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54011B - 输墨装置和润湿装置分析 - Google Patents

输墨装置和润湿装置分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54011B
CN101654011B CN200910163492.5A CN200910163492A CN101654011B CN 101654011 B CN101654011 B CN 101654011B CN 200910163492 A CN200910163492 A CN 200910163492A CN 101654011 B CN101654011 B CN 1016540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inking
surface coverage
covered area
reference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6349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54011A (zh
Inventor
P·埃尔特
N·普法伊菲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Original Assignee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filed Critical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Publication of CN1016540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540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540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540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33/00Indicating, counting, warning,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B41F33/0036Devices for scanning or checking the printed matter for quality contr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33/00Indicating, counting, warning,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B41F33/0036Devices for scanning or checking the printed matter for quality control
    • B41F33/0045Devices for scanning or checking the printed matter for quality control for automatically regulating the ink suppl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101/00Printing
    • Y10S101/45Sensor for ink or dampening fluid thickness or densit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101/00Printing
    • Y10S101/47Automatic or remote control of metering blade pos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Inking, Control Or Cleaning Of Prin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控制印刷机(1)中的输墨装置(16,17)和/或润湿装置(18,19)的方法,其中,所述输墨装置(16,17)具有多个区。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对于所述输墨装置(16,17)中的墨区借助于计算机(5)获得与表面覆盖相关的和/或与位置相关的参考值,对于每个墨区计算所检测的颜色测量值与所述参考值的偏差,将所计算的偏差与储存在该计算机(5)中的、与着墨问题的原因对应的数据相比较,该计算机(5)通过与所述数据的比较获得输墨装置(16,17)和/或润湿装置(18,19)中的着墨问题的原因。

Description

输墨装置和润湿装置分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控制印刷机中的输墨装置和/或润湿装置的方法,其中,所述输墨装置具有多个区。
背景技术
胶版印刷机具有多个印刷装置,其中,每个印刷装置具有一个输墨装置和一个润湿装置。至少输墨装置大多在整个印刷宽度上观察分成多个区,由此,油墨施加可分区地计量,因此,着墨问题可精确地调整。这种分区的输墨装置尤其是在单张纸胶版印刷机中使用。但为了实现最佳的油墨计量,不仅输墨装置必须分区地调节准确,而且润湿剂计量也必须正确地进行。此外,这两个调节过程可与印刷机中的其它调节过程重叠。因此,对于一个印刷机的操作者来说,当印刷图像没有提供期望的结果时,看出可能的错误调节的原因并不太容易。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控制印刷机中的输墨装置和/或润湿装置的方法,其中,输墨装置具有多个区,由此,操作人员可容易地确定着墨问题的原因,必要时可向操作人员建议辅助措施。
