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91082B - 成像设备和成像方法 - Google Patents

成像设备和成像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91082B
CN101491082B CN200780026358XA CN200780026358A CN101491082B CN 101491082 B CN101491082 B CN 101491082B CN 200780026358X A CN200780026358X A CN 200780026358XA CN 200780026358 A CN200780026358 A CN 200780026358A CN 101491082 B CN101491082 B CN 1014910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compensation arrangement
hold mode
mechanical
electronic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02635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91082A (zh
Inventor
松谷笃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4910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910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910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9108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5/02Lateral adjustment of le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4Mounting of pick-up tubes,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deviation or focusing co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1Motion detection
    • H04N23/6812Motion detection based on additional sensors, e.g. acceleration sens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1Motion detection
    • H04N23/6815Motion detection by distinguishing pan or tilt from mo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2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 H04N23/685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 H04N23/687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by shifting the lens or sensor posi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7/00Control of exposure by setting shutters, diaphragms, or filters separately or conjointly
    • G03B2207/005Control of exposure by setting shutters, diaphragms, or filters separately or conjointly involving control of motion blu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1/00Still video camera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 Indication In Cameras, And Counting Of Exposures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从CCD(101)曝光的图像每个都以从A、B到C的顺序捕获到SDRAM(103)中的表面A、B和C上,并且显示所捕获的图像中最后的图像。在表面B上的图像转移时,表面A上的图像用作将显示的图像。下一曝光开始,并且在开始转移的同时转换将显示的图像。当照相机抖动补偿装置开始从机械保持释放时,将显示在LCD显示器(1’)上的图像停止更新。禁止图像的下一转换和已曝光图像从CCD(101)到SDRAM(103)的转移。当机械保持的释放完成时,下一曝光的图像从CCD(101)转移到SDRAM(103)。允许更新用于将转移到SDRAM(103)的图像显示在显示装置上。在释放保持时不导致因将显示的图像模糊等产生不方便感觉的情况下从机械保持转换到电子保持。

Description

成像设备和成像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括用于补偿因设备在拍摄图像时的抖动所引起的图像模糊的补偿功能的成像设备,并且还涉及该成像设备的成像方法。
现有技术
近几年,用于照相机、摄影机等的成像装置已经越来越自动化,并且每个包括自动曝光调节机构、自动对焦调节机构等的照相机都广泛地实际应用。作为朝发展多功能照相机的趋势,几项技术也已经实际应用于执行用于补偿因照相机整体抖动所引起的图像模糊的补偿功能。
基本上,包括补偿功能的图像模糊防止设备设置有抖动探测装置、光学补偿装置、驱动装置、控制装置和保持装置。该抖动探测装置探测设备的整体抖动。该光学补偿装置补偿因设备抖动所引起的图像模糊。该驱动装置驱动光学补偿装置。控制装置通过根据来自抖动探测装置的输出值计算图像模糊的补偿量来控制驱动装置。该保持装置将光学补偿装置机械地保持在预定位置。
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第2001-066655号公开了,首先探测因设备抖动所引起的成像设备的抖动量。然后,在包括光电转换装置的基板响应于抖动的探测量而移动的同时,探测包括光电转换装置的基板的移动量。响应于移动的探测量补偿该抖动量,并从而移动包括光电转换装置的基板,由此补偿设备抖动。
日本注册专利第3188739号公开了一成像设备,它设置有机械保持装置和电子保持装置。该机械保持装置将光学补偿装置机械地保持在预定位置。该电子保持装置设计成当机械保持装置从一个状态转换成另一状态时工作,并将光学补偿装置保持在预定位置。当机械保持装置转换成机械保持装置保持光学补偿装置的状态时,电子保持装置工作使得机械保持装置有可能保持光学补偿装置。另外,当机械保持装置转换成机械保持装置将 光学补偿装置从受到它的保持的状态释放的状态时,电子保持装置工作使得机械保持装置不导致光学补偿装置从预定位置移动。
在这方面,在电子保持状态下,光学补偿装置可以继续保持在预定位置,同时驱动装置通电。尽管驱动装置不通电,该机械保持装置也可以继续将光学补偿装置保持在预定位置。应当注意的是,该机械保持装置不仅包括根本不涉及电子控制的机械保持装置,而且还包括在机械保持装置转换成机械保持装置将光学补偿装置保持在预定位置的状态时,或者在机械保持装置转换成机械保持装置将光学补偿装置从受到它保持的状态释放的状态时涉及电子控制的机械保持装置。
发明内容
不过,甚至如此构造的图像模糊防止设备也存在的问题在于,当机械保持转换成电子保持时,在进行电子保持的同时进行机械保持会移动图像。
出于前述原因,存在对包括图像模糊补偿功能的成像设备和包括图像模糊补偿步骤的成像方法的需要,该功能和步骤使得补偿装置能够从机械保持转换到电子保持,而不导致如图像模糊、图像移动等之类的不方便。
本发明涉及满足该需要的成像设备和成像方法。
为了实现这些和其他优点并根据本发明的目的,如此处具体实施并广义描述的那样,本发明提供一种成像设备,该成像设备包括:成像装置,构造成捕获图像;显示装置,构造成显示由成像装置捕获的图像;抖动探测装置,构造成探测施加到该成像设备上的抖动;补偿装置,构造成补偿抖动所导致的图像模糊;驱动装置,构造成驱动该补偿装置;机械保持装置,构造成机械地保持补偿装置;及控制器,构造成在不进行用于图像模糊的补偿的操作的同时通过机械保持装置机械地保持补偿装置,构造成在进行用于图像模糊的补偿操作的同时由驱动装置将补偿装置电子保持在补偿装置可由驱动装置驱动的状态,并且构造成当作为机械保持状态补偿装置由机械保持装置机械保持的状态转换成作为电子保持状态补偿装置由驱动装置电子保持的状态时,改变显示装置显示图象的控制。
有利地,该控制器构造成,当机械保持状态转换到电子保持状态时,临时停止显示装置进行的图像的更新操作,在电子保持状态下,用于图像 模糊的补偿操作是可能的。
有利地,当机械保持状态转换到用于图像模糊的补偿操作是可能的电子保持状态时,控制器使得显示装置停止图像的更新操作的时刻是在用于释放机械保持状态的控制开始之后已经经过预定时间长度的时间点处。
有利地,当机械保持状态转换到用于图像模糊的补偿操作是可能的电子保持状态时,控制器导致显示装置在停止图像的更新操作之后恢复图像的更新操作的时刻是在用于释放机械保持状态的控制完成之后已经经过预定时间长度的时间点处。
有利地,该控制器构造成,当成像设备的电源打开时,释放机械保持装置对补偿装置的保持。
