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39107A - 油压缓冲器 - Google Patents

油压缓冲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39107A
CN101639107A CN200910128014A CN200910128014A CN101639107A CN 101639107 A CN101639107 A CN 101639107A CN 200910128014 A CN200910128014 A CN 200910128014A CN 200910128014 A CN200910128014 A CN 200910128014A CN 101639107 A CN101639107 A CN 1016391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piston rod
grease chamber
chamber
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280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39107B (zh
Inventor
永井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Astem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ow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owa Corp filed Critical Show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6391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391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391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391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油压缓冲器,在使活塞(41)滑动接触在内筒(12)的内周上的油压缓冲器(10)中,将环状油室(20)的截面积形成为活塞杆(40)的截面积以上,并且在分割部件(30)上设置阻止在膨胀侧行程时从油室(21)向油积存室(22)的流动的单向阀(50),并且构成为,在膨胀侧行程中从环状油室(20)及活塞杆侧油室(21A)排出的油仅通过设在活塞杆(40)上的联系路径(60)。

Description

油压缓冲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两轮车用前叉等中使用的油压缓冲器。
背景技术
作为油压缓冲器,为了与在外筒和内筒的内部设置阻尼缸、使活塞滑动接触在该阻尼缸的内周上的结构相比实现部件件数的削减,如在日本专利特许4055843(专利文献1)所述,有不具备阻尼缸、使活塞滑动接触在内筒的内周上的结构。
该以往的油压缓冲器,经由分别固定在外筒的内周的开口部、和内筒的外周的前端部上的套筒,将内筒滑动自如地插入到外筒内,划分出由该外筒的内周、内筒的外周、和上述两个套筒包围的环状的油室,在上述内筒的内周设置分割部件,在下部划分出油室,并且在上部划分出油积存室,将安装在上述外筒上的活塞杆滑动自如地插入到该分割部件中,在插入在上述内筒的活塞杆的前端部上具备滑动接触在该内筒的内周上的活塞,将上述油室划分为收容上述活塞杆的活塞杆侧油室和没有收容上述活塞杆的活塞侧油室,将上述环状的油室经由设在上述内筒的油孔连通到上述活塞杆侧油室。
并且,将上述环状的油室的截面积形成得比上述活塞杆的截面积大,并且在上述分割部件上设有在膨胀侧行程时阻止从上述油室向上述油积存室的流动的单向阀,并且在上述分割部件上设有将上述油室与上述油积存室连通的微小流路。
由此,在压缩侧行程中进入到内筒的活塞杆的进入容积量的动作油被从内筒的内周的油室经由内筒的油孔移送到环状的油室中。此外,在膨胀侧行程中从内筒退出的活塞杆的退出容积量的动作油从环状的油室经由内筒的油孔被移送到内筒的内周的油室。
此外,设在分割部件的单向阀能够将压缩侧行程中应该补给到环状的油室的不足油从油积存室向活塞杆侧油室导入,膨胀侧行程中阻止活塞杆侧油室的油向油积存室排出。
此外,设在分割部件上的微小流路将在膨胀侧行程中应该从环状的油室排出的剩余油从活塞杆侧油室向油积存室排出。
另外,在膨胀侧行程中被活塞压缩的活塞杆侧油室的油将设在活塞上的膨胀侧流路的膨胀侧衰减阀推开,油向活塞侧油室移送。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油压缓冲器中,有以下的问题。
