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22345B - 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22345B
CN105322345B CN201510402935.7A CN201510402935A CN105322345B CN 105322345 B CN105322345 B CN 105322345B CN 201510402935 A CN201510402935 A CN 201510402935A CN 105322345 B CN105322345 B CN 1053223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holder
rib
connector assembly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0293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22345A (zh
Inventor
赵恒究
郑圭宅
张相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yco Electronics AMP Kore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yco Electronics AMP Kore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4012435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198382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Tyco Electronics AMP Korea Co Ltd filed Critical Tyco Electronics AMP Korea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3223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223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223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223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连接器组件。连接器组件可包括:插塞,其包括竖直地穿过插塞的电缆端子孔、以及在与电缆端子孔相交的方向上形成的容纳槽;保持件,其可插入容纳槽或从容纳槽拉出,保持件包括竖直地穿过保持件的引导孔和在引导孔中形成的肋条;以及罩壳,其包括插塞的至少一部分可插入的插入空间,以及从插入空间的底表面突出的引导突起,引导突起基于保持件的插入长度而选择地连接至肋条。

Description

连接器组件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在2014年7月10号向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10-2014-0086614号和2014年9月18号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10-2014-0124357号的权益,其公开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到本文中。
技术领域
下面的实施例涉及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在车辆的发动机性能中的增强,车辆通过安装各种便利的设备而趋向于中产阶级化和多功能的。跟随上面的趋势,安装在车辆中的电子单元和控制器的数量增加,并且除线束以外的电缆以预定的排列安装。线束可包括控制信号线路和电源线路以用于各种电子单元、或在控制器之间的通信线路。
特别地,可在电缆或线束的一端中安装包括多个输入和输出端子的多极连接器以电力地连接控制器以及各种电子单元。因此,多极连接器可能基于电子单元的电线和额定容量的标准而以不同形状来制造。
在直线上,多个多极连接器可组装以连接各种线束,其可导致工时增加。
基于上面的描述,韩国专利文献10-2012-0085051号公开了一种多极连接器,其包括:罩壳10,其包括多个端子15;配对连接器30,其紧固至罩壳10;以及保持件14(例如,锁定部分),以稳定地固定端子15使得端子15位于常见的位置。保持件可插入插塞的一侧,并可典型地两次被锁定以被固定。
为了满足力的需求以将端子维持在客户的需求之间,可能需要适当地执行保持件的二级锁定。然而,在现有的结构中,即使保持件的二级锁定未适当地执行,也不可能确定保持件的二级锁定是否适当地执行,其可导致各种类型的质量问题的出现。在之前的结构中,由于保持件的边缘的漂移空间和圆形形状,因而确定保持件的二级锁定是否适当地执行是很难的,并且可出现当保持件未紧固至插塞、插入罩壳时导致的问题。由于上面的问题,当端子被包括在其中端子未插入的状态中的完整的产品中时,很可能制造有缺陷的产品。
