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10745A -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 - Google Patents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910745A CN101910745A CN2009801024693A CN200980102469A CN101910745A CN 101910745 A CN101910745 A CN 101910745A CN 2009801024693 A CN2009801024693 A CN 2009801024693A CN 200980102469 A CN200980102469 A CN 200980102469A CN 101910745 A CN101910745 A CN 10191074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rush
- air cleaner
- dust
- portion part
- brush por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filt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90—Cleaning of purification apparatu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空气过滤器(30)在接触到刷部件(51)的刷子(51b)的状态下进行每次旋转规定的旋转角度的间歇式旋转。由此,空气过滤器(30)上的尘埃便被刷子(51b)扫掉。每当空气过滤器(30)的间歇式旋转停止,刷部件(51)就绕着旋转轴(51a)的轴心旋转,并与清扫用刷(52)接触。由此,刷部件(51)上的尘埃便由清扫用刷(52)去除掉。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刷部件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该刷部件用以接触空气过滤器,去除掉该空气过滤器上的尘埃。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在空气吸入口设有空气过滤器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中,设置有用来去除已被捕捉到空气过滤器上的尘埃的除尘机构的室内机组已为人所知。
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室内机组中,作为除尘机构的旋转刷设置在空气过滤器的上游侧(下方)。空气过滤器形成为圆板状。旋转刷由圆柱状旋转轴和设置在该旋转轴的整个外周面上的很多刷毛构成。并且,在该室内机组中,在旋转刷的刷毛接触到空气过滤器的上游侧的面(下表面)的状态下,通过让空气过滤器和旋转刷都进行旋转,从而能够用刷毛从该空气过滤器上扫掉尘埃。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特开2006-7112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室内机组中,特别是在尘埃较多的环境下,旋转刷的除尘功能(扫尘能力)有可能会立即下降。随着尘埃捕获量(扫尘量)的增加,旋转刷的除尘功能(扫尘能力)不断下降。为此,若持续对整个空气过滤器进行除尘,则就旋转刷而言,尘埃捕获量不断增加,除尘功能会显著下降,进而若尘埃捕获量达到界限,则旋转刷便成为无法进行扫尘的状态。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问题而发明出来的,其目的在于:在具有接触空气过滤器并进行除尘的刷部件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中,尽可能长时间地维持刷部件对整个空气过滤器的除尘功能。
-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的发明以下述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为前提,该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在壳体10内具有室内热交换器22、室内风扇21及设置在该室内风扇21的吸入侧的空气过滤器30。本发明的室内机组包括:用以接触所述空气过滤器30扫掉该空气过滤器30上的尘埃的刷部件51、和用以接触所述刷部件51从该刷部件51上去除尘埃的清扫用刷部件52。进而,本发明的室内机组构成为:能够执行由所述刷部件51以所述空气过滤器30的规定区域为单位扫掉尘埃的动作、和每当以该区域为单位的扫尘动作结束便由所述清扫用刷部件52去除所述刷部件51上的尘埃的动作。
根据所述发明,在由室内风扇21吸入到壳体10内的空气通过空气过滤器30之际,包含在该空气中的尘埃被捕捉到空气过滤器30上。在进行从该空气过滤器30上去除尘埃的运转时,首先,刷部件51和空气过滤器30接触,空气过滤器30中规定区域的尘埃便被刷部件51扫掉(去除)。接着,刷部件51和清扫用刷部件52接触,刷部件51上的尘埃便由清扫用刷部件52去除掉。然后,空气过滤器30和刷部件51再次接触,空气过滤器30中与所述区域不同的另一区域的尘埃就会被刷部件51扫掉。接着,刷部件51上的尘埃被清扫用刷部件52去除。这样一来,根据本发明,能够以空气过滤器30的规定区域为单位进行空气过滤器30的除尘和刷部件51的除尘。
第二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所述第一方面的发明所涉及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中,包括移动机构40和刷驱动机构53。所述移动机构40让所述空气过滤器30和所述刷部件51进行每次移动所述空气过滤器30的所述规定区域的间歇式相对移动,用所述刷部件51扫掉所述空气过滤器30上的尘埃。所述刷驱动机构53每当所述空气过滤器30和所述刷部件51之间的间歇式相对移动停止,就让所述刷部件51和所述清扫用刷部件52接触,由该清扫用刷部件52去除所述刷部件51上的尘埃。
根据所述发明,首先,使空气过滤器30与刷部件51边接触边相对地移动,用刷部件51扫掉(去除)空气过滤器30上的尘埃。这两者之间的相对移动在移动了空气过滤器30中的规定区域以后便停止下来。例如,空气过滤器30相对刷部件51移动了规定区域后便停止下来。也就是说,空气过滤器30中的规定区域通过刷部件51。若两者之间的相对移动停止,刷部件51便进行旋转并接触清扫用刷部件52,尘埃就从刷部件51上被去除掉。之后,刷部件51旋转,该刷部件51再次接触空气过滤器30。并且,空气过滤器30再次相对刷部件51移动了规定区域后停止。这样一来,对整个空气过滤器30而言,反复交替地使空气过滤器30和刷部件51进行相对移动及停止该相对移动,每当该相对移动停止,就由清扫用刷部件52去除掉刷部件51上的尘埃。
第三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所述第二方面的发明所涉及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中,所述空气过滤器30形成为圆板状。所述刷部件51具有旋转轴51a和设置在该旋转轴51a的外周面上用以扫掉尘埃的刷子51b,并布置在所述空气过滤器30的上游侧且布置为沿所述空气过滤器30的径向延伸。并且,所述移动机构40构成为:在所述刷部件51的刷子51b接触到所述空气过滤器30的状态下,让该空气过滤器30进行每次旋转相当于所述规定区域的规定旋转角度的间歇式旋转。另一方面,所述刷驱动机构53构成为:每当所述移动机构40让所述空气过滤器30进行的间歇式旋转停止,就使所述刷部件51绕该旋转轴51a的轴心旋转,由所述清扫用刷部件52去除该刷部件51上的尘埃。
根据所述发明,首先,使空气过滤器30边与刷部件51的刷子51b接触边进行旋转,用刷部件51去除掉尘埃。空气过滤器30一旋转了规定的旋转角度(即,一移动了规定的区域)便停止下来。若空气过滤器30停止,刷部件51就进行旋转并接触清扫用刷部件52,尘埃便从刷部件51上被去除掉。之后,刷部件51旋转,该刷部件51的刷子51b再次接触到空气过滤器30。空气过滤器30再次旋转了规定的旋转角度(即,移动了规定的区域)后停止。这样一来,根据本发明,反复交替地使空气过滤器30进行旋转和停止该旋转,每当该空气过滤器30停止,就由清扫用刷部件52去除掉刷部件51上的尘埃。
第四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所述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的发明所涉及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中,该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构成为:根据所述空气过滤器30上的尘埃附着量,改变在所述移动机构40让所述空气过滤器30和所述刷部件51进行间歇式相对移动时的所述规定区域。
根据所述发明,例如空气过滤器30上的尘埃附着量越多,空气过滤器30的所述规定区域就越小。也就是说,空气过滤器30上的尘埃附着量越多,每次空气过滤器30与刷部件51之间的相对移动量就越小,因而每次由刷部件51对空气过滤器30进行扫尘时的扫尘区域便越小。若空气过滤器30上的尘埃附着量较多,则利用空气过滤器30与刷部件51的一次相对移动所必须要扫掉的尘埃量亦会增加。这样一来,因为刷部件51每次的扫尘量是有限的(受到限制的),所以该刷部件51有可能成为无法进行扫尘的状态。若成为该状态,则即便让空气过滤器30和刷部件51相对地移动并进行扫尘动作,尘埃也未被扫掉,仍会残留在空气过滤器30上。根据本发明,空气过滤器30上的尘埃附着量越多,如上所述刷部件51每次进行扫尘时的扫尘区域就越小,因此能确实地用刷部件51扫掉该区域中的尘埃。
