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78853B - 成像设备和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成像设备和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78853B
CN101578853B CN2007800493276A CN200780049327A CN101578853B CN 101578853 B CN101578853 B CN 101578853B CN 2007800493276 A CN2007800493276 A CN 2007800493276A CN 200780049327 A CN200780049327 A CN 200780049327A CN 101578853 B CN101578853 B CN 1015788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exible board
imaging device
image
image pick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04932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78853A (zh
Inventor
大野武英
村松功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709706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70768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720940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04191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5788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788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788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788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4Mounting of pick-up tubes,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deviation or focusing coil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6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provided with illumina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5Control of camera operation in relation to power supp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1Motion detection
    • H04N23/6812Motion detection based on additional sensors, e.g. acceleration sens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2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 H04N23/685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1/00Still video camera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Abstract

一种成像设备,包括:具有拍摄透镜的镜筒单元;图像拾取装置,被配置为接收通过拍摄透镜的光以捕捉景物图像;可移动单元,被配置为在垂直于景物图像的光接收轴的方向可移动地支撑图像拾取装置;处理单元,被配置为处理来自图像拾取装置的信号;柔性板,被配置为连接图像拾取装置到处理单元;和定位单元,被配置为定位柔性板。

Description

成像设备和电子装置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基于并要求下列日本专利申请的优先权:于2007年1月5日提交的No.2007-000552、于2007年4月3日提交的No.2007-097063、于2007年3月2日提交的No.2007-052810、于2007年5月21日提交的No.2007-133672和于2007年8月10日提交的No.2007-209408,将其公开合并于此并整体引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在基于光学图像形成图像数据的图像传感器上成像景物(subject)的光学图像来捕捉景物的图像的成像设备,且具体地说涉及包括通过使得图像传感器跟随引起图像模糊的景物的光学图像的运动而抑制图像模糊的功能的成像设备和包括该成像设备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诸如具有抑制图像模糊的所谓的图像模糊抑制功能的数码相机之类的成像设备是已知的。例如,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4-274242中描述了这种成像设备,其中在整体地安装到机身的壳体的固色柱(fixation cylinder)的一端提供安装级(mounting stage),并且该安装级在光轴上装有包括透镜镜筒的镜筒单元(barrel unit)等以进行拍摄。诸如CCD(电荷耦合装置)固态图像传感器之类的图像拾取装置被安装在安装级上。在引导级上保持安装级,该引导级又使得安装级以沿着垂直于光轴的Z轴的X-Y平面移动。在机身的壳体中关于光轴固定引导级,同时安装级被配置以在引导级上由永久磁铁和与永久磁铁相对放置的线圈形成的磁力来驱动。 
根据常规的成像设备,在机身的壳体中提供的、包括算术处理装置等的处理电路被配置以检测在X和Y方向产生的机身的倾斜。基于检测到的输出,通过改变被传导到驱动线圈的电流,控制图像拾取装置以跟随引起图像模糊的景物的光学图像的运动。在这时,可以柔性地变形的柔性印刷布线板(在 下文中简称为“柔性板”)用于连接可移动地布置在安装级上的图像拾取装置和控制图像拾取装置并处理来自图像拾取装置的信号的处理电路。这防止了图像拾取装置的移动控制性能恶化。也就是说,当图像拾取装置移动时,柔性板通过利用柔性板的柔性来吸收由于在图像拾取装置和其上固定柔性板的一端的处理电路之间的连接的缘故而在柔性板上产生的反作用力。因此,反作用力阻碍了图像拾取装置的移动从而防止图像拾取装置的移动控制性能变坏。 
在常规的成像设备中,作为连接可移动地布置的图像拾取装置和处理电路或处理装置的柔性板,需要长的柔性板以吸收当图像拾取装置移动时产生的柔性板的反作用力。 
(问题1) 
但是,如果使用长的柔性板,存在的问题在于:因为当图像拾取装置移动时,柔性板由于诸如其松弛之类的柔性板的变形而阻碍周围部分(surrounding parts),所以柔性板不能有效地吸收反作用力。 
(问题2) 
因为布置成像设备中图像拾取装置周围的大部分部分从而在垂直于光轴方向的方向上与镜筒单元重叠,所以每一个周围部分在光轴方向仅具有小的空间。因此,存在的问题在于:如果不将柔性板精确地布置在预定位置处,则柔性板可能将阻碍周围部分,从而由于该阻碍而增大柔性板的反作用力。存在的问题还在于:如果不将柔性板精确地布置在预定位置以有效地使用图像拾取装置周围的空间,则不能实现机身的尺寸和厚度的减小。 
(问题3) 
此外,在常规的成像设备中,存在的问题在于:柔性板由于当柔性板附在固定的处理装置上时发生的处理装置的位置的变化而变形,以使得图像拾取装置的移动受变形的影响。 
(问题4) 
另外,在常规的成像设备中,柔性板具有多个折叠部分以吸收反作用力。因此,当组装该成像设备时,要求在多个折叠部分精确地折叠柔性板以允许将柔性板稳固地装在图像拾取装置周围的相机机身的小的空间中的预定位置处。 
(问题5) 
此外,在常规的成像设备中,需要具有多个折叠部分的长的柔性板以便根据图像拾取装置的移动吸收在柔性板中产生的反作用力。因此,使用沿着柔性板布置的长的信号线,且因此图像信号容易受噪音等的影响,并且这引起了图像质量下降方面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标是提供具有图像模糊抑制功能的成像设备,其中,定位单元被配置以引导连接在图像拾取装置和处理电路之间的柔性板以便防止在柔性板和周围的部分之间的干扰。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成像设备包括:具有拍摄透镜的镜筒单元;图像拾取装置,被配置为接收通过拍摄透镜的光以捕捉景物图像;可移动单元,被配置为在垂直于景物图像的光接收轴的方向可移动地支撑图像拾取装置;处理单元,被配置为处理来自图像拾取装置的信号;柔性板,被配置为连接图像拾取装置到处理单元;和定位单元,被配置为定位柔性板。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数码相机的前视图。 
图2是在图1中呈现的数码相机的后视图。 
图3是在图1中呈现的数码相机的平面图。 
图4是图示在图1中呈现的数码相机的示意性系统电路配置的框图。 
图5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数码相机的一般操作的流程图。 
图6A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抑制数码相机的图像模糊的原理的图,且图示了数码相机的倾斜。 
图6B是呈现数码相机的拍摄透镜和图像拾取装置(CCD)的图像表面之间的关系的部分放大图。 
图7是在图1中呈现的数码相机的固色柱的前视图。 
图8在图7所示的固色柱的纵向截面图。 
图9A是图7中所示的固色柱的后视图,呈现不附着柔性板的状态。 
图9B是图7中所示的固色柱的后视图,呈现附着柔性板的状态。 
图10描绘根据在图1中呈现的数码相机的安装级的分解透视图。 
图11描绘沿着图9B中的II-II线的部分放大的截面图。 
图12A是图示根据在图1中呈现的数码相机的原点强制保持机构(original point forced retention mechanism)的主要部分的说明性图,且是图示在CCD级、步进马达和转换机构间的连接关系的透视图。 
图12B是图示转换机构的部分放大透视图。 
图13A是示出根据在图1中呈现的数码相机的旋转传动齿轮的凸轮沟槽的框架格式的图,且呈现旋转传动齿轮的底部平面图。 
图13B是示出根据在图1中呈现的数码相机的旋转传动齿轮的凸轮沟槽的框架格式的图,图示沿着图13A中呈现的循环的一个点划线V获得的横截面。 
图13C是示出根据在图1中呈现的数码相机的旋转传动齿轮的凸轮沟槽的框架格式的图,图示凸轮引脚滑动凸轮沟槽的倾斜表面部分且向着基座组件向上推动旋转传动齿轮的状态。 
图13D是示出根据在图1中呈现的数码相机的旋转传动齿轮的凸轮沟槽的框架格式的图,图示凸轮引脚接触凸轮沟槽的平坦的顶部部分且向上推动旋转传动齿轮到极限的状态。 
图13E是示出根据在图1中呈现的数码相机的旋转传动齿轮的凸轮沟槽的框架格式的图,图示凸轮引脚通过峭壁(cliff)以接触平坦的谷(vallley)部分且向上推动旋转传动齿轮到极限的状态。 
图14A是说明图12A中呈现的保持引脚被装备到凹陷的周围壁的状态的说明性图,图示呈现将保持引脚接近地装备到凹陷的周围壁的圆周壁的状态的部分放大截面图。 
图14B是说明图12A中呈现的保持引脚被装备到凹陷部分的状态的说明性图,图示呈现将保持器引脚与凹陷部分的圆周壁分开的状态的部分放大截面图。 
图15是图示根据在图1中呈现的数码相机在折叠之前的柔性板的图。 
图16是说明怎样折叠在图15中呈现的柔性板的图。 
图17是说明重叠并折叠在图15中呈现的柔性板的延伸连接部分的状态的图。 
图18是呈现在固色柱部分、柔性板和处理装置间的位置关系的透视图。 
图19是图示在图18中呈现的放大的折叠部分的透视图。 
图20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柔性板定位组件的配置的示意性图。 
图21是图示处于拍摄状态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22是处于其中装有透镜镜筒的状态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23是图示从图20的后侧观察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配置的示意性图。 
图24是图示处于连接柔性板定位组件之前的状态的图23所示的连接部分的示意性图。 
图25是图示从X-Y平面观察的、处于连接柔性板定位组件之后的状态的图23所示的连接部分的示意性图。 
图26是图示处于连接柔性板定位组件之后的状态的图23所示的连接部分的X方向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27是图示处于将柔性板定位组件固定在可移动单元上的状态的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性图。 
图28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原点强制保持控制电路的框图。 
图29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抑制图像模糊的机构的原点强制保持机构的控制处理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 
