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43015B - 车辆用遮阳板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遮阳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43015B
CN101643015B CN200910161019.3A CN200910161019A CN101643015B CN 101643015 B CN101643015 B CN 101643015B CN 200910161019 A CN200910161019 A CN 200910161019A CN 101643015 B CN101643015 B CN 1016430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transverse axis
axis portion
clamping
bols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6101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43015A (zh
Inventor
浅井崇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wa Sangy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yowa Sangy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wa Sangyo Co Ltd filed Critical Kyowa Sangy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6430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430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430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430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3/00Antiglare equipment associated with windows or windscreens; Sun visors for vehicles
    • B60J3/02Antiglare equipment associated with windows or windscreens; Sun visors for vehicles adjustable in position
    • B60J3/0204Sun visors
    • B60J3/0213Sun vis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ounting means
    • B60J3/0217Brackets for mounting the sun visor support arm to the vehic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lamps And Clips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 Sp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遮阳板。对车辆用遮阳板,提供一种在确保了与遮阳板主体的转动操作相关的所需的转矩的基础之上、减小作用于支承轴的作用力的技术。遮阳板主体绕支承轴转动自如的车辆用遮阳板,具有仅在该支承轴的圆周方向上的三个区域施力保持支承轴的施力保持构件。施力保持构件通过对一体状的板簧弯曲加工而形成,一体状地具有由覆盖支承轴外周的三个区域构成的支承轴保持区域、和自该支承轴保持区域沿与支承轴的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离开规定距离的作用力产生区域。作用力产生区域被设定为将施力保持构件安装于遮阳板主体的安装部。

Description

车辆用遮阳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遮阳板。
背景技术
日本特开平5-246241号公报公开了一种具有遮阳板主体和相对于该遮阳板主体相对转动的支承轴的车辆用遮阳板。遮阳板主体借助支承轴安装于车厢的顶棚面上,能够在沿着顶棚面的收纳区域与沿着前风挡玻璃的使用区域之间转动。在遮阳板主体的内部具有通过从外侧施力保持支承轴而在转动操作遮阳板主体时产生规定的转矩的弹簧夹具。该弹簧夹具由板簧构成,通过从外侧夹持支承轴而获得遮阳板主体的转矩。