还有,在形成为圆板状的空气过滤器30进行每次旋转规定旋转角度的间歇式旋转的情况下,所述规定旋转角度根据空气过滤器30上的尘埃附着量而产生变化。例如,空气过滤器30上的尘埃附着量越多,空气过滤器30进行间歇式旋转时的旋转角度就越小。也就是说,空气过滤器30上的尘埃附着量越多,空气过滤器30每次的旋转量就越小,因而每次由刷部件51进行扫尘时的扫尘区域就越小。
第五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所述第三方面的发明所涉及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中,所述刷驱动机构53构成为:在所述移动机构40让所述空气过滤器30进行的旋转结束后,使所述刷部件51旋转,由所述清扫用刷部件52去除该刷部件51上的尘埃。
根据所述发明,在空气过滤器30的旋转结束后,即在去除空气过滤器30上的尘埃的一系列清扫动作结束后,由清扫用刷部件52去除刷部件51上的尘埃。因此,在下一次对空气过滤器30进行清扫动作的时候,能够成为在刷部件51上未附着尘埃的状态。
第六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所述第三方面的发明所涉及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中,所述刷部件51的刷子51b由毛绒织物构成。根据所述发明,因为刷部件51的刷子51b由毛绒织物构成,所以其刷毛长度较短。由此,空气过滤器30与刷部件51之间的距离便会比较近。
第七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所述第六方面的发明所涉及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中,所述刷部件51的刷子51b由毛的朝向与所述空气过滤器30的相对移动方向相向地倾斜的斜毛绒构成。根据所述发明,例如在空气过滤器30相对刷部件51移动的情况下,刷子51b的刷毛朝向与空气过滤器30的移动方向相向地倾斜。也就是说,刷子51b的刷毛朝向朝着与空气过滤器30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还有,在刷部件51相对空气过滤器30移动的情况下,刷子51b的刷毛朝向朝着与该刷部件51的移动方向相同的方向倾斜。因此,用刷子51b很容易扫掉空气过滤器30上的尘埃。
第八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所述第三方面的发明所涉及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中,所述刷部件51的刷子51b由毛的朝向与所述空气过滤器30的相对移动方向相向地倾斜的毛绒织物的斜毛绒构成。所述清扫用刷部件52具有刷子52b,该刷子52b由毛的朝向与所述刷部件51的刷子51b的刷毛朝向相向地倾斜的毛绒织物的斜毛绒构成,并且用以接触所述刷部件51的刷子51b,从该刷子51b上去除尘埃。
根据所述发明,例如在空气过滤器30相对刷部件51移动的情况下,刷子51b的刷毛朝向与空气过滤器30的移动方向相向地倾斜。也就是说,刷子51b的刷毛朝向朝着与空气过滤器30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还有,在刷部件51相对空气过滤器30移动的情况下,刷子51b的刷毛朝向朝着与该刷部件51的移动方向相同的方向倾斜。因此,用刷部件51很容易扫掉空气过滤器30上的尘埃。再有,所述清扫用刷部件52的刷子52b的刷毛朝向与刷部件51的刷子51b的刷毛朝向相向地倾斜。因此,由清扫用刷部件52很容易扫掉刷部件51上的尘埃。
第九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所述第三方面的发明所涉及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中,所述刷部件51的刷子51b由毛的朝向朝一定方向倾斜的毛绒织物的斜毛绒构成。所述移动机构40构成为:让所述空气过滤器30朝着与所述刷子51b的刷毛朝向相向的方向旋转后,再让该空气过滤器30朝着与所述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规定的旋转角度后停止。
根据所述发明,空气过滤器30与刷部件51的刷子51b的刷毛朝向相向地旋转。由此,能够用刷部件51去除掉空气过滤器30上的尘埃。并且,空气过滤器30一旋转了规定的旋转角度,就朝着与所述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即,与刷部件51的刷子51b的刷毛朝向相同的方向)旋转,然后停止下来。由此,已从空气过滤器30上去除掉的或者是正去除下来的尘埃便能确实地捕捉(附着)到刷部件51的刷子51b上。
第十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所述第一方面的发明所涉及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中,包括贮尘容器60和尘埃运送机构80。所述贮尘容器60被布置在所述空气过滤器30的上游侧且设置有所述刷部件51及清扫用刷部件52,将已由该清扫用刷部件52去除掉的尘埃贮存起来。所述尘埃运送机构80将所述室内风扇21的吹出空气导入所述贮尘容器60中,并将该贮尘容器60内的尘埃与所述吹出空气一起运送到规定位置。
根据所述发明,由刷部件51去除掉空气过滤器30上的尘埃,并由清扫用刷部件52去除掉已捕捉到该刷部件51上的尘埃。该已去除掉的尘埃贮存在贮尘容器60中。另一方面,在本发明中,室内风扇21所吹出的空气被导入到贮尘容器60中,尘埃与空气一起被运送到规定位置(例如,壳体10外)。也就是说,利用室内风扇21的吹出空气将已从空气过滤器30上去除掉的尘埃运送到其它地方。
-发明的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第一方面及第二方面的发明,进行用刷部件51以空气过滤器30的规定区域为单位扫掉尘埃的动作,每当以该区域为单位的扫尘动作结束后,便由清扫用刷部件52去除掉刷部件51上的尘埃。具体来说,相对于整个空气过滤器30而言,让空气过滤器30与刷部件51进行间歇式相对移动,每当该间歇式移动停止,就由清扫用刷部件52去除掉刷部件51上的尘埃。也就是说,本发明相对整个空气过滤器30而言交替地进行空气过滤器30的除尘和刷部件51的除尘。因此,每次由刷部件51对空气过滤器30进行扫尘时的扫尘区域就会比较小。此外,刷部件51每次的扫尘量是有限(受到限制)的。因此,如上所述因为刷部件51每次的扫尘区域较小,所以能够防止由于尘埃捕获量不断增大导致刷部件51的除尘功能下降,进而能够防止在尘埃捕获量达到界限后刷部件51成为无法进行扫尘的状态。为此,相对于整个空气过滤器30而言,能够维持刷部件51的高除尘功能(扫尘能力)。其结果是,能够提高对空气过滤器30的除尘效率,并能够确实地去除整个空气过滤器30上的尘埃。
还有,根据第三方面的发明,通过让成为圆形的空气过滤器30相对刷部件51进行每次旋转规定旋转角度的旋转,来使空气过滤器30与刷部件51进行间歇式相对移动。因此,与例如使空气过滤器30形成为矩形并进行滑动式移动的情况相比,能够节省空气过滤器30的移动空间。由此,能够谋求室内机组的小型化。
再者,在第四方面的发明中,根据空气过滤器30上的尘埃附着量,来改变空气过滤器30与刷部件51之间的间歇式相对移动量。也就是说,在本发明中,根据空气过滤器30上的尘埃附着量,来改变空气过滤器30中被间歇式除尘的规定区域。为此,在空气过滤器30上的尘埃附着量较多的情况下,通过缩小每次的所述相对移动量(即,所述规定区域),便能够减小刷部件51每次进行扫尘时的扫尘区域。由此,刷部件51每次的扫尘量减少,从而能够确实地防止刷部件51的除尘功能下降或者是刷部件51成为无法扫尘的状态。其结果是,能够更加确实地去除整个空气过滤器30上的尘埃。
还有,根据第五方面的发明,在让空气过滤器30旋转并去除该空气过滤器30上的尘埃的一系列清扫动作结束后,由清扫用刷部件52去除掉刷部件51上的尘埃。因此,在进行下一次清扫动作时,刷部件51成为未附着尘埃的状态。为此,在对空气过滤器30的清扫动作开始时,能够发挥高除尘功能。其结果是,能够缩短对空气过滤器30的清扫时间。
还有,根据第六方面的发明,用毛绒织物构成了刷部件51的刷子51b。因此,由于刷子51b的刷毛较短,所以既能削减刷部件51的设置空间,又能确实地去除空气过滤器30上的尘埃。
还有,根据第七方面的发明,用毛的朝向与空气过滤器30的相对移动方向相向地倾斜的斜毛绒构成了刷部件51的刷子51b。因此,能够确实地从空气过滤器30上扫掉尘埃。由此,既能削减刷部件51的设置空间,又能提高对空气过滤器30的除尘效率。
再者,根据第八方面的发明,清扫用刷部件52具有刷子52b,该刷子52b由毛的朝向与刷部件51的刷子51b的刷毛朝向相向地倾斜的斜毛绒构成。因此,能够确实地扫掉刷部件51上的尘埃。
还有,根据第九方面的发明,让空气过滤器30朝着与刷部件51的刷子51b的刷毛朝向相同的方向进行旋转后再停止下来。由此,能确实地使从空气过滤器30上正去除下来的尘埃捕集(附着)到刷部件51的刷子51b上。因此,能够确实地从空气过滤器30上去除尘埃,而不会出现漏扫的现象。其结果是,除尘效率得以提高。
还有,根据第十方面的发明,设置有将从空气过滤器30上去除掉的尘埃贮存起来的贮尘容器60,利用室内风扇21的吹出空气将该贮尘容器60中的尘埃运送到规定的位置。因此,无需另外设置吸风机等运送部件,就能够很简单地使去除掉的尘埃移动到易进行废弃的规定位置。由此,不招致机组的大型化,就能够提高对从空气过滤器30上去除掉的尘埃进行废弃的废弃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室内机组的结构的纵剖视图。
