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37906A - 片材处理设备和装配有该片材处理设备的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片材处理设备和装配有该片材处理设备的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37906A
CN101837906A CN201010133597.9A CN201010133597A CN101837906A CN 101837906 A CN101837906 A CN 101837906A CN 201010133597 A CN201010133597 A CN 201010133597A CN 101837906 A CN101837906 A CN 1018379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ok
folding
processing device
holding unit
sp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3359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37906B (zh
Inventor
渡边洁
林贤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8379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379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379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3790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38Devices for collating sheet copy material, e.g. sorters, control, copies in staples form
    • G03G15/6541Binding sets of sheets, e.g. by stapling, glueing
    • G03G15/6544Details about the binding means or proced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45/00Folding thin material
    • B65H45/12Folding articles or webs with application of pressure to define or form crease l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45/00Folding thin material
    • B65H45/12Folding articles or webs with application of pressure to define or form crease lines
    • B65H45/30Folding in combination with creasing, smoothing or application of adhesi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50Auxiliary process performed during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51Modifying a characteristic of handled material
    • B65H2301/512Changing form of handled material
    • B65H2301/5123Compressing, i.e. diminishing thickness
    • B65H2301/51232Compressing, i.e. diminishing thickness for flatten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10Handled articles or webs
    • B65H2701/13Parts concerned of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701/132Side portions
    • B65H2701/1321Side portions of folded article or web
    • B65H2701/13212Fold, spine portion of folded art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24Post -processing devices
    • B65H2801/27Devices located downstream of office-type machin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919Special copy medium handling apparatus
    • G03G2215/00936Bookbind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olding Of Thin Sheet-Like Materials, Special Discharging Devices, And Others (AREA)

Abstract

片材处理设备和装配有该片材处理设备的图像形成设备。通过使压接构件进入一对相对的保持构件之间的间隙中并且使压接构件与由一对保持构件保持的册子的折叠脊部压力接触而使册子的折叠脊部变形。因此,防止折叠脊部受到过大的加压力,从而在折叠脊部上形成宽度基本等于册子的厚度的平滑面,由此可以制成具有良好外观的册子。

Description

片材处理设备和装配有该片材处理设备的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片材束进行处理的片材处理设备,特别地,涉及一种使通过折叠预定数量的堆叠片材制成的册子的折叠脊部(folded spine)变形从而提高堆叠性并且改善册子的外观的片材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通常,当折叠20张以上的堆叠片材束时,经常制成折叠部为弯曲成品的册子。由于该册子未被充分地折叠,因此,册子的位于折叠部所在侧的相反侧的打开侧趋于不期望地打开,导致外观不良。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对该册子的折叠部的脊部(折叠脊部或背部)进行弄方处理(squaring)的方法和设备作为变形处理的示例(参见US 6692208)。通过对册子的折叠脊部进行该变形处理,可以紧紧地折叠册子,使得册子的打开侧较不容易不期望地打开,从而提供具有良好外观的册子。
将参照图17A至图19说明现有技术的片材处理设备的构造。
图17A示意性示出了与册子的折叠脊部压力接触从而使折叠脊部变形的压接辊(pressing roller)704的行进方向。压接辊704位于不与册子接触的区域中的退避位置直至由把持部702和703夹住册子为止。当把持部702和703夹住并固定册子时,压接辊704一边对册子的折叠部施加压力一边沿着折叠脊部从一端向另一端移动。
首先,如图17B所示,在册子701的折叠脊部作为前端的状态下,由输送部706和707输送册子701。通过使折叠脊部与定位部705抵接来定位册子701。随后,如图17C所示,把持部702和703在折叠脊部从把持部702和703突出的状态下夹持册子,然后使定位部705移动离开折叠脊部。然后,压接辊704一边对册子的从把持部702和703突出的折叠脊部加压一边移动。使由把持部702和703夹持的册子701的折叠脊部从把持部突出的原因是通过使压接辊704与突出的折叠脊部压力接触而使折叠脊部变形。如果从把持部702和703突出的突出量太小,则由于折叠脊部的刚度增大,折叠脊部变得不易变形。如果突出量太大,则由于折叠脊部在变形处理过程中从压接辊704逃离,折叠脊部也变得不易变形。因此,突出量被设定为适当的值。
