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74958A - 具有改进的支承的延伸部件 - Google Patents

具有改进的支承的延伸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74958A
CN101674958A CN200880013581A CN200880013581A CN101674958A CN 101674958 A CN101674958 A CN 101674958A CN 200880013581 A CN200880013581 A CN 200880013581A CN 200880013581 A CN200880013581 A CN 200880013581A CN 101674958 A CN101674958 A CN 1016749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pus unguis
elongate member
colulus
parts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0135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74958B (zh
Inventor
W·德凯罗兹
T·德尔许
R·德朗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rcelorMittal Tubular Products Vitry SAS
Original Assignee
Vallourec Composants Automobiles Vitry S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allourec Composants Automobiles Vitry SA filed Critical Vallourec Composants Automobiles Vitry SA
Publication of CN1016749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749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749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7495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04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formed from more than one section in a side-by-side arrang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24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bumpers on vehicles
    • B60R19/26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bumpers on vehicles comprising yieldable mounting means
    • B60R19/34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bumpers on vehicles comprising yieldable mounting means destroyed upon impact, e.g. one-shot ty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023Detai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24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bumpers on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5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having impact absorbing means, e.g. a frame designed to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change shape or dimension upon impact with another body
    • B62D21/152Front or rear fram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2019/026Buffers, i.e. bumpers of limited ext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吸收碰撞的车辆的伸长机械装置,其包括具有多边形截面的成型的或管状伸长构件(1),以垂直于伸长构件的轴线的角度安装在伸长构件一端的端部(2),该端部用于固定到其它元件上。在其端部附近,伸长构件(1)包括切出部分,该切出部分在其截面的缘角附近产生调节区或面(172-173),在伸长构件(1)和端部(2)之间提供刚性紧固件,以保持调节区与端部直接接触,调节区(172-173)具有在碰撞中抵抗压载和倾斜扭矩的尺寸。

Description

具有改进的支承的延伸部件
技术领域
[01]本发明涉及用于车辆的安全构件。
背景技术
[02]机动车的前轨(voies avant)通常安装有安全装置,用于在碰撞事件中发挥作用,该安全装置由设置在位于车辆的前部和车辆的底盘或车架之间的每边上的纵向构件的两个安装部件制成。这两个安装部件在前部由一个被称为连接杆的横向件互联。连接杆本身通过两个碰撞吸收器连接到被称之为行人横杠或保险杠的位于正前方的保护行人的装置上。碰撞吸收器有时集成在行人横杠中。这种类型的安装部件用于满足针对碰撞事件中车辆行为的精确的负载规范。
