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34004A - 丝网印刷机以及印刷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丝网印刷机以及印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34004A
CN101734004A CN200910178368A CN200910178368A CN101734004A CN 101734004 A CN101734004 A CN 101734004A CN 200910178368 A CN200910178368 A CN 200910178368A CN 200910178368 A CN200910178368 A CN 200910178368A CN 101734004 A CN101734004 A CN 1017340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rections
mentioned
conveyer belt
substrate
support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783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34004B (zh
Inventor
水野学
近藤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Machin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Machine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Machine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7340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340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340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340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1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in which conductive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insulating support in such a manner as to form the desired conductive pattern
    • H05K3/12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in which conductive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insulating support in such a manner as to form the desired conductive pattern using thick film techniques, e.g. printing techniques to appl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 or similar techniques for applying conductive paste or ink patterns
    • H05K3/1216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in which conductive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insulating support in such a manner as to form the desired conductive pattern using thick film techniques, e.g. printing techniques to appl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 or similar techniques for applying conductive paste or ink patterns by screen printing or stencil printing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3/00
    • H05K2203/15Position of the PCB during processing
    • H05K2203/1509Horizontally held PCB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0097Processing two or more printed circuits simultaneously, e.g. made from a common substrate, or temporarily stacked circuit board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30Assembling printed circuit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e.g. with resistor
    • H05K3/32Assembling printed circuit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e.g. with resistor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res to printed circuits
    • H05K3/34Assembling printed circuit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e.g. with resistor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res to printed circuits by soldering
    • H05K3/3457Solder materials or compositions; Methods of application thereof
    • H05K3/3485Applying solder paste, slurry or powd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creen Printers (AREA)
  • Electric Connection Of Electric Components To Printed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间利用率以及生产率较高的丝网印刷机以及印刷装置。丝网印刷机(3)在规定的印刷位置上在电路基板(90f、90r)上印刷焊锡。丝网印刷机(3)具备将电路基板(90f、90r)的输送方向作为X方向、将与X方向大致正交的大致水平方向作为Y方向、将与X方向以及Y方向大致正交的大致垂直方向作为Z方向具有印刷位置并且在Y方向上排列的多个通道(951f、951r)和具有向X方向开口的更换口(320、321)并且包围印刷位置的壳体(32)。丝网印刷机(3)的特征在于在换批调整时能够从更换口(320、321)更换被配置在多个通道(951f、951r)上的更换零件。

Description

丝网印刷机以及印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用于安装电子零件的电路基板上印刷焊锡的丝网印刷机以及印刷装置。
背景技术
丝网印刷机用于在电路基板的焊盘(land)(电路电极部)上印刷焊锡。通常,在一台丝网印刷机上设定有单一的印刷位置。因此,一台丝网印刷机只能一个一个地处理电路基板。对于这一点,在专利文献1、2中公开了一种能够两个两个地处理电路基板的丝网印刷机。
近年来,电路基板的生产线(与供给电路基板→将焊锡印刷在电路基板上→将电子零件安装在电路基板上相关的生产线)有向双线化发展的趋势。专利文献1、2的丝网印刷机仅是在单线的生产线中,将焊锡一次印刷在两个电路基板上。因此,专利文献1、2的丝网印刷机难以应对生产线的双线化。
为了应对生产线的双线化,需要使用两台丝网印刷机。图26表示将两台丝网印刷机串联排列的类型(下面,称作“串联类型”。)的生产线的示意图。图27表示将两台丝网印刷机并联排列的类型(下面,称作“并联类型”。)的生产线的示意图。在图26、图27中,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对应的构件。
首先,说明串联类型的生产线。如图26所示,在生产线105f、105r上配置有基板供给装置100、第一丝网印刷机101、第二丝网印刷机102、电子零件安装机103。基板供给装置100、第一丝网印刷机101、第二丝网印刷机102、电子零件安装机103沿着电路基板的输送方向(从左朝右的方向)连接成一排。
第一丝网印刷机101具备在前后方向上排列的两个基板输送部101f、101r。其中,仅在前侧的基板输送部101f上设定有印刷位置109f。第二丝网印刷机102具备在前后方向上排列的两个基板输送部102f、102r。其中,仅在后侧的基板输送部102r上设定有印刷位置190r。
在第一丝网印刷机101的印刷位置109f对被在生产线105f上输送的电路基板106f印刷焊锡。在第二丝网印刷机102的印刷位置190r对被在生产线105r上输送的电路基板106r印刷焊锡。
接着,说明并联类型的生产线。如图27所示,在生产线105f、105r上配置有基板供给装置100、第一丝网印刷机101、第二丝网印刷机102、电子零件安装机103。第一丝网印刷机101和第二丝网印刷机102在前后方向上并列地配置。
第一丝网印刷机101具备单一的基板输送部110f。在基板输送部110f上设定有印刷位置111f。第二丝网印刷机102具备单一的基板输送部110r。在基板输送部110r上设定有印刷位置111r。
在第一丝网印刷机101的印刷位置111f对被在生产线105f上输送的电路基板106f印刷焊锡。在第二丝网印刷机102的印刷位置111r对被在生产线105r上输送的电路基板106r印刷焊锡。
这样,以往,通过使用两台丝网印刷机(第一丝网印刷机101、第二丝网印刷机102)来与应对生产线105f、105r的双线化。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16804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262689号公报
然而,若如图26所示地串联配置第一丝网印刷机101、第二丝网印刷机102,则生产线105f、105r的左右方向全长(电路基板106f、106r的输送方向全长)相应地变长。因此,生产线105f、105r的设置区域占据工厂地面的面积变大。也就是说,空间利用率变差。另外,若如图27所示地并联配置第一丝网印刷机101、第二丝网印刷机102,则生产线105f、105r的前后方向宽度(与电路基板106f、106r的输送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的宽度)相应地变宽。因此,空间利用率仍然较差。这样,如果使用两台丝网印刷机则空间利用率变差。另外,由于两台丝网印刷机的进深尺寸(前后方向宽度)的关系,无法直线状地配置构成生产线的丝网印刷机的通道。
另外,在换批调整电路基板106f、106r(变更所生产的电路基板的种类)时,需要根据电路基板106f、106r的种类在每个生产线105f、105r上更换支承板、支承块(或者支承销)、丝网掩模、刮板等更换零件。
在此,不论第一丝网印刷机101、第二丝网印刷机102是串联排列(图26)、还是并联排列(图27),生产线105f和生产线105r都是在前后方向上排列的。即,两个印刷位置109f、190r(图26)、两个印刷位置111f、111r(图27)都是在前后方向上排列的。
为了对更换零件进行更换,通常,在第一丝网印刷机101的壳体上设置有向Y方向(朝向作业空间107f)开口的更换口。同样地,为了对更换零件进行更换,通常,在第二丝网印刷机102的壳体上设置有向Y方向(朝向作业空间107r)开口的更换口。因而,为了顺利地对更换零件进行更换,对于前侧的生产线105f,优选操作员108f从前侧靠近该前侧的生产线105f。另外,对于后侧的生产线105r,优选操作员108r从后侧靠近该后侧的生产线105r。
因此,如图26、27所示,为了顺利地对更换零件进行更换,在生产线105f、105r的前后方向上需要两个作业空间107f、107r。即,需要宽阔的作业空间107f、107r。从这一点来看,若使用两台丝网印刷机则空间利用率变差。
为了避免空间利用率变差,将作业空间107f、107r设为一个空间即可。然而,如果将作业空间107f、107r设为一个空间,则难以更换离操作员108f、108r较远的生产线105f、105r上的更换零件。具体地说,位于生产线105f的前侧的操作员108f不容易更换配置在后侧的生产线105r上的更换零件。另外,位于生产线105r的后侧的操作员108r不容易更换前侧的生产线105f的印刷位置109f、111r的更换零件。
因而,若假设在作业空间107f、107r中仅保留作业空间107f,则为了便于作业,在位于生产线105f的前侧的操作员108f更换后侧的生产线105r上的更换零件时需要停止生产线105f。即,连原本不需要对更换零件进行更换的生产线105f也需要停止。因此,电路基板106f、106r的生产率降低。同样地,在作业空间107f、107r中仅保留作业空间107r的情况下,则在后侧的操作员108r更换前侧的生产线105f的更换零件时需要停止生产线105r。因此,电路基板106f、106r的生产率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丝网印刷机以及印刷装置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间利用率以及生产率较高的丝网印刷机以及印刷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丝网印刷机,其在规定的印刷位置将焊锡印刷在电路基板上,该丝网印刷机的特征在于,该丝网印刷机将上述电路基板的输送方向作为X方向、将与该X方向大致正交的大致水平方向作为Y方向、将与该X方向以及该Y方向大致正交的大致垂直方向作为Z方向,包括:多个通道,该多个通道具有上述印刷位置,并且在该Y方向上排列;壳体,其具有向该X方向开口的更换口,并且包围该印刷位置,其中,在进行变更该电路基板的种类的换批调整时,能够从该更换口更换被配置在多个通道上的更换零件(与权利要求1对应)。
在此,“通道”是指生产线的一部分。即,在电路基板的生产线上,作为一例,从X方向上游侧朝向下游侧配置有基板供给装置→丝网印刷机→电子零件安装机。将生产线中的配置有基板供给装置的部分、配置于丝网印刷机的部分、配置于电子零件安装机的部分分别称为通道。即,将生产线中的分配给构成所述生产线的各装置的各个部分称为通道。
丝网印刷机的通道具有印刷位置。在通道中进行将电路基板搬入到印刷位置上、在印刷位置上对电路基板印刷焊锡、将电路基板从印刷位置搬出。
本发明的丝网印刷机具备在Y方向上排列的多个通道以及多个印刷位置。因此,能够与生产线的多线化相对应。另外,能够在多个电路基板上并行地印刷焊锡。因而,能够抑制丝网印刷机在X方向上的全长(电路基板在输送方向上的全长)的变长,进而能够抑制生产线在X方向上的全长的变长。这样,本发明的丝网印刷机的空间利用率较高。
另外,采用本发明的丝网印刷机,在换批调整时,能够通过更换口从X方向(电路基板的输送方向上游侧、或者下游侧、或者上游侧以及下游侧)对更换零件进行更换。因此,操作员能够从丝网印刷机的Y方向两侧中的任一侧对更换零件进行更换作业。因而,对于Y方向两侧,仅在任一侧配置有作业空间即可。在这一点上,本发明的丝网印刷机的空间利用率也较高。
另外,本发明的丝网印刷机能够从X方向对更换零件进行更换,因此,在换批调整时,操作员在更换离自己较远的通道上的更换零件时,并不需要特意停止离自己较近的通道。因此,本发明的丝网印刷机电路基板的生产率较高。
(1-1)优选在上述(1)的结构中,将上述更换口设为向上述X方向上游侧开口的结构较佳。作为一例,在电路基板的生产线上从X方向上游侧朝向下游侧配置有基板供给装置→丝网印刷机→电子零件安装机。将在电路基板上安装各种各样的多个电子零件。因此,在X方向上连接有多台电子零件安装机的情况较多。即,在丝网印刷机的X方向下游侧连接多个电子零件安装机的情况较多。与此相对,在丝网印刷机的X方向上游侧仅配置有基板供给装置的情况较多。这样,在丝网印刷机的上游侧配置的设备的数量少于在下游侧配置的设备的数量。根据这一点,该结构的丝网印刷机的更换口朝X方向上游侧开口。根据该结构,更换零件的更换作业变得容易。
(2)优选在上述(1)的结构中,上述更换零件是从丝网掩模、刮板、支承构件中选择的一种以上的更换零件,其中,该丝网掩模具有供上述焊锡通过的丝网孔并处在上述印刷位置被配置在上述电路基板的上述Z方向的上方,该刮板处在该印刷位置、被配置在该丝网掩模的该Z方向的上方并用于将该焊锡压入到该丝网孔内,该支承构件在该印刷位置从下方支承该电路基板(与权利要求2对应)。
在该结构中列举的更换零件都仅是在换批调整时更换作业较复杂的零件。根据该结构,能够从X方向对更换零件进行更换。因此,能够减轻更换作业中的作业负担。
(3)优选在上述(2)的结构中,具有多个输送模块,该输送模块包括:基板输送部,其能够扩大和缩小在上述Y方向宽度,用于在上述X方向上输送上述电路基板;支承构件输送部,其被配置在该基板输送部的上述Z方向的下方,用于通过上述更换口在该X方向上取出和放入上述支承构件(与权利要求3对应)。
在支承构件的更换作业中,需要进行使用完毕(换批调整前)的支承构件的搬出作业、新(换批调整后)的支承构件的搬入作业(兼安装作业)。
