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14654A - 人偶體的關節構造 - Google Patents

人偶體的關節構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14654A
TW201714654A TW105125934A TW105125934A TW201714654A TW 201714654 A TW201714654 A TW 201714654A TW 105125934 A TW105125934 A TW 105125934A TW 105125934 A TW105125934 A TW 105125934A TW 201714654 A TW201714654 A TW 20171465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chest
doll
joint structure
postu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259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12995B (zh
Inventor
Tsutomu Noguchi
Original Assignee
Bandai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ndai Co filed Critical Bandai Co
Publication of TW2017146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146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129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1299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HTOYS, e.g. TOPS, DOLLS, HOOPS OR BUILDING BLOCKS
    • A63H3/00Dolls
    • A63H3/16Dolls made of parts that can be put togeth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HTOYS, e.g. TOPS, DOLLS, HOOPS OR BUILDING BLOCKS
    • A63H3/00Dolls
    • A63H3/36Details; Accessories
    • A63H3/46Connections for limb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HTOYS, e.g. TOPS, DOLLS, HOOPS OR BUILDING BLOCKS
    • A63H3/00Dolls
    • A63H3/36Details; Accessories
    • A63H3/48Mounting of parts within dolls, e.g. automatic eyes or parts for anim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HTOYS, e.g. TOPS, DOLLS, HOOPS OR BUILDING BLOCKS
    • A63H3/00Dolls
    • A63H3/36Details; Accessories
    • A63H3/50Frames, stands, or wheels for dolls or toy animal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技術,其能夠抑制外觀設計之魅力降低並且提高關節部之可動自由度。 由中央胸部零件22與能夠相對於該胸部中央零件22前後擺動之左方胸部零件24及右方胸部零件26分割構成人偶玩具2之胸部20。左方胸部零件24及右方胸部零件26分別支持上臂部40,並且其端部進入至中央胸部零件22之內側而形成相連之外觀。能夠將上臂部40朝向前方並且將左方胸部零件24及右方胸部零件26朝向前方,能夠使人偶玩具2再現一面將肩向前收縮、一面將兩臂向正面伸出之威武之姿勢。

Description

人偶體的關節構造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人偶體之關節構造。
已知有組裝不同部位之零件而構成且能夠擺出各種姿勢把玩之人偶玩具。例如,於專利文獻1中揭示有一種人偶玩具之關節機構,其係由軟質材料形成肩等連結部分,藉由變形或彎曲而擴大可動區域。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登錄實用新型公報第3185443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且說,作為人偶玩具之設計主題之一,已知有人型機器人之設計。於設計為人型機器人之人偶玩具中,胸部或腹部、腰部等主要軀幹多為被裝甲覆蓋之直線性且機械性設計,先前該等軀幹零件被設計為一個箱狀零件。因此,設置於軀幹之可動部位之可動容易產生不自由。 具體而言,例如,於英雄人物之電視動畫或漫畫中,經常出現雙手於胸前伸開並交疊而握住劍或槍之姿勢,因此作為使用者一定期望以人偶玩具來再現上述場景。然而,若如先前般將胸部設計為一個箱狀體,則連結於肩關節之上臂之肩部分之位置大致固定。