根据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控制印刷机中的输墨装置和/或润湿装置的方法,其中,输墨装置具有多个区,其中,对于输墨装置中的墨区借助于计算机获得与表面覆盖相关的和/或与位置相关的参考值,对于每个墨区计算所检测的颜色测量值与参考值的偏差,将所计算的偏差与储存在计算机中的、与着墨问题的原因对应的数据相比较,计算机通过与所述数据的比较获得输墨装置和/或润湿装置中的着墨问题的原因。
根据本发明,该任务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来解决。本发明的有利构型可从下述技术方案和附图中获知。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不仅可在单张纸胶版印刷机中使用,而且可在卷筒纸胶版印刷机中使用,这些印刷机具有输墨装置,所述输墨装置具有多个墨区。该方法在此与印刷机的控制计算机、颜色测量装置以及输墨装置和润湿装置中的调节装置共同作用地执行。首先,在控制计算机中对于输墨装置中的墨区获得与表面覆盖相关的参考值。原则上,参考值基于当前的区域表面覆盖值和相应的墨区值获得,即参考值与位置和表面覆盖相关。在印刷机中或印刷机外部生产的承印物上检测颜色测量值,这些颜色测量值符合目的地对于每个墨区都存在。然后,控制计算机在参考值与所检测的颜色测量值之间获得可能的偏差,这些偏差必须被调整。然后,控制计算机将这样计算的偏差与存储的数据相比较,这些数据与着墨问题的原因对应。这些数据例如可以以曲线形式储存。通过所计算的偏差与所述数据的比较获得着墨问题的原因,由此可在输墨装置和/或润湿装置中进行准确的调节。计算机也可自动地在印刷机中进行调节。
在所储存的数据以曲线形式存储的情况下,为此所计算的偏差也形成一条曲线。然后,借助于该曲线的外形例如可推断出着墨问题。如果得到水平的平衡直线,则一切正常。但如果出现倾斜的平衡直线,则一侧有或多或少的油墨被施加在纸上,并且例如润湿装置辊必须在一侧被打开或挤压。如果这些曲线的比较得到一个浴缸形状,则润湿辊摆动必须得到校正。以此方式,着墨问题的原因可直观地被表示并且输送给相应的校正。
在本发明的第一构型中提出,与着墨问题的原因对应的数据存储在一个数据库中,计算机与该数据库相连接。在数据库中例如与曲线相联系地存储有对应的原因,控制计算机可将这些曲线与所获得的偏差相比较,以便考虑偏差的原因。数据库由此包含根据过去产生的着墨问题与相应偏差值相联系地获得的规律。多个印刷机计算机则可访问该数据库。此外,数据库可在任意时刻用关于原因与偏差之间的关系的新知识来丰富。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构型中提出,对于着墨问题所获得的原因在显示装置上显示。在该实施形式中,在屏幕上向操作人员首先显示着墨问题的原因,由此,操作人员本身可通过相应的辅助措施作出决定。如果原因不是单义的,则向操作人员显示多个原因。此外,在一个优选实施形式中提出了相应的辅助措施,操作人员可通过其输入来操作和选择这些辅助措施。以此方式替操作人员获得着墨问题的原因并且界定出可能的原因,由此,探究着墨问题的原因得到简化。此外可建议辅助措施,由此,操作人员仅需在所建议的辅助措施之间作出选择。
此外,有利地提出,参考值通过以平均化来进行表面覆盖区域中的相应墨区的开启值的聚类而获得。通常,对于每个墨区存在不同的表面覆盖值。为了可作出统计学陈述,具有类似表面覆盖的墨区汇聚成所谓的簇。用于聚类的区域可以是任意的,但优选这些区域是等距的或与敏感度相关的。在等距的情况下,例如百分之0至100的表面覆盖区域划分成10个部分。在此,百分之0至10的全部表面覆盖例如配置给百分之5簇,百分之11至20的表面覆盖配置给百分之15的簇,等等。但在极端情况下,一个簇也可包括百分之0至100表面覆盖的全部值区域,于是仅得到一个部分。在与敏感度相关的聚类的情况下,在表面覆盖低的情况下,与高的表面覆盖相比较考虑明显显著的相关性。为此,簇在表面覆盖低的情况下汇聚得较窄,在表面覆盖高的情况下汇聚得较宽。因此,百分之0至1的值可配置给百分之一簇,百分之2至4的值配置给百分之3簇,百分之4至6的值配置给百分之5簇,百分之6至10的值配置给百分之8簇,百分之10至14的值配置给百分之12簇,百分之15至21的值配置给百分之18簇,直到刻度(Skala)的另一端,百分之80至100的值配置给百分之90簇。可以看出,簇在表面覆盖低的情况下比在表面覆盖高的情况下汇聚得窄。
此外,有意义的也可以是,聚类在现有特性曲线的格点(Stützstelle)处被平衡。如果例如油墨预调节特性曲线对于百分之0、1、5、10、30、70、100表面覆盖值存在,则可这样选择簇,使得这些簇与格点重合,即存在下列簇划分:百分之0至0.5配置给百分之0簇,百分之0.5至2配置给百分之1簇,百分之2至7配置给百分之5簇,百分之7至20配置给百分之10簇,百分之20至50配置给百分之30簇,百分之50至80配置给百分之70簇,百分之80至100配置给百分之100簇。为了提高计算的精度,也可取代额定的簇值而使用簇的全部元素的纯平均值。这使得簇可汇聚得较宽,而不由于表面覆盖配置而产生较大的不精确性。此外,在一个簇内可对值进行附加分析。可进行离群点检测,即对值检测离群点,由此可过滤掉测量误差。此外,对一个簇的值可使用标准偏差如形成平均值。如果在标准偏差的情况下在一个簇内存在足够的值并且一个簇内的标准偏差过高,则这表明印刷问题。
