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19595A - 网版印刷装置 - Google Patents

网版印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19595A
CN103619595A CN201280026490.1A CN201280026490A CN103619595A CN 103619595 A CN103619595 A CN 103619595A CN 201280026490 A CN201280026490 A CN 201280026490A CN 103619595 A CN103619595 A CN 1036195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printing
support pedestal
substrate support
m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2649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19595B (zh
Inventor
三宅祥史
藤本猛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h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6195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195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195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195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0085Apparatus for treatments of printed circuits with liquid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5K3/02 - H05K3/46; conveyors and holding mean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5/00Screen printers
    • B41F15/14Details
    • B41F15/16Printing tables
    • B41F15/18Supports for workpieces
    • B41F15/26Supports for workpieces for articles with flat surfa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5/00Screen printers
    • B41F15/08Mach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5/00Screen printers
    • B41F15/08Machines
    • B41F15/0881Machines for printing on polyhedral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33/00Indicating, counting, warning,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B41F33/0036Devices for scanning or checking the printed matter for quality contr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33/00Indicating, counting, warning,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B41F33/0081Devices for scanning register mar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AND TO STAMPS
    • B41P2215/00Screen printing machines
    • B41P2215/10Screen printing 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B41P2215/11Registering devices
    • B41P2215/112Registering devices with means for displacing the fram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AND TO STAMPS
    • B41P2215/00Screen printing machines
    • B41P2215/10Screen printing 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B41P2215/11Registering devices
    • B41P2215/114Registering devices with means for displacing the articl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1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in which conductive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insulating support in such a manner as to form the desired conductive pattern
    • H05K3/12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in which conductive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insulating support in such a manner as to form the desired conductive pattern using thick film techniques, e.g. printing techniques to appl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 or similar techniques for applying conductive paste or ink patterns
    • H05K3/1216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in which conductive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insulating support in such a manner as to form the desired conductive pattern using thick film techniques, e.g. printing techniques to appl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 or similar techniques for applying conductive paste or ink patterns by screen printing or stencil printing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30Assembling printed circuit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e.g. with resistor
    • H05K3/32Assembling printed circuit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e.g. with resistor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res to printed circuits
    • H05K3/34Assembling printed circuit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e.g. with resistor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res to printed circuits by soldering
    • H05K3/3457Solder materials or compositions; Methods of application thereof
    • H05K3/3485Applying solder paste, slurry or powd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creen Printers (AREA)
  • Electric Connection Of Electric Components To Printed Circuits (AREA)
  • Manufacturing Of Printed Wi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网版印刷装置是一种保持能够适合于双搬送型的元件安装装置的高生产效率并且冗长性低且廉价的小型的网版印刷装置。该网版印刷装置包括:一对基板支撑台(10A、10B),用于保持成为印刷对象的基板(W),沿着与该基板(W)的搬送方向正交的Y轴方向并列设置;印刷执行部(20),对被一对基板支撑台(10A、10B)保持的基板(W)交替地实施印刷工序。两基板支撑台(10A、10B)的执行交替印刷的印刷位置(SP),在控制单元(60)的控制下,基于印刷执行部(20)沿Y轴方向被驱动,在一基板支撑台(10A(10B))与另一基板支撑台(10B(10A))在Y轴方向上相向的范围内被变更。

Description

网版印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版印刷装置,特别是涉及以下的网版印刷装置:将膏状焊料或导电性糊剂等网版印刷到印刷线路板(Printed Wiring Board:PWB)等基板上,以作为用于将电子元件安装在该基板上的前处理。
背景技术
网版印刷装置被组装于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的生产线,对从上游侧搬送来的基板实施导电性糊剂等的网版印刷后,将该基板送出到下游侧的元件安装装置。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已开发了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网版印刷装置,该网版印刷装置在装置内设置沿与基板的搬送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并列设置的一对基板支撑台,并针对上述每一基板支撑台设置印刷执行部。该网版印刷装置是对应于具有两条基板输送线且通过各输送线同时进行(并行)元件安装的所谓双搬送型的元件安装装置而被开发的网版印刷装置,目的在于通过连结上述的网版印刷装置与元件安装装置来与元件安装处理的速度提高对应地谋求印刷工序的效率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9-70867号