[03]这种类型的纵向安装部件通常包括以下元件:
[04]管,其具有选择的改装,以符合在低、中和高速时碰撞的负载规范。
[05]端部构件,称为“前板”,被设置在管的末端、车的前侧;该前板一般垂直于管的轴线,或者相对于管的轴线倾斜几十度。其设置有使得其它元件连接到例如碰撞吸收器或者行人横杠(保险杠,traverse piéton)的车辆前部,
[06]与其相对的第二端部构件,其位于“管”的后侧。它具有在碰撞中定位抵靠车辆的底盘或前车架的组成件的作用。
[07]和可选的其它元件。
[08]用于表示的这些构件的术语不是完全固定的,并且有许多派生名,例如“延伸部件”,“伸长部件”,“纵梁”或者还有“附加部件”。
[09]最初,术语“延伸部件”是指管本身,而延伸“管”特别是在法国专利申请FR2855805或FR2887211中被描述。现今,延伸部件倾向于指整个安装组件,而管本身则被称为“纵梁”。词语“伸长件”也倾向于指整个安装组件。同样,术语“附加部件”也倾向于指整个安装组件。
[10]在本申请中,“延伸部件”一词指整个安装组件。
[11]当前,延伸部件的元件一般是焊接在一起的钢构件。它们也可由铝制成。
[12]机动车的制造商的负载规范中描述了碰撞情景。根本点是车在高速碰撞中的行为;然而,在低速碰撞中,包括延伸部件的诸多构件保持基本不变形也是重要的,从而,修理可以很自然地通过替换用于变形的部件——例如保险杠来进行。这是称之为“可修理的”碰撞。
[13]而且,在不同的情景中,通常,为组成件所吸收的力是不沿延伸的轴线施加的。在这些情况下,在延伸部件上施加的力可分解成轴向应力和扭矩。这使延伸部件的作用复杂化,其将吸收碰撞引起的所有或某些能量。
[14]在法国专利申请FR2855805或FR2887211中提出的组成件使得令人满意地响应不同情况的前面碰撞成为可能,不管它们是低速碰撞(或所谓的“行人”碰撞或者“可修理的”碰撞)或高速碰撞。
发明内容
[15]申请人想要对当前使用中的解决方案提供改进,尤其对于各种的附加限制进行改进,所述附加限制的重要性最近被认识到,并且将被进一步讨论。
[16]本发明涉及形成车辆的延伸结构元件的机械装置,该机械装置用于至少部分地吸收一些碰撞,包括:
[17]-具有通常为多边形的、闭合或者开放截面的具有成型的或管形伸长构件,
[18]-第一端部构件,以基本垂直于伸长构件的轴线的角度安装在伸长构件的第一端,该第一端部构件用于固定到车辆的其它元件上。
[19]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主要特点:
[20]-紧挨它的第一端,伸长构件包括切出部分,该切出部分在其截面的棱边附近形成调节区域或缘角(carres),
[21]-在伸长构件和第一端部构件之间提供有刚性紧固件,以使调节区域基本直接抵靠在第一端部构件上。
[22]因此,调节区域可具有在例如“可修理的”类型的碰撞中,抵抗压载和倾斜扭矩的尺寸。刚性紧固件则具有在相同的碰撞条件下保持连接的位置的作用。
附图说明
[23]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特点和优点将通过研读有附图的详细说明而变得明显,附图中:
[24]图1a是一个已知类型的延伸部件的管体的透视图,衬托以虚拟线,以更加清楚地展示其形状,
[25]图1b是图1a的延伸管的俯视图,
[26]图1c是用于与图1a中的延伸管一起使用的端部构件的透视图,
[27]图1d是用于固定到图1a中的延伸管的另一端部的板或盘的透视图,
[28]图1e是适用于与延伸管配合的一个伸长环的透视图,
[29]图1f是显示图1a的延伸管固定在图1d的板上的透视图,
[30]图1g是沿图1f中剖切线AA的截面,
[31]图2a是如此处提出的延伸管的透视图,衬托以虚拟线,以更加清楚地展示其形状,
[32]图2b是图2a的延伸管的俯视图,
[33]图2c是用于与图2a的延伸管一起使用的端部构件的透视图,
[34]图2d是用于固定到图2a中的延伸管的另一端部的板或盘的透视图,
[35]图2e是适用于与图2a中的延伸管配合的一个伸长环的透视图,
[36]图2f是显示图2a的延伸管固定在图2d的板上的透视图,
[37]图2g是沿图2f中剖切线AA的截面,
[38]图3a是根据本发明的延伸部件的管的实施方式的一个放大的透视图,
[39]图3b是根据本发明的延伸部件的板或盘的实施方式的一个放大的透视图,
[40]图4是由两个延伸部件和一个连接横杠组成的装置的示意性俯视图,其安装在前轨上,和
[41]图5a和5b示意性地描绘了本发明的一个可能的变型。
具体实施方式
[42]下文的附图和说明基本上包含确定特性的元件。因此它们不仅可用于帮助对本发明的理解,也可在某些情况下有助于对它的限定。
[43]在图1a中,延伸管1在这种情况下具有基本为长方形截面。
[44]该管1具有例如11和12的改型部,其位置和形状是明确定义的。在显示的实例中,管的长度为大约530毫米长:
[45]-第一改型部,其被设置在从左端起大约193毫米处,通过凹进大约9毫米的深度,形成在缘角处宽度为大约50毫米的凹陷;
[46]-第二改型部,其被设置在从左端起大约429毫米处,通过凹进大约4毫米的深度,形成在缘角处宽度为大约40毫米的凹陷。
[47]相对于每一个改型部,在垂直方向出现有凸起。
[48]这些改型部可以FR2855805中所描述的一种方式形成。
[49]延伸部件的端部10直接在一个平面中加工而成,在这里,该平面相对于管的轴线形成斜角。紧挨该端部10配设有孔洞15和16。
[50]另一端部19构造成扩口形部,如将被看到的,该扩口形部参与图1c中的端部构件的装配。
[51]图1b的俯视图示出凸起12A和12B,其对应于侧向凸起12A和12B,其用作在延伸部件的下表面(未示)的空腔部12的悬挂物(所述空腔部12是专利申请FR2855805或FR2887211中所描述的“改型部”族类中的一种“改型部”)。
[52]图1b还示出用于螺钉通过的孔口15,所述螺钉把延伸部件固定到图1a中的悬架上。设置在管内部的环6(图1c)将形成间隔件。
[53]图1d示出延伸部件的端板或端盘2。该板有一个基本平坦的区域20,该区域20按车辆内部需要被构造,且设置有固定孔口22-1,22-2和22-3,以特别地保证一个前部组件例如吸收器的安装。另一方面,孔口21和23相反地用于定位该吸收器和把两个吸收体连接在一起的任何其它元件,例如行人横杠(或梁)。
