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44869A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44869A
CN102544869A CN2011103402436A CN201110340243A CN102544869A CN 102544869 A CN102544869 A CN 102544869A CN 2011103402436 A CN2011103402436 A CN 2011103402436A CN 201110340243 A CN201110340243 A CN 201110340243A CN 102544869 A CN102544869 A CN 1025448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ze
symmetry
interference
paired
virtual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4024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44869B (zh
Inventor
大森弘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5448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448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448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448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56Means for preventing chafing or fracture of flexible leads at outlet from coupling pa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6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assembled by snap action of the part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其目的是可靠地防止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的反冲。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壳体(10)形成有:一对干涉表面(17A、17B),所述一对干涉表面关于虚拟对称轴线(S)对称,并且相对于虚拟对称轴线倾斜;接收部(16),所述接收部在虚拟对称轴线的方向上与干涉表面间隔开。构成电线盖(20)的上盖(21A)和下盖(21B)都形成有:一对干涉部(27),所述一对干涉部仅与所述成对干涉表面的部分形成接触;接触部(26),所述接触部与接收部形成接触。在壳体和电线盖相连接且接收部和接触部保持接触的状态下,所述对干涉部与所述成对干涉表面形成接触以塑性变形。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
背景技术
日本未审专利公开第2004-348988号公开了一种连接器,所述连接器设有用于容纳端子接头的壳体和用于覆盖从壳体拉出的电线的将安装在该壳体上的电线盖。在该连接器中,为了防止壳体和电线盖之间的反冲,电线盖形成有引导槽,并且壳体形成有将配合到引导槽中的引导部。通过由形成在引导部上的滑动接触表面按压或挤压形成在引导槽中的肋状反冲防止部,消除引导槽和引导部之间的间隙。
在上述反冲防止结构中,能够通过可靠地防止壳体和电线盖沿垂直于引导部的滑动接触表面的一个方向的相对移位,来防止上述反冲。然而,在与滑动接触表面平行的方向上,壳体和电线盖的相对移位仅通过由于按压或挤压反冲防止部而产生的磨擦所抑制,不能可靠地防止反冲。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完成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可靠地防止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的反冲。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第一元件,所述第一元件由合成树脂制成;第二元件,所述第二元件由合成树脂制成,且用于连接到所述第一元件;一对干涉表面,所述一对干涉表面形成在所述第一元件上,以基本上沿所述第一元件和所述第二元件的连接方向延伸,在与所述连接方向垂直的平面上关于虚拟对称轴线对称,并且相对于所述虚拟对称轴线倾斜;至少一个接收部,所述至少一个接收部形成在所述第一元件上,以基本上沿所述连接方向延伸,并且在与所述虚拟对称轴线平行的方向上与所述干涉表面间隔开;一对干涉部,所述一对干涉部形成在所述第二元件上,以基本上沿所述连接方向延伸,能够仅与所述干涉表面的部分形成接触,并且关于所述虚拟对称轴线对称;以及至少一个接触部,所述至少一个接触部形成在所述第二元件上,以基本上沿所述连接方向延伸,并且能够与所述接收部形成接触;其中,在所述第一元件和所述第二元件相连接且所述接收部和所述接触部保持接触的状态下,所述成对干涉表面和所述对干涉部设定为保持接触,同时至少所述干涉表面或干涉部至少部分地塑性变形。
