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01989A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01989A
CN101901989A CN2009102604683A CN200910260468A CN101901989A CN 101901989 A CN101901989 A CN 101901989A CN 2009102604683 A CN2009102604683 A CN 2009102604683A CN 200910260468 A CN200910260468 A CN 200910260468A CN 101901989 A CN101901989 A CN 1019019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le terminal
receiver
connector
main body
protective bulk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6046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01989B (zh
Inventor
堀内秀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832512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15196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832513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360469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9019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019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019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019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14Bases; Cases composed as a modular blocks or assembly, i.e. composed of co-operating parts provided with contact member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between the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4Means for preventing access to live contacts
    • H01R13/447Shutter or cover plate
    • H01R13/453Shutter or cover plate opened by engagement of counterpart
    • H01R13/4538Covers sliding or withdrawing in the direction of eng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2933Comprising exclusively pivoting lever
    • H01R13/62938Pivoting lever comprising own camming mean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其目的是防止设有移动板的连接器中的阳性端子接头的变形。本发明连接器设有包括接收器(14)的阳性连接器(10)、安装到接收器中的阴性连接器(60)、以及定位阳性端子接头(20)的移动板(40)。移动板包括形成有定位孔(47)的板状的板主体(42)。板主体可以与阴性连接器一起从初始位置朝接收器的后侧移动,在初始位置,阳性端子接头(20)的前端部穿过定位孔从板主体的前表面突出,并且板主体包括保护壁(41),保护壁向前突出且适于保护在初始位置突出的阳性端子接头的前端部。阴性连接器形成有用于允许保护壁退避的凹部(66)。每个保护壁均布置在一个阳性端子接头组和与该阳性端子接头组相邻的另一个阳性端子接头组之间。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
背景技术
例如,已知在日本未审专利公开No.2006-196225中公开的连接器是传统的设有移动板的连接器。该连接器设有包括管状接收器的阳性连接器和从前方装配到该接收器中的阴性连接器。移动板容纳在接收器中,使其可以沿前后方向移动。该移动板包括形成有多个定位孔的板状的板主体,在移动板与阴性壳体连接之前的初始位置上,阳性端子接头的前端部穿过定位孔从板主体的前表面突出。因此,在初始位置上,通过使探针从前方与阳性端子接头的从板主体的前表面突出的前端部接触,能够进行电连接测试。
然而,如果为了电连接测试而使阳性端子接头的前端部如上所述地从板主体的前表面突出,则当阴性壳体在相对于前后方向倾斜的情况下插入到接收器时,阴性壳体的角部可能与阳性端子接头的前端碰撞而使它们变形。
此外,如图24所示,移动板是树脂成形品,并且在成形过程中,周壁部1可能因向内凹入而具有不正确的姿势。如果移动板在保持这样不正确姿势的情况下容纳在接收器2中,则在周壁部1的外表面与接收器2的面向该外表面的内表面之间形成间隙3。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情况开发了本发明,并且其目的是提高连接器的可操作性。
根据本发明,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来解决该目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
阳性壳体,该阳性壳体形成有管状接收器;
阴性壳体,该阴性壳体从前方至少部分装配到接收器中;以及
移动板,该移动板用于将至少部分容纳在阳性壳体中的一个或多个阳性端子接头定位在接收器中,
其中:
该移动板包括形成有一个或多个定位孔的板状的板主体,并且可以与阴性壳体一起从初始位置朝向接收器的后侧移动,在该初始位置上,阳性端子接头的前端部穿过定位孔从板主体的前表面突出,
该板主体包括至少一个保护壁,所述至少一个保护壁基本向前突出并且适于保护在初始位置上突出的阳性端子接头的前端部,并且
所述阴性壳体形成有用于允许保护壁退避的至少一个凹部。
根据这种构造,即使在移动板在初始位置处容纳在接收器中的情况下阴性壳体以不正确的姿势从前方插入到接收器中,阴性壳体的角部也与保护壁的突出端碰撞,从而能够防止一个或多个阳性端子接头的变形。这里,不正确的姿势指的是,当竖直和/或水平方向是与连接方向交叉的方向中的彼此正交的方向时,竖直倾斜的姿势和/或水平倾斜的姿势。不管阴性壳体沿竖直和水平方向中的哪一个方向倾斜,都能够防止阳性端子接头的变形。
因此,通过防止设有移动板的连接器中的一个或多个阳性端子接头的变形,提高了连接器的可操作性。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通过将多个辅助壳体组装到框架中来使阳性壳体形成有管状接收器。
优选地,当将并排布置在一个辅助壳体中的多个阳性端子接头假定为一个阳性端子接头组时,保护壁布置在一个阳性端子接头组和与该一个阳性端子接头组相邻的另一个阳性端子接头组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优选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
阳性壳体,通过将多个辅助壳体组装到框架中来使该阳性壳体形成有管状接收器;
阴性壳体,该阴性壳体从前方装配到接收器中;以及