图30是呈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相机抖动检测电路的一个示例的电路图。 
图3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抑制图像模糊的控制电路的框图。 
图32是呈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变化校正设置处理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 
图33是呈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抑制图像模糊的控制电路的处理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 
图34是图示在图31中呈现的反馈电路的修改示例的框图。 
图35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抑制成像设备的图像模糊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36是图示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全按下(full-pressing) 的情况下用于抑制图像模糊的处理的一个示例的时序图。 
图37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抑制成像设备的图像模糊的处理的解除流程的一个示例的时序图。 
图38是图示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次拍摄(one shot)成像设备的完全按下的情况下用于抑制图像模糊的处理的一个示例的时序图。 
图39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定位机构PT的透视图。 
图40是图示从图39所示的成像设备的光接收侧观察的成像设备的图。 
图41是示出定位机构PT的放大图。 
图42是示出图39所示的成像设备的侧视图。 
图43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成像设备中的柔性板的定位机构PT的示例的透视图。 
图44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成像设备中的柔性板的定位机构PT的另一示例的透视图。 
图45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透视图。 
图46是图示从图像拾取装置的光接收表面观察的图像拾取装置和柔性板的透视图。 
图47是图示从图像拾取装置的后侧观察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柔性板的平面图。 
图48是图示从柔性板的第三表面侧观察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柔性板的平面图。 
图49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放大透视图。 
图50是从图像拾取装置的光接收表面观察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图像拾取装置和柔性板的透视图。 
图51是从图像拾取装置的光接收表面观察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图像拾取装置和柔性板的透视图。 
图52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示例的图,其具有提供有旁路信号线的柔性板。 
图53是图52所示的柔性板的放大图。 
图54是在图52所示的柔性板上提供的旁路信号线的放大图。 
图55是图示图52所示的柔性板的信号线的配置的框图。 
图56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柔性板被提供有旁路信 号线的配置的另一示例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具有用于抑制图像模糊的图像模糊抑制功能的诸如数码相机之类的成像设备和包括根据本发明的该成像设备的电子装置的优选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成像设备包括:具有拍摄透镜的镜筒单元7(以后描述),例如,该拍摄透镜包括变焦透镜71a、聚焦透镜72a等;图像拾取装置,如CCD固态图像传感装置101,其被配置为通过拍摄透镜接收光以捕捉景物图像;可移动单元,如CCD级1251,其被配置为在垂直于景物图像的光接收轴的方向中可移动地支撑图像拾取装置;处理单元或处理装置,如在处理电路中包括的处理器104,其被配置为处理来自图像拾取装置的信号;柔性板200(以后描述),其被配置为将图像拾取装置连接到处理单元;和定位单元,被配置为定位柔性板。 
例如,定位单元包括:定位组件307,被配置为沿着镜筒单元的外围部分引导连接到图像拾取装置的柔性板(图20到图27);至少一个加固组件(例如200hkA),提供在柔性板的一部分上以抑制柔性板的变形(图45到图49);定位机构,包括在柔性板上提供的凹陷部分和在固定单元上提供的凸起部分且被配置为适合于凸起部分中(图39到图44);和折叠部分定位组件200#1MB,提供在柔性板上(图50和图51)。 
接下来,将对用作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数码相机进行说明如下。 
(数码相机的一般结构) 
图1到图4示出作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具有用于抑制图像模糊的功能的数码相机的结构。图1是数码相机的前视图,图2是在图1中呈现的数码相机的后视图,图3是在图1中呈现的数码相机的平面图,且图4是图示在图1中呈现的数码相机的示意性系统结构的框图。 
在图1到3中,相机机身具有提供有解除开关(所谓的快门按钮)SW1、模式转盘SW2和副LCD(液晶显示器)1的顶部平面。 
该相机机身具有提供有频闪发光部分(section)3、光学取景器4、测距单元5和遥控光接收部分6的前部平面。光学取景器4具有位于相机机身的 前部平面的景物平面。镜筒单元7具有朝向相机机身的前部平面提供的景物平面。 
相机机身具有提供有光学取景器4、电源开关SW13、LCD监视器10、AF(自动聚焦)-LED(发光二极管)8、频闪(stroboscopic)LED 9、广角变焦开关SW3、远距照相变焦开关SW4、自拍装置开关SW5、菜单开关SW6、上/频闪开关SW7、右开关SW8、显示开关SW9、下/微距开关SW10、左/图像确认开关SW11、OK开关SW12和用于抑制图像模糊的开关SW14的后部平面。光学取景器4具有在相机机身中包含的主体部分和布置在相机机身的后部平面上的目镜平面。 
该相机机身具有提供有存储卡/电池装载空间的盖2的侧面平面。 
由于如上所述的每个部分的通常操作是公知的,因此省略其具体描述。 
接下来,将说明相机机身中包含的数码相机的处理电路的系统结构。 
参考图4,处理器104执行数码相机的各种处理。处理器104包括A/D(模拟/数字)转换器10411、第一CCD信号处理模块1041、第二CCD信号处理模块1042、CPU(中央处理单元)模块1043、本地S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1044、USB(通用串行总线)模块1045、串行模块1046、JPEG/编解码器模块1047、缩放模块1048、TV信号显示模块1049和存储卡控制器模块10410。每一个模块经由总线彼此连接。 
S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103经由总线连接到处理器104。在SDRAM 103中存储RAW-RGB图像数据(其是仅通过白平衡和γ处理而处理的RGB的原始数据),YUV图像数据(其是转换为亮度数据和色差数据的图像数据)和诸如JPEG图像数据之类的图像数据(其是通过JPEG方法压缩的图像数据)。 
RAM(随机存取存储器)107、内部存储器120和ROM(只读存储器)108经由总线连接到处理器104。 
内部存储器120是当存储卡MC未安装在存储卡槽121中时存储拍摄的图像数据的存储器。 
在ROM 108中存储至少一个控制程序、参数等。当电源开关SW13接通时,将控制程序加载到处理器104的主存储器(例如,RAM 107、本地SRAM1044或嵌入CPU模块1043的存储器)中,以允许处理器104根据控制程序控制每个部分的操作。通过所述控制来在RAM 107等中临时存储控制数据、 参数等。 
镜筒单元7包括透镜镜筒,该透镜镜筒包括具有变焦透镜71a的变焦光学系统71、具有聚焦透镜72a的聚焦光学系统72、具有孔径光阑(aperture stop)73a的孔径光阑单元73和具有机械快门74a的机械快门单元74。 
变焦光学系统71、聚焦光学系统72、孔径光阑单元73和机械快门单元74分别由变焦马达71b、聚焦马达72b、孔径光阑马达73b和机械快门马达74b驱动。这些马达中的每一个都由马达驱动器75驱动,且马达驱动器75由处理器104的CPU模块1043控制。 
由镜筒单元7在CCD固态图像传感装置101上成像景物图像,且CCD固态图像传感装置101将已成像的景物图像转换为图像信号以输出该图像信号到F/E-IC(前端集成电路)102。该F/E-IC 102被配置为包括CDS(相关二重采样)1021(其执行用于消除图像噪音的相关二重抽样)、用于增益调节的AGC(自动增益控制)1022和进行模拟/数字转换的A/D转换器1023。更具体地说,F/E-IC 102对图像信号进行预定处理,将模拟图像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然后输出该数字信号到处理器104的第一CCD信号处理模块1041。由通过TG(定时发生器)1024输出的驱动定时信号执行这些信号控制处理。TG 1024基于从处理器104的第一CCD信号处理模块1041输出的垂直同步信号VD和水平同步信号HD,产生用于CDS 1021、AGC 1022和A/D转换器1023的驱动定时信号。 
处理器104的第一CCD信号处理模块1041对经由F/E-IC 102从CCD固态图像传感装置101输入的数字图像数据执行白平衡设置或γ处理设置,且还输出垂直同步信号VD和水平同步信号HD。 
第二CCD信号处理模块1042通过滤波处理执行从输入数字图像数据到亮度数据和色差数据的转换。 
处理器104的CPU模块1043根据存储在ROM 108中的控制程序,基于从遥控光接收部分6或具有操作开关SW1-SW14的操作单元输入的信号,控制数码相机的每个部分的操作,比如马达驱动器75、CCD固态图像传感装置101等的操作。 
本地SRAM 1044临时存储用于CPU模块1043等的控制所需要的数据。 
USB模块1045经由USB接口、通过使用诸如PC之类的外部装置来执行用于通信的处理。 
串行模块1046执行用于与诸如PC之类的外部装置的串行通信的处理。 
JPEG/编解码器模块1047执行通过JPEG方法的图像数据的压缩和扩展。 
缩放模块1048通过内插处理等来执行用于按比例缩放图像数据的尺寸的处理。 
TV信号显示模块1049将图像数据转换为视频信号以显示在诸如液晶监视器10、电视之类的外部显示装置上。 
存储卡控制器模块10410控制其中存储拍摄的图像数据的存储卡MC。 
处理器104的CPU模块1043被配置为控制语音记录电路1151的语音记录操作。 
语音记录电路1151根据诸如开关操作之类的预定命令,记录由麦克风1153检测到的、转换为电信号且然后由麦克风放大器1152放大的语音信号。 
CPU模块1043控制声音再现电路1161的操作。 
声音再现电路1161根据诸如开关操作之类的预定命令,通过音频放大器1162放大适当地存储在存储器中的语音信号,并经由扬声器1163再现。 
CPU模块1043控制频闪电路114从而从频闪发光部分3发出闪光。 
CPU模块1043还控制测距单元5从而测量景物距离。 
CPU模块1043连接到副CPU 109。 
副CPU 109经由LCD驱动器111控制子LCD 1的显示。副CPU 109还连接到AF-LED 8、频闪LED 9、遥控光接收部分6、具有操作开关SW1-SW14的操作按键单元和蜂鸣器113。 
USB模块1045连接到USB连接器122。 
串行模块1046经由串行驱动电路1231连接到RS-232C连接器1232。 
TV信号显示模块1049通过LCD驱动器117连接到LCD监视器10。 
LCD驱动器117将从TV信号显示模块1049输出的视频信号转换为用于在LCD监视器10上显示的信号,然后驱动LCD监视器10显示图像。 
LCD监视器10用于监控拍摄之前景物的状况,确认拍摄的图像,并显示在存储卡或内部存储器120中记录的图像数据。 
将从TV信号显示模块1049输出的视频信号经由将视频信号转换为视频输出的视频放大器118输出到例如75Ω阻抗的将数码相机连接到诸如TV之类的外部显示装置的视频插孔119。 
存储卡控制器模块10410连接到存储卡槽121,且控制安装在存储卡槽 121上的存储卡MC的读/写。 
数码相机具有提供有与镜筒单元7的一部分对应的固色柱(以后描述)12的机身。固色柱12被提供有具有能够在X-Y方向移动的安装级15(以后描述)的CCD级1251。将CCD固态图像传感装置101安装在与用于抑制图像模糊的机构的一部分对应的CCD级1251上。将在之后描述CCD级1251的机械结构的细节。 
CCD级1251由致动器1255驱动,且由驱动器1254控制致动器1255的驱动。驱动器1254包括线圈驱动器MD1和线圈驱动器MD2。驱动器1254连接到与ROM 108连接的A/D(模拟/数字)转换器IC1。将控制数据从ROM108输入到A/D转换器IC1。 
固色柱12被提供有原点强制保持机构1263,其在抑制开关SW14断开电源且电源开关SW13断开电源时将CCD级1251保持在中心位置。原点强制保持机构1263由作为致动器的步进马达STM1控制,该步进马达STM1由驱动器1261驱动。将控制数据从ROM 108输入到驱动器1261。 