有利地,该控制器构造成,当第一释放操作开始进行时,释放机械保持装置对补偿装置的保持。
有利地,当第二释放操作开始进行时,释放机械保持装置对补偿装置的保持。
有利地,该控制器构造成,当机械保持状态转换成用于图像模糊的补偿操作是可能的电子保持状态时,用屏幕显示(OSD)覆盖显示装置的图像显示。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成像方法,该成像方法包括:准备构造成捕获图像的成像装置;准备构造成显示由成像装置捕获的图像的显示装置;准备构造成探测外部施加的抖动的抖动探测装置;准备构造成补偿由抖动导致的图像模糊的补偿装置;准备构造成驱动该补偿装置的驱动装置;准备构造成机械保持该补偿装置的机械保持装置;在不进行图像模糊的补偿操作时,由机械保持装置机械地保持补偿装置;在进行图像模糊的补偿操作时,由驱动装置将该补偿装置电子保持在补偿装置可由驱动装置驱动的状态;及当作为机械保持状态补偿装置由机械保持装置机械保持的状态转换成作为电子保持状态补偿装置由驱动装置电子保持的状态时,改变图像由显示装置显示的控制。
有利地,该方法还包括当机械保持状态转换成用于图像模糊的补偿操作是可能的电子保持状态时,临时停止显示装置的图像更新操作。
有利地,当机械保持状态转换成用于图像模糊的补偿操作是可能的电子保持状态时,导致显示装置停止图像的更新操作的时刻是在用于释放机 械保持状态的控制开始之后已经经过预定时间长度的时间点。
有利地,当机械保持状态转换成用于图像模糊的补偿操作是可能的电子保持状态时,导致显示装置在停止图像的更新操作之后恢复图像的更新操作的时刻是在用于释放机械保持状态的控制完成之后已经经过预定时间长度的时间点。
有利地,该方法还包括当成像设备的电源打开时,释放机械保持装置对补偿装置的保持。
有利地,该方法还包括当第一释放操作开始进行时,释放机械保持装置对补偿装置的保持。
有利地,该方法还包括当第二释放操作开始进行时,释放机械保持装置对补偿装置的保持。
有利地,该方法还包括当机械保持状态转换成用于图像模糊的补偿操作是可能的电子保持状态时,用屏幕显示(OSD)覆盖显示装置对图像的显示。
而且,本发明提供一种成像设备,该成像设备包括:成像工具;用于从该成像工具显示图象的显示工具;用于探测施加到成像设备上的抖动的抖动探测工具;用于补偿抖动引起的图像模糊的补偿工具;用于驱动该补偿工具的驱动工具;及用于机械保持该补偿工具的机械保持工具,该成像设备包括图像模糊补偿功能,该功能在不进行对图像模糊的补偿操作时机械地保持补偿工具,在进行对图像模糊的补偿操作时将补偿工具电子保持在可驱动补偿工具的状态,其中该成像设备包括用于在作为机械保持状态的补偿工具机械地保持的状态转换成作为电子保持状态的补偿工具电子保持的状态时,改变所述显示工具显示控制的工具。
因此,本发明带来如下效果,即:可以在没有使成像设备的用户感到不方便的图像模糊、图像移动等的情况下在机械保持和电子保持之间顺利转换补偿图像模糊的补偿装置。
应当理解的是,前面的概述和后面的详细描述都是示例性的,并意在提供如权利要求所要求的本发明的进一步解释。
附图说明
附图包括在内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合并到说明书中并 构成其一部分。附图与说明书一起图示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起到解释本发明原理的作用。
附图1A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数码相机的外观的顶视图;
附图1B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该数码相机的外观的正视图;
附图1C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该数码相机的外观的后视图;
附图2是示出该数码相机内部系统构造的示意图的方框图;
附图3是说明该数码相机的两种模式的操作示意图的流程图;
附图4A示出计时器功能的操作,其中示出倒数计时器(countdowntimer)的流程图;
附图4B示出另一计时器功能的操作,其中示出自由运行计时器(free-run timer)的流程图;
附图5是示出进行图像模糊补偿(image blur compensation)的原理的图表;
附图6是示出该数码相机的透镜镜筒单元(lens barrel unit)的固定圆筒(fixed cylinder)的前视图;
附图7是该固定圆筒沿着附图6的线A-A’的纵向剖视图;
附图8A是示出该固定圆筒的后视图;
附图8B是示出不包括柔性印刷基板(flexible print substrate)的该固定圆筒的后视图;
附图9是CCD镜台(stage)的分解透视图;
附图10是示出该固定圆筒沿着附图8B的B-B’线的纵向剖视图;
附图11A是说明强制保持机构(forcedly holding mechanism)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其中说明了CCD镜台、步进马达和转换机构(conversionmechanism)之间的关系;
附图11B是说明该强制保持机构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其中以放大的方式示出了该转换机构;
附图12A是说明旋转传动齿轮(rotary transmission gear)中凸轮凹槽的底视图,其中示出了该旋转传统齿轮;
附图12B是说明该旋转传动齿轮中凸轮凹槽的剖视图,其中示出了沿着附图12A的线C-C剖示的旋转传动齿轮。
附图12C是示出旋转传动齿轮中凸轮凹槽的示意图,并示出凸轮销通 过滑过倾斜表面部分将该旋转传动齿轮推起的状态;
附图12D是示出旋转传动齿轮中凸轮凹槽的示意图,并示出当凸轮销抵靠在顶部平坦部分上时将旋转传动齿轮最大推起的状态;
附图12E是示出旋转传动齿轮中凸轮凹槽的示意图,并示出当凸轮销通过垂直面(cliff)之后抵靠在底部平坦部分上时将旋转传动齿轮最大推下的状态;
附图13A是示出压具销(presser pin)配合到凹入部分中的状态的部分放大剖视图,并且示出该压具销和凹入部分的周壁彼此密切接触的状态;
附图13B是示出该压具销安装到凹入部分中的状态的部分放大剖视图,并且示出该压具销和凹入部分的周壁彼此远离的状态;
附图14是示出透镜的焦距(focal length)和偏差(deviation)之间关系的图表;
附图15示出照相机抖动角度和CCD补偿移动的距离之间的关系;
附图16A示出了用于操作CCD的伺服控制的控制周期,并且其中示出了控制周期为0.0001秒;
附图16B示出用于操作该CCD的伺服控制的控制周期,并且其中示出了控制周期为0.000005秒;
附图17是用于进行图像模糊补偿过程的流程图;
附图18是示出该CCD如何移动到目标位置的流程图;
附图19是拍照时所执行步骤的流程图;
附图20是进行曝光时所执行步骤的流程图;
附图21是详细说明附图20的时序的图表;
附图22A示出了计时器功能的操作,其中示出用于倒数计时器的流程图;
附图22B示出了另一计时器功能的操作,其中示出了用于自由运行计时器的流程图;
附图23是说明CCD如何移动到目标位置的图表;
附图24是用于进行图像模糊补偿过程的流程图;
附图25是进行曝光时所执行步骤的时序(timing chart);
附图26是用于解释2×T为何用作“每个倒数计时器读取的时间值>2×T”中的基准的原因;
附图27是说明监视图像的流动的图表;
附图28是说明处于第一释放状态下的信号的时序。
附图标记描述
1’        LCD监视器
7          透镜镜筒单元
101        CCD
102        F/E-IC
103        SDRAM
109        子CPU
117        LCD驱动器
125        1CCD镜台
1041       第一CCD信号处理模块
1043       CPU模块
1049       TV信号显示模块
SW1至14    操作键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参照本发明的当前优选实施例,在附图中说明了其例子。在可能的地方,在附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对相同或类似部件进行描述。然而,本发明的范围不仅局限于这些实施例。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下面描述的任何结构和材料都可适当修改。
注意到的是,本发明的当前实施例补偿或抑制设备抖动所导致的图像模糊;设备的抖动可能由握持该设备的操作人员的手导致。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由手握持的设备抖动所导致的图像模糊。
附图1A至1C每一个都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数码相机(下文中简称为“数码相机”)的外观,其中附图1A、附图1B和附图1C分别是该数码相机的顶视图、正视图和后视图。另外,附图2是示出该数码相机内部系统构造的示意图的方框图。
如附图1A至1C中所示,释放开关(release switch)(释放快门(shutter))SW1、模式选择器选位开关(dial switch)SW2和子LCD(液晶显示器)1设置在该数码相机主体的顶部上。
该数码相机主体的前面设置有:包括取景透镜的透镜镜筒单元7;光学取景器(optical finder)4;闪光(strobe light)发射单元3;距离测量单元5;和遥控光接收单元6。
数码相机的后面设置有电源开关13、LCD监视器1’、AFLED(自动对焦发光二极管)8、闪光灯LED9、广角方向放大开关SW3、长焦方向放大开关SW4、用于设置和取消自动计时器的自动计时器开关SW5、菜单选择开关SW6、向上移动闪光灯设置开关SW7、向右移动开关SW8、显示开关SW9、向下移动微开关SW10、向左移动图象检测开关SW11、OK开关SW12,和图像模糊补偿开关SW14。该照相机主体的侧面设置有存储卡/电池装载空间的盖子。