移动板,该移动板用于将容纳在阳性壳体中的阳性端子接头定位在接收器中,
其中:
该移动板包括形成有定位孔的板状的板主体,并且可以与阴性壳体一起从初始位置朝向接收器的后侧移动,在该初始位置上,阳性端子接头的前端部穿过定位孔从板主体的前表面突出,
该板主体包括保护壁,所述至少一个保护壁向前突出并且适于保护在初始位置上突出的阳性端子接头的前端部,
所述阴性壳体形成有用于允许保护壁退避的凹部,并且
当将并排布置在一个辅助壳体中的多个阳性端子接头假定为一个阳性端子接头组时,保护壁布置在一个阳性端子接头组和与该一个阳性端子接头组相邻的另一个阳性端子接头组之间。
根据这种构造,即使在移动板在初始位置处容纳在接收器中的情况下阴性壳体以不正确的姿势从前方插入到接收器中,阴性壳体的角部也与保护壁的突出端碰撞,从而能够防止阳性端子接头的变形。这里,不正确的姿势指的是:当竖直和水平方向是与连接方向交叉的方向中的彼此正交的方向时,竖直倾斜的姿势和水平倾斜的姿势。换句话说,由于接收器的开口为大致正方形,所以将阴性壳体的可能的不正确姿势假定为竖直倾斜的姿势和水平倾斜的姿势。不管阴性壳体沿竖直和水平方向中的哪一个方向倾斜,都能够防止阳性端子接头的变形。
优选如下所述地实施本发明。
保护壁可以向前变薄。
根据这种构造,保护壁能够更容易地插入到凹部中。
移动板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周壁部,该至少一个周壁部从板主体的外周边缘或该外周边缘附近向前突出,保护壁的从其前端部的相对端延伸至板主体的相对横向边缘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分别与周壁部连接,并且/或该保护壁可以在其前端部上形成有至少一个切口。
根据这种构造,通过使保护壁的相对横向边缘分别与周壁部连接,能够防止保护壁的倾斜并且能够提高整个移动板的刚度。此外,例如,如果在凹部中设有锁定部,则切口的形成能够防止锁定部与保护壁干涉。
至少一个加强壁可以与保护壁连接成横向突出,并且可以在板主体的与加强壁对应的位置上形成用于或可用于至少部分插入夹具的至少一个孔。
根据这种构造,通过加强壁能够防止保护壁的倾斜,并且当将夹具插入孔中时,通过加强壁能够避免夹具与阳性端子接头接触。此外,通过设置加强壁,能够与处于不正确姿势下的阴性壳体相干涉的面积增大,并且阴性壳体更可能与保护壁或加强壁相干涉,因此,能够有效防止阳性端子接头的变形。
根据上述内容,在包括移动板的连接器中,能够防止阳性端子接头的变形,所以提高了连接器的总体可操作性。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连接器,尤其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面或其优选实施例,包括:
阳性壳体,该阳性壳体包括管状接收器;
阴性壳体,该阴性壳体从前方至少部分装配到接收器中;以及
移动板,该移动板用于将至少部分容纳在阳性壳体中的一个或多个阳性端子接头定位在接收器中,
其中:
该移动板包括形成有一个或多个定位孔的(优选大致板状的)板主体以及基本上沿着接收器的内周表面从该板主体突出或从该板主体的外周边缘竖立的至少一个周壁部,该板主体可以与阴性壳体一起朝向接收器的后侧移动,
周壁部由大致板状的壁形成为大致矩形管的形状,并且在壁的外表面上的基本对应于开口边缘的中间部分(优选基本中央部分)的位置上包括至少一个锁定部,并且
在接收器的基本面向该壁的外表面的位置上设有至少一个可接合部,该至少一个可接合部用于通过与锁定部接合来将周壁部校正为具有正确姿势。
根据这种构造,即使在成形过程中移动板的周壁部变形为偏离正确姿势,也能够通过使锁定部与可接合部接合来将周壁部校正为具有正确姿势。因此,在连接两个壳体时,例如,如果周壁部形成为向内凹入,阴性壳体的连接表面也不可能与周壁部的开口边缘干涉。
因此,将移动板校正为具有正确姿势,所以提高了连接器的总体可操作性。
优选如下所述地实施本发明的该方面。
锁定部可以包括布置为基本面向所述壁的外表面的一对突起,并且两个突起可以沿着该壁的外表面沿基本相反的方向突出。
根据这种构造,锁定部和可接合部能够接合为将该可接合部定位在这两个突起与所述壁的外表面之间。
两个突起可以布置为相对于经过这两个突起之间的轴线不对称。
根据这种构造,通过防止将移动板错误安装到接收器中,能够正确安装移动板。
可以在所述壁的外表面中形成一对导入槽,从而在开口边缘的中间部分上(优选基本在中央部分上)形成开口,并且所述两个突起可以分别设置为从形成每个导入槽的两个侧壁突出。
根据这种构造,能够利用每个导入槽的两个侧壁来形成两个突起。
根据上述内容,能够将移动板校正为具有正确姿势,所以提高了连接器的总体可操作性。
通过阅读以下对优选实施例和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这些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显而易见。应当理解,尽管分别描述了这些实施例,但它们的单个特征可以组合成另外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在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移动板安装到阳性连接器中之前并且两个连接器连接之前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2是示出移动板已在初始位置处安装在阳性连接器中但两个连接器尚未连接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3是示出两个连接器连接之后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4是示出阴性连接器以相对于连接方向竖直倾斜的不正确姿势插入到接收器中的状态的截面侧视图;
图5是示出阴性连接器以相对于连接方向水平倾斜的不正确姿势插入到接收器中的状态的截面侧视图;
图6是示出移动板已在初始位置处安装在阳性连接器中但两个连接器尚未连接的状态的截面侧视图;
图7是示出阴性连接器与接收器中的处于初始位置的移动板正确连接的状态的截面侧视图;
图8是阳性连接器的正视图;
图9是阴性连接器的正视图;
图10是移动板的透视图;
图11是移动板的正视图;
图12是移动板的侧视图;
图13是移动板的平面图;
图14是移动板的底视图;
图15是移动板的后视图;
图16是阳性壳体的侧视图;
图17是阳性壳体的正视图;
图18是移动板的正视图;
图19是移动板的侧视图;
图20是移动板的后视图;
图21是阳性壳体的正视图;
图22是锁定边缘部的放大图;
图23是示出两个突起与两个锁定边缘部接合的状态的放大图;以及
图24是示出现有技术中的在移动板和接收器之间形成有间隙的状态的示图。
附图标记列表
10…阳性连接器
11…阳性辅助连接器
12…阳性框架
13…阳性辅助壳体
14…接收器
20…阳性端子接头
21…锁定边缘部(可接合部)
40…移动板
41…保护壁
41A…切口
41B…对向壁(加强壁)
42…板主体
42A…通路孔(用于插入夹具的孔)
43…周壁部
45…导入槽
47…定位孔
48…限制突起(锁定部)
48A…突起
60…阴性连接器
61…阴性辅助连接器
62…阴性框架
63…阴性辅助壳体
66…凹部
C…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24描述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连接器设有阳性连接器10和阴性连接器60,以及安装在或安装到阳性连接器10中的移动板40,该阳性连接器10和阴性连接器60优选基于杠杆80(作为优选的可移动构件)的移位(优选为旋转或枢转运动)或通过该移位的帮助而能够彼此连接。在以下的描述中,将两个连接器10、60的待连接侧称为关于前后方向FBD的前侧。
如图9所示,阴性连接器60使得一个或多个、优选为多个的阴性辅助连接器61至少部分地组装在例如由合成树脂制成的阴性框架62中。每个阴性辅助连接器61均包括例如由合成树脂制成的阴性辅助壳体63。这里提及的阴性壳体具体由阴性框架62和多个阴性辅助壳体63组成。该阴性壳体优选整体上为大致矩形块的形式,并且/或具有大致正方形的连接表面。
