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47825B - 柔性电路板、摄像装置、摄影光学装置以及电子仪器 - Google Patents

柔性电路板、摄像装置、摄影光学装置以及电子仪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47825B
CN102447825B CN201110317300.9A CN201110317300A CN102447825B CN 102447825 B CN102447825 B CN 102447825B CN 201110317300 A CN201110317300 A CN 201110317300A CN 102447825 B CN102447825 B CN 1024478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tension
connecting portion
imaging apparatus
flexible pcb
pl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1730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47825A (zh
Inventor
安藤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4478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478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478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4782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 Camera Bodies And Camera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柔性电路板、以及具有该柔性电路板的摄像元件、摄影光学元件以及电子设备,其目的在于以节省空间布置来吸收弯曲变形引起的弹性反作用力。柔性电路板(200)构成为包括被分为分支延伸连接部(203b)和主延伸连接部(203a)的延伸连接部(203),在将分支延伸连接部折叠成与主延伸连接部重合的状态下,延伸连接部(203)构成为包括:从摄像元件安装部(201)出发沿X-Y面延伸的第一延伸部(E1)、沿Z轴延伸的第二延伸部(E2)、平行X-Y平面延伸的第三延伸部(E3)、沿Z轴与第二延伸部相反延伸的第四延伸部(E4)、平行X-Y平面延伸且终端与处理电路连接部(202)连接的第五延伸部(E5)。

Description

柔性电路板、摄像装置、摄影光学装置以及电子仪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于受摄像装置主机可动支持的摄像元件和用于处理该摄像元件发送的信号的处理电路之间的柔性电路板、以及拍摄被摄体图像的摄像装置,该摄像装置使得被摄体光学图像在摄像元件上成像,该摄像元件基于光学图像生成图像数据。本发明尤其涉及,具有补偿摄像时发生抖动的抖动补偿功能的摄像装置、摄影光学装置以及搭载此类摄影光学装置的电子仪器,该抖动补偿功能是指用摄像元件追踪抖动等引起被摄体光学图像移动来进行抖动补偿的功能。
背景技术
现有摄影装置一般通过在生成图像数据的摄像元件上形成被摄体的光学图像来拍摄被摄体图像。这样的摄影装置中通常具备抖动补偿机构,用以补偿摄影者拍摄时手抖动造成的图像晃动。在现有技术中,这类抖动补偿机构中的摄像元件被载置在可在垂直于摄影光轴的平面内移动的平台上,用抖动检测传感器检测摄像装置的因抖动而发生的倾斜,并用设于主机筐体内部并包括运算处理装置等在内的处理电路,来控制摄像元件追踪因抖动引起的被摄体的移动,从而补偿抖动。上述机构通常被称之为传感器移动方式抖动补偿机构。
摄像装置通过实行上述摄像元件移动控制,即以传感器移动方式来补偿抖动,在具有该抖动补偿功能的摄像装置中,为了发挥良好的补偿功能,用轴等来可滑动地支持搭载摄像元件的载置平台,并且使用能够变形的柔性印刷电路板(以下简称为柔性电路板)来电连接摄像元件和处理电路,收发其间的信号,以维持摄像元件的移动控制性能。换言之,在摄像元件移动时,利用柔性电路板的挠性来吸收作为固定一方的处理电路所发生的反作用力,避免摄像元件动作受到该固定一方的干扰,避免控制受到妨碍。
换言之,上述传感器移动方式抖动补偿机构在控制载置摄像元件的载置平台移动的抖动补偿过程中,要求该载置平台在动作时不发生抵抗,才能实现良好的抖动补偿。
但是,用柔性电路板来电连接摄像元件和运算处理装置时,抖动补偿使得摄像元件与处理电路之间发生相对位置变化,随着该位置变化,柔性电路板中发生弯曲变形并产生与该弯曲变形成比例的弹性反作用力,该弹性反作用力成为控制载置平台移动时的动作负载阻抗,有碍于抖动补偿。
为了减小该柔性电路板弯曲变形的弹性反作用力,通常采用加长柔性电路板的弯曲变形部的方法,来吸收弯曲变形,降低弹性反作用力。对此需要有与载置平台移动量成比例的柔性电路板的设置空间。
另外,抖动补偿时,载置平台的移动量与摄影透镜的变倍比成比例,而近年来,为了提高变倍比,要求进一步扩大柔性电路板的设置空间。
此外,目前逐渐普及用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图像传感器作为摄影装置中的摄像元件。CMOS图象传感器与以往常的CCD(电荷耦接元件)图象传感器相比,需要较多的信号传送电路,为此,进一步要求用于连接于摄像元件与包含运算处理装置等在内的处理电路之间来收发信号的柔性电路板中可具备更多的信号电路,并且要求进一步加宽该信号电路的宽度。
在现有技术中,例如专利文献1(JP特开2008-241848号公报)和专利文献2(JP特开2007-114485号公报)公开了关于上述传感器移动方式抖动补偿机构。
专利文献1公开的技术方案的目的在于吸收抖动补偿时载置平台位置变动造成柔性电路板弯曲变形所带来的弹性反作用力,该方案将柔性电路板构成为具备以下四个面,即第一面,在X轴方向延伸;第二面,略以直角弯曲第一面端部,以直角连接在第一面上,并在Y轴方向延伸;第三面,略以直角弯曲第二面端部,以直角连接在第一面上,其延伸方向与第二面延伸方向平行;以及,第四面,向离开第一面方向略以直角弯曲第三面端部,并大致平行沿着Y轴方向延伸的第一面。
专利文献2以构成节省占有空间的柔性电路板布置为目的,在柔性电路板中设置分歧部,该分歧部折叠后形状大致相同。
在此参见图35~图37详细说明专利文献2公开的结构。图35是专利文献2公开的现有柔性电路板结构的斜视图。图36是图35所示的柔性电路板展开后的形状的示意图。其中,图36A显示完全展开时的形状,图36B显示其中一部分被折叠重合时的状态。图37显示图35的柔性电路板被安装到摄影装置中的状态。在图35和图37中,以Z方向作为光轴方向,并以X-Y平面作为垂直于光轴的平面,该X-Y平面为摄像元件的受光面,受光面上横向(水平)以及纵向(垂直)分别为X轴方向和Y轴方向。
如图35所示,柔性电路板FB包括:第一面SP1,从安装摄像元件SD的摄像元件安装部SM出发,沿着摄像元件SD的受光面即平行于X-Y平面的安装面延伸;第二面SP2,在第一面SP1端部略以直角弯折后平行于X-Z平面延伸;第三面SP3,在第二面SP2端部略以直角弯折后平行于X-Y平面延伸;第四面SP4,在第三面SP3端部略以直角弯折后平行于Y-Z平面延伸;第五面SP5,在第四面SP4端部略以直角弯折后,平行于X-Y平面且与第一面SP1基本上在同一平面上延伸;以及,处理电路连接部CC,连接第五面SP5,同时连接到包括运算处理装置等在内的处理电路上。图35所示的柔性电路板FB中的第一面SP1中的一部分、第二面SP2、第三面SP3、第四面SP4、以及第五面SP5中的一部分均折叠并部分重合,构成分歧形成的柔性电路板。
如图36A的展开图所示,图35所示的柔性电路板FB构成为其中一部分相对于折线F对称分歧。也就是说,以折线F为对称中心的轴线,分歧形成对称于主部的折叠重合部,该主部包括第一面SP1中的SP1a、第二面SP2中的SP2a、第三面SP3中的SP3a、第四面SP4中的SP4a、以及第五面SP5中的SP5a,该折叠重合部包括第一面SP1中的SP1b、第二面SP2中的SP2b、第三面SP3中的SP3b、第四面SP4中的SP4b、以及第五面SP5中的SP5b,沿着弯折线F折叠并如图36B所示地重合分歧部分,从而构成图35所示的呈曲折形状的柔性电路板。如图37所示,图35示出的呈曲折形状的柔性电路板FB被安装于摄像装置的摄像元件SD与处理电路之间。
此时,柔性电路板FB如图36所示,其中一部分沿着弯折线F折叠并重合,从而缩短了安装时柔性电路板FB的宽度。在进行抖动补偿时,针对摄像元件SD向X方向摇动,柔性电路板FB中的第四面SP4发生弹性变形,吸收此时的位置变动,而针对摄像元件SD向Y方向摇动,则由柔性电路板FB中的第二面S2发生弹性变形,吸收此时的位置变动。
但是,上述专利文献2公开的结构中如图37所示,柔性电路板被设置在摄像装置主机框体的角部,因而第二面SP2在图示X方向上的大小以及第四面SP4在图示Y方向上的大小在设计上受到约束。为此,在用CMOS图象传感器作为摄像元件SD以取代CCD图象传感器时,或者在增加载置平台位置检测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等的情况下需要增加信号路线时,无法采用与图35~图37相同的结构。
另一方面,从抖动补偿形成的提高和摄影装置小型化的观点出发,需要减轻抖动补偿时作用于载置平台的动作负荷、并节省柔性电路板的设置空间。然而,因柔性电路板弯曲变形而发生的弹性反作用力以及柔性电路板的设置空间等都对摄影装置抖动补偿性能的提高和摄影装置小型化起到约制作用。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完成了以下技术方案,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柔性电路板,该柔性电路板即便是在信号电路数量增加而不得不加大柔性电路板实质性宽度的情况下,也能够以节省占有空间的布置来有效吸收柔性电路板弯曲变形所引起的弹性反作用力。进而,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使用该柔性电路板的摄像装置、摄影光学装置以及电子设备。具体如下。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柔性电路基板,该柔性电路基板即便是在以其连接的摄像元件和处理电路之间的连接信号电路数量较多的情况下,也能够针对位于平行于成像面的平面上的摄像元件的移动,有效吸收该移动造成该摄像元件与处理电路之间发生柔性电路板弯曲变形所带来的弹性反作用力。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该柔性电路基板尤其针对位于平行于成像面的平面上的摄像元件发生各个方向的移动,能够进一步有效吸收该移动造成该摄像元件与处理电路之间发生柔性电路板弯曲变形所带来的弹性反作用力。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该柔性电路基板尤其在以其连接的摄像元件和处理电路之间的连接信号电路数量较多的情况下,能够针对位于平行于成像面的平面上的摄像元件的移动,有效吸收该移动造成该摄像元件与处理电路之间发生柔性电路板弯曲变形所带来的弹性反作用力。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在于,该柔性电路基板尤其针对位于平行于成像面的平面上的摄像元件发生各个方向的移动,能够有效吸收该移动造成该摄像元件与处理电路之间发生柔性电路板弯曲变形所带来的弹性反作用力。
本发明的第五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摄影装置,尤其是在以柔性电路板连接的摄像元件和处理电路之间的连接信号电路数量较多的情况下,该摄像装置能够针对位于平行于成像面的平面上的摄像元件的移动,用其具有的柔性电路基板来有效吸收该移动造成该摄像元件与处理电路之间发生柔性电路板弯曲变形所带来的弹性反作用力。
本发明的第六个目的在于,尤其在移动摄像元件来进行抖动补偿时,该摄像装置能够有效吸收该移动造成该摄像元件与处理电路之间发生柔性电路板弯曲变形所带来的弹性反作用力。
本发明的第七个目的在于,尤其在摄像元件受到载置平台支持并在X-Y平面上移动时,该摄像装置能够有效控制摄像元件的驱动。
本发明的第八个目的在于,尤其是在以柔性电路板连接的摄像元件和处理电路之间的连接信号电路数量较多的情况下,该摄影光学装置能够针对位于平行于成像面的平面上的摄像元件的移动,用其具有的柔性电路基板来有效吸收该移动造成该摄像元件与处理电路之间发生柔性电路板弯曲变形所带来的弹性反作用力。
