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29171A - 能够稳定进给记录片材的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能够稳定进给记录片材的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29171A
CN103129171A CN2012103696519A CN201210369651A CN103129171A CN 103129171 A CN103129171 A CN 103129171A CN 2012103696519 A CN2012103696519 A CN 2012103696519A CN 201210369651 A CN201210369651 A CN 201210369651A CN 103129171 A CN103129171 A CN 1031291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force
planetary gear
support section
gear
feed rol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6965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29171B (zh
Inventor
内野雄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1291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291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291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291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02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using friction forces between articles and separator
    • B65H3/06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 B65H3/0684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on moving support, e.g. pivoting, for bringing the roller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 into contact with the pi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10Sheet holders, retainers, movable guides, or stationary guides
    • B41J13/103Sheet holders, retainers, movable guides, or stationary guides for the sheet feeding s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3/00Power drives for actions or mechanisms
    • B41J23/02Mechanical power drives
    • B41J23/025Mechanical power drives using a single or common power source for two or more func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06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 B65H5/068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between one or more rollers or balls and stationary pressing, supporting or guiding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3/00Power transmission; Driving means
    • B65H2403/70Clutches; Couplings
    • B65H2403/72Clutches, brakes, e.g. one-way clutch +F204
    • B65H2403/722Gear clutch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10Rollers
    • B65H2404/16Details of driv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Abstract

一种能够稳定进给记录片材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进给辊;支撑轴;支撑部分;驱动轴;行星齿轮单元;以及驱动力传递单元。支撑部分可旋转地支撑进给辊,并且被可枢转移动地支撑于支撑轴。驱动轴在接收到来自马达的驱动力时旋转。行星齿轮单元包括:太阳齿轮,其可与驱动轴一体地旋转;以及行星齿轮,其可绕太阳齿轮摆动移动,同时维持与其啮合接合。传递单元包括输入齿轮,当驱动轴旋转时,输入齿轮可啮合接合行星齿轮。传递单元通过驱动轴、太阳齿轮、行星齿轮和输入齿轮将驱动力传递到进给辊。

Description

能够稳定进给记录片材的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设有用于在记录片材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被构造成通过被支撑于可枢转移动的支撑部分的一个端部的进给辊,朝图像形成单元进给被堆叠在片材供应托盘的堆叠表面上的记录片材。
背景技术
通常,例如已提议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诸如喷墨打印机,其通过被支撑于可枢转移动的支撑部分的一个端部的进给辊,朝着图像形成单元进给被堆叠在片材供应托盘的堆叠表面上的记录片材,诸如记录纸片材。在该情况下,也已提议该支撑部分具有被支撑于且可绕驱动轴枢转移动的另一端部,从马达向该驱动轴传递驱动力,并且被传递到驱动轴的驱动力被通过下文所述的齿轮机构传递到进给辊。也就是说,提供包括太阳齿轮和行星齿轮的行星齿轮机构,用于将驱动力传递到进给辊。太阳齿轮适合与驱动轮一体地旋转。行星齿轮适于绕太阳齿轮可摆动地移动,同时维持接合该太阳齿轮。当行星齿轮在一个方向上摆动移动时,行星齿轮就与和进给辊联接的齿轮系接合。在该情况下,仅当驱动轴在一个方向上旋转时,行星齿轮才接合该齿轮系。即使驱动轴在向前和反向方向旋转时,上述构造也能够防止进给辊在与进给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旋转。
然而,当该齿轮系被设置在支撑部分诸如摆动臂处并且在支撑部分绕其枢转移动的驱动轴处设置的太阳齿轮旋转以提供行星齿轮和齿轮系的接合的情况下,复杂的力被施加到用于将驱动力传递到进给辊的路线。也就是说,在该情况下,当行星齿轮接合齿轮系时,支撑部分的自重以及从记录片材施加到支撑部分的反作用力影响到驱动力传递路线,并且因此,驱动力到进给辊的传递状态不稳定。结果,可能发生进给辊导致的记录片材的倾斜(歪斜)进给。
发明内容