换言之,由于产品的制造公差等,即使保持件未适当地紧固也可能频繁地执行组装。因此,可出现当端子未适当地紧固以被分离或不正确地连接时导致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可容易及可靠地紧固的连接器组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器组件,其包括:插塞,其包括竖直地穿过插塞的电缆端子孔、以及在与电缆端子孔相交的方向上形成的容纳槽;保持件,其可插入容纳槽或从容纳槽拉出,保持件包括竖直地穿过保持件的引导孔和在引导孔中形成的肋条;以及罩壳,其包括插塞的至少一部分可插入的插入空间、以及从插入空间的底表面突出的引导突起,引导突起基于保持件的插入长度而选择地连接至肋条。
引导突起可包括肋条可插入的容纳部分。
容纳部分可从引导突起的端部分凹进。
引导突起可具有对应于引导孔的形状,并且可包括从引导突起的体部分突出的配合部分。
肋条和配合部分中的至少一个的一部分具有朝着端部分逐渐减小的横截面。
肋条和配合部分中的至少一个的端部分包括朝着中央部分倾斜的渐缩部分。
多个配合部分可彼此隔离。肋条可插入在多个配合部分之间的空间。
多个配合部分可在保持件的连接方向上彼此隔离。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其包括:插塞,第一电缆端子插入其中;保持件,其连接至插塞以固定第一电缆端子,保持件包括竖直地穿过保持件的引导孔和在引导孔中形成的肋条;以及罩壳,其紧固至插塞,罩壳包括连接至第一电缆端子的第二电缆端子、以及用来保护第二电缆端子的连接部分的端子保护突起,其中当保持件完全地连接至插塞时,端子保护突起连接至肋条。
端子保护突起的高度可高于从罩壳的底表面到第二电缆端子的连接部分的端部分的高度。
端子保护突起可包括肋条可插入的容纳部分。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这些和/或其他方面、特征以及优势从以下结合附图进行的示范性实施例的描述将变得显而易见和更容易地了解,其中:
图1是根据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的透视图;
图2是图1的连接器组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图1的插塞的仰视图;
图4是图1的罩壳的俯视图;
图5是图4的区域A的放大透视图;
图6是图2的第一保持件的透视图;
图7示出根据实施例的当第一保持件未适当地插入插塞时插塞和罩壳连接的状态的示例;
图8示出根据实施例的当第一保持件适当地插入插塞时插塞和罩壳连接的状态的示例;以及
图9示出根据实施例的当第一保持件未轻微地插入插塞时插塞和罩壳连接的状态的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本发明的实施例将参考附图进一步描述。在以下描述中,相同的元件将由相同的参考数字指定,即使它们显示在不同图中。而且,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以下描述中,当结合到本文的已知的功能和构型的详细描述可能使得本发明的主旨相当不清楚时,其将被省略。
而且,为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元件,术语第一、第二、A、B、(a)、(b)等可在本文中使用。这些术语仅仅用于区分一个元件和另一个元件,但不会暗示或建议元件的物质、顺序或序列。应当理解的是,当元件被描述成“连接”、“联接”或“链接”到另一个元件时,它可直接地连接或联接到另一个元件,或可存在介入元件。
图1是根据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10的透视图,并且图2是连接器组件10的分解透视图。
参考图1和2,连接器组件10可包括插塞100、罩壳200、以及第一保持件300。
插塞100可支撑安装在插塞100中的第一电缆或第一电缆配合进入的第一电缆端子。罩壳200可拆卸地连接至插塞100。当插塞100正常地连接至罩壳200时,第一电缆可连接至安装在罩壳200中的第二电缆。
插塞100可包括插塞罩110、插塞插入部分120以及固定部件130。
插塞罩110可包括电缆孔112和引导孔114。第一电缆可插入电缆孔112。当紧固至端子的电缆被插入电缆孔时,电缆孔可被称为端子孔。
插塞插入部分120可以是插入罩壳200的部分。插塞插入部分120可包括电缆孔122、引导孔124、第一容纳槽126、引导槽128、以及座置部分129。第一电缆可插入电缆孔122。
形成在插塞插入部分120的电缆孔122和引导孔124可分别竖直地与在插塞罩110中形成的电缆孔112和引导孔114重合。
