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00288A - 电缆保持构件、插头式连接器、连接器装置、扁平电缆以及插头式连接器的组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缆保持构件、插头式连接器、连接器装置、扁平电缆以及插头式连接器的组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00288A
CN105900288A CN201580004161.0A CN201580004161A CN105900288A CN 105900288 A CN105900288 A CN 105900288A CN 201580004161 A CN201580004161 A CN 201580004161A CN 105900288 A CN105900288 A CN 1059002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t cable
limit component
housing
cable
plug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0416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大仓健治
伊藤宝
饭田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9002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002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71Details
    • H01R12/774Retain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08Flat or ribbon cab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20Coupling parts carrying sockets, clips or analogous contacts and secured only to wire or cab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28Coupling parts carrying pins, blades or analogous contacts and secured only to wire or cab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2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assembling or disassembling contact members with insulating base, case or sleev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高扁平电缆的安装作业的作业性。本发明的电缆保持构件(20)具备限位构件(30)和壳体(40)。扁平电缆(10)以折回的方式卷绕于限位构件(30)的安装面(31a)。壳体(40)具有:用于将扁平电缆(10)载置于收纳限位构件(30)的收纳空间的开口周缘而设置的载置面(43)、以及供载置于载置面(43)的扁平电缆(10)的突出部(14)嵌合的凹部(44)。在扁平电缆(10)载置于载置面(43)的状态下,当将限位构件(30)插入壳体(40)的收纳空间时,在扁平电缆(10)卷绕于安装面(31a)的状态下将限位构件(30)安装于壳体(40)。

Description

电缆保持构件、插头式连接器、连接器装置、扁平电缆以及插头式连接 器的组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电缆保持构件、插头式连接器、连接器装置、扁平电缆以及插头式连接器的组装方法,更详细而言,涉及保持带状的扁平电缆的电缆保持构件、使用该电缆保持构件的插头式连接器、具备该插头式连接器的连接器装置、被电缆保持构件保持的扁平电缆、以及插头式连接器的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了使扁平电缆所具备的多个导体以分别与对应的端子电连接的方式与支承多个端子的壳体连接的电连接器装置(例如参照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2007-4987(以下称作“文献1”))。
上述文献1所公开的电连接器装置通过使保持扁平电缆的电缆支架与嵌合用壳体嵌合而组装。
电缆支架具备:供扁平电缆以导体露出部折回的方式卷绕的电缆卷绕部;以及旋转自如地支承于电缆卷绕部的临时保持部。在电缆卷绕部与临时保持部之间配置有扁平电缆的端部的状态下,通过使临时保持部旋转至将扁平电缆的端部夹持在电缆卷绕部与临时保持部之间的位置,从而保持扁平电缆的端部。在端部保持于临时保持部的状态下,扁平电缆卷绕于电缆卷绕部,若使卷绕有扁平电缆的电缆卷绕部与嵌合用壳体嵌合,则扁平电缆在卷绕于电缆卷绕部的状态下被固定。
在上述文献1所公开的电连接器装置中,用手抓持扁平电缆来进行将扁平电缆卷绕于电缆支架的操作。扁平电缆的厚度较薄,且较为柔软,因此难以进行一边定位一边将扁平电缆卷绕在电缆支架的适当的位置的操作,操作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提高了扁平电缆的安装作业的作业性的电缆保持构件、插头式连接器、连接器装置、扁平电缆以及插头式连接器的组装方法。
本发明的电缆保持构件具备限位构件和壳体。所述限位构件具备供带状的扁平电缆以弯曲的状态安装的安装面。所述壳体具有具有收纳所述限位构件的收纳空间、用于载置所述扁平电缆而设置于所述收纳空间的开口周缘的载置面、以及用于对载置于所述载置面的所述扁平电缆进行定位的定位部。所述壳体构成为,在载置于所述载置面的所述扁平电缆被插入所述收纳空间的所述限位构件按压而弯曲的状态下,安装所述限位构件与所述扁平电缆。
在该电缆保持构件中,优选所述定位部为与突出部嵌合的凹部,该突出部从所述扁平电缆的侧缘向宽度方向的外侧突出。
在该电缆保持构件中,优选在所述限位构件上设置有台阶部,该台阶部从所述安装面向配置所述扁平电缆的一侧突出,且与所述扁平电缆的被卡止部卡合。
在该电缆保持构件中,优选在所述限位构件以及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对所述限位构件的安装方向进行限制的方向限制部,以使得所述限位构件相对于所述收纳空间以标准的安装方向插入。
在该电缆保持构件中,优选在所述壳体中,在所述收纳空间的开口周缘的与所述扁平电缆的表面对置的部位,设置有随着接近所述收纳空间的内侧而开口宽度缩窄的曲面部。
本发明的插头式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的任一个电缆保持构件;以及扁平电缆,其以弯曲状态安装于所述限位构件,且一部分插入所述壳体的所述收纳空间。
在该插头式连接器中,优选在所述扁平电缆的通过所述限位构件而弯曲的部位,设置有用于使该部位比其他部位更容易弯曲的柔软结构。
在该插头式连接器中,优选所述柔软结构为以沿厚度方向贯穿所述扁平电缆的方式形成的贯通部。
在该插头式连接器中,优选在所述限位构件上设置有与所述贯通部嵌合的突起。
本发明的连接器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的任一个插头式连接器;以及插座式连接器,其支承与所述扁平电缆所具备的导电体电连接的端子,且供所述插头式连接器插拔自如地连接。
