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23809B - 二芳基苯氧基铝化合物 - Google Patents

二芳基苯氧基铝化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23809B
CN101723809B CN2009102583278A CN200910258327A CN101723809B CN 101723809 B CN101723809 B CN 101723809B CN 2009102583278 A CN2009102583278 A CN 2009102583278A CN 200910258327 A CN200910258327 A CN 200910258327A CN 101723809 B CN101723809 B CN 1017238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sopulegol
geranial
formula
weight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5832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23809A (zh
Inventor
M·弗里德里克
K·埃贝尔
N·格策
W·克劳斯
C·扎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SF SE
Original Assignee
BASF S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DE10200501032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DE102005010329A1/de
Priority claimed from DE10200504451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DE102005044518A1/d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SF SE filed Critical BASF SE
Publication of CN1017238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238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238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238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FACYCLIC, CARBOCYCLIC OR 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HALOGEN, OXYGEN, NITROGEN,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 C07F5/00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f Groups 3 or 13 of the Periodic Table
    • C07F5/06Aluminium compounds
    • C07F5/069Aluminium compounds without C-aluminium linkag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Catalysts (AREA)
  • Low-Molecular Organic Synthesis Reactions Using Catalysts (AREA)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二芳基苯氧基铝化合物,其通过式(I)的二(二芳基苯酚)配体与烷基铝化合物和/或配合物氢化铝反应获得。本发明还涉及这些二芳基苯氧基铝化合物作为催化剂的用途,和涉及一种通过在用作催化剂的二芳基苯氧基铝化合物存在下将香茅醛环化来制备异胡薄荷醇的方法。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通过在用作催化剂的二芳基苯氧基铝化合物存在下将香茅醛环化并随后氢化来制备薄荷醇的方法。

Description

二芳基苯氧基铝化合物
本申请是中国专利申请200680006875.6的分案申请,原申请的国际申请号是PCT/EP2006/060416,申请日是2006年3月3日,发明名称是“二芳基苯氧基铝化合物”。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二芳基苯氧基铝化合物,其通过式(I)的二(二芳基苯酚)配体与烷基铝化合物和/或配合物氢化铝反应获得:
Figure G2009102583278D00011
本发明还涉及这些二芳基苯氧基铝化合物作为催化剂的用途。
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异胡薄荷醇和异胡薄荷醇的非对映体混合物的方法,其中使香茅醛在作为催化剂的二芳基苯氧基铝化合物的存在下进行环化反应。
在用量方面,薄荷醇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芳香化学品。对于薄荷醇的需求仍然主要是来自天然来源的分离。但是,另外,也有合成薄荷醇的方法,有时是外消旋体的形式,有时是天然对映体L-薄荷醇的形式。
用于制备外消旋和旋光薄荷醇的重要中间体是异胡薄荷醇,其通常通过香茅醛在路易斯酸催化剂存在下进行环化氧基-烯式反应来制备,并且通常是四种对映体的混合物形式,即异胡薄荷醇、异-异胡薄荷醇、新-异胡薄荷醇和新异-异胡薄荷醇。
现有技术:
已经公开的用于进行上述香茅醛向异胡薄荷醇的环化反应的合适催化剂是多相催化剂,例如SiO2、Al2O3/SiO2、SiO2/ZrO2、SiO2/TiO2混合催化剂、丝光沸石、八面沸石、蒙脱石和沸石;以及均相催化剂,例如磺酸或路易斯酸,例如SnCl4、ZnCl2或ZnBr2
工业上用于香茅醛环化反应的催化剂是溴化锌。但是,使用该催化剂时,仅仅获得约87%的产率和91∶9的对映选择性(异胡薄荷醇与其它异胡薄荷醇异构体的比率)。
EP-A 1 225 163描述了在三(2,6-二苯基苯酚)铝催化剂存在下将香茅醛环化成异胡薄荷醇。在文献中已经公开了三(2,6-二苯基苯酚)铝,并作为用于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选择性1,4-官能化反应的催化剂,和作为用于特殊Claisen重排反应的催化剂,例如Angew.Chem.Int.Ed.2004,43,994所述。
S.Saito等人在Synlett,1,57-58中描述了三苯氧基铝聚合物和其作为路易斯酸性催化剂用于进行作为亲双烯体的α,β-不饱和醛与二烯之间的Diels-Alder反应的用途。所述的三苯氧基铝聚合物是通过4,4’-(2,6,2’,6’-四苯基)双酚与三甲基铝在甲苯中在超声波处理下反应获得的。所需的Diels-Alder反应加合物的副产物是二聚酯,这是由于下游的Tishchenko反应。
JP 9-278817A涉及用于烯烃聚合反应的催化剂,其适合用于代替铝氧烷。该催化剂含有(a)元素周期表4-6族的过渡金属,其与环戊二烯基体系或两个桥接的环戊二烯基体系键合,(b)烷基铝化合物和(c)具有至少两个与芳环键接的羟基的芳族化合物。
本发明的目的:
在根据EP-A 1 225 163(作为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所述在三(2,6-二苯基苯酚)铝催化剂存在下将香茅醛环化成异胡薄荷醇的方法中,所用的催化剂配合物是昂贵的,并且仅仅能以配合物方式生产。所述在均相中进行的方法的一个缺点是所用催化剂配合物的回收是不可能的,这是因为催化剂配合物在反应完成之后被水解。而且,没有描述在该方法中释放的配体的回收可能性和再利用性。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催化剂体系,其能至少与公知的催化剂体系同样好地催化香茅醛向异胡薄荷醇的环化反应,并且当反应完成时能够以技术简单的方式以高纯度和高产率回收并能再利用,或其配体可以在发生反应之后以技术简单的方式以高纯度和高产率回收并能再利用。
本发明和优选实施方案的描述: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提供二芳基苯氧基铝化合物来实现,所述二芳基苯氧基铝化合物通过式(I)的二(二芳基苯酚)配体与式(II)的铝化合物和/或与式(III)的铝化合物反应获得:
Figure G2009102583278D00031
其中,
Ar1、Ar2、Ar3、Ar4是相同或不同的,并且在每种情况下彼此独立地是具有6-15个碳原子的芳基或具有2-15个碳原子的杂芳基,其在合适时可以在每种情况下携带1-7个相同或不同的选自以下的取代基:C1-C6烷基,C1-C6全氟烷基,C1-C6烷氧基,C7-C12芳烷基,卤素,-SiR5aR6aR7a,取代或未取代的C6-C10芳基,-NR8aR9a,-SR10a,和-NO2
R1、R2、R3、R4是相同或不同的,并且在每种情况下彼此独立地是氢,C1-C6烷基,C1-C6全氟烷基,C1-C6烷氧基,C7-C12芳烷基,卤素,-SiR5bR6bR7b,取代或未取代的C6-C10芳基,-NR8bR9b,-SR10b,和/或-NO2,并且R1或R2和/或R3或R4可以与A一起形成芳族或非芳族的环,和
A(1)是直链或支化和/或环状的具有1-25个碳原子的烃基,其可以是饱和的或是单不饱和或多不饱和的,和/或是部分芳族的,和在合适时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相同或不同的选自杂原子O、S和NR11中的杂原子和/或一个或多个相同或不同的选自官能团C(O)、S(O)和S(O)2中的官能团,和在合适时可以携带一个或多个相同或不同的选自以下的取代基:C1-C6烷基,C1-C6全氟烷基,C1-C6烷氧基,C1-C10酰氧基,C7-C12芳烷基,卤素,-SiR5cR6cR7c,取代或未取代的C6-C10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10杂芳基,-NR8cR9c,-SR10c,-NO2,C1-C12酰基,和C1-C10羧基,或
(2)是具有6-15个碳原子的芳基或具有2-15个碳原子的杂芳基,其在合适时可以在每种情况下携带1-5个选自以下的取代基:C1-C6烷基,C1-C6全氟烷基,C1-C6烷氧基,C7-C12芳烷基,卤素,-SiR5dR6dR7d,取代或未取代的C6-C10芳基,-NR8dR9d,-SR10d,和-NO2,或
(3)是选自以下的官能团或杂原子:-O-、-S-、-N(R11)-、-S(O)-、-C(O)-、-S(O)2-、-P(R11)-、-(R11)P(O)-和-Si(R12R13),
其中基团R5a、R6a、R7a、R8a、R9a、R10a至R5d、R6d、R7d、R8d、R9d、R10d和R11至R13在每种情况下独立地是C1-C6烷基、C7-C12芳烷基和/或取代或未取代的C6-C10芳基,基团R8a和R9a、R8b和R9b、R8c和R9c、R8d和R9d彼此独立地可以在每种情况下一起也形成具有2-8个碳原子的环状烃基,其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相同或不同的选自O、S和NR11a中的杂原子,且R11a可以具有对于R11所给出的定义,
(R14)3-pAlHp    (II),
其中
Al是铝,
R14是支化或未支化的具有1-5个碳原子的烷基,和
p是0或1-3的整数,
MAlH4    (III),
其中
Al是铝,和
M是锂、钠或钾。
