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89589C - 成像装置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成像装置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89589C
CN100489589C CNB2007100856619A CN200710085661A CN100489589C CN 100489589 C CN100489589 C CN 100489589C CN B2007100856619 A CNB2007100856619 A CN B2007100856619A CN 200710085661 A CN200710085661 A CN 200710085661A CN 100489589 C CN100489589 C CN 10048958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tension
plane
imaging device
imageing sensor
flexible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71008566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34195A (zh
Inventor
村松功一
大野武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341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341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8958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89589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像装置,其包括具有用于连接图像传感器(101)和处理电路的延伸连接器(205)的柔性板(200)。该延伸连接器(205)包括第一延伸部分(208),其平行于X-Y平面延伸;第二延伸部分(209),其沿Z轴线方向延伸;第三延伸部分(210),其与X-Y平面平行地延伸;第四延伸部分(211),其沿Z轴线方向延伸;第五延伸部分(212),其与X-Y平面平行地延伸;以及第六延伸部分(213),其沿Z轴线方向延伸。处理电路于连接在第六延伸部分上的处理电路连接器(204)连接。第二延伸部分设定为与Y-Z平面平行,并且第四延伸部分设定为与X-Z平面平行。

Description

成像装置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将对象的光学影像聚焦在图像传感器上来形成所述对象图像的成像装置,并且尤其涉及包括用于通过使得图像传感器跟随引起图像模糊的对象光学图像的运动来抑制图像模糊的图像模糊抑制功能的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成像装置例如数码相机已知具有所谓的图像模糊抑制功能。例如在日本专利公开文献No.2004-274242中描述了该成像装置,其中在用于将镜筒容纳在光轴上的固定筒的一个端部处设有一体安装在主体外壳上的安装台。安装台包括作为图像传感器的CCD(电荷耦合器件)固态成像元件。安装台保持在引导台上,该引导台又使得安装台能够沿着于光轴的Z轴线垂直的X-Y平面运动。引导台在主体外壳中相对于光轴固定,同时通过由在引导台上的永磁体和于永磁体相对设置的线圈形成的磁力来驱动安装台。
根据传统的成像装置,在主体外壳中包括算术处理电路的处理电路检测在主体中沿X和Y方向产生出的倾斜。根据所检测到的输出,通过改变通过驱动线圈的导通电流,控制CCD固态图像感测器件跟随引起图像模糊的对象光学图像的运动。这是,使用能够柔性变换的柔性印刷分配板(也可以简称为“柔性板”)来连接在CCD固态图像感测器件和处理电路之间以便控制CCD固态图像感测器件并且处理来自CCD固态图像感测器件的信号。这防止了CCD固态图像感测器件的运动控制性能变差。
也就是说,在CCD固态图像感测器件运动时,柔性板利用其柔性吸收由处理电路在固定侧上产生出的反作用力,由此防止了CCD固态图像感测器件的运动受到固定侧妨碍,并且防止了控制受到干扰。
但是,在普通成像装置中连接图像传感器例如CCD固态图像感测器件和处理电路的柔性板其缺点在于性能不稳定。其原因在于,安装位置和阈值相关的柔性板的形状的相对关系在将包括CCD固态图像感测器件的部件单元安装在柔性板的一个端部上并且将包括处理电路的部件单元安装在另一个端部上时改变。
也就是说,柔性板能够通过沿与通常以皮带形式形成的连接器表面垂直的方向的柔性弯曲来有效吸收反作用力。对于与该表面平行的方向,在与柔性板的这个表面平行的反作用力作用时,反作用力不能完全被吸收,因为柔性不够并且功能与刚性体类似。因此,在吸收反作用力中存在方向性。由于在安装情况中位置关系的变化,通过柔性板防止了CCD固态图像感测器件的运动控制。
因此,需要具有能够改善控制性能的成像装置和具有该成像装置的电子设备,从而在由柔性板连接的两个单元之间的安装位置变化不会造成在安装之前和之后的性能变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满足该需求的成像装置。成像装置的第一方面包括:图像传感器,它与成像装置可动地安装在一起,用于形成对象图像;处理电路,用于处理来自图像传感器的信号;以及柔性板,具有用于连接图像传感器和处理电路的延伸连接器,该延伸连接器在柔性板的X-Y平面上具有沿图像传感器方向的一个端部和沿处理器方向的另一个端部,其中X-Y平面表示与光轴的Z轴线方向垂直的平面,包括:第一延伸部分,它在X-Y平面上从一个端部延伸;第二延伸部分,它与第一延伸部分连续并且延伸至Z轴线方向;第三延伸部分,它与第二延伸部分连续并且与X-Y平面平行地延伸;第四延伸部分,它与第三延伸部分连续并且向Z轴线方向延伸;第五延伸部分,它与第四延伸部分连续并且与X-Y平面平行地延伸;以及第六延伸部分,它与第五延伸部分连续并且沿Z轴线方向朝着其端部延伸,该第六延伸部分的端部与延伸连接器的另一个端部连续。
优选的是,该成像装置还包括在第一延伸部分和第二延伸部分之间的第一边界部分、在第二延伸部分和第三延伸部分之间的第二边界部分、在第三延伸部分和第四延伸部分之间的第三边界部分、在第四延伸部分和第五延伸部分之间的第四边界部分和在第五延伸部分和第六延伸部分之间的第五边界部分;以及由包括第二延伸部分的第一平面和包括X轴线和Y轴线的X-Y平面形成的第一相交线和由包括第四延伸部分的第二平面和X-Y平面形成的第二相交线,其中第一至第五边界部分承受塑性变形,并且其中一条相交线与X轴线相交,并且另一条与Y轴线相交。
成像装置的第二方面包括图像传感器,它与成像装置可动地安装在一起,用于形成对象图像;处理电路,用于处理来自图像传感器的信号;以及柔性板,具有用于连接图像传感器和处理电路的延伸连接器,该延伸连接器在柔性板的X-Y平面上具有沿图像传感器方向的一个端部和沿处理器方向的另一个端部,其中X-Y平面表示与光轴的Z轴线方向垂直的平面,包括:第二延伸部分,它与所述一个端部连续并且朝着Z轴线方向延伸;第三延伸部分,它与第二延伸部分连续并且与X-Y平面平行地延伸;第四延伸部分,它与第三延伸部分连续并且向Z轴线方向延伸;第五延伸部分,它与第四延伸部分连续并且与X-Y平面平行地延伸;以及第六延伸部分,它与第五延伸部分连续并且沿Z轴线方向朝着其端部延伸,该第六延伸部分的端部与所述另一个端部连续。
优选的是,该成像装置还包括在柔性板的一个端部和第二延伸部分之间的第一边界部分、在第二延伸部分和第三延伸部分之间的第二边界部分、在第三延伸部分和第四延伸部分之间的第三边界部分、在第四延伸部分和第五延伸部分之间的第四边界部分和在第五延伸部分和第六延伸部分之间的第五边界部分;以及由包括第二延伸部分的第一平面和包括X轴线和Y轴线的X-Y平面形成的第一相交线和由包含第四延伸部分的第二平面和X-Y平面形成的第二相交线,其中第一至第五边界部分承受塑性变形,并且其中一条相交线与X轴线相交,并且另一条与Y轴线相交。
优选的是,第二和第四延伸部分中的一个与X-Z平面基本上平行,并且另一个与Y-Z平面基本上平行。
优选的是,第三延伸部分形成一扇形,其中顶角基本上为90度。
优选的是,延伸连接器包括分叉成两个的第一延伸部分连接器和第二延伸部分连接器,第一延伸部分连接器在折叠时与第二延伸部分连接器完全对应,并且在第一延伸部分连接器和第二延伸部分连接器折叠的同时,延伸部分连接器包括第一延伸部分至第六延伸部分或者第二延伸部分至第六延伸部分。
优选的是,第一延伸部分至第五延伸部分可以根据图像传感器的运动而运动,并且第六延伸部分至少部分固定在固定构件上,该固定构件与成像装置一体地受到支撑以限制其运动。
优选的是,固定构件为用于将镜筒接收在光轴上的固定筒,图像传感器设置在固定筒的端部处,柔性板在图像传感器的成像平面的背面上与图像传感器连接,并且延伸部分连接器沿固定筒的周边设置。
优选的是,在图像传感器沿X方向和Y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运动时主要是第二延伸部分变形,并且在图像传感器沿X方向和Y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运动时主要是第四延伸部分变形,由此吸收了柔性板根据图像传感器的运动而从处理电路受到的反作用力。
成像装置的第三方面包括:图像传感器,它与成像装置可动地安装在一起,用于形成对象图像;处理电路,用于处理来自图像传感器的信号;以及柔性板,具有用于连接图像传感器和处理电路的延伸连接器,该延伸连接器(403-406)在柔性板的X-Y平面上具有沿图像传感器方向的一个端部和沿处理器方向的另一个端部,其中X-Y平面表示与光轴的Z轴线方向垂直的平面,包括:第一延伸部分,它在X-Y平面上从一个端部延伸;第二延伸部分,它与第一延伸部分连续并且朝着Z轴线方向延伸;第三延伸部分,它与第二延伸部分连续并且与之垂直,并且沿不与X-Y平面平行的方向延伸;第四延伸部分,它与第三延伸部分连续并且与X-Y平面平行地延伸,从而在其端部处与所述另一个端部连续。
优选的是,该成像装置还包括在第一延伸部分和第二延伸部分之间的第一边界部分、在第二延伸部分和第三延伸部分之间的第二边界部分、在第三延伸部分和第四延伸部分之间的第三边界部分;以及由包括第二延伸部分的第一平面和包括X轴线和Y轴线的X-Y平面形成的第一相交线和由包括第三延伸部分的第二平面和X-Y平面形成的第二相交线,其中第一至第三边界部分承受塑性变形,并且其中一条相交线与X轴线相交,并且另一条与Y轴线相交。
成像装置的第四方面包括图像传感器,它与成像装置可动地安装在一起,用于形成对象图像;处理电路,用于处理来自图像传感器的信号;以及柔性板,具有用于连接图像传感器和处理电路的延伸连接器,该延伸连接器在柔性板的X-Y平面上具有沿图像传感器方向的一个端部和沿处理器方向的另一个端部,其中X-Y平面表示与光轴的Z轴线方向垂直的平面,包括:第二延伸部分,它与所述一个端部连续并且朝着Z轴线方向延伸;第三延伸部分,它与第二延伸部分连续并且与之垂直,并且沿不与X-Y平面平行的方向延伸;第四延伸部分,它与第三延伸部分连续并且与X-Y平面平行地延伸,从而在其端部处与所述另一个端部连续。
优选的是,该成像装置还包括在柔性板的一个端部和第二延伸部分之间的第一边界部分、在第二延伸部分和第三延伸部分之间的第二边界部分、在第三延伸部分和第四延伸部分之间的第三边界部分;以及由包括第二延伸部分的第一平面和包括X轴线和Y轴线的X-Y平面形成的第一相交线和由包括第三延伸部分的第二平面和X-Y平面形成的第二相交线,其中第一至第三边界部分承受塑性变形,并且其中一条相交线与X轴线相交,并且另一条与Y轴线相交。
优选的是,第二延伸部分相对于柔性板的一个端部或第一延伸部分成大约90度的角度弯曲,第三延伸部分相对于第二延伸部分成大约90度的角度弯曲,并且第四延伸部分相对于第三延伸部分成大约90度的角度弯曲,并且其中第二和第三延伸部分中的一个设置成与X-Z平面基本上平行,并且另一个设置成与Y-Z平面基本上平行。
优选的是,成像装置还包括形成在柔性板的一个端部或第一延伸部分和第二延伸部分之间的第一弯曲部分以及形成在第三延伸部分和第四延伸部分之间的第二弯曲部分,其中第一弯曲部分和第二弯曲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包括由大约90度夹角的弯曲结构所约束的部分。
优选的是,受约束部分越过由构成弯曲部分的两个延伸部分形成的一部分边界部分。
优选的是,成像装置还包括设有横跨所述部分的弯曲部分的形状保持构件,该形状保持构件包括以大约90度夹角形成的片段。
优选的是,通过涂覆在弯曲部分上并且硬化的粘接剂使弯曲部分保持在大约90度的角度处。
优选的是,通过在图像传感器运动时使延伸连接器弯曲来使第一和第三延伸部分或第二和第三延伸部分运动,并且通过与成像装置一体地受到支撑的固定构件来至少部分固定第四延伸部分,从而限制了第四延伸部分的运动。
优选的是,在图像传感器沿X方向和Y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运动时主要是第二延伸部分变形,并且在图像传感器沿X方向和Y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运动时主要是第三延伸部分变形。
优选的是,形状保持构件由金属制成。
优选的是,成像装置包括图像模糊抑制机构,它检测出在其中产生出的图像模糊,根据所检测出的图像模糊将图像从X-Y平面和Z轴线的交点开始的运动量计算作为参考值,并且根据参考值使得图像传感器跟随引起图像模糊的对象图像的运动。
优选的是,图像模糊抑制机构包括安装台,它安装着图像传感器并且通过使安装台沿X-Y平面运动而使图像传感器在X-Y平面中运动。
优选的是,电子设备包括成像装置。
附图说明
参照以下说明、所附权利要求和附图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特征、方面和优点。
图1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案的数码相机的正视图。
图2为在图1中给出的数码相机的后视图。
图3为在图1中给出的数码相机的平面图。
