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14714B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14714B
CN101414714B CN 200810169044 CN200810169044A CN101414714B CN 101414714 B CN101414714 B CN 101414714B CN 200810169044 CN200810169044 CN 200810169044 CN 200810169044 A CN200810169044 A CN 200810169044A CN 101414714 B CN101414714 B CN 1014147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housing
keeper
housing
socket
basical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81016904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14714A (zh
Inventor
浅利贵子
中村英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727906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12541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4147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147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147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1471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改进内壳体和外壳体的可装配性。外壳体(10)包括向前突出的插座(12),并且在插座(12)的后端部形成有连接空间(14)。将保持端子接头(50)的内壳体(20)插入插座(12)中以与外壳体(10)装配,同时被安装在连接空间(14)中。在内壳体(20)的外圆周表面上形成肋(28a-28g),用于通过与插座(12)的内圆周表面进入滑动接触来防止内壳体(20)沿着与装配方向交叉的方向相对于插座(12)的相对移位。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
背景技术
日本待审专利公开NO.2004-139758公开了一种通过组合内壳体和外壳体而构成的连接器。位于舌片(tab)后面的阳性端子接头的部分容纳在内壳体中形成的端子容纳腔中,并且舌片从内壳体向前突出。外壳体包括向前突出的插座,并且在插座的后端部形成将内壳体安装在其中的连接空间。当装配两个壳体时,将内壳体从前面插入插座以安装在连接空间中。随着两个壳体装配在一起,舌片通过被插座包围而受到保护。
在上述连接器中,如果端子的数量少并且内壳体小于插座,在插座后侧的连接空间可以形成得比插座小。在这种情况下,当内壳体与外壳体装配时,在内壳体的外圆周表面和插座的内圆周表面之间限定了大的间隙。由于将内壳体安装在其中的连接空间的位置处在喷嘴的后端部,从前面难以看到该连接空间,可能无法将内壳体成功地安装到连接空间中。
此外,日本待审专利公开NO.2006-185759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其构成为使得端子接头从后面插入壳体中并且由安装在壳体中的保持件所保持。该保持件沿着与端子接头进入壳体的插入方向垂直的方向装配,并保持在用于允许端子接头的插入操作的部分锁定位置和用于通过与端子接头接合来保持端子接头的完全锁定位置。
由于将端子接头插入将保持件保持在部分锁定位置的这种类型的连接器,当将连接器运送至端子接头插入位置(site)时将保持件保持在部分锁定位置。
在上述传统连接器中,将处于部分锁定位置的保持件深深地推进壳体中以移动到完全锁定位置。因此,在将连接器运送至端子接头插入位置的过程中,有可能由另一个连接器等来推动保持件的外表面并且将保持件推动到完全锁定位置。在以这样的方式将连接器运送至端子接头插入位置同时将保持件保持在完全锁定位置的情况下,由于需要在端子接头插入之前将保持件返回到部分锁定位置的附加操作,操作效率下降了。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情况而开发了本发明,并且其目的是改进连接器的可操作性。
根据本发明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解决了该目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其包括:
包括插座的外壳体,在该插座的后端部形成有连接空间,
内壳体,保持或用于保持一个或多个端子接头,将内壳体至少部分地插入插座以与外壳体装配,同时至少部分地安装在连接空间中,
其中在内壳体的外圆周表面上形成肋,用于通过与插座的内圆周表面基本上进入滑动接触来防止内壳体沿着与装配方向交叉的方向相对于插座的相对移位。
由于插入插座中的内壳体通过肋与插座的内圆周表面的基本滑动接触来相对于与装配方向交叉的方向定位,可以将内壳体可靠地安装在连接空间中。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肋基本上平行于内壳体进入插座中的装配方向基本连续地延伸。
由于肋基本上平行于内壳体进入插座中的装配方向延伸,可以防止内壳体相对于装配方向的倾斜姿态。因此,改进了内壳体和外壳体的可装配性,从而导致了连接器的改进的总体可操作性。
优选地,将可以与一个或多个端子接头接合以保持它们的保持件安装在内壳体中,使得其一部分从内壳体的外圆周表面突出,并且
可以将从内壳体突出的保持件的一部分的外表面保持为基本上与插座的内圆周表面滑动接触。
由于不但使用肋还使用保持件来定位内壳体,可以减少在内壳体上形成的肋的数量,并且因此可以简化内壳体的外圆周表面的形状。
更优选地,内壳体是块的形式,其具有两个基本上彼此平行的外表面,
在内壳体的两个外表面中的一个上形成肋,并且
保持件从内壳体的两个外表面中的另一个突出。
由于通过确定肋和保持件的位置可以容易地辨别内壳体的取向,可以防止操作者沿错误的方向将内壳体插入插座。
最优选地,插座的内圆周表面基本上具有通过由两个基本平行的平面连接两个半圆表面而限定的椭圆形状,
保持件与平面进入滑动接触,
除了两个外表面以外,在保持件突出的内壳体的外表面上不形成肋,并且
内壳体形成为每个半圆表面具有两个肋,以在突出侧上与半圆表面的四分之一圆周区域,以及在与保持件突出侧相对的侧上与半圆表面的四分之一圆周区域基本上进入滑动接触。
如果插座的内圆周表面基本上具有通过由两个平行的平面连接两个半圆表面而限定的椭圆形状,保持件与平面基本上进入滑动接触,并且除了内壳体的两个外表面以外,在保持件突出的外表面上不形成肋,如果内壳体和保持件之间的装配公差大,内壳体和外壳体可以沿着基本上与平面垂直的方向相对于插座进行振动移动(shakingmovement)。
