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03709A -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 - Google Patents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03709A
CN101903709A CN2008801214956A CN200880121495A CN101903709A CN 101903709 A CN101903709 A CN 101903709A CN 2008801214956 A CN2008801214956 A CN 2008801214956A CN 200880121495 A CN200880121495 A CN 200880121495A CN 101903709 A CN101903709 A CN 1019037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indoor
air cleaner
main body
clean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2149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03709B (zh
Inventor
坂下朗彦
冈田守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9037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037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037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037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7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means for purifying supplied air
    • F24F1/007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means for purifying supplied air characterised by the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fil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4/00Filters comprising loose filtering material, i.e. filtering material without any binder between the individual particles or fibres thereof
    • B01D24/46Regenerating the filtering material in the fil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5/00Filters formed by clamping together several filtering elements or parts of such elements
    • B01D25/32Removal of the filter cak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4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in the ceiling or at the cei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fil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90Cleaning of purification apparatu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由主体机组(10)、扫除机组(100)和装饰板(11)构成室内机组。其中,主体机组(10)包括室内热交换器(22)和将从室内吸入的空气吹向所述室内热交换器(22)的室内风扇(21);扫除机组(100),位于所述主体机组(10)的室内侧,且包括:所述空气过滤器(30)和用以除去被捕获在该空气过滤器(30)上的尘埃的尘埃除去机构(50);室内面板(11)覆盖所述扫除机组(100)的室内侧。由此,在空气过滤器被设在室内风扇的吸入侧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中,得到一个简单地就能够安装上尘埃除去机构等空气过滤器的扫除机构。

Description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构成为:除去已被捕获在空气过滤器上的尘埃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
背景技术
到目前为止,已知:在空气吸入口设有空气过滤器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中,包括用以除去已被捕获到该空气过滤器上的尘埃的尘埃除去机构。例如,如专利文献1、2所公开的那样,该种室内机组构成为:以作尘埃除去机构用的吸引嘴吸引已附着在空气过滤器上的尘埃,或者构成为:以作尘埃除去机构用的刷扫尘埃除去埃。
无论在上述哪一种结构下,都是热交换器、室内风扇等构成部件设在箱形壳体内,并且空气过滤器、尘埃除去机构等设在该室内风扇的吸入口处。此外,上述壳体的室内侧由室内面板覆盖。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5-83612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7-4068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像上述现有例那样,不仅热交换器、室内风扇设在壳体内,空气过滤器、尘埃除去机构也设在壳体内的结构下,都无法很容易地实现:将空气过滤器的尘埃除去机构安装在室内机组中,或者根据用户的要求使该室内机组成为一个未安装尘埃除去机构的室内机组等,在通用性方面就存在问题。
本发明正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获得一种结构,在该结构下,在已在室内风扇的吸入侧设有空气过滤器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中,很简单地就能够安装上尘埃除去机构等空气过滤器的清扫机构。
-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达成上述目的,使本发明所涉及的空调装置1的室内机组3成为这样的一种结构,该室内机组3包括:主体机组10、扫除机组100和室内面板11。该主体机组10包括室内热交换器22、室内风扇21;该扫除机组100包括空气过滤器30和尘埃除去机构50。这样很简单地便能够安装上或者拆卸下用以除去已被捕获在空气过滤器30上的尘埃的扫除机组100。
具体而言,在第一方面的发明中以下述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为对象。该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在壳体18内包括室内热交换器22、将从室内吸入的空气吹向所述室内热交换器22的室内风扇21和设在该室内风扇21的吸入侧的空气过滤器30。
所述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包括:主体机组10、扫除机组100和室内面板11。该主体机组10包括所述室内热交换器22和室内风扇21;该扫除机组10:位于所述主体机组10的室内侧,且包括所述空气过滤器30和用以除去已被捕获在该空气过滤器30上的尘埃的尘埃除去机构50;该室内面板11覆盖所述扫除机组100的室内侧。
根据该结构,很容易地就能够将包括用以除去被捕获在空气过滤器30上的尘埃的尘埃除去机构50的扫除机组100安装或者从现有的室内机组即主体机组10上拆卸下来。也就是说,通过将所述扫除机组100安装在主体机组10上,很容易地就能够根据用户的要求对扫除机组100的安装与否进行变更,例如构成一个安装有空气过滤器30的清扫机构的室内机组等。因此,与现有结构相比,能够很容易地追加或者删除清扫功能,以谋求室内机组的通用性。
在所述结构下,所述扫除机组100,在从俯视图来看所述空气过滤器30的外部设有用于捕集已由所述尘埃除去机构50除去的尘埃的尘埃捕集机构90(第二方面的发明)。
就这样,通过在所述扫除机组100内设置用以捕集由所述尘埃除去机构50从空气过滤器30上除下来的尘埃的尘埃捕集机构90,则不用依次回收从该空气过滤器30上除去的尘埃,就能够让该尘埃滞留一定期间,从而能够减少用户所进行的回收作业的作业频度。而且,通过使其成为上述结构,便不需要另外设置所述尘埃捕集机构90的作业,因此,与在室内机组3外设置尘埃捕集机构90的情形相比,能够谋求设置作业的减轻。最后,与将所述尘埃捕集机构90设在室内机组3外的结构相比,能够使上述结构整体小型化。
通过将所述尘埃捕集机构90设在从俯视图来看所述空气过滤器30的外部,便能够可靠地防止所述尘埃捕集机构90妨碍经该空气过滤器30吸入室内风扇21的空气流动。
优选,所述扫除机组100进一步包括用以将所述尘埃运送到所述尘埃捕集机构90的尘埃运送机构80(第三方面的发明)。
这样一来,因为能够可靠地将在所述尘埃除去机构50除去的尘埃运送到所述尘埃捕集机构90内,所以能够效率良好地把尘埃捕集在该尘埃捕集机构90内。
特别是,优选,所述尘埃运送机构80构成为:利用所述室内风扇21的吹出空气将所述尘埃运送到所述尘埃捕集机构90中(第四方面的发明)。
就这样,在运送尘埃之际利用所述室内风扇21的吹出空气,便能够更加可靠地将尘埃运送到尘埃捕集机构90内,从而能够谋求尘埃的捕集效率提高。而且,如上所述,通过利用室内风扇21,则无需设置用以运送尘埃的专用机构(例如专用风扇等),因此设置专用机构这一部分的成本就会降低,同时还能够实现室内机组3的小型化。
优选,在所述尘埃捕集机构90上,形成有所述室内风扇21的吹出空气与所述尘埃一起流入的流入口94和朝着扫除机组100外排出该吹出空气的排气口91,并且,在该排气口91的上游侧设置有过滤器92(第五方面的发明)。
这样做以后,在利用空气的流动运送尘埃的情况下,因为在所述尘埃捕集机构90内,形成有从流入口94流入、从排气口91向外部散去这样的空气流动,所以空气易于流入该尘埃捕集机构90内。这样一来,便能够利用空气的流动效率良好地向所述尘埃捕集机构90内运送尘埃,从而能够效率良好地将尘埃捕集在该尘埃捕集机构90内。
如上所述,通过在所述尘埃捕集机构90的排气口91的上游侧设置过滤器92,便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尘埃与空气一起从该排气口91排向外部,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在所述尘埃捕集机构90的对尘埃的捕集效率。
优选,所述尘埃捕集机构90形成为箱形,所述流入口94形成在所述尘埃捕集机构90的一个侧部,另一方面,所述排气口91形成在该尘埃捕集机构90的另一个侧部(第六方面的发明)。
这样一来,空气便在箱形的尘埃捕集机构90内部从一侧朝着另一侧流动,因而能够减小该尘埃捕集机构90内的通风阻力。因此,能够利用空气的流动进一步效率良好地将尘埃运送到该尘埃捕集机构90内。
优选构成为:在覆盖所述主体机组10的壳体18下侧的主体隔板23、24上,形成有用以将所述室内风扇21的吹出空气引入所述扫除机组100内的引入口86d,能够安装用以从下方堵塞所述引入口86d的关闭盖95(第七方面的发明)。
这样一来,在不用所述扫除机组100,由主体机组10和室内面板11构成室内机组3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室内风扇21的吹出空气从形成在所述主体机组10的主体隔板23、24上的引入口86d漏出来。也就是说,如上所述,通过设置堵塞所述主体机组10的主体隔板23、24上的引入口86d的关闭盖95,便能够防止在没有所述扫除机组100的情况下,所述室内风扇21的吹出空气白白地漏出来,空调运转时的运转效率下降。
可以是这样的,在以上的结构下,所述尘埃除去机构50包括:除去已被捕获在所述空气过滤器30上的尘埃的尘埃除去部51、52、61和用以聚集已由该尘埃除去部51、52、61除去的尘埃的贮留部62(第八方面的发明)。
这样做,由尘埃除去部51、52、61从空气过滤器30上除去的尘埃便会先贮留在贮留部62内,因此,能够防止尘埃向周围飞散,并且还能够效率良好地将已除去的尘埃运送到尘埃捕集机构90内。
优选,所述尘埃除去机构50构成为:能够在从俯视图来看与所述空气过滤器30重合的尘埃除去位置和不与该空气过滤器30重合的维修保养位置之间移动(第九方面的发明)。
这样一来,在进行维修保养作业等时,让尘埃除去机构50移动到不与空气过滤器30干涉的维修保养位置,不需卸下该尘埃除去机构50,就能够将空气过滤器30卸下。因此,能够谋求维修保养作业的作业性的提高。
特别是,优选,在从俯视图来看所述空气过滤器30为圆形的情况下,在覆盖所述主体机组10的壳体18下侧的主体隔板23、24上,形成有用以将所述室内风扇21的吹出空气引入所述扫除机组100内的引入口86d;所述尘埃除去机构50被设置为:其一端连接在所述引入口86d上,沿所述空气过滤器30的径向延伸,并且,所述尘埃除去机构50构成为:能够以该引入口86d为中心转动(第十方面的发明)。