在形成平均值时可进行残差分析。对于残差在此应理解为由估计值与经验值之间的差得到的偏差。并且这也可以以聚类方式进行。如果在一个簇内存在足够的值,则可研究各个测量值与平均值的偏差。这基本上是一个簇内的测量值的标准偏差。如果该标准偏差非常高,则进行更详细分析。如果偏差在统计学上发散并且不存在偏差与页张上的位置的相关性,则表明下列问题。如果表面覆盖区域不表现出奇特性,则印刷过程不稳定并且接收了过多的润湿剂。而如果由于表面覆盖突变而产生发散,则应认为,输墨装置中的侧面匀墨调节得不正确。
残差可很好地通过函数来描述,例如作为与墨区相关的直线。此外,残差分析可关于承印物来进行。在此,分析方法也如在一个簇内中那样来使用。此外,残差或者可汇聚成一个虚拟特性曲线,或者可汇聚成各个簇的平均值。如在一个簇内的分析中那样,在此也区分三种情况。存在统计学发散,其中,大的值表明不稳定的印刷过程。由于印版内部的表面覆盖突变而存在发散,这导致:虽然在机器中不存在错误调节,但特性曲线的学习可能非常困难。如果残差表示墨区的函数,则存在相应的错误调节。如果例如涉及斜直线,则湿度在一侧过高。取而代之,如果函数涉及抛物线,则湿度在两侧过高或过低。
不言而喻,用于获得参考值和由此进行的分析的所述方法也可相互组合。因此,尤其是相应墨区的打开值的聚类和基于虚拟的油墨预调节特性曲线的参考值获得可相互联系。对于虚拟特性曲线应理解为这样的特性曲线:在这种特性曲线中进行过滤或平均值形成。此外,为了将该系统设计得更稳健,过滤或平均值形成可在多个印刷作业或调节步骤上进行。在多个印刷作业上的时间进程上,涉及题材提出的问题可与输墨装置/润湿装置问题分开。因此,例如通过突变部位处理可计算输墨装置中的侧面匀墨。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构型中提出,将与所获得的参考值的偏差对于每个墨区作为相应墨区的以百分比计的打开误差来进行计算。在此情况下,与所获得的与表面覆盖相关的参考值的偏差对于每个墨区不仅作为绝对值,而且与相应墨区的打开形成关系。由此可看出,在哪里出现特别高的以百分比计的偏差。
有利的是,对于着墨问题所获得的原因通过计算机校正。
有利的是,所储存的数据是曲线。
有利的是,计算机仅当没有获得着墨问题时才进行用于调节所述墨区的特性曲线的学习。
有利的是,与表面覆盖相关的和/或与位置相关的参考值基于虚拟的油墨预调节特性曲线来获得。
有利的是,将通过以平均化来进行表面覆盖区域中的墨区打开值的聚类而获得参考值和基于虚拟的油墨预调节特性曲线来获得参考值相组合。
有利的是,通过颜色测量装置在承印物上检测颜色测量值。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于多个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和描述。附图表示:
图1具有根据本发明编程的控制计算机的印刷机,
图2调节正确的特性曲线,
图2a印刷结果,在该印刷结果中不可看出与误差原因的关系,
图2b相对于原始特性曲线存在误差,
图2c相对于虚拟特性曲线存在误差,
图2d不存在关系,
图3特性曲线以百分比计错误,
图3a在关于表面覆盖的误差的情况下存在单义关系,
图3b相对于原始特性曲线存在误差,
图3c相对于虚拟特性曲线存在误差,
图3d存在关于表面覆盖的误差的单义关系,
图4特性曲线和湿度计量调节错误,
图4a存在关于表面覆盖的误差的单义关系,
图4b相对于原始特性曲线存在误差,
图4c相对于虚拟特性曲线存在误差,
图4d存在误差相对于表面覆盖的单义关系,
图5以百分比并且以调节刻度上的二极管关于表面覆盖示出印刷机的8个墨区的调节值,
图5a示出了具有百分之1簇和百分之5簇的聚类以及由此得到的标准偏差,
图6以百分比或调节刻度的所属二极管值在调节表面覆盖的情况下示出印刷机中的8个墨区的第二调节,
图6a再次示出呈百分之1簇和百分之5簇的形式的聚类的例子和一个簇内的残差的由此得到的标准偏差,
图6b示出印刷机的8个区中的簇内的残差的偏差,
图7以百分比或调节刻度的所属二极管调节示出印刷机的8个墨区的另一个调节,具有表面覆盖值,
图7a示出呈百分之1簇和百分之5簇的形式的聚类的进行和一个簇内的残差的由此得到的标准偏差,
图7b在印刷机的8个墨区上绘制的残差。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绘入了一个单张纸胶版印刷机1,该单张纸胶版印刷机示例性地具有两个印刷装置3、4。这两个印刷装置3、4的每一个都具有一个输墨装置16、17和一个润湿装置18、19。在输墨装置16、17中,印刷油墨为了印刷而在整个印刷装置宽度上借助于多个匀墨辊均匀化。此外,借助于润湿装置18、19输送润湿剂,以便可在印版滚筒11、12的印版上施加准确的油墨稠度。两个输墨装置16、17的墨斗在此分别构造成分区墨斗,其中,墨斗中的墨区的数量与机器的规格相关。70cm×102cm规格的单张纸胶版印刷机1通常具有64个墨区。印刷油墨从印版滚筒11、12通过橡皮布滚筒13、26在橡皮布滚筒13、26与印刷滚筒10、28之间的印刷间隙中传递给承印物9。印刷页张9通过抽吸带台24输送给印刷装置3、4,该抽吸带台使续纸装置2与第一印刷装置3相连接。在续纸装置2中,页张9从续纸装置叠堆8取出。在两个印刷装置3、4之间,页张9借助于传送滚筒14被传送。在离开最后的印刷装置4之后,页张9在收纸装置6中收集在收纸装置叠堆7上。在最后的印刷装置4的输出端存在一个在线颜色测量装置21,该在线颜色测量装置也如外部的颜色测量装置20那样通过通信连接装置22与印刷机1的控制计算机5相连接。控制计算机5控制印刷机1的驱动电机和电的调节总成并且为了显示机器状态以及为了操作机器而与屏幕15相连接。此外,控制计算机5与数据库23处于连接。
根据本发明,在控制计算机5中,对于输墨装置16、17中的墨区借助于预调节获得与表面覆盖相关的参考值。颜色测量值借助于颜色测量装置21、20在印刷页张9上获得并且输送给控制计算机5。控制计算机5然后计算所检测的颜色测量值与所述与表面覆盖相关的参考值之间的偏差。这样计算的偏差在控制计算机5中与存储在数据库23中的数据相比较,这些数据与着墨问题的原因对应。控制计算机5然后通过与数据库23的数据的比较获得着墨问题并且必要时在输墨装置16、17和/或润湿装置18、19上进行调节。