[54]该板还包括上部缘角25和两个侧边,显示为26或27(图1d和1f)。
[55]它以例如在基部91焊接的方式接纳角形件9,该角形件9还设置有偏移部92,所述组件用于被固定在车辆的悬架上。
[56]在板的中心是表示为28的大致圆形的孔口,其作用主要是使得容易提供防腐蚀涂层(例如以钢制组成件的电泳的方式),这将用作保护伸长的或附加的组件在组装后不被腐蚀。
[57]如图1f所示,根据现有技术,延伸管1的端部10是焊接在前板或前盘2上的。这里,管1和板2由钢制成。该端部10框围孔口28。粗黑色的线表示焊接焊堆(图1d和1f)。
[58]由于在所示实施方式中,管1被稍微倾斜地固定在板2上,截面AA将穿过延伸部件的侧面。因此,图1g左侧显示封闭的端部。它还显示隔离圈6的横剖面,以及它的孔口15和16(后者有向里的凸缘),同时,改型部12的底部也显示在同一图1g中。
[59]这种解决方案能满足一般的负载规范的基础测试,在试验中,这种测试至少涉及高速撞击。相反,问题还存在于其它类型的碰撞和在要过渡到生产阶段的过程中。事实上,在车辆生产中,所述组成件必须以其设计与技术特征来保证在碰撞(被称为“程控变形”)时有很好的在能量吸收方面的和变形方面的行为的一致性和可复制性。
[60]当机动车辆将要追加碰撞安全组成件安装时,这会造成车辆前部变重,由于发动机在前部,加上其它位于车辆前部的装备,车辆前部通常相对于后部已经太重,因此增加了碰撞时的惯性并由此恶化了碰撞安全问题。
[61]此外,这些加装的组成件要整合在车辆前方的发动机环境中,此环境已经很拥挤,并且其中用于整合新组成件的空间是很有限的且有明确界定的容积外形。
[62]因此,希望的是,使加入的组成件更轻同时保持或改进它们在撞击中的行为,并且使其安插进预设的空间。考虑例如铝,它比钢轻,可以有以下的组合:
  管1   板2
  常规   钢   钢
  混合1   铝   钢
  混合2   钢   铝
  全铝   铝   铝
[63]组合“混合2”被提及是为了全面性,虽然它只会在很少有的或特殊的情况下使用。
[64]该表格首先建立了“常规”情况,其中组件由钢制成,并且由不同构件焊接在一起制成。这一般是使用填充金属的焊接,可用MIG(“金属惰性气体”)技术来完成。
[65]为了试图减少这样装备的车辆的重量,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是,使用例如铝或镁这样的材料,它们有与负载规范(cahier des charges)中的数据相符的机械属性(就总体性能而言),同时保持大体上更轻。
[66]不同的可能性在表格中列出(对于铝)。
[67]说到轻,理想的情况自然是铝/铝。但是,众所周知,铝与铝的焊接是困难且昂贵的。
[68]更广泛地来说,当由相同材料制成的元件通过焊接来组装时(例如,这些元件可以全部由钢制成,或全部由铝制成),当要组装的元件厚度相差太大时,焊接变得困难。事实上,人们一般认为,焊接在一起的元件的厚度比例对于铝最多是1比2,对于钢最多是1比3。
[69]但是,由于必须保证的严格的机械特性,混合材料的组装经常是必要的。而且,钢常常继续成为组成件的某些构件的合适材料。例如,“混合1”的情况可用于当板可用铝制成的情形中,但是对于最大允许尺寸来说厚度太大的情形,钢则是适用的。与铝相比,钢可拥有更优良的机械特性(特别是弹性限度)。
[70]因此,必须使用不同材料来制作延伸管和板。并且,当不同材料例如钢和铝制成的元件需要结合在一起时,目前还没有经济上令人满意的焊接技术。
[71]更广泛地来说,不管什么情况,申请人观察到麻烦的现象发生在不同元件焊接在一起的延伸部件上。
[72]事实上,已知,当一个构件的不同元件焊接在一起时,存在一个“热影响区“(在本技术领域简写为ZAT,或者英文HAZ用于“HeatAffected Zone”)。在此区域内,此构件的元件的机械特性发生局部改变。这些改变显现出对它们在撞击中的行为产生不利影响。
[73]简而言之,焊接组装有影响组件机械特性的风险。
[74]因此,找到将组成件的构件组装在一起而不造成它们机械特征——即便是局部性——的任何改变的技术方案的难题在此阶段仍然存在。
[75]申请人做了这方面的努力。这样,真实的碰撞试验已在不同情况下完成。当在作用力下撞击可被分解为轴向力和扭距时,申请人观测到:
[76]-大部分的应力局部化到了延伸管的“缘角”(或角部),
[77]-而中间壁只发挥了很小一部分能量吸收功能,其中,能量吸收功能主要发生在“缘角”。
[78]换句话说,这些新测试验显示,中间壁(或多边形的边)发挥保证构成延伸管的多边形的缘角之间的机械连接的主要功能。为此,为了回应减轻负荷的目的,因而可考虑使用一管体,所述管体的厚度沿着其截面变化,也就是说:
[79]-在缘角中的厚度,其使该组成件能够承受负载规范中确定的作用力,并且因此可遵循所要求的变形规律,
[80]-在所述管体的边面中的更小厚度,此厚度应足以在撞击中提供缘角之间足够的机械连接。
[81]这样缘角在厚度方面能够被增加。
[82]况且,不同元件的组装的几何精确性问题也可从撞击时作用力的传递方式的角度来研究,如申请人观察到,其主要通过延伸管的“缘角”发生。这样的结果是,一个必须遵守的技术约束是,延伸管的所述部段的前表面与前板的组装应这样实施:至少在撞击时,使管体的“缘角”“完美地”(以良好分配的方式)支承在所述板上。
[83]因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是,实现缘角的支靠。第二方面是,至少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可在以下部位之间沿该管周边分配有效的空间:
[84]-一方面,缘角,为板上的缘角支靠的质量,和
[85]-另一方面,爪体或舌状体,为将管固定到板上的质量。
[86]必要地,该管布置成在其转角处具有更大的厚度,从而缘角更厚。
[87]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将参照图2和图3来进行描述。
[88]图2a到图2g与图1a到1g相似,并在图中示出这些变化,在此仅仅就这些变化的进行说明。
[89]在图2a中,延伸管的端部10现在在其侧面中的三个上按三个爪体161-163的形式被构造,所述三个爪体161-163设置有精确定位的孔腔。在每一个侧面上,所述爪体位于这一侧面的端部之间的中间部,而没有到达这些端部。
[90]这里,第四个侧面具有位于该第四侧面的两端部之间的中间部的缺口164(见图3a),而没有到达这两个端部。
