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69251A - 带式送料器 - Google Patents

带式送料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69251A
CN101569251A CNA2007800480990A CN200780048099A CN101569251A CN 101569251 A CN101569251 A CN 101569251A CN A2007800480990 A CNA2007800480990 A CN A2007800480990A CN 200780048099 A CN200780048099 A CN 200780048099A CN 101569251 A CN101569251 A CN 1015692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lid
accessory
guide surface
ta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4809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69251B (zh
Inventor
高田幸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Machin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Machine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Machine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5692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692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692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692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4Mounting of components, e.g. of leadless components
    • H05K13/0417Feeding with belts or tapes
    • H05K13/0419Feeding with belts or tapes tape feed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upply And Installment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AREA)

Abstract

供给一种易于设置盖带的带式送料器,带(14)包括顶板部(136)、侧板部(138),并具有压退面(190),其仅向单侧开放,在和顶板部(136)的进入端(182)相邻的部分上,随着靠近送带方向的下游侧而向接近开放侧边缘一侧的方向倾斜;将盖带(32)的一部分从主带(30)剥离,将主带(30)的前端部插入到主覆盖部(185)和引导面(58)之间,使传送孔(40)和链轮扣合,传送配件保持带(24);从盖带(32)的主带(30)剥离的部分与压退面(190)抵接,向带(14)的开放侧压退,并通过肋(126)翘起,脱落向肋(126)一侧的同时,在间隙(178)内移动。盖带(32)的折返部进入到顶板部(136)的下侧,通过退出端(184)后,使盖带(32)挂在退出端(184)上折返,与剥离装置扣合。

Description

带式送料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通过包括主带和盖带的配件保持带供给电子电路配件的带式送料器,尤其涉及到一种盖带的设置。
背景技术
