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01486A - 变形玩具 - Google Patents

变形玩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01486A
CN101801486A CN200980100386A CN200980100386A CN101801486A CN 101801486 A CN101801486 A CN 101801486A CN 200980100386 A CN200980100386 A CN 200980100386A CN 200980100386 A CN200980100386 A CN 200980100386A CN 101801486 A CN101801486 A CN 1018014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terior member
movable
pair
main body
revolute p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003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奥村真之介
笠原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ami Digital Entertain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nami Digital Entertain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ami Digital Entertain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Konami Digital Entertain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8014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0148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HTOYS, e.g. TOPS, DOLLS, HOOPS OR BUILDING BLOCKS
    • A63H3/00Dolls
    • A63H3/36Details; Accessori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HTOYS, e.g. TOPS, DOLLS, HOOPS OR BUILDING BLOCKS
    • A63H3/00Dolls
    • A63H3/36Details; Accessories
    • A63H3/46Connections for limb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连结机构的露出、并且能够增大第二外装部件相对于第一外装部件的转动范围的变形玩具。胫部(19)的外装主体(63)覆盖中间部件(58)的一部分,并且,该外装主体具备开口部(111),该开口部(111)位于当胫部(19)转动从而接近大腿部(13)时与大腿部(13)对置的位置。可动外装部件(93)通过连杆机构(LM)移动,并经由连杆机构(LM)与中间部件(58)连结,当可动外装部件(93)位于第一位置时,该可动外装部件(93)堵住开口部(111);当可动外装部件(93)位于第二位置时,该可动外装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外装主体(63)的内部。

Description

变形玩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形状变化的变形玩具。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2004-344190号公报[专利文献1]和日本特开2004-344191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变形玩具,该变形玩具具有:第一外装部件,该第一外装部件构成大腿部;第二外装部件,该第二外装部件构成胫部;以及连结机构,该连结机构连结第一外装部件和第二外装部件。连结机构具备中间部件,该中间部件通过第一转动副与第一外装部件连结,并通过第二转动副与第二外装部件连结。因此,能够扩大第二外装部件相对于第一外装部件的转动范围。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34419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344191号公报
为了增大变形玩具的形状变化时第二外装部件相对于第一外装部件的转动范围,需要尽量避免第一外装部件与第二外装部件干涉。因此,以往形成为使构成连结机构的部件露出一定程度的状态。但是,当构成连结机构的部件的露出较大时,存在大大损害变形玩具的美观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连结机构的露出、并且能够增大第二外装部件相对于第一外装部件的转动范围的变形玩具。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对象的变形玩具包括:第一外装部件;第二外装部件;以及连结机构,该连结机构连结第一外装部件和第二外装部件。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谓外装部件(exterior member)是指用于构成变形玩具的外形、并经由连结机构与其他部件连结的部件。进而,连结机构具备中间部件,该中间部件通过第一转动副与第一外装部件连接,并且,通过第二转动副与第二外装部件连结。所谓通过转动副连结是指以使得两个连杆部件以转动副的中心线为中心转动的方式连结两个连杆部件。并且,构成第二转动副的部件以及中间部件的一部分配置于第二外装部件的内部。
