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73070A - 原稿按压装置、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原稿按压装置、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73070A
CN101673070A CN200910171443A CN200910171443A CN101673070A CN 101673070 A CN101673070 A CN 101673070A CN 200910171443 A CN200910171443 A CN 200910171443A CN 200910171443 A CN200910171443 A CN 200910171443A CN 101673070 A CN101673070 A CN 1016730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riginal
elastic member
document
pressing
contact gla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714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73070B (zh
Inventor
原田裕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M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Mita Corp filed Critical Kyocera Mi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6730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730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730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730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04N1/00551Top covers or the lik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0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originals
    • G03G15/605Holders for originals or exposure plate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0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 H04N1/1013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with sub-scanning by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at least a part of the main-scanning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9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multi-element arrays
    • H04N1/191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multi-element arrays the array comprising a one-dimensional array, or a combination of one-dimensional arrays, or a substantially one-dimensional array, e.g. an array of staggered elements
    • H04N1/192Simultaneously or substantially simultaneously scanning picture elements on one main scanning line
    • H04N1/193Simultaneously or substantially simultaneously scanning picture elements on one main scanning line using electrically scanned linear arrays, e.g. linear CCD arr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81Image read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Exposure Or Original Feeding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原稿按压装置、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原稿按压装置包括:原稿按压盖,具有第一侧边和与该第一侧边相对的第二侧边,原稿按压盖能够对安装有接触玻璃的壳体进行打开或关闭;支承构件,在第一侧边一侧把原稿按压盖转动自如地支承在壳体上;板构件,连接在原稿按压盖上,用于把原稿按压在接触玻璃上;第一弹性构件,位于第一侧边一侧,设置在板构件和原稿按压盖之间,向原稿施加按压力;以及第二弹性构件,位于第二侧边一侧,设置在板构件和原稿按压盖之间,以比第一弹性构件的按压力小的按压力向原稿施加按压力。由此,可以减轻打开原稿按压盖时的力,提高原稿按压盖的操作性能。

Description

