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76151A - 旋转轴的锁定装置及具备该锁定装置的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旋转轴的锁定装置及具备该锁定装置的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76151A
CN101576151A CNA2009101405837A CN200910140583A CN101576151A CN 101576151 A CN101576151 A CN 101576151A CN A2009101405837 A CNA2009101405837 A CN A2009101405837A CN 200910140583 A CN200910140583 A CN 200910140583A CN 101576151 A CN101576151 A CN 1015761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ed rolls
planetary pinion
displacement
running shaft
lo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91014058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76151B (zh
Inventor
川村聪
品川友
竹内敦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5761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761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761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7615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0009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control of the transport of the copy material
    • B41J13/0018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control of the transport of the copy material in the sheet input section of automatic paper handling systems

Landscapes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 Registering Or Overturning Sheets (AREA)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得到一种能够进行旋转轴的正/反双向旋转驱动的同时,能够根据需要锁定旋转轴的锁定装置。锁定机构(70)在传递齿轮(75b)接受旋转转矩时,与其相应地向齿轮(71)传递旋转转矩,在切断旋转转矩的传递时,与其相应地锁定齿轮(71)。第一行星齿轮(95)及第二行星齿轮(96)设置为与太阳轮(94)啮合的同时在与传递齿轮(75b)啮合的位置和离开的位置位移,任一个位于啮合位置时,另一个位于离开位置。伴随太阳轮(94)的旋转方向的切换,在出现传递齿轮(75b)与第一行星齿轮(95)及第二行星齿轮(96)任一个均不啮合的动力切断时间时,锁定机构(70)利用该时间锁定齿轮(71)。

Description

旋转轴的锁定装置及具备该锁定装置的记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进行旋转轴的锁定/锁定解除的切换的锁定装置。本发明还设计具备该锁定装置的传真机和打印机等所代表的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在传真机和打印机等所代表的记录装置中,作为用于解除纸张的歪斜(skew)的控制方法,有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咬住吐出方式的去除歪斜控制。
该去除歪斜控制利用下游侧辊和上游侧辊,在纸张前端咬入下游侧辊而以规定量向下游侧送出之后,在停止上游侧辊的状态下使下游侧辊反转,使纸张前端向下游侧辊的上游侧吐出。由此,纸张在上游侧辊和下游侧辊之间弯曲,但由于其复位习性纸张前端沿着下游侧辊,结果歪斜被矫正。
但是,在对厚纸等刚性高的(硬度强)纸张进行上述去除歪斜控制的情况下,在从下游侧辊使纸张前端吐出之际使上游侧辊旋转的力变大,根据情况使上游侧辊反转,存在不能良好消除歪斜之虞。
为了解除这种不良情况,需要以使上游侧辊不反转的方式,在上游侧辊和驱动其的马达之间夹设例如专利文献2所示的允许仅单方向旋转的离合器,进行锁定以使上游侧辊在反转方向不旋转。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8422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331941号公报。
但是,如在纸张的两面进行记录的记录装置等那样,有为了将纸张向返回上游侧而想要反转驱动辊的情况。从而,在这种情况下,如上述那样允许仅单方向旋转的离合器不能够直接适用,因而,优选能够满足正/反双向的旋转驱动和必要时的可靠防止反转(旋转的锁定)的任一个的锁定装置的开发。
另外,在上游侧辊和下游侧辊利用通用的驱动马达的情况下,为了进行咬住吐出方式的去除歪斜控制,必须在将下游侧辊以规定量反转的期间以使上游侧辊不反转的方式进行锁定,优选能够满足这种动作条件的锁定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状况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进行旋转轴的正/反双向的旋转驱动,并能够根据需要锁定旋转轴的锁定装置,并且还得到能够在切换驱动马达的旋转方向之际,在规定期间夹设旋转轴的锁定状态的锁定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旋转轴的锁定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锁定机构,其具备从动力源接受旋转转矩的传递齿轮,当所述传递齿轮从所述动力源接受旋转转矩时,与其相应地向旋转轴传递旋转转矩,当切断来自所述动力源的旋转转矩的传递时,与其相应地锁定所述旋转轴;第一行星齿轮及第二行星齿轮,其设置为与太阳轮啮合并能够绕该太阳轮的周围行星运动,通过该行星运动而在与所述传递齿轮啮合的啮合位置和从所述传递齿轮离开的离开位置之间位移,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设置为:伴随所述太阳轮的第一方向旋转向所述啮合位置位移而旋转驱动所述传递齿轮,且伴随所述太阳轮的第二方向旋转向所述离开位置位移,所述第二行星齿轮设置为:伴随所述太阳轮的第二方向旋转向所述啮合位置位移而将所述传递齿轮向与基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的旋转驱动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驱动,且伴随所述太阳轮的第一方向旋转向所述离开位置位移,利用伴随所述太阳轮的旋转方向切换所发生的、所述传递齿轮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及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的任一个均未啮合的动力切断时间,通过所述锁定机构锁定所述旋转轴。
根据本方案,利用伴随太阳轮的旋转方向切换所发生的、传递齿轮与第一行星齿轮及第二行星齿轮的任一个均未啮合的动力切断时间,通过锁定机构锁定旋转轴,因此,能够进行旋转轴的正/反双向的旋转驱动,并且能够在切换旋转方向时锁定旋转轴。
