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73396B - 氟化二胺及由其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 Google Patents
氟化二胺及由其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573396B CN101573396B CN2007800473126A CN200780047312A CN101573396B CN 101573396 B CN101573396 B CN 101573396B CN 2007800473126 A CN2007800473126 A CN 2007800473126A CN 200780047312 A CN200780047312 A CN 200780047312A CN 101573396 B CN101573396 B CN 10157339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oup
- atom
- formula
- expression
- repeating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nitrogen with or without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G12/00 - C08G71/00
- C08G73/06—Polycondensates having nitrogen-containing heterocyclic rings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15/00—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and hydroxy groups bound to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 C07C215/68—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and hydroxy groups bound to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hav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carbon atoms of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and hydroxy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or to carbon atoms of rings other than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of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9/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amide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9/02—Polyamides derived from amino-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 C08G69/26—Polyamides derived from amino-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derived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9/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amide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9/42—Polyamides containing atom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oxygen, and nitrogen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nitrogen with or without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G12/00 - C08G71/00
- C08G73/06—Polycondensates having nitrogen-containing heterocyclic rings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3/10—Polyimides; Polyester-imides; Polyamide-imides; Polyamide acids or similar polyimide precursor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nitrogen with or without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G12/00 - C08G71/00
- C08G73/06—Polycondensates having nitrogen-containing heterocyclic rings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3/22—Polybenzoxazol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79/00—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nitrogen with or without oxygen or carbon only,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L61/00 - C08L77/00
- C08L79/04—Polycondensates having nitrogen-containing heterocyclic rings in the main chain; Polyhydrazides; Polyamide acids or similar polyimide precursor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603/00—Systems containing at least three condensed rings
- C07C2603/02—Ortho- or ortho- and peri-condensed systems
- C07C2603/04—Ortho- or ortho- and peri-condensed systems containing three rings
- C07C2603/22—Ortho- or ortho- and peri-condensed systems containing three rings containing only six-membered rings
- C07C2603/24—Anthracenes; Hydrogenated anthracen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603/00—Systems containing at least three condensed rings
- C07C2603/02—Ortho- or ortho- and peri-condensed systems
- C07C2603/04—Ortho- or ortho- and peri-condensed systems containing three rings
- C07C2603/22—Ortho- or ortho- and peri-condensed systems containing three rings containing only six-membered rings
- C07C2603/26—Phenanthrenes; Hydrogenated phenanthren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2650/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2650/28—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characterised by the polymer type
- C08G2650/46—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characterised by the polymer type containing halogen
- C08G2650/48—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characterised by the polymer type containing halogen containing fluorine, e.g. perfluropolyeth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Forming Nitrogen-Containing Linkages In General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Polyamides (AREA)
Abstract
由式(1)表示的氟化二胺。在该式中,R1表示稠合多环芳香烃基团,至少一个-C(CF3)2OH基团和至少一个-NH2基团分别键合至组成稠合多环芳香烃基团的碳原子中两个相邻碳原子上。源于此氟化二胺的聚合物的低介电特性和低吸水性优异且具有降低的热膨胀性和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的含氟刚性二胺以及使用该二胺的新高分子化合物。
背景技术
作为具有高度耐热性的有机高分子的代表,已开发聚酰胺和聚酰亚胺。它们在电子设备领域、工程塑料领域如汽车和航空宇宙用途、燃料电池领域、医疗材料领域、光学材料领域等形成大的市场。在它们中心,将多种的高分子投入实用,如由尼龙、KEVLAR等代表的聚酰胺;为代表性的耐热高分子的聚酰胺酸和聚酰亚胺;为它们的复合物的聚酰胺酰亚胺;以及聚苯并噁唑、聚苯并噻唑、聚苯并咪唑等。特别地,最近,作为耐无铅焊接步骤的材料,聚酰亚胺又引起关注。
许多这些耐热性高分子的聚合通过以下进行:通过使用在分子内具有双官能或三官能反应基团的多种类型的单体,连续地产生反应如加聚或缩聚。
关于聚合中单体的组合,已知,在聚酰胺的情况下,其中二胺型单体与二羧酸或二羧酸衍生物如酰基氯或酯缩合的方法,以及在聚酰胺酸或聚酰亚胺的情况下,通过二胺和酸二酐的加聚的方法。作为通常使用的二胺,已经报道脂肪族二胺、脂环族二胺和芳香族二胺。然而,从聚合性和耐热性的观点,优选使用具有苯单环、联苯型或多环结构的支撑骨架,且在分子中含有多个胺的苯胺系单体,在所述多环结构中多个苯环直接或间接地键合在一起。另一方面,在聚苯并噁唑和聚苯并噻唑的情况下,使用在苯环的邻位上具有胺和羟基以及胺和巯基 的单体。
