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41928C - 分体式连接器及其装配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分体式连接器及其装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41928C
CN100541928C CNB2005101357229A CN200510135722A CN100541928C CN 100541928 C CN100541928 C CN 100541928C CN B2005101357229 A CNB2005101357229 A CN B2005101357229A CN 200510135722 A CN200510135722 A CN 200510135722A CN 100541928 C CN100541928 C CN 10054192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uxiliaring shell
framework
auxiliaring
shell
l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13572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08783A (zh
Inventor
西出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8087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087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4192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41928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 H01R13/641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by indicating incorrect coupling; by indicating correct or full eng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14Bases; Cases composed as a modular blocks or assembly, i.e. composed of co-operating parts provided with contact member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between the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13Cov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2933Comprising exclusively pivoting lever
    • H01R13/62938Pivoting lever comprising own camming mea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439/00Electrical connectors
    • Y10S439/901Connector hood or shell
    • Y10S439/902Angularly disposed contact and conductor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分体式连接器,该分体式连接器能够安全地探测辅助外壳的未充分插入并使用线盖将辅助外壳双重锁定。本发明的分体式连接器形成使得,在线盖70从向后位置相对于框架10在辅助外壳40的插入方向上设置到缩回位置之后,从线盖70的前边缘突出的线盖70的锁定臂72在与辅助外壳40的插入方向ID垂直的方向上滑动,从而可以与设置在框架10中的配合部分18配合,以将线盖70锁定在正确安装位置处。此时,即使有任何辅助外壳40未充分插入,设置在线盖70的内表面上的一个或多个闭锁部分71也与辅助外壳40的导向表面42B基本接触,以将辅助外壳40推动到正确位置,并双重锁定辅助外壳40。

Description

分体式连接器及其装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框架中容纳有辅助外壳的分体式连接器及其装配方法。
背景技术
在框架中容纳有辅助外壳的分体式连接器是已知的,并且已知使用安装在框架后表面上的线盖将该辅助外壳双重锁定(参见,例如日本未审专利公开No.2001-196132)。
更为特别的是,该框架形成有数个容纳腔,与容纳腔数量相同的辅助外壳准备有端子接头,该端子接头固定到安装在辅助外壳中的导线端上。每个辅助外壳都从后面插入到相对应的容纳腔中,并与设置在容纳腔中的保持件弹性配合,以在插入到正确位置之后保持在容纳腔中。通过将线盖安装在框架的后表面上将从相应辅助外壳中拉出的导线绑定和导向到特定方向上。可以与相应辅助外壳的后表面接触的接触部分设置在线盖的内表面上。当正确安装线盖时,该接触部分与相应辅助外壳的后表面接触,以相对于退出方向双重锁定辅助外壳。而且,如果有任何未充分插入的辅助外壳,则接触部分在将辅助外壳推动到正确插入位置之后,双重锁定该辅助外壳。