然而,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由于各印刷执行部徒劳地构成为冗长的结构,因此浪费增多。即,在连续地生产同种的基板那样的情况下,需要做成两个设置有相同的开口图案的网版模板,因此网版模板的成本增大。另外,由于需要对各网版模板准备焊料,因此因准备而需要的焊料量变得过多,在生产后的焊料的处理(废弃、保管等)上也相应地需要成本。此外,由于构成为在左右组合相同的印刷执行部的冗长结构,因此产生了确保用于设置各印刷执行部的空间的需要,其结果,存在装置自身增大、以及装置所附带的基板分配装置等传送带类也增大的倾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的问题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持能够适合于双搬送型的元件安装装置的高生产效率并且冗性低且廉价的小型的网版印刷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网版印刷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一对基板支撑台,用于保持成为印刷对象的基板,沿着与该基板的搬送方向正交的特定方向并列设置;印刷执行部,对被所述一对基板支撑台保持的基板交替地实施印刷工序;印刷执行部驱动机构,沿所述特定方向驱动所述印刷执行部;印刷位置设定装置,控制所述印刷执行部驱动机构的驱动,以在一基板支撑台与另一基板支撑台在所述特定方向上相向的范围内设定所述印刷执行部的位置亦即印刷位置。在该方案中,因为由一对基板支撑台共有一个印刷执行部,并能够交替地实施网版印刷,所以能够避免印刷执行部的冗长性。因此,在利用两基板支撑台连续地生产同种的基板般的情况下,能够共用单一的网版模板,能够使网版模板的成本减半。此外,因为能够共用单一的网版模板,所以准备所需的焊料也限于必要充分的量。因此,在生产后的焊料的处理(废弃、保管等)中也能够谋求成本降低。此外,通过能够沿特定方向变更印刷执行部的印刷位置,由各基板支撑台共有同一印刷执行部,因此,排除了印刷执行部的冗长性,而且能够紧凑地集中用于设置印刷执行部的空间,还能够使装置自身、附属于装置的传送带类小型化。而且,在设定印刷位置时,因为通过使印刷执行部沿特定方向移动而能够变更到一基板支撑台与另一基板支撑台之间的任意的位置,所以能够根据各基板支撑台的运行状况、以及设定于各基板支撑台的基板搬入部、基板搬出部的模式,动态地设定较为理想的印刷位置。
根据下面的参照附图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其他特征、目的、结构以及作用效果能够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网版印刷装置的概略俯视图。
图2是图1的网版印刷装置的概略侧视图。
图3是表示图1的网版印刷装置的印刷执行部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图1的网版印刷装置的印刷执行部的概略俯视图。
图5是表示图1的网版印刷装置的印刷执行部的概略俯视放大图。
图6是表示图1的网版印刷装置的印刷执行部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图1的网版印刷装置的头部的具体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8是表示图1的网版印刷装置的头部的具体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图1的网版印刷装置的模板保持机构的概略俯视图。
图10是图1的网版印刷装置的控制结构的框图。
图11是表示存储于图1的网版印刷装置中的数据的一部分的实体关系(ER)的图。
图12是表示图1的网版印刷装置的尺寸关系的概略俯视图。
图13是表示能够应用本发明的网版印刷装置的别的布局及尺寸关系的概略俯视图。
图14是表示能够应用本发明的网版印刷装置的再一个别的布局及尺寸关系的概略俯视图。
图15是表示能够应用本发明的网版印刷装置的再一个别的布局及尺寸关系的概略俯视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程图。
图17是表示图16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初始印刷位置设定子程序的流程图。
图18是表示图16的流程图中的进入印刷位置子程序的流程图。
图19是表示图18中的进入印刷位置子程序的后续部分的流程图。
图20是表示在图12所示方案的网版印刷装置中,执行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的动作的概略俯视图。
图21是表示在图12所示方案的网版印刷装置中,执行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22是表示在图13所示方案的网版印刷装置中,执行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的动作的概略俯视图。
图23是表示在图14所示方案的网版印刷装置中,执行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的动作的概略俯视图。
图24是表示在图15所示方案的网版印刷装置中,执行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的动作的概略俯视图。
图2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初始印刷位置设定子程序的流程图。
图26是表示图25的流程图中的位置调整子程序的流程图。
图2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印刷位置调整子程序的流程图。
图28是表示将图27的流程图的一部分改变而执行时的结果的时序图。
图29是表示用于干涉检查的一方案的概略侧视图。
图30是表示用于干涉检查的别的方案的概略侧视图。
图31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概略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优选的方式。
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网版印刷装置1以在其下游测连结双搬送型的元件安装装置Mt的状态被组装于印刷电路板(PCB)的制造线。在图示的例子中,网版印刷装置1为以下的结构:设置在并列设置的两个装载器L1、L2(也称为第一装载器L1、第二装载器L2)与一个元件安装装置Mt之间,对从上游侧的各装载器L1、L2输出来的基板W实施网版印刷后,将该基板送出到下游侧的元件安装装置Mt。
在以下的说明中,以制造线中的基板W的搬送方向为X轴方向,以在水平面上与X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为Y轴方向、以与上述X轴、Y轴两方向正交的方向(铅垂方向)为Z轴方向,来说明网版印刷装置1。在本实施方式中,Y轴方向是本发明的“特定方向”的一例。
网版印刷装置1在X轴方向上游侧的端部具有两个基板搬入部En1、En2(也称为第一基板搬入部En1、第二基板搬入部En2),另一方面,在X轴方向下游侧的端部(基板搬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的端部)具有与该两个基板搬入部En1、En2对应的两个基板搬出部Ex1、Ex2(也称为第一基板搬出部Ex1、第二基板搬出部Ex2),将从第一装载器L1输出的基板W从第一基板搬入部En1搬入装置内并实施网版印刷,并将该印刷工序后的基板W从第一基板搬出部Ex1搬出到元件安装装置Mt的第一传送带对CM1,另一方面,将从第二装载器L2输出的基板W从第二基板搬入部En2搬入装置内并实施网版印刷,并将该印刷工序后的基板W从第二基板搬出部Ex2搬出到元件安装装置Mt的第二传送带对CM2。
在第一装载器L1、第二装载器L2中,分别设有第一传送带对CL1、第二传送带对CL2。另一方面,在元件安装装置Mt中,与第一传送带对CL1、第二传送带对CL2对应地设有构成基板搬送线的两个传送带对CM1、CM2(也称为第一传送带对CM1、第二传送带对CM2)。基板W沿这些传送带对CL1、CL2、CM1、CM2而被搬送。
网版印刷装置1包括:两个基板支撑台10A、10B,在该网版印刷装置1的基座2上,用于支撑基板W;以及一个印刷执行部20,对被支撑于这些基板支撑台10A、10B的基板W分别实施网版印刷。
基板支撑台10A、10B(也称为第一基板支撑台10A、第二基板支撑台10B)接收从所述基板搬入部En1、En2搬入的基板W,以能够进行网版印刷的方式进行支撑,并且从所对应的基板搬出部Ex1、Ex2送出印刷工序后的基板W。其中的第一基板支撑台10A接收从第一基板搬入部En1搬送来的基板W,以由印刷执行部20能够进行网版印刷的方式支撑基板W后,根据需要移动到后述的印刷位置SP。另一方面,第二基板支撑台10B接收从第二基板搬入部En2搬送来的基板W,以由印刷执行部20能够进行网版印刷的方式支撑基板W后,根据需要移动到后述的印刷位置SP。
各基板支撑台10A、10B具有在X轴方向上细长的俯视大致长方形的形状,利用由螺杆轴4A、4B、马达5A、5B等具体化的基板支撑台驱动机构,能够分别地沿Y轴方向移动。即,各基板支撑台10A、10B移动自如地被支撑在设于基座2上的沿Y轴方向延伸的共用的固定轨道3上,分别借助螺杆轴4A、4B而由马达5A、5B驱动。
基于后述的控制单元60进行的马达控制,第一基板支撑台10A移动至基座2的一端侧(图1的下侧)或中央侧。在一端侧,第一基板支撑台10A的传送带对12A的上游侧面临在第一基板搬入部En1能够接收从第一装载器L1输送的基板W的基座2上的接收位置(基板搬入位置EnP1(也称为第一基板搬入位置EnP1))(确立对准),并且第一基板支撑台10A的传送带对12A的下游侧面临将基板W从第一基板搬出部Ex1能够送出到下游侧的元件安装装置Mt的传送带对CM1的基座2上的送出位置(基板搬出位置ExP1(也称为第一基板搬出位置ExP1))(确立对准)。此外,在中央侧,第一基板支撑台10A在印刷工序中能够移动至实施网版印刷的印刷位置SP。
此外,第二基板支撑台10B移动至基座2的另一端侧(图1的上侧)或中央侧。在另一端侧,第二基板支撑台10B的传送带对12B的上游侧面临在第二基板搬入部En2能够接收从第二装载器L2输送的基板W的基座2上的接收位置(基板搬入位置EnP2(也称为第二基板搬入位置EnP2))(确立对准),并且第二基板支撑台10B的传送带对12B的下游侧面临将基板W从第二基板搬出部Ex2能够送出到下游侧的元件安装装置Mt的传送带对CM2的基座2上的送出位置(基板搬出位置ExP2(也称为第二基板搬出位置ExP2))(确立对准)。此外,在中央侧,第二基板支撑台10B在印刷工序中能够移动至实施网版印刷的印刷位置SP。
除此之外,第一基板支撑台10A和第二基板支撑台10B按预先设定的顺序交替地移至印刷工序。在螺杆轴4A、4B上安装有旋转编码器,后述的控制单元60基于旋转编码器的检测值,能够获取对应的基板支撑台10A、10B的位置信息和速度信息。在本实施方式中,称呼为台可动间距Tph(参照图2以及图12至图15)。这里,所谓台可动间距Tph,是指在Y轴方向上,任一个基板支撑台10A(10B)能够移动的范围。具体而言,是指在Y轴方向上,以一端侧为A侧,另一端侧为B侧的情况下,第一基板支撑台10A移动到最靠近A侧时的中心坐标(A原点)与第二基板支撑台10B移动到最靠近B侧时的中心坐标(B原点)之间的Y轴方向距离。详细如后述般,因为第一、第二基板搬入位置Enp1、Enp2的Y轴方向的距离与第一、第二基板搬出位置Exp1、Exp2的Y轴方向的距离可取得各种方式,所以A原点被设定在第一基板支撑台10A的传送带对12A能够面临第一基板搬入位置Enp1、第一基板搬出位置Exp1中的最靠近A侧的一者的位置,B原点被设定在第二基板支撑台10B的传送带对12B能够面临第二基板搬入位置Enp2、第二基板搬出位置Exp2中的最靠近B侧的一者的位置。
各基板支撑台10A、10B包括:沿X轴方向延伸的传送带对12A、12B;将该传送带对12A、12B上的基板W能够被印刷地予以保持的夹持单元14;以及用于使该夹持单元14沿着传送带对12A、12B在X轴方向上移动的夹持单元驱动机构等。
上述传送带对12A、12B包括传送带,在基板支撑台10A上,X轴方向上游侧的端部成为基板搬入部En1,X轴方向下游侧的端部成为基板搬出部Ex1,在基板支撑台10B上,X轴方向上游侧的端部成为基板搬入部En2,X轴方向下游侧的端部成为基板搬出部Ex2。传送带在基板搬入部En1、En2接收从第一转载器L1、第二装载器L2输出的基板W,从基板搬入部En1、En2搬送到设定在基板支撑台10A、10B上的指定的位置(将以上称为基板的搬入),并且将印刷工序后的基板W搬送到基板搬出部Ex1、Ex2,还从基板搬出部Ex1、Ex2向元件安装装置Mt的第一传送带对CL1、第二传送带对CL2搬送(将以上称为基板的搬出)。
参照图2,基板支撑台10A、10B的各底座部件140能够沿Y轴方向移动地被支撑在固定轨道3上,在各底座部件140上相对于底座部件140能够沿X轴方向移动地设有X台141。在X台141的Y方向两端部设有分别支撑传送带12A(12B)的臂部件161、161。
上述夹持单元14包括:在两臂部件161的中间设于X台141上,自传送带对12A、12B举起并支撑基板W的推举机构;以及设于臂部件161、161,固定由推举机构举起的基板W的夹持机构。
推举机构包含推举台150和滚珠螺杆机构等的驱动用马达152等,该推举台150具有指定排列的多个推举销151,且借助滚珠螺杆机构等能够升降地支撑在上述X台141上,滚珠螺杆机构等利用该马达152的驱动而动作,推举台150变位至指定的释放位置或从该位置上升了的动作位置。这里,释放位置是推举销151的顶端位置低于被支撑在传送带对12A、12B上的基板W的下表面的位置(在图2的右侧的基板支撑台10B中显示的位置),动作位置是推举销151的顶端位置高于该基板W的下表面的位置(在图2的左侧的基板支撑台10A中显示的位置)。因而,如图2的左侧所示,该推举机构在推举台150设置于动作位置时从传送带对12A、12B举起基板W。
夹持机构包含在传送带对12A、12B的上方位置设置于臂部件161、161上且沿X轴方向彼此平行地延伸的一对夹持部件160、和夹持部件驱动用的致动器,例如双向型的气缸162。两夹持部件160当中的一侧的夹持部件相对于臂部件161以能够沿Y轴方向变位的方式被组装,利用所述气缸162的驱动,沿Y轴方向变位至释放位置或夹持位置。换句话说,夹持机构通过一侧的夹持部件160从释放位置变位至夹持位置,与另一侧的夹持部件160一起沿Y轴方向夹住由所述推举机构举起的基板W地进行夹持,通过从夹持位置变位至释放位置,释放所夹持的基板W。