该弹簧夹具形成为在圆周方向上的两处与支承轴接触的构造(2点把持方式),为了产生所需转矩而需要很大的作用力(夹持力)。结果,支承轴的与弹簧夹具的接触频率较高的部位由于作用力而变形(产生凹陷),有可能产生转矩变动,在这一点上存在改进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形成的,其目的在于,对于车辆用遮阳板提供一种在确保了与转动操作遮阳板主体相关的所需的转矩的基础之上、减小作用于支承轴的作用力的技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车辆用遮阳板的较佳方式为具有遮阳板主体和将遮阳板主体安装于车身上的支圆形截面的承轴,支承轴具有被形成为相互交叉状的纵轴部和横轴部,遮阳板主体分别绕支承轴的纵轴部和横轴部相对转动自如。车辆用遮阳板还具有在使用状态和收纳状态下都仅在上述支承轴的横轴部的圆周方向上的三个区域施力保持该支承轴的横轴部的施力保持构件。施力保持构件通过对一体状的板簧进行弯曲加工而形成,一体状地具有由覆盖横轴部的外周的三个区域构成的支承轴保持区域、和沿与横轴部的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自该支承轴保持区域离开规定距离的作用力产生区域。作用力产生区域设定为将施力保持构件安装于遮阳板主体上的安装部。另外,本发明中的所述的“施力保持”是指,对横轴部外表面施加弹力而呈反弹状地保持的形态。
采用本发明的车辆用遮阳板的较佳方式,作为特征性的结构,具有仅在该支承轴的横轴部的圆周方向上的三个区域施力保持横轴部的施力保持构件。施力保持横轴部的三个区域优选形成为在圆周方向上等间隔地配置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等间隔。采用本发明,通过形成为在圆周方向上的3处保持横轴部的结构,能够在确保相对于横轴部转动操作遮阳板主体时所需要的转矩的基础之上,减小作用于支承轴的每一处的作用力。结果,能够获得防止横轴部变形的效果、或者减少蠕变现象的效果。
另外,采用本发明的车辆用遮阳板的较佳方式,施力保持构件由板簧形成,一体状地具有由支承轴保持区域、和自该支承轴保持区域沿与横轴部的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离开规定距离的作用力产生区域。而且,该作用力产生区域设定为将施力保持构件安装于遮阳板主体上的安装部。这样,通过形成为作用力产生区域兼用作安装部的结构,能够不需要再另外形成安装部而构建合理的支承轴保持构造的施力保持构件。
根据本发明,上述支承轴保持区域包括:彼此相对且反弹状地夹持上述横轴部的两个夹持区域;以及承受上述横轴部的一个第3接触区域,上述两个夹持区域朝向第3接触区域施力,第3接触区域承受上述两个夹持区域的施力。在上述横轴部的轴线方向上,上述两个夹持区域中的一个夹持区域的宽度小于另一个夹持区域和上述一个第3接触区域的宽度。上述横轴部在圆周方向的规定位置具有缺口状的平坦部。而且,在上述遮阳板主体绕上述横轴部转动到规定的收纳区域时,上述一个夹持区域与上述横轴部的平坦部接触,将上述遮阳板主体保持于该收纳区域,在上述遮阳板主体转动到上述收纳区域以外的区域时,上述一个夹持区域与上述横轴部的圆形部分接触。
采用本发明的车辆用遮阳板的较佳方式,两个夹持区域设定为该夹持区域的法线方向朝向第3接触区域、且互相交叉。通过形成为该结构,由两个相对的夹持区域产生夹持支承轴的力,能够利用该夹力将支承轴压靠在第3接触区域上。由此,能够在圆周方向上的3处稳定地保持支承轴。
在支承轴保持区域具有彼此相对的两个夹持区域和一个第3接触区域的方式中,能够构建由夹持区域的自由端侧的延伸部构成第3接触区域的形态、或者由夹持区域的固定端侧的延伸部构成第3接触区域的形态中的任一种。
采用本发明,对于车辆用遮阳板,提供一种在确保了与遮阳板主体的转动操作相关的所需的转矩的基础之上、减小作用于支承轴的作用力的技术,并且也能够进一步提高产生转矩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遮阳板的整体结构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表示遮阳板主体被置于使用区域的使用时刻。
图3是图1的A-A剖视图,表示遮阳板主体被置于收纳区域的收纳状态(锁定时刻)。
图4是表示弹簧夹具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5是弹簧夹具的侧视图。
图6是弹簧夹具的主视图。
图7是第2实施方式的弹簧夹具的侧视图,表示遮阳板主体设置在使用区域的使用时刻。
图8是该弹簧夹具的侧视图,表示遮阳板主体设置在收纳区域的收纳状态(锁定时刻)。
图9是表示弹簧夹具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10是弹簧夹具的主视图。
图11是弹簧夹具的后视图。
图12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弹簧夹具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该弹簧夹具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表示把持横轴部的状态。
图14是弹簧夹具的侧视图。
图15是弹簧夹具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图6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遮阳板。图1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遮阳板的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总的看来,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遮阳板101将构成遮阳板101的外形的遮阳板主体103、用于将遮阳板主体103安装于车辆上的圆形截面的支承轴105、及安装架107作为主体而构成。支承轴105形成为包括大致沿铅直方向延伸的纵轴部105a、和大致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横轴部105b的大致L字形,并且,横轴部105b转动自如地安装在遮阳板主体103的上缘部的一个角部上。支承轴105的纵轴部105a借助安装架107转动自如地安装在车厢顶棚面的前侧角部。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在图1中将横轴部105b的轴线方向称作车辆左右方向、纵轴部105a的轴线方向称作上下方向、与横轴部105b的轴线方向交叉的水平方向(遮阳板主体103的厚度方向)称作车辆前后方向。