在上述现有分体式连接器中,线盖在与辅助外壳的插入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安装在框架的后表面上,并且锁定件设置在其中一个线盖上,并且框架与配合锁定突起弹性配合,以锁定该线盖。由于这种锁定件弹性变形,同时在移动到锁定突起上与锁定突起配合之后,在与线盖安装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限定转动通道,所以在线盖锁定之后,不可避免地与锁定突起之间产生间隙。因此,即使将线盖安装并锁定,也具有线盖或接触部分离开位于正确位置后面的位置的可能性,因此与辅助外壳的后表面之间产生间隙。结果,双重锁定在可靠性上往往较差。而且,即使辅助外壳未充分插入,接触部分也可能不与辅助外壳的后表面接触,因而使得辅助外壳未充分插入。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作出了改进,并且其目的是安全地探测辅助外壳的未充分插入并使用线盖将该辅助外壳双重锁定。
根据本发明,该目的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实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分体式连接器,其中一个或多个辅助外壳可至少部分插入到在插入方向上形成在框架中的一个或多个相应容纳腔中,并且至少一个线盖可安装成至少部分覆盖框架的表面,该辅助外壳具有固定到导线的相应末端上的一个或多个端子接头,该导线至少部分安装到辅助外壳中,
其特征在于,线盖通过在与一个或多个辅助外壳的插入方向相交叉的方向上沿着框架的安装表面操作来进行安装,并在到达基本正确的安装位置之后由锁定机构锁定,并且该线盖包括一个或多个锁闭部分,如果辅助外壳正确定位在框架中,则该闭锁部分在线盖的移动过程中沿着辅助外壳的相应表面移动,并至少在到达正确安装位置之后与辅助外壳的表面配合,而如果辅助外壳未充分插入到框架中,则在安装后的该线盖的移动过程中,该闭锁部分与该辅助外壳的接触表面相接触,以能够通过该锁闭部分的移动力将该辅助外壳推向或推到正确插入位置。
如果一个或多个辅助外壳至少部分插入到框架的容纳腔中,则该线盖沿着框架的安装表面在不等于0°或180°的角度方向或者在与辅助外壳的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移动或操作。在这种情况下,线盖可以沿着操作方向在一定程度上晃动,但是基本不会在与辅助外壳相同的方向上晃动。因此,设置在线盖上的锁闭部分可与辅助外壳配合,使得可以高度可靠地锁定辅助外壳。如果有任何辅助外壳未充分插入,则锁闭部分最好与在线盖的移动过程中向外或向后突出的辅助外壳的相应末端基本接触,或可与之接触,从而安全地探测该未充分插入。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该容纳腔设置有一个或多个保持部分,该保持部分可与辅助外壳弹性配合,以在辅助外壳插入到正确位置时保持辅助外壳。
优选的是,通过沿着框架的安装表面滑动安装该线盖,最好设置在其后表面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提供一分体式连接器,其中辅助外壳可从后面插入到形成在框架中的容纳腔中,该辅助外壳具有固定到安装在其中的导线端上的端子接头,该容纳腔设置有保持部分,当辅助外壳插入到正确位置时,该保持部分可与辅助外壳弹性配合,以保持该辅助外壳,并且安装有线盖,以覆盖框架的后表面,其特征在于:
线盖通过沿着框架的后表面在与辅助外壳的插入方向相交叉的方向上滑动安装,并在到达正确安装位置之后由锁定机构锁定,并且该线盖包括锁闭部分,如果辅助外壳正确位于框架中,则该闭锁部分在线盖的移动过程中沿着辅助外壳的后表面移动,并至少在到达正确安装位置之后与辅助外壳的后表面配合,而如果辅助外壳未充分插入到框架中,则干扰该辅助外壳。
如果辅助外壳插入到框架的容纳腔中,则线盖在与辅助外壳的插入方向相交叉的方向上沿着框架的后表面滑动,并锁定在正确安装位置处。在这种情况下,该线盖可以沿着滑动方向在一定程度上晃动,但是不会在与辅助外壳的插入方向相同的方向上晃动。因此,设置在线盖上的锁闭部分可在正确插入的辅助外壳的后表面后面与辅助外壳配合,从而高度可靠地将辅助外壳双重锁定。如果有任何未充分插入的辅助外壳,则锁闭部分与在线盖的滑动移动过程中向后突出的辅助外壳的后端接触,从而安全地探测该未充分插入。
优选的是,至少锁闭部分和/或辅助外壳的表面的接触表面是倾斜的导向表面,这些导向表面能够通过锁闭部分的移动力将辅助外壳朝正确插入位置推动,或将其推动到正确插入位置,如果辅助外壳未充分插入,则这些接触表面都在正在安装的线盖的移动过程中基本接触。
更为优选的是,至少锁闭部分的接触表面或辅助外壳后端处的表面是倾斜的导向表面,这些导向表面能够通过锁闭部分的移动力将辅助外壳朝正确插入位置推动,如果辅助外壳未充分插入,则这些接触表面都在正在安装的线盖的移动过程中基本接触。
如果有任何辅助外壳未充分插入,则锁闭部分在线盖的移动过程中与向后突出的辅助外壳的后端接触。由于至少锁闭部分的接触表面或者辅助外壳的后端表面是倾斜的导向表面,所以辅助外壳插入到正确位置,然后如果线盖成功滑动,则由滑动力的分量将其双重锁定。
随着线盖的安装,未充分插入的辅助外壳可以自动插入到正确位置。
更优选的是,线盖将首先在与辅助外壳的插入方向相同的方向上朝一位置安装,该位置在框架的安装表面上相对于操作方向从正确安装位置向后缩回,然后将在框架的安装表面上沿着与辅助外壳的插入方向相交叉的方向朝正确安装位置移动。
最为优选的是,线盖首先在与辅助外壳的插入方向相同的方向上朝一位置安装,该位置在框架的安装表面上相对于滑动方向从正确安装位置向后缩回,然后在框架的安装表面上沿着与辅助外壳的插入方向相交叉的方向朝正确安装位置移动。
该线盖首先在与辅助外壳的插入方向相同的方向上朝一位置安装,该位置在框架的安装表面上相对于滑动方向从正确安装位置向后缩回,然后在框架的安装表面上沿着与辅助外壳的插入方向相交叉的方向朝正确安装位置移动。
例如,即使线盖与固定到固定构件上的框架连接和分离,并且在框架的侧面不设置有用于连接和分离线盖的足够空间,这种情况也可以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在线盖的移动过程中,线盖的一个或多个内表面移过框架的一个或多个返回止挡隆起,同时弹性变形,然后至少部分弹性恢复,以防止线盖返回。
优选的是,一个或多个突出部分基本沿着辅助外壳的插入方向设置在至少一个端部处,最好在每个容纳腔的基本相对的端部处,从而当辅助外壳插入到基本正确的位置处时,一个或多个锁定边缘至少与形成在隆起部分上的接触部分配合,以将辅助外壳止挡在插入停止位置处。