CCD级1251被提供有位置检测元件1252。将位置检测元件1252的检测输出输入到运算放大器1253中以进行放大,然后将其输入到A/D转换器10411中。 
相机机身被提供有陀螺传感器1241,其能够检测相机在X方向和Y方向的旋转。将陀螺传感器1241的检测输出经由具有作为低通滤波器的功能的LPF放大器1242输入到A/D转换器10411。 
接下来,将参考图5示意性地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数码相机的一般操作。 
如果模式转盘SW2被设置为拍摄模式,则以拍摄模式激活相机。且如果模式转盘SW2被设置为再现模式,则以再现模式激活相机。处理器104确定模式转盘SW2的开关状况是被设置为拍摄模式还是再现模式(S1)。 
处理器104控制马达驱动器75以将镜筒单元7的透镜镜筒移动到可拍摄位置。此外,处理器104接通CCD固态图像传感装置101、F/E-IC 102、LCD监视器10等的每一电路的电源以开始操作。如果每一电路接通电源,则开始拍摄模式的操作。 
在拍摄模式中,在CCD固态图像传感装置101上将通过镜筒单元7进入CCD固态图像传感装置101的光进行光电地转换以将其作为R、G、B的模 拟信号发送到CDS电路1021、AGC 1022和A/D转换器1023。A/D转换器1023将输入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通过处理器104中的第二CCD信号处理模块1042的YUV转换功能将从A/D转换器1023输出的数字信号转换为YUV(亮度和色差信号)图像数据,且将其写入作为帧存储器的SDRAM103中。 
由处理器104的CPU模块1043读出YUV信号,且经由TV信号显示模块1049将其发送给诸如TV或LCD监视器10之类的外部显示装置以显示所拍摄的图像。以1/30秒的间隔执行的该处理在拍摄模式中提供以每1/30秒更新的电子取景器显示。即,执行监视处理(S2)。接下来,处理器104确定模式转盘SW2的设置是否已改变(S3)。如果模式转盘SW2的设置没有改变,则根据解除开关SW1的操作执行拍摄处理(S4)。 
在再现模式中,处理器104在LCD监视器10上显示所拍摄的图像(S5)。然后,处理器104确定模式转盘SW2的设置是否已改变(S6)。如果模式转盘SW2的设置已改变,则操作进行到S1。如果模式转盘SW2的设置未改变,则重复操作S5。 
(图像模糊抑制的原理) 
将参考图6A和图6B说明图像模糊抑制的原理。 
图6A示出如由虚线图示的数码相机关于如实线图示的数码相机免于相机抖动的位置倾斜的状态。图6B是图示相机机身的拍摄透镜和CCD固态图像传感装置101的成像平面之间的关系的局部放大图。 
如果相机没有由于相机抖动而移动,且CCD固态图像传感装置101的成像平面处于位置P1(也就是说在中心位置),则将景物图像投射到原点O上。这里,如果相机由于相机抖动而以θ方向(θx,θy)倾斜,则成像平面位移到位置P2且景物图像位移到O’。在该情况下,成像平面在X方向平行移动了dx且在Y方向平行移动了dy,使得成像平面的位置与位置P1重叠。由此,景物图像返回到作为原始位置的原点O。 
(抑制功能的机械结构) 
图7图示固色柱12的前视图,图8是沿着I-I线取得的固色柱12的截面图,且图9是固色柱12的后视图。在图7到图9中,固色柱12具有盒状的形式,和用于在固色柱12的内侧容纳透镜镜筒的镜筒单元7的存储空间。提供固色柱12以将其固定在相机机身中,且设置其以使得在固色柱12和拍摄 光轴之间的位置关系恒定。固色柱12具有提供有以盘形形成的且实质上整体上是长方形形状的作为固定单元的基座组件11的后部平面。固色柱12具有通过螺旋面(helicoid)12c形成的内圆周壁,用于延长和收缩镜筒单元7的光学系统。固色柱12包括至少两个凹进的角部分。角部分之一12a用作步进马达STM1的安装部分,且另一角部分12b用作柔性板200的弯曲部分。 
在基座组件11上提供CCD级1251。CCD级1251通常被配置为包括在图10中分开图示的、具有圆形框架形状的X方向级13、具有长方形形状的Y方向级14和安装级15。 
X方向级13被紧固到基座组件11。X方向级13被提供有在Y方向间隔、在X方向延伸的一对引导轴13a、13b。X方向级13被提供有四个永久磁铁16a到16d,其每个具有长方形的实心形状。四个永久磁铁16a到16d形成两对,其中在X-Y平面内在Y方向间隔地并行布置一对永久磁铁16a,16b。在该实施例中,虽然引导轴13a、13b分别被配置为贯穿永久磁铁16a、16b,但是该永久磁铁16a、16b和引导轴13a、13b可以是平行安装的。在X-Y平面内在X方向间隔地并行设置一对永久磁铁16c、16d。 
Y方向级14被提供有在X方向间隔、在Y方向延伸的一对引导轴14a、14b。Y方向级14还被提供有在X方向间隔地彼此面对的一对受支撑部分17a、17a’,和在X方向间隔地彼此面对的一对受支撑部分17b、17b’。支撑两对受支撑部分(17a、17a’)、(17b、17b’)中的每一个从而其分别能够在X方向级13的引导轴13a,13b上滑动。由此,Y方向级14能够在X方向滑动。 
将CCD固态图像传感装置101紧固在安装级15上。安装级15包括在X方向悬垂的一对线圈附着盘部分15a、15b和在Y方向悬垂的一对线圈附着盘部分15c、15d。将CCD固态图像传感装置101紧固到安装级15的中心。安装级15被提供有朝向与CCD固态图像传感装置101的成像平面相同侧、在Y方向间隔地彼此面对的一对受支撑部分(没有示出)。该受支撑部分被提供有X方向的间隔。支撑该对受支撑部分中的每一个从而其分别能够在Y方向级14的面对彼此的引导轴14a、14b上滑动。由此,布置安装级15从而其能够整体上在X-Y方向滑动。因此,支撑安装级15从而其能够通过用作引导级的X方向级13和Y方向级沿着X-Y平面滑动。在固色柱12的基座组件11上提供X方向级以关于机身壳体中的拍摄光轴固定。 
保护板19附于与CCD固态图像传感装置101的成像平面相对的后部平面。在保护板19的中心提供以锥形形状形成的凹陷部分。将在之后描述凹陷部分19a的功能。
该对线圈附着盘部分15a、15b分别被提供有串联连接的平坦的、且卷轴状的线圈组件COL1、COL1’。该对线圈附着盘部分15c、15d分别被提供有串联连接的平坦的、且卷轴状的线圈组件COL2、COL2’。 
布置线圈组件COL1、COL1’以分别面对永久磁铁16c、16d。还布置线圈组件COL2、COL2’以分别面对永久磁铁16a、16b。该对线圈组件COL1、COL1’用于在X方向移动CCD固态图像传感装置101,且该对线圈组件COL2、COL2’用于在Y方向移动CCD固态图像传感装置101。因此,在该实施例中,该对线圈组件COL1、COL1’用作第一线圈,永久磁铁16c、16d用作第一永久磁铁,该对线圈组件COL2、COL2’用作第二线圈,且永久磁铁16a、16b用作第二永久磁铁。 
每一线圈组件COL1、COL1’被提供有包括在某一方向中的磁性材料的吸收棒35,以便在X方向交叉每一线圈组件COL1、COL1’,如图10所示。因此,吸收棒35被配置为在X方向经由CCD固态图像传感装置101面对彼此。吸收棒35在Z方向面对永久磁铁16c、16d,该永久磁铁16c、16d分别面对线圈组件COL1、COL1’。在该实施例中,提供每个吸收棒35从而实质上横跨每一线圈组件COL1、COL1’的中心。 
在该情况下,霍尔元件(Hall elements)1252a、1252b用于位置检测元件1252。线圈附着盘部分15b被提供有霍尔元件1252a作为位置检测元件1252。类似地,线圈附着盘部分15d被提供有霍尔元件1252b。 
CCD固态图像传感装置101经由柔性板200电连接到F/E-IC 102(参见图4)。霍尔元件1252a、1252b经由柔性板200电连接到运算放大器1253(参见图4),且每一线圈组件COL1、COL1’、COL2、COL2’电连接到线圈驱动器1254(参见图4)。 
如图11和图12的放大图所示,原点强制保持机构1263包括步进马达STM1。将详细描述原点强制保持机构1263的机械结构,且将描述步进马达STM1的驱动控制。 
如图7和图11所示,在固色柱12的角部分12a提供步进马达STM1。步进马达STM1具有提供有输出齿轮21的输出轴20。固色柱12的角部分12a被提供有将旋转运动转换为线性运动的转换机构22。 
转换机构22通常包括旋转传动齿轮23、往复轴24、线圈偏置弹簧25、强制保持器板26和弹簧支撑组件27。固色柱12的角部分12a在Z轴方向间隔地形成有一对支撑部分28、29。支撑部分28包括马达附着盘。在支撑部分29和马达附着盘28之间支撑往复轴24。旋转传动齿轮23位于该对支撑部分28和29之间以在往复轴24上旋转地支撑,并与输出齿轮21接合。 
往复轴24具有一端侧的一部分,其穿过支撑部分29以到达基座组件11的后部平面侧。将线圈偏置弹簧25提供在弹簧支撑部分27和支撑部分29之间。由线圈偏置弹簧25向着支撑部分28偏置往复轴24。往复轴24包括阶梯部分24a,其在旋转传动齿轮23的端面与轴孔相接合。 
如图13A到图13E所示,旋转传动齿轮23具有提供有凸轮沟槽31的端面部分,该凸轮沟槽31以旋转传动齿轮23的圆周方向延伸,且包括平坦谷部分31a、平坦顶部部分31b和从平坦谷部分31a向着平坦顶部部分31b连续地倾斜的倾斜表面部分31c。在平坦谷部分31a和平坦顶部部分31b之间形成峭壁31d作为之后提到的凸轮管脚32从旋转方向与其接触的接触壁。 
凸轮管脚32被紧固到支撑部分28,且具有与凸轮沟槽31接触地滑动的引导端。平坦谷部分31a在旋转方向从峭壁31d到倾斜表面部分31c的倾斜开始位置31e的长度对应于被转换为步进马达STM1的旋转控制信号的2个脉冲。 
倾斜表面部分31c在旋转方向从倾斜开始位置31e到通向平坦顶部部分31b的倾斜结束位置31f的长度对应于被转换为步进马达STM1的旋转控制信号的30个脉冲。 
顶点平坦部分31b在旋转方向在倾斜结束位置31f和峭壁31d之间的长度对应于被转换为步进马达STM1的旋转控制信号的3个脉冲。步进马达STM1中的35个脉冲对应于用以使得往复轴24在Z轴方向往复一次的旋转传动齿轮23的一个旋转。 
基座组件11具有提供有强制保持器板26的后部平面侧,该强制保持器板26延伸以向着CCD固态图像传感装置101的中心伸长,如图9A、9B所示。该强制保持器板26具有紧固到往复轴24的一个端部的端部26a。强制保持器板26还具有自由端部26b,将锥形压缩管脚33紧固到自由端部26b。形成引导轴26c以在强制保持器板26的延伸方向在强制保持器板26的中部凸出(project)。 
基座组件11被提供有位置确定凸起11a、11b、线圈附着凸起11c和接合凸起11d(参见图9A,9B)。线圈附着凸起11c被提供有扭转弹簧34的缠绕部分34a。该扭转弹簧34的一个端部34b与接合凸起11d接合,而另一端部34c与引导轴26c接合。通过导孔(未示出)形成基座组件11,所述导孔引导在强制保持器板26上提供的引导轴26c。 
根据往复轴24的往复,强制保持器板26在关于基座组件11离开或接近的方向(Z轴方向)往复时,通过扭转弹簧34与位置确定凸起11a相接触。引导轴26c用于稳定该强制保持器板26的往复。 
压缩管脚(装备凸起)33与凹陷部分(装备孔)19a接合,从而实现将安装级15机械地保持在原点位置上的功能。如图14A的放大图所示,其中压缩管脚33的外围壁33a紧密地装备到保护板19的外围壁19b的状态对应于凸轮管脚32的保持备用位置(holding standby position)。如图14B的放大图所示,其中压缩管脚33的外围壁33a与保护板19的外围壁19b以最大间隔分开的状态对应于凸轮管脚32的解除备用位置(release standby position)。凸轮管脚32的保持备用状态是安装级15的强制原点的位置。 
(柔性板的折叠) 
以下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柔性板200。 
如图15到图17所示,柔性板200包括CCD连接部分201、线圈连接部分202、位置检测元件连接部分203、处理电路连接部分204和延伸连接部分205。图15是从CCD连接部分201的后侧观察的柔性板200的展开图,且图16是用于说明图15所示的柔性板200的折叠的视图。 
CCD连接部分201还包括与CCD固态图像传感装置101的连接管脚对应的连接图案部分,与保护板19的凹陷部分19a对应的通孔201a等(没有示出)。此外,线圈连接部分202被提供有连接图案部分(没有示出),其可电连接到每一线圈组件COL1、COL1’、COL2、COL2’(在下文中,称为“每一线圈组件COL”)。此外,位置检测元件连接部分203被提供有连接图案部分,其可电连接到位置检测元件1252。处理电路连接部分204包括电连接到F/E-IC 102、运算放大器1253和线圈驱动器1254的连接图案部分。由此,数码相机的处理装置通过延伸连接部分205电连接到CCD连接部分201、线圈连接部分202和位置检测元件连接部分203。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15和图16所示,延伸连接部分被配置以分支为第 一延伸连接部分206和第二延伸连接部分207。第二延伸连接部分207被配置为在沿着图16所示的直线a,b折叠延伸连接部分205时与第一延伸连接部分206重叠。如果第二延伸连接部分207的上侧和下侧反向,则第二延伸连接部分207具有与第一延伸连接部分206相同的结构;因此,将省略细节的说明。 
以从CCD连接部分201侧的顺序,第一延伸连接部分206包括第一延伸部分208、第二延伸部分209、第三延伸部分210、第四延伸部分211、第五延伸部分212和第六延伸部分213。第一延伸部分208以关于Y轴方向和X轴方向倾斜大约45度的方向(向着角部分12b的方向),从布置在CCD固态图像传感装置101的后部平面中的CCD连接部分201伸出。 
第二延伸部分209以关于第一延伸部分208倾斜大约45度的角度、沿X轴方向线性地延伸。 
第三延伸部分210总体上具有扇形,且顶角是大约90度,且链接第二延伸部分209和第四延伸部分211而不改变它们的宽度尺寸。 
第四延伸部分211被配置为具有与第二延伸部分209相同的长度,且沿着与第二延伸部分209正交的方向,也就是,沿着Y轴方向延伸。 
第五延伸部分212总体上具有扇形,且顶角是大约45度,且链接第四延伸部分211和第六延伸部分213而不改变它们的宽度尺寸。 