另外,在印刷工序中,将后述的网版模板206重叠于如此利用夹持单元14从传送带对12A、12B举起并由夹持部件160夹持的状态下的基板W。夹持单元14以能够进行所述印刷执行部20的网版印刷的状态从传送带对12A、12B举起并保持基板。
各臂部件161以从外侧(Y轴方向上的外侧)抱住传送带对12A、12B的方式形成。并且,一臂部件161被固定于X台141上一端部,另一臂部件161能够沿着X台141上沿Y轴方向固定的固定轨道164滑动地设置。通过调整另一臂部件161的滑动量,调整传送带对12A、12B的传送带宽度,能够对应于各种Y方向基板宽度的基板W。通过将传送带对12A、12B与各夹持部件160在Y轴方向上的相对位置保持为一定,夹持机构能够不受基板W的Y轴方向基板宽度限制地准确地夹持多种基板W。
参照图3、图4,在基座2上设置有承载印刷执行部20的装置框架6。装置框架6是门型的构造体,具有立设于基座2的四个角的支柱6a。在沿着Y轴方向相对置的支柱6a的对上,一体地设有梁部6b。在梁部6b的上表面安装有沿Y轴方向延伸的两根为一组的导轨7。在本实施方式中,印刷执行部20设置于该导轨7上,沿Y轴方向能够往返移动。印刷执行部20的移动范围与图2所示的台可动间距Tph对应。
印刷执行部20包括网版模板保持机构200和沿X’轴方向设置于网版模板保持机构200的刮板单元保持机构400。这里,所谓X’轴方向,是设定于网版模板保持机构200的主体202上的坐标系中的直角坐标系的一个轴,在网版模板保持机构200的主体202在R轴方向上的转动量为0的情况下,与设定于基座2上的坐标系的X轴方向一致。以下,将与该X’轴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称为Y’轴方向。
网版模板保持机构200包括:设置于装置框架6的导轨7上的滑块201a、201b、201c、201d、201e;相对于该滑块201a~201e借助印刷执行部驱动机构300连接的主体202;相对于主体202能够上下升降地连接的模板升降部203;设于模板升降部203的下端的夹持部204;由夹持部204承载的模板固定部件205;以及固定于模板固定部件205的网版模板206。
参照图4,滑块201a~201e在X’轴方向的一端侧(图4的上侧)沿Y轴方向排列三个(201a、201c、201d)地设置,在X’轴方向的另一端侧(图4的下侧)沿Y轴方向排列两个(201b、201e)地设置。
一端侧的中央一个滑块201a包括滚珠螺母207,在该滚珠螺母207中螺合有滚珠螺杆机构303a。此外,X’轴方向的另一端侧的一个滑块201b也包括滚珠螺母207,在该滚珠螺母207中螺合有滚珠螺杆机构303a。该两个滚珠螺杆机构303a分别由被固定支撑于装置框架6的Y轴伺服马达303(参照图10)驱动,滑块201a、201b分别借助滚珠螺杆机构303a被Y轴伺服马达303驱动,从而沿Y轴方向往返移动。
主体202是形成为俯视呈矩形的框架状的构造体,一体地包括:立设于装置框架6的X轴方向另一端侧(图4的下侧)的滑块201b、201e上的上游侧构造体202a;立设于装置框架6的X轴方向一端侧(图4的上侧)的滑块201a、201c、201d上的下游侧构造体202b;以及沿X轴方向连接两构造体202a、202b的横梁202c。
模板升降部203借助升降机构211连接于主体202的内侧部。升降机构211包括:设置于各构造体202a、202b的前后两处的4组滚珠螺杆机构211a;设于各滚珠螺杆机构211a的顶部的滑轮211b;设置于各构造体202a、202b以及前方的横梁202c的多个空转滑轮211c;张设于这些滑轮211b、211c之间的动力传递带211d;以及安装于下游侧构造体202b的模板Z轴伺服马达211e,模板Z轴伺服马达211e的绕铅垂线的转矩从该模板Z轴伺服马达211e的输出滑轮211f借助动力传递带211g传递到下游侧构造体202b的空转滑轮211c,并且从动力传递带211d借助滑轮211b传递到各滚珠螺杆机构211a的螺杆部,由此,各滚珠螺杆机构211a的螺杆部同时向同一方向转动,与螺合于螺杆部的螺母部连接的模板升降部203上下升降。由此,模板升降部203能够使网版模板206在将网版模板206重叠于被夹持在位于正下方的基板支撑台10A(10B)上的基板W的重叠位置与使网版模板206上升到该重叠位置的上方的释放位置之间升降。
夹持部204设于模板升降部203的下端部分,装卸自如地夹持模板固定部件205的四个角。夹持部204包括利用气缸沿Z轴方向被驱动的可动部件、和在该可动部件之间夹持模板固定部件205的支撑部件,通过操作员的操作,能够牢固地保持被省略图示的定位部件定位了的模板固定部件205。
模板固定部件205利用在中央形成有网版印刷用的开口部205a的矩形的框架体来具体化,以从下侧堵住该开口部205a的方式预先组装的网版模板206装卸自如地被固定。
网版模板206形成有印刷区域207,该印刷区域207形成有与被印刷在基板W上的电路图案相对应的孔。
参照图4,上述印刷执行部驱动机构300沿着Y轴方向驱动印刷执行部20,并且也作为调整印刷执行部20的网版模板206在X’Y’坐标系中的绕垂直线的偏离的位置调整机构而发挥作用。
首先,印刷执行部驱动机构300包含两端能够铰链连接的四个杆部件305。X’轴方向的一端侧的中央一个滑块201a借助构成沿Z轴方向设置的铰链的连接轴与主体202连接,X’轴方向的另一端侧的一个滑块201b与其他三个滑块201c、201d、201e分别借助对应的杆部件305与主体202连接。各杆部件305的一端部借助构成沿Z轴方向设置的铰链的连接轴与主体202连接,各杆部件305的另一端部借助构成沿Z轴方向设置的铰链的连接轴,分别与对应的滑块201b、201c、201d、201e连接。由此,能够使主体202相对于一端侧的中央一个滑块201a绕Z轴摆动。
上述印刷执行部驱动机构300除了包含杆部件305之外,还包含各滑块201a、201b、201c、201d、201e、各连接轴、上述滚珠螺杆机构303a、以及上述Y轴伺服马达303,通过在X’轴方向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之间对Y轴伺服马达303的旋转方向和/或旋转量给予不同,能够使主体202沿绕Z轴的R轴方向旋转。由此,通过基于由拍摄单元识别到的网版模板206的安装位置与基板W的位置分别驱动两个模板Y轴伺服马达303,能够进行微调整,以使相对于被支撑在基板支撑台10A、10B上的基板W的网版模板206的印刷区域207的R轴方向位置一致。
并且,上述印刷执行部驱动机构300通过向同一方向以同一速度同时驱动两个模板Y轴伺服马达303,能够一边维持网版模板206的印刷区域207的R轴方向位置,一边沿Y轴方向在A原点与B原点之间驱动印刷执行部20。
上述刮板单元保持机构400是在网版模板206上碾压(rolling)膏状焊料、导电糊剂等涂敷剂而使其扩张的单元。在图示的例子中,在模板升降部203的内侧壁设有沿Y’轴方向延伸的一对固定轨道203a,在该固定轨道203a上横架刮板单元保持机构400,沿Y轴方向能够往返移动地连接。
参照图5,刮板单元保持机构400包括:在模板升降部203的内侧沿X’轴方向延伸,相对于模板升降部203能够滑动地支撑于沿Y’轴方向设置的两固定轨道203a的框体401;设置于该框体401的上部的刮板往返驱动机构(Y’轴驱动机构)402;相对于框体401能够上下升降地连接的刮板单元403;以及上下升降驱动刮板单元403的刮板头部升降机构404。
Y’轴驱动机构402包括:轴心沿X’轴设置的伺服马达402a;相对于该伺服马达402a的输出滑轮402b平行地设置的动力传递轴402c;设于动力传递轴402c的两端部,利用该动力传递轴402c的旋转力变换为使框体401相对于固定轨道203a沿Y’轴方向相对地移动的平行运动力的动力传递部402d;安装在动力传递轴402c的滑轮402e;卷绕在滑轮402e与输出滑轮402b之间的动力传递带402f,利用伺服马达402a的旋转力,框体401相对于模板升降部203能够相对地在预先设定的行程范围内往返移动。
另一方面,如图6所示,刮板头部升降机构404包括:立设于框体401的上端后部的门型框架状的框架体404a;设置于框架体404a内,轴心沿着Z轴方向的伺服马达404b;以及并设于框架体404a的伺服马达404b的侧部的滚珠螺杆机构404c。伺服马达404b的输出滑轮404d设置于框架体404a的上方,在其侧部,滚珠螺杆机构404c的输入滑轮404e沿X’轴相向。在两滑轮404d、404e之间卷绕动力传递带404f,滚珠螺杆机构404c的螺杆部被双方向旋转驱动,从而与该螺杆部螺合的省略图示的螺母部上下升降。上述螺母与刮板单元403一体化,通过该螺母部的升降,刮板单元403在印刷位置与退避到该印刷位置的上方的退避位置之间升降,该印刷位置为使该刮板单元403承载的刮板41到达网版模板206上的位置。
在框架体404a的前部,固定有上下延伸的一对导轨405,刮板单元403利用该导轨405能够上下往返移动地连接。
参照图7至图9,刮板单元403具有主框架410、和连接于主框架410的副框架420。
在主框架410的上部壁的下表面,垂直设置夹装有测压元件等压力传感器411的X’方向视呈T字形的支撑部412,在支撑部412的下部壁固定有沿Y’轴方向延伸的第一支撑轴413。副框架420通过借助轴承连接于第一支撑轴413,相对于该支撑部412绕第一支撑轴413摆动自如地被支撑。在图示的例子中,在主框架410的背面,形成有与框架体404a的导轨405连接的凹部410a。
在副框架420上,相当于刮板组装部的单元组装部件421借助沿X’轴方向延伸的第二支撑轴422(刮板支撑用的横轴)能够转动地被支撑,并且搭载有驱动该单元组装部件421的刮板转动机构。
单元组装部件421是沿X’轴方向细长的长方形的板状部件,在该单元组装部件421上装卸自如地组装有刮板41与保持该刮板41的刮板托架42。并且,刮板41的单面被作为用于按压糊剂的作业面41a,在第二支撑轴422(刮板支撑用的横轴)位于与该作业面41a相反侧的面的侧旁的状态下,在该第二支撑轴422上,刮板41借助单元组装部件421能够转动地被支撑。
支撑单元组装部件421的所述第二支撑轴422贯穿副框架420并向相反侧突出,在该突出部分通过键接合安装固定有滑轮423。并且,作为驱动源的伺服马达424固定于副框架420,横架于安装在该伺服马达424的输出轴上的滑轮425与所述滑轮423地安装驱动带426,并且通过相对于该驱动带426从其外周侧压接张力滑轮427而张设有驱动带426。换言之,利用这些伺服马达424、滑轮425、423、427以及驱动带426等构成上述刮板转动机构,通过伺服马达424运转,单元组装部件421被驱动而绕第二支撑轴422正反旋转。另外,检测单元组装部件421相对于副框架420的原点位置,求出伺服马达424的旋转角控制用的基准位置。并且,通过该单元组装部件421的正反旋转,所述作业面41a相对于网版模板206从平行地面对的状态变化为向单侧倾斜的状态和向相反侧倾斜的状态,刮板41通过绕第二支撑轴422转动而能够改变姿势。
刮板单元保持机构400的刮板托架42是由铝合金等轻合金形成的X’轴方向上细长的板状部件。另一方面,刮板41例如是由硬质聚氨酯或不锈钢形成的X’轴方向上细长的长方形的板状部件,如图8所示,以重合于刮板托架42的状态被保持于该托架42。
刮板41的宽度尺寸被设定为,刮板41往动时所述作业面41a接触糊剂的范围与刮板41返动时所述作业面41a接触糊剂的范围重叠。
如图2所示,在印刷执行部20一并设置有拍摄单元50。拍摄单元50用于对网版模板206与基板W的相对的位置关系进行图像识别,包括:两个模板识别摄像机50A,从下侧拍摄被标记于网版模板206的下表面的标记、符号等多个标识;以及两个基板识别摄像机50B,从上侧拍摄被支撑于基板支撑台10A、10B的基板W的标记、符号等多个标识。各模板识别摄像机50A能够沿X’轴方向、Y’轴方向移动地设置于网版模板保持机构200的主体202,各基板识别摄像机50B固定设置于网版模板保持机构202的主体202。各模板识别摄像机50A连接于图外的X’-Y’机器人,从而沿水平方向能够二维移动地设置,基于后述的控制单元抇60对X’-Y’机器人的控制,在网版模板206换产时等进入网版模板206的下侧,拍摄网版模板206的下表面的上述各标识。另一方面,各基板识别摄像机50B在基板支撑台10A(10B)进入印刷位置SP时,拍摄基板W上述各标识。由两摄像机50A、50B识别出的网版模板206的两个标识(基准标记)位置与基板上的两个标识(基准标记)位置基于以与网版模板206的基板W在R方向对位为前提的R轴方向角度,从X’Y’坐标系被坐标变换为基座2上的X-Y坐标系后,实施网版模板206的R轴方向位置调整与基板W的XY位置调整。
如图10所示,控制单元60(是本发明的印刷位置设定装置、台移动控制装置的一例)具有由微处理器等构成的运算处理部61、存储用于印刷处理的处理数据等的印刷程序存储部62、存储控制所需要的主数据等的数据存储部63、驱动所述马达5A、5B等致动器类的致动器控制部64、由各种接口等构成的外部输入输出部65、以及由采集板等构成的图像处理部66,各致动器类、模板识别摄像机17等摄像机类全部由该控制单元60能够控制地电连接。因而,所述基板支撑台10A、10B以及印刷执行部20的一连串的印刷处理动作,即,在所述基板搬入部En1、En2接收从第一装载器L1、第二装载器L2输出来的基板W,对基板W进行网版印刷以及从基板搬出部Ex1、Ex2搬出基板W的一连串的动作由该控制单元60统一控制。此外,在控制单元60上连接有能够由GUI等显示处理状态的显示单元70和由指示装置等构成的省略图示的输入装置,通过操作员的操作,能够进行处理用的数据输入、实现控制处理的程序的设定、变更等。另外,印刷程序存储部62与数据存储部63均是通过组合ROM、RAM、辅助存储装置等而实现的逻辑概念。