本发明的第二方案的旋转轴的锁定装置以第一方案的锁定装置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在所述啮合位置和所述离开位置位移之际的位移量与所述第二行星齿轮在所述啮合位置和所述离开位置位移之际的位移量不同。
根据本方案,由于第一行星齿轮的位移量与第二行星齿轮的位移量不同,因此,能够使在太阳轮从正转方向向反转方向的旋转切换时和从反转方向向正转方向的旋转切换时的动力切断时间,即锁定旋转轴的时间不同,能够实现与使用用途对应的合适的装置结构。
本发明的第三方案的旋转轴的锁定装置以第一或第二方案的锁定装置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机构构成为具备:离合器构件,其设置为与所述旋转轴一体旋转并能够在所述旋转轴的轴线方向上位移;锁定构件,其设置为固定状态,并与所述离合器构件卡合而限制所述离合器构件的旋转;施力构件,其对所述离合器构件向所述锁定构件施力;转矩传递构件,其一体地具备所述传递齿轮,并具备以间隙配合的方式插入在所述离合器构件的外周部设置的凸轮槽内的凸起部,通过该凸起部向所述离合器构件传递旋转转矩,并且所述锁定机构构成为伴随所述转矩传递构件的旋转/停止的切换,所述凸起部在所述凸轮槽内位移,由此在锁定解除状态和锁定状态切换,在所述锁定解除状态,所述凸起部克服所述施力构件的施压力使所述离合器构件从所述锁定构件离开,在所述锁定状态,所述凸起部允许所述离合器构件位移而使所述离合器构件与所述锁定构件卡合。
根据本方案,所述离合器机构构成为伴随传递旋转轴的转矩的转矩传递构件的旋转/停止的切换,凸起部在凸轮槽内位移,由此在向离合器构件(即旋转轴)传递旋转转矩的锁定解除状态和锁定离合器构件(即旋转轴)的锁定状态切换,因此,所示离合器机构能够在至少部件件数方面构成为低成本。
本发明的第四方案的记录装置包括:记录机构,其向被记录介质进行记录;第一进给辊,其设置在被记录介质的输送路径中所述记录机构的上游侧,向所述记录机构侧输送被记录介质;第二进给辊,其设置在被记录介质的输送路径中所述第一进给辊的上游侧,向所述第一进给辊侧输送被记录介质,所述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给辊及所述第二进给辊构成为利用通用的驱动马达旋转驱动,在旋转转矩从所述驱动马达向所述第二进给辊传递的传递路径中具备方案一至三中任一项所述的锁定装置,利用该锁定装置能够锁定所述第二进给辊的旋转轴。
根据本方案,位于第一进给辊的上游侧的第二进给辊能够通过上述第一至第三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锁定装置,进行正/反双向的旋转驱动,并且,在切换旋转方向时锁定,因此,能够将被记录介质向上游侧及下游侧双方输送,并且能够防止在进行咬住吐出方式的去除歪斜控制的情况下第二进给辊反转,能够适当地去除被记录介质的歪斜。
本发明的第五方案的记录装置以第四方案的记录装置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轮构成为经由所述第一进给辊接受来自所述驱动马达的旋转转矩,并且在所述第一进给辊将被记录介质向下游侧输送的正转时,通过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所述第二进给辊将被记录介质向下游侧输送的正转方向的旋转转矩被传递到该第二进给辊,所述第一行星齿轮在伴随所述第一进给辊从反转向正转的切换而从所述离开位置向所述啮合位置位移之际的位移量设定为比伴随所述第一进给辊从正转向反转切换而所述第二行星齿轮从所述离开位置向所述啮合位置的位移之际的位移量小。
根据本方案,在第一进给辊从反转驱动切换为正转驱动时,第一行星齿轮返回到啮合位置的位移量设定为比第二行星齿轮从离开位置向啮合位置位移之际的位移量小,因此,在第一进给辊从反转驱动向正转驱动切换之后,能够在不会产生大的时滞的情况下,迅速开始第二进给辊的正转驱动。
即,通过在使第二进给辊停止的状态反转驱动第一进给辊,在使用第一进给辊和第二进给辊进行咬住吐出方式的去除歪斜控制之后,将第一进给辊再次切换为正转驱动之际,能够缩短第二进给辊停止状态下第一进给辊正转的时间。从而,能够防止被记录介质在第二进给辊和第一进给辊之间被拉伸,对被记录介质带来损伤的情况。
本发明的第六方案的记录装置以第四或第五方案的记录装置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装置构成为能够执行包括第一步骤和第二步骤的去除歪斜控制,所述第一步骤中,利用所述驱动马达的正转使所述第一进给辊及所述第二进给辊正转,被记录介质的前端比所述第一进给辊向下游侧以规定量探出,在所述第二步骤中,通过将所述驱动马达从正转切换为反转,在所述锁定机构锁定所述第二进给辊的旋转轴的状态下使所述第一进给辊反转,使被记录介质的前端向所述第一进给辊的上游侧吐出,所述第二步骤中的所述驱动马达的反转执行至所述第二行星齿轮从所述离开位置向所述啮合位置位移,进而使所述第一进给辊及所述第二进给辊双方反转,使得被记录介质的前端以规定量返回为比所述第一进给辊靠上游侧。
在所谓的咬住吐出方式的去除歪斜控制中,在使被记录介质的前端在第一进给辊的上游侧吐出的第二步骤之后,将驱动马达切换为正转驱动的情况下,第一行星齿轮从离开位置切换为啮合位置,第一进给辊先行正转。
从而,在上述第二步骤结束时刻被记录介质与第一进给辊卡合的情况下,将驱动马达切换为正转驱动之际被记录介质直接接受从第一进给辊向下游侧的进给力,并且,通过仅第一进给辊先行正转,在第一进给辊和第二进给辊之间对被记录介质施加张力。其结果,有输送精度降低记录品质下降之虞。
但是,根据本方案,在上述第二步骤结束时刻,被记录介质前端以规定量返回比第一进给辊靠上游侧,即,没有在第一进给辊和第二进给辊双方施加,因此,在上述第二步骤之后将驱动马达切换为正转驱动之际不会发生如上所述地对被记录介质施加张力的情况,能够防止记录品质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打印机的纸张输送路径的侧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锁定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锁定装置的主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锁定装置的主视图。
图5是锁定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锁定机构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
图7(A)、(B)是锁定机构的剖视图。
图8(A)~(C)是表示啮合齿的各种实施方式的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锁定装置的主视图。
图10是锁定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锁定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2是旋转轴及离合器构件的立体图。
图13(A)是利用与旋转轴轴线方向平行的面截断锁定机构的剖视图,(B)是利用与旋转轴的轴线方向正交的面截断的剖视图。
图14(A)是利用与旋转轴的轴线方向平行的面截断锁定机构的剖视图,(B)是利用与旋转轴的轴线方向正交的面截断的剖视图。
图15(A)是利用与旋转轴的轴线方向平行的面截断锁定机构的剖视图,(B)是利用与旋转轴的轴线方向正交的面截断的剖视图。
图16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锁定装置的主视图。
图17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锁定装置的主视图。
图18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锁定装置的主视图。
图19(A)、(B)是锁定机构的剖视图。