在本发明中使用的第二外装部件具备外装主体和与该外装主体组合的可动外装部件。外装主体覆盖中间部件的一部分,并且具备开口部,该开口部位于这样的位置:当第二外装部件以第二转动副的转动中心为中心转动而接近第一外装部件时与第一外装部件对置的位置,所述开口部在朝向第一外装部件的第一方向、朝向中间部件的第二方向、以及与该第二方向相反的第三方向开口。进而,可动外装部件构成为经由连杆机构与中间部件连结,当可动外装部件位于第一位置时,该可动外装部件堵住开口部;当可动外装部件位于第二位置时,该可动外装部件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外装主体的内部。进而,连杆机构构成为:通过使第二外装部件以第二转动副的转动中心为中心转动,从而可动外装部件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变位,并且,可动外装部件始终在维持可动外装部件的外表面面向开口部的状态(与开口部对置的状态)的同时变位。
因此,根据本发明,当可动外装部件位于第一位置时,中间部件的一部分由外装主体和可动外装部件覆盖。进而,在使第二外装部件以第二转动副的转动中心为中心转动、从而使第二外装部件接近第一外装部件的过程中,在可动外装部件面向开口部的状态下,可动外装部件逐渐进入外装主体的内部。因此,在第二外装部件的转动过程中,能够抑制连结机构露出。并且,由于可动外装部件的至少一部分进入外装主体的内部,因此能够抑制构成第二外装部件的一部分的可动外装部件与第一外装部件干涉,能够增大第二外装部件相对于第一外装部件的转动范围。
并且,优选可动外装部件所处的第二位置以下述方式确定:当可动外装部件位于第二位置时,可动外装部件不与第一外装部件干涉。这样,由于第一外装部件与第二外装部件不会干涉,因此能够防止由于二者的干涉对两个外装部件的外表面造成损伤。
另外,连杆机构以将中间部件的一部分作为固定连杆的方式由第一可动连杆、第二可动连杆以及第三可动连杆构成,第一可动连杆通过第三转动副与中间部件连结;第二可动连杆通过第四转动副与第一可动连杆连结;第三可动连杆通过滑动副与第二可动连杆连结,并且由外装主体的一部分构成。进而,第二可动连杆由可动外装部件的一部分构成。这样,伴随着连杆机构的动作,能够使可动外装部件可靠地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变位。
在使用上述连杆机构的情况下,第四转动副的转动范围被限制为,当可动外装部件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往复移动时,可动外装部件在与外装主体的内壁面之间隔开间隙的状态下沿着外装主体的内壁面变位。这样,能够限定可动外装部件变位的过程中的可动外装部件的移动区域。结果,能够减小可动外装部件在外装主体内与其他部件干涉的可能性。
为了限制第四转动副的转动范围,例如,利用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构成可动外装部件,所述第一部件构成第二可动连杆,所述第二部件配置于该第一部件的外侧并堵住开口部。进而,在第一可动连杆的端部设有一个以上的突起。进一步,在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形成有供突起进入的槽部,该槽部允许突起以第四转动副的旋转中心为中心在受限的角度范围内摆动。这样,突起的动作被限制在槽部的内部,结果,能够限定摆动的角度范围。
位于第二可动连杆与第三可动连杆之间的滑动副由一对滑动槽和一对滑动件构成,所述一对滑动槽形成于外装主体的内壁部,所述一对滑动件设于第二可动连杆并在一对滑动槽内滑动。在该情况下,能够组合一对主体半部构成外装主体。进而,优选一对滑动槽分别形成于一对主体半部。如果以这种方式构成滑动副的话,当组装第二外装部件时,能够容易地构成滑动副。并且,能够容易地将一对滑动件定位在滑动槽内。
进而,优选滑动槽的形状以下述方式确定:可动外装部件的外表面不与外装主体的内壁面接触,并且可动外装部件沿着外装主体的内壁面变位。这样,即便构成连杆机构的部件的尺寸存在稍许偏差,也能够可靠地限制可动外装部件的移动范围,能够尽可能地覆盖中间部件。
另外,优选在中间部件安装有罩部件,该罩部件覆盖中间部件的未由第一外装部件和第二外装部件覆盖的部分。优选该罩部件以下述方式设置:当可动外装部件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变位时,罩部件不会与第一外装部件和第二外装部件干涉。这样,能够进一步提高美观性。
在变形玩具是人形变形玩具的情况下,能够将第一外装部件作为变形玩具的大腿部的外装,将第二外装部件作为变形玩具的胫部的外装。并且,也可以将第一外装部件作为变形玩具的上臂部的外装,将第二外装部件作为变形玩具的下壁部的外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变形玩具的实施方式(人形机器人玩具)的站立状态的侧视图。
图2(A)和(B)是图1的人形机器人玩具的腿部的右侧视图和主视图。
图3是用假想线示出配置于腿部的内部的部件的图2(A)的放大图。
图4是将图2的腿部的外装部件的一部分去掉并将内部构造放大进行表示的立体图。
图5是进一步去掉图4所示的内部构造的一部分进行表示的图。
图6是进一步去掉图4所示的内部构造的一部分进行表示的图。
图7(A)是将图2的腿部的小腿部分解后的分解立体图,(B)是将图7(A)中的一个部件进一步分解后的分解立体图,(C)是图7(B)中的一个部件的立体图。
图8(A)和(B)是对构成于图2的腿部的胫部的内部的连杆机构进行说明的图。
图9(A)至(D)是用于按照顺序对通过图8所示的连杆机构的作用使可动外装部件动作的过程进行说明的图。
图10(A)和(B)是改变角度示出通过图8所示的连杆机构的作用使可动外装部件动作的过程的中途的状态下的可动外装部件与外装主体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