参照图11,在控制单元60的数据存储部63中包括保存与网版模板206相关的数据的网版模板数据表601、保存与印刷执行部相关的数据的印刷执行部数据表602、保存与基板支撑台10A、10B相关的数据的基板支撑台数据表603、保存与网版印刷装置1相关的数据的印刷装置数据表604、动作项目数据表605、和模板移动管理数据表606。这些数据表601~606均是指在数据库系统中,以二维矩阵(行和列)保存实例(被分配属性的实际的值)的数据的集合。
数据表601~606的各项目分别表示属性,在二维矩阵中被分配于最上行。在数据表601~606中,在二维矩阵的、例如最上行的最左侧分配有被设定为主关键词(PK)的属性(PK属性),在PK属性的列的第二行以后,PK属性的实例作为数据被保存。此外,在二维矩阵的第二列以后的各行中,由PK属性唯一地确定的各属性的实例作为数据被保存。在数据表602、603、604、606的属性中,也包含作为外部关键词(FK)的属性(FK属性)。该FK属性是参照另外的数据表的PK属性的属性,若知道FK属性的实例,则根据FK属性的实例=PK属性的实例的关系,确定与该FK属性具有联系的另外的数据表中的该行,PK属性与FK属性被关联。并且,图中的箭头表示数据表601~606间的关系(联系),表示位于箭头的终点侧的数据表中的外部关键词参照位于箭头的起点侧的数据表中的主关键词。各数据表601~606是逻辑存在的,安装时,既可以分别由单一的数据文件(例如CSV文件)构成,或者也可以考虑标准化而由多个数据文件构成。
网版模板数据表601以模板产品号为主关键词,以纵向尺寸、横向尺寸、中心X坐标、中心Y坐标为属性。通过参照该网版模板数据表601,控制单元60能够将安装在网版印刷装置1中的网版模板206的种类、其尺寸关系作为控制的参数而进行参照。这里,网版模板数据表601的中心Y坐标是指确定网版模板206的沿着X轴方向的中心线MC(参照图12至图15)的Y坐标。
印刷执行部数据表602以印刷执行部产品号为主关键词,具有模板产品号、纵向尺寸、横向尺寸、中心X坐标、中心Y坐标、模板偏移量Os等的属性。模板产品号是用于确定安装在该印刷执行部20中的网版模板206的外部关键词,利用该关键词,网版模板数据表601与印刷执行部数据表602相关联。此外,模板偏移量Os表示在相关联的网版模板206与印刷执行部20的中心线CY之间产生的Y轴方向的偏移量(参照图12至图15)。通过预先登录该偏移量Os,控制单元60如后述那样能够实现高效率的交替印刷。
基板支撑台数据表603以台产品号为主关键词,保存构成基板支撑台10A或10B的单元的属性。
印刷装置数据表604以印刷装置产品号为主关键词,以为了控制网版印刷装置1而必要的各要素为属性。在印刷装置数据表604中,以将A侧(图1的下侧所示的Y轴方向的一端侧。以下相同。)的基板支撑台10A所采用的单元与基板支撑台数据表603相关联的A侧基板支撑台产品号、和将B侧(图1的上侧所示的Y轴方向的另一端侧。以下相同。)的基板支撑台10B所采用的单元与基板支撑台数据表603相关联的B侧基板支撑台产品号为外部关键词,由此,能够参照网版印刷装置1所采用的基板支撑台10A、10B的移动范围、移动速度等信息。此外,在印刷装置数据表604中,以与该网版印刷装置1所采用的印刷执行部20相关联的印刷执行部产品号为外部关键词,通过该联系,能够参照该网版印刷装置1所采用的印刷执行部20的各要素。在图示的例子中,在印刷装置数据表604中存储有图2所示的台可动间距Tph、作为第一基板搬入部EnP1与第二基板搬入部EnP2在Y轴方向上的相向间隔的搬入侧Y轴间距Pin、作为第一基板搬出部ExP1与第二基板搬出部ExP2在Y轴方向上的相向间隔的搬出侧Y轴间距Pout、设定于网版印刷装置1的共有区域、作为在两基板支撑台10A、10B不干涉的范围内能够接近的最短距离的绝对值的干涉极限Li、干涉间隔L等。这里,所谓共有区域,是指在Y轴方向上,基板支撑台10A、10B均能够在基座上进退的区域。此外,所谓干涉间隔L,是指基板支撑台10A、10B可能干涉的间隔。
另外,为了与基板的Y轴方向宽度(基板宽度)对应,分别在传送带对CL1和基板支撑台10A上的传送带对12A上,Y轴方向一侧成为固定传送带,另一侧成为可动传送带。在该情况下,传送带对CL1和传送带对12A的各自的固定传送带位于Y轴方向相同侧的情况下,即使基板宽度变化,基板支撑台10A也能够在Y轴方向相同的位置接收基板W。即,第一基板搬入位置EnP1不变化。传送带对CL1和传送带对12A的各自的固定传送带位于Y轴方向相反侧的情况下,第一基板搬入位置EnP1与基板宽度对应地变化(传送带对CL1的固定传送带位于图1的A侧,传送带对12A的固定传送带位于图1的B侧的情况下,基板宽度越大,第一基板搬入位置EnP1越偏向B侧)。同样,在传送带对CL2与基板支撑台10B上的传送带对12B之间,传送带对CM1与基板支撑台10A上的传送带对12A之间、和传送带对CM2与基板支撑台10B上的传送带对12B之间,分别根据各固定传送带的设置的状况,与基板宽度的变化相对应,第二基板搬入位置EnP2、第一基板搬出位置ExP1、和第二基板搬出位置ExP2分别相同或变化。
接着,动作项目数据表605是用于存储在实现交替印刷方面上控制单元60应检查的基板支撑台10A、10B的动作的数据表,以动作项目为主关键词,保存有动作时期。动作项目的实例例如是“基板搬入动作”、“基准标记识别动作”、“印刷后检查动作”、“模板清洁动作”、“基板搬出时动作”等,动作时期是“印刷前”、“印刷后”等。
模板移动管理数据表606是以印刷装置产品号和动作项目为主关键词的关联实体,针对每一网版印刷装置1,设定模板移动管理必要的动作项目和用于提高吞吐量(增大在指定时间内能够对多少张基板W执行印刷并将其从网版印刷装置1搬出到下游设备的元件安装装置Mt的吞吐值)的网版模板206的Y轴方向的移动量(必要位移量)SF。
所谓必要位移量SF,是指以指定的目的,在运行中使印刷位置沿Y轴方向移动时,从由初始设定决定的印刷位置SP的中心坐标Yd(例如台可动间距的中心位置)沿Y轴方向位移多少距离(参照图22至图24)。必要位移量SF以Y轴方向的长度的绝对值设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为了在印刷位置结束了印刷的基板支撑台10A(10B)从印刷位置SP朝向A原点向远离对方侧的基板支撑台的方向开始移动后,使对方侧的基板支撑台提前位于印刷位置,使印刷执行部20在指定的条件下向B原点侧移动。
在该情况下,通过针对每一印刷装置产品号和动作项目将必要位移量SF的值预先设定在模板移动管理数据表606中,控制单元60能够将每一考虑了印刷后所执行的各种动作项目的印刷装置的移动量作为必要位移量SF参照。
接着,参照图12至图15对该模板移动管理加以说明。
在安装网版印刷装置1的制造线上,基于上游侧的装置、下游侧的安装装置的规格等,各传送带对CL1、CL2、CM1、CM2的位置采取各种方式。此外,与各传送带对CL1、CL2、CM1、CM2的位置对应,第一基板搬入位置EnP1、第二基板搬入位置EnP2、第一基板搬出位置ExP1、和第二基板搬出位置ExP2也如图12至图15所示采取各种方式。可是,在任一情况下,较为理想的是,并行动作的一基板支撑台10A(10B)从基板W的搬入动作直到印刷工序结束为止的时间与另一基板支撑台10B(10A)从印刷位置SP向基板搬出位置ExP2移动,直到完成基板W的搬出动作为止的时间相等。此外,因为印刷工序的时间变长,所以为了尽可能地使时间相等,较为理想的是,在另一基板支撑台10B(10A)印刷结束后,使印刷执行部20即印刷位置SP接近一基板支撑台10A(10B)的基板搬入位置EnP1(EnP2)。
例如,如图1、图12所示,有时各基板搬入位置EnP1(EnP2)、以及基板搬出位置ExP1(ExP2)相对于沿着印刷执行部20的X轴方向的中心线成为对称形的设置。在该情况下,也为了尽可能地使时间相等,较为理想的是,在另一基板支撑台10B(10A)印刷结束后,立刻使印刷位置SP接近一基板支撑台10A(10B)的基板搬入位置EnP1(EnP2)。
另一方面,也有无法使印刷执行部20在印刷工序后立刻移动的状况。
例如,即使是相同的对称形,也有如图13所示,基板搬入位置EnP1、EnP2之间的Y轴方向的距离(搬入侧Y轴间距Pin)比基板搬出位置ExP1、ExP2之间的Y轴方向的距离(搬出侧Y轴间距Pout)长的情况,或如图14所示,搬入侧Y轴间距Pin比搬出侧Y轴间距Pout短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因为一基板支撑台10A(10B)在占有共有区域的一部分的状态下移向搬出动作,所以为了避免与一基板支撑台10A(10B)的干涉,有时需要另一基板支撑台10B(10A)等待进入共有区域,直到一基板支撑台10A(10B)从共有区域退出为止。
此外,如图14所示,也有搬入侧Y轴间距Pin比搬出侧Y轴间距短的情况。在该情况下,一基板支撑台10A(10B)在搬出工序结束后移向搬入工序时,为了避免与占有共有区域的一部分的另一基板支撑台10B(10A)的干涉,有时需要等待进入共有区域,直到另一基板支撑台10B(10A)从共有区域退出为止。
并且,也有时如图15所示,基板搬入位置EnP1彼此的组合以及基板搬出位置ExP1、ExP2彼此的组合当中的任一者(图示的例子中为两者)相对于网版印刷装置1的X轴中心线设置为非对称。在该情况下,A侧的基板支撑台10A需要在占有共有区域的一部分的状态下为了基板的搬入动作而停止。此外,B侧的基板支撑台10B需要在占有共有区域的一部分的状态下为了搬出动作而停止。因此,另一基板支撑台10B(10A)有时需要等待进入共有区域,直到一基板支撑台10A(10B)从共有区域退出为止。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通过设有动作项目数据表605和干涉管理数据表606,并针对每一动作项目设定必要位移量SF,消除了待命动作的必要性。具体而言,例如能够存储如以下的表1所示般的数据,并作为控制参数。
表1
          单元(mm)
动作项目 图12 图13 图14 图15A 图15B 动作时期
基板搬入 0 0 300 500 0 印刷前
基板基准标记识别 0 0 300 500 0 印刷前
印刷后检查 0 0 0 0 0 印刷后
基板搬出 0 300 0 0 800 印刷后
表1表示在与各图12至图15对应的装置中,避免干涉所必要的每一动作项目的必要位移量SF。另外,因为模板清洁动作是在印刷位置SP内所执行的动作,所以也可以实施进行使网版模板206接近未图示的模板清洁单元的待机位置的印刷位置的移动即位移的控制。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其从模板控制对象中被排除。此外,在表1中,关于基板搬入位置EnP1、EnP2非对称地设置的图15,因为在A侧搬入基板W的情况下与在B侧搬入基板的情况下干涉的状况不同,所以各自个别地设定。如此的设定通过对与图15的布局对应的产品号赋予分支编号而能够实现。
接着,说明基于该控制单元60的控制的网版印刷装置1的印刷工序。
参照图16,控制单元60首先执行初始印刷位置设定子程序(步骤S1),在开始对各基板支撑台10A、10B的基板W进行交替印刷之后,设定较为理想的印刷位置SP。接着,控制单元60使第一基板支撑台10A与第二基板支撑台10B并行动作。首先,在第一基板支撑台10A中,重复执行相当于生产个数的次数的以下步骤,即,基板的搬入(步骤S2A)、识别基准标记的标记识别(步骤S3A)、基板支撑台10A向印刷位置SP的进入子程序(步骤S4A)、网版对位(通过X台141的X方向位置调整而产生的基板W的X方向位置调整、由基板支撑台10A、10B的马达5A、5B对基板W的Y轴方向位置调整、由网版模板保持机构的旋转驱动机构对网版模板保持机构的主体的R轴方向位置调整而产生的网版模板206的R轴方向位置调整)(步骤S5A)、刮取膏状焊料的刮取动作(步骤S6A)、网版分离(步骤S7A)、基板支撑台10A从印刷位置SP的退出动作(步骤S8A)、和退出后搬出印刷完毕的基板W的搬出动作(步骤S9A)。另一方面,在第二基板支撑台10B中,在第一基板支撑台10A退出动作(步骤S8A)中,为了能够并行地实施印刷位置进入子程序(步骤S4B),在从第一基板支撑台10A的基板搬入(步骤S2A)开始延迟指定的时期开始基板搬入(步骤S2B),以下依次实施标记识别(步骤S3B)、进入子程序(步骤S4B)、刮取动作(步骤S6B)、网版分离(步骤S7B)、退出动作(步骤S8B)、和搬出动作(步骤S9B),并且重复执行相当于生产个数的次数的上述各步骤。并且,在第二基板支撑台10B的退出动作(步骤S8A)中,在第一基板支撑台10A并行地实施印刷位置进入子程序(步骤S4A)。各步骤中的、从进入子程序(步骤S4A、S4B)直到退出动作(步骤S8A、S8B)为止成为狭义的印刷工序。此外,在图16中,虽未图示,但是在该狭义的印刷工序的前后,根据需要而执行去除附着于网版模板206的下表面的剩余的膏状焊料的清洁动作。
接着,参照图17以及图12至图15说明图16的初始印刷位置设定子程序S1(图17)。
首先,控制单元60从印刷装置数据表604取得该台可动间距Tph(步骤S101),接着将通过其中央的X轴线上的适当位置作为印刷位置SP的中心坐标Yd而进行运算(步骤S102)。
接着,控制单元60使之移至模板移动处理。模板移动处理是为了消除如以下般的待命动作的必要性的处理。
例如,在网版印刷装置1属于图13所示的模式的情况下,由于搬入侧宽,所以即使在共有区域设定印刷位置SP的中心坐标Yd,一基板支撑台10B(10A)也不会与在共有区域执行印刷工序的另一基板支撑台10A(10B)干涉,能够执行基板搬入、标记识别的并行动作。但是,因为一基板支撑台10A(10B)结束了在共有区域的印刷工序后也依然需要占有共有区域的一部分而进行基板搬出,所以另一基板支撑台10A(10B)在结束了基板搬入、标记识别的动作后,进入印刷位置SP时,为了避免与移向搬出工序的一基板支撑台10B(10A)的干涉,有时需要进行待命动作。