(1)在膨胀侧行程中被从环状的油室及活塞杆侧油室排出的油被分成2分而分别排出到分割部件的微小流路、和活塞的膨胀侧流路中。微小流路的流路径需要由与确保设在膨胀侧流路的膨胀侧衰减阀的阀开阀压之间的平衡来决定,需要严格的精度管理。
(2)分割部件的微小流路在膨胀侧行程中仅使应该从环状的油室排出的剩余油通过,在膨胀侧行程中不使由活塞所压缩的活塞杆侧油室的油通过,所以为极小细径,动作油的混入异物会挂住而堵塞,有可能导致设在外筒的开口部用来将环状的油室密封的油密封的破坏、油泄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实现使活塞滑动接触在内筒的内周上的油压缓冲器的简单化。
本发明是一种油压缓冲器,经由分别固定在外筒的内周的开口部、和内筒的外周的前端部上的套筒,将内筒滑动自如地插入到外筒内,划分出由该外筒的内周、内筒的外周、和上述两个套筒包围的环状的油室,在上述内筒的内周设置分割部件,在下部划分出油室,并且在上部划分出油积存室,将安装在上述外筒的活塞杆滑动自如地插入到该分割部件中,在插入于上述内筒的活塞杆的前端部上具备滑动接触在该内筒的内周的活塞,将上述油室划分为收容上述活塞杆的活塞杆侧油室和没有收容上述活塞杆的活塞侧油室,将上述环状的油室经由设在上述内筒的油孔连通到上述活塞杆侧油室;其特征在于,将上述环状的油室的截面积形成为上述活塞杆的截面积以上,并且在上述分割部件上设置在膨胀侧行程时阻止从上述油室向上述油积存室的流动的单向阀,并且构成为,在膨胀侧行程中从上述环状的油室及上述活塞杆侧油室排出的油仅通过设在上述活塞杆上的联系路径。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油压缓冲器的整体的剖视图。
图2是图1的下部剖视图。
图3是图1的上部剖视图。
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油压缓冲器(两轮车用前叉)10如图1~图4所示,经由固定在外筒11的下端开口部的内周上的套筒11A、和固定在内筒12的上端开口部的外周上的套筒12A,将内筒12滑动自如地插入到外筒11的内部。11B是油密封,11C是防尘密封。在外筒11的上端开口部液密地螺装有帽13,在外筒11的外周上设有车体侧安装部件14。14A是车体侧安装部件14相对于外筒11的防脱落销。在内筒12的下端开口部液密地插装着底片15,由卡装在内筒12的内周的挡圈16防松,在内筒12的下端外周插装底托架17,将从外侧插入到底托架17的底部的贯通孔中的螺栓18螺装在底片15上,将底片15拉近,在内筒12的下端部设有底托架17。17A是底托架17相对于内筒12的防脱落销。
油压缓冲器10划分出由外筒11的内周、内筒12的外周、和上述两个套筒11A、12A包围的环状油室20。
油压缓冲器10在内筒12的上端侧将内径以台阶状扩径的内周,依次插入下环状板31、短轴环32、上环状板33、长轴环34、垫圈35,通过内筒12的上端敛缝部12B将它们敛缝保持。下环状板31、短轴环32及上环状板33构成设在内筒12的内周上的分割部件30,通过分割部件30在下部划分出油室21,并且,在上部划分出油积存室22。在油积存室22之中,下侧区域是油室22A,上侧区域是空气室22B。
油压缓冲器10使活塞杆40的上端面抵接在设于外筒11的上端部的帽13的中心轴上的内侧面,将从外侧插入在帽13的贯通孔中的螺栓40A螺装在活塞杆40的中空阴螺纹部,拉近活塞杆40,将活塞杆40安装在帽13上。
油压缓冲器10将经由帽13安装在外筒11的活塞杆40从分割部件30滑动自如地插入到内筒12的内部。在插入在内筒12中的活塞杆40的前端部上,具备滑动接触在内筒12的内周上的活塞41。在活塞41的外周槽中设有活塞环41A。活塞杆40的活塞41将内筒12的内部的油室21划分为收容活塞杆40的活塞杆侧油室21A、和不收容活塞杆40的活塞侧油室21B。
油压缓冲器10将上述环状油室20经由设在内筒12的油孔20A与活塞杆侧油室21A连通。
油压缓冲器10在内筒12的内部、在活塞41的面向活塞侧油室21B的下端面与底片15的面向活塞侧油室21B的上端面之间夹装有悬架弹簧42。油压缓冲器10通过悬架弹簧42的伸缩来吸收在车辆行驶时从路面受到的冲击力。
油压缓冲器10将抵接在帽13的下面的制动橡胶43配置在活塞杆40的上端外周周围,将由卡装在活塞杆40的上端外周的挡圈44支撑的垫圈45推抵在制动橡胶43的下面。在油压缓冲器10的最压缩时,内筒12的上端敛缝部12B经由垫圈45对接在制动橡胶43上,由此限制最压缩冲程。
油压缓冲器10将配置在活塞杆40的下端外周周围的回弹弹簧46担载在活塞41的上面。在油压缓冲器10的伸长最长时,通过分割部件30对接在回弹弹簧46上,限制最伸长冲程。
然而,在油压缓冲器10中,如图4所示,将由外筒11和内筒12的环状间隙构成的上述环状油室20的截面积S1形成为活塞杆40的截面积(被外径包围的面积)S2以上。