遮阳板主体103通过绕支承轴105的横轴部105b的轴线沿上下方向转动,能够在沿着车厢的顶棚面被放置的收纳区域、与向前风挡玻璃侧转动的使用区域(遮光区域)之间变换位置,通过绕纵轴部105a的轴线沿车辆左右方向转动,能够在前风挡玻璃侧的前部位置与侧风挡玻璃侧的侧部位置之间变换位置。
遮阳板主体103在其上缘部的自由端侧还具有支承轴109。在遮阳板主体103被置于前部位置时,该支承轴109利用安装在车厢的前侧顶棚面的、为了方便起见而省略图示的钩保持。由此,在遮阳板主体103被置于前部位置的状态下,能实现使从收纳区域变换为使用区域或者从使用区域变换为收纳区域时的遮阳板主体103的转动动作稳定。
图2及图3分别是图1的A-A剖视图,图2表示遮阳板主体103被置于使用区域的使用时刻,图3表示遮阳板主体103被置于收纳区域的收纳状态(锁定时刻)。另外,图4是金属制的弹簧夹具的立体图,图5是弹簧夹具的侧视图,图6是弹簧夹具的主视图。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遮阳板主体103通过将两个主体构成构件103A、103B在前后方向(厚度方向)上以彼此相对状地接合而构成为空心状的壳体构造,且其外表面被蒙皮所覆盖。两个主体构成构件103A、103B为了方便起见而省略图示,但例如通过形成于一个主体构成构件103A上的多个接合销与形成于另一个主体构成构件103B上的多个孔缘部的孔的嵌合而接合。而且,在遮阳板主体103的空心状的内部空间中设有相对旋转自如地支承支承轴105的横轴部105b的轴承体111。
如图1所示,轴承体111具有支承金属制的弹簧夹具121的夹具支承部113、和夹持该夹具支承部113而沿左右方向(横轴部105b的轴线方向)配置的左右的轴承部115,支承轴105的横轴部105b被相对转动自如地贯穿在该轴承体111中并被防脱。另外,轴承体111可以是一体地形成于一个主体构成构件103A上的形态、或者将作为另一构件而形成的构件紧固在主体构成构件103A上的形态中的任一种都没有关系。弹簧夹具121与本发明的“施力保持构件”相对应。
弹簧夹具121在从径向对支承轴105的横轴部105b的外周面施加反弹力的同时、转动自如地把持该横轴部105b,由此,弹簧夹具121形成为在收纳区域与使用区域之间转动操作遮阳板主体103时对该遮阳板主体103的转动操作施加规定的转矩的结构。弹簧夹具121与本发明的“施力保持构件”相对应。
如图2~图6所示,弹簧夹具121通过对一体状的板簧弯曲加工而形成。弹簧夹具121将弯曲成大致U字形而产生弹力的中央弯曲部123、自该中央弯曲部123向上方(横轴部105b侧)延伸且彼此相对的第1及第2臂部125、127、自第2臂部127朝向第1臂部125的端部而进一步延长成圆弧状的延长臂部129作为主体而构成。
在第1臂部125中的轴线方向(横轴部105b的轴线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形成有与横轴部105b的外表面接触的一个第1接触部125a,在第2臂部127中形成有与该第1接触部125a在沿横轴部105b的轴线方向错位的位置相对的两个第2接触部127a。即,第1臂部125的第1接触部125a与第2臂部127的第2接触部127a形成为彼此交错地相对的结构。另外,在延长臂部129的延长端部形成有与横轴部105b的外表面接触的第3接触部129a。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第3接触部129a由第2臂部127的自由端侧的延伸部构成。
第1臂部125的第1接触部125a与第2臂部127的第2接触部127a的相对间隔设定为在夹持横轴部105b的圆形外周时以中央弯曲部123为起点而向外侧扩展的尺寸。形成为通过该向外侧扩展而在第1及第2臂部125、127上产生由中央弯曲部123产生的弹力、第1及第2接触部125a、127a利用该弹力夹持横轴部105b的结构。中央弯曲部123与本发明的“作用力产生区域”相对应。即,第1臂部125及第2臂部127的弹力的大小能够根据第1接触部125a与第2接触部127a的相对间隔的尺寸、或板簧的厚度等来适当地设定。
第1接触部125a和第2接触部127a由倾斜平面形成,设定为该倾斜平面的法线方向朝向第3接触部129a、且互相交叉。由此,形成为在由第1接触部125a和第2接触部127a夹住横轴部105b时对该横轴部105b施加朝上的力并由第3接触部129a承受该朝上的力的构造。即,本实施方式的弹簧夹具121是在圆周方向上的3处把持横轴部105b的结构,第1接触部125a、第2接触部127a及第3接触部129a在横轴部105b的圆周方向上以大致等间隔、即120度间隔设定。
另外,第1接触部125a、第2接触部127a及第3接触部129a分别在弹簧夹具121的轴线方向的规定长度上形成。因此,各接触部125a、127a、129a与横轴部105b的抵接在轴线方向上实质上以线接触进行接触。另外,特别是第3接触部129a,只要能够以线接触状态与横轴部105b接触,就能够以平面状或曲面状延伸地构成。即,第3接触部129a的与弹簧夹具121的轴线方向交叉的截面能够构成为平坦状、或者构成为具有比横轴部105b的曲率半径更大的曲率半径的曲面状。包括第1接触部125a的第1臂部125、包括第2接触部127a的第2臂部127以及包括第3接触部129a的延长臂部129与本发明中的“支承轴保持区域”相对应。另外,包括第1接触部125a的第1臂部125及包括第2接触部127a的第2臂部127与本发明中的“彼此相对的两个夹持区域”相对应,包括第3接触部129a的延长臂部129与本发明中的“一个第3接触区域”相对应。