因此,即便欲擺出如向前大幅地伸臂般之姿勢,肩部分之位置亦保持原狀而僅臂向前方彎曲,因此會成為所謂「向前看齊」之姿勢。又,亦存在能夠藉由將臂朝向前方並彎曲肘關節而將雙手交疊之情況,但如此就成為不威武之「姿勢」,與伸臂之原本之「姿勢」相去甚遠。總之,無法滿足期望。 亦考慮到,若使用專利文獻1所公開之採用軟質材料之關節機構,則或許能實現上述「姿勢」。然而,若能看到軟質材料之皺褶或彎曲,則雖然「姿勢」本身能夠實現,但有損外觀設計原本之魅力。又,由於欲使彎曲之軟質材料恢復,故而無法保持上述「姿勢」。 上述「姿勢」之問題為一例,係於其他關節部中亦會在大幅地(或深入地)彎曲該關節部時產生之問題。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技術,其能夠抑制外觀設計之魅力降低並且提高關節部之可動自由度。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之人偶體之關節構造具備:第1零件(例如圖8之胸部20、圖14之腹部30),其構成軀幹;第2零件(例如圖8之上臂部40、圖14之大腿部44),其構成四肢,且能夠相對於上述第1零件進行旋動;以及第3零件(例如圖8之胸部20之左方胸部零件24及右方胸部零件26、圖14及圖21之大垂片部81、左前垂片部83、右前垂片部84),其構成上述軀幹之一部分或上述軀幹之外觀,能夠相對於上述第1零件進行旋動,且構成為,於以使上述第2零件與上述第1零件所成角度減小之方式旋動之情形時,能夠對應於上述第2零件之該旋動而朝使該所成角度減小之方向旋動。 又,本發明亦可構成為,上述第1零件與上述第3零件係於上述第3零件朝使上述所成角度減小之方向旋動時,局部地一者向外側、另一者向內側而重疊。 又,本發明亦可為,上述第3零件係於靠近上述第1零件之端部具有用以避免於旋動時與上述第1零件之接觸之錐面。 又,本發明亦可構成為,於俯視下,用以變更上述第2零件之角度之可動軸(例如圖3之左臂用球頭螺栓(ball stud)243、左肩軸244)係設置於較用以變更上述第3零件之朝向之可動軸(例如圖3之左擺動軸226)更為遠離上述軀幹之中心之位置。 又,本發明亦可為,上述第1零件為胸部中央用零件,上述第2零件為臂用零件,上述第3零件為位於胸部左右之零件。 又,本發明亦可為,上述第3零件具有支持上述第2零件之支持部。 又,本發明亦可構成為,於前視下,用以旋動上述第2零件之可動軸(例如圖14及圖15之球頭螺栓75)係設置於較用以旋動上述第3零件之可動軸(例如圖15之大垂片可動軸74)更下方。 又,本發明亦可構成為,上述第3零件具有較用以旋動該第3零件之可動軸(例如圖15之大垂片可動軸74)為上之部分與為下之部分,且於該第3零件朝使上述所成角度減小之方向旋動時,上述第3零件之該上部分與該下部分中之一者向上述第1零件之外側、另一者向上述第1零件之內側而局部地重疊(例如圖16~圖19)。 又,本發明亦可為,上述第1零件為腹部用零件(例如圖14之腹部30),上述第2零件為腿部用零件(例如圖14之大腿部44),上述第3零件為腰部外觀用零件(例如圖14之大垂片部81)。 又,本發明亦可構成為,上述第3零件係以相對於上述第1零件進行擺動之方式構成,且進而具備連桿零件(例如圖15之大垂片連桿72),該連桿零件之一端部支持上述第3零件之擺動軸,另一端部受到軸支,且構成為,藉由以上述另一端部為軸中心而使上述連桿零件上下擺動,上述第3零件之上述擺動軸能夠上下進行位置調整。 又,本發明亦可構成為,於以使上述所成角度減小之方式旋動上述第2零件之情形時,藉由使上述連桿零件向下方擺動,能夠擴大上述第1零件與上述第3零件之防干涉空間。
[第1實施形態] 圖1係第1實施形態中之人偶玩具之上半身部分之立體外觀圖。 人偶玩具2係組裝不同部位之零件而構成之玩具。於圖示之例中,選擇性地圖示有人偶玩具2之頭部10、胸部20、腹部30、上臂部40及背囊部50之各零件,但亦適當具備未圖示之部位之零件(例如下臂部或腰部、腿部等)。使用者能夠任意地變更該等各零件之相對朝向或相對姿勢,多樣地變更人偶玩具2之姿勢而享受樂趣。 本實施形態之胸部20具有中央胸部零件22、左方胸部零件24、及右方胸部零件26。 具體而言,中央胸部零件22係構成軀幹之第1零件,於本實施形態中形成胸部20之左右中央部分。左方胸部零件24與右方胸部零件26係構成軀幹之一部分或軀幹之外觀之第3零件。於本實施形態中,分別形成相當於右肩及右肺部之右半體、相當於左肩及左肺部之左半體。而且,由中央胸部零件22之外表面、左方胸部零件24之外表面及右方胸部零件26之外表面形成作為胸部20之連成一體之外觀。 圖2係本實施形態中之人偶玩具2之前視圖,且包含將左方胸部零件24之正面側切去後之局部剖視圖。 圖3係本實施形態中之人偶玩具2之前視分解圖,且包含將左方胸部零件24之正面側切去後之局部剖視圖。 圖4係本實施形態之人偶玩具2之俯視圖。 如圖3所示,本實施形態之中央胸部零件22呈左右對稱形,具有上部零件221與下部零件222。 上部零件221係左右及下方開口之大致箱狀體,且形成胸部20之上表面、中央正面、中央背面。而且,於上部具有用以連結球接頭12之接頭部223,該球接頭12連結頭部10。 下部零件222具有:胸部20之底面224,其與腹部30連結;接頭連結柱部225,其與接頭部223連結;左擺動軸226,其使左方胸部零件24左右旋轉自如地連結;以及右擺動軸227,其左右旋轉自如地軸支右方胸部零件26。 左方胸部零件24與右方胸部零件26於本實施形態中相互呈左右對稱形。以下,代表性地對左方胸部零件24進行說明。 左方胸部零件24係向右方與下方開口之箱狀體,且具有:左外裝部241,其形成胸部左半體之正面、側面、背面及上表面之一部分外觀;左軸承242,其供左擺動軸226上下插通;以及左臂用球頭螺栓243,其用以球接頭連結左上臂部40(第2零件)。