图中:1-喷墨打印机;3-供给装置;4-记录机构;5-输送机构;6-排出机构;8、8’-锁定装置;9-驱动马达;10-控制部;11-纸张盒;12-分离构件;16-捡拾辊;17-摆动构件;18-摆动轴;20-从动辊;21-分离机构;22-分离辊;23-驱动辊;25-第一中间进给部;26-驱动辊;27-辅助辊;29-从动辊;31-第二中间进给部;32-驱动辊;33-辅助辊;35-输送驱动辊;36-输送从动辊;37-上侧纸引导件;39-前侧纸引导件;40-滑架;41-滑架导向轴;42-记录头;44-排出驱动辊;45-排出从动辊;46-反转辊;47、48-辅助辊;61-侧架;62、63-导向槽;70-锁定机构;71-齿轮;71a-旋转轴;72-离合器构件;72a-啮合齿;72b-凸轮槽;72c-侧壁;72d-斜面;73-锁定构件;73a-啮合齿;73b-孔部;74-螺旋弹簧;75-转矩传递构件;75a-凸起部;75b-传递齿轮;77-第一行星杆;77a-凸起部;78-第二行星杆;78a-凸起部;90-齿轮;94-太阳轮;95-第一行星齿轮;96-第二行星齿轮;97-齿轮;P-记录纸张。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至图15,同时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记录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以下称“打印机”)1的纸张输送路径的侧剖视图,图2~图4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锁定装置8的主视图,图5是锁定机构70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锁定机构70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局部剖视图),图7(A)、(B)是利用与旋转轴71a的轴线方向平行的面截断锁定机构70的剖视图,图8(A)~(C)是表示啮合齿的各种实施方式的图。
另外,图9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锁定装置8’的主视图,图10及图11是第二实施方式的锁定机构50的分解立体图,图12是旋转轴32a及离合器构件52的立体图,图13~图15的(A)是利用与旋转轴32a的轴线方向平行的面截断锁定机构50的剖视图,图13~图15的(B)利用与旋转轴32a的轴线方向正交的面截断锁定机构50的剖视图。
《1.记录装置的结构》
以下,参照图1,同时概略说明打印机1的整体结构。此外,图1中为了图示配置在打印机1的纸张输送路径上的辊,而将大致全部的辊绘制在同一面上,但其进深方向(图1的纸面里外方向)的位置未必一致(也有一致的情况)。
打印机1在装置底部具备供给装置2,并具备如下所述的结构:从该供给装置2一张一张地供给作为被记录介质的记录纸张P,在记录机构4中进行喷墨记录,并朝向设置于装置前方侧(图1中左侧)的未图示的排纸堆积部排出。另外,打印机1在装置后部具备双面组件7,其拆装自如,与最初进行记录了的纸张P的第一面相反侧的第二面以与记录头42对置的方式弯曲反转,由此,能够执行纸张P的双面记录。
以下,进一步说明各结构要素。供给装置2具备纸张盒11、捡拾辊16、导向辊20和分离机构21。能够将多张纸张P以层叠状态收容的纸张盒11能够相对于供给装置2的装置主体从装置前方侧安装及拆卸,通过未图示的马达旋转驱动的捡拾辊16设置在以摆动轴18为中心摆动的摆动构件17上,与收容于纸张盒11的纸张相接而旋转,从而将该最上级的纸张P从纸张盒11送出。
在与收容于纸张盒11的纸张前端对置的位置设有分离构件12,应该供给的最上级的纸张P的前端与分离构件12滑动接触的同时向下游侧推进,从而进行与第二级以后的纸张P的第一阶段分离。在分离构件12的下游侧设置有能够自由旋转的导向辊20,进而在其下游侧设置有具备分离辊22和驱动辊23而构成的、进行纸张P的第二阶段分离的分离机构21。
在分离机构21的下游侧设置有第一中间进给部25,该第一中间进给部25具备利用省略图示的马达旋转驱动的驱动辊26和在与驱动辊26之间夹捏纸张P而从动旋转的辅助辊27,并且,利用该第一中间进给部25将纸张P进一步向下游侧送出。此外,标号29表示减轻纸张P通过弯曲反转路径时的(特别是纸张后端通过时的)过纸负荷的从动辊。
在从动辊29的下游侧设置有第二中间进给部31,该第二中间进给部31具备利用省略图示的马达旋转驱动的驱动辊32和在与驱动辊32之间夹捏纸张P而从动旋转的辅助辊33,并且,利用该第二中间进给部31将纸张P进一步向下游侧送出。
在第二中间进给部31的下游侧配置有记录机构4。记录机构4具备输送机构5、记录头42、前侧纸引导件39和排出机构6。输送机构5具备:通过省略图示的马达旋转驱动的输送驱动辊35;压接于该输送驱动辊35并从动旋转且轴支承于上侧纸引导件37的输送从动辊36,利用该输送机构5将纸张P向与记录头42对置的位置精确地送出。
此外,从供给装置2供给的记录纸张P的歪斜通过利用了第一进给辊和其上游侧的第二进给辊的咬住吐出方式的去除歪斜控制而除去。具体而言,在将记录纸张P的前端咬住输送驱动辊35(第一进给辊)和输送从动辊36之间而以规定量向下游侧送出之后,在停止上游侧的驱动辊32(第二进给辊)的状态下使输送驱动辊35反转,使纸张前端向输送驱动辊35的上游侧吐出。由此,纸张前端沿着输送驱动辊35与输送从动辊36的夹捏点而矫正歪斜。
接着,记录头42设置在滑架40的底部,该滑架40被沿主扫描方向(图1的纸面里外方向)延伸的滑架导向轴41导向,同时通过省略图示的马达驱动为沿主扫描方向往复运动。在与记录头42对置的位置设置有前侧纸引导件39,通过该前侧纸引导件39限定纸张P与记录头42的距离。
在前侧纸引导件39的下游侧设置的排出机构6具备:由省略图示的马达旋转驱动的排出驱动辊44;与该排出驱动辊44相接而从动旋转的排出从动辊45,并且,由记录机构4进行了记录的纸张P通过排出机构6向设置于装置前方侧的省略图示的堆积部排出。
双面组件7具备:大直径的反转辊46;与该反转辊46之间夹捏纸张P而从动旋转的从动辊47、48。从纸张盒11抽出在第一面进行了记录的纸张P通过基于第二中间进给部31、输送机构5、排出机构6的这些的反向进给动作,将在第一面执行了记录之际的纸张后端侧作为前端,导入反转辊46和辅助辊48之间。
反转辊46利用省略图示的马达绕图1的逆时针方向旋转驱动,导入反转辊46和辅助辊48之间的纸张通过反转辊46与辅助辊47之间再次到达第二中间进给部31,导入记录机构4以后执行相同的记录。
此外,以上说明的设置在纸张输送路径中的捡拾辊16、驱动辊23、26、32、输送驱动辊35、排出驱动辊44、反转辊46这些被旋转驱动的辊全部通过通用的驱动马达而旋转驱动。其中在构成第二中间进给部31的驱动辊32和驱动马达之间设置有本发明的锁定装置,在必要时锁定驱动辊32的旋转。
《2.锁定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2至图8,同时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在图2中的标号61表示形成与纸张输送方向平行的面的侧架(构成打印机1的基体),锁定装置8设置于该侧架61。
图2中标号90表示设置于输送驱动辊35的轴端的齿轮,从该齿轮90向构成锁定装置8的太阳轮94传递旋转转矩,并且从构成锁定装置8的锁定机构70向齿轮97传递旋转转矩。该齿轮97安装在上述的驱动辊32的旋转轴32a的轴端,锁定装置8在允许该旋转轴32a旋转的锁定解除状态和限制旋转的锁定状态切换。
此外,在图2的比齿轮97更靠左侧还设有省略图示的齿轮列,经由齿轮97将输送驱动辊35(驱动马达)的旋转转矩进一步向反转装置7(反转辊46)传递。
以下,更加详细说明锁定装置8的结构。如图2及图5所示,锁定装置8具备:太阳轮94、第一行星齿轮95、第一行星杆77、第二行星齿轮96、第二行星杆78、锁定机构70。另外,锁定机构70具备:齿轮71、离合器构件72、锁定构件73、作为施力构件的螺旋弹簧74、转矩传递构件75。
第一行星齿轮95及第二行星齿轮96分别被能够以太阳轮94的旋转中心为中心摆动的第一行星杆77及第二行星杆78轴支承并能够旋转,且分别与太阳轮94啮合。并且,伴随太阳轮94的旋转,第一行星杆77及第二行星杆78进行摆动动作,从而绕太阳轮94的周围进行行星运动。
并且,通过该行星运动,分别能够在与传递齿轮75b啮合的啮合位置和从传递齿轮75b离开的离开位置之间位移。图2表示第一行星齿轮95位于啮合位置,第二行星齿轮96位于离开位置的姿势,图4表示与其相反的第一行星齿轮95位于离开位置,第二行星齿轮96位于啮合位置的姿势。如此,第一行星齿轮95及第二行星齿轮96任一方位于啮合位置时,另一方位于离开位置。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方便,将输送驱动辊35(齿轮90)绕图2的顺时针方向旋转时(将纸张P向下游侧输送时)设为正转,将绕图2的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将纸张P向上游侧输送时)设为反转。