如下解释在分子内同时具有胺和另一个官能团的目的。即,进行设计,在所述设计中将二胺用作聚合位点,同时将羟基和巯基用作分子内缩合环化用的官能团,在所述设计中包含酚酸基团作为这些碱溶性基团等的感光性官能团。然而,在与二胺一起包含多种官能团的尝试中,存在仅上述限定的组合的报道。
另一方面,由于氟拥有的特性,如拒水性、拒油性、低吸水性、耐热性、耐候性、耐腐蚀性、透明性、感光性、低折射率性和低介电性,在广泛材料领域如聚烯烃和缩聚物,主要在高级材料领域中,已开发氟化合物或投入实用。在缩聚物领域中,已进行引入氟至二胺单体的努力。存在以下报道:其中苯环的氢已用氟原子或三氟甲基取代的二胺单体,其中已将六氟异丙烯基引入两个芳香环之间的二胺单体,以及其中已将苯环进行氢还原的含氟二胺单体。此外,具有作为中心原子团的六氟异丙烯基及在其两侧的芳香族羟基胺的双羟基胺单体已投入实用。在此情况下,将其作为聚苯并噁唑或含羟基聚酰亚胺应用。
例如,在非专利公开1等中将它们作为含氟聚苯并噁唑来解释。另一方面,最近已对光致抗蚀剂材料进行活性研究和开发,其中应用了在紫外线领域,尤其是在真空紫外波长域中的氟化合物的透明性。试图实现基板的粘合性、高玻璃化转变点、由于氟甲醇基团的酸性导致的感光性、碱显影性等,同时通过引入氟实现在各使用波长处的透明性。特别地,由于其溶解行为、非溶胀性、高对照等,氟甲醇、六氟异丙基引起关注,并进行了许多研究和开发。
正如从光致抗蚀剂开发实例中所推测的,为酸性醇的六氟异丙基具有实现快速、均匀的碱溶性的潜能,同时它保持低溶 胀性。然而,仅存在几个使用类似概念的耐热性高分子,即,含六氟异丙基作为酸性醇的耐热性高分子的开发实例的报道(专利公开1、2和3)。能够列举羧基作为通用的酸性基团。然而,由于其与胺的高反应性,据说难以使在同一分子内具有羧基的胺稳定地存在。
非专利公开1:由日本聚酰亚胺研究集团(Japan Polyimide StudyGroup)编辑的“Latest Polyimide,its basic and application”,第426页(2002年出版)
专利公开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6-206879
专利公开2:国际申请公开2006/041115小册子
专利公开3:国际申请公开2006/043501小册子
发明内容
作为替代常规聚酰亚胺和聚苯并噁唑的新耐热性树脂,专利公开2和3中描述的含氟耐热性树脂,为其中已取代氟烷基的含杂环的含氟树脂。与那些常规聚酰亚胺和聚苯并噁唑(320-350℃)相比,可在较低温度(250℃)下合成含氟树脂。能够在低温下合成有助于在使用电子材料如LSI时残余热应力的缓和。因此,我们可以说它们是具备非常有用的特性的树脂。此外,存在以下报告:与常规聚酰亚胺和聚苯并噁唑相比,该树脂还显示较低的介电常数和较低的吸水性。
然而,专利公开2和3中描述的含氟耐热性树脂具有它们的热性质劣等的问题,因为与常规聚酰亚胺和聚苯并噁唑相比,具有较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增大的热膨胀系数的趋势。
即,任务是发现用于改进专利公开2和3中描述的耐热性树脂的新含氟二胺,及通过使用它来提供具有以下性质的高分子化合物:优异的热稳定性(高热分解温度、高玻璃化转变温度和 低热膨胀系数)、作为含氟材料的特性(拒水性、拒油性等)、耐性(耐候性、耐腐蚀性等)、其他特性(透明性、低折射率性、低介电性等)和碱溶性、感光性、有机溶剂溶解性等。特别地,任务是提供具有源于氟的低介电性和低吸水性的高分子化合物,此外,还显示低的热膨胀性和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作为重复深入研究以解决该任务的结果,本发明人发现了新二胺化合物,以及通过使用该新二胺化合物获得的新高分子化合物,所述新二胺化合物通过集中稠合多环芳香烃而具有两个氨基,且在该新二胺化合物中与氨基相邻的至少一个氢原子由六氟异丙基取代。
如上所述,尽管专利公开2和3中描述的含氟耐热性树脂显示特性如低温固化性、低介电性和低吸水性,但是它们具有耐热性较差的部分。因而,在本发明中,发现了用于改进耐热性的含稠合多环烃结构的新二胺化合物。
已发现该二胺化合物显示良好的聚合特性,由式(10)、(12)、(14)、(17)等表示的聚酰胺型高分子化合物能够通过以下步骤以良好的产率来生产:使该二胺化合物与后述的由式(22)或(23)表示的二羧酸衍生物或由式(24)表示的四羧酸二酸酐单体接触,并在预定的温度区域中进行反应。
作为进一步使聚合物进行脱水和闭环的结果,发现以良好产率获得由式(11)、(13)、(15)、(16)、(18)等表示的杂环型高分子化合物。
发现,当杂环型高分子化合物保持几乎与专利公开2和3中描述的含氟杂环高分子相当水平的低温固化性、低介电性和低吸水性的性质时,与这些高分子相比,它们显示显著优异的耐热特性(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进一步低的热膨胀系数)。
例如,同样在本说明书的比较例1和2(后述)中,已合成具有相对刚性结构的杂芳香环的含三氟甲基的高分子,但是不能说耐热特性是足够的。特别地,如在比较例2中,介绍了预期为较高刚性的亚联苯基骨架(式(30)的右端部),但是没有充分地改进耐热特性。
与此对比,本发明的高分子显示将芳香环以稠环的形式引入至二胺的内部骨架中的结构。作为该内部骨架的增强刚性的结果,显示耐热特性已显著改进。
即,本发明人发现了由式(11)、(13)、(15)、(16)、(18)等表示的后述的杂环型高分子化合物,并发现该杂环型高分子化合物显示优异的低温固化性、低介电性和低吸水性,及同时优于常规高分子的耐热特性(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低的热膨胀性)。此外,我们发现了由式(10)、(12)、(14)、(17)等表示的聚酰胺型高分子化合物,其为用于生产杂环型高分子化合物的中间体。此外,我们发现了用于生产聚酰胺型高分子化合物的新二胺化合物。
此外,发明人发现了用于生产这些高分子化合物的方法,并完成了本发明。即,根据本发明,提供以下新二胺化合物、使用该二胺化合物的高分子化合物、用于生产它们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提供由式(1)表示的含氟二胺(第一个二胺)。
[在该式中,R1表示稠合多环型芳香烃基团,该稠合多环型芳香烃基团可包含N原子、O原子或S原子作为杂原子且可具有含N 原子、O原子或S原子的官能团作为取代基。n表示1以上的整数。然而,至少一个-C(CF3)2OH基团和至少一个-NH2基团的关系是它们连接至组成稠合多环型芳香烃基团的碳原子中的相邻碳。]
第一个二胺可为由式(2)表示的含氟二胺(第二个二胺)。
[在该式中,各m和p独立地为0、1或2的整数,且m+p≤2。q为0或1以上的整数。各r和s独立地为0至3的整数,且(r+s)为1以上。然而,至少一个-C(CF3)2OH基团和至少一个-NH2基团的关系是它们连接至组成稠合多环型芳香烃基团的碳原子中的相邻碳。
此外,在该式中,由下式表示的部分表示单环型芳香环或稠合多环型芳香环,其可以包含N原子、O原子或S原子作为杂原子,且可具有包含N原子、O原子或S原子的官能团作为取代基。]
第二个二胺可为由式(3)表示的含氟二胺(第三个二胺)。
[在该式中,各t和u独立地为0至3的整数,且(t+u)为1以上。然而,至少一个-C(CF3)2OH基团和至少一个-NH2基团的关系是它们连接至组成稠合多环型芳香烃基团的碳原子中的相邻碳。]
第二个二胺可为由式(4)表示的含氟二胺(第四个二胺)。
[在该式中,各v和w独立地为0至3的整数,且(v+w)为1以上。然而,至少一个-C(CF3)2OH基团和至少一个-NH2基团的关系是它们连接至组成稠合多环型芳香烃基团的碳原子中的相邻碳。]
第二个二胺可为由式(5)表示的含氟二胺(第五个二胺)。
[在该式中,各x和y独立地为0至3的整数,且(x+y)为1以上。然而,至少一个-C(CF3)2OH基团和至少一个-NH2基团的关系是它们连接至组成稠合多环型芳香烃基团的碳原子中的相邻碳。]
第一个二胺可为由式(6)表示的含氟二胺(第六个二胺)。
[在该式中,a为0或1,z为为0至3的整数,且(a+z)为1以上。然而,至少一个-C(CF3)2OH基团和至少一个-NH2基团的关系是它们连接至组成稠合多环型芳香烃基团的碳原子中的相邻碳。]
第三个二胺可为由式(7)表示的含氟二胺(第七个二胺)。
第三个二胺可为由式(8)表示的含氟二胺(第八个二胺)。
第四个二胺可为由式(9)表示的含氟二胺(第九个二胺)。
根据本发明,提供第一高分子化合物,其通过以下获得:使第一至第九个二胺的任一个与由式(22)或(23)表示的二羧酸衍生物或由式(24)表示的四羧酸二酸酐单体接触,由此进行反应。
此外,根据本发明,提供第二高分子化合物,其通过将第一高分子化合物进行脱水和闭环而获得。
此外,根据本发明,提供第三高分子化合物,其至少包含由下式(10)表示的重复单元。
[在该式中,R1表示稠合多环型芳香烃基团,该稠合多环型芳香烃基团可包含N原子、O原子或S原子作为杂原子且可具有含N原子、O原子或S原子的官能团作为取代基。n表示1以上的整数。R2为包含选自脂族环、芳香环和亚烷基的至少之一的二价有机基团,且可含有氧、硫或氮作为杂原子,氢可由烷基、氟、氯、氟烷基、羧基、羟基或氰基部分地取代。]
此外,根据本发明,提供第四高分子化合物,其至少包含由下式(11)表示的重复单元。
[在该式中,R1表示稠合多环型芳香烃基团,该稠合多环型芳香烃基团可包含N原子、O原子或S原子作为杂原子且可具有含N原子、O原子或S原子的官能团作为取代基。R2为包含选自脂族环、芳香环和亚烷基的至少之一的二价有机基团,且可含有氧、硫或氮作为杂原子,氢可由烷基、氟、氯、氟烷基、羧基、羟基或氰基部分地取代。]
此外,根据本发明,提供第五高分子化合物,其至少包含由下式(12)表示的重复单元。
[在该式中,各m和p独立地为0、1或2的整数,且m+p≤2。q为0或1以上的整数。各r和s独立地为0至3的整数,且(r+s)为1以上。然而,至少一个-C(CF3)2OH基团和至少一个-NH2基团的关系是它们连接至组成稠合多环型芳香烃基团的碳原子中的相邻碳。R2为包含选自脂族环、芳香环和亚烷基的至少之一的二价有机基团,且可含有氟、氯、氧、硫或氮,氢可由烷基、氟烷基、羧基、羟基或氰基部分地取代。
此外,在该式中,由下式表示的部分表示单环型芳香环或稠合多环型芳香环,其可含有N原子、O原子或S原子作为杂原子,且其可具有含N原子、O原子或S原子的官能团作为取代基。]
此外,根据本发明,提供第六高分子化合物,其至少包含由下式(13)表示的重复单元。
[在该式中,各m和p独立地为0、1或2的整数,且m+p≤2。q为0或1以上的整数。R2为包含选自脂族环、芳香环和亚烷基的至少之一的二价有机基团,且可含有氟、氯、氧、硫或氮,氢可由烷基、氟烷基、羧基、羟基或氰基部分地取代。
此外,在该式中,由下式表示的部分表示单环型芳香环或稠合多环型芳香环,其可含有N原子、O原子或S原子作为杂原子,且可具有含N原子、O原子或S原子的官能团作为取代基。]
此外,根据本发明,提供第七高分子化合物,其至少包含由下式(14)表示的重复单元。
[在该式中,各t和u独立地为0至3的整数,且(t+u)为1以上。然而,至少一个-C(CF3)2OH基团和至少一个-NH2基团的关系是它 们连接至组成稠合多环型芳香烃基团的碳原子中的相邻碳。R2为包含选自脂族环、芳香环和亚烷基的至少之一的二价有机基团,且可含有氧、硫或氮作为杂原子,氢可由烷基、氟、氯、氟烷基、羧基、羟基或氰基部分地取代。]
此外,根据本发明,提供第八高分子化合物,其至少包含由下式(15)表示的重复单元。