这样做,便能够让所述尘埃除去机构50相对于圆形的空气过滤器30转动。如上述第九方面的发明那样,能够切换到尘埃除去位置或者维修保养位置。也就是说,所述尘埃除去机构50设置为:将其一端连接于形成在主体机组10的主体隔板23、24上的引入口86d上,沿空气过滤器30的径向延伸,并且,所述尘埃除去机构50构成为:能够以该引入口86d为中心转动。因此,如上所述,很容易地就能够切换为尘埃除去位置或者维修保养位置。
优选,所述主体机组10和扫除机组100,分别进一步包括电子元器件箱20、105,该电子元器件箱20、105内收放有用以控制机组10、100内的构成部件21、40、50、70、80的电子元器件。这些电子元器件箱20、105相互间能够接收对方发出的电信号并能够向对方发送电信号地连接在一起(第十一方面的发明)。
就这样,通过在主体机组10和扫除机组100分别使用电子元器件箱20、105,便能够使主体机组10和扫除机组100分别成为独立的机组。也就是说,通过在扫除机组100一侧也设置专用的电子元器件箱105,便能够对既设的室内机组添加扫除机组100等,从而能够使该扫除机组100的通用性提高。而且,因为所述主体机组10和扫除机组100的电子元器件箱20、105,能够进行电信号的接收、发送地连接在一起,所以能够让各个机组10、100连动工作。
优选,在所述主体机组10的壳体18的下侧设有突出部145,在覆盖所述扫除机组100的壳体101上侧的隔板25上设有与所述突出部145接合的接合部146;在所述扫除机组100的隔板25上设有能够从该扫除机组100的下方目视所述突出部145与接合部146的接合部分的透明部147(第十二方面的发明)。
这样做,便能够很容易地由设在该主体机组10下侧的突出部145和设在该扫除机组100的隔板25上的接合部146将所述主体机组10和扫除机组100联结在一起。在让所述突出部145和接合部146接合之际,该接合部分,由于覆盖所述扫除机组100上侧的隔板25之存在而不能够从下方直接看到。但是,如上所述,通过在该隔板25上设置能够目视所述接合部分的透明部147,便能够一边观看该接合部分,一边进行作业。因此,通过设置所述透明部147,便能够谋求安装扫除机组100之际的作业性提高。
优选,所述扫除机组100,在从俯视图来看为圆形的所述空气过滤器30的外部设有用以捕集由所述尘埃除去机构50除去的尘埃的尘埃捕集机构90,另一方面,所述主体机组10和扫除机组100分别包括电子元器件箱20、105,该电子元器件箱20、105内收放有用以控制机组10、100内的构成部件21、40、50、70、80的电子元器件;在覆盖所述主体机组10的壳体18下侧的主体隔板23、24上,形成有用以将所述室内风扇21的吹出空气引入所述扫除机组100内的引入口86d;所述尘埃除去机构50被设置为:其一端连接在所述引入口86d上,沿所述空气过滤器30的径向延伸,并且,所述尘埃除去机构50构成为:能够以该引入口86d为中心转动;在覆盖所述扫除机组100的壳体101上侧的空腔隔板25的下方,具体而言,在所述尘埃除去机构50的转动范围外且从俯视图来看所述空气过滤器30的外部,设置有所述扫除机组100的电子元器件箱105和所述尘埃捕集机构90;在所述空腔隔板25的尘埃捕集机构90上方,形成有被盖部件106覆盖着的开口25a;对应于该开口5a设有所述主体机组10的电子元器件箱20(第十三方面的发明)。
这样做,在对空气过滤器30、主体机组10的电子元器件箱20进行维修保养之际,不用卸下位于该主体机组10下侧的扫除机组100,便能够进行维修保养作业。也就是说,通过让尘埃除去机构50转动而移动到从俯视图来看不与空气过滤器30重合的位置上,便能够卸下该空气过滤器30,并且,还能够卸下尘埃捕集机构90从开口25a接触主体机组10的电子元器件箱20。因此,根据所述结构,便能够谋求维修保养时的作业性提高。
可以这样,所述扫除机组100进一步包括用以捕集由所述尘埃除去机构50除去的尘埃的尘埃捕集机构90。所述尘埃捕集机构90,经构成运送通路的导管88与所述尘埃除去机构50相连接,所述导管88能够安装或者卸下地连接在尘埃捕集机构90与尘埃除去机构50中至少一机构上(第十四方面的发明)。
这样做,通过将作为尘埃除去机构50和尘埃捕集机构90之间的运送通路的导管88能够安装或者卸下地连接在尘埃捕集机构90与尘埃除去机构50中至少一机构上,则在进行维修保养时等要卸下该尘埃捕集机构90的情况下,很容易地就能够卸下导管88,从而能够谋求维修保养时的作业性提高。
优选,所述室内面板11包括覆盖所述室内风扇21的吸入侧的吸入栅12。在所述吸入栅12上设有吸尘器的管嘴150能够插入的管嘴插入部110。所述管嘴插入部110构成为:在所述管嘴150插入的状态下与所述尘埃捕集机构90连通(第十五方面的发明)。
这样一来,在从室内侧回收捕集在尘埃捕集机构90内的尘埃之际,通过将吸尘器的管嘴150插入设在位于室内侧的吸入栅12上的管嘴插入部110内,便能够由该管嘴150吸引所述尘埃捕集机构90内的尘埃。因此,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减少回收尘埃之际的工时,从而能够谋求尘埃回收作业的作业性提高。
优选,在所述室内面板211上设置有用以支撑所述空气过滤器230的支撑部213(第十六方面的发明)。这样一来,因为能够在室内面板211一侧对空气过滤器230加以支撑,所以能够卸下所述扫除机组100,将所述室内面板211直接安装在主体机组10上。
-发明的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使空调装置1的室内机组3构成为:包括主体机组10、扫除机组100和室内面板11。该主体机组10包括:室内热交换器22和室内风扇21;该扫除机组100包括:空气过滤器30和尘埃除去机构50的扫除机组100;该室内面板11覆盖着所述扫除机组100的室内侧。因此,很容易地就能够将空气过滤器30的清扫机构添加到主体机组10上或者从主体机组10上删除。结果能够谋求室内机组的通用性的提高。
根据第二方面的发明,因为在所述扫除机组100中设有用于捕集尘埃的尘埃捕集机构90,所以能够降低回收由所述尘埃除去机构50除去的尘埃的频度,从而能够减轻维修保养作业。而且,因为所述尘埃捕集机构90设在空气过滤器30的外部,所以该尘埃捕集机构90能够可靠地防止空气朝着空气过滤器30流动。
根据第三方面的发明,因为所述扫除机组100进一步包括用以将在所述尘埃除去机构50除去的尘埃运送到所述尘埃捕集机构90的尘埃运送机构80,所以能够效率良好地将尘埃捕集到该尘埃捕集机构90内。特别是,根据第四方面的发明,所述尘埃运送机构80构成为:利用所述室内风扇21的吹出空气将所述尘埃运送到所述尘埃捕集机构90,所以能够更加可靠地向尘埃捕集机构90内运送尘埃,从而能够谋求在该尘埃捕集机构90内更加效率良好地捕集尘埃。而且,如第五方面的发明那样,通过在所述尘埃捕集机构90上设置流入口94和排气口91,在该排气口91的上游侧设置有过滤器92,便能够让空气效率良好地在该尘埃捕集机构90内流动,并且还能够利用该过滤器92防止尘埃与空气一起流出到外部。因此,能够效率良好地由所述尘埃捕集机构90捕集尘埃。如第六方面的发明那样,通过让所述流入口94形成在箱形尘埃捕集机构90的一侧,另一方面,让所述排气口91形成在另一侧,便能够让空气在该尘埃捕集机构90内更加效率良好地流动,从而能够更加效率良好地将尘埃捕集到该尘埃捕集机构90内。
根据第七方面的发明,因为所述主体机组10构成为:能够安装用以从下方堵塞形成在覆盖壳体18下侧的主体隔板23、24的引入口86d的关闭盖95,所以在没有扫除机组100的结构下,能够防止室内风扇21的吹出空气白白地漏出来。由此而能够防止空调运转时的运转效率下降。
根据第八方面的发明,因为所述尘埃除去机构50包括:除去空气过滤器30上的尘埃的尘埃除去部51、52、61和用以聚集已被除去的尘埃的贮留部62,所以能够将在该尘埃除去部51、52、61除去的尘埃聚集在贮留部62中。由此而能够效率良好地运送到尘埃捕集机构90内。
根据第九方面的发明,因为所述尘埃除去机构50构成为:能够在从俯视图来看与所述空气过滤器重合的尘埃除去位置和不与该空气过滤器重合的维修保养位置之间移动,所以在卸下空气过滤器30或者进行维修保养之际,无需卸下所述尘埃除去机构50。从而能够谋求维修保养作业的作业性提高。特别是,根据第十方面的发明,因为所述空气过滤器30为圆形,尘埃除去机构50设置为:其一端连接在形成在主体机组10下侧的主体隔板23、24上的引入口87d上,沿所述空气过滤器30的径向延伸,并且,所述尘埃除去机构50构成为:能够以该引入口87d为中心转动,所以很容易地就能够相对于所述空气过滤器30将所述尘埃除去机构50切换为尘埃除去位置或者维修保养位置。从而能够可靠地提高维修保养作业时的作业性。
根据第十一方面的发明,因为主体机组10和扫除机组100分别包括电子元器件箱20、105,这些电子元器件箱20、105相互间能够接收对方发出的电信号并能够向对方发送电信号地连接在一起,所以很容易将扫除机组100作为一个独立的机组添加到既设的室内机组等中。而且,即使这样给每一个机组分别设置电子元器件箱20、105,也能够通过将它们相互间能够接收对方发出的电信号并能够向对方发送电信号地连接在一起,来让它们相互连动工作。
根据第十二方面的发明,因为在主体机组10的壳体下侧设有突出部145,在扫除机组100的隔板25上设有与该突出部145接合的接合部146,所以很容易地就能够将所述主体机组10和扫除机组100联结在一起。而且,因为在所述隔板25上设有能够从该下方目视所述突出部145与接合部146的接合部分的透明部147,所以作业者能够边经透明部147观看所述突出部145与接合部146的接合部分边进行作业,而能够谋求作业效率的提高。
根据第十三方面的发明,尘埃除去机构50被设置为:其一端连接在用以引入室内风扇21的吹出空气的引入口86d上,沿圆形空气过滤器30的径向延伸,并且,尘埃除去机构50构成为:能够以该引入口86d为中心转动;在设置在所述尘埃除去机构50的转动范围外且空气过滤器30外部的尘埃捕集机构90的上方,形成有贯通空腔隔板25的开口25a;对应于该开口25a设有主体机组10的电子元器件箱20。正因为如此,不用卸下所述尘埃除去机构50、扫除机组100,便能够进行所述空气过滤器30和主体机组10的电子元器件箱20的维修保养作业,从而能够谋求维修保养作业的作业性提高。
根据第十四方面的发明,因为构成所述尘埃捕集机构90与尘埃除去机构50之间的运送通路的导管88,能够装卸地连接在该尘埃捕集机构90和尘埃除去机构50中至少一机构上,所以维修保养时,很容易地就能够从扫除机组100上将所述尘埃捕集机构90卸下来,从而能够谋求提高维修保养作业的作业性提高。
根据第十五方面的发明,因为在所述室内面板11的吸入栅12上设有用以将吸尘器的管嘴150插入的管嘴插入部110,该管嘴插入部110构成为:在管嘴150已插入的状态下与尘埃捕集机构90连通,所以很容易地就能够利用吸尘器的管嘴150从室内侧将捕集在尘埃捕集机构90内的尘埃吸出,从而能够谋求尘埃回收时的作业性的提高。
根据第十六方面的发明,因为在所述室内面板211上设置有用以支撑空气过滤器230的支撑部213,所以能够卸下扫除机组100,将所述室内面板211直接安装在主体机组10上,从而能够谋求室内机组3的通用性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包括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室内机组的空调装置的结构的管线系统图。图2是表示室内机组内的结构的纵向剖视图。图3是表示将室内机组分解为各个机组后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沿图2中的IV-IV线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隔板的气孔、空气过滤器和尘埃贮留容器的结构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空气过滤器的安装构造的剖视图。图7是表示过滤器驱动机构的结构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从上方看到的尘埃除去机构和尘埃贮留容器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从下方看到的尘埃贮留容器的立体图。图10是图8中的X-X线剖视图。图11是表示在图8中的XI-XI线剖面中,进行尘埃除去动作和刷清扫动作时的旋转刷的工作情况的图。图12是引入用导管的放大剖视图。图13是表示尘埃除去机构的风阀的工作情况的剖视图。图14是表示从室内侧看到的切掉装饰板的一部分后示出的部分剖视图。图15是示意地表示风阀箱与管嘴插入部的连接关系的立体图。图16是表示管嘴插入部的结构的纵向剖视图。图17是表示管嘴连接部与阀体的结构的立体图。图18是放大示出的管嘴插入部与柔性导管的连接部的放大剖视图。图19是表示主体机组和扫除机组的临时悬挂构造的立体图。图20是表示已将室内机组设在天棚里之状态的立体图。图21是表示将主体机组和扫除机组组合后之状态的立体图。图22是表示已将尘埃捕集箱从扫除机组内卸下后之状态的立体图。图23是表示已从扫除机组内取下空气过滤器和服务盖后之状态的立体图。图24是无扫除机组之状态的相当于图19的图。图25是无扫除机组之状态且已用关闭盖将引入口堵住之状态的相当于图12的图。图26是表示在无扫除机组的情况下已将空气过滤器安装在装饰板上之状态的相当于图24的图。-符号说明-
1空调装置3室内机组10主体机组11、211装饰板(室内面板)12、212吸入栅18主壳体(壳体)20电子元器件箱21室内风扇(构成部件)22室内热交换器23排水盘(主体隔板)24喇叭状部件(主体隔板)25隔板(空腔隔板)25a服务口(开口)30、230空气过滤器40过滤器驱动机构(构成部件)50尘埃除去机构(构成部件)51旋转刷(尘埃除去部)52清扫用刷(尘埃除去部)60尘埃贮留容器61除去部(尘埃除去部)62贮留部70贮留量检测机构(构成部件)80尘埃运送机构(构成部件)86引入用导管86d引入口88运送用导管(导管)90尘埃捕集箱(尘埃捕集机构)91排气口92过滤器94流入口95关闭盖100扫除机组101空腔壳体(壳体)105电子元器件箱110管嘴插入部106服务盖(盖部件)145钩(突出部)146临时悬挂钩(接合部)147透明部213支撑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以下优选实施方式,只不过是本质上优选的示例,并没有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应用对象或本发明的用途范围等意图。