原稿按压装置、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把原稿按压在规定的图像读取位置上的原稿按压装置、具有该原稿按压装置的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安装有该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根据原稿图像把图像形成在纸上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进行图像形成的装置主体、原稿按压装置以及图像读取部。一般来说,原稿按压装置转动自如地支承在图像读取部壳体的一端上。放置在图像读取部的接触玻璃上的原稿被原稿按压装置按压在图像读取位置上,图像读取部光学读取该原稿的图像面。
在采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使感光鼓预先带电,并向该感光鼓的表面照射根据原稿图像的图像数据进行调制后的激光束,来形成静电潜影。接着,把显影后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纸上并进行定影。其中,在原稿从图像读取部浮起的状态下,不能正确地读取图像面。因此,公开了在原稿按压装置上设置了缓冲构件的技术(例如,参照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8-201935号)。
在该现有技术中,伴随着原稿按压装置从转动位置离开,使缓冲构件的厚度逐渐变厚。由此,可以在图像读取位置的全部范围内防止原稿浮起。
但是,在该技术中,原稿按压装置和图像读取部贴紧度非常高,在读取图像面后,用户很难打开原稿按压装置。此外,当用户用力快速打开原稿按压装置时,有时会发生图像读取部吸着在原稿按压装置上被一起抬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防止原稿浮起并容易打开的原稿按压装置、具有该原稿按压装置的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安装有该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为了达成该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原稿按压装置,用于按压放置在接触玻璃上的原稿,其包括:原稿按压盖,具有第一侧边和与该第一侧边相对的第二侧边,所述原稿按压盖能够对安装有所述接触玻璃的壳体进行打开或关闭;支承构件,在所述第一侧边一侧把所述原稿按压盖转动自如地支承在所述壳体上;板构件,连接在所述原稿按压盖上,用于把所述原稿按压在所述接触玻璃上;第一弹性构件,位于所述第一侧边一侧,设置在所述板构件和所述原稿按压盖之间,向所述原稿施加按压力;以及第二弹性构件,位于所述第二侧边一侧,设置在所述板构件和所述原稿按压盖之间,以比所述第一弹性构件的按压力小的按压力向所述原稿施加按压力。
按照这种结构,如果把原稿按压盖朝向覆盖图像读取部的方向(关闭的方向)转动,则板构件从第一侧边一侧开始依次与原稿抵接。而且,如果板构件直到第二侧边一侧都与原稿抵接,则原稿按压盖成为覆盖图像读取部的关闭状态。此时,由于板构件利用第一弹性构件和第二弹性构件的按压力把原稿按压在接触玻璃上,所以能防止原稿浮起。
其中,配置在第二侧边一侧的第二弹性构件的按压力比第一弹性构件的按压力小。因此,如果把原稿按压盖朝向使图像读取部露出的方向(打开的方向)转动,则首先在按压力小的第二弹性构件位置的按压板和接触玻璃之间的负压消失,原稿按压盖从该部位开始,像翻起(揭下)那样地打开从而使图像读取部露出。结果,与以往相比,可以减轻打开原稿按压盖以使图像读取部露出时的力,使用户操作原稿按压盖时的操作性能变好。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弹性构件的厚度比所述第一弹性构件的厚度薄。按照这种结构,可以容易地形成第一弹性构件和第二弹性构件的按压力差。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的是:所述原稿按压装置还包括面连接件,该面连接件用于把所述板构件连接在所述原稿按压盖上。按照这种结构,由于可以容易地从原稿按压盖上装拆板构件,所以即使板构件破损也容易更换。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弹性构件为一个,该一个第二弹性构件在所述第二侧边一侧被配置在所述接触玻璃的一个角部的附近。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侧边一侧的第一弹性构件,该位于所述第二侧边一侧的第一弹性构件被配置在所述接触玻璃的另一个角部的附近。按照这种结构,能够以配置有第二弹性构件的接触玻璃的一个角部附近作为起点使板构件翻起,从而可以更容易地消除按压板和接触玻璃之间的负压。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的是:所述原稿按压装置还包括被配置在所述第二侧边一侧的第一弹性构件,其中,所述第二弹性构件被配置在比所述第二侧边一侧的第一弹性构件更靠向所述板构件的周向边缘一侧。按照这种结构,不仅能很好地消除负压,而且通过在第二侧边一侧也设置第一弹性构件,还可以全面地按压原稿。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的是:所述原稿按压装置还包括手柄部,该手柄部安装在所述原稿按压盖上,用于打开所述原稿按压盖,其中,所述第二弹性构件被配置在所述手柄部的旁边。按照这种结构,由于在最接近提供打开原稿按压盖的力的部分配置按压力弱的第二弹性构件,所以可以迅速地消除负压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所述原稿按压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手柄部的旁边的第一弹性构件,其中,所述第二弹性构件被配置在比所述手柄部的旁边的第一弹性构件更靠向所述板构件的周向边缘一侧。按照这种结构,不仅能很好地消除负压,而且还可以全面地按压原稿。