[91]因此,四个缘角171至174就在延伸管的端部10的四个角落部上形成,并在下面加以说明。
[92]除了额外具有爪体和缘角外,图2b和图1b相似。而且,端部构件(帽盖)可以压接上而不是焊接上。
[93]图2c和图2e分别与图1c和图1e一致。
[94]另一方面,图2d中的板不同于图1d中的板。首先,圆孔洞28由第四爪体264的切出部分的迹线29替代,该爪体264上同样具有精确定位的孔腔2640。
[95]另外一个不同之处是角形部件9的形状,在这种情况下,它是一个从板2切割出来的,而不是焊上去的。
[96]而且,与所描述第一实施方式比较,连接点和边缘有微小的差别。来自管的上部爪体阻止设置一附加的角形部件(不可能装配)。因而,角形部件出自于板。
[97]板包含精确定位的孔腔2610、2620和2630,以对应于爪体161、162和163上的孔腔1610、1620和1630。
[98]图2f示出延伸管安装在板上。可注意到,在这个实施方式中,延伸部件的纵轴线将向下倾斜(几度的角度)并且朝向右(大约10度的角度)。
[99]如在图2b中显示的,缘角171到174经过仔细的加工以对应这些角度。
[100]回到图2f(和图2g)上来,装配按下列步骤进行:
[101]-缘角171至174定位成完全紧贴板的表面,使得孔腔2610、2620和2630与爪体161、162和163上的孔腔1610、1620和1630相面对地定位,
[102]-然后,这三个爪体通过孔腔对1610-2610、1620-2620和1630-2630被铆接在板上,
[103]板上的爪体264位于形成延伸部件的管内,与管摩擦地支靠,再一次,铆接操作通过一孔腔对1640-2640进行;这对孔彼此相对应定位;图2g中可以看到用铆钉86的装配。
[104]优选地,减少通过铆钉装配的接触表面之间的间隙。装配过程应该考虑这个限制,并且使两个表面在铆接过程中紧贴在一起。
[105]支承在板上的延伸管的缘角不一定被限制在管的角落部的辐射状部分(以圆弧的形式)上。它们由管的侧面上的或大或小的部分来补充,这取决于在低速碰撞(或者称之为“行人”碰撞或“可修理的”碰撞)下通过缘角传递的力。这些作用力取决于考虑到作用于延伸部件之前的碰撞吸收器的响应的计算。
[106]间隔件6通过将其按压孔口16的边缘上,已经事先在管1中被定位。
[107]图3a更详细地示出延伸管的情况。类似地,图3b更详细地示出延伸板(plaque)或盘(platine)的情况。
[108]在特定实施方式中,例如前面所描述的那一种,伸长部件可以在一个集成生产线上制造,该生产线包含:
[109]M1-SPP类型的第一压力机(由挤压-推-推(″Squeeze-Push-Push″)原理操作),
[110]M2-特殊的冲压机器,用来定位间隔件和压接,
[111]M3-SPP类型的第二压力机,
[112]M4-第二特殊机器,用来进行板(“盘”)的定位和铆接
[113]制造过程可以分解为如下表1中所示的步骤:
[114]表1
  步骤   动作   机械
A   从一个具有所需直截面的管体开始,先成型管体前端10的开始部12,并在管体的后端19进行扩口操作。 M1
B   成型管体的后端19的开始部11,并校准前端10的附近区域,以便间隔件6通过 M1
  C   使管体通直   M1
  D   冲压间隔件6   M2
E   定位间隔件,并通过图2g中可见的压接边16(凸缘)的技术手段,压接(sertissage)间隔件, M2
F   沿着通过剪切方式切制所述爪体或舌状体用的预定刻线冲压出细孔 M3
  G   通过剪切-滚卷方法制作爪体(同时卷折它们)   M3
  H   剪切用于支承在板上的缘角   M3
  I   调整下部舌状体的长度   M3
  J   冲压位于舌状体上的为接纳铆钉的孔洞   M3
  K   定位帽盖5,并将其与管体的后端部19压接在一起   M4
  L   定位所述板,并将其与管体的前端部10铆接在一起   M4
[115]这些制造数据以非限制性的实例提供。
[116]就低速重复碰撞方面的性能来说,一个如图2和图3中的延伸部件已经清楚地证明比图1中的要优越。
[117]要理解的是,申请人改进过的解决方案是实现一延伸部件,其特点在于,其包括通过其缘角支承于前板上的管体,而这个管体的表面具有爪体或舌状体形式的切出部分,使得它可以连接在前板上。
[118]在已经描述的实例中,装配是通过将管铆接在前板上进行的。
[119]为了做到这个,爪体被从管的每一个面(或壁)中在其“前侧”端切出并弯折90度,或者在前板不垂直于延伸管的轴线地装配的情况下,按合适的角度弯折。例如,当占空要求它时,(至少)一个爪体在板中形成而不是在延伸管中形成。这正是上面描述的情况。
[120]这些爪体具有一个表面,该表面和管的前端部形成的截面的平面在同一平面中。
[121]在已描述的实例中,从延伸管切出的爪体上穿出孔腔,这些孔腔面对在前板上的形成的孔腔,管以其缘角支承在该前板上,这些孔腔按两两面对地布置,以便可以通过铆接组装。如果合适,在每一个从板切出的爪体上都穿出一个孔腔,与在管上的孔腔面对。
[122]在管的每个(或多个)壁上在其端部形成的切出部分的尺寸如下:
[123]-一方面,支承在板上的缘角的尺寸特性允许保证根据负载规范的碰撞时作用力和扭矩的传递,
[124]-另一方面,爪体的尺寸特性允许保证缘角支承在板上,而且管-板连接符合负载规范。
[125]此外,铆接摒弃了焊接的热影响区(ZAT)。因而,完全利用了成型管和板的机械性能,同时又避免了改变的局部特性,在焊接的情况下,在焊接热影响区内发现这种改变的局部特性。
[126]本发明不限于以上描述的实施方式,而包含后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之内的所有变型,尤其是下文提到的变型。
[127]因而,一般说来,安装部件包括至少一个在伸长构件的一端部形成的爪体或舌状体,和在第一端部构件中形成的至少一个爪体或舌状体。
[128]伸长构件可以看做是具有基本为多边形的直截面的管。不过,这个管不一定是平直的。它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拱起。
[129]如果延伸管和板的接触元件由相同的材料制作,可以将它们通过电气焊点的方法实现组装。
[130]爪体可以通过从延伸管的侧面切出制作。保留在转角处的凸出部分被切下,以形成连接区或缘角。在后一种情况下,从板形成的爪体可以在外部被固定。它也可以插到孔腔里(在管内)。