如图6的右侧所示,在阴性框架62中,形成有能够至少部分容纳一个或多个相应的阴性辅助连接器61的一个或多个阴性辅助连接器容纳部64,该阴性辅助连接器容纳部64基本沿前后方向FBD贯穿。在阴性辅助壳体63上(优选在每个阴性辅助壳体63的外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联锁部63A。另一方面,在(优选每个)阴性辅助连接器容纳部64中或在其上设有与联锁部63A接合以保持阴性辅助连接器61的至少一个锁定部64A。
因此,当阴性辅助连接器61从插入侧、优选基本上从后方插入到阴性辅助连接器容纳部64中达到图6所示的正确插入位置时,锁定部64A与联锁部63A接合,从而将阴性辅助连接器61至少部分容纳在阴性辅助连接器容纳部64中而不会例如向后脱出。
如图9所示,在阴性辅助连接器61中,优选基本上沿高度方向(图9中的竖直方向)布置有用于至少部分容纳一个或多个阴性端子接头70的一个或多个空腔65。空腔65形成为基本沿前后方向FBD贯穿阴性辅助壳体63。如图6所示,阴性端子接头70通过锁定矛杆64B和/或至少一个保持件69至少部分容纳在空腔65中,从而不会向后脱出。
如图9所示,在阴性框架62的连接表面(前表面)中,在各个阴性辅助连接器61之间形成有一个或多个凹部66。这些凹部66形成为从各个阴性辅助连接器61的连接表面稍微凹进。如稍后所述,在连接两个连接器10、60时,移动板40的保护壁41至少部分插入到这些凹部66中。
一个或多个、优选为一对的第一凸轮销67(优选具有沿前后方向FBD较长的椭圆形横截面)在阴性框架62的相对侧表面的相对于高度方向的中间部分上(优选在大致中央部分上)突出。在(优选两个)第一凸轮销67的对应一个的下方形成基本沿前后方向FBD延伸的一个或多个、优选为一对的引导肋68。(优选两个)引导肋68用来引导两个连接器10、60的连接操作和/或防止两个连接器10、60的错误连接。
如图17所示,阳性连接器10使得一个或多个、优选为多个的阳性辅助连接器11组装在例如由合成树脂制成的阳性框架12中。每个阳性辅助连接器11具体包括例如由合成树脂制成的阳性辅助壳体13。这里提及的阳性壳体具体由阳性框架12和多个阳性辅助壳体13组成。
在阳性框架12中,接收器14(优选基本上为矩形管的形式)形成为从阳性框架12和/或阳性辅助壳体13基本向前突出。接收器14优选从由多个阳性辅助壳体13形成的连接表面的外周边缘向前突出。接收器14具体具有大致正方形的开口。移动板40能至少部分容纳在接收器14中。
如图6的左侧所示,在阳性框架12中形成有能够至少部分容纳阳性辅助连接器11的阳性辅助连接器容纳部16,该阳性辅助连接器容纳部16基本沿前后方向FBD贯穿。在(优选每个)阳性辅助壳体13的外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联锁部13A。另一方面,在(优选每个)阳性辅助连接器容纳部16中设有与联锁部13A接合以保持阳性辅助连接器11的至少一个锁定部16A。
因此,当阳性辅助连接器11从插入侧、优选基本上从后方插入到阳性辅助连接器容纳部16中达到图6所示的基本正确的插入位置时,锁定部16A与联锁部13A接合,从而将阳性辅助连接器11容纳在阳性辅助连接器容纳部16中而不会例如向后脱出。
如图17所示,在阳性辅助连接器11中,优选基本上沿高度方向布置有用于至少部分容纳一个或多个阳性端子接头20的一个或多个空腔15。如图6的左侧所示,空腔15形成为基本沿前后方向FBD贯穿阳性辅助壳体13。阳性端子接头20通过锁定矛杆16B和/或至少一个保持件17至少部分容纳在空腔15中,从而不会向后脱出。当两个连接器10、60连接时,端子接头20、70电连接。
用于支撑杠杆80的一个或多个、优选为一对的支撑轴18在阳性框架12的相对侧表面的相对于高度方向的中间部分上(优选在大致中央部分上)突出。此外,如图16所示,在阳性框架12的相对侧表面上,优选通过形成从接收器14的前端开口边缘朝向支撑轴18延伸的基本直线形的切口来形成一个或多个、优选为一对的退避槽19。在连接两个连接器10、60时,第一凸轮销67至少部分插入到退避槽19中。
如图8所示,杠杆80(作为优选的可移动构件)例如由合成树脂制成,包括左右一对板状的臂部81和连接或桥接两个臂部81的可操作部82,并且优选整体上基本上为门状。臂部81形成有用于接收支撑轴18的一个或多个轴承孔83。具体地通过使支撑轴18与轴承孔83接合,杠杆80以备用位置(杠杆80在图1中的位置)和连接位置(杠杆80在图3中的位置)之间移位(优选可以绕支撑轴18与轴承孔83的接合位置旋转或枢转),在所述备用位置,优选臂部81沿高度方向竖立,在所述连接位置,优选臂部81在外侧跨过阴性连接器60的相对侧表面并且可操作部82位于阴性连接器60后方。在连接位置上与杠杆80的可操作部82接合的杠杆锁定部60A从阴性连接器60的后表面基本向后突出。在臂部81的内表面上形成以轴承孔83为中心的弧形凸轮槽84,其形成为在臂部81的外周边缘上形成开口。
移动板40例如由合成树脂制成(或者是树脂成形品)并将至少部分地布置在接收器14中或该处,并且起到沿着与两个连接器10、60的连接和分离方向交叉的方向(优选沿竖直和/或水平方向)定位各个阳性端子接头20的作用。这里,竖直和水平方向指的是,当前后方向FBD是与两个连接器10、60的连接和分离方向平行的方向时,在垂直于前后方向FBD的平面内彼此垂直的方向。移动板40优选基本为由多个大致板状的壁组成或包括多个大致板状的壁的矩形管的形式,并且可以在接收器14中基本沿前后方向FBD移动。该移动板40可以在接收器14中基本上前后移动。如图10所示,移动板40优选包括基本上与该移动板40的移动方向成直角的大致矩形的板主体42,和从该板主体42的外周边缘向前突出的(优选基本为矩形管形式的)至少一个周壁部43。在连接两个连接器10、60时,周壁部43的外周表面能够基本上与接收器14的内周表面接触地滑动。如图8所示,在周壁部43的内表面上的基本对应于(优选两个)引导肋68的位置上形成一个或多个、优选为一对的切口44。在接收器14的内表面的基本对应于(两个)切口44的位置上形成用于至少部分接收对应的引导肋68的一个或多个、优选为一对的接收槽14A。
在周壁部43的相对侧表面上(优选在其相对于高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分上)形成基本上沿前后方向FBD延伸并且在周壁部43的前端边缘上形成开口的一个或多个、优选为一对的导入槽45,该导入槽45能够至少部分接收第一凸轮销67。在周壁部43的相对侧表面上形成一个或多个第二凸轮销46,该第二凸轮销46跨在导入槽45上。当从前面看时,每个第二凸轮销46都基本为门状,并且对应的第一凸轮销67可以至少部分装配到第二凸轮销46的内部。当第一凸轮销67至少部分插入到第二凸轮销46的内部时,第二凸轮销46与杠杆80的凸轮槽84接合并与第一凸轮销67合为一体直至两个连接器10、60完全连接。因此,通过移位(优选旋转)杠杆80而整体地移动阴性连接器60和移动板40。
如图11所示,形成导入槽45的相对侧壁的一个或多个部分作为从周壁部43的外侧表面向外突出的一个或多个限制突起48。如图12至14所示,限制突起48设置在周壁部43的(优选基本相对的)侧表面上,以悬置或底切的方式从该/这些侧表面突出并且基本沿前后方向FBD延伸。另一方面,如图17所示,在用于容纳移动板40的接收器14的内周表面中形成用于至少部分接收限制突起48的一个或多个、优选为一对的限制凹部21。优选都具有燕尾形的限制凹部21和限制突起48可以彼此接合。因此,即使在成形过程中周壁部43向内凹入,也能够通过两个限制突起48和两个限制凹部21的接合来将周壁部43校正为正确姿势。
此外,如图11所示,一个或多个相应的阳性端子接头20插入其中的一个或多个、优选为多个的定位孔47形成为贯穿板主体42并且优选形成阵列。如图15详细所示,定位孔47适于优选通过成圆锥形地或逐渐收敛地形成为朝向板主体42的后表面变宽来引导相应的阳性端子接头20,同时它们通过朝向板主体42的前表面变窄来确保相应的阳性端子接头20的定位。移动板40从板主体42远离各个阳性辅助连接器11的前表面的初始组装位置IP(下文称为“初始位置”)移动到在连接两个连接器10、60时通过使板主体42与各个阳性辅助连接器11的前表面接触而完成连接操作时所到达的位置(终止位置)。在该移动路径的任一点上,阳性端子接头20都保持插入在定位孔47中,从而可靠地定位阳性端子接头20。如图6所示,当移动板40位于初始位置IP时,阳性端子接头20的前端部从板主体42的前表面突出,从而位于连接表面侧上。在该状态下,进行或可以进行未示出的电连接测试。应当注意,在接收器14中,各个阳性端子接头20的前端位置优选沿前后方向FBD在相同的位置上基本对准。
