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42050B - 可移动构件型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可移动构件型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42050B
CN101242050B CN2007101603171A CN200710160317A CN101242050B CN 101242050 B CN101242050 B CN 101242050B CN 2007101603171 A CN2007101603171 A CN 2007101603171A CN 200710160317 A CN200710160317 A CN 200710160317A CN 101242050 B CN101242050 B CN 1012420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movable member
cam follower
connector
c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6031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42050A (zh
Inventor
篠崎哲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2420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420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420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420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2933Comprising exclusively pivoting lever
    • H01R13/62938Pivoting lever comprising own camm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2933Comprising exclusively pivoting lever
    • H01R13/62955Pivoting lever comprising supplementary/additional locking mean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可移动构件型连接器。本发明的目的是防止处于连接状态的一对外壳倾斜。在一对外壳(10)、(30)已连接的情况下,设置在阴性外壳(10)(一个外壳)中的杆(20)在两个位置被防止与阳性外壳(30)(另一外壳)分离,即在凸轮从动件(34)和凸轮凹槽(25)的接合位置以及和防止部分(36)的接合位置。由于这两个分离防止位置在垂直于阴性外壳(10)的连接和分离方向的方向上分离,所以防止了两外壳(10)、(30)的倾斜。

Description

可移动构件型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杆型连接器的可移动构件型连接器,以及涉及其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日本未审专利公开No.2006-156340公开了一种杆型连接器,其中通过转动杆连接一对外壳。该杆型连接器构造成使得杆可转动地支撑在阴性外壳中,并且可与杆的凸轮凹槽接合的凸轮从动件设置在阳性外壳中。如果在两外壳彼此略微装配并且凸轮从动件位于凸轮凹槽的入口处的情况下转动杆,则通过凸轮凹槽和凸轮从动件的接合所导致的凸轮作用将两外壳拉向彼此,以达到适当连接的状态。
在外壳的形状在垂直于外壳的连接方向的方向上较长的情况下,这种类型的杆型连接器可能具有下述问题。为了避免强制连接,在两外壳之间形成间隙。如果外力施加到彼此连接的外壳上,则由于上述间隙的存在,两外壳关于凸轮从动件显著倾斜。如果发生这种倾斜,则外壳可能在外壳的纵向方向上的一端分离,以使得外壳的端子配件的接触状态不稳定。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作出了本发明,并且其目的是防止处于连接状态的一对外壳倾斜。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移动构件型的连接器,包括:
可彼此连接和分离的一对外壳,
支撑在所述外壳的一个中或所述外壳的一个上的可移动构件,及
设置在另一外壳中并可与该可移动构件的至少一个凸轮凹槽接合的至少一个凸轮从动件,
随着可移动构件移动,通过凸轮凹槽和凸轮从动件的接合所导致的凸轮作用,连接和分离这对外壳,或者促使它们的连接和分离,
其中该另一外壳包括至少一个防止部分,该防止部分在与成不等于0°或180°的角度,优选地基本与这对外壳的连接和分离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设置在不同于凸轮从动件的位置处,并可与该可移动构件接合,用于与这对已连接的外壳锁定,并且适合于通过与该可移动构件接合,防止该可移动构件从另一外壳分离。