在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相连接且接收部和接触部保持接触的状态下,所述对干涉部总是保持仅与所述成对干涉表面的部分形成接触接触,以防止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的反冲。在此,由于所述成对干涉表面相对于两个方向即与虚拟对称轴线平行的方向和与虚拟对称轴线垂直的方向倾斜,所以可靠地防止了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的反冲。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当Lmax表示在与所述虚拟对称轴线平行的方向上从所述接收部到所述干涉表面的最大尺寸,Lmini表示在与所述虚拟对称轴线平行的方向上从所述接收部到所述干涉表面的最小尺寸,Lo表示在与所述虚拟对称轴线平行的方向上从所述接触部到所述干涉部的尺寸,Dmax表示在与所述虚拟对称轴线垂直的方向上所述成对干涉表面之间的最大尺寸,Dmini表示在与所述虚拟对称轴线垂直的方向上所述成对干涉表面之间的最小尺寸,以及Do表示在与所述虚拟对称轴线垂直的方向上所述对干涉部之间的尺寸,所述尺寸Lmax、Lmini、Lo、Dmax、Dmini和Do满足下列不等式(1)和(2):
Lmax>Lo>Lmini  ...(1)
Dmax>Do>Dmini  ...(2)
根据本发明的更具体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第一元件,所述第一元件由合成树脂制成;第二元件,所述第二元件由合成树脂制成,且用于连接到所述第一元件;一对干涉表面,所述一对干涉表面形成在所述第一元件上,以沿所述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的连接方向延伸,在与所述连接方向垂直的平面上关于虚拟对称轴线对称,并且相对于所述虚拟对称轴线倾斜;接收部,所述接收部形成在所述第一元件上,以沿所述连接方向延伸,并且在与所述虚拟对称轴线平行的方向上与所述干涉表面间隔开;一对干涉部,所述一对干涉部形成在所述第二元件上,以沿所述连接方向延伸,能够仅与所述干涉表面的一部分形成接触,并且关于虚拟对称轴线对称;以及接触部,所述接触部形成在所述第二元件上,以沿所述连接方向延伸,并且能够与所述接收部形成接触;其中,当Lmax表示在与所述虚拟对称轴线平行的方向上从所述接收部到所述干涉表面的最大尺寸,Lmini表示在与所述虚拟对称轴线平行的方向上从所述接收部到所述干涉表面的最小尺寸,Lo表示在与所述虚拟对称轴线平行的方向上从所述接触部到所述干涉部的尺寸,Dmax表示在与所述虚拟对称轴线垂直的方向上所述成对干涉表面之间的最大尺寸,Dmini表示在与所述虚拟对称轴线垂直的方向上所述成对干涉表面之间的最小尺寸,以及Do表示在与所述虚拟对称轴线垂直的方向上所述对干涉部之间的尺寸,所述尺寸Lmax、Lmini、Lo、Dmax、Dmini和Do满足下列不等式(1)和(2):
Lmax>Lo>Lmini ...(1)
Dmax>Do>Dmini ...(2)
并且,在所述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相连接且所述接收部和所述接触部保持接触的状态下,所述成对干涉表面和所述对干涉部设定为保持接触,同时至少所述干涉表面或干涉部塑性变形。
具体地,所述成对干涉表面在与所述虚拟对称轴线平行的方向上朝向与所述接收部相反的方向;并且当Lp表示从所述成对干涉表面上的所述成对干涉表面之间的尺寸是Do的位置到所述接收部的尺寸时,尺寸Lp、Lo设定为满足下列不等式(3):
Lp>Lo   ...(3)。
当所述成对干涉表面在与虚拟对称轴线平行的方向上面向与接收部相反的方向时,并且在Lp表示从所述成对干涉表面上的所述成对干涉表面之间的尺寸是Do的位置到接收部的尺寸时如果Lp>Lo,则能够使干涉表面和干涉部可靠地接触以防止反冲。
更具体地,所述干涉表面、所述接收部、所述干涉部和所述接触部中的至少任何一个形成有相对于所述连接方向倾斜的引导部。
由于在连接两个元件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的移位由引导部校正,所以提高了可靠性。
更具体地,所述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中的另一个包括一对元件,所述一对元件将所述一个元件夹在中间的同时在相反的方向上连接到所述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中的一个元件。
更具体地,所述对另一个元件通过锁定部的接合而锁定在所述对另一个元件相连接的状态下。
更具体地,在所述锁定部相互接合以防止所述对另一个元件分离的状态下,所述一个元件和所述对另一个元件在所述引导部保持接触。
更具体地,所述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中的另一个包括一对元件,所述一对元件将所述一个元件夹在中间的同时在相反的方向上连接到所述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中的一个元件;所述对另一个元件通过锁定部的接合而锁定在所述对另一个元件相连接的状态下;以及在所述锁定部相互接合以防止所述对另一个元件分离的状态下,所述一个元件和所述对另一个元件在所述引导部保持接触。
在所述锁定部相互接合以防止所述对另一个元件分离的状态下,所述一个元件和所述对另一个元件在相对于连接方向倾斜的所述引导部保持接触。这样,防止了所述对另一个元件在连接和分离方向上的相对移位,并且还防止了所述对另一个元件和所述一个元件之间在连接和分离方向上的反冲。
具体地,所述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构成关于所述虚拟对称轴线两侧对称的形状。