图11是示出图7所示的曲轴部件和可动外装部件的变形例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变形玩具的实施方式的一例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变形玩具(人形机器人玩具)1的站立状态的侧视图。图1所示的人形机器人玩具1具有头部3、躯干部5、腰部7、一对臂部9以及一对腿部11。另外,图1中仅示出一方的左侧的臂部9和左侧的腿部11。在以下的说明中,以右侧的腿部11作为代表例进行说明。另外,头部3、躯干部5、腰部7以及一对臂部9的结构能够适当采用公知的结构,详细情况与本发明的主旨无关,因此省略说明。腿部11由大腿部13和小腿部15构成。进而,小腿部15进一步由膝部17、胫部19、脚踝部21以及脚部23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大腿部13相当于本发明的变形玩具的第一外装部件,胫部19相当于本发明的变形玩具的第二外装部件。虽然图1中并未示出,但是,在大腿部13与胫部19之间设有后述的连结机构20,该连结机构20允许两者之间的转动运动。
图2(A)和(B)是腿部11的右侧视图和主视图,图3是用假想线示出配置于腿部11的内部的部件的右侧视图,图4是示出将腿部11的外装部件的一部分去掉之后的内部构造的图,图5和图6是进一步去掉图4所示的内部构造的一部分之后的图。进一步,图7(A)是将小腿部15分解之后的分解立体图,图7(B)是将图7(A)中的一个部件进一步分解之后的分解立体图。进而,图8(A)和(B)是用于对构成于胫部19的内部的连杆机构LM进行说明的图。
如图2至图6所示,大腿部13(第一外装部件)在由两个外装半部24构成的外装主体25的上侧端部内具备关节构造27。该关节构造27具备轴部29和轴部31,轴部29通过未图示的转动副以转动自如的方式与腰部7连结,轴部31通过转动副以转动自如的方式与外装主体25连结。如图4和图5所示,在外装主体25的上侧端部的内部设有一对壁部33和35,这一对壁部33和35在外装主体25的长度方向隔开间隔配置。进而,轴部31由一对壁部33和35支承为转动自如,并且设于轴部31的末端的凸缘部32构成防脱部。并且,在外装主体25的下侧端部的内部也设有一对壁部37和39,这一对壁部37和39在外装主体25的长度方向隔开间隔配置。进而,末端具备凸缘部40的轴部41由这一对壁部37和39支承为转动自如。轴部41一体地设于在中心具有转动轴43的环状部件45的外周部。环状部件45与转动轴43之间由厚度较薄的环状连结部44连结。进而,如图5和图6所示,在环状连结部44的两侧(转动轴43的轴线方向两侧),在环状部件45与转动轴43之间形成有一对环状的空间46。
一对夹持部47和49配置于环状部件45的两侧。在一对夹持部47和49的与环状部件45对置的部分一体地设有一对筒体(未图示),这一对筒体嵌合于一对环状的空间46内并在转动轴43的周围转动。通过这一对筒体在转动轴43的周围转动,一对夹持部47和49以转动轴43为中心在预定的转动范围转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大腿部13构成第一外装部件,并通过设于一对夹持部47和49的未图示的一对筒体与转动轴43的嵌合构造构成以转动轴43为转动中心C1的第一转动副R1(图8)。如图4所示,在一对夹持部47和49的外壁部47W和49W分别安装有一对附件(attachment)51和53。进而,在该附件51和53中分别形成有细长的槽54。分别设于附件51和53的一对槽54以将连结机构20的中间部件58夹在中间的方式平行地延伸(参照图3和图4)。进而,如在图3中用假想线所示的那样,一对突起16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嵌合于这一对槽54中,所述一对突起16设于构成膝部17的外装的罩部件18的内壁部。如图3所示,槽54从膝部17的膝盖骨侧(皿側)朝向胫部19的腿肚侧的方向倾斜。因此,在图3所示的状态下,设于罩部件18的突起16位于倾斜的槽54的下方区域内。
在一对夹持部47和49的下部配置有另外一对夹持部55和57,这一对夹持部55和57与一对夹持部47和49组合,并与一对夹持部47和49构成为一体。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夹持部47和49与一对夹持部55和57以分别形成为一体的方式组合在一起,从而构成连结机构20的中间部件58。在一方的夹持部55一体地设有圆柱部59。进而,在夹持部55,在该夹持部55与圆柱部59的基部之间形成有环状的槽部61。并且,在另一方的夹持部57、在与圆柱部59和环状的槽部61对置的位置一体地形成有朝夹持部57的内部延伸的筒体62。
胫部19(第二外装部件)的外装主体63由一对侧壁半部65、67以及前方壁部69构成。如图7所示,一对侧壁半部65、67分别一体地具备构成外装主体63的后方壁部的后方壁部半部71和73。前方壁部69经由卡合构造固定于前方开口部68,该前方开口部68是在一对侧壁半部65和67组合在一起的状态下形成的。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侧壁半部65和67构成本发明的变形玩具的一对主体半部。在一对侧壁半部65和67的内壁部65W和67W分别一体地设有一对筒体75和77。一方的筒体75嵌合在形成于夹持部55的环状的槽部61内。圆柱部59的端部松弛地嵌合于筒体75的内部。并且,另一方的筒体77插入于设在夹持部57的筒体62内。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于侧壁半部67的筒体77、夹持部57内的筒体62、设于夹持部55的圆柱部59、以及设于侧壁半部65的筒体75的组合构成在第二转动副R2中利用的转动轴。胫部19的外装主体63通过第二转动副R2(图8)连结成能够相对于连结机构20的中间部件58(图4和图8)在预定的转动范围内转动,所述第二转动副R2以上述转动轴的轴线(后述的转动中心C2)作为转动中心。