用于制备本发明的二芳基苯氧基铝化合物的式(I)二(二芳基苯酚)配体具有两个苯酚体系,这两个体系在每种情况下都在酚羟基的邻位被芳基或杂芳基(Ar1至Ar4)取代,并且经由结构单元A键合在一起,并且在合适时也可以携带其它取代基(R1至R4)。
Figure G2009102583278D00051
芳族或杂芳族取代基Ar1至Ar4可以彼此独立地是相同或不同的。优选,在每种情况下与苯酚体系键合的两个取代基(Ar1和Ar2,或者Ar3和Ar4)是成对相同的。特别优选的是,所有四个取代基Ar1至Ar4是相同的。
所述的取代基Ar1至Ar4是具有6-15个、优选6-10个碳原子的芳基,或在芳环体系中具有2-15个、优选3-10个碳原子的杂芳基。
可以提到的具有6-15个碳原子的芳基例如是:苯基、萘基、蒽基,优选苯基和萘基。
所述的具有2-15个碳原子的杂芳基具有1至约6个、通常1-3个相同或不同的选自O、S和N中的杂原子。可以提到的例子是以下杂芳基:2-呋喃基,3-呋喃基,2-噻吩基,3-噻吩基,2-吡咯基,3-吡咯基,3-异噁唑基,4-异噁唑基,5-异噁唑基,3-异噻唑基,4-异噻唑基,5-异噻唑基,3-吡唑基,4-吡唑基,5-吡唑基,2-噁唑基,4-噁唑基,5-噁唑基,2-噻唑基,4-噻唑基,5-噻唑基,2-咪唑基,4-咪唑基,1,2,4-噁二唑-3-基,1,2,4-噁二唑-5-基,1,2,4-噻二唑-3-基,1,2,4-噻二唑-5-基,1,2,4-三唑-3-基,1,3,4-噁二唑-2-基,1,3,4-噻二唑-2-基和1,3,4-三唑-2-基,2-吡啶基,3-吡啶基,4-吡啶基,3-哒嗪基,4-哒嗪基,2-嘧啶基,4-嘧啶基,5-嘧啶基,2-吡嗪基,1,3,5-三嗪-2-基和1,2,4-三嗪-3-基,2-呋喃基,3-呋喃基,2-噻吩基,3-噻吩基,2-吡咯基,3-吡咯基,3-异噁唑基,4-异噁唑基,5-异噁唑基,3-异噻唑基,4-异噻唑基,5-异噻唑基,3-吡唑基,4-吡唑基,5-吡唑基,2-噁唑基,4-噁唑基,5-噁唑基,2-噻唑基,4-噻唑基,5-噻唑基,2-咪唑基,4-咪唑基,1,2,4-噁二唑-3-基,1,2,4-噁二唑-5-基,1,2,4-噻二唑-3-基,1,2,4-噻二唑-5-基,1,2,4-三唑-3-基,1,3,4-噁二唑-2-基,1,3,4-噻二唑-2-基和1,3,4-三唑-2-基,2-吡啶基,3-吡啶基,4-吡啶基,3-哒嗪基,4-哒嗪基,2-嘧啶基,4-嘧啶基,5-嘧啶基,2-吡嗪基,1,3,5-三嗪-2-基和1,2,4-三嗪-3-基,苯并呋喃基,异苯并呋喃基,苯并噻吩基,吲哚基,异吲哚基,咔唑基,吡啶基,喹啉基,异喹啉基和吡唑基。优选的杂芳基是例如2-呋喃基、2-吡啶基、2-咪唑基。
对于Ar1至Ar4而言所述的芳基或杂芳基在每种情况下可以彼此独立地是未取代的,或携带1至约7个、优选1-3个、特别是1或2个相同或不同的选自以下的取代基:C1-C6烷基,C1-C6全氟烷基,C1-C6烷氧基,C7-C12芳烷基,卤素,-SiR5aR6aR7a,取代或未取代的C6-C10芳基,-NR8aR9a,-SR10a,和-NO2,其中基团R5a、R6a、R7a、R8a、R9a、R10a和R11至R13在每种情况下独立地是C1-C6烷基、C7-C12芳烷基和/或取代或未取代的C6-C10芳基,基团R8a和R9a彼此独立地可以在每种情况下一起也形成具有2-8个碳原子的环状烃基,其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相同或不同的选自O、S和NR11a中的杂原子,且R11a可以具有对于R11所给出的定义。
在这方面,在本发明全文范围内的具体取代基可以具有以下举例给出的含义:
C1-C6烷基是例如甲基,乙基,丙基,1-甲基乙基,丁基,1-甲基-丙基,2-甲基丙基,1,1-二甲基乙基,戊基,环戊基,1-甲基丁基,2-甲基丁基,3-甲基丁基,2,2-二甲基丙基,1-乙基丙基,己基,环己基,1,1-二甲基丙基,1,2-二甲基丙基,1-甲基戊基,2-甲基戊基,3-甲基戊基,4-甲基戊基,1,1-二甲基丁基,1,2-二甲基丁基,1,3-二甲基丁基,2,2-二甲基丁基,2,3-二甲基丁基,3,3-二甲基丁基,1-乙基丁基,2-乙基丁基,1,1,2-三甲基丙基,1,2,2-三甲基丙基,1-乙基-1-甲基丙基和1-乙基-2-甲基丙基;
C1-C6全氟烷基是例如三氟甲基,五氟乙基,七氟丙基,七氟异丙基,九氟丁基;
C1-C6烷氧基是例如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1-甲基乙氧基,丁氧基,1-甲基丙氧基,2-甲基丙氧基和1,1-二甲基乙氧基,戊氧基,1-甲基丁氧基,2-甲基丁氧基,3-甲基丁氧基,1,1-二甲基丙氧基,1,2-二甲基丙氧基,2,2-二甲基丙氧基,1-乙基丙氧基,己氧基,1-甲基戊氧基,2-甲基戊氧基,3-甲基戊氧基,4-甲基戊氧基,1,1-二甲基丁氧基,1,2-二甲基丁氧基,1,3-二甲基丁氧基,2,2-二甲基丁氧基,2,3-二甲基丁氧基,3,3-二甲基丁氧基,1-乙基丁氧基,2-乙基丁氧基,1,1,2-三甲基丙氧基,1,2,2-三甲基丙氧基,1-乙基-1-甲基丙氧基和1-乙基-2-甲基丙氧基;
C7-C12芳烷基是例如苄基,1-苯乙基,2-苯乙基;
C1-C10酰氧基是例如乙酰氧基,丙酰氧基;
C1-C10羧基是例如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丙氧基羰基,异丙氧基羰基;
C1-C10酰基是例如甲酰基,乙酰基,丙酰基。
术语“取代或未取代的C6-C10芳基”应该理解为表示上述芳基,其具有一个或多个、通常1至约3个相同或不同的取代基,其中取代基例如选自上述和下面定义的C1-C6烷基、C1-C6全氟烷基、C1-C6烷氧基、C7-C12芳烷基、卤素、甲硅烷基、二烷基氨基和硝基。
在本发明范围内,术语“卤素”理解为表示氟、氯、溴和碘,优选氟和氯。
在本发明范围内,取代基-SiR5aR6aR7a至-SiR5dR6dR7d在每种情况下是各自具有彼此独立地三个相同或不同的选自C1-C6烷基、C7-C12芳烷基和取代或未取代的C6-C10芳基中的基团的甲硅烷基取代基。例如,可以提到的甲硅烷基取代基是三甲基甲硅烷基、三乙基甲硅烷基、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和叔丁基二苯基甲硅烷基。
在本发明范围内,取代基-NR8aR9a至-NR8dR9d在每种情况下是氨基取代基,其各自彼此独立地携带两个相同或不同的、优选两个相同的选自上述C1-C6烷基、C7-C12芳烷基和/或取代或未取代的C6-C10芳基中的基团。例如,可以提到的氨基取代基是:二甲基氨基、二乙基氨基、二苄基氨基、二烯丙基氨基、二异丙基氨基。在本发明范围内,基团R8a和R9a至R8d和R9d可以彼此独立地在每种情况下一起也形成具有2-8个碳原子的环状烃基,其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相同或不同的选自O、S和NR11a中的杂原子。基团R11a在这里可以是上述C1-C6烷基、C7-C12芳烷基和/或取代或未取代的C6-C10芳基。这些环状取代基R8a和R9a至R8d和R9d可以是例如哌啶基、吗啉基、N-甲基哌嗪基、N-苄基-哌嗪基。
在取代基-SR10a中,基团R10a是上述C1-C6烷基、C7-C12芳烷基和/或取代或未取代的C6-C10芳基,优选是甲基、乙基、异丙基、苯基、苄基。
可以提到的在本发明范围内优选的芳族或杂芳族取代基Ar1、Ar2、Ar3、Ar4的例子是苯基,4-甲基苯基,2,4,6-三甲基苯基,萘基,2-氟苯基,4-氟苯基,4-氯苯基,4-溴苯基,3-氟苯基,3-氯苯基,3,5-二氟苯基,3,5-二氯苯基,2,3,6-三氯苯基,2,4,6-三氯苯基,2-甲基苯基,4-甲基苯基,2,4,5-三甲基苯基,2,4,6-三甲基苯基,2-异丙基苯基,4-异丙基苯基,4-叔丁基苯基,4-正丁基苯基,3-三氟甲基苯基,4-三氟甲基苯基,3,5-二(三氟甲基)苯基,4-芳基苯基,3-硝基苯基,优选4-氟苯基,4-氯苯基,3-氯苯基,3,5-二氯苯基,3-三氟甲基苯基,4-三氟甲基苯基。在优选实施方案的范围内,基团Ar1、Ar2、Ar3、Ar4是相同的,并优选是4-氟苯基、4-氯苯基、3-氯苯基、3,5-二氯苯基、3-三氟甲基苯基、4-三氟甲基苯基,特别优选是苯基。
根据本发明,位于相应酚羟基的间位或对位上的取代基R1、R2、R3、R4可以是相同或不同的,优选是相同的,并且在每种情况下彼此独立地是氢和/或上述C1-C6烷基、C1-C6全氟烷基、C1-C6烷氧基、C7-C12芳烷基、卤素、-SiR5aR6aR7a、取代或未取代的C6-C10芳基、-NR8aR9a、-SR10a和/或-NO2
可以提到的优选的基团R1、R2、R3、R4是:甲基、乙基、异丙基、卤素(特别是氟和/或氯)、三氟甲基、苯基、甲氧基、硝基。优选,基团R1、R2、R3、R4是相同的,特别优选是氢。
基团R1或R2和/或R3或R4可以与结构单元A也形成环状的芳族或非芳族环。在这些情况下,根据本发明使用的式(I)二(二芳基苯酚)配体具有三环基本结构,例如式(X)的蒽基本结构或式(XI)的基本结构:
Figure G2009102583278D00081
这些三环基本结构的其它结构改进,在合适时包括在基本结构中具有杂原子的那些,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并且属于可以用于本发明的二(二芳基苯酚)配体。
在式(I)中的结构单元A可以是直链或支化的和/或环状的具有1-25个碳原子的烃基,其可以是饱和的或者单不饱和或多不饱和的,通常是1至约6倍不饱和的,和/或可以是部分芳族的。所述的烃基可以在合适时具有一个或多个、通常1-3个相同或不同的选自O、S和NR11的杂原子和/或一个或多个相同或不同的选自官能团C(O)、S(O)和S(O)2中的官能团,和在合适时可以携带一个或多个相同或不同的选自以下的取代基:C1-C6烷基,C1-C6全氟烷基,C1-C6烷氧基,C1-C10酰氧基,C7-C12芳烷基,卤素,-SiR5cR6cR7c,取代或未取代的C6-C10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10杂芳基,-NR8cR9c,-SR10c,-NO2,C1-C12酰基,和C1-C10羧基。
优选的是,式(I)中的结构单元A是直链或支化的和/或环状的具有1-25个、优选1-15个、特别优选1-10个碳原子的烃基,其可以是饱和的或者单不饱和或三不饱和的,和/或可以是部分芳族的。优选的烃基可以在合适时具有一个或多个、通常1-3个相同或不同的选自O、S和NR11的杂原子和/或一个或多个C(O)基团,和在合适时可以携带一个或多个相同或不同的选自以下的取代基:C1-C6烷基,C1-C6全氟烷基,C1-C6烷氧基,C1-C10酰氧基,C7-C12芳烷基,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C6-C10芳基,-NO2,C1-C12酰基,和C1-C10羧基。
可以提到的式(I)中结构单元A的非限制性例子是以下结构单元1-44,其中在本发明范围内,波浪线在每种情况下与表示其余的相应配体结构的键合位置:
Figure G2009102583278D00101
所显示的结构单元1-44也可以在每种情况下携带上述取代基和如果合适的话具有其它、通常1或2个烯属双键。
结构单元A也可以是具有6-15个、优选6-10个碳原子的芳基,特别是亚苯基、亚萘基或亚蒽基,或如上定义的具有2-15个、优选3-10个碳原子的杂芳基。
所述的芳基和杂芳基可以在合适时在每种情况下携带1-5个选自以下的上述取代基:C1-C6烷基,C1-C6全氟烷基,C1-C6烷氧基,C7-C12芳烷基,卤素,-SiR5dR6dR7d,取代或未取代的C6-C10芳基,-NR8dR9d,-SR10d,和-NO2
此外,结构单元A也可以是选自以下的官能团或杂原子:-O-、-S-、-N(R11)-、-S(O)-、-C(O)-、-S(O)2-、-P(R11)-、-(R11)P(O)-、-OP(O)O-、-OP(O2)O-和-Si(R12R13)-,其中基团R11、R12、R13在每种情况下彼此独立地是上述C1-C6烷基、C7-C12芳烷基和/或取代或未取代的C6-C10芳基。在此范围内,结构单元A优选是-O-、-S-、-S(O)-、-S(O)2-或-Si(R12R13)-。