由于数码相机的构件的功能和效果是已知的,所以将不再详细描述它们。接下来,将参照附图1A至1C在附图2的基础上描述照相机内部的系统构造。
如附图2中所示,附图标记104表示数码相机处理器(下文中简称为“处理器”)。该数码相机处理器104包括A/D(模拟/数字)转换器10411、第一CCD(电荷耦合装置)信号处理模块1041、第二CCD信号处理模块1042、CPU(中央处理单元)模块1043、本地SRAM(静态随机存储器)1044、USB(通用串行总线)模块1045、串行模块1046、JPEG·CODEC(编码器/解码器)模块(用于JPEG压缩和解压缩的模块)1047、RESIZE模块(用于通过插补处理增大和减小图像数据尺寸的模块)1048、TV信号显示模块(用于将图像数据转换成用于在如液晶显示器和TV之类的外部显示器上显示图像数据的视频信号)1049,和存储卡控制器模块(用于控制将所拍图像的数据记录到其中的存储卡的模块)10410。这些模块用总线彼此连接。
S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103设置在该处理器104外部,RAW-RGB图像数据(其白平衡和灰度(gamma)经过调节的图像数据)、YUV图像数据(已经转换成亮度数据(brightness data)和色差数据的图像数据)和JPEG图像数据(使用JPEG压缩器压缩的图像数据)存储在该SDRAM中。该SDRAM103经存储器控制器(未说明)和总线连接到处理器104上。
另外,RAM107、内置存储器(甚至在存储卡槽中没有存储卡的情况 下存储所拍图像的数据的存储器)120和其中存储控制程序、参数等的ROM108设置在处理器104外部。这些存储器用总线连接到处理器104上。
一旦数码相机的电源开关SW13打开,则将存储在ROM108中的控制程序加载到处理器104中的主存储器(未说明)中。根据控制程序,该处理器104控制相应单元的操作,并将控制数据、参数等临时存储在RAM107中。
透镜镜筒单元7设置有透镜镜筒,包括:具有变焦透镜71a的变焦光学系统71;具有聚焦透镜72a的聚焦光学系统72;包括孔径光阑73a的孔径光阑单元73;和具有机械快门74a的机械快门单元74。应当注意的是,变焦透镜71a、聚焦透镜72a和孔径光阑73a构成拍照光学系统。另外,该拍照光学系统的光轴定义为z轴,并且正交于该z轴的平面定义为X-Y平面。
该变焦光学系统71、聚焦光学系统72、孔径光阑单元73和机械快门单元74分别由变焦马达71b、聚焦马达72b、孔径光阑马达73b和机械快门马达74b驱动。
透镜镜筒单元7中的马达由马达驱动器75驱动。该马达驱动器75由处理器104中的CPU模块1043控制。
另外,透镜镜筒单元7中的透镜系统在CCD(电荷耦合装置)101上形成物体的图像。该CCD101将该物体的图像转换成图像信号,从而将该图像信号输出到F/E(前/后)-IC102上。该F/E-IC102包括:用于为了减小图像噪点进行相对复式取样的CDS(相对复式取样(correlated doublesampling))部分1021;用于增益控制的AGC(自动增益控制)部分1022;和用于进行模数转换的A/D转换器1023。具体地,该F/E-IC102对图像信号进行预定处理,然后将模拟图像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因此将该数字信号输出到处理器104中的第一CCD信号处理模块1041。
通过使用从处理器104中第一CCD信号处理模块1041经TG(定时发生器)1024输出的VD(垂直同步)-HD(水平同步)信号进行这些信号控制处理。该TG1024在VD-HD信号的基础上产生驱动定时信号。
处理器104中的CPU模块1043控制音频记录电路1151进行的音频记录操作。根据对指令的响应,该音频记录电路1151记录一信号,该信号是通过使麦克风AMP(放大器)1152对由麦克风1153从已经转换获得的音频记录信号进行放大获得。该CPU模块1043控制音频重放电路1161的操作。根据指令,该音频重放电路1161设计成在需要时重放已经存储在存储器中的音频信号,从而将所得音频信号输出到音频AMP1162中,因此导致声音从扬声器1163输出。
该CPU模块1043还控制闪光灯电路114,并因此使得闪光灯发射单元3发射照明光的闪光。除此之外,该CPU模块1043控制距离测量单元5。
该CPU模块1043连接到处理器104的子CPU109上。该子CPU109通过LCD驱动器117控制子LCD(液晶显示器)1的显示。该子CPU109还连接到AF(自动对焦)LED8、闪光灯LED9、遥控光接收单元6、由操作开关SW1至SW14构成的操作键单元和蜂鸣器113上。
USB模块1045连接到USB连接器122上。串行模块1046经串行驱动器电路1231连接到RS-232C连接器1232上。TV信号显示模块1049经LCD驱动器117连接到LCD显示器1’上。同时,该TV信号显示模块1049经视频AMP118(用于将已经从TV信号显示模块1049输出的视频信号转换成75Ω阻抗的AMP(放大器))连接到视频插孔(jack)(用它将照相机连接到如TV之类的外部显示器上的插孔)119上。该存储卡控制器模块10410连接到存储卡槽121的卡接触点上。
该LCD驱动器117驱动LCD显示器1’,并同时起到将已经从TV信号显示模块1049输出的视频信号转换成将显示在LCD显示器1上的信号1’。该LCD显示器1’用于监视物体在拍照前所处状态、检测所拍图像并显示已经记录在存储卡或内置存储器120中的图像数据的目的。
该数码相机本体设置有构成透镜镜筒单元7的一部分的固定镜筒。在该固定镜筒中,CCD镜台1251设置成可在X-Y方向上移动。该CCD101安装在构成图像模糊补偿机构的一部分的CCD镜台1251上。将在后面对该固定镜筒和CCD镜台1251的详细构造进行描述。
该CCD镜台1251由致动器1255驱动。致动器1255的驱动由驱动器1254控制。该驱动器1254包括线圈驱动第一MD和线圈驱动第二MD。该驱动器1254连接到AD(模数)转换器IC 1256上,该AD转换器IC连接到ROM108上。控制数据从该ROM108输入到AD转换器IC1256。
该固定镜筒设置有用于在图像模糊补偿开关SW14关闭并且电源开关SW13关闭时将CCD镜台1251强制保持在中央位置(初始位置)的保持机构1263。该保持机构1263由作为致动器的步进马达STM控制。该步进马达STM由驱动器1261驱动。控制数据从ROM108输入到该驱动器1261。
位置探测元件1252安装在该CCD镜台1251中。从该位置探测元件1252输出的探测值输入到放大器1253,从而由该放大器1253放大。所得的探测输出值输入到A/D转换器10411。该数码相机主体设置有陀螺仪传感器1241,该陀螺仪传感器1241可探测俯仰(pitch)方向和侧转(yaw)方向上的转动。从该陀螺仪传感器1241输出的探测值经也起到低通滤波器作用的LPF-放大器1242输入到A/D转换器10411。
该数码相机包括至少两种模式:“监视处理”模块和“重放处理”模块。该数码相机在这两种模式之间来回转换。在“监视处理”模块内,可调用菜单,从而可改变各种设置。另外,在“重放处理”模块中,所拍图像可显示在LCD显示器1’上。
具体地,如附图3中流程图所示,判断模式选择器选位开关SW2是否已经设置在拍照模式处(在步骤S1中)。在模式选择器选位开关SW2已经设置在拍照模式的情况下(在步骤S1中为YES的情况下),进行监视处理(在步骤S2中)。在执行监视处理之后,判断拍照指令是否已经输入(在步骤S3中)。在拍照指令已经输入的情况下(在过程S2中为YES的情况下),执行拍照处理(在步骤S4中)。随后,流程返回到过程S2。在未输入拍照指令的情况下(过程S2中为NO的情况下),流程前进到将在后面描述的过程S8。
而且,在模式选择器选位开关SW2在过程S1中尚未设置在拍照模式的情况下(在过程S1中为NO的情况下),进一步判断模式选择器选位开关SW2是否已经设置在重放模式(在步骤S5中)。在模式选择器选位开关SW2已经设置在重放模式的情况下(在过程S5中为YES的情况下),执行用于在LCD显示器1’上显示所拍图像的重放过程(在步骤S6中)。在模式选择器选位开关SW2尚未设置在重放模式的情况下(在过程S5中为NO的情况下),执行除了拍照过程和重放过程之外的过程(在步骤S7中)。
在过程S3、S6和S7之后,判断电源开关SW13是否已经按下(在步骤S8中)。在电源开关SW13已经按下的情况下(在过程S8中为YES的情况下),完成整个过程。在电源开关SW13尚未按下的情况下(过程S8中为NO的情况下),流程返回过程S1,并且过程继续。
附图2中所示处理器104包括两类计时器功能。附图4A和附图4B是说明 这两种相应类型计时器功能的操作的流程图。附图4A是用于倒数计时器的流程图,并且附图4B是用于自由运行计时器的流程图。这两个计时器的每一个都对预先设置的秒进行倒数,并在倒数读取零秒时中断。应当注意的是,倒数期间读取的秒数可以参考使用寄存器。将计数的X秒设置在两个计时器中的每一个中(在步骤S11和S11’中)。随后,在两个计时器中的每一个中,开始计数(在步骤S12中)。一旦已经经过如此设置的X秒,则执行预定的中断过程(在步骤S13中)。
在这方面,将由倒数计时器进行的过程设计成,一旦倒数操作的一轮完成之后就终止。该倒数计时器需要再次启动,从而再次激活倒数计时器。将由自由运行计时器进行的过程如下:检测复位指令是否已经输入(在步骤S14中)。在尚未输入复位指令的情况下(在过程S14中为NO的情况下),流程返回过程S1。在复位指令已经输入的情况下(在步骤S14中为YES的情况下),终止倒数过程。直到执行复位指令为止,该自由运行计时器以X秒间隔重复进行中断。
附图5说明了通过滑动CCD进行由于照相机抖动导致的图像模糊的补偿的原理。当成像表面(CCD表面)位于位置P1时,物体的图像投影到点O。然而,在照相机由于照相机的抖动而转动角度θx和θy的情况下,成像表面移动到位置P2,从而物体的图像所处的位置移动到点O’。出于此原因,成像表面通过平行移动dx和dy的距离返回位置P1使得可能使物体投射到和位于位置P1处的成像表面中的点O相同的点。