在搬出作业中,为了不使构成支承构件的零件脱落到丝网印刷机的机内,需要将支承构件搬出到丝网印刷机的机外。在搬入作业(兼安装作业)中,需要根据新电路基板的大小、电路基板下表面的电子零件的布局(在两表面安装的情况下)等,将构成支承构件的零件安装到丝网印刷机的机内。
在此,支承构件被配置在电路基板的下方。因而,在换批调整时,操作员需要一边避免与基板输送部的干涉一边进行上述搬出作业、搬入作业(兼安装作业)。这样,支承构件的更换作业变得繁杂。
对于这一点,若采用本发明的结构,则能够通过支承构件输送部来进行使用完毕的支承构件的搬出作业。即,能够通过更换口将支承构件在X方向上搬出到丝网印刷机的机外。因此,支承构件和基板输送部不会互相干涉。
同样地,若采用该结构,则能够通过支承构件输送部来进行新的支承构件的搬入作业。即,能够通过更换口将支承构件从X方向搬入到丝网印刷机的机内。因此,支承构件和基板输送部不会互相干涉。
另外,若采用该结构,则能够在丝网印刷机的机外进行支承构件的安装作业。即,能够在丝网印刷机的机外,在安装构成支承构件的零件之后,通过上述搬入作业将该支承构件搬入到丝网印刷机的机内。因此,支承构件和基板输送部不会互相干涉。
(4)优选在上述(3)的结构中,上述输送模块包括:输送用第一固定壁部,其包括在上述X方向上延伸的基板输送用固定输送带和被配置在该基板输送用固定输送带的上述Z方向的下方并在该X方向上延伸的支承构件输送用第一固定输送带;输送用可动壁部,其具有在上述Y方向上与上述基板输送用固定输送带相对并在该X方向上延伸的基板输送用可动输送带,且能够在该Y方向上移动;输送用第二固定壁部,其具有在该Y方向上与上述支承构件输送用第一固定输送带相对并在该X方向上延伸的支承构件输送用第二固定输送带,其中,上述基板输送部具有上述基板输送用固定输送带和上述基板输送用可动输送带,上述支承构件输送部具有该支承构件输送用第一固定输送带和该支承构件输送用第二固定输送带,上述支承构件具有支承板和从该支承板向上述Z方向的上方突出设置并在上述印刷位置上从下方支承上述电路基板的支承体,该支承构件输送用第一固定输送带和该支承构件输送用第二固定输送带之间的该Y方向宽度与能够对多种该电路基板中该Y方向宽度最大的该电路基板提供支承的该支承板的该Y方向宽度相对应(与权利要求4对应)。
支承构件具备支承板和支承体。支承体是从支承板向Z方向上侧突出设置。支承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在支承板上的XY坐标)、配置数量等对应于成为支承对象的电路基板的种类来适当地变更。与此相对地,与Y方向宽度最宽的电路基板一致地设定支承板的Y方向宽度。采用该结构,能够将支承板共用于多种电路基板。
另外,支承构件输送用第一固定输送带和支承构件输送用第二固定输送带之间的Y方向宽度与能够支承Y方向宽度最宽的电路基板的支承板的Y方向宽度相对应。因此,即使是对Y方向宽度较宽的支承板也能够可靠地输送。
另外,能够变更基板输送用固定输送带和基板输送用可动输送带之间的Y方向宽度。因此,能够输送Y方向宽度不同的多种电路基板。
(5)优选在上述(4)的结构中,上述输送用可动壁部在上述基板输送用可动输送带的上述Z方向下方具有在上述Y方向上与上述支承构件输送用第一固定输送带相对并在上述X方向上延伸的支承构件输送用可动输送带,在该X方向上取出和放入上述支承构件时,该输送用可动壁部在该X方向上移动,在该X方向上与上述输送用第二固定壁部排列成一排,由此该支承构件输送用可动输送带和上述支承构件输送用第二固定输送带在该X方向上排列成一排(与权利要求5对应)。
若采用该结构,则在输送电路基板时使输送用可动壁部在Y方向上与电路基板在Y方向上的宽度相对应地移动。另一方面,在输送支承构件时,使输送用可动壁部在Y方向上移动到输送用可动壁部在X方向上与输送用第二固定壁部排列成一排的位置。这样,能够通过使输送用可动壁部在Y方向上适当地移动来应对电路基板的输送及支承构件的输送。
(6)优选在上述(2)至(5)中的任一个结构中,具有印刷部,该印刷部包括:一对导向部,它们被配置成在上述X方向上延伸并使其X方向一端接近上述更换口,并且该一对导向部在上述Y方向上相向;丝网框,其张紧设置有上述丝网掩模,通过该更换口可装卸地容纳在一对该导向部中(与权利要求6对应)。
若采用该结构,则能够通过使丝网框相对于导向部在X方向上滑动来容易地更换丝网掩模。即,能够容易地装卸在更换零件中相对比较重的丝网框。
(7)另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印刷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上述(3)至(5)中的任一个丝网印刷机;基板供给装置,其具有多个供给模块,该供给模块具有基板供给部和支承构件供给部,其中,上述基板供给部与上述基板输送部的上述X方向上游侧连接,在上述X方向上输送上述电路基板,该基板供给部能够扩大和缩小自身在上述Y方向宽度,上述支承构件供给部被配置在所述基板供给部的上述Z方向下方,与上述支承构件输送部的所述X方向上游侧连接,用于通过上述更换口在所述X方向上取出和放入上述支承构件(与权利要求7对应)。
印刷装置具备丝网印刷机和基板供给装置。基板供给装置的支承构件供给部在X方向上与丝网印刷机的支承构件输送部相连。因此,在换批调整时,仅将使用完毕的支承构件从支承构件输送部交接到支承构件供给部,就能够完成搬出作业。另外,仅将新支承构件从支承构件供给部交接到支承构件输送部,就能够完成搬入作业。另外,为了应对新的电路基板,能够在支承构件供给部中安装上构成支承构件的零件。或者,能够将已经安装完毕的支承构件装载到支承构件供给部上。
(8)优选在上述(7)的结构中,包括:供给用第一固定壁部,其具有在上述X方向上延伸的基板供给用固定输送带和被配置在该基板供给用固定输送带的上述Z方向下方并在该X方向上延伸的支承构件供给用第一固定输送带;供给用可动壁部,其具有在上述Y方向上与该基板供给用固定输送带相对并在该X方向上延伸的基板供给用可动输送带,该供给用可动壁部能够在该Y方向上移动;供给用第二固定壁部,其具有在该Y方向上与该支承构件供给用第一固定输送带相对并在该X方向上延伸的支承构件供给用第二固定输送带,上述基板供给部具有该基板供给用固定输送带和该基板供给用可动输送带,上述支承构件供给部具有该支承构件供给用第一固定输送带和该支承构件供给用第二固定输送带,上述支承构件具有支承板和从该支承板向上述Z方向上方突出设置并在上述印刷位置上从下方支承上述电路基板的支承体,该支承构件供给用第一固定输送带和该支承构件供给用第二固定输送带之间的该Y方向宽度与能够对多种该电路基板中该Y方向宽度最大的该电路基板提供支承的该支承板的该Y方向宽度相对应(与权利要求8对应)。
根据该结构,能够将支承板共用于多种电路基板。另外,支承构件供给用第一固定输送带和支承构件供给用第二固定输送带之间的该Y方向宽度与能够支承Y方向宽度最宽的电路基板的支承板的Y方向宽度相对应。因此,即使是对Y方向宽度较宽的支承板也能够可靠地输送。
另外,能够变更基板供给用固定输送带和基板供给用可动输送带之间的Y方向宽度。因此,能够供给Y方向宽度不同的多种电路基板。
(9)另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印刷装置具备丝网印刷机,该丝网印刷机在规定的印刷位置将焊锡印刷在电路基板上,该印刷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丝网印刷机将上述电路基板的输送方向作为X方向、将与该X方向大致正交的大致水平方向作为Y方向,具有:多个通道,其具有上述印刷位置并且在该Y方向上排列;多个输送模块,其具有在该X方向上输送该电路基板的基板输送部,并且能够对应于多个该通道的位置在该Y方向上移动,还具备:基板中继装置,其具有多个中继模块,该多个中继模块具有与该丝网印刷机的该X方向上游侧连接并在该X方向上输送该电路基板的基板中继部;Y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其具有Y方向移动部,该Y方向移动部与该基板中继装置的该X方向上游侧连接,在该X方向上输送该电路基板,能够对应于基板中继部的位置在该Y方向上移动,该印刷装置在该丝网印刷机与该Y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之间并且在该基板中继装置的该Y方向附近确保作业空间(与权利要求9对应)。
若采用本发明的印刷装置,则能够在比丝网印刷机的印刷位置的X方向上游侧的邻近位置上确保作业空间。因此,操作员容易进行零件更换、维护等作业。另外,能够在丝网印刷机的X方向附近,而不是在丝网印刷机的Y方向附近确保作业空间,换言之能够在生产线的区域内确保作业空间。因此,空间利用率较高。
另外,若采用本发明的印刷装置,则能够从X方向对丝网印刷机进行作业,因此操作员在对远离自己的通道进行作业时,不需要特别地停止离自己较近的通道。因此,本发明的印刷装置电路基板的生产率较高。
(9-1)优选在上述(9)的结构中,上述Y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具有:基准壁部,其具有在上述X方向上延伸的基准输送带;从动壁部,其具有在上述Y方向上与该基准输送带相对并在该X方向上延伸的从动输送带;基体,其具有使该基准壁部和该从动壁部在Y方向上能够移动地将该基准壁部和该从动壁部滑动接触的Y方向导向部;第一驱动装置,其在所述Y方向上驱动该基准壁部以及该从动壁部;第二驱动装置,其从该基准壁部独立出来,在所述Y方向上驱动该从动壁部,所述Y方向导向部的所述Y方向全长与多种上述电路基板中的、上述Y方向宽度最宽的所述电路基板的所述Y方向宽度相对应。
作为以往的Y方向移动侧输送装置的一例的梭动输送机在梭基体上配置有基准壁部和从动壁部。并且,使用基准壁部的基准输送带和从动壁部的从动输送带在X方向上输送电路基板。在换批调整(变更进行生产的电路基板的种类)时,将从动壁部相对于基准壁部在Y方向上移动。因此,可输送的最大电路基板的Y方向宽度依赖于梭基体的Y方向全长。即,无法输送宽度比梭基体的Y方向全长宽的电路基板。
对于这一点,若采用该结构,则未配置有梭基体本身。因此,不依赖于梭基体的Y方向全长,就能够输送Y方向宽度较宽的电路基板。具体地说,能够输送相当于Y方向导向部的Y方向全长那样的大型的电路基板。
另外,在作为以往的Y方向移动侧输送装置的一例的梭动输送机的情况下,在Y方向上移动电路基板时,不仅是使基准壁部、从动壁部在Y方向上移动,还使梭基体在Y方向上移动。梭基体比较重。因而,为了使较重物体在Y方向上移动需要大功率的驱动源(马达)。并且,需要承重较高的驱动力传递机构(滚珠丝杠部-螺母机构)。
对于这一点,该结构的第一驱动装置在Y方向上仅驱动基准壁部和从动壁部。基准壁部和从动壁部比较轻。因而,不需要大功率的驱动源。并且,不需要承重较高的驱动力传递机构。另外,在Y方向上高速移动较容易。
另外,在作为以往的Y方向移动侧输送装置的一例的梭动输送机的情况下,需要梭基体移动用的Y方向导轨和从动壁部移动用的Y方向导轨。因此,结构较复杂。对于这一点,若采用本发明结构,则Y方向导向部的配置数量为一个。因此,结构较简单。此外,还能够与上述(9)的结构独立地实施该结构。
(9-2)优选在上述(9-1)的结构中,上述第一驱动装置具有配置在上述基体上的第一马达和由该第一马达驱动的同步带,上述第二驱动装置具有配置在上述从动壁部上的第二马达和由该第二马达驱动并卷绕有该同步带的带轮。
若采用该结构,则能够使用带轮机构容易地使基准壁部和从动壁部移动。另外,作为以往的Y方向移动侧输送装置的一例的梭动输送机需要用于使梭基体移动的滚珠丝杠部-螺母机构和用于使从动壁部移动的滚珠丝杠部-螺母机构。因此,结构较复杂。对于这一点,若采用本发明结构,则相当于以往的梭动输送机的滚珠丝杠部的同步带的配置数量为一个。因此,结构较简单。
(9-3)优选在上述(9-1)的结构中,上述第一驱动装置具有配置于上述基体的第一马达和由该第一马达驱动的滚珠丝杠部,上述第二驱动装置具有配置于上述从动壁部的第二马达和由该第二马达驱动并环绕安装到该滚珠丝杠部上的螺母。
若采用该结构,则能够使用滚珠丝杠部-螺母机构使基准壁部和从动壁部容易地移动。另外,作为以往的Y方向移动侧输送装置的一例的梭动输送机需要用于使梭基体移动的滚珠丝杠部-螺母机构和用于使从动壁部移动的滚珠丝杠部-螺母机构。因此,结构较复杂。对于这一点,若采用本发明结构,则滚珠丝杠部的配置数量为一个。因此,结构较简单。
(10)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印刷装置具备丝网印刷机,该丝网印刷机在规定的印刷位置将焊锡印刷在电路基板上,该印刷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丝网印刷机将上述电路基板的输送方向作为X方向、将与该X方向大致正交的大致水平方向作为Y方向,包括:多个通道,其具有上述印刷位置并且在该Y方向上排列;多个输送模块,其具有在该X方向上输送该电路基板的基板输送部,并且能够对应于多个该通道的位置在该Y方向上移动,还具备X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该X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具有与该丝网印刷机的该X方向上游侧连接并在该X方向上输送该电路基板的X方向移动部和可移动地支承该X方向移动部的固定部,该X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能够切换为以下模式:输送模式,其是对该丝网印刷机输送该电路基板的模式;作业模式,其使该X方向移动部从该丝网印刷机离开,由此在该丝网印刷机的该X方向上游侧确保作业空间(与权利要求10对应)。
在此,“可移动地支承”是指固定部以使X方向移动部能够在直线状、折线状、圆弧状、部分圆弧状、不确定曲线状等轨道上相对于固定部移动的方式支承该X方向移动部。
本发明的印刷装置的X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能够切换为输送模式和作业模式。在输送模式中在X方向上输送电路基板。在作业模式中在丝网印刷机的X方向上游侧确保作业空间。
若采用本发明的印刷装置,则能够通过切换为作业模式来在丝网印刷机的印刷位置的X方向上游侧的邻近位置上确保作业空间。因此,操作员容易进行零件更换、维护等作业。另外,能够在丝网印刷机的X方向附近,而不是在丝网印刷机的Y方向附近确保作业空间,换言之能够在生产线的区域内确保作业空间。因此,空间利用率较高。
(10-1)优选在上述(10)的结构中,上述固定部使上述X方向移动部能够在上述X方向上往复移动地支承上述X方向移动部较好。若采用该结构,则在输送模式中,能够通过使装载了电路基板的X方向移动部在X方向上移动来输送电路基板。另外,在作业模式中,能够通过使X方向移动部在X方向上移动并从丝网印刷机离开来确保作业空间。
(10-2)优选在上述(10)的结构中,上述固定部使X方向移动部能够上翻的方式支承上述X方向移动部。若采用该结构,则在输送模式下,能够通过将X方向移动部配置在固定部附近来输送电路基板。另外,在作业模式下,能够通过上翻X方向移动部而使X方向移动部从丝网印刷机离开来确保作业空间。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空间利用率以及生产率较高的丝网印刷机以及印刷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配置了第一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生产线的示意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丝网印刷机的左视图。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丝网印刷机的前后一对输送模块和基板供给装置的立体图。
图5是前后一对输送模块的立体图。
图6是前侧输送模块的透视立体图。
图7是前侧输送模块的、未配置有电路基板和支承构件的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8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基板供给装置的立体图。
图9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基板供给装置的前侧供给模块的透视立体图。
图10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换批调整时的立体图。
图1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丝网印刷机的前侧供给模块的透视立体图。
图12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示意俯视图。
图13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Y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的立体图。
图14是使用第二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前侧生产线的情况下的动作的第一阶段的示意俯视图。
图15是使用第二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前侧生产线的情况下的动作的第二阶段的示意俯视图。
图16是使用第二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前侧生产线的情况下的动作的第三阶段的示意俯视图。
图17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示意俯视图。
图18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前侧的X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的立体图。
图19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确保后侧的作业空间的情况下的示意俯视图。
图20是第四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前侧的X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的立体图。