在一对夹持部55和57中,在两者组合在一起的状态下形成有凹部79(图4和图7),该凹部79朝一对夹持部47和49开口且朝内侧方向和外侧方向开口。构成第一可动连杆L1的曲轴部件85的一端通过第三转动副R3(图8)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夹着一对夹持部55和57的凹部79形成的一对内壁部分83连结。曲轴部件85具备:板状部87;一体地设于板状部87的一端侧的两侧面的一对轴部89;以及一体地设于板状部87的另一端侧的两侧面的一对轴部91。在一对夹持部55和57的一对内壁部分81和83中设有一对孔部(未图示),通过这一对孔部与一对轴部89的嵌合构成第三转动副R3。
曲轴部件85通过第四转动副R4与构成第二可动连杆L2的可动外装部件93连结。如图7(B)所示,可动外装部件93由心部部件(第一部件)95和配置于心部部件95的外侧的外壁构成部件(第二部件)97构成。通过将图7(C)所示的设于外壁构成部件97的背面部97B的一对突起101紧紧地嵌合在设于心部部件95的一对孔部99中来构成可动外装部件93。心部部件95具有一对轴支承孔103,设于曲轴部件85的另一端的两侧面的一对轴部91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嵌合于这一对轴支承孔103。在使曲轴部件85的一对轴部91嵌合于心部部件的一对轴支承孔103之后,将设于外壁构成部件97的背面部的一对突起101嵌合在设于心部部件95的一对孔部99中,由此,阻止一对轴部91从一对轴支承孔103脱出。通过一对轴部91和一对轴支承孔103构成第四转动副R4。通过第四转动副R4的存在,可动外装部件93以一对轴部91(后述的转动中心C4)为中心转动。
在心部部件95中一体地设有沿着与一对轴部91的排列方向相同的方向排列的圆柱状的一对滑动件104。进而,在构成上述的胫部19的外装主体63的一部分的一对侧壁半部65和67的内壁部65W和67W分别一体地形成有闭环状的立起壁部106,该立起壁部106分别用于在内部形成滑动槽105。如图8(A)所示,立起壁部106具有这样的构造:通过半圆弧状的壁部108连结平行地延伸的一对直线状的壁部107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而成的构造。设于心部部件95的一对滑动件104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设于一对侧壁半部65和67的内壁部的一对滑动槽105嵌合。这样,立起壁部106一体地设于一对侧壁半部65和67,但是,在看作连杆机构的情况下,如图8(B)所示,可以认为一对侧壁半部65和67的一部分构成第三可动连杆L3。第三可动连杆L3的转动中心是第二转动副R2的转动中心C2。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一对滑动件104和一对滑动槽105构成滑动副S。当将该滑动副S看作连杆机构时,位于第二转动副R2的转动中心C2和第三转动副R3的转动中心C3之间的中间部件58的一部分构成固定连杆L0。
在图8所示的连杆机构LM中,如图8(B)所示,当第三可动连杆L3以第二转动副R2的转动中心C2为中心朝逆时针方向转动时,滑动件104在滑动槽105内朝下方滑动。进而,当滑动件104在滑动槽105内朝下方移动时,第二可动连杆L2与第一可动连杆L1之间的角度变大,第一可动连杆L1以第三转动副的转动中心C3为中心朝顺时针方向转动。并且,可动外装部件93伴随着第二可动连杆L2的动作而动作。
如图3所示,胫部19的外装主体63覆盖连结机构20的中间部件58的一部分,并且,胫部19的外装主体63具备开口部111,该开口部111位于这样的位置:当胫部19以第二转动副R2的转动中心C2为中心转动而接近大腿部13时与大腿部13对置的位置,该开口部111在朝向大腿部13的第一方向D1、朝向中间部件58的第二方向D2以及与该第二方向D2相反的第三方向D3开口。
图9(A)至(D)是用于按照顺序对通过图8所示的连杆机构LM的作用使可动外装部件93动作的过程进行说明的图。并且,图10(A)和(B)是改变角度示出通过图8所示的连杆机构LM的作用使可动外装部件93动作的过程的中途的状态下的可动外装部件93与外装主体63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可动外装部件93经由连杆机构LM与中间部件58连结,并且构成为当位于第一位置[图3、图6、图9(A)所示的位置]时堵住形成于外装主体63的开口部111。并且,可动外装部件93构成为当位于第二位置[图9(D)]时至少一部分位于外装主体63的内部。因此,上述的连杆机构LM构成为,通过使胫部13的外装主体63以第二转动副R2的转动中心C2为中心转动,从而可动外装部件93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变位,并且可动外装部件93始终在维持可动外装部件93的外表面93S面向开口部111的状态的同时变位。换言之,在可动外装部件93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变位的过程[从图9(A)朝图9(D)变位的过程]中,可动外装部件93以使其外表面93S尽可能位于开口部111附近的方式移动,由此,无法通过开口部111从外侧看到位于外装主体63的内部的连结机构。
因此,当可动外装部件93位于第一位置[图9(A)]时,中间部件58的一部分由外装主体63和可动外装部件93覆盖。进而,在使胫部19以第二转动副R2的转动中心C2为中心在图9中朝逆时针方向转动、从而使胫部19接近大腿部13的过程中,在可动外装部件93面向开口部111的状态下,可动外装部件93逐渐进入外装主体63的内部。因此,在胫部19的转动过程中,能够抑制连结机构20露出。并且,由于可动外装部件93的至少一部分进入外装主体63的内部,因此能够抑制构成外装主体63的一部分的可动外装部件93与大腿部13干涉,能够增大胫部19相对于大腿部13的转动范围。
另外,可动外装部件93所处的第二位置优选以下述方式确定:当可动外装部件93位于第二位置时,可动外装部件93不会与大腿部13干涉。这样,大腿部13和胫部19完全不会干涉,因此能够防止由于二者的干涉对两个部件的外表面造成损伤。