[在该式中,R2为包含选自脂族环、芳香环和亚烷基的至少之一的二价有机基团,且可含有氧、硫或氮作为杂原子,氢可由烷基、氟、氯、氟烷基、羧基、羟基或氰基部分地取代。]
此外,根据本发明,提供第九高分子化合物,其至少包含由下式(16)表示的重复单元。
[在该式中,R2为包含选自脂族环、芳香环和亚烷基的至少之一的二价有机基团,且可含有氧、硫或氮作为杂原子,氢可由烷基、氟、氯、氟烷基、羧基、羟基或氰基部分地取代。]
此外,根据本发明,提供第十高分子化合物,其至少包含 由下式(17)表示的重复单元。
[在该式中,各v和w独立地为0至3的整数,且(v+w)为1以上。然而,至少一个-C(CF3)2OH基团和至少一个-NH2基团的关系是它们连接至组成稠合多环型芳香烃基团的碳原子中的相邻碳。R2为包含选自脂族环、芳香环和亚烷基的至少之一的二价有机基团,且可含有氧、硫或氮作为杂原子,氢可由烷基、氟、氯、氟烷基、羧基、羟基或氰基部分地取代。]
此外,根据本发明,提供第十一高分子化合物,其至少包含由下式(18)表示的重复单元。
[在该式中,R2为包含选自脂族环、芳香环和亚烷基的至少之一的二价有机基团,且可含有氧、硫或氮作为杂原子,氢可由烷基、氟、氯、氟烷基、羧基、羟基或氰基部分地取代。]
此外,根据本发明,提供通过以下生产第四高分子化合物的方法:使第一个二胺与由式(22)或(23)表示的二羧酸衍生物或由式(24)表示的四羧酸二酸酐单体接触,由此进行反应以生产第三高分子化合物,然后将第三高分子化合物进行脱水和闭环。
[在式(22)和(23)中,每一个R独立地为选自氢、C1-10烷基和苄基的基团,B为包含选自脂族环、芳香环和亚烷基的至少之一的二价有机基团,且可含有氧、硫或氮,氢可由烷基、氟、氯、氟烷基、羧基、羟基或氰基部分地取代。X表示卤原子(氯、氟、溴或碘)。
在式(24)中,R3为包含选自脂族环、芳香环和亚烷基的至少之一的四价有机基团,且可含有氟、氯、氧、硫、氮等,氢可由烷基、氟烷基、羧基、羟基或氰基部分地取代。]
具体实施方式
源自新二胺化合物的高分子化合物具有优异的源于含氟杂环的低介电性和低吸水性,此外显示低的热膨胀性和高的玻璃 化转变温度,所述新二胺化合物通过集中稠合多环芳香烃而具有两个氨基,且在该新二胺化合物中与氨基相邻的至少一个氢原子由六氟异丙基取代。作为此的结果,可以提供多种性能均衡的各种优异的材料。
该任务例如通过第六高分子化合物(杂环型的高分子化合物)来解决。该高分子具有其中将以稠环形式的芳香环引入至二胺的内部骨架内的结构,作为该内部骨架的增强刚性的结果,其耐热特性(低的热膨胀系数和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显著地优异,同时保持常规氟树脂的介电性和低吸水性。因此,优选将其用于各种材料。
以下,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
当具体示例由本发明提供的由式(1)表示的二胺化合物中的稠合芳香烃基团R1时,可优选列举例如以下化合物:并环戊二烯、茚、萘、甘菊环、庚间三烯并庚间三烯、亚联苯基、吲丹烯(indacene)、苊烯(acenaphtylene)、芴、非那烯(phenalene)、菲、蒽、荧蒽、醋菲烯(acephenanthrene)、醋蒽烯(aceanthrylene)、苯并[9,10]菲、芘、屈(chrysene)、并四苯、二萘品苯(picene)、戊芬、并五苯、四亚苯基、己芬、并六苯、玉红省、蒄、联三萘、庚芬、并七苯、皮蒽和卵苯。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
因此,当具体示例由式(1)表示的二胺化合物时,可列举例如以下化合物:2-(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8-萘二 胺、4-(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8-萘二胺、2,7-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8-萘二胺、2,5-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8-萘二胺、4,5-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8-萘二胺、2,4,5-三(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8-萘二胺、2,4,7-三(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8-萘二胺、2,4,5,7-四(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8-萘二胺、2-(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5-萘二胺、4-(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5-萘二胺、2,6-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5-萘二胺、2,8-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5-萘二胺、4,8-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5-萘二胺、2,4,6-三(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5-萘二胺、2,4,8-三(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5-萘二胺、2,4,5,8-四(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5-萘二胺、1-(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2,7-萘二胺、3-(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2,7-萘二胺、1,8-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2,7-萘二胺、3,6-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2,7-萘二胺、1,6-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2,7-萘二胺、1,3,6-三(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2,7-萘二胺、1,3,8-三(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2,7-萘二胺、1,3,6,8-四(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2,7-萘二胺、1-(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2,6-萘二胺、3-(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2,6-萘二胺、1,5-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2,6-萘二胺、1,7-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2,6-萘二胺、3,5-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2,6-萘二胺、1,3,5-三(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2,6-萘二胺、1,3,7-三(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 基)-2,6-萘二胺、1,3,5,7-四(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2,6-萘二胺、2-(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6-萘二胺、4-(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6-萘二胺、5-(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6-萘二胺、7-(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6-萘二胺、2,5-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6-萘二胺、2,7-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6-萘二胺、4,5-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6-萘二胺、4,7-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6-萘二胺、2,4,5-三(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6-萘二胺、2,4,7-三(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6-萘二胺、4,5,7-三(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6-萘二胺、2,4,5,7-四(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6-萘二胺、2-(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7-萘二胺、4-(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7-萘二胺、6-(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7-萘二胺、8-(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7-萘二胺、2,6-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7-萘二胺、2,8-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7-萘二胺、4,6-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7-萘二胺、4,8-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7-萘二胺、2,4,6-三(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7-萘二胺、2,4,8-三(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7-萘二胺、4,6,8-三(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7-萘二胺、2,4,6,8-四(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7-萘二胺、2-(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8-蒽二胺、4-(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8-蒽二胺、2,7-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8-蒽二胺、2,5-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8-蒽二胺、4,5-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8-蒽二 