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45677B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45677B
CN1645677B CN200410104951.XA CN200410104951A CN1645677B CN 1645677 B CN1645677 B CN 1645677B CN 200410104951 A CN200410104951 A CN 200410104951A CN 1645677 B CN1645677 B CN 16456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tainer
side plate
protective bulkhead
place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41010495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45677A (zh
Inventor
堀内雅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6456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456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6456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456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36Securing a plurality of contact members by one locking piece or operation
    • H01R13/4367Insertion of locking piece from the rea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2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assembling or disassembling contact members with insulating base, case or sleeve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防止保持器意外移动。包括一对侧板(32)的保持器(30)安装使得该保持器(30)沿着宽度方向横跨外壳(10)并且侧板(32)沿着宽度方向从外壳(10)的侧表面上突出。由于保护壁(27、28)形成在外壳(10)的侧表面上,以围绕保持器(30)的侧板(32)的可移动范围(固定凹口21)突出,所以能够防止保持器(30)因与侧板(32)的外力接触而意外移动。而且,由于该保护壁(27、28)被部分切掉,以形成夹具插入孔(29),所以通过将一个夹具(J)插入穿过该夹具插入孔(29),能够使保持器(30)的侧板(32)从完全锁定位置中脱离。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置有保持器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日本未审专利公开号H08-315896中了一个设置有保持器的连接器的例子。该连接器设置有一个外壳,该外壳形成有用于容纳端子接头的空腔,还设置有一个用于固定端子接头的保持器。该保持器在相对侧上包括一对侧板,并且被安装使得沿着宽度方向横跨外壳的后部。该保持器也可以沿着与端子接头的插入方向相倾斜的方向移动,并且能够保持在两个位置上:一个部分锁定位置,在该位置处允许端子接头插入和退出空腔,以及一个完全锁定位置,在该位置处,端子接头通过与保持器相配合而被固定。
在将这种连接器安装到配合连接器的接纳部分中的情况下,有时基于小型化的需要,希望该安装部分的横截面积尽可能的小。为此,在该连接器中,外壳的外形制作得相对较小,并且保持器设置在不会安装到接纳部分中的外壳的后部,而其侧板比外壳的侧表面更加向外突出。
在装配这种构造的连接器的情况下,当外力接触到从外壳的侧表面上突出的保持器的侧板时,保持器可以发生意外移动。这样,因为保持器需要返回初始位置,所以就存在一个使得操作繁琐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进行了改进,并且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它具有经改进的整体可操作性,尤其是能够防止保持器意外移动。
根据本发明,本目的由本发明所述的一个连接器来实现。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包括:
一个外壳,形成有至少一个空腔,用于至少部分容纳至少一个相应端子接头,和
一个保持器,在基本相对侧上包括一对侧板,并且可安装使得该保持器基本沿着宽度方向或者基本与端子接头插入到空腔中的方向相垂直的方向横跨或跨接或横越该外壳,并且两个侧板都基本沿着宽度方向从外壳的侧表面上突出,
其特征在于:
该保持器可在与端子接头的插入方向相交叉的方向上移动,并且能够保持在一个第一位置或者部分锁定位置处,在该位置处允许端子接头插入和退出空腔,并且在完全锁定的第二位置处,该端子接头通过与保持器的配合能够固定,以及
在外壳的侧表面上形成有前和后保护壁,该前和后保护壁以至少部分,最好完全围绕该侧板的可移动范围突出。
由于该保护壁形成在外壳的侧表面上,以至少部分,最好完全围绕该保持器的可移动范围突出,所以能够防止保持器30因与侧板32的外力接触而朝部分锁定位置(第一位置)的意外移动,从而提高该连接器的整体可操作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该保护壁相对于该侧板的移动方向,设置在每个侧板的可移动范围的基本相对侧上。
由于该保护壁相对于该侧板的移动方向,设置在每个侧板的可移动范围的基本相对侧上,所以能够防止保持器从部分锁定位置到完全锁定位置的移动和从完全锁定位置到部分锁定位置的移动。
优选的是,该保护壁被部分切掉或者凹陷,以形成一个或多个夹具插入孔,一个夹具可以至少部分插入穿过该夹具插入孔,该夹具用于使保持器的侧板从第二位置或完全锁定位置中脱离。
由于保护壁被部分切掉或者凹陷,以形成该一个或多个夹具插入孔,所以通过将夹具至少部分穿过夹具插入孔插入,能够使保持器的侧板从第二位置或完全锁定位置中脱离。
优选的是,至少一个导向部分设置在该保护壁上,从而通过基本沿着该导向部分插入夹具的导引端,将该夹具导引到一个基本合适的位置。
更为优选的是,当保持器位于第一位置时,该侧板的表面基本处于与保护壁面接触的状态。
更为优选的是,保持器在其移动方向上移动,而相应侧板基本与导向肋板的一个或多个部分和/或该保护壁的一个或多个滑动接触部分保持滑动接触。
优选的是,该保护壁的突出高度大约等于侧板的厚度。
更为优选的是,当保持器安装在第二位置时,侧板的外表面和保护壁的外表面彼此基本对齐。
最为优选的是,一个或多个保持器固定部分基本沿着宽度方向从外壳的侧表面上突出,并且一个或多个固定凹口形成在其外侧表面上,该固定凹口限定了保持器的可移动范围。
附图说明
在读过下面对优选实施例和附图的详细描述之后,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加明确。即使各实施例是分开描述的,但是其特征可以组合到其他实施例中,这应当是可以理解的。
附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器的透视侧视图,
附图2是该连接器的透视正视图,
附图3是外壳的平面图,
附图4是保持器的剖视侧视图,
附图5是该保持器的仰视图,
附图6是一个侧视图,显示了该保持器安装在部分锁定位置处的状态,
附图7是一个剖视侧视图,显示了该保持器安装在部分锁定位置的状态,
附图8是一个侧视图,显示了该保持器安装在完全锁定位置处的状态,
附图9是一个剖视侧视图,显示了该保持器安装在完全锁定位置处的状态,
附图10(A)和10(B)是附图6中沿着线A-A的剖视图和附图8中沿着线B-B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将参照附图1至10进行描述。
本实施例的一个连接器由一个外壳10构成,用于至少部分容纳一个或多个,最好是一对阴性端子接头12(参见附图7),和一个保持器30,该保持器可以沿着安装方向MD安装到该外壳10上,用于固定该一个或多个阴性端子接头12。在下面的描述中,将沿着连接方向CD与一个配合阳性连接器40(参见附图3)进行连接的该连接器的侧面(附图1的左侧)被称为前侧。
该外壳10由例如合成树脂之类的材料制成,包括一个外壳主体11,该外壳主体11最好基本是在向前和向后方向FBD上窄长的一个盒子的形式,还包括一个或多个,最好是一对形成在该外壳主体11中的左右空腔13,以至少部分容纳该阴性端子接头12,如附图1至3和7所示。该相应空腔13沿着向前和向后方向FBD延伸,并且一个或多个阴性端子接头12从插入侧沿着插入方向ID至少部分插入到该相应空腔13中,最好穿过位于后侧的开口,而从配合连接器40上突出来的阳性端子接头(未示出)穿过在相对侧上的开口,最好是在将与该阴性端子接头12相连接的前侧,插入到该空腔13中。一个锁定部分(最好基本为悬臂形)14基本从每个空腔13的侧壁(底部)上的一个位置开始向前倾斜延伸,该位置最好基本接近前端。该锁定部分14可以沿着不等于0°或180°的角度弹性变形,最好基本垂直于端子接头12插入到空腔13中的插入方向ID,或者基本沿着垂直方向,并且该锁定部分可与该阴性端子接头12相配合,以固定该阴性端子接头12。而且,一个插入孔15形成在该外壳主体11的侧表面上(底部),从而基本与相应的空腔13相连通,将在后面进行描述的保持器30的一部分可以插入到该插入孔15中。
一个锁定臂17从该外壳主体11的侧(上)表面的前端或前端部开始基本向后延伸。将在后面进行描述的一个或多个,最好是一对保持器固定部分18从外壳主体11的后端的横向(左和右)侧面向上突出,并且该锁定臂17的后端固定在该横向(左和右)保持器固定部分18之间。细长并且可以弹性变形的一个或多个变形片19,从该锁定臂17的后端的一个,最好是基本相对侧表面开始横向延伸,并且相应变形片19的延伸末端整体或一体联接到该保持器固定部分18的内侧表面上。用这种方法,该锁定臂17使其前端联接到该外壳主体11的前端上,最好同时使其后端经一对变形片19联接到该保持器固定部分18上,从而最好被支承在两端上,并且可朝向和远离外壳主体11,或者沿着与连接方向CD相交叉的方向,最好基本沿着垂直方向弹性移动。