本实施方式与包括本发明所涉及的室内机组3的空调装置1有关。在该空调装置1中,室内机组3设置于室内空间的天棚里。此外,以下,先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1的结构,然后再说明室内机组3。
(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所述空调装置1包括室外机组2和室内机组3。室外机组2中设置有压缩机4、室外热交换器5、膨胀阀6、四通换向阀7和室外风扇8。室内机组3中设置有室内热交换器22与室内风扇21。
所述室外机组2中,压缩机4的喷出侧连接在四通换向阀7的第一阀口P1上;压缩机4的吸入侧连接在四通换向阀7的第三阀口P3上。
所述室外热交换器5是交叉式管片型热交换器。室外热交换器5的一端连接在四通换向阀7的第四阀口P4上;室外热交换器5的另一端连接在液态侧关闭阀9a上。
所述室外风扇8设置于室外热交换器5附近。在室外热交换器5中,在由室外风扇8送来的室外空气和在该室外热交换器5内流通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在室外热交换器5与液态侧关闭阀9a之间设置有开度可变的膨胀阀6。四通换向阀7的第二阀口P2连接在气态侧关闭阀9b上。
所述四通换向阀7,能够在第一阀口P1与第二阀口P2相互连通且第三阀口P3与第四阀口P4相互连通的第一状态(图1中实线表示的状态)和第一阀口P1与第四阀口P4相互连通且第二阀口P2与第三阀口P3相互连通的第二状态(图1中虚线表示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在四通换向阀7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该空调装置1进行制暖运转;在四通换向阀7处于第二状态情况下,该空调装置1进行制冷运转。在制暖运转下,在图1所示的制冷剂回路中进行室外热交换器5起蒸发器的作用且室内热交换器22起冷凝器的作用的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另一方面,在制冷运转下,在图1所示的制冷剂回路中进行室外热交换器5起冷凝器的作用且室内热交换器22起蒸发器的作用的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
(室内机组的构成)以下,参照图2到图4对所述室内机组3的构成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2、图3所示,所述室内机组3包括主体机组10、扫除机组100和装饰板11。该主体机组10包括:所述室内风扇21、室内热交换器22;该扫除机组100设置在该主体机组10的室内侧;装饰板11覆盖该扫除机组100的室内侧。也就是说,如以上图3所示,所述室内机组3,是按照从上往下的顺序,罗列所述主体机组10、扫除机组100和装饰板11而成的。
所述主体机组10包括设置为开口朝向室内的箱形主壳体18,在该主壳体18内设置有室内风扇21、室内热交换器22、冷凝水盘23、喇叭状部件24和电子元器件箱20。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所述冷凝水盘23的一部分与喇叭状部件24的一部分构成覆盖所述主体机组10的主壳体18下侧的主体隔板。
在所述主壳体18的内表面上层叠有隔热材17。如后所述,从天棚里的天棚面吊挂所述主壳体18,要使所述主壳体18的开口侧位于室内侧。
所述室内风扇21是所谓的涡旋风扇。如图2所示,室内风扇21设置在主体机组10的主壳体18的中央附近,且位于后述的装饰板11的吸入口13的上侧。所述室内风扇21包括风扇马达21a和扇叶21b。风扇马达21a固定在主壳体18的顶板上。扇叶21b连结于风扇马达21a的转轴上。
在所述室内风扇21的下侧设有与所述吸入口13连通的喇叭状部件24。如上述图2所示,该喇叭状部件24,在室内机组3内将室内热交换器22的上游侧空间划分为室内风扇21侧的空间和吸入栅12侧的空间。设置所述喇叭状部件24以后,从该喇叭状部件24下方吸入的空气便由所述室内风扇21在该喇叭状部件24的上方吹向四周方向。
如图3所示,在由所述喇叭状部件24和冷凝水盘23构成的本实施方式中的主体隔板上,具体而言,在与位于长方体状主壳体18 的四个角部中的一个角部相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开口24a。该开口24a构成后述引入用导管86的引入口。
此外,在是无扫除机组100的室内机组3的情况下(仅有主体机组10),所述开口24a被关闭盖95从下侧堵住,以便室内风扇21的吹出空气不会漏出来(参看图24、图25)。如图25所示,该关闭盖95是利用螺钉96固定在所述主体机组10的主体隔板23、24上。
所述室内热交换器22形成为:从俯视图来看为“口”字形,且配置在所述主壳体18内,将所述室内风扇21包围起来。在该室内热交换器22中,在由所述室内风扇21送来的室内空气(吹出空气)和在该热交换器22内流动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
所述冷凝水盘23设置在所述室内热交换器22的下侧。该冷凝水盘23,用来接收空气中的水分在所述室内热交换器22中冷凝所产生的冷凝水。在所述冷凝水盘23中,设置有用以将冷凝水排出的排水泵(省略图示)。而且,让所述冷凝水盘23带有勾配,以便冷凝水集合在设置有排水泵的地方。
所述电子元器件箱20,用于收放用以控制室内机组3内的室内风扇21等构成部件的工作情况的各种电子元器件。如图3所示,该电子元器件箱20配置在该吸入口以外,使得该在所述喇叭状部件24的下侧且从俯视图来看不与所述室内风扇21的吸入口重合。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元器件箱20,配置在夹着所述室内风扇21的吸入口,形成在所述喇叭状部件24上的开口24a的相反一侧。
所述扫除机组100,是在从俯视图来看近似为矩形形状的空腔壳体101内设置了圆形的空气过滤器30、尘埃除去机构50、尘埃运送机构80和尘埃捕集箱90(尘埃捕集机构)等而构成的。也就是说,如后详细所述,所述扫除机组100构成为:由尘埃除去机构50除去附着在位于室内风扇21的吸入侧的空气过滤器30上的尘埃,并且,由尘埃运送机构80将已除去的尘埃运送到尘埃捕集箱90内,并能够贮留在该尘埃捕集箱90内。
所述空腔壳体101形成为:大小与所述主体机组10的主壳体18相等。如图2所示,所述空间主体101在它与主壳体18之间夹着密封部件102的状态下配置在该主壳体18的室内侧。而且,在空腔壳体101的室内侧,夹着密封部件103安装有装饰板11。
在所述空腔壳体101上,空气通路101a沿着各条边形成有四个。各个空气通路101a被设置为:在所述主体机组10内与形成在室内热交换器22之外的主壳体18内的空间连通,各个空气通路101a构成为:在该室内热交换器22中与制冷剂进行了热交换后的空气朝着室内侧流动。也就是说,在所述空腔壳体101的空气通路101a内流动的空气,从形成在所述装饰板11上的吹出口14供向室内空间。此外,如上述图2所示,在所述空腔壳体101中形成所述空气通路101a的内侧的部分经密封部件104从下方支撑所述主体机组10的冷凝水盘23。
此外,虽然没有图示,所述空腔壳体101其外表面和内表面被隔热材覆盖。而且,构成所述空腔壳体101内的各个空气通路101a的壁面也被隔热材覆盖。
所述装饰板11形成为从俯视图来看为矩形的板状(参照图3)。如上述图2所示,所述装饰板11形成为:从俯视图来看时的形状比主体机组10的主壳体18、扫除机组100的空腔壳体101的从俯视图来看时的形状大一圈。如上所述,所述装饰板11以中间夹着密封部件103的状态安装为覆盖空腔壳体101的下侧。这样一来,在图3所示的状态下该装饰板11便在室内侧露出来。
如图3所示,所述装饰板11上形成有一个吸入口13和四个吹出口14、14、…。所述吸入口13在装饰板11的中央部形成为近似矩形。具有后述的狭缝部12a的吸入栅12嵌入在所述吸入口13中。所述各吹出口14形成为细长的矩形形状,所述各吹出口14对应于所述扫除机组100的空气通路101a、101a、…沿着所述装饰板11的各条边设置。各吹出口14上设置有风向调节板115(参照图2)。该风向调节板115构成为:借助转动来调节风向(吹出方向)。
所述吸入栅12是一个在中央部分具有狭缝部12a的盖部件,该狭缝部12a由形成在中央部分的狭缝状多个开口构成,所述吸入栅12安装在所述装饰板11上,覆盖住所述装饰板11的吸入口13。如后面详细所述,在该吸入栅12上形成有用以让吸尘器的管嘴150插入的管嘴插入部110。该管嘴插入部110构成为能够让该吸尘器的管嘴150插入,以便能够由吸尘器回收贮留在所述扫除机组100的尘埃捕集箱90内的尘埃。
如后所述,在所述装饰板11上设置有LED16。在所述扫除机组100的尘埃捕集箱90内已贮留有规定量以上的尘埃、由尘埃除去机构50除去已附着在空气过滤器30上的尘埃等情况下,该LED16会亮。
(扫除机组的结构)其次,参照图4到图14对所述扫除机组100内的结构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上所述,所述扫除机组100,是在从俯视图来看近似为矩形形状的空腔壳体101内设置了空气过滤器30、尘埃除去机构50、尘埃运送机构80、尘埃捕集箱90和电子元器件箱105等而构成的,是用以清扫位于所述主体机组10的室内风扇21的吸入口下方的所述空气过滤器30的机组。
在所述扫除机组100上设有覆盖所述喇叭状部件24的下方的隔板25(空腔隔板)。例如,如图2所示,该隔板25上下划分所述喇叭状部件24和所述吸入栅12间的空间。也就是说,所述隔板25将室内热交换器22的上游侧空间划分为包含喇叭状部件24的室内热交换器22一侧和吸入栅12一侧。
如图2、图5所示,在所述隔板25的中央形成有气孔26,该气孔26是为了从吸入口13吸入的空气流向喇叭状部件24而设,配置有空气过滤器30,从下方覆盖住该气孔26。也就是说,所述隔板25被设置为:堵住扫除机组100的空腔壳体101的侧壁内表面和所述空气过滤器30之间的空间,由此从吸入口13吸入的空气一定通过空气过滤器30。这样一来,从所述吸入口13吸入的空气一定通过空气过滤器30。因此,通过设置所述隔板25,该上游侧空气中所含的尘埃便不会被空气过滤器30捕获,而能够可靠地防止该尘埃流入该隔板25的下游侧。
设在所述隔板25上的气孔26,是隔板25上的圆形孔被沿径向延伸的四个径向梁部27分割为四个扇形而成的扇形孔。各个径向梁部27相互间在所述气孔26的圆中心连接在一起,在该部分朝下方突出形成有圆筒状过滤器转轴28。该过滤器转轴28是为了让所述空气过滤器30旋转的转轴。而且,在所述径向梁部27中之一个径向梁部上,设置有两个过滤器压按部件29,该压按部件29用来从上将所述空气过滤器30压向尘埃除去机构50的旋转刷51上。
此外,如后详细所述,在所述隔板25的气孔26的侧面,形成有与该气孔26连通的服务孔25a(开口)。设置有服务盖106(盖部件)将该服务孔25a堵住(参照图22、图23)。
如上述如5所示,所述空气过滤器30配置在隔板25上的气孔26的下方,所述空气过滤器30形成为直径比所述喇叭状部件24与气孔26大的圆板状。具体而言,所述空气过滤器30包括环状过滤器主体31、网状部件37。在过滤器主体31的外周面上设置有齿轮部32,另一方面,在过滤器主体31的中心部设置有由六根沿径向放射状延伸的径向肋34支撑着的圆筒状轴插入部33。也就是说,各径向肋34从轴插通部33放射状延伸,连接在所述过滤器主体31上。在所述过滤器主体31的内侧,设置有与该过滤器主体31同心配置的环状内侧周向肋35和外侧周向肋36。该外侧周向肋36形成为直径比内侧周向肋35大。这里,如图6所示,所述轴插入部33形成为其内径比形成在所述隔板25上的过滤器转轴28、后述的固定螺钉28a的头部直径大。
所述网状部件37贴在过滤器主体31的整个内侧。从吸入孔13吸入的空气通过空气过滤器30的网状部件37流向喇叭状部件24。此时,空气中的尘埃被网状部件37捕获。
所述空气过滤器30,通过由所述过滤器压按部件29顶在环状的各个周向肋35、36的上表面而被推向下方。就这样,空气过滤器30被推到后述的尘埃除去机构50的旋转刷51上。因此,根据该解构,能够谋求由尘埃除去机构50进行的对尘埃的除去效率。
如图5、图6所示,在所述空气过滤器30中,轴插入部33嵌入在隔板25的过滤器转轴28上,能够相对隔板25的过滤器转轴28旋转。在所述空气过滤器30的下方配置有尘埃除去机构50的尘埃贮留容器60,在该空气过滤器30已嵌入轴插入部33的状态下,后述的所述尘埃贮留容器60上的过滤器安装部68和隔板25上的轴插入部33由固定螺钉28a固定好。这样一来,空气过滤器30便在以被夹在隔板25与尘埃贮留容器60之间的状态受到支撑。
如图4、图7所示,在所述空气过滤器30附近设置有用以驱动空气过滤器30旋转的过滤器驱动机构40。如上述图7所示,该过滤器驱动机构40包括过滤器驱动马达41和限位开关44。在过滤器驱动马达41的驱动轴上设置有驱动齿轮42,该驱动齿轮42与过滤器主体31的齿轮部32啮合。驱动齿轮42的一端面(图中之例为下表面)上设置有突片即开关工作部43。该开关工作部43,借着驱动齿轮42的旋转而顶紧住限位开关44的杆44a,来让该杆44a工作。开关工作部43构成为:该杆44a一工作,限位开关44就会检测到杆44a在工作。也就是说,开关工作部43和限位开关44构成为:检测到驱动齿轮42在旋转。这样一来,便能够检测出让所述尘埃除去机构50根据该驱动齿轮42的转速工作的时刻,或者进行该驱动齿轮42不旋转之情况下的异常检测。
接下来,参照图8到图14说明设置在所述扫除机组100内的所述除尘机构50、贮留量检测机构70、尘埃运送机构80和尘埃捕集箱90。