由于上述原因,本发明的目标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被构造成将驱动力通过行星齿轮机构传递到被支撑于可枢转移动支撑部分的一个端部的进给辊,并且从而进给被放置在片材供应托盘上的记录片材,该图像形成装置能够稳定地进给记录片材。
为了获得上述和其它目标,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托盘;图像形成单元;马达;进给辊;支撑轴;支撑部分;驱动轴;主支撑部分;行星齿轮单元;以及驱动力传递单元。该托盘具有表面,在该表面上放置记录片材。图像形成单元被构造成在记录片材上形成图像。马达被构造成产生驱动力。进给辊被构造成在接收到驱动力时旋转以朝着图像形成单元进给被放置在表面上的记录片材。支撑轴被布置在托盘上方。支撑部分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支撑部分被构造成在第一端部处可旋转地支撑进给辊、在第二端部处支撑于支撑轴并且绕支撑轴可枢转移动。驱动轴独立于支撑轴并且被构造成在接收到来自马达的驱动力时在旋转方向上旋转。主支撑轴被构造成可旋转地支撑驱动轴。行星齿轮单元包括太阳齿轮和行星齿轮。太阳齿轮被构造成与驱动轴一体地旋转。行星齿轮被构造成被啮合接合该太阳齿轮,并且被可摆动地绕该太阳齿轮移动,同时维持与太阳齿轮的啮合接合。驱动力传递单元被设置在支撑部分处并且包括输入齿轮。输入齿轮被构造成当行星齿轮与驱动轴在旋转方向的旋转移动相伴随而摆动移动时与行星齿轮啮合接合。驱动力传递单元被构造成将通过太阳齿轮和行星齿轮从驱动轴传递的驱动力传递到进给辊。
优选地,输入齿轮被构造成绕支撑轴旋转。
优选地,主支撑部分包括轴支承部分,该轴支承部分被构造成支撑该支撑轴。支撑轴平行于驱动轴延伸。
优选地,驱动轴和行星齿轮单元被设置成关于支撑轴与进给辊相反。驱动轴和行星齿轮单元被设置成沿表面部分地重叠支撑部分。
优选地,支撑部分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被抵接部分。托盘被构造成被在移动方向上相对于主支撑部分移动。托盘具有抵接部分,该抵接部分被构造成当托盘在移动方向上移动时抵接该被抵接部分。抵接部分在移动方向上具有不同高度。进给辊和至少第一部分位于所述表面的相对于所述表面在与移动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分。宽度方向包括第一宽度方向和与第一宽度方向相反的第二宽度方向。第二部分从第一部分在第一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具有位于其在第一宽度方向的下游侧处的第三端部。被抵接部分位于第三端部处。与托盘在移动方向上的移动相关联的抵接部分在被抵接部分上的抵接导致支撑部分的枢转移动。驱动轴从支撑部分在第二宽度方向上延伸。
优选地,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被定位在支撑部分上方的再输送单元。该再输送单元包括再输送辊,该再输送辊被构造成将已在图像形成单元中形成有图像的记录片材再次输送到图像形成单元。驱动轴和行星齿轮单元被设置成部分地沿表面与再输送辊的至少一部分重叠。
优选地,再输送单元进一步包括被构造成驱动再输送辊的再输送驱动轴。主支撑部分被构造成可旋转地支撑再输送辊和再输送驱动轴。再输送驱动轴从支撑部分在第二宽度方向上且平行于驱动轴延伸。
优选地,驱动力传递单元进一步包括在从输入齿轮朝进给辊的方向上伸展的皮带。
优选地,支撑轴具有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轴线。支撑部分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突出部分。第一部分形成有轴孔,支撑轴延伸穿过该轴孔。第二部分从第一部分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突出部分从第二部分在轴向方向上突出。突出部分被定位成从支撑轴在轴向方向上间隔开。
优选地,驱动力传递单元进一步包括传动齿轮,该传动齿轮被构造成与进给辊一体地旋转。进给辊包括第一辊部和第二辊部。传动齿轮位于所述第一辊部和所述第二辊部之间。
优选地,第一辊部具有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轴线。驱动力传递单元、行星齿轮单元和进给辊在与轴向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对准。第一辊部具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第一端面在轴向方向上离传动齿轮比第二端面离传动齿轮远。第二辊部具有与第一辊部的轴线同轴的轴线,并且具有第三端面和第四端面。第三端面在轴向方向上离传动齿轮比第四端面离传动齿轮远。驱动力传递单元具有在轴向方向上的第一长度。第一端面和第三端面之间在轴向方向上的距离大于第一长度。行星齿轮单元具有在轴向方向上的第二长度。第一端面和第三端面之间在轴向方向上的距离大于第二长度。
根据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进给装置,其包括:托盘;进给辊;支撑部分;支撑轴;马达;驱动力传递单元;行星齿轮单元;以及主支撑部分。在托盘中放置记录片材。进给辊被构造成进给被放置在托盘中的记录片材。支撑部分被构造成可旋转地支撑进给辊。支撑轴被构造成可枢转移动地支撑该支撑部分。马达被构造成产生驱动力。驱动力传递单元被设置在支撑部分处并且被构造成将驱动力传递到进给辊。行星齿轮单元包括太阳齿轮和行星齿轮。太阳齿轮被构造成在接收到来自马达的驱动力时在第一旋转方向和与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行星齿轮被构造成绕太阳齿轮部分地轨道移动。当太阳齿轮在第一旋转方向旋转时,行星齿轮被构造成将驱动力传递到驱动力传递单元,并且当太阳齿轮在第二旋转方向旋转时,行星齿轮被构造成中断驱动力到驱动力传递单元的传递。主支撑部分独立于支撑部分并且被构造成支撑行星齿轮单元。
优选地,驱动力传递单元包括输入齿轮,输入齿轮被构造成啮合接合行星齿轮。
优选地,输入齿轮被可旋转地安装在支撑轴上。
根据仍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进给装置,其包括:主壳体;托盘;进给辊;支撑部分;支撑轴;驱动力传递单元;驱动轴;以及行星齿轮单元。托盘被构造成被相对于主壳体移动并且被构造成将记录片材容纳在托盘中。进给辊被构造成进给容纳在托盘中的记录片材。支撑部分被构造成可旋转地支撑进给辊。支撑轴被构造成可枢转移动地支撑该支撑部分。驱动力传递单元被设置在支撑部分处并且被构造成将驱动力传递到进给辊。驱动轴被设置在主壳体处并且被构造成在第一旋转方向上和在与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行星齿轮单元包括太阳齿轮和行星齿轮。太阳齿轮被设置在主壳体处并且被构造成与驱动轴一体地旋转。行星齿轮单元被构造成啮合接合太阳齿轮并且在维持啮合接合太阳齿轮的同时绕太阳齿轮部分地轨道移动。当驱动轴在第一旋转方向上旋转时,行星齿轮被构造成将驱动力传递到驱动力传递单元,并且当驱动轴在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时,行星齿轮被构造成中断驱动力到驱动力传递单元的传递。支撑部分、进给辊以及驱动力传递单元能够随着托盘相对于主壳体的移动而绕支撑轴枢转移动。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外观的透视图;
图2是示意性示出图像形成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横截面图;
图3是片材供应托盘处于被容纳位置的状态下的图2的主要部分的一部分的透视图;
图4是图2的主要部分的该部分中的片材供应臂的结构的透视图;