图21是第五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Y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的立体图。
图22是第五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Y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的左视图。
图23是第六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Y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的左视图。
图24是第六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Y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的第二驱动装置附近的立体图。
图25是其他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Y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的左视图。
图26是两台丝网印刷机串联排列的类型的生产线的示意图。
图27是两台丝网印刷机并联排列的类型的生产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印刷装置的实施方式。在以下说明中兼说明本发明的丝网印刷机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生产线的结构>
首先,说明配置了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生产线的结构。图1表示配置了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生产线的示意图。以下表示的图中、左右方向(电路基板的输送方向)与本发明的X方向相对应。前后方向与本发明的相Y方向对应。上下方向与本发明的Z方向相对应。
如图1所示,在前后双线的生产线95f、95r上在左右方向上排列配置有印刷装置1和电子零件安装机94。印刷装置1被配置在生产线95f、95r的上游端(左端)。印刷装置1具备基板供给装置2和丝网印刷机3。基板供给装置2具备前侧通道(tray)950f和后侧通道950r。丝网印刷机3具备前侧通道951f和后侧通道951r。本发明的通道包括前侧通道951f和后侧通道951r。在印刷装置1的下游侧(右侧)配置电子零件安装机94。电子零件安装机94具备前侧通道952f和后侧通道952r。前侧通道950f、951f、952f在左右方向上相连接以能够输送电路基板90f。后侧通道950r、951r、952r在左右方向上相连接以能够输送电路基板90r。
<印刷装置的结构>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的结构。
[丝网印刷机的结构]
首先,说明丝网印刷机3的结构。图2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立体图。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图2透视地表示壳体(细线部分)。图3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丝网印刷机的左视图。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图3省略表示壳体。
如图2、图3所示,丝网印刷机3具备基部30、框部31、壳体32、输送模块33f、33r、两个印刷部34f、34r、摄像机装置35。
(基部)
基部30呈长方体块状。基部30被配置在工厂的地面上。
(框部)
框部31具备左侧框310、右侧框311、隔壁312。左侧框310沿着基部30上表面的左缘配置。左侧框310呈两个朝下开口的C字状的框体经上下连接而成的形状。即,左侧框310具备下侧开口310d和上侧开口310u。右侧框311是沿着基部30上表面的右缘配置。右侧框311呈两个朝下开口的C字状的框体经上下连接而成的形状。即,右侧框311具备下侧开口311d和上侧开口311u。隔壁312呈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细板状。隔壁312被架设在左侧框310的上侧开口310u的前后方向大致中央部分与右侧框311的上侧开口311u的前后方向大致中央部分之间。
(壳体)
壳体32被配置在基部30的上方。壳体32从外侧覆盖左侧框310和右侧框311。在壳体32的左壁上设置有印刷部用更换口320和支承构件用更换口321。本发明的更换口包括印刷部用更换口320、支承构件用更换口321。印刷部用更换口320呈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长方形状。在印刷部用更换口320上配置有三个开闭板(shutter)320a~320c。三个开闭板320a~320c像推拉门那样相互在前后方向上错开的方式配置。支承构件用更换口321被配置在印刷部用更换口320的下侧。支承构件用更换口321被基板供给装置2阻塞。
(印刷部)
印刷部34f被配置在左侧框310与右侧框311之间。印刷部34f被配置在印刷部用更换口320的前半部分的右侧。印刷部34f被配置在隔壁312的前侧。印刷部34f具备前后一对导向部340ff、340fr、丝网掩模341f、丝网框342f、上侧框343f、下侧框344f、前后一对滚珠丝杠部345ff、345fr、驱动带346f、导向杆347f、前后一对刮板348ff、348fr、前后一对刮板安装部349ff、349fr。
上侧框343f呈矩形框状。上侧框343f被架设在左侧框310上缘和右侧框311上缘之间。下侧框344f呈矩形框状。下侧框344f被配置在上侧框343f的下侧。
导向部340ff从左侧观察呈倒L字状(参照图3)。导向部340ff被固定在下侧框344f的前缘。导向部340ff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导向部340fr从左侧观察呈L字状(参照图3)。导向部340fr被固定在下侧框344f的后缘。导向部340fr在左右方向上延伸。
丝网框342f呈矩形框状。丝网框342f被插入安装在前后一对导向部340ff、340fr之间。丝网框342f能够相对于导向部340ff、340fr在左右方向上滑动。因此,能够通过印刷部用更换口320从左侧相对于导向部340ff、340fr取出和放入丝网框342f。丝网掩模341f被张紧设置在丝网框342f上。在丝网掩模341f上设置有用于将焊锡转印到电路基板90f(参照图1)上的许多网孔(未图示)。
下侧框344f和上侧框343f通过前后一对滚珠丝杠部345ff、345fr连接。通过驱动带346f从伺服马达(未图示)向前后一对滚珠丝杠部345ff、345fr传递驱动力。通过所述驱动力,使下侧框344f能够相对于上侧框343f沿着导向杆347f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即,丝网掩模341f能够相对于上侧框343f下降、上升。
刮板348ff从左侧可装卸地被安装在刮板安装部349ff上。同样地,刮板348fr从左侧可装卸地被安装在刮板安装部349fr上。刮板安装部349ff、349fr能够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另外,刮板安装部349ff、349fr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
印刷部34r隔着隔壁312被配置在印刷部34f的后侧。印刷部34r的结构与上述印刷部34f的结构相同。因而,在此省略说明。
(输送模块)
如图3所示,输送模块33f、33r被配置在基部30的上表面。输送模块33f、33r能够相对于基部30上表面的导向槽300(参照图2)各自独立地在前后方向上滑动。
图4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丝网印刷机的前后一对输送模块和基板供给装置的立体图。图5表示前后一对本实施方式的输送模块的立体图。图6表示前侧输送模块的透视立体图。图7表示前侧输送模块的、没有配置电路基板和支承构件的状态下的立体图。
如图4~图7所示,输送模块33f包括输送用第一固定壁部330f、输送用可动壁部331f、输送用第二固定壁部332f、支承台333f、升降台334f、左右一对滚珠丝杠部335f、336f、端壁部337f。支承台333f呈长方形板状。
输送用第一固定壁部330f呈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长方形板状。输送用第一固定壁部330f从支承台333f的后缘向上侧立设。在输送用第一固定壁部330f的前表面配置有基板输送用固定输送带330fu和支承构件输送用第一固定输送带330fd。基板输送用固定输送带330fu被配置在输送用第一固定壁部330f的前表面上缘附近。基板输送用固定输送带330fu在左右方向上延伸。支承构件输送用第一固定输送带330fd被配置在基板输送用固定输送带330fu的下方。支承构件输送用第一固定输送带330fd在左右方向上延伸。
端壁部337f呈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细板状。端壁部337f从支承台333f的前缘向上侧立设。端壁部337f隔着后述的输送用可动壁部331f和输送用第二固定壁部332f在前后方向上与输送用第一固定壁部330f相向。
输送用第二固定壁部332f呈较小的长方形板状。输送用第二固定壁部332f与端壁部337f的后侧相邻地配置。输送用第二固定壁部332f在前后方向上与输送用第一固定壁部330f相对。在输送用第二固定壁部337f的后表面配置有支承构件输送用第二固定输送带332fd。支承构件输送用第二固定输送带332fd在左右方向上延伸。支承构件输送用第二固定输送带332fd在前后方向上与支承构件输送用第一固定输送带330fd相向。支承构件96f具备支承板960f和三个支承体961f。支承板960f呈平板状。支承板960f被架设在支承构件输送用第一固定输送带330fd与支承构件输送用第二固定输送带332fd之间。由这些支承构件输送用第一固定输送带330fd、支承构件输送用第二固定输送带332fd、后述的左右一对支承构件输送用可动输送带331fd构成支承构件输送部B2。三个支承体961f分别呈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棱柱状。三个支承体961f被配置在支承板960f的上表面的规定位置上。
升降台334f从左侧观察呈T字状。升降台334f被配置在输送用第一固定壁部330f与输送用第二固定壁部332f之间。升降台334f被配置在支承板960f的下侧。升降台334f能够升降。
输送用可动壁部331f呈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长方形板状。输送用可动壁部331f被配置在输送用第一固定壁部330f与输送用第二固定壁部332f之间。在输送用可动壁部331f的下缘上形成有向下侧开口的凹部331fa。在凹部331fa内配置升降台334f和支承构件96f。即,输送用可动壁部331f以跨越升降台334f和支承构件96f的方式配置。在输送用可动壁部331f的后表面配置有基板输送用可动输送带331fu和左右一对支承构件输送用可动输送带331fd。基板输送用可动输送带331fu被配置在输送用可动壁部331f的后表面上缘附近。基板输送用可动输送带331fu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基板输送用可动输送带331fu在前后方向上与基板输送用固定输送带330fu相向。电路基板90f被架设在基板输送用固定输送带330fu与基板输送用可动输送带331fu之间。由这些基板输送用固定输送带330fu、基板输送用可动输送带331fu构成基板输送部B1。左右一对支承构件输送用可动输送带331fd被配置在基板输送用可动输送带331fu的下侧。左右一对支承构件输送用可动输送带331fd分别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左右一对支承构件输送用可动输送带331fd被配置在凹部331fa的左右两侧。
左右一对滚珠丝杠部335f、336f中的左侧滚珠丝杠部335f被配置在支承台333f的左缘附近。滚珠丝杠部335f具备杆部335fa和螺母部335fb。杆部335fa被输送用第一固定壁部330f和端壁部337f支承并能够自由旋转。螺母部335fb通过多个滚珠(未图示)螺纹结合到杆部335fa。螺母部335fb被配置在输送用可动壁部331f的左下角。从伺服马达(未图示)对杆部335fa传递驱动力。通过该驱动力,使杆部335fa绕轴旋转。通过杆部335fa旋转,使螺母部335fb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右侧的滚珠丝杠部336f也与左侧的滚珠丝杠部335f同样地被驱动。通过驱动左右两侧的滚珠丝杠部335f、336f,使输送用可动壁部331f能够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即,能够变更基板输送用固定输送带330fu和基板输送用可动输送带331fu之间的前后方向宽度。并且,能够变更支承构件输送用第一固定输送带330fd和支承构件输送用可动输送带331fd之间的前后方向宽度。
输送模块33r被配置在输送模块33f的后侧,与输送模块33f前后对称地(背对背)。输送模块33r的结构与输送模块33f的结构相同。因而,在此省略说明。
(摄像机装置)
如图3所示,摄像机装置35具备托架350、摄像机351、清洁器352。摄像机装置35在输送模块33f、33r的上侧被配置在印刷部34f、34r的下侧。摄像机装置35共用于前侧通道951f、后侧通道951r。在托架350上配置有摄像机351和清洁器352。清洁器352能够在前后方向上移动。清洁器352用于清扫丝网掩模341f。
例如,在清扫前侧丝网掩模341f的情况下,首先,使清洁器352向前侧移动,接着,使丝网掩模341f下降,压在清洁器352上,在这种状态下通过使清洁器352在前后方向上移动来擦去丝网掩模341f的焊锡。
[基板供给装置的结构]
接着,说明基板供给装置2的结构。基板供给装置2被安装在丝网印刷机3的基部30的左表面后部。如图4所示,基板供给装置2能够与输送模块33f、33r的左侧连接。图8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基板供给装置的立体图。图9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基板供给装置的前侧供给模块的透视立体图。
如图8、图9所示,供给模块20f具备供给用第一固定壁部200、供给用可动壁部201f、供给用第二固定壁部202f、支承台203、左右一对滚珠丝杠部205f、206f、端壁部207f。供给用第一固定壁部200和支承台203共用于供给模块20f、20r之间。支承台203呈长方形板状。
供给用第一固定壁部200呈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长方形板状。供给用第一固定壁部200从支承台203的前后方向大致中央向上侧立设。在供给用第一固定壁部200的前表面配置有基板供给用固定输送带200fu和支承构件供给用第一固定输送带200fd。基板供给用固定输送带200fu被配置在供给用第一固定壁部200的前表面上缘附近。基板供给用固定输送带200fu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基板供给用固定输送带200fu与基板输送用固定输送带330fu(参照图6)的左侧相连。支承构件供给用第一固定输送带200fd被配置在基板供给用固定输送带200fu的下侧。支承构件供给用第一固定输送带200fd在左右方向上延伸。支承构件供给用第一固定输送带200fd与支承构件输送用第一固定输送带330fd(参照图6)的左侧相连。
端壁部207f呈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长方形板状。端壁部207f从支承台203的前缘向上侧立设。端壁部207f隔着后述的供给用可动壁部201f和供给用第二固定壁部202f在前后方向上与供给用第一固定壁部200相向。
供给用第二固定壁部202f呈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细板状。供给用第二固定壁部202f与端壁部207f的后侧相邻地配置。供给用第二固定壁部202f在前后方向上与供给用第一固定壁部200相向。在供给用第二固定壁部202f的后表面配置有支承构件供给用第二固定输送带202fd。支承构件供给用第二固定输送带202fd在左右方向上延伸。支承构件供给用第二固定输送带202fd在前后方向上与支承构件供给用第一固定输送带200fd相向。由这些支承构件供给用第一固定输送带200fd和支承构件供给用第二固定输送带202fd构成支承构件供给部A2。支承构件供给用第二固定输送带202fd被配置在支承构件输送用第二固定输送带332fd(参照图6)的左侧。另外,能够通过使输送用可动壁部331f向前侧移动来使支承构件供给用第二固定输送带202fd和支承构件输送用可动输送带331fd在左右方向上相连。
供给用可动壁部201f呈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长方形板状。供给用可动壁部201f被配置在供给用第一固定壁部200与供给用第二固定壁部202f之间。在供给用可动壁部201f的后表面配置有基板供给用可动输送带201fu。基板供给用可动输送带201fu被配置在供给用可动壁部201f的后表面下缘附近。基板供给用可动输送带201fu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基板供给用可动输送带201fu在前后方向上与基板供给用固定输送带200fu相向。由这些基板供给用固定输送带200fu和基板供给用可动输送带201fu构成基板供给部A1。