在该连接器装置中,优选还具备以下的结构。所述端子具备隔着供所述扁平电缆插入的空隙而相互对置的一对接触片。所述一对接触片分别具备与设置在所述扁平电缆的表面上的导电部电接触的触点部。所述触点部通过对板材进行加工而形成,且构成为,所述触点部的与所述导电部接触的部位的厚度方向与所述扁平电缆的厚度方向并行。
在该连接器装置中,优选还具备以下的结构。所述一对接触片分别设置为能够在相互对置的方向上弹性变形。所述端子具备:以与所述扁平电缆的表面并行的方式配置的板状的基部、以从所述基部中的与所述扁平电缆的连接方向并行的边向接近所述扁平电缆的方向突出的方式设置的保护部。所述一对接触片分别通过将所述基部中的所述连接方向的端部弯折而形成,且构成为在周围配置有所述基部和所述保护部。
在该连接器装置中,优选所述一对接触片分别构成为,随着从与所述基部相连的部位接近所述触点部而彼此的分离距离变小。
本发明的扁平电缆的特征在于,具备带状的基板。所述基板被上述的任一个的电缆保持构件的所述限位构件弯折。在所述基板中的通过所述限位构件而弯曲的部位,设置有用于使该部位比其他部位更容易弯曲的柔软结构。
在该扁平电缆中,优选所述柔软结构为以沿厚度方向贯穿所述基板的方式形成的贯通部。
本发明的插头式连接器的组装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在由所述定位部定位成跨越所述壳体的所述收纳空间的开口周缘的状态下,将所述扁平电缆载置于所述载置面的工序;一边由所述限位构件的前端将载置于所述载置面的所述扁平电缆压入所述收纳空间,一边将所述限位构件插入所述收纳空间的工序;以及在将所述限位构件插入所述收纳空间直至由在所述限位构件以及所述壳体上设置的锁定结构将所述限位构件锁定于所述壳体的位置的状态下,停止所述限位构件的插入的工序。
当扁平电缆载置于壳体的载置面时,由定位部将扁平电缆相对于壳体进行定位。当在该状态下将限位构件插入收纳空间内时,扁平电缆被限位构件按压,在扁平电缆沿着安装面弯曲的状态下,所述限位构件与所述扁平电缆安装于壳体。由此,在安装扁平电缆时,无需直接用手使扁平电缆弯曲,能够实现提高了组装作业的作业性的电缆保持构件、插头式连接器、连接器装置以及插头式连接器的组装方法。
附图说明
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地说明。通过以下的详细的说明以及附图进一步明确本发明的其他特征以及优点。
图1A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插头式连接器的组装中途的工序的立体图,图1B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插头式连接器的组装中途的另一工序的立体图。
图2A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插头式连接器的组装中途的工序的立体图,图2B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插头式连接器的组装中途的另一工序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插头式连接器的外观立体图。
图4A是本实施方式的插头式连接器的主视图,图4B是从左侧观察到的本实施方式的插头式连接器的侧视图,图4C是从前方观察到的本实施方式的插头式连接器的侧视图,图4D是从后方观察到的本实施方式的插头式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5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插头式连接器中使用的扁平电缆的外观立体图。
图6A是从后方观察到的使本实施方式的插头式连接器与插座式连接器分离的状态的立体图,图6B是从前方观察到的使本实施方式的插头式连接器与插座式连接器分离的状态时的立体图。
图7是使构成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装置的插头式连接器与插座式连接器分离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8是构成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装置的插头式连接器与插座式连接器连接的状态的外观立体图。
图9是从上侧观察到的将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装置分解后的状态的立体剖视图。
图10是本实施方式的插头式连接器与插座式连接器连接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1A是从后侧观察到的电缆与本实施方式的端子连接的状态的外观立体图,图11B是从前侧观察到的电缆与本实施方式的端子连接的状态的外观立体图。
图1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插头式连接器的变形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13是组装本实施方式的插头式连接器的变形例的中途的立体图。
图14是组装本实施方式的插头式连接器的变形例的中途的立体剖视图。
图1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插头式连接器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1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插头式连接器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缆保持构件、使用该电缆保持构件的插头式连接器、以及具备该插头式连接器与插座式连接器的连接器装置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若无特别说明,以图8中箭头所示的方向作为基准来进行说明,但连接器装置的使用时的方向不限于上述的方向。
如图6A、图6B以及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装置1包括:具备扁平电缆10以及电缆保持构件20的插头式连接器2、以及供插头式连接器2插拔自如地连接的插座式连接器3。该连接器装置1例如在搭载于汽车的LED(Light Emitting Diode)前照灯等中使用,但也可以在其他用途中应用。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插座式连接器3为电线连接用的连接器,但插座式连接器也可以为表面安装于印刷布线基板的基板连接用(所谓的SMD(Surface Mount Device)型)的连接器。
如图5所示,扁平电缆10例如由柔性印刷基板(FPC:Flexible PrintedCircuits)构成。扁平电缆10具备由绝缘性的树脂材料形成为细长的膜状的基板11。需要说明的是,扁平电缆10不限于柔性印刷基板,也可以为柔性扁平电缆。
在基板11的表面形成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四个)导电体12,各个导电体12构成独立的导电路。多个导电体12分别通过对在基板11的表面层叠的导电材料的薄膜进行图案化而形成为沿基板11的长边方向延伸的带状。多个导电体12配置为在基板11的宽度方向上隔开大致相等的间隔而排列。