本发明的第九个目的在于,尤其在具备摄影光学装置的电子设备中,能够有效控制摄像元件的驱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1)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一种柔性电路板,其用于受到摄像装置主机可动支持的摄像元件、与处理该摄像元件发送的信号的处理电路之间的连接,其特征在于,当设定以Z轴方向为摄影光轴,并且以垂直于该Z轴方向的平面为X-Y平面时,该柔性电路板至少包括以下部分:摄像元件安装部,其设置在X-Y平面上,用于安装所述摄像元件;处理电路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处理电路,以及,连接延伸部,其中包括:主延伸连接部,连接于所述摄像元件安装部和所述处理电路连接部之间;分支延伸连接部,具有与所述主延伸连接部轴线对称的形状,并以对称轴线为中心从该主延伸部对称分歧;以及,结合连接部,用于在以所述对称轴线为中心,将所述分支延伸连接部180°对称折叠成与所述主延伸连接部重合时,结合连接该分支延伸连接部和该主延伸连接部。
(2)本发明还提供根据(1)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延伸连接部与所述分支延伸连接部重叠状态下,该柔性电路板的一端端部连接所述摄像元件安装部和所述处理电路连接部的其中的一方,另一端端部连接连接所述摄像元件安装部和所述处理电路连接部的其中的另一方,所述连接延伸部包括以下部分:第一延伸部,从所述一端端部出发,在所述X-Y平面上延伸;第二延伸部,与所述第一延伸部相连,且与该第一延伸部之间形成直角,而且在所述Z轴方向上延伸;第三延伸部,与所述第二延伸部相连,且与该第二延伸部之间形成直角,而且在平行于所述X-Y平面的方向上延伸;第四延伸部,与所述第三延伸部相连,且与该第三延伸部之间形成直角,而且沿着所述Z轴方向向着与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延伸方向相反方向延伸;第五延伸部,与所述第四延伸部相连,且与该第四延伸部之间形成直角,而且在平行于所述X-Y平面的方向上延伸,其延伸终端与所述另一端端部相连接。
(3)本发明还提供根据(2)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延伸连接部以及所述分支延伸连接部中的至少一方被分歧,形成为第一延伸连接部和第二延伸连接部,该第一延伸连接部和该第二延伸连接部在被折叠并重合时成为相同形状,在折叠并重合该第一延伸连接部和该第二延伸连接部之后进一步折叠并重合所述主延伸连接部和所述分支延伸连接部的状态下,所述延伸连接部被形成为包括所述第一延伸部至所述第五延伸部或者包括所述第一延伸部至所述第四延伸部。
(4)本发明还提供根据(1)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延伸连接部与所述分支延伸连接部重叠状态下,该柔性电路板的一端端部连接所述摄像元件安装部和所述处理电路连接部的其中的一方,另一端端部连接连接所述摄像元件安装部和所述处理电路连接部的其中的另一方,所述连接延伸部包括以下部分:第一延伸部,从所述一端端部出发,在所述X-Y平面上延伸;第二延伸部,与所述第一延伸部相连,且与该第一延伸部之间形成直角,而且在所述Z轴方向上延伸;第三延伸部,与所述第二延伸部相连,且与该第二延伸部之间形成直角,而且沿着所述Z轴方向向着与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延伸方向相反方向延伸;第四延伸部,与所述第三延伸部相连,且与该第三延伸部之间形成直角,而且在平行于所述X-Y平面的方向上延伸,其延伸终端与所述另一端端部相连接。
(5)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柔性电路板。
(6)本发明还提供根据(5)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抖动检测机构,该抖动检测机构用于检测该摄像装置的机体发生的抖动,并根据检测到的抖动检测信息,来计算被摄体的像从所述Z轴与所述X-Y平面的交点开始发生的移动量,并以该移动量为目标值来移动所述摄像元件,追踪抖动带来的所述被摄体的像的移动。
(7)本发明还提供根据(5)或(6)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抖动补偿机构具有载置平台,用于搭载所述摄像元件,通过该载置平台在所述X-Y平面内的移动,来使得所述摄像元件在该X-Y平面内移动。
(8)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一种摄影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5)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摄像装置。
(9)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8)所述的摄影光学装置。
上述本发明的柔性电路板的效果在于,即便是在信号电路数量增加而不得不加大柔性电路板实质性宽度的情况下,也能够以节省占有空间的布置来有效吸收柔性电路板弯曲变形所引起的弹性反作用力。详细如下。
即根据本发明(1),柔性电路板用于受到摄像装置主机可动支持的摄像元件、与处理该摄像元件发送的信号的处理电路之间的连接,其特征在于,当设定以Z轴方向为摄影光轴,并且以垂直于该Z轴方向的平面为X-Y平面时,该柔性电路板至少包括以下部分:摄像元件安装部,其设置在X-Y平面上,用于安装所述摄像元件;处理电路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处理电路,以及,连接延伸部,其中包括:主延伸连接部,连接于所述摄像元件安装部和所述处理电路连接部之间;分支延伸连接部,具有与所述主延伸连接部轴线对称的形状,并以对称轴线为中心从该主延伸部对称分歧;以及,结合连接部,用于在以所述对称轴线为中心,将所述分支延伸连接部180°对称折叠成与所述主延伸连接部重合时,结合连接该分支延伸连接部和该主延伸连接部。。为此,该柔性电路基板即便是在以其连接的摄像元件和处理电路之间的连接信号电路数量较多的情况下,也能够针对位于平行于成像面的平面上的摄像元件的移动,有效吸收该移动造成该摄像元件与处理电路之间发生柔性电路板弯曲变形所带来的弹性反作用力。
[0016]
根据基于(1)的本发明(2),柔性电路板的特征还在于,在所述主延伸连接部与所述分支延伸连接部重叠状态下,该柔性电路板的一端端部连接所述摄像元件安装部和所述处理电路连接部的其中的一方,另一端端部连接连接所述摄像元件安装部和所述处理电路连接部的其中的另一方,所述连接延伸部包括以下部分:第一延伸部,从所述一端端部出发,在所述X-Y平面上延伸;第二延伸部,与所述第一延伸部相连,且与该第一延伸部之间形成直角,而且在所述Z轴方向上延伸;第三延伸部,与所述第二延伸部相连,且与该第二延伸部之间形成直角,而且在平行于所述X-Y平面的方向上延伸;第四延伸部,与所述第三延伸部相连,且与该第三延伸部之间形成直角,而且沿着所述Z轴方向向着与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延伸方向相反方向延伸;第五延伸部,与所述第四延伸部相连,且与该第四延伸部之间形成直角,而且在平行于所述X-Y平面的方向上延伸,其延伸终端与所述另一端端部相连接。为此,该柔性电路基板尤其针对位于平行于成像面的平面上的摄像元件发生各个方向的移动,能够进一步有效吸收该移动造成该摄像元件与处理电路之间发生柔性电路板弯曲变形所带来的弹性反作用力。
根据基于(2)的本发明(3),柔性电路板的特征还在于,所述主延伸连接部以及所述分支延伸连接部中的至少一方被分歧,形成为第一延伸连接部和第二延伸连接部,该第一延伸连接部和该第二延伸连接部在被折叠并重合时成为相同形状,在折叠并重合该第一延伸连接部和该第二延伸连接部之后进一步折叠并重合所述主延伸连接部和所述分支延伸连接部的状态下,所述延伸连接部被形成为包括所述第一延伸部至所述第五延伸部或者包括所述第一延伸部至所述第四延伸部。。为此,该柔性电路基板尤其在以其连接的摄像元件和处理电路之间的连接信号电路数量较多的情况下,能够针对位于平行于成像面的平面上的摄像元件的移动,有效吸收该移动造成该摄像元件与处理电路之间发生柔性电路板弯曲变形所带来的弹性反作用力。
根据基于(1)所述的本发明(4),柔性电路板的特征还在于,在所述主延伸连接部与所述分支延伸连接部重叠状态下,该柔性电路板的一端端部连接所述摄像元件安装部和所述处理电路连接部的其中的一方,另一端端部连接连接所述摄像元件安装部和所述处理电路连接部的其中的另一方,所述连接延伸部包括以下部分:第一延伸部,从所述一端端部出发,在所述X-Y平面上延伸;第二延伸部,与所述第一延伸部相连,且与该第一延伸部之间形成直角,而且在所述Z轴方向上延伸;第三延伸部,与所述第二延伸部相连,且与该第二延伸部之间形成直角,而且沿着所述Z轴方向向着与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延伸方向相反方向延伸;第四延伸部,与所述第三延伸部相连,且与该第三延伸部之间形成直角,而且在平行于所述X-Y平面的方向上延伸,其延伸终端与所述另一端端部相连接。。为此,该柔性电路板即便是在信号电路数量增加而不得不加大柔性电路板实质性宽度的情况下,也能够以节省占有空间的布置来有效吸收柔性电路板弯曲变形所引起的弹性反作用力。
根据本发明(5),摄像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柔性电路板。为此,在具有柔性电路板的摄像装置中尤其能够有效控制摄像元件的驱动。
根据基于(5)的本发明(6),摄像装置的特征还在于,具备抖动检测机构,该抖动检测机构用于检测该摄像装置的机体发生的抖动,并根据检测到的抖动检测信息,来计算被摄体的像从所述Z轴与所述X-Y平面的交点开始发生的移动量,并以该移动量为目标值来移动所述摄像元件,追踪抖动带来的所述被摄体的像的移动。为此,该摄像装置尤其在移动摄像元件来进行抖动补偿时,能够有效吸收该移动造成该摄像元件与处理电路之间发生柔性电路板弯曲变形所带来的弹性反作用力。
根据基于(5)或(6)的本发明(7),摄像装置的特征还在于,所述抖动补偿机构具有载置平台,用于搭载所述摄像元件,通过该载置平台在所述X-Y平面内的移动,来使得所述摄像元件在该X-Y平面内移动。为此,该摄像装置尤其在摄像元件受到载置平台支持并在X-Y平面上移动时,能够有效控制摄像元件的驱动。
根据本发明(8),摄影光学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5)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摄像装置。为此,在具备摄像装置的摄影光学装置中,尤其能够有效控制摄像元件的驱动。
根据本发明(9),电子设备特征在于,具备(8)所述的摄影光学装置。为此,在具备摄影光学装置的电子设备中,尤其能够有效控制摄像元件的驱动。
附图说明
图1是一数码相机的正视图,该数码像机为一例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的包括摄影光学装置在内的摄像装置。
图2是图1所示数码像机的后视图。
图3是图1所示数码像机的俯视图。
图4是图1所示数码相机系统电路结构的模块图。
图5是图1所示数码像机的一般动作流程图。
图6A和图6B是图1所示数码像机抖动补偿原理的示意图,其中图6A是数码像机呈倾斜状态的示意图,图6B是该数码像机的拍摄透镜和摄像元件的摄像面之间关系的示意图。
图7是图1所示数码像机镜筒的固定部分的正视图。
图8是图7所示固定部分的纵截面图。
图9A和图9B是图7所示固定部分的后视图,其中图9A显示安装柔性电路板之前的状态,图9B显示安装了柔性电路板之后的状态。
图10是分解显示图1所示数码相机的摄像元件平台的立体图。
图11是沿着图9B中的II-II线的截面图。
图12A和图12B是图1所示数码像机的原点位置强制保持机构的要部显示图,其中图12A显示摄像元件平台、步进马达、以及转换机构之间的连接关系,图12B放大显示该转换机构中的一部分。
图13A~13E是图1所示数码像机中的传动齿轮的凸槽的示意图。其中图13A是传动齿轮的俯视图,图13B是一部分沿着图13A中的锁线的截面图,图13C是偏心销沿着凸槽的倾斜面滑动且传动齿轮被推往基体部件的状态的示意图,图13D显示偏心销到达凸轮的顶部平坦部且传动齿轮受到最大推动时的状态,图13E显示偏心销通过绝壁到达谷底平坦部,且传动齿轮被按压到最下面时的状态。
图14是图12A所示压销与凹部的结合状态的截面图,其中,图14A放大显示压销紧贴凹部内壁嵌入凹部的状态,图14B放大显示压销离开凹部内壁的状态。
图15是图1所示数码像机中的柔性电路板在被折叠之前的展开图。
图16是图15所示柔性电路板的主延伸连接部部分折叠状态的示意图。
图17是图16所示柔性电路板的主延伸连接部与分支延伸连接部重叠状态的示意图。
图18是图17所示柔性电路板安装时的折叠状态的示意图。
图19是在图18所示的重合状态下折叠柔性电路板与固定筒部分之间设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20是用于具有抖动补偿功能的数码像机中有关第二实施方式的柔性电路板在被折叠之前的展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21是图20所示的柔性电路板中主延伸连接部与分支延伸连接部折叠状态的示意图。