第一容纳槽126可提供空间,第一保持件300可插入该空间或可从该空间拉出。第一容纳槽126可在与插塞100的电缆孔112相交的方向形成。例如,第一容纳槽126可在正交于电缆孔112的方向上形成。第一容纳槽126可在插塞插入部分120的一侧凹进。
引导槽128可被提供以使罩壳200的引导部分224的一部分能够插入引导槽128,并且可引导插塞100连接至罩壳200。将在下面参考图4进一步描述引导部分224。
座置部分129可以是其中第一保持件300的第二悬挂部分320座置的空间,并且可形成为对应于第二悬挂部分320的形状。
固定部件130可将插塞100固定至罩壳200。固定部件130可包括滑动突起132。滑动突起132可被引导沿着罩壳200的滑动槽212,使得固定部件130可插入插塞罩110并且使得插塞100和罩壳200可被组装。
第一保持件300可以可拆卸地插入第一容纳槽126。第一保持件可将第一电缆端子固定至插塞100。第一保持件300可执行以下功能:防止安装在插塞100中的第一电缆端子向后移动并支撑第一电缆端子。
例如,功能可基于其中从第一保持件300的电缆孔312的内壁突出的一部分悬挂在第一电缆的一侧上的结构、或其中安装第一电缆的端子而被执行。结构已经在韩国专利文献10-2012-0085051号等中充分地公开,并且因此,本文不再重复结构的进一步的描述。
第一保持件300可包括保持件体310和第二悬挂部分320。
保持件体310可包括电缆孔312和引导孔314,第一电缆将要被插入该电缆孔中。保持件体310的电缆孔312和引导孔314可竖直地至少部分地分别与在插塞插入部分120中的电缆孔122和引导孔124以及在插塞罩110中的电缆孔112和引导孔114重合。
第二悬挂部分320可能以对应于将在下面描述的图4的第一悬挂部分222的结构来形成。第二悬挂部分320可防止插塞100以如下状态组装至罩壳200:其中插入第一容纳槽126的第一保持件300的一部分的长度等于或小于预置的长度。第二悬挂部分320可从保持件体310的一端部分突出。
罩壳200可包括罩壳体210、插入空间220、第二容纳槽230、以及第二保持件240。
罩壳体210可支撑安装在罩壳体210中的第二电缆或第二电缆配合进入的第二电缆端子。在罩壳体210中,可形成用于第二电缆的安装的滑动槽212和电缆孔232。
滑动槽212可以是其中引导滑动突起132的空间。滑动槽212可形成在罩壳体210的一侧中。滑动槽212可包括倾斜的部分。基于滑动槽212的结构,固定部件130可插入插塞罩110,并因此可减少插塞100和罩壳200之间的距离。因此,插塞100可组装至罩壳200。
插入空间220可以是从罩壳体210的上部部分凹进的空间。插塞插入部分120可插入插入空间220。
第二容纳槽230可提供孔空间,第二保持件240可插入该空间或可从该空间拉出。第二容纳槽230可从罩壳体210的一侧凹进。
第二保持件240可拆卸地插入第二容纳槽230。第二保持件240可将第二电缆固定至罩壳200。第二保持件240可包括用来安装第二电缆的电缆孔242。第二保持件240的电缆孔242可竖直地至少部分地与罩壳体210的电缆孔232重合。第一保持件300的描述可以是可应用至第二保持件240,除非描述另外地指示。
图3是图1的插塞100的仰视图。图3示出其中第一保持件300完全地安装在插塞100中的状态。
参考图3,插塞罩110的电缆孔112、插塞插入部分120的电缆孔122以及第一保持件300的电缆孔312可彼此流体地连通。第一电缆或第一电缆端子可安装在电缆孔112、122和312中。
另外,插塞罩110的引导孔114、插塞插入部分120的引导孔124以及保持件体310的引导孔314可彼此流体地连通。将在下面描述的引导突起226可插入引导孔114、124以及314中,以引导要被组装至罩壳200的插塞100。
图4是图1的罩壳200的俯视图,并且图5是图4的区域A的放大透视图。
参考图4和5,罩壳200可包括第一悬挂部分222、引导部分224以及引导突起226。在图5中,第二电缆的连接部分T可在罩壳200的插入空间220中暴露。
第一悬挂部分222可从插入空间220的内壁的一侧突出。第一悬挂部分222可基于第一保持件300的插入长度来选择地限制插入插入空间220的插塞100的一部分的长度。换言之,当第一保持件300未完全地连接至插塞100时,插塞100也可未完全地紧固至罩壳200。
例如,当插塞100以其中插入第一容纳槽126的第一保持件300的一部分的长度等于或小于预置的长度的状态插入罩壳200时,第一悬挂部分222可悬挂在第一保持件300的一侧上。
引导部分224可引导插入插入部分220的插塞100。引导部分224可能以肋条的形式从插入空间220的内壁的另一侧突出。引导部分224可从插入空间220的内壁隔离插塞插入部分120。引导部分224可防止插塞插入部分120与插入空间220的内壁表面接触,并因此可减少用来连接插塞100和罩壳200的力。
引导部分224例如可在面向第一悬挂部分222从其突出的一侧的内壁的一侧中形成。引导部分224和第一悬挂部分222可在相反的方向稳定地支撑插塞插入部分120。例如,当第一保持件300未完全地插入插塞100时,引导部分224可引导插塞100紧密地接触内壁,并可允许第一保持件300更可靠地悬挂在第一悬挂部分222上。