如图10所示,一个或多个、优选为多个的保护壁41从板主体42的前表面(基本上面向阴性连接器60的表面)基本向前突出。这些保护壁41设置为基本上对应于在阴性连接器60的前表面(与阳性连接器10的连接表面)中形成的凹部66。具体地,在连接两个连接器10、60时,各个阴性辅助连接器61由保护壁41至少部分分隔。这意味着保护壁41设置在至少部分分隔各个阳性辅助连接器11的位置上。换句话说,当将布置在任一个阳性辅助连接器11中的多个阳性端子接头20假定为一个阳性端子接头组20时,保护壁41布置在一个阳性端子接头组20和与该一个阳性端子接头组20相邻的另一个阳性端子接头组20之间。因此,如图11所示,当将属于一个阳性端子接头组20的阳性端子接头20插入其中的多个定位孔47假定为一个定位孔组47时,保护壁41布置在一个定位孔组47和与该一个定位孔组47相邻的另一个定位孔组47之间。
一个或多个保护壁41以与板主体42的前表面成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优选基本上垂直地竖立或突出,并且与板主体42连接。每个保护壁41的从该保护壁41的前端部的相对端延伸至板主体42的相对横向边缘优选分别与周壁部43连接。具体地,保护壁41连接周壁部43的未设有第二凸轮销46的一对壁。结果,保护壁41优选布置为基本平行于周壁部43的设有第二凸轮销46的一对壁。因此,优选通过使保护壁41的相对横向边缘与周壁部43连接来优选地防止保护壁41朝向板主体42的前表面倾斜,并且通过使移动板40与保护壁41一体地连接来提高整个移动板40的刚度。
在每个保护壁41的前端部的横向中间位置上(优选基本在横向中央)和/或相对横向端上或附近形成一个或多个、例如三个切口41A。在连接两个连接器10、60时,阴性连接器60的锁定部64A位于三个切口41A的中央/中间的一个切口41A中。换句话说,在连接两个连接器10、60时,通过中间(中央)的切口41A能够避免保护壁41和锁定部64A的干涉。
此外,一个或多个、优选为一对的对向壁(作为优选的“加强壁”的实例)41B在基本对应于多个(例如三个)切口41A的中间(优选中央)的一个切口41A的位置上与(优选每个)保护壁41连接,从而基本上向保护壁41的侧面突出。因此,防止保护壁41朝向板主体42的前表面倾斜。此外,对向壁41B的前端优选基本上与切口41A的前端齐平。因此,当阴性连接器60以不正确的姿势插入在接收器14中时,能够与阴性连接器60相干涉的面积增大,从而阴性连接器60更容易与保护壁41或对向壁41B相干涉。因此,能够有效防止阳性端子接头20的变形。
如图11所示,在基本对应于每一对对向壁41B之间的间隔的位置上,用于允许脱离夹具通过的通路孔(优选的“用于插入夹具的孔”的实例)42A形成为贯穿板主体42,该脱离夹具用于使锁定部16A脱离。因此,即使将移动板40至少部分容纳在接收器14中,也能够通过将脱离夹具至少部分插入通路孔42A来使锁定部16A和联锁部13A脱离。此时,由于脱离夹具至少部分插入到对向壁41B之间的通路孔42A中,所以能够避免脱离夹具与阳性端子接头20的接触,因此能够防止阳性端子接头20的变形等。
如图7所示,保护壁41优选朝着前方变薄。保护壁41前端的内外边缘(沿厚度方向的相对端边缘)为倾斜的和/或圆形的。因此,在连接两个连接器10、60时,通过保护壁41的(优选基本上相对的)侧表面来引导保护壁41到凹部66中的插入,保护壁41至少部分装配或插入到阴性连接器60的凹部66中,并且移动板40可以在接收器14中定位的同时移动。
如图6所示,保护壁41从板主体42的前表面的突出量优选大于阳性端子接头20的前端部从定位孔47向前突出的突出量。这样的原因是:如图4或5所示,即使在移动板40在初始位置IP处容纳在接收器14中的情况下阴性连接器60以不正确的姿势从前方插入到接收器14中,也避免了阴性连接器60的角部与阳性端子接头20的前端部的碰撞,和/或防止阳性端子接头20的损坏。
尤其是,由于本实施例的阴性连接器60优选为具有大致正方形横截面的块的形式,并且因此阳性连接器10包括具有大致正方形开口的接收器14,所以阴性连接器60的连接表面的四个角部中的任一个都具有相等的被引导插入接收器14中的概率。因此,如果保护壁设置为在所有定位孔47的全体孔组周围突出,如果阴性连接器60的连接表面的角部中的任一个至少部分地进入孔组的中央部分,则更容易损坏阳性端子接头20。在这方面,在本实施例中,多个保护壁41布置在相邻的阳性端子接头组20之间。因此,即使阴性连接器60的连接表面的角部至少部分地进入接收器14的前表面的中央部分,相邻的保护壁41基本上与阴性连接器60的连接表面的任何相邻的两个侧面接触,从而通过连接表面的角部能够避免阳性端子接头20的前端部的损坏。
如上所述,如图10所示,一个或多个、优选为多个的保护壁41从板主体42的前表面(面向阴性连接器60的表面)基本向前突出。这些保护壁41设置为基本上对应于在阴性连接器60的前表面(与阳性连接器10的连接表面)中或前表面处形成的一个或多个凹部66。具体地,保护壁41布置为在连接两个连接器10、60时至少部分分隔各个阴性辅助连接器61。换句话说,保护壁41设置在分隔各个阳性辅助连接器11的位置上。
保护壁41优选基本垂直于板主体42的前表面竖立,并且与板主体42连接。每个保护壁41的相对横向边缘中的至少一个分别与周壁部43连接。具体地,保护壁41布置在周壁部43的未设有第二凸轮销46的一对壁之间。结果,保护壁41布置为基本上平行于周壁部43的设有第二凸轮销46的一对壁43A。因此,通过使保护壁41的相对横向边缘与两个壁连接,防止了保护壁41朝向板主体42的前表面倾斜,并且通过使板主体42和周壁部43与保护壁41整体或一体地连接,提高了板主体42和周壁部43自身的刚度。
在每个保护壁41的前端部的横向中间位置上(优选基本上在横向中央)和/或相对横向端上形成例如三个切口41A。在连接两个连接器10、60时,阴性连接器60的锁定部64A位于三个切口41A的中央的一个切口41A中。换句话说,通过设置中间(优选基本上中央)的切口41A,避免了连接两个连接器10、60时保护壁41和锁定部64A的干涉。
此外,在三个切口41A的中间(中央)的一个切口41A上,设置一对朝向保护壁41的侧面突出的对向壁41B。如图18所示,在基本对应于每一对对向壁41B之间的间隔的位置上,用于允许脱离夹具至少部分地经过或插入的至少一个通路孔42A形成为贯穿板主体42,该脱离夹具用于使锁定部16A脱离。因此,即使将移动板40至少部分地容纳在接收器14中,也能够通过将脱离夹具插入通路孔42A来使锁定部16A和联锁部13A脱离。此时,由于脱离夹具插入到对向壁41B之间的通路孔42A中,所以能够避免脱离夹具与阳性端子接头20的接触,因此能够防止阳性端子接头20的变形等。
如图7所示,保护壁41优选朝着前方变薄或变细。保护壁41前端的内外边缘(沿厚度方向的相对端边缘)为倾斜的。因此,在连接两个连接器10、60时,通过保护壁41的相对侧表面来引导保护壁41到凹部66中的插入,保护壁41至少部分装配或插入到阴性连接器60的对应凹部66中,并且移动板40可以在接收器14中定位的同时移动。
如图6所示,保护壁41从板主体42的前表面的突出量优选设定为大于阳性端子接头20的前端部从定位孔47向前突出的突出量。这样的原因是:即使在移动板40在初始位置处容纳在接收器14中的情况下阴性连接器60以不正确的姿势从前方插入到接收器14中,也避免了阴性连接器60的连接表面的外周边缘部与阳性端子接头20的前端部的碰撞,以及防止阳性端子接头20的损坏。