更具体地,在所述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相连接且所述接收部和所述接触部保持接触的状态下,所述干涉表面至少部分地塑性变形以稍微凹入。
更具体地,所述干涉表面与所述干涉部的接触区域仅仅是与所述连接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部分区域。
当阅读了下面的优选实施例和附图的详细描述之后,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应该理解,即使独立地描述了这些实施例,但是其单个特征也可以组合到其它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组装状态的侧视图,
图2是示出连接器的组装状态的平面图,
图3是沿图1的X-X的截面图,
图4是示出处于下盖安装在壳体上的状态下的反冲防止结构的局部放大平面图,
图5是示出下盖安装在壳体上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6是示出下盖安装在壳体上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7是壳体的侧视图,
图8是壳体的平面图,
图9是壳体的底视图,
图10是下盖的透视图,
图11是下盖的平面图,
图12是上盖的侧视图,以及
图13是上盖的底视图。
附图标记表
10   ...壳体(第一元件,一个元件)
16   ...接收部
17A  ...上干涉表面(干涉表面)
17B  ...下干涉表面(干涉表面)
18A  ...上引导表面(引导表面)
18B  ...下引导表面(引导表面)
20   ...电线盖(第二元件)
21A  ...上盖(第二元件,成对的另一个元件)
21B  ...下盖(第二元件,成对的另一个元件)
26   ...接触部
27   ...干涉部
28A  ...锁定件(锁定部)
28B  ...锁定突起(锁定部)
S    ...虚拟对称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在下文中,将参考图1至图13描述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连接器包括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壳体10(作为具体的第一元件或一个元件)和将安装在壳体10的安装侧、具体地是壳体10的后端部上的电线盖20(作为具体的第二元件)。电线盖20通过横向或垂直地彼此连接由合成树脂制成的下盖21B(作为具体的第二元件或成对的另一个元件)和由合成树脂制成的上盖21A(作为具体的第二元件或成对的另一个元件)而形成。这些下盖21B和上盖21A的连接方向CD(组装方向)基本上平行于下盖21B连接到壳体10的连接方向CD(组装方向)和/或上盖21A连接到壳体10的连接方向CD(组装方向)。
如图3所示,沿前后方向(图3中的横向方向)穿透的一个或多个、具体地是多个端子容纳腔11具体地沿宽度方向(图3中的垂直方向)基本上并排地形成在壳体10中的一个或多个水平上,并且一个或多个端子接头12将从插入侧(具体地基本上从壳体10的后侧)至少部分地插入相应的端子容纳腔11中。一个或多个电线13连接到相应的端子接头12的后端部,并且一个或多个、具体地是多个电线13穿过或可以穿过壳体10的后端表面而向后拉出或拉出,具体地同时与插入端子容纳腔11中的多个端子接头12一起沿宽度方向伸开。从壳体10拉出的多个电线13将至少部分地容纳在电线盖20中,以使所述多个电线13在宽度方向上的拉出路径变窄。
如图7至图9所示,在壳体10的后端部(图5至图9中的右端部)上设置一对面向外的槽14,所述一对面向外的槽14通过在垂直方向(与下盖21B和上盖21A的连接方向CD平行的方向)上或沿该垂直方向使壳体10的基本上相反的横向(左和右)外表面凹进而形成,且/或具体地相对于在平面(与电线盖20连接到壳体10上的连接方向CD垂直的平面)上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虚拟对称轴线S(见图8和图9)基本上两侧对称地布置。注意,壳体10和电线盖20具体地基本上构成为关于虚拟对称轴线S两侧对称的形状。壳体10的后端部的在壳体10的后端表面和面向外的槽14之间的部分用作一对向外的突起15,所述一对向外的突起15基本上向外延伸或沿垂直方向延伸,并且像肋一样地向外横向地突起且/或关于虚拟对称轴线S基本上两侧对称。向外的突起15的前表面(即面向外的槽14的后表面)和向外的突起15的后表面(壳体10的后端表面)具体地都是与虚拟对称轴线S的方向垂直(即平行于下盖21B和上盖21A的组装方向或连接方向CD)的平坦表面。向外的突起15的后表面用作接收部16。
如图4、图5、图7和图8所示,处于左右面向外的槽14的槽底表面(与壳体10的(邻近的)外表面基本上平行的表面)和左右向外的突起15的前表面的位置的部分的上端部成曲形或弯曲,以尤其当从上面观察时具有基本上四分之一圆弧形状,且/或尤其用作关于虚拟对称轴线S基本上两侧对称的一对上干涉表面17A(作为具体的干涉表面)。这些上干涉表面17A在它们的整个区域中,相对于与虚拟对称轴线S平行的前后(具体地是两个)方向和/或与虚拟对称轴线S垂直的宽度方向是倾斜的。此外,所述对上干涉表面17A具体地用作上引导表面18A(作为具体的引导部),所述上引导表面18A的曲率半径具体地在其整个区域上朝向上侧逐渐增加,并且所述上引导表面18A相对于垂直方向(上盖21A连接到壳体10的连接方向CD)稍微倾斜。这些上干涉表面17A(上引导表面18A)沿着将在下文中描述的、与上盖21A的干涉部27连接的连接路径朝向上侧是越来越远的方向倾斜。