术语“弄方处理”是指使具有弯曲形状的折叠脊部变形为有方角的处理。图17D示出了已经经过弄方(变形)处理的册子被排出到纸张输出托盘708上的状态。图18A示意性示出了当折叠脊部被加压和弄方处理时的册子的折叠脊部。
然而,由于册子的从把持部702和703突出的折叠脊部被加压,被弄方处理的折叠脊部的边缘709a和709b如图18B所示沿厚度方向向外突出,导致外观劣化。此外,当使压接辊704与折叠脊部压力接触时,沿厚度方向向外变形的折叠脊部可能强有力地与夹持册子的把持部702和703的边缘702a和703a抵接,从而在册子上留下压痕。
图19示出了在折叠部从把持部702和703突出的状态下经过前述处理的册子的折叠部。从把持部702和703突出的折叠脊部沿着压接辊704的加压面在册子的厚度方向上向外变形。被弄方处理的折叠脊部的宽度大于实际册子的厚度,导致册子的堆叠性降低。
由于册子的从把持部702和703突出的整个折叠脊部经受变形处理,因此,如果位于册子的中央部的片材的不需弄方处理的折叠脊部709c从把持部702和703突出,则折叠脊部709c被不期望地变形。
在本发明中,折叠脊部可以被变形(弄方处理)成显示良好外观的形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片材处理设备,其包括:保持单元,所述保持单元保持由折叠的片材制成的册子,所述保持单元具有夹持所述册子的一对相对的保持构件;和压接构件,所述压接构件与由所述保持单元保持的所述册子的折叠脊部压力接触从而使所述折叠脊部变形,其中,所述压接构件通过进入所述一对保持构件之间的间隙中并且与所述册子的所述折叠脊部压力接触而使所述折叠脊部变形,所述一对保持构件包括限制部,所述限制部限制所述册子的所述折叠脊部,从而防止所述册子的由于所述压接构件而变形的所述折叠脊部变形至超过由所述一对保持构件夹住和保持的所述册子的厚度的厚度。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包括:图像形成部,所述图像形成部在片材上形成图像;和片材处理设备,所述片材处理设备对形成有图像的所述片材进行处理,其中,所述片材处理设备包括:保持单元,所述保持单元保持通过折叠所述片材制成的册子,所述保持单元包括夹持所述册子的一对相对的保持构件;和压接构件,所述压接构件与由所述保持单元保持的所述册子的折叠脊部压力接触从而使所述折叠脊部变形,其中,所述压接构件通过进入所述一对保持构件之间的间隙中并且与所述册子的所述折叠脊部压力接触而使所述折叠脊部变形,所述一对保持构件包括限制部,所述限制部限制所述册子的所述折叠脊部,从而防止所述册子的由于所述压接构件而变形的所述折叠脊部变形至超过由所述一对保持构件夹住和保持的所述册子的厚度的厚度。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片材处理设备,其包括:保持单元,所述保持单元保持由折叠的片材制成的册子,所述保持单元具有夹持所述册子的一对相对的保持构件;压接构件,所述压接构件进入所述一对保持构件之间的间隙中并且与由所述保持单元保持的所述册子的折叠脊部压力接触,从而使所述折叠脊部变形;和限制部,所述限制部被设置于所述保持单元,当由所述压接构件使所述折叠脊部变形时,所述限制部限制所述折叠脊部的超过由所述一对保持构件保持的所述册子的厚度的变形。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包括:图像形成部,所述图像形成部在片材上形成图像;和片材处理设备,所述片材处理设备对形成有图像的所述片材进行处理,其中,所述片材处理设备包括:保持单元,所述保持单元保持由折叠的片材制成的册子,所述保持单元具有夹持所述册子的一对相对的保持构件;压接构件,所述压接构件进入所述一对保持构件之间的间隙中并且与由所述保持单元保持的所述册子的折叠脊部压力接触,从而使所述折叠脊部变形;和限制部,所述限制部被设置于所述保持单元,当由所述压接构件使所述折叠脊部变形时,所述限制部限制所述折叠脊部的超过由所述一对保持构件保持的所述册子的厚度的变形。
根据本发明,由于压接构件进入保持册子的一对保持构件之间的间隙中以与折叠脊部压力接触,因此,折叠脊部可以被变形成显示良好外观的形状,由于折叠脊部的沿厚度方向的变形被最小化,因此,能够确保良好的堆叠性。
通过下面参照附图对典型实施方式的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更加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示例的复印设备的剖视图。
图2示出了被连接到复印设备的片材处理设备的构造。
图3示出了片材处理设备的构造。
图4是沿图3中的箭头IV-IV观察的图。
图5示出了从输送方向的上游侧观察时的片材处理设备。
图6的(A)至(F)均示出了册子的厚度与根据册子的厚度选择的根据本发明的压接构件之间的关系。
图7A至图7C示出了在片材处理设备中进行的弄方处理。
图8A至图8C示出了在片材处理设备中进行的弄方处理。
图9示出了已经由片材处理设备进行了弄方处理的册子。
图10是复印设备的控制方框图。
图11是片材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框图。
图12是用于说明由片材处理设备进行的弄方处理的流程图。
图13是用于说明由片材处理设备进行的弄方处理的流程图。
图14A和图14B示出了用于说明由片材处理设备进行的弄方处理的流程图。
图15A至图15C示出了由片材处理设备进行的弄方处理。
图16A至图16B示出了由片材处理设备进行的弄方处理。
图17A至图17D示意性示出了由现有技术的片材处理设备进行的弄方处理。
图18A至图18B示出了由现有技术的片材处理设备进行的弄方处理的问题。
图19示出了已经由现有技术的片材处理设备进行弄方处理的册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作为可连接根据本发明的片材处理设备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复印设备1000的剖视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片材处理设备的相关部分的概略构造。复印设备1000包括原稿供给器部100、图像读取器部200和打印机部300,并且复印设备1000可选择地包括整理器500、骑马装订部800和弄方处理装置600。
由原稿供给器部100将原稿输送到读取位置,由图像读取器部200在读取位置读取的原稿的图像数据在被送到曝光控制部110之前经受预定的图像处理。曝光控制部110根据图像信号输出激光束。被输出的激光束在由多棱镜110a扫描的同时被发射到感光鼓111上。在感光鼓111上形成根据被扫描的激光束的静电潜像。
形成在感光鼓111上的静电潜像被显影单元113显影并且被可视化为调色剂图像,该显影单元113与感光鼓111和稍后说明的转印部116一起构成图像形成部1003。另一方面,记录片材(以下简称为“片材”)被从构成片材供给部1002的盒114和115、手动供给器部125和双面输送路径124中的任一个输送至转印部116。然后,在转印部116将可见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片材上。在定影部117对转印处理后的片材进行定影处理。
通过定影部117的片材被切换构件121暂时引导至路径122,并且在片材的后端通过切换构件121之后被转回,从而由切换构件121将片材输送至排出辊118。排出辊118将片材从打印机部300排出。从而,可以在片材的具有调色剂图像的面朝下的状态下从打印机部300排出片材。这将被称为“反转排出”。
如上所述,通过排出面朝下的片材,例如,当使用原稿供给器部100进行图像形成处理或对来自计算机的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形成处理时,可以排列被排出的片材的页码顺序。