引导突起226可从插入空间220的底表面向上突出。引导突起226的高度可高于从底表面到第二电缆的连接部分T的一端的高度。基于上面的结构,有可能的是,防止当用户未正确地触摸连接部分T时连接部分T受到损伤。因此,引导突起226可被称为端子保护突起。
如在图2中所示,引导突起226可基于第一保持件300的插入方向而延伸。多个引导突起226可在正交于第一保持件300的插入方向的方向布置。引导突起226可包括第一引导突起2261、以及第二引导突起2262。第一引导突起2261和第二引导突起2262中的至少一个可包括插入引导孔314的配合部分2261a、以及肋条315插入其中的容纳部分2261b。将在下面参考图6描述肋条315。
配合部分2261a例如可理解成从第一引导突起2261的体部分突出的突起。例如,多个配合部分2261a可彼此隔离。在该示例中,容纳部分2261b可理解成在多个配合部分2261a之间的空间。在另一个示例中,容纳部分2261b可理解成从第一引导突起2261的端部分凹进的空间。在该示例中,配合部分2261a可理解成在第一引导突起2261的端部分中未凹进的部分。
图6是图2的第一保持件300的透视图。
参考图6,在保持件体310中形成的多个引导孔314可在正交于第一保持件300的插入方向的方向布置。引导孔314可包括第一引导突起2261插入其中的第一引导孔3141、以及第二引导突起2262插入其中的第二引导孔3142。肋条315可形成越过第一引导孔3141和第二引导孔3142中的至少一个。肋条315可当插塞100和罩壳200连接时插入图5的容纳部分2261b。例如,肋条315可在正交于第一保持件300的插入方向的方向形成越过第一引导孔3141。换言之,多个第一引导孔3141可在第一保持件300的插入方向基于肋条315来形成。
图7示出其中当第一保持件300未适当地插入插塞100时插塞100和罩壳200连接的状态。
参考图7,当插塞100以其中第一保持件300未适当地插入插塞100的状态插入罩壳200时,肋条315可悬挂在配合部分2261a上。因此,插塞100不可再进入罩壳200,并因此工作者可容易地用肉眼检验第一保持件300未适当地插入插槽100。
图8示出其中当第一保持件300适当地插入插塞100时插塞100和罩壳200连接的状态。
参考图8,当插塞100以其中第一保持件300适当地插入插塞100的状态插入罩壳200时,肋条315可插入容纳部分2261b。此外,配合部分2261a可插入第一引导孔3141。因此,第一引导突起2261可与第一引导孔3141接合。插塞100可如通过图8的箭头所示地继续进入罩壳200,使得插塞100和罩壳200可适当地紧固。因此,工作者可容易地用肉眼检验第一保持件300适当地插入插槽100。
第一保持件300和第一引导突起2261可彼此紧紧地配合。例如,肋条315和容纳部分2261b可彼此紧紧地配合。换言之,肋条315的厚度可几乎等于容纳部分2261b的宽度。配合部分2261a和第一引导孔3141可彼此紧紧地配合。换言之,配合部分2261a的厚度可几乎等于第一引导孔3141的宽度。
肋条315和容纳部分2261b可不必须必要地形成。例如,可通过移除在图6的两个第一引导孔3141之间提供的肋条315而形成单个的第一引导孔,并且图5的第一引导突起2261可具有对应于单个第一引导孔的基本矩形的形状。在该示例中,工作者可基于第一引导突起2261是否插入第一引导孔3141而用肉眼确定第一保持件300是否适当地插入插塞100。
然而,因为每个构件的公差典型地与每个构件的体积成比例,所以小于第一引导突起2261的两个配合部分2261a可通过使用肋条315将单个引导孔分成两个更小的第一引导孔3141并通过形成容纳部分2261b来形成。在该示例中,可减少每个构件的绝对公差,并因此紧固操作的精确性可增加。
图9示出其中当第一保持件300未轻微地插入插塞100时插塞100和罩壳200连接的状态。
参考图9,肋条315的端部分可包括具有在插塞100的插入方向上逐渐减小的宽度的一部分。例如,肋条315的端部分可包括向下朝着中央部分倾斜的第一渐缩部分315a。第一渐缩部分315a可基于第一保持件300的插入方向在肋条315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
当插塞100以其中第一保持件300未轻微地插入插塞100的状态插入罩壳200时,第一渐缩部分315a可允许肋条315如通过图9的箭头所示地在对角线方向移动进入容纳部分2261b。当肋条315在对角线方向移动时,第一保持件300可适当地插入插塞100。
配合部分2261a的端部分可包括具有在插塞100的移除方向上逐渐减小的宽度的一部分。例如,配合部分2261a的端部分可包括向上朝着中央部分倾斜的第二渐缩部分2261aa。第二渐缩部分2261aa可基于第一保持件300的插入方向在配合部分2261a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
当插塞100以其中第一保持件300未轻微地插入插塞100的状态插入罩壳200时,第二渐缩部分2261aa可允许肋条315如通过图9的箭头所示地在对角线方向移动进入容纳部分2261b。当肋条315在对角线方向移动时,第一保持件300可适当地插入插塞100。
