕Y方向的轴线转动的转动方向)上转动,从而进行光点的径向倾斜控制。在解除对倾斜线圈28的通电后,透镜保持架34借助于丝线30的弹性力(扭转方向的弹性力)恢复到基准位置。其它动作与实施方式1相同。 
接着,参照图21至图24,对第二物镜13的安装结构和粘接方法进行说明。另外,第一物镜12的安装结构和粘接方法与实施方式1相同。 
图21是表示安装物镜12、13之前的透镜保持架34的立体图。如图21所示,透镜保持架34具有安装第二物镜13的安装孔14e。在该安装孔14e周围的壁部,隔开相等间隔地形成有粘接剂涂布用的4个第一槽14i。在安装孔14e周围的壁部之中,第一槽14i周围的部分14n形成得比其它部分要高。在相邻的第一槽14i之间设置有粘接剂涂布用的第二槽14j。另外,与实施方式1不同,在相邻的第一槽14i之间各设置有1个第二槽14j,共计设置有4个第二槽14j。 
在该实施方式2中,没有设置像实施方式1那样的抵接面14f、14g、14h(图6)和调整用孔14k、14m。 
图22是表示安装有第一物镜12的透镜保持架34的立体图。图23是表示将第二物镜13设置在透镜保持架34上、并涂布了第一粘接剂25的状态的图。首先,将透镜保持架34安装于工具(未图示),将第一物镜12插入到该安装孔14b中,并像实施方式1说明的那样利用粘接剂进行固定(图22)。接着,在透镜保持架34的安装孔14e中插入第二物镜13,将第一粘接剂25涂布在4处第一槽14i(图21)中,由此将第二物镜13固定(图23)。此时,以第一粘接剂25的上表面比第一物镜12和第二物镜13的上表面向光盘11侧凸出的方式涂布该第一粘接剂25。 
此处,第一粘接剂25是常温硬化型的硅橡胶类树脂(RTV橡胶)或 者紫外线硬化型的硅橡胶类粘接剂,其在硬化后也具有橡胶状的弹性。因此,在将第二物镜13从工具上卸下了的状态下,第二物镜13相对于透镜保持架34被第一粘接剂25弹性地保持。由此,如图23中箭头C所示,通过沿Z方向按压第二物镜13的边沿部分,能够对第二物镜13的光轴的倾斜度进行调整。 
即,像实施方式1中也说明过的那样,使用测角架100和光轴倾斜度测量装置103(图14),对透镜保持架34的倾斜度(调整座101的倾斜度)进行调整,以使第一物镜12的光轴的倾斜度为0,接着,使用光轴倾斜度测量装置103对第二物镜13的聚光点进行测量,如图23中箭头C所示地按压第二物镜13的边沿部分,使第二物镜13的光轴的倾斜度为0。在该状态下,如图24所示通过在第二槽14j中涂布紫外线硬化型的第二粘接剂26并照射紫外线,来将第二物镜13固定在透镜保持架34上。这样,第一和第二物镜12、13在彼此的光轴平行的状态下固定于透镜保持架34。其它的作用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实施方式1一样,不需要将物镜相对于透镜保持架以高精度进行定位的大型调整装置(例如机械手等),能够使用简单的工具高精度地进行物镜的光轴调整。 
在上述实施方式1、2中,在安装有2个物镜的转动式的物镜驱动装置和丝线支承型的物镜驱动装置中,对相对于第一物镜12的光轴使第二物镜13的光轴对准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使物镜光轴对准的基准也可以是透镜保持架14的轴支承孔14a等其它基准。此外,安装于透镜保持架14(34)的物镜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3个以上。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2中,使用基于通过了物镜的光束的光点的像差来测量物镜的光轴的倾斜度的公知的光轴倾斜度测量装置(光学拾取点评价装置),但是当然也可以使用能够测量物镜的基准面和边沿部分的倾斜度的激光自动准直仪等。 
作为本发明的应用示例,可以应用于BD播放器、BD记录机、HD-DVD播放器以及HD-DVD记录机等光盘装置。 

Claims (8)

1.一种物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物镜驱动装置包括:
物镜,其使从光源发出的光束会聚于信息记录介质;和
透镜保持架,其保持上述物镜,
上述透镜保持架具有:通过粘接来保持上述物镜的第一粘接部和第二粘接部、以及孔部,能够从与上述信息记录介质侧相反的一侧将调整单元插入到该孔部中,上述调整单元用于对上述物镜的光轴的倾斜度进行调整,
向上述第一粘接部供给第一粘接剂来粘接上述物镜,在使上述第一粘接剂发生变形的同时,利用上述调整单元对上述物镜的光轴的倾斜度进行调整,通过向上述第二粘接部供给硬化后的杨氏模量比上述第一粘接剂大的第二粘接剂,来将上述物镜固定于上述透镜保持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粘接剂比上述物镜的靠上述信息记录介质侧的面向信息记录介质侧凸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物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粘接剂构成为含有硅橡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物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粘接部和上述第二粘接部都是与形成在上述透镜保持架上的上述物镜的安装孔的内表面相连的槽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物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透镜保持架具有抵接面,该抵接面能够将上述物镜载置成相对于与上述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面正交的方向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物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沿着形成在上述透镜保持架上的上述物镜的安装孔的边缘,形成有多个上述第一粘接部和多个上述第二粘接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物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物镜是第二物镜,
而且,在上述透镜保持架上保持有第一物镜,
以上述第一物镜的光轴为基准,来进行上述第二物镜的光轴的倾斜度调整。
8.一种物镜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该物镜驱动装置用于对信息记录介质进行信息的记录或再现,上述物镜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该物镜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
向保持物镜的透镜保持架上所具备的第一粘接部供给第一粘接剂来粘接上述物镜;
在使上述第一粘接剂发生变形的同时,将对上述物镜的光轴的倾斜度进行调整的调整单元从与上述信息记录介质相反的一侧插入到上述透镜保持架所具备的孔部中,来对上述物镜的上述光轴的倾斜度进行调整;以及
通过向上述透镜保持架所具备的第二粘接部供给硬化后的杨氏模量比上述第一粘接剂大的第二粘接剂,来将上述物镜固定到上述透镜保持架上。
CN2007800437740A 2006-11-29 2007-08-15 物镜驱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15426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21050/2006 2006-11-29
JP2006321050 2006-11-29
PCT/JP2007/065898 WO2008065783A1 (fr) 2006-11-29 2007-08-15 Dispositif d'entraînement de lentille d'objectif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42615A CN101542615A (zh) 2009-09-23
CN101542615B true CN101542615B (zh) 2011-04-13