在本发明范围内优选的二芳基苯氧基铝化合物是通过式(Ia)的二(二芳基苯酚)配体与式(II)和/或式(III)的铝化合物反应获得的那些:
Figure G2009102583278D00111
式(Ia)的配体同样具有两个苯酚体系,这两个体系在每种情况下在酚羟基的两个邻位上被芳族或杂芳族(Ar1至Ar4)基团取代,并且经由结构单元A键合在一起,和如果合适的话也可以携带其它取代基(R1至R4),其中结构单元A在每种情况下在酚羟基的对位将两个苯酚体系连接在一起。在这里,基团Ar1、Ar2、Ar3、Ar4、基团R1、R2、R3、R4和结构单元A可以具有与上述式(I)中相同的含义。
根据本发明,特别优选的配体是其中芳基Ar1、Ar2、Ar3、Ar4是相同的并具有上述式(I)中所述优选含义的那些。特别优选的芳基Ar1至Ar4是苯基、萘基、4-氟苯基、4-氯苯基、3-氯苯基、3,5-二氯苯基、4-甲基苯基、3-三氟甲基苯基、4-三氟甲基苯基,非常特别优选苯基。
在根据本发明优选的式(Ia)配体中,基团R1、R2、R3、R4是相同或不同的,优选是相同的,并优选是:氢,卤素(特别是氟或氯),甲基,三氟甲基,异丙基,叔丁基,苯基,硝基。
式(Ia)中的结构单元A具有与上述式(I)中相同的含义。式(Ia)中的优选结构单元A也特别是结构单元1-44,它们可以按照所述方式被取代。
特别优选的配体是式(Ia1)至(Ia3)的那些,其中所述基团Ar1至Ar4、R1至R4和R15至R18优选例如具有表中给出的含义:
Figure G2009102583278D00121
表1
Figure G2009102583278D00122
表2
Figure G2009102583278D00132
表3:
Figure G2009102583278D00141
这里,在表1-3中,Ph是苯基,C(O)在整个本发明范围内是羰基。通常,基团R15、R16和R17可以彼此独立地是上述定义的C1-C6烷基、C1-C10酰基、C1-C10羧基或C6-C10芳基,其中所述基团可以携带一个或多个相同或不同的卤素和/或NO2取代基,和其中基团R16和R17可以一起也形成环状结构单元,优选亚烷基桥。
可以用于制备本发明二芳基苯氧基铝化合物的式(I)或式(Ia)的二(二芳基苯酚)配体可以容易地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方法制备。(Ia1)类型的化合物例如可以通过相应的双-邻-芳基苯酚与醛R15CHO在路易斯酸(例如AlCl3)的存在下反应获得,例如Z.Y.Wang,A.S.Hay在Synthesis1989,471-472或在US3,739,035中所述。(Ia2)类型的配体例如可以通过相应的双-邻-芳基苯酚与合适的式R16C(O)R17的酮反应获得,如US3,739,035所述。(Ia3)类型的配体例如可以通过相应的苯酚或O-保护的苯酚与二羧酸酰氯进行Friedel-Crafts酰化反应获得,例如F.F.Blicke等人在J.Am.Chem.Soc.1938,60,2283-2285;CH 350461或G.Maier等人在Chem.Ber.1985,118,704-721.中所述。制备(Ia3)类型的配体的另一种方法也是相应的苯酚与叔二醇进行Friedel-Crafts酰化反应,例如描述在DE-A 25 34 558中,或与二卤化物进行Friedel-Crafts酰化反应,例如J.Zavada在Collect.Czech.Chem.Commun,1976,41,1777-1790中所述。
本发明的二芳基苯氧基铝化合物例如通过上述式(I)或(Ia)的二(二芳基苯酚)配体与式(II)的铝化合物反应获得:
(R14)3-pAlHp    (II),
其中R14是支化或未支化的具有1-5个碳原子的烷基,例如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戊基、异戊基或新戊基。p是0或1-3的整数。优选,p是1或0,特别优选是0。优选的式(II)化合物是例如三甲基铝、三乙基铝、二异丁基氢化铝,特别优选三甲基铝和三乙基铝。
或者,本发明的二芳基苯氧基铝化合物例如通过上述式(I)或(Ia)的二(二芳基苯酚)配体与式(III)的铝化合物反应获得:
MAlH4    (III),
其中M是锂、钠或钾。结果,氢化铝锂、氢化铝钠和氢化铝钾以及它们的混合物也适合用于通过与上述式(I)或(Ia)二(二芳基苯酚)配体反应来制备本发明的二芳基苯氧基铝化合物。此外,所述式(II)和(III)化合物的混合物也适合用于通过与上述式(I)或(Ia)二(二芳基苯酚)配体反应来制备本发明的二芳基苯氧基铝化合物。
该反应有利地进行,使得上述式(I)或(Ia)的二(二芳基苯酚)配体与式(II)或(III)化合物接触。该反应有利地在惰性有机溶剂中进行,例如甲苯、环己烷、二氯甲烷、二甲苯、乙苯、氯苯、四氢呋喃、乙醚、甲基叔丁基醚、乙酸乙酯、戊烷、己烷、二氯乙烷、二甲基甲酰胺(DMF)、二甲基亚砜(DMSO)等,其中预先干燥的或无水的溶剂是特别优选使用的。该反应通常在约-100℃至约100℃的温度下进行,优选约-50℃至约50℃,特别优选约-30℃至约30℃。
在制备本发明的二芳基苯氧基铝化合物的过程中,所用的式(I)或(Ia)二(二芳基苯酚)配体中的酚羟基与式(II)和(III)的一种或多种化合物反应。
理论上,每个铝原子能与1-3个酚羟基反应。考虑到立体性能或所用式(I)或(Ia)二(二芳基苯酚)配体的需要,这可能导致形成高分子量的结构,例如线性结构或网络。
在这里,有利地选择所用式(I)或(Ia)二(二芳基苯酚)配体与所用式(II)和/或(III)化合物的摩尔比,使得未反应的式(II)和/或(III)化合物的量尽可能低。优选,选择所述比例,使得在式(I)或(Ia)的二(二芳基苯酚)配体已经与式(II)和(III)的一种或多种化合物接触之后,不再存在未反应的式(II)和/或(III)化合物。考虑到成本,建议保持式(I)或(Ia)配体的过量低。特别优选的式(I)或(Ia)二(二芳基苯酚)配体与所用式(II)和/或(III)化合物的摩尔比是约4∶1至1∶1,非常特别优选约3∶1至1.5∶1,最优选约1.5∶1。
在本发明优选实施方案的范围内,本发明二芳基苯氧基铝化合物的制备包括先在约-10℃至约30℃的温度下根据溶解性加入所选择的式(I)或(Ia)配体在合适有机溶剂(例如甲苯)中的约0.001-1摩尔溶液,然后加入式(II)和/或(III)的铝化合物,优选是溶液形式,例如三甲基铝或三乙基铝在甲苯中的溶液。
在所用式(I)或(Ia)配体与式(II)和/或(III)的铝化合物之间的反应通常快速发生,并大多数在约10分钟至约2小时后、通常在约1小时后完成,这取决于所选择的反应条件。当使用反应活性较低的反应物时,可以有利地暂时提高反应混合物的温度。
根据所选择的反应条件,特别是要反应的式(I)或(Ia)配体和式(II)和/或(III)铝化合物在所选择溶剂中的溶解度、浓度和反应温度,本发明的二芳基苯氧基铝化合物是以固体、悬浮液或在所用溶剂或溶剂混合物中的溶液形式获得。以此方式获得的本发明的二芳基苯氧基铝化合物可以在每种情况下以制得的形式再使用,或被分离出来和脱除所用的溶剂。
在这里,分离可以通过有利的和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方法进行。优选,本发明二芳基苯氧基铝化合物的分离、储存和进一步处理是在排除氧气和水分的情况下进行。
本发明的二芳基苯氧基铝化合物十分适合作为化学反应的催化剂,特别是有机化合物的反应或转化。因此,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涉及通过式(I)或(Ia)的二(二芳基苯酚)配体与式(II)和/或(III)化合物反应获得的的二芳基苯氧基铝化合物作为催化剂的用途。本发明的二芳基苯氧基铝化合物特别适合作为进行用于能被酸或路易斯酸催化的反应的催化剂。作为例子但是非限制性的,可以提到以下反应类型:重排,异构化,环化,消除,芳族羰基化合物的脱芳化亲核官能化,在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上的共轭加成,Diels-Alder反应。
所述的反应有利地在尽可能干燥的非质子条件下进行,且最大程度地排除氧。
在发生反应之后,所用的二芳基苯氧基铝化合物可以使用常规的分离方法(例如过滤、离心)至少部分地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然后再次使用。作为另一种选择,式(I)或(Ia)的二(二芳基苯酚)配体也可以从粗制或已经处理过的反应混合物中回收,如果合适的话也可以在分离出反应产物和/或副产物之后进行,因为它们通常具有有利的物理性质,例如良好的结晶能力。
本发明的二芳基苯氧基铝化合物特别适合用作进行分子内反应的催化剂,特别用于进行环化反应。
根据本发明,特别优选本发明的二芳基苯氧基铝化合物在将外消旋或非外消旋香茅醛环化成外消旋或非外消旋异胡薄荷醇的反应中用作催化剂。在这方面,根据本发明特别优选通过式(Ia)二(二芳基苯酚)配体与式(II)和/或(III)铝化合物反应获得的二芳基苯氧基铝化合物。非常特别优选使用通过式(Ia1)至(Ia3)二(二芳基苯酚)配体反应获得的二芳基苯氧基铝化合物作为将香茅醛环化成异胡薄荷醇的催化剂。
本发明因此还涉及一种制备式(IV)的异胡薄荷醇的方法,
包括在催化剂存在下将式(V)的香茅醛进行环化:
Figure G2009102583278D00182
其中所述催化剂通过式(I)的二(二芳基苯酚)配体与式(II)的铝化合物和/或与式(III)的铝化合物反应获得:
Figure G2009102583278D00183
其中,Ar1、Ar2、Ar3、Ar4、R1、R2、R3、R4和A具有与上述式(I)中相同的含义,
(R14)3-pAlHp    (II),
其中
Al是铝,
R14是支化或未支化的具有1-5个碳原子的烷基,和
p是0或1-3的整数,
MAlH4    (III),
其中
Al是铝,和
M是锂、钠或钾。
本发明方法还适用于制备式(IVa)的旋光异胡薄荷醇:
Figure G2009102583278D00191
包括将式(Va)的旋光香茅醛进行环化:
Figure G2009102583278D00192
其中(*)在每种情况下表示非对称碳原子。
本发明的方法特别适用于通过D-(+)-香茅醛的环化反应制备L-(-)-异胡薄荷醇。
在本发明范围内优选的催化剂是通过使式(Ia)的二(二芳基苯酚)配体反应获得的那些:
Figure G2009102583278D00193
其中,Ar1、Ar2、Ar3、Ar4、R1、R2、R3、R4和A具有与上述式(Ia)中相同的含义。在这些当中,进一步优选上述式(Ia1)至(Ia3)的配体。在本发明方法范围内特别优选的配体是化合物Ia1-1、Ia1-4、Ia1-5、Ia2-1和Ia2-3。
本发明的二芳基苯氧基铝化合物从上述配体通过与式(II)和/或(III)的铝化合物、优选与式(II)的铝化合物反应获得。
为了进行本发明的制备异胡薄荷醇的方法,该工艺有利地包括先提供本发明二芳基苯氧基铝化合物在上述的合适溶剂中的溶液。根据本发明,然后向该溶液中加入要环化的外消旋或非外消旋香茅醛。这里加入的香茅醛可以是其本身或是溶液的形式,有利的是在上述合适溶剂之一中的溶液形式。在本发明方法的优选实施方案的范围内,先制备所选择的式(I)或(Ia)配体在甲苯中的溶液,然后有利地在搅拌的同时加入所选择的式(II)和/或(III)铝化合物、优选三甲基铝或三乙基铝在甲苯中的溶液。
用于进行本发明环化方法的合适原料是香茅醛,其可以通过任何方法制备。优选使用纯度为约90-99.9重量%、特别优选约95-99.9重量%的香茅醛。
添加要环化的香茅醛的操作有利地在约-40℃至约40℃的温度下进行,优选约-20℃至约20℃。为此,根据本发明制备的二芳基苯氧基铝化合物的溶液有利地在该范围内的温度下冷却到例如-10℃至10℃的温度,并加入预先冷却的香茅醛或预先冷却的香茅醛溶液。
香茅醛或其溶液可以以如下方式进行,将全部总量按一份加入,或者分份加入制备的催化剂溶液中,或者连续加入。合适的溶剂进而是上述溶剂,特别是甲苯。优选,要环化的香茅醛作为原样使用,即不再添加溶剂。如果使用溶剂,则溶剂的总量(用于催化剂制备和用于进行环化反应)有利地选择使得待反应的香茅醛与溶剂之间的体积比是约2∶1至约1∶20,优选约1.5∶1至约1∶10。