接下来,将参照附图6、7、8A和8B描述图像模糊补偿机构的构造。附图6、7、8A和8B说明了容纳数个透镜的固定镜筒。附图6是该固定镜筒的正视图。附图7是该固定镜筒沿着A-A’线的纵向剖视图。附图8A和8B是该固定镜筒的后视图。在附图6、7、8A和8B中,附图标记10表示该固定镜筒。该固定镜筒10成形为盒状,并且该固定镜筒10的内部用作容纳透镜镜筒的容纳空间。整体矩形的板形基座构件11连接到该固定镜筒10的后表面上。在此情况下,用于拉出和拉入透镜镜筒的螺旋面12形成在固定镜筒10的内壁中。通过从固定镜筒10切除两个相对应拐角,形成至少两个拐角区域。一个拐角区域10a用作将在后面描述的步进马达STM连接到其上的区域。在另一拐角区域10b中,将在后面描述的柔性印刷基板20折叠。
如附图2中所示的CCD镜台1251设置到该基座构件11上。该CCD镜台 1251主要包括形状像环形框架的X方向镜台13、矩形的Y方向镜台14和放置镜台15,如附图9中断开的CCD镜台1251所示。
该X方向镜台13固定到基座构件11上。该X方向镜台13设置有在X方向上延伸的一对导向轴13a和13b。该导向轴13a和13b彼此在Y方向上间隔开。每个形状都像长方体的四个永磁体16a至16d设置在该X方向镜台13中。这四个永磁体16a至16d分成两对。成对的永磁体16a和16b在X-Y平面中彼此平行设置使得,永磁体16a和16b在Y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该成对导向轴13a和13b构造成分别穿过该成对永磁体16a和16b。然而,该构造不仅局限于该例子。该成对导向轴13a和13b可以分别与成对永磁体16a和16b并排安装。其他成对永磁体16c和16d设置在X-Y平面中使得,该永磁体16c和16d在X方向上彼此间隔开。
在Y方向镜台14中,每个都在Y方向上延伸的一对导向轴14c和14d设置使得,该导向轴14c和14d在X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在Y方向镜台14中,成对支承部分17a和17a’彼此相对使得,支承部分17a和17a’在X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并且其他成对支承部分17b和17b’彼此相对使得该支承部分17b和17b’在X方向上彼此间隔开。成对的支承部分(17a,17a’)和(17b,17b’)分别由成对的导向轴13a和13b可移动地支承。这使得Y方向镜台14能够在X方向上移动。
CCD101固定到放置镜台15上。该放置镜台15包括:在X方向上突出的成对线圈安装板部分15c和15d;和在Y方向上突出的成对线圈安装板15a和15b。该CCD101固定到放置镜台15的中央。在该放置镜台15中,两对支承部分(虽然省略了它们的附图标记)形成在与CCD101的成像表面所位于的相同侧面上使得这两对在X方向上彼此间隔开。成对的支承部分彼此相对使得,支承部分在Y方向上彼此间隔开,而其他成对支承部分类似地彼此相对使得,支承部分在Y方向上彼此间隔开。成对支承部分由Y方向镜台14的导向轴14c和14d之一可移动地支承,并且其他成对支承部分由其他导向轴14c和14d可移动地支承。这使得放置镜台15整体上能够在X-Y方向上移动。
保护板19附着到该CCD101的表面上,该表面位于成像表面的后侧上。锥形凹入部分19a形成在该保护板19的中央。后面将对该凹入部分19a的功能进行描述。
平线圈和卷绕线圈COL1和COL1’分别附着或粘结到该成对的线圈安装板部分15c和15d上。线圈COL1和COL1’彼此串行连接。另外,平线圈和卷绕线圈COL2和COL2’分别附着或粘结到该成对的线圈安装板部分15a和15b上。类似地,线圈COL2和COL2’彼此串行连接。
线圈COL1和COL1’分别面对永磁体16c和16d。线圈COL2和COL2’分别面对永磁体16a和16b。成对的线圈COL1和COL1’用于在X方向上移动CCD101,并且其他对线圈COL2和COL2’用于在Y方向上移动CCD101。
而且,线圈COL1和COL1’设置有用磁性材料制成的相应吸引杆35,该吸引杆是沿着使吸引杆35在X方向上横过相对应线圈COL1和COL1’的方向设置的。这些吸引杆35(尽管不局限于此,但是最好是铁杆)的安装导致磁体(磁体连接到其上的镜台)和杆(杆连接到其上的镜台)彼此吸引。这防止了镜台松弛。
在此情况下,孔元件用于位置探测元件1252。作为位置探测元件1252的一部分的孔元件1252a设置到一个线圈安装板部分15d上,该线圈安装板部分是成对线圈安装板部分15c和15d的其中一个。类似地,孔元件1252b设置到作为成对线圈安装板部分15a和15b的其中一个的另一线圈安装板部分15b上。
该CCD101用柔性印刷基板20电连接到F/E-IC102上(参见附图10)。该孔元件1252a和1252b用柔性印刷基板20电连接到操作放大器上。线圈COL1、COL1’、COL2和COL2’连接到驱动器1254上(参见附图2)。
用于保持在如附图2中所示初始位置的机构1263包括步进马达STM,如图示固定镜筒沿着附图8B的线B-B’的纵向剖视图的附图10中所示,和如附图11A和11B中放大所示。后面,将对步进马达STM的驱动的控制进行描述。首先,将对保持机构1263的机械构造进行详细说明。
该步进马达STM设置到固定镜筒10的拐角区域10a上,如附图6中所示。该步进马达STM的输出轴200设置有输出齿轮21。该固定镜筒10的拐角区域10a设置有用于将转动移动转换成线性移动的转换机构22。
该转换机构22主要包括旋转传动齿轮23、往复移动轴24、偏压盘簧25、强制按压板26和弹簧容纳构件27。成对的支承部分28和29形成在固定镜筒10的拐角区域10中使得,支承部分28和29在Z方向上彼此间隔开。该支承部分28用马达安装板形成。该往复移动轴24悬挂在支承部分29和马达 安装板28之间。该旋转传动齿轮23位于成对的支承部分28和29之间,并由往复移动轴24可转动地支承。该旋转传动齿轮23与输出齿轮21啮合。
往复移动轴24在一个末端侧上的部分穿过支承部分29,并面对基座构件11的后面。该偏压盘簧25设置在弹簧容纳构件28和支承部分29之间,并且从而朝支承部分29将力施加到往复移动轴24上。该往复移动轴24包括台阶部分24a,该台阶部分与旋转传动齿轮23的轴孔末端表面接合。
如附图12A至12E中所示,凸轮凹槽31形成在该旋转传动齿轮23的一个末端表面中。该凸轮凹槽31在该旋转传动齿轮23的圆周方向上延伸。该凸轮凹槽31包括底部平坦部分31a、顶部平坦部分31b和从底部平坦部分31a连续倾斜到顶部平坦部分31b的倾斜表面部分31c。该凸轮凹槽31在底部平坦部分31a和顶部平坦部分31b之间具有垂直面31d,并且该垂直面31d起到下述凸轮销从其可转动方向抵靠在其上的抵靠壁的作用。
该凸轮销32固定到支承部分28上(参见附图10)。凸轮销32的末端可滑动地接触凸轮凹槽31。该底部平坦部分31a从垂直面31d到倾斜表面部分31c的倾斜起点31e。如果转换成信号,则底部平坦部分31a在其转动方向上的长度对应于步进马达STM的转动控制信号的2个脉冲。
该倾斜表面部分31c从倾斜表面部分31c的倾斜起点31e到通向顶部平坦部分31b的倾斜终点31f。如果转换成信号,则该倾斜表面部分31c在其转动方向上的长度对应于步进马达STM的转动控制信号的30个脉冲。
该顶部平坦部分31b从倾斜终点31f到垂直面31d。如果转换成信号,则顶部平坦部分31b在其转动方向上的长度对应于步进马达STM的转动控制信号的3个脉冲。步进马达STM的转动控制信号的35个脉冲对应于旋转传动齿轮23的一转。该旋转传动齿轮23的一转导致往复移动轴23在Z轴方向上往复一次。
另外,强制按压板26设置到基座构件11的后面上。如附图10和11A中所示,该强制按压板26构造成在长度上朝CCD101的中央延伸。强制按压板26的基础末端部分26a固定到往复移动轴24的末端部分上。锥形按压销33固定到强制按压板26的自由末端部分26b上。导向轴26c形成从在方向上延伸的强制按压板26的中间突出。
定位突起11a和11b、线圈连接突起11c和接合突起11d形成在基座构件11中,如附图8A和8B中所示。扭转盘簧34的卷绕部分34a连接到线圈连接 突起11c上。该扭转盘簧34的第一末端部分34b与接合突起11d接合,并且该扭转盘簧34的第二末端部分34c与导向轴26c接合。用于对导向轴26c进行导向的导向孔(未示出)形成在基座构件11中。
强制按压板26在使得强制按压板26结合往复移动轴24的往复移动远离或靠近基座构件11的方向上(Z轴方向)往复移动,同时扭转盘簧34使得强制按压板26抵靠在定位突起11a上。该导向轴26c起到使强制按压板26以稳定姿势往复移动的作用。
按压销(安装突起)33安装到凹入部分(安装孔)19a中。从而,该按压销33起到将放置镜台15(参见附图9)机械保持在初始位置的作用。如附图13A中放大所示,按压销33的周壁33a和保护板19的凹入部分的周壁19b密切安装到彼此中的状态对应于凸轮销32的保持座落位置(参见附图12D)。如附图13B中放大所示,按压销33的周壁33a和保护板19的凹入部分的周壁19b彼此相离最远的状态对应于凸轮销32的释放座落位置(参见附图12E)。该凸轮销32的保持座落位置同时是放置镜台15的强制初始位置。
随后,根据从陀螺仪传感器1241的输入,确定CCD101移动到的目标点。该陀螺仪传感器1241设置使得,陀螺仪传感器1241探测照相机在俯仰方向和侧转方向上的转动。该A/D转换器10411以T秒的间隔捕获从陀螺仪传感器1241的输出,从而将该输出值从模拟转换成数字。
在侧转方向上照相机的姿势变换角度限定为:
θyaw(t)=∑ωyaw(i)×T  (i=0,...,t)
并且在俯仰方向上照相机的姿势变换角度限定为:
θpitch(t)=∑ωpitch(i)×T    (i=0,...,t)
其中ωyaw(t)表示侧转方向上瞬时角速度;ωpitch(t)表示俯仰方向上瞬时角速度;θyaw(t)表示照相机在侧转方向上姿势的变化角度;及θpitch(t)表示照相机在俯仰方向上的姿势变化角度。