此外,在分割部件30上,设有在压缩侧行程中允许油从油积存室22向活塞杆侧油室21A流动、在膨胀侧行程中阻止油从活塞杆侧油室21A向油积存室22流动的单向阀50。单向阀50收纳在分割部件30的下环状板31与上环状板33之间,使其比下环状板31与上环状板33的间隔(短轴环32的长度)短,设为比短轴环32的内径小的外径,做成滑动接触在活塞杆40的外周上而上下变位的圆筒状,在下端面上形成横槽51。在压缩侧行程中,单向阀50随着进入到内筒12中的活塞杆40移动而向下方移动,对接在下环状板31上,并且在与上环状板33之间形成间隙,能够将油积存室22的油经由其外周从横槽51向活塞杆侧油室21A导入。在膨胀侧行程中,单向阀50随着从内筒12退出的活塞杆40移动而向上方移动,对接在上环状板33上而将与上环状板33之间的间隙闭合,阻止活塞杆侧油室21A的油向油积存室22排出。
此外,油压缓冲器10构成为,使在膨胀侧行程中从环状油室20及活塞杆侧油室21A排出的油仅通过设在活塞杆40的联系路径60。本实施例的联系路径60具有:设在活塞杆40(也包括活塞41)上并在活塞侧油室21B开口的中空部61;设在活塞杆40上并将中空部61直接连通到活塞杆侧油室21A的小孔62;和设在活塞杆40上并将中空部61直接连通到油积存室22的空气室22B的小孔63。
在本实施例的联系路径60中,中空部61与小孔63成为产生压缩侧行程的衰减力的节流部,小孔62成为产生膨胀侧行程的衰减力的节流部。
另外,联系路径60的小孔62并不限于将中空部61直接连通到活塞杆侧油室21A的结构,也可以是通过设在活塞杆40的活塞41上而将活塞杆侧油室21A连通到活塞侧油室21B,将中空部61经由活塞侧油室21B连通到活塞杆侧油室21A的结构。
油压缓冲器10如以下这样动作。
(压缩侧行程)
在压缩侧行程中,产生图4中用实线箭头表示的油的流动。即,当活塞杆40进入到内筒12时,被活塞41压缩的活塞侧油室21B的油通过联系路径60的中空部61、小孔63流出到油积存室22中,由该中空部61、小孔63的节流阻力产生压缩侧衰减力。同时,将油积存室22的油经由单向阀50对由活塞41扩大的活塞杆侧油室21A供给。
在该压缩侧行程中,进入到内筒12的活塞杆40的进入容积的量的油从内筒12的活塞杆侧油室21A经由内筒12的油孔20A移送到环状油室20。此时,由于环状油室20的容积增加量ΔS1(补给量)成为活塞杆40的容积增加量ΔS2以上,所以向环状油室20的油的必要补给量中的(ΔS1-ΔS2)的不足量从油积存室22经由单向阀50被补给到活塞杆侧油室21A及环状油室20中。
(膨胀侧行程)
在膨胀侧行程中,产生图4中用单点划线箭头表示的油的流动。即,当活塞杆40从内筒12退出时,被活塞41压缩的活塞杆侧油室21A的油因单向阀50的存在而不流出到油积存室22,通过联系路径60的小孔62(及中空部61)流入到活塞侧油室21B,由该小孔62的节流阻力产生膨胀侧衰减力。
在该膨胀侧行程中,从内筒12退出的活塞杆40的退出容积量的油从环状油室20经由内筒12的油孔20A移送到内筒12的活塞杆侧油室21A及活塞侧油室21B中。此时,由于环状油室20的容积减少量ΔS1(排出量)成为活塞杆40的容积减少量ΔS2以上,所以来自环状油室20的油的排出量中的(ΔS1-ΔS2)的剩余量从活塞杆侧油室21A经由联系路径60的小孔62、中空部61、小孔63排出到油积存室22。
在该膨胀侧行程中,从内筒12退出的活塞杆40的退出容积量的油从环状油室20补给到活塞侧油室21B,联系路径60的中空部61内的油不向活塞侧油室21B流入,而产生从小孔63向油积存室22排出的剩余油的流动,结果油积存室22的空气室22B的空气不会通过联系路径60的小孔63、中空部61侵入到油室21中。因而,能够产生稳定的膨胀侧衰减力。
另外,在油压缓冲器10中,如图4所示,在设于活塞杆40上的联系路径60中,可以设置在压缩侧行程中被从活塞侧油室21B流出到油积存室22中的油打开而产生压缩侧衰减力的衰减阀70。衰减阀70在本实施例中由配置在联系路径60的中空部61的小孔63的正下部的球阀71构成,使球阀71能够就位到将中空部61的内径在小孔63侧扩径的台阶部上,由夹装在与上述螺栓40A的下端面之间的压缩弹簧72的施力推抵在上述台阶部上。在压缩侧行程中,当从活塞侧油室21B通过联系路径60的中空部61、小孔63流出到油积存室22的油抵抗衰减阀70的压缩弹簧72的施力而将球阀71推开时,产生起因于该衰减阀70的开阀阻力的压缩侧衰减力。
此外,在油压缓冲器10中,也可以在设于活塞杆40上的联系路径60中设置阻止空气从油积存室22的空气室22B向油室21流动的单向阀80。单向阀80可以兼用作上述衰减阀70(球阀71及压缩弹簧72)。单向阀80如果不兼用作上述衰减阀70,则可以通过将与衰减阀70的球阀71同样的球阀(压缩弹簧72有没有都可以)就位在中空部61的上述台阶部上而构成。由此,在膨胀侧行程中,相应于环状油室20及活塞杆侧油室21A的油临时通过单向阀50的较小的间隙向油积存室22逸出的量,联系路径60的中空部61内的油向活塞侧油室21B流入,该中空部61内的油即使不发生从小孔63向油积存室22排出的流动,油积存室22的空气室22B的空气因为单向阀80的存在也被排除了通过联系路径60的小孔63、中空部61侵入到油室21中的情况。