并且,第一行星齿轮95伴随输送驱动辊35的正转(太阳轮94的第一方向旋转)而向图2所示的啮合位置位移,绕图2的逆时针方向旋转驱动传递齿轮75b。另外,伴随输送驱动辊35的反转(太阳轮94的第二方向旋转)向图4所示的离开位置位移。反之,第二行星齿轮96伴随输送驱动辊35的反转(太阳轮94的第二方向旋转)向图4所示的啮合位置位移,向绕图4的顺时针方向旋转驱动传递齿轮75b。另外,伴随输送驱动辊35的正转(太阳轮94的第一方向旋转)向图2所示的离开位置位移。
此外,在图2~图4中,齿轮71及传递齿轮75b外径相同,且以相同旋转中心旋转,因此重叠绘制,但实际上如图5所示,齿轮71位于图2的前面侧,传递齿轮75b位于图2的里侧。即,在图2中,齿轮71仅与齿轮97啮合,不与后述的第一行星齿轮95及第二行星齿轮96啮合。另外,传递齿轮75b仅与第一行星齿轮95或第二行星齿轮96啮合,不与齿轮97啮合。
接着,详细说明锁定机构70。该锁定机构70的功能大致为,当传递齿轮75b从第一行星齿轮95或第二行星齿轮96接受旋转转矩时,与其相应地允许齿轮71(旋转轴71a)的旋转并使齿轮71旋转,当来自第一行星齿轮95或第二行星齿轮96的旋转转矩的传递被切断时(传递齿轮75b成为不与第一行星齿轮95及第二行星齿轮96的任一个啮合的状态),与其相应地锁定齿轮71(旋转轴71a)。
离合器构件72具备使如图5及图7所示地与齿轮71一体的旋转轴71a穿过的孔部72e。旋转轴71a构成为剖视十字形的形状,使其穿过的孔部72e形成为沿该截面形状地与旋转轴71a相同地构成十字形的形状。从而,当离合器构件72旋转时,齿轮71从离合器构件72接受旋转转矩,与离合器构件72一体地旋转。
此外,旋转轴71a与孔部72e在旋转轴71a的轴线方向为彼此非拘束的关系,即,离合器构件72设置为能够沿旋转轴71a的轴线方向滑动位移。
在该离合器构件72的外周部形成有凸轮槽72b,另外,在锁定装置8的组装状态中,与锁定构件73对置的位置形成有啮合齿72a(也参照图6)。
旋转轴71a在到达前端部的中途形成截面十字形状,但其前端部形成为圆柱形状,在锁定构件73形成有接受该旋转轴71a的前端部并使其旋转自如的孔部73b。并且,在锁定装置8的组装状态,与形成于离合器构件72的啮合齿72a对置的位置形成有啮合齿73a。此外,该锁定构件73以固定状态设置于侧架61。
螺旋弹簧74夹设在齿轮71与离合器构件72之间,对离合器构件72向锁定构件73施力。
转矩传递构件75在锁定装置8组装的状态下构成在内部收容离合器构件72的圆环形状,并且,在其外周部一体地具备传递齿轮75b,传递齿轮75b与第一行星齿轮95或第二行星齿轮96啮合,从而传递来自驱动马达的旋转转矩而旋转。
此外,如上所述,离合器构件72设置为与旋转轴71a(齿轮71)一体地旋转,但转矩传递构件75相对于离合器构件72及旋转轴71a(齿轮71)仅能够相对地旋转一定的旋转角度(下面详细叙述)。
在转矩传递构件75的内周面,凸起部75a形成在两个部位,该两个部位以配置间隔构成为180°相位的方式在内周对置的位置形成,如图6中假想线所示,在锁定装置8的组装状态,凸起部75a以间隙配合的方式插入在离合器构件72形成的凸轮槽72b(与凸起部75a相同地形成在两个部位)。
凸轮槽72b构成为允许凸轮槽内的凸起部75a向周向移动一定量(转矩传递构件75的一定量的旋转),并允许凸起部75a向旋转轴71a的轴线方向(图6的上下方向)移动的形状。更具体而言,具有构成与旋转轴71a的轴线方向构成大致垂直的面的侧壁72c、72c和相对于此倾斜的斜面72d、72d。
以下参照图7说明如上构成的锁定机构70的动作。图7(A)表示没有从第一行星齿轮95或第二行星齿轮96向转矩传递构件75(传递齿轮75b)传递旋转转矩的状态(例如,第一行星齿轮95及第二行星齿轮96任一个均不与传递齿轮75b啮合的状态)。
在该状态,利用螺旋弹簧74的施压力将离合器构件72与锁定构件73卡合,即,离合器构件72的啮合齿72a与锁定构件73的啮合齿73a啮合(图6所示的状态)。
从而,成为离合器构件72的旋转被限制的锁定状态,即使对旋转轴71a(齿轮71)施加外力使其旋转,由于啮合齿72a与啮合齿73a的啮合旋转轴71a(齿轮71)也不会旋转。此外,这时,如图6所示,形成于转矩传递构件75的凸起部75a位于斜面72d、72d的交叉部位。
从该状态,当从第一行星齿轮95或第二行星齿轮96向转矩传递构件75(传递齿轮75b)传递旋转转矩时,凸起部75a推压凸轮槽72b的斜面72d,克服螺旋弹簧74的施压力将凸轮槽72b(即离合器构件72)向图6的上方推顶。
由此,如图7(B)所示,解除离合器构件72的啮合齿72a与锁定构件73的啮合齿73a的啮合,即,离合器构件72成为允许其旋转的锁定解除状态。并且,转矩传递构件75持续旋转时,凸起部75a从与凸轮槽72b的斜面72d的抵接位置移动到与侧壁72c的抵接位置,因此,通过按压该侧壁72c,使转矩传递构件75、离合器构件72、旋转轴71a(齿轮71)这些构件一体旋转。
以上说明的锁定机构70的动作如下,即,由于凸轮槽72b形成为左右对称,因此即使传递齿轮75b(转矩传递构件75)向任一方向旋转,也从图7(A)的锁定状态切换为图7(B)的锁定解除状态,并且,若传递齿轮75b停止,则从图7(B)的锁定解除状态切换为图7(A)的锁定状态。
如上所述,锁定机构70通过伴随转矩传递构件75的旋转/停止的切换,凸起部75a在凸轮槽72b内位移,从而在允许离合器构件72(旋转轴71a、齿轮71)的旋转的锁定解除状态和锁定所述旋转的锁定状态切换。
接着,说明包括第一行星齿轮95及第二行星齿轮96的锁定装置8的整体的动作。在图2中,第一行星杆77在与侧架61对置的一侧具有凸起部77A,该凸起部77A以间隙配合的方式插入在侧架61形成的圆弧状的导向槽62,从而通过导向槽62限制第一行星杆77的可摆动范围。
另外,相同地,第二行星杆78在与侧架61对置的一侧具有凸起部78a,该凸起部78a以间隙配合的方式插入在侧架61形成的圆弧状的导向槽63,从而,通过导向槽63限制第二行星杆78能够摆动的范围。
在此,标号γ1表示第一行星杆77能够摆动的角度,相同地,标号γ2表示第二行星杆78能够摆动的角度。由图可知,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为γ1<γ2,由此,第一行星齿轮95在啮合位置和离开位置之间位移之际的位移量比第二行星齿轮96在啮合位置和离开位置之间位移之际的位移量小。
图2表示输送驱动辊35(齿轮90)的正转状态,在该状态中,第一行星齿轮95沿该箭头方向旋转驱动锁定机构70的传递齿轮75b,锁定机构70的齿轮71沿该图箭头方向旋转驱动齿轮97即驱动辊32。即,在该状态下,成为能够从上游侧向下游侧输送记录纸张P的状态。
为了从该状态进行上述的咬住吐出方式的去除歪斜控制,反转驱动输送驱动辊35(齿轮90)时,如图3所示,第一行星齿轮95离开传递齿轮75b,传递齿轮75b成为与第一行星齿轮95和第二行星齿轮96均不啮合的动力切断状态。
从而,锁定机构70成为以使旋转轴71a(齿轮71)不旋转的方式进行锁定的锁定状态。此时,驱动辊32被锁定机构70锁定其旋转,但下游侧的输送驱动辊35被持续反转驱动,因此,记录纸张P在驱动辊32与输送驱动辊35之间弯曲,纸张前端向输送驱动辊35的上游侧吐出,去除歪斜。
并且,如图4所示,第二行星齿轮96向啮合位置位移,向传递齿轮75b传递旋转转矩,则如上所述,锁定机构70解除旋转轴71b(齿轮71)的锁定,并且,向旋转轴71b(齿轮71)传递旋转转矩,驱动辊32被反转驱动。
如上所述,利用第一行星齿轮95和第二行星齿轮96均不与传递齿轮75b啮合的动力切断时间,进行基于锁定机构70的旋转轴71b(齿轮71或驱动辊32)的锁定。
此外,从图4所示的状态,将输送驱动辊35(齿轮90)再次切换为正转驱动时,直到第一行星齿轮95返回啮合位置的位移量设定为较小,因此,在输送驱动辊35从反转驱动向正转驱动的切换之后,不会产生大的时滞,能够迅速地开始驱动辊32的正转驱动。
从而,能够缩短驱动辊32停止的状态到输送驱动辊35进行正转的时间,因此,能够防止记录纸张P在驱动辊32和输送驱动辊35之间被拉伸,在驱动辊32与记录纸张P之间产生滑动而对记录面带来损伤。