在这对外壳已连接的情况下,防止了设置在一个外壳中或上的杆在两个位置与另一外壳分离,即在凸轮从动件和凸轮凹槽的接合位置以及在和防止部分的接合位置。由于这两个分离防止位置在与这对外壳的连接和分离方向成不等于0°或180°的角度,优选地基本与这对外壳的连接和分离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分离,所以防止了这两个外壳的倾斜。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提供杆型连接器,包括:
可彼此连接和分离的一对外壳,
支撑在所述外壳的一个中或上的杆,及
设置在另一外壳中并可与杆的凸轮凹槽接合的凸轮从动件,
随着杆移动,通过凸轮凹槽和凸轮从动件的接合所导致的凸轮作用,连接和分离这对外壳,
其中该另一外壳包括防止部分,该防止部分在垂直于这对外壳的连接和分离方向的方向上设置在不同于凸轮从动件的位置处,并可与杆接合,用于与这对已连接的外壳锁定,并且适合于通过与杆的接合,防止杆从另一外壳分离。
优选地,该一个外壳和可移动构件包括用于将可移动构件保持在初始位置的一个或多个部分锁定装置,在初始位置处,允许凸轮从动件至少部分进入凸轮凹槽中。
更为优选地,该防止部分设置在这样的位置,以便在凸轮从动件至少部分插入到凸轮凹槽中的同时,当这对外壳的连接操作开始时,能够与部分锁定装置接触。
更优选地,通过防止部分与部分锁定装置接触,该可移动构件在初始位置由部分锁定装置解除部分锁定状态。
更为优选地,该一个外壳和杆包括用于将杆保持在初始位置的部分锁定装置,在初始位置处,允许凸轮从动件进入凸轮凹槽,
该防止部分设置某一位置,以便在凸轮从动件插入到凸轮凹槽中的同时,当这对外壳的连接操作开始时,能够与部分锁定装置接触,及
通过防止部分与部分锁定装置接触,该杆在初始位置由部分锁定装置解除部分锁定状态。
由于在连接两外壳时杆保持在允许凸轮从动件进入凸轮凹槽的初始位置,所以当两外壳的连接操作开始时,凸轮从动件可可靠地插入到凸轮凹槽中。而且,由于当两外壳的连接操作开始时,防止部分脱离接合以将杆在初始位置解除锁定状态,所以在凸轮从动件进入凸轮凹槽之后可以马上操作杆,这提供了良好的可操作性。
最优选地,该部分锁定装置包括基本悬臂梁形的部分锁定臂。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一对防止部分在与这对外壳的连接和分离方向成不等于0°或180°的角度,优选地基本与连接和分离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设置在凸轮从动件的基本相对的侧。
由于防止了该可移动构件或杆在三个位置处与另一外壳分离,即在这对防止部分处和在凸轮从动件处,所以可以更加可靠地防止两外壳的倾斜。
优选地,设置至少一个锁闭部分,用于将可移动构件锁定或定位在这对外壳基本上适当连接的连接位置处,从而防止可移动构件朝初始位置的返回移动。
最优选地,该连接器还包括用于引导外壳相对于彼此的相对移动的导向装置。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连接或组装尤其是本发明或其优选实施例所述的该可移动构件型连接器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可彼此连接和分离的一对外壳,
将可移动构件可移动地支撑在所述外壳的一个中或上,及
将设置在另一外壳中的至少一个凸轮从动件与可移动构件的至少一个凸轮凹槽接合,
移动该可移动构件,从而通过凸轮凹槽和凸轮从动件的接合所导致的凸轮作用连接和/或分离这对外壳,
将另一外壳的至少一个防止部分与可移动构件接合,用于与这对已连接的外壳锁定,同时通过该至少一个防止部分与可移动构件的接合,防止可移动构件与另一外壳分离,该至少一个防止部分在与这对外壳的连接和分离方向成不等于0°或180°的角度,优选地基本与连接和分离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设置在不同于凸轮从动件的位置处。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利用该一个外壳和可移动构件的一个或多个部分锁定装置将可移动构件保持在允许凸轮从动件至少部分进入凸轮凹槽的初始位置。
附图说明
在读过优选实施例和附图的以下详细描述之后,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应当理解的是,尽管各实施例是分开描述的,但是其单个特征也可以组合到另外的实施例中。
附图1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两个阳性和阴性外壳的分离状态的水平剖视图,
附图2是示出两外壳的连接操作的中间状态的水平剖视图,
附图3是示出两外壳的连接状态的水平剖视图,
附图4是杆位于初始位置的阴性外壳的平面图,
附图5是杆位于初始位置的阴性外壳的后视图,
附图6是杆位于初始位置的阴性外壳的侧视图,
附图7是该阳性外壳的正视图,
附图8是阳性外壳的垂直剖视图,
附图9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两个阳性和阴性外壳的分离状态的水平剖视图,
附图10是示出两外壳的连接操作的中间状态的水平剖视图,
附图11是示出两外壳的连接状态的水平剖视图,及
附图12是阳性外壳的正视图。
附图标记
A     杆型连接器
10    阴性外壳(一个外壳)
17    部分锁定件(部分锁定装置)
20    杆
25    凸轮凹槽
27    部分锁定臂(部分锁定装置)
30    阳性外壳(另一外壳)
34    凸轮从动件
36    防止部分
B     杆型连接器
40    杆
50    阳性外壳(另一外壳)
51    第一防止部分