根据本实施例,发挥以下的作用效果。
(a)构成为,在膨胀侧行程中,从环状油室20及活塞杆侧油室21A排出的油仅通过设在活塞杆40上的联系路径60。因而,联系路径60的流路直径不需要考虑与其他流路等的平衡,不需要进行严格的精度管理。
(b)设在活塞杆40上的联系路径60成为同时通过在膨胀侧行程中要从环状油室20排出的剩余油、和在膨胀侧行程中被活塞41压缩的活塞杆侧油室21A的油的路径,不能过度地细径,所以能够避免动作油的混入异物卡住。不会导致设在外筒11的开口部、将环状油室20封闭的油密封11B的破损、油泄漏。
(c)使上述(a)的联系路径60由设在活塞杆40上并在活塞侧油室21B中开口的中空部61、设在活塞杆40上并将上述中空部61连通到活塞杆侧油室21A的小孔62、和设在活塞杆40上并将上述中空部61连通到油积存室22的小孔63构成。将联系路径60的全长中的大部分通过活塞杆40的中空部61形成,能够使油压缓冲器10简单化。此外,联系路径60将活塞侧油室21B与活塞杆侧油室21A的两室相互连通,并且将这两室连通到油积存室22,能够使油压缓冲器10简单化。
(d)通过将上述(c)的联系路径60中的、活塞杆40的中空部61及/或连通到油积存室22的小孔63作为产生压缩侧行程的衰减力的节流部,能够使油压缓冲器10简单化。
(e)通过将上述(c)的联系路径60中的、活塞杆40的连通到活塞杆侧油室21A的小孔62作为产生膨胀侧行程的衰减力的节流部,能够使油压缓冲器10简单化。
(f)通过在设于活塞杆40上的联系路径60中设置在压缩侧行程中从活塞侧油室21B流出到油积存室22中的油打开而产生衰减力的衰减阀70,能够通过该衰减阀70的开阀阻力得到压缩侧行程的衰减力。
(g)通过在设于活塞杆40上的联系路径60中设置阻止从油积存室22向油室21的流动的单向阀80,在膨胀侧行程中能够防止空气从油积存室22向联系路径60侵入。
以上,通过附图详细叙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的具体的结构并不限于该实施例,如果是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的设计的变更等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Claims (5)

1、一种油压缓冲器,
经由分别固定在外筒的内周的开口部和内筒的外周的前端部的套筒,将内筒滑动自如地插入到外筒内,
划分出由该外筒的内周、内筒的外周、和上述两个套筒所包围的环状的油室,
在上述内筒的内周设置分割部件,在下部划分出油室,并且在上部划分出油积存室,
将安装在上述外筒的活塞杆滑动自如地插入到该分割部件中,
在插入到上述内筒的活塞杆的前端部具备滑动接触在该内筒的内周的活塞,将上述油室划分为收容上述活塞杆的活塞杆侧油室和没有收容上述活塞杆的活塞侧油室,
将上述环状的油室经由设在上述内筒的油孔连通到上述活塞杆侧油室;
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环状的油室的截面积形成为上述活塞杆的截面积以上,并且在上述分割部件上设置在膨胀侧行程时阻止从上述油室向上述油积存室的流动的单向阀,并且构成为,在膨胀侧行程中从上述环状的油室及上述活塞杆侧油室排出的油仅通过设于上述活塞杆的联系路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压缓冲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联系路径具有:设在上述活塞杆上、在上述活塞侧油室开口的中空部;设在上述活塞杆上、将上述中空部连通到上述活塞杆侧油室的小孔;和设在上述活塞杆上、将上述中空部连通到上述油积存室的小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压缓冲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活塞杆的上述中空部及/或连通到上述油积存室的小孔成为产生压缩侧行程的衰减力的节流部;
上述活塞杆的连通到上述活塞杆侧油室的小孔成为产生膨胀侧行程的衰减力的节流部。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油压缓冲器,其特征在于,
在设于上述活塞杆的上述联系路径中,设有在压缩侧行程中被从上述活塞侧油室流出到上述油积存室的油打开并产生衰减力的衰减阀。
5、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油压缓冲器,其特征在于,