根据上述内容,肋在保持件突出侧上与半圆表面的四分之一圆周区域,以及在与保持件突出侧相对的侧上与半圆表面的四分之一圆周区域基本上进入滑动接触。根据该结构,两个肋与构成一个半圆表面的两个四分之一圆周区域沿其进入接触的方向相对于与平面垂直的方向彼此相反。因此,内壳体和保持件不可能沿垂直于平面的方向反冲(backlash)。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其包括:
壳体,将一个或多个端子接头沿插入方向至少部分地插入该壳体中,以及
沿着与端子接头的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装配到壳体中的至少一个保持件,
其中:
可以将装配在壳体中的保持件定位在用于允许端子接头的插入操作的第一位置和用于通过与端子接头接合来保持端子接头的第二位置,并且
保持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移动方向与保持件进入壳体中的装配方向和端子接头进入壳体中的插入方向交叉。
因此,通过防止装配在壳体中的保持件从部分锁定位置或第一位置移动到完全锁定位置或第二位置,改进了连接器的总体可操作性。
根据优选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器,具体地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面或其优选实施例,该连接器包括:
壳体,
从后面插入壳体的端子接头,以及
沿着与端子接头的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装配到壳体中的保持件,
其中:
可以将装配在壳体中的保持件保持在用于允许端子接头的插入操作的部分锁定位置(作为优选的第一位置)和用于通过与端子接头接合来保持端子接头的完全锁定位置(作为优选的第二位置),并且保持件在部分锁定位置和完全锁定位置之间的移动方向与保持件进入壳体中的装配方向和端子接头进入壳体中的插入方向交叉。由于保持件从部分锁定位置到完全锁定位置的移动方向与保持件进入壳体中的装配方向交叉,即使外力沿着与装配方向相同的方向作用在保持件的外表面上,也不可能将保持件从部分锁定位置移动到完全锁定位置。
优选地,在壳体中形成用来装配保持件的容纳空间,并且
壳体包括至少一个窗形开口,用于允许将保持件沿着与端子接头的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至少部分地装配到容纳空间中。
更优选地,壳体包括引导装置,用于引导保持件在第一位置(部分锁定位置)和第二位置(完全锁定位置)之间移动。
由于通过引导装置在第一位置(部分锁定位置)和第二位置(完全锁定位置)之间引导保持件,保持件可以稳定地移动,因此改进了连接器的总体可操作性。
更优选地,保持件沿其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的移动方向的长度小于壳体的长度,并且/或
保持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沿着保持件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的移动方向,在第一位置侧的保持件的末端设置得比壳体的外表面更靠近第二位置侧。
更进一步优选地,保持件沿其从部分锁定位置到完全锁定位置的移动方向的长度小于壳体的长度,并且
保持件位于部分锁定位置时,沿着保持件从部分锁定位置到完全锁定位置的移动方向,在部分锁定位置侧的保持件的末端设置得比壳体的外表面更靠近完全锁定位置侧。
由于在保持件位于部分锁定位置时,在部分锁定位置侧的保持件的末端设置得比壳体的外表面更靠近完全锁定位置侧,即使外部物体沿一个方向接近以将保持件移动到完全锁定位置,该外部物体不与在部分锁定位置侧的保持件的末端直接进入接触。因此,由于外部物体的干涉,不可能将在部分锁定位置的保持件推动到完全锁定位置。
更优选地,壳体形成有至少一个限制部,其通过与装配在壳体中的保持件接合而能够防止保持件从壳体分离。
通过限制部的锁定作用,将保持件保持为装配在壳体中。
更进一步优选地,限制部形成有用于通过与保持件接合而将保持件保持在第一位置(部分锁定位置)的第一锁定部(部分锁定部)和用于通过与保持件接合而将保持件保持在第二位置(完全锁定位置)的第二锁定部(完全锁定部)。
由于限制部形成有第一或部分锁定部和第二或完全锁定部,与在不同于限制部的部分上形成第一或部分锁定部和/或第二或完全锁定部的情况相比,可以简化壳体的形状。
更优选地,壳体包括内壳体和外壳体,一个或多个端子接头至少部分地插入该内壳体中,该外壳体用于至少部分地容纳内壳体。
更进一步优选地,在内壳体中这样形成容纳空间,以便在内壳体的外圆周表面中形成开口,并且
最优选地,壳体体包括将端子接头插入其中的内壳体和容纳该内壳体的外壳体,
在内壳体中这样形成容纳空间,以便在内壳体的外圆周表面中形成开口,并且
由外壳体覆盖在内壳体的外圆周表面中的容纳空间的开口区域。
由于外壳体覆盖在内壳体的外圆周表面中的容纳空间的开口区域,即保持件的外表面,可以可靠地防止外部物体对保持件的干涉。
根据本发明的更优选的实施例,装配在内壳体中的保持件的外表面充当从壳体的外表面突出并且具有基本平行于从第一位置(部分锁定位置)到第二位置(完全锁定位置)的移动方向的区域的滑动接触表面,并且
将或者可以将保持件从第一位置(部分锁定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完全锁定位置),同时将滑动接触表面基本上带入与外壳体的内圆周表面滑动接触。
通过由滑动接触表面与外壳体的内圆周表面的滑动接触而实现的引导功能,可以将保持件从第一或部分锁定位置稳定地移动到第二或完全锁定位置。
优选地,保持件形成有至少一个可操作部,其从内壳体的前表面或其附近基本上向前突出,并且优选地从前面至少部分地插入外壳体中的至少一个夹具可以与该可操作部接合。
更优选地,保持件形成有可操作部,其从内壳体的前表面向前突出,并且从前面插入外壳体中的夹具可以与该可操作部接合。
通过将从前面至少部分地插入外壳体中的夹具与可操作部接合,可以将保持件从第一或部分锁定位置移动到第二或完全锁定位置。
附图说明
在阅读优选实施例的以下详细描述和附图后,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显而易见。应当理解,尽管分别描述了实施例,但是其单个特征可以组合为另外的实施例。
图1是优选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正视图,
图2是示出保持件安装在内壳体中的状态的正视图,
图3是内壳体的正视图,
图4是内壳体的俯视图,
图5是内壳体的侧视图,
图6是保持件的正视图,
图7是保持件的俯视图,
图8是保持件的侧视图,
图9是示出内壳体与外壳体相装配的状态的垂直截面,
图10是沿图9的B-B的截面,
图11是沿图2的A-A的截面,
图12是示出将保持件安装在内壳体中的部分锁定位置(第一位置)的状态的水平截面,
图13是示出将保持件安装在内壳体中的完全锁定位置(第二位置)的状态的水平截面,
图14是示出在优选实施例的第二方面中将保持件保持在内壳体中的部分锁定位置的状态的正视图,
图15是示出将保持件保持在内壳体中的部分锁定位置(第一位置)的状态的水平截面,
图16是示出内壳体与外壳体相装配的状态的垂直截面,
图17是沿图16的B-B的截面,
图18是示出将保持件保持在内壳体中的完全锁定位置(第二位置)的状态的正视图,