图22是图21所示呈重叠状态的柔性电路板在组装时的弯折状态的斜视图。
图23是从与图22的观察方向相反方向观察图22所示的呈弯折状态的柔性电路板的斜视图。
图24是图1所示数码像机的原点位置强制保持控制电路的模块图。
图25是图1所示数码像机的抖动补偿机构中实行原点位置强制保持机构的一例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26是图1所示数码像机的抖动检测电路的电路图。
图27是图1所示数码像机的一例抖动补偿控制电路的电路图。
图28是图1所示数码像机中进行误差补偿设定处理的一例流程图。
图29是图1所示数码像机中抖动补偿控制电路进行处理的一例流程图。
图30是图27所示反馈电路的变形例的电路图。
图31是图1所示数码像机的抖动补偿处理流程图。
图32是图1所示数码像机在两次按动时的抖动补偿处理的一例动作时刻图。
图33是图1所示数码像机的一例解除手动补偿处理的动作时刻图。
图34是直接按动时的抖动补偿处理的一例动作时刻图。
图35是模式性显示现有数码像机中的柔性电路板弯折设置结构的斜视图。
图36A和图36B是模式性显示图35的柔性电路板展开后的形状的示意图。其中,图36A是柔性电路板弯折前的形状,图36B是柔性电路板中一部分被折叠重合时的弯折前状态。
图37是从数码像机背后观察时看到的图35的柔性电路板被安装到数码像机中的状态的示意图。
1副LCD(液晶显示器),2存储卡/电池装填部盖,3曝光发光部,4光学取景器,5测距单元,6遥控器受光部,7镜筒单元,8自动聚焦(AF)-发光二极管(LED),9曝光LED,10液晶(LCD)显示屏,11基体部件,13X方向平台,14Y方向平台,15载置平台,19保护板,20输出轴,21输出齿轮,22转换齿轮,23传动齿轮,24往复运动轴,25作用力施加线圈弹簧,26强制按压板,27弹簧接受部件,28、29支承部,31凸槽,32偏心销,33压销,34扭转弹簧,35吸引棒,71变焦光学系统,72聚焦光学系统,73光圈单元,74快门单元,75马达驱动器,101摄像元件,102F/E部(前端部),103SDRAM,104处理器,107RAM,108ROM,109副CPU,110LCD显示屏,111副LCD驱动器,113报警器,114曝光电路,117LCD驱动器,118录像放大器,119录像连接器,122USB连接器,200、300柔性电路板,201、301摄像元件连接部,202、302处理电路连接部,203、303延伸连接部,203a、303a主延伸连接部,203a1第一延伸连接部,203a2第二延伸连接部,203b分支延伸连接部,1021相关二重取样部(CDS),1022自动增益控制部(AGC),1023A/D转换部,1024时钟发生器,1041第一摄像信号处理模块,1042第二摄像信号处理模块,1043CPU模块,1044局域SRAM,1045USB模块,1046串接模块,1047JPEG编解码器(CODEC)模块,1048数据容量调整模块,1049录像信号显示模块,1151声音记录电路,1152麦克风扩音器,1153麦克风,1161声音重放电路,1162音响扩音器,1163扬声器,10410存储卡控制器模块,10411A/D转换器,11a、11b定位突起,11c线圈安装突起,11d结合突起,13a、13b、14a、14b导轴,16a~16d永久磁铁,17a、17a’、17b、17b’被支承部,19a凹部,19b凹部内壁,24a台阶部,26a基端部,26b自由端部,26c导轴,31a谷底平坦部,31b顶部平坦部,31c倾斜面部,31d绝壁,31e倾斜开始位置,31f倾斜终端位置,33a外壁,34a(扭转弹簧34的)卷绕部,34b、34c(扭转弹簧34的)端部,71a变焦透镜,71b变焦马达,72a聚焦透镜,72b聚焦马达,73a光圈,74a机械快门,74b快门马达,1252a、1252b霍尔元件,E1、E1a、E1a1、E1a2、E1b、E1b1、E1b2、F1、F1a、F1b第一延伸部,E2、E1a、E2a1、E1a2、E1b、E1b1、E2b2、F2、F2a、F2b第二延伸部,E3、E3a、E3a1、E3a2、E3b、E3b1、E3b2、F3、F1a、F3b第三延伸部,E4、E4a、E14a1、E4a2、E4b、E4b1、E4b2、F4、F4a、F4b第四延伸部,E5、E5a、E5a1、E5a2、E5b、E5b1、E5b2、F5、F5a、F5b第五延伸部,MC存储卡,MD1,MD2线圈驱动器,IC1 A/D转换器,SW1~SW14操作部,SW1快门键,SW2模式转盘,SW3广角键,SW4望远键,SW5自拍键,SW6菜单键,SW7向上/曝光键,SW8向右键,SW9显示屏开关,SW10向下/微距开关,SW11向左/图像确认开关,SW12OK开关,SW13电源开关,SW14抖动补偿开关,STM1步进马达,COL1、COL1’、COL2、COL2’线圈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摄像装置,该摄像装置包括摄影光学装置在内。
本发明有关柔性电路板的改良,该柔性电路板用于其移动受到具有抖动补偿功能的摄像装置中的抖动补偿机构控制的摄像元件与包括运算处理装置等在内的处理电路之间的电连接。而且,对电连接该摄像元件和处理电路的柔性电路板进行分歧,并通过折叠重合,来减小柔性电路板的宽度,以该折叠状态形成的柔性电路板的特征在于,能够以较小设置空间来吸收抖动补偿时因柔性单路板的弯曲变形而发生的弹性反作用力。
以下利用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上述特征。
数码相机的一般构成
图1~图4显示具有抖动补偿功能的数码相机的结构,该数码像机为本发明涉及的摄像装置的实施方式之一。其中,图1是从被摄体观察数码相机时的正视图。图2是图1所示数码像机的后视图。图3是图1所示数码像机的俯视图。图4是图1所示数码相机系统结构的模块图。
如图1~图3所示,数码相机机体的上表面部分设有快门健SW1、模式转盘SW2以及副LCD(液晶显示器)1。
机体前面设有闪光灯发光部3、测距单元5、遥控受光部6以及镜筒组件7。光学取景器4的对物面位于该机体正面部分。镜筒组件7中内藏摄影镜片,该镜筒组件7的对物面也位于机体正面一方。
机体背面部分设有电源开关SW13、LCD显示屏110、自动聚焦(AF)-发光二极管(LED)8、曝光LED9、广角键SW3、望远键SW4、自拍键SW5、菜单键SW6、向上/曝光键SW7、向右键SW8、显示屏开关SW9、向下/微距开关SW10、向左/图像确认开关SW11、OK开关SW12以及抖动补偿开关SW14。
光学取景器4的主要部分安装在机体内,接眼表面位于机体背面上。
机体侧面设有存储卡/电池装填部的盖2。
上述各个部分的一般功能及作用众所周知,在此省略详细说明。以下说明机体内部收纳的数码相机内部处理电路中的系统结构。
如图4所示,处理器104为处理电路的运算处理装置,实行数码相机的各种处理。处理器104包括模拟/数字(A/D)转换器10411、第一摄影信号处理模块1041、第二摄影信号处理模块1042、中央处理单元(CPU)1043、局部静止存取存储器(SRAM)1044、USB(通用串行总线)模块1045、串行模块1046、JPEG(联合图像专家小组规格)编解码器(CODEC)模块1047、数据容量调整(RESIZE)模块1048、录像信号显示模块1049以及存储卡控制器模块10410,这些模块通过总线互相连接。
处理器104通过总线连接S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103。该SDRAM103中存放图像数据经过白平衡或γ处理的RGB原始数据即RAW-RGB图像数据、用于转换为YUV的辉度/色差数据的YUV图像数据以及以JPEG方式压缩的JPEG图像数据等图像数据。
处理器104通过总线连接随机存取存储器(RAM)107、内藏存储器120以及只读存储器(ROM)108。内藏存储器120用于在存储卡插槽121中没有插入存储卡MC时存放拍摄了的图像数据,ROM108中写入控制程序以及各种参数等。电源开关SW13接通后,控制程序被下载到处理器104的主存储器,处理器104按照该控制程序来控制各个部分的动作。除主存储器以外,控制程序还可以下载到RAM107、局部SRAM1044、以及CPU模块1043内藏存储器。在控制中,控制数据以及参数等被一时性地保存到RAM107等中。
镜筒组件7包括以下元件:变焦光学系统,其中包括变焦透镜71a以及变焦马达;聚焦光学系统,其中包括聚焦透镜72a以及聚焦马达72b;光圈单元73,其中包括光圈73a以及光圈马达73b;以及,快门单元74,其中包括机械快门74a以及快门马达74b。镜筒组件7中具有镜筒,该镜筒中收纳变焦透镜71a、聚焦透镜72a、光圈73a以及机械快门74a。
变焦马达71b、聚焦马达72b、光圈马达73b以及快门马达74b分别驱动变焦光学系统71、聚焦光学系统72、光圈单元73以及快门单元74。各台马达的驱动受马达驱动器75控制,而该马达驱动器75受到处理器104中的CPU模块1043的控制。
通过镜筒组件7的变焦透镜71a以及聚焦透镜72a,被摄体在例如以CMOS固体摄像元件形成的摄像元件101的受光面上成像,摄像元件101将被摄体的光学像转换为电图像信号,并将该电图像信号送往F/E部(前端部)102。F/E部102例如可以形成为集成电路(IC),其中包括:相关二重取样部(CDS)1021,用于去除图像噪音;自动增益控制部(AGC)1022,用于自动增益控制;以及,A/D转换部1023,实行模拟/数字的转换。F/E部102对图像信号实行规定处理,并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送往处理器104的第一摄像信号处理模块1041。
这些信号控制处理借助于处理器的第一摄像信号处理模块1041输出的垂直驱动信号VD·水平驱动信号HD,并通过时钟发生器(TG)1024实行。TG1024根据垂直驱动信号VD·水平驱动信号HD生成驱动时刻信号。
第一摄像信号处理模块1041对来自摄像元件101并经由F/E部102输入的数字图像数据实行白平衡调整设定或γ调整设定,同时,输出垂直驱动信号VD和水平驱动信号HD。第二摄像信号处理模块1042通过对数字图像数据施加滤波处理来实行辉度数据·色差数据的转换。CPU模块1043根据遥控受光部6或操作部SW1~SW14的输入信号,并按照ROM108中的控制程序,控制数码像机中各个部分如马达驱动器75或摄像元件101等的动作。局域SRAM1044用于暂时保存CPU模块1043进行控制所需要的数据等。USB模块1045利用USB接口与PC等外部设备实行通信处理。串接模块1046按照RS-232C规格等串行规格与PC等外部设备实行通信处理。JPEG编解码器模块1047按照JPEG规格的压缩方式实行数据的压缩·展开。数据容量调整模块1048用插值处理等对图像数据进行放大/缩小处理。录像信号显示模块1049实行转换图像数据并生成录像信号的处理,用以在LCD显示屏110或电视机等外部显示设备上显示图像数据。存储卡控制模块10410实行存储卡MC的写入/读取控制,用以记录拍摄了的图像数据。
处理器104的CPU模块1043还控制声音记录电路1151实行声音记录动作。声音记录电路1151按照指令动作,记录用麦克风1153检测到的、并被转换为电信号、进而经麦克风扩音器1152放大的声音信号。CPU模块1043还控制声音重放电路1161的动作。声音重放电路1161按照指令动作,用音响扩音器1162适当放大保存在存储器中的声音信号,并用扬声器1163进行重放。进而,CPU模块1043还控制闪光灯电路114,使得闪光灯发光部3发射照明光。CPU模块1043还控制测距单元5测定被摄体距离。
CPU模块1043还与副CPU109相连接,该副CPU109通过副LCD驱动器111控制副LCD1的显示。进而,副CPU109连接AF-LED8、闪光灯LED9、遥控受光部6、包含各种操作键SW1~SW14在内的操作部以及报警器113。
USB模块1045连接USB连接器122,串行模块1046经由串行驱动器1231连接RS-232C规格等串行连接器1232。录像信号显示模块1049经由LCD驱动器117连接LCD显示屏110,同时还经由录像放大器118连接到录像连接器119上,该录像放大器118将录像信号显示模块1049输出的录像信号转换为例如75Ω阻抗的录像输出,该录像连接器119用于连接数码像机和电视机等外部显示设备。存储卡控制器模块10410连接存储卡插槽121,控制插在该存储卡插槽121中的存储卡MC的写入/读取。
LCD驱动器117将录像信号显示模块1049输出的录像信号转换为可在LCD显示屏110上显示的信号,并驱动LCD显示屏进行显示。LCD显示屏110用于摄影前被摄体的状态监视、摄影图像的确认以及存储卡MC或内藏存储器120中保存的图像数据的显示。
数码像机中设有作为镜筒单元7的一部分的固定筒。摄像元件平台1251可在该固定筒中沿着X-Y方向移动。摄像元件101中搭载构成抖动补偿机构的摄像元件平台1251,关于摄像元件平台1251的详细的机械结构将在以下叙述。摄像元件平台1251受到执行器1255驱动,该执行器1255的驱动则受到驱动器1254的控制。该驱动器1254包括线圈驱动器MD1和MD2。该驱动器1254连接A/D转换器IC1,该A/D转换器IC1连接ROM108,由ROM108向A/D转换器IC1提供控制数据。