另一方面,根据变焦点zp和焦点fp确定焦距f。随着照相机在侧转方向上的转动而图像的移动距离限定为:
Dyaw(t)=f×tan(θyaw(t))
并且随着照相机在俯仰方向上的转动而图像的移动距离限定为
Dpitch(t)=f×tan(θpitch(t))
其中D yaw(t)表示随着照相机在侧转方向上的转动而图像的移动距 离;D pitch(t)表示随着照相机在俯仰方向上的转动而图像的移动距离;θyaw(t)表示照相机在侧转方向上的姿势变化角度;及θpitch(t),照相机在俯仰方向上的姿势变化角度。这些是CCD101应当移动的距离。附图14说明了CCD应当根据焦距移动的距离。附图15和表1说明了照相机抖动角度(或图像模糊角度)与CCD补偿移动的距离之间的关系。
表1
  35-mm焦距   28   135   200
  实际焦距   4.7   22.6   33.5
Figure G200780026358XD00171
Figure G200780026358XD00181
Figure G200780026358XD00191
附图16A和16B是说明用于操作该CCD的伺服控制的控制周期的时序图。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在0.00025秒的每个周期T中执行附图17中说明的流程图中的步骤。结果,CCD移动到目标位置,如附图18中所示。
如附图17中所示,首先判断标志是否为“1”(在步骤S20中)。在该标志为“1”的情况下(在步骤S20为YES的情况下),流程前进到步骤S21。在该标志不为“1”的情况下(在步骤S20中为NO的情况下),流程前进到步骤S30。在这方面,在标志为“1”意味着应当进行图像模糊补偿的情况下(参见附图16A),花费0.0001秒执行附图17中所示流程图中的步骤。在该标志为“0”意味着不进行图像模糊补偿的情况下(参见附图16B),花费0.000005秒执行附图17中所示流程图中的步骤。
在步骤S20中确定标志为“1”的情况下,判断通过将倒数计时器读取零秒而导致发生中断之前留下的时间除以周期T获得的值是否是周期T的值两倍以上,或者判断每个倒数计时器读取的时间值是否大于2×T(在步骤S21中)。在步骤S21中判断结果为YES的情况下,流程直接前进到步骤S23。在步骤S21中判断结果为NO的情况下,标志设置为“0”(在步骤S22中),随后流程前进到步骤S23。
随后,判断计数器的计数值是否为4的倍数加上3(在步骤S23中)。在判断结果为YES的情况下,通过进行伺服控制操作CCD(在步骤S29中),随后流程前进到步骤S30。在判断结果为NO的情况下,流程前进到步骤S24。
随后,判断计数器的计数值是否为4的倍数加上2(在步骤S24中)。在判断结果为YES的情况下,通过探测倾斜方向上的角速度并计算角度,设定目标值,同时通过进行伺服控制操作CCD(在步骤S28中)。随后,流程前进到步骤S30。在步骤S24中的判断结果为NO的情况下,流程前进到步骤S25。
随后,判断计数器的计数值是否为4的倍数加上1(在步骤S25中)。在判断结果为YES的情况下,通过进行伺服控制操作CCD(在步骤S27中),随后流程前进到步骤S30。在步骤S25中判断结果为NO的情况下,通过探测侧转方向上的角速度并因此计算角度来设定目标值,同时通过进行伺服控制操作CCD(在步骤S26中)。随后,流程前进到步骤S30。
最终,在步骤S30中进行对计数器的计数值加“1”的步骤。从而,完成整个过程。
该伺服控制的特征在于,周期T[秒]越短,控制值可越好地收敛到目标值附近。在这个意义上,如果例如T=0.0001秒(每次进行补偿过程),则进行图像模糊补偿的间隔最短。然而,在此情况下,CPU需要用于除了图像模糊补偿过程之外的过程。出于此原因,用于图像模糊补偿的CPU的占用率无法升高到100%。另一方面,如果用于图像模糊补偿过程的CPU的占用率太高,则用于图像模糊补偿过程之外的过程的中断会阻断图像模糊补偿过程。结果,图像模糊补偿过程的中断超时,或者图像模糊补偿的中断过程失败。这些都不利地影响了图像模糊补偿之外的功能的实现。出于避免这些问题的目的,在本发明的情况下,CPU的占用率设置为40%,这使得周期T等于0.00025秒。通过使用伺服控制导致CCD保留在中央的对中过程和曝光期间的图像模糊补偿都以T=0.00025秒的间隔进行。
附图19是说明拍摄静止图像时进行的步骤的流程图。附图1A中所示的释放开关SW1按下,从而在探测到释放开关SW1按下一半的第一释放状态之后,释放已经保持CCD的保持机构。同时,进行用于将CCD保持和控制在中央的对中。在探测到释放开关SW1进一步按下的第二释放状态之后,CCD的跟踪开始,并进行曝光。一旦完成曝光,则跟踪完成,再次进行对中。一旦对中完成,则固定CCD镜台。用于第一和第二释放状态的过程由CPU模块1043经过子CPU109控制。
如附图19中所示,首先一旦图像模糊补偿开关SW4打开(在步骤S31中),则陀螺仪传感器的电源打开(在步骤S32中)。随后,释放开关SW1按下一半。当完成关于第一释放状态的过程完成时(在步骤S33中),确定控制周期(在步骤S34中)。于是,释放CCD镜台1251,同时开始将CCD101保持在中央(对中)的控制(在步骤S35中)。
随后,判断第一释放状态是否继续(在步骤S36中)。在第一释放状态不再继续的情况下(在步骤S36中为NO的情况下),CCD镜台1251固定(在步骤S37中)。随后,流程返回步骤S33。在步骤S36中判断第一释放状态继续的情况下(在步骤S36中为YES的情况下),判断释放开关SW1已经进一步按下所导致的第二释放状态2是否继续(在步骤S38中)。在释放开关SW未进一步按下的情况下(步骤S38中为NO的情况下),流程返回步骤S36。
在步骤S38中确定第二释放状态继续的情况下(步骤S38中为YES的状态下),再次确定控制周期(在步骤S39中)。一旦控制周期从前一个变为新确定的一个(在步骤S40中),则开始CCD跟踪(在步骤S41中)。此时,进行曝光(在步骤S42中)。一旦完成曝光(在步骤S43中),则完成CCD跟踪,并同时开始将CCD101保持在中央的控制。
最终,判断是否已经完成将CCD101保持在中央的控制(在步骤S45中)。在已经完成控制的情况下(在步骤S45中为YES的情况下),固定CCD镜台1251(在步骤S46中)。从而,完成整个过程。
附图20和21说明了进行曝光时执行的步骤的时序图。另外,附图20和21详细说明了它们的时序图的主要区域。而且,附图22A和22B是说明如何使用与附图4A和4B一样的两类计时器的流程图。附图22A是用于倒数计时器的流程图,并且附图22B是用于自由运行计时器的流程图。
附图20和21的图像模糊补偿过程A是在附图17的步骤S20中标志是否为1的判断结果为YES的情况下执行的过程。这些过程是每个都重复重新计算角度、重新设置目标位置和通过伺服控制跟踪CCD到目标位置的过程。这些过程重复延伸了CPU占用的时间长度。
另一方面,图像模糊补偿过程B是在附图17的步骤S20中标志是否为1的判断结果为NO的情况下执行的过程。这些过程是不重复重新计算角度、重新设置目标位置或通过伺服控制跟踪CCD到目标位置的过程。由于不进行跟踪,所以CCD占用的时间长度在图像模糊补偿过程B中比图像模糊补偿过程A中明显缩短。
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当关于曝光的过程(用于关闭快门的过程,用于启动闪光灯的过程,或者用于终止闪光灯的过程)将开始时,该图像模糊补偿过程设计成在启动关于曝光的过程的时间进入预定时间范围时停止(设计成从图像模糊补偿过程A转换到图像模糊补偿过程B)。换句话说,用于关闭快门的过程,用于启动闪光灯的过程或者用于终止闪光灯的过程 设计成在图像模糊补偿过程之前执行。
现在根据曝光前的时间顺序从左侧参照附图20和21。通过使用监视图象的亮度,曝光的时间长度设置为C=0.5秒;启动闪光灯的时间设置为B=0.067秒之后;并且终止闪光灯的时间A设置为A=0.068秒之后。另外,附图22B中所示的自由运行计时器在曝光之前启动。标志的初始值为“1”。附图17的流程图中所示步骤在T秒的周期内继续重复进行。
与曝光启动的同时,如附图22A中所示的倒数计时器1、2和3启动计数(参见附图21)。
在用于启动闪光灯的过程执行之前片刻,在附图17的步骤S21中每个倒数计时器计数的时间值是否大于2×T的判断结果从YES改变为NO,从而标志转为0(零)。在下一中断时及之后,在附图17的步骤S20中标志是否为1的判断结果为NO。出于此原因,在几乎没有执行附图17的流程中所示步骤的情况下,完成流程。
倒数计时器1在已经预先设置的A秒之后计数为0(零),并且发生用于启动闪光灯的过程的中断。即使进行用于启动闪光灯的过程的时刻恰巧等于进行照相机抖动补偿过程的时刻,由于仅花费0.000005秒进行图像模糊补偿过程,所以也可忽略闪光灯超时的事实。
在用于启动闪光灯的过程终止时,标志设置为1(一)。在图像模糊补偿的相继中断处,附图17的步骤S21中每个倒数计时器计数的时间值是否大于2×T的判断结果再次转为YES。于是,该图像模糊补偿过程继续执行。
在用于终止闪光灯的过程之前片刻,附图17的步骤S21中每个倒数计时器计数的时间值是否大于2×T的判断结果从YES改变为NO,从而标志转变为0(零)。在下一中断时及之后,附图17的步骤S20中标志是否为1的判断结果转变为NO。出于此原因,在几乎不执行附图17的流程中所示步骤的情况下,完成流程。
倒数计时器2在已经预先设置的B秒之后计数为0(零),并且发生用于终止闪光灯的过程的中断。即使进行用于终止闪光灯的过程的时刻恰巧等于进行照相机抖动补偿过程的时刻,由于此时几乎不执行用于图像模糊补偿过程的步骤,所以实际上终止闪光灯不会超时。
在用于终止闪光灯的过程终止时,标志设置为1(一)。在图像模糊补 偿的相继中断处,附图17的步骤S21中每个倒数计时器计数的时间值是否大于2×T的判断结果再次转为YES。于是,该图像模糊补偿过程继续执行。