如图4、图7和图9所示,处于左右面向外的槽14的槽底表面和左右向外的突起15的前表面的位置的部分的下端部成曲形或弯曲,以尤其当从下面观察时具有基本上四分之一圆弧形状,且/或用作具体地关于虚拟对称轴线S基本上两侧对称的一对下干涉表面17B(作为具体的干涉表面)。这些下干涉表面17B在它们的整个区域中,相对于与虚拟对称轴线S平行的前后(具体地是两个)方向和/或与虚拟对称轴线S垂直的宽度方向是倾斜的。此外,该对下干涉表面17B具体地用作下引导表面18B(作为具体的引导部),所述下引导表面18B的曲率半径具体地在其整个区域上朝向下侧逐渐增加,并且所述下引导表面18B相对于垂直方向(下盖21B连接到壳体10的连接方向CD)稍微倾斜。这些下干涉表面17B(下引导表面18B)沿自将在下文中描述的与下盖21B的干涉部27连接的连接路径朝向下侧是越来越远的方向倾斜。
如图3、图6和图11所示,下盖21B具体地是关于虚拟对称轴线S基本上两侧对称的形状(参见图11),并且是具有凹进的上表面的宽部22和从宽部22的后端基本上向后延伸的窄部23的整体或一体组件。宽部22的形状构成为在其前端部是最宽的并且朝向后侧逐渐变窄。如图1所示,下盖21B的前端部(宽部22)设有一个或多个具体地是一对面向内的槽24,该槽通过沿垂直方向使该前端部的横向(左和右)壁部的内表面凹进而形成,并且在宽部22的上表面中形成开口且/或关于虚拟对称轴线S两侧对称。下盖21B的前端部的在下盖21B的前端表面和下部的面向内的槽24的前表面之间的部分具体地用作一对向内的突起25,该突起沿垂直方向延伸,并且像肋一样地向内横向地突起且/或关于虚拟对称轴线S基本上两侧对称。
如图13所示,上盖21A具体地是关于虚拟对称轴线S基本上两侧对称的形状,具有凹进的下表面,且/或尺寸构成为使得沿前后方向仅仅与下盖21B的宽部22相对应。上盖21A的形状构成为在前端部是最宽的并且朝向后侧逐渐变窄。上盖21A的前端部具体地设有一对面向内的槽24,所述一对面向内的槽24通过沿垂直方向使该前端部的左右壁部的内表面凹进而形成,并且在上盖21A的下表面中形成开口且/或关于虚拟对称轴线S基本上两侧对称。上盖21A的前端部的在上盖21A的前端表面和面向内的槽24的前表面之间的部分具体地用作一对向内的突起25,所述一对向内的突起25沿垂直方向延伸,并且像肋一样地向内横向地突起且/或关于虚拟对称轴线S基本上两侧对称。
如图4、图11和图13所示,下盖21B和上盖21A的向内的突起25的后表面(即面向内的槽24的前表面)和面向内的槽24的后表面具体地都基本上是与虚拟对称轴线S的方向垂直(即平行于下盖21B和上盖21A的组装方向或连接方向CD)的平坦表面。面向内的槽24的后表面用作接触部26。向内的突起25的后表面和向内的突起25的内侧表面相连接的角边缘部具体地用作一对干涉部27,所述一对干涉部27在从上侧或下侧观察时是成直角的且/或关于虚拟对称轴线S基本上两侧对称。
如图1至图3、图5、图6、图10和图11所示,下盖21B的宽部22形成有一个或多个具体地是一对(具体地是前后)锁定突起28B(作为具体的锁定部),所述一对锁定突起28B从至少一个侧表面具体地从其每个外侧表面突出。如图1至图3、图12和图13所示,上盖21A形成有一个或多个具体地是一对(具体地是前后)锁定件28A(作为具体的锁定部),所述一对锁定件28A从至少一个侧表面具体地从其每个外侧表面突出。在下盖21B和上盖21A都连接到壳体10且相互组装以形成电线盖20的状态下,锁定突起28B和锁定件28A接合,从而两个盖在连接的状态下与壳体10锁定在一起,电线盖20在组装的状态下与壳体10锁定在一起。
在该连接器的组装中,将下盖21B与壳体10组装,其中一个或多个端子接头12已经插入该壳体10中,具体地是横向地或从下侧插入。在组装中,下盖21B的(具体地成对的)向内的突起25配合到壳体10的(具体地成对的)面向外的槽14中,并且(具体地成对的)向外的突起15配合到成对的面向内的槽24中。在连接过程中,接触部26具体地从后侧与接收部16的下端区域形成表面接触,并且所述对左右干涉部27从前侧倾斜地与所述对左右下干涉表面17B形成接触。
在组装了下盖21B之后,沿连接方向CD或从上侧将上盖21A与壳体10和下盖21B相组装。在组装中,上盖21A的(具体地成对的)向内的突起25配合到壳体10的(具体地成对的)面向外的槽14中,并且(具体地成对的)向外的突起15配合到(具体地成对的)面向内的槽24中。在连接过程中,接触部26具体地从后侧与接收部16的上端区域形成表面接触,且/或(具体地是成对的横向或左右的)干涉部27从前侧倾斜地与(具体地是成对的横向或左右的)上干涉表面17A形成接触。
在此,描述壳体10、下盖21B和上盖21A的连接部分中的尺寸关系。如图4所示,Lmax表示沿前后方向(与虚拟对称轴线S平行的方向)从接收部16到干涉表面17A(17B)的最大尺寸,Lmini表示沿前后方向从接收部16到干涉表面17A(17B)的最小尺寸,Dmax表示在宽度方向(与虚拟对称轴线S垂直的方向)上所述成对干涉表面17A(17B)之间的最大尺寸,Dmini表示在宽度方向(与虚拟对称轴线S垂直的方向)上所述成对干涉表面17A(17B)之间的最小尺寸。此外,Lo表示沿前后方向从接触部26到干涉部27的尺寸,Do表示在宽度方向上所述对干涉部27之间的尺寸。此外,P表示在宽度方向上所述成对干涉表面17A(17B)之间的尺寸与在宽度方向上所述对干涉部27之间尺寸Do相等的位置,Lp表示沿前后方向从位置P到接收部16的尺寸。
上述尺寸Lmax、Lmini、Lo、Dmax、Dmini和Do具体地设定为具有满足下列不等式(1)和(2)的尺寸关系:
Lmax>Lo>Lmini  ...(1)
Dmax>Do>Dmini  ...(2)
此外,考虑到其结构是所述成对干涉表面17A(17B)在前后方向上基本上面向与接收部16相反的方向(向前),所以上述尺寸Lp、Lo设定为具有满足下列不等式(3)的尺寸关系:
Lp>Lo  ...(3)