图5是片材供应托盘被从图像形成装置的壳体向外拉的状态下的图2的主要部分的该部分的透视图;
图6是示出图2的主要部分的该部分中的主支撑部分的结构以及图2中所示的一个随动辊的平面图;
图7A和7B每个均是示出沿图6的A-B-C-D线截取的主支撑部分的结构和移动的横截面图;以及
图8是示出主支撑部分的结构的透视图,但是省略了其盖。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考图1至8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进给装置)。贯穿本说明,将使用术语“向上”、“向下”、“上”、“下”、“……上方”、“……下方”、“在……之下”、“右”、“左”、“前”、“后”等,其中假设图像形成装置1布置在意图使用该图像形成装置1的取向上。更具体地,在图1中,上侧将被称为如下的上侧:设置显示单元13(稍后描述)的一侧将被称为前侧,并且图像形成装置的从前侧观察的右侧将被称为右侧。
[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
根据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具有大致长方体的形状。图像形成装置10具有设有打印机单元11的上部和设有扫描仪单元12的下部。显示单元13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的前部处。图像形成装置10为多功能装置,包括打印功能、扫描功能和复印功能。可省却扫描仪单元12。图像形成装置10还设有控制单元(未示出)。打印机单元11由控制单元控制。
打印机单元11具有:片材供应托盘15,其为所要求的托盘;以及排出托盘18,其位于片材供应托盘15上方。打印机单元11适合在被放置在片材供应托盘15上的记录片材50(图2)上形成图像。记录片材50可为记录纸、光面纸、明信片或信纸。如图1所示,打印机单元11形成有位于打印机单元11的前壁处的开口19。片材供应托盘15被容纳在打印机单元11的下部中,并且能够通过开口19被从打印机单元11向外(向前)拉出。更具体地,片材供应托盘15能够在前后方向(移动方向)上在打印机单元11内的容纳位置和打印机单元11外部的拉出位置之间移动。片材供应托盘15具有扁平长方体的形状,该长方体形状具有敞开的顶部。
如图2中所示,片材供应托盘15具有设有上表面(下文中称为堆叠表面16A,如所要求的表面)的底部16,在上表面上堆叠记录片材50。片材供应托盘15具有后壁17,后壁17从底部16的后端部在对角方向上向后上方延伸。由片材进给单元20(稍后描述)进给的记录片材50被引导至后壁17,从而被指引到对角方向上的后上方的位置。
打印机单元11设有:片材进给单元20;喷墨型记录单元24,其为所要求的图像形成单元;以及路径切换单元41(稍后描述),这些都被设置在片材供应托盘15上方。片材进给单元20适合朝着记录单元24进给来自片材供应托盘15的记录片材50。记录单元24适于将墨滴喷射到片材进给单元20所进给的记录片材50上,以在记录片材50上形成图像。顺便提及,不仅喷墨型而且包括电子照相型的各种记录类型可用于记录单元24。
如图2中所示,片材进给单元20位于片材供应托盘15上方和记录单元24下方。片材进给单元20具有:片材供应辊25,其为所要求的进给辊;片材供应臂26,其为所要求的支撑部分;以及轴28,其为所要求的支撑轴。轴28具有在左右方向(轴向方向)上延伸的轴线。片材供应辊25被可旋转地支撑于片材供应臂26的前端部(后端部)并且适于朝着记录单元24进给被堆叠在片材供应托盘15的堆叠表面16A上的记录片材50。片材供应臂26被支撑于在片材供应臂26的基端部(前端部,如所要求的第二端部)处设置的轴28并且能够绕轴28在箭头A所示的方向上枢转移动。通过该构造,片材供应辊25可移动以接触堆叠表面16A并且从堆叠表面16A间隔开。因此,片材供应臂26根据堆叠表面16A上堆叠的记录片材50的数目枢转移动,使得片材供应辊25通常接触在堆叠表面16A上堆叠的记录片材50的最上面的片材。下文将更详细地描述片材供应辊25的驱动机构。
本文中,如图2中所示,在打印机单元11中形成输送路径65。输送路径65从片材供应托盘15的前端部(后端部)经由记录单元24朝排出托盘18延伸。输送路径65包括弯曲路径65A和排出路径65B。弯曲路径65A被限定为从片材供应托盘15的后端部到第一输送辊60。排出路径65B被限定为从第一输送辊60到排出托盘18。
片材供应辊25将最上部的记录片材50与在堆叠表面16A上堆叠的其余记录片材50分离,以将最上部的记录片材50供应给弯曲路径65A,同时最上部的记录片材50接触片材供应辊25。
弯曲路径65A为弯曲通道,其从与片材供应托盘15的后壁17相邻的上端部的位置延伸至邻近记录单元24的位置。弯曲路径65A具有大致弓形形状,其中心位于打印机单元11的内部。由片材供应辊25从片材供应托盘15进给的记录片材50被在输送方向上(即图2中的点划线所示的方向)沿弯曲路径65A弯曲,并被引导至夹持位置,其中记录片材50被夹持在第一输送辊60和夹紧辊61之间。弯曲路径65A进一步被限定在外部引导构件33和内部引导构件34之间。外部引导构件33和内部引导构件34被布置为以两者之间在大致前后方向上的预定间隔彼此面对。
顺便提及,外部引导构件33、内部引导构件34以及每个引导构件31、32、83、84(稍后描述)每个均在与图2中的片材表面垂直的方向(即,左右方向)上延伸。
排出路径65B为线性通道,该通道从其中记录片材50被夹持在第一输送辊60和夹紧辊61之间的夹持位置延伸至排出托盘18。记录片材50在排出路径65B中在输送方向(即图2中的点划线所示的方向)上被引导。
排出路径65B被进一步限定在记录单元24和台板42之间在设有记录单元24的位置处。记录单元24和台板42被布置为以两者之间在垂直方向上的预定间隔彼此面对。排出路径65B还被限定在上引导构件84和下引导构件83之间的未设置记录单元24的位置处。上引导构件83和下引导构件842被布置为以两者之间在垂直方向上的预定间隔彼此面对。
在打印机单元11中,分支位置36被设置在输送方向上在记录单元24的下游侧以及第二输送辊62(稍后描述)的下游侧。当在记录片材50的分别两侧上形成图像时,在排出路径65B中输送的记录片材50在分支位置36的在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位置以Z形变向(向后移动),以被朝着反转输送路径67(稍后描述)输送。
记录单元24位于片材供应托盘15上方。记录单元24具有记录头,记录头能够在左右方向(即垂直于图2中的片材表面的方向)上往复移动。台板42位于记录单元24下方。台板42适合水平地支撑记录片材50。在记录头在左右方向上往复移动期间,记录单元24的记录头将从墨盒(未示出)供应的墨以墨液滴形式通过喷嘴39喷射到被输送到台板42上的记录片材50上。结果,在记录片材50上形成图像。
通过第一输送辊60和夹紧辊61将记录片材50输送至台板42,其中通过记录单元24形成图像。然后,通过第二输送辊62和正齿轮辊63进一步输送记录片材50。如图2中所示,在第二输送辊62和正齿轮辊63的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设置第三输送辊45和正齿轮辊46。此外,第三输送辊45和正齿轮辊46被设置在分支位置36的在输送方向上的下游。
如下文所述,驱动第三输送辊45,使其在正向旋转方向上和反向旋转方向上旋转。
例如,一方面,当在记录片材50的一个表面上形成图像时,第三输送辊45在正向旋转方向上旋转。结果,记录片材50被夹持在第三输送辊45和正齿轮辊46之间以被输送到输送方向上的下游,并且被排出至排出托盘18。
另一方面,当在记录片材50的两表面上均形成图像时,在将记录片材50的后端部夹持在第三输送辊45和正齿轮辊46之间时,第三输送辊45停止在正向旋转方向上旋转,以开始在反向旋转方向上旋转。结果,记录片材50在与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被输送,即与将记录片材50从第一输送辊60朝第三输送辊45引导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因此,记录片材50通过路径切换单元41被朝着反转输送路径67(稍后描述)输送。