图19是示出将保持件保持在内壳体中的完全锁定位置(第二位置)的状态的水平截面,
图20是示出将保持件安装在内壳体中的状态的正视图,
图21是沿图20的A-A的截面,
图22是内壳体的正视图,
图23是内壳体的后视图,
图24是内壳体的俯视图,
图25是内壳体的仰视图,
图26是内壳体的侧视图,
图27是保持件的正视图,
图28是保持件的后视图,
图29是保持件的俯视图,以及
图30是保持件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列表
1  ...连接器壳体(壳体)
10 ...外壳体
12 ...插座
14 ...连接空间
15 ...半圆表面
16b...第二四分之一圆周区域(在保持件突出侧的四分之一圆周区域)
16a...第一四分之一圆周区域(在保持件突出侧的相对侧的四分之一圆周区域)
17a...第一平面
17b...第二平面
20 ...内壳体
24 ...容纳空间
25 ...限制部
26 ...锁定突起(部分锁定部,完全锁定部)
27 ...引导表面(引导装置)
28a...第一肋
28b...第二肋
28c...第三肋
28d...第四肋
28e...第五肋
28f...第六肋
28g...第七肋
29 ...引导肋(引导装置)
30 ...保持件
30a...在部分锁定位置侧的保持件的末端
39 ...可操作部
40 ...滑动接触表面
50 ...端子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参照图1至13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本实施例的连接器设置有通过装配外壳体10和内壳体20而构成的连接器壳体1,安装在连接器壳体1中的一个或多个、优选为多个的端子接头50,以及通过安装在内壳体20中而用于保持端子接头50的至少一个保持件30。
外壳体10由例如合成树脂制成,并且是由端子容纳部11(优选基本上以横向长块的形式)和从端子容纳部11的外围边缘或其附近基本上向前突出的插座12构成的整体或单独的组件。在一个或多个阶段在端子容纳部11中形成一个或多个、优选为多个的后空腔13(优选地沿前后方向基本上为窄而长的),并且贯穿(penetrate)端子容纳部11。外壳体10优选地通过使插座12的后端表面(端子容纳部11的前端表面)向内凹进来形成有连接空间14。连接空间14在插座12的后端表面中形成开口(优选基本上为横向的长矩形),并且后空腔13的一些或全部在连接空间14的后端表面中形成开口。连接空间14相对于垂直方向和/或横向方向位于端子容纳部11的中间部分(优选地基本上在中心部分)。
优选地,插座12的内圆周表面包括一对横向的(左和右)基本上为半圆或圆形的表面15,与这对基本上为半圆的表面15的上端平滑连续的基本水平的第一平面17a,以及基本平行于第一平面17a并且与这对半圆表面15的底端平滑连续的基本水平的第二平面17b。每个半圆表面15由构成或形成上半部分的第一基本上四分之一圆周的区域16a(作为与保持件突出侧相对的侧上的优选的四分之一圆周区域)和构成或形成下半部分的第二基本上四分之一圆周的区域16b(作为在保持件突出侧上的优选的四分之一圆周区域)组成。两个平面17a、17b之间的距离优选地大于连接空间14的垂直尺寸,和/或平面17a、17b的横向尺寸优选地小于连接空间14的横向尺寸。
内壳体20由例如合成树脂制成,并且作为一个整体是由壳体主体21(优选基本上以横向长块的形式)和从壳体主体21的后端表面或其附近基本上向后突出的接头部22(优选地基本上以横向长块的形式)构成的整体或单独的组件。接头部22的垂直尺寸优选地小于壳体主体21的垂直尺寸,和/或其横向尺寸优选地(也)小于壳体主体21的横向尺寸。接头部22位于壳体主体21的垂直中心的下方,和/或其下表面基本上位于与壳体主体21的底面相同的高度。另外,该接头部22基本上位于壳体主体21的横向中心。
在内壳体20中形成一个或多个、优选地为多个的前空腔23,以便沿前后方向并且以基本上对应于一个或多个相应的后空腔的布局贯穿。前空腔23的前端在壳体主体21(内壳体20)的前端表面中形成开口。根据它们的形成位置,前空腔23的后端在壳体主体21的后端表面或接头部22的后端表面中形成开口。
形成优选地基本上为沿前后方向具有不同高度(level)的裂缝的形式,并且充当用于至少部分地容纳保持件30的构件的容纳空间24,以便与优选地基本上沿着壳体主体21的后端表面的所有前空腔23基本上连通。另外,在壳体主体21的底面的前端边缘处形成一个或多个、优选地为一对的锁定部25,其从两个横向间隔开的位置向下或向外突出,并且充当用于将保持件30保持为与内壳体20装配在一起的构件。形成锁定部25,使得其底端基本上向后突出,并且优选地在从侧面(沿着与内壳体20和外壳体10的装配方向垂直的方向)看时基本上弯曲或呈L形。在每个锁定部25的向后突出部分的横向或上表面上形成锁定突起26(优选基本上为三角形)。另外,壳体主体21的底面的横向(或基本上相对的)末端充当基本平行于内壳体20的装配方向和平面的一个或多个引导表面27。
具体地,在壳体主体21的横向表面或顶面(内壳体20的外表面)上形成第一肋28a、第二肋28b和第三肋28c,以向外或向上突出。这些第一至第三肋28a至28c优选地沿着基本上平行于内壳体20进入插座12中的装配方向的前后方向,从壳体主体21的后端至前端基本连续地延伸。沿横向方向分离第一至第三肋28a至28c,其中当从前面看时,第一肋28a位于壳体主体21的左端附近,第二肋28b位于壳体主体21的横向中心并且第三肋28c位于壳体主体21的右端附近。第一肋28a的宽度优选地大于第二和第三肋28b、28c的宽度,和/或第二和第三肋28b、28c的宽度优选地基本相等。第一肋28a的上表面的基本左半区域朝左侧向下倾斜,并且是具有与半圆表面15基本相同的曲率的弓形。
更具体地,在壳体主体21的横向(左和/或右)表面(内壳体20的外表面)上形成第四至第七肋28d至28g(优选地基本上相对),以向侧面突出。这些第四至第七肋28d至28g优选地基本上平行于内壳体20进入插座12中的装配方向,从壳体主体21的后端至前端基本连续地延伸。当从前面看时,第四肋28d位于壳体主体21的左表面的上端,第五肋28e位于壳体主体21的左表面的底端,第六肋28f位于壳体主体21的右表面的上端并且第七肋28g位于壳体主体21的右表面的底端。第四至第七肋28d至28g的各自的突出端表面优选地是具有与半圆表面15基本相同的曲率的弓形表面。
保持件30由例如合成树脂制成,并且是由与内壳体20的装配方向成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优选地成直角的主体31(优选地基本为板状和/或格子形的)和基本上平行于装配方向从主体31的横向末端或底端边缘基本上向前突出的延伸部32(优选地基本为板状)构成的整体或单独的组件。主体31形成有基本上对应于一个或多个、优选地为多个的前空腔23的一个或多个、优选地为多个的通孔33,并且在各个通孔33的内圆周表面上形成可与端子接头50接合的一个或多个保持部34。板状延伸部32的前端表面在靠近横向(左和/或右)末端(优选地基本相对)的一个或多个位置处凹进,以形成一个或多个、优选地为一对的凹口35。在每个凹口35(优选地在其顶面)上沿横向方向基本上并排地形成部分锁定槽36(作为优选的第一槽)和完全锁定槽37(作为优选的第二槽)。板状延伸部32的上表面的相对的左端和右端优选地充当基本上与内壳体20的装配方向和平面17a、17b平行的一个或多个可引导表面38。另外,形成一个或多个可操作部39以从板状延伸部32的横向(左和/或右)末端(优选地基本相对),具体地沿横向方向在凹口35附近的一个或多个位置基本上向前突出。板状延伸部32的下表面和/或可操作部39充当滑动接触表面40。具体地,该滑动接触表面40的相对的横向(左和/或右)末端优选地是具有与半圆表面15基本相同的的曲率的弓形,和/或在弓形区域之间的滑动接触表面40的区域优选地基本上是平的并且平行于第二平面17b。