此外,当对片材的两面进行图像形成处理时,片材被直接从定影部117引导至排出辊118,在片材的后端通过切换构件121后被立刻切换回来,并且通过切换切换构件121被引导至双面输送路径。
接着,将参照图1和图2说明整理器500的构造。
整理器500被构造成进行片材处理,该片材处理包括接收由排出辊118从打印机部300输送的片材、将片材对齐并形成单个片材束、装订该片材束、对片材进行分页(sort)以及不进行分页。
参照图2,整理器500具有用于接收从打印机部300输送到设备中的片材的输送路径520,并且整理器500将片材输送至用于向骑马装订部800供给片材的下排出路径522。输送路径520设置有多个输送辊对和必要时在所输送的片材的后端部穿孔的穿孔单元530。
接着,将说明骑马装订部800的构造。
输送方向被设置在下排出路径522的中间部的切换构件514切换成朝向骑马装订部800的片材行进通过骑马排出路径523以被送至骑马装订部800。所输送的片材被传送至骑马入口辊对801。由被螺线管驱动的切换构件802根据片材尺寸选择片材的入口,片材被传送到骑马装订部800的容纳引导件803中。由滑动辊804进一步输送所传送的片材,直至片材的前端与可动片材定位构件805接触为止。骑马入口辊对801和滑动辊804由驱动马达M1驱动。
订书机820被设置在容纳引导件803的中间位置。订书机820被分割成夹着容纳引导件803彼此相对布置的两个部件。这两个部件是用订书钉穿透片材的驱动部820a和使穿透后的订书钉弯曲的砧部820b。
在片材输送处理过程中,前述片材定位构件805使片材的沿输送方向的中央部停止在与该订书机820的装订位置一致的位置。片材定位构件805可被驱动马达M2驱动移动,并且片材定位构件805根据片材尺寸而改变位置。
折叠辊对810a和810b被设置在订书机820的下游侧,与折叠辊对810a和810b一起构成折叠单元的推动构件(thrustingmember)830被设置在与折叠辊对810a和810b相面对的位置。该推动构件830的原始位置位于从容纳引导件803退避的位置。当推动构件830被驱动马达M3驱动时,推动构件830将被容纳的片材束推入折叠辊810a和810b之间的辊隙中,从而折叠该片材束。
随后,推动构件830返回到其原始位置。由弹簧(未示出)在折叠辊810a和810b之间施加足以使片材束产生折线的力F1。经由第一折叠输送辊对811a和811b以及第二折叠输送辊对812a和812b将具有折线的片材束(折叠片材束)排出到输送托盘670。
还分别对第一折叠输送辊对811和第二折叠输送辊对812施加足以输送和保持折叠片材束的力F2和F3。由同一驱动马达M4使折叠辊对810、第一折叠输送辊对811和第二折叠输送辊对812以相同的速率转动。
当要折叠由订书机820装订的片材束时,在装订处理后,使片材定位构件805从装订处理时的位置降低预定距离,使得片材束的装订位置与折叠辊对810的辊隙位置一致。从而,可沿片材束的装订位置折叠片材束。
对齐板对815均具有绕折叠辊对810a和810b的外表面向外延伸并且突出到容纳引导件803中的表面,并且对齐板对815被构造成对齐被容纳在容纳引导件803中的片材。由驱动马达M5驱动对齐板对815朝向彼此移动,以将片材夹在对齐板对815之间,从而在宽度方向上定位片材。
利用具有上述构造的骑马装订部800,形成折叠片材束(以下称为“册子”)。
接着,将说明通过使册子的折叠部的脊部(以下称为“折叠脊部”)变形为有方角来进行弄方(变形)处理的弄方处理装置600。弄方处理装置600位于骑马装订部800的下游(图中的左侧)。
图3是图2中的弄方处理装置600的放大图。附图标记610表示包括仅在下侧的支撑册子的下输送带611的接收部。具体地,下输送带611沿输送方向延伸并且用于接收和输送来自骑马装订部800的册子。当传送册子时,即使册子从第二折叠输送辊对812落下,由于下输送带611沿输送方向转动,因此,册子也能在同一取向上被接收而不发生转动。
在下输送带611的外侧,两个侧引导件612被布置在下输送带311的相反两侧。侧引导件对612沿册子的宽度方向、即与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从而校正册子的沿宽度方向的位置。防止册子打开的保持引导件614被设置在侧引导件对612的上侧并且用作用于向输送方向的下游平稳地传送册子的引导件。
此外,平行于下输送带611移动的输送爪613被布置在下输送带611的相反两侧。输送爪613与下输送带611一起沿输送方向以基本相同的速度前后移动。如果在下输送带611和册子之间产生滑动,则输送爪613与册子的后端接触,从而向下游可靠地推册子的后端。下输送带611、侧引导件对612和输送爪613分别由驱动马达SM1、驱动马达SM2和驱动马达SM3驱动致动。
附图标记620表示入口输送部,该入口输送部包括用于接收来自接收部610的册子并且向输送方向的下游输送册子的下输送带621和上输送带622。上输送带622可根据册子的厚度绕支撑轴623枢转,并且被弹簧(未示出)压向下输送带621。下输送带621和上输送带622由驱动马达SM4驱动。
附图标记615表示入口检测传感器,该入口检测传感器被构造成检测是否从骑马装订部800接收了册子以及册子是否位于下输送带611上。附图标记616表示出口检测传感器,该出口检测传感器检测册子并且产生用于致动侧引导件对612和输送爪613的输入信号。
附图标记625表示包括保持单元630和弄方处理单元640的变形处理部,其中,保持单元630通过从上下方夹着册子的折叠部来保持折叠部,弄方处理单元640定位册子的折叠脊部并且与折叠脊部压力接触。
用作保持单元的保持单元630由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上部单元和与上部单元相面对并且被固定成框架的下保持板631组成。上部单元包括牢固的保持基部632和上保持板633,其中,利用驱动马达SM5的驱动、经由连结构件636、637和638使保持基部632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利用可滑动的连结构件634将上保持板633连结到保持基部632,绕可滑动的连结构件634的外周布置压缩弹簧635。
作为保持构件对的下保持板631和上保持板633具有互相平行的相对的保持面。当保持基部632位于上方位置时,册子被输送至该相对的保持面之间的空间。当保持基部632位于下方位置时,根据册子的厚度伸缩的压缩弹簧635使下保持板631的保持面和上保持板633的保持面可靠地夹住和保持册子。由于用于册子的下保持板631的保持面和上保持板633的保持面是没有任何突起的平滑面,因此,当册子被这些面夹住和保持时,不会在册子上留下压痕。附图标记639表示用于检测保持基部632是否位于上方位置的上死点检测传感器。附图标记681表示用作厚度检测部的厚度检测传感器,当册子处于被保持状态时,该厚度检测传感器通过检测上保持板633的位置来检测册子的厚度。
接着,将参照图3、图4和图5说明弄方处理单元640。图4是沿图3中的箭头IV-IV观察的图。图5示出了从输送方向的上游侧观察时的图3中的弄方处理单元640。
弄方处理单元640包括可动单元656a,以沿着由框架体(未示出)支撑的滑动轴642和643在图4和图5中的箭头A所示的方向上可动的方式支撑该可动单元656a。可动单元656a经由连结构件653a被安装到同步带652a,并且经由皮带轮(pulley)654a和655a被驱动马达SM6驱动。
可动单元656a具有可动基部641a,切换单元657由固定到可动基部641a的滑动轴646和647可滑动地支撑。可以由滑动螺杆645和驱动马达SM8使切换单元657沿着滑动轴646和647在图5中的箭头B的方向上移动。在切换单元657中,支撑轴648a被可转动地安装到切换基部644,用作定位构件的止动件649a、用作压接构件的第一压接构件650和用作压接构件的第二压接构件651被固定到支撑轴648a。
止动件649a与稍后说明的止动件649b协同工作,以用作通过使所输送的册子的折叠脊部与止动件抵接而将册子定位在弄方(变形)处理位置的定位构件。
第一压接构件650和第二压接构件651是通过与册子的折叠脊部压力接触来对弯曲形状的折叠脊部进行弄方处理从而使折叠脊部变形为有方角的压接构件。当两个压接构件650和651与折叠脊部压力接触时,两个压接构件650和651在册子的厚度方向上具有不同的压接宽度。通过根据厚度检测传感器681所获得的检测结果(即,册子的厚度)使切换单元657沿图5中的箭头B的方向移动来进行第一压接构件650和第二压接构件651之间的选择切换操作。