所述尘埃除去机构50是一种为除去已捕获到空气过滤器30上的尘埃的机构。如图10、图11所示,该尘埃除去机构50包括:是刷部件的旋转刷51与清扫用刷52、刷驱动机构53、用来聚集已除去的尘埃的尘埃贮留容器60。如上述图10所示,旋转刷51与清扫用刷52设置在尘埃贮留容器60的刷用开口63中。
所述旋转刷51包括:细长的圆柱状轴51a和设置在该轴51a的外周面上的刷51b。该刷51b由很多刷毛构成。刷51b设置在轴51a外表面周向的一部分上,且此时该刷51b分布在轴51a的整个轴向上。
所述清扫用刷52,配置在旋转刷51一侧,能够与旋转刷51接触。所述清扫用刷52包括主体部52a、刷52b和弹簧部52c。该主体部52a为板状部件,与所述旋转刷51的轴51a相对应,长度形成得与轴51a相等。所述主体部52a,相对于旋转刷51的外周面以规定的间隔与旋转刷51对置。而且,主体部52a的上部沿着旋转刷51的轴51a的外周面形成为圆弧状。该主体部52a的圆弧状的上部,沿着主体部52a的整个长度方向设置有刷52b。所述弹簧部52c由板簧构成,其一端部与所述主体部52a的下端相连接,另一方面,其另一端部与所述尘埃贮留容器60的内壁相连接。也就是说,所述主体部52a由所述弹簧部52c支撑着其下端部。
所述旋转刷51与清扫用刷52,分别形成为其长度与空气过滤器30的半径相等或者大于该半径。而且,所述旋转刷51和清扫用刷52配置为从空气过滤器30的圆心朝着径向以外的方向延伸。也就是说,如图4所示,所述尘埃除去机构50被配置为沿着所述空气过滤器30的径向延伸。
所述旋转刷51构成为:借助刷51b与旋转的空气过滤器30的网状部件37接触,来将尘埃从该网状部件37上除去。而且,如图10、图11所示,所述旋转刷51可由所述刷驱动机构53驱动进行可逆旋转。如图8、图9所示,所述刷驱动机构53包括刷驱动马达54、相互啮合的驱动齿轮55与从动齿轮56。驱动齿轮55设置在刷驱动马达54的驱动轴上,从动齿轮56设置在旋转刷51的轴51a的端部。在该结构下,所述刷驱动马达54的旋转经驱动齿轮55与从动齿轮56传递给旋转刷51,该旋转刷51被驱动旋转。
在上述结构下,所述旋转刷51一被刷驱动机构53驱动旋转,所述清扫用刷52的刷52b就与旋转刷51的刷51b接触,尘埃便被该清扫用刷52从旋转刷51的刷51b上除去。也就是说,所述清扫用刷52是靠从旋转刷51上除去尘埃来对该旋转刷51进行清扫的。所述刷驱动机构53,是为了将由该旋转刷51的刷51b捕获的尘埃蹭到所述清扫用刷52上而让该旋转刷51旋转的。
所述旋转刷51与清扫用刷52上的各刷51b、52b由所谓的绒毛织物制成。该绒毛织物,是在基布上织入毛(绒毛丝)形成的有毛纤维,刷毛比较短。而且,该绒毛织物是毛朝一定方向倾斜排列着的倾斜绒毛。
具体而言,所述旋转刷51上的刷51b的毛,在图10中从轴51a向左侧倾斜排列着。也就是说,该刷51b的毛,是与空气过滤器30的旋转方向相向地倾斜排列。这样一来,如果空气过滤器30与刷51b的毛排列相向地旋转,就能够有效地扫去被捕获在网状部件37上的尘埃。
清扫用刷52的刷52b的毛在图10中是从主体部52a朝着斜下侧倾斜排列。也就是说,该刷52b的毛排列情况是,当旋转刷51在图10中顺时针旋转之际正冲着该旋转方向倾斜。这样一来,如果所述旋转刷51正冲着所述清扫用刷52的刷51b的毛排列方向旋转,就能够用所述清扫用刷52的刷52b除去已附着在该旋转刷51上的刷51的尘埃。
此外,对这些旋转刷51和清扫用刷52的尘埃除去动作,后面详细叙述。
所述尘埃贮留容器60,是一个聚集由清扫用刷52从旋转刷51上除去的尘埃并临时贮留一下的容器。侧视(图8中从右侧观看的情况)时,该尘埃贮留容器60是一个上侧部分相对于下侧部分朝右侧鼓出来的尖括号“>”字形的柱状容器。所述尘埃贮留容器60,其上侧部分是设置有用以除去空气过滤器30上的尘埃的旋转刷51等的除去部61,下侧部分是用来贮留由该旋转刷51从空气过滤器30上除去的尘埃的贮留部62。此外,本发明的尘埃除去部,与旋转刷51与清扫拥刷52设置在所述尘埃贮留容器60的除去部61内这样的结构相对应。
具体而言,在所述除去部61的上表面形成有沿其长边方向延伸的刷用开口63,如上所述,在该刷用开口63内设置有尘埃除去机构50的旋转刷51与清扫用刷52。
而且,在除去部61的一侧面上设置有所述过滤器安装部68。该过滤器安装部68突出形成为从俯视图来看近似“U”字形,“U”的开口朝向比所述贮留部62还向侧面鼓出的除去部61的鼓出方向上。而且,如图6所示,所述过滤器安装部68,其近似“U”字形的内侧的宽度尺寸,形成为比拧紧在隔板25的过滤器转轴28上的 固定螺钉28a的螺钉部分的直径大,比该过滤器转轴28的直径小。
这样一来,如所述图6所示,在所述过滤器安装部68与隔板25上的径向梁部27之间夹着空气过滤器30的状态下,将所述固定螺钉28a拧紧在过滤器转轴28上,便能够将该空气过滤器30固定在过滤器安装部68与隔板25上。而且,在卸下所述空气过滤器30之际,松开所述固定螺钉28a,让所述过滤器安装部68的已形成的尘埃贮留容器60沿着与所述除去部61的鼓出方向相反一侧(过滤器安装部68的开口方向)转动,便能够在固定螺钉28a已拧紧在所述过滤器转轴28上的状态下仅让空气过滤器30下侧的按压部件即所述过滤器安装部68自该空气过滤器30的轴插入部33的下方移动。而且,如上所述,因为所述空气过滤器30的轴插入部33,其内径形成得比所述隔板25的过滤器转轴28、固定螺钉28a大,所以能够从下方卸下该空气过滤器30。
制成以上的空气过滤器30的安装构造后,不卸下所述固定螺钉28a,也能够很容易地将空气过滤器30卸下。
所述贮留部62,剖视时下端侧(底部侧)膨出为圆弧状。并且,由清扫用刷52从旋转刷51上除去的尘埃落到该贮留部62的圆弧部上并贮留在那里。所述贮留部62形成为筒状,其长边方向的两端部66、67开着口。后述的尘埃运送机构80的风阀盒81连接在该贮留部62的第一端部66上,后述的尘埃运送机构80的运送用导管88连接在第二端部67上。
如上述图10所示,在所述尘埃贮留容器60中设置有用以检测贮留在贮留部62中的尘埃量的贮留量检测机构70。该贮留量检测机构170包括收纳在传感器盒71内的发光LED72和光敏晶体管73。所述传感器盒71,靠近尘埃贮留容器60的贮留部62的第二端部67而设,在贮留部62的横断方向上延伸并覆盖其底部(参考图5、图8、图9)。所述发光LED72和光敏晶体管73,在传感器盒71内在所述贮留部62的横断方向上夹着所述贮留部62地相向而设。另一方面,在所述贮留部62的壁面上,分别对应于所述发光LED72和光敏晶体管73形成有第一透明窗64与第二透明窗65。
在上述结构下,在所述贮留量检测机构70中,由发光LED72发出的光依次透过第一透明窗64与第二透明窗65后,再由光敏晶体管73检测光强度。能够根据由该光敏晶体管73检测到的光强度检测检测贮留部62中的尘埃的贮留量(即填充度)。也就是说,若尘埃的贮留量少,则在所述贮留部62从第一透明窗64射向第二透明窗65的光的透过率就高,由该光敏晶体管73检测到的光强度就高。相反,若尘埃的贮留量多,则在所述贮留部62从第一透明窗64射向第二透明窗65的光的透过率低,由所述光敏晶体管73检测到的光强度就低。因此,根据该贮留量检测机构70,例如,如果光强度在规定值以下,就可以判断出贮留部62的贮留量多。这样一来,就是在由后述的尘埃运送机构80运送贮留部62内的尘埃这一尘埃运送动作进行完以后,当由所述贮留量检测机构70检测到贮留部62内的尘埃的贮留量多的时候,也能够做出尘埃要运送到的地方即尘埃捕集箱90内已满满的这一判断。
如上所述,通过靠近与运送用导管88相连接的所述贮留部62的第二端部67设置所述贮留量检测机构70,那么,在尘埃在该运送用导管88内运送并聚集在尘埃捕集箱90内之际,即使在该第二端部67尘埃堵住了,也能够将该状态检测出来。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那样的结构下,尘埃最容易在与所述运送用导管88的连接部分即所述贮留部62的第二端部67周围堵住,但是通过将所述贮留量检测机构70设在该部分,就能够更加可靠地检测出尘埃的堵塞情况。
如图4、图5、图8、图12和图13所示,所述尘埃运送机构80包括上述风阀盒81与运送用导管88、引入用导管86与吸引用导管87。
所述风阀盒81形成为长方体,其长边方向的一端连接在所述贮留部62的第一端部66上。如图12、图13所示,所述风阀盒81内,设置有开关部件即风阀82。若该风阀82关闭,风阀盒81的内部空间就在其长边方向上被隔开。也就是说,风阀盒81的内部空间由所述风阀82分隔为是另一端的第一室81a和是一端的尘埃贮留容器60侧的第二室81b。如上所述,在所述风阀盒81的一端隔开形成的所述第二室81b上连接有贮留部62的第一端部66,该第二室81b与贮留部62连通。
如图9、图13所示,所述尘埃运送机构80包括用以驱动风阀82打开、关闭的风阀驱动马达83、驱动齿轮84和从动齿轮85。该驱动齿轮84连接在风阀驱动马达83的驱动轴上,所述从动齿轮85连接在风阀82的转轴上。驱动齿轮84与从动齿轮85以相互啮合的方式配置好。在该结构下,所述风阀驱动马达83的旋转通过各齿轮84、85传递给风阀82的转轴。这样一来,所述风阀驱动马达83的旋转会带动所述风阀82以转轴为中心转动,即进行开关动作。
所述引入用导管86的一端连接在所述风阀盒81的上表面,与该风阀盒81的第一室81a连通。另一方面,如图12所示,所述引入用导管86的另一端自风阀盒81铅直向上延伸,贯穿设在扫出机组100和主体机组10之间的隔板25,连接在该主体机组10的冷凝水盘23的伸出部上。所述引入用导管86包括具有圆形截面的上游侧导管86a与下游侧导管86b,这两个部件86a、86b在上下方向上由固定螺钉86c连结在一起。
所述上游侧导管86a的横截面积(流路面积)形成得比下游侧导管86b的横截面积(流路面积)大。该下游侧导管86b的下端(图12中的下侧)连接于风阀盒81的上表面,另一方面,所述上游侧导管86a的上端(图12中的上侧)通过密封部件86e顶紧在冷凝水盘23的水平延伸的伸出部上。在该冷凝水盘23的伸出部上形成有为通孔的引入口86d。并且,上游侧导管86a经该引入口86d与室内风扇21侧的空间连通。也就是说,该引入用导管86构成为:将室内风扇21的吹出空气引入风阀盒81内。
所述引入用导管86,其上游侧导管86a与下游侧导管86b的连接部分位于隔板25上的贯通部。具体而言,两导管86a、86b连接起来,做到:用上游侧导管86a的底板与下游侧导管86b的上端凸缘夹住隔板25上的通孔边缘。在该结构下,能够一边不使所述引入用导管68脱落地将所述隔板25上的通孔周缘夹住,一边将该引入用导管68的上端与喇叭状部件24连接。
如上所述,使所述引入用导管86构成为:用所述上游侧导管86a的底板与下游侧导管86b的上端凸缘夹住隔板25上的通孔边缘,便能够让该上游侧导管86a与下游侧导管86b的连接部分相对于隔板25转动。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所述上游侧导管86a与所述密封部件86e的顶紧部分也构成为能够转动,所以所述引入用导管86、风阀盒81和尘埃除去机构50,能够以引入用导管86的轴心(引入口)为中心一体转动。
例如,如图13、图14所示,所述吸引用导管87的流入侧即一端连接在风阀盒81的一端的下表面上,与该风阀盒81内的第二室81b连通。另一方面,所述吸引用导管87的流出侧即另一端,连接在形成于装饰板11上的管嘴插入部110上。如后详述,该管嘴插入部110具有用以插入并吸引吸尘器的管嘴150的开口。
具体而言,如图14所示,所述吸引用导管87是由设置在所述风阀盒81下表面上且能够转动的连接管87a和将该连接管87a与所述装饰板11的管嘴插入部110连接起来的柔性导管87b构成。这样使与所述风阀盒81连接的连接管87a构成为能够转动,由能够变形的柔性导管87b将该连接管87a和所述管嘴插入部110连接起来,那么,如图14所示,就是在进行设置之际,仰视时吸入栅12的缝隙部12a的朝向变化了的情况下,也能够将所述风阀盒81和管嘴插入部110可靠地连接起来。因此,能够根据用户的喜好自由地改变吸入栅12的缝隙部12a的朝向。
如图2到图4所示,所述运送用导管88,其一端连接于尘埃贮留容器60中贮留部62的第二端部67,另一端连接于后述的尘埃捕集箱90。能够用该运送用导管88让所述尘埃贮留容器60和尘埃捕集箱90连通,从而能够在该运送用导管88内运送尘埃。此外,所述运送用导管88由柔性导管构成。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尘埃运送机构80中,在进行制冷制暖这样的通常运转的情况下,所述风阀盒81的风阀82关闭(参照图13(A))。这样一来,室内风扇21的吹出空气便不被引入风阀盒81的第二室81b。另一方面,在将尘埃贮留容器60内的尘埃运送到尘埃捕集箱90运送的情况下,所述风阀盒81的风阀82打开(参照图13(B))。由此所述室内风扇21的吹出空气通过引入用导管86与风阀盒81被引入尘埃贮留容器60中。其结果,所述尘埃贮留容器60内的尘埃与已被引入的空气一起流经所述运送用导管88运送向所述尘埃捕集箱90内。也就是说,如上所述,通过打开风阀盒81的风阀82,便能够利用室内风扇21的吹出空气从所述尘埃贮留容器60内将该尘埃贮留容器60的尘埃排出,运送到规定位置。
在将已捕集在所述尘埃捕集箱90内的尘埃向壳体10外排出的情况下,所述尘埃运送机构80中,所述风阀盒81的风阀82也是关闭着的(参照图13(C))。在该情况下,如后详述,通过利用吸尘器从管嘴插入部110吸引,所述尘埃捕集箱90内的尘埃便会通过运送用导管88、风阀盒81和吸引用导管87被吸引到吸尘器中。
如上所述,所述尘埃捕集箱90,是贮留运送来的所述尘埃贮留容器60内的尘埃的部件。例如,如图3、图4所示,该尘埃捕集箱90形成为稍微有点细长的近似长方体,与所述尘埃贮留容器60一样配置在隔板25的下方。并且,为了从俯视图来看尘埃捕集箱90不与空气过滤器30重合(位于空气过滤器30之外),尘埃捕集箱90被配置在该空气过滤器30之外且沿着所述隔板25的一端边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尘埃捕集箱90,配置在夹着空气过滤器30与所述风阀盒81相向的位置且所述主体机组10的电子元器件箱20与服务盖106的下方(参照图21到图23)。而且,为了可靠地防止所述尘埃捕集箱90与所述空气过滤器30发生碰撞,该空气过滤器30一侧的侧板,与该空气过滤器30的外周相对应,形成为圆弧状。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尘埃捕集箱90设置在从俯视图来看所述空气过滤器30外。该“空气过滤器30外”,意味着只要该尘埃捕集箱90不妨碍空气的流动即可。从俯视图来看时,该尘埃捕集箱90的一部分与空气过滤器30重合也是可以的。