一个锁定突起17A从锁定臂17的横向表面(上方)的中间位置(最好基本在纵向的中间位置)突出,该锁定突起17A可以与配合阳性连接器40相配合。该阳性连接器40的装配部分最好是接收器的形式,外壳10的位于保持器固定部分18前面的部分至少部分安装到其中,如附图3所示。至少部分安装到阳性连接器40中的该外壳主体的高度和宽度,最好小于未安装到外壳10中的外壳10的后部的相应尺寸,从而使阳性连接器40小型化。一个(最好基本为矩形的)释放突起17B在锁定臂17的外(上)表面上位于变形片19前方的一个位置处突出,最好基本在保持器固定部分18(也就是,将位于阳性连接器40外侧的位置)之间。通过最好基本向下按压或者操作该释放突起17B,使得该锁定臂17朝向外壳主体11或者基本向下弹性变形,从而将该锁定突起17A从阳性连接器40中释放出来。
另一方面,保持器30同样由例如合成树脂之类的材料制成,并形成一对侧板32从一个(最好基本为板状的)联接部分31的相对末端或者端部开始向上延伸或者朝向外壳主体11延伸,该联接部分基本沿着横向TD延伸,如附图1、2、4和5中所示。该侧板32可以在打开和关闭方向,也就是彼此分开和靠近的方向或基本沿着横向TD,弹性变形。一个(最好基本为板状的)延伸部分33从该联接部分31的前表面向前延伸,并且一对横向(左和右)固定突起34从该延伸部分33的上表面上突出,该固定突起34沿着向前和向后方向FBD最好基本较窄和较长。
两个保持器固定部分18都基本沿着宽度方向WD从外壳主体11的侧表面上突出出来,并从外壳主体11的上表面向上突起,并且在其外侧表面上形成有一个或多个固定凹口21(相应于优选的“可移动范围”)。该保持器30横向(沿着相对于向前和向后方向FBD不等于0°或180°的角度方向,最好基本垂直于向前和向后方向FBD或者阴性端子接头12的插入方向)或者基本从下方安装,从而它基本沿着宽度方向WD横跨整个外壳10,并且两个侧板32都基本沿着宽度方向WD从外壳主体11的侧表面上突起。此时,相应侧板32至少部分安装到该横向(左和右)固定凹口21中。至少有一个导向肋板22在每个固定凹口21的底部上突出。该导向肋板22的前部是一个倾斜部分22A,该倾斜部分以一个不等于0°或180°的特定(预设的或可预设的)角度,最好在大约10°和55°之间朝向前端,向上(或者朝基本相对侧)倾斜,而其其余部分是一个基本水平部分22B,该水平部分22B基本在向前和向后方向FBD上延伸。每个导向肋板22的底部边缘或者外边缘是倾斜的,以形成一个倾斜表面。另一方面,在保持器30的相应侧板32的上端或者远端上,形成有一个或多个向下向内倾斜的倾斜表面32B,该倾斜表面使得侧板32更易于装配到保持器固定部分18上与导向肋板22的倾斜表面相配合。
一个或多个凹槽35形成在保持器30的相应侧板32的内表面上靠近基座端(靠近连接部分31)的位置处,一个或多个导向肋板22可至少部分安装到该凹槽35中。每个凹槽35都整体上基本在向前和向后方向FBD上延伸,其上边缘基本在向前和向后方向FBD上水平延伸,并且其底部边缘的前部(最好基本是前半部分)以和导向肋板22的倾斜部分22A基本同样的角度向上向前倾斜,而其底部末端的后部(最好基本是后半部分)在向前和向后方向FBD上基本水平延伸。该凹槽35前端处的宽度(在上边缘和底部边缘之间沿着安装方向MD的长度)设置成,使得导向肋板22的倾斜部分22A基本可以紧密配合。该保持器30通过将导向肋板22至少部分装配到该凹槽35中,来固定到外壳10上或者相对于外壳10定位,该保持器可以在安装方向MD上安装到该外壳10上,并且可沿着滑动方向SD,基本沿着该倾斜部分22A延伸的方向(与阴性端子接头12的插入方向ID相交叉的方向SD)滑动。
该保持器30固定或定位到该可移动范围的后端的部分锁定位置(作为优选的第一位置)上,同时固定到可移动范围的前端的完全锁定位置(作为优选的第二位置)上。在该部分锁定位置(第一位置)处,导向肋板22的水平部分22B的上边缘基本与凹槽35的上边缘相接触,如附图6和7所示。而且,在该部分锁定位置(第一位置)处,固定突起34基本从空腔13中退回,以允许阴性端子接头12从空腔13中插入和退出。
一个(最好基本是矩形的)台阶部分24在每个固定凹口21的后侧处形成在导向肋板22的水平部分22B的上方(或者沿着安装方向MD观察的前方)。另一方面,在保持器30的每个侧板32的内表面上,在比凹槽35更靠近导引端的侧面上形成有一个溢出凹口37,该溢出凹口37比凹槽35要浅并且在向前和向后方向FBD上窄而长。当保持器30处于部分锁定位置处时,该台阶部分24至少部分容纳在这些溢出凹口37中,并且溢出凹口37的上边缘37A与台阶部分24的相应上边缘相配合,如附图6和10(A)所示。这稳定了保持器30在部分锁定位置(第一位置)处的姿态,从而防止当外力施加到保持器30上时,保持器30沿附图6的顺时针方向倾斜。
在该完全锁定位置(第二位置)处,导向肋板22的倾斜部分22A的底部边缘和水平部分22B的前部(最好基本是前半部分)的相应底部边缘基本与凹槽35的底部边缘相接触,如附图8和9所示。在该完全锁定位置(第二位置)处,保持器30的相应固定突起34从插入孔15至少部分进入空腔13,以配合该一个或多个阴性端子接头12,结果是该阴性端子接头12最好被双重锁定。