图4为一方框图,显示出在图1中给出的数码相机的示意性系统电路结构。
图5为一流程图,说明了根据本发明实施方案的数码相机的一般操作。
图6A说明了用于抑制根据本发明实施方案的数码相机的图像模糊的原理,显示出数码相机的倾斜。
图6B为部分放大图,显示出在数码相机的拍摄镜头和CCD的成像平面之间的关系。
图7为在图1中显示出的数码相机的镜筒的固定筒的正视图。
图8为在图7中所示的固定筒的纵向剖视图。
图9A为在图7中所示的固定筒的后视图,显示出没有安装柔性板的台阶(stage)。
图9B为在图7中所示的固定筒的后视图,显示出安装有柔性板的台阶。
图10显示出根据在图1中所示的数码相机的CCD台阶的分解透视图。
图11显示出沿着在图9B中的II-II线剖开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12A为一说明图,显示出根据在图1中所示的数码相机的原点强制保持机构的主要部分,并且为一透视图,显示出在CCD台阶、步进电机和转换机构之间的连接关系;
图12B为一透视图,显示出部分放大的转换机构。
图13A显示出根据在图1中所示的数码相机的转动变换齿轮的凸轮槽的框架格式,显示出转动变换齿轮的底部平面图。
图13B显示出根据在图1中所示的数码相机的转动变换齿轮的凸轮槽的框架格式,显示出沿着在图13A中所示的环形单点划线V获得的横截面。
图13C显示出根据在图1中所示的数码相机的转动变换齿轮的凸轮槽的框架格式,显示出其中凸轮销使凸轮槽的倾斜表面部分滑动并且将转动变换齿轮向上朝着底部构件推压的状态。
图13D显示出根据在图1中所示的数码相机的转动变换齿轮的凸轮槽的框架格式,显示出其中凸轮销与凸轮槽的平顶部接触并且将转动变换齿轮向上推至最大的状态。
图13E显示出根据在图1中所示的数码相机的转动变换齿轮的凸轮槽的框架格式,显示出其中凸轮销穿过陡坡以与平谷部接触并且将变换齿轮向上推至最大的状态。
图14A为一说明图,用来说明其中在图12A中所示的固定销装配在凹形周壁上的状态,显示出部分放大的剖视图,显示出其中固定销紧密装配在凹形周壁的圆周壁上的状态。
图14B为一说明图,用来说明其中在图12A中所示的固定销装配在凹形部分上的状态,显示出部分放大的剖视图,显示出其中固定销与凹形部分的圆周壁分开的状态。
图15显示出根据在图1中所示的数码相机在弯曲之前的柔性板。
图16说明了如何弯曲在图15中所示的柔性板。
图17说明了其中在图15中所示的柔性板的延伸连接部分重叠并且弯曲的状态。
图18为一透视图,显示出在固定筒部分、柔性板和柔性板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19为一透视图,显示出在图8中所示的放大弯曲部分。
图20为一剖视图,显示出在固定筒部分、柔性板和柔性板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21为一透视图,说明了在固定筒部分、柔性板和柔性板之间在装配中出现的问题。
图22为一透视图,详细显示出一部分固定筒,在那里安装着柔性板的延伸连接部分。
图23为一透视图,详细显示出处于弯曲状态中的柔性板的延伸连接部分。
图24为一透视图,显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案的在固定筒部分、柔性板和柔性板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25显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案的原点强制保持控制电路的方框图。
图26为一流程图,显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案的用于抑制图像模糊的机构的原点强制保持机构的控制过程的一个实施例。
图27为一电路图,显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案的照相机抖动检测电路的一个实施例。
图28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案的用于抑制图像模糊的控制电路的方框图。
图29为一流程图,显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案的误差校正设定过程的一个实施例。
图30为一流程图,显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案的用于抑制图像模糊的控制电路的过程的一个实施例。
图31为一方框图,显示出在图28中所示的反馈电路的改进实施例。
图32为一流程图,显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案的用于抑制成像装置的图像模糊的流程。
图33为一时序图,显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案在成像装置的全压(full-pressing)情况下抑制图像模糊的过程的一个实施例。
图34为一时序图,显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案用于抑制成像装置的图像模糊的释放过程的一个实施例。
图35为一时序图,显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案在成像装置的一次拍摄处全压情况下抑制图像模糊的过程的一个实施例。
图36为一透视图,显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案在固定筒部分、柔性板和柔性板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37为一剖视图,显示出在图36中所示的固定筒部分、柔性板和柔性板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38为一透视图,显示出在图36中所示的柔性板的详细形式。
图39为一透视图,详细显示出处于在图36中所示的弯曲状态中的柔性板的延伸连接部分的形式。
图40为一透视图,显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案在固定筒部分、柔性板和柔性板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41为一透视图,显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方案的柔性板。
图42为一透视图,显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方案的柔性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这些附图根据本发明实施方案对本发明的成像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数码相机的总体结构)
图1至4显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案的成像装置的具有用于抑制图像模糊的功能的数码相机的结构。图1为数码相机的正视图,图2为在图1中所示的数码相机的后视图,图3为在图1中所示的数码相机的平面图,并且图4为一方框图,显示出在图1中所示的数码相机的示意性系统结构。
在图1至3中,相机主体具有设有释放开关(释放快门)SW1、模式拨盘SW2和子LCD(液晶显示器)1。
相机主体具有设有频闪发光部分3、测距单元5和遥控光接收部分6的前平面。光学取景器4具有设置在相机主体的前平面处的物面。镜筒单元7具有朝着相机主体的前平面设置的物面。镜筒单元7包括拍摄镜头。
相机主体具有后平面,它设有电源开关SW13、LCD监视器110、AF(自动聚焦)LED(发光二极管)8、频闪LED9、广角变焦开关SW3、远距变焦开关SW4、自定时开关SW5、菜单开关SW6、上/频闪开关、右开关SW8、显示开关SW9、下/宏开关SW10、左/图像确认开关SW11、OK开关SW12和用于抑制图像模糊的开关SW14。光学取景器4具有包括在相机主体中的主要部分和设置在相机主体的后平面上的目镜平面。
相机主体具有侧平面,它设有存储卡/电池装载空间的盖子2。
由于上述每个部分的一般操作都是公知的,所以省略了其详细说明。接下来,将对在包括在相机主体中的处理电路中的数码相机的系统结构进行说明。
参照图4,作为处理电路的处理单元的处理器104执行数码相机的各种处理。处理器104包括A/D(模拟/数字)转换器10411、第一CCD信号处理模块1041、第二CCD信号处理模块1042、CPU(中央处理单元)模块1043、本地S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1044、USB(通用串行总线)模块1045、串行模块1046、JPEG/CODEC模块1047、尺寸恢复模块1048、TV信号显示模块1049和存储卡控制器模块10410。每个模块通过总线相互连接。
S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103通过总线与处理器104连接。在SDRAM103中存储有RAW-RGB图像数据,其是仅通过白平衡和γ处理的RGB原始数据、作为转变成亮度数据和色差数据的图像数据的YUV图像数据以及图像数据例如通过JPEG压缩的JPEG图像数据。
通过总线与处理器104连接的有RAM(随机存取存储器)107、内部存储器120和ROM(只读存储器)108。内部存储器120为用来在没有将存储卡MC安装在存储卡插槽121中时存储所拍摄的图像数据。将控制程序、参数等存储在ROM108中。在电源开关SW13接通时,将控制程序装载在处理器104的主存储器(例如,RAM107、本地SRAM1044或嵌入在CPU1043模块中的存储器)中,从而允许处理器104根据控制程序控制每个部分的操作。通过控制将控制数据、参数等暂时存储在RAM107等中。
镜筒单元7包括镜筒,它包括具有变焦镜头71a的变焦光学系统71、具有聚焦镜头72a的聚焦光学系统72、具有孔径光阑73a的孔径光阑单元73以及具有机械快门的机械快门单元74。
变焦光学系统71、聚焦光学系统72、孔径光阑单元73和机械快门单元74分别由变焦电机71b、聚焦电机72b、孔径光阑电机73b和机械快门电机74b驱动。这些电机中的每一个由电机驱动器75驱动,并且电机驱动器75由处理器104的CPU模块1043控制。
通过镜筒单元7的每个镜头系统将对象图像成像到CCD固态图像感测器件101上,并且CCD固态图像感测器件101将对象图像转变成图像信号以将图像信号输出给F/E-IC(前端集成电路)102。F/E-IC102构成为包括进行关联重复采样以消除图像噪声的CDS(关联重复采样)1021、用于增益调节的AGC(自动增益控制)1022以及进行模拟/数字转换的A/D转换器1023。更具体地说,F/E-IC102对图像信号进行预定的处理以将模拟图像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且将数字信号输出给处理器104的第一CCD信号处理模块1041。这些信号控制过程通过从处理器104的第一CCD信号处理模块1041输出的垂直同步信号VD和水平同步信号HD借助TG(正时发生器)1024进行。TG1024根据垂直同步信号VD和水平同步信号HD产生出驱动正时信号。
第一CCD信号处理模块1041通过F/E-IC102对从CCD固态图像感测器件101输入的数字图像进行白平衡设定或γ处理设定,并且还输出垂直同步信号VD和水平同步信号HD。第二CCD信号处理模块1042通过过滤处理对亮度数据和色差数据进行转换。处理器104的CPU模块1043根据存储在ROM108中的控制程序基于从遥控光接收部分6或具有操作开关SW1-SW14的操作单元输入的信号控制数码相机的每个部分的操作,例如电机驱动器75、CCD固态图像感测器件101等的操作。本地SRAM1044暂时存储CPU模块1043等的控制所需的数据。USB模块1045通过使用外设例如PC等和USB接口进行通信处理。串行模块1046进行与外设例如PC等串行通信的处理。JPEG/CODEC模块1047通过JPEG方法进行压缩和延伸。尺寸恢复模块1048进行用于通过插值法缩放图像数据的尺寸的过程。TV信号显示模块1049将图像数据转变成视频信号以便显示在外部显示装置例如液晶监视器110、TV等上。存储卡控制器模块10410控制其中存储有拍摄图像数据的存储卡MC。
处理器104的CPU模块1043构成为通过声音记录电路1151来控制声音记录操作。声音记录电路1151记录由麦克风1153检测到、转换成电信号然后根据指令由麦克风放大器1152放大的声音信号。CPU模块1043控制声音再现电路1161的操作。声音再现电路1161通过放大器1162将存储在存储器中的声音信号适当放大并且根据指令通过扬声器1163播放出。CPU模块1043按照来自频闪发光部分3的闪射发光来控制频闪电路114。CPU模块1043还控制测距单元5从而测量对象距离。
CPU模块1043与子CPU109连接。子CPU109通过LCD驱动器111控制由子LCD1进行的显示。子CPU109还与AF-LED8、频闪LED9、遥控光接收部分6、具有操作按键SW1-SW14的操作按键单元以及蜂鸣器113。
USB模块1045与USB连接器122连接。串行模块1046通过串行驱动电路1231与RS-232C连接器1232连接。TV信号显示模块1049通过LCD驱动器117与LCD监视器110连接,并且还通过用来将从TV信号显示模块1049输出的视频信号转换成例如75Ω阻抗的视频输出的视频放大器118与视频插座119连接,该视频插座将照相机与外部显示装置例如TV连接。存储卡控制器模块10410与存储卡插槽121连接,并且控制着安装在存储卡插槽121上的存储卡MC的读取/写入。
LCD驱动器117将从TV信号显示模块1049输出的视频信号转变成用于显示到LCD监视器110上的信号以驱动LCD监视器110和显示器。LCD监视器110用来在拍摄之前监视对象的状况,并且确认所拍摄的图像并且显示出记录在存储卡或内部存储器中的图像数据。
数码相机还具有设有包括一部分镜筒单元7的固定筒(后面所述的)的主体。固定筒设有能够沿X-Y方向运动的CCD台阶1251。CCD固态图像感测器件101安装在包括一部分用于抑制图像模糊的机构的CCD台阶1251中。下面将对CCD台阶1251的机械机构细节进行说明。