以下,在说明如上所述构成的锁定装置8的作用效果的情况下,进行咬住吐出方式的去除歪斜控制之际,利用输送驱动辊35的反转驱动,纸张前端向输送驱动辊35的上游侧吐出。此时,即使吐出的纸张使上游侧的驱动辊32反转,驱动辊32也被可靠锁定。从而,纸张在输送驱动辊35与驱动辊32之间可靠弯曲,由此可靠消除歪斜。
即,驱动辊32可以进行正转驱动、反转驱动的任一项,并且,在必要时被可靠的反转防止(锁定),即,锁定装置8与仅允许旋转轴单方向旋转的单向离合器不同,能够满足正/反双向的旋转驱动和必要时可靠的反转防止(锁定旋转)的任一项。
并且,在输送驱动辊35与驱动辊32利用通用的驱动源的结构中,在利用两辊进行咬住吐出方式的去除歪斜控制的情况下,需要在使下游侧的输送驱动辊35以规定量反转期间,进行锁定以使上游侧的驱动辊32不反转,不过,此方式能够对应该要求。
另外,设定为第一行星齿轮95和第二行星齿轮96的位移量不同,能够使第一行星齿轮95迅速地从离开位置向啮合位置位移,因此,如上所述从输送驱动辊35的反转驱动向正转驱动切换之后,能够在不会产生大的时滞的情况下,迅速开始驱动辊32的正转驱动,能够防止对记录纸张P带来损伤。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啮合齿形成离合器构件72和锁定构件73的卡合部,啮合齿72a、73a各自的齿形如图8(A)所示,针对旋转方向Y1的压力角和针对旋转方向Y2的压力角均被设定为0°(参照图6)。通过如上所述形成啮合齿,能够更加可靠锁定离合器构件72。
将啮合齿如图8(B)的啮合齿72’、73a’那样设定为0°<δ1<90°、0°<δ2<90°(δ1为针对旋转方向Y1的压力角,δ2是针对旋转方向Y2的压力角),则啮合时能够有效降低齿彼此碰撞。
另外,如图8(C)的齿72”、73a”那样,也可以将针对一侧的旋转方向Y1的压力角δ1设定为0°<δ1<90°,将针对另一侧的旋转方向Y2的压力角δ2设定为δ2=0°。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将离合器构件72相对于一侧的旋转方向Y2更可靠地锁定。另外,相对于另一侧的旋转方向Y1,当利用外力使离合器构件72不合理旋转之际,如果给与规定以上的旋转转矩,则能够使离合器构件72旋转。
从而,例如,适用于驱动辊32的情况,将旋转方向Y2设定为反转方向,则在进行咬住吐出方式的去除歪斜控制之际,能够可靠防止驱动辊32的反转,并且,若在正转方向(旋转方向Y1)施加规定以上的旋转转矩,则驱动辊32旋转,因此,发生卡纸等时想要抽出纸张的情况下,能够对应该要求。
《3.锁定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9至图15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锁定装置8’。此外,在图9中对参照图2说明的结构要素标以同一标号,并在说明中省略其说明。
锁定装置8’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主要不同点为锁定机构(用标号50表示)的配置位置及其结构。如图2所示,第一行星齿轮95或第二行星齿轮96的旋转转矩经由正齿轮93向锁定机构50传递。
图中符号55b是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传递齿轮75b相当的传递齿轮,锁定机构50与上述的锁定机构70相同地,当传递齿轮75b接受来自第一行星齿轮95或第二行星齿轮96的旋转转矩时,与其相应地向旋转轴32a传递旋转转矩,使该旋转轴32a旋转。并且,当切断来自第一行星齿轮95或第二行星齿轮96的旋转转矩的传递时,与其相应地锁定旋转轴32a。
如图10及图11所示,该锁定机构50具备:离合器构件52、锁定构件53、作为施力构件的螺旋弹簧54、转矩传递构件55。此外,离合器构件52、锁定构件53、螺旋弹簧54、转矩传递构件55这些结构要素分别相当于第一实施方式的离合器构件72、锁定构件73、螺旋弹簧74、转矩传递构件75,各自的作用大致相同。
离合器构件52形成有使驱动辊32的旋转轴32a穿过的孔部,并且,经由在旋转轴32a形成的键槽32b(图12)向旋转轴32a传递旋转转矩,即,设置为与旋转轴32a一体地旋转。另外,设置为在键槽32b被导向的同时能够沿旋转轴32a的轴线方向滑动位移,即,相对于旋转轴32a的轴线方向设置为非拘束状态。
在该离合器构件52的外周部,凸轮槽52b以沿周向延伸的方式而形成,另外,在锁定机构50的组装状态下,在与锁定构件53对置的位置形成有啮合齿52a。
锁定构件53形成有使旋转轴32a穿过的孔部,并且,在与锁定机构50的组装状态下,在与形成于离合器构件52的啮合齿52a对置的位置形成有啮合齿53a。此外,该锁定构件53以固定状态设置于侧架61。
螺旋弹簧54夹设在转矩传递构件55和离合器构件52之间,对离合器构件52向锁定构件53施力。
转矩传递构件55在锁定机构50的组装状态下构成在内部收容螺旋弹簧54及离合器构件52的圆筒形状,并一体地具备传递齿轮55b,通过传递齿轮55b与齿轮93(图9)啮合,传递来自驱动马达的旋转转矩,以旋转轴32a作为旋转轴进行旋转。
此外,如上所述,设置为离合器构件52与旋转轴32a一体地旋转,但锁定构件53及转矩传递构件55与离合器构件52不同,设置为能够相对于旋转轴32a相对地旋转。
在转矩传递构件55的内周面,凸起部55a形成在两个部位,该两个部位位于以配置间隔构成180°相位的方式在内周对置的位置,在锁定机构50的组装状态下,凸起部55a以间隙配合的方式插入在离合器构件52形成的凸轮槽52b(与凸起部55a相同地形成在两个部位)。
如图12及图13~图15所示,凸轮槽52b具备:允许旋转轴32a的轴线方向的与凸起部55a之间的相对移动的限制解除区域α;位于其两侧的限制所述移动的限制区域β。并且,由此,凸起部55a在限制解除区域α时,允许离合器构件52向旋转轴32a的轴线方向移动,在凸起部55a位于限制区域β时,限制离合器构件52向所述轴线方向移动。
以下参照图13~图15说明如上构成的离合器装置50的动作。图13表示向转矩传递构件55传递绕图13(B)的顺时针方向的旋转转矩的状态,在该状态下,转矩传递构件55的凸起部55a位于凸轮槽52b的限制区域β,凸起部55a按压凸轮槽52b一侧端面52d而向离合器构件52传递旋转转矩。
此时,如图13(A)所示,凸起部55a克服螺旋弹簧64的施压力而使离合器构件52从锁定构件53离开,因此,离合器构件52的啮合齿52a与锁定构件53的啮合齿53a不啮合。从而,离合器构件52成为允许其旋转的锁定解除状态,通过以转矩传递构件55、离合器构件52、旋转轴32a的顺序传递旋转转矩而使旋转轴32a(驱动辊32)旋转。
当从该状态转矩传递构件55的旋转方向切换为绕图13(B)的逆时针方向时,如图14(B)所示,凸起部55a向凸轮槽52b的限制解除区域α移动,凸起部55a成为不向离合器构件52传递旋转转矩的状态。
此时,如图14(A)所示,凸起部55a容许离合器构件52的位移,因此,利用螺旋弹簧54的施压力使离合器构件52与锁定构件53卡合,即,使离合器构件52的啮合齿52a与锁定构件53的啮合齿53a啮合。从而,离合器构件52成为限制其旋转的锁定状态,即使对旋转轴32a(驱动辊32)施加外力使其旋转,由于啮合齿52a与啮合齿53a的啮合,旋转轴32a(驱动辊32)不会旋转。
当从该状态,使转矩传递构件55进一步绕图14(B)的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如图15(B)所示,凸起部55a向凸轮槽52b的限制区域β移动,凸起部55a按压凸轮槽52b的另一侧端面52c向离合器构件52传递旋转转矩。
此时,如图15(A)所示,凸起部55a克服螺旋弹簧64的施压力,使离合器构件52从锁定构件53离开,因此,解除离合器构件52的啮合齿52a与锁定构件53的啮合齿53a的啮合。从而,离合器构件52向容许其旋转的锁定解除状态转移,以转矩传递构件55、离合器构件52、旋转轴32a的顺序传递旋转转矩,使旋转轴32a(驱动辊32)旋转。
此外,当从该状态再度切换转矩传递构件55的旋转方向时,以与上述相反的顺序使各结构要素动作,即,从图15所示的锁定解除状态向图14所示的锁定状态以及图13所示的锁定解除状态切换。
另外,当从图13或图15的锁定解除状态使转矩传递构件55停止旋转时,如图12所示,凸轮槽52b的限制区域β的凸轮面52e由将凸起部55a向限制解除区域α侧引导的曲面而形成,因此,离合器构件52a(旋转轴32a)稍微旋转之后,切换为图14所示的锁定状态。