待反应的香茅醛与本发明二芳基苯氧基铝化合物的用量之间的定量比通过用于制备它的式(I)或(Ia)化合物与式(II)和/或(III)化合物的量确定,即通过所用配体与所用式(II)和/或(III)铝化合物的定量比来确定。
根据本发明,选择要反应的香茅醛的量相对于所用式(II)和/或(III)铝化合物的量,使得该摩尔比是约5∶1至约1000∶1,优选约10∶1至约500∶1,特别优选约50∶1至约200∶1。
在这方面,所用的式(I)或(Ia)配体与所用的式(II)和/或(III)铝化合物之间的比例可以在上面对于本发明二芳基苯氧基铝化合物所述的限度内变化。
根据本发明的香茅醛向异胡薄荷醇的环化反应通常快速发生,并通常在约0.5-10小时之后、经常在约5小时之后大部分完成,这取决于反应物和反应条件的选择。反应进程可以容易地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方法监测,例如通过色谱法,特别是气相色谱法,或者HPLC法。
在通过在上述二芳基苯氧基铝化合物存在下将香茅醛环化成异胡薄荷醇的反应过程中使用所述的香茅醛级别(例如,如果香茅醇杂质存在于香茅醛中)时,有时观察到特别在工业规模的反应情况下,会麻烦地发生不需要的副反应:即形成式(XII)的香茅酸香茅基酯:
或其它高沸点杂质,这些物质在对于工业规模的上述反应的产率、选择性和稳定性的高要求方面是不能接受的。
在本发明优选实施方案的范围内,香茅醛向异胡薄荷醇的环化反应在酸、优选有机酸的存在下进行。可以有利使用的有机酸的例子是:乙酸、丙酸、苯甲酸、甲苯磺酸、甲磺酸,优选乙酸。所述酸的用量有利地是约0.5-10重量%,基于要反应的香茅醛计。所述酸有利地与香茅醛一起加入反应混合物中,例如以混合物的形式加入。
在特别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通过环化香茅醛制备异胡薄荷醇的方法在至少一种选自羧酸酐、醛、酮和乙烯基醚的化合物存在下进行。
所述类型物质的化合物可以在每种情况下单独使用或者以彼此混合物的形式使用。在混合物的情况下,优选使用由属于一类物质的化合物组成的那些。特别优选使用单种化合物。使用下述化合物,通常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抑制式(XII)的不需要的副产物的形成。
在优选实施方案的范围内,本发明的环化方法在式(VI)的羧酸酐存在下进行:
其中,基团R20和R20’可以是相同或不同的,优选是相同的,并且是支化或未支化的C1-C12烷基或C7-C12芳烷基或C6-C10芳基,其中所述基团在每种情况下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通常1至约3个相同或不同的选自OR10e、SR10f、NR8eR9e和卤素中的取代基,和其中R20和R20’也可以一起形成5-8元环,所述环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烯属双键和一个或多个相同或不同的选自O、S和NR11b中的杂原子,和其中R10e、R10f、R8e、R9e和R11b可以具有与R11相同的含义。
在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的范围内,本发明的环化方法在式(VII)的醛存在下进行:
Figure G2009102583278D00221
其中基团R21是支化或未支化的C1-C12烷基或C7-C12芳烷基或C6-C10芳基,其中所述基团在每种情况下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优选1-3个相同或不同的选自OR10e、SR10f、NR8eR9e和卤素中的取代基,其中R10e、R10f、R8e和R9e可以具有与R11相同的含义。
在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的范围内,本发明的环化方法在式(VIII)的酮存在下进行:
Figure G2009102583278D00222
其中基团R22和R23可以是相同或不同的,并且是支化或未支化的C1-C12烷基或C7-C12芳烷基或C6-C10芳基或C1-C6烷氧基羰基,其中所述基团在每种情况下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优选1至3个相同或不同的选自OR10e、SR10f、NR8eR9e和卤素中的取代基,和其中R22和R23也可以一起形成5-8元环,所述环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烯属双键和一个或多个相同或不同的选自O、S和NR11b中的杂原子,和其中R10e、R10f、R8e、R9e和R11b可以具有与R11相同的含义。
除所述羰基化合物之外,在本发明方法的范围内,也可以使用通式(IX)的乙烯基醚:
其中基团R24、R25、R26和R27彼此独立地在每种情况下可以是相同或不同的,并且是支化或未支化的C1-C12烷基或C7-C12芳烷基或C6-C10芳基,其中所述基团在每种情况下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优选1-3个相同或不同的选自氧基、OR10e、SR10f、NR8eR9e和卤素中的取代基,和其中R25和R26也可以一起形成5-8元环,所述环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烯属双键和一个或多个、通常1或2个相同或不同的选自O、S和NR11b中的杂原子,和其中R10e、R10f、R8e、R9e和R11b可以具有与R11相同的含义。
在这里,C1-C12烷基是上述C1-C6烷基,和此外例如是庚基、辛基、壬基、癸基、十一烷基或十二烷基。在其中两个烷基一起形成环的情况下,烷基也可以理解为烯基。C7-C12芳烷基和C6-C10芳基可以例如具有上述含义。例如,可以提到的C1-C6烷氧基羰基是: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丙氧基羰基和异丙氧基羰基,优选甲氧基羰基和乙氧基羰基。
在优选实施方案的范围内,本发明的环化方法在式(VI)的羧酸酐的存在下进行,其中基团R20和R20’是相同的,并且是支化或未支化的C1-C12烷基或C7-C12芳烷基或C6-C10芳基,和其中R20和R20’也可以一起形成5-8元环,所述环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烯属双键和一个或多个相同或不同的选自OR10e、SR10f和NR11b中的杂原子,和其中R10e、R10f和R11b可以彼此独立地具有与R11相同的含义。
特别优选使用其中基团R20和R20’是相同的且是支化或未支化的C1-C12烷基或C6-C10芳基的那些羧酸酐。例如,根据本发明特别优选使用的羧酸酐是:乙酸酐,丙酸酐,新戊酸酐和苯甲酸酐。
同样根据本发明优选使用的式(VII)醛是例如乙醛、丙醛和氯醛(三氯乙醛)。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如果本发明的环化方法在式(VIII)的酮存在下进行,则有利的是使用具有活化的(即低电子)羰基官能团的那些。例如,可以提到的非常适合在本发明方法范围内使用的酮是:1,1,1-三氟丙酮、1,1,1-三氟苯乙酮、六氟丙酮、丙酮酸甲酯和丙酮酸乙酯。
同样根据本发明优选使用的式(IX)乙烯基醚是例如:甲基乙烯基醚、乙基乙烯基醚、异丁基乙烯基醚和3,4-二氢-2H-吡喃。
所述这些类型的化合物可以在本发明该优选实施方案的范围内同样成功地使用。关于实践方面,例如较高的反应速率,已经证明有利的是使用醛和/或低电子酮。
根据本发明的羧酸酐、醛、酮和/或乙烯基醚的用量可以在宽范围内变化,并通过所用物质的类型和纯度或尚未精确确认的杂质的存在来控制。通常,所述化合物和它们的混合物的用量是约0.01-5mol%,优选约0.1-2mol%,基于香茅醛的用量计。
反应工序的类型和方式,例如反应器的结构或各反应物的添加顺序,并不受限于特别的要求,前提是确保反应工序中不含氧和水。
为了在该优选实施方案范围内进行本发明的方法,工艺有利地包括首先提供本发明要使用的二芳基苯氧基铝化合物在上述合适溶剂中的溶液。然后,根据本发明,优选向该溶液中加入要用所选择的羧酸酐、醛、活化酮和/或乙烯基醚环化的外消旋或非外消旋香茅醛的混合物。或者,如果合适的话,在每种情况下,可以例如也将根据本发明要使用的二芳基苯氧基铝化合物的溶液先与所选择的羧酸酐、醛、活化酮和/或乙烯基醚混合,然后加入要环化的香茅醛。
已经证明有利的是在约30分钟到约6小时、优选约2-4小时的时间内将香茅醛或香茅醛混合物与所选择的化合物计量加入催化剂溶液或反应混合物中。在这里,香茅醛可以原样加入或者以溶液的形式加入,优选在上述合适溶剂之一中的溶液。在本发明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先制备所选择的式(I)或(Ia)配体在甲苯中的溶液,然后方便地在搅拌下加入所选择的式(II)和/或(III)的铝化合物、优选三甲基铝或三乙基铝的甲苯溶液。
在该实施方案中,要环化的香茅醛或香茅醛混合物与所选择的羧酸酐、醛、活化酮和/或乙烯基醚的添加有利地在约-40℃至约40℃的温度下进行,优选约-20℃至约20℃。为此,根据本发明所制备的二芳基苯氧基铝化合物的溶液或悬浮液有利地冷却到该范围内的温度,例如冷却到-10℃至10℃的温度,并以预先冷却的形式加入其它反应物。
香茅醛混合物与所选择的其它化合物的添加可以进行使得香茅醛一次全部加入,或者分份加入所制备的催化剂溶液中,或者连续加入。合适的溶剂进一步优选是上述溶剂,特别是甲苯。优选使用作为与所选择的羧酸酐、醛、活化酮和/或乙烯基醚的混合物形式的要环化的香茅醛,且不再添加溶剂。当使用溶剂时,有利地选择溶剂的总量,使得要反应的香茅醛与溶剂之间的体积比是约1∶1至约1∶20,优选约1∶1至约1∶10。
已经发现一些催化剂配合物通常在反应期间失活。这特别是由于在每种使用二芳基苯氧基铝化合物的情况下所用的二(二芳基苯酚)配体与由环化反应形成的异胡薄荷醇之间的配体交换过程。与活性聚合物催化剂相比,催化剂的失活形式通常溶解在反应混合物中,这取决于所选择的溶剂。
在优选实施方案中,简单的物理分离方法(例如仍有活性的催化剂的过滤或离心)可以用于分离出催化剂的失活部分以及其余的反应混合物。所保留的仍有活性的催化剂可以在需要时用新鲜催化剂补充,并在忽略活性损失的情况下再次使用,优选在根据本发明的香茅醛向异胡薄荷醇的进一步环化反应过程中。
或者,可以选择催化剂的用量,使得所用的全部催化剂配合物在本发明的环化反应过程中或在所述反应结束之后失活,并进而溶解,这可以通过透明反应混合物来观察。在这方面,有利的是在这种情况下,考虑到上述配体交换过程,在每种情况中使用的式(I)二(二芳基苯酚)配体在不进行单独水解的情况下释放出来。
此外,已经发现,在每种情况下使用的溶剂(优选甲苯)和若合适的其它所用化合物被蒸馏除去之后,环化产物异胡薄荷醇可以从反应混合物中以高纯度蒸馏出去,不需要在每种情况下使用的二芳基苯氧基铝化合物的在先水解。在这方面,通常在蒸馏塔底部也没有形成可识别的不需要的或麻烦的副产物。在蒸馏之间加入合适的惰性高沸点溶剂,即优选沸点高于异胡薄荷醇的溶剂,例如1-甲基萘、1-癸醇、十三烷、碳酸1,2-亚丙基酯、二甘醇二丁醚、四甘醇二甲醚和二苄基醚,在蒸馏塔中得到了在每种情况下游离配体在所用的热的高沸点组分中的溶液。所述配体可以从这种热溶液中通过简单冷却而结晶出来,并通过过滤以高纯度回收。以此方式回收的二(二芳基苯酚)配体可以(通常在不需要进一步提纯步骤的情况下)在新的批料中与相应的式(II)或(III)铝化合物反应,得到反应性催化剂配合物,其中在以此方式回收的催化剂配合物的情况下,反应活性没有降低,或者反应活性的降低可以忽略。此外,在水解之后,可以从作为上述残余物获得的母液中获得在每种情况下使用的其它量的异胡薄荷醇和二(二芳基苯酚)配体。在该优选实施方案的范围内,本发明的香茅醛向异胡薄荷醇的环化反应相应地包括以下步骤:
a)从根据上述方法获得的产物混合物中蒸馏除去任选使用的溶剂和任选使用的其它化合物(即羧酸酐、醛、活化酮和/或乙烯基醚),
b)向在步骤a)中获得的残余物中加入高沸点溶剂,