CCD台阶1251由促动器1255驱动,并且通过驱动器1254来控制促动器1255的驱动。驱动器1254包括线圈驱动器MD1和线圈驱动器MD2。驱动器1254与连接在ROM108上的A/D(模拟/数字)转换器IC1连接。控制数据从ROM108输入给A/D转换器IC1。
固定筒设有原点强制保持机构1263,用来在抑制开关SW14断开并且电源开关SW13断开时将CCD台阶1251保持在中央位置处。通过由驱动器1261驱动的作为促动器的步进电机STM1来控制原点强制保持机构1263。从ROM108将控制数据输入给驱动器1261。
CCD台阶1251设有位置检测元件1252。将位置检测元件1252的检测输出输入给操作放大器1253以进行放大,然后输入给A/D转换器10411。相机主体设有回转传感器1241,它能够检测相机沿X方向和Y方向的转动。回转传感器1241的检测输出通过具有作为低通滤波器功能的LPF放大器1242输入给A/D转换器10411。
接下来,将参照图5对根据该实施方案的数码相机的总体操作进行示意性说明。
如果将模式拨盘SW2设定为拍摄模式,则启动相机的拍摄模式。还有如果将模式拨盘SW2设定为再现模式,则启动相机的再现模式。处理器104确定模式拨盘SW2的开关状态是拍摄模式或是再现模式(S1)。
处理器104控制电机驱动器75使镜筒单元7的镜筒向可拍摄位置运动。而且,处理器104接通CCD固态图像感测器件101、F/E-IC102、LCD监视器110等的电路中的每一个以开始操作。如果每个电路都接通,则开始拍摄模式的操作。
在拍摄模式中,通过每个镜头系统已经进入到CCD固态图像感测器件101例如图像拾取器件的光经过光电转换以作为R、G、B模拟信号发送给CDS电路1021和A/D转换器1023。A/D转换器1023将输入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这些数字信号1023通过在处理器104中的第二CCD信号处理模块1042的YUV(亮度和色差信号)转换功能转换成YUV图像信号,并且写入到作为帧存储器的SDRAM103中。
通过处理器104的CPU模块1043读取YUV信号,并且通过TV信号显示模块1049将它发送给外部显示装置例如TV或LCD监视器110以显示出所拍摄的图像。以1/30秒间隔进行的该过程在拍摄模式中提供了每隔1/30秒更新的电子取景器显示。也就是说,进行监视过程(S2)。接下来,确定模式拨盘SW2的设定是否已经改变(S3)。如果模式拨盘SW2的设定没有改变,则根据释放开关SW1(S4)的操作进行拍摄过程。
在再现模式中,处理器104将拍摄图像显示到LCD监视器110上(S5)。然后,处理器104确定模式拨盘SW2的设定是否已经改变(S6)。如果模式拨盘SW2的设定已经改变,则流程转到S1。如果模式拨盘SW2的设定还没有改变,则重复S5的过程。
(图像模糊抑制的原理)
图6A和6B为用于说明图像模糊抑制原理的说明图。图6A显示出由虚线所示的数码相机相对于由实线所示的没有相机抖动的数码相机的倾斜状态。图6B为局部放大图,显示出在相机主体的拍摄镜头和CCD固态图像感测器件101的成像平面之间的关系。
如果相机没有由于相机抖动而运动并且CCD固态图像感测器件101的成像平面处于位置P1中,也就是说处于中央位置,则将对象图像投影在原点O上。这里,如果相机由于照相机抖动而沿θ方向(θx,θy)倾斜,则成像平面偏移至位置P2并且对象图像偏移至O’。在该情况中,使成像平面沿X方向平行运动dx并且沿Y方向平行运动dy,从而成像平面的位置与位置P1重叠。由此,对象图像返回到作为原始位置的原点O。
(抑制功能的机械结构)
图7显示出固定筒的正视图,图8显示出沿着I-I线剖开的固定筒的剖视图,并且图9显示出固定筒的后视图。参照图7-9,参考标号10表示固定筒。固定筒10形成为箱形,它具有用作用来接收镜筒的存储空间的内部。固定筒10设置成固定在相机主体中并且如此设定,从而在固定筒10和光轴之间的位置关系是恒定的。固定筒10具有设有形成为板状并且整体上基本上为矩形的底部构件11的背面。固定筒10具有形成有用于使镜筒延伸和回缩的螺旋面12的内圆周壁。固定筒10包括至少两个带槽的角部。其中一个角部10a用作上述步进电机STM1的安装部分,并且另一个角部10a用作上述柔性板200的弯曲部分。
CCD台阶1251设在底部构件11上。如在图10中分开所示的一样,CCD台阶1251基本上构成为包括具有圆形框架形状的X方向台阶、具有矩形形状的Y方向台阶14和安装台阶15。
X方向台阶13紧固在底部构件11上。X方向台阶13设有一对沿Y方向成一定间隔地沿X方向延伸的导轴13a、13b。X方向台阶13设有四个永磁体16a-16d,每个具有矩形实心形状。四个永磁体16a-16d形成两对:一对永磁体16a、16b在X-Y平面内沿Y方向平行间隔设置。在该实施方案中,所述成对导轴13a、13b构成为分别穿过成对的永磁体16a、16b,但是成对永磁体16a、16b以及成对导轴13a、13b可以组合安装。一对永磁体16c、16d在X-Y平面内沿X方向平行间隔设置。
Y方向台阶14设有一对沿X方向成一定间隔并且沿Y方向延伸的导轴13a、13b。Y方向台阶14设有一对沿X方向间隔开彼此面对的支撑部分17a、17a’和一对沿X方向间隔开彼此面对的支撑部分17b、17b’。这两对支撑部分(17a、17a’)、(17b、17b’)的每一对分别可动地支撑在X方向台阶13的导轴13a、13b的每一个上。由此Y方向台阶14能够沿X方向运动。
CCD固态图像感测器件101紧固到安装台阶15上。该安装台阶15包括一对沿X方向悬垂的线圈安装板部分15a、15b和一对沿Y方向悬垂的线圈安装板部分15c、15d。CCD固态图像感测器件101紧固在安装台阶15的中央。安装台阶15设有一对支撑部分,它们沿Y方向间隔开地朝着与CCD固态图像感测器件101的成像平面相同的侧面彼此面对。这些支撑部分对的每一对分别可动地支撑在Y方向台阶14的导轴14a、14b上,它们彼此面对。由此,安装台15按照能够整个沿X-Y方向运动的方式设置。因此,安装台15由用作引导台阶的沿X-Y平面的X方向台阶13和Y方向台阶可动地支撑。X方向台阶设在固定筒10的底部构件11上以在主体外壳中相对于光轴固定。
保护板19安装在与CCD固态图像感测器件101的成像平面相对的背面上。
在保护板19的中央部分上设有形成为锥形的凹形部分。该凹形部分19a的功能将在下面进行说明。
所述成对线圈安装板部分15a、15b分别设有扁平卷状线圈构件COL1、COL1’,它们串联连接,从而这些线圈构件COL1、COL1’分别包括在安装板部分的孔中。所述成对线圈安装板部分15c、15d分别设有扁平卷状线圈构件COL2、COL2’,它们串联连接,从而线圈构件COL2、COL2’中的每一个包括在每块安装板部分的孔中。
线圈构件COL1、COL1’中的每一个设置成与永磁体16c、16d的每一个面对。线圈构件COL2、COL2’中的每一个也设置成与永磁体16a、16b的每一个面对。成对线圈构件COL1、COL1’用来使CCD固态图像感测器件101沿X方向运动,并且成对线圈构件COL2、COL2’用来使CCD固态图像感测器件101沿Y方向运动。因此,在该实施方案中,成对线圈构件COL1、COL1’用作第一线圈,永磁体16c、16d的每一个用作第一永磁体,成对线圈构件COL2、COL2’用作第二线圈,并且永磁体16a、16b的每一个用作第二永磁体。
如图9所示一样,线圈构件COL1、COL1’中的每一个设有吸附杆35,它包括沿在X方向上与线圈构件COL1、COL1’中的每一个相交的方向的磁性材料。因此,每根吸附杆35构成为沿Z轴线方向面对着永磁体16c、16d的每一个,这些永磁体分别面对着线圈构件COL1、COL1’中的每一个。吸附杆35沿X方向与设置在它们之间的CCD固态图像感测器件101(图像拾取器件)设置成一对。在该实施方案中,每根吸附杆35按照基本上横跨每一个线圈构件COL1、COL1’的中心的方式设置。
在该情况中,位置检测元件1252可以使用霍耳元件。成对线圈安装板部分15a、15b的一个线圈安装板15b设有作为位置检测元件1252的霍耳元件1252a。同样,线圈安装板部分15c、15d中的一个,例如安装板部分15c、15d中的线圈安装板15d设有霍耳元件1252b。
CCD固态图像感测器件101通过柔性板200与F/E IC102电连接(参见图4)。霍耳元件1252a、1252b通过柔性板200与操作放大器1253电连接,并且线圈构件COL1、COL1’、COL2、COL2’中的每一个与线圈驱动器1254电连接(参见图4)。
如在图11、12的放大图中所示一样,原点强制保持机构1263(参见图4)包括步进电机STM1。首先将对该原点强制保持机构1263的机械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并且随后将对步进电机STM1的驱动和控制进行说明。
如图7、11所示,步进电机STM1设在固定筒10的角部10a中。步进电机STM1具有设有输出齿轮21的输出轴20。固定筒10的角部10a设有用来将旋转运动转变成线性运动的转换机构22。
转换机构22包括转动传递齿轮23、往复轴24、线圈偏压弹簧25、强制固定板26和弹簧支撑构件27。固定筒10的角部10a形成有沿Z方向间隔开的一对支撑部分28、29。支撑部分28由电机安装板构成。往复轴24支撑在支撑部分29和电机安装板28之间。转动传递齿轮23位于成对支撑部分28、29之间从而可转动地支撑在往复轴24上并且与输出齿轮21接合。
往复轴24其一个端侧的一部分穿过支撑部分29,从而到达底部构件11的背面侧。线圈偏压弹簧25设在弹簧支撑部分27和支撑部分29之间。往复轴24由线圈偏压弹簧25朝着支撑部分28偏压。往复轴24包括台阶部分24a,它在转动传递齿轮23的端面处与轴孔接合。
如图13A-13E中所示一样,转动传递齿轮23的一个端面部分设有凸轮槽31,它沿转动传递齿轮23的圆周方向延伸,并且由平坦谷部31a、平坦顶部31b和从平坦谷部31a朝着平坦顶部31b连续倾斜的倾斜表面部分31c构成。陡坡31d形成在平坦谷部31a和平坦顶部31b之间,作为下述凸轮销从旋转方向与之接触的接触壁。
凸轮销32紧固在支撑部分28上,并且其前端与凸轮槽31滑动接触。沿平坦谷部31a的转动方向从陡坡31d到倾斜表面部分31c的倾斜开始位置31e的长度等于转换成步进电机STM1的转动控制信号的2个脉冲。
沿顶峰平坦部分31b的转动方向从倾斜表面部分的倾斜开始位置31e到引导至平坦顶部31b的倾斜结束位置31f的长度等于转换成步进电机STM1的转动控制信号的30个脉冲。
沿顶峰平坦部分31b的转动方向在倾斜结束位置31f和陡坡31d之间的长度等于转换成步进电机STM1的转动控制信号的3个脉冲。转动传递齿轮23的一次转动等于在步进电机STM1中的35个脉冲,从而使得往复轴24沿Z轴线方向往复运动一次。
底部构件11具有设有强制固定板26的后平面侧,它如图9A、9B中所示一样大致朝着CCD固态图像感测器件101的中央延伸。强制固定板26具有紧固在往复轴24的一个端部上的端部26a。强制固定板26具有其上紧固有锥形压销33的自由端部分26b。导轴26c形成为在强制固定板26的延伸方向的中间伸出。
底部构件11设有位置确定突起11a、11b、线圈安装突起11c和接合突起11d。线圈安装突起11c设有扭簧34的缠绕部分34a。扭簧34的一个端部34b与接合突起11d接合,并且其另一个端部34c与导轴26c接合。底部构件11形成有用来引导导轴26c的导孔(未示出)。
强制固定板26在扭簧34作用下与位置确定突起11a接触,同时根据往复轴24的往复运动沿相对于底部构件11离开或接近的方向(Z轴线方向)往复运动。导轴26c用来使强制固定板26的往复运动稳定。
压销(装配突起)33按照满足用于将安装台阶15机械固定在原点位置上的功能这样一种方式与凹形部分(装配孔)19a接合。如在图14A的放大视图中所示一样,其中压销33的周壁33a紧密装配在保护板19的周壁19b上的阶段与凸轮销32的保持等待位置对应。如在图14B的放大视图中所示一样,其中压销33的周壁33a以最大间隔与保护板19的周壁19b分开的阶段对应于凸轮销32的松开等待阶段。凸轮销32的保持等待位置也是安装台阶15的强制原点位置。
(柔性板的折叠)
如图15-17中所示一样,柔性板200包括CCD连接部分201、线圈连接部分202、位置检测元件连接部分203、模块电路连接部分204和延伸连接部分205。(这些也可以不加“部分”来称呼。例如,延伸连接部分205简称为“延伸连接”)。图15为从CCD连接部分201的背面看到的柔性板200的展开图,并且图16为用于说明在图15中所示的柔性板200的折叠的视图。
CCD连接部分201由与CCD固态图像感测器件101的连接销对应的连接图案部分、与保护板19的凹形部分19a对应的通孔201a等构成。而且,线圈连接部分202设有连接图案部分(未示出),它可以与线圈构件COL1、COL1’、COL2、COL2’(下面被称为每个线圈构件COL)中的每一个电连接。另外,位置检测元件连接部分203设有连接图案部分,它可以与位置检测元件1252电连接。模块电路连接部分204由与F/E-IC102电连接的连接图案部分、操作放大器1253和线圈驱动器1254构成。由此,数码相机的系统模块电路通过延伸连接部分205与CCD连接部分201、线圈连接部分202和位置检测元件连接部分203电连接。
在当前实施方案中,如图15、16中所示一样,延伸连接部分205构成为分叉成第一延伸连接部分206和第二延伸连接部分207。第二延伸连接部分207构成为在延伸连接部分205沿在图16中所示的直线a、b折叠时与第一延伸连接部分206重叠。第二延伸连接部分207在其上侧和下侧倒转时具有与第一延伸连接部分206相同的结构;因此,其详细说明将省略。
第一延伸连接部分206包括从CCD连接部分201侧开始依次为第一延伸部分208、第二延伸部分209、第三延伸部分210、第四延伸部分211、第五延伸部分212和第六延伸部分213。第一延伸部分208从在装配好时设置在CCD固态图像感测器件101的背面中的CCD连接部分201沿相对于Y轴线方向和X轴线方向倾斜大约45度的方向(朝着角部10b的方向)延伸。第二延伸部分209沿相对于第一延伸部分208倾斜大约45度的X轴线方向线性延伸。第三延伸部分210整个形成为扇形,并且其顶角大约为90度,从而在没有改变其宽度尺寸的情况下连接第二延伸部分209和第四延伸部分211。第四延伸部分211构成为具有与第二延伸部分209相同的长度,并且沿与第二延伸部分209垂直的方向,即Y轴线方向延伸。第五延伸部分212整个构成为扇形,并且其顶角大约为45度,从而在不改变其宽度尺寸的情况下连接着第四延伸部分211和第六延伸部分213。第六延伸部分213与模块电路连接部分204连接。