每个端子接头50是阳性端子接头,其作为一个整体优选地沿前后方向(基本上与内壳体20和外壳10体的装配方向平行的方向)为窄而长的,并且是由盒体部51、从盒体部51向前突出的舌片52和与盒体部51的后端相连续的导线连接部(优选地包括波纹部53)构成的整体或单独的组件。导线与导线连接部电连接(优选地与波纹部53)。
接下来,描述本实施例的功能。
装配连接器时,首先将保持件30至少部分地安装在内壳体20中,使得主体31至少部分地安装在容纳空间24中。在安装过程中,凹口35的上壁使锁定部25暂时向前弹性变形。通过部分锁定槽36(第一槽)和锁定突起26的接合来将所安装的保持件30保持在部分锁定位置(第一位置)1P,并且防止其进行相对横向移动(向完全锁定位置或第二位置2P移动)。另外,保持件30保持在部分锁定位置1P时,主体31至少部分地安装在容纳空间24中,由此防止保持件30沿前后方向相对于内壳体20的相对移位和倾斜。另外,保持件30的一个或多个可引导表面38与内壳体20的引导表面27横向地或从下面或内侧基本上进入表面接触,和/或内壳体20的锁定部25的向后突出部分横向地或从下面或内侧与凹口35的上壁接合,由此防止保持件30相对于内壳体20的垂直相对移位。此外,在保持件30的底端的延伸部32(优选地基本为板状)从内壳体20的壳体主体21的横向表面或底面向外或向下突出。
随后,将具有保持或定位在部分锁定位置(第一位置)1P的保持件30的内壳体20与外壳体10装配。装配时,内壳体20从前面至少部分地插入插座12。这时,如图1和10所示,第一、第二和第三肋28a、28b和28c的上表面(突出端表面)在插座12的第一平面17a上滑动,同时将它们保持为从下面基本上与第一平面17a表面接触,并且/或第一肋28a的基本上左半区域从下面在左侧与第一四分之一圆周区域16a的上端基本上进入滑动接触。另外,保持件30的下表面上的滑动接触表面40优选地基本上在第二平面17b上滑动,同时保持为从上面或内侧基本上与第二平面17b表面接触。此外,第四肋28d的突出端表面优选地基本上在左侧第一四分之一圆周区域16a上滑动,同时倾斜地保持为基本上从右下侧表面接触,第五肋28e的突出端表面在左侧第二四分之一圆周区域16b上滑动,同时倾斜地保持为基本上从右上侧表面接触,第六肋28f的突出端表面基本上在右侧第一四分之一圆周区域16a上滑动,同时倾斜地保持为基本上从左下侧表面接触,并且/或第七肋28g的突出端表面基本上在右侧第二四分之一圆周区域16b上滑动,同时倾斜地保持为基本上从左上侧表面接触。第一至第七肋28a至28g优选地以这样的方式基本上与插座12的内圆周表面进入滑动接触,由此将内壳体20定位在插座12中,同时防止其沿垂直于装配方向的垂直和/或横向方向进行相对移动。
当朝向插座12的后侧安装内壳体20时,将接头部22安装在连接空间14中。这时,由于将内壳体20相对于垂直和/或横向方向定位在插座12中,接头部22平滑地至少部分地安装在连接空间14中,而在插座12的后端表面中,接头部22的外围边缘不会干涉连接空间14的开口边缘。当内壳体20到达基本上适当的装配位置时,壳体主体21的后表面与插座12的后端表面基本上进入接触,以优选地停止在前方极限位置,并且通过接头部22的外圆周表面和连接空间14的内圆周表面之间的未图示的锁定构件或摩擦力来将内壳体20保持为与外壳体10装配。以此方式,构成或装配了连接器壳体1。
当装配内壳体20和外壳体10时,对应的前和后空腔23、13基本上沿前后方向连通,以限定用于至少部分地容纳端子接头50的空间。由于保持件30保持或定位在部分锁定位置(第一位置)1P,通孔33的一个或多个保持部34位于从用于端子接头50的前空腔23的一个或多个插入区域向外(横向地)缩进(retracted)的位置。在这种状态下,将或可以将端子接头50沿插入方向ID,优选地基本上从后面至少部分地插入对应的后空腔13。如图12所示,当一个或多个端子接头50到达基本上适当的插入位置时,舌片52至少部分地从壳体主体21的前端表面向前突出,以至少部分地被插座12包围,并且盒体部51位于前空腔23中。优选地通过锁定枪(locking lance)的主锁定作用来保持该适当插入的端子接头50。
如果在所有端子接头50的插入完成以后,使用夹具等对保持在部分锁定位置(第一位置)1P的保持件30的可操作部39施加横向压紧力,保持件30沿移动方向MD移动或移位到完全锁定位置(第二位置)2P,同时使其滑动接触表面40在第二平面17b上滑动,并且优选地通过完全锁定槽37(第二槽)和锁定突起26的接合作用来将保持件30保持在完全锁定位置(第二位置)2P。当保持件30保持或定位在完全锁定位置(第二位置)2P时,保持件30的保持部34至少部分地位于前空腔23中,以从撤回侧、优选地从后面与端子接头50(优选为其盒体部51的横向边缘)接合。通过盒体部51上的保持部34的次级锁定作用来可靠地保持并锁定端子接头50。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在壳体20的外圆周表面上形成的第一至第七肋28a至28g优选地与插座12的内圆周表面进入滑动接触,由此将内壳体20定位在插座12中,同时防止沿着与装配方向交叉的方向相对于插座12进行相对移位。因此,可以可靠地将内壳体20的接头部22安装在连接空间14中。
由于第一至第七肋28a至28g优选地基本上平行于内壳体20进入插座12中的装配方向延伸,可以防止内壳体20相对于装配方向的倾斜姿态。
另外,安装在内壳体20中的保持件30的外表面从内壳体20的外表面突出,并且保持件30从内壳体20突出的部分的外表面(滑动接触表面40)与插座12的内圆周表面基本上进入滑动接触。由于优选以这样的方式不但使用第一至第七肋28a至28g,而且使用保持件30来定位内壳体20,可以减少在内壳体20上形成的肋的数量,并且因此可以实现简化内壳体20的外圆周表面的形状。
内壳体20的壳体主体21优选为以块的形式,其具有除了壳体主体31的顶面和底面以外的基本上彼此平行的两个外表面(顶面和底面),在顶面上形成第一至第三肋32a至32c并且将保持件30布置在底面。因此,通过确定第一至第三肋28a至28c和保持件30的位置,可以容易地辨别内壳体20的垂直取向。因此,操作者不可能或仅有很少的可能沿错误的垂直颠倒取向将内壳体20插入插座12中。
在本实施例中,插座12的内圆周表面优选地基本上具有通过由上下两个平行平面17a、17b连接左右两个半圆表面15而形成的椭圆形状,保持件30在下侧与第二平面17b基本上进入滑动接触,并且除了壳体主体21的顶面和底面以外,在壳体主体21的突出保持件30的底面上不形成与插座12进入滑动接触的肋。以这种方式,如果内壳体20和保持件30之间的装配公差大,并且保持件30从壳体主体21的底面的突出距离短的话,内壳体20和保持件30可以沿着垂直于平面17a、17b的垂直方向相对于插座12进行振动移动。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第四至第七肋28d至28g优选地在保持件突出侧上与半圆表面15的第二四分之一圆周区域16b,以及在基本与保持件突出侧相对的一侧上与半圆表面15的第一四分之一圆周区域16a基本上进入滑动接触。根据这个结构,两个肋(第四肋28d和第五肋28e或者第六肋28f和第七肋28g)与构成一个半圆表面15的两个四分之一圆周区域16a、16b基本上进入接触的方向相对于垂直于平面17a、17b的垂直方向彼此相反。因此,内壳体20和保持件30不可能相对于插座12垂直反冲。