用作切换构件的切换单元657设置有用作检测部的基准位置检测传感器659。基于基准位置检测传感器659的检测结果,确定切换单元657沿箭头B的方向移动时的基准位置。
弄方处理单元640还包括可动单元656b,以沿着由框架体(未示出)支撑的滑动轴642和643在图4和图5中的箭头A所示的方向上可动的方式支撑该可动单元656b。可动单元656b经由连结构件653b被安装到同步带652b,并且经由皮带轮654b和655b被驱动马达SM7驱动。
可动单元656b具有可动基部641b。支撑轴648b被可转动地安装到可动基部641b。用作定位构件的止动件649b被固定到支撑轴648b。止动件649b与止动件649a协同工作,以用作通过使所输送的册子的折叠脊部与止动件抵接而将册子定位在弄方位置的定位构件。由止动件649a和止动件649b定位的册子的折叠脊部的位置是用作构成保持单元的保持构件对的下保持板631和上保持板633之间的距保持构件对的端部预定距离的靠内位置。
可动单元656a和可动单元656b分别具有基准位置检测传感器658a和658b。基于基准位置检测传感器658a和658b的检测结果,确定可动单元656a和可动单元656b沿箭头A的方向移动时的基准位置。
止动件649a和649b、第一压接构件650以及第二压接构件651均为圆盘状并且具有如图6的(A)至(F)所示的尺寸关系。参照图6的(A)和(B),止动件649a和649b的直径为D1,并且止动件649a和649b被构造成进入下保持板631的保持面和上保持板633的保持面之间的间隙中,从而将册子定位在折叠脊部不从下保持板631和上保持板633的输送方向上的下游端部突出的位置。
止动件649a和649b的高度为H1,该高度大于所输送的册子的厚度,使得无需越过止动件就能够定位具有最大可处理厚度的册子的折叠脊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在骑马装订部800中制成的册子包括通过对折单张片材或者小于等于25张片材制成的册子。通过对折1张至10张片材制成的册子无需进行弄方处理,而通过对折11张至25张片材制成的册子需要进行弄方处理。
原因是:通过对折1张至10张片材制成的册子的厚度小,从而,当要对折叠脊部进行弄方处理时,难以确保变形区域(压接量(pressing amount));即使对册子进行了弄方处理,册子的打开侧的开度也不会显著改变。在该情况下,术语“变形区域(压接量)”是指从变形处理之前的折叠脊部的顶部延伸到变形处理之后获得的折叠脊部的平滑面的区域。
尽管弄方(变形)处理是选择性地对通过对折11张至25张片材制成的册子进行的,但是,也要根据被处理的册子的厚度来进行弄方处理。如图6的(C)和(D)所示,当册子的厚度在T2至T3的范围时,使用高度(压接宽度)为H2的第一压接构件650进行弄方处理。
参照图6的(E)和(F),当册子的厚度在T4至T5的范围时,通过切换将要使用的压接构件来进行弄方处理,从而使用高度(压接宽度)为H3的第二压接构件651来进行弄方处理。
止动件649a和649b的直径D1、第一压接构件650的直径D2以及第二压接构件651的直径D3满足关系:D1<D2<D3。当使用第一压接构件650对较薄的册子进行弄方处理时,变形区域(压接量)被设定为:P2=(D2-D1)/2。具体地,在第一压接构件650的作用下的变形区域(压接量)是从由止动件649a和649b定位的折叠脊部的顶部位置延伸到由第一压接构件650进行变形处理后获得的折叠脊部的平滑面的区域。
另一方面,当使用第二压接构件651对较厚的册子进行弄方处理时,变形区域(压接量)被设定为:P3=(D3-D1)/2,厚册子的变形区域(压接量)被设定成大于较薄的册子的变形区域(P2<P3)。具体地,在第二压接构件651的作用下的变形区域(压接量)是从由止动件649a和649b定位的折叠脊部的顶部位置延伸到由第二压接构件651进行变形处理后获得的折叠脊部的平滑面的区域。
因此,进行弄方(变形)处理时的变形区域(压接量)是基于压接构件的直径而不是基于由止动件定位的折叠脊部的位置来设定的。第一压接构件650和第二压接构件651从下保持板631的端部和上保持板633的端部向内移动预定距离,从而与册子的折叠脊部压力接触。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压接构件650和651与册子的折叠脊部压力接触之前,变形区域P2和P3中的下保持板631的保持面和上保持板633的保持面不与册子的折叠脊部抵接。当压接构件650和651与册子的折叠脊部压力接触时,不与下保持板631的保持面和上保持板633的保持面抵接的册子的折叠脊部开始变形。然而,下保持板631的保持面和上保持板633的保持面抑制超过保持面之间的间隙、即由下保持板631和上保持板633保持的册子的厚度的变形。在该情况下,变形区域P2和P3中的下保持板631的保持面和上保持板633的保持面起到限制折叠脊部沿册子的厚度方向的变形的限制部的功能。这样,折叠脊部沿厚度方向的变形被限制在保持面之间的间隙内,从而提高了堆叠性。
尽管在本实施方式中下保持板631的限制部和上保持板633的限制部被设为彼此平行且从下保持板631的保持面和上保持板633的保持面连续延伸的平滑限制面,但是,限制部就不必互相平行,而只要限制部能够抑制超过册子的厚度的变形即可。此外,限制面不必从下保持板631的保持面和上保持板633的保持面连续延伸,限制面也可被设置成独立部件。
通过使可动单元656a和656b滑动,止动件649a和649b、第一压接构件650和第二压接构件651可以沿图4中的箭头A的方向通过保持单元630的下保持板631的保持面和上保持板633的保持面之间地往复移动。
当可动单元656a位于保持板631和633的沿宽度方向的外侧时,可以通过使切换单元657沿轴向滑动来切换将被插入到下保持板631的保持面和上保持板633的保持面之间的压接构件。当从入口输送部620传送的册子被定位在保持单元630时,止动件649a和649b进入下保持板631的保持面和上保持板633的保持面之间的间隙中,从而与册子的折叠脊部抵接并且定位该折叠脊部。
尽管在本实施方式中折叠脊部被定位在不从下保持板631的端部和上保持板633的端部突出的位置,但折叠脊部的位置不限于此。只要在由下保持板631的保持部和上保持板633的保持部限制册子的沿厚度方向的变形从而防止变形处理后的折叠脊部从下保持板631的端部和上保持板633的端部突出的状态下进行变形处理,就仍然可以实现本发明的优点。换句话说,变形处理前的折叠脊部可被定位在从下保持板631的端部和上保持板633的端部突出的位置。
抵接位置位于册子的宽度内并且关于册子的沿宽度方向的中心彼此对称(图7A)。由定位检测传感器626检测输送到止动件649a和649b的册子。
如上所述,止动件649a和649b的高度(压接宽度)大于册子的厚度,使得具有最大可处理厚度的册子的折叠脊部可以与止动件抵接并且可以被止动件定位。因此,当止动件649a和649b被定位在下保持板631和上保持板633之间时,上保持板633不能保持册子。
当册子的折叠脊部附近将被保持单元630夹住并保持时,如图7B所示,在册子被设置在适当的位置之后,将止动件649a和649b移动至下保持板631和上保持板633的沿宽度方向的外侧。在该情况下,册子的折叠脊部不从下保持板631和上保持板633的下游端面突出,由于由入口输送部620的下输送带621和上输送带622夹持册子,因此,防止了册子的移位。
随后,如图7C所示,根据由厚度检测传感器681检测到的册子的厚度,切换单元657将止动件649a切换成第一压接构件650或第二压接构件651。图7C示出了止动件649a被切换成第二压接构件651的状态。然后,参照图8A和图8B,通过使可动单元656a向册子的另一端移动以使第二压接构件651与册子的折叠脊部压力接触来进行弄方(变形)处理。
随后,如图8C所示,经过弄方处理的册子被输送到输送方向的下游。图9示出了具有被弄方的折叠脊部的册子。
由于折叠脊部是在册子的折叠部不从下保持板631和上保持板633突出的情况下在被下保持板631和上保持板633保持的状态下被加压和变形的,因此,防止了册子的被加压的折叠部沿厚度方向向外变宽,并且防止了被弄方处理的脊部的宽度变得大于册子的厚度。另外,因为防止了册子由于受到过大的加压力而被压垮,所以防止了册子的中央部的不需要弄方处理的片材的变形。