基本垂直于导向肋板22的倾斜部分22A(或者是滑动方向SD)倾斜的一个倾斜部分32A形成在保持器30的每个侧板32的前上侧。另一方面,一个肋板25形成在该固定凹口21中,该肋板25最好具有三角形的横截面并且在基本垂直于导向肋板22的倾斜部分22A的方向(或者是滑动方向SD)上延伸。该肋板25的后表面相成一个倾斜表面25A,该倾斜表面25A沿着保持器30的滑动或者移动方向SD(基本平行于倾斜部分22A的延伸方向)向前侧升高,并且位于当保持器30位于部分锁定位置(第一位置)时,基本沿着侧板32的倾斜部分32A延伸的这样一个位置上。而且,一个锁定突起26形成在肋板25的前表面的上侧,该锁定突起26最好和肋板25的末端具有相同的高度。另一方面,一个锁定孔36穿透保持器30的每个侧板32形成。如附图10(B)所示,当保持器30处于完全锁定位置(第二位置)时,该锁定突起26与锁定孔36相配合,并且肋板25至少部分容纳在前述的溢出凹口37中。
在每个该横向(左和右)保持器固定部分18中,一个前保护壁27和一个后保护壁28最好以这种方式基本围绕该固定凹口21突出,从而至少部分,最好基本完全围绕至少部分安装到固定凹口21中的保持器30的侧板32的前侧、后侧和上侧。两个保护壁27、28的突出高度最好大约等于侧板32的厚度,从而当保持器30安装在完全锁定位置(第二位置)处时,侧板32的外表面和保护壁27、28的外表面基本彼此平齐(也就是,沿着宽度方向WD具有相同的突出距离,参见附图2)。该前保护壁27位于固定凹口21(保持器30的可移动范围)的前面,并且当保持器30位于完全锁定位置(第二位置)时,其下部基本沿着侧板32的前边缘延伸。该后保护壁28位于该固定凹口21的后面(保持器32的可移动范围),并且当保持器30位于部分锁定位置(第一位置)处时,其下部沿着侧板32的后边缘延伸。基本平行于导向肋板22的倾斜部分22A的一个或多个滑动接触部分28A形成在该后保护壁28的上部,并且当保持器30在部分锁定位置(第一位置)和完全锁定位置(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时,侧板32的上端基本保持与该滑动接触部分28A滑动接触。
在两个保护壁27、28之间,每个保持器固定部分18的固定凹口21上方具有一个切口或者限定一个空间,从而形成一个夹具插入孔29,夹具J(参见附图8)至少可部分插入到其中。而且一个导向部分27A形成在每个前保护壁27的上方部分处,从而基本与该夹具插入孔29的后侧相连续,该导向部分最好基本垂直于导向肋板22的倾斜部分22A(或者滑动方向SD)倾斜。如后面所述的,该夹具J用于使保持器30从完全锁定位置(第二位置)处脱离配合,并沿着导向部分27A穿过该夹具插入孔29以最好基本平行于外壳主体11的侧表面并朝前端向下倾斜的倾斜姿势朝后侧插入。
接下来,将描述如此构造的本实施例的功能。
在装配该连接器时,保持器30首先在安装方向MD上相对于外壳10安装在部分锁定位置(作为一个优选的第一位置)处(参见附图6和7)。此处,保持器30的侧板被保护壁27、28至少部分环绕。尤其是,由于当保持器30位于部分锁定位置(第一位置)时,侧板32的后表面基本与后保护壁28面接触,所以能够防止因外物或类似物与侧板32的接触而使保持器30朝完全锁定位置(第二位置)的意外移动。在这种状态下,阴性端子接头12沿插入方向ID,最好基本从后侧,至少部分插入到外壳10的相应空腔13中。当阴性端子接头12基本与锁定部分14接触时,锁定部分14向下或者向外弹性变形。当阴性端子接头12插入到一个基本合适的深度位置时,该锁定部分14至少部分向上弹性缩回并且与阴性端子接头12相配合,从而固定该阴性端子接头12。
随后,向前推动连接部分31,将保持器30沿着滑动方向倾斜向上,基本沿着导向肋板22的倾斜部分22A到达前部。这样,相应侧板32的倾斜部分32A基本与肋板25的倾斜表面25A滑动接触,由此,相应侧板32沿打开方向弹性变形,以移动到锁定突起26上。保持器30沿着滑动方向SD继续移动,同时相应的侧板32基本与导向肋板22的倾斜部分22A和后保护壁28的滑动接触部分28A保持滑动接触。当保持器30到达完全锁定位置(作为一个优选的第二位置)时,相应的侧板32沿着关闭方向至少部分弹性缩回,以最好基本与固定凹口21的底部表面形成面接触,并且使锁定突起26至少部分与锁定孔36配合(参见附图8和10)。而且,固定突起34至少部分进入相应空腔13中与阴性端子接头12相配合,该阴性端子接头最好因此被双重锁定。用这种方法,完成了连接器的装配。此处,保持器30的侧板32至少部分,最好全部被保护壁27、28围绕,并且侧板32的前表面最好基本与前保护壁27面接触,尤其是当保持器30位于完全锁定位置(第二位置)时。这样,就能够防止因外物与侧板32的接触而使保持器30朝部分锁定位置(第一位置)的意外移动。
在为了维护或者其他原因而将阴性端子接头12从上述完全装配好的状态中退出的情况下,夹具J以最好基本平行于外壳主体11的侧表面并向下朝前倾斜的姿势,至少部分插入到夹具插入孔29中,如附图8所示。通过将夹具J的导引端沿着前保护壁27的导向部分27A插入到后侧,来使得该夹具J被导引到一个基本合适的位置处。这样,夹具J在力的作用下沿着使其导引端绕着靠近夹具插入孔29的一个位置基本反向(附图8的逆时针方向)旋转,从而基本与侧板32的倾斜部分相接触,以将侧板32从固定凹口21的底部表面上提起。用这种方法,该锁定突起26从锁定孔36中脱离。这样,如果保持器30在锁定突起26和锁定孔36彼此保持脱离的状态下向后移动,那么保持器30能够返回到部分锁定位置(第一位置)处。由于保持器30的固定突起34用这种方法与阴性端子接头12脱离,所以阴性端子接头12能够从空腔13中退出。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由于保护壁27、28至少部分,最好基本完全在外壳10的侧表面上围绕保持器30的侧板32的可移动范围(固定凹口21)突出,所以能够防止因外物与侧板32的接触而使保持器30朝部分锁定位置(第一位置)的意外移动。