固定筒中设有原点位置强制保持机构1263,该原点位置强制保持机构1263在抖动补偿开关SW14关闭、电源开关SW13关闭时将摄像元件平台1251保持在中央位置,并受作为执行器的步进马达STM1的控制,该步进马达STM1受驱动器1261驱动。来自ROM108的控制数据被输入驱动马达1261之中。
摄像元件平台1251上安装位置检测元件1252。该位置检测元件1252的检测输出被输入运算放大器1253,经放大后输入A/D转换器10411。机体一方设有陀螺仪传感器1241,能够检测到X方向和Y方向的转动,该陀螺仪传感器1241检测到的输出经由具有包含低通滤波器(LPF)功能的放大器机LPF放大器1242被输入到A/D转换器10411。
下面参考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数码像机的常规动作概要。
将模式转盘SW2设定为拍摄模式后,数码像机仪拍摄模式启动。而如果将模式转盘SW2设为重放模式,则数码像机以重放模式启动。处理器104判读模式转盘SW2的设定是拍摄模式还是重放模式(S1)。
而后,处理器104控制马达驱动器75,使镜筒单元7中的各个透镜移动到能够进行拍摄的位置。进而,处理器104接通摄像元件101、F/E部102以及LCD显示屏110等各个电路的电源,并开始动作。各路电路电源接通之后以拍摄模式开始动作。
在拍摄模式中,入射摄像元件101的光学像通过各个透镜系统后受到光电转换,作为红(R)、绿(G)以及兰(B)的模拟信号,并被送往CDS电路1021以及A/D转换器1023。A/D转换器1023将输入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该数字信号被处理器104内的第二摄像信号处理模块1042的YUV(辉度·色差信号)转换功能而被转换为YUV数据,并写入帧存储器的SDRAM103。
处理器104的CPU模块1043读取上述YUV信号,并经由录像信号显示模块1049送往外部电视或LCD显示屏110,显示拍摄图像。该处理以1/30秒的间隔实行,因而,每隔1/30秒,处于拍摄模式的电子显示屏便更新显示。也就是实行监控处理(S2)。而后,判断模式转盘SW2的设定是否被更改(S3),如果模式转盘SW2保持原状,则根据快门键SW1的操作实行拍摄处理(S4)。
在步骤S1中,如果判断结果为重放模式,处理器104在LCD显示屏110上显示结束拍摄的图像(S5)。而后,处理器104判断模式转盘SW2的设定是否被更改(S6)。如果模式转盘SW2的设定发生更改,则转入步骤S1,而如果保持原有设定,则反复实行步骤S5。
抖动补偿原理
图6是用于说明数码像机抖动补偿原理的示意图,其中图6A是数码像机从以实现表示的没有抖动状态变为以虚线显示的因抖动而呈倾斜状态的示意图,图6B是该数码像机的拍摄透镜和摄像元件101的摄像面之间关系的示意图。
设定当数码像机没有抖动时,摄像元件101的拍摄面位于中心P1,被摄体的像被投影到原点O。在此,因发生抖动,数码像机向θ(θx,θy)方向倾斜。为此,拍摄面移动到P2,被摄体的像也移动到O’。对此,将摄像面平行移动,向X方向移动dx,并向Y方向移动dy,从而使得被摄体的像回到原来的原点位置O。
抖动补偿机构的机械结构
图7是固定筒的正视图,图8是固定筒的纵截面图,图9是固定筒的后视图。图7~图9所示的固定筒10呈箱形,内部为收纳透镜镜筒的收纳空间。固定筒10被固定在数码像机的机体内部,并且与摄影光轴之间的位置关系保持一定。固定筒10的背面设有基本上呈矩形的板形基体部件11。固定筒10的内周壁面上设有螺旋体12,固定筒10至少缺少两个角部,其中之一的角部10a为下文中将要叙述的步进马达STM1的安装部,另一个角部10b为下文中将要叙述的柔性电路板200的弯折设置部位。
摄像元件平台1251被设置在基体部件11上。如图10分解显示,该摄像元件101大致包括呈框环形的X方向平台13、以及基本上呈矩形的Y方向平台14、以及搭载摄像元件101的载置平台15。
X方向平台13固定在基体部件11上。该X方向平台13上设有一对导轴13a、13b,该导轴13a和13b沿X方向延伸,并在Y方向上分开设置。X方向平台13上设有四个长方形永久磁铁16a~16d。该四个永久磁铁16a~16d以两个形成一对,其中一对永久磁铁16a、16b平行设置在X-Y平面内,并在Y方向分开。本实施方式中将一对导轴13a、13b分别贯穿于该一对永久磁铁16a、16b,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还可以将一对永久磁铁16a、16b设置为平行于一对导轴13a、13b。另一对永久磁铁16c、16d平行设置在X-Y平面内,并在X方向分开。
Y方向平台14上设有一对导轴14a、14b,该导轴14a和14b沿Y方向延伸,并在X方向上互相分开。该Y方向平台14上形成两对被支承部(17a、17a’)以及(17b、17b’),该两对被支承部之间在Y方向上互相分开,并各自包括两个被支承件17a、17a’和17b、17b’,各对中的被支承件之间在X方向分开并相对设置。被支承部(17a、17a’)和(17b、17b’)分别受到X方向平台13的一对导轴13a和13b支承,并可在该导轴13a、13b上滑动,从而使得Y方向平台14受到X方向的可动支持。
摄像元件101被固定在载置平台15上。载置平台15包括在X方向伸出的一对线圈安装板部15a、15b以及Y方向伸出的一对线圈安装板部15c、15d。摄像元件101被固定在该载置平台15的中心。载置平台15中形成两对在X方向相隔一间距的被支承部,各对中的被支承部在与摄像元件101的摄像面相同侧相对设置并在Y方向相隔一间距,各对被支承部可移动地受到Y方向平台14的一对导轴14a、14b支承,从而使整个载置平台15可在X-Y方向移动。为此,X方向平台13和Y方向平台14保持载置平台15,使载置平台15可沿着X-Y平面移动,起到导向平台的作用。X方向平台13被设置在固定筒10的基体部件11上,在主机箱体内相对于摄影光轴固定。
摄像元件101中位于摄像面相反一侧的面上设有保护板19。保护板19的中心形成锥形凹部19a。关于该凹部19a的功能将在以下叙述。
一对线圈安装板部15a、15b分别在各自的孔部中收纳并粘接呈扁平的涡卷形线圈部件COL1、COL1’。线圈部件COL1、COL1’之间串联。另一对线圈安装板部15c、15d各自的孔部中也收纳并粘接呈扁平的涡卷形线圈部件COL2、COL2’。线圈部件COL2、COL1’之间也连接为串联。
线圈部件COL1、COL1’分别与永久磁铁16c、16d相对设置,用于使摄像元件101向X方向移动。线圈部件COL2、COL2’分别与永久磁铁16a、16b相对设置,用于使摄像元件101向Y方向移动。为此,本实施方式中一对线圈部件COL1、COL1’起到第一线圈的作用,永久磁铁16c、16d起到第一永久磁铁的作用,而另一对线圈部件COL2、COL2’则起到第二线圈的作用,永久磁铁16a、16b起到第二永久磁铁的作用。
如图9所示,线圈部件COL1、COL1’中分别设有以磁性材料构成的吸引棒35,该吸引棒35沿X方向分别跨越线圈部件COL1、COL1’。为此,各根吸引棒35在Z轴方向上面向与线圈部件COL1、COL1’相对设置的永久磁铁16c、16d,并沿着X方向隔着摄像元件101形成为一对。本实施方式中分别将各根吸引棒35设置为横跨线圈部件COL1、COL1’的中心部分。
在此,用霍尔元件作为位置检测元件1252,在一对线圈安装板部15a、15b中的15b内设置霍尔元件1252a,同样在另一方的线圈安装板部15c、15d中的15d内设置霍尔元件1252b。
上述摄像元件101通过柔性电路板200电连接F/E部102(参见图4),霍尔元件1252a、1252b通过柔性电路板200电连接运算放大器1253,各个线圈部件COL1、COL1’、COL2、COL2’与线圈驱动器1254(参见图4)电连接。
如图11以及图12的放大显示中所示,原点位置强制保持机构1263(见图4)具备步进马达STM1。关于该步进马达STM1的驱动控制将在以下叙述,在此先行说明原点位置强制保持机构1263的机械结构。
如图7以及图11所示,步进马达STM1被是置于固定筒10的角部10a上。该步进马达STM1的输出轴20上设有输出齿轮21。固定筒10的角部10a上设置转换机构22,用于将转动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
转换机构22大致包括传动齿轮23、往复运动轴24、作用力施加线圈弹簧25、强制按压板26以及弹簧接受部件27。在固定筒10的角部10a上形成在Z轴方向上相隔一距离的一对支承部28、29。支承部28以马达安装板构成。往复运动轴24架设于支承部28与29之间并受到支承。传动齿轮23位于一对支承轴28、29之间,受到往复运动轴24的可转动支承,同时与输出齿轮21啮合。
往复运动轴24的一端贯穿支承部29达到基体部件11的背面。作用力施加线圈弹簧25被设置于弹簧接受部件27与支承部29之间,往复运动轴24受到作用力施加线圈弹簧25对其施加向着支承部28方向的作用力。在往复运动轴24上设有台阶部24a,该台阶部24a与传动齿轮23的轴孔端面结合。
如图13A~13E所示,传动齿轮23的一端端面上设有凸槽31。该凸槽31沿着传动齿轮23的周转方向延伸,包括谷底平坦部31a、顶部平坦部31b以及从谷底平坦部31a起连续上升到顶部平坦部31c的倾斜面部31c。该谷底平坦部31a与顶部平坦部31b之间构成为绝壁31d,该绝壁31d作为汇合壁,用于以下将要叙述的偏心销32沿着转动方向在此汇合。
偏心销32固定于支承部28,该偏心销32的前端接触凸槽31并在凸槽31上滑动。关于谷底平坦部31a的长度,即从绝壁31d到倾斜面部31c上开始倾斜的倾斜开始位置31e为止的转动方向上的长度,换算为步进马达ST M1的转动控制信号时,该长度相当于两个脉冲。
关于从倾斜面部31c的长度,即从倾斜开始位置31e开始、通过顶部平坦部31b、到达倾斜终端位置31f为止的沿转动方向的长度,换算为步进马达STM1的转动控制信号时,该长度相当于30个脉冲。
该倾斜终端位置31f关于顶部平坦部31b的长度,即从倾斜终端为止31f到绝壁31d之间的转动方向的长度,换算为步进马达STM1的转动控制信号时,该长度相当于三个脉冲。传动齿轮23一周转相当于步进马达STM1的35个脉冲,传动齿轮23转动一周,则往复运动轴24沿Z轴来回一次。
强制压板26位于基体部件11的背面。如图9所示,该强制压板26被构成为其基端部26a固定在往复运动轴24的一端,其长度向着摄像元件101的中心延伸。该强制压板26的自由端部26b上固定圆锥形的压销33。
在强制压板26长度方向中形成突出的导轴26c。
基体部件11上设有定位突起11a、11b、线圈安装突起11c以及结合突起11d。线圈安装突起11c上安装扭转弹簧34的卷绕部34a,该扭转弹簧34的一端端部34b连接于结合突起11d,而另一端34c则连接于导轴26c。基体部件11中设有引导导轴26c的未图示导孔。
强制压板26受到扭曲弹簧34的作用,在接触定位突起11a的同时随着往复运动轴24的往复运动而沿着Z方向接近或离开基体部件11。导轴26c起到使得强制压板26以稳定的姿势作往复运动的作用。
压销(嵌合突起)33嵌入保护板19中的凹部(嵌合孔)19a,用于以机械方式将载置平台5保持在原点位置上。如图14A放大所示,压销33的外壁33a紧贴保护板19的凹部内壁19b嵌入凹部,该状态相当于偏心销32的保持待机位置,而如图14B放大所示,压销33的外壁33a最离开保护板19的凹部内壁19b时,该状态对应于偏心销32的释放待机位置,偏心销32的保持待机位置也就是载置平台15的强制原点位置。
柔性电路板的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15~图18所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柔性电路板200包括摄像元件安装部201、处理电路连接部202以及延伸连接部203。延伸连接部203包括主延伸连接部203a和分支延伸连接部203b,主延伸连接部203a分支形成第一延伸连接部203a1和第二延伸连接部203a2。
图15是从背面观察摄像元件安装部201时的柔性电路板200的展开图。图16以及图17是用于说明图15的柔性电路板200的折叠方式的示意图,其中图16显示图15的柔性电路板200被折叠为第二延伸连接部203a2与第一延伸连接部203a1重合时的状态,图17显示了柔性电路板200被折叠为如图16所示后,进一步将分支延伸连接部203b折叠并重合到主延伸连接部203a上的折叠状态。
在此虽未明确显示,实际上,摄像元件安装部201中设有对应于摄像元件101的连接销的连接图形部分、以及对应于保护板19的凹部19a的贯穿孔等。而且,柔性电路板200具有线圈连接部,该线圈连接部上设有与各个线圈部件COL1、COL1,、COL2、COL2’(以下也称为各个线圈部件COL)电连接的连接图形部分,还有位置检测元件连接部,该位置检测元件连接部上设有与位置检测元件1252电连接的连接图形部分,进而具备设有与F/E部102、运算放大器1253以及线圈驱动起1254电连接的连接图形部分的连接部等。