如上所述,锁定机构50通过伴随转矩传递构件55的旋转方向的切换、或旋转/停止的切换,而使凸起部55b在凸轮槽52b内位移,从而在允许离合器构件52(旋转轴32a)的旋转的锁定解除状态和锁定离合器构件52(旋转轴32a)的锁定状态之间切换。
从而,根据锁定机构50,当为了进行咬住吐出方式的去除歪斜控制,使输送驱动辊35从正转驱动向反转驱动切换时,可靠锁定驱动辊32的旋转,因此,纸张在输送驱动辊35和驱动辊32之间被可靠弯曲,从而可靠解除歪斜。
另外,通过在第一行星齿轮95及第二行星齿轮96任一个均不与正齿轮93啮合的期间(第一行星齿轮95及第二行星齿轮96的位移量)进行调整,能够调整锁定状态的持续期间,并且,通过调整凸轮槽52b的形状,能够调整锁定状态的持续期间。具体而言,通过调整限制解除区域α的长度,能够调整转矩传递构件55的旋转方向切换时的锁定状态的持续期间,能够使进行驱动辊32锁定的期间的调整更加灵活。
《4.去除歪斜控制时的反转驱动量》
接着,参照图16至图19对上述咬住吐出方式去除歪斜控制的一实施方式使用上述的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锁定装置8的情况进行详细说明。
在此,图16至图18是图2至图4所示的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锁定装置8的主视图,与图2至图4不同,在图中纸张P、辅助辊33、输送从动辊36这些用虚线表示。此外,标号9表示驱动输送驱动辊35的驱动马达,标号10表示控制驱动马达9的控制部。另外,图19(A)、(B)是用与旋转轴的轴线方向平行的面截断锁定机构70的剖视图(从凸轮轴72b正面侧观察图7所示的锁定机构70的图)。
如上所述,咬住吐出方式的去除歪斜控制利用第一进给辊(输送驱动辊35)和其上游侧的第二进给辊(驱动辊32)来进行。该去除歪斜控制包括第一步骤和第二步骤,所述第一步骤中,对驱动马达9进行正转驱动使输送驱动辊35及其上游的驱动辊32正转,如图16所示使纸张前端比输送驱动辊35向下游侧以规定量探出;所述第二步骤中,通过切换为对驱动马达9进行反转驱动,使驱动辊32停止的同时使输送驱动辊35反转,如图17所示使纸张前端向输送驱动辊32的上游侧吐出。
在第二步骤中,在反转驱动输送驱动辊35之际,如图17所示,第一行星齿轮95从传递齿轮75b离开,成为传递齿轮75b与第一行星齿轮95和第二行星齿轮96任一个均不啮合的动力切断状态。由此,锁定机构70以使驱动辊32不旋转的方式进行锁定,但是,下游侧的输送驱动辊35持续被反转驱动。从而,纸张P本来在驱动辊32和输送驱动辊35之间弯曲,纸张前端与输送驱动辊35抵接并仿形,而除去歪斜。
但是,纸张P为厚纸等的硬度强的物品的情况下,即使执行上述第二步骤,如图17所示,纸张P也不会在驱动辊32和输送驱动辊35之间弯曲,存在转动驱动辊32的同时返回上游侧的情况。此外,纸张P为厚纸等硬度强的情况下,在上述第二步骤中,将驱动马达9从正转向反转切换时,在图10(B)中,凸起部75a向该图左方向转动,但驱动辊32被纸张P转动的结果,凸轮槽72b也同时向该图左方向转动,其结果,没有切换为锁定状态。因此,锁定机构70允许驱动辊32被纸张P转动的情况。
并且,上述的状态,即,纸张P没有在驱动辊32与输送驱动辊35之间弯曲,且纸张前端保持与输送驱动辊35和输送从动辊36之间抵接的状态,当为了将纸张P向下游侧输送而将驱动马达9再次切换为正转驱动时,该纸张P前端接受利用输送驱动辊35和输送从动辊36直接夹捏而向下游侧输送的进给力。
但是,即使将驱动马达9(输送驱动辊35)切换为正转驱动,也需要第一行星齿轮95位移到与传递齿轮75b啮合的啮合位置的时间,即需要直至上游侧的驱动辊32开始正转驱动的时间,因此,纸张P被先行开始正转的输送驱动辊35拉伸。并且,当在这种状态下输送纸张P时,会导致输送精度降低。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齿轮装置8中,如上所述,第一行星齿轮95从离开位置向啮合位置位移之际的位移量设定为比第二行星齿轮96的该位移量小,但直至第一行星齿轮95位移到啮合位置的期间,输送驱动辊35以某一程度先行正转。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去除歪斜控制中,将上述第二步骤中的驱动马达9(输送驱动辊35)的反转驱动执行至第二行星齿轮96如图18所示从离开位置向啮合位置位移,进而使输送驱动辊35及驱动辊32双方反转,使纸张前端以规定量返回比输送驱动辊35靠上游侧。
由此,在上述第二步骤之后,将驱动马达9(输送驱动辊35)切换为正转驱动之际,如上所述,纸张前端不会直接夹捏在输送驱动辊35和输送从动辊36之间,通过输送驱动辊35先行的正转驱动,能够防止在输送驱动辊35和其上游的驱动辊32之间对纸张P施加张力。
此外,当将驱动马达9从反转驱动切换为正转驱动时,在锁定机构70中,从图19(A)所示的锁定状态向图19(B)所示的锁定解除状态切换。此时,凸起部75a利用驱动马达9的正转在图19(B)的箭头A1所示的方向动作,但是,此时,假设纸张P因下游侧的输送驱动辊35已经接受向下游侧的进给力,则锁定解除之后,凸轮槽72b(离合器构件72)也按箭头A2所示的方向动作。因此,啮合齿72a与啮合齿73a不会充分分离,产生两者的接触声(嘀嗒声)。
但是,如上所述,将驱动马达9从反转驱动切换为正转驱动时,纸张P前端距离输送驱动辊35规定量位于上游侧,因此,在锁定解除之后,能够防止凸轮槽72b(离合器构件72)在图19(B)中按箭头A2所示的方向动作,能够防止伴随啮合齿72a与啮合齿73a不能够充分分离的两者的接触声(嘀嗒声)的发生。

Claims (6)

1.一种旋转轴的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锁定机构,其具备从动力源接受旋转转矩的传递齿轮,当所述传递齿轮从所述动力源接受旋转转矩时,与其相应地向旋转轴传递旋转转矩,当切断来自所述动力源的旋转转矩的传递时,与其相应地锁定所述旋转轴;
第一行星齿轮及第二行星齿轮,其设置为与太阳轮啮合并能够绕该太阳轮的周围行星运动,通过该行星运动而在与所述传递齿轮啮合的啮合位置和从所述传递齿轮离开的离开位置之间位移,
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设置为:伴随所述太阳轮的第一方向旋转向所述啮合位置位移而旋转驱动所述传递齿轮,且伴随所述太阳轮的第二方向旋转向所述离开位置位移,
所述第二行星齿轮设置为:伴随所述太阳轮的第二方向旋转向所述啮合位置位移而将所述传递齿轮向与基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的旋转驱动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驱动,且伴随所述太阳轮的第一方向旋转向所述离开位置位移,
利用伴随所述太阳轮的旋转方向切换所发生的、所述传递齿轮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及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的任一个均未啮合的动力切断时间,通过所述锁定机构锁定所述旋转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轴的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行星齿轮在所述啮合位置和所述离开位置位移之际的位移量与所述第二行星齿轮在所述啮合位置和所述离开位置位移之际的位移量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定机构构成为具备:离合器构件,其设置为与所述旋转轴一体旋转并能够在所述旋转轴的轴线方向上位移;
锁定构件,其设置为固定状态,并与所述离合器构件卡合而限制所述离合器构件的旋转;
施力构件,其对所述离合器构件向所述锁定构件施力;
转矩传递构件,其一体地具备所述传递齿轮,并具备以间隙配合的方式插入在所述离合器构件的外周部设置的凸轮槽内的凸起部,通过该凸起部向所述离合器构件传递旋转转矩,并且
所述锁定机构构成为伴随所述转矩传递构件的旋转/停止的切换,所述凸起部在所述凸轮槽内位移,由此在锁定解除状态和锁定状态切换,在所述锁定解除状态,所述凸起部克服所述施力构件的施压力使所述离合器构件从所述锁定构件离开,在所述锁定状态,所述凸起部允许所述离合器构件位移而使所述离合器构件与所述锁定构件卡合。