第六延伸部分213连接到处理电路连接部分204。 
(柔性板的附着) 
接下来,将说明柔性板200的附着。 
将柔性板200从保护板19一侧安装在CCD级1251上,以便布置CCD连接部分201的连接图案部分以对应于CCD固态图像传感装置101的连接管脚,且布置通孔201a以对应于凹陷部分19a(图10)。 
以180度折叠柔性板200作为以图16所示的直线a、b折叠的谷,以便折叠第二延伸连接部分207且然后与第一延伸连接部分206重叠,如图17所示。 
以180度折叠柔性板200作为以图17所示的直线c折叠的谷,以便位置检测元件连接部分203与CCD连接部分201重叠以将位置检测元件连接部分203电连接到位置检测元件1252。 
以180度折叠柔性板200作为以图17所示的直线d折叠的谷,以便线圈 连接部分202与CCD连接部分201重叠以将线圈连接部分202电连接到每一线圈组件COL。如上所述,将柔性板200安装在CCD级1251上以将其定位在基座组件11上X-Y平面中。 
接下来,如图9B、11、18和19所示,实质上以直角折叠柔性板200作为沿着图17所示的直线e折叠的山(mountain),以便第二延伸部分209在固色柱12的角部分12b处沿着Y-Z平面延伸。 
此外,实质上以直角折叠柔性板200作为沿着图17所示的直线f折叠的山,以便第三延伸部分210在X-Y平面中延伸,其中第三延伸部分210沿着Z轴从基座组件11向着透镜镜筒侧移位,且延伸以比第二延伸部分209更接近固色柱12一侧。 
接下来,实质上以直角折叠柔性板200作为沿着图17所示的直线g折叠的谷,以便第四延伸部分211在固色柱12的角部分12b附近沿着X-Z平面延伸。 
此外,实质上以直角折叠柔性板200作为沿着图17所示的直线h折叠的谷,以便第五延伸部分212在X-Y平面中延伸,其中第五延伸部分212沿着Z轴从基座组件11向着透镜镜筒侧移位,且延伸以比第四延伸部分211更接近固色柱12一侧。 
实质上以直角折叠柔性板200作为沿着图17所示的直线i折叠的谷,以便第六延伸部分213延伸以接近于固色柱12的角部分12b并实质上与角部分12b平行。 
处理电路连接部分204从沿着直线i折叠的第六延伸部分213弯曲,以沿着固色柱12的圆周表面,并形成实质上与X-Z平面平行的平面。处理电路连接部分204的端部在与基座组件11实质上相同的平面中,以偏离基座组件11的中心部分的方向弯曲,并形成与基座组件11的平面相同的平面。处理电路连接部分204的端部电连接到在其上布置F/E IC 102、运算放大器1253、线圈驱动器1254等的印刷电路板PCB(以后描述)。 
将说明以上所述的定位单元。 
(柔性板定位组件) 
图20是示出用作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定位单元的柔性板定位组件307的示意性视图。 
成像设备301包括被配置为移动图像拾取装置101的可移动单元303。 可移动单元303包括分别对应于以上所述的X和Y方向级13、14的两个框架304,和分别对应于以上所述的引导轴13a、13b、14a、14b的四个轴305。图像拾取装置101通过柔性板200连接到处理装置315(没有示出)以便将电信号从图像拾取装置101发送到处理装置315。柔性板200包括弯曲部分308、第一柔性部分309、第二柔性部分310,且由柔性板定位组件307定位。在图20中简化了图18和图19的每一个中所示的柔性板200的折叠配置。 
柔性板定位组件307可以由诸如塑料树脂、陶瓷、金属之类的已知材料制成。由于材料的耐久性和耐腐蚀性,因此优选地使用金属、SUS材料、弹簧材料等。柔性板定位组件307优选地具有像薄板那样的形状。 
在该实施例中,由SUS材料制成的薄钢板用作柔性板定位组件307。 
图21是示出处于拍摄状态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截面图。在拍摄状态中,使具有拍摄透镜313(对应于变焦透镜71a)的可移动框架312(对应于镜筒单元7的透镜镜筒)远离具有图像拾取装置101、电子部件314等的固定框架311(对应于固色柱12)。 
图22是示出在具有拍摄透镜313的可移动框架312被装在具有图像拾取装置101、电子部件314等的固定框架311中的状态下,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截面图。 
图23是示出从如图20所示的柔性板的后侧观察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配置的示意性视图。 
图像拾取装置101(参见图20)连接到处理通过柔性板200来自图像拾取装置101的信号的处理装置315。通过双面带316的方式将柔性板定位组件307固定到柔性板200。柔性板定位组件307经由连接部分317连接到可移动单元303。 
图24是图示图23所示的连接部分317的放大图,连接部分317处于将柔性板定位组件307连接到可移动单元303之前的状态。 
分别在可移动单元303和柔性板定位组件307上提供凸起部分318和凹陷部分319。 
图25是图示图23所示的连接部分317的放大X-Y平面图,连接部分317处于柔性板定位组件307连接到可移动单元303的状态。 
凸起部分318以余量320连接到柔性板定位组件307的凹陷部分319,以便能够调节柔性板定位组件307以在X和Y方向定位。 
这里,有可能分别在柔性板定位组件307和可移动单元303上提供凸起部分和凹陷部分。 
图26是从X方向观察的示意性截面图,图示处于柔性板定位组件307连接到可移动单元303的状态的连接部分317的配置。 
可移动单元303的凸起部分318具有以圆弧形式形成的圆柱部分321。在将柔性板定位组件307布置在圆柱部分321上的状态下,可移动单元303连接到的柔性板定位组件307,以便柔性板定位组件307与圆柱部分321线接触。由区域322内的凸起部分318以绕着X方向的轴的旋转方向旋转地支撑柔性板定位组件307。 
换句话说,在X-Y方向和Y-Z方向关于可移动单元303可移动地布置柔性板定位组件307。因此,由于以上所述的配置,如果发生固定柔性板200的位置的变化或柔性板200的形状的变化,则可以抑制该变化。也就是说,抑制在柔性板200固定到可移动单元303的某一位置的情况下发生的柔性板200的弯曲,以便可以防止该弯曲在图像模糊抑制操作中影响图像拾取装置101的移动操作。 
图27是图示在柔性板定位组件307通过粘着剂323固定到可移动单元303的状态下,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示例的示意性视图。 
在该示例中,虽然通过粘着剂323固定连接部分317,但是也可以使用双面带。 
因此,在柔性板200的端部连接到处理装置时,将柔性板定位组件307固定到可移动单元303,以便即使在发生柔性板200的端部的位置偏离由此引起柔性板200的弯曲时,也不影响柔性板200关于可移动单元303的位置。因此,防止柔性板200的弯曲在图像模糊抑制操作中影响图像拾取装置101的移动操作。 
(抑制机构的保持控制电路) 
以下将说明抑制机构。 
步进马达STM1由图28所示的保持控制电路控制。步进马达STM1包括双相控制结构,且包括第一线圈STMC’(对应于以上所述的线圈组件COL1、COL1’)和第二线圈STMC”(对应于以上所述的线圈组件COL2、COL2’)。第一线圈STMC’具有分别经由输出线路40a、40a’连接到马达驱动器MD3(对应于以上所述的驱动器1261)的端子。第二线圈STMC”具有分 别经由输出线路40b、40b’连接到马达驱动器MD3的端子。输出线路40a被提供有用于限制电流的电阻R18,且输出线40b被提供有用于限制电流的电阻R19。将电容器C7布置在输出线路40a和输出线路40a’之间,且还将电容器C8布置在输出线路40b和输出线路40b’之间。 
将保持控制信号从处理器104的端口IN1、IN2输入到马达驱动器MD3,且将使能信号输入到处理器104的端口ENA。马达驱动器MD3基于保持控制信号和使能信号控制到步进马达STM1的功率分配。 
图29是用于说明保持控制电路的操作的流程图,该操作包括诸如复位处理、解除处理和保持处理之类的三个步骤。 
当数码相机的电源开关SW13接通时,首先,根据处理器104的控制来执行复位处理(S11)。在复位处理中,通过处理器104的控制,以200pps(脉冲每秒)的慢速率以逆时针方向根据2个脉冲旋转地驱动步进马达STM1。接下来,以1000pps的快速率以逆时针方向根据33个脉冲旋转地驱动步进马达STM1。最后,以200pps的慢速率以顺时针方向根据2个脉冲旋转地驱动步进马达STM1。 
无论凸轮管脚32处于凸轮沟槽31的旋转方向的何处,凸轮管脚32都通过以逆时针方向根据35个脉冲旋转步进马达STM1来物理地接触凸轮沟槽31的峭壁31d。 
如果从接触位置以顺时针方向根据2个脉冲驱动步进马达STM1,则凸轮管脚32被设置在凸轮沟槽31的倾斜开始位置31e(参考图13E)。 
将凸轮管脚32设置在凸轮沟槽31的倾斜开始位置31e的状态是复位位置的状态,其中将CCD固态图像传感装置101强制地保持在原点O的位置。原点O的位置是安装级15的可移动区域的中心位置。从接通电源到完成复位所需要的时间是大约53msec(毫秒)。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抑制机构中,通过接通抑制开关SW14来执行图像模糊抑制,且在断开抑制开关SW14或完成拍摄的同时解除图像模糊抑制。 
当抑制开关SW14接通时,通过处理器104的控制来执行解除处理(S12)。在解除处理中,首先,以200pps的慢速率以顺时针方向根据2个脉冲旋转地驱动步进马达STM1。接下来,以1000pps的快速率以顺时针方向根据28个脉冲旋转地驱动步进马达STM1。最后,将到步进马达STM1的功率分配维 持5毫秒。接下来,由马达驱动器MD3停止到步进马达STM1的功率分配。 
通过解除处理,凸轮管脚32位于凸轮沟槽31的倾斜结束位置31f(参见图13D)。从倾斜开始位置31e到倾斜结束位置31f需要的时间是大约43毫秒。更具体地说,凸轮管脚32从保持备用位置到解除备用位置需要的时间是大约43毫秒。在解除备用位置执行抑制控制。 
接下来,当抑制开关SW14断开或执行拍摄时,处理器104执行保持处理(S13)。在保持处理中,通过处理器104的控制,以200pps的慢速率以顺时针方向根据2个脉冲旋转地驱动步进马达STM1,然后以1000pps的快速率以顺时针方向根据3个脉冲旋转地驱动步进马达STM1。由此,凸轮管脚32通过凸轮沟槽31的平坦顶部部分31b而向下到平坦谷部分31a以接触平坦谷部分31a。之后,将到步进马达STM1的功率分配保持5毫秒。 
接下来,由马达驱动器MD3停止到步进马达STM1的功率分配。因此,将凸轮管脚32设置为凸轮沟槽31的倾斜开始位置31e(保持备用位置),且保持CCD固态图像传感装置101的中心位置。在提供电源时,如果一旦执行复位处理,则执行这些解除和保持处理。此外,凸轮管脚32从解除备用位置到保持备用位置需要的时间是大约18毫秒。 
因为抑制机构包括用于通过在强制保持器板26中形成的压缩管脚33将固态图像传感装置101的安装级15强制地保持在中心位置的结构,所以不需要控制功率分配以将安装级15保持在原点的位置;因此,可以减少在操作抑制机构时的功耗。 
(相机抖动检测电路的电路结构) 
图30是图示相机抖动检测电路的电路结构的视图。相机抖动检测电路包括检测X方向中的旋转的X方向旋转检测器和检测Y方向中的旋转的Y方向旋转检测器。 
例如,X方向旋转检测器包括压电振荡陀螺传感器S1B,其具有经由电容器C13接地的第一端子、经由在连接线路42中提供的电容器C10连接到运算放大器OP3的非反相输入端(+)的第二端子、经由在连接线路43中提供的电阻R23连接到运算放大器OP3的反相输入端子(-)的第三端子和接地且还经由电容器C11连接到连接线路43的第四端子。 
运算放大器OP3具有经由电阻R20连接到连接线路43的非反相输入端(+)。具有电阻R21和模拟开关ASW1的串联电路与电阻R20并联连接在连接线路42和连接线路43之间。
运算放大器OP3具有经由电容器C12连接到运算放大器OP3的反相输入端(-)的输出端。电阻R22并联连接到电容器C12。电容器C10和电阻R20组成高通滤波器HPF1,而电容器C12和电阻R22组成低通滤波器LPF1。运算放大器OP3放大压电振荡陀螺传感器S1B的输出,并从运算放大器OP3的输出端输出X方向检测信号OUT1。 
Y方向旋转检测器包括压电振荡陀螺传感器S2A,其具有经由电容器C17接地的第一端子、经由在连接线路44中提供的电容器C14连接到运算放大器OP4的非反相输入端(+)的第二端子、经由在连接线路45中提供的电阻R26连接到运算放大器OP4的反相输入端(-)的第三端子和接地且还经由电容器C15连接到连接线路45的第四端子。 
运算放大器OP4具有经由电阻R24连接到连接线路45的非反相输入端(+)。具有电阻R25和模拟开关ASW2的串联电路与电阻R24并联连接在连接线路44和连接线路45之间。 
运算放大器OP4具有经由电容器C16连接到运算放大器OP4的反相输入端(-)的输出端。电阻R27并联连接到电容器C16。电容器C14和电阻R24组成高通滤波器HPF2,而电容器C16和电阻R27组成低通滤波器LPF2。运算放大器OP4放大压电振荡陀螺传感器S2A的输出,并从运算放大器OP4的输出端输出γ方向检测信号OUT2。 
将开关控制信号SWC1经由信号线46输入到模拟开关ASW1、ASW2。模拟开关ASW1、ASW2包括分别用于加速电容器C11、C15的电荷的功能,从而分别增大高通滤波器HPF1、HPF2的响应速度。在接通电源之后,处理器104在预定时间中输出开关控制信号SWC1到模拟开关ASW1、ASW2。由此,模拟开关ASW1、ASW2接通预定时间。每T秒将陀螺传感器S1B、S2A的检测输出OUT1、OUT2载入A/D转换器10411。 
其中 
ωyaw(t)…YAW方向的即时角速度 
ωpitch(t)…PITCH方向的即时角速度 
θyaw(t)…YAW方向的角变量 
θpitch(t)…PITCH方向的角变量 
Dyaw(t)…与YAW方向中的旋转对应的X方向中图像的运动量 
Dpitch(t)...与PITCH方向中的旋转对应的Y方向中图像的运动量,和 
通过以下关系表达式获得θyaw(t)和θpitch(t)。 
θyaw(t)=∑ωyaw(i)·T 
θpitch(t)=∑ωpitch(i)·T. 