胺、2,4,5-三(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8-蒽二胺、2,4,7-三(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8-蒽二胺、2,4,5,7-四(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8-蒽二胺、1-(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2,7-蒽二胺、3-(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2,7-蒽二胺、1,8-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2,7-蒽二胺、3,6-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2,7-蒽二胺、1,6-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2,7-蒽二胺、1,3,6-三(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2,7-蒽二胺、1,3,8-三(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2,7-蒽二胺、1,3,6,8-四(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2,7-蒽二胺、1-(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2,6-蒽二胺、3-(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2,6-蒽二胺、1,5-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2,6-蒽二胺、1,7-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2,6-蒽二胺、3,5-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2,6-蒽二胺、1,3,5-三(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2,6-蒽二胺、1,3,7-三(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2,6-蒽二胺、1,3,5,7-四(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2,6-蒽二胺、2-(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6-蒽二胺、4-(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6-蒽二胺、5-(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6-蒽二胺、7-(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6-蒽二胺、2,5-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6-蒽二胺、2,7-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6-蒽二胺、4,5-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6-蒽二胺、4,7-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6-蒽二胺、2,4,5-三(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6-蒽二胺、2,4,7-三(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6-蒽二胺、4,5,7-三(1-羟基-1-三氟甲基 -2,2,2-三氟乙基)-1,6-蒽二胺、2,4,5,7-四(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6-蒽二胺、2-(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7-蒽二胺、4-(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7-蒽二胺、6-(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7-蒽二胺、8-(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7-蒽二胺、2,6-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7-蒽二胺、2,8-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7-蒽二胺、4,6-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7-蒽二胺、4,8-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7-蒽二胺、2,4,6-三(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7-蒽二胺、2,4,8-三(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7-蒽二胺、4,6,8-三(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7-蒽二胺、2,4,6,8-四(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7-蒽二胺、2-(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8-菲二胺、4-(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8-菲二胺、2,7-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8-菲二胺、2,5-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8-菲二胺、4,5-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8-菲二胺、2,4,5-三(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8-菲二胺、2,4,7-三(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8-菲二胺、2,4,5,7-四(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8-菲二胺、1-(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2,7-菲二胺、3-(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2,7-菲二胺、1,8-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2,7-菲二胺、3,6-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2,7-菲二胺、1,6-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2,7-菲二胺、1,3,6-三(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2,7-菲二胺、1,3,8-三(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2,7-菲二胺、1,3,6,8-四(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2,7-菲二胺、 1-(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2,6-菲二胺、3-(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2,6-菲二胺、1,5-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2,6-菲二胺、1,7-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2,6-菲二胺、3,5-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2,6-菲二胺、3,7-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2,6-菲二胺、1,3,5-三(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2,6-菲二胺、1,3,7-三(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2,6-菲二胺、3,5,7-三(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2,6-菲二胺、1,3,5,7-四(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2,6-菲二胺、2-(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6-菲二胺、4-(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6-菲二胺、5-(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6-菲二胺、7-(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6-菲二胺、2,5-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6-菲二胺、2,7-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