图2是表示从上方看到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室内机组的结构的横剖视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板、空气过滤器及贮尘容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过滤器的安装部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过滤器驱动机构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从上方看到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除尘机构及贮尘容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从下方看到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除尘机构及贮尘容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贮尘容器的结构的横剖视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贮存量检测机构的结构的横剖视图,在该图中示出了该贮存量检测机构与贮尘容器之间的关系。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尘埃运送机构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尘埃运送机构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2(A)及图12(B)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过滤器与除尘机构的关系的概略图,图12(A)表示过滤器清扫运转时的状态,图12(B)表示通常运转时的状态。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除尘动作时的空气过滤器与除尘机构的关系的横剖视图。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刷清扫动作时的除尘机构的动作情况的横剖视图。
图15(A)、图15(B)及图15(C)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所涉及的空气过滤器与除尘机构的关系的概略图,图15(A)及图15(B)表示过滤器清扫运转时的状态,图15(C)表示通常运转时的状态。
-符号说明-
1 室内机组
10 壳体
21 室内风扇
22 室内热交换器
30 空气过滤器
40 过滤器驱动机构(移动机构)
51 旋转刷(刷部件)
51a 旋转轴
51b 刷子
52 清扫用刷(清扫用刷部件)
52b 刷子
53 刷驱动机构
60 贮尘容器
80 尘埃运送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组1构成空调装置的一部分,并被设置在室内空间的天花板中。空调装置包括制冷剂回路,该制冷剂回路是由管道将设置在室外机组中的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及膨胀阀与设置在所述室内机组1中的室内热交换器22连接起来而构成的。在制冷剂回路中,制冷剂能进行可逆循环,通过让制冷剂循环,而进行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空调装置能够进行使室内热交换器22在制冷剂回路中起蒸发器作用的制冷运转和使室内热交换器22在制冷剂回路中起冷凝器作用的制热运转。
(室内机组的结构)
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室内机组1包括壳体10和装饰板11。在壳体10内,设置有室内热交换器22、冷凝水盘23、室内风扇21、空气过滤器30、过滤器驱动机构40、除尘机构50、贮尘容器60、尘埃运送机构80及尘埃捕集箱90。
所述壳体10形成为下侧开放的近似长方体箱状。在壳体10的内表面上层叠着隔热材17。壳体10以该壳体10的下部穿通天花板开口的状态设置好。
所述装饰板11形成为长方形板状。装饰板11的平面形状比壳体10的平面形状大一圈。装饰板11是在该装饰板11与壳体10之间夹着密封部件16的状态下以覆盖壳体10下侧的方式安装好的。在装饰板11安装在壳体10上的状态下,装饰板11露在室内。
在所述装饰板11上形成有一个吸入口13和四个吹出口14。吸入口13形成为长方形,且位于装饰板11的中央部。在吸入口13处嵌入了形成有多个细缝的吸入格栅12。各个吹出口14形成为细长的长方形。各个吹出口14是沿着装饰板11的各条边形成的。并且,在各个吹出口14设有风向调节板15。该风向调节板15是通过转动来调节风向(吹出方向)的部件。
所述室内风扇21是所谓的涡轮风扇。室内风扇21设置在壳体10内的中央附近,且位于吸入口13的上侧。室内风扇21包括风扇马达21a和叶轮21b。风扇马达21a固定在壳体10的顶板上。叶轮21b连结在风扇马达21a的旋转轴上。在室内风扇21的下侧设置有与吸入口13连通的喇叭状部件24。在壳体10内,该喇叭状部件24将室内热交换器22的上游侧空间划分成室内风扇21侧空间和吸入格栅12侧空间。室内风扇21构成为:将从下侧通过喇叭状部件24吸入的空气向四周吹出。
所述室内热交换器22由横肋管片型热交换器构成。室内热交换器22从俯视角度看去形成为“口”字形,并以围绕室内风扇21周围的状态设置好。在室内热交换器22中,制冷剂与由室内风扇21送来的室内空气(吹出空气)进行热交换。
所述冷凝水盘23设置在室内热交换器22的下侧。冷凝水盘23用来接收使空气中的水分在室内热交换器22中冷凝而产生出来的冷凝水。在冷凝水盘23中,设置有用来排放冷凝水的排水泵(省略图示)。冷凝水盘23具有倾斜面,该倾斜面使冷凝水聚集到设有排水泵的位置。
在所述喇叭状部件24的下方设置有隔板25。该隔板25将喇叭状部件24和吸入格栅12之间的空间上下隔开。也就是说,隔板25将室内热交换器22的上游侧空间划分成包含喇叭状部件24的室内热交换器22侧空间和吸入格栅12侧空间。
在所述隔板25的中央,形成有用以使从吸入口13吸入的空气流入喇叭状部件24的通气孔26。如图3所示,该通气孔26的圆形孔由沿其径向延伸的四个径向部件27分隔为扇形。各个径向部件27在圆心处相互连结,并且圆筒状的过滤器旋转轴28在该圆心部分朝下方突出。过滤器旋转轴28是用来使所述空气过滤器30旋转的旋转轴。还有,在一个径向部件27上设有两个过滤器压片29。
如图3所示,所述空气过滤器30布置在隔板25的下方,并形成为能覆盖住喇叭状部件24入口的圆板状。具体而言,空气过滤器30具有环状过滤器主体31和网眼部件37。在过滤器主体31的外周面上设置有齿轮部32。在过滤器主体31的环状中心部,设置有由六根径向肋34支撑的圆筒状轴插通部33。也就是说,各根径向肋34从轴插通部33呈放射状延伸。还有,在过滤器主体31的内圆部,设置有内侧周向肋35及外侧周向肋36,该内侧周向肋35及外侧周向肋36形成为与该过滤器主体31同心的环状。外侧周向肋36的直径大于内侧周向肋35的直径。网眼部件37铺设在过滤器主体31的整个内圆部上。已从吸入口13吸入的空气通过空气过滤器30的网眼部件37后流入喇叭状部件24。此时,空气中的尘埃被捕捉到网眼部件37上。
还有,由于所述过滤器压片29抵接在各根周向肋35、36上,所以所述空气过滤器30被推向下方。由此,空气过滤器30便压在下述除尘机构50的旋转刷51上。因此,除尘机构50的除尘效率得以提高。
亦如图4所示,隔板25的过滤器旋转轴28嵌入所述空气过滤器30的轴插通部33后被安装好。空气过滤器30能以过滤器旋转轴28为中心进行旋转。在空气过滤器30的下方布置有所述贮尘容器60。并且,在过滤器旋转轴28嵌入轴插通部33的状态下,所述贮尘容器60的过滤器安装部68由固定螺丝28a固定在隔板25的过滤器旋转轴28上。由此,在隔板25和贮尘容器60之间夹持着空气过滤器30。
在所述空气过滤器30的附近,设置有用来驱动空气过滤器30旋转的过滤器驱动机构40(参照图2)。也就是说,该过滤器驱动机构40构成使空气过滤器30和旋转刷51进行相对移动的移动机构。
具体来说,如图5所示,过滤器驱动机构40具有过滤器驱动马达41和限位开关44。在过滤器驱动马达41的驱动轴上设置有驱动齿轮42,该驱动齿轮42与过滤器主体31的齿轮部32啮合。在驱动齿轮42的一端面上设置有开关动作部43,该开关动作部43是一块突片。该开关动作部43由于驱动齿轮42的旋转而作用于限位开关44的控制杆44a。开关动作部43一作用于控制杆44a,限位开关44就会检测到。也就是说,开关动作部43及限位开关44是用来检测驱动齿轮42的旋转位置的部件。
下面,一边参照图6至图11,一边对所述除尘机构50、贮尘容器60及尘埃运送机构80进行说明。所述除尘机构50等布置在隔板25和空气过滤器30的下方(参照图1及图2)。
所述除尘机构50是用来去除已被捕捉到空气过滤器30上的尘埃的机构。除尘机构50包括旋转刷51、清扫用刷52及刷驱动机构53。旋转刷51和清扫用刷52分别构成本发明所涉及的刷部件51和清扫用刷部件52。
如图8所示,所述旋转刷51和清扫用刷52设置在下述贮尘容器60的刷用开口63中。
所述旋转刷51包括细长的圆柱状旋转轴51a和设置在该旋转轴51a外周面上的刷子51b。刷子51b由很多刷毛构成。并且,刷子51b设置在旋转轴51a周向的一部分上,并从旋转轴51a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一直设置到另一端。清扫用刷52布置在旋转刷51的后方。