此外,根据变焦点zp和焦点fp来确定焦距f。在作为与YAW方向的旋转对应的图像运动量的Dyaw(t)、作为与PITCH方向的旋转对应的图像运动量的Dpitch(t)、作为YAW方向的角变量的θyaw(t)和作为PITCH方向的角变量的θpitch(t)之中建立以下等式。 
Dyaw(t)=f*tan(θyaw(t))...(i) 
Dpitch(t)=f*tan(θpitch(t))...(ii) 
即,作为与YAW方向中的旋转对应的X方向中的图像运动量的Dyaw(t)和作为与PITCH方向中的旋转对应的Y方向中的图像运动量的Dpitch(t)与应该在X-Y方向移动的CCD固态图像传感装置101的运动量对应。 
如果由于相机抖动而发生YAW方向和在PITCH方向中的旋转位移,则通过上述等式(i)和(ii)计算CCD固态图像传感装置101的基准位置(作为目标位置),且驱动安装级15以便在由位置检测元件1252检测到的X-Y方向中CCD固态图像传感装置101的实际位置与CCD固态图像传感装置101的目标位置之间的差值变为零。每T秒执行该控制。 
另外,如果陀螺传感器S1B、S2A的检测输出是零,则控制安装级15以便CCD固态图像传感装置101通过跟随相机机身的平移运动位移Xd而平移位移。 
(抑制控制电路) 
图31是图示用于抑制图像模糊的控制电路的示例的框图。该抑制电路包括反馈电路50和位置对应性电压设置电路51。 
霍尔元件H1、H2构成位置对应性电压设置电路51的一部分。将电压Vh1-施加于霍尔元件(1252a)H1。霍尔元件H1具有经由电阻R2连接到运算放大器OP1的反相输入端(-)的一端子,和经由电阻R3连接到运算放大器OP1的非反相输入端(+)的另一端子。 
运算放大器OP1具有经由电阻R5连接到处理器104的输入端口L1,且还经由电阻R1连接到运算放大器OP1的反相输入端(-)的输出端。另外,在电阻R5和输入端口L1之间的连接点经由电容器C1接地。 
将电压Vh2-施加于霍尔元件(1252b)H2。霍尔元件H2具有经由电阻R7连接到运算放大器OP2的反相输入端(-)的一端子,和经由电阻R8连接到运算放大器OP2的非反相输入端(+)的另一端子。 
运算放大器OP2具有经由电阻R9连接到处理器104的输入端口L2,且还经由电阻R6连接到运算放大器OP2的一个端子的输出端。另外,在电阻R9和输入端口L2之间的连接点经由电容器C2接地。 
处理器104具有连接到构成位置对应性电压设置电路51的一部分的D/A转换电路IC2的输出端口L3、连接到D/A转换电路IC2和D/A转换电路IC1的输出端口L4、L6、和连接到D/A转换电路IC1的输出端口L5。 
两条输出线路61、62连接到D/A转换电路IC2,一条输出线路61经由电阻R4输入到运算放大器OP 1的非反相输入端(+),而另一输出线路62经由电阻R 10输入到运算放大器OP2的非反相输入端(+)。 
将来自输出端口L3的芯片选择器信号DI、来自输出端口L4的时钟信号SCLK和来自输出端口L6的校正数字数据DIN输入到具有将校正数字数据DIN转换为模拟数据的功能的D/A转换电路IC2。 
D/A转换电路IC1构成反馈电路50的一部分。公共线路63和两条输出线路64、65连接到D/A转换电路IC1。公共线路63连接到作为线圈驱动器MD1的线圈驱动电路和作为线圈驱动器MD2的线圈驱动电路。输出线路64经由电阻R14连接到线圈驱动电路MD1的输入端子L7。输出线路65经由电阻R15连接到线圈驱动电路MD2的输入端子L8。 
在电阻R14和输入端子L7之间的连接点经由电容器C3连接到线圈驱动电路MD1的接地端ER1。在电阻R15和输入端子L8之间的连接点经由电容器C4连接到线圈驱动电路MD2的接地端ER2。 
公共线路63经由电阻R12、R11连接到电源Vcc,且在公共线路63和电阻R12之间的连接点经由电阻R13接地。 
将控制信号CONT1从处理器104输入到线圈驱动电路MD1、MD2。线圈驱动电路MD1具有经由电阻R16连接到线圈COL1”(线圈组件COL1和线圈组件COL1’的串联连接体)的输出端。电容器C5与电阻R16和线圈COL1″的串联电路并联连接。线圈驱动电路MD2具有经由电阻R17连接到线圈COL2″(线圈组件COL2和线圈组件COL2’的串联连接体)的输出端。电容器C6与电阻R17和线圈COL2″的串联电路并联连接。线圈COL1″用于在 X方向移动安装级15,且线圈COL2″用于在Y方向移动安装级15。 
这里,将预定电压Vh1-、Vh2-分别施加到霍尔元件H1、H2,且当陀螺传感器S1B、S2A的检测输出是零且CCD固态图像传感装置101存在于可移动区域的中心位置(原点)时的霍尔元件H1、H2的检测输出电压电平分别被命名为Vh1、Vh2。在该情况下,处理器104的输入端口L1、L2的模拟输出电压电平分别被命名为V1ADin、V2ADin。实际地测量这些输出电压电平V1ADin、V2ADin。 
输出电压电平(实际的测量值)V1ADin、V2ADin基于关于在磁铁(永久磁铁)16a到16d与霍尔元件H1、H2之间的力学位置关系的装配误差因素以及在霍尔元件H1、H2的安装位置与线圈COL1”、COL2”的安装位置之间关于安装级15的装配误差因素等改变。另外,输出电压电平V1ADin、V2ADin还根据霍尔元件H1、H2的特性而改变。 
因此,如果不执行校正,则与霍尔元件H1、H2的原点位置对应的输出电压电平V1ADin、V2ADin对于每个相机而改变;因此,不能进行精确的图像模糊抑制。 
因此,设置分别从A/D转换器IC2输入到运算放大器OP1、OP2的校正电压Vr1’、Vr2’,以便校正之前的输出电压电平V1ADin、V2ADin变为恒定电压电平(设置基准电压电平)。更具体地说,设置校正电压Vr1’、Vr2’从而校正当CCD固态图像传感装置101存在于原点位置且不控制CCD固态图像传感装置101时(不将电源提供给线圈组件COL1”、COL2”时)的输出电压电平(检测值)V1ADin、V2ADin的变化。 
在该实施例中,为了将设置基准电压电平设置在运算放大器OP1、OP2的可操作电压范围中的大体上的中间值,处理器104执行以下算术运算。 
这里,为了方便起见,电阻被设置为R2=R3=R7=R8,R1=R4=R6=R10,但是不限于此。 
在R2=R3=R7=R8,R1=R4=R6=R10的条件下,实现以下关系公式。 
V1ADin=R1/R2*((Vh1+)-(Vh1-))+Vr1’ 
V2ADin=R1/R2*((Vh2+)-(Vh2-))+Vr2’ 
处理器104通过基于上述关系公式的算术运算计算校正电压Vr1’、Vr2’。结果,即使在CCD固态图像传感装置101的原点位置的霍尔元件H1,H2的 检测值基于关于在磁铁(永久磁铁)16a到16d和霍尔元件H1,H2之间的机械位置关系的装配误差因素、在霍尔元件H1、H2的安装位置与线圈COL1”、COL2”的安装位置之间关于安装级15的装配误差因素等而改变,输出电压电平V1ADin、V2ADin也是常数。 
处理器104与D/A转换电路IC2一起构成变化校正电路的一部分(该变化校正电路输出用于设置检测值为设置基准电压电平的已校正值而无论霍尔元件H1、H2的检测值的变化如何),且还用作通过算术运算获得设置基准电压值的校正值算术装置。 
当其中在工厂中为装配相机而执行最终检查的发货时执行该用于设置以上所述的输出电压电平V1ADin、V2ADin为设置基准电压电平的初始设置操作,如图32的流程图中所示(参见S21-S23)。 
在图33的流程图中,图示图像模糊抑制的实际控制。处理器104加载通过基于相机抖动检测电路的检测输出OUT1、OUT2的算术运算而获得的控制参考值(S31),且然后加载由霍尔元件H1、H2获得的实际位置对应性电压电平V1ADin、V2ADin(S32)。由此,处理器104计算在控制参考值和位置对应性电压值V1ADin、V2ADin之间的差值(S33)。 
处理器104基于输出差值输出控制数据到数字/模拟转换电路IC1。数字/模拟转换电路IC1输出对应于控制数据的控制电压Vdac1,Vdac2(S34)。将控制电压Vdac1、Vdac2输入到线圈驱动电路MD1、MD2。线圈驱动电路MD1、MD2分别输出驱动电压Vout1、Vout2到COL1″、COL2”。 
根据以下等式设置驱动电压Vout1,Vout2。 
Vout1=(Vdac1-Vr)*K 
Vout2=(Vdac2-Vr)*K 
其中,Vr是分数电压, 
其中基准数K是基于分数电压Vr的比例常数。 
CCD固态图像传感装置101由磁铁16a-16d和线圈COL1”、COL2”的磁场吸引和排斥,从而以由于每一驱动电压Vout1、Vout2是正电压还是负电压而受控的方向移动。由此,根据CCD固态图像传感装置101的运动改变霍尔元件H1、H2的检测值。与检测的值的变化对应地改变位置对应性电压电平V1ADin、V2ADin,且将位置对应性电压电平反馈到处理器104,以使得当控制参考值改变了相机抖动检测电路的检测输出值时,CCD固态图像传感装置 101可以流畅地跟随到目标位置(S35)。如果拍摄完成,则结束用于抑制图像模糊的抑制功能(S36)。 
(反馈电路的修改示例) 
图34是图示反馈电路50的修改示例的电路图。在该示例中,处理器104通过PWM控制(脉宽调制控制)的方式控制线圈驱动器MD4的驱动,从而控制到线圈COL1”、COL2”的功率分配。 
更具体地说,将正常方向信号CON1和相反方向信号CON2输入到线圈驱动器MD4,并输入脉冲电压Vin1和Vin2。到线圈COL1″、COL2″的功率分配电压随着高电平脉冲信号的持续时间变长而增加。 
(通过抑制机构的拍摄的细节) 
如图35所示,如果抑制开关SW14接通(S41),则将陀螺传感器S1B、S2A接通电源(S42)。如果按下解除开关SW1以完成半按下(S43),开始自动聚焦操作(聚焦操作)(S44)。同时,解除安装级15的机械强制固定,且通过到线圈COL1″、COL2″的功率分配来启动CCD中心保持控制(S44)。 
接下来,开始相机抖动的监控处理(S45)。处理器104确定是否继续解除开关SW1的半按下(S46)。如果解除开关SW1的半按下(第一解除)被解除,则处理返回到S43。如果继续解除开关SW1的半按下(第一解除),则处理器104确定是否执行解除开关SW1的全按下(第二解除)(S47)。如果不执行解除开关SW1的全按下(第二解除),则处理返回到S46。 
如果完成解除开关SW1的全按下(第二解除),则开始在图像的移动方向中的CCD固态图像传感装置101的跟随(S48)。接下来,执行曝光(S49)。当完成曝光时(S50),停止CCD固态图像传感装置101的跟随,且然后通过到线圈COL1″、COL2″的功率分配控制,安装级15返回到原点的位置(S51)。确定安装级15是否返回到原点的位置(S52),且以机械方式将CCD固态图像传感装置101强制地紧固到原点位置(S53)。 
存在解除开关SW1的操作定时的两种模式。 
图36是在解除开关SW1的全按下的情况下用于抑制图像模糊的处理的时序图。在该情况下,全按下意味着具有从解除开关SW1的半按下操作到解除开关SW1的全按下操作的间断性的解除操作,例如,正好在半按下操作之后的时刻转移到曝光开始操作的拍摄操作。 
如果半按下解除开关SW1,则开始数码相机的聚焦操作。在该状态中, 原点强制保持机构1263还没有解除安装级15的强制保持。不将功率提供给线圈COL1”、COL2”,也就是,线圈不导电。另外,将安装级15机械地固定到中心位置,且在LCD监视器10上显示景物图像。 
如果完成聚焦操作,则处理器104开始向原点强制保持机构1263的步进马达STM1提供电源。由此解除安装级15的机械强制保持。同时,开始向线圈COL1”,COL2”提供电源。通过到线圈COL1″、COL2″的电源控制执行在解除开关SW1的半按下操作期间的抑制处理(抑制1)。如果完全按下解除开关SW1(解除2),则通过到线圈COL1″、COL2″的功率分配的控制,安装级15一次性(once)返回到中心位置,且然后LCD监视器10不久之后关闭从而不显示景物图像。 
接下来,如果开始静止图像曝光,则控制安装级15基于相机抖动跟随图像的运动(抑制2)。如果完成静止图像曝光,则安装级15基于到线圈COL1″、COL2″的功率分配的控制返回到中心位置。接下来,处理器104开始到原点强制保持机构1263的步进马达STM1的功率分配。由此执行安装级15的机械强制固定,且然后停止到线圈COL1″、COL2″的功率分配。 
如上所述,即使相机抖动,用户也可以识别监控景物图像而没有在第一解除期间的相机抖动的LCD监视器10。 
另外,一旦在第二解除期间安装级15返回到中心位置,则从在第一解除期间的景物图像的组成转移为在第二解除期间的组成。但是,根据本实施例的实施例,有可能确认正好在拍摄之前的景物图像处于其中安装级15一次性返回到中心位置的状态。因此,有可能确认正好在拍摄之前的景物图像的组成(正好在曝光之前)。 
如果半按压解除开关SW1,且解除开关SW1的半按压解除而没有完全地按压解除开关SW1,如图37所示,在半按压的同时开始聚焦操作。如果完成聚焦操作,则处理器104开始向原点强制保持机构1263的步进马达STM1的功率分配。由此解除安装级15的机械强制保持。同时,开始到线圈COL1″、COL2″的功率供应,且通过到线圈COL1″、COL2″的功率供应的控制执行解除开关SW1的半按下操作期间的抑制处理(第一解除)。 
如果在解除开关SW1的半按下操作期间解除开关SW1的半按下操作被解除,则安装级15基于到线圈COL1″、COL2″的功率供应的控制返回到中心位置。接下来,处理器104开始到原点强制保持机构1263的步进马达STM1 的功率供应;由此进行安装级15的机械固定和保持。接下来,停止到线圈COL1”、COL2”的功率分配。 
图38是图示当在一次拍摄完全按下解除开关SW1时的抑制流程的时序图。在该情况下,在一次拍摄的全按下意味着从解除开关SW1的半按下操作(第一解除)到解除开关SW1的全按下操作(第二解除)连续的解除操作,例如,在半按下之后立即转移到曝光开始操作的拍摄操作。 
如果半按下解除开关SW1,则开始数码相机的聚焦操作。在LCD监视器10上显示景物图像。另外,在解除开关SW1的半按下之后立即执行解除开关SW1的全按下操作。同时,关闭LCD监视器10从而不显示景物图像。 
如果完成聚焦操作,则处理器104开始到原点强制保持机构1263的步进马达STM1的功率供应;由此解除安装级15的机械保持。同时,开始到线圈COL1″、COL2″的功率供应,也就是,线圈导电,且通过到线圈COL1″、COL2″的功率供应控制将安装级15保持在中心位置。因此,执行抑制处理。 
如果安装级15由到线圈COL1″、COL2″的电源维持在中心位置,且开始静止图像曝光,则控制安装级15以基于相机抖动来跟随图像的运动。如果完成静止图像曝光,则安装级15基于到线圈COL1″、COL2″的电源控制返回到中心位置。接下来,处理器104开始到原点强制保持机构1263的步进马达STM1的功率供应;由此执行安装级15的机械固定和保持。接下来,停止到线圈COL1”、COL2”的功率分配。 
在以上所述的在一次拍摄的全按下情况下,认为在第一解除的操作期间完成组成的确认,以便不需要在第二解除期间确认组成。因此,认为即使在第二解除期间安装级15一次性返回到中心位置,也不需要组成的重新确认,所以可以简化抑制控制处理。 
此外,因为LCD监视器在聚焦操作期间关闭,所以可以避免电池消耗(drainage)。此外,因为在以机械方式将安装级15强制按压到原点位置时吸收棒35(参见图10)可以被吸收到待保持的磁铁16c、16d,所以控制安装级15在Z轴方向的震颤(chattering)。另外,将吸收棒35吸收到待保持的磁铁16c、16d以便即使安装级15不位于原点位置,也控制安装级15在Z轴方向的震颤。 
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有用于抑制图像模糊的功能的成像设备,即数码相机中,将吸收棒35吸收到在Z轴方向面对吸收棒35的永久磁铁16c和永久磁铁16d,以使得安装级15可以被吸引到包括Y方向级14和X方向级13的引导级,就是说,可以经由Y方向级将安装级15吸引到X方向级13。因此,在Z轴方向观察的安装级15的位置可以被设置在接触引导级的位置(其中安装级15经由Y方向级14接触X方向级13的位置)。可以在Z轴方向(拍摄光轴方向)避免安装在安装级15上的CCD固态图像传感装置101的震颤。CCD固态图像传感装置101可以以适当的焦距接收光以捕捉景物图像。