[路径切换单元的结构]
如图2中所示,路径切换单元41被定位在排出路径65B中在第二输送辊62和分支位置36之间。路径切换单元41设有辅助辊47、48、挡板部分49以及轴87。轴87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并且被支撑于打印机单元11的框架。挡板部分49被支撑于轴87并且能够绕轴87枢转移动。挡板部分49具有支撑于轴87的后端部以及被比后端部更靠近排出托盘18定位的前端部49A。辅助辊47、48被可旋转地支撑于挡板部分49。辅助辊47、48能够接触记录片材50的记录表面,由此形成为与正齿轮辊63、46的形状类似的正齿轮状的形状。
挡板部分49可绕轴87在排出位置(图2中的虚线所示)和反转位置(图2中的实线所示)之间枢转移动。在排出位置中,挡板部分49位于下引导构件83上方。在反转位置中,前端部49A在分散部分36的前下方。
当挡板部分49处于排出位置时,已被输送过记录单元24的记录片材50被进一步在输送方向上的下游输送。当挡板部分49处于反转位置时,第三输送辊45在反向旋转方向上旋转,使得其后端部被夹持在第三输送辊45和正齿轮辊46之间的记录片材50被向后移动且被输送至反转输送路径67。
挡板部分49由于其自重通常处于反转位置。然而,挡板部分49由于在排出路径65B中输送的记录片材50而升高,所以挡板部分49被枢转移动至排出位置。此外,当记录片材50的后端部被输送过辅助辊47时,挡板部分49由于其自重而从排出位置枢转移动至反转位置。顺便提及,挡板部分49可由马达枢转移动。
反转输送路径67在分支位置36处从排出路径65B分支。反转输送路径67位于记录单元24下方和片材进给单元20上方。反转输送路径67在位于记录单元24的输送方向上的上游的会和位置37处接合弯曲路径65A。
在记录片材50的后端部被输送过辅助辊47以及挡板部分49枢转移动到反转位置后,第三输送辊45在反向旋转方向上旋转。结果,记录片材50就被在反转输送路径67中朝着会和位置37输送,如图2中的双点划线所示。此外,反转输送路径67被限定在第一引导构件31和位于第一引导构件31上方的第二引导构件32之间。
在反转输送路径67处设有:第四输送辊68,其为所要求的再输送辊;再输送驱动轴68A(稍后描述,图7A、7B);齿轮68B(稍后描述,图7A、7B);随动辊69。也就是说,反转输送路径67和设置在反转输送路径67处的各种组件诸如第四输送辊68、再输送驱动轴68A、齿轮68B以及随动辊69组成再输送单元。
第四输送辊68在反转输送路径67处位于随动辊69下方且面对随动辊69。第四输送辊68适于将一个表面上已形成图像的记录片材50朝记录单元24输送,用于在记录片材50的另一表面上形成图像。更具体地,已被第三输送辊45输送到反转输送路径67的记录片材50被夹持在第四输送辊68和随动辊69之间,并且被第四输送辊68沿反转输送路径67朝会和位置37输送。然后,记录片材50通过会和位置37被再次输送到排出路径65B。结果,能够在记录片材50的两个表面上形成图像。
[片材进给单元的支撑结构]
图像形成装置10具有主框架14,该主壳体14为所要求的主壳体,主支撑部分70被装配(固定)到主框架14。本文中,主框架14是指被与以下组件一体地装配至图像形成装置10的一部分:台板42、第一引导构件31、第二引导构件32、下引导构件83、上引导构件84等。主支撑部分70由树脂形成。如图3中所示,片材供应臂26被可枢转移动地支撑于主支撑部分70。主支撑部分70被独立于片材供应臂26地设置。主支撑部分70在平面图中为大致的矩形并且在左右方向上拉长。主支撑部分70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基本与片材供应托盘15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相同。顺便提及,主支撑部分70具有上壁,其组成一部分第一引导构件31。此外,包括一对右辊部和左辊部的第四输送辊68被可旋转地支撑于主支撑部分70的上壁。
片材供应托盘15具有左侧壁,作为所要求的抵接部分的凸轮表面15A被设置在左侧壁处。凸轮表面15A具有在片材供应托盘15插入打印机单元11和从打印机单元11向外拉的方向(即前后方向)上的位置处不同的高度。
如图4中所示,片材供应臂26设有臂部分26D(所要求的第一部分)、延伸部分26A(所要求的第二部分)、杆部分26B(所要求的第二部分,所要求的第三端部)以及突出部分26E。臂部分26D、延伸部分26A、杆部分26B以及突出部分26E彼此为一体并且由树脂形成。
臂部分26D在前后方向上延伸。臂部分26D具有:后端部,包括一对右辊部和左辊部(所要求的第一辊部和所要求的第二辊部)的片材供应辊25被可旋转地支撑于后端部;以及前端部,其形成有轴孔26C,轴28通过该轴孔26C延伸。轴孔26C用作片材供应臂26的枢转移动的中心。
延伸部分26A从臂部分26D的前端部向左朝片材供应托盘15的左端部延伸。延伸部分26A具有左端部,杆部分26B从左端部平行于臂部分26D(即在前后方向上)延伸。
杆部分26B能够与臂部分26D一体地枢转移动。杆部分26B具有后端部,作为所要求的被抵接部分的帽件27被配合于该后端部。杆部分26B的后端部可通过帽件27抵接在凸轮表面15A上。帽件27被设置以便于杆部分26B与凸轮表面15A的平滑滑动移动。
突出部分26E从杆部分26B的前端部向左突出并且与轴孔26C同轴。突出部分26E被可旋转地支撑于在主支撑部分70的左侧壁中形成的U形槽口。突出部分26E设置成与轴28在左右方向(即轴28的轴向方向)上分隔开。
当片材供应托盘15位于容纳位置时,如上所述以及参考图2,容纳在片材供应托盘15中的记录片材50能够被朝记录单元24进给。此时,如图3中所示,帽件27不接触凸轮表面15A。因此,如上所述,片材供应辊25通常能够接触在堆叠表面16A上堆叠的最上面的记录片材50。
当片材供应托盘15被从被容纳位置向外拉出例如用以向片材供应托盘15补充记录片材50时,帽件27向上行进到凸轮表面15A上方。结果,杆部分26B能够绕突出部分26E枢转移动,以使杆部分26B的后端部向上移动。与杆部分26B的枢转移动相结合,臂部分26D绕轴28枢转移动,使得臂部分26D的后端部向上移动。因此,片材供应辊25从堆叠表面16A或在堆叠表面16A上堆叠的最上面的记录片材50间隔开。因此,片材供应托盘15能够被容易地从打印机单元11向外拉出。
[片材进给单元的驱动机构]
如图7中所示,在主支撑部分70处设置作为所要求的行星齿轮单元的行星齿轮机构80(摆式齿轮机构)和驱动轴81A(图6)。驱动轴81A被可旋转地支撑于主支撑部分70。行星齿轮机构80包括:太阳齿轮81、行星齿轮82以及杆85。太阳齿轮81可与驱动轴81A一体地旋转。杆85能够绕驱动轴81A枢转移动。行星齿轮82被可旋转地装配至杆85并且能够与太阳齿轮81啮合接合。由于行星齿轮82被可旋转地装配至杆85,所以行星齿轮82能够绕太阳齿轮81摆动移动同时维持与太阳齿轮81的啮合接合。换句话说,行星齿轮82能够绕太阳齿轮81部分地轨道移动同时维持与太阳齿轮81的啮合接合。
此外,行星齿轮机构80被在主支撑部分70的上端面处设置的盖71覆盖。因此,行星齿轮机构80并不影响记录片材50的输送。
作为所要求的驱动力传递单元的驱动力传递机构被设置在片材供应臂26处,更具体地,在臂部分26D处。驱动力传递机构适于将驱动力传递到片材供应辊25,并且包括:输入齿轮89、有齿定时带轮91、作为所要求的传动齿轮的有齿定时带轮92以及作为所要求的皮带的有齿定时皮带93。
输入齿轮89被可旋转地支撑到轴28并且能够绕轴28的轴线旋转。也就是说,输入齿轮89被可旋转地安装在轴28上。输入齿轮89被设置在片材供应臂26的臂部分26D的前端部处。输入齿轮89可啮合接合行星齿轮82。此外,输入齿轮89啮合接合可与有齿定时带轮91一体地旋转的齿轮(未示出)。有齿定时带轮92能够与片材供应辊25一体地旋转,并且位于片材供给辊25的所述对右辊部和左辊部之间。附带地,有齿定时皮带92和片材供应辊25的所述对右辊部和左辊部彼此同轴。有齿定时皮带93绕有齿定时带轮91和有齿定时带轮92伸展。也就是说,有齿定时带轮93在从输入齿轮89到片材供应辊25的方向上伸展。