左臂用球頭螺栓243能夠上下擺動地由左肩軸244軸支,上述左肩軸244形成胸部左半體之前後中央上表面,且以於左外裝部241內向前後方向延伸之方式設置。即,人偶玩具2藉由利用左肩軸244使左臂用球頭螺栓243朝上下方向擺動,能夠擺出抬起左肩之姿勢。 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用以變更上臂部40(第2零件)之角度之可動軸(左臂用球頭螺栓243、左肩軸244)設置於較用以變更左方胸部零件24(第3零件)之朝向之可動軸(左擺動軸226)更為遠離軀幹之中心線L1之位置(參照圖3)。又,當俯視時,左擺動軸226豎立設置於相對於胸部20之前後中心線L2接近胸部背面之位置(參照圖4)。 如圖3所示,於本實施形態之人偶玩具2之上半身中,以對左軸承242插入左擺動軸226之方式,左方胸部零件24相對於下部零件222自上方組裝。然後,以同樣之方式,以對右軸承插入右擺動軸227之方式,右方胸部零件26相對於下部零件222自上方組裝。進而,自左方胸部零件24及右方胸部零件26之上組裝上部零件221。然後,對左方胸部零件24及右方胸部零件26分別組裝上臂部40,於接頭部223組裝頭部10。 因此,如圖4所示,左方胸部零件24之右端部之前端成為自中央胸部零件22之左方開口部向其內側插入之狀態,右方胸部零件26之左端部之前端成為自中央胸部零件22之右方開口部向其內側插入之狀態。 圖5係圖2之A-A剖視圖,且係將雙肩向後方變更朝向之情形時之剖視圖。本實施形態中之人偶玩具2如圖5所示,能夠擺出雙肩向後彎曲而挺胸之姿勢。 即,能夠以構成軀幹之中央胸部零件22之後表面與左方胸部零件24之後表面所成之角度減小之方式,以左擺動軸226為中心而變更左方胸部零件24之朝向。藉此,左臂用球頭螺栓243向後方旋動,胸部20之正面變形為以朝向前方凸起之方式大致彎曲,實現如同挺胸之姿勢。 此時,左方胸部零件24之前側且靠中央胸部零件22之端部成為隨著變更朝向而使曾經插入至中央胸部零件22內側之部分被拉出之姿態,於左方胸部零件24與中央胸部零件22之間不易產生間隙。藉此,適宜地保持作為胸部20連續之外觀。對於右方胸部零件26與中央胸部零件22之間亦能夠描述同樣之情況。 又,於左方胸部零件24之靠中央胸部零件22之端部與右方胸部零件26之靠胸部中央之端部,分別設置有錐面T,於相對於中央胸部零件22變更朝向時,避免與中央胸部零件22接觸,並且實現外表面之順暢之連結。再者,錐面T之形狀並不限於直線性傾斜面,可由包含以擺動軸226、227為中心之旋轉體之曲面形成,亦可由以避免與中央胸部零件22接觸之方式減少體積之自由曲面形成。 圖6係圖2之A-A剖視圖,且係將雙肩向前方變更朝向之情形時之剖視圖。本實施形態中之人偶玩具2如圖6所示能夠擺出雙肩向前收縮之姿勢。 即,能夠以構成軀幹之中央胸部零件22之前表面與左方胸部零件24之前表面所成之角度減小之方式,以左擺動軸226為中心變更左方胸部零件24之朝向。藉此,左臂用球頭螺栓243向前旋動,以胸部20之正面之左右方向之寬度變窄之方式變形,實現如同肩向前收縮之姿勢。此時,左方胸部零件24之靠前側中央胸部零件22之端部隨著變更朝向而插入至中央胸部零件22之更內側。藉此,於欲成為如同肩向前收縮之姿勢時,由左方胸部零件24與中央胸部零件22所形成之胸部前方之體積變小,不妨礙上臂部40之動作,藉此能夠擴大上臂部40之可動範圍並且適宜地保持作為胸部20連續之外觀。對於右方胸部零件26與中央胸部零件22之間亦能夠描述同樣之情況。 由於能夠擺出雙肩向前收縮之姿勢,本實施形態中之人偶玩具2能夠獲得更多樣且自然之姿勢。 具體而言,如例如圖7所示,假設如先前之人偶玩具般胸部20形成為一個大致箱形(不成為如中央胸部零件22、左方胸部零件24、右方胸部零件26之分割構成)之情形時,無法將雙肩向前收縮,因此即便將兩臂向前(圖7之下側),亦只是所謂之「向前看齊」之姿勢。 然而,如圖8所示,若如本實施形態般胸部20成為中央胸部零件22、左方胸部零件24、右方胸部零件26之分割構成,則能夠使雙肩向前收縮而使兩臂向前,實現如同兩臂於伸開之狀態下於胸前交疊之姿勢。例如,能夠正面再現握槍之威武之姿勢等。 而且,藉由將左方胸部零件24或右方胸部零件26之可動軸(左擺動軸226、右擺動軸227)設置於作為左右臂之可動軸之球頭螺栓243與軀幹中心(中心線L1)之中間(參照圖3),能夠實現俯視下中央胸部零件22、左方胸部零件24及右方胸部零件26作為胸部連續之印象。 又,關於左擺動軸226、右擺動軸227設置於相對於胸部20之前後方向之中心線L2接近背面之位置之方面(參照圖4),藉由增大使肩向前方擺動時左方胸部零件24及右方胸部零件26各者之靠近中央胸部零件22之端部之旋轉半徑,使用以避免與中央胸部零件22之干涉之錐面變小,有助於實現俯視下中央胸部零件22、左方胸部零件24及右方胸部零件26作為胸部連續之印象。 [第2實施形態] 接下來,對應用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再者,以下主要對與第1實施形態之差異進行敍述,對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構成要素標註相同之符號,適當省略重複之說明。 圖9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中之人偶玩具2B之構成例之上半身部之前視圖。 圖10係表示人偶玩具2B之內部構造例之局部剖視前視圖。 圖11係人偶玩具2B之左側視圖。 人偶玩具2B之胸部20由中央胸部零件22B、左方胸部零件24B及右方胸部零件26B分割構成。中央胸部零件22B係向左右開口之大致箱形體,且連結上部零件221B與下部零件222B。左方胸部零件24B及右方胸部零件26B係分別覆蓋中央胸部零件22B之左右開口部之大致碗型或大致盤型之構造體。即,左方胸部零件24B之右端覆蓋中央胸部零件22B之左方開口部之外側,右方胸部零件26B之左端覆蓋中央胸部零件22B之右方開口部之外側,構成作為胸部20之一體且連續之外觀。 