如图18所示,一个或多个、优选为一对的限制突起(优选的“锁定部”的实例)48从周壁部43的优选在左右两侧上彼此面向的(优选两个)壁43A的外表面向外突出。一个或多个(例如两个)限制突起48设置在基本对应于(两个)壁43A的开口边缘的中间部分(优选大致中央部分)的位置上。每个限制突起48均包括布置为面向相应的壁43A的外表面的一个或多个、优选为一对的突起48A(以悬置或底切的方式从周壁部43的侧表面突出),并且这些一个或多个(例如两个)突起48A在基本沿着壁43A的外表面的(优选基本相反的)方向(竖直方向)上突出。两个突起48A分别从形成导入槽45的两个侧壁突出。因此,可以利用导入槽45的两个侧壁来形成两个突起48A。如图19所示,两个限制突起48沿前后方向FBD延伸。
另一方面,如图22所示,在接收器14的基本对应于每个限制突起48的位置上设有一个或多个、优选为一对的锁定边缘部(优选的“可接合部”的实例)21,该锁定边缘部21用于通过与两个限制突起48接合来将周壁部43校正为具有基本正确的姿势。两个锁定边缘部21优选通过使形成退避槽19的上下两侧的相对横向边缘的外侧倾斜来形成。如图23所示,两个锁定边缘部21可以与底切或燕尾状的限制突起48接合。因此,即使在成形过程中两个壁43A形成为向内凹入,也能够通过使各个(两个)限制突起48与对应的(一对)锁定边缘部21接合来将两个壁43A校正为具有正确姿势。这可以防止在连接两个连接器10、60时,例如由阴性连接器60的连接表面与周壁部43的开口边缘的干涉而导致两个连接器10、60的连接操作受阻。
两个突起48A优选布置为相对于经过两个突起48A之间的轴线C不对称。因此,如果试图将移动板40以上下颠倒的错误插入姿势安装到接收器14中,则可防止错误的安装操作,因此,移动板40能够正确地安装到接收器14中。
接下来,描述如上构成的本实施例的功能。首先,在连接阴性连接器60和阳性连接器10时,移动板40保持或定位在初始位置IP上,并且杠杆80保持或定位在如图2所示的备用位置上,并且如图6所示,周壁部43的外周表面沿着接收器14的内周表面滑动。在该状态下,阴性连接器60至少部分从前方插入到接收器14中。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阴性连接器60如图7所示以正确姿势插入到接收器14中,即如果阴性连接器60在使其前表面(连接表面)沿着基本垂直于前后轴线从而基本上与高度方向对准的方向延伸的状态下至少部分插入到接收器14中,则阴性连接器60至少部分装配到移动板40中,从而使阴性连接器60的侧表面被周壁部43至少部分包围,并且阴性连接器60的前表面面向板主体42的前表面。在该状态下,如图2所示,第一凸轮销67位于杠杆80的凸轮槽84的入口处或邻近该入口并位于导入槽45中,并且可以在与第一凸轮销46合为一体的同时与凸轮槽84接合。
然后,当杠杆80朝向连接位置移位(优选旋转或枢转)时,阴性连接器60相对移动,以通过由第二凸轮销46与凸轮槽84的接合所引起的凸轮作用而朝向接收器14的后侧牵拉或移位(或帮助其移位),并且两个连接器10、60彼此接近地移动。此时,板主体42的保护壁41至少部分装配在阴性连接器60的凹部66中,并且移动板40和阴性连接器60基本平行地朝向接收器14的后侧整体移动。当移动板40移动时,保持插入在定位孔47中的各个阳性端子接头20保持在基本正确的位置上,并且以其前端在前的方式依次至少部分插入到阴性端子接头70中,从而逐渐增加与阴性端子接头70的连接深度。当移动板40基本到达终止位置并且杠杆80到达连接位置时,如图3所示,两个连接器10、60正确连接,其中阳性端子接头20与阴性端子接头70连接至正确深度,并且端子接头20、70电连接。
另一方面,如果阴性连接器60以不正确的姿势插入到接收器14中,即如果阴性连接器60的连接表面的四个侧面中的任何一个(角部)60B在其它侧面(角部)60C之前至少部分插入到接收器14中,则如图4所示阴性连接器60插入到接收器14中同时其前表面相对于前后方向FBD竖直地倾斜,或者如图5所示阴性连接器60插入到接收器14中同时其前表面相对于前后方向FBD水平地倾斜。然后,一个侧面(角部)60B基本上与保护壁41的前端接触,具体地,与两个相邻的保护壁41的前端接触并具体地停留在其上。此时,一个侧面(角部)60B布置为跨在布置于相邻的两个保护壁41之间的阳性端子接头20上,并且其相对的横向端与两个保护壁41接触,但是其横向中间(优选基本上中央)部分不与阳性端子接头20接触。因此,即使阴性连接器60以不正确的姿势插入到接收器14中,阴性连接器60的一个侧面(角部)60B也不可能与阳性端子接头20的前端接触,即阳性端子接头20受到保护壁41保护。如果阴性连接器60的前表面相对于前后方向FBD竖直地或水平地移位,则该前表面与接收器14的开口边缘接触,因此阴性连接器60不会进入接收器14。因此,只考虑将阴性连接器60的前表面相对于前后方向FBD竖直地或水平地倾斜的情况作为阴性连接器60以不正确的姿势插入到接收器14中的状态就足够了。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具有以下效果。如果阴性连接器60以不正确的姿势从前方至少部分插入到接收器14中,则阴性连接器60的一个角部60B与保护壁41的前端接触,从而能够避免与阳性端子接头20接触。因此,能够防止阳性端子接头20的塑性变形。此外,由于保护壁41优选向前变薄,所以在装配到凹部66中时可以引导保护壁41。此外,由于优选在保护壁41的前端部上形成一个或多个切口44,所以通过将锁定部64A容纳在这些切口44中,能够避免保护壁41和锁定部64A的干涉。
因此,为了防止设有移动板的连接器中的阳性端子接头的变形,一种连接器设有包括接收器14的阳性连接器10、装配到接收器14中的阴性连接器60、和用于定位一个或多个阳性端子接头20的移动板40。移动板40包括形成有一个或多个定位孔47的板状的板主体42。板主体42可以与阴性连接器60一起从初始位置IP朝向接收器的后侧移动,在该初始位置IP上,阳性端子接头20的前端部穿过定位孔47从板主体42的前表面突出,并且板主体42包括一个或多个保护壁41,所述保护壁41基本向前突出并且适于保护在初始位置IP上突出的阳性端子接头20的前端部。阴性连接器60形成有用于允许保护壁41退避的一个或多个凹部66。(优选每个)保护壁41布置在一个阳性端子接头组20和与该一个阳性端子接头组20相邻的另一个阳性端子接头组20之间。
下面描述如上构成的本实施例的其它功能。再一次,首先,在连接阴性连接器60和阳性连接器10时,移动板40保持或定位在初始位置IP上,并且杠杆80保持或定位在如图2所示的备用位置上,并且周壁部43的外周表面沿着接收器14的内周表面滑动。此时,即使移动板40的周壁部43在成形过程中由于凹陷而形成为向内凹入,通过以使每个限制突起48的两个突起48A与对应的两个锁定边缘部21接合的方式将移动板40安装在接收器14中,使两个壁部43A被向外牵拉从而将周壁部43的姿势校正为基本正确的姿势。这同样适用于两个壁部43A形成为向外凸出的情况,并且通过在使两个壁部43A向内弹性变形的同时将移动板40安装在接收器14中,能够将移动板40的姿势校正为正确姿势。
在移动板40在初始位置IP处安装或定位在接收器14中之后,阴性连接器60从前方至少部分插入到接收器14中。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阴性连接器60如图7所示以正确姿势插入到接收器14中,即如果阴性连接器60在使其前表面(连接表面)基本上沿着基本竖直于向前后轴线从而基本上与高度方向对准的方向延伸状态下插入到接收器14中,则阴性连接器60至少部分装配到移动板40中,从而使其侧表面被周壁部43至少部分包围,并且阴性连接器60的前表面面向板主体42的前表面。在该状态下,如图2所示,第一凸轮销67位于杠杆80的凸轮槽84的入口处或邻近该入口并位于导入槽45中或该处,并且可以在与第一凸轮销46合为一体或成为整体的同时与凸轮槽84接合。
然后,当杠杆80朝向连接位置移位(优选旋转或枢转)时,阴性连接器60相对移动,以通过由第二凸轮销46与凸轮槽84的接合所引起的凸轮作用而朝向接收器14的后侧牵拉,并且两个连接器10、60彼此接近地移动。此时,板主体42的一个或多个保护壁41至少部分装配到或插入到阴性连接器60的一个或多个相应的凹部66中,并且移动板40和阴性连接器60平行地朝向接收器14的后侧整体移动。当移动板40移动时,保持插入在定位孔47中的各个阳性端子接头20保持在基本正确的位置上,并且以其前端在前的方式依次插入到阴性端子接头70中,从而逐渐增加与阴性端子接头70的连接深度。当移动板40到达终止位置并且杠杆80到达连接位置时,如图3所示,两个连接器10、60正确连接,其中阳性端子接头20与阴性端子接头70连接至正确深度,并且端子接头20、70电连接。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具有以下效果。通过使一个或多个(例如两个)突起48A与对应的一个或多个(例如两个)锁定边缘部21接合,能够将移动板40校正为具有正确姿势。由于两个突起48A优选沿相反方向从形成导入槽45的两个侧壁突出,所以两个突起48A和两个锁定边缘部21能够保持燕尾式接合。此外,由于优选利用导入槽45的两个侧壁来设置两个突起48A,所以能够简化限制突起48的构造。此外,由于两个突起48A优选布置为相对于轴线C不对称,所以能够防止移动板40的错误安装操作。