在关闭机械快门之前片刻,附图17的步骤S21中每个倒数计时器计数的时间值是否大于2×T的判断结果从YES改变为NO,从而标志转变为0(零)。在下一中断时及之后,附图17的步骤S20中标志是否为1的判断结果转变为NO。出于此原因,在几乎不执行附图17的流程中所示步骤的情况下,完成流程。
随后,倒数计时器3在已经预先设置的C秒之后计数为0(零),并且发生用于关闭机械快门的过程的中断。即使进行用于关闭机械快门的过程的时刻恰巧等于进行照相机抖动补偿过程的时刻,由于此时几乎不执行用于图像模糊补偿过程的步骤,所以机械快门的关闭实际上也不超时。
在用于关闭机械快门的过程终止时,标志设置为1(一)。在图像模糊补偿的随后中断时,附图17的步骤S21中有每个倒数计时器计数的时间值是否大于2×T的判断结果再次转变为YES。于是,继续执行图像模糊补偿过程。
由于在如上所述的图像模糊补偿过程B的情况下不控制补偿,所以将流到线圈的电流值保持与最近设置的一样大。于是,CCD继续以该最近设置的电流值在移动方向上移动,并且因此在远离目标位置的位置处进行曝光(参见附图23)。
在该位置处,执行附图24中所示流程图中的步骤。这些步骤几乎与附图17中所示流程图中的步骤相同。使得附图24中所示流程图不同于附图17中所示流程图的步骤在于,在标志是否为1(一)的判断结果为NO的情况下(图像模糊补偿过程B的情况下)在步骤S31中),设置将流动到线圈的电流值。
步骤S31中电流值的设置改变了在图像模糊补偿过程B中应当流到线圈的电流的最近设置的值。这使得CCD能够以该设置的电流值继续在移动方向上移动,并可能防止在远离目标位置的位置处进行曝光。因此,这使得可能将CCD放置在目标值的范围内。
而且,在附图17中所示伺服控制的情况下,检查标志。在标志为1(一)的情况下,伺服控制在0.00025秒的周期中进行。在标志为0(零) 的情况下,该伺服控制在0.00075秒的周期中进行。在发生图像模糊补偿过程的中断的伺服控制期间,既不允许发生闪光灯的中断,也不允许发生机械快门关闭的中断。如果在需要进行中断时不允许发生这些中断,则闪光灯和曝光超时。结果,例如拍摄了过亮的图像。出于避免该问题的目的,用于图像模糊补偿的伺服控制设计成在进行闪光和机械快门关闭之前片刻临时停止。结果,闪光和机械快门的关闭设计成在它们相应期望的时刻进行。这使得可以拍摄到不会对图像具有不利影响的照片。
而且,在用于启动闪光灯的过程完成和用于终止闪光灯的过程的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隔F短于2×T的情况下,进行用于终止闪光灯的过程的时刻有可能等于进行图像模糊补偿过程(花费0.0001秒进行该过程)的时刻。出于此原因,用于曝光的时序图如附图25中所示,而不是附图21。
如附图25中所示,标志在用于终止闪光灯的过程终止时,而不是用于启动闪光灯的过程终止时重新设置为1(一)。结果,在进行闪光的同时,附图17中所示步骤S20中标志是否为1(一)的判断结果总是为NO。因此,花费0.000005秒进行补偿过程。
附图26说明了在附图17的步骤S21中每个倒数计时器读取的时间值是否大于2×T的判断中,2×T为什么用作的参照值的原因。如附图26中所示,情况1是每个倒数计时器计数时间的值是否大于2×T的判断结果最晚变为NO的情况。情况2是每个倒数计时器计数时间的值是否大于2×T的判断结果最早变为NO的情况。在两种情况下,花费0.000005秒进行附图17中所示的流程图中用于启动闪光灯的过程。周期T所乘的乘数“2”是花费0.000005秒进行附图17中所示的流程图中用于启动闪光灯的过程的最小乘数。
应当注意的是,包括在步骤S21中的判断中的“每个倒数计时器”意味着前述例子中的三个倒数计时器中的至少一个倒数计时器工作。
附图27和28说明了本实施例所述监视图象的流程。例如,SDRAM103中的三个表面A、B和C指定为附图2中所示CCD101捕获图像的目标。图像按此顺序重复捕获到表面A、B和C上。最近捕获的图像用作将要显示的图像。出于此原因,尽管图像已经转移到表面B,但是表面A上的图像用作将要显示的图像(同时CCD101曝光表面C的图像)。下一曝光开始进行,并且在该图像开始转移的同时,将显示的图像转变。以此方式,在已显示的 图像和实际场景之间存在时滞。
从图像模糊补偿装置自机械保持释放起的时刻开始,如附图28中时间图中所示,监视显示例如关闭(停止更新),并且在用于释放机械保持的脉冲输出之后,下一图像留有显示时间长度t1。这使得可能既不会保持图像静止太长也不会太短。在当前使用表面A上的图像的情况下,保持图像静止的这种方法导致表面A上的图像将连续显示,不转换显示图像,并且禁止曝光的图像从CCD101转移到SDRAM103。
具体地,在附图27中的时刻ta开始释放时,将在时刻tb显示的表面C上的图像被显示,并且表面A上的图像禁止从已曝光的表面B且从SDRAM103转移到显示装置上。
随后,从机械保持的释放完成时的时刻(时刻tb)开始,如附图28的时序图中所示,在用于释放机械保持的脉冲停止之后,监视显示转为ON(已更新)时间长度t2,并且在随后时刻te曝光的表面B上的图像允许转移到SDRAM103。为了在附图27中时刻tf处转移到SDRAM103的表面B上的图像可在时刻tg显示在显示装置(LCD显示器1’)上,允许监视更新。
这使得能够在不会由于当机械保持释放时图像模糊、图像在图像显示器上移动等而导致不方便的感觉的情况下,从机械保持转换到电子保持。
另外,作为另外的例子,当在附图27中的时刻ta开始释放时,显示装置(LCD显示器1’)的屏幕部分或完全覆盖有部分或完全在显示装置的屏幕中延伸的黑底管OSD。这使得能够在不改变用于将图像从CCD101转移到SDRAM103的过程或者用于将图像从SDRAM103转移到如上所述显示装置的过程的情况下,以及不导致由于机械保持释放时图像显示器上的图像模糊等而导致不方便的感觉的情况下,从机械保持转换到电子保持。
因此,如前所述,本发明的本实施例带来这样的效果,即:可以在没有使成像设备的用户感到不方便的图像模糊、图像移动等的情况下在机械保持和电子保持之间顺利转换补偿图像模糊的补偿装置。
本发明以2006年7月10日提交的日本申请第2006-189024号和2007年1月16日提交的日本申请第2007-006982号为基础,并对其要求优先权,从而其公开内容在此通过引用整体合并进来。
尽管已经参照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并不局限于此。应当认识到的是,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本领 域技术人员可对所述实施例作出改变。权利要求中的限制将根据权利要求中采用的语言广义地解释,不局限于本说明书中所述或者本申请进行期间的例子,这些例子将构成非限制性的。例如,在本公开中,词语“最好是”、“最好”等是不排他的,并且意味着“最好”,而不是局限于此。
工业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成像设备和成像方法可以在没有使成像设备的用户感到不方便的图像模糊、图像移动等的情况下在机械保持和电子保持之间顺利转换补偿图像模糊的补偿装置。结果,本发明所述的成像设备和成像方法可有效地用于每个都包括补偿装置的成像设备和成像方法,该补偿装置补偿拍照中照相机抖动导致的图像模糊等。

Claims (12)

1.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成像装置,该成像装置被构造成捕获图像;
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被构造成显示由成像装置捕获的图像;
抖动探测装置,该抖动探测装置被构造成探测施加到该成像设备上的抖动;
补偿装置,构造成补偿抖动所导致的图像模糊;
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被构造成驱动该补偿装置;
机械保持装置,该机械保持装置被构造成机械地保持补偿装置;及
控制器,该控制器被构造成在不进行用于图像模糊的补偿的操作的同时由机械保持装置机械地保持补偿装置;被构造成在进行用于图像模糊的补偿操作的同时由驱动装置将补偿装置电子保持在补偿装置可由驱动装置驱动的状态;并且被构造成当作为机械保持状态的补偿装置由机械保持装置机械保持的状态转换成作为电子保持状态的补偿装置由驱动装置电子保持的状态时,改变显示装置显示图象的控制,
其中该控制器被构造成,当机械保持状态转换到电子保持状态时,临时停止显示装置进行的图像的更新操作,其中在电子保持状态下,用于图像模糊的补偿操作是可能的;且
当机械保持状态转换到用于图像模糊的补偿操作是可能的电子保持状态时,控制器使得显示装置停止图像的更新操作的时刻是在用于释放机械保持状态的控制开始之后已经经过的预定时间长度的时间点处。
2.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成像装置,该成像装置被构造成捕获图像;
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被构造成显示由成像装置捕获的图像;
抖动探测装置,该抖动探测装置被构造成探测施加到该成像设备上的抖动;
补偿装置,构造成补偿抖动所导致的图像模糊;
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被构造成驱动该补偿装置;
机械保持装置,该机械保持装置被构造成机械地保持补偿装置;及
控制器,该控制器被构造成在不进行用于图像模糊的补偿的操作的同时由机械保持装置机械地保持补偿装置;被构造成在进行用于图像模糊的补偿操作的同时由驱动装置将补偿装置电子保持在补偿装置可由驱动装置驱动的状态;并且被构造成当作为机械保持状态的补偿装置由机械保持装置机械保持的状态转换成作为电子保持状态的补偿装置由驱动装置电子保持的状态时,改变显示装置显示图象的控制,
其中该控制器被构造成,当机械保持状态转换到电子保持状态时,临时停止显示装置进行的图像的更新操作,其中在电子保持状态下,用于图像模糊的补偿操作是可能的;且