图2中借助于在输墨装置16、17中具有8个墨区的印刷机1示出了用于分析的第一例子。表面覆盖FIDe以百分比给出,此外,油墨预调节特性曲线的墨区调节的值以二极管(Dioden)VE-Dio给出。油墨预调节特性曲线被调节正确。在第一跟踪中,墨区调节在画垂直阴影线的区域中变化。在图2a中,与在第一跟踪之后调节的新的特性曲线DIO相比较重新显示了原来的油墨预调节特性曲线VE-DIO。在表面覆盖FIDe的范围内针对百分之20至50给出了直线。在图2a中不可看出关于表面覆盖的误差。在图2b中,与第一跟踪之前的原始特性曲线KL相比较以百分比绘制了第一跟踪之后由图2a得到的误差。由此可知,在墨区1至8中存在油墨密度的增加。此外,在图2c中画出了在第一跟踪之后关于虚拟特性曲线的误差,在此也可看出从墨区1到墨区8油墨密度增加。在图2d中,在以百分比计的表面覆盖值上绘入以百分比计的关于原始特性曲线KL的误差,由此不可看出关系。控制计算机5可从这四个图2a至2d推断出:特性曲线虽然正常,但存在水斗问题或墨斗问题。另外,基于图2b中的斜直线,控制计算机5可由此得到结论:输墨装置在右侧欠着墨,由此必须提供更多的油墨,以便补偿这种问题。作为辅助手段,控制计算机可使湿度在右侧降低并且在左侧进一步打开。
从图3获知另一个例子,在此,油墨预调节特性曲线在百分比上被调节错误。在图3中也绘制了以百分比计的表面覆盖FIDe和相应的二极管值VE-Dio,其中,画垂直阴影线的区域也表示第一跟踪(Nachführung)。在图3a中重新绘出了原来的特性曲线VE-Dio和新的特性曲线DIO,其中,可单义地确定关于表面覆盖的误差。在图3b中,与第一跟踪之前的原始的特性曲线KL相比较绘制了误差,但其中在此不可看出单义关系。图3c没有显示出相对于虚拟特性曲线的误差。根据图3d也存在关于表面覆盖的单义误差。控制计算机从曲线3a至3d得出:特性曲线被调节错误,但润湿装置18、19和输墨装置16、17在其它方面被调节正确。在此情况下,特性曲线因此必须重新被学习。
在图4中的第三例子中,不仅特性曲线被调节错误,而且润湿剂计量被调节错误。根据图4a和图4d,在也用垂直阴影线绘入的第一跟踪之后,单义地得到关于表面覆盖的误差。从图4b不可看出关于原始特性曲线KL的单义误差。为此,用于图4c中的虚拟的特性曲线KL的误差分析也得到单义关系。从这四个曲线可推断出:特性曲线被调节错误,此外,在润湿装置18、19中以及在输墨装置16、17中存在问题。在此情况下,控制计算机5必须重新学习特性曲线并且右侧的欠着墨必须得到排除。为此,必须在右侧使润湿剂计量降低或者在左侧使润湿剂计量增大。
在控制计算机5中获得与表面覆盖相关的参考值时,优选将表面覆盖值FIDe在多个墨区1至8上聚类。在此也示例性地示出了在输墨装置16、17中具有8个墨区的印刷机1。图5中绘入了第一例子的初始状态,其中,表面覆盖值一次以百分比给出,一次以二极管调节(Diodeneinstellungen)给出。根据图5a,聚类成两个簇,即一个百分之1簇和一个百分之5簇。图5a为此示出了经聚类的表面覆盖FD的标准偏差,作为白色条,并且示出了所获得的测量值的标准偏差,作为黑色条。
从图6获知第二初始状态。在此,表面覆盖值也汇聚成百分之1簇和百分之5簇,其中,首先根据图6b通过经聚类的形式的所获得的参考值和经聚类的形式的测量值获得偏差、即残差。图6a于是以百分比示出了表面覆盖值和残差的标准偏差,即测量值与所获得的参考值之间的偏差。图6b表明:一个簇内的标准偏差非常大。此外,图6b中的图表还表明:在墨区4和5中在表面覆盖突变处的值是这种问题的原因。
从图7获知第三初始状态。在此,表面覆盖也以百分比并且以二极管绘制。图7b中也绘出经聚类的参考值与测量值的残差、即偏差。已经证实:一个簇内的标准偏差非常大。此外,分析得出:残差与墨区调节相关,因为相对于较高的墨区值存在显著的下降。在此情况下,印刷机1在高的墨区的情况下比在低的墨区的情况下具有更多的润湿剂,润湿装置18、19必须相应地调整。图7a也示出了一个簇内的残差的标准偏差,其中,可以看出,测量值的残差的标准偏差在百分之5簇中比在百分之1簇中明显小。
参考标号清单
1         印刷机
2         续纸装置
3,4      印刷装置
5         控制计算机
6         收纸装置
7         收纸装置叠堆
8         续纸装置叠堆
9         页张
10,28    印刷滚筒
11,12    印版滚筒
13,26    橡皮布滚筒
14        传送滚筒
15        屏幕
16,17    输墨装置
18,19    润湿装置
20        颜色测量装置
21        在线颜色测量装置
22        通信连接装置
23        数据库
24        续纸装置抽吸带
VE-Dio    预调节特性曲线的墨区调节
DIO       二极管调节值
KL      特性曲线
FIDe    以百分比计的表面覆盖

Claims (10)

1.用于控制印刷机(1)中的输墨装置(16,17)和/或润湿装置(18,19)的方法,其中,所述输墨装置(16,17)具有多个区,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输墨装置(16,17)中的墨区借助于计算机(5)获得与表面覆盖相关的和/或与位置相关的参考值,对于每个墨区计算所检测的颜色测量值与所述参考值的偏差并且被作为曲线储存,将所述储存的曲线与储存在该计算机(5)中的、与着墨问题的原因对应的曲线相比较,该计算机(5)通过与所述曲线的比较获得输墨装置(16,17)和/或润湿装置(18,19)中的着墨问题的原因。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与着墨问题的原因对应的曲线存储在一个数据库(23)中,该计算机(5)与该数据库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着墨问题所获得的原因在显示装置(15)上显示。