在基板11的长边方向的一端侧,在基板11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凹陷为半圆状的凹部13。在基板11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各自设置有从基板11的长边方向的凹部13的两侧分别向宽度方向的外侧突出的多个(在图示例中为两个)突出部14。在基板11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各自设置有从在长边方向上距凹部13的距离大致相等的位置分别向宽度方向的外侧突出的多个(在图示例中为两个)突起15(被卡止部)。需要说明的是,各个突起15比各个突出部14进一步向外侧突出。
另外,在基板11上,在位于基板11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的凹部13的大致中间设置有圆孔状的贯通孔16,在两侧的凹部13与贯通孔16之间,也设置有直径比贯通孔16小的圆孔状的多个(在图示例中为两个)贯通孔17。在基板11的长边方向上,设置有凹部13、贯通孔16、17的部位的柔软性比其他部位高,基板11容易在该部位弯曲。
另外,在基板11的表面,粘贴有例如由聚酰亚胺树脂这种绝缘性的合成树脂形成为膜状的加强部,通过该加强部覆盖导电体12。在加强部上形成有用于使各个导电体12中的供插座式连接器3的端子50接触的部位露出的开口,从开口露出的导电体12的部位形成与端子50电连接的接触部12a。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各个导电体12上各设置有两个接触部12a。各个导电体12所具备的两个接触部12a在基板11的长边方向上,位于夹着设置有凹部13的位置且距凹部13的距离大致相等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优选在接触部12a的表面形成有金的镀层,能够提高电接触可靠性。
电缆保持构件20包括限位构件30和壳体40。
限位构件30为图1A、图1B、图7、图9所示这种具有绝缘性的合成树脂的成型品。限位构件30一体地具备:矩形板状的卷绕部31、分别在卷绕部31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的两侧部设置的一对引导壁32、以及在卷绕部31的后端部(图1A的上端部)设置的嵌合部33。
卷绕部31形成为矩形板状,卷绕部31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成为供扁平电缆10以弯曲成U形的状态安装的安装面31a。在卷绕部31的前端部(图1A的下端部)设置有分别向扁平电缆10的多个凹部13插入的多个突起34、以及向贯通孔16插入的突起35。
一对引导壁32形成为从卷绕部31的左右两侧部分别向上下突出那样的形状。一对引导壁32(左右的引导壁32)的间隔形成为比扁平电缆10的宽度尺寸(除突起15以外的部分的最大宽度尺寸)稍大。
嵌合部33形成为从卷绕部31的后端部分别向上下突出那样的棱柱形状,嵌合部33在左右方向(卷绕部31的宽度方向)上形成为宽度比卷绕部31大。嵌合部33的一个面的左右两侧设置有用于限制嵌合方向的两个突起36,以使得限位构件30不会表背反向地插入收纳空间41。另外,在左右的引导壁32与嵌合部33之间设置有供扁平电缆10的突起15插入的凹部37,从而插入各凹部37的突起15与一个引导壁32卡合。该引导壁32从安装面31a向配置扁平电缆10的一侧突出,形成与扁平电缆10的被卡止部(突起15)卡合的台阶部。
另外,在左右的引导壁32上分别设置有通过形成向后侧开放的狭缝而在左右方向(卷绕部31的宽度方向)上挠曲自如的可动片38,在可动片38上设置有向左右方向的外侧突出的突起38a。突起38a形成为随着接近后侧而向外侧的突出量增大的锥形状。
接下来,参照图3以及图4A、图4B、图4C、图4D对壳体40进行说明。
壳体40由具有绝缘性的合成树脂的成型品构成。壳体40为左右方向(与插入方向以及宽度方向正交的壳体40的长边方向)的尺寸比上下方向(与向壳体40插入限位构件30的插入方向正交的壳体40的短边方向)的尺寸大的方筒状。壳体40具备供限位构件30插入的收纳空间41。
与收纳空间41的前部相比,由于从收纳空间41的内表面以台状突出的内壁42,收纳空间41的后部(供扁平电缆10插入的入口侧的大致一半)的内部空间的上下方向(壳体40的短边方向)的间隔较窄(参照图7以及图9)。在内壁42的左右两侧,形成有沿前后方向(插入方向)延伸且供限位构件30的引导壁32分别插入的导轨槽42a。
收纳空间41在壳体40的前后两表面开口,从壳体40的后表面的开口向收纳空间41插入限位构件30。在壳体40的后侧(供扁平电缆10插入的入口侧)的开口周缘,形成有宽度比扁平电缆10略宽且与壳体40的后表面(图3的上表面)相比凹陷的载置面43。
在壳体40的后侧的开口周缘,设置有分别与载置于载置面43的扁平电缆10的多个(在图示例中为四个)突出部14嵌合的多个(在图示例中为四个)凹部44(参照图1A、图1B)。
在壳体40的后表面设置有供限位构件30的嵌合部33插入的多个(在图示例中为两个)嵌合槽45。为了不使限位构件30表背反向地安装于壳体40,在各嵌合槽45的一个端面(图8中的上侧的端面)设置有供设于限位构件30的两个突起36分别插入的两个凹部46。
在壳体40的左右两侧部分别设置有仅通过前端部与壳体40的主体部分相连的可动片47。可动片47的后端部在左右方向(壳体40的长边方向)上移动自如。在可动片47的后端部,用于用手进行按压操作的操作部47a设置为向左右方向的外侧(壳体40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位置的相反侧)突出。另外,在可动片47的外侧面的前后方向(插入方向)的中间部设置有朝向左右方向的外侧突出的突起47b。突起47b形成为随着接近前侧而向外侧的突出量变小的锥形状。需要说明的是,设置有分别从壳体40的后部的左右两侧缘以在上下方向(壳体40的短边方向)上与可动片47重叠的方式伸出的罩部48,通过罩部48使得可动片47不会被不慎按压。
另外,在壳体40的收纳空间41的内壁,形成有分别供限位构件30的多个突起38a卡止的多个台阶部41a。此处,由突起38a和台阶部41a构成在插入收纳空间41的状态下将限位构件30锁定的锁定结构。
参照图1A、图1B、图2A、图2B以及图3对组装该插头式连接器2的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1B所示,以跨越壳体40的收纳空间41的开口周缘的方式将扁平电缆10载置于载置面43上。此时,扁平电缆10的突出部14插入在壳体40的开口周缘处设置的凹部44内,从而扁平电缆10载置于载置面43上。在该状态下,通过使扁平电缆10的长边方向的侧缘与壳体40中的从载置面43的左右两侧立起的壁部抵接,从而扁平电缆10在宽度方向(图1B的X方向)上被定位。另外,通过使突出部14与壳体40的凹部44的端面抵接,从而扁平电缆10在长边方向(图1B的Y方向)上被定位。即,相对于壳体40,扁平电缆10在宽度方向以及长边方向上分别被定位。
如图1B所示,在扁平电缆10载置于壳体40的载置面43的状态下,使限位构件30从上侧接近壳体40,如图2A所示,将限位构件30的前端部插入壳体40的收纳空间41内。当插入嵌合槽45内直至限位构件30的前端部与扁平电缆10抵接的位置时,限位构件30的突起34插入凹部13,突起35插入贯通孔16。在该状态下,位于限位构件30的左右两侧的引导壁32各自在图2A的X方向以及Y方向上分别与壳体40的凹部46的端面抵接,因此限位构件30相对于壳体40在X方向以及Y方向上被定位。另外,相对于壳体40,扁平电缆10被定位,因此规定了由限位构件30而弯折的扁平电缆10的位置。
然后,如图2B所示,当从限位构件30组合于壳体40的状态将限位构件30压入壳体40的内部时,由限位构件30按压扁平电缆10,从而扁平电缆10弯曲。
