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41628B - 镜头、成像装置和信息终端装置 - Google Patents

镜头、成像装置和信息终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41628B
CN101641628B CN2008800095095A CN200880009509A CN101641628B CN 101641628 B CN101641628 B CN 101641628B CN 2008800095095 A CN2008800095095 A CN 2008800095095A CN 200880009509 A CN200880009509 A CN 200880009509A CN 101641628 B CN101641628 B CN 10164162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mount
cam
optical axis
camera le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00950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41628A (zh
Inventor
岩崎彻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6416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416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416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4162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3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permitting adjustmen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1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by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several lenses, e.g. of varifocal objective lens
    • G02B7/1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by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several lenses, e.g. of varifocal objective lens controlled by a microcomput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12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镜头、成像装置和利用镜头的信息终端装置。该镜头包括:至少一个透镜组,其组成成像光学系统;透镜框架,其保持所述至少一个透镜组;和保持框架,其保持透镜框架,所述至少一个透镜组能够从收缩位置移动到可拍摄位置,至少一个凸轮件布置在透镜框架和保持框架之间,透镜框架相对于保持框架的倾斜通过移动至少一个凸轮件而变化。

Description

镜头、成像装置和信息终端装置
相关申请的相交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07年3月27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7-082420的优先权,其内容在此全文引用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镜头、成像装置和利用镜头的信息终端装置。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结构的改进,其中可能通过简单的部件形式而相互执行多个透镜的光轴的对齐。
背景技术
用于成像装置的成像透镜包括多个透镜组,并配置成使得透镜组在光轴方向之间的距离变化以使得例如聚焦、变焦也就是焦距的连续变化以及收缩功能得以实现。特别地,在配置有变焦功能或者收缩功能或者这两种功能的成像透镜中,透镜组在光轴方向的移动距离长,镜头的结构复杂。
近来,摄影装置例如数码相机,要求具有高的性能,通过其能够在具有变焦功能的同时获得高质量的图像,并要求紧凑以利于提高携带时的方便性,这些要求通过技术发展的进步而得以满足。例如,由于可收缩的镜头,可收缩照相机的使用已经增多,并有效满足紧凑的要求。作为移动透镜组以执行收缩功能或者变焦功能的机构,在这样的机构中旋转镜筒通过固定镜筒保持,当旋转镜筒相对于固定镜筒通过凸轮接合或者螺旋接合而旋转时透镜框架在光轴方向向后或者先前移动,这样的机构被经常采用。在一典型的机构中,固定镜筒通过凸轮接合旋转镜筒,旋转镜筒配置成在以透镜光轴为中心旋转的同时随着凸轮凹槽在透镜的光轴方向向后或者向前移动,并且提供直线导引镜筒,其配置成可相对于旋转镜筒在旋转镜筒内部旋转并在光轴方向与旋转镜筒一体地直线移动,保持透镜的透镜框架保持在直线导引镜筒的内部。