当太阳齿轮82在图7A中的逆时针方向上旋转时,行星齿轮82绕太阳齿轮81在与太阳齿轮81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即在逆时针方向上摆动移动。结果,如图7A中所示,行星齿轮82被朝输入齿轮89移动并且与输入齿轮89啮合接合。结合太阳齿轮81的逆时针旋转,片材供应辊25能够在图7A中的顺时针方向上即在记录片材50的进给方向上通过行星齿轮82、输入齿轮89、有齿定时带轮91、有齿定时皮带93以及有齿定时带轮92旋转。
更具体地,当该驱动轴81A被驱动以在图7A中的逆时针方向上旋转从而使太阳齿轮81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时,被装配到杆85的行星齿轮82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的同时绕太阳齿轮81在逆时针方向上摆动移动,使得行星齿轮82朝输入齿轮89移动并且与输入齿轮89啮合接合,由此将驱动力从驱动轴81A传递到输入齿轮89。然后,传递到输入齿轮89的驱动力通过有齿定时带轮91、有齿定时皮带93以及有齿定时带轮92传递到片材供应辊25。结果,片材供应辊25在进给方向上旋转。
当太阳齿轮81在图7B中的顺时针方向上旋转时,行星齿轮82绕太阳齿轮81在与太阳齿轮81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上摆动移动,即在顺时针方向上。结果,如图7B所示,行星齿轮82移动背离输入齿轮89以从输入齿轮89脱离。因此,片材供应辊25的旋转停止。
也就是说,当驱动轴81A被驱动以在图7B中的顺时针方向上旋转从而使太阳齿轮81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时,被装配至杆85的行星齿轮82绕太阳齿轮81在顺时针方向上摆动移动同时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使得行星齿轮82移动背离输入齿轮89并且脱离输入齿轮89,由此中断驱动力从驱动轴81A到输入齿轮89的传递。结果,驱动力未被传递到片材供应辊25,由此片材供应辊25的旋转中止。
此外,如图7A和7B所示,主支撑部分70可旋转地支撑再输送驱动轴68A。再输送驱动轴68A适于通过与再输送驱动轴68A一体地旋转的齿轮68B驱动(旋转)第四输送辊68。
如图8中所示,主支撑部分70设有:多个支承部分72,其为所要求的轴支承部分;多个支承部分76;以及多个支承部分78。每个支承部分72均用于支撑轴28,并且轴28能够相对于支承部分72旋转。每个支承部分76均用于支撑再输送驱动轴68A,并且再输送驱动轴68A能够相对于支承部分76旋转。每个支承部分78均用于支撑驱动轴81A,并且驱动轴81A能够相对于支承部分78旋转。
片材供应臂26的臂部分26D和轴28被定位在主支撑部分70的在左右方向(即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分处。驱动轴81A和再输送驱动轴68A从主支撑部分70的在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分向右地且彼此平行地延伸,并且从主支撑部分70的右侧壁向右突出。驱动轴81A和再输送驱动轴68A平行于轴28延伸并且独立于轴28。
驱动轴81A具有右端部,齿轮81C设置在该右端部处。再输送驱动轴68A具有右端部,齿轮68C设置在该右端部处。适于产生驱动力的马达95(图6)设置在打印机单元11中。驱动力被从马达传递到齿轮81C和齿轮68C以旋转驱动轴81A和再输送驱动轴68A,从而如上所述地旋转片材供应辊25和第四输送辊68。更具体地,马达95能够在第一方向上和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旋转。当马达95在第一方向上旋转时,驱动轴81A和太阳齿轮81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当马达95在第二方向上旋转时,驱动轴81A和太阳齿轮81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
驱动轴81A和行星齿轮机构80位于轴28前方。换句话说,驱动轴81A和行星齿轮机构80关于轴28与片材供应辊25相反地设置。此外,驱动轴81A和行星齿轮机构80布置成沿堆叠表面16A在前后方向(图7A、7B)上部分地重叠轴28、片材供应臂26和第四输送辊68。
此外,片材供应辊25和行星齿轮机构80、包括输入齿轮89、有齿定时带轮91、有齿定时带轮92和有齿定时皮带93的驱动力传递机构在前后方向上对准。此外,片材供应辊25的右辊部的外(右)端面(所要求的第一端面)和片材供应辊25的左辊部的外(左)端面(所要求的第三端面)之间的距离大于驱动力传递机构的轴向方向上的长度(所要求的第一长度),并且还大于行星齿轮机构80的轴向方向上的长度(所要求的第二长度)。
[操作优点和变型]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中,行星齿轮机构80和驱动轴81A独立于轴28设置,片材供应臂26能够绕轴28枢转移动。因此,该构造能够抑制驱动力相对于片材供应辊25的不稳定传递,因此防止在片材供应辊25进给记录片材50时发生歪斜进给。结果,能够稳定地进给记录片材50。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太阳齿轮81和行星齿轮82不设置在可枢转移动的片材供应臂26处,而是设置在与图像形成装置10的主框架14相固定的主支撑部分70处。在太阳齿轮81和行星齿轮82被设置在片材供应臂26中的情况下,需要用于与片材供应臂26的枢转移动相结合的行星齿轮机构80的摆动移动的空间。因此,与后者构造相比,根据本实施例的构造能够缩小图像形成装置10的整体尺寸。
此外,输入齿轮89能够绕轴28旋转。当行星齿轮82朝着和背离输入齿轮89移动时被施加到输入齿轮89的力不可能作用在使片材供应臂26枢转移动的方向上。因此,该构造能够避免与行星齿轮82相对于输入齿轮89的接触和分离移动相伴随的在片材供应辊25和记录片材50之间的接触状态的变化。
此外,轴28和驱动轴81A分别通过支承部分72和支承部分78支撑于主支撑部分70,并且布置成彼此平行。因此,能够可靠地维持轴28和驱动轴81A之间的位置关系。因而,能够更可靠地抑制驱动力相对于片材供应辊25的不稳定传递。因此,能够更稳定地进给记录片材50。
此外,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中,驱动轴81A和行星齿轮机构80设置成关于轴28与片材供应辊25相反。换句话说,驱动轴81A和行星齿轮机构80位于轴28前方。此外,驱动轴81A和行星齿轮机构80被设置在沿堆叠表面16A与片材供应臂26部分地重叠的位置处。此外,驱动轴81A和行星齿轮机构80被设置在沿堆叠表面16A与第四输送辊68部分地重叠的位置处。因而,还能够降低图像形成装置10的竖直方向上的尺寸。
此外,在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中,用于使片材供应臂26枢转移动的机构,诸如杆部分B,被设置在片材供应臂26(臂部分26D)的左侧处,而用于使片材供应辊25和第四输送辊68旋转的机构,诸如驱动轴81A和再输送驱动轴68A,被设置在片材供应臂26(臂部分26D)的右侧。因而,该两个机构被分别地布置在宽度方向上的一侧和另一侧处,这导致进一步降低图像形成装置10的尺寸。
另外,驱动轴81A和再输送驱动轴68A两者均延伸到主支撑部分70的右侧。对驱动驱动轴81A和再输送驱动轴68A的驱动系统的简化导致进一步降低图像形成装置10的尺寸。
此外,能构思各种变型。