如图3所示,当限位构件30压入至壳体40内的规定的位置时,如图7所示,扁平电缆10成为在沿着安装面31a弯曲成U形的状态下安装于该安装面31a的状态。当限位构件30被压入至规定的位置时,限位构件30的突起38a与壳体40的内壁的台阶部41a卡止,从而限位构件30在插入壳体40的状态下被锁定,插头式连接器2的组装作业完成。
此处,总结插头式连接器2的组装方法,包括以下的第一、第二、第三工序。第一工序为,在由定位部(凹部44)定位为跨越壳体40的收纳空间41的开口周缘的状态下将扁平电缆10载置于载置面43上的工序。第二工序为,一边由限位构件30的前端将载置于载置面43的扁平电缆10压入收纳空间41,一边将限位构件30插入收纳空间41的工序。第三工序为,在将限位构件30插入收纳空间41直至由设置于限位构件30以及壳体40的锁定结构(突起38a以及台阶部41a)将限位构件30锁定于壳体40的位置的状态下,停止限位构件30的插入的工序。
在插头式连接器2的组装完成的状态下,嵌合部33与嵌合槽45的端面抵接,限位构件30的突起38a与在壳体40的内壁设置的台阶部41a卡止,从而限位构件30相对于壳体40在前后方向(插入方向)上被定位。然后,通过由限位构件30和壳体40构成的电缆保持构件20,在卷绕于限位构件30的安装面31a的状态下对扁平电缆10进行保持。需要说明的是,各部的尺寸设定为,在限位构件30安装于壳体40的状态下,限位构件30的前端临近壳体40的前表面的开口,且限位构件30的前端不会比壳体40的前表面更向前方突出。
接下来,参照图6A、图6B、以及图7~图9对本实施方式的供插头式连接器2插拔自如地的连接的插座式连接器3进行说明。
插座式连接器3具备:分别供多根(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根)电线70电连接的多个(例如四个)端子50、以及支承多个端子50的壳体60。
壳体60由具有绝缘性的合成树脂的成型品构成,供插头式连接器2插入的插入口61形成为在一面(图8中的后表面)开口的方筒状。与插头式连接器2的前表面的开口部分嵌合的方筒部62从壳体60的前侧壁的内侧面朝向后侧突出。在方筒部62的前端面开口有供限位构件30的前侧部分插入的狭缝状的嵌合孔63。在嵌合孔63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宽口部63a,该宽口部63a的上下方向(壳体60的短边方向)的尺寸比左右方向(壳体60的长边方向)的中央部大的,限位构件30的引导壁32插入该宽口部63a。在壳体60的左侧壁以及右侧壁分别设置有供插头式连接器2的突起47b嵌合的孔64。
外凸缘65从壳体60的后部的外周面突出。另外,在壳体60的左右的侧壁的前端部一体地设置有用于将壳体60安装于安装座的一对卡止片66。
在壳体60的方筒部62上,与安装于限位构件30的扁平电缆10所具备的多个导电体12对应地支承有多个端子50。
各个端子50通过对板材实施弯曲加工而形成,如图7所示,一体地具备将电线70的芯线敛缝固定的电线连接部51、以及一对触头52。
一对触头52对置配置在方筒部62的内部的上下两侧,以后端侧(图7中的左侧的端部)成为固定端且向随着接近前侧(图7中的右侧)而相互接近的方向倾斜的方式弯曲形成。一对触头52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一对触头52对置的方向)上挠曲自如。一对触头52从上下两侧夹持安装于限位构件30的扁平电缆10,与扁平电缆10的多个导电体12(接触部12a)中的某一个弹性接触。
在方筒部62的将嵌合孔63夹在之间的上下两侧面上分别形成有多个(例如四个)槽62a,在每个槽62a中分别配置有一个端子50,在壳体60的前侧壁开口有分别与对应的槽62a相连的多个孔67。
各个端子50在与电线70连接后,从多个孔67中的某一个插入槽62a。当端子50插入至规定的位置时,切割抬起端子50的一部分而形成的倒钩53与壳体60的孔68卡止,从而端子50在配置于槽62a内的状态下被保持。在端子50配置于槽62a内的状态下,各个端子50所具备的一对触头52隔着嵌合孔63而上下对置地配置。并且,当以弯曲状态安装有扁平电缆10的限位构件30插入嵌合孔63时,各个端子50所具备的一对触头52与对应的导电体12的接触部12a接触,从而导电体12与对应的电线70电连接。
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装置1具有上述那样的结构,而插头式连接器2相对于插座式连接器3以如下的步骤插拔。
当将插头式连接器2的壳体40插入插座式连接器3的壳体60的插入口61时,壳体60的方筒部62插入壳体40的前表面的开口部。此时,限位构件30的前侧部分插入方筒部62的嵌合孔63,安装于卷绕部31的上下两面的扁平电缆10插入一对触头52之间。在扁平电缆10的向卷绕部31的上侧面以及下侧面配置的部位设置有多对接触部12a,一对触头52从上下两侧与一对接触部12a接触,从而各个端子50与对应的导电体12电连接。另外,当壳体40向壳体60的插入口61内插入至规定位置时,在壳体40的左右两侧部,壳体40的突起47b分别与壳体60的孔64卡止。由此,插头式连接器2保持与插座式连接器3连接的状态。
另一方面,在将插头式连接器2从插座式连接器3取下的情况下,按捏设置于壳体40的左右的操作部47a,左右的可动片47向内侧挠曲。于是,在壳体40的左右两侧部,突起47b分别向孔64的外侧脱出,由此突起47b与孔64的卡止状态解除。在该状态下,当向后侧拉动壳体40时,能够将壳体40从壳体60取下,从而能够容易地将插头式连接器2从插座式连接器3取下。
如以上说明那样,壳体40具备:用于将扁平电缆10载置于收纳空间41的开口周缘而设置的载置面43、以及用于对载置于载置面43的扁平电缆10进行定位的定位部(凹部44)。当扁平电缆10载置于壳体40的载置面43时,由定位部将扁平电缆10相对于壳体40进行定位。当在该状态下将限位构件30插入收纳空间41内时,扁平电缆10被限位构件30按压,扁平电缆10沿着安装面31a弯曲,在该状态下,限位构件30和扁平电缆10安装于壳体40。因此,在将扁平电缆10向电缆保持构件20安装时,无需直接用手弯折扁平电缆10,能够提高组装作业的作业性。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定位部由与突出部14嵌合的凹部44构成,该突出部14从扁平电缆10的侧缘向宽度方向的外侧突出。在使凹部44与突出部14嵌合的状态下,通过将扁平电缆10载置于载置面43,能够相对于壳体40对扁平电缆10进行定位。
另外,通过限位构件30的台阶部(引导壁32)与扁平电缆10的被卡止部(突起15)卡合而能够由台阶部承受施加于扁平电缆10的拉力,扁平电缆10的位置不易偏离。
另外,由限位构件30的突起36与壳体40的凹部46构成方向限制部,该方向限制部限制限位构件30的安装方向,以使得限位构件30以标准的安装方向插入收纳空间41。即,方向限制部具备限位构件30的突起36、以及壳体40的凹部46。由此,不易使限位构件30的安装方向错误。标准的安装方向是指,在上下方向(卷绕部31的宽度方向)上,限位构件30插入壳体40时,限位构件30以及壳体40的预先确定的面彼此对置的方向。即,标准的安装方向是指,限位构件30的设置有突起36的面与壳体40的设置有凹部46的面对置的方向。需要说明的是,方向限制部也可以由限位构件30所具备的一个突起和壳体40所具备的一个凹部构成。
另外,在壳体40上,在收纳空间41的开口周缘的与扁平电缆10的表面对置的部位,设置有随着接近收纳空间41的内侧而开口宽度缩窄的曲面部49。在扁平电缆10载置于载置面43的状态下,当通过限位构件30将扁平电缆10压入收纳空间41内时,扁平电缆10沿着曲面部49弯曲。从而,扁平电缆10沿着曲面部49平滑地弯曲,因此能够减少在使扁平电缆10弯曲时施加于扁平电缆10的应力,能够顺畅地将扁平电缆10收纳于收纳空间41的内部。