如图2及图3所示,如上所述那样构成的弹簧夹具121通过将中央弯曲部123从上方压入到形成于轴承体111的夹具支承部113上的支承孔113a中而安装于该夹具支承部113上。在中央弯曲部123的外表面侧设定由切割并竖起加工产生的朝上的卡定片123a,在该卡定片123a与中央弯曲部123一同被压入到支承孔113a内时,该卡定片123a的上端面卡定于支承孔113a的台阶部113b而被防脱。即,中央弯曲部123与本发明中的“安装部”相对应。
对于防脱,也可以与其相反地在中央弯曲部123的侧部外表面侧形成凹状部、或者在中央弯曲部123的侧部形成贯穿孔,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支承孔113a的内壁部形成突出状的卡定片。在这种情况下,该支承孔113a的卡定片通过卡定于中央弯曲部123的凹状部或贯穿孔而进行防脱。
并且,对于弹簧夹具121的夹具支承部113的安装,在利用上述卡定片123a(或者支承孔113a的卡定片)的卡定的基础之上,也可以通过使图1~3所示的夹具支承部113中的规定的构成部分卡合于图4所示的缺口部123b而卡定。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该缺口部123b卡定于夹具支承部113的构成部分,能够有效地抑制弹簧夹具121沿轴线方向的移动,从而能够提高该弹簧夹具121的配置稳定性,谋求结构进一步合理化。
如图3所示,在支承轴105的横轴部105b中的、轴线方向上的与第1臂部125的第1接触部125a和第2臂部127的第2接触部127a接触的部位,在圆周方向上的规定区域形成有缺口状的平坦部105c。该平坦部105c设定为在遮阳板主体103从使用区域向收纳区域被转动操作而到达规定的中间位置时,作用于横轴部105b上的第1接触部125a及第2接触部127a的弹力(夹持力)作为强制地使遮阳板主体103朝向收纳区域转动的转矩而施加。另外,图3表示遮阳板主体103被置于收纳区域、且第1臂部125的第1接触部125a和第2臂部127的第2接触部127a与横轴部105b的平坦部105c面接触的状态、即遮阳板主体103的锁定时刻。
缺口状的平坦部105c也可以为仅形成于第1接触部125a及第2接触部127a中的任一个的结构。
另外,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弹簧夹具121的第2接触部127a的规定范围内形成有凹状的缺口部(缺肉部)127b,但能够变为取消该缺口部127b且第2接触部127a不具有缺口部的结构。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弹簧夹具121形成为这样的构造,即,利用彼此相对且被弹簧施力的第1臂部125和第2臂部127的两个接触部125a、127a,在圆周方向上以大致120度的角度间隔夹持支承轴105的横轴部105b的外周面,由第3接触部129a承受利用该两个接触部125a、127a对横轴部105b施加的夹持力。即,采用本实施方式,形成为在圆周方向上的3处把持支承轴105的横轴部105b的结构。因此,在确保了使遮阳板主体103相对于横轴部105b转动动作时所需要的所需转矩的基础之上,与以往的2点把持方式相比,能够减小接触部125a、127a、129a每一处的弹力。
如上所述,由于能够减小弹簧夹具121的每一处的弹力,因此,能够防止在横轴部105b中的、使用区域中使用频率较高的部位局部变形(凹陷),而且,若横轴部105b在例如为合成树脂制的情况下,就能够减少在该横轴部105b中产生的蠕变现象,长期维持横轴部105b的圆形状,从而能够提高遮阳板主体103的转动操作的操作性。
另外,通过形成为在圆周方向上的3处把持横轴部105b的结构,在使遮阳板主体103转动时横轴部105b与弹簧夹具121不会产生径向的相对移动。在以往的2点把持方式的情况下,有可能在遮阳板主体的转动动作起动时在弹簧夹具与横轴部之间产生径向的相对移动,该径向的相对移动会引起因转动所期望的转矩偏差所导致的操作感觉的恶化,但采用本实施方式,能够防止该不良情况。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将作为产生弹力的部位的中央弯曲部123插入到轴承体111的夹具支承部113的支承孔113a中而安装的结构。即,弹力产生部为兼用作安装部的结构、不需要特别地再另外设置安装部而能提供一种合理的横轴部把持构造的弹簧夹具121。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弹簧夹具121形成为这样的构造,即,横轴部105b的把持区域在被施加规定的弹力的状态下夹持横轴部105b的第1及第2接触部125a、127a的法线方向以大致120度的角度互相交叉,且朝向配置在第1及第2接触部125a、127a之间的上方的第3接触部129a。由此,夹持横轴部105b的第1及第2接触部125a、127a的法线、与承受对横轴部105b施加的夹持力的第3接触部129a的法线的交点在横轴部105b的中心线上(轴承中心线上)一致。因此,通过在无轴抖动(旋转轴在与其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变位的现象)的状态下进行弹簧夹具121与横轴部105b的相对转动,能够在收纳区域与使用区域之间稳定且顺畅地转动操作遮阳板主体103。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形成为第1接触部125a与第2接触部127a彼此交错地相对的结构,因此,能够在轴线方向上错开地形成第1接触部125a用的、以及第2接触部127a用的形成于横轴部105b的缺口状的平坦部105c。因此,与第1接触部125a用的平坦部105c和第2接触部127a用的平坦部105c形成在轴线方向上的相同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横轴部105b的强度下降。