(柔性板的安装)
接下来将对柔性板200的安装进行说明。
柔性板200从保护板19侧安装在CCD台阶1251上,从而CCD连接部分201的连接图案部分与CCD固态图像感测器件101的连接销一致,并且通孔201a与凹形部分19a一致(图10)。
柔性板200通过在图16中所示的直线a,b折叠180度作为谷折(valleyfold),从而如图17所示第二延伸连接部分207与第一延伸连接部分206重叠。柔性板200通过在图17中所示的直线c折叠180度作谷折,从而位置检测元件连接部分203与CCD连接部分201重叠,从而如图17中所示使位置检测元件连接部分203与位置检测元件1252电连接。柔性板200通过在图17中所示的直线d折叠180度作谷折,从而线圈连接部分202与CCD连接部分201重叠以使线圈连接部分202与每个线圈构件COL电连接。如上所述,柔性板200安装在CCD台阶1251上定位在底部构件11上的X-Y平面中。
接下来如图9B、11、18和19所示,柔性板200沿着在图17中所示的直线e基本上呈直角折叠成峰折(mountain fold),从而第二延伸部分209在固定筒10的角部10b处沿Y-Z平面(参见图18)延伸。而且,柔性板200沿直线f基本上呈直角折叠呈峰折,从而第三延伸部分210在从底部构件11沿Z轴向镜筒侧位移的X-Y平面中延伸,并且延伸至比第二延伸部分209更靠近固定筒10侧。接下来,柔性板200沿直线g基本上呈直角折叠成谷折,从而第四延伸部分211在固定筒10的角部10b附近沿X-Z平面(参见图18)延伸。另外,柔性板200沿直线h基本上呈直角折叠成谷折,从而第五延伸部分212在从底部构件11沿Z轴向镜筒侧位移的X-Y平面中延伸,并且延伸至比第四延伸部分211更靠近固定筒10侧。柔性板200沿直线i基本上呈直角折叠成谷折,从而第六延伸部分213延伸至靠近固定筒10的角部10b并且与角部10b基本上平行。从通过沿直线i折叠而形成的第六延伸部分213沿固定筒10的周表面弯曲继而形成与X-Z平面基本上平行的平面(参见图18),从而连接模块电路连接部分204。模块电路连接部分204的端部在与底部构件11的平面基本上相同水平的平面附近沿离开Z轴线的方向弯曲,从而形成与底部构件11的平面水平基本相同的平面,并且与其上设有F/EIC102、操作放大器1253、线圈驱动器1254等的印刷电路板PCB(下面所述)电连接。
(柔性板的安装)
这里,将对作为本发明主要部分的柔性板的设置和安装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8为从固定筒10的背面侧看到的一透视图,显示出其上安装有CCD固态图象感测器件101、镜筒单元7等的一部分固定筒部分、其上安装有F/EIC102、处理器104等的印刷电路板PCB以及连接在一部分CCD固态图象感测器件101和印刷电路板PCB之间的柔性板200。穿过图象传感器的原点并且沿光轴方向延伸的轴线为Z轴线,并且X-Y平面为沿与Z轴线垂直的方向的平面。图19为一放大图,详细显示出柔性板的连接部分,图20为沿在图18中所示的Y-Z平面剖开的剖视图,图21为侧视图,用于说明在固定筒10部分、印刷电路板PCB和柔性板之间的连接,并且图22和23详细显示出主要部分,用于说明柔性板200的弯转和安装的结构。
在图11中,CCD平台如此构成,即X方向台阶13固定在装配在固定筒10上的底部构件11上,Y方向台阶14以可相对于X方向台阶13沿X方向滑动的方式受到支撑,并且安装台阶15按照能够在Y方向台阶14上沿Y方向滑动的方式受到支撑。固态图象感测器件101装配在CCD台阶1251的安装台阶15上。柔性板200的CCD连接部分201在图18、20和21中所示的上表面侧附近在安装台阶15上与CCD固态图象感测器件101及其周边部分连接。处理器104安装在印刷电路板PCB的在图18、20、21等中的上表面侧。柔性板200的模块电路连接部分204与在印刷电路板PCB的这些附图中设在下表面侧的连接器CON连接。
在安装时,首先,例如通过焊接将柔性板200的CCD连接部分201连接并且固定在CCD固态图象感测器件101及其周边部分上。在如预定一样使柔性板200折叠之后,柔性板200的模块电路连接部分204与印刷电路板PCB的连接器CON连接,从而如在图18和20中所示一样构成。然后,如图21中所示一样,在将印刷电路板PCB安装在第一部分PT1上之后,通过第二部分PT2将第一部分PT1和固定筒10固定。
这时,由于印刷电路板PCB固定,所以难以将印刷电路板PCB以精确固定的位置关系安装在第一部分PT1上。
由于固定筒10和印刷电路板PCB通过第二部分PT2和第一部分PT1相互固定,所以每次装配其位置关系是变化的。这样,当在固定筒10和印刷电路板PCB之间出现位置关系变化时,在柔性板200的CCD连接器201和处理电路连接器204之间的位置关系也变化。为了吸收由CCD固态图象感测器件101的X和Y方向运动引起的反作用力,作为图象模糊抑制,柔性板200的延伸连接器205适当地弯曲以形成与X-Z平面平行的第一部分和与Y-Z平面平行的第二部分。
但是,如上所述,当在柔性板200的CCD连接器201和处理电路连接器204之间的位置关系改变时,在延伸连接器205中微妙地产生,并且这些扭转和拉伸不确定。因此,不能忽略由CCD固态图象感测器件101的运动引起的反作用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其中一个解决方案在于使处理电路连接器204与固定筒10固定成一体。但是,在上述位置变化出现时,处理电路连接器204相对于固定位置产生应变,这进一步在延伸连接器205中产生出轻微变形和应变。
另一方面,上面对本发明实施方案的弯曲进行了详细说明。如图19中所示,延伸连接器205包括:与X-Y平面平行地延伸的第一延伸部分208;从CCD固态图象感测器件101看与第一延伸部分208连续并且沿与光轴平行的Z轴线方向朝向被摄体侧延伸的第二延伸部分209;与第二延伸部分209连续并且平行于X-Y平面延伸的第三延伸部分210;与第三延伸部分210连续并且从CCD固态图象感测器件101看沿Z轴线方向朝向被摄体侧延伸的第四延伸部分;与第四延伸部分211连续并且平行于X-Y平面延伸的第五延伸部分212;以及与第五延伸部分212连续并且在从CCD固态图象感测器件101看远离被摄体的方向上沿Z轴线方向延伸的第六延伸部分213,该第六延伸部分213通过其端部与连接器CON连接的处理电路连接器204连续地设置。
第二延伸部分209设置成与Y-Z平面平行,并且第四延伸部分211设置成与X-Z平面平行。柔性板200在第一延伸部分208的底部处分成第一延伸连接器206和第二延伸连接器207。第一延伸连接器206和第二延伸连接器207在第六延伸部分213处合一。在折叠时,第一延伸连接器206和第二延伸连接器207几乎完全重叠。因此,在第一延伸部分208和第六延伸部分213之间,第一延伸连接器206和第二延伸连接器207如图所示以第二延伸连接器207在上的方式重叠,从而如上所述形成为延伸连接器205。
图22显示出根据本发明该实施方案在从固定筒10(也被称为“固定筒”)将柔性板200拆除时固定筒10的角部10b及其附近。其两面粘接有双面胶带的粘性板300的一面贴在固定筒10的部分10b的外表面上。柔性板200的第六延伸部分213的一部分贴在粘性板300的另一面上。这样,通过粘性板300将第六延伸部分213固定在固定筒10的角部10b上。
图23显示出其上通过粘性板300粘贴有柔性板200的固定筒10的角部10b。第六延伸部分213的背面的一部分通过粘性板300连接在固定筒10上。这使得除了第六延伸部分213之外,第一至第五延伸部分208-212自由地运动而不会受到反作用力。在CCD固态图象感测器件101向X方向运动时,因为第二延伸部分209主要变形,可吸收并且降低在运动期间沿X方向的反作用力。同样,在CCD固态图象感测器件101向Y方向运动时,因为第四延伸部分211主要变形,所以第四延伸部分211可沿Y方向吸收并且降低反作用力。
在该情况中,在将与第六延伸部分213连续的处理电路连接器204连接在CON上并且将印刷电路板PCB安装在固定筒10上时,由于第六延伸部分213提前固定这个事实,所以包括用于吸收反作用力的第二和第四延伸部分209和211的延伸部分206-213不会出现由于安装引起的位置和形状变化。因此,能够有效防止基于安装操作而导致的性能变差。
如上所述,相对于其上连接有CCD连接器201的固定筒10的位置,与处理电路连接器204连接的PCB的相对位置变化较大并且不稳定。另一方面,根据本发明的柔性板200比在图19和23中所示的固定在固定筒10上的第六延伸部分213更靠近PCB。在第六延伸部分213和处理电路连接器204之间延伸的部分和在与PCB连接之前的处理电路连接器204弯曲,分别形成带状。因此,这些部分趋向于分别沿在图中所示的X-Y方向和Z方向变形,以容易吸收这些方向的位移。具体地说,在与PCB连接的端部及其附近能够有效吸收相对较大的位移。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柔性板200由于其柔性能够平滑地连接在其位置不稳定的PCB上。与靠近通过粘性板300粘接固定在固定筒10上的第六延伸部分213的部分相比,柔性板200的更靠近CCD连接器201的部分除了图象模糊抑制运动之外在相对位置方面不会出现任何变化。PCB相对于固定筒10的位置的相对位置变化由粘性板300吸收。因此,抑制了反作用力的任何影响。
延伸连接器205的第一延伸部分208至第六延伸部分213的弯曲部分在固定筒10的角部10b处沿Z轴线形成。因此,用于镜筒的环境空间一般形成为圆形,即固定筒10的角部10b能够有效得到使用。另外,由于设有弯曲延伸部分,所以数码相机无需大尺寸。
柔性板200具有这样一个结构,其中延伸连接器205具有对称形状的第一延伸连接器206和第二延伸连接器207,这两者都分开并且能够折叠。因此,在不增加延伸连接器205的宽度尺寸的情况下能够增加信号通道数量。另外,弯曲部分能够形成在位于固定筒10的角部10b处的有限空间中。因此,在信号通道数量较少的情况下,不必设置第二延伸连接器207。
在柔性板200设置防弯曲辅助板可防止从柔性板200的CCD连接器201经由第一延伸部分208直到第二延伸部分产生弯曲,并且将由安装台阶的运动产生出的力施加在第二延伸部分209和第四延伸部分211上。因此,在这些弯曲部分处能够可靠地吸收反作用力。
(第二实施方案)
如上所述,因为第一延伸部分208在相同的平面中从CCD连接部分201中延伸出,所以CCD连接部分2010可以延伸为包括与第一延伸部分208对应的部分,从而基本上省略了第一延伸部分208。因此,第二延伸部分209可以构成为通过呈直角弯曲从CCD连接部分201直接朝被摄体侧延伸,并且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案该结构在图24中显示为柔性板200’。
更具体地说,与Y-Z平面平行的第二延伸部分209’直接从CCD连接部分201’沿Z轴线方向延伸,并且与X-Z平面平行的第四延伸部分211’经由第三延伸部分210’沿Z轴线方向延伸,从而反作用力主要由第二延伸部分209’和第四延伸部分211’吸收。
另外,与Y-Z平面平行的第一延伸部分208’可以从CCD连接部分201’沿Z轴线方向延伸,并且与X-Z平面平行的第三延伸部分210’经由与X-Y平面平行的第二延伸部分209’沿Z轴线方向延伸,从而反作用力可以主要由第一延伸部分208’和第三延伸部分210’吸收。
(抑制机构的保持控制电路)
步进电机STM1由在图25中所示的保持控制电路控制。步进电机STM1包括双相控制结构,并且包括具有通过输出线40a、40a’与电机驱动器MD3连接的端子的第一线圈STMC’。第二线圈STMC”具有通过输出线40b、40b’与电机驱动器MD3连接的端子。输出线40a设有用于限制电流的电阻R18,并且输出线40b设有用于限制电流的电阻R19。电容器C7设置在输出线40a和输出线40a’之间,并且电容器C8也设置在输出线40b和输出线40b’之间。
从处理器104的端口IN1、IN2将保持控制信号输入给电机驱动器MD3,并且将启用信号输入给处理器104的端口ENA。电机驱动器MD3根据保持控制信号和启用信号来控制对步进电机STM1的配电。
图26为用于说明保持控制电路的操作的流程图,显示出三个步骤例如重置过程、释放过程和保持过程。在打开数码相机的电源开关SW13时,根据处理器104的控制进行重置过程(S.11)。在该重置过程中,步进电机STM1在处理器104的控制下以200pps的慢速度(脉冲/秒)沿逆时针方向按照2脉冲旋转驱动。接下来,步进电机STM1以1000pps的快速度沿逆时针方向按照33脉冲旋转驱动。最后,步进电机STM1以200pps的慢速度沿顺时针方向按照2脉冲旋转驱动。
不论凸轮销32沿凸轮槽31的旋转方向处于什么地方,凸轮销32都通过使步进电机STM1沿逆时针方向按照35脉冲转动而与凸轮槽31的陡坡31d接触。
如果步进电机STM1从接触位置沿顺时针方向按照2脉冲驱动,则凸轮销32设置在凸轮槽31的倾斜开始位置31e中(参照图13E)。
将凸轮销32设置在凸轮槽31的倾斜开始位置31e中的状态为与其中将CCD固态图象感测器件101强制保持在源点O的位置中的状态对应的重置位置。源点O的位置为安装台阶15的可动区域的中央位置。从电源接通到完成重置所需的时间大约为53msec(毫秒)。
在该抑制机构中,通过打开抑制开关SW14来进行图象模糊抑制,并且与抑制开关SW14断开或者完成拍摄同时释放图象模糊抑制。
如果抑制开关SW14接通,则通过处理器104的控制来进行释放过程(S.12)。在该释放过程中,首先步进电机STM1以200pps的慢速度沿顺时针方向按照2个脉冲旋转驱动。接下来,步进电机STM1以1000pps的快速度沿顺时针方向按照28脉冲旋转驱动。最后,向步进电机STM1配电保持5msec。接下来,通过电机驱动器MD1停止向步进电机STM1配电。
通过该释放过程,凸轮销32位于凸轮槽31的倾斜端部位置31f中(参照图13D)。从倾斜开始位置31e到倾斜结束位置31f所需的时间大约为43msec。更具体地说,凸轮销32从保持等待位置运动到释放等待位置所需的时间大约为43msec。在该释放等待位置中进行抑制操作。