根据本发明,特别是根据本发明或者其优选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装配分体式连接器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插入方向上将一个或多个辅助外壳至少部分插入到形成在框架中的一个或多个相应容纳腔中,该辅助外壳具有一个或多个端子接头,这些端子接头固定到至少部分安装在该辅助外壳中的导线的相应末端上,
通过在与一个或多个辅助外壳的插入方向相交叉的方向上沿着框架的安装表面操作线盖,并在到达基本正确的安装位置之后利用锁定机构锁定该线盖,而安装至少一个线盖以至少部分覆盖框架的表面,
其特征在于,如果辅助外壳正确定位于框架中,则一个或多个锁闭部分在线盖的移动过程中沿着辅助外壳的相应表面移动,并且至少在到达正确安装位置时与辅助外壳的表面配合,而如果辅助外壳未充分插入到框架中,则在安装后的该线盖的移动过程中,该闭锁部分与该辅助外壳的接触表面相接触,以能够通过该锁闭部分的移动力将该辅助外壳推向或推到正确插入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当辅助外壳插入到正确位置时,利用可与辅助外壳弹性配合的容纳腔的一个或多个保持部分保持该辅助外壳。
优选的是,如果利用在正在安装的线盖的移动过程中基本接触的锁闭部分的至少接触面和/或辅助外壳的表面未将辅助外壳充分插入,则该方法还包括利用锁闭部分的移动力将辅助外壳朝正确插入位置推动,或将其推动到正确插入位置处的步骤。
优选的是,该线盖首先在与辅助外壳的插入方向相同的方向上朝一位置安装,该位置相对于操作方向从框架的安装表面上的正确安装位置向后缩回,然后在框架的安装表面上沿着与辅助外壳的插入方向相交叉的方向朝正确安装位置移动。
附图说明
在读过下面对优选实施例和附图的详细描述之后,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确。应当理解的是,尽管各实施例是分开描述的,但是其单个特征也可以组合到其他实施例中。
附图1是侧视图,示出了阴性连接器和阳性连接器连接之前的状态,
附图2是线盖安装之前阴性连接器的垂直剖视图,
附图3是线盖位于缩回位置处时,阴性连接器的垂直剖视图,
附图4是线盖位于正确安装位置处时,阴性连接器的垂直剖视图,
附图5是线盖安装之前,阴性连接器的部分剖视侧视图,
附图6是线盖位于缩回位置处时,阴性连接器的部分剖视侧视图,
附图7是当线盖位于正确安装位置处时,阴性连接器的部分剖视侧视图,
附图8是当线盖位于缩回位置处时,阴性连接器的水平剖视图,
附图9是当线盖位于正确安装位置处时,阴性连接器的水平剖视图,
附图10是辅助外壳的垂直剖视图,
附图11是当线盖部分锁定时,阴性连接器的部分剖视正视图,
附图12是辅助外壳的侧视图,
附图13是辅助外壳的正视图,
附图14是辅助外壳的底视图,
附图15是框架的底视图,
附图16是沿着附图15的XVI-XVI的剖视图,
附图17是框架的平面图,及
附图18是框架的剖视侧视图,示出了框架和辅助外壳的锁定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至18描述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
如附图1中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可彼此连接的阴性连接器F和阳性连接器M。阴性连接器F最好与分体式连接器相对应,阳性连接器M最好与配合连接器相对应,并且阴性连接器F和阳性连接器M将通过受到杠杆60(作为优选的可移动构件)的辅助力而连接。
在下面的描述中,连接器F、M将进行连接的侧面称之为在向前和向后方向FBD上的前侧,在横向上的附图2中的横向也参照于此,并且宽度方向上的附图8中的垂直方向也参照于此。
阴性连接器F包括由合成树脂制成的框架10。该框架10处于整体上横向较长的块状形式,并且一个或多个,例如四个容纳腔11设置在框架10的内部中间部分(最好基本在内部中央部分),并且一个或多个,最好是数个空腔20、30也设置在其中。尤其是,在所示例子中,数个较大的空腔20和数个中等空腔30以混合方式设置在框架10的基本相对侧上。如附图8中详细所示,两个较大空腔20和八个中等空腔30设置在每个侧面上,最好基本相对于横向TD(点或镜向)对称。最好具有不同尺寸或构造的一个或多个阴性端子接头(未示出)可以至少部分容纳在这些空腔20、30中,并且可以最好由前壁22、32止挡在前停止位置处,和/或通过受到设置在空腔20、30中的锁定部分21、31弹性锁定而保持。阳性端子接头的阳性突舌(未示出)可至少部分穿过前开口23、33插入到相应阴性端子接头中,从而在阴性连接器F和阳性连接器M之间建立电连接。
框架10的容纳腔11在向前和向后方向FBD上是空心的,并且最好沿着横向TD并排设置,使得分隔壁12至少部分位于两个相邻的容纳腔11之间。一个或多个,最好是一对隆起部分19基本沿着辅助外壳40的插入方向ID设置在每个容纳腔11的至少一个末端处,最好是基本相对的末端处。当辅助外壳40插入到基本正确的位置处时,锁定边缘42的前端表面与形成在隆起部分19的后端处的接触部分14至少部分配合,以将辅助外壳40止挡在其前停止位置处。一个或多个,最好是一对保持部分13可弹性变形地设置在每个容纳腔11中的隆起部分19的前端处,或其附近。解除锁定件16在每个保持部分13的导引末端的中间位置(最好基本在中央)处突出。一个或两个保持部分13与将在后面描述的辅助外壳40的一个或多个锁定突起41配合,或可与之配合,以保持辅助外壳40。如附图8中所示,一个或多个止挡壁15形成在框架10的一个或多个例如六个位置处,或靠近其后边缘的位置处,以最好在三个辅助外壳40中的每一个中的空腔50的横向(右)行的相对宽度侧横向,例如从左边基本向后突出。在本实施例中,止挡壁15从左侧设置在四个容纳腔11中的一部分中,例如三个容纳腔11中。