在配件保持带的主带上,配件收容凹部在长边方向上等间隔排列而形成,在配件收容凹部收容电子电路配件的同时,通过在主带的上面固定的盖带覆盖配件收容凹部的开口,防止电子电路配件飞出。这种通过配件保持带供给电子电路配件的带式送料器例如如下述专利文献1所述,具有传送配件保持带的传送装置及将盖带从主带剥离的剥离装置,配件保持带由具有朝上的引导面的引导器引导的同时通过传送装置向长边方向传送,并且通过剥离装置,盖带从主带剥离。引导器上覆盖盖子,防止配件保持带从引导面浮起。盖子横截面形状为“コ”字形,“コ”字的底壁覆盖引导器的上方,在一对侧壁从宽度方向两侧夹持引导器的状态下安装在引导器上。盖带在固定在主带的状态下夹持在盖子和引导面之间,在盖子的配件保持带的传送方向(以下称为带传送方向)中的下游侧的端部,从主带剥离,并且向带传送方向的上游侧折返,与剥离装置扣合。
在该带式送料器上设置配件保持带时,将盖带的一部分从主带剥离,并且向带传送方向的上游侧折返,在与未从盖带的主带剥离的部分上重叠的状态下,将主带及盖带的折返部插入到引导器和引导面之间,在该状态下,作业人员操作操作开关,使传送装置动作,传送配件保持带。传送配件保持带,直至从主带剥离的盖带的前端通过盖子的下游端,作业人员使从盖子出来的盖带的主带所剥离出的部分与剥离装置扣合。
或者在盖带的折返部从盖子的下游端出来为止向传送装置传送配件保持带的状态下,作业人员使盖带的折返的部分从盖子的下部直到前端从盖子下游端出来为止进行拉伸,与剥离装置扣合。
并且,在下述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如下带式送料器:盖子在引导器中,可绕在引导面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轴线转动地安装。该盖子横截面形状呈“コ”字开有,在“コ”字的一个侧壁中可旋转地安装在引导器上。因此,配件保持带安装到带式送料器时,使盖子在离开引导面的方向上,在与可旋转地安装到盖子的引导器的一侧相反的侧壁和引导面之间形成了向带传送方向延伸的间隙为止而旋转的状态下,将配件保持带从引导器的侧方插入到该间隙,并且将从主带剥离的盖带插入到盖子上设置的缝隙中,并从盖子拉出。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47951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5-110286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带式送料器中为了使盖带与剥离装置扣合,盖带需要从盖子的下游端到达剥离装置的长度,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带式送料器中,折返并与主带同时夹持在盖子和引导面之间、并被传送的部分的盖带较长,如果直到其前端部通过盖子的下游端为止传送配件保持带,则配件收容凹部中收容的电子电路配件中,最先取出的开头的电子电路配件会超过配件取出位置相当距离,作业人员需要操作操作开关使传送装置逆向动作,倒回配件保持带,使开头的电子电路配件位于配件取出位置,较为繁琐。
如果直到盖带的折返部从盖子下游端出来为止传送盖带,作业人员将盖带的前端从盖子下拉伸,则配件保持带的传送长度较短即可,倒回操作变得不必要或较少,但需要盖带的拉伸作业,较为繁琐。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所述的带式送料器中,盖子横截面形状呈“コ”字形,两侧具有侧壁,因此为了转动盖子并在侧壁下端和引导面之间形成间隙,必须大幅转动盖子。并且,必须存在用于将配件保持带从侧方插入到带式送料器的侧方的空间,且侧壁变为障碍,难于插入配件保持带。
本发明以上述事实为背景而形成,其课题在于供给一种易于设置盖带的带式送料器。
上述课题通过以下方式解决:一种带式送料器,通过配件保持带供给电子电路配件,上述配件保持带包括:主带,由配件收容凹部在长边方向上等间隔排列而形成;盖带,固定在该主带上面,覆盖上述配件收容凹部的开口,包括:(a)引导器,具有长边形状的朝上的引导面,通过该引导面引导上述配件保持带;(b)传送装置,在长边方向上传送由该引导器引导的上述配件保持带;(c)盖子,具有主覆盖部,该主覆盖部从进入端延伸到退出端,覆盖上述引导器的上方,并且,该盖子的至少一侧从上述进入端到上述退出端连续地向侧方开放。