52    第二防止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下文中,参照附图1至8描述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例。本实施例的可移动构件型连接器,优选地杆型连接器F设置有可彼此连接和分离的一对阴性和阳性外壳10、30和优选地设置在阴性外壳10中或阴性外壳10上或优选地安装到阴性外壳10的杆20(作为优选的可移动构件)。
该阴性外壳10(作为优选的一个外壳)由例如合成树脂制成,并优选地在整体上基本以在横向(即垂直于这对外壳10、30的连接和分离方向CSD的方向)上较长的块的形式,其中容纳空间11(优选地基本以基本沿着阴性外壳10的横向(优选地是上部)壁延伸的水平狭缝的形式)形成或限定在阴性外壳10内部。该容纳空间11在阴性外壳10的后表面(背表面)中形成开口,并且杆20优选地至少部分容纳在该容纳空间11中。而且,一个或多个,优选地数个未示出的阴性端子配件至少部分地容纳在端子容纳部分12中,该端子容纳部分在沿垂直和/或水平方向排列的同时优选地位于阴性外壳10中的容纳空间11下方或附近。
在限定容纳空间11的横向(上和/或下)壁中,一个壁(例如,下壁)形成有用于将杆20锁定或定位在连接位置CP处的至少一个锁闭部分13和突出的支撑轴14,该支撑轴的轴线定向成沿着垂直方向或沿着与连接和分离方向CSD成不等于0°或180°的角度,优选地基本与连接和分离方向CSD垂直的方向。该锁闭部分13优选地相对于横向TD设置在阴性外壳10的横向(右)端处或其附近,并且支撑轴14相对于横向TD设置在阴性外壳10的中间位置(优选地基本在中央位置)处。该阴性外壳10形成有切口15和通过切割或凹陷其横向(优选地上部)壁形成的一个或多个,优选地一对横向(左和/或右)导向凹槽16L、16R。该切口15设置成在横向TD上基本对应于支撑轴14,并从阴性外壳10的前端(容纳空间11)基本平直的向后(基本平行于两个外壳10,30的连接和分离方向CSD)延伸。优选的这对横向(左和/或右)导向凹槽16L、16R优选地横向对称地设置在切口15的相对横向(左和右)侧处或其附近,并类似于切口15,从阴性外壳10的前端(容纳空间11)基本平直地向后(基本平行于两外壳10、30的连接和分离方向CSD)延伸。切口15和导向凹槽16L、16R导致容纳空间11的内部与阴性外壳10的外侧连通。而且,至少一个部分锁定件17(作为优选的部分锁定装置)形成在对应于容纳空间11中的左导向凹槽16L的位置处。
杆20(作为优选的可移动构件)由例如合成树脂制成,并包括优选地以单个板(优选地布置成大致水平,或者与支撑轴14的轴线成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优选地与支撑轴14的轴线垂直)的形式的主要部分21,和从该主要部分21的外周边缘突出或与之靠近的可操作部分22(优选地具有比主要部分21更大的厚度)。用于将杆20锁定在连接位置CP处的至少一个锁定构件(优选地包括至少一个锁定臂23)设置在可操作部分22上,使得向上或沿着与连接和分离方向CSD成不等于0°或180°的角度,优选地基本与连接和分离方向CSD垂直的方向可弹性变形。
主要部分21形成有(优选地基本垂直穿透的)基本圆形的支承孔24,并且通过将该支承孔24与容纳空间11的支撑轴14接合,使得主要部分21的大部分至少部分容纳在容纳空间11中,从而支撑杆20。这种杆20被保持成绕着具有垂直轴线的支撑轴14(优选地可基本水平转动或回转)在初始位置IP(参见附图1、2和4至6)与连接位置CP(参见附图3)之间可移动(优选地基本上水平地可旋转或可枢转)。主要部分21形成有凸轮凹槽25,该凸轮凹槽具有从外周边缘朝支承孔24延伸的基本弓形的形状。换句话说,该凸轮凹槽25具有延伸部分,在操作可移动构件以辅助或进行两连接器外壳10、30的连接时,该延伸部分与可移动构件的移动路径交叉和/或变得逐渐更靠近该移动路径。凸轮凹槽25垂直穿透主要部分21,并且凸轮凹槽25在主要部分21的外周边缘处的开口用作用于允许凸轮从动件34进入的入口。而且,用于避免干涉将在后面描述的阳性外壳30的至少一个导向肋板35的至少一个凹口26形成在主要部分21的横向(优选地上部)表面中。
该主要部分21优选地也形成有优选地基本沿着该外周边缘从其外周边缘延伸的(优选地基本悬臂梁形的)部分锁定臂27(作为优选的部分锁定装置),并且该部分锁定臂27可弹性变形以朝主要部分21的外周边缘移动。该部分锁定臂27的外周边缘优选地基本具有与支承孔24基本同心的弓形或弯曲的形状,并且从该外周边缘基本径向向外突出的至少一个锁定突起28形成在部分锁定臂27的前端处或其附近。而且,以基本相同的曲率与部分锁定臂27的外周边缘连续的弓形或弯曲边缘部分形成在主要部分21的外边缘处。该弓形边缘部分形成有至少一个突起形的容纳部分29。该容纳部分29至少部分地设置在部分锁定臂27的基部末端和凸轮凹槽25的入口之间。
阳性外壳30(作为优选的另一外壳)由例如合成树脂制成,优选地类似于阴性外壳10,优选地整体上基本沿横向较长,并且端子保持壁31和容座32的整体或单一组件优选地基本以从端子保持壁31(优选地是其外周边缘)或其附近向前(朝阴性外壳10)突出的矩形管的形式,其中该阴性外壳10至少部分地可装配或可插入到容座32中。一个或多个,优选地数个阳性端子配件33(优选地基本上弯曲成平的Z形或L形)穿过端子保持壁31,以受到保持,并且各个阳性端子配件33的一个或多个(优选地基本水平的)部分至少部分地容纳在容座32中。