接下来描述辅助外壳40。每个辅助外壳40都可在插入方向上,最好基本从后面至少部分插入到容纳腔11中,该容纳腔由例如合成树脂制成,并最好整体处于横向较长的块状形式。每个辅助外壳40都在一个或多个层,最好是两个层(上层和下层)中的每一个上形成有一个或多个,最好是数个空腔,并且用于弹性锁定阴性端子接头55的一个或多个锁定部分51最好基本背对背地形成在相邻空腔中,最好是上下相邻的空腔。如附图18中所示,一个或多个,最好是一对保持器54经过一个或多个铰链边缘56连接到辅助外壳40的外(上和/或底)表面上,从而可基本打开和关闭。两个保持器54都形成有锁定突起53,该锁定突起基本与相应阴性端子接头55相对应突出,并且当保持器相对于辅助外壳40关闭时,一个或多个锁定突起53与阴性端子接头55配合或可与之配合。
辅助外壳40形成使得,一个部分(最好基本是上半部)比另一个部分(最好基本是下半部)窄,如附图13和14中所示。两个前述锁定突起41在基本一个压一个地设置在辅助外壳40的一个部分(最好是上层或上半部)的每个相对宽度侧表面的前端处,并在它们之间保留有间隙。锁定突起41可通过保持部分13钩住,并且解除锁定件16为与第一和第二(上和下)锁定突起41之间。通过使用未作说明的解除锁定夹具操作解除锁定件16,保持部分13与或可与辅助外壳40脱离配合。而且,一个或多个,最好是一对锁定边缘42设置在辅助外壳40的上层的相对侧表面的后端处,或其附近。两个锁定边缘42都基本沿着宽度方向WD突出到辅助外壳40的下层的基本相对应的相对侧表面上,并且其上端最好基本与辅助外壳40的上层的上表面齐平。每个锁定边缘42的后表面的上部最好形成水平表面42A,并与辅助外壳40的后表面向前间隔开。每个锁定边缘42的后表面的下部都经过平缓倾斜的表面(导向表面42B)与辅助外壳40的后表面连接。辅助外壳40沿着向前和向后方向FBD的尺寸最好设置成基本等于容纳腔11的相对应尺寸。在基本正确的位置处,辅助外壳40的前端表面最好基本与容纳腔11的前端表面齐平,和/或辅助外壳40的后端表面基本与容纳腔11的后端表面齐平。
线盖70可安装在最好基本位于框架10的后表面上的部分上。线盖70由合成树脂制成,具有这种空心结构,以将框架10的相对应(后)表面至少部分盖住,并且形成使得顶表面74的横向(左侧)部分横向向下倾斜(如附图2和附图8中所示向左)。在安装到框架10上时,线盖70首先基本在插入方向ID上或从缩回位置RP后面的位置BP(附图2和附图5中所示位置,下文中仅指“向后位置”)相对于框架10向前推动到缩回位置RP,然后在框架10的后表面上在不等于0°或180°的角度方向上,最好基本垂直于插入方向ID或横向(向右)从缩回位置RP滑动到正确安装位置MP(附图4和7中所示的位置)。
如附图8中所示,一个或多个,最好是数个(例如,八个)闭锁部分71和一个或多个,最好是数个(例如,四个)锁定臂72整体地或单一地形成在线盖70的(最好基本相对的)宽度方向的内表面75上。锁定臂72基本朝框架10延伸,同时与或可与顶表面74和(最好基本相对的)侧表面75连接,如附图5至7中所示。在比线盖70的前边缘更加朝框架10延伸之后,锁定臂72在前端弯曲不等于0°或180°,最好基本等于90°的角度,以在线盖70的操作方向(附图6中向右的方向)上延伸,从而锁定臂72最好基本上整体为L形。这些弯曲部件可以弹性变形,并且锁定突起72A设置在其导引末端处或其附近。锁定臂72能够保持或配合框架10的部件的(最好基本相对的)宽度方向侧表面,当线盖70相对于框架10位于缩回位置RP处时,空腔,最好是较大空腔20和中等空腔30设置在该宽度侧表面上,从而框架10可以相对于宽度方向WD定位。当线盖位于缩回位置RP处时,锁定突起72A位于配合部分18的横向(左)侧上(相对于线盖操作方向OD的后面)。当线盖70到达正确安装位置MP时,锁定突起72A与配合部分18弹性配合,如附图7中所示,防止线盖70朝缩回位置RP返回,或返回至缩回位置。如附图11中所示,配合部分18的下部最好转向内,或彼此面对,或沿着宽度方向WD转到基本相对的方向上,而锁定突起72A的上部最好转向外,或彼此背对,或沿着宽度方向WD转到基本相对方向上。由于锁定突起72A和配合部分18在正确安装位置MP处彼此配合或可以配合,所以它们能够防止线盖70的相对的宽度方向侧表面沿着宽度方向WD彼此远离移动,并防止线盖70向后脱出。
如附图2至5中所示,闭锁部分71最好基本处于柱状(最好具有基本矩形的横截面)的形式,并以基本均匀的间隔和/或基本彼此平行地设置在由横向(左和右)锁定臂72限定的纵向区域中。相应闭锁部分71与线盖70的顶表面74和相对侧表面75连接,并且其前端71A位于从线盖70的前边缘略微向内缩回的位置处。相应闭锁部分71的前端71A在框架10的基本相对宽度方向侧表面处基本保持与框架10的后表面接触,使得线盖70相对于框架10设置在缩回位置RP处,并且在线盖70从缩回位置RP朝正确安装位置MP移动或移动到该正确安装位置MP过程中在该后表面上滑动或可移动靠近该后表面。如上所述,相应闭锁部分71设置使得基本与框架10的容纳腔11相对应。当线盖70位于缩回位置RP处时,闭锁部分71至少部分位于至少部分容纳在容纳腔11中的相应辅助外壳40的水平表面42A后面。因此,如果辅助外壳40不完全容纳在容纳腔11中,即未充分插入,则闭锁部分71的前端71A可以推动水平表面42A,使其在将线盖70安装在缩回位置RP处的过程中变得基本与容纳腔11的开放边缘齐平(下文中,该状态称之为“初步正确的状态”)。此时,前端71A基本与框架10的开放边缘接触,从而整个线盖70支承在框架10上。当线盖70位于缩回位置RP处时,例如从右边开始的三个闭锁部分71的前端71A定位在止挡壁15的右端处,如附图8中所示,并且线盖70的左端的内表面位于返回止挡隆起76的左侧,该返回止挡隆起设置在框架10的后表面的左端的中央,如附图6中所示。
当线盖70从缩回位置RP到达正确安装位置MP处时,闭锁部分71在框架10的开放边缘上滑动,并且通过闭锁部分71与止挡壁15的接触,将线盖70限定或基本保持在正确安装位置MP处,该止挡壁在横向(右)侧与闭锁部分71相邻,如附图7中所示。如果辅助外壳40在此过程中已经在容纳腔11中插入到基本正确的深度,则闭锁部分71的前端71A在辅助外壳40的后表面上滑动,因此当线盖70到达正确安装位置MP处时,辅助外壳40得到保持,并最好双重锁定。然而,如果任何辅助外壳40相对于容纳腔11保持在前述初步正确状态,则线盖70最好基本在导向表面42B上移动,同时在操作方向OD上从缩回位置RP移动到正确安装位置MP,因此最好可以给于辅助外壳40推动力。在此过程中,导线盖70的左端的内表面移过返回止挡隆起76,同时弹性变形,并且弹性恢复,从而可以防止线盖70的返回移动。