因此,为了改进内壳体和外壳体的可装配性,外壳体10包括向前突出的插座12,以及在插座12的后端部分形成的连接空间14。保持一个或多个端子接头50的内壳体20至少部分地插入插座12中以与外壳体10装配,同时安装在连接空间14中。在内壳体20的外圆周表面上形成用于通过与插座12的内圆周表面进入滑动接触来防止内壳体20沿着与装配方向交叉的方向相对于插座12的相对移位的一个或多个肋28a至28g。
<修改>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和图示的实施例。例如,下列实施例也被如权利要求所要求的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包括。
(1)肋不限于平行于内壳体进入插座中的装配方向从壳体主体的前端向后端延伸的那些肋,并且可以仅在壳体主体的后端或仅在壳体主体(内壳体)的前端形成。
(2)肋不限于从壳体主体的前端向后端连续延伸的那些肋,并且可以沿前后方向将其分开。
(3)保持件可以不从内壳体的外圆周表面突出,并且可以只通过肋来定位内壳体。
(4)也可以在保持件突出的侧的内壳体的外表面上形成肋。
(5)本发明也适用于插座具有除椭圆形状以外的形状的情况。
(6)可以不将肋保持为与平面滑动接触。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将肋保持为与四个四分之一圆周区域滑动接触,可以防止内壳体的垂直和横向移动。
(7)本发明也适用于不将保持件安装在内壳体中的类型的连接器。
在下文中,参照图14至30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本实施例的连接器设置有通过装配内壳体20和外壳体10而构成或形成的连接器壳体1,至少部分地安装在连接器壳体1中的一个或多个、优选地为多个的端子接头50,以及用于通过将其安装在内壳体20中来保持端子接头50的至少一个保持件30。
外壳体10由例如合成树脂制成,并且是由端子容纳部11(优选基本上以横向长块的形式)和从端子容纳部11的外围边缘或在该边缘处或在该边缘上基本向前突出的插座12构成的整体或单独的组件。在一个或多个阶段,在端子容纳部11中或在端子容纳部11处形成一个或多个、优选地为多个的后空腔13(优选地沿正向和反向基本上为窄且长的),并且其贯穿端子容纳部11。外壳体10优选地通过使插座12的后端表面(端子容纳部11的前端表面)凹进来形成有连接空间14。连接空间14在插座12的后端表面中形成至少一个开口(优选基本上为横向的长矩形),并且后空腔13的一些或全部在连接空间14的后端表面中形成开口。连接空间14位于端子容纳部11相对于垂直方向和/或横向方向(优选为两个方向)的中间部分(优选地基本上在中心部分)。
插座12的内圆周表面包括一个或多个、优选地为一对的横向的(左和/或右)基本上为半圆或圆形的表面15,与这对半圆表面15的上端平滑连续的基本水平的第一平面17a,以及基本上平行于第一平面17a并且与这对半圆表面15的底端平滑连续的基本水平的第二平面17b。两个平面17a、17b之间的距离优选地大于连接空间14的垂直尺寸,和/或平面17a、17b的横向尺寸优选地小于连接空间14的横向尺寸。
内壳体20由例如合成树脂制成,并且作为一个整体是由壳体主体21(优选基本上以横向长块的形式)和从壳体主体21(优选地从其后端表面)基本向后突出的接头部22(优选基本上以横向长块的形式)构成的整体或单独的组件。接头部22的垂直尺寸优选地小于壳体主体21的垂直尺寸,和/或其横向尺寸优选地(也)小于壳体主体21的横向尺寸。接头部22优选地位于壳体主体21的垂直中心的下方,和/或其下表面优选地基本上位于与壳体主体21的底面相同的高度。另外,该接头部分22基本上位于壳体主体21的横向中心。
在内壳体20中形成一个或多个、优选地为多个的前空腔23,以便基本沿前后方向贯穿并且以基本上对应于后空腔13的布局贯穿。前空腔23的前端在壳体主体21(内壳体20)的前端表面中形成开口。根据它们的形成位置,前空腔23的后端在壳体主体21的后端表面或接头部22的后端表面中形成开口。
在内壳体20中形成容纳空间24,其作为用于将保持件30装配在至少部分容纳的状态的构件。作为一个整体,容纳空间24在壳体主体21的横向表面或底面中基本上沿横向方向(与端子接头50进入内壳体20中的插入方向ID成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优选地基本上垂直的方向)形成为窄而长的裂缝(窗)。可以通过该容纳空间24的窗形开口,沿与端子接头50的插入方向成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优选地基本上垂直的方向将保持件30装配到容纳空间24中。容纳空间24与所有的前空腔23连通。
在壳体主体21的底面的前端边缘处或其附近形成一个或多个、优选地为一对的限制部25,其向下或向外(优选地从两个或多个横向间隔开的位置)突出,并且充当用于将保持件30保持为与内壳体20装配的构件。限制部25的一个或多个底端向后突出,以充当一个或多个限制突起25a,并且在从侧面(沿与内壳体20和外壳体10的装配方向成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优选地基本上垂直的方向)看时这种限制突起25a优选地基本上为弯曲的或L形的。在每个限制突起25a的横向表面或上表面上形成(优选基本上为三角形的)锁定突起26(作为优选的部分锁定部和完全锁定部或第一和第二锁定部)。
在容纳空间24的开口之前的区域中的壳体主体21的底面的末端(优选基本上相对的)充当与内壳体20和外壳体10的装配方向以及插座12的外侧或下面的基本平面17b相平行的一个或多个(优选基本上为矩形的)引导表面27(作为优选的引导装置)。这些引导表面27与保持件30进入内壳体20中的装配方向(向上方向)成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优选地基本成直角,并且/或基本上平行于保持件30在部分锁定位置(第一位置)1P和完全锁定位置(第二位置)2P之间的移动方向MD。通过引导表面27引导保持件30,以便可以在部分锁定位置(第一位置)1P和完全锁定位置(第二位置)2P之间横向移动(基本上沿移动方向MD)。
在壳体主体21的底面上形成基本沿着容纳空间24的开口的后边缘或在其附近横向延伸的至少一个引导肋29(作为优选的引导装置)。该引导肋29与保持件30进入内壳体20中的装配方向(向上方向)和端子接头50进入内壳体20中的插入方向ID(向前方向)成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优选地基本成直角,并且基本上平行于保持件30在部分锁定位置(第一位置)1P和完全锁定位置(第二位置)2P之间的移动方向MD。通过引导肋29引导,保持件30在部分锁定位置1P和完全锁定位置2P之间移动。
具体地,在壳体主体21的顶面(内壳体20的外表面)上形成第一肋28a、第二肋28b和第三肋28c,以向上突出。这些第一至第三肋28a至28c沿着基本平行于内壳体20进入插座12中的装配方向的前后方向,从壳体主体21的后端至前端基本上连续地延伸。沿横向方向分离第一至第三肋28a至28c,其中当从前面看时,第一肋28a位于壳体主体21的左端附近,第二肋28b位于壳体主体21的横向中心并且第三肋28c位于壳体主体21的右端附近。