基本从横向中间位置(优选地基本横向的中央位置)向下(向内)突出的凸轮从动件34形成在容座32的横向(优选地上部)壁上或横向壁处。该凸轮从动件34优选地基本具有杆状或圆柱形,其轴线优选地基本沿垂直方向(与两外壳10、30的连接和分离方向CSD成不等于0°或180°的角度,优选地基本与连接和分离方向CSD垂直的方向)延伸。在向前和向后方向(平行于两外壳10、30的连接和分离方向CSD的方向)上基本平直延伸的导向肋板35形成在容座32的横向或外部(上部)壁的内表面(下表面)上。导向肋板35设置成基本对应于凸轮从动件34的横向(左)侧,即阴性外壳10中的横向(右)导向凹槽16R,并从端子保持壁31向或到容座32的前端连续地形成。类似地,基本在向前和向后方向(平行于两外壳10、30的连接和分离方向CSD的方向)上延伸的(优选地基本上肋板形的)防止部分36形成在容座32的上壁的内表面的前端(靠近容座32的开口的末端)处。该防止部分36设置在凸轮从动件34的优选地基本与导向肋板35相对的侧面处,即设置成基本对应于阴性外壳10中的横向(左)导向凹槽16L。在防止部分36后面,优选地没有突起从上壁突出。
接下来,描述本实施例的功能。
在连接两外壳10、30时,杆20首先在阴性外壳10中保持在初始位置IP,如附图1中所示。用于将杆20的部分锁定臂27的锁定突起28与阴性外壳10的部分锁定件17接合的部分锁定构造优选地用作用于保持或定位杆20的装置,并且该部分锁定装置防止了杆20朝连接位置CP的移位(优选地转动或枢转运动)。优选地由未示出的已知锁定装置防止杆20(在附图1中的顺时针方向上)朝与连接位置CP相对的侧面的移位(优选地转动或枢转运动)。由于在杆20位于初始位置IP的情况下,凸轮凹槽25的入口定位成基本面对或对应于切口15,由此凸轮从动件34能够至少部分地进入凸轮凹槽25。
如果此状态下阴性外壳10至少部分地装配或插入到容座32中,则阳性外壳30的导向肋板35与阴性外壳10的右导向凹槽16R的接合开始,并且优选地基本同时,阳性外壳30的防止部分36与阴性外壳10的左导向凹槽16L的接合开始。随着两外壳10、30的连接操作进行,凸轮从动件34通过切口15至少部分地进入凸轮凹槽25的入口,如附图2中所示,并且防止部分36基本上与部分锁定臂27的前端处的锁定突起28接触(优选地基本同时),从而使部分锁定臂27基本朝主要部分21弹性变形。通过部分锁定臂27的这种弹性变形,锁定突起28从部分锁定件17脱离接合,以允许杆20朝连接位置CP(在附图1中的逆时针方向上)移位(优选地转动)。
随后,抓取或操作可操作部分22,以移动或操作初始位置IP处或其附近的可移动构件(优选地转动或枢转杆20)向或到连接位置CP。随着操作该可移动构件(优选地转动或枢转杆20),至少一个凸轮凹槽25和至少一个凸轮从动件34的接合所导致的凸轮作用将两外壳10、30拉向彼此(或者促使它们连接)。当可移动构件(优选地杆20)基本到达连接位置CP时,两外壳10、30被适当地连接。通过可操作部分22的锁定臂23与容纳空间11的锁闭部分13的接合,防止了定位成靠近或转动到连接位置CP的杆20朝初始位置IP的返回移动,并且优选地通过可操作部分22的突起22a与容纳空间11的开口边缘的接触,防止了杆20朝与初始位置IP相对的侧面的移位或转动。以此方式,杆20定位或锁定在连接位置CP。
在适当连接状态下,杆20(作为优选的可移动构件)的容纳部分29从阳性外壳30的侧面接触(接合)防止部分36,并且通过该接触防止了杆20在远离阳性外壳30的方向上的移动。也通过凸轮凹槽25和凸轮从动件34的接合防止了杆20在远离阳性外壳30的方向上的移动。此处,容纳部分29和防止部分36的接合位置与凸轮凹槽25和凸轮从动件34的接合位置优选地在与两外壳10、30的连接和分离方向CSD成不等于0°或180°的角度,优选地基本与连接和分离方向CSD垂直的横向方向上彼此分离。这防止了两外壳10、30关于凸轮从动件34倾斜。
由于在本实施例中,基本在向前和向后方向(基本平行于两外壳10、30的连接和分离方向CSD的方向)上延伸的导向肋板35和导向凹槽16R接合,所以该接合也防止了两外壳10、30的倾斜。
由于在连接两外壳10、30时,优选地由部分锁定装置(部分锁定臂27和部分锁定件17)将杆20保持或定位在初始位置IP,在该初始位置,允许凸轮从动件34至少部分进入凸轮凹槽25,所以当两外壳10、30的连接操作开始时,凸轮从动件34能够可靠地至少部分进入凸轮凹槽25。
而且,防止部分36优选地设置在横向方向上的位置处,以便在凸轮从动件34至少部分地插入凸轮凹槽25的同时,当这对外壳10、30的连接操作开始时,能够接触部分锁定臂27的锁定突起28。因此,当两外壳10、30的连接操作开始时,通过防止部分36与锁定突起28脱离接合,杆20(作为优选的可移动构件)在初始位置IP解除锁定状态。换句话说,由于在凸轮从动件34至少部分地进入凸轮凹槽25之后可马上操作可移动构件(优选地杆20),所以操作性良好。
因此,为了防止处于连接状态的一对外壳倾斜,在一对外壳10、30连接的情况下,防止设置在阴性外壳10(一个外壳)中的杆20(作为优选的可移动构件)在两个位置从阳性外壳30(另一外壳)分离,即在凸轮从动件34和凸轮凹槽25的接合位置以及和防止部分36的接合位置。由于这两个分离防止位置在与阴性外壳10的连接和分离方向CSD成不等于0°或180°的角度,优选地基本与连接和分离方向CSD垂直的方向上分离,所以防止了两外壳10、30的倾斜。
<第二实施例>
接下来,参照附图9至12描述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第二实施例的可移动构件型连接器,优选地杆型连接器B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用于防止处于适当连接状态的两外壳10、50倾斜的装置。由于其他构造与第一实施例类似或相同,所以通过用相同附图标记表示类似或相同构造,不再描述类似或相同构造的结构、功能和效果。