接下来,描述本实施例的功能。在装配阴性连接器F之后,辅助外壳40的一个或多个保持器54打开,并且一个或多个阴性端子接头55至少部分插入到处于此状态的一个或多个相应空腔50中。然后锁定部分51将阴性端子接头55(最好部分)锁定。如果保持器65随后关闭,则保持器54和锁定部分51将阴性端子接头55(最好双重)锁定。辅助外壳40在插入方向ID上至少部分插入到相应容纳腔11中,最好基本从框架10的后面,并受到推动,直到其前端最好与框架10的前端表面基本齐平为止。此时,容纳腔40的一个或多个锁定突起41与一个或多个相应保持部分13配合,以将辅助外壳40保持在基本正确的位置处。在上述操作之前或之后,一种或多种,例如两种具有不同尺寸和/或构造的阴性端子接头(未示出)最好基本在插入方向ID上,最好基本从后面至少部分插入到相应(较大)空腔20和/或(中等)空腔30中。这样,前壁22、32就将阴性端子接头止挡在其前停止位置处,并且锁定部分21、31将其所定,以防止它们向后退出。
随后,在将通过框架10的后表面拉出的导线绑定并至少部分容纳在线盖70中之后,将线盖70安装在框架10的后表面上。此时,线盖70从附图2中所示向后位置BP朝附图3中所示缩回位置RP移动,或移动到该缩回位置RP。在该缩回位置处,一个或多个锁定臂72位于最好是较大和中等空腔20、30所设置的框架10的部件的(最好基本相对的)宽度方向侧表面上,和配合部分18的横向(左)侧面上,并且/或者一个或多个,例如从右边开始的三个闭锁部分71的前端71A最好保持基本与位于止挡壁15右侧的框架10的后表面和辅助外壳40的后表面接触,如附图8中所示。此后,如果线盖70在操作方向OD上或使线盖70的前边缘最好基本保持与框架10的对应(后)表面接触移动,则闭锁部分71在框架10的开放边缘上滑动。最好基本同时,闭锁部分17基本与止挡壁15在附图7中的右侧接触。以这种方式,将线盖70限制或保持在正确安装位置MP处,并且锁定突起72A与配合部分18弹性配合,如附图7中所示,以防止线盖70朝缩回位置RP返回,或返回至该缩回位置RP。在此过程中,线盖70的一端(左端)的内表面最好移过返回止挡隆起76,同时弹性变形,然后至少部分弹性恢复,以防止线盖70返回。而且,如附图11所示,一个或多个配合部分18与一个或多个锁定突起72A配合,从而能够防止线盖70的相对宽度方向侧表面沿着宽度方向WD彼此远离移动。例如,作用有使得线盖70的侧壁之间的间隙加宽的力,例如如果导线在宽度方向WD上晃动,但是配合部分18和锁定突起72A的配合可以抵当这种力。
另一方面,如果在线盖70安装之前,有任何辅助外壳40未充分插入,则闭锁部分71的前端71A最好基本与锁定边缘42的水平表面42A接触,而线盖70从附图2中所示的向后位置BP移动到附图3中所示的缩回位置RP,并推动辅助外壳40。在使线盖70保持在缩回位置处的情况下,由于闭锁部分71的前端71A基本与框架10的开放边缘接触,所以框架10的水平表面42A和开放边缘基本齐平,以设置初始正确状态。此后,如果线盖70在操作方向OD上朝正确安装位置MP滑动或移动或操作,或者滑动或移动或操作到该正确安装位置MP,则闭锁部分71的前端71A基本与导向表面42B接触,从而力的分量作用在沿着插入方向ID或基本向前推动辅助外壳40的方向上。如果线盖70在此状态下进一步滑动,则辅助外壳40插入到基本正确位置,并最好由闭锁部分71的前端71A双重锁定。
从上面的描述可以清楚,本实施例具有下述功能和效果。尤其是,即使辅助外壳40相对于框架10未充分插入,则通过安装线盖70也可以将其状态校正正确。在这种情况下,线盖70安装在不等于0°或180°的角度方向上,最好基本垂直于辅助外壳40的插入方向ID。于是,即使线盖70和框架10沿着横向TD晃动,它们也不会沿着向前黑向后方向FBD晃动,因此闭锁部分71可以基本没有任何间隙地与辅助外壳40接触。因此,可以安全地探测辅助外壳40的未充分插入状态,并且可以安全地(最好双重)锁定辅助外壳40。由于锁定臂72最好起到止挡线盖70朝缩回位置RP返回,或返回到缩回位置RP,和防止线盖70的侧壁彼此远离移动的功能,所以可以简化线盖70的构造。
因此,为了提供分体式连接器,该分体式连接器能够安全地探测辅助外壳的未充分插入并使用线盖将辅助外壳双重锁定,本发明的分体式连接器形成使得,在线盖70从向后位置BP相对于框架10在辅助外壳40的插入方向上设置到缩回位置RP之后,从线盖70的前边缘或边缘部分突出的线盖70的一个或多个锁定臂72在不等于0°或180°的角度方向OD上,最好基本垂直于辅助外壳40的插入方向ID滑动,从而可以与设置在框架10中的配合部分18配合,以将线盖70锁定在正确安装位置MP处。此时,即使有任何辅助外壳40未充分插入,设置在线盖70的内表面上的一个或多个闭锁部分71也最好与辅助外壳40的导向表面42B基本接触,以将辅助外壳40朝正确位置推动,或推动到正确位置,并(最好双重)锁定辅助外壳40。
<其它实施例>
本发明不仅局限于上面描述和说明的实施例。例如,下述实施例也在由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之内。除了下述实施例,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作出各种改变。
(1)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线盖安装在阴性连接器上,但是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线盖安装在阳性连接器上的情况。
(2)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仅示出了一种辅助外壳,但是本发明也可应以应用于包括多种辅助外壳的分体式连接器。
(3)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分体式连接器设置有随着线盖安装而自动推动未充分插入的辅助外壳的功能,但是倘若线盖的安装方向垂直于辅助外壳插入方向,则该分体式连接器也可以不具有自动推动辅助外壳的功能。