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7~图11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弹簧夹具121。图7及图8是本实施方式的弹簧夹具121的纵剖视图,图7表示遮阳板主体103被置于使用区域的使用时刻,图8表示遮阳板主体103被置于收纳区域的收纳状态(锁定时刻)。另外,图9是弹簧夹具121的立体图,图10是弹簧夹具的主视图,图11是弹簧夹具的后视图。
本实施方式将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弹簧夹具121的一部分进行变形而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将延长臂部131、133分别设定于第1臂部125和第2臂部127上、且该各延长臂部131、133的内表面、即第3接触部131a、133a与横轴部105b的外表面接触的构造,除这一点之外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构成。因而,对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构成部位标注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附图标记,省略或简略其说明。
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在第1臂部125中的轴线方向(横轴部105b的轴线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形成有与横轴部105b的外表面接触的一个第1接触部125a,在第2臂部127中形成有相对于该第1接触部125a沿横轴部105b的轴线方向错位的位置相对的两个第2接触部127a。即,第1臂部125的第1接触部125a与第2臂部127的第2接触部127a形成为彼此交错地相对的结构。
与此相对应,在第1臂部125中设有自第1接触部125a延伸的一个延长臂部131,在第2臂部127中设有自两个第2接触部127a延长的两个延长臂部133。即,延长臂部131、133以沿横轴部105b的轴线方向交替地配置的方式形成于第1臂部125和第2臂部127上。由此,避免了延长臂部131、133的相互干涉,并协作地承受对横轴部105b施加的夹持力。
本实施方式的弹簧夹具121如上所述那样构成,能够在圆周方向上的3处把持横轴部105b。因此,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同样地,在减小作用于每一个接触部125a、127a、131a、133a的弹力的基础之上,能够获得使遮阳板主体103相对于横轴部105b转动动作时所需要的所需转矩。
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2~图15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弹簧夹具。图12及图13是本实施方式的弹簧夹具141的立体图,图13表示把持横轴部105b的状态。另外,图14是弹簧夹具141的侧视图,图15是弹簧夹具141的主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弹簧夹具141通过对一体状的板簧弯曲加工而形成。弹簧夹具141将弯曲成底边在上的大致倒三角形的中央弯曲部143、自该中央弯曲部143向下方延伸且彼此相对的第1及第2臂部145、147作为主体而构成。中央弯曲部143构成把持横轴部105b的把持区域,由彼此相对的两条边形成第1接触部143a和第2接触部143b,由相当于三角形底边的上边形成第3接触部143c。
即,本实施方式的弹簧夹具141是在圆周方向上的3处把持横轴部105b的外周的结构,第1接触部143a、第2接触部143b及第3接触部143c在横轴部105b的圆周方向上以大致等间隔(大致120度间隔)设定。中央弯曲部143与本发明中的“支承轴保持区域”相对应。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3接触部143c由作为第1及第2接触部143a、143b弹性变形时的变形起点的固定端143d侧的延伸部构成。
而且,如图12所示,第1接触部143a与第2接触部143b彼此交错地相对地形成。因此,像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也说明的那样,能够在轴线方向上错开地形成第1接触部143a用的、以及第2接触部143b用的形成于横轴部105b的缺口状的平坦部105c。因此,与第1接触部143a用的平坦部105c和第2接触部143b用的平坦部105c形成在轴线方向上的相同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横轴部105b的强度下降。