特别优选的是:所述手柄部在所述原稿按压盖关闭的状态下,位于所述接触玻璃的一个角部的附近;所述原稿按压装置还包括被配置在所述第二侧边一侧的第一弹性构件,其中,与所述接触玻璃的四个角部对应,在所述第一侧边一侧和所述第二侧边一侧各配置两个第一弹性构件;所述第二弹性构件为一个,该一个第二弹性构件被配置在配置有所述手柄部的所述接触玻璃的一个角部的附近,并且被配置在比与该一个角部对应配置的所述第一弹性构件更靠向所述板构件的周向边缘一侧。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的是:所述原稿按压装置还包括:原稿盘,用于放置原稿;出纸盘,用于排出所述原稿;以及原稿自动输送机构,用于把原稿盘上的原稿经由原稿图像的读取位置向所述出纸盘排出。虽然为了把具有这种原稿自动输送功能的原稿按压装置抬起,一般来说需要很大的力,但是如果应用本发明,则用很小的力就可以将其抬起。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包括:图像读取部,具有用于放置原稿的接触玻璃和支承该接触玻璃的壳体;以及原稿按压装置,用于按压在所述接触玻璃上放置的原稿;其中,该原稿按压装置具有以上所述的结构。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图像读取装置,用于读取原稿图像;以及装置主体,用于支承所述图像读取装置,该装置主体具有图像形成部,用于根据所述图像读取装置读取到的原稿图像的数据,在纸上形成图像;其中,该图像读取装置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
按照这种结构,除了上述的作用效果之外,由于原稿按压盖的操作性能良好,所以能够提供不管身体是否有残疾、不管年龄老幼、大多数人都能够使用的图像读取装置或图像形成装置。
如上所述,按照本发明,通过使配置在与原稿按压盖的转动位置(第一侧边)相反一侧(第二侧边)的第二弹性构件的按压力减小,可以提供一种能防止原稿浮起并且提高原稿按压盖的操作性能的原稿按压装置以及具有该原稿按压装置的图像读取装置和具有该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简要表示本发明图像读取装置实施方式涉及的数码复合机的正面剖视图。
图2是原稿按压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原稿按压装置的正面剖视图。
图4是表示原稿按压装置的下表面的仰视图。
图5是在图4的原稿按压装置中拆下了按压板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沿图5的VI-VI线的剖视图。
图7是沿图5的VII-VII线的剖视图。
图8是从上面观察按压板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弹性构件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0是表示变形实施方式的原稿按压装置的下表面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表示作为图像形成装置一个例子的数码复合机1的正面剖视图。本实施方式的数码复合机1包括:装置主体2,具有在纸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9;图像读取部7,配置在装置主体2的上部;以及原稿按压装置20,安装在装置主体2的上面,即图像读取部7的上侧。数码复合机1是体内排纸型,在图像读取部7的下侧形成出纸盘14。
原稿按压装置20是能够把原稿自动输送到规定的图像读取位置的原稿输送装置(ADF:自动供稿装置)。具体地说,当把数码复合机1作为复印机、传真机或网络扫描仪使用时,由该原稿按压装置20输送原稿,并通过图像读取部7光学读取该原稿的图像面。
另一方面,在装置主体2的下部配置有前部装卸式的供纸装置。具体地说,具有沿装置主体2的高度方向上下两层的供纸盒3。各供纸盒3都能够对装置主体2进行装拆,如果向数码复合机1的正面一侧抽出,则供纸盒3的内部对外敞开,另一方面,如果向数码复合机1的后侧推入,则供纸盒3的内部被关闭。
在图1中由实线所示的箭头表示纸P的输送路径及其输送方向。在各供纸盒3中以层叠状态存放有图像形成前的各种纸P,该纸P被一张一张分离,从供纸盒3向左侧方向送出。而且,通过沿装置主体2的左侧面设置的输送通道4把纸P向上方输送。
此外,在装置主体2的右侧面具有开关式的手动供纸盘5。从手动供纸盘5送出的纸通过输送通道6输送,接着,通过输送通道4向上方输送。
在装置主体2的内部,在输送通道4的纸输送方向上,在下游一侧依次配置有对准辊17、图像形成部9以及转印部10。图像形成部9包括:感光鼓91,在圆周面上形成静电潜影和调色剂像;带电单元92,使感光鼓91的圆周面均匀带电;显影单元93,把调色剂提供到感光鼓91的圆周面上,使静电潜影显影;以及清洁单元94,用于对调色剂像转印后的感光鼓91的圆周面进行清扫。
在图像形成部9的右侧具有曝光部8和调色剂贮存器11。曝光部8包括激光光源和多面反射镜,把对应图像读取部7所读取到的原稿图像的图像数据进行调制的激光束L向图像形成部9的感光鼓91照射。调色剂贮存器11向显影单元93补充调色剂。转印部10包括转印辊,该转印辊与感光鼓91抵接,从而形成转印夹缝部,在感光鼓91的圆周面上形成的调色剂像被转印到通过所述转印夹缝部的纸P上。
在纸输送方向上比转印部10更靠向下游的一侧依次配置有定影部12以及排出分路部13。定影部12包括形成定影夹缝部的定影辊和加压辊,用于对被转印了调色剂像的纸P进行加热和加压,使调色剂像定影在纸P上。被转印调色剂像后的纸P利用通过该定影夹缝部被加热和加压。
当在纸P上进行单面印刷时,从定影部12排出的纸P经由排出辊15向出纸盘14排出。在排出分路部13和输送通道4之间配置有双面印刷用单元16。当对纸P进行双面印刷时,通过双面印刷用单元16,从定影部12排出的纸P回到输送通道4中并再次向图像形成部9送出。
图像读取部7包括:上面具有开口部的壳体7A;以及收容在该壳体内的光源、拍摄元件和光学系统(省略图示)。所述光源安装在移动框体上,用于向原稿照射光。所述拍摄元件由CCD(电荷耦合器件)等构成,接收来自原稿的反射光,并转换成电信号。所述光学系统包括反射镜和透镜,用于把所述反射光导向所述拍摄元件。在壳体7A的上面开口部中嵌入有:由ADF自动读取原稿用的第一接触玻璃40;以及用于读取用手放置的原稿的第二接触玻璃(接触玻璃)41。
图2是原稿按压装置20的立体图。原稿按压装置20包括:输送装置主体21(原稿按压盖);原稿盘22,用于放置需要自动读取的原稿图像;以及出纸盘24,用于排出原稿。输送装置主体21具有自动输送原稿的功能,可以把原稿盘22上的原稿经由作为原稿图像的读取位置的第一接触玻璃40排出到出纸盘24。
原稿盘22从输送装置主体21的中央部分向右斜上方伸出。原稿盘22通过该中央部分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在输送装置主体21上。在图像读取部7的第一接触玻璃40的位置自动被读取的原稿放置在该原稿盘22上。出纸盘24配置在原稿盘22的后侧(下侧)。
原稿按压装置20为大体扁平的长方体形状,包括:前侧边201(第二侧边),位于前侧(与用户面对的一侧);后侧边202(第一侧边),与前侧边201相对;以及左侧边203和右侧边204,与前侧边201和后侧边202垂直。如后所述,原稿按压装置20通过其后侧边202转动自如地支承在图像读取部7的壳体7A上,能够在使壳体7A的上面露出的打开姿势和覆盖壳体7A的上面的关闭姿势之间进行姿势变更。