Family

ID=394675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437740A Active CN101542615B (zh) 2006-11-29 2007-08-15 物镜驱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154980B2 (zh)
EP (1) EP2093760B1 (zh)
JP (1) JP4850256B2 (zh)
CN (1) CN101542615B (zh)
AT (1) ATE528758T1 (zh)
WO (1) WO200806578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61905B2 (ja) * 2008-05-29 2011-03-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0257537A (ja) * 2009-04-27 2010-11-11 Panasonic Corp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2011003252A (ja) * 2009-06-22 2011-01-06 Hitachi Media Electoronics Co Ltd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2012103571A (ja) * 2010-11-12 2012-05-31 Canon Inc 位置検出装置およびそれを有する光学機器
WO2013046621A1 (ja) * 2011-09-30 2013-04-0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光情報装置及び情報処理装置
US11314031B2 (en) * 2019-11-01 2022-04-26 Tdk Taiwan Corp. Optical element driving mechanism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713A (zh) * 1995-06-02 1997-04-3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用于光盘器件的光传感器物镜安装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230328A (ja) * 1990-02-02 1991-10-14 Alps Electric Co Ltd フォトダイオード基板のピックアップシャーシヘの取付方法
JP2895190B2 (ja) 1990-09-04 1999-05-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光ヘッド装置
JPH04143929A (ja) * 1990-10-03 1992-05-18 Ricoh Co Ltd 光ピックアップの光学部品の接着方法
JP3214805B2 (ja) 1995-07-17 2001-10-0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対物レンズ調整機構
JP3508005B2 (ja) * 1996-06-26 2004-03-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その対物レンズの傾き調整方法
JP2001160229A (ja) * 1999-12-02 2001-06-12 Sankyo Seiki Mfg Co Ltd 光ヘッド装置およびその対物レンズ傾角調整方法
JP2001160239A (ja) 1999-12-02 2001-06-12 Toshiba Corp 光ピックアップの製造方法
JP2005085291A (ja) 2003-09-04 2005-03-3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およびこれに用いられる光学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6018978A (ja) 2004-07-05 2006-01-19 Sharp Corp レンズ駆動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DE102005013069A1 (de) * 2005-03-18 2006-09-28 Deutsche Thomson-Brandt Gmbh Abtaster für optische Speichermedien
JP4524272B2 (ja) * 2006-08-03 2010-08-11 株式会社日立メディア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光ピックアップ
JP4542070B2 (ja) * 2006-08-24 2010-09-08 株式会社日立メディア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713A (zh) * 1995-06-02 1997-04-3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用于光盘器件的光传感器物镜安装结构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6-4522A 2006.01.05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42615A (zh) 2009-09-23
EP2093760A4 (en) 2010-12-08
US20100067351A1 (en) 2010-03-18
EP2093760B1 (en) 2011-10-12
JP4850256B2 (ja) 2012-01-11
WO2008065783A1 (fr) 2008-06-05
JPWO2008065783A1 (ja) 2010-03-04
ATE528758T1 (de) 2011-10-15
EP2093760A1 (en) 2009-08-26
US8154980B2 (en) 2012-04-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42615B (zh) 物镜驱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7489600B2 (en) Object lens driving device with reduced tilt during focusing and tracking operations and optical pickup and optical disk drive utilizing the same
US20040268373A1 (en) Tilt drive optical pickup actuator and optical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and method
US7830759B2 (en) Objective lens drive, optical pickup, and optical disc apparatus
JP2003109234A (ja) 光学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3495123B2 (ja) 光学的ヘッド装置
US20110185375A1 (en) Objective lens driving apparatus, optical pickup
JP2006338783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用対物レンズホルダ、それに用いられるプロテクタ表層材の摩擦帯電電位の測定方法、その対物レンズホルダを備えた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CN1159049A (zh) 光学头执行器
JPH11306570A (ja) 対物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02006190A (ja) 対物レンズユニット
CN102770919A (zh) 弹性部件、光学元件的安装结构以及具备它的拾取装置
EP2012318B1 (en) Lens holder for optical pickup and optical pickup having same
JP2006323916A (ja) 対物レンズ駆動装置,対物レンズ駆動装置の弾性支持部材形成方法,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EP1701345B1 (en) An optical pickup for an optical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JP6103291B2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光情報装置及び情報処理装置
JP4768013B2 (ja) 光学手段駆動装置
JP2008243251A (ja) 光ヘッド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US20050147000A1 (en) Actuator for optical pickup, optical pickup, and optical recording/reproducing apparatus employing the same
KR200150917Y1 (ko) 축섭동 액츄에이터의 트랙킹 코일 조립구조
JP2006004522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H0512695A (ja) 光学系支持装置
JP3815728B2 (ja) 対物レンズ駆動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H06314433A (ja) 光学系支持装置
JPH09265634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