透镜框架具有凸轮随动件,凸轮随动件穿过在直线导引镜筒的光轴方向延伸的直线凹槽并接合设置在旋转镜筒的内表面上的凸轮凹槽。当旋转镜筒旋转时,透镜能够在光轴方向移动到移动范围内的任何位置,而没有沿着凸轮凹槽形状旋转。旋转镜筒和直线导引镜筒例如通过将设置在直线导引镜筒上并径向突起的旋转键与设置在旋转镜筒的内表面上的旋转凹槽相接合而得以接合。根据这样的结构,当旋转镜筒围绕光轴旋转时,直线导引镜筒能够在光轴方向相对于旋转镜筒与旋转镜筒一体地移动。
需要一种镜头,其中透镜的光轴能够对齐以维持良好的成像性能。但是,当驱动透镜的驱动部件数量增多时,难以对齐光轴,并且,当镜头制造得越来越紧凑时,要求更高精度的光轴对齐。用于对齐透镜光轴的结构或者方法包括以下:透镜或具有多个透镜的透镜组在垂直于光轴的平面内移动,并且每个透镜光轴对齐;以及每个透镜倾斜以对齐透镜的光轴。
作为一种透镜框架的倾斜调节的方法,JP2006-3837A公开这样一种的方法,其中倾斜调节垫圈选择性地插入在透镜框架及其保持框架之间以进行调节。根据该方法,存在一个缺点,即,当改变垫圈时,必须确认透镜框架的倾斜,并且组装和调节变得麻烦。
JP2005-70417A公开一种透镜调整装置,其中透镜框架具有球状外圆周,保持框架保持透镜框架并具有与透镜框架的球状外圆周相配的球状内圆周,并且透镜框架沿着这些球形形状移动。根据该发明,必须精确匹配每个球形形状,部件的加工非常困难,而且,因为透镜框架由球状结构保持,当施加负载例如冲击时,其对于透镜框架移动造成的冲击是一种薄弱的结构。
JP2003-279823A公开一种倾斜调整机构,其中透镜框架在光轴方向由弹簧偏压并支承在镜头框架中,旋转板布置在镜头框架和透镜框架之间,多个具有不同高度的凸起部分形成在旋转板面对透镜框架的表面上,能够接收多个凸起部分的多个下凹部分形成在透镜框架上,透镜框架的倾斜通过选择配合在透镜框架的下凹部分中的旋转框架的凸起部分而进行调节。根据该发明,尽管部件的形成和组装容易,但是存在缺点,在于透镜框架的倾斜调节仅能够分步执行,不能进行微调。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鉴于上述,本发明的至少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镜头、成像装置和利用该镜头的信息终端装置。在镜头中,透镜组的倾斜能够以更高精度调节,透镜组的组装和倾斜调节由于部件并不复杂的形状而能够容易地执行。
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镜头包括:至少一个透镜组,其组成成像光学系统;透镜框架,其保持至少一个透镜组;保持框架,其保持透镜框架;和至少一个凸轮件,所述至少一个透镜组能够从收缩位置移动到可拍摄位置,至少一个凸轮件安置在透镜框架和保持框架之间,透镜框架相对于保持框架的倾斜通过移动至少一个凸轮件而改变。
根据本发明的镜头可以包括:多个透镜组;保持多个透镜组中的至少一个的透镜框架;以及保持透镜框架的保持框架和安置在透镜框架和保持框架之间的至少一个凸轮件。
技术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透镜组的倾斜能够通过至少一个凸轮件连续调节,因此,可以更高精度地调节透镜组的倾斜。此外,由于仅至少一个凸轮件安置在透镜框架和保持框架之间,这些部件的形状并不复杂,并且可以容易地执行透镜组的组装和倾斜调节。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因为倾斜调节机构能够构建在非常有限的空间内,因此可以调节透镜组的倾斜而不增大镜头的尺寸。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透镜框架接合至少一个凸轮件的凸轮表面,因此可以保证稳定的透镜组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优选实施例,由于倾斜调节而可以减小透镜组在光轴方向的偏心和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优选实施例,倾斜调节能够在每个方向进行,并且透镜组的倾斜量相对于至少一个凸轮件的移动量能够设置为相同的,因此可以简化调节。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倾斜调节的支点能够设置在透镜组在其厚度方向的中心,因此由于倾斜调节而可以减小透镜组的偏心和在光轴方向的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优选实施例,通过透镜框架的倾斜调节和偏心能够防止透镜组的旋转。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透镜组的倾斜调节的基准位置能够设定在至少一个凸轮件的平面部分,因此可以设置基准位置而无需任何额外的调节。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优选实施例,移动至少一个凸轮件所必需的调节量能够从刻度进行估计,因此可以简化透镜组的倾斜调节工作。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优选实施例,透镜组的倾斜校准能够在每个透镜组内置于透镜筒中的情形下进行,因此可以在接近最终质量的状态中执行调节。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优选实施例,可以生产一镜头,其中所有透镜组的光轴已经调节对齐,从而提供具有高成像性能的镜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可以提供装备有本发明的镜头的成像装置和信息终端装置,其是高成像性能的。