由于该保护壁27、28相对于保持器30的滑动或移动方向SD设置在保持器30的可移动范围(固定凹口21)的相对侧上,所以可以防止保持器30从部分锁定位置(第一位置)到完全锁定位置(第二位置)的移动和从完全锁定位置(第二位置)到部分锁定位置(第一位置)的移动。
而且,由于保护壁27、28的某些部分被切掉或者凹陷而形成该一个或多个夹具插入孔29,所以通过将夹具J穿过夹具插入孔29插入,能够使保持器30的侧板32从完全锁定位置(第二位置)中脱离。
因此,为了尤其是通过防止保持器意外移动来提高整体可操作性,包括一对侧板32的保持器30安装成使得保持器30基本沿着宽度方向WD横跨或者跨接外壳10,并且侧板32沿着宽度方向WD从外壳10的侧表面上突出。由于保护壁27、28形成在外壳10的侧表面上,以围绕保持器30的侧板32的可移动范围(固定凹口21)突起,所以能够防止因外物与侧板32的接触而使保持器30朝部分锁定位置(第一位置)的意外移动。而且,由于保护壁27、28的某些部分被切掉或者凹陷而形成该一个或多个夹具插入孔29,所以通过将夹具J穿过夹具插入孔29插入,能够使保持器30的侧板32从完全锁定位置(第二位置)中脱离。
<其它实施例>
本发明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例如,下述实施例也被包含在由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除了下述实施例之外,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化。
(1)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保护壁覆盖侧板的前侧、后侧和上侧,但是它们也可以仅覆盖例如前侧和后侧或者仅覆盖本发明所述的侧板的上侧。而且,该夹具插入孔可以省略。
(2)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保持器沿着与阴性端子接头的插入和退出方向ID向倾斜的滑动方向SD移动,但是本发明也适用于这样的连接器,其中保持器沿着基本与阴性端子接头的插入和退出方向相垂直的方向移动。
(3)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该连接器具有一对左右空腔,但是本发明也适用于具有设置在数个层上的空腔的连接器。
(4)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说明了该阴性连接器,但是本发明也适用于容纳阳性端子接头的阳性连接器。

Claims (8)

1.一种连接器,包括:
外壳(10),该外壳(10)形成有至少一个用于至少部分容纳端子接头(12)的空腔(13),和
保持器(30),该保持器(30)在相对侧上包括一对侧板(32),并且可安装使得该保持器沿着宽度方向(WD)横跨该外壳(10),并且两个侧板都沿着宽度方向(WD)从外壳(10)的侧表面上突出,
其特征在于:
该保持器(30)可在与端子接头(12)的插入方向(ID)相交叉的方向(SD)上移动,并且能够保持在第一位置处,在该第一位置处允许端子接头(12)插入和退出空腔(13),也能够保持在第二位置处,在该第二位置处,端子接头(12)通过与保持器(30)的配合而被固定,以及
在外壳(10)的侧表面上形成有前和后保护壁(27;28),该前和后保护壁至少部分围绕该侧板(32)的可移动范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前和后保护壁(27;28)相对于侧板(32)的移动方向(SD)设置在每个侧板(32)的可移动范围的相对侧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前和后保护壁(27;28)被部分切掉,以形成一个或多个夹具插入孔(29),夹具(J)可以至少部分插入穿过该夹具插入孔(29),该夹具(J)用于使保持器(30)的侧板(32)从第二位置中脱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该前和后保护壁(27;28)上设有至少一个导向部分(27A),从而通过将夹具(J)的导引端沿着该导向部分(27A)插入,来将该夹具(J)导引到一个合适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2和4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当保持器(30)位于第一位置时,该侧板(32)的表面与该前和后保护壁(27;28)面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2和4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保持器(30)在其移动方向(SD)上移动,而相应侧板(32)与在一个或多个固定凹口(21)的底部上突出的导向肋板(22)的一个或多个部分(22A)和/或该后保护壁(27;28)的一个或多个滑动接触部分(28A)保持滑动接触,其中,一个或多个保持器固定部分(18)沿着宽度方向(WD)从外壳(10)的侧表面上突出,并且所述固定凹口