另外,在扁平电缆10中,在基板11中的通过限位构件30而弯曲的部位设置有柔软结构。设置有柔软结构的部位与其他部位相比更容易弯曲,因此能够减少使扁平电缆10弯曲时施加于扁平电缆10的应力。此处,柔软结构是指沿厚度方向贯穿扁平电缆10(基板11)的贯通部(凹部13、贯通孔16、17)。通过形成凹部13以及贯通孔16、17作为贯通部,能够提高扁平电缆10的弯曲性。需要说明的是,凹部13以及贯通孔16、17的形状、个数不限于本实施方式,只要能够得到所希望的弯曲性则可以适当地变更,作为贯通部可以仅设置凹部,也可以仅设置贯通孔。
另外,在限位构件30上设置有与作为贯通部的凹部13嵌合的突起34、以及与作为贯通部的贯通孔16嵌合的突起35。突起34、35分别与贯通部嵌合,从而相对于限位构件30对扁平电缆10进行定位,因此能够一边使限位构件30可靠地卷入扁平电缆10,一边将限位构件30收纳于壳体40内。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插座式连接器3所支承的各个端子50通过对板材实施弯曲加工而形成。如图7、图10、图11A、图11B所示,该端子50除了上述的电线连接部51以及一对触头52(一对接触片)以外,还一体地具备基部541、542、保护部551、552。基部541、542分别形成为将前后方向(扁平电缆10的连接方向)作为长边方向的矩形板状。基部541配置在扁平电缆10的上侧,基部542配置在扁平电缆10的下侧。基部541、542分别配置为与扁平电缆10的表面并行。板状的保护部551从基部541、542的右侧的边分别向接近扁平电缆10的方向突出,板状的保护部552从基部541、542的左侧的边分别向接近扁平电缆10的方向突出。在上下的保护部551之间以及上下的保护部552之间,分别设置有后端开放的狭缝56(空隙),安装于限位构件30的扁平电缆10插入该狭缝56。
一对触头52中的上侧的触头52通过使从基部541的后端进一步突出的部位朝斜下方并向前方弯折而形成。并且,上侧的触头52具备:从基部541的后端朝斜下方并向前方突出的挠曲片521、以及在挠曲片521的前端设置的触点部522,该触点部522形成为朝下方凸出的曲面形状。
一对触头52中的下侧的触头52通过使从基部542的后端进一步突出的部位朝斜上方并向前方弯折而形成。并且,下侧的触头52具备:从基部542的后端部朝斜上方并向前方突出的挠曲片521、以及在挠曲片521的前端设置的触点部522,该触点部522形成为朝上方凸出的曲面形状。
一对触头52隔着供扁平电缆10插入的狭缝56而相互对置,且以随着接近前侧而彼此的分离距离变短的方式倾斜。各个触头52形成为在上下方向(触头52与扁平电缆10接触的方向)上挠曲自如。在安装于电缆保持构件20的扁平电缆10插入狭缝56的情况下,各个触头52的触点部522从两侧夹持扁平电缆10,与扁平电缆10的导电体12弹性接触。由此,与端子50连线的芯线71和扁平电缆10的导电体12成为电连接的状态。此处,通过上下配置的一对基部541、542、左右配置的一对保护部551、552构成筒形状,一对触头52构成为在周围配置有基部541、542和保护部551、552。
另外,电线连接部51具备:将电线70的芯线71敛缝固定的敛缝片511、以及将电线70的绝缘外皮72敛缝固定的敛缝片512。由于芯线71被电线连接部51的敛缝片511敛缝固定,从而端子50与芯线71电连接。另外,由于绝缘外皮72被电线连接部51的敛缝片512敛缝固定,从而电线70的绝缘外皮72相对于端子50被机械固定,施加于敛缝片511与芯线71的连接部分的外力减少。
如以上说明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插座式连接器3中,端子50可以具备隔着供扁平电缆10插入的空隙(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狭缝56)而相互对置的一对接触片(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一对触头52)。一对接触片分别具备与在扁平电缆10的表面设置的导电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导电体12)电接触的触点部522。触点部522通过对板材进行加工而形成,且构成为触点部522中的与导电部接触的部位的厚度方向与扁平电缆10的厚度方向并行。由此,在触点部与导电部接触的情况下,一对接触片分别变得容易挠曲。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端子50仅具备一对触头52,但也可以具备多对触头52。另外,一对触头52分别仅具备一个触点部522,但一对触头52也可以分别具备多个触点部522。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端子50中,一对接触片(一对触头52)也可以设置为分别能够在相互对置的方向上进行弹性变形。端子50具备板状的基部541、542以及保护部551、552。基部541、542配置为与扁平电缆10的表面并行。保护部551、552设置为分别从基部541、542中的与扁平电缆10的连接方向并行的边(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右侧以及左侧的边)向接近扁平电缆10的方向突出。一对接触片分别通过将基部541、542的连接方向的端部弯折而形成,且构成为在周围配置有基部541、542和保护部551、552。这样,由于在接触片的周围配置有基部541、542和保护部551、552,因此不易使异物与接触片抵接,能够保护接触片。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端子50中,一对接触片(一对触头52)也可以构成为各自随着从分别与基部541、542相连的部位接近触点部522而彼此的分离距离变小。由此,向一对接触片之间的空隙(狭缝56)插入的扁平电缆10被引导至触点部522,因此一对接触片的触点部522与扁平电缆10的导电部的接触状态稳定。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限位构件30通过使设置在左右的侧面上的突起38a与壳体40的台阶部41a卡止,从而在安装于壳体40的状态下被锁定,但也可以通过其他结构进行锁定。例如,如图12~图16所示,也可以通过使设置在限位构件30的安装面31a上的突起39和设置在壳体40上的突起422卡止,从而限位构件30在安装于壳体40的状态下被锁定。
在限位构件30中,在两个安装面31a中的一方(例如图15的下表面)设置有突起39。
在扁平电缆10的基板11上,在与限位构件30的突起39对应的部位设置有方孔状的贯通孔18,突出39穿过该贯通孔18而在表侧露出。
在壳体40的内部设置有挠曲片421,该挠曲片421通过后端侧悬臂支承于壳体40的主体部分,而前端侧在上下方向上挠曲自如。挠曲片421面对收纳空间41,在上表面设置有与限位构件30的突起39卡止的突起422。在壳体40的上表面设置有挠曲片471,该挠曲片471通过前端侧悬臂支承于壳体40的主体部分,而后端侧在上下方向上挠曲自如。在挠曲片471的上表面上设置有突起472等。当将该插头式连接器2与插座式连接器3连接时,挠曲片471的突起472与在插座式连接器3的壳体上设置的被卡止部卡止。由此,插头式连接器2保持与插座式连接器3连接的状态。