中央胸部零件22B與左方胸部零件24B及右方胸部零件26B之連結於本實施形態中係藉由球接頭27而實現。又,上臂部40與左方胸部零件24B及右方胸部零件26B之連結於本實施形態中係藉由球接頭28而實現。即,本實施形態之人偶玩具2B之肩及臂之自由度較第1實施形態更高。 當然,本實施形態中之人偶玩具2B亦能夠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擺出雙肩向前收縮之姿勢,獲得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效果。 即,假設假定胸部20B形成為一個大致箱形時(假定為一體構成而非為中央胸部零件22B、左方胸部零件24B、右方胸部零件26B之分割構成時),如圖12所示,無法將雙肩向前收縮,因此即便將兩臂向前(圖12之下側),亦只是所謂「向前平伸」之姿勢。 然而,如圖13所示,藉由採用胸部20B成為中央胸部零件22B、左方胸部零件24B、右方胸部零件26B之分割構成,若將雙肩向前收縮而將兩臂朝前,則能夠實現如同伸長之兩臂於胸前伸出並交會之姿勢。例如,能夠再現於胸前握劍之威武之姿勢。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中央胸部零件22B與左方胸部零件24B及右方胸部零件26B之連結係藉由球接頭27而實現,因此肩不僅能向前收縮,而且亦能夠向前斜下方向、或前斜上方向、頭頂方向、後斜上方向、後斜下方向收縮。而且,由中央胸部零件22之外表面、左方胸部零件24之外表面及右方胸部零件26之外表面形成作為胸部20之連成一體之外觀。 [第3實施形態] 接下來,對應用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再者,以下,主要對與第1及第2實施形態之差異進行敍述,對與第1及第2實施形態相同之構成要素標註相同之符號,適當省略重複之說明。 圖14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中之人偶玩具2C之構成例之前視圖。 人偶玩具2C從上到下依序具備頭部10、胸部20、腹部30及腰部60,該等中鄰接之零件彼此係藉由球接頭而能夠變更相對角度地連結。 腰部60具備腰基部70及覆蓋腰基部70之側面之複數個外裝部80。 外裝部80具備:大垂片部81,其將腰部60之正面自臍部至褲襠一體地覆蓋;左前垂片部83及右前垂片部84,其等於大垂片部81之上端以球接頭連結,覆蓋左右之大腿關節部之前方;左側垂片部85及右側垂片部86,其等覆蓋腰部60之左右側面;以及臀垂片部87(參照圖17),其覆蓋腰部60之後方。左側垂片部85及右側垂片部86於各自之上端部相對於腰基部70擺動自如地由前後方向之橫軸支持,且使下端能夠向上下擺動地連結。 圖15係表示腰基部70、大腿部44及大垂片部81之連結構成例之立體分解圖。再者,為了易於理解,將一部分透視表示,並且腰基部70與其他垂片部(左側垂片部85、右側垂片部86、臀垂片部87)之連結構造省略圖示。 腰基部70係於前後方向及上下方向上較長之大致箱體,且於其上端具有球頭螺栓71,上述球頭螺栓71用於以球接頭與腹部30連結。 又,於腰基部70之前方上部,上下擺動自如地連結有大垂片連桿72。大垂片連桿72之後方接頭藉由連桿可動軸73而相對於腰基部70能夠上下擺動地連結。又,大垂片連桿72之前方接頭於設置於大垂片部81之背面之上下中間部之軸承部82以大垂片可動軸74連結,將大垂片部81能夠向上下擺動地支持。 於腰基部70之左右側面分別連結有大腿連桿76,上述大腿連桿76具有用以與大腿部44以球接頭連結之球頭螺栓75。 大腿連桿76之前方接頭連結於連桿可動軸73。而且,大腿連桿76之後方接頭嵌合於被設置於腰基部70之弧狀導槽77。即,大腿連桿76能夠以連桿可動軸73為中心使後方接頭部沿腰基部70之左右側面之導槽77上下擺動。 再者,當前視時,用以相對於腹部30(第1零件)而變更大腿部44(第2零件)之角度之可動軸(球頭螺栓75)構成為,設置於較用以變更大垂片部81(第3零件)之朝向之可動軸(大垂片可動軸74)更下方。又,當俯視時,用以變更大腿部44之角度之可動軸(球頭螺栓75)設置於位於比用以變更大垂片部81之朝向之可動軸(大垂片可動軸74)更後方、且更接近於軀幹中心(球頭螺栓71)之前後位置。 接下來,一面參照圖16~圖19,一面對將人偶玩具2C自直立姿勢變更為半蹲半坐且前屈之姿勢時腰部60周圍之零件能夠取得之位置關係進行說明。再者,於該等圖中,為了易於理解相對位置關係,將一部分零件透視表示,關於另一部分省略圖示。 圖16係表示使人偶玩具2C擺出直立姿勢之狀態之腰部60周圍之零件之位置關係之簡略剖視圖。 腹部30於內部具有於內部空間與球頭螺栓71連結之插口部31,並且於前側下端具備能夠插入大垂片部81之上端之開口部32。然而,直立姿勢下之大垂片部81處於幾乎上下豎立之姿勢,其上端處於與腹部30之前表面接近之位置,遮蓋開口部32。因此,當自正面觀察人偶玩具2C時,開口部32之存在並不明顯,形成胸部20→腹部30→腰部60無較大縫隙之連續之外觀。再者,於直立姿勢下,腰部60之側邊周圍亦藉由外裝部80而形成無較大縫隙之連續之外觀(參照圖14)。 為了自該位置使人偶玩具2C擺出半蹲半坐之姿勢,必須使大腿部44(圖16~圖19中係以透視狀態進行圖示)向前變更朝向,腰部60周圍之零件如圖17→圖18→圖19般轉變。即,大腿連桿76以連桿可動軸73為旋轉軸而擺動,球頭螺栓75下降至腰基部70之前側下端部。與此同時,大腿部44以前表面向上之方式成為側倒姿勢。 而且,為了使人偶玩具2C前屈,變更大腿連桿76與大腿部44之朝向,與此同時,一面變更大垂片部81之角度,一面使腹部30以減小相對於腰部60所成之角之方式變更朝向。即,使腹部30朝向前方傾倒。 