接下来,如果抑制开关SW14断开或者进行拍摄,则处理器104进行保持过程(S.13)。在该保持过程中,步进电机STM1在处理器104的控制下以200pps的慢速度沿顺时针方向按照2脉冲旋转驱动,然后以1000pps的快速度沿顺时针方向按照3脉冲旋转驱动。由此凸轮销32通过穿过凸轮槽31的平坦顶部31b而向下来到平坦谷部31a,从而与平坦谷部31a接触。之后,保持给步进电机STM1配电5msec。
接下来,电机驱动器MD1停止给步进电机STM1配电。因此,将凸轮销32设置在凸轮槽31的倾斜开始位置31e中,并且保持CCD固态图象感测器件101的中央位置。在供电的同时,如果进行重置过程,则进行这些释放和保持等待过程。而且,凸轮销32从释放等待位置运动到保持等待位置所需的时间大约为18msec。
由于抑制机构包括用于通过形成在强制固定板26中的压销33将CCD固态图象感测器件101的安装台阶15强制保持在中央位置中的结构,所以不必控制配电以将安装台阶15保持在源点的位置中;因此在操作抑制机构时能够降低能耗。
(相机抖动检测电路的电路结构)
图27显示出相机抖动检测电路的电路结构。相机抖动检测电路包括用来检测沿X方向的转动的X方向转动检测器以及用来检测沿Y方向的转动的Y方向转动检测器。
X方向转动检测器例如包括压电振动旋转传感器S1B,它具有通过电容器C13接地的第一端子、通过设在连接线42中的电容器C10与操作放大器OP3的非倒相输入端子(+)连接的第二端子、通过设在连接线43中的电阻R23与操作放大器OP3的倒相输入端子(-)连接的第三端子以及通过电容器C11接地并且还与连接线43连接的第四端子。
操作放大器OP3具有通过电阻R20与连接线43连接的非倒相端子(+)。包括电阻R21和模拟开关ASW1的串联电路与电阻R20并联连接在连接线42和连接线43之间。
操作放大器OP3具有通过电容器C12与操作放大器OP3的倒相输入端子(-)连接的输出端子。电阻R22与电容器C12并联连接。电容C10和电阻R10构成高通滤波器HPF1,并且电容器C12和电阻R22构成低通滤波器LPF1。操作放大器OP3将压电振动旋转传感器S1B的输出放大以从操作放大器OP3的输出端子输出X方向检测信号OUT1。
Y方向转动检测器包括压电振动旋转传感器S2A,它具有通过电容器C17接地的第一端子、通过设在连接线44中的电容器C14与操作放大器OP4的非倒相输入端子(+)连接的第二端子、通过设在连接线45中的电阻R26与操作放大器OP4的倒相输入端子(-)连接的第三端子和通过电容器C15接地并且也与连接线45连接的第四端子。
操作放大器OP4具有通过电阻R24与连接线45连接的非倒相输入端子(+)。包括电阻R25和模拟开关ASW2的串联电路与电阻R24并联连接在连接线44和连接线45之间。操作放大器OP4具有通过电容器C16与操作放大器OP4的倒相输入端子(-)连接的输出端子。电阻R27与电容器16并联连接。电容器C14和电阻R24构成高通滤波器HPF2,电容器C16和电阻R27构成低通滤波器LPF2。操作放大器OP4将压电振动旋转传感器S2A的输出放大以从操作放大器OP4的输出端子输出X方向检测信号OUT2。
通过信号线46将开关控制信号SWC1输入给模拟开关ASW1、ASW2。模拟开关ASW1、ASW2的每一个包括用于加速电容器C11、C15的每一个充电的功能,以便提高高通滤波器HPF1、HPF2的每一个的响应速度。处理器104在接通电源之后向模拟开关ASW1、ASW2输出开关控制信号SWC1预定时间,因此将模拟开关ASW1、ASW2打开预定时间。每隔T秒将旋转传感器S1A、S2A的检测输出OUT1、OUT2装载到A/D转换器10411中。
其中,
ω偏转(t)...沿YAW方向的瞬时角速度
ω俯仰(t)...沿PITCH方向的瞬时角速度
θ偏转(t)...沿YAW方向的角度变化
θ俯仰(t)...沿PITCH方向的角度变化
D偏转(t)...与沿YAW方向转动对应的图象沿X方向的运动量
D俯仰(t)...与沿PITCH方向转动对应的图象沿Y方向的运动量
θ偏转(t)和θ俯仰(t)通过以下关系表达式来获得
θ偏转(t)=∑ω偏转(i)·T
θ俯仰(t)=∑ω俯仰(i)·T
而且,从变焦点zp和焦点fp中确定出焦距f。在D偏转(t),即与沿YAW方向的转动对应的图象运动量、D俯仰(t),即与沿PITCH方向转动对应的图象运动量、θ偏转(t),即沿YAW方向的角度变化和θ俯仰(t),即沿PITCH的角度变化之间建立了以下等式,
D偏转(t)=f*tan(θ偏转(t))...(i)
D俯仰(t)=f*tan(θ俯仰(t))...(ii)
也就是说,在D偏转(t),即与沿YAW方向转动对应的沿X方向的图象运动量和D俯仰(t),即与沿PITCH方向转动对应的沿Y方向的图象运动量,对应于应该沿X-Y方向运动的CCD固态图象感测器件101的运动量。
如果由于相机抖动而出现沿YAW方向以及沿PITCH方向的转动位移,则通过上面的(i)、(ii)计算出CCD的参考位置(作为目标位置)以如此驱动安装台阶15,从而在由位置检测元件1252检测出的CCD固态图象感测器件101沿X-Y方向的实际位置和CCD固态图象感测器件101的目标位置之间的差别变为零。该控制每隔T秒进行。
另外,如果旋转传感器S1B、S2A的检测输出为零,则如此控制安装台阶15,从而通过跟随相机主体的平移运动位移量Xd而使CCD固态图象感测器件101平移移动。
(抑制控制电路)
图28为一方框图,显示出用于抑制图象模糊的控制电路的一个实施例。抑制电路包括反馈电路50和位置对应电压设置电路51。霍耳元件H1、H2构成位置对应电压设置电路51的一部分。将电压Vh1施加给霍耳元件(1252a)H1。霍耳元件H1具有通过电阻R1与操作放大器OP1的倒相输入端子(-)连接的端子和通过电阻R3与操作放大器OP1的非倒相输入端子(+)连接的另一个端子。
操作放大器OP1具有通过电阻R5与处理器104的输入端口L1连接以及还通过电阻R1与操作放大器OP1的倒相输入端子(-)连接的输出端子。另外,在电阻R5和输入端口L1之间的连接点通过电容器C1接地。
将电压Vh2施加在霍耳元件(1252b)H2上。该霍耳元件H2其一个端子通过电阻R7与操作放大器OP2的倒相输入端子(-)连接并且其另一个端子通过电阻R8与操作放大器OP2的非倒相输入端子(+)连接。
操作放大器OP2具有通过电阻R9与处理器104的输入端口L2连接并且还通过电阻R6与操作放大器OP2的一个端子连接的输出端子。另外,在电阻R9和输入端口L2之间的连接点通过电容器C2接地。
处理器104具有与包括一部分位置对应电压设置电路51的D/A转换电路IC2连接的输出端口L3、与D/A转换电路IC2和D/A转换电路IC1连接的输出端口L4、L6以及与D/A转换电路IC1连接的输出端口L5。
与D/A转换电路IC2连接有两条输出线61、62,一条输出线61通过电阻R4输入到操作放大器OP1的非倒相输入端子(+),并且另一条输出线62通过电阻R10输入到操作放大器OP2的非倒相输入端子(+)。
来自输出端口L3的片选信号D1、来自输出端口L4的时钟信号SCLK和来自输出端口L6的校正数字数据DIN输入给具有将校正数字数据转变成模拟数据的功能的D/A转换电路IC2。
D/A转换电路IC1构成一部分反馈电路50。共用线63和两条输出线64、65与D/A转换电路IC1连接。共用线63与线圈驱动电路MD1和线圈驱动电路MD2连接。输出线64通过电阻R14与线圈驱动电路MD1的输入端子L7连接。输出线65通过电阻R15与线圈驱动电路MD2的输入端子L8连接。
在电阻R14和输入端子L7之间的连接点通过电容器C3与线圈驱动电路MD1的接地端子ER1连接。在电阻R15和输入端子L8之间的连接点通过电容器C4与线圈驱动电路MD2的接地端子ER2连接。共用线63通过电阻R12、R11与电源Vcc连接,并且连接点通过电阻R13接地。
从处理器104将控制信号CONT1输入给线圈驱动电路MD1、MD2。线圈驱动电路MD1具有通过电阻R16与线圈COL1”(线圈构件COL1和线圈构件COL1’的串联体)连接的输出端子。电容器C5与电阻R16和线圈COL1”的串联电路并联。线圈驱动电路MD2具有通过电阻R17与线圈COL2”(线圈构件COL2和线圈构件COL2’的串联体)连接的输出端子。电容器C6与电阻R17和线圈COL2”的串联电路并联。
使用线圈COL1”来使安装台阶15沿X方向运动,并且使用线圈COL2”来使安装台阶15沿Y方向运动。
这里,将电压Vh1-、Vh2-分别施加在霍耳元件H1、H2上,并且在旋转传感器S1B、S2A的检测输出为零并且还有CCD固态图象感测器件101位于可动区域的中央位置(源点)中时,霍耳元件H1、H2的检测输出电压电平配置为Vh1、Vh2。在该情况中,处理器104的输入端口L1、L2的模拟输出电压电平分别配置为V1ADin、V2ADin。实际测量出这些输出电压电平V1ADin、V2ADin。
根据有关在磁体(永磁体)16a-16d和霍耳元件H1、H2之间的机械位置关系的装配误差系数和线圈COL1”、COL2”相对于安装台阶15的安装位置之间的装配误差系数等改变输出电压电平(实际测量数值)V1ADin、V2ADin。另外,输出电压电平根据霍耳元件H1、H2的特性而变化。
因此,如果没有进行校正,则与原点位置对应的霍耳元件H1、H2的检测数值对应于相机是变化的;因此,不能进行精确的图象模糊抑制。
因此,分别从模拟/数字转换器IC2输入给操作放大器OP1、OP2的校正电压Vr1’、Vr2’如此设定,从而在校正之前的输出电压电平V1ADin、V2ADin变为恒定的电压电平(设定参考电压电平)。更具体地说,在CCD固态图象感测器件101处于原点位置中并且CCD固态图象感测器件101没有受到控制时(没有给线圈构件COL1”、COL2”供电时),按照校正在输出电压电平(检测数值)V1ADin、V2ADin的变化这样一种方式来设定校正电压Vr1’,Vr2’。
在该情况中,为了将设定参考电压电平设置在例如基本上为操作放大器OP1、OP2的可动范围电压的中央数值的1.7伏特处,处理器104进行以下计算。
这里,为了方便,将电阻设定为R2=R3=R7=R8,R1=R4=R10=R6,但是不限于此。
在R2=R3=R7=R8,R1=R4=R10=R6的情况下,实现了以下关系式。
V1ADin=R1/R2*((Vh1+)-(Vh1-))+Vr1’
V2ADin=R1/R2*((Vh2+)-(Vh2-))+Vr2’
处理器104通过根据上面关系式进行计算获得校正电压Vr1’,Vr2’。因此,即使霍耳元件H1、H2在CCD固态图象感测器件101的原点位置方面的检测数值根据有关在磁体(永磁体)16a-16d和霍耳元件H1、H2之间的机械位置关系的装配误差系数、在霍耳元件H1、H2的安装位置和线圈COL1”、COL2”相对于安装台阶15的安装位置之间的装配误差系数等而改变的情况下,输出电压电平是恒定的。
处理器104与D/A转换电路IC2一起构成一部分变化校正电路,用来与在霍耳元件H1、H2的检测数值中的变化无关地输出校正数值以便将检测数值设置为设定参考电压电平,并且还用作校正数值计算装置,用来通过计算获得设定参考电压数值。
该初始设定在装货之前设置,并且在工厂中是用于装配相机的最终检查,如在图29的流程图中所示一样(参照S.21-S.23)。
如在图30的流程图中所示一样,在图象模糊抑制的实际控制中,处理器104加载通过根据相机抖动检测电路的检测输出OUT1、OUT2进行计算而获得的控制参考数值(S.31),然后加载由霍耳元件H1、H2获得的实际位置对应电压电平V1ADin、V2ADin;由此,处理器104计算出在控制参考数值和位置对应电压数值V1ADin、V2ADin之间的差别(S.33)。
处理器104根据该差别的输出将控制数据输出给数字/模拟转换电路IC1。数字/模拟转换电路IC1输出与控制数据对应的控制电压Vdac1、Vdac2(S.34)。将控制电压Vdac1、Vdac2输入给线圈驱动电路MD1、MD2。线圈驱动电路MD1、MD2将驱动电压Vout1、Vout2分别输出给COL1”、COL2”。
根据以下等式来设定驱动电压Vout1、Vout2。
Vout1=(Vdac1-Vr)*K
Vout2=(Vdac2-Vr)*K
这里,Vr是分压。
在该情况中,参考数值K为基于分压Vr的比例常数。
通过磁体16a-16d和线圈COL1”、COL2”的磁场来吸引和排斥CCD固态图象感测器件101,从而使之沿着由正电压或负电压的驱动电压Vout1、Vout2控制的方向运动。由此改变了霍耳元件H1、H2的检测数值。位置对应电压电平V1ADin、V2ADin对应于在检测数值中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将位置对应电压电平回馈给处理器104,因此在通过相机抖动检测电路的检测输出数值改变控制参考数值时,CCD固态图象感测器件101能够平滑地跟随目标位置(S.35)。如果完成了拍摄,则结束该控制(S.36)。
(变化实施例)
图31为一电路图,显示出回馈电路50的变化实施例。在该情况中,处理器104通过PWM(脉冲宽度调制控制)来控制线圈驱动器MD4的驱动,以便控制给线圈COL1”、COL2”的配电。更具体地说,将正常方向信号CON1和反向方向信号CON2输入给线圈驱动器MD4,并且输入脉冲电压Vin1和Vin2。给线圈COL1”、COL2”的配电电压随着高电平脉冲信号的持续时间变长而增大。
(通过抑制机构进行拍摄的细节)
如图32中所示,如果打开抑制开关SW14(S.41),旋转传感器S1B、S2A接通(S.42)。如果按压释放开关SW1以完成半按压(S.43),则开始进行自动聚焦操作(聚焦操作)(S.44)。同时,安装台阶15的机械强制固定松开,并且通过给线圈COL1”、COL2”配电来开始CCD中央保持控制。
接下来,开始进行相机抖动的监测过程(S.45)。处理器104确定释放开关SW1的半按压是否继续(S.46)。如果释放开关SW1的半按压继续,则处理器104确定是否进行释放开关SW1的全按压(S.47)。如果松开释放开关SW1的半按压,则该流程回到步骤S.43,并且如果没有进行释放开关SW1的全按压,则该流程回到步骤S.46。
如果释放开关SW1的全按压结束,则沿图象的运动方向开始CCD固态图象感测器件101的跟随(S.48)。接下来,执行曝光(S.49)。如果完成了曝光(S.50),则停止CCD固态图象感测器件101的跟随,通过对线圈COL1”、COL2”进行配电控制来使安装台阶15返回到原点位置(S.51),确定安装台阶15是否返回到原点位置(S.52),并且按照机械的方式将CCD强制固定在原点位置上(S.53)。
释放开关SW1的操作定时存在两种模式。