4.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着墨问题所获得的原因通过该计算机(5)校正。
5.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5)仅当没有获得着墨问题时才进行用于调节所述墨区的特性曲线(KL)的学习。
6.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与表面覆盖相关的和/或与位置相关的参考值通过以平均化来进行表面覆盖区域中的相应墨区的打开值的聚类而获得。
7.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与表面覆盖相关的和/或与位置相关的参考值基于虚拟的油墨预调节特性曲线来获得。
8.根据权利要求7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通过以平均化来进行表面覆盖区域中的墨区打开值的聚类而获得参考值和基于虚拟的油墨预调节特性曲线来获得参考值相组合。
9.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获得的与表面覆盖相关的和/或与位置相关的参考值的偏差对于每个墨区作为相应墨区的以百分比计的打开误差来进行计算。
10.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颜色测量装置(20,21)在承印物上检测所述颜色测量值。
CN200910163492.5A 2008-08-22 2009-08-21 输墨装置和润湿装置分析 Active CN1016540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8039408 2008-08-22
DE102008039408.4 2008-08-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54011A CN101654011A (zh) 2010-02-24
CN101654011B true CN101654011B (zh) 2014-07-23

Family

ID=415669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63492.5A Active CN101654011B (zh) 2008-08-22 2009-08-21 输墨装置和润湿装置分析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826819B2 (zh)
JP (1) JP5534746B2 (zh)
CN (1) CN101654011B (zh)
DE (1) DE10200903390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44438B (zh) 2009-03-25 2014-06-11 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印刷机中的在线油墨调节
DE102011012289A1 (de) * 2010-03-24 2011-09-29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Farbvoreinstellung Folgeauftrag
CN102398414B (zh) * 2010-09-10 2016-10-12 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用于调节印刷机中的着色的方法
CN102649347B (zh) * 2011-02-26 2016-08-03 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印刷机中墨盒挠曲的补偿
DE102013009466A1 (de) * 2012-07-04 2014-01-09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Steuerungsverfahren zur Dosierung der Feuchtmittelmenge
CN102744959B (zh) * 2012-07-13 2015-06-17 深圳劲嘉彩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卷筒纸印刷设备及其印刷方法
DE102013016448A1 (de) * 2012-10-26 2014-04-30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Anpassung alter Farbvoreinstellkennlinien
CN108790394A (zh) * 2018-08-22 2018-11-13 景德镇市中景印机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印刷机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017554A1 (de) * 1999-04-19 2000-11-02 Ryobi Ltd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Steuern der Farbzufuhr bei Druckmaschinen