以下对将这种限位构件30向壳体40安装的方法进行说明。如图13以及图14所示,在扁平电缆10载置于壳体40的载置面43的状态下,通过限位构件30将扁平电缆10压入收纳空间41的内侧。当一边通过限位构件30的前端将扁平电缆10压入收纳空间41,一边将限位构件30插入收纳空间41的内侧时,限位构件30的突起39与突起422抵接,挠曲片421向从限位构件30离开的方向挠曲。当限位构件30插入至规定的安装位置时,限位构件30的突起39越过突起422,恢复至挠曲片421挠曲前的状态,因此突起39与突起422卡合。由此,限位构件30在安装于壳体40的状态下被锁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将限位构件30从壳体40取下的情况下,从壳体40的前侧的开口插入工具,如图16所示使挠曲片421向下侧弯曲。当使挠曲片421弯曲直至突起422移动至比突起39靠下侧的位置时,突起422与突起39脱离,从而解除限位构件30的锁定。然后,在锁定解除的状态下,当向后侧拉动限位构件30时,能够将限位构件30从壳体40取下。
通过若干个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本的思想以及范围、即技术方案的范围的情况下,能够由本领域技术人员进行各种修改以及变形。

Claims (16)

1.一种电缆保持构件,其特征在于,具备:
限位构件,其具备供带状的扁平电缆以弯曲的状态安装的安装面;以及
壳体,其具有收纳所述限位构件的收纳空间、用于载置所述扁平电缆而设置于所述收纳空间的开口周缘的载置面、以及用于对载置于所述载置面的所述扁平电缆进行定位的定位部,
所述壳体构成为,在载置于所述载置面的所述扁平电缆被插入所述收纳空间的所述限位构件按压而弯曲的状态下,安装所述限位构件与所述扁平电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保持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部为与突出部嵌合的凹部,该突出部从所述扁平电缆的侧缘向宽度方向的外侧突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缆保持构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限位构件上设置有台阶部,该台阶部从所述安装面向配置所述扁平电缆的一侧突出,且与所述扁平电缆的被卡止部卡合。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缆保持构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限位构件以及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对所述限位构件的安装方向进行限制的方向限制部,以使得所述限位构件相对于所述收纳空间以标准的安装方向插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缆保持构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中,在所述收纳空间的开口周缘的与所述扁平电缆的表面对置的部位,设置有随着接近所述收纳空间的内侧而开口宽度缩窄的曲面部。
6.一种插头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缆保持构件;以及
扁平电缆,其以弯曲状态安装于所述限位构件,且一部分插入所述壳体的所述收纳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头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扁平电缆的通过所述限位构件而弯曲的部位,设置有用于使该部位比其他部位更容易弯曲的柔软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头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软结构为以沿厚度方向贯穿所述扁平电缆的方式形成的贯通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插头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限位构件上设置有与所述贯通部嵌合的突起。
10.一种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插头式连接器;以及
插座式连接器,其支承与所述扁平电缆所具备的导电体电连接的端子,且供所述插头式连接器插拔自如地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具备隔着供所述扁平电缆插入的空隙而相互对置的一对接触片,
所述一对接触片分别具备与设置在所述扁平电缆的表面上的导电部电接触的触点部,
所述触点部通过对板材进行加工而形成,
所述触点部构成为,所述触点部的与所述导电部接触的部位的厚度方向与所述扁平电缆的厚度方向并行。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接触片分别设置为能够在相互对置的方向上弹性变形,
所述端子具备:以与所述扁平电缆的表面并行的方式配置的板状的一对基部、以从所述一对基部中的与所述扁平电缆的连接方向并行的边向接近所述扁平电缆的方向突出的方式设置的至少一对保护部,
所述一对接触片与所述一对基部以及所述一对保护部一对一地对应,
所述一对接触片分别通过将所述一对基部中的对应的基部的所述连接方向的端部弯折而形成,且构成为在周围配置有所述对应的基部和所述一对保护部中的任一方。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接触片分别构成为,随着从与所述对应的基部相连的部位接近所述触点部而彼此的分离距离变小。
14.一种扁平电缆,其特征在于,
具备带状的基板,该基板被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缆保持构件的所述限位构件弯曲,
在所述基板中的通过所述限位构件而弯曲的部位,设置有用于使该部位比其他部位更容易弯曲的柔软结构。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扁平电缆,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软结构为以沿厚度方向贯穿所述基板的方式形成的贯通部。
16.一种插头式连接器的组装方法,所述插头式连接器为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插头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头式连接器的组装方法包括:
在由所述定位部定位成跨越所述壳体的所述收纳空间的开口周缘的状态下,将所述扁平电缆载置于所述载置面的工序;
一边由所述限位构件的前端将载置于所述载置面的所述扁平电缆压入所述收纳空间,一边将所述限位构件插入所述收纳空间的工序;以及
在将所述限位构件插入所述收纳空间直至由在所述限位构件以及所述壳体上设置的锁定结构将所述限位构件锁定于所述壳体的位置的状态下,停止所述限位构件的插入的工序。
CN201580004161.0A 2014-01-09 2015-01-09 电缆保持构件、插头式连接器、连接器装置、扁平电缆以及插头式连接器的组装方法 Pending CN10590028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02650 2014-01-09
JP2014002650 2014-01-09
PCT/JP2015/000085 WO2015105056A1 (ja) 2014-01-09 2015-01-09 ケーブル保持部材、プラグコネクタ、コネクタ装置、フラットケーブルおよびプラグコネクタの組立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00288A true CN105900288A (zh) 2016-08-24