另外,优选连杆机构LM以下述方式限制第四转动副R4的转动范围:当可动外装部件93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往复移动时,可动外装部件93在与外装主体63的内壁面之间隔开间隙的状态下沿着外装主体63的内壁面变位。以图9观察时,当第四转动副R4的转动范围(可动外装部件93以转动中心C为中心朝顺时针方向转动的旋转角度范围)广时,在可动外装部件93从第一位置朝第二位置移动的过程中,可动外装部件93有可能过度旋转,从而可动外装部件93的前端进入图9(B)所示的椭圆形的引导壁部113的左侧(在图9中观察)。当发生这种情形时,有可能无法使可动外装部件93返回第一位置,或者可动外装部件93的外表面与外装主体63的内壁部63W接触、或者与开口部111的边缘部111E接触而造成损伤。因此,如果限制第四转动副R4的转动范围的话,就能够限定可动外装部件93变位的过程中可动外装部件93的移动区域。结果,能够减小可动外装部件93在外装主体63内与其他部件干涉的可能性。
为了限制第四转动副的转动范围,例如如图11的变形例所示,在曲轴部件85’的板状部87’的另一端设置一个以上的突起90’。进一步,在心部部件95’形成供突起90’进入的槽部96’。突起90’与槽部96’之间的尺寸关系形成为允许突起90’以第四转动副R4’的旋转中心为中心在受限的角度范围内摆动的尺寸关系。即,在图11的变形例中,突起90’仅能在位于心部部件95’与外壁构成部件97’之间的槽部96’的内部进行受限的摆动动作,由此,能够防止可动外装部件93’以第四转动副R4’的转动中心C4’为中心过度地转动。另外,在图11的变形例中,对于与图4~图8的例子通用的部分,附加标号“’”并省略说明。
优选上述滑动槽105的形状以下述方式确定:可动外装部件93的外表面不与外装主体63的内壁面接触,并且允许可动外装部件93沿着外装主体63的内壁面变位。这样,即便构成连杆机构的部件的尺寸存在稍许偏差,也能够可靠地限制可动外装部件93的移动范围,能够尽可能地覆盖中间部件2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罩部件18安装于中间部件58,该罩部件18覆盖中间部件58的未由大腿部13和胫部19(第一和第二外装部件)覆盖的前方侧部分,因此能够形成更美的外观。另外,也可以不设置这种罩部件18,而是通过对大腿部13的外装主体25或者胫部19的外装主体63的形状进行研究而在一定程度上覆盖中间部件58的前方侧部分。因此,并非必须设置这种罩部件18。
另外,脚踝部23的构造与本发明没有关系,因此省略说明。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人形玩具的大腿部相当于第一外装部件、胫部相当于第二外装部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当然也可以用于人形玩具的任意部位。例如,也可以将人形玩具的上臂部作为第一外装部件,将下臂部作为第二外装部件。或者,也可以将人形玩具的胫部作为第一外装部件,将大腿部作为第二外装部件。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能够减少第二外装部件的转动过程中的连结机构的露出,并且能够增大第二外装部件相对于第一外装部件的转动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变形玩具,所述变形玩具包括:
第一外装部件;
第二外装部件;以及
连结机构,该连结机构连结所述第一外装部件和所述第二外装部件,
所述连结机构具备中间部件,该中间部件通过第一转动副与所述第一外装部件连结,并且,该中间部件通过第二转动副与所述第二外装部件连结,
构成所述第二转动副的部件以及所述中间部件的一部分配置于所述第二外装部件的内部,
所述变形玩具的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外装部件具备外装主体和与该外装主体组合的可动外装部件,
所述外装主体覆盖所述中间部件的一部分,并且,该外装主体具备开口部,所述开口部位于这样的位置:当所述第二外装部件以所述第二转动副的转动中心为中心转动而接近所述第一外装部件时与所述第一外装部件对置的位置,所述开口部在朝向所述第一外装部件的第一方向、朝向所述中间部件的第二方向以及与该第二方向相反的第三方向开口,
所述可动外装部件构成为经由连杆机构与所述中间部件连结,当所述可动外装部件位于第一位置时,该可动外装部件堵住所述开口部;当所述可动外装部件位于第二位置时,该可动外装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外装主体的内部,
所述连杆机构构成为:通过使所述第二外装部件以所述第二转动副的所述转动中心为中心转动,从而所述可动外装部件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变位,并且,所述可动外装部件始终在维持所述可动外装部件的外表面面向所述开口部的状态的同时变位,
所述第二位置以下述方式确定:当所述可动外装部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可动外装部件不会与所述第一外装部件干涉,
所述连杆机构以将所述中间部件的一部分作为固定连杆的方式利用第一可动连杆、第二可动连杆以及第三可动连杆构成,所述第一可动连杆通过第三转动副与所述中间部件连结;所述第二可动连杆通过第四转动副与所述第一可动连杆连结;所述第三可动连杆通过滑动副与所述第二可动连杆连结,并且由所述外装主体的一部分构成,
所述第二可动连杆由所述可动外装部件的一部分构成,
所述第四转动副的转动范围被限制为:当所述可动外装部件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往复移动时,所述可动外装部件在与所述外装主体的内壁面之间隔开间隙的状态下沿着所述内壁面变位,
所述可动外装部件由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构成,所述第一部件构成所述第二可动连杆,所述第二部件配置于所述第一部件的外侧并堵住所述开口部,
在所述第一可动连杆的端部设有一个以上的突起,
在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之间形成有槽部,该槽部允许所述突起以所述第四转动副的旋转中心为中心在受限的角度范围内摆动,从而达成对所述第四转动副的所述转动范围的限制,