例如,驱动力可仅通过齿轮从输入齿轮89传递到片材供应辊25。然而,根据上述实施例,驱动力通过有齿定时皮带93从输入齿轮89传递到片材供应辊25。在该情况下,能够使得臂部分26D在与从输入齿轮89到片材供应辊25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厚度比前一构造小。因此,能够进一步可靠地降低图像形成装置10的尺寸。此外,输入齿轮89不必绕轴28的轴线旋转。输入齿轮89可被支撑到轴28以外的轴。
虽然已详细参考本发明的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的情况下,可做出各种改变和变型。

Claims (15)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托盘,所述托盘具有表面,在所述表面上放置记录片材;
图像形成单元,所述图像形成单元被构造成在所述记录片材上形成图像;
马达,所述马达被构造成产生驱动力;
进给辊,所述进给辊被构造成在接收到所述驱动力时旋转以朝所述图像形成单元进给被放置在所述表面上的所述记录片材;
支撑轴,所述支撑轴被设置在所述托盘的上方;
支撑部分,所述支撑部分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支撑部分被构造成在所述第一端部处可旋转地支撑所述进给辊,所述支撑部分被构造成在所述第二端部处被支撑于所述支撑轴,并且所述支撑部分被构造成能够绕所述支撑轴枢转移动;
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独立于所述支撑轴,并且所述驱动轴被构造成在接收到来自所述马达的所述驱动力时旋转;
主支撑部分,所述主支撑部分被构造成可旋转地支撑所述驱动轴;
行星齿轮单元,所述行星齿轮单元包括太阳齿轮和行星齿轮,所述太阳齿轮被构造成与所述驱动轴一体地旋转,所述行星齿轮被构造成与所述太阳齿轮啮合接合并能够在维持与所述太阳齿轮啮合接合的同时绕所述太阳齿轮摆动移动;以及
驱动力传递单元,所述驱动力传递单元被设置在所述支撑部分处,并且所述驱动力传递单元包括输入齿轮,当所述行星齿轮随着所述驱动轴的旋转移动而摆动移动时,所述输入齿轮被构造成与所述行星齿轮啮合接合,所述驱动力传递单元被构造成将从所述驱动轴通过所述太阳齿轮和所述行星齿轮传递到所述输入齿轮的所述驱动力传递到所述进给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输入齿轮被构造成绕所述支撑轴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主支撑部分包括轴支承部分,所述轴支承部分被构造成支撑所述支撑轴,所述支撑轴平行于所述驱动轴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驱动轴和所述行星齿轮单元相对于所述支撑轴位于与所述进给辊相反的一侧,所述驱动轴和所述行星齿轮单元被定位成沿所述表面与所述支撑部分部分地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支撑部分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被抵接部分;
其中所述托盘被构造成相对于所述主支撑部分在移动方向上移动,所述托盘具有抵接部分,当所述托盘在所述移动方向上移动时,所述抵接部分被构造成抵接所述被抵接部分,所述抵接部分在所述移动方向上具有不同高度;
其中所述进给辊和至少所述第一部分相对于所述表面位于所述表面的在与所述移动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分处;
其中所述宽度方向包括第一宽度方向和与所述第一宽度方向相反的第二宽度方向,所述第二部分从所述第一部分在所述第一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所述第二部分具有第三端部,所述第三端部位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在所述第一宽度方向上的下游侧处,所述被抵接部分位于所述第三端部处;
其中与所述托盘在所述移动方向上的移动相伴随的所述抵接部分和所述被抵接部分的抵接导致所述支撑部分的枢转移动;并且
其中所述驱动轴从所述支撑部分在所述第二宽度方向上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进一步包括再输送单元,所述再输送单元位于所述支撑部分的上方,所述再输送单元包括再输送辊,所述再输送辊被构造成将已在所述图像记录单元中形成图像的记录片材再次输送到所述图像形成单元,
其中所述驱动轴和所述行星齿轮单元被定位成沿所述表面与所述再输送辊的至少一部分部分地重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再输送单元进一步包括再输送驱动轴,所述再输送驱动轴被构造成驱动所述再输送辊,所述主支撑部分被构造成可旋转地支撑所述再输送辊和所述再输送驱动轴,所述再输送驱动轴从所述支撑部分在所述第二宽度方向上且平行于所述驱动轴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驱动力传递单元进一步包括皮带,所述皮带在从所述输入齿轮朝所述进给辊的方向上伸展。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支撑轴具有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轴线;并且
其中所述支撑部分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突出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形成有轴孔,所述支撑轴延伸穿过所述轴孔,所述第二部分从所述第一部分在所述轴向方向上延伸,所述突出部分从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轴向方向上突出,所述突出部分被定位成从所述支撑轴在所述轴向方向上间隔开。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驱动力传递单元进一步包括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被构造成与所述进给辊一体地旋转,所述进给辊包括第一辊部和第二辊部,所述传动齿轮位于所述第一辊部和所述第二辊部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辊部具有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轴线;
其中所述驱动力传递单元、所述行星齿轮单元和所述进给辊在与所述轴向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对准;
其中所述第一辊部具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在所述轴向方向上离所述传动齿轮比所述第二端面离所述传动齿轮远;
其中所述第二辊部具有与所述第一辊部的轴线同轴的轴线,并且所述第二辊部具有第三端面和第四端面,所述第三端面在所述轴向方向上离所述传动齿轮比所述第四端面离所述传动齿轮远;
其中所述驱动力传递单元具有在所述轴向方向上的第一长度,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三端面之间在所述轴向方向上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长度;并且
其中所述行星齿轮单元具有在所述轴向方向上的第二长度,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三端面之间在所述轴向方向上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长度。