Family

ID=535238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04161.0A Pending CN105900288A (zh) 2014-01-09 2015-01-09 电缆保持构件、插头式连接器、连接器装置、扁平电缆以及插头式连接器的组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812801B2 (zh)
JP (1) JP6312028B2 (zh)
CN (1) CN105900288A (zh)
DE (1) DE112015000367T5 (zh)
WO (1) WO2015105056A1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00137A (zh) * 2016-11-02 2018-05-08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组装装置以及电子设备组装方法
CN108260300A (zh) * 2016-12-28 2018-07-06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组装装置及电子设备组装方法
CN109273880A (zh) * 2018-09-25 2019-01-25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柔性电路板的电连接装置
CN109273878A (zh) * 2018-09-25 2019-01-25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柔性电路板的电连接装置
CN110962456A (zh) * 2018-10-01 2020-04-07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喷头用板及处理装置
TWI736424B (zh) * 2020-07-07 2021-08-11 美商莫仕有限公司 電連接器
CN114175415A (zh) * 2019-08-02 2022-03-11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插头连接器和包括该插头连接器的连接器组以及连接器组的拔出方法
CN114552330A (zh) * 2021-08-04 2022-05-27 株式会社不二越 电子设备组装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08062A (en) 1997-10-31 1999-12-28 Candescent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Undercutting technique for creating coating in spaced-apart segments
US11011869B2 (en) 2017-03-30 2021-05-18 Honda Motor Co., Ltd. Connector seal structure
US10916903B2 (en) * 2018-02-04 2021-02-09 Creganna Unlimited Company System having a cable assembly and plug and receptacle connectors
KR20210034386A (ko) * 2019-09-20 2021-03-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플렉시블 플랫 케이블
US11239606B2 (en) * 2020-03-18 2022-02-01 Lear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JP7407687B2 (ja) 2020-10-19 2024-01-04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平型導体付電気コネクタ
US20220302624A1 (en) * 2021-03-16 2022-09-22 GE Precision Healthcare LLC Electrical connectors for medical devices
TWM620947U (zh) * 2021-06-25 2021-12-11 瀚荃股份有限公司 夾線連接器組件
US20230299519A1 (en) * 2022-03-18 2023-09-21 Te Connectivity Solutions Gmbh Cable Housing and Connector For A Flat Flexible Cabl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312183A (ja) * 1996-05-23 1997-12-02 Smk Corp プリント配線基板用コネクタ
JP2003123880A (ja) * 2001-10-12 2003-04-25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フラット配線材用コネクタの配線材支持構造
JP2006085928A (ja) * 2004-09-14 2006-03-30 Fujikura Ltd 可撓性フラット回路基板のコネクタ
JP3775703B2 (ja) * 1996-08-28 2006-05-17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アンプ株式会社 フレキシブル回路板用コネクタ
JP2006127961A (ja) * 2004-10-29 2006-05-18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平形導体用コネク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322087A (ja) * 1991-04-22 1992-11-12 Kel Corp 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基板のプラグコネクタ構造
US6077124A (en) * 1997-10-10 2000-06-20 Molex Incorporated Electrical connectors for flat flexible circuitry with yieldable backing structure
JP2001068189A (ja) * 1999-08-27 2001-03-16 Yazaki Corp コネクタ構造
WO2001061792A1 (en) * 2000-02-15 2001-08-23 Miraco Inc. Printed circuit connector
JP2002252043A (ja) * 2001-02-22 2002-09-06 Yazaki Corp フラット回路体用コネクタ
JP2003031288A (ja) * 2001-07-18 2003-01-31 Yazaki Corp フラット回路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291800B2 (ja) * 2005-06-21 2009-07-08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電気的接続装置及びコネクタ