6-菲二胺、4,5-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6-菲二胺、4,7-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6-菲二胺、2,4,5-三(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6-菲二胺、2,4,7-三(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6-菲二胺、4,5,7-三(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6-菲二胺、2,4,5,7-四(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6-菲二胺、2-(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3,6-菲二胺、4-(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3,6-菲二胺、2,5-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3,6-菲二胺、2,7-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3,6-菲二胺、4,5-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3,6-菲二胺、2,4,5-三(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3,6-菲二胺、2,4,7-三(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3,6-菲二胺、2,4,5,7-四(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 基)-3,6-菲二胺、2,9-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10-菲二胺、4,9-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10-菲二胺、1,9-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2,10-菲二胺、3,9-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2,10-菲二胺、2,9-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3,10-菲二胺、4,9-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3,10-菲二胺、1,9-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4,10-菲二胺、3,9-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4,10-菲二胺、2,10-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9-菲二胺、4,10-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9-菲二胺、1,10-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2,9-菲二胺、3,10-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2,9-菲二胺、2,10-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3,9-菲二胺、4,10-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3,9-菲二胺、1,10-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4,9-菲二胺、3,10-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4,9-菲二胺、2,9-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10-并四苯二胺、3,8-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2,9-并四苯二胺、1,10-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2,9-并四苯二胺、3,9-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2,8-并四苯二胺、1,7-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2,8-并四苯二胺、2,8-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7-并四苯二胺、2,10-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11-并五苯二胺、3,9-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2,10-并五苯二胺、1,11-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2,9-并五苯二胺、3,9-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2,10-并五苯二胺、1,11-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 基)-2,10-并五苯二胺和2,9-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8-并五苯二胺。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
此处,描述用于合成由式(7)表示的2,6-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5-萘二胺的方法,所述2,6-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5-萘二胺作为由式(1)表示的二胺化合物的一个代表性实例。
该二胺化合物通过例如将1,5-萘二胺与六氟丙酮或六氟丙酮三水合物反应而获得。
在使用六氟丙酮的情况下,反应通过引入六氟丙酮至作为原料的1,5-萘二胺中来进行。因为六氟丙酮的沸点低(-28℃),所以优选使用用于防止六氟丙酮流出至反应体系外部的装置(冷却装置或密封反应器)。特别优选密封反应器作为该装置。
在使用六氟丙酮三水合物的情况下,反应能够通过同时将作为原料的1,5-萘二胺和六氟丙酮三水合物一起混合来开始。因为六氟丙酮三水合物的沸点相对高(105℃),所以与六氟丙酮(沸点:-28℃)相比其处理容易。在此情况下,密封容器也能用作该反应装置。然而,即使通过使自来水(室温)流经常规回流冷凝器,其也可以充分地防止六氟丙酮三水合物流出至反应体系外部。
六氟丙酮或六氟丙酮三水合物的量优选为2当量至10当量,更优选2.5当量至5当量,相对于1,5-萘二胺。即使通过使用高于 此的量进行反应也没有问题,但是从经济的观点不是优选的。
本反应通常在室温至180℃,优选50℃至150℃,特别优选90℃至13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不优选低于室温的情况,这是因为反应难以进行。不优选超过180℃的温度,这是因为副反应进行。
尽管本反应能够不使用催化剂来进行,但是通过使用酸性催化剂可促进反应。作为使用的催化剂,路易斯酸如氯化铝、氯化铁(III)和氟化硼,以及有机磺酸如苯磺酸、樟脑磺酸(CSA)、甲烷磺酸、对甲苯磺酸(pTsOH)、对甲苯磺酸(pTsOH)单水合物和对甲苯磺酸吡啶鎓(PPTS)是优选的。其中,氯化铝、氯化铁(III)、甲烷磺酸和对甲苯磺酸(pTsOH)单水合物是特别优选的。使用的催化剂的量优选1mol%至50mol%,特别优选3mol%至40mol%,相对于1mol的1,5-萘二胺。即使通过使用高于此的量进行反应也没有问题,但是从经济的观点不是优选的。
尽管本发明能够不使用溶剂来进行,但是也可使用溶剂。待用的溶剂不特别限定,只要其不包含在反应中即可。芳香烃如二甲苯、甲苯、苯、苯甲醚、二苯醚、硝基苯和苄腈,或水是优选的。待用的溶剂的量不特别限定,但是大量使用是不优选的,这是因为每体积的产量减少。
在密封反应器(高压釜)中进行本发明的情况下,方式依赖于使用六氟丙酮或六氟丙酮三水合物而不同。在使用六氟丙酮的情况下,将反应器首先装入1,5-萘二胺及根据需要的催化剂和/或溶剂。然后,优选逐次地引入六氟丙酮,同时以反应器内部压力不超过0.5MPa的方式来升高温度。
在使用六氟丙酮三水合物的情况下,可首先引入1,5-萘二胺及必需量的六氟丙酮三水合物。此外,根据需要,可通过引入催化剂和/或溶剂至反应器来进行反应。
尽管此反应的反应时间不特别限定,但是最佳反应时间依赖于温度、使用的催化剂的量而不同。因此,在通过进行反应确认原料已充分地消耗,同时通过通用的分析手段如气相色谱来测量反应的进行状况之后,优选终止该步骤。在终止反应后,可通过常规手段如萃取、蒸馏和结晶来获得2,6-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5-萘二胺。根据需要,还可通过柱色谱或重结晶等进行纯化。
接下来,描述用于合成为由式(21)表示的单体的2-(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5-萘二胺的方法,所述单体为式(1)的一个代表性实例。
除了减少待用的六氟丙酮或六氟丙酮三水合物的量之外,该二胺的合成能够依照2,6-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5-萘二胺的上述合成方法来进行。
具体地,合成该二胺时使用的六氟丙酮或六氟丙酮三水合物的量优选1当量至5当量,更优选1.5当量至3当量,相对于1,5-萘二胺。通过使用高于此的量进行反应也没有问题,但是从经济的观点不是优选的。
可通过控制使用的六氟丙酮或六氟丙酮三水合物的量来控制待引入至1,5-萘骨架上的六氟异丙基的数量。
由式[1]表示的其它含氟二胺的生产也能够依照2,6-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5-萘二胺的上述合成方法 来进行。
接下来,作为根据本发明的二胺化合物的示例性用途,解释通过聚合该二胺化合物来生产高分子的方法。该二胺化合物是具有至少一个六氟异丙基的化合物,并且在分子内同时具有至少三个官能团。在生产高分子的情况下,有效地使用这些至少三个官能团。具体地,优选使用二胺。
通过使其与由式(22)或式(23)表示的二羧酸单体接触以在预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反应,能够以良好的产率将为本发明的含氟可聚合单体的二胺化合物,聚合为上述聚酰胺型高分子化合物。在此情况下,不仅可使用二羧酸,也可使用其衍生物,例如二羧酸二卤化物(卤素为氯、溴、氟或碘)、二羧酸单酯和二羧酸二酯。