c)从在步骤b)中获得的混合物中蒸馏分离出异胡薄荷醇,和
d)冷却在步骤c)中获得的蒸馏塔底料,同时结晶出所用的式(I)的二(二芳基苯酚)配体。
在已经实现所需的反应进程之后,本发明的环化反应也可以按照常规方式终止,这例如通过加入含水试剂进行,例如碱水溶液,例如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溶液,或例如通过加入水进行。后处理和分离然后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方法进行。
任选使用的添加剂,即所用的羧酸酐、酮、醛或乙烯基醚,可以根据其物理性能(例如沸点)回收,例如通过从全部反应的混合物中蒸馏,并达到其未反应的程度。
在本发明方法的过程中,异胡薄荷醇通常作为异胡薄荷醇的对映体形式的混合物获得:式(XIII)的异胡薄荷醇、式(XIV)的新-异胡薄荷醇、式(XV)的新异-异胡薄荷醇和式(XVI)的异-异胡薄荷醇。
Figure G2009102583278D00261
根据本发明,优选这样的本发明方法的实施方案,其中在得到的异胡薄荷醇对映体混合物中,其本身含有至少约85%、优选至少约90%、特别优选至少约95%、非常特别优选至少约98%的式(XII)或式(IVa)的主要异胡薄荷醇对映体。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方法同样适合于从外消旋和非外消旋(即旋光的)香茅醛环化得到外消旋和非外消旋的异胡薄荷醇。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方法用于通过D-(+)-香茅醛的环化反应制备L-(-)异胡薄荷醇。
以此方式制备的外消旋和非外消旋的异胡薄荷醇是用于制备外消旋和非外消旋的薄荷醇的有价值中间体,后者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香料或芳族化合物之一。薄荷醇可以从异胡薄荷醇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氢化方法得到,特别是在合适的过渡金属催化剂上进行催化氢化,如在Pickard等人,J.Chem.Soc.1920,1253;Ohloff等人,Chem.Ber.1962,95,1400;Pavia等人,Bull.Soc.Chim.F r.1981,24,Otsuka等人,Synthesis 1991,665或在EP 1053974A中所述。在这里,如果选择的反应条件是合适的,则所用异胡薄荷醇的相对或绝对构型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保持,并且在许多情况下得到完全保持。
所以,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通过由上述方法制备外消旋或非外消旋的异胡薄荷醇、并随后将其烯属双键氢化来制备外消旋或非外消旋薄荷醇的方法。特别是,本发明涉及一种从L-(-)异胡薄荷醇制备L-(-)薄荷醇的方法,其中所述L-(-)异胡薄荷醇是通过上述方法通过D-(+)-香茅醛的环化反应制备的。
以下实施例用于非限制性地说明本发明:
气相色谱分析按照以下方法进行:30m DB-WAX,ID.:0.32mm,FD.:0.25μm;80-230℃,3℃/min;Rf(香茅醛):10.5;Rf(新-异胡薄荷醇):13.24;Rf(异胡薄荷醇):13.58;Rf(新异-异胡薄荷醇):14.64;Rf(异-异胡薄荷醇)15.28;Rf(香茅酸香茅酯):39.80。所得反应产物在反应溶液中的浓度(在每种情况下的单位是重量%)是通过GC分析使用内标确定的。另外报告的相应数据(在每种情况下的单位是g)通过计算从其外推,所以可以具有略微偏离。对映选择性是通过四种对映体的相应GC面积%确定的。
实施例1:在从配体Ia1-1制备的催化剂存在下和在乙酸酐存在下将香茅醛环化成异胡薄荷醇
Figure G2009102583278D00281
在热干燥的烧瓶中加入1.05mmol的配体Ia1-1和10ml的无水甲苯。在室温下,向透明溶液中加入350μl(0.66mmol,1mol%)的三乙基铝在甲苯中的25%浓度溶液。将该溶液于25℃搅拌1小时。在数分钟之后,获得催化剂的凝胶状悬浮液。将该催化剂悬浮液冷却到0℃,并在6小时时间内加入10.15g(65.8mmol)的已预先冷却到0℃的香茅醛和1重量%(基于香茅醛)的乙酸酐的混合物。搅拌该反应混合物,按照有规律的间隔提取样品,并用8%的NaOH水解。在此过程中,所存在的铝作为氢氧化物沉淀出来,并首先获得悬浮液。在一些时间之后,形成两个透明相。有机相通过气相色谱分析。结果列在表4中。
表4:
  时间,小时   加入的香茅醛,g 香茅醛,重量%. 香茅醛,g   异胡薄荷醇,重量%   异胡薄荷醇,g 香茅醇,重量% 香茅醇,g 重量% g
  1   2.03   83.15   1.69   13.00   0.26   0.00   0.00
  2   4.06   59.55   2.42   33.04   1.34   0.44   0.02   0.72   0.03
  3   6.09   54.43   3.31   37.17   2.26   0.49   0.03   0.79   0.05
  4   8.12   49.48   4.02   42.54   3.45   0.48   0.04   0.79   0.06
  5   10.15   46.33   4.70   45.50   4.62   0.46   0.05   0.67   0.07
  6   10.15   32.08   3.26   59.70   6.06   0.47   0.05   0.73   0.07
  72   10.15   0.25   0.03   89.60   9.09   0.89   0.09   0.78   0.08
香茅酸香茅酯
所述环化反应以基于所有异胡薄荷醇异构体计的90%选择性制得异胡薄荷醇。对映选择性(新-异胡薄荷醇∶异胡薄荷醇∶新异-异胡薄荷醇∶异-异胡薄荷醇)是0.4∶99.4∶0.2∶0.0。
实施例2:使用配体Ia1-4(与乙酸酐)进行环化反应
Figure G2009102583278D00291
重复实施例1,在其它相同的条件下使用配体Ia1-4(较大规模)。结果列在表5中。
表5:
  时间,小时   加入的香茅醛,g   香茅醛,重量%.   香茅醛,g   异胡薄荷醇,重量%   异胡薄荷醇,g 香茅醇,重量% 香茅醇,g
  2   16.92   26.54   4.49   63.00   10.66   1.63   0.28
  3   25.38   24.23   6.15   65.87   16.72   1.53   0.39
  4   33.83   19.14   6.48   72.54   24.54   1.40   0.47
  5   42.29   17.66   7.47   74.80   31.63   1.20   0.51
  6   50.75   19.73   10.01   73.22   37.16   1.04   0.53
  7   50.75   11.97   6.07   80.51   40.86   1.02   0.52
  24   50.75   1.24   0.63   90.11   45.73   0.96   0.49
在反应24小时之后,完成了香茅醛的转化,相对于全部异胡薄荷醇异构体的选择性是90%。对映选择性(新-异胡薄荷醇∶异胡薄荷醇∶新异-异胡薄荷醇∶异-异胡薄荷醇)是0.6∶99.0∶0.3∶0.1。
实施例3:使用配体Ia2-1(无添加剂)进行环化
Figure G2009102583278D00301
在热干燥的烧瓶中加入640mg(1.0mmol)的配体Ia2-1和10ml的无水甲苯。在室温下,向透明溶液中加入350μl(0.65mmol,相对于香茅醛的1mol%)的三乙基铝在甲苯中的0.66M溶液。将该溶液于25℃搅拌1小时,在数分钟之后获得催化剂的凝胶状悬浮液。将该催化剂悬浮液冷却到0℃,并在6小时内加入10.2g(65.8mmol)的已被预先冷却到-15℃的香茅醛。于0℃再搅拌该反应混合物18小时,按照有规律的间隔提取样品,并用8%的NaOH水解。在此过程中,所存在的铝作为氢氧化物沉淀出来,并首先获得悬浮液。在一些时间之后,形成两个透明相。有机相通过气相色谱分析。结果列在表6中。
表6:
  时间,小时   加入的香茅醛,g   香茅醛,重量%.   香茅醛,g   异胡薄荷醇,重量%   异胡薄荷醇,g 香茅醇,重量%   香茅醇,g   酯g/100gGC   酯g
  2   3.38   6.01   0.75   17.34   2.17   0.23   0.00   --   --
  3   5.08   9.13   1.30   21.54   3.06   0.34   0.01   --   --
  4   6.77   14.48   2.30   22.32   3.54   0.55   0.02   0.31   0.05
  5   8.46   18.88   3.32   24.35   4.28   0.77   0.03   0.68   0.12
  6   10.15   24.94   4.80   24.38   4.70   1.03   0.05   1.34   0.26
  7   10.15   24.23   4.67   25.49   4.91   1.16   0.06   1.67   0.32
  24   10.15   13.80   2.66   26.82   5.17   3.08   0.16   11.19   2.16
香茅酸香茅酯
对映体比例(新-异胡薄荷醇∶异胡薄荷醇∶新异-异胡薄荷醇∶异-异胡薄荷醇)是1.6∶96.7∶1.2∶0.4。
实施例4:使用配体Ia2-1(与乙酸酐)进行环化
在热干燥的烧瓶中加入640mg(1.0mmol)的配体Ia2-1和10ml的无水甲苯。在室温下,向透明溶液中加入350μl(0.65mmol,相对于香茅醛的1mol%)的三乙基铝在甲苯中的0.66M溶液。将该溶液于25℃搅拌1小时,在数分钟之后获得催化剂的凝胶状悬浮液。将该催化剂悬浮液冷却到0℃,并在6小时内加入10.2g(65.8mmol)的已被预先冷却到-15℃的香茅醛与0.1g(相对于香茅醛的1mol%)的乙酸酐的混合物。于0℃再搅拌该反应混合物18小时,按照有规律的间隔提取样品,并用8%的NaOH水解。在此过程中,所存在的铝作为氢氧化物沉淀出来,并首先获得悬浮液。在一些时间之后,形成两个透明相。有机相通过气相色谱分析。结果列在表7中。
表7:
  时间,小时   加入的香茅醛,g 香茅醛,重量%. 香茅醛,g   异胡薄荷醇,重量%   异胡薄荷醇,g   香茅醇,重量%   香茅醇,g   酯g/100g   酯g
  2   3.38   11.76   1.47   22.32   2.79   0.00   0.00   0.00   0.00
  3   5.08   12.34   1.75   28.08   3.98   0.00   0.00   0.00   0.00
  4   6.77   14.61   2.32   27.54   4.37   0.00   0.00   0.00   0.00
  5   8.46   18.78   3.30   32.93   5.79   0.00   0.00   0.00   0.00
  6   10.15   22.01   4.24   32.98   6.35   0.00   0.00   0.00   0.00
  7   10.15   16.11   3.10   40.16   7.73   0.00   0.00   0.00   0.00
  24   10.15   2.11   0.41   51.56   9.93   0.09   0.02   0.00   0.00
香茅酸香茅酯
对映体比例(新-异胡薄荷醇∶异胡薄荷醇∶新异-异胡薄荷醇∶异-异胡薄荷醇)是0.8∶98.5∶0.4∶0.3。