(4)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用于校正未充分插入的导向表面设置在辅助外壳上,但是它们也可以设置在闭锁部分上。
(5)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用于双重锁定辅助外壳的闭锁部分为从顶表面延伸到线盖的前边缘的肋板,但是就其功能而言,只在前端设置闭锁部分足以。然而,如果像前述实施例中那样,闭锁部分为肋板,则它们也起到加强线盖的功能。
(6)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杠杆60设置为优选的可移动构件,用于帮助或进行阴性连接器F与阳性连接器M的连接,但是也可以设置另一个可移动构件,如滑块,该可移动构件可在基本导线性的通道中移动,或者根本不设置可移动构件。
附图标记列表
10----------框架
11----------容纳腔
13----------保持部分
18----------配合部分(锁定机构)
40----------辅助外壳
42B----------导向表面
55----------阴性端子接头(端子接头)
71----------闭锁部分
70----------线盖
72----------锁定臂(锁定机构)
F----------阴性连接器

Claims (12)

1.分体式连接器(F),其中一个或多个辅助外壳(40)能够至少部分插入到在插入方向(ID)上形成在框架(10)中的一个或多个相应容纳腔(11)中,并且至少一个线盖(70)能够安装成至少部分覆盖框架(10)的表面,该辅助外壳具有固定到导线的相应末端上的一个或多个端子接头(55),该导线至少部分安装到辅助外壳中,
其特征在于,线盖(70)通过在与一个或多个辅助外壳(40)的插入方向(ID)相交叉的方向(0D)上沿着框架(10)的安装表面操作来进行安装,并在到达正确的安装位置(MP)之后由锁定机构(18;72)锁定,并且该线盖包括一个或多个锁闭部分(71),如果辅助外壳(40)正确定位在框架(10)中,则该闭锁部分(71)在线盖(70)的移动过程中沿着辅助外壳(40)的相应表面移动,并至少在到达正确安装位置(MP)之后与辅助外壳(40)的表面配合,而如果辅助外壳(40)未充分插入到框架(10)中,则在安装后的该线盖(70)的移动过程中,该闭锁部分(71)与该辅助外壳(40)的接触表面(42B)相接触,以能够通过该锁闭部分(71)的移动力将该辅助外壳(40)推向或推到正确插入位置(MP)。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容纳腔(11)设置有一个或多个保持部分(13),当辅助外壳(40)插入到正确位置时,该保持部分(13)能够与辅助外壳(40)弹性配合,以保持该辅助外壳(40)。
3.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分体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线盖(70)通过沿着框架(10)的安装表面滑动来进行安装,安装表面设置在框架(10)的后表面上。
4.如权利要求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分体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至少锁闭部分(71)的接触表面(42B)和/或位于辅助外壳(40)表面的接触表面是倾斜的导向表面(42B)。
5.如权利要求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分体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线盖(70)将首先在与辅助外壳(40)的插入方向(ID)相同的方向上朝一位置(BP)安装,该位置(BP)在框架(10)的安装表面上相对于操作方向(OD)从正确安装位置(MP)向后缩回,然后将在框架(10)的安装表面上沿着与辅助外壳(40)的插入方向(ID)相交叉的方向(OD)朝正确安装位置(MP)移动。
6.如权利要求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分体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线盖(70)的移动过程中,线盖(70)的一个或多个内表面移过框架(1 0)的一个或多个返回止挡隆起(76),同时所述一个或多个内表面弹性变形,然后所述一个或多个内表面至少部分弹性恢复,以防止线盖(70)返回。
7.如权利要求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分体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每个容纳腔(11)的至少一个端部处沿着辅助外壳(40)的插入方向(ID)设有一个或多个突出部分(19),从而当辅助外壳(40)插入到正确的位置处时,一个或多个锁定边缘(42)与形成在隆起部分(19)上的接触部分(14)至少部分配合,以将辅助外壳(40)止挡在其插入停止位置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体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多个突出部分(19)设置在每个容纳腔(11)的相对的两端处。
9.装配分体式连接器(F)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插入方向(ID)上将一个或多个辅助外壳(40)至少部分插入到形成在框架(10)中的一个或多个相应容纳腔(11)中,该辅助外壳(40)具有一个或多个端子接头(55),这些端子接头(55)固定到至少部分安装在该辅助外壳中的导线的相应末端上,
通过在与一个或多个辅助外壳(40)的插入方向(ID)相交叉的方向(OD)上沿着框架(10)的安装表面操作线盖,并在到达正确的安装位置(MP)之后利用锁定机构(18;72)锁定该线盖(70),而安装至少一个线盖(70)以至少部分覆盖框架(10)的表面,