当以二羧酸的形式示例本发明中可用的由式(22)或(23)表示的二羧酸时,其能够通过以下酸示例:脂肪族二羧酸如乙二酸、丙二酸、丁二酸、戊二酸、己二酸、庚二酸、辛二酸、壬二酸和癸二酸;以及芳香族二羧酸如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3,3′-二羧基二苯醚、3,4′-二羧基二苯醚、4,4′-二羧基二苯醚、3,3′-二羧基二苯甲烷、3,4′-二羧基二苯甲烷、4,4′-二羧基二苯甲烷、3,3′-二羧基二苯基二氟甲烷、3,4′-二羧基二苯基二氟甲烷、4,4′-二羧基二苯基二氟甲烷、3,3′-二羧基二苯砜、3,4′-二羧基二苯砜、4,4′-二羧基二苯砜、3,3′-二羧基二苯硫醚、3,4′-二羧基二苯硫醚、4,4′-二羧基二苯硫醚、3,3′-二羧基二苯酮、3,4′-二羧基二苯酮、4,4′-二羧基二苯酮、2,2-双(3-羧苯基)丙烷、2,2-双(3,4′-二羧苯基)丙烷、2,2-双(4-羧苯基)丙烷、2,2-双(3-羧苯基)六氟丙烷、2,2-双(3,4′-二羧苯基)六氟丙烷、2,2-双(4-羧苯基)六氟丙烷、1,3-双(3-羧基苯氧基)苯、1,4-双(3-羧基苯氧基)苯、1,4-双(4-羧基苯氧基)苯、3,3′-(1,4-亚苯基双(1- 甲基亚乙基))二苯甲酸、3,4′-(1,4-亚苯基双(1-甲基亚乙基))二苯甲酸、4,4′-(1,4-亚苯基双(1-甲基亚乙基))二苯甲酸、2,2-双(4-(3-羧基苯氧基)苯基)丙烷、2,2-双(4-(4-羧基苯氧基)苯基)丙烷、2,2-双(4-(3-羧基苯氧基)苯基)六氟丙烷、2,2-双(4-(4-羧基苯氧基)苯基)六氟丙烷、双(4-(3-羧基苯氧基)苯基)硫醚、双(4-(4-羧基苯氧基)苯基)硫醚、双(4-(3-羧基苯氧基)苯基)砜、双(4-(4-羧基苯氧基)苯基)砜;含全氟壬烯氧基团的二羧酸如5-(全氟壬烯氧基)间苯二甲酸、4-(全氟壬烯氧基)邻苯二甲酸、2-(全氟壬烯氧基)对苯二甲酸和4-甲氧基-5-(全氟壬烯氧基)间苯二甲酸;以及含全氟己烯氧基团的二羧酸如5-(全氟己烯氧基)间苯二甲酸、4-(全氟己烯氧基)邻苯二甲酸、2-(全氟己烯氧基)对苯二甲酸和4-甲氧基-5-(全氟己烯氧基)间苯二甲酸。
例如,作为聚合反应的一个实例,如果本发明的由式[1]表示的含氟可聚合单体与上述二羧酸单体(式[22]或式[23])反应,则获得由式[10]表示的高分子化合物(聚酰胺树脂)。
关于方法和条件,聚合反应不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以下方法:将上述二胺组分和上述二羧酸的酰胺形成衍生物在150℃以上互相地溶解(溶化)以具有无溶剂反应的方法,在有机溶剂中在高温(优选150℃以上)下进行反应的方法,以及在有机溶剂中在-20℃至80℃的温度下进行反应的方法。
可用的有机溶剂不特别限定,只要在其中溶解原料的两个组分即可。其能够通过以下溶剂示例:酰胺溶剂如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甲酰胺、六甲基磷酸三酰胺和N-甲基-2-吡咯烷酮;芳香族溶剂如苯、苯甲醚、二苯醚、硝基苯和苄腈;卤系溶剂如氯仿、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和1,1,2,2-四氯乙烷;以及内酯如γ-丁内酯、γ-戊内酯、δ-戊内酯、γ-己内酯、ε-己内酯、α-甲基-γ-丁内酯。在与酸性受体如吡啶 和三乙胺共存下用此有机溶剂进行反应是有效的。特别地,如果使用上述酰胺溶剂,这些溶剂本身变为酸性受体。因此,可获得高度聚合的聚酰胺树脂。
可通过与其他二胺和二羟胺等组合将本发明的二胺化合物(含氟可聚合单体)转化为共聚物。可组合的二胺化合物能够通过以下示例:3,5-二氨基三氟甲苯、2,5-二氨基三氟甲苯、3,3′-双三氟甲基-4,4′-二氨基联苯、3,3′-双三氟甲基-5,5′-二氨基联苯、双(三氟甲基)-4,4′-二氨基联苯、双(氟化烷基)-4,4′-二氨基联苯、二氯-4,4′-二氨基联苯、二溴-4,4′-二氨基联苯、双(氟化烷氧基)-4,4′-二氨基联苯、联苯基-4,4′-二氨基联苯、4,4′-双(4-氨基四氟苯氧基)四氟苯、4,4′-双(4-氨基四氟苯氧基)八氟联苯、4,4′-双萘胺、邻-、间-和对-苯二胺、2,4-二氨基甲苯、2,5-二氨基甲苯、2,4-二氨基二甲苯、2,4-二氨基均四甲苯(2,4-diaminodurene)、二甲基-4,4′-二氨基联苯、二烷基-4,4′-二氨基联苯、二甲氧基-4,4′-二氨基联苯、二乙氧基-4,4′-二氨基联苯、4,4′-二氨基二苯甲烷、4,4′-二氨基二苯醚、3,4′-二氨基二苯醚、4,4′-二氨基二苯砜、3,3′-二氨基二苯砜、4,4′-二氨基二苯甲酮、3,3′-二氨基二苯甲酮、1,3-双(3-氨基苯氧基)苯、1,3-双(4-氨基苯氧基)苯、1,4-双(4-氨基苯氧基)苯、4,4′-双(4-氨基苯氧基)联苯、双(4-(3-氨基苯氧基)苯基)砜、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砜、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丙烷、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六氟丙烷、2,2-双(4-(3-氨基苯氧基)苯基)丙烷、2,2-双(4-(3-氨基苯氧基)苯基)六氟丙烷、2,2-双(4-(4-氨基-2-三氟甲基苯氧基)苯基)六氟丙烷、2,2-双(4-(3-氨基-5-三氟甲基苯氧基)苯基)六氟丙烷、2,2-双(4-氨基苯基)六氟丙烷、2,2-双(3-氨基苯基)六氟丙烷、2,2-双(3-氨基-4-羟基苯基)六氟丙烷、2,2-双(3-氨基-4-甲基苯基)六氟丙烷、4,4′-双(4-氨基苯氧基)八 氟联苯、4,4′-二氨基苯甲酰替苯胺(4,4′-diaminobenzanilide)等。可组合这些中的至少两个。在此情况下,其变为用聚苯并噁唑改性的共聚组合物。
还可以通过以下来使用本发明的二胺化合物:保护六氟丙基从而引入由酸释放的保护基团(酸不稳定基团)。酸不稳定基团能够无限制地使用,只要它们是通过光酸产生剂、水解等的作用产生释放的基团即可。作为具体实例,可列举烷氧羰基如叔丁氧基羰基、叔戊氧基羰基、甲氧基羰基和乙氧基羰基;缩醛基团如甲氧基甲基、乙氧基乙基、丁氧基乙基、环己氧基乙基和苄氧基乙基;甲硅烷基如三甲基甲硅烷基、乙基二甲基甲硅烷基、甲基二乙基甲硅烷基和三乙基甲硅烷基;酰基如乙酰基、丙酰基、丁酰基、庚酰基、己酰基、戊酰基和新戊酰基。
通过引入酸释放基团(酸不稳定基团),可将通过使用本发明的含氟聚合二胺单体聚合而获得的高分子化合物作为抗蚀材料。即,用酸不稳定保护基团保护分子内的六氟异丙醇基。然后,将其与光酸产生剂混合以生产抗蚀剂。通过将其曝光,释放酸不稳定基团,由此形成六氟异丙醇基。结果,碱显影成为可能。因而,将它用作正型抗蚀剂或感光材料。
本发明的含氟聚合单体可与其它官能团一起使用。例如,可通过提供不饱和键来引入交联位点。例如,如果本发明的含氟聚合单体与马来酸酐反应,它就转化为双马来酰亚胺。用其,可引入双键。将该化合物用作交联剂。
作为二胺化合物的伙伴单体,可以使用四羧酸衍生物,例如,由式[24]表示的四羧酸二酸酐单体,所述二胺化合物是本发明的含氟可聚合单体。能够无特别限制地使用此情况的四羧酸二酸酐单体,只要其具有通常用作聚酰胺酸或聚酰亚胺原料的结构即可。
此四羧酸二酸酐的结构不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苯四甲酸二酐(均苯四酸二酐;PMDA)、三氟甲基苯四甲酸二酐、双三氟甲基苯四甲酸二酐、二氟苯四甲酸二酐、萘四羧酸二酐、联苯四羧酸二酐、三联苯四羧酸二酐、六氟异亚丙基二邻苯二甲酸二酐、氧二邻苯二甲酸二酐(oxydiphthalic acid dianhydride)、双环(2,2,2)辛-7-烯-2,3,5,6-四羧酸二酐、2,2-双(3,4-二羧基苯基)六氟丙酸二酐(6FDA)、2,3,4,5-噻吩四羧酸二酐、2,5,6,2′,5′,6′-六氟-3,3′,4,4′-联苯四羧酸二酐、双(3,4-二羧基苯基)磺酸二酐、3,4,9,10-苝四羧酸二酐等。特别地,优选均苯四酸和6FDA。这些四羧酸二酐可以单独或以至少两种的混合物来使用。在本发明中,关于四羧酸二酐和胺组分的使用比例,以0.9-1.1摩尔,优选0.95-1.05摩尔,更优选0.98-1.03摩尔来使用,相对于1摩尔的四羧酸二酐。如果在此范围外,失去摩尔平衡,且其特性受到损害。因此,它不是优选的。
关于聚合反应的方法和条件,可使用与二羧酸反应类似的聚合方法和聚合条件。可用的溶剂不特别限定,只要在其中溶解原料的两个组分即可。可使用与在与二羧酸反应中类似的溶剂。将其通过例如以下示例:酰胺溶剂如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甲酰胺、六甲基磷酰三胺和N-甲基-2-吡咯烷酮;芳香族溶剂如苯、苯甲醚、二苯醚、硝基苯和苄腈;卤系溶剂如氯仿、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和1,1,2,2-四氯乙烷;内酯如γ-丁内酯、γ-戊内酯、δ-戊内酯、γ-己内酯、ε-己内酯和α-甲基-γ-丁内酯。在酸性受体共存下用此有机溶剂进行反应是有效的,所述酸性受体如吡啶和三乙胺。
与二羧酸的反应类似,在与其它二胺和二羟胺组合的情况下,也可将其转化为聚酰亚胺共聚物。作为可组合的二胺化合物,可使用上述二胺。与上述类似,还可为至少两种的组合。
可将通过上述方法获得的聚酰胺型高分子化合物转化为由式(11)、(13)、(15)、(16)、(18)等表示的杂环型高分子化合物。
对脱水闭环反应的条件不存在特别限制。环化能够通过促进脱水条件的各种方法如热和酸催化剂来进行。
在环化(脱水和闭环)的情况下,可伴随例如以下物理性质的显著变化进行树脂改性:耐热性改进、溶解性变化、折射率和介电常数下降以及拒水性和拒油性的实现。特别地,本发明的杂环型高分子化合物进一步改进耐热性,因为其在分子内具有环结构。
此优异的物理性质源于由式(11)、(13)、(15)、(16)、(18)等表示的杂环型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骨架。因此,优选这些重复单元的数量相对于整个高分子化合物的重复单元的数量更高。其优选为80%以上,更优选为90%以上。其中这些单元占据100%的实施例中示出的高分子化合物基团为特别优选的实施方案。
本发明的含氟聚合物能够在如下的条件中使用:溶解于有机溶剂中的清漆的条件或粉末条件、膜条件或固体条件。于是,根据需要,获得的聚合物可与添加剂如氧化稳定剂、填料、硅烷偶联剂、感光剂、光聚合引发剂和增感剂混合。在使用它作为清漆的情况下,通过通常使用的方法,如旋涂、喷雾、流涂、浸涂和刷涂,能够将其施涂至基材,如玻璃、硅片、金属、金属氧化物、陶瓷和树脂上。
实施例
接下来,通过实施例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
实施例1
2,6-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5-萘二胺的 生产
将由玻璃制得的100ml密封容器(反应釜)装入4.05g(25.6mmol)的1,5-萘二胺、0.49g(2.6mmol)的对甲苯磺酸单水合物和45.6g(207.4mmol,8.1当量)的六氟丙酮三水合物,且将体系的内部转化为在氮气气氛下。然后,开始升温。在120℃的内部温度下进行反应46小时后,将反应液冷却。