在设于上述活塞杆的上述联系路径中,设有阻止从上述油积存室向上述油室的流动的单向阀。
CN2009101280140A 2008-07-31 2009-03-17 油压缓冲器 Active CN1016391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97922A JP5150397B2 (ja) 2008-07-31 2008-07-31 油圧緩衝器
JP197922/2008 2008-07-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39107A true CN101639107A (zh) 2010-02-03
CN101639107B CN101639107B (zh) 2013-11-20

Family

ID=416142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280140A Active CN101639107B (zh) 2008-07-31 2009-03-17 油压缓冲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150397B2 (zh)
CN (1) CN101639107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68731A (zh) * 2010-02-26 2011-08-31 翰滨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避震器
WO2011103749A1 (zh) * 2010-02-26 2011-09-01 中山市法斯特精密五金有限公司 一种避震器
CN102235455A (zh) * 2010-04-23 2011-11-09 株式会社昭和 油压缓冲器
CN103359240A (zh) * 2012-03-26 2013-10-23 株式会社昭和 液压减振器
CN103821873A (zh) * 2012-11-15 2014-05-28 株式会社昭和 冲击吸收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83451B2 (ja) * 2009-11-26 2014-01-08 株式会社ショーワ 油圧緩衝器
JP5506525B2 (ja) * 2010-04-23 2014-05-28 株式会社ショーワ 油圧緩衝器
JP5562107B2 (ja) * 2010-04-23 2014-07-30 株式会社ショーワ 油圧緩衝器
JP5485061B2 (ja) * 2010-07-29 2014-05-07 株式会社ショーワ 油圧緩衝器
JP5723142B2 (ja) * 2010-12-02 2015-05-27 カヤバ工業株式会社 緩衝器
CN102562930A (zh) * 2012-03-09 2012-07-11 四川川南减震器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液压减震装置
JP6246545B2 (ja) 2013-10-04 2017-12-13 株式会社ショーワ 懸架装置
JP6895026B1 (ja) * 2020-11-26 2021-06-30 日立Astemo株式会社 フロントフォーク、及び、鞍乗り型車両
CN113487850B (zh) * 2021-07-07 2023-01-20 武汉润和德康医疗数据有限公司 医疗风险预警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57264A (en) * 1975-07-25 1977-11-08 Kensei Suzuki Front fork for suspending a front wheel of a motorcycle
JPH01212689A (ja) * 1988-02-19 1989-08-25 Kayaba Ind Co Ltd 減衰力調整式フロントフォーク
US6234505B1 (en) * 1998-07-15 2001-05-22 Kayaba Kogyo Kabushiki Kaisha Front fork
US20030173170A1 (en) * 2002-03-14 2003-09-18 Osamu Nagai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for vehicle
CN1576067A (zh) * 2003-06-26 2005-02-09 株式会社昭和 车辆用油压缓冲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57264A (en) * 1975-07-25 1977-11-08 Kensei Suzuki Front fork for suspending a front wheel of a motorcycle