其特征在于,如果辅助外壳(40)正确定位于框架(10)中,则一个或多个锁闭部分(71)在线盖(70)的移动过程中沿着辅助外壳(40)的相应表面移动,并且至少在到达正确安装位置(MP)时与辅助外壳(40)的表面配合,而如果辅助外壳(40)未充分插入到框架(10)中,则在安装后的该线盖(70)的移动过程中,该闭锁部分(71)与该辅助外壳(40)的接触表面(42B)相接触,以能够通过该锁闭部分(71)的移动力将该辅助外壳(40)推向或推到正确插入位置(MP)。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辅助外壳(40)插入到正确位置时,利用能够与辅助外壳(40)弹性配合的容纳腔(11)的一个或多个保持部分(13)来保持该辅助外壳(40)。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下列步骤:如果利用在被安装线盖(70)的移动过程中相接触的锁闭部分(71)的至少接触面(42B)和/或位于辅助外壳(40)表面的接触表面未能将辅助外壳(40)充分插入,则利用锁闭部分(71)的移动力将辅助外壳(40)推向或推到正确插入位置(MP)。
12.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线盖(70)首先在与辅助外壳(40)的插入方向(ID)相同的方向上朝一位置(BP)安装,该位置(BP)在框架(10)的安装表面上相对于操作方向(OD)从正确安装位置(MP)向后缩回,然后该线盖(70)在框架(10)的安装表面上沿着与辅助外壳(40)的插入方向(ID)相交叉的方向(OD)朝正确安装位置(MP)移动。
CNB2005101357229A 2004-12-28 2005-12-28 分体式连接器及其装配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4192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378838 2004-12-28
JP2004378838A JP4306608B2 (ja) 2004-12-28 2004-12-28 分割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08783A CN1808783A (zh) 2006-07-26
CN100541928C true CN100541928C (zh) 2009-09-16

Family

ID=359451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135722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41928C (zh) 2004-12-28 2005-12-28 分体式连接器及其装配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172468B2 (zh)
EP (1) EP1677392B1 (zh)
JP (1) JP4306608B2 (zh)
KR (1) KR100709086B1 (zh)
CN (1) CN100541928C (zh)
DE (1) DE602005019376D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68465B2 (ja) * 2008-03-28 2010-05-26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5211983B2 (ja) * 2008-09-24 2013-06-1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DE102009002548B4 (de) * 2009-04-21 2011-04-14 Tyco Electronics Amp Gmbh Steckverbinder
JP5454446B2 (ja) 2010-10-08 2014-03-26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672137B2 (ja) * 2011-05-10 2015-02-18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コネクタ
US11247116B2 (en) 2013-03-25 2022-02-15 Nicola Crichigno Oral appliance system
JP6222176B2 (ja) * 2015-07-08 2017-11-0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線カバー付きコネクタ
JP6275104B2 (ja) * 2015-12-11 2018-02-0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構造
JP6680278B2 (ja) * 2017-08-29 2020-04-15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コネクタ装置及び雄側コネクタ
JP7004169B2 (ja) * 2018-06-19 2022-01-2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キャップ及び接続装置
JP7428973B2 (ja) * 2020-09-28 2024-02-0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8700210A (nl) * 1987-01-28 1988-08-16 Du Pont Nederland Vermogensconnector.
JP2586225B2 (ja) * 1991-02-28 1997-02-26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多極コネクタ