实施例5:在从配体Ia1-3制备的催化剂存在下和在乙酸酐存在下将香茅醛环化并随后处理和回收所述配体
Figure G2009102583278D00311
将8.0g(13.6mmol)的配体Ia2-3于室温在氩气气氛中溶解在140ml甲苯中。加入4.78mol(9.09mmol)的三乙基铝在甲苯中的25%溶液,然后将该混合物搅拌1小时。将所得的催化剂溶液冷却到0℃,并在5小时内加入70.0g(0.45mol)的香茅醛与0.7g(6.86mmol,相对于香茅醛的1mol%)乙酸酐的混合物。将该反应混合物于0℃再搅拌1小时和于室温再搅拌12小时。在实验结束时,加入100ml的8%NaOH溶液,并分离各相。有机相用硫酸钠干燥,并在减压下除去溶剂。粗产物在短柱上在1毫巴下蒸馏。在塔顶温度58℃下,获得具有以下组成的68.4g异胡薄荷醇(在各种情况下是GC面积%)∶异胡薄荷醇=98.4%,新-异胡薄荷醇=0.6%,新异-异胡薄荷醇=0.4%。这对应于97%的化学产率,基于所有对映体计,对映选择性是99∶1(异胡薄荷醇∶其它对映体)。
当蒸馏完成时保留下来的蒸馏底料是7.7g的浅黄色固体,其由95重量%的式Ia2-3的配体和5重量%的异胡薄荷醇组成。
实施例6-13:在使用配体Ia2-3的环化反应中使用各种羰基化合物作为添加剂来环化香茅醛
实施例6:在无添加剂的情况下进行环化
在热干燥的烧瓶中加入580mg(1.0mmol)的配体Ia2-3和20ml的无水甲苯。在室温下,向透明溶液中加入350μl(0.65mmol,相对于香茅醛的1mol%)的三乙基铝在甲苯中的0.66M溶液。将该溶液于25℃搅拌1小时,在数分钟之后获得催化剂的凝胶状悬浮液。将该催化剂悬浮液冷却到0℃,并在3小时内加入10.2g(65.8mmol)的已冷却到-15℃的香茅醛。于0℃再搅拌该反应混合物4小时,按照有规律的间隔提取样品,并用8%的NaOH水解。在此过程中,所存在的铝作为氢氧化物沉淀出来,并首先获得悬浮液。在一些时间之后,形成两个透明相。有机相通过气相色谱分析。结果列在表8中。
表8:
  时间,小时   加入的香茅醛,g   香茅醛,重量%.   香茅醛,g   异胡薄荷醇,重量%   异胡薄荷醇,g 香茅醇,重量%   香茅醇,g 重量% g
  1   2.54   8.40   1.74   7.13   1.48   0.08   0.02   0.34   0.07
  2   5.08   10.43   2.43   13.77   3.21   0.16   0.04   0.65   0.15
  3   7.61   11.85   3.06   21.54   5.56   0.23   0.06   0.64   0.17
  4   10.15   16.99   4.82   24.55   6.96   0.24   0.07   0.51   0.14
  5   10.15   10.66   3.02   31.15   8.83   0.32   0.09   0.57   0.16
  6   10.15   4.73   1.34   36.26   10.28   0.40   0.11   0.62   0.18
  7   10.15   2.92   0.83   38.30   10.86   0.39   0.11   0.63   0.18
*香茅酸香茅酯
对映体比例(新-异胡薄荷醇∶异胡薄荷醇∶新异-异胡薄荷醇∶异-异胡薄荷醇)是0.4∶99.0∶0.5∶0.1。
实施例7:添加乙醛
按照实施例6的方式重复进行实验,不同的是在添加香茅醛之前向香茅醛中加入0.4重量%的乙醛。结果列在表9中。
表9:
  时间,小时   加入的香茅醛,g   香茅醛,重量%.   香茅醛,g   异胡薄荷醇,重量%   异胡薄荷醇,g   香茅醇,重量%   香茅醇,g   酯重量%   酯g
  1   2.54   10.27   2.13   6.56   1.36   0.10   0.02   0.35   0.07
  2   5.08   12.53   2.92   13.73   3.20   0.13   0.03   0.28   0.07
  3   7.61   13.51   3.49   20.45   5.28   0.15   0.04   0.27   0.07
  4   10.15   12.34   3.50   26.87   7.62   0.26   0.07   0.28   0.08
  5   10.15   6.84   1.94   32.05   9.09   0.30   0.09   0.31   0.09
  6   10.15   3.45   0.98   35.33   10.02   0.33   0.09   0.31   0.09
  7   10.15   1.62   0.46   36.88   10.46   0.36   0.10   0.32   0.09
香茅酸香茅酯
对映体比例(新-异胡薄荷醇∶异胡薄荷醇∶新异-异胡薄荷醇∶异-异胡薄荷醇)是0.4∶99.1∶0.5∶0.0。
实施例8:添加硝基苯甲醛
按照实施例6的方式重复进行实验,不同的是在添加香茅醛之前向香茅醛中加入1.3重量%的硝基苯甲醛。结果列在表10中。
表10:
  时间,小时   加入的香茅醛,g 香茅醛,重量%. 香茅醛,g   异胡薄荷醇,重量%   异胡薄荷醇,g   香茅醇,重量%   香茅醇,g 重量% g
  1   2.54   7.48   1.55   7.17   1.49   0.16   0.03   0.96   0.20
  2   5.08   9.14   2.13   13.26   3.09   0.17   0.04   0.61   0.14
  3   7.61   10.09   2.60   21.11   5.45   0.21   0.05   0.48   0.12
  4   10.15   11.32   3.21   27.72   7.86   0.25   0.07   0.38   0.11
  5   10.15   6.54   1.85   32.78   9.29   0.27   0.08   0.40   0.11
  6   10.15   2.35   0.67   36.54   10.36   0.31   0.09   0.42   0.12
  7   10.15   1.30   0.37   37.55   10.65   0.31   0.09   0.42   0.12
*香茅酸香茅酯
对映体比例(新-异胡薄荷醇∶异胡薄荷醇∶新异-异胡薄荷醇∶异-异胡薄荷醇)是0.4∶99.2∶0.4∶0.0。
实施例9:添加氯醛
按照实施例6的方式重复进行实验,不同的是在添加香茅醛之前向香茅醛中加入1.3重量%的氯醛。结果列在表11中。
表11:
  时间,小时   加入的香茅醛,g 香茅醛,重量%. 香茅醛,g   异胡薄荷醇,重量%   异胡薄荷醇,g 香茅醇,重量%   香茅醇,g   酯重量%   酯g
  1   2.54   4.49   0.93   9.85   2.04   0.00   0.00   0.00   0.00
  2   5.08   5.09   1.18   17.69   4.12   0.00   0.00   0.00   0.00
  3   7.61   6.05   1.56   26.45   6.83   0.00   0.00   0.00   0.00
  4   10.15   8.02   2.27   31.63   8.97   0.00   0.00   0.00   0.00
  5   10.15   3.00   0.85   37.38   10.60   0.00   0.00   0.00   0.00
  6   10.15   1.22   0.35   39.17   11.10   0.00   0.00   0.00   0.00
  7   10.15   0.56   0.16   39.63   11.24   0.00   0.00   0.00   0.00
香茅酸香茅酯
对映体比例(新-异胡薄荷醇∶异胡薄荷醇∶新异-异胡薄荷醇∶异-异胡薄荷醇)是0.5∶99.3∶0.2∶0.0。
实施例10:添加丙酮酸乙酯
按照实施例6的方式重复进行实验,不同的是在添加香茅醛之前向香茅醛中加入1.0重量%的丙酮酸乙酯。结果列在表12中。
表12:
  时间,小时   加入的香茅醛,g 香茅醛,重量%. 香茅醛,g   异胡薄荷醇,重量%   异胡薄荷醇,g 香茅醇,重量%   香茅醇,g 重量% g
  1   2.54   8.84   1.83   6.51   1.35   0.00   0.00   0.00   0.00
  2   5.08   14.47   3.37   9.28   2.16   0.00   0.00   0.00   0.00
  3   7.61   18.07   4.66   13.77   3.55   0.00   0.00   0.00   0.00
  4   10.15   18.98   5.38   19.69   5.58   0.00   0.00   0.00   0.00
  5   10.15   13.94   3.95   25.09   7.11   0.00   0.00   0.00   0.00
  6   10.15   9.93   2.82   28.64   8.12   0.00   0.00   0.00   0.00
  7   10.15   7.14   2.02   31.27   8.87   0.00   0.00   0.00   0.00
*香茅酸香茅酯
对映体比例(新-异胡薄荷醇∶异胡薄荷醇∶新异-异胡薄荷醇∶异-异胡薄荷醇)是0.5∶99.5∶0.0∶0.0。
实施例11:添加三氟丙酮
按照实施例6的方式重复进行实验,不同的是在添加香茅醛之前向香茅醛中加入1.0重量%的1,1,1-三氟丙酮。结果列在表13中。
表13:
  时间,小时   加入的香茅醛,g   香茅醛,重量%.   香茅醛,g   异胡薄荷醇,重量%   异胡薄荷醇,g   香茅醇,重量%   香茅醇,g   酯重量%   酯g
  1   2.54   8.95   1.86   5.46   1.13   0.09   0.02   0.00   0.00
  2   5.08   11.27   2.62   12.43   2.89   0.14   0.03   0.37   0.09
  3   7.61   12.73   3.29   20.60   5.32   0.16   0.04   0.31   0.08
  4   10.15   11.93   3.38   28.31   8.03   0.17   0.05   0.24   0.07
  5   10.15   4.26   1.21   35.89   10.17   0.20   0.06   0.25   0.07
  6   10.15   0.44   0.12   38.44   10.90   0.20   0.06   0.24   0.07
  7   10.15   0.16   0.05   39.61   11.23   0.20   0.06   0.25   0.07
香茅酸香茅酯
对映体比例(新-异胡薄荷醇∶异胡薄荷醇∶新异-异胡薄荷醇∶异-异胡薄荷醇)是0.8∶98.9∶0.3∶0.0。
实施例12:
采用通过氢化制备的粗香茅醛样品(香茅醇含量增加)按照实施例6的方式重复进行实验。结果列在表14中。
表14:
  时间,小时   加入的香茅醛,g   香茅醛,重量%.   香茅醛,g   异胡薄荷醇,重量%   异胡薄荷醇,g   香茅醇,重量%   香茅醇,g 重量% g
  1   2.54   11.48   2.38   2.94   0.61   0.32   0.07   6.86   1.42
  2   5.08   17.03   3.96   6.40   1.49   0.53   0.12   6.72   1.56
  3   7.61   17.42   4.50   11.33   2.92   1.06   0.27   9.93   2.56