具體而言,如圖16所示,於直立姿勢下之大垂片連桿72中,前方接頭處於較連桿可動軸73或球頭螺栓75更上方。為了自該位置前屈,首先如圖17→圖18所示,以將連桿可動軸73作為中心降下前方接頭之方式使大垂片連桿72旋轉。於是,大垂片連桿72之擺動軸一面下降,一面向前方移動,大垂片部81之擺動軸與腹部30隔開距離。藉此,腹部30(第1零件)與大垂片部81(第3零件)之防干涉空間Sp(參照圖18)擴大。 因此,如圖18→圖19所示,使大垂片部81之上端朝向腹部30之開口部32傾斜。再者,使腹部30向前方傾斜,使大垂片部81之上端插入至腹部30之內部空間。其結果為,能夠使腹部30大幅地前屈,並且自正面觀察時形成自腹部30至腰部60無較大縫隙且連續之外觀。再者,於大垂片部81之上端設置有錐面T(參照圖15、圖16),產生如下效果:避免於變更大垂片部81之朝向時與腹部30之開口部32接觸。 而且,如此之大垂片部81之擺動位置之移動與朝向之變更對於腰部60之側邊周圍之外觀,亦帶來形成無較大縫隙之連續之外觀之效果。 圖20與圖21係選取腰部60周圍之零件而表示之簡略立體圖。 假設假定如本實施形態般為不變更大垂片部81之擺動位置(大垂片連桿72之前方接頭;大垂片可動軸74(參照圖15))之構成時,如圖20所示,為了使人偶玩具2C擺出半蹲半坐之姿勢而使右大腿部44向前方抬起之情形時,亦使右前垂片部84抬起,但大垂片部81保持著直立姿勢之位置,於右腹股溝部產生外觀上較大之中斷部9。然而,於本實施形態中,如圖21所示,由於能夠使大垂片部81向前方抬起並且放平,故而能夠於右前垂片部84→大垂片部81→左前垂片部83之側邊周圍形成無較大縫隙之外觀,從而能夠提高外觀之設計性。 根據以上敍述之實施形態之人偶玩具之關節構造,於使第2零件(例如圖8之上臂部40、圖14之大腿部44)以減小相對於第1零件(例如圖8之胸部20、圖14之腹部30)所成之角度之方式移動時,能夠使第3零件(例如圖8之胸部20之左方胸部零件24及右方胸部零件26、圖14及圖21之大垂片部81、左前垂片部83、右前垂片部84)對應於第2零件之動作而移動。例如,於將第1零件設為中央胸部,將第2零件設為臂部,將第3零件設為左右胸部,使人偶玩具擺出以雙手於胸前交疊之方式伸出臂之姿勢之情形時,能夠對應於臂之動作而使左右胸部(胸部之左右部)可動。即,將先前構成為一個箱狀之軀幹(該例中為胸部整體)由第1零件與第3零件分割構成,對應於第2零件之動作而使第3零件亦動作,藉此能夠提高關節部之可動自由度。再者,於視覺上,第3零件將第1零件與第2零件之間聯結,藉此,能夠形成第1零件~第3零件~第2零件相連接之無中斷感(視覺上較大之縫隙)之連續之外觀,因此能夠抑制外觀設計魅力降低。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構成為,上述第1零件與上述第3零件於上述第3零件向減小上述所成角度之方向旋動時,局部地一個向外側、另一個向內側而重疊,藉此,能夠避免第1零件與第3零件之干涉並且形成視覺上中斷感較少之連續之外觀。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上述第3零件於靠上述第1零件之端部具有用以避免於旋動時與上述第1零件接觸之錐面,因此即便縮小第1零件與第3零件之間之間隙,亦能夠確實地避免兩零件之干涉。又,錐面適當地緩衝第1零件之外表面與第3零件之外表面之角度之差異,即便第1零件或第3零件為直線性設計,亦能夠更順暢地展現兩零件之外觀之連續。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構成為,於俯視下,用以變更上述第2零件之角度之可動軸(例如圖3之左臂用球頭螺栓243、左肩軸244)設置於較用以變更上述第3零件之朝向之可動軸(例如圖3之左擺動軸226)遠離上述軀幹中心之位置,因此即便為於第1零件之側方配置第2零件之構成,亦能夠將以較第2零件相對於第1零件所成角度平緩之角度與第1零件構成角度之第3零件配置於第1零件與第2零件之間。藉此,於觀察作為人偶玩具整體之姿勢時,第1零件之外表面~第3零件之外表面~第2零件之外表面相連,因此外表面之角度變化更平滑,看上去威武。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上述第1零件為胸部中央用零件,上述第2零件為臂用零件,上述第3零件為位於胸部左右之零件,如此,將胸部分割構成為中央及左右之至少三個部分,藉此能夠使肩向前收縮,能夠以人偶玩具再現兩臂於胸前伸開之狀態下交疊雙手並握住劍或槍之威武之姿勢。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由於上述第3零件具有支持上述第2零件之支持部,故而能夠使第3零件兼作第2零件之支持構造。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構成為,於前視下,用以旋動上述第2零件之可動軸(例如圖14及圖15之球頭螺栓75)設置於較用以旋動上述第3零件之可動軸(例如圖15之大垂片可動軸74)更下方,因此,即便為於第1零件之下方配置第2零件之構成,亦能夠將以較第2零件相對於第1零件所成角度平緩之角度與第1零件構成角度之第3零件配置於第1零件與第2零件之間。藉此,於觀察作為人偶玩具整體之姿勢時,第1零件之外表面~第3零件之外表面~第2零件之外表面相連之外表面之角度變化變得更平滑,看上去威武。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構成為,上述第3零件具有較用以旋動該第3零件之可動軸(例如圖15之大垂片可動軸74)靠上之部分及靠下之部分,且於該第3零件向減小上述所成角度之方向旋動時,上述第3零件之該上部分及該下部分中之一者向上述第1零件之外側、另一者向上述第1零件之內側而局部地重疊(例如圖16~圖19),因此,能夠避免第1零件與第3零件之干涉,並且於視覺上形成中斷感較少而具有連續感之外觀。