所述清扫用刷52包括主体部52a、刷子52b和弹簧部52c。主体部52a是板状部件,长度与旋转刷51的旋转轴51a的长度相等。主体部52a的板面是与旋转刷51的外周面相向设置的。还有,主体部52a的上部成为与旋转刷51的旋转轴51a的外周面相对应的圆弧部。在该主体部52a的圆弧部,刷子52b从主体部52a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一直设置到另一端。弹簧部52c设置在主体部52a的下端,并安装在贮尘容器60的内壁上。也就是说,主体部52a由弹簧部52c支撑住。
所述旋转刷51及清扫用刷52的长度大于等于空气过滤器30的半径长度。还有,旋转刷51及清扫用刷52被布置为:从空气过滤器30的圆心朝径向外侧延伸。
所述旋转刷51构成为:通过使刷子51b接触进行旋转的空气过滤器30的网眼部件37,从而去除网眼部件37上的尘埃。还有,旋转刷51在所述刷驱动机构53的驱动下能进行可逆旋转。如图6及图7所示,刷驱动机构53具有刷驱动马达54和彼此啮合的驱动齿轮55及从动齿轮56。驱动齿轮55设置在刷驱动马达54的驱动轴上,从动齿轮56设置在旋转刷51的旋转轴51a的端部。利用这一结构,能够驱动旋转刷51旋转。并且,刷驱动机构53构成为:能够在使旋转刷51旋转,让它的刷子51b接触空气过滤器30的状态和使该刷子51b离开空气过滤器30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在下文中,对这一情况进行详细的说明。
所述清扫用刷52的刷子52b构成为:若旋转刷51在刷驱动机构53的驱动下旋转,则刷子52b便与旋转刷51的刷子51b接触。利用这一接触,能够从旋转刷51的刷子51b上去除尘埃。也就是说,清扫用刷52是从旋转刷51上去除尘埃,对该旋转刷51进行清扫的部件。在下文中,对上述旋转刷51及清扫用刷52的除尘作用进行详细的说明。
还有,所述旋转刷51及清扫用刷52的各个刷子51b、52b由所谓的毛绒织物构成。该毛绒织物是在基布中织入毛(毛绒丝)而形成的带毛纤维,毛长较短。并且,该毛绒织物是毛的朝向朝一定方向倾斜的斜毛绒。
具体而言,在图8中,所述旋转刷51的刷子51b的刷毛朝向从旋转轴51a向左侧倾斜。也就是说,该刷子51b的刷毛朝向与空气过滤器30的旋转方向相向地倾斜。这样一来,若空气过滤器30与刷子51b的刷毛朝向相向地旋转,则能高效地扫掉网眼部件37上的尘埃。另一方面,若空气过滤器30朝着刷子51b的刷毛所朝向的倾斜方向旋转,便无法扫掉网眼部件37上的尘埃,相反地捕捉到刷子51b上的尘埃则被去除掉。还有,在图8中,清扫用刷52的刷子52b的刷毛朝向从主体部52a向下侧倾斜。也就是说,在旋转刷51沿图8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之际,该刷子52b的刷毛朝向与该旋转方向相向地倾斜。
所述贮尘容器60是将由清扫用刷52从旋转刷51上去除掉的尘埃贮存起来的容器。贮尘容器60是侧视形状(在图6中从右侧看到的形状)为略弯曲成“>”形状的柱状容器。贮尘容器60的上侧部分是去除空气过滤器30上的尘埃的去除部61,其下侧部分是将从空气过滤器30上去除掉的尘埃贮存起来的贮存部62。
在所述去除部61的上表面,形成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刷用开口63,如上所述在该刷用开口63中设置有旋转刷51及清扫用刷52。此外,在去除部61的一侧面上设置有所述过滤器安装部68。贮存部62的下端侧(底部侧)呈圆弧状鼓出。并且,由清扫用刷52从旋转刷51上去除掉的尘埃落下后贮存在该贮存部62的圆弧部。贮存部62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66、67开口。在该贮存部62的第一端部66上连接着下述尘埃运送机构80的风挡箱81,在第二端部67上连接着下述尘埃运送机构80的运送用导管88。
还有,如图9所示,在所述贮尘容器60处,设置有用来检测贮存部62中的尘埃量的贮存量检测机构70。贮存量检测机构70包括传感器盒71。该传感器盒71设置在靠向贮尘容器60的贮存部62的第二端部67处(参照图6及图7)。传感器盒71形成为:沿着贮存部62的横向延伸并覆盖住其底部。在传感器盒71内,收纳有发光二极管72和光敏晶体管73。发光二极管72及光敏晶体管73被布置成:在贮存部62的横向上夹着贮存部62彼此相向。另一方面,在贮存部62的壁面上与发光二极管72及光敏晶体管73相对应的部分,设置有第一透明窗64及第二透明窗65。
在所述贮存量检测机构70中,由光敏晶体管73对从发光二极管72发出后依次透过第一透明窗64及第二透明窗65的光的亮度进行检测。并且,根据检测到的亮度,检测出贮存部62中的尘埃贮存量(即,填充程度)。也就是说,若尘埃贮存量较少,则在贮存部62从第一透明窗64射向第二透明窗65的光的透射率便较高,所检测到的亮度就会较高。反之,若尘埃贮存量较多,则在贮存部62从第一透明窗64射向第二透明窗65的光的透射率便较低,所检测到的亮度就会较低。因此,根据该贮存量检测机构70,例如若亮度在规定值以下,就能判断出贮存部62中的贮存量已满。
如图2、图6及图7所示,所述尘埃运送机构80包括:上述的风挡箱81及运送用导管88、导入用导管86以及吸引用导管87。
所述风挡箱81形成为沿着贮尘容器60的贮存部6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长方体形状。贮存部62的第一端部66连接在风挡箱81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上。如图10及图11所示,在风挡箱81内设置有一个风挡82,该风挡82是开关部件。若该风挡82关闭,则风挡箱81的内部空间便在其长度方向上被隔开。也就是说,风挡箱81的内部空间被分隔为第一室81a和第二室81b。如上所述,贮存部62的第一端部66连接着第二室81b。
如图7及图11所示,所述尘埃运送机构80包括:用以驱动风挡82开关的风挡驱动马达83、驱动齿轮84及从动齿轮85。驱动齿轮84设置在风挡驱动马达83的驱动轴上,从动齿轮85设置在风挡82的转动轴上。驱动齿轮84及从动齿轮85彼此啮合。利用所述结构,风挡驱动马达83的旋转便通过各个齿轮84、85传递给风挡82的转动轴。由此,风挡82便以转动轴为中心进行转动,从而能够进行开关动作。
所述导入用导管86连接在风挡箱81的上表面并与第一室81a连通。如图10所示,导入用导管86从风挡箱81开始垂直向上地延伸,并贯穿隔板25。导入用导管86包括横截面为圆形的上游侧导管86a及下游侧导管86b,这两根导管由固定螺丝86c上下连结起来。上游侧导管86a的横截面积(流路面积)比下游侧导管86b的横截面积(流路面积)大。下游侧导管86b的下端(图10中的下侧)连接在风挡箱81上。上游侧导管86a的上端(图10中的上侧)经由密封部件86e顶接在喇叭状部件24的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部分上。在该喇叭状部件24的水平部分形成有导入口86d,该导入口86d是一个通孔。并且,经由该导入口86d,上游侧导管86a与室内风扇21侧的空间连通。也就是说,该导入用导管86是用来将室内风扇21的吹出空气导入风挡箱81内的部件。
还有,所述导入用导管86的上游侧导管86a和下游侧导管86b的连结部分位于隔板25的贯通部。具体而言,两根导管86a、86b是以用上游侧导管86a的底板和下游侧导管86b的上端凸缘夹着隔板25的通孔周缘的方式连结起来的。并且,该连结部分及密封部件86e的部分构成为:使导入用导管86、风挡箱81及贮尘容器60一体地以导入用导管86的轴心为中心进行转动。
所述吸引用导管87的作为流入侧的一端连接在风挡箱81的下表面,该吸引用导管87与第二室81b连通。吸引用导管87的作为流出侧的另一端与在装饰板11上形成的吸尘器插入口(无图示)连接。该吸尘器插入口是用来插入吸尘器的软管等进行吸引的开口。此外,吸引用导管87由柔性管构成。
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运送用导管88的一端连接在贮尘容器60的贮存部62的第二端部67上,而另一端连接在下述尘埃捕集箱90上。该运送用导管88由柔性管构成。
在所述尘埃运送机构80中,当处于进行制冷和制热的通常运转的情况下,风挡箱81的风挡82关闭(参照图11(A))。由此,室内风扇21的吹出空气便不会被导入风挡箱81。还有,在尘埃运送机构80中,当处于将贮尘容器60内的尘埃向尘埃捕集箱90运送的情况下,风挡箱81的风挡82打开(参照图11(B))。由此,室内风扇21的吹出空气便经由导入用导管86及风挡箱81被导入到贮尘容器60中。其结果是,贮尘容器60内的尘埃与空气一起经由运送用导管88被运送到尘埃捕集箱90中。也就是说,贮尘容器60中的尘埃得以排出。进而,在尘埃运送机构80中,当处于将尘埃捕集箱90中的尘埃向壳体10外排出的情况下,风挡箱81的风挡82也关闭起来(参照图11(C))。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用吸尘器从吸尘器吸引口进行吸引,尘埃捕集箱90内的尘埃就经由运送用导管88、风挡箱81及吸引用导管87被吸引到吸尘器中。也就是说,该尘埃运送机构80构成为:利用室内风扇21的吹出空气将贮尘容器60中的尘埃运送到规定位置。
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尘埃捕集箱90是将按照上述那样运送来的贮尘容器60内的尘埃贮存起来的容器。尘埃捕集箱90形成为稍细长的近似长方体形状,与贮尘容器60一样被布置在隔板25的下方。并且,尘埃捕集箱90是沿着隔板25的一边布置的,免得在俯视图中该尘埃捕集箱90遮住空气过滤器30。尘埃捕集箱90的与连接着运送用导管88一侧相反的那一侧的端部成为排气口91。该排气口91的部分贯穿壳体10并与室内连通。此外,在该排气口91的贯通部分设置有密封部件93。