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实施例以及示意性的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发明,其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镜头的前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当镜头处于收缩状态镜头沿着图1所示的线A-A的纵截面视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拍摄时的移动模式的纵截面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镜头的分解透视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固定框架、旋转框架和衬里(直线导引镜筒)的分解纵截面视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透镜组倾斜调节机构部分的前视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包括透镜组倾斜调节机构部分的保持框架的透视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包括透镜组倾斜调节机构部分的保持框架和第一透镜组的一部分的分解透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从后侧观察的第一透镜组的保持框架的透视图;
图10是更详细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透镜组倾斜调节机构部分的前视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沿着图10所示的线A-A的截面视图;以及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凸轮件的截面视图的改进。
附图标记
41固定镜筒
42旋转镜筒
43直线导引镜筒
51第一透镜组
52第二透镜组
61保持框架
71透镜框架
72板簧(弹性件)
73凸轮件
76刻度
715抵靠部分(abutted part)
731基准面
732凸轮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一种能缩进的镜头,其具有变焦功能。在图2中,左侧是对象侧,右侧是成像侧。在图3中,下侧是对象侧,上侧是成像侧。在图2-5中,固定镜筒41的底座端固定到底板67,底板67固定到成像装置例如照相机的主体等。底板67在其中心部分具有孔,包括CCD等的成像装置66安置在孔中。固定镜筒41具有在内圆周侧上的至少一个直线凹槽411以及内进给螺纹412,该内进给螺纹412在整个固定镜筒41上基本沿着固定镜筒41的长度方向延伸。旋转镜筒42配合在固定镜筒41的内圆周侧上,镜筒衬里(直线导引镜筒)43配合在旋转镜筒42的内圆周侧上。
旋转镜筒42在其后端的外圆周上具有外螺纹421,该螺纹421接合固定镜筒41的进给螺纹412。因此,当旋转镜筒42围绕其中心轴线(光轴)旋转时,螺纹421由进给螺纹412导引并在光轴方向移动。直线导引镜筒43在其前端(图2的对象侧和图3的下侧)的外圆周上具有从径向方向向外突出的至少一个突起431(参照图4),并通过配合所述至少一个突起431到形成在旋转镜筒42的前端的内圆周上的圆周凹槽,直线导引镜筒43能够在光轴方向与旋转镜筒42一起移动,并能够相对于旋转镜筒42旋转。直线导引镜筒43在其后端的外圆周上设置有从径向方向向外突起的至少一个键432,所述至少一个键432配合到固定镜筒41的至少一个直线凹槽411。因此,直线导引镜筒43能够沿着至少一个直线凹槽411直线前进,但是其不能以光轴为中心旋转。直线导引镜筒43设置有沿着光轴方向并穿过其厚度方向的三个直线凹槽433和三个直线凹槽434,三个直线凹槽433和三个直线凹槽434分别沿着圆周方向以相同间隔设置。两个凸轮凹槽423,424沿光轴方向在旋转镜筒42的前端和后端形成在旋转镜筒42的内圆周侧。凸轮凹槽423能够在径向方向与至少一个直线凹槽433相交,凸轮凹槽424能够在径向方向与至少一个直线凹槽434相交。
如图2和3所示,第一透镜组51的保持框架61和保持第二透镜组52的透镜框架62从对象侧顺序配合在直线导引镜筒43的内圆周侧上。如图4所示,保持框架61在其外圆周侧上具有至少一个凸轮随动件611,透镜框架62在其外圆周侧上具有至少一个凸轮随动件621。保持框架61的至少一个凸轮随动件611配合在凸轮凹槽423和三个直线凹槽433的相交部分中的一个中,透镜框架62的至少一个凸轮随动件621配合在凸轮凹槽424和三个直线凹槽434的相交部分的一个中。因为凸轮凹槽423和直线凹槽433的相交部分以及凸轮凹槽424和直线凹槽434的相交部分通过旋转镜筒42的旋转在光轴方向移动,保持框架61、透镜框架62和由保持框架61保持的第一透镜组51以及由透镜框架62保持的第二透镜组52与配合在这些相交部分中的凸轮随动件611,621一起在光轴方向移动。
第一透镜组51的外圆周由透镜框架71保持,透镜框架71保持在保持框架61的内圆周侧上。而且,至少一个凸轮件,例如在本实施例中,三个凸轮件73布置在透镜框架71和保持框架61之间。后面将详细解释透镜框架71和保持框架61的连接结构。
快门/光圈单元65安置在第一透镜组51和第二透镜组52之间,快门/光圈单元65附着到保持第二透镜组52的透镜框架62上,并与透镜框架62一起移动。