[131]在后一种情况中,可以考虑使用夹紧部件或紧配合部件把爪体紧固在管内,假定连接保持对摆动的良好抵抗,即抵抗不沿轴线的作用力而产生的扭矩。下文会给出一个这样的实例。
[132]整个组装可以如图4中的高度示意性的俯视图中所示来进行。附图标记1L和2L显示位于左边的延伸管和板,类似地,附图标记1R和2R显示位于右边的延伸管和板,对于管的斜度来说镜像对称。板2L和2R通过连接梁71互连。它们同时也由两个碰撞吸收器70L和70R互连至正好位于车辆前部的人行横杆(traverse piéton)72上,且高度概略地示出。有时,碰撞吸收器和人行横杆整合在一起。同样示意性地,标示为79的虚线代表车辆底盘的位置。
[133]上面的描述针对缘角和板直接接触的情况,它们之间的连接由与延伸管(或板)一体形成的爪体提供。爪体也是可以是分离元件,尽管目前申请人的观点是,增加中间部件会降低安装部件的性能。
[134]现在来看图5a和图5b中显示的本发明的一个可能的变型。可以在图中看到管1和板2。这里,爪体261至264是在一个单一模块上通过冲压板1得到的。在这种情况下,目前优选的是,所述板由钢制成。事实上,爪体现在互相连接在一起并形成冲压件的四边,在角落部上形成倒圆形,显示为291。很自然,四个角落部具有相同的类型的圆形。这些圆形的半径要大于管的缘角171至174(173没有显示出来)圆形的半径。在181和182处(其它区域看不到),有一个局部切出部分来限制管的端部和缘角171至174之间的接触。
[135]装配可以如图中所示在孔洞中使用铆钉来进行,管/冲压件的紧配合部件可以被压紧。
[136]而且,上文的描述基本上是涉及延伸部件的前板的情况。相同类型的解决办法也同样适用于形成延伸部件的管与其后部界面的连接。
[137]很自然,前面描述的一些部件可能在变型中不需要而被省略。
[138]通过铆接进行装配的解决方案在技术上具有如下优点:
[139]1.将不同材料连接在一起的可能性;
[140]2.将厚度很不同的部件连接在一起的可能性;
[141]3.在其截面中调整和改变厚度的可能性,从而使部件变得更轻;
[142]4.由于没有焊接时因加热而产生的变形,从而具有更好的组成件几何尺寸误差容忍度,并可以简化装配工具,结果是变得更便宜;
[143]5.由于没有用焊接方法连接部件而导致的残余应力和热影响区域来改变部件的技术特性,因而在一个部件和另一个相同部件(机械性能没有受到影响)碰撞时具有更好的性能;
[144]6.减少装配成本(铆接比用或不用填充丝的传统焊接要便宜);
[145]如电气焊点等其它替代方法也可具有相同的优点,至少在有些情况下是这样。
[146]至少在板由钢制成的情况下,螺纹孔腔或内置螺母可以用来将配设有对应穿孔的爪体拧紧在延伸管上。

Claims (12)

1.形成车辆用的伸长结构件的机械装置,其用于至少部分地吸收一些碰撞,包括:
-伸长构件(1),其被成型或者呈管状,具有整体多边形的直截面,
-第一端部构件(2),其以接近垂直于所述伸长构件的轴线的角度安装在所述伸长构件的第一端上,所述第一端部构件(2)被设计用于固定在车辆的其它元件上,
其特征在于:
-在靠近所述伸长构件(1)的第一端,所述伸长构件(1)包括切出部分,所述切出部分在其直截面的棱边附近形成调节区或缘角(171-174),
-在所述伸长构件(1)和所述第一端部构件(2)之间配设有一刚性固定部件,所述刚性固定部件保持所述调节区,所述调节区大体直接贴靠在所述第一端部构件上,
-所述调节区(171-174)的尺寸被确定成:所述调节区(171-174)抵抗压缩作用力,并在受碰撞时抵抗摆动力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固定部件包括至少一个铆钉(82,86)。
3.根据权利要求1和2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些切出部分被实施成折迭的舌状体或爪体(161,162,163)的形式,其归属于所述刚性固定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构件(2)包括一切出部分,该切出部分呈折迭的舌状体或爪体(264)的形式,其归属于所述刚性固定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4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布置在所述伸长构件(1)的一端部处的至少一个爪体或舌状体(161,162,163),和布置在所述第一端部构件(2)中的至少一个爪体或舌状体(264)。
6.根据权利要求5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布置在所述伸长构件(1)的一端部处的三个爪体或舌状体(161、162、163),和布置在所述第一端部构件(2)中的一个爪体或舌状体(264)。
7.根据权利要求6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个爪体或舌状体(161、162、163、264),所述刚性固定部件包括至少一个铆钉。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于至少一些所述爪体或舌状体,所述刚性固定部件包括至少一个焊点。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于至少一些所述爪体或舌状体,所述刚性固定部件包括至少一个螺丝/螺纹组件。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第二端部构件(5),所述第二端部构件(5)安装在所述伸长构件的另一端部(19)上,所述第二端部构件被设计用于允许它支承在车辆的其它元件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伸长构件的端部(10,19)之一处设置有一压接组装体。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些所述爪体(264)是通过板冲压成型方法而形成的。
CN2008800135815A 2007-04-26 2008-04-24 具有改进的支承的延伸部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749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0703035 2007-04-26