4.一种记录装置,其包括:
记录机构,其向被记录介质进行记录;
第一进给辊,其设置在被记录介质的输送路径中所述记录机构的上游侧,向所述记录机构侧输送被记录介质;
第二进给辊,其设置在被记录介质的输送路径中所述第一进给辊的上游侧,向所述第一进给辊侧输送被记录介质,
所述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进给辊及所述第二进给辊构成为利用通用的驱动马达旋转驱动,
在旋转转矩从所述驱动马达向所述第二进给辊传递的传递路径中具备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锁定装置,利用该锁定装置能够锁定所述第二进给辊的旋转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太阳轮构成为经由所述第一进给辊接受来自所述驱动马达的旋转转矩,并且
在所述第一进给辊将被记录介质向下游侧输送的正转时,通过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所述第二进给辊将被记录介质向下游侧输送的正转方向的旋转转矩被传递到该第二进给辊,
所述第一行星齿轮在伴随所述第一进给辊从反转向正转的切换而从所述离开位置向所述啮合位置位移之际的位移量设定为比伴随所述第一进给辊从正转向反转切换而所述第二行星齿轮从所述离开位置向所述啮合位置的位移之际的位移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装置构成为能够执行包括第一步骤和第二步骤的去除歪斜控制,
所述第一步骤中,利用所述驱动马达的正转使所述第一进给辊及所述第二进给辊正转,被记录介质的前端比所述第一进给辊向下游侧以规定量探出,
在所述第二步骤中,通过将所述驱动马达从正转切换为反转,在所述锁定机构锁定所述第二进给辊的旋转轴的状态下使所述第一进给辊反转,使被记录介质的前端向所述第一进给辊的上游侧吐出,
所述第二步骤中的所述驱动马达的反转执行至所述第二行星齿轮从所述离开位置向所述啮合位置位移,进而使所述第一进给辊及所述第二进给辊双方反转,使得被记录介质的前端以规定量返回为比所述第一进给辊靠上游侧。
CN2009101405837A 2008-05-08 2009-05-08 旋转轴的锁定装置及具备该锁定装置的记录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761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22036 2008-05-08
JP2008122036 2008-05-08
JP2008122036 2008-05-08
JP2008212187A JP5126528B2 (ja) 2008-05-08 2008-08-20 回転軸のロック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記録装置
JP2008-212187 2008-08-20
JP2008212187 2008-08-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76151A true CN101576151A (zh) 2009-11-11
CN101576151B CN101576151B (zh) 2011-12-28

Family

ID=412669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40583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76151B (zh) 2008-05-08 2009-05-08 旋转轴的锁定装置及具备该锁定装置的记录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231288B2 (zh)
JP (1) JP5126528B2 (zh)
CN (1) CN101576151B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03505A (zh) * 2009-08-28 2011-04-06 株式会社理光 摆动齿轮机构和具有多速度模式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2139584A (zh) * 2010-01-29 2011-08-0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片材输送装置和记录装置
CN104417093A (zh) * 2013-09-10 2015-03-1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介质处理装置及其介质输送方法
TWI568957B (zh) * 2015-05-05 2017-02-01 高苑科技大學 一種凸輪-齒輪連桿機構裝置
CN106717664A (zh) * 2016-11-27 2017-05-31 苏州君丰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联动切换装置
CN108253108A (zh) * 2018-03-15 2018-07-06 太原工业学院 用于棒状材料涂层均匀化凝固的自动旋转装置
CN108724992A (zh) * 2017-04-13 2018-11-0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墨带收卷机构和带印刷装置
CN109424716A (zh) * 2017-08-21 2019-03-05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齿轮马达
CN114379229A (zh) * 2020-10-21 2022-04-2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驱动传递装置及液体喷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73351B2 (ja) * 2008-05-12 2013-08-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回転軸のロック装置
JP2011156744A (ja) * 2010-02-01 2011-08-18 Seiko Epson Corp シート材搬送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JP5966716B2 (ja) * 2012-07-20 2016-08-1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歯車伝達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36266B2 (ja) * 2012-12-20 2016-11-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WO2015053786A1 (en) * 2013-10-11 2015-04-16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er gear train assembly
JP5742975B2 (ja) * 2014-01-20 2015-07-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材搬送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US11507011B2 (en) * 2020-04-13 2022-11-22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Partial reverse clutch assembly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2232A (en) 1899-03-07 1899-09-05 Andrew S Brown Locking device.