此外,由于册子的折叠部不从下保持板631和上保持板633的下游端突出,因此,当压接构件对折叠部加压时,防止了册子的变形折叠部与下保持板631和上保持板633的角部接触,从而防止了册子产生压痕。此外,由于保持册子的下保持板631的保持面和上保持板633的保持面是没有任何突起的平滑面,因此,当册子被这些面夹住并保持时,防止了册子产生压痕。另外,由于可以使用用于加压折叠部的可转动的压接构件对册子的折叠脊部顺次施加均一的加压力,因此,可以制成平滑成品的册子。
图3中的附图标记660表示出口输送部,该出口输送部包括用于接收来自保持单元630的被弄方处理的册子并且向输送方向的下游输送册子的下输送带661和上输送带662。上输送带662可根据册子的厚度绕支撑轴663枢转,并且被弹簧(未示出)压向下输送带661。下输送带661和上输送带662被连结到入口输送部620并且被驱动马达SM4驱动。
附图标记670表示输送托盘,从出口输送部660排出的册子被堆叠在该输送托盘上。输送托盘670的下表面设置有输送带671,该输送带671通过驱动马达SM10的驱动而沿输送方向移动,每次册子被排出时,输送带671重复移动预定量,从而允许册子堆叠在输送带671上。设置用于检测册子从出口输送部660排出的排出检测传感器664。
图10是复印设备1000的方框图。CPU电路部150包括CPU(未示出)和ROM 151。基于存储在ROM 151中的控制程序和操作部1中的设定控制原稿供给器控制部101、图像读取器控制部201、图像信号控制部202、打印机控制部301、整理器控制部501和外部I/F 203。原稿供给器控制部101控制原稿供给器部100,图像读取器控制部201控制图像读取器部200,打印机控制部301控制打印机部300。整理器控制部501控制整理器500和骑马装订部800。此外,弄方处理控制部601基于来自整理器控制部501的命令控制弄方处理装置600。
操作部1包括用于设定与图像形成相关的各种功能的多个键和用于显示设定模式的显示部。操作部1将与操作者进行的键操作对应的键信号输出到CPU电路部150,并且在显示部上显示基于来自CPU电路部150的信号的对应信息。
RAM 152被用作暂时保持控制数据的区域和与控制相关的计算的工作区域。外部I/F 203用作复印设备1000与外部计算机204之间的接口,并且将来自计算机204的打印数据展开成位图图像,并且将该图像作为图像数据输出到图像信号控制部202。由图像读取器部200读取的原稿图像被从图像读取器控制部201输出到图像信号控制部202。打印机控制部301将来自图像信号控制部202的图像数据输出到曝光控制部110。
图11是弄方处理控制部601的方框图。弄方处理控制部601被构造成控制驱动马达。
基于上述构造,现在将说明在根据本发明的弄方处理装置600中进行的弄方(变形)处理过程中各部件的操作和册子的移动。
首先,当在操作部1中选择骑马装订模式时,可以进行是否设定弄方处理模式的选择。
如果未选择弄方处理模式,则在骑马装订部800制成的骑马装订后的册子经由下输送带611、输送爪613、入口输送部620和出口输送部660被排出到输送托盘670上。在这种情况下,侧引导件对612、上保持板633、可动单元656a和656b被移动到不阻挡输送路径的位置。
下面将详细说明选择弄方处理模式时进行的操作。图12、图13、图14A和图14B是示出选择弄方处理模式时进行的操作的流程的流程图。
参照图12,当选择弄方处理模式时,在步骤S1中,弄方处理装置600进行初始操作。具体地,将侧引导件对612和输送爪613设定在初始位置,将保持基部632移动至由上死点检测传感器639限定的上方位置。可动单元656a移动至由基准位置检测传感器658a限定的基准位置,可动单元656b移动至由基准位置检测传感器658b限定的基准位置,切换单元657移动至由基准位置检测传感器659限定的基准位置。当将在骑马装订部800制成册子时,在册子被第二折叠输送辊对812排出到接收部610之前,在步骤S2中,通知弄方处理控制部601包括册子中的片材的数量、片材尺寸和要制作的册子的数量在内的片材信息。随后,在步骤S3中,弄方处理控制部601判断所通知的册子中的片材的数量是否大于等于11张。如果所通知的片材的数量小于11张,则操作进入选择弄方处理关闭模式的步骤S4,而如果所通知的片材的数量大于等于11张,则操作进入选择弄方处理开启模式的步骤S5。
如果册子中的片材的数量小于等于10张并且选择弄方处理关闭模式,则操作进入图13所示的流程图。
在步骤S21中,被布置在接收部610的输送路径的两侧的侧引导件对612根据册子的尺寸移动至待机位置。在步骤S22中,当收到来自骑马装订部800的册子排出通知时,在步骤S23中,由驱动马达SM1转动下输送带611以输送册子。在步骤S24和步骤S25中,在入口检测传感器615和出口检测传感器616检测到片材束后,在步骤S26中暂时停止输送处理。随后,在步骤27中,由驱动马达SM2驱动侧引导件对612进行对齐处理。
然后,在步骤S28中,驱动马达SM4驱动入口输送部620和出口输送部660,在步骤S29中,被布置在接收部610的上游侧的输送爪613和下输送带611恢复对册子的输送处理。由驱动马达SM3驱动输送爪613。随后,在步骤S30中,出口检测传感器616检测到册子的排出,在步骤S31中,输送爪613退避到输送方向的上游。
在步骤S32中,由入口输送部620和出口输送部660输送的册子被排出到输送托盘670上,并且由排出检测传感器664检测该册子处于排出状态。在步骤S33中,停止对入口输送部620和出口输送部660的驱动。排出到输送托盘670上的册子被顺次一个在另一个之上地堆叠。在步骤S34中,如果所排出的册子不是最后的册子,则操作返回到步骤S21,而如果所排出的册子是最后的册子,则在步骤S35中结束工作。
另一方面,如果册子中的片材的数量大于等于11张,则选择弄方处理开启模式,操作进入图14A和图14B所示的流程图。
首先,在步骤S51中,被布置在接收部610的输送路径的两侧的侧引导件对612根据册子的尺寸移动至待机位置,被切换单元657切换成止动件649a的可动单元656a和656b移动至限制位置。限制位置取决于册子的尺寸而改变,并且限制位置是如下位置:当册子的折叠脊部与止动件649a和649b抵接时,止动件649a和649b不转动,从而维持册子的折叠脊部相对于可动单元656a和656b的移动方向的平行度。
在步骤S52中,当收到来自骑马装订部800的册子排出通知时,在步骤S53中,由驱动马达SM1使下输送带611转动以输送册子。在步骤S54和步骤S55中,在入口检测传感器615和出口检测传感器616检测到片材束后,在步骤S56中,暂时停止输送处理。随后,在步骤S57中,由驱动马达SM2驱动侧引导件对612进行对齐处理。
然后,在步骤S58中,驱动马达SM4驱动入口输送部620和出口输送部660,在步骤S59中,被布置在接收部610的上游侧的输送爪613和下输送带611恢复对册子的输送处理。由驱动马达SM3驱动输送爪613,在步骤S60中,当出口检测传感器616检测到册子的排出时,在步骤S61中,输送爪613退避到输送方向的上游侧。
在步骤S62中,当定位检测传感器626检测到入口输送部620所输送的册子时,在步骤S63中,停止对入口输送部620的驱动。在该情况下,如图15A所示,册子的折叠脊部与止动件649a和649b抵接,从而被定位在折叠脊部不从下保持板631和上保持板633的沿输送方向的下游端突出的位置。
随后,在步骤S64中,可动单元656a和656b从下保持板631和上保持板633之间移动至位于下保持板631和上保持板633的沿宽度方向的外侧的各自待机位置。在步骤S65中,由驱动马达SM5使保持基部632移动至下方位置,使得册子被下保持板631和上保持板633夹住和保持。
随后,在步骤S66中,厚度检测传感器681检测到夹住和保持册子的上保持板633的位置,从而测量出册子的厚度。在步骤S67中,如果由厚度检测传感器681获得的检测结果位于T2至T3的范围,则选择第一压接构件650,而如果检测结果位于T4至T5的范围,则选择第二压接构件651。然后,在步骤S68中,移动可动单元656a,从而弄方处理册子的折叠脊部。
图15B示出了使用第一压接构件650进行弄方处理的状态,图16A示出了使用第二压接构件651进行弄方处理的状态。
由于以这种方式将册子的折叠脊部保持在下保持板631和上保持板633的内侧,因此,当弄方处理册子的折叠脊部时,防止了由保持板631和633在册子的封面和封底上形成压痕。