所述尘埃捕集箱90,在一个端部(一侧部)的侧面上形成有流入口94。所述运送用导管88的另一端连接在该流入口94上。另一方面,所述尘埃捕集箱90的另一个端部(另一侧部)贯穿扫除机组100的空腔壳体101,在其端面上设置有口朝着该壳体101外开放的排气口91。也就是说,所述尘埃捕集箱90构成为:在与连接有运送用导管88的一侧相反一侧的端部设有排气口91,空气容易在所述尘埃捕集箱90的内部沿长边方向流动。此外,所述尘埃捕集箱90的排气口91一侧的部分比其它部分的截面积小。这里,在上述图4中,符号93表示自壳体内侧对所述尘埃捕集箱90的贯穿空腔壳体101的部分进行密封的密封部件。
在所述尘埃捕集箱90内,靠近所述排气口91设置有过滤器92。通过设置该过滤器92,则在将尘埃从尘埃贮留容器60运送到尘埃捕集箱90之际,空气被从排气口91排出,另一方面,已运送来的尘埃被捕获在所述过滤器92上,不会从排气口90流出。而且,在由吸尘器进行吸引,尘埃被从尘埃捕集箱90排出的情况下,室内空气通过所述排气口91流入该尘埃捕集箱90内,但是已流入的空气中的尘埃则被所述过滤器92捕获。
如上所述,因为借助所述排气口91进行的供排气尘埃捕集箱90内的压力平衡非常适当,所以对该尘埃捕集箱90的尘埃的运送动作与排出动作便会适当地进行。
所述电子元器件箱105内,收纳有扫除机组100内的过滤器驱动机构40、驱动控制尘埃除去机构50、尘埃运送机构80等的电子元器件等。内部的电子元器件电连接,能够利用信号线等与所述主体机组10的电子元器件箱20内的电子元器件进行信号的发送与接收。
如图3所示,所述电子元器件箱105,配置在扫除机组100的隔板25的下方,与配置有所述尘埃捕集箱90的边相邻的边且与连接在所述尘埃贮留容器60的风阀盒81夹着空气过滤器30相向的位置上。这样,如后详述,当进行维修保养工作时,要卸下设在所述扫除机组100的隔板25上的服务盖106、空气过滤器30之际,即使让所述尘埃贮留容器60转动,也能够可靠地防止该电子元器件箱105与该尘埃贮留容器60发生碰撞。
(管嘴插入部)接下来,参考图15到图18对连接有所述吸引用导管87的管嘴插入部110进行详细说明。所述管嘴插入部110设在所述吸入栅12的缝隙部12a的外部。如图16所示,所述管嘴插入部110包括设在所述吸入栅12的天棚里面的箱形罩部件111。该罩部件111是形成为长方体状的上罩116和口朝向下方形成为箱形的下罩117上下连接构成的,在该上罩116内形成有第一空间114,在该下罩117内形成有第二空间115。
所述上罩116连接为能够相对于下罩117转动。具体而言,在所述上罩116的下表面形成有圆形开口116a,另一方面,在所述下罩117的上表面形成有能够与所述开口116a的周缘部接合的接合部117a。上罩116和下罩117构成为:在该所述开口116a的周缘部与该接合部117a接合的状态下,所述上罩116能够相对于下罩117转动。也就是说,所述下罩117的接合部117a包括:对应于所述上罩116的开口116a从该下罩117的上表面朝上方突出的圆筒状主体部117b和设置成为在该突出端向径向外侧鼓出的鼓出部117c。如图16所示,通过把形成在所述上罩116的下表面的所述开口116a的周缘部夹在该鼓出部117c与所述下罩117的上表面之间,便能够让上罩116能够相对于下罩117转动地接合在下罩117上。此外,虽未图示,因为所述上罩116在宽度方向(图16中纸面方向)上被分割,所以在将上罩116安装到所述下罩117上之际,只要安装成夹住该下罩117的接合部117a即可。,
所述上罩116的一个侧面倾斜形成,越靠近上方,越位于外侧。在该侧面上形成有开口冲着斜下方的导管用开口116b。所述吸引用导管87的柔性导管87b的另一端能够拆装地连接在该导管用开口116b上。所述导管用开口116b由阀体126从上罩116的内侧加以覆盖。该阀体126,在其上端部由上罩116支撑为能够转动,并且,在该阀体126上设有从该上端部向上罩116内突出的突出部126a。如后详述,所述突出部126a与活塞部件120的一部分顶紧,所述阀体126构成为:随该活塞部件120的上下移动而开、关。
在所述吸入栅12上,对应于所述下罩117形成有开口部12b。在该开口部12b内并列设置有两枚板状盖部件112、112(盖)。这些盖部件112、112安装在下盖117上,以开口部12b的相互正对着的内缘部为中心向上方转动。也就是说,所述盖部件112、112设在开口部12b,朝上两面开放。弹簧部件113设在所述盖部件112的转动中心一侧和所述下罩117的内表面之间,由该弹簧部件113将该盖部件112推向关闭方向。因此,在如上述图16(A)所示尚未插入吸尘器的管嘴150的状态下,能够使所述该部件112一直处于关闭状态,从而能够使从室内侧难以看到管嘴插入部110的内部,并且能够防止尘埃流向室内。
上述下罩117的接合部117a的圆筒状主体部117b的内侧构成后述的活塞部件120的管嘴连接部121插入的插入孔117d。也就是说,所述接合部117a的主体部117b起到所述管嘴连接部121滑动移动之际的导向部件的作用。做成这样的结构后,便能够让所述管嘴连接部121亦即活塞部件120顺利地上下移动。
所述活塞部件120包括:吸尘器的管嘴150紧密接合在其上的管嘴连接部121和在该管嘴连接部121上侧与该管嘴连接部121形成为一体的轴部122。所述管嘴连接部121,形成为向室内侧突出的半球状,并且其上侧由平板部121a覆盖着。在该管嘴连接部121的突出端部上设置有穴部121b。这样一来,即便是截面形状、大小不同的吸尘器管嘴150,也能够让该吸尘器管嘴150可靠地顶紧在所述管嘴连接部121上,经所述穴部121b吸引回收尘埃。
所述管嘴连接部121的内部是空的,并且,如图17所示,在其基端部(图中的上侧)的一部分上形成有开口部121c。该开口部121c,从管嘴连接部121的半球状部分的基端侧到平板部121a的一部分都是朝着斜上方开放。而且,在该开口部121c的左右设有从平板部121a向斜上方延伸的顶紧部121d。该顶紧部121d与形成为从罩内侧覆盖所述上罩116的导管用开口116b的阀体126的突出部126a顶紧。也就是说,因为所述阀体126的突出部126a设在该阀体126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并且形成为朝上方弯曲,所以当管嘴连接部121上升时,所述管嘴连接部121被该管嘴连接部121的顶紧部121d向上方推去。这样一来,如图16(B)所示,能够使所述阀体126为打开状态。
所述轴部22,在管嘴连接部121的平板部121a上一体形成为向上方延伸。该轴部122的上端部,位于形成在所述上罩116的上表面内侧的圆筒状引导部116c内,由此便能够让所述管嘴连接部121在上下方向上更加顺利地移动。而且,在所述轴部22的外周侧上,以夹在所述引导部116c的下端部和所述管嘴连接部121的平板部121a之间的方式设置有弹簧部件125。该弹簧部件125构成为:将所述管嘴连接部121推向下方(最下点),并且在吸尘器的管嘴150被从下方朝着该管嘴连接部121推去的情况下,容许该管嘴连接部121朝上方移动。此外,所述管嘴连接部121构成为:在被述弹簧部件125推向下方的状态下,平板部121a的外周部顶紧在下罩117的接合部117a的鼓出部117c上。
因此,根据以上结构,若从下方将吸尘器的管嘴150朝着所述管嘴连接部121推去,则该管嘴连接部121抵抗弹簧部件125的弹力而上升,形成在该管嘴连接部121的开口部121c整体朝着上罩116内的第一空间114开放。而且,伴随着所述管嘴连接部121的上升,设在该管嘴连接部121的开口部121c左右的顶紧部121d将从罩内侧覆盖上罩116的导管用开口116b的阀体126的突出部126a推起。由此,使所述阀体126为打开状态。这样,吸引用导管87与所述管嘴连接部121的内部空间经所述导管用开口116b成为连通状态。
也就是说,如果所述管嘴连接部121向上方变位,则该管嘴连接部121的内部空间经形成在该管嘴连接部121的开口部121c、上罩116内的第一空间114、吸引用导管87、风阀盒81、尘埃贮留容器60和运送用导管88与尘埃捕集箱90的内部连通。若在该状态下让吸尘器工作,则贮留在所述尘埃捕集箱90内的尘埃便在该吸尘器的吸引力的作用下经运送用导管88、尘埃贮留容器60、风阀盒81、吸引用导管87、罩部件111的第一空间114和管嘴连接部121被吸尘器的管嘴150吸引。
另一方面,在所述管嘴连接部121尚未被吸尘器的管嘴150推上来的情况下,因为该管嘴连接部121被所述弹簧部件125推向下方,所以,如图16(A)所示,导管用开口16b的阀体126不被所述管嘴连接部121的顶紧部121d抬起的情况下,使该导管用开口116b为关闭状态。这样一来,所述管嘴连接部121与吸引用导管87为非连通状态,能够防止尘埃向室内飞散。
此外,在所述下罩117内部的侧面与上表面设有用以让吸尘器的管嘴150可靠地顶紧在所述管嘴连接部121上的管嘴引导部118。该管嘴引导部118是跨越所述下罩117内部的侧面与上表面形成的板状部件,对应于长方体状下罩117的上表面的各条边各设有两个。
下面,对所述柔性导管87b的连接构造做详细的说明。如图18所示,在所述管嘴插入部110和柔性导管87b的连接部,将第一连接部132设在该管嘴插入部110的上罩116上,将第二连接部133设在与第一连接部132相对应的所述柔性导管87b的端部,使该第一连接部132和第二连接部133接合。
所述第一连接部132上,形成有绕近似圆筒状部件的外周面一周鼓出的鼓出部132a。后述的第二连接部133的接合部133c与该鼓出部132a接合。
所述第二连接部133包括:由直径比所述第一连接部132大的近似圆筒状部件构成的主体部133a。爪部133b在其外周面上形成为一体。该爪部133b包括:沿着所述柔性导管87b的轴向向外侧延伸,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32的鼓出部132a接合的接合部133c、在与该接合部133c相反的方向上延伸的突片状的杆部133d和将该接合部133c和杆部133d在其中间部分与所述主体部133a弹性地连接起来的弹性变形部133e。所述杆部133d形成为:越靠近顶端部越位于径向外侧。在该结构下,通过让该杆部133d朝径向内侧变位,则能够使所述弹性变形部133产生变位,让在与该杆部133d相反的方向上延伸的所述接合部133d朝径向外侧变位。另一方面,让所述杆部133d返回原来的位置后,所述接合部133d便在所述弹性变形部133e的弹性复原力的作用下回到原来的位置。
因此,在让所述第二连接部133的接合部133c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32的鼓出部132a接合的情况下,如果该接合部133c与鼓出部132a顶紧,弹性支撑该接合部133c的弹性变形部133e便产生弹性变形,让该接合部133c朝径向外侧变位,而能够将该接合部133c和鼓出部132a接合起来(参照图18(b))。另一方面,在要从第一连接部132上卸下所述第二连接部133的情况下,借助让所述杆部133d朝径向内侧变形,来让所述接合部133c朝着径向外侧变位,将该接合部133c从所述第一连接部132的鼓出部132a分离下来。由此该接合部133c和鼓出部132a的接合被解除。
使成为这样的结构后,则能够易于将柔性导管87b安装到或者从所述管嘴插入部110上卸下,从而能够谋求维修保养时等的作业性提高。
(安装构造)接下来,用图19、图20对将具有上述结构的空调装置1的室内机组3设在天棚里之际所用的安装构造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室内机组3是将主体机组10、扫除机组100和装饰板11上下叠层后形成的结构。因此,将所述主体机组10设在天棚里以后,再将扫除机组100与装饰板11设在天棚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0所示的构成为:从天棚里的天棚面利用支撑部件140吊起所述主体机组10,另一方面,利用连接部件141将用螺栓142与扫除机组100联结在一起的装饰板11连接在该主体机组100上,由此来在二者间夹住该扫除机组100。使其成为这样的安装构造后,那么,在不设置所述扫除机组100的情况下,只要将装饰板11直接安装在所述主体机组10上,很容易地就能够构成没有清扫机构的通常的室内机组3。
如上所述,在事先将所述主体机组10安装在天棚内的状态下,为了将所述扫除机组100与装饰板11安装在该主体机组10的下方,而在所述主体机组10和扫除机组100上设置有与临时悬挂用钩145(突出部)和与该钩145接合的“U”字形临时悬挂用吊环146(接合部件),如图19所示。
具体而言,在所述主体机组10上设置有钩145、145,该钩145、145从该主壳体18内面中的至少两个面朝着主壳体18的内部空间突出。各个钩145其突出端部折向上方弯曲,与所述临时悬挂金属吊环146的接合难以脱开。此外,所述钩145、145,设置在所述主体机组10内的喇叭状部件24的下侧且从构成冷凝水盘23的一部分的壁上突出来。
所述扫除机组100上,具体而言,隔板25的上表面设有对应于所述钩145、145的倒“U”字形临时悬挂金属吊环146、146。也就是说,该临时悬挂金属吊环146、146设在所述隔板25上,以形成能够让所述钩145插入的插孔。而且,在所述扫除机组100的隔板25上,具体而言在所述临时悬挂金属吊环146、146附近设置有透明部147。该透明部147设在比该临时悬挂金属吊环146、146还靠近隔板25的中央一侧(空气过滤器30一侧),以便在将所述扫除机组100安装到所述主体机组10下侧之际,能够看到该主体机组10上的钩145、145与扫除机组100上的临时悬挂金属吊环146、146的接合部。