图33为用于在释放开关SW1的全按压情况下抑制图象模糊的过程的时序图。在该情况中,全按压意味着松开操作具有从释放开关SW1的半按压操作到释放开关SW1的全按压操作的不连续性,例如在半按压操作之后在正确的时刻切换到曝光开始操作的拍摄操作。
如果半按压释放开关SW1,则开始数码相机的聚焦操作。在该状态中,原点强制保持机构1263还没有释放安装台阶15的强制保持。没有给COL1”、COL2”供电,即这些线圈没有导通。另外,安装台阶15机械固定在中央位置,并且将对象图象显示到LCD监视器10上。
如果完成了聚焦操作,则处理器104开始给原点强制保持机构1263的步进电机STM1供电。由此释放了安装台阶15的机械强制保持。同时,开始给线圈COL1”、COL2”供电,即电流通过这些线圈,并且通过对给线圈COL1”、COL2”供电进行控制来进行在释放开关SW1的半按压操作(释放1)期间的抑制操作。如果将释放开关SW1全按压(释放2),则通过对给COL1”、COL2”供电进行控制来使安装台阶15重新返回到中央位置,然后在一些时间之后切断LCD监视器110从而不显示出对象图象。
接下来,如果开始静态图象曝光,则控制安装台阶15根据相机抖动跟随图象的运动。如果完成静态图象曝光,则根据对给线圈COL1”、COL2”供电进行控制来使安装台阶15返回到中央位置。接下来,处理器104开始给原点强制保持机构1263的步进电机STM1进行配电。由此进行安装台阶15的机械强制固定,然后停止给线圈COL1”、COL2”供电。
如上所述,即使在相机抖动的情况下,用户能够识别出LCD监视器110以在释放1期间在没有相机抖动的情况下检测对象图象。
另外,如果安装台阶15在释放2期间返回到中央位置,则在释放2期间的构图相对于在释放1期间的对象构图移动。但是,根据当前实施方案,可以在安装台阶15重新返回到中央位置的状态中紧接着在拍摄之前确认对象图象,因此可以紧接着在拍摄之前确认对象图象的构图(紧接着在曝光之前)。
如图34中所示,如果将释放开关SW1半按压并且在没有全按压释放开关SW1的情况下松开释放开关SW1的半按压,则与半按压同时开始聚焦操作。如果完成了聚焦,则处理器104开始给原点强制保持机构1263的步进电压STM1配电;由此,释放了安装台阶15的机械强制保持。同时,开始给COL1”、COL2”供电,即这些线圈导通,并且通过控制给线圈COL1”、COL2”供电来进行在释放开关SW1的半按压操作期间(释放1)的抑制操作。
如果在释放开关SW1的半按压操作期间松开了释放开关SW1的半按压操作,则根据对给给COL1”、COL2”供电进行的控制使安装台阶15返回到中央位置。接下来,处理器104开始给原点强制保持机构1263的步进电机STM1供电;由此,进行安装台阶15的机械固定和保持。接下来,停止给线圈COL1”、COL2”供电。
图35为一时序图,显示出在一次拍摄时全按压释放开关SW1时的抑制过程。在该情况中,在一次拍摄时的全按压意味着具有从释放开关SW1的半按压操作(释放1)到释放开关SW1的全按压操作(释放2)的连续性的释放操作,例如在半按压之后马上切换到曝光开始操作的拍摄操作。如果将释放开关SW1半按压,则开始数码相继的聚焦操作。将对象图象显示在LCD监视器110上。另外,紧接着在释放开关SW2的半按压之后马上进行释放开关SW1的全按压操作。同时,切断LCD监视器110以便不会显示出对象图象。
如果完成了聚焦操作,则处理器104开始给原点强制保持机构1263的步进电机STM1供电;由此,解除了安装台阶15的机械保持。同时,开始给线圈COL1”、COL2”供电,即所述线圈被导通,并且通过向线圈COL1”、COL2”供电将安装台阶15保持在中央位置。因此,进行了抑制过程。
如果通过给线圈COL1”、COL2”供电来将安装台阶15保持在中央位置并且开始了静态图象曝光,则控制安装台阶15以根据相机抖动跟随图像的运动。如果完成了静态图象曝光,则根据对线圈COL1”、COL2”的供电控制使安装台阶15返回到中央位置。接下来,处理器104开始给原点强制保持机构1263的步进电机STM1供电;由此进行安装台阶15的机械固定和保持。接下来,停止给COL1”、COL2”配电。
在一次拍摄下的上述全按压情况中,认为在释放1的操作期间完成了构图确认,从而无需在释放2的操作期间确认框图。因此,认为即使在安装台阶15在释放2期间重新返回到中央位置的情况下也不必进行构图的重新确认,因此能够简化抑制控制过程。
而且,由于LCD监视器110在聚焦操作期间断开,所以能够避免电池漏电。另外,由于吸附杆35(参照图9A)能够吸附在磁体16b、16d上以在按照机械方式将安装台阶15强制压在原点位置时固定,所以能够控制安装台阶15沿Z轴线方向的振动。另外,吸附杆35吸附在磁体16b、16d上以如此固定,从而即使在没有将安装台阶15设置在原点位置处的情况下也能够控制安装台阶15沿Z轴线方向的振动。
在根据本发明具有用于抑制图象模糊的功能的成像设备中,即数码相机中,吸附杆35吸附在永磁体16c和永磁体16d上,它们沿Z轴线方向面对着吸附杆35,从而能够将安装台15吸附在构成为包括Y方向台阶14和X方向台阶的引导台阶上,也就是说,能够将安装台阶15吸附在X方向台阶13上。因此,沿Z轴线方向看到的安装台阶15的位置能够设置在与引导台阶接触的位置中(安装台阶15通过Y方向台阶14与X方向台阶13接触的位置)。可以避免安装在安装台阶15上的CCD固态图象感测器件101(图像传感器)在Z轴方向上的振动。CCD固态图象感测器件101能够通过适当的焦距接收光。
而且,由于吸附杆35沿X方向与线圈COL1、COL1’的每一个相交,也就是说延伸越过线圈COL1、COL1’的每一个,所以吸附杆35与在图象模糊抑制期间在底部构件11上运动的安装台阶15的位置无关地吸附在永磁体16c和永磁体16d上。由于通过在线圈构件COL1、COL1’中的每一个和线圈构件COL2、COL2’中的每一个以及永磁体16a-16d中的每一个之间的磁性力使安装台阶15运动,所以与线圈构件COL1、COL1’中的每一个相交的吸附杆35与安装台阶的位置无关地吸附在永磁体16c和永磁体16d上,因为永磁体16c和永磁体16d能够与安装台阶15的位置无关地向线圈构件COL1、COL1’施加磁性力。
吸附杆35基本上横越线圈COL1、COL1’中的每一个沿X方向的中心,并且安装台阶15沿Y方向运动,并且线圈构件COL1、COL1’中的每一个的中心基本上作为基点。由此,即使在安装台阶15沿Y方向运动的情况下也能够在永磁体16c和永磁体16d之间施加磁性力。
由于面对着吸附杆35的永磁体16c和永磁体16d沿Y方向具有较长形状,所以即使在安装台阶15沿Y方向运动的情况下也能够施加磁性力。
吸附杆35横越线圈构件COL1、COL1’中的每一个,并且在CCD固态图象感测器件101的两侧处吸附在永磁体16c和永磁体16d上。因此,能够在没有偏压的情况下将安装台阶15吸附在引导台阶上,以便与X-Y平面平行地与引导台阶接触。因此,能够避免CCD固态图象感测器件101沿与Z轴线方向(拍摄光轴)垂直的Z轴线方向出现抖动,从而适当地接收对象图象的信号。
而且,虽然在上述实施方案中,吸附杆35构成为横越线圈构件COL1、COL1’中的每一个,所以它们可以构成为横越线圈构件COL2、COL2’中的每一个,并且也仅横越线圈构件COL1。也就是说,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案。
在上述实施方案中,线圈构件COL1、COL1’中的每一个和线圈构件COL2、COL2’中的每一个设在安装台阶上,并且永磁体16a至16c中的每一个设在包括在引导台阶中的X方向台阶13上。但是,它可以如此构成,从而永磁体16a至16d中的每一个设在安装台阶15上,并且线圈构件COL1、COL1’中的每一个和线圈构件COL2、COL2’中的每一个设在X方向台阶上。也就是说,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案。在线圈构件COL1、COL1’中的每一个和线圈构件COL2、COL2’中的每一个设在X方向台阶上的情况下,设在X方向台阶侧上即按照与线圈构件COL1、COL1’和线圈构件COL2、COL2’中的至少一个对应的方式设置的吸附杆35能够吸附在永磁体16a至16d中的每一个上。
在上述实施方案中,吸附杆35按照横越线圈构件COL1、COL1’中的每一个设置。也就是说,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案,并且吸附杆35主要需要吸附在永磁体上(在该实施方案中,为永磁体16c和永磁体16d),它们面对着吸附杆35。因此,吸附杆35可以按照设置在线圈构件COL1、COL1’中的每一个和线圈构件COL2、COL2’中的每一个附近的方式设置。
在上述实施方案中,旋转传感器1214检测出相机沿X方向和Y方向的转动以检测出在相机主体(主体外壳)中出现的相机抖动。也就是说,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案,例如通过处理监视图象能够进行相机抖动的检测。
在上述实施方案中,引导台阶由沿Y方向可动地支撑安装台阶15的Y方向台阶14和沿X方向可动地支撑Y方向台阶的X方向台阶13构成。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案,并且可以如此构成,从而安装台阶15沿X-Y平面可动地受到支撑,并且在相机主体中相对于拍摄光轴固定。
(第三实施方案)
但是,用来将处理电路与在根据第一和第二实施方案的成像设备中可动地受到控制的成像器件例如CCD固态图象感测器件101连接的柔性板200和200’具有许多折叠部分以吸收反作用力。因此,柔性板需要沿着其整个长度较长,并且因此来自成像器件的图象信号容易包含噪声。折叠部分的形状由于长柔性板200和200’以及在柔性板200和200’中的许多折叠部分所以不稳定,因此容易与周边部件出现干涉。
在上述情况下,在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案的成像设备中,减少了折叠部分的数量,并且尽可能缩短了整个长度以防止来自成像器件例如CCD固态图象感测器件的图像信号包含噪声,并且稳定折叠部分的形状,从而避免了出现问题,例如周边部件干涉。
图36显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案具有柔性板400的成像设备。如图36至39中所示一样,根据当前实施方案的柔性板400包括CCD圆周连接部分401、电路连接部分402和延伸部分403至406。
图36为从固定筒10的背面侧看时的透视图,显示出其上安装有CCD固态图象感测器件101和镜筒单元7的固定筒部分、设有F/E-IC102和处理器104的印刷电路板PCB以及使一部分CCD固态图象感测器件101与印刷电路板PCB连接的柔性板400。这里,沿光轴方向延伸并且包括成像器件的原点的轴线对应于Z轴线,并且与Z轴线垂直的平面对应于X-Y平面。图37为在图36的Y-Z平面中的剖视图,图38为放大透视图,显示出柔性板400的折叠和翻转形状,并且图39为基本部分的详视图,详细显示出转动和安装柔性板400的结构。
在CCD圆周连接部分401中,虽然没有清楚显示出,但是如在第一实施方案中所述一样,连接图案设置用于使CCD固态图象感测器件101、每个线圈构件COL和周围部件,例如位置检测元件1252的每个部件等电连接。
电路连接部分402具有连接在与F/E-IC102电连接的连接器CON上的连接图案部分、操作放大器1253和线圈驱动器1254等。由此,数码相机系统的处理电路通过延伸部分403至406与CCD圆周连接部分401电连接。
CCD固态图象感测器件101的接收表面沿图37的所示方向向下并且拍摄在该图中位于下方的对象。CCD固态图象感测器件101与柔性板400的CCD圆周连接部分401焊接在一起。柔性板400的电路连接部分402与印刷电路板PCB的连接器CON连接。从CCD固态图象感测器件101输出的电信号通过连接器CON发送给安装在印刷电路板PCB上的处理器104。成像设备具有图象模糊抑制机构,该机构用来检测在具有成像装置的主体外壳中出现的图象模糊,计算出图象离X-Y平面与Z轴线的相交位置的距离作为参考数值(目标值),并且根据目标值让CCD固态图象感测器件101跟随由于相机抖动引起的对象图象的运动。如上所述,在跟随该运动期间,如果通过来自柔性板400的反作用力压迫CCD固态图象感测器件101,则下面的性能降低。因此,需要柔性板400构成为吸收反作用力。
图38详细显示出柔性板400。柔性板400包括:第一延伸部分403,其与X-Y平面平行在该情况中沿X方向延伸;第二延伸部分404,其与第一延伸部分403连续并且沿从CCD固态图象感测器件101向被摄体侧的方向成大约90度折叠,沿Z轴线方向延伸并且沿在该图中所示的Y方向延伸;第三延伸部分405,其与第二延伸部分404连续并且从第二延伸部分404以大约90度折叠而且在该图中沿Z轴线方向并且沿X方向延伸;以及第四延伸部分406,其与第三延伸部分405连续并且折叠大约90度,与X-Y平面平行地延伸并且在延伸端部的电路连接部分402处与连接器CON连接。在该情况中,在位于第一延伸部分403和第二延伸部分404之间以大约90度折叠的分折叠部分的一部,通过双面胶带粘有形状保持构件411例如金属板等而且,在位于第三延伸部分405和第四延伸部分406之间以大约90度折叠的折叠部分的一部分,通过双面胶带粘有形状保持构件412例如金属板等。形状保持构件411可保持通过折叠形成的第一延伸部分403和第二延伸部分404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使塑性变形保持在大约90度。另外,形状保持构件412可保持例如通过折叠形成的第三延伸部分405和第四延伸部分406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使塑性变形保持在大约90度。
图39显示出粘贴有柔性板400的状态。如果CCD固态图象感测器件101沿X方向运动,则第二延伸部分404主要变形,从而能够降低沿X方向的反作用力。同样,如果CCD固态图象感测器件101沿Y方向运动,则第三延伸部分405主要变形,从而能够降低沿Y方向的反作用力。
如上所述构成的柔性板400能够减少折叠部分的数量,缩短柔性板的整个长度,使得来自CCD固态图象感测器件101的图象信号难以包含噪声,并且使得折叠部分的形状变得稳定,从而使之难以出现与周边部件干涉。而且,有效地吸收了相对于成像器件在与成像平面平行的平面上沿各个方向运动与处理电路侧出现的反作用力。