12.一种进给装置,包括:
托盘,在所述托盘中放置记录片材;
进给辊,所述进给辊被构造成进给被放置在所述托盘中的所述记录片材;
支撑部分,所述支撑部分被构造成可旋转地支撑所述进给辊;
支撑轴,所述支撑轴被构造成能够枢转移动地支撑所述支撑部分;
马达,所述马达被构造成产生驱动力;
驱动力传递单元,所述驱动力传递单元被设置在所述支撑部分处,并且所述驱动力传递单元被构造成将所述驱动力传递到所述进给辊;
行星齿轮单元,所述行星齿轮单元包括太阳齿轮和行星齿轮,所述太阳齿轮被构造成在接收到来自所述马达的所述驱动力时在第一旋转方向上和在与所述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所述行星齿轮被构造成绕所述太阳齿轮部分地轨道移动,当所述太阳齿轮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上旋转时,所述行星齿轮被构造成将所述驱动力传递到所述驱动力传递单元,并且当所述太阳齿轮在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时,所述行星齿轮被构造成中断所述驱动力到所述驱动力传递单元的传递;以及
主支撑部分,所述主支撑部分独立于所述支撑部分,并且所述主支撑部分被构造成支撑所述行星齿轮单元。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进给装置,其中所述驱动力传递单元包括输入齿轮,所述输入齿轮被构造成与所述行星齿轮啮合接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进给装置,其中所述输入齿轮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支撑轴上。
15.一种进给装置,包括:
主壳体;
托盘,所述托盘被构造成相对于所述主壳体移动,并且所述托盘被构造成将记录片材容纳在所述托盘中;
进给辊,所述进给辊被构造成进给容纳在所述托盘中的所述记录片材;
支撑部分,所述支撑部分被构造成可旋转地支撑所述进给辊;
支撑轴,所述支撑轴被构造成能够枢转移动地支撑所述支撑部分;
驱动力传递单元,所述驱动力传递单元被设置在所述支撑部分处,并且所述驱动力传递单元被构造成将驱动力传递到所述进给辊;
驱动轴,所述驱动轴被设置在所述主壳体处,并且所述驱动轴被构造成在第一旋转方向上和在与所述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以及
行星齿轮单元,所述行星齿轮单元包括太阳齿轮和行星齿轮,所述太阳齿轮设置在所述主壳体处,并且所述太阳齿轮被构造成与所述驱动轴一体地旋转,所述行星齿轮被构造成与所述太阳齿轮啮合接合并在维持与所述太阳齿轮啮合接合的同时绕所述太阳齿轮部分地轨道移动,当所述驱动轴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上旋转时,所述行星齿轮被构造成将所述驱动力传递到所述驱动力传递单元,并且当所述驱动轴在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时,所述行星齿轮被构造成中断所述驱动力到所述驱动力传递单元的传递;
其中所述支撑部分、所述进给辊和所述驱动力传递单元能够随着所述托盘相对于所述主壳体的移动而绕所述支撑轴枢转移动。
CN201210369651.9A 2011-12-02 2012-09-27 能够稳定进给记录片材的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31291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65003A JP5768691B2 (ja) 2011-12-02 2011-12-02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265003 2011-12-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29171A true CN103129171A (zh) 2013-06-05
CN103129171B CN103129171B (zh) 2015-10-21

Family

ID=484898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69651.9A Active CN103129171B (zh) 2011-12-02 2012-09-27 能够稳定进给记录片材的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8746678B2 (zh)
JP (1) JP5768691B2 (zh)
CN (1) CN103129171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86448A (zh) * 2012-10-26 2014-05-14 日本冲信息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7352296A (zh) * 2016-05-10 2017-11-17 船井电机株式会社 打印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68691B2 (ja) * 2011-12-02 2015-08-2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WO2017020179A1 (en) * 2015-07-31 2017-02-09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talling operation of imaging devices
JP7472518B2 (ja) * 2020-02-06 2024-04-2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85215A (zh) * 2002-08-20 2004-03-31 ������������ʽ���� 送纸装置以及具有该送纸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US7413183B2 (en) * 2004-09-15 2008-08-19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CN102107560A (zh) * 2009-12-29 2011-06-29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记录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92597B2 (ja) * 1994-07-05 2002-06-17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シート体搬送装置
GB2312667B (en) * 1996-05-02 2000-09-06 Lexmark Int Inc Sheet separator
US5868385A (en) * 1997-03-17 1999-02-09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Media feed arm with directional damping
US6139007A (en) * 1999-10-22 2000-10-31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Sheet separator dam with buckling element
KR100331700B1 (ko) * 2000-05-31 2002-04-09 윤종용 프린터의 픽업장치