如上所述,通过钩145、145与临时悬挂金属吊环146、146,便能够将装饰板11安装在主体机组10上,并在二者间夹入扫除机组100,从而能够将扫除机组100临时固定在所述主体机组10上,而能够谋求设置所述扫除机组100时的作业性提高。
而且,通过在所述扫除机组100上的隔板25的临时悬挂金属吊环146附近设置透明部147,在将该扫除机组100暂止挂在所述主体机组10上之际,能够一边看着所述钩145和临时悬挂金属吊环146的接合部,一边进行作业。因此能够更加效率良好地进行设置作业。
(维修保养构造)下面,说明在对所述主体机组10的电子元器件箱20进行维修保养之际,在已将所述扫除机组100安装在该主体机组10上的状态下,去触摸该电子元器件箱20的结构进行说明。
具体而言,如图21到图23所示,所述扫除机组100构成为:空气过滤器30和服务盖106能够卸下来。若卸下服务盖106,则该服务盖106与电子元器件箱20设在能够触摸所述主体机组10的电子元器件箱20的位置上。
更详细地讲,如上所述,所述尘埃贮留容器60与风阀盒81构成为:以与该风阀盒81连接的引入用导管86的轴心为中心转动。这样,在卸下所述空气过滤器30之际能够让该尘埃贮留容器60和风阀盒81在该空气过滤器30的侧面移动(参照图22)。这里,本发明中的尘埃除去位置意味着:如图21所示的尘埃贮留容器60的至少一部分俯视时与空气过滤器30重合的状态;维修保养位置意味着:如图22所示,所述尘埃贮留容器60俯视时不与空气过滤器30重合的状态。
此外,在让所述尘埃贮留容器60和风阀盒81转动的情况下,需要卸下连接该尘埃贮留容器60和尘埃捕集箱90之间的运送用导管88、连接所述风阀盒81和装饰板11的管嘴插入部110的吸引用导管87(柔性导管87b)。因此,为易于装卸,所述运送用导管88的尘埃贮留容器60和尘埃捕集箱90的连接部分107、108、所述柔性导管87b的风阀盒81(连接部87a)的连接部分109,采用与所述管嘴插入部110和柔性导管87b的连接部131一样的结构(参照图18)。
而且,所述扫除机组100内的尘埃捕集箱90构成为:能够安装或从该扫除机组100上卸下来。卸下该尘埃捕集箱90,设在该尘埃捕集箱90上方的服务盖106便会露出来。构成为该服务盖106也能够卸下来,如图23所示,如果按照空气过滤器30、服务盖106的顺序拆卸,则所述主体机组10内的电子元器件箱20会露出,该电子元器件箱20的维修保养作业便能够进行。
-运转动作-接下来,参照图11与图13说明所述室内机组3的运转动作。所述室内机组3构成为:能够切换进行制冷制暖的通常运转与进行空气过滤器30的清扫的过滤器清扫运转。
(通常运转)在通常运转下,让旋转刷51旋转,让刷51b位于清扫用刷52一侧。也就是说,在让所述旋转刷51旋转到该旋转刷51的刷51b不与空气过滤器30接触的位置,让该旋转刷51的非刷面(亦即未设有刷51b的轴51a的外周面)与空气过滤器30对置。而且,使风阀盒81的风阀82为关闭状态(图13(A)中的状态)。此外,空气过滤器30处于不旋转的停止状态。
在该状态下,室内风扇21被驱动旋转。这样,在室内机组3中,从吸入口13吸入的室内空气通过空气过滤器30流入喇叭状部件24。空气在通过空气过滤器30之际,空气中的尘埃被空气过滤器30的网状部件37捕获。已流入喇叭状部件24的空气被从室内风扇21吹出。该吹出空气与室内热交换器22中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被冷却或被加热后,再从各吹出口14供向室内。由此对室内制冷或制暖。在该运转下,因为风阀盒81的风阀82被关闭,所以石室内风扇21的吹出空气,不会通过风阀盒81被引入尘埃贮存容器60。
这样,在通常运转下,旋转刷51的刷51b与空气过滤器30处于非接触状态。也就是说,刷51b与空气过滤器30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因此,能够防止由于刷51b继续接触空气过滤器30而磨损,由此旋转刷51的持久性提高。
(过滤器清扫运转)在过滤器清扫运转下,在图1所示的制冷剂回路中,为压缩机4停止,制冷剂不循环的状态。室内机组3构成为:在该过滤器清扫运转过程中,能够在“尘埃除去动作”、“刷清扫动作”、“尘埃运送动作”和“尘埃排出动作”之间进行切换。此外,室内机组3构成为:进行“尘埃除去动作”、“刷清扫动作”、“尘埃运送动作”时,设在装饰板11上的LED16会亮。由此便能够告知用户这些动作正在进行。
“尘埃除去动作”是一个除去已被捕获到空气过滤器30上的尘埃的动作;“刷清扫动作”是一个除去已被捕获到旋转刷51上的尘埃的动作;“尘埃运送动作”是一个将尘埃从尘埃贮留容器60运送到尘埃捕集箱90的动作;“尘埃排出动作”是一个将尘埃从尘埃捕集箱90排向室内机组3外的动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尘埃除去动作”与“刷清扫动作”交替进行。首先,在“尘埃除去动作”下室内风扇21停止。并且,让旋转刷51的刷51b与空气过滤器30接触。在此状态下,空气过滤器30朝着使旋转刷51的刷51b的毛逆向倾斜的方向旋转移动(图11(A)中的空心箭头方向)。此外,此时让旋转刷51一直处于停止不动。
这样,所述空气过滤器30上的尘埃就被旋转刷51的刷51b捕获(图11(A))。而且,过滤器驱动机构40的限位开关44的杆44a一开始工作,过滤器驱动马达41就停止,空气过滤器30就停止旋转。也就是说,空气过滤器30转动一定角度便停下来。因此,空气过滤器30中与旋转刷51的刷51b接触的区域的尘埃被除去。这里,因为所述刷51b上的毛,是以顶着空气过滤器30的旋转方向(移动方向)倾斜的方式排列的,所以该空气过滤器30的尘埃易于被刷51b扫下来。因此,能够使旋转刷51对尘埃的除去效率提高。如上所述,如果所述空气过滤器30停止旋转,则从尘埃除去动作切换为刷清扫动作。
在刷清扫动作下,在室内风扇21仍然停止的状态下,首先,旋转刷51在图11中向左旋转(逆时针旋转)。此时,所述旋转刷51旋转,维持将尘埃捕获在刷51b上的状态不变,刷51b、52b与清扫用刷52接触(参照图11(B))。所述旋转刷51旋转规定角度后,停止。
之后,所述旋转刷51,进行旋转方向与所述旋转方向相反的旋转(图11中向右旋转(顺时针旋转))。这样,捕获在所述旋转刷51的刷51b上的尘埃,就再由所述清扫用刷52的刷52b除去(参照图11(C))。这是因为所述清扫用旋转刷52的刷52b的刷毛,是方向向下排列,即,刷毛逆着旋转刷51的旋转方向倾斜排列,因此由该清扫用刷52将附着在旋转刷51的刷51b上的尘埃扫下来。
通过让所述旋转刷51和清扫用刷52的刷51b、52b的相互接触,该清扫用刷52的主体部52a便被朝着远离所述旋转刷51的方向推去,但是因为该主体部52a借助弹簧部52c被推向旋转刷51一侧,所以在刷51b、52b相互不分离的情况下,清扫用刷52被适当地推到旋转刷51上。因此,能够更加可靠地将尘埃从所述旋转刷51的刷51b上除去,而由所述清扫用刷52的刷52b捕获到尘埃。此外,所述旋转刷51转到原来的位置(图11(A)中的状态)而停止。
接下来,所述旋转刷51再次向左旋转(逆时针旋转)规定的旋转角度。这样,已捕获到所述清扫用刷52的刷52b上的尘埃便被旋转刷51的刷51b扫下来,落入尘埃贮留容器60的贮留部62(参照图11(D))。也就是说,因为所述旋转刷51的刷51b的刷毛顺着旋转方向倾斜排列,所以能够从所述清扫用刷52的刷52b上可靠地扫落尘埃。此时,也是因为所述清扫用刷52被弹簧部52c适当地推向旋转刷51一侧,所以能够更加可靠地将尘埃从该清扫用刷52除去。
如上所述,已捕获到旋转刷51上的尘埃被除去,贮留到尘埃贮留容器60的贮留部62中。之后,旋转刷51再次向右旋转(顺时针旋转)回到原始状态(图11(A)),“刷清扫动作”临时结束。
上述那样的“刷清扫动作”一结束,则再次进行上述“尘埃除去动作”。也就是说,空气过滤器30再次旋转,限位开关44的杆44a再次开始工作,空气过滤器30停止。由此空气过滤器30中的让旋转刷51的刷51b通过了的区域上的尘埃便就被捕获到旋转刷51的刷51b上(图11(A))。这样,重复进行“尘埃除去动作”和“刷清扫动作”,空气过滤器30中每个规定区域的尘埃都会被除去。而且,当所述空气过滤器130上所有区域的尘埃都被除去后,“尘埃除去动作”和“刷清扫动作”就完全结束。例如,限位开关44的杆44a工作一定的次数后,则做出空气过滤器30已旋转了一次的判断,结束所述动作。
在进行上述“尘埃除去动作”与“刷清扫动作”时,由贮留量检测机构70检测尘埃贮留容器60中的尘埃贮留量。也就是说,由发光LED72发出的光的强度由光敏晶体管73检测。而且,当光敏晶体管73的检测光强度成为设定值(下限值)以下时,则判断为尘埃贮留容器60内的尘埃达到规定量,切换为“尘埃运送动作”。
在“尘埃运送动作”中,旋转刷51在图11(A)的状态下停止,并且空气过滤器30处于停止状态。而且,风阀盒81的风阀82成为打开状态(图13(B)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室内风扇21被驱动,室内风扇21的吹出空气便经引入用导管86和风阀盒81被引入尘埃贮留容器60中。由此尘埃贮留容器60中的尘埃便与空气一起,通过运送用导管88被运送到尘埃捕集箱90内。这样一来,所述尘埃贮留容器60中尘埃的贮留量减少,光敏晶体管73的检测光强度提高。并且,当该检测光强度上升到设定值(上限值)以上时,则以尘埃贮留容器60中的尘埃基本上全都被排出为标志,结束“尘埃运送动作”。之后,再次开始“尘埃除去动作”或“刷清扫动作”。
在本实施方式的过滤器清扫运转下,视规定条件决定“尘埃排出动作”进行与否。也就是说,在上述“尘埃运送动作”中风阀82已打开后,让发光LED72亮起来,检测该光强度,若光强度低于规定值,则做出:所述尘埃贮留容器60内的尘埃尚未利用室内风扇21的吹出空气运送,也就是说,尘埃堵在从尘埃贮留容器60到尘埃捕集箱90的运送路径上,或者大量的尘埃被捕集在尘埃捕集箱90内这样的判断,让装饰板11上的LED16亮起来,将这一情况告知用户,根据遥控器操作等,进行以下的“尘埃排出动作”。此外,与这样的风阀82的动作连动,定期地,例如一个星期进行一次地进行检测所述发光LED72的光强度的动作(以下也称为满了、堵住检测动作)。
在“尘埃排出动作”中,与所述“尘埃运送动作”一样,旋转刷51在图11(A)的状态下停止,并且空气过滤器30处于停止状态。而且,风阀盒81的风阀82处于关闭状态(图13(C)中的状态)。
在上述状态下,在用户已将吸尘器的管嘴150插入装饰板11的管嘴插入部110内的状态下进行吸引动作。尘埃捕集箱90内的尘埃,靠该吸引动作经运送用导管88、尘埃贮留容器60、风阀盒81、吸引用导管87和管嘴插入部110被吸入吸尘器内。此时,残留在尘埃贮留容器60内的尘埃也通过吸引用导管87被吸入吸尘器内。其结果,尘埃捕集箱90和尘埃贮留容器60内的尘埃都被排出室内机组3外。
此外,在一旦判断出光强度低于规定值的情况下,直到尘埃在所述“尘埃排出动作”下不存在了且尘埃捕集箱90内的尘埃变少为止,亦即,所述发光LED72的光强度达到规定值以上为止,以规定的间隔定期进行上述那样的满了、堵塞检测动作。当该光强度达到规定值以上时,让所述装饰板11上的LED16熄灭。之后,例如一个星期进行一次通常的满了、堵塞检测动作。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进行尘埃除去动作时,让室内风扇21停止运转。但是并不限于此,还可以在已让室内风扇21运转的状态下进行尘埃除去动作。这样做以后,就能够借助室内风扇21对空气的吸入来一边将尘埃吸附在空气过滤器30一侧,一边除去尘埃。所以能够防止除尘时尘埃落下,从而能够可靠地用旋转刷51扫去尘埃。
在进行制冷制暖等空调运转时,除可以进行所述尘埃除去动作以外,还可以进行刷清扫动作、尘埃运送动作、尘埃排出动作。这样一来,即使在连续运转的时候,也能够定期地对空气过滤器30进行清扫、从空气过滤器30上回收尘埃等。
-实施方式的效果-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空调装置1的室内机组3构成为:包括主体机组10、扫除机组100和装饰板11三个构成部件(机组)。其中,该主体机组10包括室内热交换器22和室内风扇21;该扫除机组100包括用以除去已捕获在空气过滤器30上的尘埃的尘埃除去机构50和用以捕获尘埃的尘埃捕集箱90;该装饰板11覆盖室内侧,。因此,在不需要扫除机组100的情况下,能够由主体机组10和装饰板11构成室内机组,另一方面,很容易地就能够将扫除机组100加到室内机组上。
而且,在所述扫除机组100内也另外设有与所述主体机组10内的电子元器件箱20不同的专用电子元器件箱105。这样一来,只要仅将电子元器件箱20、105能够相互间收、发电信号地电连接起来即可,因此与由一个电子元器件箱内的电子元器件控制主体机组10和扫除机组100双方的结构相比,更易于将该扫除机组100加到室内机组中,或者在室内机组中省略使用扫除机组100。而且,如上所述,通过将电子元器件箱20、105能够相互间收、发信号地电连接起来,就能够让所述主体机组10与扫除机组100连动工作。
通过设置上述那样的扫除机组100,则能够在已由尘埃除去机构50除去在空气过滤器30捕获到的尘埃以后,再利用尘埃运送机构80运送尘埃,并让尘埃贮留在尘埃捕集箱90内,从而能够减轻用户清扫所述空气过滤器30的清扫作业。再就是,通过将用于让吸尘器的管嘴150插入的管嘴插入部110设在位于室内机组3的室内侧的装饰板11上,经尘埃贮留容器60将该管嘴插入部110和尘埃捕集箱90连接起来,则能够由所述吸尘器的管嘴150效率良好地吸引该尘埃捕集箱90与尘埃贮留容器60内的尘埃。
进一步而言,通过这样设置,即,将从所述尘埃贮留容器60延伸出来的运送用导管88连接在所述尘埃捕集箱90的一端,让排气口91在另一端朝着扫除机组100的空腔壳体101外侧开放,则能够利用室内风扇21的吹出空气让借助尘埃运送机构80引入的空气效率良好地在所述尘埃捕集箱90内流动。这样一来,便能够将所述尘埃贮留容器60内的尘埃可靠地运送到所述尘埃捕集箱90内,并让该尘埃效率良好地贮留在所述尘埃捕集箱90内。