US6373964B1 (en) * 1995-05-04 2002-04-16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Method for image inspection and color guidance for printing products of a printing press
CN1903569A (zh) * 2005-07-27 2007-01-31 小森公司 印刷机的供墨量调节方法和设备
CN100999151A (zh) * 2006-01-12 2007-07-18 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基于模型的油墨控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069280D1 (en) 1979-06-25 1984-10-31 Harris Graphics Corp Press presetting method
DE4004056A1 (de) 1990-02-10 1991-08-14 Roland Man Druckmasc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farbsteuerung und zonenweisen voreinstellung
DE4122794A1 (de) 1991-07-10 1993-01-14 Roland Man Druckmasch Verfahren zur ueberwachung und regelung des druckprozesses,insbesondere an offsetdruckmaschinen
JPH07266547A (ja) * 1994-03-29 1995-10-17 Toppan Printing Co Ltd 印刷用湿し水とインキの管理装置
JP3677839B2 (ja) * 1995-10-25 2005-08-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5967049A (en) * 1997-05-05 1999-10-19 Quad/Tech, Inc. Ink key control in a printing press including lateral ink spread, ink saturation, and back-flow compensation
DE19720954C2 (de) * 1997-05-17 2001-02-01 Roland Man Druckmasch Verfahren zum Einrichten der Farbführung im Fortdruck in einer Rotationsdruckmaschine
DE19822662C2 (de) 1998-05-20 2003-12-24 Roland Man Druckmasch Verfahren zur Farbreproduktion auf einer Bilddaten orientierten Druckmaschine
DE10152470B4 (de) * 2000-11-23 2014-08-14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Verfahren zur Farbvoreinstellung beim Mehrfarbendruck
DE10103039B4 (de) * 2001-01-24 2015-07-02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Verfahren zur Einstellung drucktechnischer und anderer jobabhängiger Parameter einer Druckmaschine
DE10312998B4 (de) * 2002-04-03 2015-07-09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Lernende Farbführung
JP4024593B2 (ja) * 2002-05-22 2007-12-19 大日本スクリーン製造株式会社 インキ供給制御装置および印刷装置
DE102004022026B4 (de) * 2004-05-03 2006-03-16 Koenig & Bauer Ag Verfahren zur Farbmengendosierung im Farbwerk einer Druckmaschine
JP5064697B2 (ja) * 2006-02-20 2012-10-31 三菱重工印刷紙工機械株式会社 印刷機のニップ変動監視装置,ニップ変動監視方法及び印刷機並びにニップ調整方法
DE102007008392B4 (de) 2006-04-03 2014-07-17 manroland sheetfed GmbH Integrierte Qualitätsregelung
DE102008013744A1 (de) * 2007-04-02 2008-10-09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Verbessertes Kennlinienlernen in Druckmaschinen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73964B1 (en) * 1995-05-04 2002-04-16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Method for image inspection and color guidance for printing products of a printing press