设置在阴性外壳10中的杆40(作为优选的可移动构件)的主要部分21形成有第一容纳部分41和第二容纳部分42,该第一容纳部分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的容纳部分29类似或相同的形状,该第二容纳部分从凹口26的内侧表面突出。无论杆40在从初始位置IP到连接位置CP的可移动范围中(优选地在可转动范围中)位于哪个位置,该第一和第二容纳部分41、42都在横向方向(与连接和分离方向CSD成不等于0°或180°的角度,优选地基本与连接和分离方向CSD垂直的方向)上位于支撑轴14的基本相对的侧。
第一防止部分51(优选地具有和第一实施例的防止部分36类似或相同的形状)形成在阳性外壳50的容座32的上壁上。第二防止部分52也形成在容座32的上壁上,该第二防止部分在横向方向上位于和第一实施例的导向肋板35基本相同的位置处,并且比导向肋板35短。该第二防止部分52相对于向前和向后方向优选地形成在从容座32的前端延伸的区域中,并在端子保持壁31之前终止,和/或在第二防止部分52后面不存在从上壁的突起。尽管第一防止部分51的前端和第二防止部分52的前端优选地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上基本在相同位置处,但是第二防止部分52的后端相对于第一防止部分51的后端移位(优选地基本位于第一防止部分51的后端的后面)。换句话说,该第二防止部分52优选地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上比第一防止部分51更长。
当通过操作可移动构件(优选地杆40)适当连接两外壳10、50(或者适当地促使它们的连接)时,杆40的第一容纳部分41从阳性外壳50的侧面基本接触阳性外壳50的第一防止部分51,如附图11中所示,从而防止杆40沿离开阳性外壳50的方向移动。而且,杆40的第二容纳部分42从阳性外壳50的侧面基本接触阳性外壳50的第二防止部分52,从而防止杆40沿离开阳性外壳50的方向移动。凸轮凹槽25和凸轮从动件34的接合优选地也防止杆40沿离开阳性外壳50的方向移动。此处,由于第一容纳部分41和第一防止部分51的接合位置与第二容纳部分42和第二防止部分52的接合位置优选地在横向方向上位于凸轮从动件34的基本相对的侧,所以在三个位置防止了杆40离开阳性外壳50移动,即在第一防止部分51、第二防止部分52和凸轮从动件34处,并且优选地这三个位置都是在横向方向(与两外壳10、50的连接和分离方向CSD成不等于0°或180°的角度,优选地基本与连接和分离方向CSD垂直的方向)上明显不同的位置。因此,可以更加可靠地防止两外壳10、50关于凸轮从动件34的倾斜。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不限于上面描述和说明的实施例。例如,下述实施例也由如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包含。
(1)杆可支撑在阳性外壳上。
(2)杆不限于单板的形式,并可以是由可操作部分连接的一对臂部分。
(3)作为优选的可移动构件的杆可以不仅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撑在外壳上,而且也可以被可滑动地或可移位地支撑,从而进行基本平直的移动。
(4)防止部分可不具有在初始位置将杆解除部分锁定状态的功能。

Claims (12)

1.一种可移动构件型的连接器(A;B),包括:
可彼此连接和分离的一对外壳(10,30;50),
支撑在所述外壳(10,30;50)的一个(10)中或所述外壳(10,30;50)的一个(10)上的可移动构件(20;40),和
设置在另一外壳(30;50)中并可与该可移动构件(20;40)的至少一个凸轮凹槽(25)接合的至少一个凸轮从动件(34),
随着所述可移动构件(20;40)的移动,通过所述凸轮凹槽(25)和凸轮从动件(34)的接合所导致的凸轮作用,连接和分离该对外壳(10,30;50),或者促使它们的连接和分离,
其中该另一外壳(30;50)包括至少一个防止部分(36;51),该至少一个防止部分在与该对外壳(10,30;50)的连接和分离方向(CSD)成不等于0°或180°的角度的方向上设置在不同于所述凸轮从动件(34)的位置,可与该可移动构件(20;40)接合用于与该对已连接的外壳(10,30;50)锁定,并且适合于通过与该可移动构件(20;40)接合而防止该可移动构件(20;40)从所述另一外壳(30;50)分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防止部分在基本与所述对外壳(10,30;50)的连接和分离方向(CSD)垂直的方向上设置在不同于所述凸轮从动件(34)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一个外壳(10)和所述可移动构件(20;40)包括用于将所述可移动构件(20;40)保持在初始位置(IP)的一个或多个部分锁定装置(17;27),在初始位置中,允许所述凸轮从动件(34)至少部分进入所述凸轮凹槽(25)。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防止部分(36;51)设置在这样的位置,以便在所述凸轮从动件(34)至少部分地插入所述凸轮凹槽(25)时,且该对外壳(10,30;50)的连接操作开始时,能够与所述部分锁定装置(17;27)接触。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连接器,其中通过所述防止部分(36;51)与所述部分锁定装置(17;27)接触,所述可移动构件(20;40)在所述初始位置(IP)由所述部分锁定装置(17;27)解除部分锁定状态。
6.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部分锁定装置(17;27)包括基本悬臂梁形的部分锁定臂(27)。