FR0703035A FR2915451B1 (fr) 2007-04-26 2007-04-26 Prolonge avec appui perfectionne.
PCT/FR2008/000591 WO2008145863A2 (fr) 2007-04-26 2008-04-24 Prolonge avec appui perfectionn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74958A true CN101674958A (zh) 2010-03-17
CN101674958B CN101674958B (zh) 2012-08-01

Family

ID=387535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13581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74958B (zh) 2007-04-26 2008-04-24 具有改进的支承的延伸部件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8262151B2 (zh)
EP (1) EP2137049B1 (zh)
JP (1) JP5253496B2 (zh)
KR (2) KR101574805B1 (zh)
CN (1) CN101674958B (zh)
BR (1) BRPI0811033B1 (zh)
FR (1) FR2915451B1 (zh)
RU (1) RU2478495C2 (zh)
WO (1) WO2008145863A2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14422A (zh) * 2013-12-05 2016-07-27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测试体支承器具、使用了该支承器具的结构构件的碰撞试验装置以及碰撞试验方法
CN108367782A (zh) * 2015-12-09 2018-08-03 安赛乐米塔尔公司 包括具有对塑性变形的不同抵抗力的横梁的车辆底部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2006016033U1 (de) * 2006-05-17 2007-01-11 Montaplast Gmbh An einem Kraftfahrzeug befestigbares Gehäuse mit integrierter Fußgängerschutzfunktion
FR2944505A1 (fr) * 2009-04-20 2010-10-22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Structure de vehicule comprenant une platine de fixation d'un absorbeur d'energie et un longeron associe
FR2959464B1 (fr) * 2010-04-29 2012-04-27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Dispositif d'absorption d'energie pour pare-chocs de vehicule.
FR2997369B1 (fr) * 2012-10-31 2016-03-11 Renault Sas Longeron a systeme passif de renfort avec au moins un element tubulaire
JP2014189200A (ja) * 2013-03-28 2014-10-06 Aisin Seiki Co Ltd バンパ結合構造体及びクラッシュボックス
US10382986B2 (en) 2017-03-17 2019-08-13 At&T Mobility Ii Llc Facilitating mobile device self-optimizing technology selection threshold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382995B2 (en) 2017-09-29 2019-08-13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Utilization of crowd-sourced access point data for 5G or other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US10231134B1 (en) 2017-09-29 2019-03-12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Network planning based on crowd-sourced access point data for 5G or other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US10271236B1 (en) 2017-09-29 2019-04-23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Collection of crowd-sourced access point data for 5G or other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FR3120045A1 (fr) * 2021-02-23 2022-08-26 Psa Automobiles Sa Ensemble de pré-maintien intégré à une platine de support d’une traverse de renfort.