将反应液通过气相色谱(GC)分析发现为93%的目标化合物,2,6-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5-萘二胺,和7%的2-(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5-萘二胺。在添加25ml水至反应液后,进行搅拌。在过滤此混合液后,将回收的固体溶解在甲醇中。在活性炭处理后,通过用硅藻土过滤将其分离。将获得的甲醇溶液在水中进行结晶,且将获得的晶体在减压下干燥。获得10.20g(产率81%,纯度99%)的目标化合物,2,6-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5-萘二胺。
[2,6-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5-萘二胺的物理性质]
常温下淡紫色固体。1H-NMR(基准物质:TMS,溶剂:DMSO-D6)σ(ppm):6.27(s,4H),7.20(d,2H,J=9.2Hz),7.43(d,2H,J=9.2Hz),9.87(s,2H)。19F-NMR(基准物质:CCl3F,溶剂:DMSO-D6)σ(ppm):-72.23(s,12F)。
实施例2
2,7-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6-蒽二胺的生产
从5.33g(25.6mmol)的1,6-蒽二胺、0.49g(2.6mmol)的对甲苯磺酸单水合物和45.6g(207.4mmol,8.1当量)的六氟丙酮三水合物,通过与实施例1类似的方法获得5.53g(产率40%,纯度99%)的目标化合物,2,7-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6-蒽二胺。
实施例3
模型化合物[2,6-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5-双(苯甲酰氨基)萘]的合成
向200ml的三颈圆底烧瓶中装入2.00g(4.1mmol)的2,6-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5-萘二胺、1.29g(16.3mmol,4当量)的吡啶和30ml的四氢呋喃,且将体系的内部转化为氮气气氛。在室温下,将1.06g(8.6mmol,2.1当量)的苯甲酰氯用逐滴方式加入。在室温下进行搅拌2小时,且在60度下进行搅拌24小时。反应后,将反应液引入至水中,通过过滤分离获得的固体。将回收的固体溶解在甲醇中,将其在水中进行结晶,将获得的晶体在减压下干燥。获得0.80g(产率29%,纯度99%)的目标化合物,2,6-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5-双(苯甲酰氨基)萘。
[2,6-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5-双(苯甲酰氨基)萘的物理性质]
常温下白色固体。1H-NMR(基准物质:TMS,溶剂:DMSO-D6)σ(ppm):7.54-7.68(m,6H),7.84(d,2H,J=9.2Hz),7.96(d,2H,J=9.2Hz),8.06-8.12(m,4H),9.19(s,2H),10.08(s,2H)。 19F-NMR(基准物质:CCl3F,溶剂:DMSO-D6)σ(ppm):-71.42(s,12F)。
通过将由式(24)表示的化合物在400℃下进行加热处理30分钟,获得在脱水和闭环后由式(25)表示的化合物。
实施例4
使用实施例1中合成的2,6-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5-萘二胺,用间苯二酰氯进行聚合反应。
在该聚合中,将装配有搅拌器并由玻璃制成的充分干燥、密封的100ml三颈烧瓶装入40g的二甲基乙酰胺和0.01mol(4.90g)的2,6-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5-萘二胺。为变得均匀,进行搅拌同时鼓入氮气。其中加入0.01mol(2.02g)间苯二酰氯,并在搅拌下使聚合进行5小时。然后,使其在大量甲醇中再沉淀,接着在减压下过滤,然后干燥,由此获得5.90g(产率95%)的由式(26)表示的聚合物。该聚合物的固有粘度是1.20dL/g。
实施例5
将5g由式(26)表示的聚合物溶解于20g的γ-丁内酯中。将该γ-丁内酯溶液铺展在玻璃基板上,且在120℃、200℃和300℃下分别干燥2小时,由此获得透明膜。从IR测量,发现获得的膜的结构是由式(27)表示的聚合物。
该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从DSC测量为260℃,且其热膨胀系数从TMA测量为50ppm/K。与比较例1和比较例2相比较,发现 如下改进:玻璃化转变温度更高且热膨胀系数更低。推测这是通过引入刚性萘结构至二胺侧内而引起。
实施例6
通过使用由实施例2合成的2,7-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6-蒽二胺代替2,6-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5-萘二胺,且使用4,4′-联苯二羧酸氯代替间苯二酰氯,通过与实施例4和5类似的方法获得由式(28)表示的聚合物膜。获得的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70℃,热膨胀系数为40ppm/K。与比较例1和比较例2相比较,发现以下改进:玻璃化转变温度更高且热膨胀系数更低。推测这是通过引入刚性蒽结构至二胺侧内而引起。
[比较例1]
通过使用3,3′-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4,4′-二氨基二苯醚代替2,6-双(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5-萘二胺,通过与实施例6和7类似的方法获得由式(29)表示的聚合物膜。获得的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90℃,热膨胀系数为90ppm/K。
[比较例2]
通过使用4,4′-联苯二羧酸氯代替间苯二酰氯,通过与实施例4和5类似的方法获得由式(30)表示的聚合物膜。获得的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20℃,热膨胀系数为85ppm/K。与比较例1相比较,发现以下改进:玻璃化转变温度变得更高且热膨胀系数几乎没有变化。
Claims (2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氟二胺,其由式(4)表示,
其中,各v和w独立地为0至3的整数,且(v+w)为1以上;以及
至少一个-C(CF3)2OH基团和至少一个-NH2基团的关系是它们连接至组成稠合多环型芳香烃基团的碳原子中的相邻碳。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含氟二胺,其由式(8)表示
10.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其通过以下获得:使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含氟二胺与由式(22)或(23)表示的二羧酸衍生物,或由式(24)表示的四羧酸二酸酐单体接触,由此进行反应,
在式(22)和(23)中,每一个R独立地为选自氢、C1-10烷基和苄基的基团,
B为包含选自脂族环、芳香环和亚烷基的至少之一的二价有机基团,且可含有氧、硫或氮,
B的氢可由烷基、氟、氯、氟烷基、羧基、羟基或氰基部分地取代;以及
X表示卤原子,即氯、氟、溴或碘,
在式(24)中,R3为包含选自脂族环、芳香环和亚烷基的至少之一的四价有机基团,且可含有氟、氯、氧、硫或氮,以及
R3的氢可由烷基、氟烷基、羧基、羟基或氰基部分地取代。
11.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其通过将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高分子化合物进行脱水和闭环而获得。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高分子化合物,其中权利要求12的重复单元为由下式(12)表示的重复单元,
其中,各m和p独立地为0、1或2的整数,且m+p≤2;
q为0或1以上的整数;
各r和s独立地为0至3的整数,且(r+s)为1以上;
至少一个-C(CF3)2OH基团和至少一个-NH2基团的关系是它们连接至组成稠合多环型芳香烃基团的碳原子中的相邻碳;
R2为包含选自脂族环、芳香环和亚烷基的至少之一的二价有机基团,且可含有氟、氯、氧、硫或氮,以及
R2的氢可由烷基、氟烷基、羧基、羟基或氰基部分地取代;
在式(12)中,由下式表示的部分表示单环型芳香环或稠合多环型芳香环,其可含有N原子、O原子或S原子作为杂原子,且可具有含N原子、O原子或S原子的官能团作为取代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6341834A JP5114938B2 (ja) | 2006-12-19 | 2006-12-19 | 含フッ素ジアミン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高分子化合物 |
JP341834/2006 | 2006-12-19 | ||
PCT/JP2007/071980 WO2008075516A1 (ja) | 2006-12-19 | 2007-11-13 | 含フッ素ジアミン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高分子化合物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573396A CN101573396A (zh) | 2009-11-04 |
CN101573396B true CN101573396B (zh) | 2013-01-16 |
Family
ID=395361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80047312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73396B (zh) | 2006-12-19 | 2007-11-13 | 氟化二胺及由其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20100029895A1 (zh) |
JP (1) | JP5114938B2 (zh) |
KR (1) | KR101132096B1 (zh) |
CN (1) | CN101573396B (zh) |
WO (1) | WO200807551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690544B1 (ko) * | 2008-11-10 | 2016-12-28 | 아지노모토 가부시키가이샤 | 실록산 함유 폴리이미드 수지 |
CN102209754B (zh) * | 2008-11-10 | 2013-07-17 | 味之素株式会社 | 印刷线路板用树脂组合物 |
US8754139B2 (en) | 2009-02-20 | 2014-06-17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Polyamide membranes with fluoroalcohol functionality |