  4   10.15   9.99   2.83   13.72   3.89   2.17   0.62   20.52   5.82
  5   10.15   3.97   1.13   15.07   4.27   2.67   0.76   26.34   7.47
  6   10.15   2.61   0.74   15.35   4.35   2.83   0.80   27.73   7.86
  7   10.15   1.96   0.56   15.52   4.40   2.92   0.83   28.22   8.00
*香茅酸香茅酯
对映体比例(新-异胡薄荷醇∶异胡薄荷醇∶新异-异胡薄荷醇∶异-异胡薄荷醇)是0.5∶99.5∶0.0∶0.0。
实施例13:
按照实施例12的方式重复进行实验,不同的是在添加香茅醛之前向香茅醛中加入1.0重量%的1,1,1-三氟丙酮。结果列在表15中。
表15:
  时间,小时   加入的香茅醛,g   香茅醛,重量%.   香茅醛,g   异胡薄荷醇,重量%   异胡薄荷醇,g   香茅醇,重量%   香茅醇,g   酯重量%   酯g
  1   2.54   6.20   1.29   7.10   1.47   0.18   0.04   0.1   0.021
  2   5.08   9.83   2.29   13.71   3.19   0.08   0.02   0.11   0.026
  3   7.61   11.18   2.89   21.55   5.56   0.09   0.02   0.15   0.039
  4   10.15   11.33   3.21   28.61   8.11   0.10   0.03   0.17   0.048
  5   10.15   3.26   0.92   37.46   10.62   0.10   0.03   0.19   0.054
  6   10.15   0.85   0.24   39.48   11.19   0.10   0.03   0.20   0.057
  7   10.15   0.17   0.05   40.00   11.34   0.09   0.03   0.19   0.054
香茅酸香茅酯
对映体比例(新-异胡薄荷醇∶异胡薄荷醇∶新异-异胡薄荷醇∶异-异胡薄荷醇)是0.5∶99.0∶0.3∶0.2。
实施例14:回收具有配体Ia2-3的催化剂配合物
在热干燥的烧瓶中加入2.93g(4.99mmol)的配体Ia2-3和100ml的无水甲苯。在室温下,向透明溶液中加入1.75ml(3.33mmol,相对于香茅醛的5mol%)的三乙基铝在甲苯中的0.66M溶液。将该溶液于25℃搅拌1小时,在数分钟之后获得催化剂的凝胶状悬浮液。将该催化剂悬浮液冷却到0℃,并在1小时内加入10.2g(65.8mmol)的已冷却到-15℃的香茅醛。于0℃再搅拌该反应混合物1小时。通过过滤从固体催化剂中分离出反应混合物。滤液进行常规后处理,并通过蒸馏除去甲苯,对所得的粗产物进行分析。结果列在表16中。
表16:
  加入的香茅醛,g   香茅醛,重量%.   香茅醛,g   异胡薄荷醇,重量%   异胡薄荷醇,g   香茅醇,重量%   香茅醇,g
  10.15   0.11   0.02   69.56   10.02   1.38   0.11
过滤出的催化剂悬浮在另外100ml甲苯中。将以此方式制备的催化剂悬浮液冷却到0℃,并在6小时内加入10.2g(65.8mmol)的已冷却到-15℃的香茅醛。于0℃再搅拌该反应混合物18小时,并按照常规进行后处理和分析。结果列在表17中。
表17:
  时间,小时   加入的香茅醛,g   香茅醛,重量%.   香茅醛,g   异胡薄荷醇,重量%   异胡薄荷醇,g   香茅醇,重量%   香茅醇,g
  4   3.38   1.85   1.74   3.31   3.12   0.00   0.00
  5   6.77   2.97   2.90   3.90   3.81   0.00   0.00
  6   10.15   3.65   3.69   5.37   5.43   0.03   0.03
  7   10.15   1.81   1.83   7.01   7.08   0.03   0.03
  24   10.15   0.02   0.02   9.70   9.79   0.06   0.06
实施例15:回收配体Ia2-3的方法
在室温下,将14ml(26.4mmol,相对于香茅醛的1mol%)的三乙基铝在甲苯中的0.66M溶液加入23.44g(40mmol)配体Ia2-3在800ml无水甲苯中的溶液中。将该溶液于25℃搅拌1小时,在数分钟之后获得催化剂的凝胶状悬浮液。将该催化剂悬浮液冷却到0℃,将406g(2.64mol)香茅醛和4.06g(相对于香茅醛的lmol%)三氟丙酮的混合物冷却到-15℃并在3小时内加入。于0℃再搅拌该反应混合物4小时,得到透明溶液。在大气压下在15cm Vigreux塔中蒸馏出甲苯。将80g的1-甲基萘作为高沸点组分加入所述透明溶液中,在10毫巴下蒸馏出总共364g异胡薄荷醇。这对应于87%的产率。在冷却下从塔底结晶出白色晶体。过滤得到总共20.0g的白色固体,通过分析确定是被约5%1-甲基萘污染的配体Ia2-3。因此,可以通过简单结晶回收81%的配体Ia2-3。另外3.1g的配体Ia2-3可以通过蒸馏出1-甲基萘而以纯形式获得。
实施例16(不根据本发明):用具有三乙基铝的配体45催化剂在乙酸的存在下通过部分转化来环化香茅醛
Figure G2009102583278D00381
将618mg(1.2mmol)的配体36(纯度98.8%)溶解在30g甲苯中。缓慢加入0.342g(0.74mmol)三乙基铝在甲苯中的25%溶液。形成凝胶状产物,并将该混合物随后于20℃再搅拌40分钟。然后将所得的催化剂溶液冷却到0℃,并分6份加入11.7g(74.4mmol)的外消旋香茅醛与61mg乙酸在24g甲苯中的溶液。在各次添加之后,将混合物随后搅拌约50分钟。然后将混合物与10ml的8%NaOH溶液一起搅拌,分离出有机相,并通过气相色谱分析。获得了以下结果:香茅醛=63.9%,新-异胡薄荷醇=0.2%,异胡薄荷醇=24.9%,新异-异胡薄荷醇=0.1%,异-异胡薄荷醇=0.07%,香茅酸香茅酯=7.3%。
在34.1%的转化率下,对于异胡薄荷醇的选择性是74.2%。获得了具有以下异构体分布(新-异胡薄荷醇∶异胡薄荷醇∶新异-异胡薄荷醇∶异-异胡薄荷醇)的产物:0.8∶98.5∶0.4∶0.3。

Claims (4)

1.一种催化剂体系,其通过式(I)的二(二芳基苯酚)配体与式(II)的铝化合物反应获得:
Figure FSB00001116460300011
其中,
Ar1、Ar2、Ar3、Ar4是苯基,
R1、R2、R3、R4是氢,和
A是亚甲基,其任选地被甲基或三氟甲基取代,
(R14)3-pAlHp    (II),
其中
Al是铝,
R14是支化或未支化的具有1-5个碳原子的烷基,和
p是0或1-3的整数,
其中式(I)的二(二芳基苯酚)配体与式(II)的铝化合物之间的摩尔比是10∶1至1∶1。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催化剂体系,其通过使式(Ia)的二(二芳基苯酚)配体反应获得:
Figure FSB00001116460300012
其中,基团Ar1至Ar4、R1至R4和A具有与上述式(I)中相同的含义。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催化剂体系,其中式(I)的二(二芳基苯酚)配体与式(II)的铝化合物之间的摩尔比是3∶2。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的催化剂体系用于将香茅醛环化成异胡薄荷醇的用途。
CN2009102583278A 2005-03-03 2006-03-03 二芳基苯氧基铝化合物 Active CN1017238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5010329.4 2005-03-03
DE102005010329A DE102005010329A1 (de) 2005-03-03 2005-03-03 Diarylphenoxy-Aluminium-Verbindungen
DE102005044518.7 2005-09-16
DE102005044518A DE102005044518A1 (de) 2005-09-16 2005-09-16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Isopulegol durch Cyclisierung von Citronellal in Gegenwart von Diarylphenoxy-Aluminium-Verbindungen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068756A Division CN101133067B (zh) 2005-03-03 2006-03-03 二芳基苯氧基铝化合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23809A CN101723809A (zh) 2010-06-09
CN101723809B true CN101723809B (zh) 2013-12-04

Family

ID=362185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583278A Active CN101723809B (zh) 2005-03-03 2006-03-03 二芳基苯氧基铝化合物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7608742B2 (zh)
EP (2) EP1942111A1 (zh)
JP (1) JP5279275B2 (zh)
CN (1) CN101723809B (zh)
AT (1) ATE410432T1 (zh)
DE (1) DE502006001751D1 (zh)
ES (1) ES2313618T3 (zh)
WO (1) WO200609243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4063003A1 (de) * 2004-12-22 2006-07-13 Basf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Isopulegol
DE102005040655A1 (de) * 2005-08-26 2007-03-01 Basf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angereichertem Isopulegol
JP5214609B2 (ja) * 2006-09-01 2013-06-19 ビーエーエスエフ ソシエタス・ヨーロピア イソプレゴールの製造中におけるビス(ジアリールフェノール)配位子の回収
US8003829B2 (en) 2006-09-01 2011-08-23 Basf Se Recovery of phenol ligands during the production of isopulegol
MX2009013429A (es) 2007-06-12 2010-02-01 Basf Se Escamas de mentol y metodo para producirlas.
ES2545271T3 (es) 2007-07-23 2015-09-09 Basf Se Procedimiento para la preparación de mentol mediante hidrogenación de isopulegol
EP2225192B1 (de) * 2007-11-30 2017-05-03 Basf S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optisch aktivem und racemischem menthol