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上述第1零件為腹部用零件(例如圖14之腹部30),上述第2零件為腿部用零件(例如圖14之大腿部44),上述第3零件為腰部外觀用零件(例如圖14之大垂片部81),藉此,能夠與作為第2零件之部位之腿部之位置變更相應地,變更作為第3零件之腰部外觀用零件之位置。藉此,例如能夠與擺出半蹲半坐之姿勢相應地,將腰周之外觀用零件變更為適當之位置,自然地實現良好外觀。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構成為,上述第3零件以相對於上述第1零件擺動之方式構成,進而具備一端部支持上述第3零件之擺動軸、另一端部受到軸支之連桿零件(例如圖15之大垂片連桿72),且藉由以上述另一端部為軸中心使上述連桿零件上下擺動,上述第3零件之上述擺動軸能夠上下進行位置調整,因此能夠變更第3零件(例如圖14之大垂片部81)之擺動軸之位置。藉此,擴充第3零件能夠變更之姿勢或位置,有助於實現人偶玩具之各種姿勢。 又,本實施形態構成為,於以減小上述所成角度之方式旋動上述第2零件之情形時,藉由使上述連桿零件向下方擺動,而能夠擴大上述第1零件與上述第3零件之防干涉空間,因此隨著第2零件之旋動,連桿零件向下方擺動,藉此,第3零件整體向遠離第1零件之方向移動,從而擴大防干涉空間。防干涉空間之擴大係於不與第1零件相干涉之位置變更第3零件之餘地之擴大,使第3零件容易向減小相對於第1零件所成角度之方向變更朝向。結果,作為人偶玩具整體而言,能夠進一步減小第3零件相對於第1零件所成之角度。 [變化例] 再者,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並不限於上述例,能夠於不變更發明主旨之範圍內適當追加、省略、變更構成要素。 例如,於上述實施形態中,列舉了人偶玩具作為玩具之例,但並不限於人型,只要為動物、鳥類、昆蟲、甲殼類等以可動部位自軀體突出之方式連結之構成體,則能夠應用本發明。作為可動部位之例子,上述實施形態中列舉了臂或腿,但能夠根據頸或炮身、角、觸覺、傳感器等玩具之設計而適當變更名稱。
2‧‧‧人偶玩具
2B‧‧‧人偶玩具
2C‧‧‧人偶玩具
9‧‧‧中斷部
10‧‧‧頭部
12‧‧‧球接頭
20‧‧‧胸部
20B‧‧‧胸部
22‧‧‧中央胸部零件
22B‧‧‧中央胸部零件
24‧‧‧左方胸部零件
24B‧‧‧左方胸部零件
26‧‧‧右方胸部零件
26B‧‧‧右方胸部零件
27‧‧‧球接頭
28‧‧‧球接頭
30‧‧‧腹部
31‧‧‧插口部
32‧‧‧開口部
40‧‧‧上臂部
44‧‧‧大腿部
50‧‧‧背囊部
60‧‧‧腰部
70‧‧‧腰基部
71‧‧‧球頭螺栓
72‧‧‧大垂片連桿
73‧‧‧連桿可動軸
74‧‧‧大垂片可動軸
75‧‧‧球頭螺栓
76‧‧‧大腿連桿
77‧‧‧導槽
80‧‧‧外裝部
81‧‧‧大垂片部
82‧‧‧軸承部
83‧‧‧左前垂片部
84‧‧‧右前垂片部
85‧‧‧左側垂片部
86‧‧‧右側垂片部
87‧‧‧臀垂片部
221‧‧‧上部零件
221B‧‧‧上部零件
222‧‧‧下部零件
222B‧‧‧下部零件
223‧‧‧接頭部
224‧‧‧底面
225‧‧‧接頭連結柱部
226‧‧‧左擺動軸
227‧‧‧右擺動軸
241‧‧‧左外裝部
242‧‧‧左軸承
243‧‧‧左臂用球頭螺栓
244‧‧‧左肩軸
L1‧‧‧中心線
L2‧‧‧中心線
Sp‧‧‧防干涉空間
T‧‧‧錐面
圖1係第1實施形態中之人偶玩具之上半身部分之立體外觀圖。 圖2係第1實施形態中之人偶玩具之前視圖,且係將左方胸部零件之正面側切去後之局部剖視圖。 圖3係第1實施形態中之人偶玩具之前視分解圖,且係將左方胸部零件之正面側切去後之局部剖視圖。 圖4係第1實施形態之人偶玩具之俯視圖。 圖5係圖2之A-A剖視圖,且係將雙肩向後方變更朝向之情形時之剖視圖。 圖6係圖2之A-A剖視圖,且係將雙肩向前方變更方向之情形時之剖視圖。 圖7係於第1實施形態中,不移動左方胸部零件及右方胸部零件而將臂向前伸出之姿勢之俯視圖。 圖8係於第1實施形態中,移動左方胸部零件及右方胸部零件而將臂向前伸出之姿勢之俯視圖。 圖9係表示第2實施形態中之人偶玩具之構成例之上半身部之前視圖。 圖10係表示第2實施形態中之人偶玩具之內部構造例之局部剖視前視圖。 圖11係表示第2實施形態中之人偶玩具之構成例之左側視圖。 圖12係於第2實施形態中,不移動左方胸部零件及右方胸部零件而將臂向前伸出之姿勢之俯視圖。 圖13係於第2實施形態中,移動左方胸部零件及右方胸部零件而將臂向前伸出之姿勢之俯視圖。 圖14係表示第3實施形態中之人偶玩具之構成例之前視圖。 圖15係表示第3實施形態中之人偶玩具之腰基部、大腿部、大垂片部之連結構成例之立體分解圖。 圖16係表示使第3實施形態中之人偶玩具為直立姿勢之狀態之腰部周圍之零件之位置關係之簡略剖視圖。 圖17係繼圖16後之轉變圖。 圖18係繼圖17後之轉變圖。 圖19係繼圖18後之轉變圖,且係表示將大腿部向前伸出並將腹部彎折之狀態之腰部周圍之零件之位置關係之簡略剖視圖。 圖20係選取第3實施形態中之腰部周圍之零件而表示之簡略立體圖,且係表示移動大腿部但不移動大垂片部時之腰部周圍之外觀例之圖。 圖21係選取第3實施形態中之腰部周圍之零件而表示之簡略立體圖,且係表示與移動大腿部相應地移動大垂片部時之腰部周圍之外觀例之圖。
2‧‧‧人偶玩具
10‧‧‧頭部
20‧‧‧胸部
22‧‧‧中央胸部零件
24‧‧‧左方胸部零件
26‧‧‧右方胸部零件
40‧‧‧上臂部
50‧‧‧背囊部
226‧‧‧左擺動軸
227‧‧‧右擺動軸

Claims (11)