在前侧边201的左侧部分设置有向前方突出的突出部26(手柄部;参照图4、图5)。在原稿按压装置20处于关闭姿势的状态下,突出部26位于第二接触玻璃41的一个角部附近。用户当把原稿按压装置20从所述关闭姿势变更到所述打开姿势时,把手放在突出部26的下面并抬起。
输送装置主体21在原稿盘22的左侧具有供纸盖25(参照图2、图3)。该供纸盖25的左端转动自如地支承在输送装置主体21上,使自动输送原稿的输送通道29可以向外部打开或关闭。即,图中所示状态的供纸盖25将输送通道29关闭,供纸盖25的外表面相当于输送装置主体21的顶面,另一方面,该供纸盖25的内表面作为输送通道29的导向件来发挥功能。
在此,如果供纸盖25离开原稿盘22一侧,在图2、图3中观察为绕逆时针转动,则输送通道29被打开,可以使配置在该输送通道29周围的各种辊露出。具体地说,从原稿盘22的原稿输送方向上观察,在该输送通道29中依次配置有搓纸辊30、分离辊对33以及对准辊35。
搓纸辊30设置在供纸盖25上(参照图3),与位于原稿盘22中的最上层的原稿接触,并把该原稿向分离辊对33送出。通过安装开关31检测有没有输送该原稿,通过位置传感器32检测该原稿的方向等。安装开关31和位置传感器32也设置在供纸盖25上。
分离辊对33分别设置在供纸盖25和输送装置主体21上,把该原稿以规定的输送压力向对准辊35一张一张地送出,并向接触式传感器(CIS:接触式图像传感器)37送出。接触式传感器37设置在供纸盖25的转动支承点旁边、且在输送装置主体21上,接触式传感器37与读取辊36协同动作,对原稿的下表面、即与原稿盘22直接相对一侧的面进行读取。
在原稿输送方向上比接触式传感器37更靠向下游一侧依次配置有纸导向件38、排出辊42以及出纸盘24。纸导向件38与配置在供纸盖25的转动支承点旁边的图像读取部7的第一接触玻璃40相对,配置在输送装置主体21中。经由纸导向件38和第一接触玻璃40之间输送原稿,此时,原稿的上表面、即与由接触式传感器37读取的面相反一侧的面的图像,通过图像读取部7内的反射镜和透镜等光学系统由CCD来进行读取。图像面被读取后的原稿经由排出辊42向出纸盘24排出。
而且,除了同时读取上述原稿的正反面之外,也可以利用配置在原稿盘22和出纸盘24之间的翻转盘23,仅单面地读取图像。即,如果在第一接触玻璃40的位置读取原稿的上表面,则向图3中位于右斜上方的翻转盘23送出,该上表面以与翻转盘23直接相对的状态到达翻转盘23。之后,如果该翻转盘23上的原稿向输送通道29转回,向左斜上方送出,则该原稿的下表面在第一接触玻璃40的位置被读取。
此外,如图3所示,原稿按压装置20具有检测传感器34,用于检测原稿是否卡住。此外,如图2所示,在前侧边201的一侧具有嵌入透明或半透明的透过构件28的窗口部27。由此,即使在供纸盖25关闭的状态下,用户也可以看清输送通道29。
本实施方式的原稿按压装置20的后侧边202,在数码复合机1的背面一侧利用合叶单元48(支承构件)转动自如地支承在装置主体2上(参照图4)。由此,原稿按压装置20(输送装置主体21)可以对图像读取部7进行打开或关闭。用户当用手把原稿放置在读取用的第二接触玻璃41上时,握住突出部26把输送装置主体21抬起使其为打开姿势,使第二接触玻璃41的表面露出。然后,把原稿放置在第二接触玻璃41上,并使输送装置主体21成为关闭姿势。之后,通过按下没有图示的操作按钮,由图像读取部7读取该原稿的图像面。
在输送装置主体21的下表面上连接有树脂制的按压板43(板构件)。该按压板43的安装位置,在输送装置主体21为关闭姿势的状态下,与第二接触玻璃41(参照图3)相面对。当输送装置主体21为关闭姿势时,按压板43向第二接触玻璃41按压放置在第二接触玻璃41上的原稿。由此,原稿的读取面与第二接触玻璃41紧密贴合,从而能可靠地进行图像读取。
本实施方式的按压板43通过多个弹性构件连接在输送装置主体21的下表面上。具体地说,在输送装置主体21的下表面中能够与第二接触玻璃41相对的位置上配置有:四个第一弹性构件49(49A~49D),以规定的按压力按压原稿;以及一个第二弹性构件50,以比所述第一弹性构件49的按压力小的按压力按压原稿(参照图5)。
在能够与第二接触玻璃41相对的范围内,分别在后侧边202一侧配置两个第一弹性构件49,在前侧边201一侧配置两个第一弹性构件49。具体地说,如图5所示,在左侧的合叶单元48A旁边配置一个第一弹性构件49A,在右侧的合叶单元48B旁边也配置一个第一弹性构件49B。还在前侧边201一侧的与第一弹性构件49B相对应的位置上配置一个第一弹性构件49C。同样,在前侧边201一侧的与第一弹性构件49A相对应的位置上也配置一个第一弹性构件49D。即,四个第一弹性构件49A~49D中的每一个分别与第二接触玻璃41的四个角部相对应。
在能与第二接触玻璃41相对的范围内的前侧边201一侧,把第二弹性构件50配置在突出部26(手柄部)的旁边(第二接触玻璃41的一个角部的附近)。在此,虽然在突出部26旁边也存在第一弹性构件49D,但与该第一弹性构件49D相比,第二弹性构件50配置在更靠近按压板43的周向边缘一侧(更靠近前侧边201)。即,在更接近突出部26的位置上配置第二弹性构件50。
图6是沿图5的VI-VI线的剖视图。第一弹性构件49D(49)包括:主体框架60、弹簧62、按压构件64以及面连接件66。主体框架60具有朝向按压板43开口的开口部,并且具有在该开口部的内侧突出设置的中空的第一凸起部601。该主体框架60以开口部朝下的状态固定在输送装置主体21的下表面上。按压构件64也具有开口部,并且具有在该开口部的内侧突出设置的中空的第二凸起部641。第二凸起部641的内径比第一凸起部601的外径大,通过第一凸起部601和第二凸起部641使主体框架60和按压构件64嵌合。弹簧62介于第一凸起部601的底面和第二凸起部641的底面之间,使按压构件64向按压板43压靠。此外,在按压构件64的下表面上粘接有面连接件66。
图7是沿图5的VII-VII线的剖视图。第二弹性构件50包括平板状的框架70、海绵74以及面连接件76。框架70固定在输送装置主体21的下表面上。海绵74是利用处于压缩状态来产生弹性反力的构件,海绵74的上表面粘接在框架70的下表面上。面连接件76粘接在海绵74的下表面上。
如上所述,第一弹性构件49具有作为产生按压力构件的弹簧62,此外,第二弹性构件50具有作为产生按压力的构件的海绵74。与海绵74相比,弹簧62产生的弹力更强,结果第二弹性构件50产生的按压力比第一弹性构件49产生的按压力小。因此,第一弹性构件49强有力地按压按压板43。