所述滑动副由一对滑动槽和一对滑动件构成,所述一对滑动槽形成于所述外装主体的内壁部,所述一对滑动件设于所述第二可动连杆且在所述一对滑动槽内滑动,
所述外装主体通过组合一对主体半部而构成,
所述一对滑动槽分别形成于所述一对主体半部,
所述滑动槽的形状以下述方式确定:所述可动外装部件的所述外表面不会与所述外装主体的内壁面接触,并且所述可动外装部件沿着所述内壁面变位,
在所述中间部件上安装有罩部件,所述罩部件覆盖所述中间部件的未由所述第一外装部件和所述第二外装部件覆盖的部分,并且所述罩部件安装成:当所述可动外装部件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变位时,所述罩部件不会与所述第一外装部件和所述第二外装部件干涉,
所述第一外装部件是所述变形玩具的大腿部的外装,所述第二外装部件是所述变形玩具的胫部的外装。
2.一种变形玩具,所述变形玩具包括:
第一外装部件;
第二外装部件;以及
连结机构,该连结机构连结所述第一外装部件和所述第二外装部件,
所述连结机构具备中间部件,该中间部件通过第一转动副与所述第一外装部件连结,并且,该中间部件通过第二转动副与所述第二外装部件连结,
构成所述第二转动副的部件以及所述中间部件的一部分配置于所述第二外装部件的内部,
所述变形玩具的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外装部件具备外装主体和与该外装主体组合的可动外装部件,
所述外装主体覆盖所述中间部件的一部分,并且,该外装主体具备开口部,所述开口部位于这样的位置:当所述第二外装部件以所述第二转动副的转动中心为中心转动而接近所述第一外装部件时与所述第一外装部件对置的位置,所述开口部在朝向所述第一外装部件的第一方向、朝向所述中间部件的第二方向以及与该第二方向相反的第三方向开口,
所述可动外装部件构成为经由连杆机构与所述中间部件连结,当所述可动外装部件位于第一位置时,该可动外装部件堵住所述开口部;当所述可动外装部件位于第二位置时,该可动外装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外装主体的内部,
所述连杆机构构成为:通过使所述第二外装部件以所述第二转动副的所述转动中心为中心转动,从而所述可动外装部件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变位,并且,所述可动外装部件始终在维持所述可动外装部件的外表面面向所述开口部的状态的同时变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形玩具,其中,
所述第二位置以下述方式确定:当所述可动外装部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可动外装部件不会与所述第一外装部件干涉。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形玩具,其中,
所述连杆机构以将所述中间部件的一部分作为固定连杆的方式利用第一可动连杆、第二可动连杆以及第三可动连杆构成,所述第一可动连杆通过第三转动副与所述中间部件连结;所述第二可动连杆通过第四转动副与所述第一可动连杆连结;所述第三可动连杆通过滑动副与所述第二可动连杆连结,并且由所述外装主体的一部分构成,
所述第二可动连杆由所述可动外装部件的一部分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形玩具,其中,
所述第四转动副的转动范围被限制为,当所述可动外装部件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往复移动时,所述可动外装部件在与所述外装主体的内壁面之间隔开间隙的状态下沿着所述内壁面变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形玩具,其中,
所述可动外装部件由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构成,所述第一部件构成所述第二可动连杆,所述第二部件配置于所述第一部件的外侧并堵住所述开口部,
在所述第一可动连杆的端部设有一个以上的突起,
在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之间形成有槽部,该槽部允许所述突起以所述第四转动副的旋转中心为中心在受限的角度范围内摆动,从而达成对所述第四转动副的所述转动范围的限制。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形玩具,其中,
所述滑动副由一对滑动槽和一对滑动件构成,所述一对滑动槽形成于所述外装主体的内壁部,所述一对滑动件设于所述第二可动连杆且在所述一对滑动槽内滑动,
所述外装主体通过组合一对主体半部而构成,
所述一对滑动槽分别形成于所述一对主体半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形玩具,其中,
所述滑动槽的形状以下述方式确定:所述可动外装部件的所述外表面不会与所述外装主体的内壁面接触,并且所述可动外装部件沿着所述内壁面变位。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形玩具,其中,
在所述中间部件上安装有罩部件,所述罩部件覆盖所述中间部件的未由所述第一外装部件和所述第二外装部件覆盖的部分,并且所述罩部件安装成:当所述可动外装部件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变位时,所述罩部件不会与所述第一外装部件和所述第二外装部件干涉。
10.根据权利要求2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变形玩具,其中,
所述第一外装部件是所述变形玩具的大腿部的外装,所述第二外装部件是所述变形玩具的胫部的外装。
CN200980100386A 2008-03-18 2009-03-17 变形玩具 Pending CN10180148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69985 2008-03-18