左右一对滚珠丝杠部205f、206f中的左侧滚珠丝杠部205f被配置在支承台203的左缘附近。滚珠丝杠部205f具备杆部205fa和螺母部205fb。杆部205fa被端壁部207f和后侧的供给模块20r的端壁部207r(参照图8)支承得能够自由旋转。螺母部205fb通过多个滚珠(未图示)螺纹结合到杆部205fa。螺母部205fb被配置在供给用可动壁部201f的左下角。从伺服马达(未图示)对杆部205fa传递驱动力。通过所述驱动力,使杆部205fa绕轴旋转。通过杆部205fa旋转,使螺母部205fb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右侧的滚珠丝杠部206f也与左侧的滚珠丝杠部205f同样地被驱动。通过驱动左右两侧的滚珠丝杠部205f、206f,供给用可动壁部201f能够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即,能够变更基板供给用固定输送带200fu和基板供给用可动输送带201fu之间的前后方向宽度。
供给模块20r被配置在供给模块20f的后侧,与供给模块20f前后对称(背对背)。供给模块20r的结构与供给模块20f的结构相同。因而,在此省略说明。
<生产电路基板时的动作>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的生产电路基板90f、90r时的动作。对于电路基板90f、90r,生产时的动作均相同。即,对于图1表示的生产线95f、95r,生产时的动作都相同。因而,在此,仅说明前侧的生产线95f,兼说明后侧的生产线95r。
在生产时,首先,将电路基板90f从基板供给装置2搬入到丝网印刷机3。具体地说,通过驱动基板供给用固定输送带200fu、基板供给用可动输送带201fu(参照图9)、基板输送用固定输送带330fu、基板输送用可动输送带331fu(参照图6)来将电路基板90f从基板供给部A1交接到基板输送部B1。
接着,将输送模块33f沿着导向槽300向前侧移动到印刷部34f的正下方(参照图2)。
接着,通过支承构件96f使电路基板90f上升规定量(参照图6)。即,首先,使升降台334f上升,推升支承构件96f,由此使电路基板90f上升。接着,使输送用可动壁部331f移动,由输送用可动壁部331f和输送用第一固定壁部330f夹持电路基板90f。然后,使支承台333f上升。上升后的位置相当于在电路基板90f上印刷焊锡的印刷位置。
然后,使印刷部34f的下侧框344f即丝网掩模341f相对于上侧框343f沿着导向杆347f下降(参照图2)。
其后,在印刷位置上,利用前后一对刮板348ff、348fr通过丝网孔将焊锡印刷到电路基板90f(参照图3)上。然后,通过使支承台333f下降来从丝网掩模341f剥下电路基板90f。即,进行版剥离。
接着,通过使升降台334f下降来使印刷后的电路基板90f从印刷位置下降,装载到基板输送用固定输送带330fu与基板输送用可动输送带331fu之间(参照图6)。
然后,通过驱动基板输送用固定输送带330fu和基板输送用可动输送带331fu来将电路基板90f交接到电子零件安装机94的前侧通道952f上。在电子零件安装机94中,在电路基板90f的规定位置上安装电子零件。
这样,在生产线95f中生产电路基板90f。在后侧的生产线95r中,不会受到前侧生产线95f的影响,并行地生产电路基板90r。
<换批调整时的动作>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的换批调整时的动作。图10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换批调整时的立体图。图11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丝网印刷机的前侧的输送模块的透视立体图。此外,图11与图6对应。
对于电路基板90f、90r,换批调整时的动作都相同。即,对于图1表示的生产线95f、95r,换批调整时的动作都相同。因而,在此,仅说明前侧的生产线95f,兼说明后侧的生产线95r。
[更换支承构件时的动作]
在换批调整时,首先,将支承构件96f从丝网印刷机3搬出到基板供给装置2。具体地说,首先,使输送用可动壁部331f向前侧移动(参照图6)。并且,如图11所示,将左右一对支承构件输送用可动输送带331fd和输送用第二固定壁部332f的支承构件输送用第二固定输送带332fd在左右方向上排列成一排。接着,驱动支承构件输送用第一固定输送带330fd、支承构件输送用第二固定输送带332fd、左侧的支承构件输送用可动输送带331fd。并且,将支承构件96f从支承构件输送部B2交接到支承构件供给部A2(参照图9)。
接着,在支承构件供给部A2中,从支承板960f撤掉支承构件96f的三个支承体961f。然后,在支承板960f上重新配置支承体,以应对换批调整时的新电路基板。即,安装支承构件96f。此外,由操作员93f从图1表示的作业空间92f进行安装作业。
其后,将安装后的支承构件96f从支承构件供给部A2(参照图9)交接到支承构件输送部B2(参照图11)上。最后,使输送用可动壁部331f向后侧移动(其中,在新电路基板的前后方向宽度较宽的情况下,也有可以不使输送用可动壁部331f移动的情况),以应对新电路基板的前后方向宽度。
[更换印刷用更换零件时的动作]
如图10所示,在换批调整时,在上述支承构件96f的更换作业前后,进行丝网掩模341f、前后一对刮板348ff、348fr、清洁器352(参照图3)的更换作业。
具体地说,将带有丝网掩模341f的丝网框342f从前后一对导向部340ff、340fr向左侧抽出。并且,将一对刮板348ff、348fr从刮板安装部349ff、349fr向左侧抽出(参照图3)。并且,将清洁器352从摄像机装置35向左侧抽出。
然后,将张紧设置了新的丝网掩模341f的丝网框342f安装到前后一对导向部340ff、340fr上,以应对新电路基板。并且,将新的刮板348ff、348fr安装到刮板安装部349ff、349fr。并且,将新的清洁器352安装到摄像机装置35。
此外,由操作员93f从图1表示的作业空间92f进行更换作业。另外,在打开印刷部用更换口320的隔壁312的前侧部分时,壳体32的开闭板320a~320c重叠地被容纳到印刷部用更换口320的隔壁312的后侧部分。因此,无法同时进行印刷部34f的更换作业和印刷部34r的更换作业。
这样,进行前侧生产线95f的换批调整作业。在后侧的生产线95r中,能够不会受到前侧生产线95f的影响地继续生产电路基板90r。
<作用效果>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以及丝网印刷机3的作用效果。本实施方式的丝网印刷机3具备前侧通道951f和后侧通道951r。另外,本实施方式的丝网印刷机3具备两个印刷位置。因此,能够与生产线95f、95r的双线化相对应。另外,能够在两个电路基板90f、90r上并行地印刷焊锡。因而,能够抑制丝网印刷机3的X方向全长(电路基板90f、90r在输送方向上的全长)变长,进而能够抑制生产线95f、95r的X方向全长变长。这样,本实施方式的丝网印刷机3的空间利用率较高。
另外,若采用本实施方式的丝网印刷机3,则在换批调整时,能够通过向X方向上游侧开口的印刷部用更换口320来更换印刷用更换零件(丝网掩模341f、前后一对刮板348ff、348fr、清洁器352)。另外,能够通过向X方向上游侧开口的支承构件用更换口321来更换支承构件96f。因此,操作员93f能够从丝网印刷机3的Y方向前侧对更换零件进行更换作业。因而,对于Y方向两侧,仅在其中任一侧配置作业空间92f即可。在这一点上,本实施方式的丝网印刷机3空间利用率也较高。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丝网印刷机3能够从X方向上游侧更换更换零件,因此在换批调整时,在更换后侧通道951r的更换零件时,操作员93f不需要特意停止前侧通道951f。因此,本实施方式的丝网印刷机3生产电路基板90f、90r的生产率较高。
另外,若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以及丝网印刷机3,则在丝网印刷机3的X方向上游侧仅配置有基板供给装置2。另一方面,在丝网印刷机3的X方向下游侧有时连接多个电子零件安装机94。对于这一点,在丝网印刷机3的X方向上游侧设有印刷部用更换口320、支承构件用更换口321。这样,若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以及丝网印刷机3,则在生产线95f、95r的上游端附近配置有向上游侧开口的更换口。因此,容易对更换零件进行更换。
另外,若采用本实施方式的丝网印刷机3,则能够通过使丝网掩模341f和丝网框342f相对于前后一对导向部340ff、340fr滑动来进行它们的更换。即,能够容易地更换比较重的丝网掩模341f和丝网框342f。因此,能够减轻更换作业中的作业负担。
另外,若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以及丝网印刷机3,则能够通过支承构件输送部B2和支承构件供给部A2来进行使用完毕的支承构件96f的搬出作业。即,能够将支承构件96f沿X方向搬出到丝网印刷机3的机外。因此,支承构件96f和基板输送部B1不会互相干扰。
同样地,若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以及丝网印刷机3,则能够通过支承构件供给部A2和支承构件输送部B2来进行新支承构件96f的搬入作业。即,能够将支承构件96f从X方向搬入到丝网印刷机3的机内。因此,支承构件96f和基板输送部B1不会互相干扰。
另外,若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以及丝网印刷机3,则能够在丝网印刷机3的机外进行支承构件96f的组装作业。即,在丝网印刷机3的机外,将支承体961f安装到支承板960f上而完成支承构件96f之后,能够通过上述搬入作业将所完成的支承构件96f搬入到丝网印刷机3的机内。因此,支承构件96f和基板输送部B 1不会互相干扰。
另外,若采用本实施方式的丝网印刷机3,则能够根据Y方向宽度最宽的电路基板90f、90r来设定支承板960f的Y方向宽度。因此,能够将支承板960f共用于多种电路基板90f、90r。
另外,支承构件输送用第一固定输送带330fd和支承构件输送用第二固定输送带332fd之间的Y方向宽度与能够支承Y方向宽度最宽的电路基板90f、90r的支承板960f的Y方向宽度相对应。因此,即使是对于Y方向宽度较宽的支承板960f,也能够可靠地输送。
另外,能够变更基板输送用固定输送带330fu和基板输送用可动输送带331fu之间的Y方向宽度。因此,能够输送Y方向宽度不同的多种电路基板90f、90r。
另外,若采用本实施方式的丝网印刷机3,则输送用可动壁部331f能够在Y方向上移动。另外,在输送用可动壁部331f上配置有基板输送用可动输送带331fu和左右一对支承构件输送用可动输送带331fd。在输送电路基板90f、90r时,使输送用可动壁部331f与电路基板90f、90r的Y方向宽度相对应地在Y方向上移动。另一方面,在输送支承构件96f时,使输送用可动壁部331f在Y方向上移动,直到该输送用可动壁部331f移动到在X方向上与输送用第二固定壁部332f排列成一排的位置为止。这样,能够通过使输送用可动壁部331f在Y方向上适当地移动来应对电路基板90f、90r的输送、支承构件96f的输送。
另外,若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则基板供给装置2的支承构件供给部A2在X方向上与丝网印刷机3的支承构件输送部B 2连接。因此,使用完毕的支承构件96f的搬出作业、搬入作业是容易的。另外,在支承构件供给部A2中,能够与换批调整后的新电路基板90f、90r对应地进行支承构件96f的安装作业。或者,能够将已经安装好的支承构件96f装载到支承构件供给部A2。
另外,若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则支承构件供给用第一固定输送带200fd与支承构件供给用第二固定输送带202fd之间的Y方向宽度,与能够支承Y方向宽度最宽的电路基板90f、90r的支承板960f的Y方向宽度相对应。因此,即使是对Y方向宽度较宽的支承板960f,也能够可靠地输送。
另外,能够变更基板供给用固定输送带200fu和基板供给用可动输送带201fu之间的Y方向宽度。因此,能够供给Y方向宽度不同的多种电路基板90f、90r。
另外,若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的基板供给装置2,则供给用第一固定壁部200和支承台203在供给模块20f、20r之间共用。因此,与对每个供给模块20f、20r配置供给用第一固定壁部200和支承台203的情况相比,可以用较少的零件件数。
另外,若采用本实施方式的丝网印刷机3,则通过隔壁312分隔印刷部34f和印刷部34r。因此,操作员93f在更换一侧的印刷部34f(34r)的更换零件时不会与另一侧的印刷部34f(34r)互相干扰。
另外,若采用本实施方式的丝网印刷机3,则在壳体32的印刷部用更换口320上配置有开闭板320a~320c。在打开印刷部用更换口320的隔壁312的前侧部分时,开闭板320a~320c被重叠地容纳到印刷部用更换口320的隔壁312的后侧部分。相反,在打开印刷部用更换口320的隔壁312的后侧部分时,开闭板320a~320c被重叠地容纳到印刷部用更换口320的隔壁312的前侧部分。在这一点上,在更换一侧的印刷部34f(34r)的更换零件时,操作员93f也不会与另一侧印刷部34f(34r)互相干扰。
第二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之间的不同点在于以下点:在基板供给装置的左侧(上游侧)上配置有Y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另外,在Y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的左侧配置有装载(load)装置。在此,主要说明不同点。
<印刷装置的结构>
首先,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结构。图12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示意俯视图。此外,对与图2、图4对应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如图12所示,印刷装置1具备装载装置7f、7r、Y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5、基板供给装置2、丝网印刷机3。本发明的基板中继装置包括基板供给装置2。另外,本发明的中继模块包括基板供给装置2的供给模块20f、20r。另外,本发明的基板中继部包括基板供给装置2的基板供给部A1(参照所引用的图4)。
[丝网印刷机以及基板供给装置的结构]
丝网印刷机3以及基板供给装置2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基板供给装置2被安装在丝网印刷机3的基部30的左表面后部。基板供给装置2的供给模块20f、20r能够在左右方向上与丝网印刷机3的输送模块33f、33r相连。输送模块33f、33r能够各自独立地沿着导向槽300在前后方向上移动。
[装载装置的结构]
装载装置7f、7r是所谓杂志架(magazine rack)式装载装置。装载装置7f、7r隔着后述的Y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5被配置在基板供给装置2的左侧。装载装置7f、7r在前后方向上并排地配置。在装载装置7f、7r上分别存储有多个电路基板90r。
[Y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的结构]
Y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5是所谓梭动输送机。Y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5被插入安装在装载装置7f、7r和基板供给装置2之间。Y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5将从装载装置7f、7r送出的电路基板90r分发给基板供给装置2的供给模块20f、20r。
图13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Y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的立体图。如图13所示,Y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5具备基准壁部50、从动壁部51、基板55、梭基体驱动装置56、梭基体57、从动壁部驱动装置58。
基板55具备一对梭基体导轨550、一对立壁部551、板主体552。板主体552呈矩形板状。一对立壁部551分别呈细板状。一对立壁部551沿着板主体552的上表面的前缘和后缘配置。一对梭基体导轨550分别呈棱柱状。一对梭基体导轨550沿着板主体552的上表面的左缘和右缘配置。一对梭基体导轨550被配置在一对立壁部551之间。
梭基体驱动装置56具备梭基体滚珠丝杠部驱动马达560、梭基体滚珠丝杠部561、螺母(图示省略)。梭基体滚珠丝杠部561架设在一对立壁部551之间,呈能够绕轴旋转的状态。梭基体滚珠丝杠部驱动马达560被安装在前侧立壁部551的前表面。梭基体滚珠丝杠部驱动马达560的转轴与梭基体滚珠丝杠部561连接。螺母被环绕安装在梭基体滚珠丝杠部561上。螺母被安装在后述的梭基体57上。
梭基体57具备一对从动壁部导轨570、立壁部571、基体主体572、四个被导向块573。基体主体572呈矩形板状。在基体主体572的下表面配置梭基体驱动装置56的螺母。四个被导向块573被配置在基体主体572的下表面四角上。四个被导向块573与一对梭基体导轨550滑动接触。立壁部571呈细板状。立壁部571沿着基体主体572的上表面的后缘配置。一对从动壁部导轨570分别呈棱柱状。一对从动壁部导轨570沿着基体主体572的上表面的左缘和右缘配置。从动壁部导轨570被配置在后述的基准壁部50与立壁部571之间。
基准壁部50具备基准输送带(未图示)、基准输送带驱动马达501、壁部主体502。壁部主体502呈矩形板状。壁部主体502沿着基体主体572的上面前缘立设。基准输送带被配置在壁部主体502的后表面上缘附近。基准输送带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基准输送带驱动马达501被配置在壁部主体502的前表面右上角附近。基准输送带驱动马达501驱动基准输送带。