因此,为了将移动板校正为具有正确姿势,一种连接器设有包括接收器14的阳性连接器10、至少部分装配到接收器14中的阴性连接器60、和用于将阳性端子接头20定位在接收器14中的移动板40,其中移动板40包括大致板状的板主体42和从该板主体42的外周边缘或该外周边缘附近立起或突出的至少一个周壁部43,并且板主体42可以与阴性连接器60一起朝向接收器14的后侧移动。周壁部43优选通过板状的壁形成为大致矩形管的形状。在壁43A的外表面上的基本对应于壁43A的开口边缘的中间部分(优选大致中央部分)的一个或多个位置上设置一个或多个限制突起48。在接收器14的基本上面向壁43的外表面的一个或多个位置上设置一个或多个锁定边缘部21,所述锁定边缘部21用于通过与限制突起48接合来将周壁部43校正为具有正确姿势。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不限于以上描述和示出的实施例。例如,下列实施例也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1)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当移动板40位于初始位置时,切口44位于比阳性端子接头20的前端部更向前的位置,但根据本发明,即使在初始位置上切口44位于比阳性端子接头20的前端部更向后的位置,也可以采用能够通过除切口44之外的保护壁41的部分来防止阳性端子接头变形的另一种结构。
(2)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保护壁41的相对横向边缘与周壁部43连接,但根据本发明它们可以不与保护壁41连接。此外,移动板40可以不包括周壁部43。
(3)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将设置在每个阳性辅助连接器11中的多个阳性端子接头20定义为一个阳性端子接头组,但根据本发明,可以将在每个阳性辅助连接器11中布置成两行或多行的多个阳性端子接头20中的布置成一行的多个阳性端子接头20定义为一个阳性端子接头组20,并且可以将布置在其他行中的多个阳性端子接头20定义为另一个阳性端子接头组20(或其他阳性端子接头组20)。
(4)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保护壁41的前端位于比阳性端子接头20的前端部更向前的位置,但根据本发明,保护壁41的前端和阳性端子接头20的前端部可以基本上在相同的位置上对准。
(5)本发明可以应用于除杠杆式连接器以外的连接器。此外,该杠杆可以基本沿直线移位(例如滑块)或可以沿着任何其他路径移动以呈现凸轮作用。可通过该杠杆或可移动构件的凸轮作用来完全执行或仅帮助两个连接器壳体10、60的连接。
(6)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保护壁41朝向前端变薄,但根据本发明,它们可以在具有恒定宽度的同时突出。
(7)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在每个保护壁41的前端部的相对横向端和横向中央上都形成切口44,但根据本发明,可以仅在每个保护壁41的前端部的横向中央上形成切口44,或者可以根本不形成切口44。
(8)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两个对向壁41B与每个保护壁41连接,但根据本发明,可以设置单个加强壁来代替两个对向壁41B。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不设置通路孔42A。
(9)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两个限制突起48设置在周壁部43的左右两个相对的壁43A上,但根据本发明,它们可以设置在周壁部43的上下两个相对的壁上,或者限制突起48可以设置在任一个壁或每一个壁上。
(10)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锁定边缘部21设置在形成退避槽19的相对侧的相对横向边缘上,但根据本发明,它们可以在接收器14的内壁中形成为具有朝向内侧变窄的燕尾形开口。
(11)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移动板40设有突起48A并且接收器14设有可以与该突起48A接合的锁定边缘部21,但根据本发明,移动板40可以设有锁定边缘部而接收器14可以设有可以与该锁定边缘部接合的突起。
(12)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限制突起48包括可以与锁定边缘部21接合的倾斜表面,但根据本发明,它们可以形成为平行于壁43A的外表面延伸。
(13)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限制突起48由一对突起48A组成,但根据本发明,它可以由单个突起48A组成。
(14)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两个突起48A布置为相对于轴线C不对称,但根据本发明,它们可以布置为相对于轴线C对称。
(15)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利用导入槽45的两个侧壁来设置两个突起48A,但根据本发明,它们可以独立于导入槽45而从壁43A的外表面突出。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器,其包括:
阳性壳体(10),所述阳性壳体(10)形成有管状接收器(14);
阴性壳体(60),所述阴性壳体(60)从前方至少部分地装配到所述接收器(14)中;以及
移动板(40),所述移动板(40)用于将至少部分容纳在所述阳性壳体(10)中的一个或多个阳性端子接头(20)定位在所述接收器(14)中,
其中:
所述移动板(40)包括板状的板主体(42),该板主体形成有一个或多个定位孔(47),并且该板主体能够与所述阴性壳体(60)一起从初始位置(IP)朝所述接收器(14)的后侧移动,在所述初始位置(IP),所述阳性端子接头(20)的前端部穿过所述定位孔(47)从所述板主体(42)的前表面突出,
所述板主体(42)包括至少一个保护壁(41),所述至少一个保护壁(41)基本向前突出,并且适于保护在所述初始位置(IP)突出的所述阳性端子接头(20)的前端部,并且
所述阴性壳体(60)形成有用于允许所述保护壁(41)退避的至少一个凹部(6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阳性壳体(10)通过将多个辅助壳体(13)组装到框架(12)中来形成管状接收器(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当将并排布置在一个辅助壳体(13)中的多个阳性端子接头(20)假定为一个阳性端子接头组时,所述保护壁(41)布置在一个阳性端子接头组和与该一个阳性端子接头组相邻的另一个阳性端子接头组之间。
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保护壁(41)向前变薄。