JP2008-069985 2008-03-18
PCT/JP2009/055159 WO2009116526A1 (ja) 2008-03-18 2009-03-17 変形玩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01486A true CN101801486A (zh) 2010-08-11

Family

ID=410909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00386A Pending CN101801486A (zh) 2008-03-18 2009-03-17 变形玩具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388404B2 (zh)
JP (1) JP4641326B2 (zh)
CN (1) CN101801486A (zh)
TW (1) TWI372649B (zh)
WO (1) WO2009116526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39059A (zh) * 2013-07-12 2016-02-17 株式会社万代 模型成套组件
CN106730878A (zh) * 2012-10-05 2017-05-31 株式会社万代 人形体的手及人形体
CN108671553A (zh) * 2017-06-28 2018-10-19 株式会社万代 人偶玩具
CN110141873A (zh) * 2014-10-10 2019-08-20 株式会社万代 人偶玩具的肩关节结构和人偶玩具
CN112691392A (zh) * 2019-12-24 2021-04-23 株式会社万代 人形体的臂部和人形体
CN114259739A (zh) * 2021-01-29 2022-04-01 株式会社万代 玩具部件、人形玩具以及罩构件
CN115350480A (zh) * 2022-05-10 2022-11-18 株式会社万代 模型玩具和关节构造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27903B2 (ja) * 2010-05-12 2012-09-19 株式会社バンダイ 人形体の関節構造
JP5025033B1 (ja) * 2011-06-24 2012-09-12 株式会社バンダイ 玩具体におけるカバー部材の動作構造および玩具体
JP5859812B2 (ja) * 2011-10-31 2016-02-1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関節機構
JP5384705B2 (ja) * 2012-06-22 2014-01-08 株式会社バンダイ 人形体の関節構造
JP5797244B2 (ja) * 2013-10-02 2015-10-21 株式会社バンダイ 人形体の関節構造
JP6228567B2 (ja) * 2015-04-28 2017-11-08 株式会社バンダイ 変形玩具
KR101746917B1 (ko) * 2015-05-11 2017-06-27 최종일 팝업 완구
JP6162270B1 (ja) * 2016-01-28 2017-07-12 株式会社バンダイ 人型玩具
US20180016806A1 (en) * 2016-07-14 2018-01-18 Anissa Bullard Animatronic Agitating Assembly
US11235253B2 (en) 2019-01-29 2022-02-01 Lorelei Charlotte, LLC Doll
JP7129525B2 (ja) * 2019-10-15 2022-09-01 株式会社バンダイ 人型玩具
JP6785359B2 (ja) * 2019-12-19 2020-11-18 株式会社バンダイ 人型玩具
JP7203005B2 (ja) * 2019-12-24 2023-01-12 株式会社バンダイ 人形体の脚部および人形体
JP7037596B2 (ja) * 2020-04-14 2022-03-16 株式会社バンダイ 人形体の関節構造
JP7342201B1 (ja) * 2022-06-15 2023-09-11 株式会社バンダイ 玩具
JP7336612B1 (ja) * 2023-02-20 2023-08-31 株式会社バンダイ 模型玩具及び関節構造体
JP7479556B1 (ja) 2023-09-01 2024-05-08 株式会社バンダイ 模型玩具及び関節構造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06564A (en) * 1978-06-26 1980-06-10 Takara Co., Ltd. Articulated reconfigurable robot doll
GB2128489B (en) * 1982-10-12 1986-08-20 Takara Co Ltd Reconfigurable toy assembly
US4586911A (en) * 1983-01-19 1986-05-06 Kabushiki Kaisha Bandai Transformable toy vehicle
JPS59190300U (ja) * 1983-06-06 1984-12-17 株式会社トミー 歩行および走行機構を備えた玩具
JPS6055491U (ja) * 1983-09-22 1985-04-18 株式会社タカラ 組合せ変身玩具
US4594071A (en) * 1985-02-08 1986-06-10 Marvin Glass & Associates Composite toy vehicle assembly
DE19645076A1 (de) * 1996-10-31 1998-05-14 Albrecht Gmbh Vorrichtung zur Reduktion von Streck- oder Beugedefiziten eines distalen Körperglieds gegenüber einem proximalen Körperglied