第1臂部145及第2臂部147自第1接触部143a及第2接触部143b向更下方延伸。第2臂部147的延伸端部以大致U字状折返,并且,该折返端部147a与第1臂部145的延伸端部外表面重叠。而且,如图14所示,通过第1及第2臂部145、147的延伸端部区域148从上方被压入到夹具支承部113的支承孔113a内,并且第2臂部147的折返端部147a的上端面卡定于支承孔113a的台阶部113b而被防脱。
第1接触部143a和第2接触部143b均由倾斜平面形成,设定为该倾斜平面的法线方向朝向第3接触部143c、且互相交叉。第1接触部143a与第2接触部143b的相对间隔设定为在夹持横轴部105b的圆形外周时将由夹具支承部113支承的延伸端部区域148作为固定端而向外侧扩展的尺寸。形成为通过该向外侧扩展而在第1及第2臂部145、147上产生弹力、第1及第2接触部143a、143b利用该弹力夹持横轴部105b的结构。臂部145、147的延伸端部区域148与本发明的“作用力产生区域”及“安装部”相对应。
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弹簧夹具141,形成为在圆周方向上的3处把持支承轴105的横轴部105b的圆形外周的结构。因此,在确保了使遮阳板主体103转动动作时所需要的所需转矩的基础之上,能够减小接触部143a、143b、143c每一处的弹力。结果,能够防止在横轴部105b中的、使用区域中使用频率较高的部位局部变形(凹陷)这样的现象,而且,在横轴部105b例如为合成树脂制的情况下,降低在该横轴部105b中产生的蠕变现象,能够长期维持横轴部105b的圆形状而提高操作性。
另外,通过形成为在圆周方向上的3处把持横轴部105b的结构,在使遮阳板主体103转动时横轴部105b与弹簧夹具141不会发生径向的相对移动。在以往的2点把持方式的情况下,有可能在遮阳板主体的转动动作起动时在弹簧夹具与横轴部之间产生径向的相对移动,该径向的相对移动会引起因转动所期望的转矩偏差所导致的操作感觉的恶化,但采用本实施方式,能够防止该不良情况。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将作为产生弹力的部位的臂部145、147的延伸端部区域148插入到夹具支承部113的支承孔113a中而安装的结构。即,弹力产生部是兼用作安装部的结构,不需要特别地再另外设置安装部就能提供一种合理的横轴部把持构造的弹簧夹具141。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作为具有支承弹簧夹具121、141的夹具支承部113、和相对转动自如地支承横轴部105b的轴承部115的轴承体111以固定状设置于遮阳板主体103的形式的遮阳板101,但也可以适用于相对转动自如地支承横轴部105b的轴承体111能够相对于遮阳板主体103沿横轴部105b的轴线方向(左右方向)滑动的滑动式遮阳板。

Claims (4)

1.一种车辆用遮阳板,该车辆用遮阳板具有遮阳板主体和将上述遮阳板主体安装于车身上的圆形截面的支承轴,上述支承轴具有被形成为相互正交状的纵轴部和横轴部,上述遮阳板主体分别绕上述支承轴的纵轴部和横轴部转动自如,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在使用状态和收纳状态下都仅在上述支承轴的横轴部的圆周方向上的三个区域施力保持该支承轴的横轴部的施力保持构件,
上述施力保持构件通过对一体状的板簧进行弯曲加工而形成,一体状地具有由覆盖上述横轴部的外周的上述三个区域构成的支承轴保持区域、和沿与上述横轴部的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自该支承轴保持区域离开规定距离的作用力产生区域;
上述作用力产生区域被设定为将上述施力保持构件安装于上述遮阳板主体上的安装部,
上述支承轴保持区域包括:在使用状态和收纳状态下,彼此相对且反弹状地夹持上述横轴部的由倾斜平面形成的两个夹持区域;以及在使用状态下和收纳状态下,承受上述横轴部的一个第3接触区域,上述两个夹持区域朝向第3接触区域施力,第3接触区域承受上述两个夹持区域的施力,
上述两个夹持区域的倾斜平面的法线方向被设定为朝向第3接触区域且相互交叉,上述两个夹持区域和第3接触区域在横轴部的周向上以大致等间隔设定,
在使用状态下,上述两个夹持区域与横轴部的抵接在轴线方向上实质上以线接触进行接触,
在上述横轴部的轴线方向上,上述两个夹持区域中的一个夹持区域的宽度小于另一个夹持区域和上述一个第3接触区域的宽度,
上述横轴部在圆周方向的规定位置具有缺口状的平坦部,
在上述遮阳板主体绕上述横轴部转动到规定的收纳区域时,上述一个夹持区域与上述横轴部的平坦部接触,将上述遮阳板主体保持于该收纳区域,在上述遮阳板主体转动到上述收纳区域以外的区域时,上述一个夹持区域与上述横轴部的圆形部分接触,
由一体状的板簧弯曲加工而成的上述施力保持构件包含第1臂部、第2臂部和构成作用力产生区域的中央弯曲部,上述两个夹持区域分别位于上述第1臂部和第2臂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遮阳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两个夹持区域设定为该夹持区域的法线方向朝向上述第3接触区域且互相交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遮阳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3接触区域由上述夹持区域的自由端侧的延伸部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遮阳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3接触区域由上述夹持区域的固定端侧的延伸部构成。