这样,数码像机系统的处理电路部通过延伸连接部203,使处理电路连接部202与摄像元件安装部201电连接,同时还使线圈连接部与位置检测元件连接部电连接。
本实施方式如图15所示,从延伸连接部203的主延伸连接部203a分歧一部分,形成为两股,即第一延伸连接部203a1和第二延伸连接部203a2。第二延伸连接部203a2以图15所示的线A为对称轴线,与第一延伸连接部203a1基本对称。沿着该对称轴线A折叠第二延伸对称部203a2,成为如图16所示的与第一延伸连接部203a1基本重合的状态。
如图16所示,当延伸连接部203处于第二延伸连接部203a2被折叠到与第一延伸连接部203a1重合的状态下,从主延伸连接部203a分歧形成分支延伸连接部203b。分支延伸连接部203b如图16所示,以线B为对称轴线,与折叠后的主延伸连接部203a基本对称,沿着该对称轴线B折叠分支延伸连接部203b,形成如图17所示的分支延伸连接部203b与主延伸连接部203a大致重合的状态。按照图17所示,折叠柔性电路板200,便成为图18所示的状态。
也就是说,在图17中从摄像元件安装部201一端出发,延伸连接部203依次包括第一延伸部E1、第二延伸部E2、第三延伸部E3、第四延伸部E4、以及第五延伸部E5。而在图16中,从摄像元件安装部201一端出发,主延伸连接部203a依次包括第一延伸部E1a、第二延伸部E2a、第三延伸部E3a、第四延伸部E4a、以及第五延伸部E5a,分支延伸连接部203b依次包括第一延伸部E1b、第二延伸部E2b、第三延伸部E3b、第四延伸部E4b、以及第五延伸部E5b。进而,在图15中,从摄像元件安装部201一端出发,主延伸连接部203a的第一延伸连接部203a1依次包括第一延伸部E1a1、第二延伸部E2a1、第三延伸部E3a1、第四延伸部E4a1、以及第五延伸部E5a1。第二延伸连接部203a2从摄像元件安装部201一侧出发,依次包括第一延伸部E1a2、第二延伸部E2a2、第三延伸部E3a2、第四延伸部E4a2、以及第五延伸部E5a2。
图15~图17中,分支延伸连接部203b中的第五延伸部E5b的侧端设有连接部205,主延伸连接部203a的第五延伸部E5a的处理电路连接部202附近设有与连接部205相对应的连接部206,在将分支延伸连接部206折叠成为与主延伸连接部203a重合的状态下,连接部205与连接部206相连接,从而在摄像元件安装部201与处理电路连接部202之间,主延伸连接部203a和分支延伸连接部203b被连接起来。
这样,即便在柔性电路板200的信号电路增加而不得不加大柔性电路板200的实质性宽度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上述折叠重合,避免加大第一延伸部E1~第五延伸部E5的设计宽度。
图18是图17所示的重合状态的柔性电路板200在被弯折后组装时的弯折状态的示意图。在图18中以Z方向为光轴方向,X-Y平面垂直于光轴,X轴、Y轴、Z轴互相正交。将摄像元件101设为受光面平行于X-Y平面。
柔性电路板200包括以下部分:摄像元件安装部201,用于安装摄像元件101;延伸连接部203,其中包括第一延伸部E1,从摄像元件安装部201出发形成的沿着X-Y平面延伸的第一面;第二延伸部E2,在第一延伸部E1的端部略以直角弯折形成的平行于X-Z平面且沿着Z轴方向延伸的第二面;第三延伸部E3,在第二延伸部E2的端部略以直角弯曲形成为中心角约为90°的扇形、且平行于X-Y平面延伸的第三面;第四延伸部E4,在第三延伸部E3的端部略以直角弯折形成、平行于Y-Z平面、且沿着Z轴向与第二延伸部E2的延伸相反的方向延伸的第四面;以及第五延伸部E5,在第四延伸部E4的端部略以直角弯折形成的、平行于X-Y平面向离开摄像元件安装部201的方向延伸的第五面;以及,处理电路连接部202,电连接该第五延伸部E5,并用于电连接包含运算处理装置等在内的处理电路。
此时,柔性电路板200的延伸连接部203的弯折形状与图35所示的现有的柔性电路板的形状基本相同,但是延伸连接部203被弯折重合。具体来说,第一延伸部E1由主延伸连接部203a的第一延伸连接部203a1的第一延伸部E1a1和主延伸连接部203a的第二延伸连接部203a2的第二延伸部E1a2、以及分支延伸连接部203b的第一延伸部E1b重叠形成。第二延伸部E2由主延伸连接部203a的第一延伸连接部203a1的第二延伸部E2a1和主延伸连接部203a的第二延伸连接部203a2的第二延伸部E2a2、以及分支延伸连接部203b的第二延伸部E2b重叠形成。第三延伸部E3由主延伸连接部203a的第一延伸连接部203a1的第三延伸部E3a1和主延伸连接部203a的第二延伸连接部203a2的第三延伸部E3a2、以及分支延伸连接部203b的第三延伸部E3b重叠形成。第四延伸部E4由主延伸连接部203a的第一延伸连接部203a1的第四延伸部E4a1和主延伸连接部203a的第二延伸连接部203a2的第四延伸部E4a2、以及分支延伸连接部203b的第四延伸部E4b重叠形成。第五延伸部E5由主延伸连接部203a的第一延伸连接部203a1第五延伸部E5a1和主延伸连接部203a的第五延伸连接部203a2的第五延伸部E5a2、以及分支延伸连接部203b的第五延伸部E5b重叠形成。
在上述柔性电路板200中,第四延伸部E4吸收抖动补偿时摄像元件101在X方向摇动时发生的位移,第二延伸部E2吸收Y方向摇动时发生的位移。而且如上所述,第一延伸部E1、第二延伸部E2、第三延伸部E3、第四延伸部E4以及第五延伸部E5均构成为将分歧的柔性电路板200折叠。为此,在信号电路数量增加的情况下,延伸连接部303可以通过弯折构成层叠,避免宽度增大,以节省占有空间的布置来有效吸收弯曲变形的弹性反作用力。
柔性电路板的设置以及安装结构
下面说明柔性电路板200的安装方法。
图19显示以图18所示的重合状态弯折的柔性电路板200在安装状态下与固定筒部分之间的设置关系。
柔性电路板200包括安装摄像元件101的摄像元件安装部201、以及用于电连接包含运算处理装置的处理电路的处理电路连接部202。
摄像元件101被固定在摄像元件平台1251上,该摄像元件平台1251相对于固定在数码像机机体上的固定筒10受到支持,可在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摇动。基体部件11与固定筒10一体设置,处理电路被设置为大致一定并与基体部件11基本在同一个平面上。用于安装摄像元件101的摄像元件201与用于电连接处理电路的处理电路连接部202之间以柔性电路板200电连接,这样,即便在信号电路数量增加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机械性反作用力的显著增加。
以下进一步详细说明涉及本发明的柔性电路板200的设置及安装结构。
图19是从固定筒10的后面观察被组装了摄像元件以及镜筒组件等的固定筒10的一部分、用于连接F/E部以及处理卡盒等搭载处理电路的印刷电路板PCB的处理电路连接部202、以及用延伸连接部连接于连接摄像元件安装部201和处理电路连接部202之间的柔性电路板200的示意图。以通过摄像元件的原点、并在光轴方向延伸的轴线为Z轴、X-Y平面垂直于该Z轴。
组装时,首先例如用锡焊熔接将柔性电路板200的摄像元件安装部201固定到摄像元件以及其周围部分。并按规定弯折柔性电路板200之后,再将柔性电路板200的处理电路连接部202连接到印刷电路板的连接器上。在固定了印刷电路板之后,固定固定筒10。
柔性电路板的第二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柔性电路板并不局限于上述用图15~图18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只要不改变发明宗旨,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变形实施。
以下利用图20~图23说明柔性电路板的第二实施方式。
图20是涉及本发明的数码像机中有关第二实施方式的柔性电路板300折叠之前状态的示意图。
图21是正面展示图20所示的柔性电路板300的分支延伸连接部被折叠到主延伸连接部上的状态的示意图。图22是图21所示的呈重叠状态的柔性电路板在组装时的弯折状态的斜视图。图23是从与图22的观察方向相反方向观察图22所示的呈弯折状态的柔性电路板的状态的斜视图。
如图20至图21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柔性电路板300包括摄像元件安装部301、处理电路连接部302、305以及延伸连接部303。主延伸连接部303包括主延伸连接部303a以及分支延伸连接部303b。
图20是从摄影元件安装部301的背面展示观察柔性电路板300的示意图。
图21是用于说明图20所示的柔性电路板300的折叠方法的示意图。图21显示图20所示的柔性电路板300的分支延伸连接部303b被折叠到主延伸连接部303a上的折叠状态。
在此虽未明确显示,实际上,摄像元件安装部301中设有对应于摄像元件101的接触销的连接图形部分、以及对应于保护板19的凹部19a的贯穿孔等。而且,柔性电路板300具有线圈连接部,该线圈连接部上设有与各个线圈部件COL电连接的连接图形部分,还有位置检测元件连接部,该位置检测元件连接部上设有与位置检测元件1252电连接的连接图形部分。进而设有具备与F/E部102、运算放大器1253以及线圈驱动起1254电连接的连接图形部分的连接部等。这样,数码像机系统的处理电路部通过延伸连接部303,使处理电路连接部202与摄像元件安装部201电连接,同时还使线圈连接部与位置检测元件连接部电连接。
如图20所示,位于延伸连接部303的左半部分的分支延伸连接部303b从右半部分的主延伸连接部303a分歧形成。该分支延伸连接部303b以图20所示的线B为对称轴线,对称于主延伸连接部303a,沿着对称轴线B折叠分支延伸连接部303b,便形成图21所示的分支延伸连接部303b与主延伸连接部303a重合的状态。
也就是说,在图21中,从摄像元件安装部301一端出发,延伸连接部303依次包括第一延伸部F1、第二延伸部F2、第三延伸部F3、第四延伸部F4。而在图20中,从摄像元件安装部301一端出发,主延伸连接部303a依次包括第一延伸部F1a、第二延伸部F2a、第三延伸部F3a、以及第四延伸部F4a,分支延伸连接部303b依次包括第一延伸部F1b、第二延伸部F2b、第三延伸部F3b、以及第四延伸部F4b。
在图20、图21中,分支延伸连接部303b中的第四延伸部F4b的侧端设有连接部305,主延伸连接部303a的第四延伸部F4a的处理电路连接部302附近设有与连接部305相对应的连接部306,在将分支延伸连接部306折叠成为与主延伸连接部203a重合的状态下,连接部306和连接部306相连接,从而在摄像元件安装部301与处理电路连接部302之间,主延伸连接部303a和分支延伸连接部303b被连接起来。
这样,即便在柔性电路板300的信号电路增加而不得不加大柔性电路板200的实质性宽度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上述折叠重合,避免加大第一延伸部F1~第四延伸部F4在设计上的宽度。
图22是图21所示的重合状态的柔性电路板300在被弯折后组装时的弯折状态的示意图。在图22中以Z方向为光轴方向,X-Y平面垂直于光轴,X轴、Y轴、Z轴互相正交。将摄像元件101设为受光面平行于X-Y平面。
柔性电路板300包括以下部分:摄像元件安装部301,用于安装摄像元件101;延伸连接部303,其中包括:第一延伸部F1,从摄像元件安装部301出发形成的沿着X-Y平面延伸的第一面;第二延伸部F2,在第一延伸部F1的端部略以直角弯折形成的平行于X-Z平面且沿着Z轴方向延伸的第二面;第三延伸面F3,在第二延伸部F2的端部略以直角弯折形成的、平行于Y-Z平面、且沿着Z轴向与第一延伸部F1的延伸相反的方向延伸的第三面;以及第四延伸面F4,在第三延伸面F3的端部略以直角弯折形成的、平行于X-Y平面向离开摄像元件安装部301的方向延伸的第四面;以及,处理电路连接部302,电连接该第四延伸部F4,并用于电连接包含运算处理装置等在内的处理电路。
此时,柔性电路板300的延伸连接部303的弯折形状如图22以及图23所示,延伸连接部303被弯折重合。具体来说,第一延伸部F1由主延伸连接部303a的第一延伸部F1a和分支延伸连接部303b的第一延伸部F1b重叠形成。第二延伸部F2由主延伸连接部303a的第二延伸部E2a和分支延伸连接部303b的第二延伸部E2b重叠形成。第三延伸部F3由主延伸连接部303a的第三延伸部F3a和分支延伸连接部303b的第三延伸部F3b重叠形成。第四延伸部F4由主延伸连接部F03a的第四延伸部F4a和分支延伸连接部203b的第四延伸部F4b重叠形成。在上述柔性电路板300中,第三延伸部F3吸收抖动补偿时因摄像元件101在X方向摇动而发生的位移,第二延伸部F2吸收因Y方向的摇动而发生的位移。而且如上所述,第一延伸部F1、第二延伸部F2、第三延伸部F3、以及第四延伸部F4均构成为折叠被分歧的柔性电路板300。为此,在信号电路数量增加的情况下,延伸连接部303可以通过弯折构成层叠,避免宽度增大,以节省占有空间的布置来有效吸收弯曲变形引起的弹性反作用力。
抖动补偿机构的保持控制电路