此外,在网版印刷装置1属于图14所示的模式、或表1的图15A所示的模式的情况下,因为为了基板的搬入工序而需要进入共有区域,所以在另一基板支撑台10B(10A)存在于共有区域时,为了避免与该另一基板支撑台10B(10A)的干涉,一基板支撑台10A(10B)即使在结束基板搬出后,也需要对基板搬入、标记识别进行待命动作。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动作项目数据表605和干涉管理数据表606而执行模板移动控制,消除了如上所述的待命动作的必要性。
具体而言,控制单元60参照动作项目数据表605和干涉管理数据表606,从基板支撑台10B(10A)印刷前执行的动作项目中检索必要位移量SF的最大值SFmax(步骤S103)。
接着,控制单元60根据由步骤S103检出的结果,通过使印刷执行部驱动机构300的两Y轴伺服马达303向同一方向旋转,使主体202移动,使印刷位置SP的中心坐标Yd沿Y轴方向位移,以确保该最大值SFmax(步骤S104)。
其结果,在表1所示的例子的情况下,网版印刷装置1属于图13所示的模式时,最初设定的Yd成为印刷位置SP的中心。另一方面,网版印刷装置1属于图14所示的模式、或表1的图15A所示的模式时,使印刷位置SP的中心坐标Yd相对于移向印刷工序的基板支撑台10A(10B)位移与确保最大值SFmax的尺寸相应的距离。由此,如后所述,能够极高效地实现交替印刷。
接着,参照图18以及图19、图20来说明图16的进入印刷时的子程序(图18)。
首先,控制单元60在一基板支撑台10A(10B)的标记识别动作(步骤S3A(S3B))结束的时刻,判定另一基板支撑台10B(10A)是否是印刷动作中(步骤S401)。假设是印刷中的情况下,控制单元60从对方侧的基板支撑台印刷后执行的动作项目的行中检索必要位移量SF的最大值SFmax(步骤S402)。这是根据等待着印刷的基板支撑台10A(10B)的待命位置,用于避免对结束了印刷的基板支撑台10B(10A)的印刷后的工序造成防碍的处理。
控制单元60基于步骤S402的检索结果,设定近接距离(步骤S403)。在该步骤S403中,在必要位移量SF的最大值SFmax为0的情况下,进入侧的基板支撑台10A相对于印刷中的基板支撑台10B,能够接近到干涉极限Li。另一方面,在必要位移量SF的最大值SFmax大于0的情况下,能够接近的距离成为距印刷中的基板支撑台10B(10A)隔开与该最大值SFmax的值相应的量。
接着,控制单元60接近位于印刷位置的基板支撑台10B(10A),直到隔开设定的近接距离的位置(步骤S405)。在该状态下等待印刷处理结束(步骤S406)。在印刷处理结束了的情况下,或在步骤S401中印刷处理已经结束了的情况下,控制单元60使之移至判定是否要变更当前的印刷位置的处理。具体而言,参照动作项目数据表605和模板移动管理数据表606,从到对方侧开始下一印刷为止的动作项目的行中检索必要位移量SF的最大值SFmax(步骤S407)。接着,控制单元60基于检索结果,修正印刷位置SP,以确保该最大值SFmax(步骤S408)。其结果,在退出印刷位置SP的基板支撑台10B(10A)需要在共有区域内进行作业的情况下,根据必要位移量SF的最大值SFmax,印刷位置向远离自印刷位置SP退出的基板支撑台10B(10A)的方向被变更。由此,能够在避免移向印刷工序的基板支撑台10A(10B)与结束了印刷工序的基板支撑台10B(10A)的干涉的同时执行并行动作,不产生等待时间地连续进行交替印刷。
参照图19,向印刷位置进入的基板支撑台10A(10B)在到达印刷位置为止的期间内,重复步骤S410至S418的动作。具体而言,控制单元60首先取得退出的基板支撑台10A(10B)的当前位置(步骤S410),判定该基板支撑台10A(10B)是否位于可能干涉的区域内(步骤S411)。这里,所谓“可能干涉的区域”,是指在印刷位置SP所占的区域中,基于两基板支撑台10A、10B的移动速度差和相向间隔动态地设定的区域,在控制单元60的数据存储部63中,预先存储有决定“可能干涉的区域”的计算式或图。
假设退出的基板支撑台10A(10B)位于可能干涉的区域内的情况下,控制单元60还取得退出的基板支撑台10A(10B)的退出速度Vp和进入的基板支撑台10B(10A)的进入速度Vs(步骤S413、S414),并比较两者(步骤S415)。假设进入速度Vs比退出速度Vp高的情况下,控制单元60判定需要避免干涉(步骤S416),在进入速度Vs为退出速度Vp以下的情况下,控制单元60判定不需要避免干涉(步骤S417)。此外,在步骤S411的判定中,在退出的基板支撑台10A(10B)未在可能干涉的区域内的情况下,控制单元60也判定为不需要避免干涉(步骤S417)。之后,向印刷位置进入的基板支撑台10A(10B)以进入速度Vs持续轴移动(步骤S418),到达印刷位置。经过以上的处理,控制单元60使之返回到图16的主流程。
参照图20,例如相对于图12的模式的网版印刷装置1执行上述的控制的情况下,如图20的(A)所示,等待下一印刷动作的基板支撑台10B相对于印刷中的基板支撑台10A以隔开干涉极限Li的状态接近,因此,如图21所示,能够在基板支撑台10A的印刷工序结束后,在非常短的时间内移至印刷位置SP,并执行下一基板种类的印刷工序。即,图21的基板支撑台B的传送带对12B的传送带宽度在最初的搬出结束后变更,随之基板搬入位置EnP2变化,并且印刷位置变更。基板支撑台A的传送带对12A的传送带宽度在图上第1次搬出后变更。另外,所述基板种类,是指根据基板的每一产品号而管理的基板的规格的种类。
并且,参照图22,例如在网版印刷装置1为图13所示的模式的情况下,通过图17的流程,最初的印刷位置SP被设定在网版印刷装置1的中央。在该状态下,通过执行图18的步骤S401至S405,等待下一印刷工序的基板支撑台10B以隔开干涉极限Li的状态接近印刷中的基板支撑台10B。因而,与图20、图21所示的情况同样,从图22的(A)所示的状态向下一印刷工序的过渡变得顺利。
接着,因为在从图22的(A)的状态向下一印刷工序过渡的过程中执行图18所示的步骤S407至S408,所以印刷位置SP从图22的(A)的位置起如图22的(B)所示,变更到向B侧位移了必要位移量SF的最大值SFmax的位置。其结果,即使使印刷结束了的A侧的基板支撑台10A的搬出工序等与B侧的基板支撑台10B的印刷工序并行,两基板支撑台10A、10B也不干涉。
并且,参照图22的(C),结束了基板W的搬出的A侧的基板支撑台10A返回到传送带对12A面向基板搬入位置EnP1的位置,执行下一基板W的搬入动作。之后,因为再次移至进入动作,所以控制单元60再次执行图18的流程图。
利用此时的控制,通过执行步骤S402,基板搬出时的必要位移量SF作为最大值SFmax而被检测。其结果,在步骤S403的运算中,因为近接距离被设定为确保了所检测出的最大值的距离,所以如图22的(C)所示,移至进入动作的基板支撑台10A在相对于印刷中的基板支撑台10B隔开指定间隔(Li+SFmax)的位置待命。由此,B侧的基板支撑台10B在结束了印刷工序后也能够在共有区域执行搬出动作,所以能够不设置任何待命时间地搬出印刷后的基板W。另一方面,通过图18的步骤S407以后的处理,如图22的(D)所示,印刷位置SP再次向A侧位移,因此,不仅能够使A侧的基板支撑台10A也顺利地移至印刷工序,而且还能够缩短移动到印刷位置SP的时间。
并且,如图14般在搬入侧Y轴间距Pin比搬出侧Y轴间距Pout短的模式的情况下,通过执行图17的步骤S101至S104,如图23的(A)所示,最初的印刷位置SP从台可动间距Tph的中心坐标Yd向开始印刷一侧的基板支撑台10A位移SFmax。其结果,B侧的基板支撑台10B能够进入共有区域,将基板W的搬入与A侧的基板支撑台10A的印刷动作并行地执行,并且如图23的(B)所示,结束了印刷的A侧的基板支撑台10A也能够不经过任何待命动作地立刻搬出基板W。
此外,印刷工序结束后,通过执行图18的步骤S407至S408,如图23的(C)所示,印刷位置SP向B侧位移。其结果,如图23的(D)所示,不仅能够使A侧的基板支撑台10A立刻进入干涉区域并移至基板W的搬入动作,B侧的基板支撑台10B的进入动作也尽可能地被缩短。
并且,如图15般在搬入侧以及搬出侧非对称的模式的情况下,通过执行图17的步骤S101至S104,如图24的(A)所示,最初的印刷位置SP从该印刷位置SP的中心坐标Yd向开始印刷一侧的基板支撑台10A位移SFmax。其结果,B侧的基板支撑台10B能够进入共有区域,将基板W的搬入与A侧的基板支撑台10A的印刷动作并行地执行。
接着,此外,在该模式下,通过执行图18的步骤S402至S405,B侧的基板支撑台10B在以干涉极限Li加上必要位移量SF而得到的间隔相向的位置待命。其结果,如图24的(C)所示,结束了印刷的基板支撑台10A不仅能够在印刷结束后立刻搬出基板W,如图24的(D)所示,还能够立刻进入共有区域,移至下一基板W的搬入动作。
在上述一连串的动作中,印刷执行部20沿Y轴方向移动时,控制单元60控制Y轴伺服马达210,使印刷执行部20朝向A侧和B侧沿Y轴方向往返移动。此时,控制单元60根据印刷执行部数据表602,参照模板偏移量Os,控制移动量,以使印刷执行部20的停止位置从印刷位置SP的中心坐标Yd偏移模板偏移量Os,从而使印刷执行部20所采用的网版模板206的X轴中心线MC与中心坐标Yd一致(参照图12至图15)。其结果,在使基板支撑台10A、10B交替地移动到指定的印刷位置SP时,其负荷被等分,特别是如图1、图12所示般,使印刷位置SP占据台可动间距Tph的中心而几乎无需使其移动的情况下,负荷分配尤为均等。当然,通过使考虑了模板偏移量Os的网版模板206的中心坐标与印刷位置SP的中心坐标Yd一致,即使在基板W与网版模板206的重叠工序中,运算也变得容易,而且能够实现精细的控制。
此外,上述的基板搬入位置EnP1、EnP2、或基板搬出位置ExP1、ExP2,例如由于传送带对12A、12B的规格变更等,有时适当变更,但是在如此的情况下,印刷装置数据表604的台可变间距Tph、搬入侧Y轴间距Pin、搬出侧Y轴间距Pout等中的任一实例也变更。因此,控制单元60能够与规格变更对应地适当地变更作为这些导出属性的印刷位置SP的中心坐标Yd,所以即使在频繁地变更规格的设备中实施本发明的情况下,也能够导出较为理想的印刷位置SP。
如以上说明般,本实施方式在网版印刷装置1中包括:一对基板支撑台10A、10B,用于保持作为印刷对象的基板W而设置,沿着与该基板W的搬送方向正交的Y轴方向并列设置;印刷执行部20,对被一对基板支撑台10A、10B保持的基板W交替地实施印刷工序;印刷执行部驱动机构300,沿Y轴方向驱动印刷执行部20;控制单元60,控制印刷执行部驱动机构300的驱动,以在一基板支撑台10A(10B)与另一基板支撑台10B(10A)在Y轴方向上相向的范围内设定印刷位置SP。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一对基板支撑台10A、10B共有一个印刷执行部20,并能够交替地实施网版印刷,所以能够避免印刷执行部20的冗长性。因此,在利用两基板支撑台10A、10B连续地生产同种的基板W般的情况下,能够共用单一的网版模板206,能够使网版模板206的成本减半。此外,因为能够共用单一的网版模板206,所以准备所需的焊料也限于必要充分的量。因此,在生产后的焊料的处理(废弃、保管等)中也能够谋求成本降低。此外,通过能够沿Y轴方向变更印刷执行部20的印刷位置SP,由各基板支撑台10A、10B共有同一印刷执行部20,因此,排除了印刷执行部20的冗长性,而且能够紧凑地集中用于设置印刷执行部20的空间,还能够使网版印刷装置1自身、附属于网版印刷装置1的传送带类小型化。而且,在设定印刷位置SP时,因为通过使印刷执行部20沿Y轴方向移动而能够变更到一基板支撑台10A(10B)与另一基板支撑台10B(10A)之间的任意的位置,所以能够根据各基板支撑台10A、10B的运行状况、以及设定于各基板支撑台10A、10B的基板搬入部En1、En2、基板搬出部Ex1、Ex2的布局的模式,动态地设定较为理想的印刷位置SP。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沿Y轴方向个别地驱动一对基板支撑台10A、10B的基板支撑台驱动机构(马达5A、5B等)、和控制基板支撑台驱动机构的控制单元60。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移动印刷执行部20而能够设定印刷位置SP,除此之外通过使基板支撑台10A、10B沿Y轴方向移动,也能够变更印刷位置SP,所以能够更进一步谋求印刷处理的效率化。而且,因为能够使基板支撑台10A、10B沿Y轴方向移动,所以相对于基板支撑台10A、10B搬入基板W的搬入位置和搬出基板W的搬出位置也能够根据制造线的模式而变更,还能够提高网版印刷装置1本身的通用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有基板支撑台10A、10B在Y轴方向上均能够移动的共有区域。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共有区域,能够使Y轴方向上的网版印刷装置1紧凑化。此外,因为也能够在共有区域设定印刷位置SP,所以能够缩短各基板支撑台10A、10B以及印刷执行部20的移动范围(移动时间),能够谋求交替印刷的效率化。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单元60将一对基板支撑台10A、10B中的任一者沿Y轴方向能够移动的范围作为台可动间距Tph,并以该台可动间距Tph为基准设定印刷位置SP。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在一对基板支撑台10A、10B中的任一者能够移动的台可动间距Tph中设定印刷位置SP,所以在设定共有区域的情况下,能够在该共有区域内设定印刷位置SP,缩短各基板支撑台10A、10B以及印刷执行部20的移动范围(移动时间),谋求交替印刷的效率化,另一方面,为了防止两基板支撑台10A、10B干涉,能够在台可动间距Tph内包含共有区域外的任意的位置设定印刷位置SP。