此外,由于折叠脊部被下保持板631、上保持板633以及压接构件650或651包围,因此,防止了折叠脊部受到过大的加压力,并且在折叠脊部上形成宽度与册子的厚度基本相等的平滑面(背面)。因此,防止了册子的中央部的片材变形,从而可以制成具有良好外观的册子。
在步骤S69中,当完成可动单元656a的移动时,保持基部632移动至上方位置,使得下保持板631和上保持板633彼此离开地移动。随后,如图15C和图16B所示,在步骤S70中,由驱动马达SM4驱动出口输送部660,使得出口输送部660将册子排出到输送托盘670上。然后,在步骤S71中,当排出检测传感器664检测到册子处于排出状态时,在步骤S72中,停止对出口输送部660的驱动。排出到输送托盘670上的册子被顺次一个在另一个之上地堆叠。在步骤S73中,如果所排出的册子不是最后的册子,则操作返回到步骤S51,而如果所排出的册子是最后的册子,则在步骤S74中结束工作。
尽管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通过对折单张片材或多达25张片材制成的册子为例说明了在骑马装订部800中制成的册子,但是,片材的数量可以根据骑马装订部800的性能而改变。
此外,尽管以通过对折11张以上的片材制成的册子为例说明了将被弄方处理的册子,但是,片材的数量不应限制本发明,片材的数量可以根据介质的基重或厚度而改变。
尽管在上面的说明中通过根据将被弄方处理的册子的厚度在具有两种高度(压接宽度)和不同直径的压接构件之间进行切换来实现弄方处理,但是,也可使用具有更多不同尺寸特征的三种以上的压接构件。
此外,尽管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操作是根据个案通过使用传感器检测册子的厚度进行的,但是,这些操作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根据如介质的基重、介质的厚度和片材的数量等用于确定册子的厚度的条件来进行。
虽然已经参照典型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典型实施方式。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应符合最宽的解释,以覆盖所有变型、等同结构和功能。

Claims (24)

1.一种片材处理设备,其包括:
保持单元,所述保持单元保持由折叠的片材制成的册子,所述保持单元具有夹持所述册子的一对相对的保持构件;和
压接构件,所述压接构件与由所述保持单元保持的所述册子的折叠脊部压力接触从而使所述折叠脊部变形,
其中,所述压接构件通过进入所述一对保持构件之间的间隙中并且与所述册子的所述折叠脊部压力接触而使所述折叠脊部变形,所述一对保持构件包括限制部,所述限制部限制所述册子的所述折叠脊部,从而防止所述册子的由于所述压接构件而变形的所述折叠脊部变形至超过由所述一对保持构件夹住和保持的所述册子的厚度的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保持构件的所述限制部包括彼此平行的限制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片材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面从所述一对保持构件的保持所述册子的保持面连续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接构件是沿由所述保持单元保持的所述册子的所述折叠脊部移动的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片材处理设备还包括:
定位构件,所述定位构件通过使所述册子的所述折叠脊部与所述定位构件抵接来定位所述册子,
其中,所述保持单元保持由所述定位构件定位的所述册子,所述压接构件使由所述保持单元保持的所述册子的所述折叠脊部变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片材处理设备还包括折叠所述片材的折叠单元,
其中,所述压接构件使由被所述折叠单元折叠的片材制成的所述册子的所述折叠脊部变形。
7.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包括:
图像形成部,所述图像形成部在片材上形成图像;和
片材处理设备,所述片材处理设备对形成有图像的所述片材进行处理,
其中,所述片材处理设备包括:
保持单元,所述保持单元保持通过折叠所述片材制成的册子,所述保持单元包括夹持所述册子的一对相对的保持构件;和
压接构件,所述压接构件与由所述保持单元保持的所述册子的折叠脊部压力接触从而使所述折叠脊部变形,
其中,所述压接构件通过进入所述一对保持构件之间的间隙中并且与所述册子的所述折叠脊部压力接触而使所述折叠脊部变形,所述一对保持构件包括限制部,所述限制部限制所述册子的所述折叠脊部,从而防止所述册子的由于所述压接构件而变形的所述折叠脊部变形至超过由所述一对保持构件夹住和保持的所述册子的厚度的厚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保持构件的所述限制部包括彼此平行的限制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面从所述一对保持构件的保持所述册子的保持面连续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接构件是沿由所述保持单元保持的所述册子的所述折叠脊部移动的辊。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片材处理设备还包括定位构件,所述定位构件通过使所述册子的所述折叠脊部与所述定位构件抵接来定位所述册子,
其中,所述保持单元保持由所述定位构件定位的所述册子,所述压接构件使由所述保持单元保持的所述册子的所述折叠脊部变形。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片材处理设备还包括折叠所述片材的折叠单元,
其中,所述压接构件使由被所述折叠单元折叠的片材制成的所述册子的所述折叠脊部变形。
13.一种片材处理设备,其包括:
保持单元,所述保持单元保持由折叠的片材制成的册子,所述保持单元具有夹持所述册子的一对相对的保持构件;
压接构件,所述压接构件进入所述一对保持构件之间的间隙中并且与由所述保持单元保持的所述册子的折叠脊部压力接触,从而使所述折叠脊部变形;和
限制部,所述限制部被设置于所述保持单元,当由所述压接构件使所述折叠脊部变形时,所述限制部限制所述折叠脊部的超过由所述一对保持构件保持的所述册子的厚度的变形。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片材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保持构件的所述限制部包括彼此平行的限制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片材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面从所述一对保持构件的保持所述册子的保持面连续延伸。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片材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接构件是沿由所述保持单元保持的所述册子的所述折叠脊部移动的辊。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片材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片材处理设备还包括:
定位构件,所述定位构件通过使所述册子的所述折叠脊部与所述定位构件抵接来定位所述册子,
其中,所述保持单元保持由所述定位构件定位的所述册子,所述压接构件使由所述保持单元保持的所述册子的所述折叠脊部变形。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片材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片材处理设备还包括折叠所述片材的折叠单元,