7.如前述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一对防止部分(51,52)在与这对外壳(10,50)的所述连接和分离方向(CSD)成不等于0°或180°的角度的方向上设置在所述凸轮从动件(34)的基本相对侧处。
8.如前述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至少一个锁闭部分(13)被设置用于将所述可移动构件(20;40)锁定或定位在该对外壳(10,30;50)基本上适当连接的连接位置(CP),从而防止所述可移动构件(20;40)朝所述初始位置(IP)的返回移动。
9.如前述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还包括导向装置(16,35),所述导向装置用来引导所述外壳(10,30;50)相对于彼此的相对移动。
10.一种连接可移动构件型的连接器(A;B)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可彼此连接和分离的一对外壳(10,30;50),
将可移动构件(20;40)可移动地支撑在所述外壳(10,30;50)的一个(10)中或所述外壳(10,30;50)的一个(10)上,及
将设置在另一外壳(30;50)中的至少一个凸轮从动件(34)与所述可移动构件(20;40)的至少一个凸轮凹槽(25)接合,
移动该可移动构件(20;40),从而通过所述凸轮凹槽(25)和凸轮从动件(34)的接合所导致的凸轮作用,连接和/或分离该对外壳(10,30;50),
在通过至少一个防止部分(36;51)与所述可移动构件(20;40)的接合,防止所述可移动构件(20;40)从所述另一外壳(30;50)分离的同时,将所述另一外壳(30;50)的所述至少一个防止部分(36;51)与所述可移动构件(20;40)接合,用于与这对已连接的外壳(10,30;50)进行锁定,该至少一个防止部分在与这对外壳(10,30;50)的连接和分离方向(CSD)成不等于0°或180°的角度的方向上设置在不同于所述凸轮从动件(34)的位置处。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另一外壳(30;50)的所述至少一个防止部分(36;51)在基本与所述对外壳(10,30;50)的连接和分离方向(CSD)垂直的方向上设置在不同于所述凸轮从动件(34)的位置。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利用所述一个外壳(10)和所述可移动构件(20;40)的一个或多个部分锁定装置(17;27),将所述可移动构件(20;40)保持在允许所述凸轮从动件(34)至少部分地进入所述凸轮凹槽(25)的初始位置(IP)。
CN2007101603171A 2006-12-19 2007-12-19 可移动构件型连接器 Active CN1012420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340979A JP5029872B2 (ja) 2006-12-19 2006-12-19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2006340979 2006-12-19
JP2006-340979 2006-12-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42050A CN101242050A (zh) 2008-08-13
CN101242050B true CN101242050B (zh) 2010-12-08

Family

ID=391063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603171A Active CN101242050B (zh) 2006-12-19 2007-12-19 可移动构件型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476116B2 (zh)
EP (1) EP1936756B1 (zh)
JP (1) JP5029872B2 (zh)
KR (1) KR100936412B1 (zh)
CN (1) CN101242050B (zh)
DE (1) DE602007012197D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18119A (ja) * 2007-03-02 2008-09-18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2011071015A (ja) * 2009-09-28 2011-04-07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5257340B2 (ja) * 2009-12-02 2013-08-0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5293627B2 (ja) * 2010-02-01 2013-09-18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407960B2 (ja) * 2010-03-17 2014-02-0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2012109174A (ja) * 