由此,因为能够以紧凑的结构使交替印刷效率化,所以能够根据各基板支撑台10A、10B的运转状况、设定条件,将较为理想的位置设定为印刷位置SP,并谋求效率化。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作为动作项目存储装置的动作项目数据表605和作为必要位移量存储装置的干涉管理数据表606,该动作项目数据表605存储从各基板支撑台10A、10B搬入作为印刷对象的基板W直到印刷后的搬出为止为了避免干涉而应管理的动作项目,该干涉管理数据表606保存针对每一动作项目用于避免与对方侧的基板支撑台10A、10B的干涉的必要位移量SF,控制单元60在Y轴方向上的从台可动间距Tph的中心位置确保了必要位移量SF的位置设定印刷位置SP。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从基板W被搬入网版印刷装置1起直到被印刷了的基板W被搬出为止所需要的各种动作设定必要位移量SF,并基于该必要位移量SF设定较为理想的印刷位置SP,所以由同一印刷执行部20对被支撑在一对基板支撑台10A、10B上的基板W交替地实施网版印刷时,各基板支撑台10A、10B在并行动作中难以产生干涉,并行动作的效率提高。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单元60控制基板支撑台驱动机构(马达5A、5B等),以使从印刷位置SP退出了的基板支撑台10A、10B在搬出印刷完毕的基板W后直到过渡到下一印刷工序为止的期间,接近位于印刷位置SP的对方侧的基板支撑台10A、10B直到确保了必要位移量SF的指定的位置为止。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交替地重复印刷工序的过程中,在一对基板支撑台10A、10B中的、位于印刷位置SP的基板支撑台10A、10B结束了印刷工序后开始从该印刷位置SP退出的时刻,待命中的基板支撑台10A、10B开始进入印刷位置SP,所以基板支撑台10A、10B的切换动作也尽可能地迅速,处理效率提高。而且,在待命中的基板支撑台10A、10B接近印刷中的基板支撑台10A、10B时,因为必要位移量SF被确保,所以即使并行结束了印刷工序的基板W支撑板搬出印刷完毕的基板W的动作、和待命的基板支撑台10A、10B移向印刷工序的动作,两者也不会产生干涉。因而,能够更高效率地执行交替印刷。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单元60控制基板支撑台驱动机构(马达5A、5B等),以使在一对基板支撑台10A、10B中的、位于印刷位置SP的基板支撑台10A、10B从该印刷位置SP开始退出的时刻,另一基板支撑台10A、10B开始向印刷位置SP进入。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交替地重复印刷工序的过程中,在一对基板支撑台10A、10B中的、位于印刷位置SP的基板支撑台10A、10B结束了印刷工序后开始从该印刷位置SP退出的时刻,待命中的基板支撑台10A、10B开始进入所述印刷位置SP,所以基板支撑台10A、10B的切换动作也尽可能地迅速,处理效率提高。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单元60控制基板支撑台驱动机构(马达5A、5B等),以使从印刷位置SP退出了的基板支撑台10A(10B)在搬出印刷完毕的基板W后直到过渡到下一印刷工序为止的期间,接近位于印刷位置SP的对方侧的基板支撑台10B(10A)直到预先设定的干涉极限Li为止。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从印刷位置SP退出了的基板支撑台10A、10B在其退出后接近对方侧的基板支撑台10A、10B,所以在下一印刷工序中再次进入印刷位置SP时,能够尽可能地缩短直到进入完成为止的时间。其结果,能够进一步缩短整体的处理时间,提高处理效率。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单元60以设于印刷执行部20的网版模板206的中心线MC为中心,在一基板支撑台10A、10B的移动量与另一基板支撑台10A、10B的移动量被等分的位置设定印刷位置SP。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基板支撑台10A、10B交替地移动到指定的印刷位置SP时,因为其负荷被等分,所以能够在相同的运转状况下以相同的时期重复相对于印刷位置SP的进入和退出。其结果,在一基板支撑台10A、10B中的印刷工序与另一基板支撑台10A、10B中的印刷工序之间难以产生时滞,能够更高效率地重复交替印刷。
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
参照图25,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经过了网版分离7A(7B)的工序后,设置印刷位置调整子程序S10A(S10B)。
参照图26,根据设置网版印刷装置1的制造线的模式,在交替印刷的过程中,在网版印刷装置1的上游侧的装置中产生基板W的送给延迟的情况下,或在网版印刷装置1的下游侧的装置中安装时间产生偏差的情况下,有时产生基板W相对于基板支撑台10A、10B的搬入延迟、搬出延迟,在下一印刷工序中,产生后续于一印刷工序的另一基板支撑台10B(10A)的搬入等延迟、等待时间。在如此的情况下,只要在后工序中不产生干涉,较为理想的是,印刷执行部20接近、出迎产生延迟的基板支撑台10B(10A)。因此,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经过了网版分离7A(7B)的工序后,设置印刷位置调整子程序S10A(S10B),并能够在开始退出的时期调整印刷位置。
控制单元60判定是否需要与退出动作并行地移动到下一工序的基板支撑台10B(10A)(步骤S101)。该判定具体而言如图22的(C)、图23的(C)、图24的(C)所示,是在需要为了避免干涉而移动的情况下,用于优先该移动的处理。在判定为需要移动的情况下,控制单元60设定移动量(步骤S102),使之向进入侧移动(步骤S103)。移动量的设定具体而言,基于登录于图11的干涉管理数据表606的必要位移量SF的最大值SFmax而设定。
在移动结束了的情况下,不变更印刷位置而返回主流程(步骤S104)。
另一方面,如图1的模式般,在不需要移动的情况下,控制单元60基于向下一工序过渡的基板支撑台10B(10A)的马达5B的动作(检测该动作的编码器的输出),判定是否产生延迟(步骤S105)。
通过步骤S105的判定,在判定为不产生延迟的情况下,过渡至步骤S104,之后,返回主流程。另一方面,在步骤S104中判定为产生了延迟的情况下,控制单元60进一步基于共有区域条件,设定移动量(步骤S106)。这里,所谓共有区域条件,是基于是否避免干涉、延迟产生的次数、移向进入动作的基板支撑台的当前位置、移动所需的时间等而决定移动量的条件。
假设在判定为共有区域条件充足的情况下,控制单元60使之在共有区域内接近移向进入动作的基板支撑台(步骤S107)。此外,在判定为共有区域条件不充足的情况下,控制单元60使之在共有区域外的范围接近移向进入动作的基板支撑台10B(步骤S108)。其结果,例如在第n+1个处理中B侧的基板支撑台10B的进入延迟的情况下,印刷执行部20基于(共有区域条件充足的情况下)在共有区域内预定的移动量,接近B侧的基板支撑台10B。其结果,在B侧的基板支撑台10B的进入所需要的时间缩短,能够谋求处理的效率化。此外,在第n+3个处理中B侧的基板支撑台10B的进入再延迟的情况下,印刷执行部20也能够接近B侧的基板支撑台10B直到共有区域的外侧。其结果,在B侧的基板支撑台10B的进入所需要的时间缩短,能够谋求处理的效率化。
如此,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控制单元60判定移至下一印刷工序的基板支撑台10A、10B是否进入印刷位置SP,并在判定为移至下一印刷工序的基板支撑台10A、10B的进入延迟的情况下,控制印刷执行部驱动机构的驱动,以沿接近该基板支撑台10A、10B的方向变更印刷位置SP。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在产生上述般的延迟的情况下,印刷执行部20接近该基板支撑台10A、10B,印刷执行部20出迎延迟了的基板支撑台10A、10B,所以能够通过印刷执行部20的移动缩短延迟,缩短损失时间。
接下来说明第三实施方式。
在图1般的网版印刷装置1中,例如在进行针对延迟的出迎动作的情况下,若徒劳地偏离共有区域而接近进入侧的基板支撑台10B(10A),则在下一工序中执行印刷处理的对方侧的基板支撑台10A(10B)的进入动作有可能花费时间。
因此,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如图27所示,在执行了延迟的判定(步骤S105)后,运算移至进入动作的基板支撑台10B进入当前的印刷位置所需的时间Tr(步骤S110),运算印刷执行部20向该基板支撑台10B移动Tr/2的位置Pr(步骤S111),使基板支撑台10B与印刷执行部20分别移动到位置Pr。
若执行如图27般的处理,则即使产生了延迟,因为基板支撑台10B与印刷执行部20所谓彼此靠近地向印刷位置移动,所以除了能够消除延迟之外,还能够降低在下一印刷工序中的时间损失。
另外,图27的步骤S110至S112也可以在不产生延迟的情况下执行。即,图27的延迟判定(步骤S105)也可以省略。在该情况下,如图28所示,在每次切换印刷工序时印刷位置变更,能够实现高效率的交替印刷。
如此,在第三实施方式中,控制单元60是以接近相对于进入印刷位置SP的基板支撑台10A、10B与该进入动作同步地进入印刷位置SP的基板支撑台10A、10B的方式来变更印刷位置SP的装置。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基板支撑台10A、10B与印刷执行部20彼此靠近地在指定的印刷位置SP执行印刷工序,所以能够将印刷位置SP设定在两基板支撑台10A、10B的共有区域内,对基板支撑台10A、10B均不造成浪费。其结果,能够更高效率地实现交替印刷。
上述的网版印刷装置1是本发明的较为理想的实施方式的例示,其具体的结构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是能够适当变更的。
例如,也可以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并用,或相对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单独地采用监视干涉检查的方案。在该情况下,作为干涉检查的方法,能够采用下述例示的方案。
参照图29,第一方案是在各基板支撑台10A、10B的原点(称为A原点、B原点)之间的间隔Lo为已知的情况下,基于该间隔Lo而检查干涉的方法。具体而言,在Y轴方向上,将各基板支撑台10A、10B彼此离开最远时的中心位置分别设定为A原点、B原点。因为A原点与B原点的Y轴方向的间隔Lo为已知,基板支撑台10A、10B可能干涉的间隔L也为已知,所以将这些数据预先登录于数据存储部63,并比较当前时刻的移动间隔Ca、Cb之和的绝对值|Ca+Cb|同间隔Lo与间隔L之差。假设在绝对值|Ca+Cb|为间隔Lo与间隔L之差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干涉,在绝对值|Ca+Cb|小于间隔Lo与间隔L之差的情况下,判定为不干涉。间隔L与图19的流程图中的“可能干涉的区域”同样,也可以是根据各基板支撑台10A、10B的机种、移动速度而动态地设定的值。
另一方面,也有不知道A原点与B原点的Y轴方向的间隔Lo或上述间隔L的情况。在该情况下,采用如下般的方法。
参照图30,在不知道A原点与B原点的Y轴方向的间隔Lo的情况下,如该图(A)所示,在暂且求出A原点与B原点的坐标的基础上,使两基板支撑台10A、10B接近至干涉极限为止。接着,取得两基板支撑台10A、10B接近到干涉极限时的Y轴方向上的第一基板支撑台10A的移动量La、和Y轴方向上的第二基板支撑台10B的移动量Lb。并且,运算两移动量La、Lb之差的绝对值|Lb-La|,将其运算结果作为Lc。然后,将该运算结果Lc预先登录于数据存储部63,求出当前时刻的Y轴方向上的第一基板支撑台10A的移动间隔Ca、第二基板支撑台10B的移动间隔Cb,并将这些移动间隔Ca、Cb之和的绝对值|Ca+Cb|与预先登录的运算结果Lc进行比较。假设在绝对值|Ca+Cb|为运算结果Lc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干涉,在绝对值|Ca+Cb|小于运算结果Lc的情况下,判定为不干涉。
通过采用图29、图30的方法,能够在希望的时期检查是否发生干涉。
此外,作为向网版印刷装置1搬入基板W或从网版印刷装置1搬出基板W的方案,也可以如图31所示那样,采用在第一基板搬入部En1、第二基板搬入部En2上设有接收传送带对170A、170B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因为第一装载器L1、第二装载器L2的各传送带对CL1、CL2与第一、第二基板支撑台10A、20A的对应的传送带对12A、12B的定位机械地被决定,所以具有容易控制的优点。
同样,也可以采用在基板搬出部Ex1、基板搬出部Ex2设有交付传送带对171A、171B的结构。