此外,因为吸收棒35在X方向交叉每一线圈组件COL1、COL1’,就是说,横跨每一线圈组件COL1、COL1’延伸,所以吸收棒35被吸收到永久磁铁16c和永久磁铁16d,而不论图像模糊抑制期间在基座组件11上移动的安装级15的位置如何。因为安装级15通过利用在每一线圈组件COL1、COL1’和每一线圈组件COL2、COL2’与每一永久磁铁16a到16d之间的磁力而移动,所以交叉每一线圈组件COL1、COL1’的吸收棒35被吸收到永久磁铁16c和永久磁铁16d,而无论安装级的位置如何,这是因为永久磁铁16c和永久磁铁16d可以施加磁力到线圈组件COL1、COL1’而无论安装级15的位置如何。 
吸收棒35实质上在X方向横跨每一线圈组件COL1、COL1’的中心,且安装级15通过实质上每一线圈组件COL1、COL1’的中心作为基点以Y方向移动。因此,即使安装级15以Y方向移动,也可以将永久磁铁16c和永久磁铁16d的磁力施加到吸收棒35。 
因为面对吸收棒35的每一永久磁铁16c和永久磁铁16d在Y方向具有长的形状,所以即使安装级15以Y方向移动,也可以施加磁力。 
吸收棒35横跨每一线圈组件COL1、COL1’,且在CCD固态图像传感装置101的两侧被吸收到永久磁铁16c和永久磁铁16d。因此,安装级15可以被吸收到引导级而没有偏移,从而接触与X-Y平面平行的引导级。因此,在CCD固态图像传感装置101垂直于拍摄光轴以适当地接收景物图像的信号的状态下,可以避免Z轴方向中CCD固态图像传感装置101的震颤。 
此外,虽然在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中,吸收棒35被配置为横跨每一线圈组件COL1、COL1’,但是它们可以被配置为在每一线圈组件COL2、COL2’上提供,也可以仅在线圈组件COL1上提供。也就是说,本发明不局限于以上所述的实施例。 
在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中,在安装级上提供线圈组件COL1、COL1’和线圈组件COL2、COL2’,且在包括在引导级中的X方向级13上提供永久磁铁16a到16d。但是,可以进行这样的配置:在安装级15上提供永久磁铁16a到16d,且在X方向级上提供线圈组件COL1、COL1’和线圈组件COL2、COL2’。也就是说,本发明不局限于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在X方向级上提供线圈组件COL1、COL1’和线圈组件COL2、COL2’的情况中,在X方向级侧上提供的,就是说,对于线圈组件COL1、COL1’和线圈组件COL2、COL2’中的至少一个提供的吸收棒35可以被吸收到每一永久磁铁16a到16d。 
在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中,提供吸收棒35从而横跨每一线圈组件COL1、COL1’。也就是说,本发明不局限于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且仅要求吸收棒35被吸收到面对吸收棒35的永久磁铁(在该实施例中,永久磁铁16c和永久磁铁16d)。因此,可以提供吸收棒35从而使其位于每一线圈组件COL1、COL1’和每一线圈组件COL2、COL2’的附近。 
在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中,陀螺传感器1214检测相机机身(壳体)在X方向和Y方向的旋转以检测相机机身中发生的相机抖动。也就是说,本发明不局限于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且例如,可以通过处理监控图像来执行相机抖动的检测。 
在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中,引导级包括在Y方向可移动地支撑安装级15的Y方向级14和在X方向可移动地支撑Y方向级的X方向级13。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且可以进行这样的配置:沿着X-Y平面可移动地支撑安装级15,且关于相机机身中的拍摄光轴对安装级15进行安装。 
(第二实施例) 
(柔性板的定位机构) 
将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 
图3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具有用作定位单元的定位机构PT的成像设备的视图。附图标记ZA表示引导成像设备的拍摄光轴的Z轴。X-Y平面是与Z轴ZA正交的平面。 
定位机构制PT包括例如,诸如在柔性板上提供的孔之类的凹陷部分和诸如在固定单元上提供且被配置为适合于凸起部分中的凸纹(boss)之类的凸起部分。 
图40是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成像设备前侧看的视图。在图40的中心示出图像拾取装置101。将来自图像拾取装置101的信号通过柔性板200的端部204发送到处理装置315。 
图41是示出定位机构PT的放大图。附图标记FP表示诸如基座组件11之类的固定单元,其作为成像设备的相机机身的一部分。附图标记BS和HL表示从固定单元FP延伸的凸纹和在柔性板200上提供的孔。如图41所示,孔HL被配置为大于凸纹BS的直径,以便柔性板200能够以Z、Y方向移动。因此,由于该配置,如果柔性板200的形式或位置改变,则可以吸收柔性板200的形式或位置的变化。也就是说,可以抑制在柔性板200被固定到成像设备的预定位置时柔性板200中发生的弯曲,以便可以防止该弯曲在图像模糊抑制操作时影响图像拾取装置101的移动操作。 
图42是示出从Y轴方向观察的定位机构PT的视图。在固定单元FP和柔性板200之间提供空间,以便可以吸收柔性板200的位置在X轴方向的变化。 
接下来,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定位机构PT的另一示例。图43示出成像设备具有与如图39到图42所示的实施例大体相同结构的示例。与以上所述的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如图43所示,以粘着剂90将柔性板200固定到固定单元FP。如上所述,因为柔性板200被以粘着剂90固定到固定单元FP,所以即使当柔性板200的端部204连接到处理装置315时发生柔性板200的端部204的位置的变化,在成像设备侧也不影响柔性板200的形式。因此,抑制柔性板200的弯曲,以便可以防止在图像模糊抑制操作中关于图像拾取装置101的移动操作的不利影响。 
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定位机构PT的另外的示例。图44示出其中成像设备具有与如图39到图42所示的成像设备大体相同结构的另外的示例。与以上所述的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孔HL在端部具有开口,就是说,U形凹口UC代替孔HL。示例的有利效果与以上所述的示例的相同。 
(第三实施例) 
接下来,将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 
图45是示出从具有可移动图像拾取装置101的成像设备的后侧观察的、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透视图。 
图46是示出从图像拾取装置101的光接收表面后侧观察的图像拾取装置101和柔性板200的透视图。 
如上所述,图像拾取装置101被配置为能够通过可移动单元303以平行于图像拾取装置101的表面(X-Y平面)的方向移动。柔性板200具有多个 表面,包括平行于图像拾取装置101而布置的第一表面200A、从第一表面200A延伸且垂直于第一表面200A而布置的第二表面200B、从第二表面200B延伸且垂直于第二表面200B而布置的第三表面200C和从第三表面200C延伸且连接到处理装置315的第四表面200D。 
分别在第一表面200A、第二表面200B和第三表面200C的中心提供例如例如盘状形式的用作定位单元的加固组件200hkA、200hkB和200hkC,以防止第一表面200A、第二表面200B和第三表面200C中每一个由于松弛而变形。因为这些加固组件200hkA、200hkB和200hkC附着于其中易于发生由于松弛的变形的中心处,所以可以有效地避免在第一表面200A、第二表面200B和第三表面200C的每一表面中由于松弛的变形。另一方面,柔性板200被配置为在柔性板200的每一端部上提供的每一折叠部分附近变形,这对吸收由于图像拾取装置101的运动而在柔性板200上发生的反作用力是重要的。 
图47是图示从图像拾取装置101的后侧观察的、图45所示的柔性板200的平面图。 
图48是图示从第三表面200C一侧观察的柔性板200的平面图。在第三表面200C,形成主定位孔200kjC1和跟随定位孔200kjC2。在固定单元FP上提供的凸纹(没有示出)装备到每一主定位孔200kjC1和跟随定位孔200kjC2,以使得关于镜筒单元7精确地定位第三表面200C。精确地定位第一表面200A和第三表面200C,以便确定在这些表面之间布置的第二表面200B的位置。因此,在相机机身中的有限区域内精确地定位所有第一表面200A、第二表面200B和第三表面200C。 
图49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放大透视图。配置柔性板200,以便当图像拾取装置101以X方向移动时,主要变形第三表面200C,而当其以Y方向移动时,主要变形第二表面200B。此外,第一表面200A根据图像拾取装置101在Z方向的位置变化而变形。由此,配置柔性板200,以便图像拾取装置101在Z方向的位置变化不影响第二表面200B和第三表面200C。另外,有可能被配置为与在柔性板200上形成的凸纹接合的凹口代替图47所示的主定位孔200kjA1和跟随定位孔200kjA2以及主定位孔200kjC1及跟随定位孔200kjC2中的每一个。 
(第四实施例) 
将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 
如图46所示,通过冲压以预定平板形式形成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柔性板200,且柔性板200被配置为通过沿着至少两个预定部分折叠(折叠部分)而形成至少三个平面(包括第一表面200A、第二表面200B和第三表面200C)。图46示出折叠部分作为在第一表面200A和第二表面200B之间、在第二表面200B和第三表面200C之间的连接部分。如上所述,配置这三个表面,以便可以将柔性板200布置在适当的位置,就是说,以便这三个表面中的每一个被配置为在彼此垂直的不同方向(X、Y、Z方向)变形。因此,可以防止在图像拾取装置101的X、Y、Z方向中柔性板200的位置变化的不利影响。因此,要求沿着折叠部分精确地折叠柔性板200且将其装在预定位置中。 
作为发明人考虑的结果,发现以预定形式简单且精确地形成柔性板的方法,且由此可以获得期望的柔性板200。以下将说明处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柔性板200的方法。 
沿着柔性板200的预定折叠线折叠以平板形式的柔性板,且提供用作定位单元的折叠部分定位组件。在这时,布置每一折叠部分定位组件以使得每一折叠部分定位组件的边缘对应于每一折叠线。当折叠柔性板200时,沿着折叠部分定位组件的边缘折叠柔性板200以形成折叠部分。通过该方法沿着折叠部分定位组件的边缘折叠柔性板200,以便可以以预定形式精确地处理柔性板200。 
这里,通过碾压柔性板的组件(配置A)、或通过由厚的柔性板制成的组件(配置B)形成每一折叠部分定位组件。通过利用碾压柔性板的边缘或部分很厚的柔性板的边缘,可以以精确的方式处理柔性板200而不引入其它组件。另外,如果通过柔性板200以单件形成这些折叠部分定位组件,则不必将折叠部分定位组件附到形成的柔性板200,以便可以精确地确定每一折叠部分定位组件的固定位置(配置C)。此外,当折叠柔性板200时,不需要使用夹具(jig)来确定固定位置,以便可以减少处理的数量和处理的时间。 
还可能将作为折叠部分定位组件的加固板附于柔性板200(配置D)。由此,可以在要求的位置处形成折叠部分定位组件以处理柔性板200,而不取决于柔性板200的电路配置。 
在每一上述的折叠部分定位组件中,在其上提供折叠部分定位组件的柔性板的部分比柔性板的其它部分更加刚性(配置E)。由此,可以沿着刚性部分折叠柔性板,以便可以执行用以形成柔性板的精确处理。 
这里,在每条折叠线的一侧或在每条折叠线的两侧提供折叠部分定位组件。如果在每条折叠线的一侧提供折叠部分定位组件,则通过沿着折叠部分定位组件的边缘折叠柔性板来精确地形成折叠部分(配置F)。如果在每条折叠线的两侧上提供折叠部分定位组件,则在两个折叠部分定位组件之间折叠柔性板以便更精确地形成折叠部分(配置G)。 
另外,在折叠线的整个或部分长度上沿着折叠线提供折叠部分定位组件。如果在折叠线的整个长度上沿着折叠线折叠柔性板,则可以沿着整条折叠线精确地形成折叠部分(配置H)。如果在折叠线的部分长度上沿着折叠线折叠柔性板,则可以仅在折叠部分中需要高精度的部分精确地形成折叠部分,而未形成折叠部分定位组件的其它部分用于抑制柔性板200由于所提供的折叠部分定位组件而造成的柔性的降低(配置I)。另外,在未形成折叠部分定位组件的其它部分中,因为可以折叠柔性板以便重叠两个折叠表面,所以可以稳固地执行形成柔性板的折叠部分的处理。 
此外,作为在折叠线的部分长度中沿着折叠线提供折叠部分定位组件的示例,沿着折叠线的两端提供折叠部分定位组件(配置J)。由此可以稳固地处理要求精确处理的折叠线的两端,且未形成折叠部分定位组件的其它部分可以抑制柔性板200由于所提供的折叠部分定位组件造成的柔性的减小。 
图50和图51示出通过以上所述的方法产生的柔性板200#1、200#2的配置。这里,示出了从光接收侧观察的图像拾取装置101的透视图。在图50和图51中,省略了加固组件200hkA、200hkB、200hkC和主定位孔200kjA1、跟随定位孔200kjA2和双面带TP。 
图50示出其中结合配置A、D、E、G、H的柔性板200#1的示例。也就是说,其中碾压柔性板的折叠部分定位组件200#1MB沿着盘状柔性板200#1的整条折叠线,附于柔性板200#1的预定折叠部分(折叠线)的两侧。沿着彼此面对的折叠部分定位组件200#1MB的两个边缘折叠柔性板200#1,以便形成折叠部分200#1BD。 
图51示出了图示其中结合配置B、C、E、F、I、J的柔性板200#2的示例。沿着平板柔性板200#2的预定折叠部分(折叠线)的每一端,与平板柔性板200#2一起提供由比柔性板200#2更厚的柔性板形成的组件(折叠部分定位组件)200#2MB。沿着连接两个折叠部分定位组件200#2MB的每一个的端部的线来折叠柔性板200#2以形成折叠部分200#2BD。 
由于图50和图51所示的配置两者,可以简单且精确地处理每一柔性板200#1和200#2,以通过折叠部分定位组件200#1MB和200#2MB以预定形式形成。 
(第五实施例) 
接下来,将说明第五实施例。 
需要连接图像拾取装置101到处理装置315的长的柔性板200C,且然后要求长的柔性板200C提供有多个折叠部分以根据可移动单元303的运动而吸收在柔性板200C中产生的反作用力。因此,根据连接图像拾取装置101和处理装置315的柔性板200C的长度的增加还需要长的信号线。这引起的问题在于因为来自图像拾取装置101的图像信号受噪声等的影响,所以图像质量降低。 
因此,在发明人的考虑之中,与图像质量有关的信号线与沿着长的柔性板200C而布置的另一信号线分开,且被配置为比柔性板短。由此,可以根据可移动单元303的运动而吸收在柔性板200C中产生的反作用力,以便可以实现成像设备中图像质量的较少降低。 
就是说,在该实施例中,在柔性板200C上提供比沿着柔性板200C布置的信号线更短的旁路信号线BP。旁路信号线BP被配置为在图像拾取装置101和处理装置315之间传递图像信号。将在下面说明细节。 