上述主覆盖部的退出端是指向盖子的侧方开放的部分的、带传送方向的下游侧的端部,只要存在盖带挂上并折返的端即可,不必非是盖子的、覆盖引导器上方的顶板部整体的下游侧的端部。例如,也可是在盖子的顶板部形成用于拉出盖带的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缝隙,在该缝隙的下游侧,盖带剥离的主带由顶板部覆盖的方式的盖子,这种情况下,缝隙的两侧的边缘中,上游侧的边缘是“退出端”。并且,上述主覆盖部在盖子的顶板部中,是比缝隙靠近上游侧的部分,比缝隙靠近下游侧的部分应称为副覆盖部。当然,包括具有主覆盖部而不具有副覆盖部的盖子的带式送料器也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如果是使盖子的主覆盖部的至少一侧向侧方开放的状态,则易于将盖带挂在主覆盖部的退出端,设置为向配件保持带的传送方向的上游侧折返的状态。例如,将盖带的一部分从主带的上面剥离,使该剥离的盖带向配件保持带的传送方向的上游侧折返,与配件保持带重叠,并且使配件保持带向下游侧移动等,变为折返点位于比主覆盖部的退出端靠近下游的一侧,重叠的配件保持带和盖带夹持在盖子和引导器之间的状态,之后,如将盖带的被盖子覆盖的部分向侧方伸出,则易于变为盖带挂在主覆盖部的退出端并向上游侧折返的状态(将其称为盖带的设置)。如主覆盖部的侧方未开放,则需要将盖带的剥离的部分从主覆盖部的退出端一侧向长边方向拉伸,变为位于盖子(主覆盖部)的上方的状态,但与其相比,向侧方的伸出较为容易。将该方法称为第1设置方法。
或者,将盖带的一部分从主带的上面剥离,将该剥离的盖带折返成在配件保持带的传送方向上游侧、即配件保持带的上方向侧方脱离的方向延伸的状态,将该折返点在比盖子的进入端略下游的位置下夹持在盖子和引导器之间后,使配件保持带向下游侧移动,则盖带在从盖子向侧方拉出的状态下,在盖子的下方从进入端向退出端移动,因此易于设置盖带。将该方法称为第2设置方法。上述配件保持带向传送方向的移动如果通过传送装置的传送来进行,则盖带的设置变得更容易。
或者,在盖子的开放的一侧和引导面之间,向盖子的侧方开口,可获得从进入端到退出端的连续的间隙,将配件保持带从引导器的侧方插入到该间隙,在比配件保持带的退出端靠近下游侧,可将从主带剥离的盖带挂在退出端并折返到上游侧。
在本发明涉及的带式送料器中,盖子的主覆盖部的至少一侧从进入端到退出端连续开放,盖子被配件保持带覆盖,在覆盖配件保持带的状态下侧方打开,因此在将盖子覆盖到配件保持带的状态下可将盖带拉出到盖子的侧方,无需象主覆盖部的侧方未开放的现有的带式送料器一样,为了变为盖带的前端部从盖子(主覆盖部)的下游侧的端部出来的状态,而使配件保持带传送为开头的电子电路配件大幅通过配件取出位置,无需配件保持带的倒回操作,或者很少需要,并且,无需将盖带向长边方向拉伸,使其前端部从盖子(主覆盖部)下面拉出的作业,可轻松且迅速地进行盖带的设置。进一步,配件保持带、盖带的设置作业可不被盖子侧壁妨碍地从盖子的侧方轻松地进行。通过配件保持带、盖带的设置作业的轻松化,作业误差减少,并可减少人员,且可提高设有带式送料器的作业系统、例如将由带式送料器供给的电子电路配件安装到电路基板的配件安装系统的工作效率。
以下示例在本申请中认为可请求专利权的发明(以下也称为“可请求发明”。可请求发明至少包括作为权利要求范围记载的发明的“本发明”或“本申请发明”,但也包括本申请发明的下位概念发明、本申请发明的上位概念或其他概念的发明)的方式,并对它们进行说明。各方式和权利要求一样,按项区分,并对各项用号码标记,根据需要以引用其他项号码的方式进行记载。这只是为了易于理解可请求发明,构成可请求发明的构成要素的组合不限为以下各项所述内容。即,可请求发明应酌情解释为各项所附的记载、实施例的记载等,只要基于该解释,则向各项方式进一步附加了其他构成要素的方式、及从各项方式中删除了构成要素的方式也可成为可请求发明的一个方式。
(1)一种带式送料器,通过配件保持带供给电子电路配件,上述配件保持带包括:主带,由配件收容凹部在长边方向上等间隔排列而形成;盖带,固定在该主带上面,覆盖上述配件收容凹部的开口,其中,
包括:引导器,具有长边形状的朝上的引导面,通过该引导面引导上述配件保持带;
传送装置,在长边方向上传送由该引导器引导的上述配件保持带;
盖子,具有主覆盖部,该主覆盖部从进入端延伸到退出端,覆盖上述引导器的上方,
该盖子的至少一侧从上述进入端到上述退出端连续地向侧方开放。
(2)根据(1)所述的带式送料器,其中,在与上述盖子的上述主覆盖部的上述开放的一侧的侧边缘的上述进入端相邻的部分上,形成压退面,其随着朝向上述配件保持带的传送方向的下游侧而接近该开放的一侧的侧边缘。
上述压退面可以是倾斜平面、弯曲面,或两者的结合。具体在实施例中进行说明。