  1. 一種人偶體之關節構造,其包括: 第1零件,其構成軀幹; 第2零件,其構成四肢,且能夠相對於上述第1零件進行旋動;以及 第3零件,其構成上述軀幹之一部分或上述軀幹之外觀,能夠相對於上述第1零件進行旋動,且構成為,於以使上述第2零件與上述第1零件所成角度減小之方式旋動之情形時,能夠對應於上述第2零件之該旋動而朝使該所成角度減小之方向旋動。
  2. 如請求項1之人偶體之關節構造,其構成為, 上述第1零件與上述第3零件係於上述第3零件朝使上述所成角度減小之方向旋動時,局部地一者向外側、另一者向內側而重疊。
  3. 如請求項2之人偶體之關節構造,其中 上述第3零件係於靠近上述第1零件之端部具有用以避免於旋動時與上述第1零件接觸之錐面。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人偶體之關節構造,其構成為, 於俯視下,用以變更上述第2零件之角度之可動軸係設置於較用以變更上述第3零件之朝向之可動軸更為遠離上述軀幹中心之位置。
  5.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人偶體之關節構造,其中 上述第1零件為胸部中央用零件, 上述第2零件為臂用零件, 上述第3零件為位於胸部左右之零件。
  6. 如請求項5之人偶體之關節構造,其中 上述第3零件具有支持上述第2零件之支持部。
  7.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人偶體之關節構造,其構成為, 於前視下,用以旋動上述第2零件之可動軸係設置於較用以旋動上述第3零件之可動軸更下方。
  8.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人偶體之關節構造,其構成為, 上述第3零件具有較用以旋動該第3零件之可動軸為上之部分及為下之部分,且於該第3零件朝使上述所成角度減小之方向旋動時,上述第3零件之該上部分與該下部分中之一者向上述第1零件之外側、另一者向上述第1零件之內側而局部地重疊。
  9.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人偶體之關節構造,其中 上述第1零件為腹部用零件, 上述第2零件為腿部用零件, 上述第3零件為腰部外觀用零件。
  10. 如請求項9之人偶體之關節構造,其構成為,上述第3零件係以相對於上述第1零件進行擺動之方式構成,且 進而具備連桿零件,該連桿零件之一端部支持上述第3零件之擺動軸,另一端部受到軸支,且構成為, 藉由以上述另一端部為軸中心使上述連桿零件上下擺動,上述第3零件之上述擺動軸能夠上下進行位置調整。
  11. 如請求項10之人偶體之關節構造,其構成為,於以使上述所成角度減小之方式旋動上述第2零件之情形時,藉由使上述連桿零件向下方擺動,能夠擴大上述第1零件與上述第3零件之防干涉空間。
TW105125934A 2015-10-22 2016-08-15 人偶體的關節構造 TWI6129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07775A JP6126185B2 (ja) 2015-10-22 2015-10-22 人形体の関節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14654A true TW201714654A (zh) 2017-05-01
TWI612995B TWI612995B (zh) 2018-02-01

Family

ID=586650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25934A TWI612995B (zh) 2015-10-22 2016-08-15 人偶體的關節構造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126185B2 (zh)
KR (1) KR101834085B1 (zh)
CN (2) CN106861199B (zh)
TW (1) TWI61299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03051B1 (ja) * 2017-06-28 2018-03-28 株式会社バンダイ 人形玩具
KR101913539B1 (ko) 2018-03-23 2018-10-30 주식회사 블리츠웨이 흉부 움직임이 가능한 피규어
JP7129217B2 (ja) * 2018-05-25 2022-09-01 株式会社タカラトミー 人形の腰部関節構造及び人形
JP6796110B2 (ja) * 2018-06-29 2020-12-02 株式会社バンダイ 腕構造及び人型玩具
JP6731029B2 (ja) * 2018-11-16 2020-07-29 株式会社バンダイ 人型玩具
JP6774541B1 (ja) * 2019-08-07 2020-10-28 株式会社バンダイ 関節構造及び人形体
JP6774540B1 (ja) * 2019-08-07 2020-10-28 株式会社バンダイ 関節構造及び人形体
JP7465188B2 (ja) * 2019-08-07 2024-04-10 株式会社バンダイ 可動構造及び人形体
JP6997275B1 (ja) * 2020-09-30 2022-01-17 株式会社バンダイ 人形体の関節構造
JP7069288B1 (ja) * 2020-12-28 2022-05-17 株式会社バンダイ 人形体、及び回動機構
JP7044912B1 (ja) * 2021-01-27 2022-03-30 株式会社バンダイ 玩具部品、及び人形玩具
JP7254878B1 (ja) * 2021-11-08 2023-04-10 株式会社バンダイ 人形体、及び可動構造体