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移动板(40)包括至少一个周壁部(43),所述至少一个周壁部(43)从所述板主体(42)的外周边缘或该外周边缘的附近向前突出,
所述保护壁(41)的相反横向边缘中的至少一个分别与所述周壁部(43)连接,所述保护壁(41)的相反横向边缘从所述保护壁的前端部的相对端延伸至所述板主体(42),并且/或
所述保护壁(41)的前端部形成有至少一个切口。
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至少一个加强壁(41B)与所述保护壁(41)连接成横向突出,并且
在所述板主体(42)的与所述加强壁(41B)对应的位置形成用于至少部分插入夹具的至少一个孔(42A)。
7.一种连接器,尤其是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连接器,包括:
阳性壳体(10),所述阳性壳体(10)包括管状接收器(14);
阴性壳体(60),所述阴性壳体(60)从前方至少部分地装配到所述接收器(14)中;以及
移动板(40),所述移动板(40)用于将至少部分容纳在所述阳性壳体(10)中的一个或多个阳性端子接头(20)定位在所述接收器(14)中,
其中:
所述移动板(40)包括板主体(42)和至少一个周壁部(43),所述板主体大致呈板状且形成有一个或多个定位孔(47),所述周壁部基本上沿着所述接收器(14)的内周表面从所述板主体(42)突出,所述板主体(42)能够与所述阴性壳体(60)一起朝所述接收器(14)的后侧移动,
所述周壁部(43)通过大致呈板状的壁来形成为大致矩形管的形状,并且所述周壁部(43)在壁(43A)的外表面上、基本对应于开口边缘的中间部分的位置包括至少一个锁定部(48),并且
在所述接收器(14)的基本上面向所述壁(43)的外表面的位置设有至少一个可接合部(21),所述至少一个可接合部(21)用于通过与所述锁定部(41)相接合来将所述周壁部(43)校正为具有正确姿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锁定部(48)包括布置为基本面向所述壁(43)的外表面的一对突起,并且
所述两个突起(48)沿着所述壁(43)的外表面沿基本相反的方向突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两个突起(48)布置为相对于穿过这两个突起(48)之间的轴线(C)不对称。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在所述壁(43)的外表面形成一对导入槽(45),以在开口边缘的中间部分形成开口,并且
所述两个突起(48)分别设置为从形成每个导入槽(45)的两个侧壁(43)突出。
CN2009102604683A 2008-12-22 2009-12-15 连接器 Active CN10190198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325122A JP5151962B2 (ja) 2008-12-22 2008-12-22 コネクタ
JP2008325133A JP5360469B2 (ja) 2008-12-22 2008-12-22 コネクタ
JP2008-325122 2008-12-22
JP2008-325133 2008-12-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01989A true CN101901989A (zh) 2010-12-01
CN101901989B CN101901989B (zh) 2013-07-31

Family

ID=422667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604683A Active CN101901989B (zh) 2008-12-22 2009-12-15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147261B2 (zh)
CN (1) CN101901989B (zh)
DE (1) DE102009056184B4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45722A (zh) * 2017-07-31 2020-03-3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14447702A (zh) * 2022-01-06 2022-05-06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器组件和插头插座锁紧连接结构
CN114824931A (zh) * 2021-01-29 2022-07-29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01972B2 (ja) * 2008-12-18 2014-01-29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プラグ、プラグ受け、および電力供給システム
JP5231381B2 (ja) * 2009-11-17 2013-07-10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バッテリ充電用受電コネクタのコネクタロック構造
JP5728211B2 (ja) * 2010-11-29 2015-06-0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8882532B1 (en) * 2013-12-09 2014-11-11 Kenall Manufacturing Company Driver box for an improved lighting system
US9520669B2 (en) 2014-05-19 2016-12-13 Yazaki North America, Inc.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male terminal protector
JP6112066B2 (ja) * 2014-05-27 2017-04-12 横河電機株式会社 モジュール式電子機器連結用収納部材
US9455521B2 (en) * 2014-12-03 2016-09-27 Hyundai Motor Company Lever type connector
JP6567988B2 (ja) * 2016-02-24 2019-08-28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コネクタ
US9825396B2 (en) * 2016-04-12 2017-11-21 Yazaki North America,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male blade terminal protector
FR3050578B1 (fr) * 2016-04-26 2020-08-14 Amphenol - Air Lb Connecteur a levier et carte de circuit imprime dotee de tels connecteurs
JP6441866B2 (ja) * 2016-09-21 2018-12-19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2018206617A (ja) * 2017-06-06 2018-12-2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2019091608A (ja) * 2017-11-14 2019-06-13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10079446B1 (en) * 2017-11-20 2018-09-18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cam actuated terminal lock