图8是从上面观察按压板43的立体图。在按压板43的标有机械号码等的上表面安装有四个第一面连接件51和一个第二面连接件52。第一弹性构件49的各面连接件66与第一面连接件51卡合,第二弹性构件50的面连接件76与第二面连接件52卡合。通过这些面连接件分别卡合,按压板43连接在输送装置主体21的下表面上。
下面说明数码复合机1的动作。当进行手动复印的情况时,用户把原稿按压装置20(输送装置主体21)转动到打开姿势,在第二接触玻璃41上放置原稿。之后,如果转动输送装置主体21使其成为关闭姿势,则被放置的原稿与按压板43接触,并利用输送装置主体21的重量、第一弹性构件49的按压力以及第二弹性构件50的按压力把该原稿向第二接触玻璃41按压。接着,如果用户按下开始复印按钮,则通过图像读取部7光学读取原稿的图像。
另一方面,在进行上述的原稿读取动作的同时,在装置主体2内从供纸盒3或手动供纸盘5把纸P一张一张分离并送出,使该纸P到达装置主体2内的对准辊17。对准辊17矫正纸的走偏,同时边计算在感光鼓91上所形成的调色剂图像的时机,边把纸向转印部10送出。
此外,基于来自未图示的控制器的图像数据,由曝光部8对感光鼓91的圆周面照射激光束L。由此,在感光鼓91上形成原稿图像的静电潜影,接着利用显影单元93使该静电潜影显影。通过显影,在感光鼓91的圆周面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在转印部10中该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纸上。
之后,把纸P以承载了未定影调色剂图像的状态向定影部12送出,使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纸P上。从定影部12排出的纸P,通过排出分路部13被排出到出纸盘14上。
相对于所述单面印刷,当进行双面印刷时,从定影部12排出的纸在向出纸盘14排出之前,被引导回双面印刷用单元16一侧。该纸通过输送通道4被再次向转印部10送出。在这种情况下,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纸的还未被印刷的面上。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原稿按压装置20包括:输送装置主体21;合叶单元48,转动自如地支承在该输送装置主体21的后侧边202一侧上;按压板43;第一弹性构件49;以及第二弹性构件50。如果把输送装置主体21朝向覆盖图像读取部7的方向(关闭的方向)转动,则按压板43在通过第一弹性构件49和第二弹性构件50进行按压的状态下覆盖图像读取部7的上面。由于按压板43利用第一弹性构件49和第二弹性构件50的按压力,把原稿按压在第二接触玻璃41上,所以能防止原稿浮起。
原稿被读取后,用户握住突出部26把输送装置主体21抬起(将其转动)使其成为打开姿势,并取出第二接触玻璃41上的原稿。在此,与突出部26最接近的第二弹性构件50的按压力设定为比第一弹性构件49的按压力小。即,输送装置主体21最初被抬起的部分附近的按压力比其他部位的按压力小。
因此,如果把输送装置主体21朝向使图像读取部7露出的方向(打开的方向)转动,则首先按压力小的第二弹性构件50附近的按压板43和第二接触玻璃41之间的负压消失。接着,第一弹性构件49(49D,49C)附近的按压板43和接触玻璃41之间的负压消失。
由此,如果负压具有时间差地被消除,则输送装置主体21能够从第二弹性构件50的配置部位开始,像翻起(揭下)那样地打开从而使图像读取部7露出。结果,与以往的结构(即,按压板和接触玻璃之间的贴紧度高,原稿按压盖很难抬起,且如果把该原稿按压盖用力快速抬起,则按压板和接触玻璃吸着在一起的结构)相比,可以减轻打开输送装置主体21以使图像读取部7露出时的力,换句话说,可以减轻抬起输送装置主体21的力。因此,可以使用户很好地操作输送装置主体21。
此外,由于按压板43和输送装置主体21通过面连接件51、52、66、76连接,所以可以容易地从输送装置主体21上装拆该按压板43。因此,假设在按压板43上有破损或脏污也能够容易更换。
而且,具有ADF功能的原稿按压装置20一般重量约为15kg左右,为了把该原稿按压装置20从图像读取部7抬起,需要非常大的力。但是,当抬起原稿按压装置20时,通过把按压力小的第二弹性构件50配置在用户握住的突出部26的最近处,可以抑制按压板43和第二接触玻璃41之间的贴紧程度,从而可以迅速地消除负压。因此,用户用很小的力就可以把原稿按压装置20抬起,原稿按压装置20的使用性良好。此外,由于原稿按压装置20的使用性良好,所以可以提供不管身体是否有残疾,不管年龄老幼,大多数人都能够使用的数码复合机1。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例如,也可以设置多个上述的按压力小的第二弹性构件50。此外,原稿按压装置并不限定于ADF,也可以是板状的原稿压板。
此外,第一弹性构件和第二弹性构件在按压力上只要有差异即可,并不限定于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通过压靠构件的种类(弹簧62和海绵74)来调整按压力的方法。例如,如图9所示,第一弹性构件49和第二弹性构件50的压靠构件也可以都是海绵,并可以使第二弹性构件50的厚度比第一弹性构件49的厚度薄。在这种情况下也和上述情况相同,首先,厚度薄的第二弹性构件50附近的按压板43和第二接触玻璃41之间的负压消失,接着,第一弹性构件49附近的负压消失。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表示了在输送装置主体21的前侧边201一侧,把突出部26形成于第二接触玻璃41的一个角部附近的例子,但如图10所示,也可以是不存在突出部26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用户握住前侧边201下侧部分的适当位置,把原稿按压装置20从所述关闭姿势变更成所述打开姿势。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如果在前侧边201一侧,第二接触玻璃41的一个角部的附近配置一个第二弹性构件50,则可以把该一个角部附近作为消除负压的起点部分,来使按压板43翻起。因此,例如即使用户握住前侧边201的左右方向中央部位,把原稿按压装置20抬起,也可以容易地消除按压板43和第二接触玻璃41之间的负压。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表示的是图像形成装置具体化为数码复合机1的例子,但是本发明当然也能够适用于具有原稿按压装置的复印机、打印机等。

Claims (12)