其中,所述压接构件使由被所述折叠单元折叠的片材制成的所述册子的所述折叠脊部变形。
19.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包括:
图像形成部,所述图像形成部在片材上形成图像;和
片材处理设备,所述片材处理设备对形成有图像的所述片材进行处理,
其中,所述片材处理设备包括:
保持单元,所述保持单元保持由折叠的片材制成的册子,所述保持单元具有夹持所述册子的一对相对的保持构件;
压接构件,所述压接构件进入所述一对保持构件之间的间隙中并且与由所述保持单元保持的所述册子的折叠脊部压力接触,从而使所述折叠脊部变形;和
限制部,所述限制部被设置于所述保持单元,当由所述压接构件使所述折叠脊部变形时,所述限制部限制所述折叠脊部的超过由所述一对保持构件保持的所述册子的厚度的变形。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保持构件的所述限制部包括彼此平行的限制面。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面从所述一对保持构件的保持所述册子的保持面连续延伸。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接构件是沿由所述保持单元保持的所述册子的所述折叠脊部移动的辊。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定位构件,所述定位构件通过使所述册子的所述折叠脊部与所述定位构件抵接来定位所述册子,
其中,所述保持单元保持由所述定位构件定位的所述册子,所述压接构件使由所述保持单元保持的所述册子的所述折叠脊部变形。
24.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折叠所述片材的折叠单元,
其中,所述压接构件使由被所述折叠单元折叠的片材制成的所述册子的所述折叠脊部变形。
CN201010133597.9A 2009-03-16 2010-03-15 片材处理设备和装配有该片材处理设备的图像形成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379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63013 2009-03-16
JP2009-063013 2009-03-16
JP2009207096A JP5473502B2 (ja) 2009-03-16 2009-09-08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207096 2009-09-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37906A true CN101837906A (zh) 2010-09-22
CN101837906B CN101837906B (zh) 2013-03-20

Family

ID=427300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33597.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37906B (zh) 2009-03-16 2010-03-15 片材处理设备和装配有该片材处理设备的图像形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8276900B2 (zh)
JP (1) JP5473502B2 (zh)
CN (1) CN101837906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42575A (zh) * 2010-10-08 2012-05-09 株式会社理光 册子处理装置、图像形成系统及册子处理方法
CN103935152A (zh) * 2014-05-09 2014-07-23 新乡市布克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八开试卷的书背成型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65139B2 (ja) * 2009-10-07 2014-04-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5464962B2 (ja) * 2009-10-07 2014-04-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5377210B2 (ja) * 2009-10-07 2013-12-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5610780B2 (ja) * 2010-01-20 2014-10-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43565B2 (ja) * 2010-08-02 2016-07-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65614B2 (ja) * 2011-02-22 2015-08-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冊子成形装置及び用紙後処理装置
JP5834513B2 (ja) * 2011-06-13 2015-12-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用紙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EP2695741B1 (de) * 2012-08-09 2015-03-04 Müller Martini Holding AG Fadenheftmaschine
KR20150001324A (ko) * 2013-06-27 2015-01-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인쇄매체 후처리 유닛 및 이를 갖춘 화상형성장치
US10071589B2 (en) * 2013-12-30 2018-09-11 Lsc Communications Us, Llc Saddle stitch books and methods of producing the sam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48779A (zh) * 2004-01-27 2005-08-03 佳能株式会社 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片材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US20070035081A1 (en) * 2005-08-11 2007-02-15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Bookbinding system,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bookbinding apparatus
JP2007144679A (ja) * 2005-11-25 2007-06-14 Fuji Xerox Co Ltd 用紙処理装置
CN101032897A (zh) * 2006-03-09 2007-09-12 尼司卡股份有限公司 装订装置和采用它的成像系统
JP2008207965A (ja) * 2007-01-31 2008-09-11 Canon Inc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0005333D0 (en) 2000-03-07 2000-04-26 Watkiss Automation Ltd Methods of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booklets
