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55935A - γ-氨基丁酸青茶的加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γ-氨基丁酸青茶的加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55935A
CN101755935A CN200910233307A CN200910233307A CN101755935A CN 101755935 A CN101755935 A CN 101755935A CN 200910233307 A CN200910233307 A CN 200910233307A CN 200910233307 A CN200910233307 A CN 200910233307A CN 101755935 A CN101755935 A CN 1017559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olong
gamma
aminobutyric acid
hours
processing meth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333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汤茶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TEA BREE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TEA BREE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TEA BREE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TEA BREE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2333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55935A/zh
Publication of CN1017559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559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oloring Foods And Improving Nutritive Qualit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γ-氨基丁酸青茶的加工方法,其可以明显提高茶叶中γ-氨基丁酸含量,而且适合工业化生产。其先茶鲜叶采摘,然后对所述茶鲜叶进行γ-氨基丁酸富集处理,接着用清水清洗浸渍处理鲜叶,并脱水除去鲜叶表面水分,再进行室内自然萎凋、做青、杀青、揉捻作形,最后烘干,其特征在于:所述γ-氨基丁酸富集处理为将所述茶鲜叶用0.3%~0.6%谷氨酸和0.3%~0.6%谷氨酸钠混合溶液浸渍处理。

Description

γ-氨基丁酸青茶的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的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γ-氨基丁酸青茶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γ-氨基丁酸茶是一种富含γ-氨基丁酸(>1.5mg/g)的药用保健茶,对人体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饮用高γ-氨基丁酸茶还具有降低血液中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胆固醇(HDL)、改善肾功能以及提高人体记忆力等多种保健功效。自然生长状态下,茶叶中γ-氨基丁酸含量在0.002~0.206mg·g-1,采用传统加工方式生产的成品茶中γ-氨基丁酸含量远远达不到γ-氨基丁酸茶的要求,茶鲜叶经一些特殊处理后,谷氨酸脱羧酶受到激活,大量谷氨酸转化生成γ-氨基丁酸,其含量速增,并达到γ-氨基丁酸茶的含量要求,各产茶国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目前提高茶叶中γ-氨基丁酸含量的方法有厌氧处理法、微波照射法、红外线加温处理等方法,均能有效提高茶叶中的γ-氨基丁酸茶的含量,但是微波照射和红外线加温不适合工业化生产,厌氧处理目前也只停留于实验室研究,尚未实际用于生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γ-氨基丁酸青茶的加工方法,通过该方法生产的γ-氨基丁酸青茶,不但其γ-氨基丁酸含量明显提高,而且其适合工业化生产。
其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茶鲜叶采摘,然后对所述茶鲜叶进行γ-氨基丁酸富集处理,接着用清水清洗浸渍处理鲜叶,并脱水除去鲜叶表面水分,再进行室内自然萎凋、做青、杀青、揉捻作形,最后烘干,其特征在于:所述γ-氨基丁酸富集处理为将所述茶鲜叶用0.3%~0.6%谷氨酸和0.3%~0.6%谷氨酸钠混合溶液浸渍处理。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0.3%~0.6%谷氨酸和0.3%~0.6%谷氨酸钠混合溶液其pH值为4~6;所述浸渍时间控制在3小时~6小时;所述茶鲜叶采摘采用梅占、佛手等乌龙茶品种茶鲜叶,采摘标准为对夹二叶;所述室内自然萎凋,其室内温度20℃~30℃,湿度60~80%;所述室内自然萎凋时间1小时~4小时,至茶青含水量80%~90%;所述做青,其做青间温度控制在22℃~24℃,相对湿度80%~85%;所述做青为手工做青,分四次进行;第一次摇青50转~90转,摇后将叶抖松薄摊静置,摊放后2小时~5小时,进行第二次摇青,120转~200转;摊放后2小时~4小时后,进行第三次摇青,摇200转~400转;摊放后2小时~5小时后,进行第四次摇青,摇300转~500转;所述杀青采用滚筒杀青机,杀青温度控制130℃~150℃,时间2分钟~3分钟,叶片90%以上成条;所述烘干采用百叶烘干机烘干,其中毛火温度80℃~100℃,足火温度60~80℃。
上述工艺中,用谷氨酸和谷氨酸钠溶液的浸渍处理,适合工业上规模加工,而用谷氨酸钠溶液的浸渍处理,鲜叶中γ-氨基丁酸含量明显提高,达到并远超过γ-氨基丁酸茶1.5mg/g的要求,从而大幅度的提高了γ-氨基丁酸青茶的品质,从而克服了现有加工工艺,能有效提高茶叶中的γ-氨基丁酸茶的含量,但是不适合工业化生产或者通过厌氧处理但只停留于实验室研究,尚未实际用于生产的缺点。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1)、鲜叶原料:梅占、佛手等乌龙茶品种茶鲜叶,采摘标准为对夹二叶;
(2)、γ-氨基丁酸富集处理:0.3%谷氨酸和0.45%谷氨酸钠混合溶液,pH为4,浸渍处理4.5小时;
(3)、清洗:清水清洗浸渍处理鲜叶,并脱水除去鲜叶表面水分;
(4)、萎凋:室内自然萎凋,室内温度30℃,湿度70%,萎凋时间1小时,至茶青含水量85%;
(5)、做青:做青间温度控制在22℃,相对湿度85%;手工做青,分四次进行。第一次摇青90转,摇后将叶抖松薄摊静置,以促进水分蒸发;摊放后3.5小时,进行第二次摇青,160转;摊放后2小时后,进行第三次摇青,摇300转;摊放后5小时后,进行第四次摇青,摇500转;
(6)、杀青:滚筒杀青机,杀青温度控制130℃,时间2分钟。叶片90%以上成条;
(7)、做形:揉捻作形;
(8)、烘干:百叶烘干;毛火温度90℃,足火温度80℃。
实施例二:
(1)、鲜叶原料:梅占、佛手等乌龙茶品种茶鲜叶,采摘标准为对夹二叶;
(2)、γ-氨基丁酸富集处理:0.45%谷氨酸和0.3%谷氨酸钠混合溶液,pH为6,浸渍处理3小时;
(3)、清洗:清水清洗浸渍处理鲜叶,并脱水除去鲜叶表面水分;
(4)、萎凋:室内自然萎凋,室内温度20℃,湿度80%,萎凋时间2.5小时,至茶青含水量90%;
(5)、做青:做青间温度控制在24℃,相对湿度82.5%。手工做青,分四次进行。第一次摇青50转,摇后将叶抖松薄摊静置,以促进水分蒸发;摊放后5小时,进行第二次摇青,120转;摊放后3小时后,进行第三次摇青,摇200转;摊放后3.5小时后,进行第四次摇青,摇400转;
(6)、杀青:滚筒杀青机,杀青温度控制150℃,时间3分钟;叶片90%以上成条;
(7)、做形:揉捻作形;
(8)、烘干:百叶烘干;毛火温度80℃,足火温度70℃。
实施例三:
(1)、鲜叶原料:梅占、佛手等乌龙茶品种茶鲜叶,采摘标准为对夹二叶;
(2)、γ-氨基丁酸富集处理:0.6%谷氨酸和0.6%谷氨酸钠混合溶液,pH为5,浸渍处理6小时;
(3)、清洗:清水清洗浸渍处理鲜叶,并脱水除去鲜叶表面水分;
(4)、萎凋:室内自然萎凋,室内温度25℃,湿度60%,萎凋时间4小时,至茶青含水量80%;
(5)、做青:做青间温度控制在23℃,相对湿度80%。手工做青,分四次进行;第一次摇青70转,摇后将叶抖松薄摊静置,以促进水分蒸发;摊放后2小时,进行第二次摇青,200转;摊放后4小时后,进行第三次摇青,摇400转;摊放后2小时后,进行第四次摇青,摇300转;
(6)、杀青:滚筒杀青机,杀青温度控制140℃,时间2.5分钟;叶片90%以上成条;
(7)、做形:揉捻作形;
(8)、烘干:百叶烘干;毛火温度100℃,足火温度60℃。