如图2所示,在收缩位置当旋转镜筒42旋转以延伸每个透镜组到摄影位置时,螺纹421由固定镜筒41的进给螺纹412导引,旋转镜筒42在光轴方向向前前进。直线导引镜筒43也与旋转镜筒42一起向前前进,并且由于直线导引镜筒43的至少一个键432配合在固定镜筒41的至少一个直线凹槽411中,直线导引镜筒43直线前进而没有旋转。通过镜筒42的旋转以及直线导引镜筒43的直线前进,如上所述,第一透镜组51和第二透镜组52在光轴方向移动,并且快门/光圈单元65也与第二透镜组52一起移动。相对于旋转镜筒42的旋转量,第一透镜组51在光轴方向的移动量和第二透镜组52在光轴方向的移动量取决于凸轮凹槽423,424的形状。
图3示出其中第一透镜组51和第二透镜组52沿着光轴向前移动到可拍摄位置的状态,在可拍摄状态中,第三透镜组53位于光轴上。第三透镜组53通过形成为杆形状的透镜框架531保持,透镜框架531在收缩位置和拍摄位置之间摆动,第三透镜组53在光轴外的位置和光轴上的位置之间移动。
如图3所示的操作情形是其中旋转镜筒42沿着光轴前进到向前移动的极限位置的状态,每个透镜组延伸到预定位置,位于广角端并处于可拍摄状态。通过在广角端进一步转动旋转镜筒42,第一透镜组51和第二透镜组52能够相对移动直到长焦端。旋转镜筒42能够进一步旋转,尽管存在如图3所示的移动极限。换句话说,如图5所示,接合旋转镜筒42的螺旋421的固定镜筒41的进给螺纹412的前端与在垂直于光轴的平面内延伸的圆周向凹槽412A连接。
压缩弹簧70安置在最靠近对象侧的第一透镜组51的保持框架61和邻近第一透镜组51的第二透镜组52之间。弹簧70能够包括螺旋弹簧。由于利用弹簧70,第一透镜组51和第二透镜组52二者都可以稳定地保持在任意的停止位置,即使旋转镜筒42的旋转方向切换,在透镜组之中没有后冲发生,焦点稳定,能够获得具有高分辨率镜头。
接着,将解释第一透镜组51的透镜框架71和保持框架61的连接结构。如图6到10所示,在保持框架61的前端的内圆周上,向内卡圈615与保持框架61一体形成。另一方面,沿着径向方向向外突起的三个抵靠部分715在透镜框架71的圆周方向以相同间隔地与透镜框架71在透镜框架71的外圆周一体形成,透镜框架71保持第一透镜组51的外圆周。三个抵靠部分715从前侧分别通过三个凸轮件73附着到保持框架61的卡圈615。每个抵靠部分715通过作为弹性件的板簧72压在相应的凸轮件73上,所述板簧72螺纹安装在卡圈615上。在本实施例中,三个板簧72对应三个凸轮件73设置。每个抵靠部分715面对凸轮件73的侧面形成为球形形状,并且与凸轮件73的凸轮面点接触。
每一凸轮件73形成为部分圆弧形状。每一凸轮件73面对保持框架61的卡圈615的侧面是垂直于光轴的平面并接触保持框架61的卡圈615,每一凸轮件73的另一侧面具有凸轮面。每一凸轮件73在沿着圆弧的长度方向的末端一体地具有向前突起的突起部分733。如图8和12所示,垂直于光轴方向的基准面731在沿着圆弧的长度方向的几乎中心位置形成在凸轮面上。两个凸轮平面732,其每个具有在光轴方向连续改变的高度,在沿着圆弧的长度方向分别形成在基准面731之前和之后。三个凸轮件73在保持框架61的圆周方向以相同间隔安置,并且安置成与透镜组的光轴同心的圆弧形状。
每一板簧72形成为部分圆弧形状,其中穿过固定螺钉75的孔形成在沿着圆弧的长度方向的几乎中心部分。每个板簧72通过将穿过所述孔的固定螺钉75拧入到形成在保持框架61的卡圈615上的螺纹孔616中来固定到保持框架61。因为板簧72从前侧分别通过它们的弹力按压透镜框架71的抵靠部分715,每一板簧72作用为将其相应的抵靠部分715的后侧压到相应的凸轮件73的凸轮面上。这样,凸轮件73、透镜框架71的抵靠部分715和板簧72依次安置在保持框架61的卡圈615的前侧上,从透镜框架71的抵靠部分715到保持框架61的卡圈615的距离由凸轮件73的凸轮面决定。
每一凸轮件73能够沿着以光轴为中心的同心圆弧单独移动,同时通过其相应的板簧72的弹力经其相应的抵靠部分715压到卡圈615上,如上所述。当凸轮件73单独移动以调节第一透镜组51的倾斜时可以使用与每个凸轮件73一体形成的每个突起部分733,每一凸轮件73能够通过借助适当的工具拨动(plucking)相应的突起部分733而移动。
当组装镜头时,首先,每一凸轮件73的位置被确定以使得透镜框架71的每一抵靠部分715紧靠在位于凸轮件73的中心部分上的相应平的基准面731上。这被设置为基准位置并且在图12中示出为由符号F表示的范围。因为凸轮件73的基准面731是平面,容易将每一抵靠部分715与相应基准面731抵靠以设定基准位置F。当有必要调节第一透镜组51的倾斜时,至少一个凸轮件73移动,与抵靠部分715的相应凸轮面的抵靠位置从基准位置F移动到斜面732。在图12中,比凸轮面的基准面731更低的斜面范围由符号S1表示,高于基准面731的斜面范围由符号S2表示。这样,通过选择三个凸轮件73的至少一个并将其单独移动,在光轴方向抵靠所选择的凸轮件73的凸轮面的透镜框架71的抵靠部分715的位置关于光轴成对角线地移动,如图11所示,第一透镜组51相对于光轴方向的倾斜能够得以调节。因为每一凸轮件73通过相应板簧72的弹力夹在相应抵靠部分715和卡圈615中,因此,每一凸轮件73能够位移,如上所述,并且在调节时以及调节后,透镜框架71和每一凸轮件73的后冲能够得以消除。
当移动凸轮件73以调节透镜组的倾斜时,如果随着凸轮件73的移动透镜组围绕光轴旋转,不能执行调节透镜组的倾斜的功能。然后,如图9所示,多个凸起部分714在透镜框架71面对保持框架61的卡圈615的表面上一体形成,透镜框架71保持第一透镜组51,分别与多个凸起部分714接合的多个下凹部分614形成在卡圈615上。这些凸起部分714分别从前侧接合下凹部分614,以光轴为中心透镜框架71相对于保持框架61的旋转得以防止。因此,即使凸轮件73移动并且透镜组51的倾斜被调节,透镜组51相对于保持框架61的旋转得以约束。