另外,在包括第二延伸部分404的平面和X-Y平面之间的相交线和在包括第三延伸部分405的平面和X-Y平面之间的相交线中,上面两条直线中的一条与X方向相交,并且上面两条直线中的另一条直线与Y方向相交。由此,能够更有效地吸收相对于成像器件在与成像平面平行的平面上沿各个方向运动与处理电路侧出现的主反作用力。另外,由于折叠部分以大约90度折叠,可以进一步有效地吸收相对于成像器件在与成像平面平行的平面上沿主方向运动与处理电路侧出现的主反作用力。
由于存在使折叠形状在主折叠部分中保持基本上90度的部分,所以能够稳定地保持折叠部分的形状。保持形状的那些部分不限于构成折叠部分的一个延伸部分和其他延伸部分之间的边界线的整个范围,只是一部分。由此,能够让用于吸收相对于成像器件在与成像平面平行的平面上沿各个方向运动与处理电路侧出现的反作用力的功能最大化,并且能够稳定地保持折叠部分的形状。通过在每一个折叠部分的一部分处安装具有基本上为90度的部分的形状保持构件411和412中的相应一个,从而保持了折叠部分的形状。由于延伸部分403至405,即除了第四延伸部分406之外的延伸部分都可动地设置,所以可有效地吸收相对于成像器件在与成像平面平行的平面上沿X和Y方向运动与处理电路侧出现的反作用力。具体地说,通过相对于成像器件沿X和Y方向的运动有效地使第二延伸部分404和第三延伸部分405变形,从而有效地吸收相对于成像器件在与成像平面平行的平面上沿各个方向运动与处理电路侧出现的主反作用力。
而且,如果形状保持构件411和412由金属材料构成,则形状保持构件411和412可以具有节约空间和强度大的优点。
(第四实施方案)
另外,在上面的实施方案中,由于第一延伸部分403为在相同平面中从CCD边周连接部分401延伸出的部分,所以其可以如此构成,即CCD周连接部分401’扩展以包括与第一延伸部分403对应的部分,以便省略第一延伸部分403,如图40中所示一样,从而第二延伸部分404’从CCD周连接部分401’向被摄体侧直接以90度折叠并且延伸。这对应于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案的柔性板400’。
具体地说,在柔性板400’中,与Y-Z平面平行的第二延伸部分404’从CCD周连接部分401’直接沿Z轴线方向延伸,并且与X-Y平面平行且沿Y轴线方向延伸的第四延伸部分406’经由与X-Z平面平行且沿Z轴线方向延伸的第三延伸部分405’连续,从而反作用力主要由第二延伸部分404’和第三延伸部分405’吸收。
而且,可以如下考虑该结构:与Y-Z平面平行的第一延伸部分404’从CCD周连接部分401’沿Z轴线方向延伸,并且与X-Y平面平行的第三延伸部分406’经由与X-Z平面平行并沿Z轴线方向延伸的第二延伸部分405’连续,从而反作用力主要由第一延伸部分404’和第二延伸部分405’吸收。
(第五实施方案)
图41显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方案的柔性板400”。如图所示一样,形状保持构件可以形成为具有粘接剂415和416,它们分别施加在位于第一延伸部分403和第二延伸部分404之间的折叠部分的一部分以及位于第三延伸部分405和第四延伸部分406之间的折叠部分的一部分上,然后硬化。通过使用如上所述的粘接剂,从而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且容易实现在小空间中的形状保持。
(第六实施方案)
图42显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方案的柔性板。
柔性板500包括:第一延伸部分503,其与X-Y平面平行在该情况中沿X方向延伸;第二延伸部分504,其与第一延伸部分503连续并且沿从CCD固态图象感测器件101向被摄体侧的方向成大约90度折叠,从而沿Z轴线方向延伸并且沿Y方向延伸;第三延伸部分505,其与第二延伸部分504连续并且从第二延伸部分504以大约90度折叠而且在该图中沿Z轴线方向并且沿X方向延伸;以及第四延伸部分506,与第三延伸部分505连续并且折叠大约90度,与X-Y平面平行地延伸并且在延伸端部的电路连接部分502处与连接器CON连接。在该情况中,第二延伸部分504和第三延伸部分505分别沿与Y方向和X方向平行的折叠线在宽度方向上对折,从而形成延伸部分504和505,它们相对于导线数量具有较窄的宽度以便节约空间。
而且,在位于第一延伸部分503和第二延伸部分504之间以大约90度折叠的一部分折叠部分中,形状保持构件511例如金属板等通过双面胶带粘贴。另外,形状保持构件512通过双面胶带粘贴在位于第三延伸部分505和第四延伸部分506之间成90度折叠的一部分折叠部分上。
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实现了改善控制性能的成像装置和具有该成像装置的电子设备,从而在由柔性板连接的两个单元之间的安装位置变化不会导致在安装之前和之后的性能改变。
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有效地吸收了在处理电路和在与成像平面平行的平面上沿所有方向运动的图象传感器之间产生出的反作用力。这实现了适当的图象模糊抑制。
另一方面,在柔性板设计成吸收反作用力时,柔性板自身具有许多弯曲部分并且长度应该较长。这导致弯曲部分形状不稳定,并且趋向于在来自图象传感器的图象信号上接收噪声,这会与位于附近的部分干涉。
因此,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减少了柔性板弯曲部分的数量并且缩短了柔性板的整个长度。这使得弯曲部分的形状稳定,并且防止噪声加入到来自图象传感器的图象信号中,从而抑制了与位于附近的部分干涉。
虽然上面已经描述并且显示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但是应该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案是对本发明进行举例说明而不应该被认为是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作出许多添加、删除、替换和其他变化。因此,本发明不应该被理解为由上面说明书限制,并且只应该由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限制。
本申请要求了于2006年3月6日在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6-060346以及2006年9月11日在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6-245080的优先权,这些文献的全部内容在这里被引用作为参考。

Claims (35)

1.一种成像装置,其包括:
图像传感器(101),它与成像装置可动地安装在一起,用于形成对象图像;
处理电路,用于处理来自图像传感器(101)的信号;以及
柔性板(200),图像传感器(101)和处理电路通过该柔性板连接,所述柔性板(200)具有与图像传感器(101)电连接的一端部和与处理电路电连接的另一端部,每一端部沿X-Y平面设置,其中X-Y平面表示与光轴的Z轴线方向垂直的平面,
其中所述柔性板(200)还包括从该柔性板(200)的所述一端部延伸到所述另一端部的延伸连接器(205),
所述延伸连接器(205)包括:
第一延伸部分(208),其沿X-Y平面从与图像传感器(101)电连接的所述一端部延伸出;
第二延伸部分(209),其与第一延伸部分(208)连续并且沿Z轴线方向延伸;
第三延伸部分(210),其与第二延伸部分(209)连续并且与X-Y平面平行地延伸;
第四延伸部分(211),其与第三延伸部分(210)连续并且沿Z轴线方向延伸;
第五延伸部分(212),其与第四延伸部分(211)连续并且与X-Y平面平行地延伸;以及
第六延伸部分(213),其与第五延伸部分(212)连续并且沿Z轴线方向朝着第六延伸部分(213)的端部延伸,该第六延伸部分的端部与同处理电路电连接的另一端部连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还包括在第一延伸部分和第二延伸部分之间的第一边界部分、在第二延伸部分和第三延伸部分之间的第二边界部分、在第三延伸部分和第四延伸部分之间的第三边界部分、在第四延伸部分和第五延伸部分之间的第四边界部分和在第五延伸部分和第六延伸部分之间的第五边界部分;以及由包括第二延伸部分的第一平面和包括X轴线和Y轴线的X-Y平面形成的第一相交线和由包括第四延伸部分的第二平面和X-Y平面形成的第二相交线,
其中第一至第五边界部分承受塑性变形,并且其中一条相交线与X轴线相交,并且另一条与Y轴线相交。
3.一种成像装置,其包括:
图像传感器(101),其与成像装置可动地安装在一起,用于形成对象图像;
处理电路,用于处理来自图像传感器(101)的信号;以及
柔性板(200),图像传感器(101)和处理电路通过该柔性板连接,所述柔性板(200)具有与图像传感器(101)电连接的一端部和与处理电路电连接的另一端部,每一端部沿X-Y平面设置,其中X-Y平面表示与光轴的Z轴线方向垂直的平面,所述Z轴线方向沿着成像装置的拍摄系统的光轴,
其中所述柔性板(200)还包括从该柔性板(200)的所述一端部延伸到所述另一端部的延伸连接器(205),
所述延伸连接器(205)包括:
第二延伸部分(209’),其与同图像传感器(101)电连接的所述一端部连续并且沿Z轴线方向延伸;
第三延伸部分(210’),其与第二延伸部分(209’)连续并且与X-Y平面平行地延伸;
第四延伸部分(211’),其与第三延伸部分(210’)连续并且沿Z轴线方向延伸;
第五延伸部分(212),其与第四延伸部分(211)连续并且与X-Y平面平行地延伸;以及
第六延伸部分(213),其与第五延伸部分(212)连续并且沿Z轴线方向朝着第六延伸部分(213)的端部延伸,该第六延伸部分的端部与同处理电路电连接的所述另一端部连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装置,还包括在柔性板的与图像传感器电连接的一端部和第二延伸部分之间的第一边界部分、在第二延伸部分和第三延伸部分之间的第二边界部分、在第三延伸部分和第四延伸部分之间的第三边界部分、在第四延伸部分和第五延伸部分之间的第四边界部分和在第五延伸部分和第六延伸部分之间的第五边界部分;以及由包含第二延伸部分的第一平面和包含X轴线和Y轴线的X-Y平面形成的第一相交线和由包含第四延伸部分的第二平面和X-Y平面形成的第二相交线,
其中第一至第五边界部分承受塑性变形,并且其中一条相交线与X轴线相交,并且另一条与Y轴线相交。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和第四延伸部分中的一个与X-Z平面基本上平行,并且另一个与Y-Z平面基本上平行。
6.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第三延伸部分形成扇形,其顶角基本上为90度。
7.如权利要求1或2的成像装置,其中延伸连接器包括第一延伸部分连接器和第二延伸部分连接器,第一延伸部分连接器在折叠时大致具有与第二延伸部分连接器相同的结构,并且在第一延伸部分连接器和第二延伸部分连接器折叠时,延伸连接器包括第一延伸部分至第六延伸部分。
8.如权利要求3或4的成像装置,其中延伸连接器包括第一延伸部分连接器和第二延伸部分连接器,第一延伸部分连接器在折叠时大致具有与第二延伸部分连接器相同的结构,并且在第一延伸部分连接器和第二延伸部分连接器折叠时,延伸连接器包括第二延伸部分至第六延伸部分。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第一延伸部分至第五延伸部分可以根据图像传感器的运动而运动,并且第六延伸部分至少部分固定在固定构件上,该固定构件与成像装置一体地受到支撑,从而第六延伸部分的运动受到限制。
10.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第二延伸部分至第五延伸部分可以根据图像传感器的运动而运动,并且第六延伸部分至少部分固定在固定构件上,该固定构件与成像装置一体地受到支撑,从而第六延伸部分的运动受到限制。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固定构件为用于将镜筒接收在光轴上的固定筒,图像传感器设置在固定筒的端部处,柔性板在图像传感器的成像平面的背侧与图像传感器连接,并且延伸连接器沿固定筒的周边设置。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固定构件为用于将镜筒接收在光轴上的固定筒,图像传感器设置在固定筒的端部处,柔性板在图像传感器的成像平面的背侧与图像传感器连接,并且延伸连接器沿固定筒的周边设置。
13.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在图像传感器沿X方向和Y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运动时主要是第二延伸部分变形,并且在图像传感器沿X方向和Y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运动时主要是第四延伸部分变形,由此吸收柔性板基于图像传感器的运动而从处理电路受到的反作用力。
14.一种成像装置,其包括:
图像传感器(101),其与成像装置可动地安装在一起,用于形成对象图像;
处理电路,用于处理来自图像传感器(101)的信号;以及
柔性板(400),图像传感器(101)和处理电路通过该柔性板连接,所述柔性板(400)具有与图像传感器(101)电连接的一端部和与处理电路电连接的另一端部,每一端部沿X-Y平面设置,其中X-Y平面表示与光轴的Z轴线方向垂直的平面,所述Z轴线方向沿着成像装置的拍摄系统的光轴,
其中所述柔性板(400)还包括从该柔性板(400)的所述一端部延伸到所述另一端部的延伸连接器(205),
所述延伸连接器(205)包括:
第一延伸部分(403),其沿X-Y平面从与图像传感器(101)电连接的所述一端部延伸出;
第二延伸部分(404),其与第一延伸部分(403)连续并且沿Z轴线方向延伸;
第三延伸部分(405),其与第二延伸部分(404)连续并且与之垂直,并且沿与X-Z平面平行的方向延伸;