此外,虽未具体图示,但是也可以仅在基板搬入部和基板搬出部中的任一者设置交付传送带。
此外,在将本发明应用于图15的模式所涉及的网版印刷装置1中时,印刷执行部20的台可动间距既可以是搬入部En1、En2之间的搬入侧Y轴间距Pin,或者也可以是搬出部Ex1、Ex2之间的搬出侧Y轴间距Pout。或者,也可以采用内侧的搬入部En1与内侧的搬出部Ex2之间的Y轴方向间距Yp2。
此外,基板支撑台10A、10B等中的基板W的具体的支撑构造、印刷执行部20等中的具体的网版模板206的保持构造、或刮板单元保持机构400的具体的构造等不一定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网版印刷装置1的构造,当然能够适当变更。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网版印刷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一对基板支撑台,用于保持成为印刷对象的基板,沿着与该基板的搬送方向正交的特定方向并列设置;印刷执行部,对被所述一对基板支撑台保持的基板交替地实施印刷工序;印刷执行部驱动机构,沿所述特定方向驱动所述印刷执行部;印刷位置设定装置,控制所述印刷执行部驱动机构的驱动,以在一基板支撑台与另一基板支撑台在所述特定方向上相向的范围内设定所述印刷执行部的位置亦即印刷位置。在该方案中,因为由一对基板支撑台共有一个印刷执行部,并能够交替地实施网版印刷,所以能够避免印刷执行部的冗长性。因此,在利用两基板支撑台连续地生产同种的基板般的情况下,能够共用单一的网版模板,能够使网版模板的成本减半。此外,因为能够共用单一的网版模板,所以准备所需的焊料也限于必要充分的量。因此,在生产后的焊料的处理(废弃、保管等)中也能够谋求成本降低。此外,通过能够沿特定方向变更印刷执行部的印刷位置,由各基板支撑台共有同一印刷执行部,因此,排除了印刷执行部的冗长性,而且能够紧凑地集中用于设置印刷执行部的空间,还能够使装置自身、附属于装置的传送带类小型化。而且,在设定印刷位置时,因为通过使印刷执行部沿特定方向移动而能够变更到一基板支撑台与另一基板支撑台之间的任意的位置,所以能够根据各基板支撑台的运行状况、以及设定于各基板支撑台的基板搬入部、基板搬出部的模式,动态地设定较为理想的印刷位置。
较为理想的是还包括:基板支撑台驱动机构,沿所述特定方向个别地驱动所述一对基板支撑台;台移动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基板支撑台驱动机构。在该方案中,通过移动印刷执行部而能够设定印刷位置,除此之外通过使基板支撑台沿特定方向移动,也能够变更印刷位置,所以能够更进一步谋求印刷处理的效率化。而且,因为能够使基板支撑台沿特定方向移动,所以相对于基板支撑台搬入基板的搬入位置和搬出基板的搬出位置也能够根据制造线的模式而变更,还能够提高网版印刷装置本身的通用性。
较为理想的是,设定有任一基板支撑台在所述特定方向上均能够移动的共有区域。在该方案中,通过设置共有区域,能够使特定方向上的网版印刷装置紧凑化。此外,因为也能够在共有区域设定印刷位置,所以能够缩短各基板支撑台以及印刷执行部的移动范围(移动时间),能够谋求交替印刷的效率化。
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印刷位置设定装置将所述一对基板支撑台的任一者沿所述特定方向能够移动的范围作为台可动间距,并以该台可动间距为基准设定所述印刷位置。在该方案中,因为在一对基板支撑台中的任一者能够移动的台可动间距中设定印刷位置,所以在设定共有区域的情况下,能够在该共有区域内设定印刷位置,缩短各基板支撑台以及印刷执行部的移动范围(移动时间),谋求交替印刷的效率化,另一方面,为了防止两基板支撑台干涉,能够在台可动间距内包含共有区域外的任意的位置设定印刷位置。由此,因为能够以紧凑的结构使交替印刷效率化,所以能够根据各基板支撑台的运转状况、设定条件,将较为理想的位置设定为印刷位置,并谋求效率化。
较为理想的是网版印刷装置还包括:基座,在所述特定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定有第一基板搬入位置和第二基板搬入位置,所述第一基板搬入位置是印刷前的基板被搬入到所述一对基板支撑台的一者上的位置,所述第二基板搬入位置是印刷前的基板被搬入到所述一对基板支撑台的另一者上的位置;其中,所述基板支撑台驱动机构在由所述印刷位置设定装置设定的印刷位置在所述特定方向上偏离于所述第一基板搬入位置和所述第二基板搬入位置的情况下,驱动各基板支撑台使各基板支撑台能够在所对应的基板搬入位置与所述印刷位置之间相互移动。
较为理想的是网版印刷装置还包括:基座,在所述特定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定有第一基板搬出位置和第二基板搬出位置,所述第一基板搬出位置是印刷后的基板从所述一对基板支撑台的一者被搬出的位置,所述第二基板搬出位置是印刷后的基板从所述一对基板支撑台的另一者被搬出的位置;其中,所述基板支撑台驱动机构在由所述印刷位置设定装置设定的印刷位置在所述特定方向上偏离于所述第一基板搬出位置和所述第二基板搬出位置的情况下,驱动各基板支撑台使各基板支撑台能够在所对应的基板搬出位置与所述印刷位置之间相互移动。
在包括上述般的基座的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印刷位置设定装置在所述第一基板搬入位置和所述第二基板搬入位置以及所述第一基板搬出位置和所述第二基板搬出位置的至少任一者被变更的情况下的换产调整中,变更所设定的所述印刷位置。在该方案中,因为在所述第一基板搬入位置、第二基板搬入位置和所述第一基板搬出位置、第二基板搬出位置中的至少任一者被变更的情况下的换产调整中,印刷位置设定装置变更所设定的所述印刷位置,所以能够根据该变更在较为理想的印刷位置实施网版印刷。
在包括上述般的基座的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印刷位置设定装置使所述印刷执行部交替地移动,以在各所述基板支撑台从任一基板搬入位置向所述印刷位置移动时使所述印刷位置向所述任一基板搬入位置侧变更。在该方案中,因为印刷执行部在印刷工序中接近、出迎进入印刷位置的基板支撑台,所以能够缩短基板支撑台自身的进入所需要的时间。此外,进入的基板支撑台的活动路线变短的结果,能够进一步高效率地实现交替印刷,能够有助于吞吐量的提高。
在包括上述般的基座的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台移动控制装置以使从所述印刷位置退出的基板支撑台在搬出印刷完毕的基板后至移向下一印刷工序为止的期间接近位于印刷位置的对方侧的基板支撑台至指定的位置为止的方式,来控制所述基板支撑台驱动机构。在该方案中,因为从印刷位置退出了的基板支撑台在其退出后接近对方侧的基板支撑台,所以在下一印刷工序中再次进入印刷位置时,能够尽可能地缩短直到进入完成为止的时间。其结果,能够进一步缩短整体的处理时间,提高处理效率。
较为理想的是网版印刷装置中,所述印刷位置设定装置在印刷对象的基板种类被变更的情况下的换产调整中,变更所设定的所述印刷位置。在该方案中,每次基板种类变更时,能够对该基板种类所涉及的基板在较为理想的印刷位置实施网版印刷。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对于一个印刷执行部只需要一个网版模板而无需做成不必要的网版模板,而且能够降低生产所使用的焊料的损失,能够抑制成本。此外,因为能够使印刷位置移动,所以能够期待装置的小型化。而且,在设定印刷位置时,因为通过使印刷执行部沿特定方向移动而能够变更到一基板支撑台与另一基板支撑台之间的任意的位置,所以能够根据各基板支撑台的运行状况等,动态地设定较为理想的印刷位置。因此,根据本发明,实现如下的显著效果:能够提供一种保持能够适合于双搬送型的元件安装装置的高生产效率并且冗长性低且廉价的小型的网版印刷装置。
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印刷位置设定装置在印刷对象的基板种类变更的情况下的换产调整中,变更设定的所述印刷位置。在该方案中,每次基板种类变更时,能够对该基板种类所涉及的基板在较为理想的印刷位置实施网版印刷。

Claims (11)

1.一种网版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对基板支撑台,用于保持成为印刷对象的基板,沿着与该基板的搬送方向正交的特定方向并列设置;
印刷执行部,对被所述一对基板支撑台保持的基板交替地实施印刷工序;
印刷执行部驱动机构,沿所述特定方向驱动所述印刷执行部;
印刷位置设定装置,控制所述印刷执行部驱动机构的驱动,以在一基板支撑台与另一基板支撑台在所述特定方向上相向的范围内设定所述印刷执行部的位置亦即印刷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版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基板支撑台驱动机构,沿所述特定方向个别地驱动所述一对基板支撑台;
台移动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基板支撑台驱动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网版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定有任一基板支撑台在所述特定方向上均能够移动的共有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网版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印刷位置设定装置将所述一对基板支撑台的任一者沿所述特定方向能够移动的范围作为台可动间距,并以该台可动间距为基准设定所述印刷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版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基座,在所述特定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定有第一基板搬入位置和第二基板搬入位置,所述第一基板搬入位置是印刷前的基板被搬入到所述一对基板支撑台的一者上的位置,所述第二基板搬入位置是印刷前的基板被搬入到所述一对基板支撑台的另一者上的位置;其中,
所述基板支撑台驱动机构在由所述印刷位置设定装置设定的印刷位置在所述特定方向上偏离于所述第一基板搬入位置和所述第二基板搬入位置的情况下,驱动各基板支撑台使各基板支撑台能够在所对应的基板搬入位置与所述印刷位置之间相互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网版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上,在所述特定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定有第一基板搬出位置和第二基板搬出位置,所述第一基板搬出位置是印刷后的基板从所述一对基板支撑台的一者被搬出的位置,所述第二基板搬出位置是印刷后的基板从所述一对基板支撑台的另一者被搬出的位置,
所述基板支撑台驱动机构在由所述印刷位置设定装置设定的印刷位置在所述特定方向上偏离于所述第一基板搬入位置和所述第二基板搬入位置并且偏离于所述第一基板搬出位置和所述第二基板搬出位置的情况下,驱动各基板支撑台使各基板支撑台能够在所对应的基板搬入位置、所述印刷位置、所对应的基板搬出位置之间相互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网版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印刷位置设定装置在所述第一基板搬入位置和所述第二基板搬入位置以及所述第一基板搬出位置和所述第二基板搬出位置的至少任一者被变更的情况下的换产调整中,变更所设定的所述印刷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网版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印刷位置设定装置使所述印刷执行部交替地移动,以在各所述基板支撑台从任一基板搬入位置向所述印刷位置移动时使所述印刷位置向所述任一基板搬入位置侧变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网版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台移动控制装置以使从所述印刷位置退出的基板支撑台在搬出印刷完毕的基板后至移向下一印刷工序为止的期间接近位于印刷位置的对方侧的基板支撑台至指定的位置为止的方式,来控制所述基板支撑台驱动机构。
10.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版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基座,在所述特定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定有第一基板搬出位置和第二基板搬出位置,所述第一基板搬出位置是印刷后的基板从所述一对基板支撑台的一者被搬出的位置,所述第二基板搬出位置是印刷后的基板从所述一对基板支撑台的另一者被搬出的位置;其中,