图52示出从成像设备的后侧观察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示例,其具有被提供有旁路信号线BP的柔性板200#3。柔性板200#3被配置为连接图像拾取装置101和处理装置315。在柔性板200#3上提供包括形成最短路线的柔性板200#3的信号线的一部分的旁路信号线BP。就是说,旁路信号线BP允许柔性板200#3的信号线的一部分分离以形成最短路线,并再次加入柔性板200#3。 
图53是柔性板200#3的放大图。柔性板200#3包括由三个折叠部分200#3BD形成的、平行于图像拾取装置101而布置的第一表面200A、从第一表面200A延伸且垂直于第一表面200A而布置的第二表面200B、从第二表面200B延伸和垂直于第二表面200B而布置的第三表面200C和从第三表面200C延伸并连接到处理装置315的第四表面200D。第一表面200A、第二表面200B和第三表面200C结合可移动单元303的运动而变形,以便可以吸收在柔性板200#3中产生的反作用力。旁路信号线BP被配置为桥接在第一表面200A和第四表面200D之间。
图54是在柔性板200#3上提供的旁路信号线BP的放大图。通过类似于第一到第四表面200A到200D地折叠柔性板来形成旁路信号线BP。就是说,在以条形柔性板的纵向中布置的四个折叠部分BPbd处折叠条形的柔性板,以形成大体以U形形式的三个表面BP。由于U形形式的结构,第一到第三表面200A到200C结合可移动单元303的运动而变形,以便柔性板200#3可以吸收反作用力。 
在旁路信号线BP的两端,分别提供旁路信号线中连接到信号线(图54中的两条信号线)的焊接部分BPa,BPb。对焊接部分BPa进行焊接以将其连接到在第一表面200A上提供的信号线的电连接部分BPCa。对焊接部分BPb进行焊接以将其连接到在第四表面200D上提供的信号线的电连接部分BPCb。由此,可以提供经由第一表面200A、旁路信号线BP和第四表面200D通过的信号线,以便可以提供比经由柔性板200#3的第一到第四表面200a到200d通过的线更短的线。与柔性板200#3的第一表面200A到第四表面200D分离地提供旁路信号线BP,以便可以自由地确定旁路信号线BP的形式,只要旁路信号线BP的形式不影响可移动单元303的运动即可。另外,根据旁路信号线BP的形式,可以在第一表面200A到第四表面200D的任意部分提供电连接部分,以便可以增加柔性板200#3的设计变化。 
有可能与柔性板200#3的第一表面200A到第四表面200D一起提供旁路信号线BP。在该情况下,可以容易地装配柔性板200#3以便可以减少装配需要的处理时间和处理数量。 
图55是图示被提供有旁路信号线BP的柔性板200#3的信号线的配置的框图。这里,在连接图55所示的每个模块的线之间长度的差值指示在信号线之间长度的相对差值,就是说,信号线a比信号线b短。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第一表面200A、旁路信号线BP和第四表面200D的信号线与连接影响图像拾取装置101的图像质量的输出端(比如CCD输出、水平转移时钟等)和诸如CPU之类的处理装置315的输入端的线a相对应。另一方面,通过柔性板200#3的第一表面200A到第四表面200D的信号线与将在可移动单元303上提供的与图像模糊抑制机构有关的诸如驱动线圈、位置检测传感器之类的输出端和不影响图像拾取装置的图像质量的图像拾取装置101的输出端连接到作为处理装置315的CPU的输入端的线b相对应。就 是说,线a是在图像拾取装置101和处理装置315之间传递图像信号的图像信号线,且线b是在用于图像模糊抑制机构的驱动系统和处理装置315之间传递信号的驱动信号线。比信号线b短的信号线a用作影响图像拾取装置101的图像质量以便可以防止图像质量的下降的线。此外,由柔性板形成旁路信号线BP以便可以有效地吸收由于图像拾取装置101的运动而在柔性板200#3中产生的反作用力。 
图56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柔性板200#3被提供有旁路信号线BP的配置的另一示例。这里,使用由两条导线形成的旁路信号线BPL代替旁路信号线BP。每一导线具有焊接并连接到在第一表面200A上提供的信号线的电连接部分BPCa的端部,和焊接并连接到在第四表面200D上提供的信号线的电连接部分BPCb的另一端部。由此,可以提供通过第一表面200A、旁路信号线BPL和第四表面200D的信号线,就是说比通过第一表面200A到第四表面200D的信号线更短的信号线。通过第一表面200A、旁路信号线BPL和第四表面200D的信号线用作在图像拾取装置101和处理装置315之间传递图像信号的信号线。在该实施例中,可以自由地确定旁路信号线BPL的每一导线的形式。另外,每一导线彼此独立地变形,以便当第一表面200A到第三表面200C结合可移动单元303的运动而变形时,可以有效地吸收柔性板200#3中产生的反作用力。 
有可能根据每一上述实施例和示例的成像设备具有检测在相机机身中产生的相机抖动的功能,并执行图像拾取装置101跟随由于相机抖动而检测到的景物图像的运动的图像模糊抑制。通过镜筒单元7的每个透镜系统在图像拾取装置101上成像景物图像。图像拾取装置101对所成像的景物图像执行光电变换并输出RGB模拟信号到处理装置315。处理装置315的处理器对从图像拾取装置101输出的RGB模拟信号执行信号处理,并将它们转换为YUV数据。基于YUV数据执行LCD监视器10上的显示操作。 
具有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电子装置可以有效地控制并驱动图像拾取装置。 
虽然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是应当指出本发明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且可以对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 
根据本发明的以上所述的实施例或示例,可以提供以下优点。 
由于定位单元,所以定位柔性板以便可以防止在柔性板与周围部分之间 的干扰。 
定位单元被配置为将连接到图像拾取装置的柔性板引导到镜筒单元的外围部分以便减少柔性板的松弛。由此,可以防止在柔性板和周围部分之间的干扰。另外,由于柔性板的松弛的减少,可以有效地使用图像拾取装置周围的空间,以便可以实现成像设备的减小的尺寸或厚度。 
当将柔性板定位组件固定到柔性板时,柔性板定位组件可以牢固地引导柔性板到要被引导到的位置,以便可以稳固地防止在柔性板和周围部分之间的干扰。 
当柔性板定位组件以余量连接到可移动单元时,即使柔性板的引导位置由于以较低精度而装配的其他部分而改变,也可以由该余量吸收位置变化。 
将柔性板定位组件固定到可移动单元,以便控制当图像拾取装置移动时柔性板的可移动范围以防止在柔性板和周围部分之间的干扰。 
柔性板可以通过简单的配置定位而不影响图像拾取装置的运动,以便可以防止在柔性板和周围部分之间的干扰。 
在柔性板上提供的凹陷部分和在固定单元上提供并适合于凹陷部分中的凸起部分在三维的至少一个方向中具有余量,以便即使柔性板的引导位置由于以较低精度装配的其他部分而改变,也可以由余量吸收位置变化。 
可以通过简单的配置在任意位置提供定位单元。 
通过利用抑制表面变形的加固组件,抑制了柔性板的松弛以便可以防止在柔性板和周围部分之间的干扰。 
根据图像拾取装置在垂直于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和第三表面的方向的运动在柔性板中产生的反作用力可以由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和第三表面的变形所吸收。 
定位单元定位柔性板以便可以防止在柔性板和周围部分之间的干扰。 
可以通过折叠部分定位组件处理柔性板从而以预定形式形成,以便可以稳固地防止在柔性板和周围部分之间的干扰。 
使用由等效于柔性板的材料形成的折叠部分定位组件,以便可以在柔性板上容易地提供折叠部分定位组件而没有在使用不同材料的情况下的复杂处理。 
可以在所需位置上提供折叠部分定位组件而不取决于柔性板的电路配置。 
即使使用长的柔性板,也可以缩短在图像拾取装置和处理装置之间传递图像信号的信号线。由此,可以防止图像质量的下降。 
在图像拾取装置跟随景物图像的运动的图像模糊抑制机构中,可以有效地吸收由于图像拾取装置的运动而在柔性板中产生的反作用力,以便可以实现适当的图像模糊抑制。 
在具有图像模糊抑制功能的成像设备或包括该成像设备的电子装置中,连接图像拾取装置和处理装置的柔性板被提供有定位机构,该定位机构允许在柔性板附于固定的处理装置时或附于固定的处理装置之前,在保持图像拾取装置被适当地可移动地布置而不影响图像拾取装置的运动的状态中,将柔性板附于固定的处理装置。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可应用到具有相机功能或在其中安装的功能部分的任意便携式装置,例如,移动电话、摄像机等,但不限于此。 

Claims (20)

1.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具有拍摄透镜的镜筒单元;
图像拾取装置,被配置为接收通过拍摄透镜的光以捕捉景物图像;
可移动单元,被配置为在垂直于景物图像的光接收轴的方向上可移动地支撑图像拾取装置;
处理单元,被配置为处理来自图像拾取装置的信号;
柔性板,被配置为连接图像拾取装置到处理单元;和
定位单元,被配置为定位柔性板以便防止柔性板的弯曲在图像模糊抑制操作中影响图像拾取装置的移动操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该定位单元具有定位组件,被配置为沿着镜筒单元的外围部分引导连接到图像拾取装置的柔性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该定位组件被固定到柔性板。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设备,进一步包括连接部分,其被配置为以余量连接可移动单元到定位组件。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该定位组件被固定在可移动单元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进一步包括固定单元,提供在成像设备的机身的一部分上,
其中,该定位单元包括在柔性板上提供的凹陷部分和在固定单元上提供且被配置为适合于凹陷部分的凸起部分。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该凹陷部分关于凸起部分在三维的至少一个方向中具有余量。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该凹陷部分是孔或U形凹口。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
该定位单元包括在柔性板的一部分上提供的至少一个加固组件,用以抑制柔性板的变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设备,
其中,该柔性板具有通过沿着柔性板上的多条线折叠而形成的多个表面;
多个表面的至少一个具有在其中提供至少一个加固组件以限制至少一个表面的变形的中心部分;
该多个表面包括平行于图像拾取装置而布置的第一表面、从第一表面延伸且垂直于第一表面而布置的第二表面和从第二表面延伸且垂直于第二表面和图像拾取装置两者而布置的第三表面;和
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和第三表面分别能够以垂直于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和第三表面的方向变形。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像设备,还包括在所述成像设备的机身的一部分上提供的固定单元,其中,该定位单元被配置为关于固定单元定位多个表面中的至少一个。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该定位单元包括在柔性板上提供的凹陷部分和在固定单元上提供且被配置为适合于凹陷部分的凸起部分。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该凹陷部分是孔或U形凹口。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该柔性板具有通过沿着柔性板上的多条线折叠而形成的多个表面;且
该定位单元包括在柔性板上提供且限定该多条线之一的至少一个折叠部分定位组件。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该折叠部分定位组件包括其中等效于柔性板的多个定位柔性板碾压成的组件或由比柔性板更厚的定位柔性板制成的组件。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该折叠部分定位组件是在柔性板上提供的且限制柔性板的变形的加固组件。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
沿着柔性板布置信号线;
在柔性板上提供在长度上比沿着柔性板布置的信号线更短的旁路信号线;且
沿着旁路信号线布置在图像拾取装置和处理单元之间传递图像信号的信号线的一部分。
18.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
沿着柔性板布置信号线;
在柔性板上提供在长度上比沿着柔性板布置的信号线更短的旁路信号线;且
沿着旁路信号线布置在图像拾取装置和处理单元之间传递图像信号的信号线的一部分。
1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
沿着柔性板布置信号线;
在柔性板上提供在长度上比沿着柔性板布置的信号线更短的旁路信号线;且
沿着旁路信号线布置在图像拾取装置和处理单元之间传递图像信号的信号线的一部分。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进一步包括
固定单元,被配置为保持镜筒单元和可移动单元;和
抑制装置,被配置为检测在固定单元中发生的相机抖动,并允许图像拾取装置基于相机抖动的检测,通过可移动单元跟随由于相机抖动而发生的景物图像的运动。
CN2007800493276A 2007-01-05 2007-12-28 成像设备和电子装置 Active CN1015788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00552 2007-01-05
JP000552/2007 2007-01-05
JP2007052810 2007-03-02
JP052810/2007 2007-03-02
JP2007097063A JP4707687B2 (ja) 2007-01-05 2007-04-03 撮像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097063/2007 2007-04-03
JP2007133672 2007-05-21
JP133672/2007 2007-05-21
JP2007209408A JP5041910B2 (ja) 2007-03-02 2007-08-10 撮像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9408/2007 2007-08-10
PCT/JP2007/075433 WO2008082008A1 (en) 2007-01-05 2007-12-28 Imag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78853A CN101578853A (zh) 2009-11-11