2010-11-19 2012-06-07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2015072871A (ja) * 2013-10-04 2015-04-16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5979498B2 (ja) 2013-10-29 2016-08-2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2016006726A (ja) * 2014-06-20 2016-01-1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2016006725A (ja) * 2014-06-20 2016-01-1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2016051633A (ja) * 2014-09-01 2016-04-1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6053743B2 (ja) * 2014-11-04 2016-12-2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レバー付きコネクタ
KR200488514Y1 (ko) * 2014-12-30 2019-02-14 한국단자공업 주식회사 레버타입 커넥터
JP6296357B2 (ja) * 2015-01-14 2018-03-2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レバー付きコネクタ
JP6332074B2 (ja) * 2015-02-16 2018-05-3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6299628B2 (ja) * 2015-03-05 2018-03-2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6607403B2 (ja) * 2016-06-17 2019-11-2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US11258220B2 (en) * 2017-12-13 2022-02-22 Merry 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Positioning structure and energy storage device
JP6927108B2 (ja) * 2018-03-23 2021-08-2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7480717B2 (ja) * 2021-01-21 2024-05-1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22154811A (ja) * 2021-03-30 2022-10-13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804A (zh) * 1996-08-08 1998-03-1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杠杆式连接器
CN1461076A (zh) * 2002-05-23 2003-12-10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旋柄式连接器
CN1641945A (zh) * 2004-01-14 2005-07-20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具有可移动构件的连接器和连接器装置
US7090518B1 (en) * 2005-05-17 2006-08-15 J.S.T.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 locking mechanis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27539A (en) * 1992-07-13 1995-06-27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Lever type connector
JP2916574B2 (ja) 1994-07-06 1999-07-0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の係合装置
JP3308860B2 (ja) * 1997-07-02 2002-07-29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レバー嵌合式コネクタ
JP2000036357A (ja) * 1998-07-16 2000-02-02 Tokai Rika Co Ltd プラグイン結合構造
JP3829615B2 (ja) * 2000-10-31 2006-10-0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3882135B2 (ja) * 2001-07-06 2007-02-1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US6540532B1 (en) * 2001-12-13 2003-04-01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for connecting electrical contacts