所述基板支撑台驱动机构在由所述印刷位置设定装置设定的印刷位置在所述特定方向上偏离于所述第一基板搬出位置和所述第二基板搬出位置的情况下,驱动各基板支撑台使各基板支撑台能够在所对应的基板搬出位置与所述印刷位置之间相互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版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印刷位置设定装置在印刷对象的基板种类被变更的情况下的换产调整中,变更所设定的所述印刷位置。
CN201280026490.1A 2011-05-31 2012-03-14 网版印刷装置 Active CN1036195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22927 2011-05-31
JP2011122927A JP5597595B2 (ja) 2011-05-31 2011-05-31 スクリーン印刷装置
PCT/JP2012/001772 WO2012164796A1 (ja) 2011-05-31 2012-03-14 スクリーン印刷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19595A true CN103619595A (zh) 2014-03-05
CN103619595B CN103619595B (zh) 2015-01-28

Family

ID=472586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26490.1A Active CN103619595B (zh) 2011-05-31 2012-03-14 网版印刷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398696B2 (zh)
EP (1) EP2716455A4 (zh)
JP (1) JP5597595B2 (zh)
CN (1) CN103619595B (zh)
WO (1) WO2012164796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89055A (zh) * 2016-02-18 2017-08-25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安装基板制造系统及其下支撑构件的设置方法
TWI702151B (zh) * 2017-05-16 2020-08-21 新加坡商先進裝配系統新加坡有限公司 印刷設備、印刷元件、工件轉移設備及其方法
CN112119681A (zh) * 2018-05-23 2020-12-22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支承构件配置决定装置、支承构件配置决定方法
CN112334314A (zh) * 2018-07-24 2021-02-05 株式会社斯库林集团 印刷系统及印刷方法
CN113119578A (zh) * 2021-04-21 2021-07-16 无锡奥特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印台单工位电池片印刷装置及印刷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67861B2 (ja) * 2011-05-31 2015-08-19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印刷機
DE102013207972A1 (de) * 2013-04-30 2014-10-30 Kba-Kammann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Bedruckung von Gegenständen
JP6209742B2 (ja) * 2014-03-18 2017-10-1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スクリーン印刷システム、スクリーン印刷装置及び部品実装ライン
JP6467595B2 (ja) * 2016-09-07 2019-02-1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スクリーン印刷装置
EP3653380B1 (en) * 2017-07-14 2021-12-01 Fuji Corporation Screen printer
JP6863942B2 (ja) * 2018-10-03 2021-04-21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送り装置を備えるロボットシステム
KR102192868B1 (ko) * 2018-11-30 2020-12-18 (주)케이엔씨 그라비아 오프셋 인쇄용 이송 장치
GB2600158A (en) * 2020-10-26 2022-04-27 Asm Assembly Systems Singapore Pte Ltd Gripping system for variable thickness workpieces
CN115052432B (zh) * 2022-07-04 2023-06-02 深圳市瑞亿科技电子有限公司 Pcba主板加工用表面贴片工艺及其锡膏印刷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25221A (ja) * 2001-02-02 2002-08-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スクリーン印刷機及びスクリーン印刷方法
CN1843758A (zh) * 2005-04-08 2006-10-11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方法
JP2008272964A (ja) * 2007-04-26 2008-11-13 Fuji Mach Mfg Co Ltd スクリーン印刷方法、スクリーン印刷機及びプリント基板生産ライン
CN101318399A (zh) * 2005-09-30 2008-12-10 株式会社日立工业设备技术 丝网印刷装置和具备该装置的印刷系统
CN101734004A (zh) * 2008-11-25 2010-06-16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丝网印刷机以及印刷装置
CN101801667A (zh) * 2007-09-11 2010-08-1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丝网印刷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66206A (en) 1997-02-21 2000-05-23 Speedline Technologies, Inc. Dual track stenciling system with solder gathering head
JP5126172B2 (ja) 2009-07-13 2013-01-2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スクリーン印刷装置およびスクリーン印刷方法
JP5530170B2 (ja) * 2009-12-24 2014-06-25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スクリーン印刷装置
JP5536470B2 (ja) * 2010-01-15 2014-07-02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スクリーン印刷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25221A (ja) * 2001-02-02 2002-08-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スクリーン印刷機及びスクリーン印刷方法
CN1843758A (zh) * 2005-04-08 2006-10-11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方法
CN101318399A (zh) * 2005-09-30 2008-12-10 株式会社日立工业设备技术 丝网印刷装置和具备该装置的印刷系统
JP2008272964A (ja) * 2007-04-26 2008-11-13 Fuji Mach Mfg Co Ltd スクリーン印刷方法、スクリーン印刷機及びプリント基板生産ライン
CN101801667A (zh) * 2007-09-11 2010-08-1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丝网印刷设备
CN101734004A (zh) * 2008-11-25 2010-06-16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丝网印刷机以及印刷装置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89055A (zh) * 2016-02-18 2017-08-25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安装基板制造系统及其下支撑构件的设置方法
CN107089055B (zh) * 2016-02-18 2020-07-24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安装基板制造系统及其下支撑构件的设置方法
TWI702151B (zh) * 2017-05-16 2020-08-21 新加坡商先進裝配系統新加坡有限公司 印刷設備、印刷元件、工件轉移設備及其方法
CN112119681A (zh) * 2018-05-23 2020-12-22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支承构件配置决定装置、支承构件配置决定方法
CN112119681B (zh) * 2018-05-23 2022-02-18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支承构件配置决定装置、支承构件配置决定方法
CN112334314A (zh) * 2018-07-24 2021-02-05 株式会社斯库林集团 印刷系统及印刷方法
CN112334314B (zh) * 2018-07-24 2022-07-12 株式会社斯库林集团 印刷系统及印刷方法
CN113119578A (zh) * 2021-04-21 2021-07-16 无锡奥特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印台单工位电池片印刷装置及印刷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250377A (ja) 2012-12-20
WO2012164796A1 (ja) 2012-12-06
US9398696B2 (en) 2016-07-19
US20140083359A1 (en) 2014-03-27
EP2716455A4 (en) 2015-08-19
EP2716455A1 (en) 2014-04-09
JP5597595B2 (ja) 2014-10-01
CN103619595B (zh) 2015-0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19595A (zh) 网版印刷装置
CN103596761A (zh) 网版印刷装置
JP5723221B2 (ja) スクリーン印刷装置
CN101001521B (zh) 印刷状态检查方法及其装置、印刷设备、安装处理方法及安装系统
US7036213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mounting parts
CN101907789A (zh) 面板基板输送装置及显示面板模块装配装置
JP5530170B2 (ja) スクリーン印刷装置
CN103619594A (zh) 网版印刷装置
CN104883826A (zh) 元件安装线和元件安装方法
CN104869797A (zh) 元件安装线和元件安装方法
JP4685066B2 (ja) 印刷装置
JP2012250374A (ja) スクリーン印刷装置
JP2014154791A (ja) 電子部品実装ヘッド及び電子部品実装装置
JP6242478B2 (ja) 部品装着装置
KR100906364B1 (ko) 작업물 공급 및 정렬 장치
CN103619593A (zh) 网版印刷装置
JP4933507B2 (ja) 電子部品の装着方法
JP7017574B2 (ja) 部品実装方法および部品実装装置
JP4896815B2 (ja) 表面実装装置
JP4933508B2 (ja) 電子部品の装着方法
JP6210835B2 (ja) 塗布装置
CN104985920A (zh) 网版印刷装置
CN101776807A (zh) 处理作业装置和方法、显示板模块组装装置和组装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