更具体地,在壳体主体21的(优选地基本上相对的)横向(左和/或右)表面(内壳体20的外表面)上形成第四至第七肋28d至28g,以向侧面突出。这些第四至第七肋28d至28g基本上平行于内壳体20进入插座12中的装配方向,从壳体主体21的后端至前端基本上连续延伸。当从前侧看时,第四肋28d位于壳体主体21的左侧面的上端或其附近,第五肋28e位于壳体主体21的左侧面的底端或其附近,第六肋28f位于壳体主体21的右侧面的上端或其附近,并且第七肋28g位于壳体主体21的右侧面的底端或其附近。第四至第七肋28d至28g的各自的突出端表面优选地基本上是具有与半圆表面15基本相同的曲率的弓形表面。
保持件30由例如合成树脂制成,并且是由与内壳体20的装配方向成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优选地基本上成直角的主体31(优选地基本为板状和/或基本为格子形的)和基本上平行于装配方向从主体31的底端边缘基本向前突出的延伸部32(优选地基本为板状)构成的整体或单独的组件。主体31形成有基本上对应于一个或多个、优选地为多个的前空腔23的一个或多个、优选地为多个的通孔33,并且在各个通孔33处或其上(优选地在其内圆周表面上)形成可与一个或多个相应的端子接头50接合的一个或多个保持部34。板状延伸部32的前端表面优选地在横向(左和/或右)末端(优选地基本相对)附近的位置处凹进,以形成一个或多个、优选地为一对的凹口35。在每个凹口35的顶面上沿横向方向优选基本上并排地形成部分锁定槽36(作为优选的第一锁定槽)和完全锁定槽37(作为优选的第二锁定槽)。
板状延伸部32的上表面的横向(左和/或右)末端(优选地基本相对)充当基本上与内壳体20和外壳体10的装配方向和平面17a、17b平行的一个或多个可引导表面38。与引导表面27相似,这些可引导表面38与保持件30进入内壳体20中的装配方向(向上方向)成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优选地成直角,和/或基本上平行于保持件30在部分锁定位置1P和完全锁定位置2P之间的移动方向MD。
类似地,板状延伸部32形成有基本上沿着其后端边缘(主体31的底端边缘)或在其附近横向延伸并且基本向后突出的至少一个滑动接触肋41。与引导肋29相似,滑动接触肋41与保持件30进入内壳体20中的装配方向(向上方向)和端子接头50进入内壳体20中的插入方向ID(向前方向)成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优选地基本成直角,和/或基本上平行于保持件30在部分锁定位置1P和完全锁定位置2P之间的移动方向MD。
另外,形成一个或多个可操作部39以从板状延伸部32的横向(左和/或右)末端(优选地基本相对),优选地基本上沿横向方向从凹口35附近的一个或多个位置基本向前突出。在可操作部39中形成一个或多个操作孔39a,以便在可操作部39的前端表面中形成开口。从前面至少部分地插入插座12中的窄而长的夹具(未示出)的前端可以至少部分地进入这些操作孔39a。通过操作与操作孔39a接合的一个或多个夹具,可以使保持件30沿着部分锁定位置(第一位置)1P和完全锁定位置(第二位置)2P之间的移动方向MD移动。
延伸部32(优选地基本为板状)和可操作部39的下表面优选地充当滑动接触表面40。该滑动接触表面40的横向(左和/或右)末端(优选地基本相对)优选地基本上是具有与半圆表面15基本相同的曲率的弓形,并且/或在弓形区域之间的滑动接触表面40的区域优选地基本上是平的并且平行于第二平面17b。与一个或多个可引导表面38相似,该滑动接触表面40与保持件30进入内壳体20中的装配方向(向上方向)成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优选地基本成直角,并且平行于保持件30在部分锁定位置1P和完全锁定位置2P之间的移动方向MD。
保持件30沿着从部分锁定位置(第一位置)1P至完全锁定位置(第二位置)2P的移动方向MD的长度小于内壳体20沿横向方向的长度。具体地,每个端子接头50是阳性端子接头,其作为一个整体沿前后方向(基本上与内壳体20和外壳体10的装配方向平行的方向)为窄而长的,并且是由盒体部51、从盒体部51向前突出的舌片52和与盒体部51的后端相连续的导线连接部(优选地包含波纹部53)构成的整体或单独的组件。导线与导线连接部(优选地为波纹部53)电连接。
接下来,描述本实施例的功能。
装配连接器时,首先将保持件30至少部分地安装在内壳体20中,使得主体31至少部分地安装在容纳空间24中。在安装过程中,凹口35的上壁使限制部25暂时向前弹性变形。通过部分锁定槽36(第一锁定槽)和锁定突起26的接合来将所安装的保持件30保持或定位在部分锁定位置(第一位置)1P,并且优选地防止其进行相对的横向移动(向着完全锁定位置或第二位置2P)。当保持件30保持或定位在部分锁定位置(第一位置)1P时,主体31至少部分地安装在容纳空间24中,由此防止保持件30沿前后方向相对于内壳体20的相对移位和倾斜。另外,沿着从部分锁定位置(第一位置)1P至完全锁定位置(第二位置)2P的移动方向MD的在部分锁定位置侧的保持件30的末端30a(图14中的右端)设置得比内壳体20的右外表面(肋28f、28g)更靠近完全锁定位置侧(到图14中的左侧)。
当装配保持件30时,保持件30的可引导表面38从下面与内壳体20的引导表面27表面接触而接合,滑动接触肋41从下面与引导肋29接合,和/或内壳体20的限制部25的限制突起25a从下面与凹口35的上壁接合。通过这些接合作用,防止保持件30相对于内壳体20的垂直相对移位(或沿着装配方向的移动)。另外,位于保持件30的底端或其附近的板状延伸部32(滑动接触表面40)从内壳体20的壳体主体21的底面或其附近基本向下突出。另外,通过将保持件30的延伸部32(优选地基本为板状)沿前后方向保持在限制部25和引导肋29之间来将其定位。
随后,将具有保持或定位在部分锁定位置(第一位置)1P的保持件30的内壳体20与外壳体10装配。装配时,内壳体20至少部分地从前面插入插座12中。这时,第一至第七肋28a至28g与插座12的内圆周表面基本上进入滑动接触,同时基本上与其保持为平面接触,由此将内壳体20定位在插座12中,同时防止沿垂直方向和/或与装配方向成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优选地基本上与其垂直的横向方向进行相对移动。
当朝向插座12的后侧至少部分地安装内壳体20时,接头部22至少部分地安装在连接空间14中。这时,由于将内壳体20相对于垂直方向和/或横向方向定位在插座12中,将接头部22平滑地至少部分地安装在连接空间14中,而在插座12的后端表面中,接头部22的外围边缘不会干涉连接空间14的开口边缘。当内壳体20到达基本上适当的装配位置时,壳体主体21的后表面与插座12的后表面基本上进入接触,以优选地停止在前方极限位置,并且优选地通过接头部22的外圆周表面和连接空间14的内圆周表面之间的未图示的锁定构件或摩擦力来将内壳体20保持为与外壳体10装配。以此方式,构成了连接器壳体1。
当装配内壳体20和外壳体10时,对应的前和后空腔23、13沿前后方向基本连通,以限定用于至少部分地容纳端子接头50的空间。由于将保持件30保持或定位在部分锁定位置(第一位置)1P,通孔33的保持部34位于从用于端子接头50的前空腔23的插入区域向外(侧向地)缩进的位置。另外,内壳体20的底面中的容纳空间24的开口区域和暴露在容纳空间24的开口区域中的保持件30的下表面(滑动接触表面40)被插座12覆盖。