当机械保持状态转换到用于图像模糊的补偿操作是可能的电子保持状态时,控制器导致显示装置在停止图像的更新操作之后恢复图像的更新操作的时刻是在用于释放机械保持状态的控制完成之后已经经过预定时间长度的时间点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该控制器被构造成,当成像设备的电源打开时,释放机械保持装置对补偿装置的保持。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该控制器被构造成,当第一释放操作开始进行时,释放机械保持装置对补偿装置的保持。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当第二释放操作开始进行时,释放机械保持装置对补偿装置的保持。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该控制器被构造成当机械保持状态转换成用于图像模糊的补偿操作是可能的电子保持状态时,用屏幕显示OSD覆盖显示装置的图像显示。
7.一种用于成像设备的成像方法,包括:
准备被构造成捕获图像的成像装置;
准备被构造成显示由成像装置捕获的图像的显示装置;
准备被构造成探测外部施加的抖动的抖动探测装置;
准备被构造成补偿由抖动导致的图像模糊的补偿装置;
准备被构造成驱动该补偿装置的驱动装置;
准备被构造成机械保持该补偿装置的机械保持装置;
在不进行图像模糊的补偿操作时,由机械保持装置机械地保持补偿装置;
在进行图像模糊的补偿操作时,由驱动装置将该补偿装置电子保持在补偿装置可由驱动装置驱动的状态;
当作为机械保持状态的补偿装置由机械保持装置机械保持的状态转换成作为电子保持状态的补偿装置由驱动装置电子保持的状态时,改变图像由显示装置显示的控制;以及
当机械保持状态转换成用于图像模糊的补偿操作是可能的电子保持状态时,临时停止显示装置的图像更新操作,
其中当机械保持状态转换成用于图像模糊的补偿操作是可能的电子保持状态时,导致显示装置停止图像的更新操作的时刻是在用于释放机械保持状态的控制开始之后已经经过预定时间长度的时间点处。
8.一种用于成像设备的成像方法,包括:
准备被构造成捕获图像的成像装置;
准备被构造成显示由成像装置捕获的图像的显示装置;
准备被构造成探测外部施加的抖动的抖动探测装置;
准备被构造成补偿由抖动导致的图像模糊的补偿装置;
准备被构造成驱动该补偿装置的驱动装置;
准备被构造成机械保持该补偿装置的机械保持装置;
在不进行图像模糊的补偿操作时,由机械保持装置机械地保持补偿装置;
在进行图像模糊的补偿操作时,由驱动装置将该补偿装置电子保持在补偿装置可由驱动装置驱动的状态;
当作为机械保持状态的补偿装置由机械保持装置机械保持的状态转换成作为电子保持状态的补偿装置由驱动装置电子保持的状态时,改变图像由显示装置显示的控制;以及
当机械保持状态转换成用于图像模糊的补偿操作是可能的电子保持状态时,临时停止显示装置的图像更新操作,
其中当机械保持状态转换成用于图像模糊的补偿操作是可能的电子保持状态时,导致显示装置在停止图像的更新操作之后恢复图像的更新操作的时刻是在用于释放机械保持状态的控制完成之后已经经过预定时间长度的时间点。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成像方法,还包括当成像设备的电源打开时,释放机械保持装置对补偿装置的保持。
10.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成像方法,还包括当第一释放操作开始进行时,释放机械保持装置对补偿装置的保持。
11.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成像方法,还包括当第二释放操作开始进行时,释放机械保持装置对补偿装置的保持。
12.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成像方法,还包括当机械保持状态转换成用于图像模糊的补偿操作是可能的电子保持状态时,用屏幕显示OSD覆盖显示装置对图像的显示。
CN200780026358XA 2006-07-10 2007-07-09 成像设备和成像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910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89024/2006 2006-07-10
JP2006189024 2006-07-10
JP2007006982A JP5001014B2 (ja) 2006-07-10 2007-01-16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方法
JP006982/2007 2007-01-16
PCT/JP2007/064036 WO2008007791A1 (en) 2006-07-10 2007-07-09 Imaging apparatus and imaging method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91082A CN101491082A (zh) 2009-07-22
CN101491082B true CN101491082B (zh) 2011-08-17

Family

ID=389233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26358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91082B (zh) 2006-07-10 2007-07-09 成像设备和成像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022998B2 (zh)
EP (1) EP2039148B1 (zh)
JP (1) JP5001014B2 (zh)
KR (1) KR101023999B1 (zh)
CN (1) CN101491082B (zh)
AT (1) ATE533296T1 (zh)
WO (1) WO200800779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18498B2 (ja) 2007-01-29 2011-07-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方法
JP2011154297A (ja) * 2010-01-28 2011-08-11 Ricoh Co Ltd 撮像装置
WO2016103746A1 (ja) * 2014-12-25 2016-06-30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66210A (zh) * 2001-03-06 2002-08-28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一种抗周期性机械振动的摄像方法
US6704501B1 (en) * 1997-02-18 2004-03-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blur prevention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88739A (ja) 1989-12-19 1991-08-16 Toshiba Corp 通信回線混合分配装置
US5181056A (en) 1990-05-31 1993-01-1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stabilizing apparatus
JPH0522649A (ja) 1991-07-17 1993-01-29 Ricoh Co Ltd カメラの手振れ防止装置および手振れ防止方法
DE69231414T2 (de) * 1991-10-31 2001-03-01 Canon Kk Bildschwingungen unterdrückende Einrichtung mit Verriegelungsmitteln
JP3188739B2 (ja) * 1991-11-29 2001-07-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振れ防止装置
JP2875918B2 (ja) * 1991-10-31 1999-03-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メラに適用される画像ぶれ防止装置及び該装置に適用される装置
JPH06222414A (ja) * 1993-01-22 1994-08-12 Canon Inc 防振システム
JP3814363B2 (ja) 1997-02-18 2006-08-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メラ
JP3792840B2 (ja) 1997-06-06 2006-07-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メラ
JP2000050126A (ja) * 1998-07-29 2000-02-18 Minolta Co Ltd デジタルカメラ
JP4174154B2 (ja) 1999-06-23 2008-10-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防振機能付き撮影装置
JP3636011B2 (ja) * 1999-12-03 2005-04-0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携帯テレビ電話装置における撮影画像データ補正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2003289469A (ja) 2002-03-28 2003-10-10 Minolta Co Ltd 撮像装置