在俯视图中,所述尘埃捕集箱90的排气口91部分的面积比其它部分的面积小。还有,尘埃捕集箱90的空气过滤器30一侧的侧板对应着空气过滤器30的外周形成为圆弧状。再有,在尘埃捕集箱90内的靠排气口91的位置设置有过滤器92。并且,在从贮尘容器60搬来尘埃的情况下,尘埃捕集箱90内部的空气从排气口91被排出。此时,因为设置有过滤器92,所以运送来的尘埃不会从排气口91流出。还有,在利用吸尘器的吸引将尘埃从尘埃捕集箱90排出时,室内空气经由排气口91流入到尘埃捕集箱90内。此时,已流入的空气中的尘埃由过滤器92捕捉起来。这样一来,因为通过排气口91的供排气调节,使尘埃捕集箱90内的压力达到平衡,所以能够适当地进行向尘埃捕集箱90运送尘埃的运送动作和从尘埃捕集箱90中排出尘埃的排出动作。
-运转动作-
下面,参照图12~图14说明所述室内机组1的运转动作。室内机组1构成为:能够在进行制冷及制热的通常运转和清扫空气过滤器30的过滤器清扫运转之间进行切换。
(通常运转)
在通常运转下,如图12(B)所示,让旋转刷51旋转,使它的刷子51b位于清扫用刷52一侧。也就是说,让旋转刷51旋转到旋转刷51的刷子51b不接触空气过滤器30的位置,使旋转刷51的非刷面(即,旋转轴51a的未设置刷子51b的外周面)与空气过滤器30相向。还有,风挡箱81的风挡82被关闭起来(图11(A)的状态)。此外,空气过滤器30处于停止状态。
在该状态下,室内风扇21被驱动。这样一来,在室内机组1中,已从吸入口13吸入的室内空气便通过空气过滤器30流入喇叭状部件24。在空气通过空气过滤器30之际,空气中的尘埃被捕捉到空气过滤器30的网眼部件37上。已流入喇叭状部件24的空气被室内风扇21吹出。该吹出空气在与室内热交换器22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被冷却或被加热以后,从各个吹出口14供向室内。由此能够进行室内的制冷或制热。在该运转下,因为风挡箱81的风挡82关闭,所以室内风扇21的吹出空气不会经由风挡箱81被导入到贮尘容器60中。
这样一来,在通常运转下,旋转刷51的刷子51b与空气过滤器30处于非接触状态。也就是说,刷子51b离开空气过滤器30。因此,能够防止刷子51b由于连续与空气过滤器30接触而产生劣化。由此,旋转刷51的耐久性得以提高。
(过滤器清扫运转)
在过滤器清扫运转下,在制冷剂回路中压缩机停止,制冷剂处于不循环状态。在该过滤器清扫运转下,构成为:能够在“除尘动作”、“刷清扫动作”、“尘埃运送动作”和“尘埃排出动作”之间进行切换。
“除尘动作”是去除已捕捉到空气过滤器30上的尘埃的动作。“刷清扫动作”是去除已捕捉到旋转刷51上的尘埃的动作。“尘埃运送动作”是将尘埃从贮尘容器60运送到尘埃捕集箱90的动作。“尘埃排出动作”是将尘埃从尘埃捕集箱90排向壳体10外的动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交替地进行“除尘动作”和“刷清扫动作”。首先,在“除尘动作”中,室内风扇21停止。并且,如图12(A)所示,让旋转刷51旋转,使它的刷子51b接触空气过滤器30。在该状态下,空气过滤器30沿图12(A)中箭头所示的方向(逆时针方向)进行旋转。也就是说,如图13所示,空气过滤器30与旋转刷51的刷子51b的刷毛朝向相向地移动。此外,这时旋转刷51保持停止状态不变。
这样一来,空气过滤器30上的尘埃就被捕捉到旋转刷51的刷子51b上(参照图14(A))。并且,过滤器驱动机构40的限位开关44的控制杆44a一动作,过滤器驱动马达41就会停止,空气过滤器30便停止下来。也就是说,空气过滤器30旋转规定的角度后便停止下来。因此,能够去除掉空气过滤器30中已通过旋转刷51的刷子51b的那部分区域的尘埃。在此,因为刷子51b的刷毛朝向与空气过滤器30的旋转方向(移动方向)相向地倾斜,所以能够很容易地用刷子51b扫掉空气过滤器30上的尘埃。由此,旋转刷51的除尘效率得以提高。若空气过滤器30停止,便从“除尘动作”切换成“刷清扫动作”。
在“刷清扫动作”中,室内风扇21继续处于停止状态,首先,旋转刷51朝图14的左侧(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此时,旋转刷51在刷子51b上带有尘埃的状态下进行旋转。还有,边使旋转刷51及清扫用刷52各自的刷子51b、52b相互接触,边让旋转刷51旋转(参照图14(B))。并且,旋转刷51一旋转了规定的旋转角度便会停止。
接着,旋转刷51沿与所述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即,朝图14的右侧(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这样一来,已捕捉到旋转刷51的刷子51b上的尘埃便由清扫用刷52的刷子52b去除掉(参照图14(C))。这是因为清扫用刷52的刷子52b的刷毛朝下,即因为刷毛朝着与旋转刷51的旋转方向相向的方向倾斜,所以能够从旋转刷51的刷子51b上扫掉尘埃。还有,由于双方的刷子51b、52b相互接触,所以清扫用刷52的主体部52a被推向后方,不过主体部52a又由弹簧部52c弹回旋转刷51一侧。由此,刷子51b、52b之间并没有分离开,清扫用刷52适当地压在旋转刷51上。因此,能够更加确实地从旋转刷51的刷子51b上去除尘埃。综上所述,尘埃被捕捉到清扫用刷52的刷子52b上。旋转刷51旋转到原来的状态(图14(A)的状态)后停止。
随后,旋转刷51再朝左侧(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规定的旋转角度。这样一来,已捕捉到清扫用刷52的刷子52b上的尘埃便被旋转刷51的刷子51b扫掉,并落在贮尘容器60的贮存部62中(参照图14(D))。这是因为旋转刷51的刷子51b的刷毛朝着旋转方向倾斜,所以能够确实地从清扫用刷52的刷子52b上扫掉尘埃。此时,与上述情况相同,因为由弹簧部52c将清扫用刷52适当地推压在旋转刷51上,所以能够更加确实地从清扫用刷52上去除尘埃。综上所述,已捕捉到旋转刷51上的尘埃被去除掉,并贮存在贮尘容器60的贮存部62中。之后,旋转刷51再朝右侧(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回到原来的状态(图14(A)的状态),便结束一次“刷清扫动作”。
若“刷清扫动作”结束,便再次进行上述“除尘动作”。也就是说,再让空气过滤器30旋转,若限位开关44的控制杆44a再次动作,空气过滤器30便停止下来。由此,空气过滤器30中已通过旋转刷51的刷子51b的那部分区域的尘埃就被捕捉到旋转刷51的刷子51b上(图14(A)的状态)。就这样反复交替地进行“除尘动作”和“刷清扫动作”。其结果是,能够以空气过滤器30中的规定区域为单位去除尘埃。并且,若将空气过滤器30所有区域的尘埃都去除掉,“除尘动作”和“刷清扫动作”便完全结束。例如,若限位开关44的控制杆44a进行了规定次数的动作,就判断为空气过滤器30已旋转一周,所述动作便会结束。
在进行上述“除尘动作”及“刷清扫动作”时,用贮存量检测机构70检测贮尘容器60中的尘埃贮存量。也就是说,用光敏晶体管73对发光二极管72所发出的光的亮度进行检测。并且,若光敏晶体管73的检测亮度在设定值(下限值)以下,就判断为贮尘容器60中的尘埃量已达到规定量,便切换成“尘埃运送动作”。
在“尘埃运送动作”中,旋转刷51在图14(A)的状态下停止,并且空气过滤器30处于停止状态。还有,风挡箱81的风挡82成为打开状态(图11(B)的状态)。在该状态下驱动室内风扇21。室内风扇21的吹出空气依次经由导入用导管86及风挡箱81被导入到贮尘容器60中。由此,贮尘容器60中的尘埃与空气一起经由运送用导管88被运送到尘埃捕集箱90中。这样一来,在贮尘容器60中尘埃的贮存量减少,光敏晶体管73的检测亮度上升。并且,若该检测亮度在设定值(上限值)以上,就判断为贮尘容器60中的尘埃已几乎都被排出,“尘埃运送动作”便会结束。其后,再开始进行“除尘动作”或“刷清扫动作”。
还有,在本实施方式的过滤器清扫运转下,根据规定条件进行“尘埃排出动作”。例如,若“尘埃运送动作”进行了规定次数(规定时间),就进行“尘埃排出动作”。或者也可以是由用户通过遥控器进行操作,而使该“尘埃排出动作”得以进行。
在“尘埃排出动作”中,与上述“尘埃运送动作”相同,旋转刷51在图14(A)的状态下停止,并且空气过滤器30处于停止状态。还有,风挡箱81的风挡82成为关闭状态(图11(C)的状态)。在该状态下,用户将吸尘器的软管插入装饰板11的吸尘器插入口中。通过该吸引动作,尘埃捕集箱90中的尘埃依次经由运送用导管88、贮尘容器60及吸引用导管87被吸入到吸尘器中。此时,贮尘容器60内的尘埃也经由吸引用导管87被吸入到吸尘器中。其结果是,能将尘埃捕集箱90及贮尘容器60中的尘埃排到壳体10外。
-实施方式的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让空气过滤器30与旋转刷51进行每次移动空气过滤器30的规定区域的间歇式相对移动,每当该间歇式移动停止,就由清扫用刷52去除掉旋转刷51上的尘埃。具体来说,让空气过滤器30进行每次旋转规定角度的间歇式旋转并进行除尘动作,每当该间歇式旋转停止,就进行刷清扫动作。由此,能够对整个空气过滤器30维持高除尘效率(除尘功能)。因而,能够确实地去除整个空气过滤器30上的尘埃。
还有,根据本实施方式,在不对空气过滤器30进行清扫的通常运转时,使旋转刷51的刷子51b与空气过滤器30保持非接触状态。因此,能够防止刷子51b由于长时间持续接触空气过滤器30而产生劣化。由此,能够提高旋转刷51的耐久性,并能够长期维持除尘功能。
特别是,根据本实施方式,因为是在旋转刷51周向的一部分上设置刷子51b,所以仅让旋转刷51旋转,就能很容易地使旋转刷51和空气过滤器30处于非接触状态。还有,因为仅在旋转刷51周向的一部分上设置刷子51b,所以能够降低刷子51b的原料成本,并能够谋求除尘机构50的低成本化。
还有,根据本实施方式,用毛绒织物构成了旋转刷51的刷子51b。因此,由于刷子51b的刷毛较短,所以能够削减旋转刷51的设置空间。还有,因为刷子51b的刷毛较短,且该刷子51b仅设置在旋转刷51周向的一部分上,所以能够减小贮尘容器60中空气(即,室内风扇21的吹出空气)的流通阻力。由此,能够使尘埃运送动作的运送效率及尘埃排出动作的排出效率提高。