将盖带的一部分从主带上面剥离,在该剥离的部分和未剥离的部分的边界位于比盖子的主覆盖部的进入端靠近上游侧的状态下,将配件保持带向下游侧移动时,盖带的剥离的部分通过压退面压退到主覆盖部的开放侧,剥离的部分变为向主覆盖部的侧方脱离的状态,而未剥离的部分、严格来说剥离的盖带的折返点从进入端潜入主覆盖部的下侧。从该状态下进一步使配件保持带向下游侧移动时,则折返点最终通过主覆盖部的退出端,允许通过主覆盖部压退到侧方的、剥离的部分回归到主带上方。因此,将该回归的部分向上游侧拉伸时,盖带的剥离的部分挂到主覆盖部的退出端,变为向上游侧折返的状态,盖带的设置结束。将该盖带的设置方法称为第3设置方法。上述配件保持带向下游侧的移动由传送装置进行,盖带的设置变得更加容易,这一点和第2设置方法一样。
(3)根据(2)所述的带式送料器,其中,对上述压退面的至少下侧的边缘的角部进行倒角或倒圆中的至少一个。
可良好地防止盖带挂到压退面的角部而损伤。并且,在实施上述第3设置方法时,盖带的折返点变得容易潜入到盖子的下侧,第3设置方法容易实施。
从避免盖带损伤、或允许盖带的顺利移动的角度出发,优选对上述压退面的角部以外的角部、(4)中记载的带式送料器中的肋的角部等与盖带接触的角部也同样实施倒角或倒圆中的至少一个。
(4)根据(1)至(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带式送料器,其中,上述引导器具有沿着上述盖子的上述至少一侧的侧面延伸的肋,在该肋和上述盖子的开放侧边缘之间,在盖子和引导器之间夹持上述配件保持带的状态下,形成允许上述盖带通过的间隙。
上述肋在盖子和引导器之间夹持配件保持带的状态下,可具有该肋的至少上端部与盖子的开放一侧的侧面相对的高度,也可是完全不具有与盖子的开放一侧的侧面相对的部分的高度。肋只要从引导器的引导面向上方立起、具有防止配件保持带从引导器脱离的高度即可,如果肋小于配件保持带的厚度,则肋是完全不具有和盖子的开放一侧的侧面相对的部分的高度。当肋是至少上端部具有和盖子的开放一侧的侧面相对的高度时,在盖子的开放一侧的侧面和肋的相对的面之间,需要形成允许盖带通过的间隙,而当肋较低时,在肋的上面和盖子的下面之间也可形成允许盖带通过的间隙。
在引导器上设置肋,在该肋和盖子的开放侧边缘之间设置上述间隙时,则无论盖子的侧方是否开放,均可防止配件保持带从引导面脱离,并可允许剥离的盖带从上游侧向下游侧通过。
(5)根据(1)至(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带式送料器,其中,上述盖子包括:顶板部,从上方覆盖上述引导器的上述引导面;侧板部,从该顶板部的一侧边缘向下方下垂,从侧方堵塞上述顶板部和上述引导面之间的间隙,其中,仅该盖子的一侧开放。
盖子至少在主覆盖部中可以是完全不具有侧板部的,这种情况下,盖子的两侧向侧方开放。但是使盖带设置轻松化的目的只要使一侧开放即可实现,因此盖子也可在主覆盖部中具有侧板部。如设置侧板部,则可使该侧板部起到防止配件保持带从引导面脱离的功能,或者和不设置侧板部时相比,可提高盖子的刚性,或易于将盖子安装到引导器。
(6)根据(1)至(5)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带式送料器,其中,包括安装装置,将上述盖子安装到上述引导器上,并使所述盖子能够通过保持与上述引导面平行的姿势的平行移动来接近离开所述引导器的引导面。
盖子可与引导面接近并接触压下配件保持带。
可使盖子从引导面离开,加大盖子和引导面之间的间隙,易于进行将主带或主带及盖带夹持在盖子和引导器之间的作业。
并且,盖子相对引导面的接近、离开距离在其长边方向上是相同的,为了获得所需的离开距离,只要以该距离使盖子离开引导面即可,与将盖子作为下一个旋转型时相比,无需为了接近、离开而在和引导面成直角的方向上需要多余的空间。
(7)根据(1)至(5)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带式送料器,其中,包括安装装置,将上述盖子安装到上述引导器上,并使所述盖子能够通过绕在上述引导面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旋转轴线的旋转来接近离开所述引导面。
可旋转地保持盖子的轴与盖子的长孔扣合,在旋转、及在与引导面交叉的方向移动这两者可行的状态下将盖子安装在引导器上。
如旋转盖子,则易于将引导面的上方开得较大,易于进行从主带、盖带的侧方进入的插入作业。
(8)根据(6)或(7)所述的带式送料器,其中,包括施力装置,对上述盖子向接近上述引导面的方向施力。