通过以这种方式具体地设定尺寸,在连接过程中,所述对干涉部27以可靠地咬入干涉表面17A(17B)或与干涉表面17A(17B)相互作用或与干涉表面17A(17B)接合、同时被塑挤压和/或变形的方式,与所述成对干涉表面17A(17B)形成接触。此时,干涉表面17A(17B)也塑性变形以稍微凹入。此外,干涉表面17A(17B)与干涉部27的接触区域在水平方向(与连接方向CD垂直的方向)上仅仅是局部区域。通过这种咬入或接合,防止壳体10和下盖21B在水平的两个方向(即与虚拟对称轴线S平行的方向和与虚拟对称轴线S垂直的方向的两个方向)上的相对移位,以防止壳体10和下盖21B的反冲。还具体防止了在壳体10和上盖21A之间的在两个水平方向上的相对移位,以防止壳体10和上盖21A的反冲。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的连接器中,壳体10具体地形成有所述成对干涉表面17A(17B)和接收部16,所述成对干涉表面17A(17B)关于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虚拟对称轴线S对称并且相对于虚拟对称轴线S倾斜,所述接收部16沿与虚拟对称轴线S平行的前后方向与干涉表面17A(17B)间隔开,并且电线盖20形成有所述对干涉部27和接触部26,所述干涉部可以与所述成对干涉表面17A(17B)的仅一部分形成接触且/或关于虚拟对称轴线S基本上对称,所述接触部可以与接收部16形成接触。所述成对干涉表面17A(17B)、接收部16、所述对干涉部27和接触部26具体地都形成为基本上沿垂直方向延伸,即沿电线盖20(下盖21B和上盖21A)连接到壳体10的连接方向延伸。在壳体10和电线盖20相连接且接收部16和接触部26保持接触的状态下,所述成对干涉表面17A(17B)和所述对干涉部27都保持接触,同时塑性变形。根据此结构,可以在两个方向上,即与虚拟对称轴线S平行的前后方向和与虚拟对称轴线S垂直的横向方向(宽度方向),可靠防止壳体10和电线盖20的反冲。
上干涉表面17A和下干涉表面17B具体地分别形成有上引导表面18A和下引导表面18B,所述上引导表面18A和下引导表面18B相对于壳体10与电线盖20的连接方向CD(垂直方向)倾斜。根据此结构,在壳体10和电线盖20的连接过程中,壳体10和电线盖20的移位被引导表面18A、18B校正,因此提高了连接可操作性。
此外,电线盖20具体地通过将在与连接方向CD基本上平行的方向成对的下盖21B和上盖21A组装到壳体10上而形成,这些下盖21B和上盖21A连接以使得垂直地将壳体10夹在中间或夹住壳体10。此外,下盖21B和上盖21A通过锁定突起28B和锁定件28A的接合而锁定在所述下盖21B和上盖21A相连接的状态下。在锁定突起28B和锁定件28A接合以防止下盖21B和上盖21A分离的状态下,壳体10和下盖21B相接触,壳体10和上盖21A具体地在相对于连接方向CD倾斜的引导部相接触。根据此结构,还实现了防止在下盖21B和上盖21A之间的连接和分离方向(垂直方向)上的反冲。
因此,为了可靠地防止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的反冲,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壳体10(第一元件)形成有:一对干涉表面17A、17B,所述一对干涉表面17A、17B基本上关于虚拟对称轴线S对称并且相对于虚拟对称轴线S倾斜;和接收部16,所述接收部16在虚拟对称轴线S的方向上与干涉表面17A、17B间隔开。构成或形成电线盖20(第二元件)的部分的上盖21A和下盖21B(第二元件)都形成有:一个或多个具体地是一对干涉部27,所述一个或多个具体地是一对干涉部27仅与所述成对干涉表面17A、17B的相应部分形成接触;和接触部26,所述接触部26与接收部16形成接触。在壳体10和电线盖20相连接且接收部16和接触部26保持接触的状态下,所述对干涉部27与所述成对干涉表面17A、17B形成接触,以至少部分地塑性变形。
<其它实施例>
本发明不限于以上描述和图示的实施例。例如,下列实施例也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1)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干涉表面相对于连接方向倾斜,干涉部、接收部和接触部与连接方向平行,但是,仅干涉部、接收部或接触部可以相对于连接方向倾斜;仅干涉表面、干涉部或接触部可以相对于连接方向倾斜;干涉表面和干涉部可以与连接方向平行且接收部和干涉部可以相对于连接方向倾斜;接收部和接触部可以与连接方向平行且干涉表面和干涉部可以相对于连接方向倾斜;所有的干涉表面、干涉部、接收部和接触部可以相对于连接方向倾斜;或者,所有的干涉表面、干涉部、接收部和接触部可以与连接方向平行。
(2)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当干涉部和干涉表面形成接触时干涉部和干涉表面都塑性变形,但是也可以仅干涉部塑性变形或仅干涉表面塑性变形。
(3)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干涉表面是弓形表面,其相对于虚拟对称轴线的倾斜度不一致,但是它们也可以是平坦的表面,所述平坦的表面相对于虚拟对称轴线的倾斜度在其整个区域上是一致的。
(4)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成对干涉表面在与虚拟对称轴线平行的方向上面向与接收部相反的方向,但是所述成对干涉表面也可以在与虚拟对称轴线平行的方向上面向接收部。在这种情况下,当Do表示在与虚拟对称轴线垂直的方向上所述对干涉部之间的尺寸,Lo表示在与虚拟对称轴线平行的方向上从接触部到干涉部的尺寸,Lp表示从所述成对干涉表面上的所述成对干涉表面之间的尺寸是Do的位置到接收部的尺寸时,如果将尺寸Lp、Lo设定为满足Lp<Lo,就可以使干涉表面和干涉部可靠地接触以防止反冲。