再有,因为是用斜毛绒来作为毛绒织物的,所以仅使旋转刷51的旋转方向相反,就能够很容易地由清扫用刷52去除已捕捉到刷子51b上的尘埃。也就是说,仅改变旋转刷51的旋转方向,就能够对由旋转刷51捕捉尘埃的捕尘动作和去除旋转刷51上的尘埃的除尘动作进行切换。因此,结构虽简单,却能确实地去除空气过滤器30上的尘埃,并使该尘埃贮存在贮尘容器60中。
还有,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贮尘容器60位于空气过滤器30的下方,所以该贮尘容器60成为空气流通的阻力(阻碍)。不过,根据本实施方式,在不会成为空气流通阻力的位置设置了尘埃捕集箱90,并进行将贮尘容器60内的尘埃运送到该尘埃捕集箱90中的尘埃运送动作。由此,因为能够使从空气过滤器30上去除掉的尘埃最终贮存到尘埃捕集箱90中,所以能够实现贮尘容器60的小型化。其结果是,能够减小流向空气过滤器30的空气的流通阻力。
还有,在尘埃运送动作中,利用室内风扇21的吹出空气将贮尘容器60内的尘埃运送到尘埃捕集箱90中。也就是说,是利用已有的室内风扇21来运送尘埃的。由此,因为无需另外设置吸风机等运送部件,所以能够谋求机组的小型化及低成本化。
还有,根据本实施方式,仅将吸尘器的软管插入吸尘器插入口,就能够吸引尘埃捕集箱90及贮尘容器60内的尘埃。因此,用户无需费事,就能很容易地处理空气过滤器30上的尘埃。
-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
下面,对所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进行说明。在本变形例中,改变了所述实施方式中过滤器清扫运转的“刷清扫动作”的构成。
具体来说,本变形例的“除尘动作”与所述实施方式相同,空气过滤器30在旋转刷51的刷子51b与空气过滤器30接触的状态下沿图15(A)中箭头所示的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也就是说,空气过滤器30与刷子51b的刷毛朝向相向地旋转。并且,空气过滤器30一旋转了规定角度便停止下来,并移向“刷清扫动作”。
在“刷清扫动作”中,本变形例的特征在于:在旋转刷51停止的状态下,先让空气过滤器30沿图15(B)中箭头所示的方向(顺时针方向)旋转。也就是说,空气过滤器30朝着与“除尘动作”时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即与刷子51b的刷毛朝向相同的方向旋转。此外,在本变形例中,空气过滤器30进行移动量相当于旋转刷51的刷子51b宽度的旋转。这样一来,积存在空气过滤器30和刷子51b之间的尘埃,即正从空气过滤器30去除下来的尘埃就会均匀地附着在刷子51b上。由此,空气过滤器30上的尘埃确实被捕捉到刷子51b上。因此,能够使旋转刷51的除尘效率提高。
并且,如上所述空气过滤器30进行了反向旋转后,旋转刷51就按照与所述实施方式中的“刷清扫动作”相同的顺序(图14(A)~图14(D))进行旋转。也就是说,在本变形例的“刷清扫动作”中,最初空气过滤器30沿着与“除尘动作”时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此外,在本变形例的“通常运转”下,与所述实施方式相同,将旋转刷51的刷子51b与空气过滤器30设定为非接触状态(参照图15(C))。其它的结构、作用及效果都与所述实施方式相同。
-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
下面,对所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进行说明。所述实施方式是在过滤器清扫运转的“除尘动作”中让空气过滤器30进行每次旋转规定角度的旋转,而在本变形例中则是让空气过滤器30旋转一周或者数周。并且,在本变形例中,该“除尘动作”结束后才进行“刷清扫动作”。也就是说,在本变形例中,并不是反复交替地进行“除尘动作”和“刷清扫动作”,而是依次各进行一次“除尘动作”和“刷清扫动作”。
此时,在“除尘动作”中,若空气过滤器30旋转,该空气过滤器30上的尘埃就被捕捉到旋转刷51的刷子51b上。并且,例如若空气过滤器30旋转一周,过滤器驱动机构40的限位开关44的控制杆44a便进行动作。这样一来,空气过滤器30便会停止,“除尘动作”结束。利用该“除尘动作”,能够去除整个空气过滤器30上的尘埃。“除尘动作”一结束,便移向“刷清扫动作”。在该“刷清扫动作”中,与所述实施方式相同,能够由清扫用刷52扫掉已捕捉到旋转刷51上的尘埃。
如上所述,根据本变形例,在对空气过滤器30的除尘结束后,再去除附着在旋转刷51上的尘埃。因此,在下一次过滤器清扫运转开始时,能够成为在旋转刷51上未附着尘埃的状态。由此,从“除尘动作”开始后便能立即发挥高除尘功能。其结果是,能够缩短空气过滤器30的清扫时间。其它的结构、作用及效果都与所述实施方式相同。
-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
下面,对所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进行说明。在本变形例中,改变了所述过滤器清扫运转的“除尘动作”中空气过滤器30的旋转角度,但这并未图示出来。也就是说,在本变形例中,能够根据空气过滤器30上的尘埃附着量改变“除尘动作”中空气过滤器30的旋转角度(即,被间歇除尘的规定区域)。
在本变形例中,例如,若空气过滤器30上的尘埃附着量较多,空气过滤器30的旋转角度就会变小。也就是说,在空气过滤器30上的尘埃附着量较多的情况下,空气过滤器30每次旋转的旋转量减小,空气过滤器30每次通过刷部件51的区域便缩小。每次利用刷部件51进行扫尘时的扫尘区域就会缩小。若附着在空气过滤器30上的尘埃量较多,则空气过滤器30进行一次旋转动作所必须要扫掉的尘埃量亦会增加。这样一来,因为刷部件51每次的扫尘量是有限的(受到限制的),所以该刷部件51有可能成为无法进行扫尘的状态。若成为该状态,则无论怎么旋转空气过滤器30,也无法扫掉尘埃,尘埃仍残留在空气过滤器30上。不过,在本变形例中,如上所述,若空气过滤器30上的尘埃附着量较多,则空气过滤器30每次的旋转角度就变小,刷部件51每次进行扫尘时的扫尘区域便缩小。为此,能够避免刷部件51在空气过滤器30的一次旋转动作中成为无法进行扫尘的状态。由此,能更加确实地去除整个空气过滤器30上的尘埃。其结果是,可靠性得以提高。这样一来,在本变形例中,即使空气过滤器30上的尘埃附着量较多,也能通过减小空气过滤器30每次的旋转角度来维持刷部件51的除尘能力(扫尘能力)。
例如,在室内机组1中,在“除尘动作”时空气过滤器30的旋转角度被设定为大小两种角度。并且,用户能通过操作遥控器选择任意的旋转角度。例如,在尘埃较少的环境下选择“较大的旋转角度”,在尘埃较多的环境下选择“较小的旋转角度”。
(其它实施方式)
所述实施方式也可以采用下述结构。
例如,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当进行过滤器清扫运转的除尘动作时让空气过滤器30相对旋转刷51进行旋转。本发明也可以让贮尘容器60(包含旋转刷51及清扫用刷52)相对空气过滤器30进行移动。在这种情况下,贮尘容器60便以空气过滤器30的轴插通部33为中心进行公转。也就是说,本发明只要构成为在除尘动作时能使空气过滤器30与旋转刷51进行相对移动即可。
还有,在所述实施方式中,空气过滤器30形成为圆形,不过并不局限于此,空气过滤器30也可以形成为矩形。在这种情况下,例如空气过滤器30能相对旋转刷51进行直线移动。
还有,根据所述实施方式,在通常运转下是通过让旋转刷51旋转来使刷子51b和空气过滤器30分离开的。不过,本发明也可以通过让旋转刷51向下方移动,来分离开刷子51b和空气过滤器30。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旋转刷51构成为能够上下移动。相反地,也可以让空气过滤器30向上方移动,从而使刷子51b和空气过滤器30分离开。
还有,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对设置在室内天花板中的室内机组1进行了说明,不过本发明并不限于此,设置在室内墙壁上的所谓壁挂式室内机组也可以应用本发明。
还有,在所述实施方式中,是将通过室内热交换器22之前的室内风扇21的吹出空气导入到风挡箱81中的,不过本发明即便是导入已通过室内热交换器22之后的空气,也能进行相同的尘埃运送动作。此外,在这种情况下,若处于例如制冷运转过程中,则已由室内热交换器22冷却的空气就会在贮尘容器60等中流动,所以在这些贮尘容器60等上就有可能产生结露。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防止结露,可以用隔热材覆盖住贮尘容器60及各个导管86、88。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是本质上优选的示例,但并没有意图对本发明、本发明的应用对象或它的用途范围加以限制。
-产业实用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对下述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很有用,该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具有能用旋转刷去除空气过滤器上的尘埃的除尘功能。
Claims (10)
1.一种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在壳体(10)内,具有室内热交换器(22)、室内风扇(21)及设置在该室内风扇(21)的吸入侧的空气过滤器(30),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包括:
刷部件(51),用以接触所述空气过滤器(30),扫掉该空气过滤器(30)上的尘埃,和