CN200910161019.3A 2008-07-28 2009-07-27 车辆用遮阳板 Active CN1016430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93650 2008-07-28
JP2008193650 2008-07-28
JP2008193650 2008-07-28
JP2009147594A JP5191960B2 (ja) 2008-07-28 2009-06-22 車両用サンバイザ
JP2009-147594 2009-06-22
JP2009147594 2009-06-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43015A CN101643015A (zh) 2010-02-10
CN101643015B true CN101643015B (zh) 2015-04-01

Family

ID=414619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61019.3A Active CN101643015B (zh) 2008-07-28 2009-07-27 车辆用遮阳板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20100019527A1 (zh)
JP (1) JP5191960B2 (zh)
CN (1) CN101643015B (zh)
DE (1) DE10200903564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535511C2 (sv) * 2010-11-18 2012-09-04 Scania Cv Ab Solskyddsanordning för motorfordon
CN102434572A (zh) * 2011-08-31 2012-05-02 熊昉 一种任意翻转角度的遮阳板回转轴机构
JP2013248922A (ja) * 2012-05-30 2013-12-12 Kyowa Sangyo Kk 車両用サンバイザ
JP6034221B2 (ja) * 2013-02-28 2016-11-30 共和産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サンバイザ
WO2015071930A1 (ja) * 2013-11-13 2015-05-21 株式会社パイオラックス サンバイザ用バネおよびサンバイザ用支持装置
US9834068B2 (en) * 2013-12-18 2017-12-05 Hyundai Motor Company Sun visor for vehicle
EP3954560B1 (en) * 2015-12-16 2024-06-05 Daimay France SAS Sun visor assembly
US10081228B2 (en) * 2016-11-08 2018-09-25 Mahmoud Razzaghi Car visor
KR102055503B1 (ko) * 2018-06-14 2019-12-12 주식회사 동원테크 자동차용 선바이저
TWI657017B (zh) * 2018-09-21 2019-04-21 美律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樞軸組件以及包含其之容器
JP7263182B2 (ja) * 2019-08-27 2023-04-24 共和産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サンバイザ
JP7477360B2 (ja) 2020-05-14 2024-05-01 トヨタ自動車九州株式会社 車両用サンバイザーの支持部構造および車両用サンバイザー
JP7477361B2 (ja) 2020-05-14 2024-05-01 トヨタ自動車九州株式会社 車両用サンバイザーの支持部構造および車両用サンバイザー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15087A (zh) * 2004-06-28 2006-01-04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车用遮阳装置
US7234751B2 (en) * 2005-02-07 2007-06-26 Kyowa Sangyo Co., Ltd. Vehicle sun visors and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200992129Y (zh) * 2006-12-26 2007-12-19 王绍福 汽车用活动式滤光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354485A (en) * 1970-05-18 1974-06-05 Chrysler Uk Sunvisors for vehicles
JP3207496B2 (ja) * 1992-03-06 2001-09-10 株式会社ネオックスラボ 車両用サンバイザの軸受支持構造
JP2590278Y2 (ja) * 1992-04-27 1999-02-10 河西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サンバイザ