图24显示保持控制电路,该保持控制电路用以控制步进马达STM1。该步进马达STM1为双相控制结构,第一线圈STMC’的各个端子经由输出线40a、40a’连接马达驱动器MD3。第二线圈STMC”的各个端子经由输出线40b、40b’连接马达驱动器MD3。输出线40a上连接电流限制用电阻R18,输出线40b上连接电流限制用电阻R19。该输出线40a和输出线40a’之间连接电容C7,输出线40b和输出线40b’之间连接电容C8。
马达驱动器MD3通过处理器104的端口IN1、IN2输入保持控制信号,同时,从处理器104的ENA端口输入使能(enable)信号。根据该保持控制信号和使能信号,马达驱动器MD3对步进马达STM1实行输电控制。
图25使用于说明保持控制电路动作的流程图,其中包括复位处理、释放处理、以及保持处理三个阶段的处理动作。
当数码像机的电源开关SW13打开后,在处理器104控制下,首先实行复位处理(S11)。该复位处理中,处理器104控制步进马达STM1受到驱动,以200pps(脉冲/sec)的速度、并按逆时针方向缓慢转动两个脉冲。
接着,步进马达STM1受到驱动,以1000pps的速度按逆时针方向快速转动33个脉冲。而后再以200pps的速度并按逆时针方向缓慢转动两个脉冲。
在有关图13的说明中说明了无论偏心销32位于凸槽31转动方向上的任何位置,只要按逆时针方向使步进马达STM1转动35个脉冲,偏心销32便碰到凸槽31的绝壁31d。
步进马达STM1从该碰触位置开始按顺时针方向转动两个脉冲,偏心销32便位于凸槽31的的倾斜开始位置31e(参见图13E)。
偏心销32被设定在凸槽31的倾斜开始位置31e的状态为复位位置,该复位位置对应于摄像元件101被强制保持在原点位置O的状态。该原点位置O同时也是载置平台15的可动范围的中心位置。从电源接通到复位结束所要的时间约为53微秒(msec)。
在此,抖动补偿机构构成为,打开抖动补偿开关SW14后开始实行抖动补偿,关闭抖动开关SW14或者在结束摄影的同时解除抖动补偿的实行。
打开抖动补偿开关SW14后,在处理器104控制下实行释放处理(S12)。在释放处理中,首先,处理器104控制步进马达STM1受到驱动,以200pps的速度、并按顺时针方向缓慢转动两个脉冲。接着,步进马达STM1以1000pps的速度按顺时针方向快速转动28个脉冲。而后保持步进马达STM1通电5msec之后,马达驱动器MD1停止步进马达STM1的通电。
经过上述释放处理,偏心销32位于凸槽31的倾斜终端位置31f(参见图13)。从倾斜开始位置31e到倾斜终端位置31f所需的时间约为43msec。换言之,偏心销32从保持待机位置移动到释放待机位置所要的时间约为43msec。在该释放待机位置实行抖动补偿动作。
在关闭抖动补偿开关SW14或者开始实行摄影后,处理器104实行保持处理(S13)。该保持处理中,处理器104控制步进马达STM1受到驱动,以200pps的速度按顺时针方向缓慢转动2个脉冲,而后以1000pps的速度按顺时针方向快速转动3个脉冲。这样,偏心销32通过凸槽31的顶部平坦部31b下降到谷底平坦部31a,与谷底平坦部31a相接触。
接着,保持步进马达STM1通电5msec。
而后,马达驱动器MD1停止步进马达STM1的通电。这样,偏心销32位于凸槽31的倾斜开始位置31e,摄像元件101被保持在中心位置。在电源打开期间,如果一旦实行复位处理,则该释放处理和保持处理也被实行。从该释放待机位置移动到保持待机位置所要时间约为18msec。
上述抖动补偿机构中,强制压板26上的推压销33强制性地将摄像元件101的载置平台15保持在中心位置,因而不需要用于持续保持载置平台15位于中心位置的通电控制,有利于降低抖动补偿机构动作时的电能消耗。
抖动检测电路的电路结构
图26是抖动检测电路的电路图。该抖动检测电路包括用于检测X方向的转动的X方向转动检测部和用于检测Y方向转动的Y方向转动检测部。
X方向转动检测部例如具有压电振动陀螺传感器S1B,该压电振动陀螺传感器S1B的第一端子通过电容C13接地。压电振动陀螺传感器S1B的第二端子经过设于连接线42中间的电容C10连接到运算放大器OP3的非反相输入端(+)。压电振动陀螺传感器S1B的第三端子经过设于连接线43中间的电阻R23连接到运算放大器OP3的反相输入端(-)。压电振动陀螺传感器SB1的第四端子不但接地,而且经由电容C11连接到连接线43上。
运算放大器OP3的非反向输入端(+)经由电阻R20连接到连接线43上。连接线42和连接线43之间连接了与电阻R20并列并由电阻R21和模拟开关ASW1构成的串联电路。
运算放大器OP3的输出端经由电容C12连接运算放大器OP3的反相输入端(-)。该电容C12与电阻R22并列。电容C10和电阻R20构成高通滤波器HPF1,电容C12和电阻R22构成低通滤波器LPF1。运算放大器OP3增幅压电振动陀螺传感器S1B的输出,并从运算放大器OP3的输出端输出X方向检测信号OUT1。Y方向转动检测部具有压电振动陀螺传感器S2A,该压电振动陀螺传感器S2A的第一端子通过电容C17接地。压电振动陀螺传感器S2A的第二端子经过设于连接线44中间的电容C14连接到运算放大器OP4的非反相输入端(+)。压电振动陀螺传感器S2A的第三端子经过设于连接线45中间的电阻R26连接到运算放大器OP4的反相输入端(-)。压电振动陀螺传感器S2A的第四端子不但接地,而且经由电容C15连接到连接线45上。
运算放大器OP4的非反相输入端(+)经由电阻R24连接到连接线45上。连接线44和连接线45之间连接了与电阻R24并列并由电阻R25和模拟开关ASW2构成的串联电路。运算放大器OP4的输出端经由电容C16连接运算放大器OP4的反相输入端(-)。该电容C16与电阻R27并列。电容C14和电阻R24构成高通滤波器HPF2,电容C16和电阻R27构成低通滤波器LPF2。运算放大器OP4增幅压电振动陀螺传感器S2A的输出,并从运算放大器OP4的输出端输出X方向检测信号OUT2。
转换控制信号SWC1通过信号线46输入模拟开关ASW1和ASW2。该模拟开关ASW1和ASW2具有加快电容C11和C15充电的作用,用以提高高通滤波器HPF1和HPF2的响应速度,电源接通后经过一定时间,处理器104转向模拟开关SW1和SW2输出换控制信号SWC1,由此,模拟开关ASW1和ASW2被接通一定时间。A/D转换器10411每隔T秒钟读取压电振动陀螺传感器S1B和S2A的检测输出OUT1和OUT2。
在此,设定如下:
ωyaw(t):YAW方向的瞬时角速度
ωpitch(t):PITCH方向的瞬间角速度
θyaw(t):YAW方向的角度变化量
θpitch(t):PITCH方向的角度变化量
Dyaw(t):对应于YAW方向,像在X方向上的移动量
Dpitch(t):对应于PITCH方向,像在方向上的移动量
用以下关系式可以求出θyaw(t)和θpitch(t)
θyaw(t)=∑ωyaw(i)×T
θpitch(t)=∑ωpitch(i)×T
此外,根据焦点zp、变焦点fp具定焦距f,随着YAW方向转动的像移动量Dyaw(t)、随着PITCH方向转动的像移动量Dpitch(t)与YAW方向的角度变化量θyaw(t)、PITCH方向的角度变化量θpitch(t)之间的关系如下:
Dyaw(t)=f×tan(θyaw(t))    (i)
Dpitch(t)=f×tan(θpitch(t))    (ii)
也就是说,像随着YAW方向的转动在X方向的移动量Dyaw(t)以及像随着PITCH方向的转动在Y方向的移动量Dpitch(t)对应于摄像元件101在X-Y方向上所需要的移动量。
当抖动引起YAW方向以及PITCH方向发生转动位移时,用上述式(i)、(ii)计算CCD的目标位置,驱动载置平台15,以消除位置检测元件1252检测到的摄像元件101在X-Y方向的实际位置与目标值之间的差。该控制每隔T秒钟实行。此外,如果压电振动陀螺传感器S1B和S2A的检测输出为“0”,则载置平台15被控制为使得摄像元件101追随数码相机主机的平移运动位移Xd而平移运动位移。
抖动补偿控制电路
图27是一例抖动补偿控制电路的电路图。该抖动补偿控制电路基本上由反馈电路50和位置对应电压设定电路51构成。
霍尔元件H1、H2为位置对应电压设定电路51中的一部分。该霍尔元件(1252a)H1上被施加一定的电压Vh1-。霍尔元件H1的一端经由电阻R2连接运算放大器OP1的反相输入端(-),另一端经由电阻R3连接运算放大器OP1的非反相输入端(+)。
运算放大器OP1的输出端经由电阻R5连接处理器104的输入端口L1。运算放大器OP1的输出端还经由电阻R1连接运算放大器OP1的反相输入端(-)。此外,电阻R5和输入端口L1之间经由电容C1接地。
霍尔元件(1252b)H2上被施加一定的电压Vh2。霍尔元件H2的一端经由电阻R7连接运算放大器OP2的反相输入端(-),另一端经由电阻R8连接运算放大器OP2的非反相输入端(+)。
运算放大器OP2的输出端经由电阻R9连接处理器104的输入端口L2。运算放大器OP2的输出端还经由电阻R6连接运算放大器OP2的反相输入端(-)。此外,电阻R9和输入端口L2之间经由电容C2接地。
处理器104的输出端口L3连接位置对应电压设定电路51中的D/A转换电路IC2,输出端口L4、L6连接D/A转换电路IC2和IC1,输出端口L5连接D/A转换电路IC1。D/A转换电路IC2上连接连个输出线61和62,其中输出线61经由电阻R4输入运算放大器OP1的非反相输入端(+),另一输入线62经由电阻R10输入运算放大器OP2的非反相输入端(+)。
D/A转换电路IC2通过输出端口L3输入芯片选择信号DI、通过输出端口L4输入时钟信号SCLK、通过输出端口L6输入补偿用数码数据DIN。该D/A转换电路IC2具有将补偿用数码数据转换成数码模拟数据的功能。
D/A转换电路IC1设于反馈电路50之中、该D/A转换电路IC1上连接一根共有线63和两根输出线64、65。共有线63连接线圈驱动电路(线圈驱动器)MD1和MD2。输出线64经由电阻R14连接线圈驱动电路MD1的输入端L7,输出线65经由电阻R15连接线圈驱动电路MD2的输入端L8。
电阻R14与输入端L7之间经由电容C3连接线圈驱动电路MD1的接地端ER1,电阻R15与输入端L8之间经由电容C4连接线圈驱动电路MD2的接地端ER2。共有线63经由电阻R12和R11连接电源Vcc,该连接点同时还经由电阻R13接地。
来自处理器104的控制信号CONT1同时输入线圈驱动电路MD1和MD2。线圈驱动电路MD1的输出端经由电阻R16连接先祖按COL1”,在此,COL1”是指线圈部件COL1和COL1’的串联单元。电阻R16和线圈COL1”的串联电路与电容C5并列。
线圈驱动电路MD2的输出端经由电阻R17连接先祖按COL2”,在此,COL2”是指线圈部件COL2和COL2’的串联单元。电阻R17和线圈COL2”的串联电路与电容65并列。线圈COL1”用于使得载置平台15向X方向移动,线圈COL2”用于使得载置平台15向Y方向移动。
在此,设霍尔元件H1和H2各自被施加电压Vh1-和Vh2-,压电振动陀螺传感器S1B和S2A的检测输出为0,且摄像元件101位于可动范围的中心位置(原点)时的霍尔元件H1和H2的检测输出电压值为Vh1和Vh2。并设此时的处理器104的输入端口L1和L2的模拟输出电压值为V1ADin和V2ADin。在实际中测定该模拟输出电压值为V1ADin和V2ADin。
输出电压V1ADin和V2ADin的实测值发生偏差,该偏差基于永久磁铁16a~16d与霍尔元件H1和H2之间的机械性位置关系造成的组装误差原因、以及霍尔元件H1和H2相对于载置平台15的安装位置与线圈COL1”和COL2”的安装位置之间的组装误差原因,同时还起因于霍尔元件H1和H2本身的特性。
对此如果没有补偿,则每台数码像机中对应于霍尔元件H1和H2原点位置的检测值各不相同,无法实行准确的抖动补偿。
因此,设定从A/D转换器IC2输入到运算放大器OP1和OP2中的补偿电压为Vr1’和Vr2’,用以使补偿前的输出电压值V1ADin和V2ADin成为设定基准电压值。即为了使摄像元件101位于原点位置,补偿摄像元件101处于非控制时(即线圈COL1”、COL2”处于非通电时)的输出电压值(检测值)V1ADin和V2ADin的偏差,设定补偿电压Vr1’和Vr2’。
在此,处理器104实行下述运算,用以将设定基准电压值设定为运算放大器OP1和OP2的动作可能范围电压的大致中心的值,如设为1.7V。
在此为了方便说明,设R2=R3=R7=R8,R1=R4=R10=R6,但本发明并不受此局限。各电阻之间关系如上的设定条件下,以下关系成立。
V1ADin=R1/R2×((Vh1+)-(Vh1-))+Vr1’
V2ADin=R1/R2×((Vh2+)-(Vh2-))+Vr2’
处理器104用上式计算补偿电压Vr1’和Vr2’。这样,基于永久磁铁16a~16d与霍尔元件H1和H2之间的机械性位置关系造成的组装误差原因、以及霍尔元件H1和H2相对于载置平台15的安装位置与线圈COL1”和COL2”的安装位置之间的组装误差原因,即使摄像元件101位于原点位置时霍尔元件H1和H2的检测值存在偏差,但是这些偏差大小一定。
为此,处理器104与D/A转换器IC2一起构成一部分输出补偿值的补偿电路,该补偿电路无论霍尔元件H1和H2的检测值偏差如何,均将检测值设定为设定基准电压值,因此,处理器104还起到计算设定基准电压值的补偿值运算装置的作用。
图28显示初期设定的流程图。该初期设定是在数码像机组装工厂的最终检查时进行(参见S21~S23)。