Claims (10)

1.γ-氨基丁酸青茶的加工方法,茶鲜叶采摘,然后对所述茶鲜叶进行γ-氨基丁酸富集处理,接着用清水清洗浸渍处理鲜叶,并脱水除去鲜叶表面水分,再进行室内自然萎凋、做青、杀青、揉捻作形,最后烘干,其特征在于:所述γ-氨基丁酸富集处理为将所述茶鲜叶用0.3%~0.6%谷氨酸和0.3%~0.6%谷氨酸钠混合溶液浸渍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γ-氨基丁酸青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0.3%~0.6%谷氨酸和0.3%~0.6%谷氨酸钠混合溶液其pH值为4~6。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γ-氨基丁酸青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渍时间控制在3小时~6小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γ-氨基丁酸青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茶鲜叶采摘采用梅占、佛手等乌龙茶品种茶鲜叶,采摘标准为对夹二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γ-氨基丁酸青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自然萎凋,其室内温度20℃~30℃,湿度60~8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γ-氨基丁酸青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自然萎凋时间1小时~4小时,至茶青含水量80%~9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γ-氨基丁酸青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做青,其做青间温度控制在22℃~24℃,相对湿度80%~8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γ-氨基丁酸青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做青为手工做青,分四次进行;第一次摇青50转~90转,摇后将叶抖松薄摊静置,摊放后2小时~5小时,进行第二次摇青,120转~200转;摊放后2小时~4小时后,进行第三次摇青,摇200转~400转;摊放后2小时~5小时后,进行第四次摇青,摇300转~500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γ-氨基丁酸青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杀青采用滚筒杀青机,杀青温度控制130℃~150℃,时间2分钟~3分钟,叶片90%以上成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γ-氨基丁酸青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采用百叶烘干机烘干,其中毛火温度80℃~100℃,足火温度60~80℃。
CN200910233307A 2009-09-28 2009-09-28 γ-氨基丁酸青茶的加工方法 Pending CN10175593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33307A CN101755935A (zh) 2009-09-28 2009-09-28 γ-氨基丁酸青茶的加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33307A CN101755935A (zh) 2009-09-28 2009-09-28 γ-氨基丁酸青茶的加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55935A true CN101755935A (zh) 2010-06-30