US7320617B1 (en) * 2006-07-27 2008-01-22 Verigy (Singapore) Pte. Ltd. Electrical coupl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JP5500929B2 (ja) * 2009-09-30 2014-05-21 フクダ電子株式会社 フレキシブル導体用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312183A (ja) * 1996-05-23 1997-12-02 Smk Corp プリント配線基板用コネクタ
JP3775703B2 (ja) * 1996-08-28 2006-05-17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アンプ株式会社 フレキシブル回路板用コネクタ
JP2003123880A (ja) * 2001-10-12 2003-04-25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フラット配線材用コネクタの配線材支持構造
JP2006085928A (ja) * 2004-09-14 2006-03-30 Fujikura Ltd 可撓性フラット回路基板のコネクタ
JP2006127961A (ja) * 2004-10-29 2006-05-18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平形導体用コネクタ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00137A (zh) * 2016-11-02 2018-05-08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组装装置以及电子设备组装方法
CN108000137B (zh) * 2016-11-02 2021-11-09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组装装置以及电子设备组装方法
CN108260300A (zh) * 2016-12-28 2018-07-06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组装装置及电子设备组装方法
CN108260300B (zh) * 2016-12-28 2022-03-04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组装装置及电子设备组装方法
CN109273880A (zh) * 2018-09-25 2019-01-25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柔性电路板的电连接装置
CN109273878A (zh) * 2018-09-25 2019-01-25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柔性电路板的电连接装置
CN110962456A (zh) * 2018-10-01 2020-04-07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喷头用板及处理装置
CN114175415A (zh) * 2019-08-02 2022-03-11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插头连接器和包括该插头连接器的连接器组以及连接器组的拔出方法
CN114175415B (zh) * 2019-08-02 2024-04-19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插头连接器和包括该插头连接器的连接器组以及连接器组的拔出方法
TWI736424B (zh) * 2020-07-07 2021-08-11 美商莫仕有限公司 電連接器
CN114552330A (zh) * 2021-08-04 2022-05-27 株式会社不二越 电子设备组装方法
CN114552330B (zh) * 2021-08-04 2023-03-10 株式会社不二越 电子设备组装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15000367T5 (de) 2016-10-06
US9812801B2 (en) 2017-11-07
JP6312028B2 (ja) 2018-04-18
WO2015105056A1 (ja) 2015-07-16
JP2015149268A (ja) 2015-08-20
US20160329647A1 (en) 2016-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00288A (zh) 电缆保持构件、插头式连接器、连接器装置、扁平电缆以及插头式连接器的组装方法
CN105531880B (zh) 电缆保持构件、电连接装置、连接器装置、扁平电缆
CN107946823A (zh) 连接器构造
TW200805818A (en) Boardmount header to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TWM524574U (zh) 電連接器
US11329412B2 (en) Mating segment structure of female terminal
TWM589378U (zh) 端子總成以及電連接器
US20130164990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O2015196994A1 (zh) 一种线缆电连接器、板端电连接器及其电连接器组合
CN109075507A (zh) 安装金属配件、连接器和连接系统
US10587057B2 (en) Terminal,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JP2013115048A (ja) 携帯端末用の接続プラグ
TWI736828B (zh) 連接器及連接器組件
TW443011B (en) Method for making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5184262B2 (ja) プリント基板とコネクタとの接続構造
JP5342299B2 (ja) 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CN101841100B (zh) 带敛缝外壳的电连接器和屏蔽电缆束
JP2015125855A (ja) 電気コネクタ
US9461372B2 (en) Female terminal fitting
KR20150027231A (ko) 커넥터 및 접속 단자
CN112740486B (zh) 连接器及基板单元
KR101492049B1 (ko) 전선 대 기판 커넥터
CN103855535A (zh) 具有抗拉机制的线对板连接器组件
JP2019067630A (ja) プラグ装置及び配電システム
CN105322345B (zh) 连接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9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