清扫用刷部件(52),用以接触所述刷部件(51),从该刷部件(51)上去除尘埃;
该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构成为:能够执行由所述刷部件(51)以所述空气过滤器(30)的规定区域为单位扫掉尘埃的动作、和每当以该区域为单位的扫尘动作结束便由所述清扫用刷部件(52)去除所述刷部件(51)上的尘埃的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其特征在于:
包括:
移动机构(40),让所述空气过滤器(30)和所述刷部件(51)进行每次移动所述空气过滤器(30)的所述规定区域的间歇式相对移动,用所述刷部件(51)扫掉所述空气过滤器(30)上的尘埃,和
刷驱动机构(53),每当所述空气过滤器(30)和所述刷部件(51)之间的间歇式相对移动停止,就让所述刷部件(51)和所述清扫用刷部件(52)接触,由该清扫用刷部件(52)去除所述刷部件(51)上的尘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过滤器(30)形成为圆板状,
所述刷部件(51)具有旋转轴(51a)和设置在该旋转轴(51a)的外周面上用以扫掉尘埃的刷子(51b),并布置在所述空气过滤器(30)的上游侧且布置为沿所述空气过滤器(30)的径向延伸,
所述移动机构(40)构成为:在所述刷部件(51)的刷子(51b)接触到所述空气过滤器(30)的状态下,让该空气过滤器(30)进行每次旋转相当于所述规定区域的规定旋转角度的间歇式旋转,
所述刷驱动机构(53)构成为:每当所述移动机构(40)让所述空气过滤器(30)进行的间歇式旋转停止,就使所述刷部件(51)绕该旋转轴(51a)的轴心旋转,由所述清扫用刷部件(52)去除该刷部件(51)上的尘埃。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构成为:根据所述空气过滤器(30)上的尘埃附着量,改变在所述移动机构(40)让所述空气过滤器(30)和所述刷部件(51)进行间歇式相对移动时的所述规定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刷驱动机构(53)构成为:在所述移动机构(40)让所述空气过滤器(30)进行的旋转结束后,使所述刷部件(51)旋转,由所述清扫用刷部件(52)去除该刷部件(51)上的尘埃。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刷部件(51)的刷子(51b)由毛绒织物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刷部件(51)的刷子(51b)由毛的朝向与所述空气过滤器(30)的相对移动方向相向地倾斜的斜毛绒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刷部件(51)的刷子(51b)由毛的朝向与所述空气过滤器(30)的相对移动方向相向地倾斜的毛绒织物的斜毛绒构成,
所述清扫用刷部件(52)具有刷子(52b),该刷子(52b)由毛的朝向与所述刷部件(51)的刷子(51b)的刷毛朝向相向地倾斜的毛绒织物的斜毛绒构成,并且用以接触所述刷部件(51)的刷子(51b),从该刷子(51b)上去除尘埃。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刷部件(51)的刷子(51b)由毛的朝向朝一定方向倾斜的毛绒织物的斜毛绒构成,
所述移动机构(40)构成为:让所述空气过滤器(30)朝着与所述刷子(51b)的刷毛朝向相向的方向旋转后,再让该空气过滤器(30)朝着与所述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规定的旋转角度后停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其特征在于:
包括:
贮尘容器(60),被布置在所述空气过滤器(30)的上游侧且设置有所述刷部件(51)及清扫用刷部件(52),将已由该清扫用刷部件(52)去除掉的尘埃贮存起来,和
尘埃运送机构(80),将所述室内风扇(21)的吹出空气导入所述贮尘容器(60)中,并将该贮尘容器(60)内的尘埃与所述吹出空气一起运送到规定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8007311 | 2008-01-16 | ||
JP2008-007311 | 2008-01-16 | ||
PCT/JP2009/000156 WO2009090887A1 (ja) | 2008-01-16 | 2009-01-16 |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910745A true CN101910745A (zh) | 2010-12-08 |
CN101910745B CN101910745B (zh) | 2013-09-25 |
Family
ID=408852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801024693A Active CN101910745B (zh) | 2008-01-16 | 2009-01-16 |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523969B2 (zh) |
EP (1) | EP2246640B1 (zh) |
JP (2) | JP4433090B2 (zh) |
CN (1) | CN101910745B (zh) |
ES (1) | ES2624740T3 (zh) |
WO (1) | WO200909088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487863B2 (ja) * | 2009-09-30 | 2014-05-14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
JP5606805B2 (ja) * | 2010-06-08 | 2014-10-15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エアフィルタ掃除装置、及び投写型映像表示装置 |
JP5310695B2 (ja) * | 2010-10-14 | 2013-10-09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装置 |
JP5429235B2 (ja) * | 2011-07-08 | 2014-02-26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空調室内機 |
JP6119114B2 (ja) * | 2012-05-22 | 2017-04-26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ショーケース |
CN203874594U (zh) * | 2014-06-12 | 2014-10-15 | 百朗楼宇电气用品(惠州)有限公司 | 一种直接悬挂于墙壁上的空气净化器 |
CN204034442U (zh) * | 2014-08-15 | 2014-12-24 | 百朗楼宇电气用品(惠州)有限公司 | 一种管道式空气净化器 |
CN204034441U (zh) * | 2014-08-15 | 2014-12-24 | 百朗楼宇电气用品(惠州)有限公司 | 一种管道式空气净化器 |
CN104896717A (zh) * | 2015-06-11 | 2015-09-09 | 山东云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力机车通风系统除尘装置 |
KR101707617B1 (ko) | 2015-09-30 | 2017-02-2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공기 조화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
JP6299715B2 (ja) * | 2015-09-30 | 2018-03-28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空調室内機 |
EP3360619B1 (en) | 2017-02-10 | 2019-09-04 | Daikin Industries, Ltd. | A filter cleaning device for an air-conditioner |
CN109821310B (zh) * | 2019-03-04 | 2023-08-08 | 正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预装式变电站中成套开关设备上的自清洁通风过滤装置以及预装式变电站的成套开关设备 |
JP2020146648A (ja) * | 2019-03-14 | 2020-09-17 | 三菱重工サーマ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室内機ユニット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
CN111437634A (zh) * | 2020-05-14 | 2020-07-24 | 嵊州旧竹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冶金用沉淀池的旋转式导流板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5177323A (ja) * | 2003-12-22 | 2005-07-07 | Kao Corp | 清掃具 |