三个凸轮件73和三个板簧72用于调节透镜组的倾斜。三个凸轮件73围绕透镜框架71以120度间隔均匀安置成与第一透镜组51的透镜框架71同心的同心圆形状。三个板簧72同样以120度的间隔均匀安置成与第一透镜组51的透镜框架71同心的同心圆形状。因此,包括凸轮件73的倾斜调节机构能够内置于第一透镜组51的保持框架61中,而不必无谓地增大保持框架61的外径。而且,三个凸轮件73以120度的间隔均匀安置,因此透镜组的倾斜能够在任何方向通过单独调节每一凸轮件73的移动量而得以调节。
如图2、图3和图11所示,抵靠第一透镜组51的透镜框架71的相应凸轮件73的每一抵靠部分715在第一透镜组51的厚度方向,也就是光轴方向,安置在几乎中心部分。借助该结构,当调节透镜组51的倾斜时透镜组51的厚度方向的中心能够设置为倾斜中心,并且透镜组51在光轴方向的移动和偏心能够得以抑制。
透镜组的倾斜调节在包括例如CCD的成像装置66没有被安装的状态下执行。也就是,用于倾斜调节的每一凸轮件73围绕光轴旋转并且第一透镜组51相对于第二透镜组52的倾斜被调节以使得当观察成像状态时成像表面变得均匀一致。成像装置66在倾斜调节完成后安装,当观察成像装置66上的成像状态时成像装置66的倾斜被调节,然后将其固定。结果,透镜组之间的光轴的倾斜被调节,高成像性能能够得以获得。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待调节的透镜组是最靠近对象侧的第一透镜组51,因此每一凸轮件73的位置能够从镜头的前侧容易地调节。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至少一个凸轮移动量刻度76,其附着到每一凸轮件73在保持框架61的卡圈615的前表面上移动的轨迹上,保持框架61保持最靠近对象侧的透镜组也就是第一透镜组51并将其移动。所述至少一个刻度76包括在以刻度761为中心的圆周方向上以一定间隔向前和向后设置的多个刻度,刻度761表示当抵靠部分715抵靠由凸轮件73的平的平面组成的基准面731时,对应于形成有突起部分733的凸轮件73的末端的位置。因此,当开始调节透镜组的倾斜时用于倾斜调节的每一凸轮件73匹配到相应刻度761,相应刻度761指示以刻度76为中心的基准位置,然后被附着,调节从该状态开始。因此,在开始调节时透镜组倾斜能够通过估计从成像状态必要的倾斜调节量相当容易地调节,在观察对应于凸轮件73中的一个的刻度76的同时,对应于估计量来移动至少一个凸轮件73。
在本实施例中,旋转镜筒42被电机力驱动以旋转。作为旋转镜筒42的驱动源的驱动电机81和包括例如将电机81的扭矩传输到旋转镜筒42的齿轮链的动力传输部分82在图1中示出。驱动电机81分别用以从收缩位置到广角端的范围内驱动,和在从广角端到长焦端的范围内驱动,并且通过操作变焦操作按钮,驱动电机81在从广角端到长焦端的范围内操作。此外,提供自动聚焦装置,其中内置由来自聚焦检测部分的控制信号控制的聚焦驱动电机80旋转,并且例如,第三透镜组53通过电机80在光轴方向被驱动,聚焦得以进行。
尽管已经关于其优选实施例和附图解释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进行的其它可能的修改和变化将包括在本发明中。因此,权利要求包括所有落入本发明的实际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这样的变化和修改。
工业应用性
尽管在上面提及的实施例中,解释了包括变焦机构的镜头的例子,本发明也可以应用到其中没有安装变焦机构的镜头。
可以将根据本发明的镜头作为成像透镜应用到数码相机以及其它各种照相机。因此,每个透镜组的光轴的倾斜能够高精度地进行调节,具有高成像性能的成像装置例如照相机能够得以提供。此外,可以将根据本发明的镜头作为成像透镜应用到配有照相机的移动电话和PDA以及其它终端设备。因此,每个透镜组的光轴的倾斜能够高精度地调节,具有高成像性能的信息终端装置能够得以提供。

Claims (16)

1.一种镜头,包括:
至少一个透镜组,所述至少一个透镜组构成成像光学系统;
透镜框架,该透镜框架保持所述至少一个透镜组;
保持框架,该保持框架保持所述透镜框架;和
能够分别移动的多个凸轮件,
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透镜组能够从收缩位置向可拍摄的位置移动,
所述多个凸轮件安置在所述透镜框架和所述保持框架之间,
所述透镜框架相对于所述保持框架的倾斜通过移动所述多个凸轮件而变化,
其中在光轴方向,所述多个凸轮件的一侧包括垂直于光轴并接触所述保持框架的平面,所述多个凸轮件的另一侧包括凸轮面,以及
其中所述多个凸轮件形成为圆弧形状并布置在与所述透镜框架同心的圆上,
其中,所述透镜框架包括多个抵靠部分,每个抵靠部分在所述多个凸轮件的每一个的所述凸轮面上抵靠,所述透镜框架的倾斜通过移动所述多个凸轮件的至少一个而进行调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其中,所述镜头包括多个透镜组,该透镜框架保持所述多个透镜组的至少一个。
3.如权利要求1中任一项所述的镜头,其中,将所述多个抵靠部分压在所述凸轮面上的至少一个弹性件固定到所述保持框架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镜头,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弹性件包括板簧。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镜头,其中,所述多个凸轮件形成为圆弧形状并通过所述保持框架保持在同心圆上,其中通过在垂直于所述光轴平面上以所述透镜框架的中心轴为中心移动所述多个凸轮件来改变在其上所述透镜框架的所述多个抵靠部分相抵靠的所述凸轮面的高度,且所述透镜框架的倾斜被改变。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镜头,其中,所述透镜框架具有三个抵靠部分,并且提供三个凸轮件以分别抵靠在所述三个抵靠部分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镜头,其中,所述三个抵靠部分围绕所述光轴以等间隔布置,并且所述三个凸轮件围绕所述光轴以等间隔布置。