从动壁部51具备从动输送带510、从动输送带驱动马达511、壁部主体512、一对被导向块513。壁部主体512呈矩形板状。一对被导向块513被固定在壁部主体512的下表面左右两端上。一对被导向块513与一对从动壁部导轨570滑动接触。从动输送带510被配置在壁部主体512的前表面上缘附近。从动输送带510在左右方向上延伸。从动输送带510在前后方向上与基准输送带相向。在从动输送带510与基准输送带之间架设有电路基板90r。通过从动输送带510和基准输送带将电路基板90r从左侧输送到右侧。从动输送带驱动马达511被配置在壁部主体512的后表面右上角附近。从动输送带驱动马达511驱动从动输送带510。
从动壁部驱动装置58具备从动壁部滚珠丝杠部驱动马达580、从动壁部滚珠丝杠部581、螺母582。从动壁部滚珠丝杠部581架设在基准壁部50的壁部主体502与梭基体57的立壁部571之间,呈能够绕轴旋转的状态。从动壁部滚珠丝杠部驱动马达580被安装在壁部主体502的前表面。从动壁部滚珠丝杠部驱动马达580的转轴与从动壁部滚珠丝杠部581连接。螺母582被环绕安装在从动壁部滚珠丝杠部581上。螺母582被安装在从动壁部51的壁部主体512上。
[Y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的动作]
在使梭基体57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情况下,驱动梭基体滚珠丝杠部驱动马达560。然后,使梭基体滚珠丝杠部561绕轴旋转。在梭基体滚珠丝杠部561上环绕安装有螺母。另外,该螺母被安装在梭基体57上。因此,在使梭基体滚珠丝杠部561绕轴旋转时,螺母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并且,梭基体57沿着梭基体导轨550在前后方向上移动。
在变更基准输送带与从动输送带510之间的间隔的情况下,使从动壁部51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具体地说,首先,驱动从动壁部滚珠丝杠部驱动马达580。并且,使从动壁部滚珠丝杠部581绕轴旋转。在从动壁部滚珠丝杠部581上环绕安装有螺母582。另外,该螺母582被安装在从动壁部51上。因此,在使从动壁部滚珠丝杠部581绕轴旋转时,螺母582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并且,从动壁部51沿着从动壁部导轨570在前后方向上移动。
<生产电路基板时的动作>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的生产电路基板时的动作。首先,说明在后侧的生产线上生产电路基板时的动作。如图12所示,在使用后侧的生产线的情况下,首先,使Y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5的梭基体57向后侧移动。并且,使丝网印刷机3的输送模块33r向后侧移动。并且,将装载装置7r、Y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5的通道970、基板供给装置2的后侧通道950r、丝网印刷机3的后侧通道951r在左右方向上排列成一排。接着,将电路基板90r从装载装置7r送出到Y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5的通道970。被送出的电路基板90r经由通道970和后侧通道950r到达后侧通道951r。其后,在电路基板90r上印刷规定图案的焊锡。
接着,说明利用前侧的生产线来生产电路基板时的动作。图14表示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前侧生产线的情况下的动作的第一阶段的示意俯视图。图15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所述动作的第二阶段的示意俯视图。图16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所述动作的第三阶段的示意俯视图。
如图14所示,在使用前侧的生产线的情况下,首先,使Y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5的梭基体57向前侧移动。另外,使丝网印刷机3的输送模块33f向后侧移动。并且,将装载装置7f和Y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5的通道970在左右方向上排列成一排。另外,将基板供给装置2的前侧通道950f和丝网印刷机3的前侧通道951f在左右方向上排列成一排。接着,将电路基板90f从装载装置7f送出到Y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5的通道970。
然后,如图15所示,使Y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5的梭基体57向后侧移动。并且,将Y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5的通道970、基板供给装置2的前侧通道950f、丝网印刷机3的前侧通道951f在左右方向上排列成一排。接着,将电路基板90f输送到丝网印刷机3的前侧通道951f。并且,如图16所示,使输送模块33f向前侧移动。其后,在电路基板90f上印刷规定图案的焊锡。
此外,还能通过与上述动作相同的要领来使Y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5、基板供给装置2、丝网印刷机3适当地动作,以将电路基板从后侧的装载装置7r供给到丝网印刷机3的前侧通道951f。相反,还能够将电路基板从前侧的装载装置7f供给丝网印刷机3的后侧通道951r。
<确保作业空间的方法>
接着,说明确保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的作业空间的方法。如图1、图14~图16所示,在生产电路基板时,在丝网印刷机3和Y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5之间,在基板供给装置2的前侧确保作业空间98f。在使用前侧生产线的情况下和使用后侧生产线的情况下共用该作业空间98f。因此,通过使用该作业空间98f,操作员能够容易地对前侧通道951f和后侧通道951r进行维护等作业。
<作用效果>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的作用效果。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中共用的结构部分,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相同的作用效果。
另外,如图12所示,若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则能够在相对于丝网印刷机3的印刷位置左侧(X方向上游侧)的与该印刷位置邻近的位置上确保作业空间98f。因此,操作员容易进行零件更换、维护等作业。另外,能够不是在丝网印刷机3的Y方向附近确保作业空间98f,而是在X方向附近确保作业空间98f,换言之在生产线的区域内确保作业空间98f。因此,空间利用率较高。
另外,如图12、图14~图16所示,若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则能够从X方向对丝网印刷机3进行作业,因此,在操作员对远离自己的后侧通道951r进行作业时,不需要特意停止靠近自己的前侧通道951f。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生产电路基板90f、90r的生产率较高。
另外,若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则使用已有的移动式装载装置7f、7r。另外,使用作为已有梭动输送机的Y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5。因此,不需要重新开发这些装置,就能够构建生产线。
第三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和第二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之间的不同点在于代替基板供给装置和Y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而配置有X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这一点。在此,主要说明不同点。
<印刷装置的结构>
首先,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结构。图17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示意俯视图。此外,对与图12对应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如图17所示,印刷装置1具备装载装置7f、7r、X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4f、4r、丝网印刷机3。
[丝网印刷机以及装载装置的结构]
丝网印刷机3和装载装置7f、7r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而,在此,省略说明。
[X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的结构]
X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4f、4r是所谓梭动输送机。X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4f、4r被插入安装在装载装置7f、7r与丝网印刷机3之间。X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4f被配置在装载装置7f的右侧(下游侧)。X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4r被配置在装载装置7r的右侧。X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4f、4r将从装载装置7f、7r送出的电路基板交接到丝网印刷机3。
两个X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4f、4r的结构相同。因此,下面,仅说明前侧的X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4f的结构,兼说明后侧的X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4r。
图18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前侧的X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的立体图。如图18所示,X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4f具备X方向移动部40f和固定部41f。
固定部41f具备固定部基部410f、一对固定部侧导轨411f、一对固定部侧被导向块412f。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在固定部侧导轨411f和固定部侧被导向块412f上加上阴影。固定部基部410f呈矩形形状。一对固定部侧导轨411f分别呈棱柱状。一对固定部侧导轨411f沿着固定部基部410f的上表面的前缘和后缘配置。固定部侧被导向块412f与固定部侧导轨411f的右端相连。
X方向移动部40f具备基准壁部400f、从动壁部401f、移动部基部402f、从动壁部驱动装置403f。移动部基部402f具备一对从动壁部导轨404f、立壁部405f、基部主体406f、一对移动部侧导轨407f、一对移动部侧被导向块408f。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在移动部侧导轨407f和移动部侧被导向块408f上加上阴影。基部主体406f呈矩形形状。一对移动部侧导轨407f分别呈棱柱状。一对移动部侧导轨407f沿着基部主体406f的下表面的前缘和后缘配置。移动部侧被导向块408f与移动部侧导轨407f的左端相连。在移动部侧导轨407f上以使固定部41f的固定部侧导向块412f不会在上下方向上脱离的方式相对地滑动接触有固定部41f的固定部侧导向块412f。另外,移动部侧被导向块408f以不会在上下方向上脱离的方式与固定部41f的固定部侧导向块411f相对滑动接触。立壁部405f呈细板状。立壁部405f沿着基部主体406f的上表面的后缘配置。一对从动壁部导轨404f分别呈棱柱状。一对从动壁部导轨404f沿着基部主体406f的上表面的左缘和右缘配置。从动壁部导轨404f被配置在后述的基准壁部400f与立壁部405f之间。
基准壁部400f具备基准输送带(未图示)、基准输送带驱动马达400fa、壁部主体400fb。壁部主体400fb呈矩形板状。壁部主体400fb沿着基部主体406f的上表面前缘立设。基准输送带被配置在壁部主体400fb的后表面上缘附近。基准输送带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基准输送带驱动马达400fa被配置在壁部主体400fb的前表面右上角附近。基准输送带驱动马达400fa驱动基准输送带。
从动壁部401f具备从动输送带401fa、从动输送带驱动马达401fb、壁部主体401fc、一对被导向块401fd。壁部主体401fc呈矩形板状。一对被导向块401fd被固定在壁部主体401fc的下表面左右两端上。一对被导向块401fd与一对从动壁部导轨404f滑动接触。从动输送带401fa被配置在壁部主体401fc的前表面上缘附近。从动输送带401fa在左右方向上延伸。从动输送带401fa在前后方向上与基准输送带相向。在从动输送带401fa与基准输送带之间架设有电路基板90f。使用从动输送带401fa和基准输送带从左侧向右侧输送电路基板90f。从动输送带驱动马达401fb被配置在壁部主体401fc的后表面右上角附近。从动输送带驱动马达401fb驱动从动输送带401fa。
从动壁部驱动装置403f具备从动壁部滚珠丝杠部驱动马达403fa、从动壁部滚珠丝杠部403fb、螺母403fc。从动壁部滚珠丝杠部403fb被架设在基准壁部400f的壁部主体400fb与移动部基部402f的立壁部405f之间,呈能够绕轴旋转的状态。从动壁部滚珠丝杠部驱动马达403fa被安装在壁部主体400fb的前表面。从动壁部滚珠丝杠部驱动马达403fa的转轴与从动壁部滚珠丝杠部403fb连接。螺母403fc被环绕安装在从动壁部滚珠丝杠部403fb上。螺母403fc被安装在从动壁部401f的壁部主体401fc上。
[X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的动作]
如图18所示,在使X方向移动部40f相对于固定部41f滑动的情况下,使移动部侧被导向块408f沿着固定部侧导轨411f相对于固定部41f相对滑动。并且,使固定部侧被导向块412f沿着移动部侧导轨407f相对X方向移动部40f滑动。X方向移动部40f能够相对于固定部41f从固定部41f的大致正上方的位置沿左右方向滑动到固定部侧被导向块412f和移动部侧被导向块408f在左右方向上抵接的位置。
在变更基准输送带与从动输送带401fa之间的间隔的情况下,在前后方向上使从动壁部401f移动。具体地说,首先,驱动从动壁部滚珠丝杠部驱动马达403fa。并且,使从动壁部滚珠丝杠部403fb绕轴旋转。在从动壁部滚珠丝杠部403fb上环绕安装有螺母403fc。另外,该螺母403fc被安装在从动壁部401f上。因此,在使从动壁部滚珠丝杠部403fb绕轴旋转时,螺母403fc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并且,从动壁部401f沿着从动壁部导轨404f在前后方向上移动。
<生产电路基板时的动作>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的生产电路基板时的动作。图19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确保后侧的作业空间的情况下的示意俯视图。如图17、图19所示,能够将X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4f、4r切换为输送模式(图17的X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4f、图19的X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4r)和作业模式(图17的X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4f、图19的X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4r)。在输送模式及作业模式中,用于生产电路基板时的是输送模式。
两个X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4f、4r的动作相同。因此,下面,仅说明前侧的X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4f的动作,兼说明后侧的X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4r的动作。
在输送模式下,在装载装置7f与丝网印刷机3之间,使用X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4f的滑动机构,使X方向移动部40f在左右方向上往复移动。具体地说,首先,使X方向移动部40f滑动到固定部41f的大致正上方的位置为止。另外,使丝网印刷机3的输送模块33f向前侧移动。接着,将电路基板90f从装载装置7f送出到X方向移动部40f的通道980f。然后,使X方向移动部40f相对于固定部41f向右侧滑动。并且,使X方向移动部40f和输送模块33f接近。接着,将电路基板90f从X方向移动部40f送出到输送模块33f。其后,在电路基板90f上印刷规定图案的焊锡。