JPH01212689A (ja) * 1988-02-19 1989-08-25 Kayaba Ind Co Ltd 減衰力調整式フロントフォーク
US6234505B1 (en) * 1998-07-15 2001-05-22 Kayaba Kogyo Kabushiki Kaisha Front fork
US20030173170A1 (en) * 2002-03-14 2003-09-18 Osamu Nagai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for vehicle
CN1576067A (zh) * 2003-06-26 2005-02-09 株式会社昭和 车辆用油压缓冲器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68731A (zh) * 2010-02-26 2011-08-31 翰滨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避震器
WO2011103749A1 (zh) * 2010-02-26 2011-09-01 中山市法斯特精密五金有限公司 一种避震器
WO2011103750A1 (zh) * 2010-02-26 2011-09-01 中山市法斯特贸精密五金有限公司 避震器
CN102168731B (zh) * 2010-02-26 2013-03-13 翰滨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避震器
CN102235455A (zh) * 2010-04-23 2011-11-09 株式会社昭和 油压缓冲器
CN103359240A (zh) * 2012-03-26 2013-10-23 株式会社昭和 液压减振器
CN103821873A (zh) * 2012-11-15 2014-05-28 株式会社昭和 冲击吸收器
CN103821873B (zh) * 2012-11-15 2016-09-07 株式会社昭和 冲击吸收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0038172A (ja) 2010-02-18
CN101639107B (zh) 2013-11-20
JP5150397B2 (ja) 2013-0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39107A (zh) 油压缓冲器
US20120247890A1 (en)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US9156327B2 (en) Suspension device
CN101418841B (zh) 液压减震器用止回密封结构
CN102966696B (zh) 前叉
CN102472350B (zh) 油压缓冲器
CN101424308B (zh) 液压缓冲器
CN105339699A (zh) 低起尘耐粉尘减震器
CN203394921U (zh) 一种柱塞液压缸
CN102235455A (zh) 油压缓冲器
CN201212519Y (zh) 销轴装置
JP5106054B2 (ja) 緩衝器
CN104176028A (zh) 一种制动总泵
CN101353041A (zh) 主缸
CN201212520Y (zh) 一种铰接销轴装置
JP5485061B2 (ja) 油圧緩衝器
CN201081003Y (zh) 链条传动系统涨紧器
JP5220907B2 (ja) 緩衝器
JP5406894B2 (ja) 緩衝器
CN103274331A (zh) 一种可倒置的千斤顶
CN207892921U (zh) 带保护结构的液压助力缸
CN201314372Y (zh) 摩托车链条加油器
JP2005076856A (ja) ダンパ装置
RU170948U1 (ru) Стойка пружинная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CN103573905A (zh) 一种电动车减震器供油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10

Address after: Ibaraki

Patentee after: Hitachi astemo Co.,Ltd.

Address before: Saitam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before: SHOWA 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