US20030193600A1 (en) * 2002-03-28 2003-10-16 Minolta Co., Ltd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JP2004271693A (ja) 2003-03-06 2004-09-30 Minolta Co Ltd デジタルカメラ
JP2004274242A (ja) 2003-03-06 2004-09-30 Minolta Co Ltd デジタルカメラ
JP2005175796A (ja) 2003-12-10 2005-06-30 Konica Minolta Photo Imaging Inc デジタルカメラ
JP4748787B2 (ja) * 2004-11-11 2011-08-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6245642A (ja) 2005-02-28 2006-09-14 Ricoh Co Ltd 撮像装置及び方法
JP2006285073A (ja) 2005-04-04 2006-10-19 Ricoh Co Ltd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の操作方法
JP2007043584A (ja) 2005-08-04 2007-02-15 Ricoh Co Ltd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7094320A (ja) 2005-09-30 2007-04-12 Ricoh Co Ltd 手ぶれ補正機能付き撮像装置
JP2007094321A (ja) 2005-09-30 2007-04-12 Ricoh Co Ltd 手ぶれ補正機能付き撮像装置及び撮像装置の手ぶれ補正方法
JP2007129700A (ja) 2005-10-06 2007-05-24 Ricoh Co Ltd 手ぶれ補正機能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JP4755477B2 (ja) 2005-10-07 2011-08-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手ぶれ補正機能付き撮像装置
JP2007110516A (ja) 2005-10-14 2007-04-26 Ricoh Co Ltd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及びその方法をコンピュータに実行させる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JP4751695B2 (ja) 2005-10-20 2011-08-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手ぶれ補正機能付き撮像装置
JP4728086B2 (ja) 2005-10-20 2011-07-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手ぶれ補正機能付き撮像装置
JP4827182B2 (ja) 2006-03-06 2011-11-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撮像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07249071A (ja) 2006-03-17 2007-09-27 Ricoh Co Ltd 撮像方法及び撮像装置
JP4783685B2 (ja) 2006-07-05 2011-09-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手ぶれ補正機能付き撮像装置
JP5020568B2 (ja) 2006-08-22 2012-09-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手ぶれ補正機能付き撮像装置及び撮像装置の手ぶれ補正方法
JP5038664B2 (ja) 2006-08-23 2012-10-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像振れ補正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JP5277538B2 (ja) 2006-12-12 2013-08-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撮影装置
JP4824538B2 (ja) 2006-12-15 2011-11-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手ぶれ補正機能を有する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4718498B2 (ja) * 2007-01-29 2011-07-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04501B1 (en) * 1997-02-18 2004-03-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blur prevention apparatus
CN1366210A (zh) * 2001-03-06 2002-08-28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一种抗周期性机械振动的摄像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3-289469A 2003.10.10
JP特开2004-271693A 2004.09.30
JP特开2004-274242A 2004.09.30
JP特开2005-175796A 2005.06.30
JP特开平5-22649A 1993.01.29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TE533296T1 (de) 2011-11-15
US8022998B2 (en) 2011-09-20
EP2039148A1 (en) 2009-03-25
KR20090025365A (ko) 2009-03-10
JP5001014B2 (ja) 2012-08-15
KR101023999B1 (ko) 2011-03-28
WO2008007791A1 (en) 2008-01-17
EP2039148B1 (en) 2011-11-09
US20100110202A1 (en) 2010-05-06
JP2008040457A (ja) 2008-02-21
CN101491082A (zh) 2009-07-22
EP2039148A4 (en) 2009-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78853B (zh) 成像设备和电子装置
CN101976010B (zh) 图像模糊校正装置及配备有该装置的成像设备
CN102447825B (zh) 柔性电路板、摄像装置、摄影光学装置以及电子仪器
US7697033B2 (en) Imaging apparatus having image blur suppression function
CN101516000B (zh) 图像拾取设备
CN101324709B (zh) 成像设备
EP1791350B1 (en) Imaging apparatus having image blur suppression function
KR101068181B1 (ko) 촬상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
CN101542386B (zh) 图像模糊校正装置及配备有该装置的成像设备
CN100489589C (zh) 成像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0462776C (zh) 具有手震补正功能的摄像装置
CN101491082B (zh) 成像设备和成像方法
US7706672B2 (en) Imaging apparatus and imaging method
JPH0368916A (ja) カメラの画像動揺補正装置
JP2014085503A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方法
JP5020568B2 (ja) 手ぶれ補正機能付き撮像装置及び撮像装置の手ぶれ補正方法
JP4824538B2 (ja) 手ぶれ補正機能を有する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9089371A (ja) 画像記録装置
KR100209905B1 (ko) 스틸카메라일체형비데오카메라
KR100209907B1 (ko) 스틸카메라일체형비데오카메라
JPH09186914A (ja) スチルカメラ一体型ビデオカメラ
JPH09186913A (ja) スチルカメラ一体型ビデオカメラ
JPH08331431A (ja) スチルカメラ一体型ビデオカメラ
JPH0630312A (ja) カメラ
JP2005278103A (ja) イメージャユニット及びデジタルカメ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817

Termination date: 2017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