在所述主体机组10下侧设置钩145,并且将“U”字形临时悬挂金属吊环146设在所述扫除机组100的隔板25上表面,这样一来,在将该主体机组10固定在天棚里的天棚面上以后,再将扫除机组100安装到主体机组10下侧之际,能够让扫除机组100的“U”字形临时悬挂金属吊环146与所述主体机组10上的钩145接合,从而易于将扫除机组100安装在主体机组10上。而且,虽然由于所述扫除机组100的隔板25的存在,所述钩145与“U”字形临时悬挂金属吊环146的接合部看不到了,但是通过将透明部147设在该隔板25上的“U”字形临时悬挂金属吊环146附近,则能够一边从下方目视所述接合部,一边进行作业,得以谋求作业性提高。
在所述扫除机组100内,将尘埃贮留容器60设置为能够转动,并且不与该尘埃贮留容器60发生碰撞地配置电子元器件箱105和尘埃捕集箱90,而且在该尘埃捕集箱90上侧形成由服务盖106覆盖的服务孔25a,与该服务孔25a相对应在所述主体机组10上配置电子元器件箱20。这样做以后,在将该主体机组10的电子元器件箱20进行维修保养之际,便能够让所述尘埃贮留容器60转动,来将所述尘埃捕集箱90、服务盖106和空气过滤器30卸下来,而易于访问所述电子元器件箱20。因此,根据上述结构,能够谋求所述主体机组10的电子元器件箱20的维修保养作业性提高。
使连接所述尘埃贮留容器60与尘埃捕集箱90的运送用导管88与该尘埃贮留容器60与尘埃捕集箱90的连接部分107、108、连接该尘埃贮留容器60和喷嘴插入部110的柔性导管87b的与该尘埃贮留容器60和喷嘴插入部110的连接部分109、131分别为能够装卸的结构。这样做以后,在进行维修保养之际,则易于装卸所述导管88、87b,从而能够谋求作业性提高。
(其他实施方式)上述实施方式还可以采用以下结构。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从空气过滤器30上除下来的尘埃捕集在尘埃捕集箱90中。但并不限于此,只要是能够捕集尘埃的结构,什么结构都可以。例如可以采用袋状尘埃捕集袋等。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所述尘埃捕集箱90设在扫除机组100内。但并不限于此,还可以将尘埃捕集箱90和室内机组3分开设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尘埃从尘埃贮留容器60运送到所述尘埃捕集箱90的手段,利用的是室内风扇21的吹出空气。但并不限于此,只要是能够运送尘埃的结构,什么结构都可以。例如可以设置专用风扇。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空气过滤器30形成为圆形形状,但是并不限于此,空气过滤器还可以形成为例如矩形形状。在该情况下,所述空气过滤器30和旋转刷51直线性地相对移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所述隔板25的气孔26上设置了4根径向梁部27,但并不限于此,设3根亦可。在这样设3根所述径向梁部27的情况下,只要在图23中,设置2根从气孔26的中心延伸到该气孔26和服务孔25a之间的部分的径向梁部27,设置1根从所述气孔26的中心延伸到尘埃贮留容器60一侧的径向梁部27即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空气过滤器230设在扫除机组100内。但是在卸下该扫除机组100,将装饰板11直接安装在主体机组10上的情况下,只要将空气过滤器装在装饰板的主壳体18内侧即可。具体而言,如图26所示,为做到空气过滤器230位于装饰板211的吸入栅212的缝隙部12a上方,只要将用以支撑所述空气过滤器230两端部的支撑部213设在所述装饰板211的主壳体内侧即可。此外,在图26的例子中,所述支撑部230的截面形成为近似“F”字形,以便在与缝隙部212a具有一定距离的位置上支撑住所述空气过滤器230。但是并不限于此,只要是能够在与缝隙部212a具有一定距离的位置上支撑住所述空气过滤器230的结构,什么结构都可以。
-产业上的实用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对于空气过滤器设在室内风扇的吸入侧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很有用。

Claims (16)

1.一种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在壳体(18、101)内包括:室内热交换器(22)、将从室内吸入的空气吹向所述室内热交换器(22)的室内风扇(21)和设在该室内风扇(21)的吸入侧的空气过滤器(30),其特征在于:
该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包括:
主体机组(10),包括所述室内热交换器(22)与室内风扇(21),
扫除机组(100),位于所述主体机组(10)的室内侧,且包括:所述空气过滤器(30)和用以除去已捕获在该空气过滤器(30)上的尘埃的尘埃除去机构(50),和
室内面板(11),覆盖所述扫除机组(100)的室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扫除机组(100),在俯视图上所述空气过滤器(30)的外部,设有用于捕集已由所述尘埃除去机构(50)除去的尘埃的尘埃捕集机构(9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扫除机组(100)进一步包括:用以将所述尘埃运送到所述尘埃捕集机构(90)的尘埃运送机构(8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尘埃运送机构(80)构成为:利用所述室内风扇(21)的吹出空气将所述尘埃运送到所述尘埃捕集机构(90)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尘埃捕集机构(90)上,形成有所述室内风扇(21)的吹出空气与所述尘埃一起流入的流入口(94)和朝着扫除机组(100)外排出该吹出空气的排气口(91),并且在该排气口(91)的上游侧设有过滤器(9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尘埃捕集机构(90)形成为箱形;
所述流入口(94)形成在所述尘埃捕集机构(90)的一个侧部,另一方面,所述排气口(91)形成在该尘埃捕集机构(90)的另一个侧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其特征在于:
在覆盖所述主体机组(10)的壳体(18)下侧的主体隔板(23、24)上,形成有用以将所述室内风扇(21)的吹出空气引入所述扫除机组(100)内的引入口(86d);
所述主体机组10构成为:能够安装用以从下方堵塞所述引入口(86d)的关闭盖(95)。
8.根据权利要求1到7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尘埃除去机构(50)包括:除去已捕获在所述空气过滤器(30)上的尘埃的尘埃除去部(51、52、61)和用以聚集已由该尘埃除去部(51、52、61)除去的尘埃的贮留部(62)。
9.根据权利要求1到8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尘埃除去机构(50)构成为:能够在从俯视图来看与所述空气过滤器(30)重合的尘埃除去位置和不与该空气过滤器(30)重合的维修保养位置之间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其特征在于:
在俯视图上,所述空气过滤器(30)为圆形;
在覆盖所述主体机组(10)的壳体(18)下侧的主体隔板(23、24)上,形成有用以将所述室内风扇(21)的吹出空气引入所述扫除机组(100)内的引入口(86d);
所述尘埃除去机构(50)设置为:其一端连接在所述引入口(86d)上,沿所述空气过滤器(30)的径向延伸,所述尘埃除去机构(50)构成为:能够以该引入口(86d)为中心转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机组(10)与扫除机组(100)分别进一步包括电子元器件箱(20、105),该电子元器件箱(20、105)内收放有用以控制机组(10、100)内的构成部件(21、40、50、70、80)的电子元器件,这些电子元器件箱(20、105)相互间能够接收、发送电信号地连接在一起。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体机组(10)的壳体18的下侧设有突出部(145);
在覆盖所述扫除机组(100)的壳体(101)上侧的隔板(25)上,设有与所述突出部(145)接合的接合部(146);
在所述扫除机组(100)的隔板(25)上,设有能够从该扫除机组(100)的下方目视所述突出部(145)与接合部(146)的接合部分的透明部(147)。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扫除机组(100),在从俯视图来看圆形的所述空气过滤器(30)的外部,设有用以捕集由所述尘埃除去机构(50)除去的尘埃的尘埃捕集机构(90);
所述主体机组(10)与扫除机组(100)分别包括电子元器件箱(20、105),该电子元器件箱(20、105)内收放有用以控制机组(10、100)内的构成部件(21、40、50、70、80)的电子元器件;
在覆盖所述主体机组(10)的壳体(18)下侧的主体隔板(23、24)上,形成有用以将所述室内风扇(21)的吹出空气引入所述扫除机组(100)内的引入口(86d);
所述尘埃除去机构(50)设置为:其一端连接在所述引入口86d上,沿所述空气过滤器(30)的径向延伸,所述尘埃除去机构(50)构成为:能够以该引入口(86d)为中心转动;
在覆盖所述扫除机组(100)的壳体(101)上侧的空腔隔板(25)的下方,具体而言,在所述尘埃除去机构(50)的转动范围外且在俯视图上所述空气过滤器(30)的外部,设置有所述扫除机组(100)的电子元器件箱(105)和所述尘埃捕集机构(90);
在所述空腔隔板(25)的尘埃捕集机构(90)的上方,形成有被盖部件(106)覆盖住的开口(25a),对应于该开口(25a)设有所述主体机组(10)的电子元器件箱20。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扫除机组(100)进一步包括:用以捕集已由所述尘埃除去机构(50)除去的尘埃的尘埃捕集机构(90);
所述尘埃捕集机构(90),经构成运送通路的导管(88)与所述尘埃除去机构(50)相连接;
所述导管(88)能够装、卸地连接在尘埃捕集机构(90)与尘埃除去机构(50)中至少一机构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内面板(11)包括:覆盖所述室内风扇(21)的吸入侧的吸入栅(12);
在所述吸入栅(12)上设有吸尘器的管嘴(150)能够插入的管嘴插入部(110);
所述管嘴插入部(110)构成为:在所述管嘴(150)已插入的状态下与所述尘埃捕集机构(90)连通。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室内面板(211)上设有用以支撑所述空气过滤器(230)的支撑部(213)。
CN2008801214956A 2007-12-19 2008-12-17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 Active CN1019037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327898 2007-12-19
JP2007-327898 2007-12-19
JP2008015635 2008-01-25
JP2008-015635 2008-01-25
PCT/JP2008/003820 WO2009078177A1 (ja) 2007-12-19 2008-12-17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03709A true CN101903709A (zh) 2010-12-01
CN101903709B CN101903709B (zh) 2013-03-27

Family

ID=407952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214956A Active CN101903709B (zh) 2007-12-19 2008-12-17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103559B2 (zh)
EP (1) EP2233854B1 (zh)
JP (2) JP4433084B2 (zh)
KR (1) KR101213250B1 (zh)
CN (1) CN101903709B (zh)
AU (1) AU2008336998B2 (zh)
WO (1) WO2009078177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08289A (zh) * 2012-12-10 2013-04-03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过滤网清洁装置及空调室内机
CN106322720A (zh) * 2016-09-29 2017-01-1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天井机的面板组件及天井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81847B1 (ja) * 2007-10-25 2009-06-17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JP5338322B2 (ja) * 2008-01-11 2013-11-13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US8647404B2 (en) * 2009-04-30 2014-02-11 Daikin Industries, Ltd. In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JP2012068000A (ja) * 2010-09-27 2012-04-05 Daikin Industries Ltd 活性種生成ユニット