8.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镜头,其中,所述透镜框架的所述多个抵靠部分在所述光轴方向的位置靠近由所述透镜框架保持的所述透镜组在所述光轴方向上的其厚度方向的中心位置。
9.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镜头,其中,所述透镜框架具有多个凸起部分,所述保持框架具有与所述多个凸起部分分别接合的多个下凹部分。
10.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镜头,其中,所述多个凸轮件的所述凸轮面具有位于所述透镜框架的所述多个抵靠部分的抵靠范围的几乎中心位置的垂直于所述光轴方向的第一平面以及在所述第一平面前和后的第二和第三凸轮平面,每个所述凸轮平面在所述光轴方向具有变化的高度。
11.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镜头,其中至少一个刻度设置在所述透镜框架上,所述至少一个刻度配置成表示所述多个凸轮件的移动量。
12.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镜头,其中,通过所述透镜框架保持的所述透镜组是最靠近对象侧的透镜组,所述多个凸轮件的所述凸轮面位于所述对象侧上。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镜头,其中最靠近所述对象侧的所述透镜组的倾斜相对于其它透镜组的光轴对齐。
14.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镜头,其中,所述镜头还包括安置在所述成像光学系统的成像位置上的成像装置,所述成像装置的倾斜能够被调节。
15.一种成像装置,包括成像透镜,该成像透镜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镜头。
16.一种信息终端装置,该信息终端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镜头作为成像透镜和成像装置,所述成像装置的成像表面被调节为垂直于所述成像透镜的光轴。
CN2008800095095A 2007-03-27 2008-03-27 镜头、成像装置和信息终端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416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82420A JP4953874B2 (ja) 2007-03-27 2007-03-27 レンズ鏡胴、撮像装置および情報端末装置
JP082420/2007 2007-03-27
PCT/JP2008/056648 WO2008117895A1 (en) 2007-03-27 2008-03-27 Lens barrel, imaging device and information terminal devi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41628A CN101641628A (zh) 2010-02-03
CN101641628B true CN101641628B (zh) 2013-04-03

Family

ID=397886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09509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41628B (zh) 2007-03-27 2008-03-27 镜头、成像装置和信息终端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314877B2 (zh)
EP (1) EP2074462B1 (zh)
JP (1) JP4953874B2 (zh)
KR (1) KR101101020B1 (zh)
CN (1) CN101641628B (zh)
WO (1) WO200811789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01475B2 (ja) 2008-12-24 2013-06-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レンズ鏡胴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JP5446638B2 (ja) * 2009-09-11 2014-03-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レンズ鏡胴および撮像装置
JP5515664B2 (ja) * 2009-11-17 2014-06-11 株式会社ニコン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12018387A (ja) 2010-06-07 2012-01-26 Ricoh Co Ltd レンズ鏡胴
JP2012083633A (ja) 2010-10-14 2012-04-26 Ricoh Co Ltd レンズ鏡胴