<确保作业空间的方法>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的确保作业空间的方法。如图17的X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4r、图19的X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4f所示,在输送模式下,X方向移动部40f在左右方向上移动。因此,无法在丝网印刷机3的左侧确保作业空间。
在确保作业空间时,将X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4f切换为作业模式。即,如图18所示,使用X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4f的滑动机构,使X方向移动部40f移动到固定部41f的大致正上方。并且,如图17所示,在丝网印刷机3的左侧前方确保作业空间98f。此外,如图19所示,在将后侧的X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4r切换为作业模式后,能够在丝网印刷机3的左侧后方确保作业空间98r。
<作用效果>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的作用效果。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共用的结构部分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具有相同的作用效果。
另外,若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则如图17、图19所示,能够通过切换为作业模式,在丝网印刷机3的印刷位置X方向上游侧与与该印刷位置邻近的位置处确保作业空间98f、98r。因此,操作员容易进行零件更换、维护等作业。另外,能够不是在丝网印刷机3的Y方向附近确保作业空间,而是在X方向附近、换言之在生产线的区域内确保作业空间。因此,空间利用率较高。
另外,若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则如图17、图19所示,通过在Y方向上连接作业空间98f、98r,操作员能够在Y方向上横穿生产线。
另外,如图18所示,若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则能够使用X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4f的滑动机构来容易地切换输送模式和作业模式。另外,能够在输送模式下输送电路基板90f。
另外,如图17所示,若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则能够在前侧通道951f的X方向正侧方确保作业空间98f,另外,如图19所示,能够在后侧通道951r的X方向正侧方确保作业空间98r。因此,不需要从斜方向(相对于X方向交叉的方向)对印刷位置进行作业。因而,作业性较高。
另外,若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使用已有的杂志架式装载装置7f、7r。另外,使用作为已有的滑动式的梭动输送机的Y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4f、4r。因此,不需要重新开发这些装置,就能够构建生产线。
第四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和第三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之间的不同点在于不使用滑动式而是使用上翻式的X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这一点。在此,主要说明不同点。
<印刷装置的结构>
首先,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结构。
[丝网印刷机以及装载装置的结构]
丝网印刷机以及装载装置的结构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因而,在此,省略说明。
[X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的结构]
X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是所谓上翻式输送带。两个X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被插入安装在丝网印刷机与两个装载装置之间。两个X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的结构相同。因此,下面,仅说明前侧的X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的结构,兼说明后侧的X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的结构。
图20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前侧的X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的立体图。此外,对图20中与图18对应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如图20所示,X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4f具备X方向移动部40f和固定部41f。
在X方向移动部40f的立壁部405f的左端形成有摆动片405fa。另外,在X方向移动部40f的基准壁部400f的左端形成有摆动片400fc。
固定部41f被配置在X方向移动部40f的左侧。固定部41f具备基准壁部413f、从动壁部414f、固定部基部415f、从动壁部驱动装置416f、一对摆动片417fa、417fb、底板部418f、立壁部419f、摆动轴420fa、420fb。
摆动片417fa被配置在基准壁部413f的右端。摆动片417fa被配置在摆动片400fc的前侧。摆动片417fa、400fc里贯穿有摆动轴420fa。摆动片417fb被配置在立壁部419f的右端。摆动片417fb被配置在摆动片405fa的后侧。摆动片417fb、405fa里贯穿有摆动轴420fb。底板部418f被配置在固定部基部415f的右缘。
[X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的动作]
X方向移动部40f的电路基板输送带构与第三实施方式的X方向移动部的电路基板输送带构相同,从动壁部移动机构与从动壁部移动机构相同。另外,固定部41f的电路基板90f的输送机构与X方向移动部40f的电路基板输送机构相同,从动壁部414f的移动机构与从动壁部移动机构相同。因而,在此,省略说明。
<作业空间的确保方法>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确保作业空间的方法。X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4f能够切换为输送模式和图20表示的作业模式。即,能够使X方向移动部40f相对于固定部41f摆动。具体地说,X方向移动部40f能够相对于固定部41f以摆动轴420fa、420fb为中心在纵方向上摇动。利用该摆动机构,切换输送模式和作业模式。
在输送模式下,将X方向移动部40f向固定部41f的右侧(下游侧)倒下。即,在左右方向上排列固定部41f和X方向移动部40f。并且,输送电路基板90f。此外,由底板部418f从下侧支承X方向移动部40f的移动部基部402f。
如图20所示,在作业模式下,使用上述摆动机构,使X方向移动部40f摆动并立起。并且,在X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4f的右侧且丝网印刷机3的左侧前方确保作业空间。
<作用效果>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作用效果。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与第三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共用结构部分具有与第三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相同的作用效果。
另外,如图20所示,若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则能够使用X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4f的摆动机构容易地切换输送模式和作业模式。另外,在输送模式下,能够通过将电路基板从固定部41f交接到X方向移动部40f来输送电路基板。
另外,若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则使用作为已有的上翻式输送带的X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4f。因此,不需要重新开发装置,就能够构建生产线。
第五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和第二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之间的不同点仅在于Y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的结构。在此,主要说明不同点。
<印刷装置的结构>
首先,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结构。
[丝网印刷机、基板供给装置、装载装置的结构]
丝网印刷机、基板供给装置、装载装置的结构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
[Y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的结构]
图21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Y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的立体图。此外,对与图13对应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图22表示本实施方式的Y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的左视图。如图21、22所示,Y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5具备基准壁部50、从动壁部51、基体52、第一驱动装置53、第二驱动装置54。
基体52具备基体主体520、一对Y方向导轨521、马达安装部522、带轮安装部523。基体主体520呈矩形板状。一对Y方向导轨521分别呈方柱状。一对Y方向导轨521沿着基体主体520的上表面的左缘和右缘配置。马达安装部522形成在基体主体520的前缘上。带轮安装部523被立设在基体主体520的上表面后缘附近。
第一驱动装置53具备第一马达530、同步带531、驱动侧带轮534f、从动侧带轮534r。第一马达530被安装在马达安装部522的上表面。驱动侧带轮534f与第一马达530的转轴(未图示)连接。从动侧带轮534r能够旋转地被安装在带轮安装部523的左表面。同步带531被绕架在驱动侧带轮534f与从动侧带轮534r之间。
基准壁部50具备基准输送带500、基准输送带驱动马达501、壁部主体502、一对被导向块503。壁部主体502呈矩形板状。在壁部主体502的下表面形成有带固定凹部502a。在带固定凹部502a上能够相对移动地贯穿有同步带531。带固定凹部502a被固定在同步带531上。基准输送带500被配置在壁部主体502的后表面上缘附近。基准输送带500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基准输送带驱动马达501被配置在壁部主体502的前表面右上角附近。基准输送带驱动马达501驱动基准输送带500。一对被导向块503被固定在壁部主体502的下表面左右两端上。一对被导向块503与一对Y方向导轨521滑动接触。
从动壁部51具备从动输送带510、从动输送带驱动马达511、壁部主体512、一对被导向块513。壁部主体512呈矩形板状。在壁部主体512的下表面形成有带通过凹部512a。在带通过凹部512a中穿过有同步带531。从动输送带510被配置在壁部主体512的前表面上缘附近。从动输送带510在左右方向上延伸。从动输送带驱动马达511被配置在壁部主体512的后表面右上角附近。从动输送带驱动马达511驱动从动输送带510。一对被导向块513被固定在壁部主体512的下表面左右两端上。一对被导向块513与一对Y方向导轨521滑动接触。
如图22所示,第二驱动装置54具备第二马达540、主带轮541、一对子带轮543f、543r。第二马达540被安装在壁部主体512的后表面。主带轮541与第二马达540的转轴(未图示)连接。一对子带轮543f、543r能够旋转地被安装在第二马达540的托架(未图示)的左表面。在这些主带轮541和一对子带轮543f、543r上绕架有同步带531。
[Y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的动作]
在使基准壁部50和从动壁部51同时移动的情况下,驱动第一马达530。如果驱动第一马达530,则驱动侧带轮534f旋转,在驱动侧带轮534f与从动侧带轮534r之间同步带531开始动作。在此,基准壁部50被固定在同步带531上。因此,如果同步带531进行动作,则基准壁部50也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另一方面,从动壁部51通过主带轮541和一对子带轮543f、543r与同步带531连接。因此,如果同步带531进行动作,则从动壁部51也在前后方向上移动。这样,能够通过驱动第一马达530来使基准壁部50和从动壁部51同时移动。该动作在使电路基板90f在前后方向上移动时较方便。
在仅使从动壁部51独立于基准壁部50地移动的情况下,驱动第二马达540。如果驱动第二马达540,则主带轮541旋转。因此,主带轮541和一对子带轮543f、543r在处在静止状态下的同步带531上滚动。在此,主带轮541即第二驱动装置54被固定在从动壁部51上。因此,如果主带轮541旋转,则从动壁部51也在前后方向上移动。这样,能够通过驱动第二马达540来仅使从动壁部51独立于基准壁部50地移动。该动作在电路基板90r的换批调整时较方便。
此外,如果同时驱动第一马达530和第二马达540,则能够在相同方向或者相反方向上分别驱动基准壁部50和从动壁部51。另外,能够使从动壁部51在表面上看来是静止的。
<生产电路基板时的动作>
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生产电路基板时的动作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生产电路基板时的动作相同。因而,在此,省略说明。
<作业空间的确保方法>
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作业空间的确保方法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作业空间的确保方法相同。因而,在此,省略说明。
<作用效果>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作用效果。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共用结构部分具有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相同的作用效果。
另外,如图13所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Y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5,则在梭基体57上配置有基准壁部50和从动壁部51。并且,使用基准壁部50的基准输送带和从动壁部51的从动输送带510来在X方向上输送电路基板90r。在换批调整时,使从动壁部51相对于基准壁部50在Y方向上移动。因此,能够输送的最大的电路基板90r的Y方向宽度依赖于梭基体57的Y方向全长。即,无法输送宽度比梭基体57的Y方向全长宽的电路基板90r。
如图21所示,对于这一点,若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Y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5,则没有配置梭基体本身。因此,能够不依赖于梭基体的Y方向全长地输送Y方向宽度较宽的电路基板90r。具体地说,能够输送相当于Y方向导轨521的Y方向全长那样的、大型电路基板90r。
另外,如图13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Y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5的情况下,在使电路基板90r在Y方向上移动时,不仅基准壁部50、从动壁部51在Y方向上移动,还会使梭基体57在Y方向上移动。梭基体57比较重。因而,为了使较重物体在Y方向上移动,需要大功率的梭基体滚珠丝杠部驱动马达560。并且,需要承重较高的梭基体滚珠丝杠部561。