在这种状态下,将一个或多个端子接头50沿插入方向ID、优选地基本上从后面至少部分地插入一个或多个相应的后空腔13中。如图15所示,当端子接头50到达基本上适当的插入位置时,舌片52至少部分地从壳体主体21的前端表面向前突出,以至少部分地被插座12包围,并且盒体部51位于前空腔23中。优选地通过锁定枪的主锁定作用来保持该适当插入的端子接头50。
如果利用一个或多个夹具对保持在部分锁定位置(第一位置)1P的保持件30的可操作部分39施加横向压紧力(例如在所有端子接头50的插入完成以后),保持件30沿移动方向MD移动或移位朝向或到完全锁定位置(第二位置)2P,同时其滑动接触表面40在第二平面17b上滑动,并且优选地通过完全锁定槽37和锁定突起26的接合作用来将保持件30保持或定位在完全锁定位置(第二位置)2P。当保持件30移动到完全锁定位置时,优选地不仅通过滑动接触表面40和平面17b的滑动接触,而且优选地也通过引导表面27和可引导表面38的滑动接触和/或引导肋29和滑动接触肋41的滑动接触来引导保持件30。
当保持件30保持或定位在完全锁定位置(第二位置)2P时,保持件30的保持部34位于前空腔23中,以从撤回侧、优选地基本上从后面与端子接头50(优选为其盒体部51的横向边缘)接合。通过端子接头50上(优选地在盒体部51上)的保持部34的锁定作用(优选地为次级的)而可靠地保持并锁定端子接头50。
如上所述,由于在本实施例中,保持件30从部分锁定位置(第一位置)1P朝向或到完全锁定位置(第二位置)2P的移动方向MD与保持件30进入内壳体20中的装配方向交叉,即使外力沿着与装配方向相同的方向作用在保持件30的外表面上,也不可能将保持件30从部分锁定位置1P移动到完全锁定位置2P。
由于保持件30位于部分锁定位置1P时,在部分锁定位置侧的保持件30末端30a设置得比内壳体20的外表面更靠近完全锁定位置侧,尽管外部物体沿一个方向接近以将保持件30移动朝向或到完全锁定位置2P,该外部物体不与在部分锁定位置侧的保持件30的末端30a直接进入接触。因此,由于外部物体的干涉,不可能将位于部分锁定位置1P的保持件30推动到完全锁定位置2P。
内壳体20优选地形成有通过与装配在内壳体20中的保持件30接合而能够防止保持件30从内壳体20分离的限制部25。因此,优选地通过限制部25的锁定作用来将保持件30保持装配在内壳体20中。
由于锁定突起26通常作为用于通过与保持件30接合来将保持件30保持在部分锁定位置1P的部分锁定部和通过与保持件30接合来将保持件30保持在完全锁定位置2P的完全锁定部,与分别形成部分锁定部和完全锁定部的情况相比,可以简化内壳体20的形状。
另外,由于优选地在限制部25上形成这些锁定突起26,作为用于防止装配在内壳体20中的保持件30的分离的构件,与在限制部25以外的部分上形成部分锁定部和完全锁定部的情况相比,可以简化内壳体20的形状。
形成连接器壳体1使得具有插入其中的一个或多个端子接头50的内壳体20是或可以至少部分地容纳在外壳体10中,并且将保持件30装配到在内壳体20的外圆周表面中形成的容纳空间24中。内壳体20的外圆周表面中的容纳空间24的开口区域至少部分地被外壳体10覆盖。因此,可以可靠地防止外部物体对保持件30的干涉。
因此,为了防止保持件从部分锁定位置移动到完全锁定位置,内壳体20设置有用于沿着与保持件30进入内壳体20中的装配方向和端子接头50进入内壳体20中的插入方向ID交叉的方向来引导保持件30的一个或多个引导装置27、29,并且通过引导装置27、29引导保持件30来使其在部分锁定位置(第一位置)1P和完全锁定位置(第二位置)2P之间移动。由于保持件30从部分锁定位置1P至完全锁定位置2P的移动方向MD与保持件30的装配方向交叉,即使外力沿着与装配方向相同的方向作用在保持件30的外表面上,保持件30也不会移动到完全锁定位置2P。
<修改>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和图示的实施例。例如,下列实施例也被如权利要求所要求的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包括。
(1)保持件进入壳体中的装配方向可以是倾斜于端子接头的插入方向的方向。
(2)壳体不限于由两部分,即内壳体和外壳体所组成的那种,并且可以由单一的部分组成。在这种情况下,保持件的容纳空间暴露在壳体的外表面处。
(3)保持件位于部分锁定位置时,在部分锁定位置侧的保持件的末端可以从壳体的外表面突出。
(4)保持件的外表面可以不从壳体的外表面突出。
(5)可以形成保持件,使得其外表面不与外壳体的内圆周表面进入滑动接触。
(6)可以装配保持件,同时使其暴露在内壳体的前表面处。在这种情况下,保持件可以通过进入用于锁定枪的变形空间以防止锁定枪的弹性变形来保持端子接头。
(7)应当理解,仅通过保持件的作用就可以将端子接头保持在连接器壳体中,而无需端子接头上和/或壳体上的任何附加的锁定构件。

Claims (2)

1.一种连接器,其包括:
壳体(1),该壳体(1)包括:
包括插座(12)的外壳体(10),在该插座(12)的后端部形成有连接空间(14),
用于保持一个或多个端子接头(50)的内壳体(20),所述一个或多个端子接头(50)沿插入方向(ID)至少部分地插入该内壳体(20)中,该内壳体(20)至少部分地插入该插座(12)中,以在至少部分安装于该连接空间(14)中的同时与该外壳体(10)相装配,
其中,在该内壳体(20)的外圆周表面上形成肋(28a-28g),用于通过与该插座(12)的内圆周表面基本发生滑动接触而防止该内壳体(20)沿着与装配方向相交叉的方向相对于该插座(12)的相对移位,
所述连接器还包括沿着与该端子接头(50)的插入方向(ID)相交叉的方向装配在该内壳体(20)中的至少一个保持件(30),
其中,装配在该内壳体(20)中的保持件(30)能够定位在第一位置(1P)和第二位置(2P)处,其中,所述第一位置用于允许该端子接头(50)的插入操作,所述第二位置用于通过与该端子接头(50)相接合来保持该端子接头(50),并且
该保持件(30)在所述第一位置(1P)和第二位置(2P)之间的移动方向(MD)与该保持件(30)进入该内壳体(20)中的装配方向和该端子接头(50)进入该内壳体(20)中的插入方向(ID)相交叉,
其中,所述保持件的一部分从该内壳体(20)的外圆周表面突出,并且
从该内壳体(20)突出的该保持件(30)的一部分的外表面能够被保持为基本上与该插座(12)的内圆周表面滑动接触,
其中,该内壳体(20)呈块形,其具有基本上彼此平行的两个外表面,
所述肋(28a-28g)形成在该内壳体(20)的所述两个外表面中的一个上,并且
所述保持件(30)从该内壳体(20)的所述两个外表面中的另一个突出,
其中,该插座(12)的内圆周表面基本上具有椭圆形状,所述椭圆形状通过由两个基本平行的平面(17)连接两个半圆表面(15)而限定,
该保持件(30)与所述平面(17)滑动接触,
除了所述两个外表面以外,在该保持件(30)突出的该内壳体(20)的外表面上不形成肋,并且
该内壳体(20)形成两个肋(28a-28g),用于每个半圆表面(15)以在突出侧处与所述半圆表面的四分之一圆周区域(16b)以及在与该保持件突出侧相对的侧处与所述半圆表面的四分之一圆周区域(16a)基本上滑动接触,并且