KR101844510B1 (ko) 2010-10-28 2018-04-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학 요소의 조정 장치
CN102073120A (zh) * 2010-12-16 2011-05-25 四川川大智胜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可调相机镜头和成像靶面倾角的设计方法
JP5621609B2 (ja) * 2011-01-18 2014-11-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チルト調整機構
JP2013061513A (ja) 2011-09-14 2013-04-04 Ricoh Co Ltd レンズ鏡胴
CN102354039A (zh) * 2011-09-29 2012-02-15 台山市金桥铝型材厂有限公司 带有铝合金镜筒的单发相机镜头结构
TWI471628B (zh) * 2011-12-07 2015-02-01 Ability Entpr Co Ltd 鏡頭機構
JP6148947B2 (ja) * 2013-09-19 2017-06-1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268063B2 (ja) * 2014-08-22 2018-01-2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内視鏡装置
US10488186B2 (en) 2016-06-29 2019-11-26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Alignment detection for split camera
US10542201B2 (en) 2016-06-29 2020-01-21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Split-camera autoalignment
JP6816398B2 (ja) 2016-08-03 2021-01-20 リコー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CN106154481A (zh) * 2016-08-26 2016-11-23 福建福光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模具镜头及其装配工艺
TWI678560B (zh) * 2018-10-16 2019-12-01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 攝像校正機構
US11428896B2 (en) * 2019-10-07 2022-08-30 Hand Held Products, Inc. Housing of an image capturing device
KR20210128839A (ko) * 2020-04-17 2021-10-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4915U (ja) * 1984-06-14 1986-01-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学素子の保持装置
JPS614915A (ja) 1984-06-19 1986-01-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距離測定装置
JPH089695Y2 (ja) * 1989-08-10 1996-03-21 株式会社コパル ピント調整機構
JPH0520035U (ja) * 1991-08-26 1993-03-12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撮影装置
JP3544704B2 (ja) 1994-06-17 2004-07-21 株式会社東芝 水車発電機の制御装置
JP4505940B2 (ja) * 2000-04-25 2010-07-21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レンズ調芯機構及び撮像装置
JP2002296476A (ja) 2001-03-29 2002-10-09 Olympus Optical Co Ltd レンズ鏡枠
JP4761098B2 (ja) * 2001-05-31 2011-08-31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学装置
JP2003075711A (ja) * 2001-09-06 2003-03-12 Olympus Optical Co Ltd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
JP2003202479A (ja) * 2002-01-04 2003-07-18 Canon Inc レンズ鏡筒構造
JP2003279823A (ja) 2002-03-25 2003-10-02 Ricoh Co Ltd チルト調芯機構
JP3920754B2 (ja) 2002-10-21 2007-05-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レンズ鏡胴およびカメラ
JP4348143B2 (ja) 2003-08-25 2009-10-21 Hoya株式会社 レンズ調整装置