(21)形成在该保持器固定部分(18)的外侧表面上,该固定凹口(21)限定保持器(30)的可移动范围。
7.根据权利要求1-2和4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前和后保护壁(27;28)的突出高度等于侧板(32)的厚度。
8.根据权利要求1-2和4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当保持器(30)安装在第二位置时,侧板(32)的外表面和前和后保护壁(27;28)的外表面彼此平齐。
CN200410104951.XA 2003-12-25 2004-12-27 连接器 Active CN16456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430300A JP4175254B2 (ja) 2003-12-25 2003-12-25 コネクタ
JP2003430300 2003-12-25
JP2003-430300 2003-12-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45677A CN1645677A (zh) 2005-07-27
CN1645677B true CN1645677B (zh) 2010-11-24

Family

ID=346976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10104951.XA Active CN1645677B (zh) 2003-12-25 2004-12-27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001225B2 (zh)
JP (1) JP4175254B2 (zh)
CN (1) CN1645677B (zh)
DE (1) DE102004061888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0972950Y (zh) * 2006-10-09 2007-11-07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JP4636050B2 (ja) * 2007-04-27 2011-02-23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4872851B2 (ja) * 2007-08-08 2012-02-0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217458B2 (ja) * 2008-01-29 2013-06-1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10067469A (ja) * 2008-09-11 2010-03-25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DE102009056184B4 (de) * 2008-12-22 2012-10-04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Verbinder
JP5647491B2 (ja) * 2010-11-12 2014-12-2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ホルダ係止構造
DE102015215060B4 (de) * 2015-08-06 2019-02-07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Monolithischer Gehäusekörper für einen elektrischen Stecker und elektrischer Stecker
JP6996487B2 (ja) * 2018-12-25 2022-01-17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コネクタ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97591B2 (en) * 2000-12-28 2002-12-24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Connector