Family Cites Families (5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827177A (zh) * 1971-08-13 1973-04-10
DE2625724A1 (de) * 1976-06-09 1977-12-22 Audi Nsu Auto Union Ag Selbsttragende karosserie mit zwei durch quertraeger verbundenen laengstraegern fuer kraftfahrzeuge
US4405148A (en) * 1981-07-20 1983-09-20 Dickerson Eugene D Insert for vehicle tow bar
DE3410442A1 (de) * 1983-09-17 1985-09-26 Ego Elektro Blanc & Fischer Temperaturfuehler, insbesondere fuer einen temperaturbegrenzer fuer eine glaskeramik-kocheinheit
JPH0544230Y2 (zh) * 1987-07-10 1993-11-09
JPH0728036Y2 (ja) * 1989-06-23 1995-06-28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バンパスティ
JP2772433B2 (ja) * 1989-07-05 1998-07-02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バンパの取付構造
RU2035330C1 (ru) * 1992-05-26 1995-05-20 Научно-технический центр Акционерного общества "АвтоВАЗ" Крепление бампера автомобиля
JP3218763B2 (ja) * 1992-12-10 2001-10-15 スズキ株式会社 バンパーの取付構造
DE4437083C2 (de) * 1993-10-25 1996-10-17 Fuji Heavy Ind Ltd Modulträgerstruktur
GB9405535D0 (en) * 1994-03-21 1994-05-04 Raychem Sa Nv Splice organizing apparatus
DE19517922A1 (de) * 1995-05-16 1996-11-21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Fahrzeugrahmen
DE19708215C2 (de) * 1997-02-28 2001-06-28 Audi Ag Schweller eines Kraftfahrzeugs mit einer Verstärkungseinlage
DE19751513C2 (de) * 1997-11-21 2002-02-21 Vaw Alutubes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Crash-Box, sowie Crash-Box
US6042163A (en) * 1998-01-28 2000-03-28 Shape Corporation Vehicle bumper including end section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CA2324774C (en) * 1999-11-01 2009-09-15 Reese Products, Inc. Multi-fit hitch assembly
US20060006626A1 (en) * 1999-11-01 2006-01-12 Mark Scruggs Adjustable towing hitch assembly
DE19959701A1 (de) * 1999-12-10 2001-06-21 Daimler Chrysler Ag Vorrichtung zur Stoßenergieaufnahme bei Kraftfahrzeugen
JP4469096B2 (ja) * 2001-02-26 2010-05-26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強度部材
JP3512753B2 (ja) * 2001-04-20 2004-03-31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鉄道車両の衝突エネルギ吸収構造
DE10151768B4 (de) * 2001-10-19 2005-08-18 Dr.Ing.H.C. F. Porsche Ag Fahrzeug
EP1325859B1 (en) * 2001-11-13 2017-03-22 Nissan Motor Co., Ltd. Front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 enhancing the absorbing efficiency of the energy in case of a collision
CA2445930C (en) * 2001-11-27 2009-09-29 Kikuchi Co., Ltd. Press molding and its high frequency quenching method and its high frequency quenching system
EP1331160B1 (en) * 2002-01-16 2007-04-04 Nissan Motor Co., Ltd. Reinforcing structure for body frame of vehicle
DE10206011A1 (de) * 2002-02-14 2003-08-28 Suspa Holding Gmbh Schutzvorrichtung für Kraftfahrzeuge
DE10234253B3 (de) * 2002-07-27 2004-04-08 Hydro Aluminium Deutschland Gmbh Crashbox für Kraftfahrzeuge
JP3938000B2 (ja) * 2002-10-17 2007-06-27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用サイドドアの衝撃吸収構造
JP2004189035A (ja) * 2002-12-09 2004-07-08 Toyota Motor Corp 衝突対策用ボディーエンドモジュール構造
JP3863099B2 (ja) * 2002-12-10 2006-12-27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バンパーおよびステイ、ステイにフランジを形成する電磁成形方法
JP4144385B2 (ja) * 2003-03-12 2008-09-03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車室前部の結合構造
JP4196180B2 (ja) * 2003-04-09 2008-12-17 三菱自動車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車体構造
FR2855805B1 (fr) 2003-06-06 2005-08-05 Vallourec Vitry Element de structure pour vehicule, capable d'un meilleur comportement aux chocs
CN100504105C (zh) * 2003-07-28 2009-06-24 住友金属工业株式会社 冲击吸收构件
JP4469153B2 (ja) * 2003-09-29 2010-05-26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バンパ装置
JP2005104335A (ja) * 2003-09-30 2005-04-21 Jfe Steel Kk サイドメンバ用チューブハイドロフォーミング部材
US7066509B2 (en) * 2004-02-17 2006-06-27 Benteler Automotive Corporation Energy absorption impact system and method for vehicle bumpers and the like