JP7098040B1 (ja) * 2021-12-09 2022-07-08 株式会社バンダイ 人形体、及び関節構造
JP7178071B1 (ja) 2022-02-12 2022-11-25 株式会社トイズスピリッツ フィギュア
JP7194852B1 (ja) 2022-05-10 2022-12-22 株式会社バンダイ 模型玩具、及び関節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76560A (en) * 1991-08-26 1993-01-05 Wetherell Joseph J Dancing doll
JP3171931B2 (ja) 1992-06-02 2001-06-04 高砂香料工業株式会社 (R)−(−)−4−シアノ−3−ヒドロキシ酪酸t−ブチルエステ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203623Y (zh) * 1993-11-19 1995-07-19 徐崇生 人体玩偶
US6089950A (en) * 1998-06-01 2000-07-18 C. J. Associates, Ltd. Toy figure with articulating joints
JP4278747B2 (ja) * 1998-12-07 2009-06-17 株式会社メディコム・トイ 合成樹脂製人形の肩部の関節構造
JP3671048B2 (ja) 2003-09-12 2005-07-13 バタフライ・ストローク・株式會社 紙製人形
US20060281387A1 (en) * 2005-06-13 2006-12-14 Andrea Mcmahan Method and articles for providing education related to human diversity and aquatic wildlife preservation
JP5122077B2 (ja) * 2006-03-30 2013-01-16 株式会社コナミデジタル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人形玩具
CN101406757A (zh) * 2007-10-12 2009-04-15 鹏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人形互动玩具
JP5027903B2 (ja) * 2010-05-12 2012-09-19 株式会社バンダイ 人形体の関節構造
JP5645624B2 (ja) * 2010-12-01 2014-12-24 有限会社ダイスプロジェクト 人形玩具の肩関節構造及び人形玩具
JP5476441B1 (ja) * 2012-10-05 2014-04-23 株式会社バンダイ 人形体の手首の関節構造、人形体の足首の関節構造、および人形体
CN103770116B (zh) * 2014-01-13 2016-08-17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一种十七自由度人形机器人
CN203861915U (zh) * 2014-05-28 2014-10-08 厦门康硕健身器材有限公司 仿真玩偶的身体关节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12995B (zh) 2018-02-01
CN110743175B (zh) 2021-11-30
KR20170047162A (ko) 2017-05-04
CN110743175A (zh) 2020-02-04
JP2017077429A (ja) 2017-04-27
CN106861199A (zh) 2017-06-20
KR101834085B1 (ko) 2018-03-02
JP6126185B2 (ja) 2017-05-10
CN106861199B (zh) 2019-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714654A (zh) 人偶體的關節構造
JP6774540B1 (ja) 関節構造及び人形体
JP6162270B1 (ja) 人型玩具
KR20170048148A (ko) 인형체의 견관절 구조
JP7465188B2 (ja) 可動構造及び人形体
JP2011024670A (ja) 人体模型及び人体模型の腕部構造
JP2019005465A (ja) 人形玩具
JP2023133457A (ja) 形態変化玩具
JP2019005542A (ja) 人形玩具
JP6692318B2 (ja) 人形体の関節構造
JP2024040248A (ja) 人型玩具
JP6703637B1 (ja) 可動構造および玩具
JP7360566B1 (ja) 模型玩具、及び可動構造体
JP7037596B2 (ja) 人形体の関節構造
JP4834169B1 (ja) 変形ロボット玩具
JP5221790B2 (ja) 人体模型の腕部構造
JP7337212B2 (ja) 人形体の関節構造
JP2021023830A (ja) 関節構造及び人形体
JP2021027984A (ja) 可動構造および玩具
JP7427281B1 (ja) フィギュアの股関節構造及びフィギュア
JP7479556B1 (ja) 模型玩具及び関節構造体
JP2024045637A (ja) 可動構造および玩具
JP2023086012A (ja) 人形体、及び関節構造
CN118059506A (zh) 人偶的肩关节结构和人偶
JP2012011229A (ja) 変形ロボット玩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