实际中的控制如图29的流程图所示。即处理器104实行以下步骤,首先在S31中根据抖动检测电路的检测输出OUT1和OUT2来读取计算得到的控制目标值,而后在S32中读取从霍尔元件H1和H2得到的实际位置对应电压值V1ADin和V2ADin,进而,在S33中计算控制目标值和位置对应电压值之间的差。在S34中,处理器104根据上述差分输出来输出D/A转换电路IC1的控制数据。D/A转换电路IC1输出该控制数据对应的控制电压Vdac1和Vdac2。该控制电压Vdac1和Vdac2被输入线圈驱动电路MD1和MD2。线圈驱动电路MD1和MD2分别向线圈COL1”和COL2”输出驱动电压Vout1和Vout2。
以Vr为分压电压,驱动电压Vdac1和Vdac2以下式设定。
Vout1=(Vdac1-Vr)×K
Vout2=(Vdac2-Vr)×K
在此,K是基于分压电压Vr的比例常数。
摄像元件101受到永久磁铁16a~16d与COL1”和COL2”之间的磁场作用被吸引或推开而受到驱动,其移动方向也被控制为随着驱动电压Vout1和Vout2的正负而改变。为此,霍尔元件H1和H2的检测值发生变化。与该检测值的变化相对应,位置对应电压值V1ADin和V2ADin也发生变化。由于该位置对应电压值被反馈到处理器104中,因此在抖动检测电路的检测输出值使得控制目标值发生变化时,摄像元件101也能够迅速移动,追踪目标位置(S35)。当摄影结束时结束控制。
变形例
图30是反馈电路50的变形例。在此,处理器104利用脉冲宽度调制(PWM)控制来驱动控制线圈驱动器MD4,对线圈COL1”和COL2”的实行通电控制。换而言之,在向线圈驱动器MD4输入正向信号CON1和反向信号CON2的同时,还输入脉冲电压Vin1和Vin2,高平脉冲信号持续时间越长,线圈COL1”和COL2”上的通电电压越高。
实行抖动补偿的摄影方式
如图31所示,当打开抖动补偿开关SW14(S41)后,压电振动陀螺传感器S1B和S2A电源接通(S42)。按动快门键SW1并结束第一段按动(S43)之后,开始自动对焦动作,同时载置平台15的机械性强制固定被解除,开始向线圈COL1”和COL2”通电以开始CCD中心保持控制(S44)。
而后,因相机抖动而开始监视处理(S45)。处理器104判断是否持续实行快门键SW1的第一段按动(S46)。如果持续快门键SW1的第一段按动,则判断是否按动了快门键SW1的第二段按动(S47)。而如果快门键SW1的第一段按动已被解除,则返回S43,如果快门键SW1的第二段被解除,则返回S46。在结束实行快门键SW1的两段按动后,摄像元件101开始追踪像的移动方向(S48),而后实行曝光(S49),在结束曝光(S50)的同时,停止摄像元件101追踪,并控制线圈COL1”和COL2”的通电,使得载置平台15返回原点位置(S51),而后判断载置平台15是否返回原点位置(S52),将CCD机械性地强制固定到原点位置(S53)。
关于上述快门键SW1的操作时刻可以考虑两种形态。
图32是两次按动快门键SW1时的抖动补偿处理的动作时刻图。在此所谓两次按动是指在第一次按动操作和第二次按动操作之间为不连续的快门操作。例如,在第一次按动操作之后等候时机作第二次按动操作进入曝光开始动作的摄影动作。
第一次按动快门键SW1后,数码相机开始对焦动作。在此状态下原点位置强制保持机构1263中还未解除载置平台15的强制保持。线圈COL1”、COL2”处于非通电状态。载置平台15处于机械性地被固定保持在中心位置。LCD显示屏10上显示被摄体图像。
对焦动作结束后,处理器104开始原点位置强制保持机构1263的步进马达STM1的通电,解除载置平台15的机械性地强制保持。与此同时,线圈COL1”和COL2”开始通电,通过该线圈COL1”和COL2”的通电,快门键SW1的第一次按动动作(快门1)的抖动补偿处理得以实行。而后,实行SW1的第二次按动(快门2),线圈COL1”和COL2”通电,通过通电控制,载置平台15一旦返回中心位置,而后隔一时间LCD显示屏110消灯,成为不显示被摄体图像的状态。
接着,在开始静止像曝光的同时,载置平台15受到控制,追踪因抖动而发生的图像移动。随着静止图像曝光结束,通过线圈COL1”和COL2”的通电控制,载置平台15返回中心位置,接着,处理器104控制原点位置强制保持机构1263的步进马达STM1开始通电,实行载置平台15的机械性强制固定。而后停止相线圈COL1”和COL2”通电。
如上所述,在快门1中,即便用户造成相机抖动,也可以根据LCD显示屏110的认知来显示没有发生抖动状态的被摄体图像。
在快门2中,载置平台15一旦返回中心位置后,快门2时的被摄体图像布局与快门1时的被摄体图像布局之间发生偏离,对此,由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载置平台15处于返回中心位置的状态下,能够确认摄影之前的被摄体图像,因此能够确认摄影之前即曝光之前的被摄体图像布局。
在第一次按动快门键SW1之后不进行第二次按动,而是在解除快门键SW1的按动时,如图33所示,在第一次按动的同时开始对焦动作,对焦结束后,处理器104开始对原点位置强制保持机构1263的步进马达STM1的通电,解除载置平台15机械性强制保持。与此同时,开始线圈COL1”和COL2”通电,通过线圈COL1”和COL2”的通电控制,实行快门键SW1(即快门1)的第一次按动动作中的抖动补偿处理。
在快门键SW1的第一次按动动作中,解除了快门键SW1的第一次按动动作后,根据线圈COL1”和COL2”的通电控制,载置平台15返回中心位置,而后,处理器104开始原点位置强制保持机构1263的步进马达STM1的通电,实行载置平台15的机械性固定保持。而后,停止向线圈COL1”和COL2”通电。
图34是直接按动时的抖动补偿处理的动作时刻图。在此所谓直接按动是指在第一次按动操作(快门1)和第二次按动操作(快门2)之间为连续的快门操作。例如,第一次按动之后立刻进入第二次按动进入曝光开始动作的摄影动作。第一次按动快门键SW1后,数码相机开始对焦动作。LCD显示屏10上显示被摄体图像。第一次按动快门键SW1之后,立刻第二次按动快门键SW1。同时LCD显示屏110消灯,成为不显示被摄体图像的状态。
对焦动作结束后,处理器104开始原点位置强制保持机构1263的步进马达STM1的通电,解除载置平台15的机械性地强制保持。与此同时,线圈COL1”和COL2”开始通电,通过该线圈COL1”和COL2”的通电,载置平台15被保持到中心位置,抖动补偿处理得以实行。
通过线圈COL1”和COL2”的通电,载置平台15被保持到中心位置,开始静止图像曝光,同时,载置平台15受到控制,追踪因抖动而发生的图像移动。随着静止图像曝光结束,控制线圈COL1”和COL2”通电,使载置平台15返回中心位置,接着,处理器104控制原点位置强制保持机构1263的步进马达STM1开始通电,实行载置平台15的机械性强制固定。而后停止相线圈COL1”和COL2”通电。
在上述的直接按动中,由于在快门1的操作中以完成图像布局的确认,不需要在快门2中确认图像布局,因此,在快门2中即使载置平台15一旦返回中心位置,也不需要进行图像布局的确认,有利于简化抖动补偿控制处理。
在对焦期间,LCD显示屏110消灯,避免浪费电池。进而,当载置平台15处于被机械性地强制按压在原点位置时,吸引棒35(参加图9A)被吸附并保持在磁铁16b和16d上,抑制载置平台15在Z轴方向上的不稳定。此外,载置平台15即便不在原点位置,吸引棒35也受到磁铁16b和16d的吸附及保持,以保持Z轴方向的稳定。
在本发明的搭载抖动补偿机构的数码像机中,吸引棒35受到在Z轴方向相对设置的永久磁铁16b和16d的吸附,将载置平台15拉向由X方向平台13和Y方向平台14构成的导向平台,也就是拉向X方向平台13,将从Z轴方向观察到的载置平台15的位置规定到与引导平台相接触的位置(经由Y方向平台与X方向平台接触)。这样便能够防止受载置平台载置的摄像元件101在Z轴方向发生的不稳定,摄像元件101能够以适当的焦距来受光。
而且,吸收棒35分别横跨各个线圈部件COL1和COL1’,为跨越线圈部件COL1和COL1’延伸的棒体,因而,在抖动补偿时,无论在基体部件11上移动的载置平台15位置如何,都受到永久磁铁16b和16d的吸引。这是因为,载置平台15是利用各个线圈COL1、COL1’以及COL2、COL2’与各个永久磁铁16a~16d之间的磁力来移动,不论载置平台15位于何处,永久磁铁16c和16d与线圈部件COL1和COL1’之间都能够发生磁力,这样,横跨各个线圈COL1和COL1’的吸引棒35便不管载置平台15的位置如何,都能够受到永久磁铁16c和16d吸附。
吸引棒35在X轴方向横跨各个线圈部件COL1和COL1’的大致中心,载置平台15在Y方向以各个线圈COL1和COL1’大致中心为基点作移动,因此,载置平台15即使在Y轴方向移动,吸引棒35与永久磁铁16c和16d之间也能够产生磁力作用。
与吸引棒35相对设置的永久磁铁16c和16d呈Y轴方向为长径的形状,因此,载置平台15即便在Y轴方向上移动,永久磁铁16c和16d与吸引棒35之间也能够产生磁力作用。
吸引棒35为分别跨越线圈部件COL1和COL1’延伸的棒体,为此,在摄像元件101的两侧受到永久磁铁16c和16d的吸引,毫无偏离地将载置平台15拉向引导平台,使得载置平台15能够以平行于X-Y平面的状态接触引导平台。这样,防止摄像元件101在与Z轴方向即光轴方向正交的状态下发生Z轴方向的不稳定,使得摄像元件101能够正确地接收被摄体像的光。
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吸引棒35设置为横跨各个线圈部件COL1和COL1’,但本发明并不受此限制,例如,还可以将吸引棒35设置为横跨线圈部件COL2和COL2’,或者设置为仅跨越COL1的结构。
上述实施方式中载置平台15上设置线圈部件COL1、COL2’以及COL2、COL2’,同时在引导平台的X方向平台13上设置永久磁铁16a~16d,但是本发明并不受此限制,除此之外,还可以将永久磁铁16a~16d设置在载置平台15上,而将线圈部件COL1、COL2’以及COL2、COL2’设置在X方向平台上。在将线圈部件COL1、COL2’以及COL2、COL2’设置在X方向平台上的情况下,吸引棒35需要设置在X方向平台13一侧,即至少对应线圈部件COL1、COL1’以及COL2、COL2’之中的一个,使得吸引棒35能够受到各个永久磁铁16a~16d的吸引。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吸引棒35设置为横跨线圈部件COL1和COL1’,但是本发明并不受此限制,只要吸引棒35受到相对设置的永久磁铁(在本实施方式中与永久磁铁16c和16d)的吸引便可,还可以将吸引棒35设置为接近各个线圈部件COL1、COL2’以及COL2、COL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用陀螺传感器1241检测X方向以及Y方向的转动,来检测数码像机主机机体(主机筐体)所发生的抖动,但是本发明并不受此限制,此外,例如还可以通过对显示图像进行图像处理来检测抖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引导平台的X方向平台13和Y轴方向平台14分别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可移动地支持载置平台15,但是本发明只要能够保持载置平台15在X-Y平面内移动,并且在主机筐体中相对于摄影光轴固定的结构便可,并不受上述实施形态限制。

Claims (9)

1.一种柔性电路板,其用于受到摄像装置主机可动支持的摄像元件、与处理该摄像元件发送的信号的处理电路之间的连接,其特征在于,当设定以Z轴方向为摄影光轴,并且以垂直于该Z轴方向的平面为X-Y平面时,该柔性电路板至少包括以下部分:摄像元件安装部,其设置在X-Y平面上,用于安装所述摄像元件;处理电路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处理电路,以及,连接延伸部,其中包括:主延伸连接部,连接于所述摄像元件安装部和所述处理电路连接部之间;分支延伸连接部,具有与所述主延伸连接部轴线对称的形状,并以对称轴线为中心从该主延伸部对称分歧;以及,结合连接部,用于在以所述对称轴线为中心,将所述分支延伸连接部180°对称折叠成与所述主延伸连接部重合时,结合连接该分支延伸连接部和该主延伸连接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延伸连接部与所述分支延伸连接部重叠状态下,该柔性电路板的一端端部连接所述摄像元件安装部和所述处理电路连接部的其中的一方,另一端端部连接所述摄像元件安装部和所述处理电路连接部的其中的另一方,所述连接延伸部包括以下部分:第一延伸部,从所述一端端部出发,在所述X-Y平面上延伸;第二延伸部,与所述第一延伸部相连,且与该第一延伸部之间形成直角,而且在所述Z轴方向上延伸;第三延伸部,与所述第二延伸部相连,且与该第二延伸部之间形成直角,而且在平行于所述X-Y平面的方向上延伸;第四延伸部,与所述第三延伸部相连,且与该第三延伸部之间形成直角,而且沿着所述Z轴方向向着与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延伸方向相反方向延伸;第五延伸部,与所述第四延伸部相连,且与该第四延伸部之间形成直角,而且在平行于所述X-Y平面的方向上延伸,其延伸终端与所述另一端端部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延伸连接部以及所述分支延伸连接部中的至少一方被分歧,形成为第一延伸连接部和第二延伸连接部,该第一延伸连接部和该第二延伸连接部在被折叠并重合时成为相同形状,在折叠并重合该第一延伸连接部和该第二延伸连接部之后进一步折叠并重合所述主延伸连接部和所述分支延伸连接部的状态下,所述延伸连接部被形成为包括所述第一延伸部至所述第五延伸部或者包括所述第一延伸部至所述第四延伸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延伸连接部与所述分支延伸连接部重叠状态下,该柔性电路板的一端端部连接所述摄像元件安装部和所述处理电路连接部的其中的一方,另一端端部连接所述摄像元件安装部和所述处理电路连接部的其中的另一方,所述连接延伸部包括以下部分:第一延伸部,从所述一端端部出发,在所述X-Y平面上延伸;第二延伸部,与所述第一延伸部相连,且与该第一延伸部之间形成直角,而且在所述Z轴方向上延伸;第三延伸部,与所述第二延伸部相连,且与该第二延伸部之间形成直角,而且沿着所述Z轴方向向着与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延伸方向相反方向延伸;第四延伸部,与所述第三延伸部相连,且与该第三延伸部之间形成直角,而且在平行于所述X-Y平面的方向上延伸,其延伸终端与所述另一端端部相连接。