US6010174A (en) * 1997-04-14 2000-01-04 Lear Automotive Dearborn, Inc. Sliding visor
JP2002331832A (ja) * 2001-05-08 2002-11-19 Mutsuwa Kogyo Kk 車両用サンバイザ
DE10306733B4 (de) 2003-02-17 2005-08-18 Johnson Controls Interiors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zur Arretierung, Körper und Anordnung
JP4722458B2 (ja) * 2004-11-09 2011-07-13 株式会社パイオラックス 車両アクセサリ固定用金属クリップ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車両アクセサリ取付け構造
US20060267369A1 (en) * 2005-05-13 2006-11-30 Lear Corporation Sun visor detent spring clip
US7823954B2 (en) * 2006-12-08 2010-11-02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Slidable visor assembly
JP2008221873A (ja) 2007-03-08 2008-09-25 Kyowa Sangyo Kk 車両用サンバイザ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15087A (zh) * 2004-06-28 2006-01-04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车用遮阳装置
US7234751B2 (en) * 2005-02-07 2007-06-26 Kyowa Sangyo Co., Ltd. Vehicle sun visors and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200992129Y (zh) * 2006-12-26 2007-12-19 王绍福 汽车用活动式滤光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00019527A1 (en) 2010-01-28
DE102009035642A1 (de) 2010-02-04
CN101643015A (zh) 2010-02-10
US8562061B2 (en) 2013-10-22
JP2010052723A (ja) 2010-03-11
US20130119697A1 (en) 2013-05-16
JP5191960B2 (ja) 2013-05-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43015B (zh) 车辆用遮阳板
ES2821124T3 (es) Producto semiacabado del miembro regulador del movimiento, estabilizador que tiene miembro regulador del movimiento y método para unir el producto semiacabado del miembro regulador de movimiento a la barra estabilizadora
US8333422B2 (en) Sun visor for vehicles
US8307526B2 (en) Hemming device for wheel housing of vehicle
EP2868233A1 (en) Headrest support structure
EP3023298A1 (en) Assist grip
US20060175861A1 (en) Sun visor for vehicle
JP2007530359A (ja) ワイピング機構の取付け構造
JP2007055589A (ja) ワイパ装置
JP6093029B2 (ja) サンバイザ用バネおよびサンバイザ用支持装置
JP4604717B2 (ja) 排気管構造
EP1584528B1 (en) Wiper apparatus and wiper structure
US20160214639A1 (en) Steering apparatus
JP2015093520A (ja) フローティング部材、及びワイパ装置
JP6166160B2 (ja) 車両用サンバイザー
KR102632429B1 (ko) 차량용 코트후크의 조립 구조
JP2005282760A (ja) ショックアブソーバ用ダストカバーの取付構造
JP4922788B2 (ja) ワイパ装置
JP5787663B2 (ja) 端末支持装置取付構造
JP2008260397A (ja) フロントサスペンションのコイルスプリング取付構造及び取付方法
JP2008068833A (ja) ワイパアーム及び車両用ワイパ
JP5056361B2 (ja) 車両用フードの支持構造
KR20120049059A (ko) 변속기 케이블 체결구조
JP2003127662A (ja) 車両用サンバイザ
JP3134118U (ja) 自動車のタイヤ交換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