当插塞100和罩壳200以其中第一保持件300未轻微地插入插塞100的状态彼此连接时,由于第一渐缩部分315a和第二渐缩部分2261aa,肋条315和配合部分2261a可沿着肋条315和配合部分2261a的倾斜面移动,使得第一保持件300可适当地插入插塞100。因此,插塞100和罩壳200可适当地彼此紧固。
如上所描述,根据实施例,使用引导突起来防止位于引导突起周围的端子的损伤是可能的。另外,当保持件未插入时,引导突起和肋条可彼此干涉,并因此可能的是,探测其中保持件未插入的状态。此外,当应用渐缩部分时,即使插塞和罩壳紧固在其中保持件未部分地插入的状态中,保持件也可适当地沿着渐缩部分插入。因此,插塞和罩壳可彼此适当地紧固。
上面已经描述了许多的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可以做出各种修改。例如,如果描述的技术以不同的顺序执行和/或如果所描述的系统、构架、设备或电路中的构件以不同的方式结合和/或用其他的构件或它们的等价物替代或补充,则可获得合适的结果。因此,其他实施方案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
插塞,其包括竖直地穿过所述插塞的电缆端子孔、以及在与所述电缆端子孔相交的方向上形成的容纳槽;
保持件,其可插入所述容纳槽或从所述容纳槽拉出,所述保持件包括竖直地穿过所述保持件的引导孔和在所述引导孔中形成的肋条;以及
罩壳,其包括所述插塞的至少一部分可插入的插入空间、以及从所述插入空间的底表面突出的引导突起,所述引导突起基于所述保持件的插入长度而选择地连接至所述肋条,使得所述引导突起在所述保持件完全地连接至所述插塞时连接至所述肋条,并在所述保持件未完全地连接至所述插塞时干涉所述肋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突起包括所述肋条可插入的容纳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部分从所述引导突起的端部分凹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突起具有对应于所述引导孔的形状,并且包括从所述引导突起的体部分突出的配合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肋条和所述配合部分中的至少一个的一部分具有朝着端部分逐渐减小的横截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肋条和所述配合部分中的至少一个的端部分包括朝着中央部分倾斜的渐缩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配合部分彼此隔离,以及
其中,所述肋条可插入在所述多个配合部分之间的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配合部分在所述保持件的连接方向上彼此隔离。
9.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
插塞,第一电缆端子插入其中;
保持件,其连接至所述插塞以固定所述第一电缆端子,所述保持件包括竖直地穿过所述保持件的引导孔和在所述引导孔中形成的肋条;以及
罩壳,其紧固至所述插塞,所述罩壳包括连接至所述第一电缆端子的第二电缆端子、以及用来保护所述第二电缆端子的连接部分的端子保护突起,
其中,所述端子保护突起在所述保持件完全地连接至所述插塞时连接至所述肋条,并在所述保持件未完全地连接至所述插塞时干涉所述肋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保护突起的高度高于从所述罩壳的底表面到所述第二电缆端子的所述连接部分的端部分的高度。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保护突起包括所述肋条可插入的容纳部分。
CN201510402935.7A 2014-07-10 2015-07-10 连接器组件 Active CN10532234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4-0086614 2014-07-10
KR20140086614 2014-07-10
KR1020140124357A KR102198382B1 (ko) 2014-07-10 2014-09-18 커넥터 어셈블리
KR10-2014-0124357 2014-09-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22345A CN105322345A (zh) 2016-02-10
CN105322345B true CN105322345B (zh) 2018-11-20

Family