US922138A (en) 1908-03-09 1909-05-18 Krupp Ag Self-locking drive-gear.
US2887201A (en) 1953-05-11 1959-05-19 Mack Trucks Clutching mechanism for front axle drive for automotive vehicles
NL114053C (nl) 1961-06-09 1968-08-15 Hunter Douglas International Zelfremmende aandrijfinrichting voor een jaloezie, rolluik of dergelijk scherm
US3692161A (en) 1970-10-14 1972-09-19 Us Army Self-locking clutch
DE2724135C3 (de) * 1977-05-27 1979-12-20 Rotaprint Gmbh, 1000 Berlin Vorrichtung zum manuellen Einstellen der Winkelstellung der Zylinder und zum Durchdrehen einer elektrisch angetriebenen Büro-Rotations-Offsetdruckmaschine
JP2792648B2 (ja) * 1987-05-28 1998-09-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2617121B2 (ja) * 1988-10-18 1997-06-04 セイコー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熱転写型プリンタにおける印刷用紙送り機構
JPH05185668A (ja) * 1992-01-14 1993-07-27 Seiko Instr Inc 熱転写型プリンタの紙送り機構
JPH06227065A (ja) * 1993-02-05 1994-08-16 Canon Inc 記録装置
JPH07225538A (ja) * 1994-02-10 1995-08-22 Canon Inc 過負荷安全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082747A (ja) * 1994-06-21 1996-01-09 Ricoh Co Ltd シート搬送装置
KR100196930B1 (ko) 1996-11-25 1999-06-15 윤종용 반구 베어링 장치
JP3862360B2 (ja) 1997-05-28 2006-12-27 株式会社ニフコ 一方向クラッチ
EP1156001B1 (en) * 2000-05-17 2011-06-1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int-medium transport unit
DE60300868T2 (de) * 2002-01-18 2006-05-11 Seiko Epson Corp. Drucker
US7165765B2 (en) * 2002-06-07 2007-01-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JP4482877B2 (ja) * 2004-09-22 2010-06-1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給紙装置
JP2007084224A (ja) 2005-09-21 2007-04-05 Seiko Epson Corp 記録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4325628B2 (ja) * 2005-10-17 2009-09-0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原稿搬送装置
JP4895015B2 (ja) * 2006-09-22 2012-03-1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被記録媒体給送装置、記録装置、液体噴射装置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03505A (zh) * 2009-08-28 2011-04-06 株式会社理光 摆动齿轮机构和具有多速度模式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2003505B (zh) * 2009-08-28 2014-02-12 株式会社理光 摆动齿轮机构和具有多速度模式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2139584A (zh) * 2010-01-29 2011-08-0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片材输送装置和记录装置
CN102139584B (zh) * 2010-01-29 2013-08-2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片材输送装置和记录装置
CN104417093A (zh) * 2013-09-10 2015-03-1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介质处理装置及其介质输送方法
CN104417093B (zh) * 2013-09-10 2016-10-0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介质处理装置及其介质输送方法
TWI568957B (zh) * 2015-05-05 2017-02-01 高苑科技大學 一種凸輪-齒輪連桿機構裝置
CN106717664A (zh) * 2016-11-27 2017-05-31 苏州君丰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联动切换装置
CN108724992A (zh) * 2017-04-13 2018-11-0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墨带收卷机构和带印刷装置
CN109424716A (zh) * 2017-08-21 2019-03-05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齿轮马达
CN109424716B (zh) * 2017-08-21 2021-12-03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齿轮马达
CN108253108A (zh) * 2018-03-15 2018-07-06 太原工业学院 用于棒状材料涂层均匀化凝固的自动旋转装置
CN108253108B (zh) * 2018-03-15 2023-09-26 太原工业学院 用于棒状材料涂层均匀化凝固的自动旋转装置
CN114379229A (zh) * 2020-10-21 2022-04-2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驱动传递装置及液体喷出装置
CN114379229B (zh) * 2020-10-21 2023-11-1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驱动传递装置及液体喷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293795A (ja) 2009-12-17
US20090279933A1 (en) 2009-11-12
CN101576151B (zh) 2011-12-28
JP5126528B2 (ja) 2013-01-23
US8231288B2 (en) 2012-07-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76151B (zh) 旋转轴的锁定装置及具备该锁定装置的记录装置
CN101581355B (zh) 旋转轴的锁定装置
KR100424028B1 (ko) 시트 재료 급송 장치 및 기록 장치
CN101279546B (zh) 印刷机的进给驱动装置以及印刷机
US7641193B2 (en) Sheet bending
JP2007284250A (ja) 両面記録装置における搬送経路切り替え装置、これを備える両面記録装置並びに両面液体噴射装置
US20090284565A1 (en) Power transmission switching device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08075745A (ja) 駆動伝達装置及び通信装置
US5155603A (en) Apparatus for transferring documents in a facsimile
JP371683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3129171A (zh) 能够稳定进给记录片材的图像形成装置
JP5136785B2 (ja) 歯車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記録装置
JP2008074582A (ja) 被記録媒体給送装置、記録装置、液体噴射装置
JP3871323B2 (ja) 給送装置および記録装置
JP5987400B2 (ja) 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JP4095378B2 (ja) 給送装置および記録装置
JP3990939B2 (ja) シート材給送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US9004488B2 (en) Convey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835848B2 (ja) 被記録媒体給送装置、記録装置、液体噴射装置
JP2017065892A (ja) 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JP2024035519A (ja) クラッチ機構及び記録装置
JP4203726B2 (ja) 被記録媒体のスキュー防止装置、両面記録装置、両面液体噴射装置
JP2006206298A (ja) 記録装置
JP2001358899A (ja)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US20050062214A1 (en)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