JP3987737B2 (ja) 2002-02-26 2007-10-1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3912263B2 (ja) * 2002-11-11 2007-05-0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4492493B2 (ja) 2004-11-05 2010-06-3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US7396240B2 (en) * 2006-04-05 2008-07-08 J.S.T.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 locking mechanism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804A (zh) * 1996-08-08 1998-03-1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杠杆式连接器
CN1461076A (zh) * 2002-05-23 2003-12-10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旋柄式连接器
CN1641945A (zh) * 2004-01-14 2005-07-20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具有可移动构件的连接器和连接器装置
US7090518B1 (en) * 2005-05-17 2006-08-15 J.S.T.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 locking mechanis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476116B2 (en) 2009-01-13
KR100936412B1 (ko) 2010-01-12
CN101242050A (zh) 2008-08-13
US20080146067A1 (en) 2008-06-19
EP1936756B1 (en) 2011-01-26
KR20080057191A (ko) 2008-06-24
JP2008153102A (ja) 2008-07-03
JP5029872B2 (ja) 2012-09-19
EP1936756A1 (en) 2008-06-25
DE602007012197D1 (de) 2011-03-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42050B (zh) 可移动构件型连接器
CN101901989B (zh) 连接器
US7329133B2 (en) Connector
CN101222097A (zh) 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其连接方法
CN101483295B (zh) 杆式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和连接方法
EP1981128B1 (en) A lever-type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CN101212104B (zh)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CN101882725B (zh) 杆式连接器和连接方法
CN101291029B (zh) 连接器
US6120308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hich can be rotatably connected and disconnected
CN105742895B (zh) 杆式连接器
CN102544900B (zh) 杠杆型连接器
CN101562297A (zh) 杠杆式连接器及其操作方法
CN101207250B (zh) 连接器
CN102007649B (zh) 防水构造及防水连接器
CN101640343A (zh) 短路端子、连接器和短路方法
CN102280762A (zh) 连接器及组装所述连接器的方法
US9722353B2 (en) Connector with alignment function
JP5059642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EP3120419B1 (en) Connector with connector position assurance
JP3920009B2 (ja) コネクタ
CN102055106A (zh) 连接器、系列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CN102201306A (zh) 部件整装支架安装结构
CN101552388A (zh) 插座连接器
JP2004319140A (ja) 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