1.一种原稿按压装置,用于按压放置在接触玻璃上的原稿,其特征在于包括:
原稿按压盖,具有第一侧边和与该第一侧边相对的第二侧边,所述原稿按压盖能够对安装有所述接触玻璃的壳体进行打开或关闭;
支承构件,在所述第一侧边一侧把所述原稿按压盖转动自如地支承在所述壳体上;
板构件,连接在所述原稿按压盖上,用于把所述原稿按压在所述接触玻璃上;
第一弹性构件,位于所述第一侧边一侧,设置在所述板构件和所述原稿按压盖之间,向所述原稿施加按压力;以及
第二弹性构件,位于所述第二侧边一侧,设置在所述板构件和所述原稿按压盖之间,以比所述第一弹性构件的按压力小的按压力向所述原稿施加按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稿按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构件的厚度比所述第一弹性构件的厚度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稿按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面连接件,该面连接件用于把所述板构件连接在所述原稿按压盖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稿按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构件为一个,该一个第二弹性构件在所述第二侧边一侧被配置在所述接触玻璃的一个角部的附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原稿按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侧边一侧的第一弹性构件,该位于所述第二侧边一侧的第一弹性构件被配置在所述接触玻璃的另一个角部的附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稿按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被配置在所述第二侧边一侧的第一弹性构件,其中,
所述第二弹性构件被配置在比所述第二侧边一侧的第一弹性构件更靠向所述板构件的周向边缘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稿按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手柄部,该手柄部安装在所述原稿按压盖上,用于打开所述原稿按压盖,其中,
所述第二弹性构件被配置在所述手柄部的旁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原稿按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手柄部的旁边的第一弹性构件,其中,
所述第二弹性构件被配置在比所述手柄部的旁边的第一弹性构件更靠向所述板构件的周向边缘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原稿按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柄部在所述原稿按压盖关闭的状态下,位于所述接触玻璃的一个角部的附近,
所述原稿按压装置还包括被配置在所述第二侧边一侧的第一弹性构件,其中,与所述接触玻璃的四个角部对应,在所述第一侧边一侧和所述第二侧边一侧各配置两个第一弹性构件,
所述第二弹性构件为一个,该一个第二弹性构件被配置在配置有所述手柄部的所述接触玻璃的一个角部的附近,并且被配置在比与该一个角部对应配置的所述第一弹性构件更靠向所述板构件的周向边缘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稿按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原稿盘,用于放置原稿;
出纸盘,用于排出所述原稿;以及
原稿自动输送机构,用于把原稿盘上的原稿经由原稿图像的读取位置向所述出纸盘排出。
11.一种图像读取装置,用于读取原稿图像,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读取部,具有用于放置原稿的接触玻璃和支承该接触玻璃的壳体;以及
原稿按压装置,用于按压放置在所述接触玻璃上的原稿;其中,
所述原稿按压装置为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原稿按压装置。
12.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读取装置,用于读取原稿图像;以及
装置主体,用于支承所述图像读取装置,该装置主体具有图像形成部,该图像形成部用于根据所述图像读取装置读取到的原稿图像的数据,在纸上形成图像;其中,
所述图像读取装置为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
CN2009101714436A 2008-09-10 2009-09-04 原稿按压装置、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16730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32612 2008-09-10
JP2008232612 2008-09-10
JP2008232612A JP5130166B2 (ja) 2008-09-10 2008-09-10 原稿押さえ装置及びこれを搭載した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73070A true CN101673070A (zh) 2010-03-17
CN101673070B CN101673070B (zh) 2012-08-29

Family

ID=417994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714436A Active CN101673070B (zh) 2008-09-10 2009-09-04 原稿按压装置、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265540B2 (zh)
JP (1) JP5130166B2 (zh)