US5295859A (en) * 1991-10-23 1994-03-22 Hirose Electric Co., Ltd. Electric connector
JP2539421Y2 (ja) * 1991-12-27 1997-06-2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ワイヤハーネスに用いる組み合わせコネクタ
GB2292642B (en) * 1994-08-22 1998-06-03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Connector
GB2293053B (en) * 1994-09-06 1998-10-21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Divisional connector
US5695358A (en) * 1995-06-27 1997-12-09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strain relief for a bundle of wires
KR100543487B1 (ko) * 1998-05-27 2006-01-20 타이코 일렉트로닉스 코포레이션 분리식 셸 및 보유 클립을 갖는 전기 커넥터 및 전기커넥터 조립 방법
US6095852A (en) * 1998-12-17 2000-08-01 Yazaki North America, Inc. Connector bracket wire shield with connector retention arms
JP2001196132A (ja) * 2000-01-06 2001-07-19 Calsonic Kansei Corp 分割集合型コネクタ
AU2002350237A1 (en) * 2001-11-24 2003-06-10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Improvements in wire harness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60076222A (ko) 2006-07-04
US7172468B2 (en) 2007-02-06
CN1808783A (zh) 2006-07-26
EP1677392A1 (en) 2006-07-05
EP1677392B1 (en) 2010-02-17
JP2006185771A (ja) 2006-07-13
KR100709086B1 (ko) 2007-04-19
JP4306608B2 (ja) 2009-08-05
DE602005019376D1 (de) 2010-04-01
US20060141850A1 (en) 2006-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41928C (zh) 分体式连接器及其装配方法
US7500887B2 (en)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it
CN100568629C (zh) 连接器
CN101192729B (zh) 连接器
US6824417B1 (en) Connection detecting connector and a connection detecting connector assembly
CN101345385B (zh) 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CN101752738B (zh) 连接器
CN100524961C (zh) 连接器和连接器装置
US5941737A (en) Double retaining connector
CN100588041C (zh) 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其组装方法
CN101499581B (zh) 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CN101599591B (zh) 连接器
CN102957022B (zh) 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2738631B (zh) 连接器
CN101499579A (zh) 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CN101364685A (zh) 接头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US20020123257A1 (en) Connector
CN100527542C (zh) 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101017941B (zh)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US7108551B2 (en) Divided connector and a method of assembling it
US7207848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slider assisted mating and terminal lock
EP1445838B1 (en) A connector and a connector assembly
CN100541933C (zh) 具有可移动构件的连接器
CN102157837A (zh) 连接器
CN1767277B (zh) 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916

Termination date: 2013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