(5)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两个第二元件连接到一个第一元件,但是待连接到一个第一元件的第二元件的数量也可以是一个或三个或更多。
(6)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仅设置连接器的一个第一元件,但是也可以设置多个第一元件。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仅设置一个第二元件,或者可以设置多个第二元件。
(7)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元件是壳体,第二元件是电线盖,但是也可以第一元件是电线盖而第二元件是壳体。
(8)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了连接壳体和电线盖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不限于用于壳体和电线盖的连接结构,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用于连接连接器的多个元件的各种结构,诸如用于除了壳体和电线盖以外的元件(例如用于保持容纳在壳体中的端子接头的保持件,用于保持安装在壳体上的橡胶插头的保持件)的连接结构,用于壳体的多个构成元件(例如用于容纳端子接头的除了其前端部以外的部分的壳体主体和用于容纳端子接头的前端部的前元件的组合)的连接结构,用于电线盖的多个构成元件的连接结构,用于阳性壳体和阴性壳体的连接结构,用于内壳体和外壳体的连接结构,用于分开的连接器中的框体和将配合到框体中的多个子壳体的连接结构,和用于板连接器中的壳体和对准板的连接结构。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器,包括:
第一元件(10),所述第一元件(10)由合成树脂制成;
第二元件(20;21A、21B),所述第二元件(20;21A、21B)由合成树脂制成,且用于连接到所述第一元件(10);
成对干涉表面(17A、17B),所述成对干涉表面(17A、17B)形成在所述第一元件(10)上,以基本上沿着所述第一元件(10)和所述第二元件(20;21A、21B)的连接方向(CD)延伸;所述成对干涉表面(17A、17B)关于垂直于所述连接方向(CD)的平面上的虚拟对称轴线(S)对称,并且相对于所述虚拟对称轴线(S)倾斜;
至少一个接收部(16),所述至少一个接收部(16)形成在所述第一元件(10)上,以基本上沿着所述连接方向(CD)延伸,并且所述至少一个接收部(16)在平行于所述虚拟对称轴线(S)的方向上与所述干涉表面(17A、17B)相间隔;
成对干涉部(27),所述成对干涉部(27)形成在所述第二元件(20)上,以基本上沿着所述连接方向(CD)延伸,所述成对干涉部(27)能够仅与部分所述干涉表面(17A、17B)相接触,并且关于所述虚拟对称轴线(S)对称;以及
至少一个接触部(26),所述至少一个接触部(26)形成在所述第二元件(20)上,以基本上沿着所述连接方向(CD)延伸,并且所述至少一个接触部(26)能够与所述接收部(16)相接触;
其中,在所述第一元件(10)和所述第二元件(20)相连且所述接收部(16)和所述接触部(26)保持接触的状态下,所述成对干涉表面(17A、17B)和所述对干涉部(27)设定为保持接触,同时至少所述干涉表面(17A、17B)或干涉部(27)至少部分地塑性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当第一尺寸(Lmax)表示在平行于所述虚拟对称轴线(S)的方向上、从所述接收部(16)到所述干涉表面(17A、17B)的最大尺寸,第二尺寸(Lmini)表示在平 行于所述虚拟对称轴线(S)的方向上、从所述接收部(16)到所述干涉表面(17A、17B)的最小尺寸,第三尺寸(Lo)表示在平行于所述虚拟对称轴线(S)的方向上、从所述接触部(26)到所述干涉部(27)的尺寸,第四尺寸(Dmax)表示在垂直于所述虚拟对称轴线(S)的方向上、所述成对干涉表面(17A、17B)之间的最大尺寸,第五尺寸(Dmini)表示在垂直于所述虚拟对称轴线(S)的方向上、所述成对干涉表面(17A、17B)之间的最小尺寸,第六尺寸(Do)表示在垂直于所述虚拟对称轴线(S)的方向上、所述成对干涉部(27)之间的尺寸,则所述第一尺寸(Lmax)、第二尺寸(Lmini)、第三尺寸(Lo)、第四尺寸(Dmax)、第五尺寸(Dmini)和第六尺寸(Do)满足下列不等式(1)和(2):
所述第一尺寸(Lmax)>第三尺寸(Lo)>第二尺寸(Lmini)(1)
所述第四尺寸(Dmax)>第六尺寸(Do)>第五尺寸(Dmini)(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成对干涉表面(17A、17B)在平行于所述虚拟对称轴线(S)的方向上朝向与所述接收部(16)相反的方向;并且
当第七尺寸(Lp)表示从所述成对干涉表面(17A、17B)上的、令所述成对干涉表面(17A、17B)之间的尺寸为所述第六尺寸(Do)时的位置到所述接收部(16)的尺寸时,所述第七尺寸(Lp)、第三尺寸(Lo)设定为满足下列不等式(3):
所述第七尺寸(Lp)>第三尺寸(Lo)...(3)。