JP5668782B2 (ja) * 2013-04-30 2015-02-12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化粧パネル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CN104279622B (zh) * 2013-07-03 2019-07-12 海尔集团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
JP6458984B2 (ja) * 2014-10-10 2019-01-30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機
KR102482011B1 (ko) 2015-05-04 2022-12-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필터 청소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공기조화기
CA162990S (en) * 2015-06-18 2016-02-05 Stelpro Design Inc Heater housing
JP6763762B2 (ja) * 2016-12-22 2020-09-30 株式会社コロナ 空気調和機
CN106839149A (zh) * 2017-02-20 2017-06-13 广州专哲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智能检测功能的空气净化器
CN111536538B (zh) * 2020-04-26 2022-03-29 温州宏泽热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锅炉输灰系统
CN113202611B (zh) * 2021-06-17 2023-06-27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57398A (ja) * 2001-05-31 2002-12-13 Kato Denko:Kk 空気調和機の清掃装置及び清掃方法
CN1584435A (zh) * 2003-08-18 2005-02-2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具有带空气过滤器自动清扫功能的室内机的空调机
JP2005083721A (ja) * 2003-09-11 2005-03-3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
JP2006214663A (ja) * 2005-02-04 2006-08-1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
WO2007060921A1 (ja) * 2005-11-25 2007-05-31 Daikin Industries, Ltd. 空気調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221479A (en) * 1961-07-10 1965-12-07 Rockwell Standard Co Lint arrester
GB1249159A (en) * 1968-06-04 1971-10-06 Parks Cramer Improvements in filters
US6070660A (en) * 1997-02-18 2000-06-06 Hoffman Controls Corp. Variable speed fan motor control for forced air heating/cooling system
JP2003074900A (ja) 2001-08-30 2003-03-12 Hitachi Ltd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JP4110375B2 (ja) * 2002-06-27 2008-07-02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
JP2004077047A (ja) 2002-08-20 2004-03-11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機
JP2004144320A (ja) 2002-10-22 2004-05-20 Sanyo Electric Co Ltd 空気調和機
JPWO2004079270A1 (ja) 2003-03-04 2006-06-0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エアフィルタの自動清掃機能付き室内ユニット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JP2005083612A (ja) 2003-09-05 2005-03-3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
JP2005308274A (ja) * 2004-04-20 2005-11-0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
US7544223B2 (en) * 2004-09-02 2009-06-09 Fujitsu General Limited Air conditioner
JP4418427B2 (ja) 2005-07-04 2010-02-17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室内機ユニット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EP1762790B1 (en) * 2005-09-13 2010-12-15 Fujitsu General Limited Air conditioner with a filter cleaning arrangement
JP4124225B2 (ja) * 2005-11-25 2008-07-23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5069870B2 (ja) 2006-05-18 2012-11-07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2008157538A (ja) 2006-12-22 2008-07-10 Kowa Co Ltd 清掃具及び空気調和機
CN101606028B (zh) * 2007-02-09 2011-04-13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
JP4910744B2 (ja) * 2007-02-09 2012-04-0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BRPI0810273A2 (pt) 2007-05-17 2019-09-24 Daikin Ind Ltd "unidade interna de um condicionador de ar".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57398A (ja) * 2001-05-31 2002-12-13 Kato Denko:Kk 空気調和機の清掃装置及び清掃方法
CN1584435A (zh) * 2003-08-18 2005-02-2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具有带空气过滤器自动清扫功能的室内机的空调机
JP2005083721A (ja) * 2003-09-11 2005-03-3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
JP2006214663A (ja) * 2005-02-04 2006-08-1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
WO2007060921A1 (ja) * 2005-11-25 2007-05-31 Daikin Industries, Ltd. 空気調和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08289A (zh) * 2012-12-10 2013-04-03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过滤网清洁装置及空调室内机
CN103008289B (zh) * 2012-12-10 2015-01-21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过滤网清洁装置及空调室内机
CN106322720A (zh) * 2016-09-29 2017-01-1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天井机的面板组件及天井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08336998B2 (en) 2011-09-01
EP2233854A4 (en) 2013-04-24
EP2233854B1 (en) 2016-04-13
US9103559B2 (en) 2015-08-11
JP4433084B2 (ja) 2010-03-17
US20100287967A1 (en) 2010-11-18
KR20100096246A (ko) 2010-09-01
EP2233854A1 (en) 2010-09-29
AU2008336998A1 (en) 2009-06-25
WO2009078177A1 (ja) 2009-06-25
JP2010060282A (ja) 2010-03-18
KR101213250B1 (ko) 2012-12-18
JP2009198161A (ja) 2009-09-03
CN101903709B (zh) 2013-03-27
JP5212349B2 (ja) 2013-06-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03709B (zh)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
CN101896776B (zh) 空调装置的扫除机组
CN101910745B (zh)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
CN102077034B (zh)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
CN101680679B (zh)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
CN101910741B (zh)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
CN101896775B (zh)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
CN101606028A (zh)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
CN101606027B (zh)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
CN101896774B (zh)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
CN101910746B (zh)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
JP2010060282A5 (zh)
CN101910744B (zh)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
US20090188216A1 (en) Ceiling type air conditioner
CN101688683A (zh) 尘埃捕集箱及其包括该尘埃捕集箱的空调装置
CN102395836A (zh)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
CN100480594C (zh) 空调机
CN101910742B (zh) 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
JP2011043293A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JP4752915B2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CN101377327B (zh) 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