JP2006071121A (ja) * | 2004-08-31 | 2006-03-16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空気調和機 |
JP2006214663A (ja) * | 2005-02-04 | 2006-08-17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空気調和機 |
JP2007130628A (ja) * | 2005-10-12 | 2007-05-31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空気調和機 |
JP2007271174A (ja) * | 2006-03-31 | 2007-10-18 | Fujitsu General Ltd | 天井埋込形空気調和機 |
JP2007309584A (ja) * | 2006-05-18 | 2007-11-29 | Toshiba Kyaria Kk | 空気調和機 |
JP2007315626A (ja) * | 2006-05-23 | 2007-12-06 |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 空気調和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110375B2 (ja) * | 2002-06-27 | 2008-07-02 |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 空気調和機 |
KR100503674B1 (ko) * | 2003-06-12 | 2005-07-27 | 대륜산업 주식회사 | 드럼형 열교환기 |
JP4586969B2 (ja) * | 2004-11-26 | 2010-11-24 |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 空気調和機 |
JP4757725B2 (ja) * | 2005-07-07 | 2011-08-24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 |
US8038517B2 (en) * | 2005-09-13 | 2011-10-18 | Fujitsu General Limited | Air conditioner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the same |
JP4910744B2 (ja) * | 2007-02-09 | 2012-04-04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
-
2009
- 2009-01-16 JP JP2009007745A patent/JP4433090B2/ja active Active
- 2009-01-16 ES ES09701828.7T patent/ES2624740T3/es active Active
- 2009-01-16 CN CN2009801024693A patent/CN101910745B/zh active Active
- 2009-01-16 US US12/863,144 patent/US8523969B2/en active Active
- 2009-01-16 WO PCT/JP2009/000156 patent/WO2009090887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9-01-16 EP EP09701828.7A patent/EP2246640B1/en active Active
- 2009-01-16 JP JP2009007851A patent/JP2009192212A/ja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5177323A (ja) * | 2003-12-22 | 2005-07-07 | Kao Corp | 清掃具 |
JP2006071121A (ja) * | 2004-08-31 | 2006-03-16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空気調和機 |
JP2006214663A (ja) * | 2005-02-04 | 2006-08-17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空気調和機 |
JP2007130628A (ja) * | 2005-10-12 | 2007-05-31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空気調和機 |
JP2007271174A (ja) * | 2006-03-31 | 2007-10-18 | Fujitsu General Ltd | 天井埋込形空気調和機 |
JP2007309584A (ja) * | 2006-05-18 | 2007-11-29 | Toshiba Kyaria Kk | 空気調和機 |
JP2007315626A (ja) * | 2006-05-23 | 2007-12-06 |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 空気調和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246640A4 (en) | 2013-05-29 |
EP2246640B1 (en) | 2017-04-26 |
ES2624740T3 (es) | 2017-07-17 |
EP2246640A1 (en) | 2010-11-03 |
JP2009192211A (ja) | 2009-08-27 |
JP4433090B2 (ja) | 2010-03-17 |
CN101910745B (zh) | 2013-09-25 |
US8523969B2 (en) | 2013-09-03 |
WO2009090887A1 (ja) | 2009-07-23 |
US20110048684A1 (en) | 2011-03-03 |
JP2009192212A (ja) | 2009-08-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910745B (zh) |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 | |
CN102077034B (zh) |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 | |
CN101680679B (zh) |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 | |
JP4416034B2 (ja) | 空気調和装置の掃除ユニット | |
CN101910743A (zh) |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 | |
CN101903709A (zh) |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 | |
CN101896774B (zh) |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 | |
CN101606027B (zh) |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 | |
CN101896775B (zh) |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 | |
JP2010060282A5 (zh) | ||
CN101910746B (zh) |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 | |
CN102395836B (zh) |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 | |
JP4433056B2 (ja) |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 |
CN101910744B (zh) |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 | |
CN101910742B (zh) | 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 | |
JP2011043293A (ja) |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 |
JP5487863B2 (ja) |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 |
JP4915355B2 (ja) |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 |
JP4752915B2 (ja) |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 |
JP4905368B2 (ja) |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 |
JP2009168338A5 (zh)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