DE10017554A1 (de) * 1999-04-19 2000-11-02 Ryobi Ltd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Steuern der Farbzufuhr bei Druckmaschinen
CN1903569A (zh) * 2005-07-27 2007-01-31 小森公司 印刷机的供墨量调节方法和设备
CN100999151A (zh) * 2006-01-12 2007-07-18 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基于模型的油墨控制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6-168348A 2006.06.29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54011A (zh) 2010-02-24
US8826819B2 (en) 2014-09-09
US20100064922A1 (en) 2010-03-18
JP2010047010A (ja) 2010-03-04
JP5534746B2 (ja) 2014-07-02
DE102009033905A1 (de) 2010-0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54011B (zh) 输墨装置和润湿装置分析
CN101332699B (zh) 改善的用于在承印物上测量颜色的印刷质量控制条
CN101315300B (zh) 用于换算经偏振或未经偏振的形式的颜色测量值的方法
EP1744885A1 (de) Inline-messung und regelung bei druckmaschinen
DE102004021597B4 (de) Registermarke
CN102802951A (zh) 用于控制卷筒纸轮转印刷机的输墨装置和/或润湿装置的剂量分配装置的设备以及卷筒纸轮转印刷机和用于控制卷筒纸轮转印刷机的方法
DE102012004238A1 (de) Druckverfahren und -system zur Ermittlung von Registerfehlern
CN102029783B (zh) 用于借助递推分析求得对版偏差的方法和装置
DE602005003282T2 (de)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Kontrollieren eines bedruckten Farbtonbildes
CN102689500B (zh) 有用部分颜色优化的方法
EP3205500B1 (de) Verfahren zur kompensation auftrags- und maschinenspezifischer passerungenauigkeiten und registerfehler
DE102010009961A1 (de) Inlinefarbregelung in Druckmaschinen
CN102205695B (zh) 后续任务的油墨预调节
CN104339840B (zh) 测试颜色值的自动预给定
US8358434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ducing printing forms for anilox printing presses
EP1279501A2 (en) Ink and water supply controller in printing machine, printing system with such controller, and program therefor
DE102004031129A1 (de) Verfahren zur Erkennung von Farbbalken auf doppelseitigen Farbdrucken, System zur Qualitätskontrolle eines Farbdrucks und Vorrichtung zur Qualitätsbeurteilung eines Farbdrucks
DE10241352B4 (de) Bilderzeugungsmaterialberatervorrichtung
JP5825779B2 (ja) 着色偏差の検出方法
DE102008031995A1 (de) Automatische Bildfehlerkorrektur mittels neuer Druckplatten
EP3715126B1 (de) Färbungskompensation im offsetdruck
EP1155854B1 (de) Druckmaschine, insbesondere Bogenoffsetdruckmaschine
US20100085588A1 (en) Method and installation for printing different blanks on a printed sheet
JP2005022111A (ja) 印刷機異常部位の判定装置、印刷機、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DE102018209971B3 (de) Kompensation mit Zusatzfarbe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