US6599154B2 (en) * 2000-01-12 2003-07-29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Connector with obliquely Moveable retain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89973B2 (ja) * 1992-11-06 1998-08-2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964880B2 (ja) * 1994-08-03 1999-10-1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3275994B2 (ja) * 1995-03-16 2002-04-2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リテーナ付き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成形金型
EP0732772B1 (en) * 1995-03-16 2000-07-05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a retainer, a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a molding die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H10247540A (ja) * 1997-03-05 1998-09-14 Koito Mfg Co Ltd 電気コネクタ
JP3266095B2 (ja) * 1998-03-27 2002-03-1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DE10164094B4 (de) * 2000-12-28 2006-03-16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Yokkaichi Verbinder
DE60201170T2 (de) * 2002-03-15 2005-10-06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Yokkaichi Verbinder und Montageverfahren
JP3415137B1 (ja) * 2002-06-24 2003-06-0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99154B2 (en) * 2000-01-12 2003-07-29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Connector with obliquely Moveable retainer
US6497591B2 (en) * 2000-12-28 2002-12-24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Connect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001225B2 (en) 2006-02-21
CN1645677A (zh) 2005-07-27
JP2005190808A (ja) 2005-07-14
DE102004061888A1 (de) 2005-08-18
DE102004061888B4 (de) 2008-10-16
US20050142955A1 (en) 2005-06-30
JP4175254B2 (ja) 2008-1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52489B2 (en) Connector
CN100524961C (zh) 连接器和连接器装置
CN101901989B (zh) 连接器
US838838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terminal orientation features
CN101192729B (zh) 连接器
US7559808B2 (en) Connector
CN100578866C (zh)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CN1645677B (zh) 连接器
CN101188338A (zh) 电连接器
JP2003086281A (ja) 端子金具
JP3175575B2 (ja) コネクタ
JP2005259363A (ja) コネクタ
JP3864800B2 (ja) コネクタ及び雄端子金具
US7771228B2 (en) Terminal cover with restriction
JP3900958B2 (ja) コネクタ
CN102157837B (zh) 连接器
CN102570143B (zh) 连接器
CN100580999C (zh) 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1767277B (zh) 连接器
JP2011253717A (ja) コネクタ
CN101414714B (zh) 连接器
CN101197476B (zh) 连接器
JP3899748B2 (ja) カードエッジコネクタ
JP3551733B2 (ja) コネクタ
JP3123436B2 (ja) 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