5.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柔性电路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抖动补偿机构,该抖动补偿机构用于检测该摄像装置的机体发生的抖动,并根据检测到的抖动检测信息,来计算被摄体的像从所述Z轴与所述X-Y平面的交点开始发生的移动量,并以该移动量为目标值来移动所述摄像元件,追踪抖动带来的所述被摄体的像的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抖动补偿机构具有载置平台,用于搭载所述摄像元件,通过该载置平台在所述X-Y平面内的移动,来使得所述摄像元件在该X-Y平面内移动。
8.一种摄影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5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摄像装置。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8所述的摄影光学装置。
CN201110317300.9A 2010-10-13 2011-10-12 柔性电路板、摄像装置、摄影光学装置以及电子仪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478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30837 2010-10-13
JP2010230837A JP2012085175A (ja) 2010-10-13 2010-10-13 フレキシブル基板、撮像装置、撮影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47825A CN102447825A (zh) 2012-05-09
CN102447825B true CN102447825B (zh) 2014-08-27

Family

ID=460098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17300.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47825B (zh) 2010-10-13 2011-10-12 柔性电路板、摄像装置、摄影光学装置以及电子仪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2085175A (zh)
CN (1) CN10244782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05250A (zh) * 2013-11-06 2014-02-26 中山联合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码相机防抖位移补偿装置
JP2016214660A (ja) 2015-05-22 2016-12-22 ソニー・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医療用カメラヘッド及び医療用カメラ装置
CN108780207B (zh) * 2016-03-11 2022-01-25 苹果公司 具有用于移动图像传感器的音圈电机的光学图像稳定
KR20180038114A (ko) * 2016-10-05 2018-04-1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WO2019065826A1 (ja) * 2017-09-27 2019-04-0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可動支援装置、像ぶれ補正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JP2019129109A (ja) * 2018-01-26 2019-08-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投写型表示装置、及び、半導体装置
JP6773939B2 (ja) * 2018-03-30 2020-10-2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KR102589379B1 (ko) 2018-08-27 2023-10-16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센서 구동 장치 및 카메라 모듈
JP7258508B2 (ja) * 2018-10-12 2023-04-17 新思考電機有限公司 撮像素子への給電装置、これを備えるカメラ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13055554B (zh) 2019-12-26 2023-01-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1665677B (zh) * 2020-04-29 2022-04-08 高瞻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折叠电路板结构
JP7160865B2 (ja) * 2020-07-16 2022-10-25 ソニー・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医療用カメラヘッド及び医療用カメラ装置
JP2022169900A (ja) * 2021-04-28 2022-11-10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KR20230063200A (ko) * 2021-11-01 2023-05-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설계 자유도가 향상된 카메라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29191Y (zh) * 2007-03-05 2008-02-27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JP2008241848A (ja) * 2007-03-26 2008-10-09 Casio Comput Co Ltd フレキシブル基板、手振れ補正ユニットおよび撮像装置
CN100489589C (zh) * 2006-03-06 2009-05-20 株式会社理光 成像装置和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43531B2 (ja) * 1997-04-15 2006-11-08 ソニー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JP4159529B2 (ja) * 2004-10-07 2008-10-01 埼玉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折り畳み型機器のヒンジ部構造
JP4751695B2 (ja) * 2005-10-20 2011-08-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手ぶれ補正機能付き撮像装置
TWM302139U (en) * 2006-04-10 2006-12-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JP5041910B2 (ja) * 2007-03-02 2012-10-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撮像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5041891B2 (ja) * 2007-06-28 2012-10-03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フレキシブルケーブル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および携帯端末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89589C (zh) * 2006-03-06 2009-05-20 株式会社理光 成像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01029191Y (zh) * 2007-03-05 2008-02-27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JP2008241848A (ja) * 2007-03-26 2008-10-09 Casio Comput Co Ltd フレキシブル基板、手振れ補正ユニットおよび撮像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085175A (ja) 2012-04-26
CN102447825A (zh) 2012-05-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47825B (zh) 柔性电路板、摄像装置、摄影光学装置以及电子仪器
CN101976010B (zh) 图像模糊校正装置及配备有该装置的成像设备
CN101578853B (zh) 成像设备和电子装置
CN101542386B (zh) 图像模糊校正装置及配备有该装置的成像设备
JP4751695B2 (ja) 手ぶれ補正機能付き撮像装置
US7697033B2 (en) Imaging apparatus having image blur suppression function
CN100489589C (zh) 成像装置和电子设备
JP4707687B2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4827182B2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EP1791350B1 (en) Imaging apparatus having image blur suppression function
CN101516000B (zh) 图像拾取设备
JP4728086B2 (ja) 手ぶれ補正機能付き撮像装置
WO2006100804A1 (ja) 撮像装置
JP2008077047A (ja) 像振れ補正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5365250B2 (ja) フレキシブル基板配設構造及び撮像装置
CN101202832B (zh) 成像装置
CN101491082B (zh) 成像设备和成像方法
JP2009089371A (ja) 画像記録装置
KR20150108679A (ko) 오토 포커스 잠금 유닛 및 이를 가지는 촬영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27

Termination date: 2017101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