其中,所述内壳体的外表面中的、所述保持件从其突出的一侧的外表面不与所述外壳体的所述平面滑动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该肋(28a-28g)以与该内壳体(20)进入该插座(12)中的装配方向相平行的方式基本上连续延伸。
CN 200810169044 2007-10-19 2008-10-20 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147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72911 2007-10-19
JP2007272911A JP4636072B2 (ja) 2007-10-19 2007-10-19 コネクタ
JP2007-272911 2007-10-19
JP2007-279069 2007-10-26
JP2007279069 2007-10-26
JP2007279069A JP5125410B2 (ja) 2007-10-26 2007-10-26 コネクタ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87601.9A Division CN102157837B (zh) 2007-10-19 2008-10-20 连接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14714A CN101414714A (zh) 2009-04-22
CN101414714B true CN101414714B (zh) 2013-07-17

Family

ID=405951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810169044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14714B (zh) 2007-10-19 2008-10-20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636072B2 (zh)
CN (1) CN10141471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76667B2 (ja) * 2012-10-30 2015-09-0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105322345B (zh) * 2014-07-10 2018-11-20 安普泰科电子韩国有限公司 连接器组件
CN112397914B (zh) * 2018-12-31 2021-09-07 深圳北芯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插件式连接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64356A (en) * 1993-04-13 1995-11-07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Connector
CN1260611A (zh) * 1999-01-11 2000-07-19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US6358102B1 (en) * 1999-12-13 2002-03-19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Connector with retainer moving guid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24435A (ja) * 2004-07-07 2006-01-26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64356A (en) * 1993-04-13 1995-11-07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Connector
CN1260611A (zh) * 1999-01-11 2000-07-19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US6358102B1 (en) * 1999-12-13 2002-03-19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Connector with retainer moving guid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104803A (ja) 2009-05-14
CN101414714A (zh) 2009-04-22
JP4636072B2 (ja) 2011-0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495826B1 (en) Connector
CN102738631B (zh) 连接器
US7404744B2 (en) Connector and a connector assembly
JP5347936B2 (ja)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CN101599591B (zh) 连接器
CN100541928C (zh) 分体式连接器及其装配方法
CN101017941B (zh)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CN108604758A (zh) 连接器
CN102157837B (zh) 连接器
CN102195186B (zh) 连接器
US10511115B2 (en) Connector with retainer
CN101414714B (zh) 连接器
TW200531366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3864800B2 (ja) コネクタ及び雄端子金具
CN1767277B (zh) 连接器
US7377824B2 (en)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EP2654135B1 (en) Connector and assembling method therefor
US8337255B2 (en) Connector and series of connectors
US10374351B2 (en) Connector
CN102544869A (zh) 连接器
JP5217974B2 (ja) コネクタ
JP2004152621A (ja) コネクタ
JP5217975B2 (ja) コネクタ
JP2010129524A (ja) コネクタ
JP2003031290A (ja) 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717

Termination date: 2017102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