第四延伸部分(406),其与第三延伸部分(405)连续并且与X-Y平面平行地朝第四延伸部分(406)的端部延伸,该第四延伸部分(406)的端部与同处理电路电连接的所述另一端部连续。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成像装置,还包括在第一延伸部分和第二延伸部分之间的第一边界部分、在第二延伸部分和第三延伸部分之间的第二边界部分、在第三延伸部分和第四延伸部分之间的第三边界部分;以及由包含第二延伸部分的第一平面和包含X轴线和Y轴线的X-Y平面形成的第一相交线和由包含第三延伸部分的第二平面和X-Y平面形成的第二相交线,
其中第一至第三边界部分承受塑性变形,并且其中一条相交线与X轴线相交,并且另一条与Y轴线相交。
16.一种成像装置,其包括:
图像传感器(101),其与成像装置可动地安装在一起,用于形成对象图像;
处理电路,用于处理来自图像传感器(101)的信号;以及
柔性板(400’),图像传感器(101)和处理电路通过该柔性板连接,所述柔性板(400’)具有与图像传感器(101)电连接的一端部和与处理电路电连接的另一端部,每一端部沿X-Y平面设置,其中X-Y平面表示与光轴的Z轴线方向垂直的平面,所述Z轴线方向沿着成像装置的拍摄系统的光轴,
其中所述柔性板(400’)还包括从该柔性板(400’)的所述一端部延伸到所述另一端部的延伸连接器(205),
所述延伸连接器包括:
第二延伸部分(404’),其与同图像传感器(101)电连接的所述一端部连续并且沿Z轴线方向延伸;
第三延伸部分(405’),其与第二延伸部分(404’)连续并且与之垂直,并且沿与X-Z平面平行的方向延伸;以及
第四延伸部分(406’),其与第三延伸部分(405’)连续并且与X-Y平面平行地朝第四延伸部分(406’)的端部延伸,该第四延伸部分(406’)的端部与同处理电路电连接的所述另一端部连续。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成像装置,还包括在柔性板的与图像传感器电连接的一端部和第二延伸部分之间的第一边界部分、在第二延伸部分和第三延伸部分之间的第二边界部分、在第三延伸部分和第四延伸部分之间的第三边界部分;以及由包含第二延伸部分的第一平面和包含X轴线和Y轴线的X-Y平面形成的第一相交线和由包含第三延伸部分的第二平面和X-Y平面形成的第二相交线,
其中第一至第三边界部分承受塑性变形,并且其中一条相交线与X轴线相交,并且另一条与Y轴线相交。
18.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第二延伸部分相对于第一延伸部分成大约90度的角度弯曲,第三延伸部分相对于第二延伸部分成大约90度的角度弯曲,并且第四延伸部分相对于第三延伸部分成大约90度的角度弯曲,并且其中第二和第三延伸部分中的一个设置成与X-Z平面基本上平行,并且另一个设置成与Y-Z平面基本上平行。
19.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第二延伸部分相对于柔性板的与图像传感器电连接的一端部成大约90度的角度弯曲,第三延伸部分相对于第二延伸部分成大约90度的角度弯曲,并且第四延伸部分相对于第三延伸部分成大约90度的角度弯曲,并且其中第二和第三延伸部分中的一个设置成与X-Z平面基本上平行,并且另一个设置成与Y-Z平面基本上平行。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成像装置,还包括形成在第一延伸部分和第二延伸部分之间的第一弯曲部分以及形成在第三延伸部分和第四延伸部分之间的第二弯曲部分,
其中第一弯曲部分和第二弯曲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包括由大约90度夹角的弯曲结构所约束的部分。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成像装置,还包括形成在柔性板的与图像传感器电连接的一端部和第二延伸部分之间的第一弯曲部分以及形成在第三延伸部分和第四延伸部分之间的第二弯曲部分,
其中第一弯曲部分和第二弯曲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包括由大约90度夹角的弯曲结构所约束的部分。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受约束部分设置在由构成弯曲部分的两个延伸部分形成的一部分边界部分上,所述弯曲部分包括所述受约束部分。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受约束部分设置在由构成弯曲部分的两个延伸部分形成的一部分边界部分上,所述弯曲部分包括所述受约束部分。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包括所述受约束部分的所述受约束部分具有形状保持构件,该形状保持构件设置在所述一部分边界部分上并且包括以大约90度夹角形成的片段。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包括所述受约束部分的所述受约束部分具有形状保持构件,该形状保持构件设置在所述一部分边界部分上,并且包括以大约90度夹角形成的片段。
2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形状保持构件由金属制成。
27.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形状保持构件由金属制成。
28.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通过涂覆在所述一部分边界部分上并且硬化的粘接剂,使具有所述受约束部分的弯曲部分保持在大约90度的角度。
29.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通过涂覆在所述一部分边界部分上并且硬化的粘接剂,使具有所述受约束部分的弯曲部分保持在大约90度的角度。
30.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通过在图像传感器运动时使延伸连接器弯曲来使第一至第三延伸部分运动,并且通过与成像装置一体地受到支撑的固定构件来至少部分固定第四延伸部分,从而限制第四延伸部分的运动。
31.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通过在图像传感器运动时使延伸连接器弯曲来使第二和第三延伸部分运动,并且通过与成像装置一体地受到支撑的固定构件来至少部分固定第四延伸部分,从而限制第四延伸部分的运动。
32.如权利要求14-17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在图像传感器沿X方向和Y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运动时主要是第二延伸部分变形,并且在图像传感器沿X方向和Y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运动时主要是第三延伸部分变形。
33.如权利要求1-4和14-17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成像装置包括图像模糊抑制机构,该图像模糊抑制机构检测出在其中产生的图像模糊,根据所检测出的图像模糊计算图像从X-Y平面和Z轴线的交点的运动量作为参考值,并且根据参考值使得图像传感器跟随引起图像模糊的对象图像的运动。
34.如权利要求33的成像装置,其中图像模糊抑制机构包括安装图像传感器的安装台阶,并且通过使安装台阶沿X-Y平面运动而使图像传感器在X-Y平面中运动。
35.一种包括如权利要求1-34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装置的电子设备。
CNB2007100856619A 2006-03-06 2007-03-06 成像装置和电子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8958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060346 2006-03-06
JP060346/06 2006-03-06
JP245080/06 2006-09-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34195A CN101034195A (zh) 2007-09-12
CN100489589C true CN100489589C (zh) 2009-05-20

Family

ID=387308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710085661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89589C (zh) 2006-03-06 2007-03-06 成像装置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89589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47825A (zh) * 2010-10-13 2012-05-09 株式会社理光 柔性电路板、摄像装置、摄影光学装置以及电子仪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87850A (ja) * 2008-09-30 2010-04-15 Fujitsu Frontech Ltd 情報読取用撮像装置
CN102466947B (zh) * 2010-11-19 2017-03-29 乔永清 用于数码照相机或摄像机的移轴摄影装置
JP5709828B2 (ja) * 2012-12-13 2015-04-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
CN105229527B (zh) * 2013-05-23 2017-03-15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拨盘装置
JP2019129109A (ja) * 2018-01-26 2019-08-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投写型表示装置、及び、半導体装置
JP7258508B2 (ja) * 2018-10-12 2023-04-17 新思考電機有限公司 撮像素子への給電装置、これを備えるカメラ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10233969B (zh) * 2019-06-26 2021-03-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665677B (zh) * 2020-04-29 2022-04-08 高瞻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折叠电路板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47825A (zh) * 2010-10-13 2012-05-09 株式会社理光 柔性电路板、摄像装置、摄影光学装置以及电子仪器
CN102447825B (zh) * 2010-10-13 2014-08-27 株式会社理光 柔性电路板、摄像装置、摄影光学装置以及电子仪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34195A (zh) 2007-09-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76010B (zh) 图像模糊校正装置及配备有该装置的成像设备
CN101578853B (zh) 成像设备和电子装置
CN100489589C (zh) 成像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2447825B (zh) 柔性电路板、摄像装置、摄影光学装置以及电子仪器
CN101542386B (zh) 图像模糊校正装置及配备有该装置的成像设备
JP4751695B2 (ja) 手ぶれ補正機能付き撮像装置
US7697033B2 (en) Imaging apparatus having image blur suppression function
KR101068181B1 (ko) 촬상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
JP4827182B2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1516000B (zh) 图像拾取设备
EP1791350B1 (en) Imaging apparatus having image blur suppression function
JP2007114486A (ja) 手ぶれ補正機能付き撮像装置
JP2008077047A (ja) 像振れ補正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0462776C (zh) 具有手震补正功能的摄像装置
JP2009089371A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2006270362A (ja) 撮像ユニット、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の調整方法
JP2008233156A (ja) 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と撮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52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