JP6933190B2 (ja) * 2018-06-06 2021-09-0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6944410B2 (ja) * 2018-06-06 2021-10-06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DE102020119852A1 (de) 2020-07-28 2022-02-03 ABL SURSUM Bayerische Elektrozubehör GmbH & Co. KG Elektrische Kupplung, insbesondere elektrische Steckdose, die mit einer komplementär ausgebildeten elektrischen Kupplung koppelbar ist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44034B2 (ja) 1997-08-27 2002-01-0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US6409525B1 (en) * 2000-12-11 2002-06-25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Terminal position housing assembly
US6761568B2 (en) * 2001-02-27 2004-07-13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JP3601474B2 (ja) * 2001-05-29 2004-12-1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US6846191B2 (en) * 2003-01-24 2005-01-25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US6821135B1 (en) * 2003-08-06 2004-11-23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Alignment plate for aligning connector terminals
JP4175254B2 (ja) * 2003-12-25 2008-11-0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06196225A (ja) * 2005-01-11 2006-07-27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4492449B2 (ja) * 2005-06-15 2010-06-3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US7744390B2 (en) * 2005-07-28 2010-06-29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connection assist
JP4791328B2 (ja) * 2006-10-27 2011-10-1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2008130244A (ja) * 2006-11-16 2008-06-05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4752750B2 (ja) * 2006-12-15 2011-08-1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012086B2 (ja) * 2007-02-26 2012-08-2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DE102008015214A1 (de) * 2007-03-28 2008-10-09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Yokkaichi Verbinder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45722A (zh) * 2017-07-31 2020-03-3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14824931A (zh) * 2021-01-29 2022-07-29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14824931B (zh) * 2021-01-29 2024-05-17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14447702A (zh) * 2022-01-06 2022-05-06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器组件和插头插座锁紧连接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147261B2 (en) 2012-04-03
CN101901989B (zh) 2013-07-31
DE102009056184A1 (de) 2010-10-07
DE102009056184B4 (de) 2012-10-04
US20100159734A1 (en) 2010-06-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01989B (zh) 连接器
CN101188335B (zh) 连接器及其预组装方法
CN101242050B (zh) 可移动构件型连接器
EP1193808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0557892C (zh) 连接器和组装方法
EP2363922B1 (en) Connector
CN102856698B (zh)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JP7042420B2 (ja) 積層コネクタ
CN101257167A (zh)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JP2008226827A (ja) 電気コネクタ
EP1416593B1 (en) A connector
KR20120005955A (ko) 커넥터
US9160084B2 (en) Connector
KR20110099188A (ko) 커넥터
JP6794954B2 (ja) コネクタ
US8784133B2 (en) Connector
JP5151962B2 (ja) コネクタ
US20090088022A1 (en) Connector
US8337255B2 (en) Connector and series of connectors
US8376761B2 (en) Connector
CN1645677B (zh) 连接器
KR100927885B1 (ko) 커넥터
US7819695B2 (en) Multi-unit connector
EP1416592A1 (en) A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connecting a connector with a mating connector
JP2002313486A (ja) 分割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