JP2004168539A (ja) * 2002-11-22 2004-06-17 Max Co Ltd 紙折り装置
GB2401820B (en) * 2003-05-21 2007-01-17 Watkiss Automation Ltd Booklet production
JP4164454B2 (ja) * 2004-02-27 2008-10-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560413B2 (ja) * 2004-02-27 2010-10-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束背面折り部平坦処理装置、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217654B2 (ja) * 2004-04-12 2009-02-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背面折り部平坦処理装置及び該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760280B2 (ja) * 2005-10-07 2011-08-3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折り部平坦化装置
US7905474B2 (en) * 2007-06-19 2011-03-15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Sheet finishe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and sheet finishing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48779A (zh) * 2004-01-27 2005-08-03 佳能株式会社 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片材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US20070035081A1 (en) * 2005-08-11 2007-02-15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Bookbinding system,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bookbinding apparatus
JP2007144679A (ja) * 2005-11-25 2007-06-14 Fuji Xerox Co Ltd 用紙処理装置
CN101032897A (zh) * 2006-03-09 2007-09-12 尼司卡股份有限公司 装订装置和采用它的成像系统
JP2008207965A (ja) * 2007-01-31 2008-09-11 Canon Inc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42575A (zh) * 2010-10-08 2012-05-09 株式会社理光 册子处理装置、图像形成系统及册子处理方法
CN102442575B (zh) * 2010-10-08 2014-05-28 株式会社理光 册子处理装置、图像形成系统及册子处理方法
CN103935152A (zh) * 2014-05-09 2014-07-23 新乡市布克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八开试卷的书背成型装置
CN103935152B (zh) * 2014-05-09 2016-01-20 新乡市布克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八开试卷的书背成型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37906B (zh) 2013-03-20
US8276900B2 (en) 2012-10-02
US20120321414A1 (en) 2012-12-20
US8376344B2 (en) 2013-02-19
JP2010241597A (ja) 2010-10-28
JP5473502B2 (ja) 2014-04-16
US20100230886A1 (en) 2010-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37906B (zh) 片材处理设备和装配有该片材处理设备的图像形成设备
JP4759345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624149B (zh) 片材处理装置以及成像装置
JP2007076793A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10780B2 (ja)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28099B2 (ja)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238811B2 (ja) 用紙断裁装置及び用紙後処理装置
JP5377210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5465139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9897962B2 (en) Sheet process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the same
JP2011126647A (ja) 断裁装置、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215627B2 (en)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534827B2 (ja)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45620A (ja)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05711A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
JP2008184311A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268582B2 (ja) シート積載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341992A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795261B2 (ja)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102009A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5578933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6408360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5511499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41660A (ja) 後処理装置
JP2012056107A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20

Termination date: 2017031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