US6666446B2 (en) * 2001-06-13 2003-12-23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Replaceable roller bogie for document feeding apparatus
US6877736B2 (en) * 2002-10-11 2005-04-12 Teco Image Systems Co., Ltd. Roller apparatus for automatic paper-feeding mechanism
US7681876B2 (en) * 2005-12-05 2010-03-23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Printer having disengageably gear driven media pick-up roller
JP4265598B2 (ja) * 2005-12-22 2009-05-2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7963519B2 (en) * 2006-11-27 2011-06-2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edia pick system and method
JP4277902B2 (ja) * 2006-12-27 2009-06-1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US7731176B2 (en) * 2007-05-09 2010-06-08 Lexmark Internatinoal, Inc. Sheet picking system for an imaging apparatus
JP4569660B2 (ja) 2008-04-08 2010-10-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給送ユニット、シート給送装置、画像記録装置
JP5094626B2 (ja) * 2008-08-07 2012-12-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駆動切換機構および給送装置
TWI363737B (en) * 2008-10-22 2012-05-11 Avision Inc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nd paper feeder of using the same
JP2010150033A (ja) * 2008-12-26 2010-07-08 Brother Ind Ltd 画像記録装置
JP4687805B2 (ja) * 2009-03-26 2011-05-2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給紙トレイ、この給紙トレイを有する給紙装置およびこの給紙装置を有する画像記録装置
JP5791393B2 (ja) * 2011-06-30 2015-10-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5768691B2 (ja) * 2011-12-02 2015-08-2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85215A (zh) * 2002-08-20 2004-03-31 ������������ʽ���� 送纸装置以及具有该送纸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US7413183B2 (en) * 2004-09-15 2008-08-19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CN102107560A (zh) * 2009-12-29 2011-06-29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记录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86448A (zh) * 2012-10-26 2014-05-14 日本冲信息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3786448B (zh) * 2012-10-26 2017-07-14 日本冲信息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7352296A (zh) * 2016-05-10 2017-11-17 船井电机株式会社 打印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746678B2 (en) 2014-06-10
US20140246828A1 (en) 2014-09-04
JP2013116800A (ja) 2013-06-13
CN103129171B (zh) 2015-10-21
US20130140761A1 (en) 2013-06-06
US9643803B2 (en) 2017-05-09
JP5768691B2 (ja) 2015-08-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53673B2 (e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US8503923B2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JP4221609B2 (ja) 給送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JP2814964B2 (ja) プリンタ装置
CN102107560A (zh) 图像记录装置
CN103129171B (zh) 能够稳定进给记录片材的图像形成装置
US9102174B2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CN205097721U (zh) 图像记录设备
US10081189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JP7347617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CN102530597B (zh) 图像记录装置
US7080948B2 (en) Paper ejecting mechanism and ink-jet printer having the paper ejecting mechanism
JP4096182B2 (ja) 両面記録装置における被記録媒体案内装置、両面記録装置
JP201311679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292167A (ja) 被記録媒体の搬送経路変更装置、両面記録装置、被噴射媒体の搬送経路変更装置
JP4203726B2 (ja) 被記録媒体のスキュー防止装置、両面記録装置、両面液体噴射装置
JP6733192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4273150B2 (ja) スキャナ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56328A (ja) 搬送装置
JP2003127486A (ja) プリンタの紙送り機構
JP2008087969A (ja) 両面記録装置における被記録媒体案内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