CN (1) CN10167307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41522A (zh) * 2016-03-29 2017-10-10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
CN107920183A (zh) * 2016-10-11 2018-04-17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输稿器装置、成像设备和附接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09317B2 (en) * 2008-11-20 2011-03-22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Document fee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JP4930580B2 (ja) 2009-12-25 2012-05-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読取装置
KR102165652B1 (ko) * 2014-05-22 2020-10-14 휴렛-팩커드 디벨롭먼트 컴퍼니, 엘.피. 화상독취장치 및 이를 갖춘 복합기
JP6402975B2 (ja) * 2014-06-30 2018-10-1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US10129422B2 (en) * 2015-09-30 2018-11-13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Image read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821377B2 (ja) * 2016-10-11 2021-01-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849378B2 (ja) 2016-10-11 2021-03-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542168B2 (en) 2016-10-11 2020-01-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a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821378B2 (ja) 2016-10-11 2021-01-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838922B2 (ja) 2016-10-11 2021-03-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18148A (ja) * 1986-11-05 1988-05-23 Sharp Corp 複写機の原稿押え装置
JPS63298330A (ja) * 1987-05-29 1988-12-06 Toshiba Corp 画像処理装置
JPH0261632A (ja) * 1988-08-26 1990-03-01 Matsushita Graphic Commun Syst Inc 原稿押え装置
JPH0456945A (ja) * 1990-06-26 1992-02-24 Matsushita Graphic Commun Syst Inc 原稿押え装置
JPH0527339A (ja) * 1991-07-19 1993-02-05 Ricoh Co Ltd 原稿押え装置
JPH08201935A (ja) 1995-01-25 1996-08-09 Ricoh Co Ltd 画像読取装置
US5574542A (en) * 1996-02-14 1996-11-12 Agfa Division, Bayer Corporation Scanner cover
JP2000010212A (ja) * 1998-06-19 2000-01-14 Ricoh Co Ltd 原稿読取装置
JP2001075194A (ja) * 1999-09-06 2001-03-23 Canon Inc 画像読取装置
US6405017B1 (en) * 1999-06-09 2002-06-1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Original document holding apparatus and original document reading apparatus
JP3715890B2 (ja) * 2000-12-28 2005-11-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自動原稿給送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EP1260876B1 (en) * 2001-05-25 2013-05-22 Ricoh Company, Ltd. A platen cover, image scann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the cover
JP4072473B2 (ja) * 2002-10-01 2008-04-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6990311B2 (en) * 2003-03-26 2006-01-24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limiting media movement on an imaging apparatus
JP3640955B2 (ja) * 2003-07-24 2005-04-2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原稿搬送装置、原稿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70523A (ja) * 2003-08-26 2005-03-17 Canon Finetech Inc 原稿押さえ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KR100753189B1 (ko) * 2004-01-12 2007-08-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커버장치가 개선된 화상판독장치