如图21所示,对于这一点,本实施方式的第一驱动装置53在Y方向上仅驱动基准壁部50和从动壁部51。基准壁部50和从动壁部51比较轻。因而,第一马达530的功率可以较小。并且,不需要承重较高的驱动侧带轮534f、从动侧带轮534r、同步带531。另外,易于在Y方向上高速地移动。
另外,如图13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Y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5的情况下,需要梭基体导轨550和从动壁部导轨570这两种Y方向导轨。因此,结构较复杂。对于这一点,如图21所示,若采用本实施方式的第一驱动装置53,则Y方向导轨521的种类是一种。因此,结构较简单。
另外,若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Y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5,则使用带轮机构,能够容易地使基准壁部50和从动壁部51移动。
另外,如图13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Y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5需要用于使梭基体57移动的滚珠丝杠部螺母机构和用于使从动壁部51移动的滚珠丝杠部螺母机构。因此,结构较复杂。
如图21所示,对于这一点,若采用本实施方式的第一驱动装置53,则相当于图13的梭基体滚珠丝杠部561和从动壁部滚珠丝杠部581的同步带531的配置数量为一个。因此,结构较简单。此外,本实施方式的Y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5还能够与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独立地使用。
第六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和第五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之间的不同点仅在于Y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的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的结构。在此,主要说明不同点。
图23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Y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的左视图。图24表示本实施方式的Y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的第二驱动装置附近的立体图。此外,对图中与图21、图22对应的部位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如图23所示,基体52具备一对立壁部524f、524r。一对立壁部524f、524r分别呈细板状。沿着基体主体520的前缘和后缘配置一对立壁部524f、524r。
第一驱动装置53具备第一马达530、滚珠丝杠部532、螺母533。第一马达530被安装在前侧的立壁部524f的前表面。滚珠丝杠部532在被架设在一对立壁部524f、524r之间并呈能够绕轴旋转的状态。滚珠丝杠部532贯穿基准壁部50和从动壁部51。滚珠丝杠部532的前端与第一马达530的转轴(未图示)连接。螺母533被环绕安装在滚珠丝杠部532上。螺母533被安装在基准壁部50和壁部主体502上。
如图24所示,第二驱动装置54具备第二马达540(为了便于说明,在图24中透视表示。)、螺母542、驱动侧齿轮544、从动侧齿轮545、支承部546。第二马达540通过托架(未图示)被安装在从动壁部51的壁部主体512上。第二马达540的转轴540a被支承部546支承为可旋转的状态。转轴540a能够绕轴旋转。驱动侧齿轮544被固定在转轴540a上。另一方面,螺母542被环绕安装在滚珠丝杠部532上。另外,从动侧齿轮545被固定在螺母542的外周面上。驱动侧齿轮544和从动侧齿轮545相互啮合。
如图23所示,在使基准壁部50和从动壁部51同时移动的情况下,驱动第一马达530。如果驱动第一马达530,则滚珠丝杠部532绕轴旋转。在滚珠丝杠部532上环绕安装有两个螺母533、542。因此,如果滚珠丝杠部532旋转,则两个螺母533、542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因此,螺母533被安装在基准壁部50上。因此,如果螺母533移动,则基准壁部50也移动。另外,在螺母542上通过第二驱动装置54与从动壁部51相连接。因此,如果螺母542移动,则从动壁部51也移动。这样,能够通过驱动第一马达530来使基准壁部50和从动壁部51同时移动。该动作在使电路基板90r在前后方向上移动时较方便。
在与基准壁部50独立地仅使从动壁部51移动的情况下,驱动第二马达540。如果驱动第二马达540,则驱动侧齿轮544、从动侧齿轮545旋转。因此,螺母542相对于静止状态的滚珠丝杠部532进行转动。在此,螺母542也就是第二驱动装置54被固定在从动壁部51上。因此,如果螺母542进行螺旋运动,则从动壁部51也会在前后方向上移动。这样,能够通过驱动第二马达540来与基准壁部50独立地仅使从动壁部51移动。该动作在电路基板90r的换批调整时较方便。
此外,如果同时驱动第一马达530和第二马达540,则能够在相同方向或者相反方向上分别驱动基准壁部50和从动壁部51。另外,能够使从动壁部51在表面上看来是静止的。
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与第五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共用结构部分具有与第五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相同的作用效果。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Y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5,能够使用滚珠丝杠部-螺母机构来容易地使基准壁部50和从动壁部51移动。
另外,如图13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Y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5需要用于使梭基体57移动的滚珠丝杠部-螺母机构和用于使从动壁部51移动的滚珠丝杠部-螺母机构。因此,结构较复杂。
如图23所示,对于这一点,若采用本实施方式的第一驱动装置53,则相当于图13的梭基体滚珠丝杠部561和从动壁部滚珠丝杠部581的滚珠丝杠部532的配置数量为一个。因此,结构较简单。此外,本实施方式的Y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5还能够与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独立地使用。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印刷装置1和丝网印刷机3的实施方式。然而,实施方式并不特别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还能够以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进行的各种变形方式、改进方式来实施。
例如,也可以与丝网印刷机3独立地使用输送模块33f、33r、供给模块20f、20r。例如,也可以将输送模块33f、33r、供给模块20f、20r组装到电子零件安装机94上来使用。即,输送模块33f、33r、供给模块20f、20r还可以是用于丝网印刷机3以外的“需要进行支承构件96f的更换作业的装置”上。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和丝网印刷机3中使用了棱柱状的支承体961f,但是也可以使用从支承板960f向上侧突出设置的销状的支承体961f。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中,将生产线95f、95r设为直线状,但是生产线95f、95r也可以是弯曲状。另外,也可以在直线状的生产线95f、95r的一部分具有弯曲部。弯曲部中的Y方向是指与该曲线的切线大致正交的方向。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和丝网印刷机3中,在换批调整时,操作员93f站在丝网印刷机3的Y方向前侧的作业空间92f,通过向X方向上游侧开口的印刷部用更换口320来更换印刷用更换零件。并且,通过向X方向上游侧开口的支承构件用更换口321来更换支承构件96f。但是,操作员93f也可以站在丝网印刷机3的X方向左侧更换印刷用更换零件和支承构件96f。在后一种情况下,不需要丝网印刷机3的Y方向前侧的作业空间92f。
另外,也不特别限定电子零件安装机94的配置数量。也可以在丝网印刷机3的X方向下游侧连接数台、数十台电子零件安装机94。生产线95f、95r越长就越能够充分发挥作业空间92f仅在Y方向一侧的这种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以及丝网印刷机3的优点。
另外,在上述第五实施方式、第六实施方式中,在Y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上仅配置了一个从动壁部,但是也可以在Y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上配置多个从动壁部。图25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Y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的左视图。此外,对图中与图22对应的部位以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
如图25所示,也可以配置三个从动壁部51。并且,也可以配置三个第二驱动装置54。这样,能够应对双通道。即,能够通过基准壁部50和最前排的从动壁部51来输送前侧通道的电路基板90f,通过中央的从动壁部51和最后排的从动壁部51来输送后侧通道的电路基板90r。另外,能够通过增加从动壁部51和第二驱动装置54的配置数量,进一步应对通道的多线化。此外,也可以将图25所示的带轮机构改换为图23所示的滚珠丝杠部-螺母机构。
另外,如图24所示,在上述第六实施方式中,通过驱动侧齿轮544、从动侧齿轮545、即通过齿轮机构来将第二马达540的驱动力传递到螺母542。然而,也可以通过带轮机构来将第二马达540的驱动力传递到螺母542。
另外,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第六实施方式中,使用了杂志架的装载装置7f、7r,但是例如也可以使用裸板堆叠器(be arboard stacker)(使用吸附管嘴来一个一个地取出被堆叠起来的多个电路基板并将它们装载到生产线上的这种类型的堆叠器)等、其他种类的装载装置。
另外,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12、图14~图16所示,在丝网印刷机3与Y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5之间、基板供给装置2的前侧确保了作业空间98f,但是作业空间98f和基板供给装置2的配置位置也可以前后颠倒。

Claims (10)

1.一种丝网印刷机,其在规定的印刷位置将焊锡印刷在电路基板(90f、90r)上,该丝网印刷机(3)的特征在于,
该丝网印刷机(3)将上述电路基板(90f、90r)的输送方向作为X方向、将与该X方向大致正交的大致水平方向作为Y方向、将与该X方向以及该Y方向大致正交的大致垂直方向作为Z方向,包括:多个通道(951f、951r),该多个通道(951f、951r)具有上述印刷位置,并且在该Y方向上排列;壳体(32),其具有向该X方向开口的更换口(320、321),并且包围该印刷位置,其中,在进行变更该电路基板(90f、90r)的种类的换批调整时,能够从该更换口(320、321)更换被配置在多个通道(951f、951r)上的更换零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丝网印刷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更换零件是从丝网掩模(341f)、刮板(348ff、348fr)、支承构件(96f)选择的一种以上的更换零件,其中,该丝网掩模(341f)具有供上述焊锡通过的丝网孔并在上述印刷位置配置在上述电路基板(90f、90r)的上述Z方向的上方,该刮板(348ff、348fr)在该印刷位置配置在该丝网掩模(341f)的该Z方向的上方并用于将该焊锡压入到该丝网孔内,该支承构件(96f)在该印刷位置从下方支承该电路基板(90f、90r)。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丝网印刷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多个输送模块(33f、33r),该输送模块(33f、33r)包括:
基板输送部(B1),其能够扩大和缩小在上述Y方向的宽度,用于在上述X方向上输送上述电路基板(90f、90r);
支承构件输送部(B2),其被配置在该基板输送部(B1)的上述Z方向的下方,用于通过上述更换口(320、321)在该X方向上取出和放入上述支承构件(96f)。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丝网印刷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输送模块(33f、33r)包括:
输送用第一固定壁部(330f),其包括在上述X方向上延伸的基板输送用固定输送带(330fu)和被配置在该基板输送用固定输送带(330fu)的上述Z方向的下方并在该X方向上延伸的支承构件输送用第一固定输送带(330fd);
输送用可动壁部(331f),其具有在上述Y方向上与上述基板输送用固定输送带(330fu)相向并在该X方向上延伸的基板输送用可动输送带(331fu),且能够在该Y方向上移动;
输送用第二固定壁部(332f),其具有在该Y方向上与上述支承构件输送用第一固定输送带(330fd)相向并在该X方向上延伸的支承构件输送用第二固定输送带(332fd),
其中,上述基板输送部(B1)具有上述基板输送用固定输送带(330fu)和上述基板输送用可动输送带(331fu),
上述支承构件输送部(B2)具有该支承构件输送用第一固定输送带(330fd)和该支承构件输送用第二固定输送带(332fd),
上述支承构件(96f)具有支承板(960f)和从该支承板(960f)向上述Z方向的上方突出设置并在上述印刷位置上从下方支承上述电路基板(90f、90r)的支承体(961f),
该支承构件输送用第一固定输送带(330fd)和该支承构件输送用第二固定输送带(332fd)之间的该Y方向宽度与能够对多种该电路基板(90f、90r)中该Y方向的宽度最大的该电路基板(90f、90r)提供支承的该支承板(960f)的该Y方向的宽度相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丝网印刷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输送用可动壁部(331f)在上述基板输送用可动输送带(331fu)的上述Z方向的下方具有在上述Y方向上与上述支承构件输送用第一固定输送带(330fd)相向并在上述X方向上延伸的支承构件输送用可动输送带(331fd),
在该X方向上取出和放入上述支承构件(96f)时,该输送用可动壁部(331f)在该X方向上移动,在该X方向上与上述输送用第二固定壁部(332f)排列成一排,由此该支承构件输送用可动输送带(331fd)和上述支承构件输送用第二固定输送带(332fd)在该X方向上排列成一排。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丝网印刷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印刷部(34f、34r),该印刷部(34f、34r)包括:一对导向部(340ff、340fr),它们被配置成在上述X方向上延伸并使其该X方向一端接近上述更换口(320、321),并且该一对导向部(340ff、340fr)在上述Y方向上相向;丝网框(342f),其张紧设置有上述丝网掩模(341f),通过该更换口(320、321)可装卸地容纳在一对该导向部(340ff、340fr)中。
7.一种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3~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丝网印刷机(3);
基板供给装置(2),其具有多个供给模块(20f、20r),该供给模块(20f、20r)具有基板供给部(A1)和支承构件供给部(A2),其中,上述基板供给部(A1)与上述基板输送部(B1)的上述X方向上游侧连接,在上述X方向上输送上述电路基板(90f、90r),该基板供给部(A1)能够扩大和缩小自身在上述Y方向宽度,上述支承构件供给部(A2)被配置在所述基板供给部(A1)的上述Z方向的下方,与上述支承构件输送部(B2)的所述X方向上游侧连接,用于通过上述更换口(320、321)在所述X方向上取出和放入上述支承构件(96f)。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
供给用第一固定壁部(200),其具有在上述X方向上延伸的基板供给用固定输送带(200fu)和被配置在该基板供给用固定输送带(200fu)的上述Z方向的下方并在该X方向上延伸的支承构件供给用第一固定输送带(200fd);
供给用可动壁部(201f),其具有在上述Y方向上与该基板供给用固定输送带(200fu)相对并在该X方向上延伸的基板供给用可动输送带(201fu),该供给用可动壁部(201f)能够在该Y方向上移动;