JP4413650B2 (ja) * 2004-03-05 2010-02-1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フレーム材の結合構造
DE102004014047B4 (de) * 2004-03-19 2006-01-05 Benteler Automobiltechnik Gmbh Anbindung einer Crashbox an den Querträger
JP4163667B2 (ja) * 2004-08-23 2008-10-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バンパービーム取付構造
US7021646B1 (en) * 2004-10-27 2006-04-04 Cheng John C Adjustable receiver hitch
US7552955B2 (en) * 2005-05-02 2009-06-30 Netshape Energy Management, Llc Hybrid bumper with trim
DE102005021661B4 (de) * 2005-05-06 2007-10-04 Benteler Automobiltechnik Gmbh Crashbox
FR2887211B1 (fr) 2005-06-20 2007-09-07 Vallourec Vitry Voie basse guidee pour avant de vehicule automobile
EP1736369B1 (de) * 2005-06-24 2013-01-16 Benteler Automobiltechnik GmbH Stossfänger für ein Kraftfahrzeug
US7520560B2 (en) * 2005-08-12 2009-04-2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ethod of bonding and sealing automotive structural component joints
US20070176442A1 (en) * 2006-01-30 2007-08-02 Nissan Technical Center North America, Inc. Bumper stay
US20090039677A1 (en) * 2006-02-02 2009-02-12 Eun-Woo Lee Automobile Impact Beam with Integrated Brackets and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KR100775806B1 (ko) 2006-09-05 2007-11-12 주식회사 성우하이텍 차량용 크래쉬 박스
KR100867841B1 (ko) * 2006-11-21 2008-11-10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의 전방차체 구조
DE102007012137A1 (de) * 2007-03-12 2008-09-18 Benteler Automobiltechnik Gmbh Crashbox und Kraftfahrzeug-Stoßfängeranordnung
JP5439805B2 (ja) * 2008-12-15 2014-03-12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ドア構造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14422A (zh) * 2013-12-05 2016-07-27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测试体支承器具、使用了该支承器具的结构构件的碰撞试验装置以及碰撞试验方法
CN108367782A (zh) * 2015-12-09 2018-08-03 安赛乐米塔尔公司 包括具有对塑性变形的不同抵抗力的横梁的车辆底部结构
CN108367782B (zh) * 2015-12-09 2020-07-17 安赛乐米塔尔公司 包括具有对塑性变形的不同抵抗力的横梁的车辆底部结构
US10946903B2 (en) 2015-12-09 2021-03-16 Arcelormittal Vehicle underbody structure comprising a transversal beam of varying resistance to plastic deform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8145863A3 (fr) 2009-02-19
BRPI0811033B1 (pt) 2018-07-10
CN101674958B (zh) 2012-08-01
WO2008145863A2 (fr) 2008-12-04
KR101574805B1 (ko) 2015-12-04
KR20100015803A (ko) 2010-02-12
FR2915451B1 (fr) 2009-10-09
RU2478495C2 (ru) 2013-04-10
BRPI0811033A2 (pt) 2014-12-09
RU2009143667A (ru) 2011-06-10
KR20150104209A (ko) 2015-09-14
JP5253496B2 (ja) 2013-07-31
EP2137049A2 (fr) 2009-12-30
EP2137049B1 (fr) 2012-06-27
JP2010524773A (ja) 2010-07-22
US8262151B2 (en) 2012-09-11
FR2915451A1 (fr) 2008-10-31
US20100194126A1 (en) 2010-08-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74958B (zh) 具有改进的支承的延伸部件
JP6457959B2 (ja) 車体前部構造および車体前部構造の衝撃吸収方法
EP0825096B1 (en) Body construction
CN204688218U (zh) 用于车辆的底盘组件和用于车辆的副车架
CN104284829A (zh) 汽车的车身架构造
US8215705B2 (en) Shock-absorber assembly and corresponding motor vehicle
US20070137919A1 (en) Assembly of a motor vehicle body and a power train and chassis module
CN102259623B (zh) 用于车辆的缓冲梁组件
EP2684780A1 (en) Rear structure of car body
US10017209B2 (en) Vehicle-body front structure
WO2015146903A1 (ja) 車体側部構造
JP6600228B2 (ja) 車両用サブフレーム
KR20130131374A (ko) 도어 힌지나 플랩 힌지 또는 다른 요소들을 자동차의 도어나 플랩 또는 다른 차체에 고정하기 위한 장치
JP5251287B2 (ja)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CN111683862B (zh) 副框架结构
CN110015344A (zh) 车身结构
CN104843087A (zh) 轻型客车车身及制造方法
JP5954204B2 (ja)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CN100408408C (zh) 机动车用的可变形梁架
US20230278410A1 (en) Battery mounting assembly for electric vehicle
JP4080949B2 (ja) 車体のフレーム構造
KR101689573B1 (ko) 차량용 범퍼 빔 유닛
JP2021054389A (ja) 車体前部構造
JP2001122058A (ja) リアバンパーメンバステイの構造
JP4432672B2 (ja)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801

Termination date: 2021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