JP2006113496A (ja) * 2004-10-18 2006-04-27 Sharp Corp 原稿読取装置
JP4333569B2 (ja) * 2004-11-26 2009-09-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原稿読取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84701A (ja) * 2004-12-28 2006-07-13 Funai Electric Co Ltd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
JP2006311334A (ja) * 2005-04-28 2006-11-09 Ricoh Co Ltd 原稿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152185A (ja) * 2006-12-20 2008-07-03 Kyocera Mita Corp 原稿搬送装置
JP4378493B2 (ja) * 2007-04-27 2009-12-0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41522A (zh) * 2016-03-29 2017-10-10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
CN107241522B (zh) * 2016-03-29 2019-05-17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
CN107920183A (zh) * 2016-10-11 2018-04-17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输稿器装置、成像设备和附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130166B2 (ja) 2013-01-30
JP2010068246A (ja) 2010-03-25
US20100061782A1 (en) 2010-03-11
US8265540B2 (en) 2012-09-11
CN101673070B (zh) 2012-08-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73070B (zh) 原稿按压装置、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US789409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controller to control operation based on open or closed state of upper portion of apparatus
CN101673069B (zh) 供稿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5129293B2 (ja) 給紙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20070223055A1 (en) Multifunction apparatus
JP2007049300A (ja)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
US9170548B2 (en) Sheet discharge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the same
JP3639614B2 (ja) 多機能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15321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459754B (zh) 具有带接触玻璃的图像读取部的图像形成装置
JP7232145B2 (ja) 原稿送り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00605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790324B2 (ja)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読取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021832B2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710614B2 (en) Image forming device
JP2011061307A (ja)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989199B2 (ja) 読取装置
CN115361478B (zh) 复合机
JP6812259B2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0790942B2 (ja) 読取装置
JP3623464B2 (ja) 原稿読取装置及びそれが組み込まれ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936724B2 (ja) 原稿送り装置、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336278A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2534914B2 (ja) 読取装置
JP2010064851A (ja) 原稿送り装置及びこれを搭載した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Applicant after: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KYOCERA CORP TO: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