US5924910A (en) * 1997-11-06 1999-07-20 Lcd International L.L.C. Toy vehicle with movable weapon and body shell halves
US6089950A (en) * 1998-06-01 2000-07-18 C. J. Associates, Ltd. Toy figure with articulating joints
JP4278747B2 (ja) * 1998-12-07 2009-06-17 株式会社メディコム・トイ 合成樹脂製人形の肩部の関節構造
JP3863501B2 (ja) * 2003-05-19 2006-12-27 株式会社コナミデジタル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形態変形玩具
JP3863502B2 (ja) * 2003-05-19 2006-12-27 株式会社コナミデジタル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形態変形玩具
JP2005034400A (ja) * 2003-07-15 2005-02-10 Takara Co Ltd 人形玩具の肘関節構造
US7568965B2 (en) * 2004-01-14 2009-08-04 Konami Digital Entertainment Co., Ltd. Transformable toy and leg structure for toys
JP4027928B2 (ja) * 2004-11-15 2007-12-26 株式会社バンダイ 関節人形
JP4853664B2 (ja) * 2007-04-13 2012-01-11 株式会社ボークス 人形の関節構造及び該関節構造を備えた人形
JP2009189520A (ja) * 2008-02-14 2009-08-27 Tomy Co Ltd 形態変化玩具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30878A (zh) * 2012-10-05 2017-05-31 株式会社万代 人形体的手及人形体
CN106730878B (zh) * 2012-10-05 2019-07-09 株式会社万代 人形体的手及人形体
CN105339059A (zh) * 2013-07-12 2016-02-17 株式会社万代 模型成套组件
CN105339059B (zh) * 2013-07-12 2017-05-03 株式会社万代 模型成套组件
CN110141873A (zh) * 2014-10-10 2019-08-20 株式会社万代 人偶玩具的肩关节结构和人偶玩具
CN108671553A (zh) * 2017-06-28 2018-10-19 株式会社万代 人偶玩具
CN108671553B (zh) * 2017-06-28 2020-07-03 株式会社万代 人偶玩具
CN112691392A (zh) * 2019-12-24 2021-04-23 株式会社万代 人形体的臂部和人形体
CN114259739A (zh) * 2021-01-29 2022-04-01 株式会社万代 玩具部件、人形玩具以及罩构件
CN114259739B (zh) * 2021-01-29 2023-08-22 株式会社万代 玩具部件、人形玩具以及罩构件
CN115350480A (zh) * 2022-05-10 2022-11-18 株式会社万代 模型玩具和关节构造
CN115350480B (zh) * 2022-05-10 2024-03-08 株式会社万代 模型玩具和关节构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12533A (en) 2010-04-01
JP4641326B2 (ja) 2011-03-02
US8388404B2 (en) 2013-03-05
WO2009116526A1 (ja) 2009-09-24
JPWO2009116526A1 (ja) 2011-07-21
US20100330871A1 (en) 2010-12-30
TWI372649B (en) 2012-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01486A (zh) 变形玩具
TW201714654A (zh) 人偶體的關節構造
CN101622042B (zh) 可变形玩具用腿构件
CN1791449B (zh) 形态变形玩具
JP2021061957A (ja) 可動構造及び組立玩具
JP6030615B2 (ja) 人形玩具の肩関節構造及び人形玩具
JP4834169B1 (ja) 変形ロボット玩具
CN114432714B (zh) 玩具部件和人形玩具
JP5771722B1 (ja) 模型
JP6144119B2 (ja) 人形の関節構造
JP6411429B2 (ja) 人形玩具の肩関節構造及び人形玩具
JP2020110673A (ja) 人形体の関節構造
JP7455052B2 (ja) 組立玩具部品及び組立玩具
JP7482570B1 (ja) フィギュアの股関節構造及びフィギュア
JP7430286B1 (ja) 模型玩具、及び関節構造体
JP2021010520A (ja) 形態変化玩具
JP2006034896A5 (zh)
JP6678444B2 (ja) 装身具用連結具、および装身具用連結具の差込部材
JPH0263424A (ja) 便座の起立保持機構
JP4191057B2 (ja) 玩具用足構造
JP2024045637A (ja) 可動構造および玩具
CN117180763A (zh) 玩具
JP2022153046A (ja) 関節ユニット
JP2012011229A (ja) 変形ロボット玩具
JPH0578358B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1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