Family

ID=424874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33307A Pending CN101755935A (zh) 2009-09-28 2009-09-28 γ-氨基丁酸青茶的加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55935A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46834A (zh) * 2010-08-31 2011-01-19 十堰梅子贡茶业集团 有机乌龙茶的生产方法
CN102067924A (zh) * 2011-01-14 2011-05-25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γ-氨基丁酸茶粉加工方法
CN103005020A (zh) * 2012-12-14 2013-04-03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高gaba保健红茶
CN104171040A (zh) * 2014-07-09 2014-12-03 楚雄彝福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茶叶的制备方法
CN104957290A (zh) * 2015-06-02 2015-10-07 益阳市共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茶叶的制作方法
CN106538794A (zh) * 2017-01-16 2017-03-29 成都市农林科学院 一种富含gaba的桑叶茶的制备方法
CN106615304A (zh) * 2017-01-05 2017-05-10 湖南农业大学 一种兰花香型工夫红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09839A (zh) * 2017-08-01 2017-12-26 六安玫瑰红茶品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桑叶茶营养成分含量的加工方法
CN109349385A (zh) * 2018-11-23 2019-02-19 元谋聚元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γ-氨基丁酸辣木茶的加工工艺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46834A (zh) * 2010-08-31 2011-01-19 十堰梅子贡茶业集团 有机乌龙茶的生产方法
CN102067924A (zh) * 2011-01-14 2011-05-25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γ-氨基丁酸茶粉加工方法
CN102067924B (zh) * 2011-01-14 2012-10-03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γ-氨基丁酸茶粉加工方法
CN103005020A (zh) * 2012-12-14 2013-04-03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高gaba保健红茶
CN104171040A (zh) * 2014-07-09 2014-12-03 楚雄彝福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茶叶的制备方法
CN104957290A (zh) * 2015-06-02 2015-10-07 益阳市共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茶叶的制作方法
CN106615304A (zh) * 2017-01-05 2017-05-10 湖南农业大学 一种兰花香型工夫红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38794A (zh) * 2017-01-16 2017-03-29 成都市农林科学院 一种富含gaba的桑叶茶的制备方法
CN107509839A (zh) * 2017-08-01 2017-12-26 六安玫瑰红茶品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桑叶茶营养成分含量的加工方法
CN107509839B (zh) * 2017-08-01 2020-05-15 六安玫瑰红茶品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桑叶茶营养成分含量的加工方法
CN109349385A (zh) * 2018-11-23 2019-02-19 元谋聚元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γ-氨基丁酸辣木茶的加工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55935A (zh) γ-氨基丁酸青茶的加工方法
CN102511575B (zh) 一种提升夏秋绿茶品质的加工方法
CN103404622B (zh) 一种绿茶的加工方法
CN103027136B (zh) 一种绿茶的加工工艺
CN101658226B (zh) 一种明日叶茶的生产工艺
CN103082039A (zh) 一种提高绿茶干茶绿度的方法
CN102488036B (zh) 一种用微波真空干燥加工茶叶的制备方法
CN103349097A (zh) 一种绿茶的新式加工方法
CN102232435B (zh) 一种条形绿茶加工方法
CN103931820A (zh) 一种花茶的加工方法
CN103518892A (zh) 一种桑叶红茶加工方法
CN101785508A (zh) 一种花香型绿茶的加工方法
CN104430988A (zh) 一种绿茶的加工方法
CN101690528A (zh) γ-氨基丁酸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7319041A (zh) 一种花香型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5104606A (zh) 红茶的制备工艺
CN105341191A (zh) 一种金牡丹红茶的制备方法
CN108850231A (zh) 一种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1642171B (zh) 四川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4585378A (zh) 一种保健酸茶的制备方法
CN103960381B (zh) 一种全自动脱叶针芽形茶加工方法
CN104770483A (zh) 一种黄芽的焖制工艺
CN105325606A (zh) 一种枸杞红茶的制备方法
CN107712123A (zh) 一种花香型红茶的发酵方法
CN105724612A (zh) 一种红茶加工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