US8212084B2 (en) 2007-12-17 2012-07-03 Basf Se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of 4,4′-[1-trifluoromethyl)alkylidene]-bis-(2,6-diphenylphenols)
JP5432895B2 (ja) 2008-05-26 2014-03-05 高砂香料工業株式会社 アルミニウム錯体とその使用
WO2010071231A1 (en) * 2008-12-17 2010-06-24 Takasago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Aluminium complexes and use thereof as a catalyst in intramolecular ring closure reactions
JP5564506B2 (ja) 2008-12-17 2014-07-30 高砂香料工業株式会社 アルミニウム錯体と分子内閉環反応における触媒としてのその使用
JP5648240B2 (ja) * 2010-05-25 2015-01-07 高砂香料工業株式会社 有機アルミニウム化合物
JP5780933B2 (ja) 2010-12-01 2015-09-16 高砂香料工業株式会社 光学活性メントールの製造方法
EP2921228A1 (en) 2012-11-15 2015-09-23 Takasago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Method for producing optically active isopulegol and optically active menthol
EP2921229A1 (en) 2012-11-15 2015-09-23 Takasago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Aluminum catalyst
JP6702880B2 (ja) 2014-03-19 2020-06-03 ビーエーエスエフ ソシエタス・ヨーロピアBasf Se 溶液から物質を分離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デバイス
MX2018013563A (es) * 2016-05-06 2019-03-14 Basf Se Ligandos p-quirales de fosfina y su uso para sintesis asimetrica.
CN108329194B (zh) * 2018-04-11 2021-06-25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香茅醛制备异胡薄荷醇的方法及其催化剂的回收方法
CN110845305B (zh) * 2019-11-25 2022-06-28 安徽一帆香料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改性均相催化剂制备l-薄荷醇的方法
JP7456789B2 (ja) 2020-01-30 2024-03-27 高砂香料工業株式会社 イソプレゴールの製造方法
KR20240063141A (ko) * 2021-09-10 2024-05-10 로이터 케미쉐 아파라테바우 이.카. (헤트)아릴 치환된 비스페놀 화합물 및 열가소성 수지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25163B1 (en) * 2001-01-18 2010-07-28 Takasago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Process for producing isopulegol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23647A (en) 1964-03-03 Certificate of correction
CH350461A (de) 1957-12-06 1960-11-30 Ciba Geigy Verwendung von Oxyketonen zum Schutze gegen ultraviolette Strahlung
US3739035A (en) 1971-05-26 1973-06-12 Gen Electric Bis(2,6-diphenylphenols)
DE2534558A1 (de) 1975-08-02 1977-02-17 Bayer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alpha,alpha'-bis-(4-hydroxyphenyl)- diisopropylbenzolen
GB1597482A (en) * 1977-01-28 1981-09-09 Exxon Research Engineering Co Metal phenates
JPS5885830A (ja) * 1981-11-17 1983-05-23 Maruzen Sekiyu Kagaku Kk アルミニウムアルコキシド・フェノキシド重合体
JP3565587B2 (ja) * 1994-11-04 2004-09-15 三共ライフテック株式会社 15−ヒドロキシミルベマイシン誘導体の新規合成法
JP3618457B2 (ja) 1996-04-17 2005-02-09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オレフィン系重合用触媒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オレフィン系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EP1053974A1 (en) 1999-05-17 2000-11-22 Quest International B.V. Reactions using lewis acids
JP4352620B2 (ja) * 2001-02-26 2009-10-28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ノルボルネン系開環重合体水素化物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25163B1 (en) * 2001-01-18 2010-07-28 Takasago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Process for producing isopulego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TE410432T1 (de) 2008-10-15
EP1942111A1 (de) 2008-07-09
JP5279275B2 (ja) 2013-09-04
EP1858903A1 (de) 2007-11-28
DE502006001751D1 (de) 2008-11-20
JP2008538101A (ja) 2008-10-09
US7608742B2 (en) 2009-10-27
ES2313618T3 (es) 2009-03-01
US20080167504A1 (en) 2008-07-10
WO2006092433A1 (de) 2006-09-08
EP1858903B1 (de) 2008-10-08
CN101723809A (zh) 2010-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23809B (zh) 二芳基苯氧基铝化合物
CN101511761B (zh) 在生产异蒲勒醇的过程中回收双(二芳基苯酚)配体
Trost et al. Palladium-catalyzed diastereo-and enantioselective Wagner− Meerwein shift: control of absolute stereochemistry in the C− C bond migration event
Liu et al. Highly efficient and convenient asymmetric hydrosilylation of ketones catalyzed with zinc Schiff base complexes
CN1608074B (zh) P-手性磷杂戊环和磷环化合物及其在不对称催化反应中的用途
Malkov et al. New pyridine-derived N-oxides as chiral organocatalysts in asymmetric allylation of aldehydes
Hu et al. Simple chiral chain dienes as ligands for Rh (I)-catalyzed conjugated additions
CN101133067B (zh) 二芳基苯氧基铝化合物
CN102329332B (zh) 有机铝化合物
Madduri et al. Access to chiral α-bromo and α-H-substituted tertiary allylic alcohols via copper (i) catalyzed 1, 2-addition of Grignard reagents to enones
CN103772445B (zh) 一种1,1’-二茂铁全氟烷基膦氮配体、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3087105A (zh) 手性膦配体以及包含该配体的金属催化剂和它们的应用
CN105330557A (zh) 一种手性α-氨基酸的制备方法
CA2099115C (en)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mixtures of 2-hydroxytetrahydrofuran and 4-hydroxybutanal
CN105461624B (zh) 一种磺基苯甲酸协同二氯二茂钛水相高效制备喹啉衍生物的方法
JPH07179484A (ja) シラン基含有ジホスフィン、固定されたジホスフィン及びそれを用いる水素化触媒
CN1293026C (zh) 制备(r)-2-烷基-3-苯基-1-丙醇的方法
Chelucci et al. New chiral 2, 2′: 6′, 2 ″-terpyridines as ligands for asymmetric catalysis: cyclopropanation and hydrosilylation reactions
CN111217809B (zh) 一类手性含氮双烯配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ssié et al. Asymmetric palladium-catalyzed benzylic nucleophilic substitution: high enantioselectivity with the DUPHOS family ligands
CN102887808B (zh) 一种多取代茚醇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CN112430228B (zh) 一种手性2,3-二氢苯并[b]噻吩1,1-二氧化物、衍生物及制备方法
CN111718250B (zh) 一种制备r-香茅醛的方法
CN101400650A (zh) 制备不含法尼醇或法尼醇含量低的红没药醇的方法
CN102139229B (zh) 一种负载型金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