4.根据上述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接收部(16)、所述干涉部(27)、所述接触部(26)和所述干涉表面(17A、17B)中的至少任何一个形成有相对于所述连接方向(CD)倾斜的引导部(18A)。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元件(10)和第二元件(20)中的一个元件(20)包括成对的第三元件 (21A、21B),所述成对的第三元件(21A、21B)沿着相反的方向连接到所述第一元件(10)和所述第二元件(20)中的另一个元件(10),同时夹持所述另一个元件(1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成对的第三元件(21A、21B)通过锁定部(28A、28B)的接合而锁定在其连接状态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在所述锁定部(28A、28B)相互接合以防止所述成对的第三元件(21A、21B)分离的状态下,所述一个元件(10)和所述成对的第三元件(21A、21B)在所述引导部(18A、18B)处保持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元件(10)、所述第二元件(20)以及所述成对的第三元件(21A、21B)具有关于所述虚拟对称轴线(S)两侧对称的形状。
9.根据上述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在所述第一元件(10)和所述第二元件(20)相连且所述接收部(16)和所述接触部(26)保持接触的状态下,所述干涉表面(17A、17B)至少部分地塑性变形,以稍微凹入。
10.根据上述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干涉表面(17A、17B)与所述干涉部(27)的接触区域仅仅是垂直于所述连接方向(CD)的方向上的部分区域。 
CN201110340243.6A 2010-11-29 2011-11-01 连接器 Active CN10254486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65061A JP5561127B2 (ja) 2010-11-29 2010-11-29 コネクタ
JP2010-265061 2010-11-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44869A true CN102544869A (zh) 2012-07-04
CN102544869B CN102544869B (zh) 2014-06-25

Family

ID=447726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40243.6A Active CN102544869B (zh) 2010-11-29 2011-11-01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435068B2 (zh)
EP (1) EP2458690B1 (zh)
JP (1) JP5561127B2 (zh)
CN (1) CN10254486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55298A (zh) * 2011-03-04 2012-09-05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23726B2 (ja) * 2011-08-24 2015-05-2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カバー付コネクタ
DE102016108621B4 (de) 2016-05-10 2018-01-25 Lisa Dräxlmaier GmbH Steckverbindergehäuse und Steckverbinder
JP6798402B2 (ja) * 2017-04-12 2020-12-0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プロテクタ付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05522A2 (en) * 1996-04-30 1997-11-05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Hermaphroditic electrical connector strain relief hood
JP2004348988A (ja) * 2003-05-20 2004-12-09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電線カバーの取付構造
US20080280467A1 (en) * 2007-05-09 2008-11-13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Connector cov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48387B2 (ja) * 1987-10-19 1995-05-2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4074776B2 (ja) * 2002-05-07 2008-04-09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ジャック
US7354318B2 (en) * 2002-09-19 2008-04-08 The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Joint connector