CN101578853B true CN101578853B (zh) 2012-11-28

Family

ID=406738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493276A Active CN101578853B (zh) 2007-01-05 2007-12-28 成像设备和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692895B2 (zh)
EP (1) EP2074815B1 (zh)
CN (1) CN101578853B (zh)
WO (1) WO200808200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398470B1 (ko) * 2008-02-12 2014-06-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촬상 장치용 손떨림 보정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한 촬상 장치
US8063367B2 (en) 2009-04-23 2011-11-22 Fluke Corporation Lens position sensor for infrared cameras
JP5487911B2 (ja) 2009-11-27 2014-05-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撮像装置
EP2550580B1 (en) 2010-03-25 2019-07-03 Nokia Technologies Oy Contortion of an electronic apparatus
RU2563165C9 (ru) 2010-05-21 2015-12-10 Нокиа Корпорейшн Способ,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компьютерная программа для управления выводом информации на дисплей устройства
JP2012032543A (ja) * 2010-07-29 2012-02-16 Olympus Imaging Corp 像ぶれ補正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JP5909877B2 (ja) 2011-05-24 2016-04-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撮像装置
JP6004223B2 (ja) 2011-08-01 2016-10-0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13050702A (ja) 2011-08-03 2013-03-14 Panasonic Corp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
JP5821418B2 (ja) 2011-08-30 2015-11-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撮像装置と電子機器
JP2013061513A (ja) 2011-09-14 2013-04-04 Ricoh Co Ltd レンズ鏡胴
JP2013080202A (ja) 2011-09-22 2013-05-02 Panasonic Corp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
JP5945781B2 (ja) * 2011-10-25 2016-07-0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
US9823707B2 (en) 2012-01-25 2017-11-21 Nokia Technologies Oy Contortion of an electronic apparatus
US9823696B2 (en) 2012-04-27 2017-11-21 Nokia Technologies Oy Limiting movement
JP6005984B2 (ja) * 2012-05-07 2016-10-12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2013250468A (ja) 2012-06-01 2013-12-12 Ricoh Co Ltd レンズ駆動装置
US9158332B2 (en) 2012-10-22 2015-10-13 Nokia Technologies Oy Limiting movement
US9158334B2 (en) 2012-10-22 2015-10-13 Nokia Technologies Oy Electronic device controlled by flexing
JP6074298B2 (ja) * 2013-03-18 2017-02-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それらの制御方法
JP6329505B2 (ja) * 2015-03-19 2018-05-23 ソニーセミコンダクタ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固体撮像素子、撮像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電子機器
JP6630226B2 (ja) * 2016-04-27 2020-01-15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撮像モジュールおよび撮像装置
JP6880979B2 (ja) 2016-11-30 2021-06-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振動抑制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7504351A (zh) * 2017-09-26 2017-12-22 成都学知乐科技有限公司 网络授课所用的影像接收装置
CN115484730A (zh) 2021-06-16 2022-12-1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柔性电路板、制备方法、可动装置和电子设备
US20230019176A1 (en) * 2021-07-14 2023-01-19 Vista Innotech Limited Camera stabilizer module and photographing device thereof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10930A (ja) * 2001-10-01 2003-04-11 Minolta Co Ltd 撮像装置
JP2003189140A (ja) * 2001-12-14 2003-07-04 Ito Denshi Kogyo Kk 撮像ユニット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469353A (zh) * 2002-06-28 2004-01-21 ��ʽ���綫֥ 光拾取设备以及光盘设备
JP2004077852A (ja) * 2002-08-20 2004-03-11 Ricoh Co Ltd 撮影装置
CN1609647A (zh) * 2003-10-20 2005-04-27 索尼株式会社 透镜镜筒和成像装置
CN1719326A (zh) * 2004-07-09 2006-01-11 宾得株式会社 台架装置和使用台架装置的照相机抖动校正装置
CN1740837A (zh) * 2004-08-23 2006-03-01 索尼株式会社 可伸缩透镜筒和成像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54064B2 (en) * 1997-05-23 2003-11-2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ickup device incorporating a position defining member
JP4405062B2 (ja) * 2000-06-16 2010-01-27 株式会社ルネサステクノロジ 固体撮像装置
US7436435B2 (en) * 2001-10-01 2008-10-14 Minolta Co., Ltd. Image taking device having image-blur compensator
JP4375939B2 (ja) 2002-04-10 2009-12-02 株式会社ルネサステクノロジ 固体撮像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4274242A (ja) 2003-03-06 2004-09-30 Minolta Co Ltd デジタルカメラ
CN100403778C (zh) * 2003-04-22 2008-07-16 柯尼卡美能达精密光学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和安装该成像装置的便携式终端设备
US20050052570A1 (en) * 2003-08-21 2005-03-10 Pentax Corporatio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JP2005102172A (ja) 2003-08-21 2005-04-14 Pentax Corp 撮像装置
JP4417234B2 (ja) 2004-12-01 2010-02-17 Hoya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TWI330298B (en) * 2005-06-07 2010-09-11 Sony Corp Image stabilizer, lens barrel and imager apparatus
US7613390B2 (en) * 2005-06-30 2009-11-03 Hoya Corporation Flexible printed wiring board arrangement of an imaging device
JP4751695B2 (ja) 2005-10-20 2011-08-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手ぶれ補正機能付き撮像装置
JP4827182B2 (ja) 2006-03-06 2011-11-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撮像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US7468327B2 (en) * 2006-06-13 2008-12-23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Methods of fabricating a micromechanical structur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10930A (ja) * 2001-10-01 2003-04-11 Minolta Co Ltd 撮像装置
JP2003189140A (ja) * 2001-12-14 2003-07-04 Ito Denshi Kogyo Kk 撮像ユニット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469353A (zh) * 2002-06-28 2004-01-21 ��ʽ���綫֥ 光拾取设备以及光盘设备
JP2004077852A (ja) * 2002-08-20 2004-03-11 Ricoh Co Ltd 撮影装置
CN1609647A (zh) * 2003-10-20 2005-04-27 索尼株式会社 透镜镜筒和成像装置
CN1719326A (zh) * 2004-07-09 2006-01-11 宾得株式会社 台架装置和使用台架装置的照相机抖动校正装置
CN1740837A (zh) * 2004-08-23 2006-03-01 索尼株式会社 可伸缩透镜筒和成像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3110930A 2003.04.11
JP特开2003189140A 2003.07.04
JP特开2004077852A 2004.03.11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074815B1 (en) 2013-05-08
US8692895B2 (en) 2014-04-08
WO2008082008A1 (en) 2008-07-10
US20100013939A1 (en) 2010-01-21
EP2074815A4 (en) 2011-01-05
CN101578853A (zh) 2009-11-11
EP2074815A1 (en) 2009-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78853B (zh) 成像设备和电子装置
CN101976010B (zh) 图像模糊校正装置及配备有该装置的成像设备
CN102447825B (zh) 柔性电路板、摄像装置、摄影光学装置以及电子仪器
JP4751695B2 (ja) 手ぶれ補正機能付き撮像装置
US7822331B2 (en) Image blur correction device, lens barrel and imaging apparatus
CN100489589C (zh) 成像装置和电子设备
KR101068181B1 (ko) 촬상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
CN101542386B (zh) 图像模糊校正装置及配备有该装置的成像设备
CN101516000B (zh) 图像拾取设备
EP1791350B1 (en) Imaging apparatus having image blur suppression function
US20070091181A1 (en) Imaging apparatus having image blur suppression function
CN101251703A (zh) 振动检测装置、成像设备和振动检测方法
EP1833242B1 (en) Imag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EP1750435A2 (en) Camera and control method for the same
JP2007114486A (ja) 手ぶれ補正機能付き撮像装置
JP2008077047A (ja) 像振れ補正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06270362A (ja) 撮像ユニット、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の調整方法
JP2008249826A (ja) 撮影装置及び焦点調節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