供给用第二固定壁部(202f),其具有在该Y方向上与该支承构件供给用第一固定输送带(200fd)相对并在该X方向上延伸的支承构件供给用第二固定输送带(202fd),
上述基板供给部(A1)具有该基板供给用固定输送带(200fu)和该基板供给用可动输送带(201fu),
上述支承构件供给部(A2)具有该支承构件供给用第一固定输送带(200fd)和该支承构件供给用第二固定输送带(202fd),
上述支承构件(96f)具有支承板(960f)和从该支承板(960f)向上述Z方向的上方突出设置并在上述印刷位置上从下方支承上述电路基板(90f、90r)的支承体(961f),
该支承构件供给用第一固定输送带(200fd)和该支承构件供给用第二固定输送带(202fd)之间的该Y方向的宽度与能够对多种该电路基板(90f、90r)中该Y方向的宽度最大的该电路基板(90f、90r)提供支承的该支承板(960f)的该Y方向宽度相对应。
9.一种印刷装置,其具备丝网印刷机(3),该丝网印刷机(3)在规定的印刷位置将焊锡印刷在电路基板(90f、90r)上,该印刷装置(1)的特征在于,
上述丝网印刷机(3)将上述电路基板(90f、90r)的输送方向作为X方向、将与该X方向大致正交的大致水平方向作为Y方向,具有:多个通道(951f、951r),其具有上述印刷位置并且在该Y方向上排列;多个输送模块(33f、33r),其具有在该X方 向上输送该电路基板(90f、90r)的基板输送部(B1),并且能够对应于多个该通道(951f、951r)的位置在该Y方向上移动,
还具备:
基板中继装置(2),其具有多个中继模块(20f、20r),该多个中继模块(20f、20r)具有与该丝网印刷机(3)的该X方向上游侧连接并在该X方向上输送该电路基板(90f、90r)的基板中继部(A1);
Y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5),其具有Y方向移动部,该Y方向移动部(50、51、57)与该基板中继装置(2)的该X方向上游侧连接,在该X方向上输送该电路基板(90f、90r),能够对应于基板中继部(A1)的位置在该Y方向上移动,
该印刷装置(1)在该丝网印刷机(3)与该Y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5)之间并且在该基板中继装置(2)的该Y方向附近确保作业空间(92f、98f、98r)。
10.一种印刷装置,其具备丝网印刷机(3),该丝网印刷机(3)在规定的印刷位置将焊锡印刷在电路基板(90f、90r)上,该印刷装置(1)的特征在于,
上述丝网印刷机(3)将上述电路基板(90f、90r)的输送方向作为X方向、将与该X方向大致正交的大致水平方向作为Y方向,包括:多个通道(951f、951r),其具有上述印刷位置并且在该Y方向上排列;多个输送模块(33f、33r),其具有在该X方向上输送该电路基板(90f、90r)的基板输送部(B1),并且能够对应于多个该通道(951f、951r)的位置在该Y方向上移动,
还具备X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4f、4r),该X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4f、4r)具有与该丝网印刷机(3)的该X方向上游侧连接并在该X方向上输送该电路基板(90f、90r)的X方向移动部(40f)和可移动地支承该X方向移动部(40f)的固定部(41f),
该X方向移动型输送装置(4f、4r)能够切换为以下模式:输送模式,其是对该丝网印刷机(3)输送该电路基板(90f、90r)的模式;作业模式,其使该X方向移动部(40f)从该丝网印刷机(3)离开,由此在该丝网印刷机(3)的该X方向上游侧确保作业空间(92f、98f、98r)。
CN2009101783686A 2008-11-25 2009-11-25 丝网印刷机以及印刷装置 Active CN1017340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99197 2008-11-25
JP2008299197 2008-11-25
JP2009239632A JP5679399B2 (ja) 2008-11-25 2009-10-16 スクリーン印刷機および印刷ユニット
JP2009-239632 2009-10-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34004A true CN101734004A (zh) 2010-06-16
CN101734004B CN101734004B (zh) 2013-10-02

Family

ID=421950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783686A Active CN101734004B (zh) 2008-11-25 2009-11-25 丝网印刷机以及印刷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549999B2 (zh)
JP (1) JP5679399B2 (zh)
CN (1) CN101734004B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14359A (zh) * 2011-12-28 2012-06-27 广东风华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全自动双工位丝印机
CN103081587A (zh) * 2010-08-19 2013-05-01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梭式输送机、对电路基板作业机及对电路基板作业系统
CN103619595A (zh) * 2011-05-31 2014-03-05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网版印刷装置
CN104985920A (zh) * 2011-06-21 2015-10-21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网版印刷装置
CN106044144A (zh) * 2015-04-16 2016-10-26 韩华泰科株式会社 部件贴装装置
US9688064B2 (en) 2011-06-21 2017-06-27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Screen printing apparatus
CN108882553A (zh) * 2016-11-17 2018-11-23 韩华泰科株式会社 电子部件贴装系统及电子部件贴装方法
CN109572167A (zh) * 2019-01-11 2019-04-05 深圳万苍科技有限公司 网版印刷设备
CN112026345A (zh) * 2020-09-03 2020-12-04 苏州迈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印刷机组件及多线印刷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00951B2 (ja) 2010-04-27 2015-04-15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スクリーン印刷機
KR101876583B1 (ko) * 2010-04-27 2018-07-10 가부시키가이샤 후지 스크린 인쇄기
KR101796805B1 (ko) 2010-04-27 2017-11-10 후지 기카이 세이조 가부시키가이샤 스크린 인쇄 라인 및 스크린 인쇄 방법
JP5662875B2 (ja) * 2011-05-31 2015-02-04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スクリーン印刷装置
JP6074656B2 (ja) * 2012-12-03 2017-02-0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スクリーン印刷装置における印刷部材のセット正否判定システムおよび印刷部材のセット正否判定方法
JP6472805B2 (ja) * 2014-08-06 2019-02-20 株式会社Fuji 対基板作業装置
JP6601906B2 (ja) * 2015-09-14 2019-11-06 株式会社Fuji スクリーン印刷装置
CN111447823B (zh) * 2015-11-17 2021-05-07 株式会社富士 更换控制装置
KR102433592B1 (ko) * 2016-01-12 2022-08-17 한화정밀기계 주식회사 듀얼 레인 컨베이어의 폭 조절 장치
JP6949492B2 (ja) * 2017-01-13 2021-10-13 株式会社Fuji スクリーン印刷機
JP6986578B2 (ja) * 2018-02-16 2021-12-22 株式会社Fuji スクリーン印刷方法、スクリーン印刷機
CN112004681B (zh) * 2018-06-05 2022-01-04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KR102308223B1 (ko) * 2020-07-06 2021-10-01 주식회사 에스제이이노테크 스크린프린터용 마스크 체인지장치
JPWO2022059178A1 (zh) * 2020-09-18 2022-03-24
CN113682039B (zh) * 2021-09-02 2022-07-26 芦台经济开发区融源印刷有限公司 一种食品袋用印刷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23345A (en) 1990-07-25 1992-06-23 Wood Gary E Multi-purpose decorating machine
JPH04148724A (ja) * 1990-10-09 1992-05-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子部品実装ラインにおける基板の搬送装置
CN1094420C (zh) 1994-04-14 2002-11-2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板印刷装置及网板印刷方法
KR100301384B1 (ko) 1995-08-30 2001-10-29 모리시타 요이찌 스크린인쇄방법및스크린인쇄장치
US6066206A (en) 1997-02-21 2000-05-23 Speedline Technologies, Inc. Dual track stenciling system with solder gathering head
JP2000168040A (ja) 1998-12-04 2000-06-20 Minami Kk スクリーン印刷機
JP2001219533A (ja) * 2000-02-14 2001-08-14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半田ペースト印刷装置
JP4034546B2 (ja) * 2001-11-07 2008-01-16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回路基板加工装置の管理方法及び回路基板加工装置
JP2005008348A (ja) * 2003-06-19 2005-01-13 Tani Electronics Corp 搬送装置
JP4385807B2 (ja) 2004-03-19 2009-12-16 株式会社日立プラントテクノロジー スクリーン印刷機
JP4899400B2 (ja) * 2005-09-30 2012-03-21 株式会社日立プラントテクノロジー スクリーン印刷装置
JP4763466B2 (ja) 2006-01-17 2011-08-31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スクリーン印刷装置
JP4794497B2 (ja) * 2007-04-12 2011-10-19 シーケーディ株式会社 基板搬送装置
JP5100194B2 (ja) * 2007-04-26 2012-12-19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スクリーン印刷機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81587B (zh) * 2010-08-19 2015-09-30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梭式输送机、对电路基板作业机及对电路基板作业系统
CN103081587A (zh) * 2010-08-19 2013-05-01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梭式输送机、对电路基板作业机及对电路基板作业系统
US9398696B2 (en) 2011-05-31 2016-07-19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Screen printing machine
CN103619595A (zh) * 2011-05-31 2014-03-05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网版印刷装置
CN103619595B (zh) * 2011-05-31 2015-01-28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网版印刷装置
CN104985920A (zh) * 2011-06-21 2015-10-21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网版印刷装置
US9688064B2 (en) 2011-06-21 2017-06-27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Screen printing apparatus
CN102514359A (zh) * 2011-12-28 2012-06-27 广东风华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全自动双工位丝印机
CN102514359B (zh) * 2011-12-28 2014-01-01 广东风华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全自动双工位丝印机
CN106044144A (zh) * 2015-04-16 2016-10-26 韩华泰科株式会社 部件贴装装置
CN106044144B (zh) * 2015-04-16 2019-08-06 韩华精密机械株式会社 部件贴装装置
CN108882553A (zh) * 2016-11-17 2018-11-23 韩华泰科株式会社 电子部件贴装系统及电子部件贴装方法
CN109572167A (zh) * 2019-01-11 2019-04-05 深圳万苍科技有限公司 网版印刷设备
CN112026345A (zh) * 2020-09-03 2020-12-04 苏州迈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印刷机组件及多线印刷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34004B (zh) 2013-10-02
JP5679399B2 (ja) 2015-03-04
US20100126363A1 (en) 2010-05-27
JP2010149503A (ja) 2010-07-08
US8549999B2 (en) 2013-10-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34004B (zh) 丝网印刷机以及印刷装置
CN104302161B (zh) 在表面安装技术处理设备中的垂直分开的穿过传送系统和方法
EP3419402B1 (en) Work apparatus and production line
EP2033784A1 (en) Printing apparatus
JP5308345B2 (ja) 電気回路部品装着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JP4945390B2 (ja) 生産管理装置
CN102300712B (zh) 丝网印刷设备和丝网印刷方法
JPH0846388A (ja) 部品実装装置
KR20110069045A (ko) 전자 부품 실장 시스템
KR20110061607A (ko) 전자 부품 실장 시스템 및 전자 부품 실장 방법
CN103429063A (zh) 元件供应装置、元件安装装置及元件供应方法
JP4274580B1 (ja) 液晶ガラス基板搬送装置
CN107787178A (zh) 安装头、安装装置、安装方法
JP5749320B2 (ja) 印刷ユニット
CN214821739U (zh) 一种自动双跑台机械手上下料印刷机
JP2004001547A (ja) スクリーン版自動交換装置
KR20220048548A (ko) 마스크 제조장치용 마스크 반전장치
JP2004228207A (ja) 一括交換台車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表面実装機
CN208682310U (zh) 羊毛印花机的送料机构
CN208888448U (zh) 一种用于光学镜头的自动组立装置
CN208357157U (zh) 半导体封装一体机的多片循环点胶机构
JP6949492B2 (ja) スクリーン印刷機
CN220617529U (zh) 一种玻璃自动上下料装置
CN106044144B (zh) 部件贴装装置
JP6054685B2 (ja) 電子部品実装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