ID=552492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02935.7A Active CN105322345B (zh) 2014-07-10 2015-07-10 连接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322345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73268A (en) * 1989-10-10 1990-11-27 Amp Incorporated Multi-contact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secondary lock
CN1685573A (zh) * 2002-09-25 2005-10-19 菱星电装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
US7204725B2 (en) * 2004-09-09 2007-04-17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it
CN101414714A (zh) * 2007-10-19 2009-04-22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1485050A (zh) * 2006-07-13 2009-07-15 Fci公司 电连接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73268A (en) * 1989-10-10 1990-11-27 Amp Incorporated Multi-contact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secondary lock
CN1685573A (zh) * 2002-09-25 2005-10-19 菱星电装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
US7204725B2 (en) * 2004-09-09 2007-04-17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it
CN101485050A (zh) * 2006-07-13 2009-07-15 Fci公司 电连接器
CN101414714A (zh) * 2007-10-19 2009-04-22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22345A (zh) 2016-0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56836B2 (en) Shield terminal compatible with multiple housings and shield connector using the same
CN104362450B (zh) 具有双向插接功能的插头连接器
CN106170896B (zh) 连接器
KR101928630B1 (ko) 커넥터 장치
US11101602B2 (en) Connector system for accommodating either UTP or STP connection terminals
JP2019149379A (ja) コネクタ
US7077708B1 (en) Connector assembly
US951540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electrical contacts
CN105900288A (zh) 电缆保持构件、插头式连接器、连接器装置、扁平电缆以及插头式连接器的组装方法
KR102233071B1 (ko) 인쇄 회로 기판을 가지는 일회용 전기 커넥터
JP2017084625A (ja) コネクタ
JP6519702B1 (ja) 電気コネクタ
US10530069B2 (en) Power distribution device
US9722353B2 (en) Connector with alignment function
JP2017004949A (ja) 電気コネクタ用掛止装置
US9819123B2 (en) Connector with a housing having wings displaceably mounted in surrounding portions of a support to facilitate alignment with a mating housing
CN102891377A (zh) 螺钉端子台、电动马达控制器和电气设备
TWI736828B (zh) 連接器及連接器組件
JP6315339B2 (ja) コネクタ
CN108352656B (zh) 连接器装置
CN105322345B (zh) 连接器组件
CN203871528U (zh) 接头连接器组件
KR200481574Y1 (ko) 분리 방지용 커넥터
JP6599149B2 (ja) コネクタ
US20160099522A1 (en) Connec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