JP4096255B2 (ja) * 2003-06-24 2008-06-0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線カバー
US7435090B1 (en) 2006-04-06 2008-10-14 Tavis D Schriefer Rotatable video connector for cables and adapters
JP4850577B2 (ja) * 2006-05-19 2012-01-1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線と電子部品内蔵ユニットとの接続構造
JP4748054B2 (ja) * 2006-12-27 2011-08-1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08293810A (ja) * 2007-05-25 2008-12-04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4668955B2 (ja) 2007-06-28 2011-04-13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
JP5012287B2 (ja) * 2007-07-27 2012-08-2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EP2053702B1 (en) * 2007-10-24 2012-06-20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 connector device and locking structur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05522A2 (en) * 1996-04-30 1997-11-05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Hermaphroditic electrical connector strain relief hood
JP2004348988A (ja) * 2003-05-20 2004-12-09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電線カバーの取付構造
US20080280467A1 (en) * 2007-05-09 2008-11-13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Connector cover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55298A (zh) * 2011-03-04 2012-09-05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2655298B (zh) * 2011-03-04 2015-03-25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58690B1 (en) 2014-04-16
US8435068B2 (en) 2013-05-07
JP2012119075A (ja) 2012-06-21
US20120135640A1 (en) 2012-05-31
JP5561127B2 (ja) 2014-07-30
CN102544869B (zh) 2014-06-25
EP2458690A1 (en) 2012-05-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68878C (zh) 分开式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CN100454678C (zh) 连接器及中间连接器
CN102544900B (zh) 杠杆型连接器
CN102655298A (zh) 连接器
US20140127928A1 (en) Connector
CN107112678B (zh) 连接器
CN102544869B (zh) 连接器
US8485838B2 (en) Lever-type connector with collective rubber stopper
CN103403974B (zh) 连接器
CN110336153A (zh) 连接器及防水连接器
TW200531366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O2019026562A1 (ja) コネクタ
WO2012029351A1 (ja) コネクタ
CN102157837B (zh) 连接器
JP2021064437A (ja) コネクタ
US8317541B2 (en) Connector with open upper surface communicating with cavities and slidable cover for covering cavities
US20200076127A1 (en) Connector
CN101414714B (zh) 连接器
WO2022190782A1 (ja) コネクタ
US6183313B1 (en) Double lock connector
CN111355096B (zh) 分割连接器
JP5375739B2 (ja) コネクタ
JP6680189B2 (ja) 電線カバー及びコネクタ
US20220021194A1 (en) Wire cover
US11728589B2 (en) Connec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