US20100216967A1 (en) * | 2009-02-20 | 2010-08-26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Interfacial polymerization methods for making fluoroalcohol-containing polyamides |
JP5768320B2 (ja) * | 2009-02-20 | 2015-08-26 | セントラル硝子株式会社 | 含フッ素ジカルボン酸誘導体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高分子化合物 |
JP5861562B2 (ja) * | 2011-05-30 | 2016-02-16 | セントラル硝子株式会社 | 含フッ素重合性単量体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高分子化合物 |
JP5862453B2 (ja) | 2011-05-30 | 2016-02-16 | セントラル硝子株式会社 | 含フッ素重合性単量体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高分子化合物 |
JP5915376B2 (ja) * | 2011-05-30 | 2016-05-11 | セントラル硝子株式会社 | 気体分離膜 |
JP2013144780A (ja) * | 2011-12-13 | 2013-07-25 | Central Glass Co Ltd | へキサフルオロイソプロパノール基を含むポリスルホンおよびその合成方法 |
JP6330272B2 (ja) * | 2012-08-30 | 2018-05-30 | セントラル硝子株式会社 | 感光性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
JP6194774B2 (ja) * | 2012-11-28 | 2017-09-13 | セントラル硝子株式会社 | 気体分離膜 |
US9050566B2 (en) | 2012-11-28 | 2015-06-09 | Central Glass Company, Limited | Gas separation membrane |
US9793483B2 (en) | 2012-11-28 | 2017-10-17 | Central Glass Company, Limited | Hexafluoroisopropanol group-containing diamine, polyimide and polyamide using same, cyclized product thereof,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
US9056285B2 (en) | 2012-11-28 | 2015-06-16 | Central Glass Company, Limited | Gas separation membrane |
US10669854B2 (en) * | 2017-08-18 | 2020-06-02 | Pratt & Whitney Canada Corp. | Impeller |
CN116194435A (zh) | 2020-08-05 | 2023-05-30 | 中央硝子株式会社 | 含氟二胺或其盐、含氟二胺或其盐的制造方法、聚酰胺、聚酰胺的制造方法、聚酰胺溶液、聚酰胺环化体、聚酰胺环化体的制造方法、高频电子部件用绝缘材料、高频电子部件用绝缘材料的制造方法、高频电子部件、高频机器和高频电子部件制造用绝缘材料 |
CN113024803A (zh) * | 2021-02-08 | 2021-06-25 | 嘉兴学院 | 一种含氟耐水性聚酰胺6及其制备方法 |
CN113072699B (zh) * | 2021-03-09 | 2022-03-01 | 东莞市华盈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低吸湿性pa10t及其合成方法 |
CN115160563B (zh) * | 2022-07-25 | 2023-12-05 | 濮阳市盛通聚源新材料有限公司 | 含氟耐高温共聚型尼龙及其制备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640970A (en) * | 1968-02-19 | 1972-02-08 | Teijin Ltd |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polyamides |
US3594418A (en) * | 1969-01-17 | 1971-07-20 | Allied Chem | 1-(2-hydroxyhexafluoro-2-propyl) 3,4-diamino-benzene |
AU2003238157A1 (en) * | 2002-06-18 | 2003-12-31 | Sankyo Company, Limited | Fused-ring pyrimidin-4(3h)-one derivatives, processes for the preparation and uses thereof |
WO2006041115A1 (ja) * | 2004-10-13 | 2006-04-20 | Central Glass Company, Limited | 含フッ素重合性単量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高分子化合物 |
DE602005010469D1 (de) * | 2004-10-20 | 2008-11-27 | Central Glass Co Ltd | Polymerisierbares fluor enthaltendes monomer und polymerverbindung die dieses verwendet |
JP4679357B2 (ja) * | 2004-12-28 | 2011-04-27 | セントラル硝子株式会社 | 含フッ素ジアミン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重合体 |
-
2006
- 2006-12-19 JP JP2006341834A patent/JP5114938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
- 2007-11-13 CN CN2007800473126A patent/CN101573396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11-13 US US12/519,428 patent/US20100029895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7-11-13 WO PCT/JP2007/071980 patent/WO2008075516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7-11-13 KR KR1020097014625A patent/KR101132096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2
- 2012-11-09 US US13/673,435 patent/US20130085237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573396A (zh) | 2009-11-04 |
WO2008075516A1 (ja) | 2008-06-26 |
US20100029895A1 (en) | 2010-02-04 |
KR101132096B1 (ko) | 2012-04-04 |
JP5114938B2 (ja) | 2013-01-09 |
US20130085237A1 (en) | 2013-04-04 |
JP2008150534A (ja) | 2008-07-03 |
KR20090089906A (ko) | 2009-08-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573396B (zh) | 氟化二胺及由其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 |
KR100877270B1 (ko) | 불소 함유 중합성 단량체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고분자 화합물 | |
KR100867252B1 (ko) | 불소 함유 중합성 단량체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고분자 화합물 | |
JP4940623B2 (ja) | 含フッ素重合性単量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高分子化合物 | |
JP4679328B2 (ja) | 含フッ素重合性単量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高分子化合物 | |
JP5768320B2 (ja) | 含フッ素ジカルボン酸誘導体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高分子化合物 | |
WO2006070728A1 (ja) | 含フッ素ジアミン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重合体 | |
JP5229719B2 (ja) | 新規ジアミン化合物、それを使用して製造されるポリアミック酸及びイミド化重合体 | |
JP6268959B2 (ja) | 含フッ素重合性単量体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高分子化合物 | |
KR20100115994A (ko) | 고리형 올리고머를 이용한 폴리〔이미드-아미드〕공중합체의 제조방법 | |
JP2016135796A (ja) | 環状オリゴマーを用いたポリ(エーテルスルホン−イミドまたは−アミド)共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 |
KR102591368B1 (ko) | 올리고머, 올리고머를 포함하는 조성물, 조성물로부터 제조되는 성형품, 성형품의 제조 방법, 및 성형품을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 |
JP2009067745A (ja) | 新規ジアミン化合物、それを使用して製造されるポリアミック酸及びイミド化重合体 | |
JP2022103036A (ja) | ポリイミドおよびそれから形成されたフィルム | |
JP5011595B2 (ja) | 新規ジアミン化合物、それを使用して製造されるポリアミック酸及びイミド化重合体 | |
JP2009067935A (ja) | ポリアミック酸及びイミド化重合体 | |
JPH03109422A (ja) | ポリイミディンアミドコポリマー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16 Termination date: 20211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