JP2005117253A (ja) * 2003-10-06 2005-04-28 Tamron Co Ltd 撮像装置
JP4443321B2 (ja) 2004-06-21 2010-03-31 Hoya株式会社 レンズのチルト調整機構
US7079332B2 (en) * 2004-06-21 2006-07-18 Pentax Corporation Lens tilt adjusting mechanism
JP4463034B2 (ja) 2004-07-26 2010-05-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レンズ鏡胴、カメラおよび携帯型情報端末装置
JP4632814B2 (ja) 2005-03-04 2011-02-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レンズ鏡胴、カメラおよび携帯型情報端末装置
JP4641203B2 (ja) 2005-03-07 2011-03-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レンズ鏡胴、このレンズ鏡胴を用いたカメラ及び携帯型情報端末装置
JP4688208B2 (ja) 2005-10-18 2011-05-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レンズ鏡胴、カメラおよび携帯型情報端末装置
US8233075B2 (en) * 2007-05-24 2012-07-31 Gyrus Acmi, Inc. User-aided auto-focus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实公平8-9695Y2 1996.03.21
JP实开平5-20035U 1993.03.12
JP昭61-4915U 1986.01.13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953874B2 (ja) 2012-06-13
CN101641628A (zh) 2010-02-03
EP2074462B1 (en) 2017-10-18
EP2074462A1 (en) 2009-07-01
WO2008117895A1 (en) 2008-10-02
JP2008242068A (ja) 2008-10-09
EP2074462A4 (en) 2012-02-29
US8314877B2 (en) 2012-11-20
KR20090122477A (ko) 2009-11-30
KR101101020B1 (ko) 2011-12-29
US20100103307A1 (en) 2010-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41628B (zh) 镜头、成像装置和信息终端装置
CN101688964B (zh) 镜头、相机和信息装置
CN1265224C (zh) 透镜镜筒
JP2006072294A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のレンズ移送装置
US10054760B2 (en) Zoom lens barrel and optical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20040207931A1 (en) Zoom camera having lens barrel assembly adjustable focus and resolution power of lens
CN112368622B (zh) 透镜镜筒
US7872810B2 (en) Light shielding structure of an optical device
US11815792B2 (en) Lens barrel
US6490097B2 (en) Lens barrel
US11106003B2 (en) Lens barrel and imaging apparatus
US8117936B2 (en) Gear support structure
JP2008224795A (ja) レンズ鏡胴および携帯型情報端末装置
US11543623B2 (en) Lens apparatus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US7760443B2 (en) Zoom lens device
JP2643284B2 (ja) レンズ移動用カム装置
JP2005274837A (ja) ズームレンズの偏芯調整方法
CN113227865B (zh) 镜头镜筒及光学设备
KR100781902B1 (ko) 광학 모듈
KR100620591B1 (ko) 줌과 포커싱 기능을 갖는 렌즈 광학구조
US20220066131A1 (en) Lens support mechanism, and lens barrel and camera provided with the lens support mechanism
JP2016130763A (ja) レンズ鏡筒、光学機器、および、撮像装置
KR200384369Y1 (ko) 줌과 포커싱 기능을 갖는 렌즈 광학구조
JPH08166529A (ja) レンズ鏡筒
JPH0384506A (ja) ブレ補正鏡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403

Termination date: 2016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