通过施力装置的施力,配件保持带传送时、盖带从主带剥离时,防止盖子从引导器或配件保持带浮起,可稳定地压下配件保持带。尤其是,通过施力装置的施力,盖子的主覆盖部弹性挤压配件保持带的情况下,当配件保持带传送时、盖带从主带剥离时,良好地防止配件保持带向与引导面成直角的方向振动,良好地防止电子电路配件从配件收容凹部飞出。
(9)根据(5)所述的带式送料器,其中,上述盖子具有弹簧承受部,其从上述侧板部相对该侧板部基本成直角地向上述引导器一侧延伸,在这些弹簧承受部和引导器之间,弹簧被施加初始负荷地配置,从而对上述盖子向上述主覆盖部接近上述引导面的方向施力。
上述(8)项相关的说明适用于本项,并且可获得使施力装置构成简化的效果。
(10)根据(1)至(9)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带式送料器,其中,上述配件保持带具有在长边方向上等间隔排列而形成的传送孔,上述传送装置包括链轮,在其外周面上具有与该传送孔扣合的突起,在一部分从上述引导面向上方突出的状态下配置,并且上述主覆盖部具有允许该链轮的一部分向上方突出的长孔。
例如,通过向主覆盖部的至少一侧的开放,利用从主带剥离的盖带可向盖子侧方伸出设置盖带时,链轮只要设置在带式送料器的、和盖子的主覆盖部对应的部分,则盖子需要向未设置链轮的一侧开放,盖带不与链轮干扰地向侧方伸出。如果链轮在带传送方向上设置在比主覆盖部的进入端靠近上游侧的部分、或比退出端靠近下游侧的部分所对应的部分,则盖带和链轮不会干扰,盖子也可向设置了链轮的一侧开放。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可请求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带式送料器的正面图。
图2是表示保持由上述带式送料器供给的电子电路配件的配件保持带的平面图。
图3是表示上述带式送料器的操作装置的平面图。
图4是同时表示上述带式送料器的盖子和配件保持带及引导器的平面图。
图5是同时表示上述盖子和传送装置的链轮的正面图。
图6是表示上述带式送料器的引导器被上述盖子覆盖的状态的侧面截面图。
图7是说明到上述带式送料器的盖带的设置的图。
图8是表示作为其他实施例的带式送料器的引导器及盖子的平面图。
图9是表示进一步的其他实施例的带式送料器的引导器及盖子的平面图。
图10是表示进一步的其他实施例的带式送料器的引导器及盖子的正面图。
图11是表示图10所示的带式送料器的引导器及盖子的平面图。
图12是表示进一步的其他实施例的带式送料器的引导器及盖子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可请求发明的几个实施例。此外,可请求发明除了下述实施例外,以上述“发明内容”所述的方式为首,可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通过进行了各种变更的方式实施。
图1表示作为可请求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带式送料器(以下简称为送料器)。本送料器包括送料器主体8、送料器主体8上设置的引导器10、传送装置12、盖子14、剥离装置16、作为带保持装置的卷轴保持装置18、操作装置20、及控制装置22,通过配件保持带24供给电子电路配件26。
配件保持带24如图2所示,包括主带30及盖带32。该配件保持带24是压纹类型的配件保持带,如图6所示,主带30具有:作为其两个边缘部的、向主带30的长边方向延伸的一对被引导部34、35;从这些被引导部34、35之间的部分与被引导部34成直角地突出,向主带30的长边方向延伸的带状的突起部36。此外在图6中,为了易于理解,夸张图示了盖带32的厚度。突起部36如图2所示,形成在其长边方向上等间隔排列的作为多个配件收容部的配件收容凹部38,电子电路配件26一个个收容到这些配件收容凹部38的每一个中。一对被引导部34、35中的一个被引导部35中,多个传送孔40在主带30的长边方向上等间隔排列形成。盖带32粘贴在未设置主带30的上面的传送孔40的部分,覆盖配件收容凹部38的开口,防止电子电路配件26的飞出。
配件保持带24缠绕在作为带保持部件的卷轴44上,由送料器保持。因此,上述卷轴保持装置18如图1所示,具有保持装置主体46及卷轴保持部件48,设置在送料器主体8的后部,通过轴50可绕与送料器的宽度方向平行的轴线旋转地、且可装卸地保持卷轴44。在配件供给时的配件保持带24的传送方向上,上游侧是送料器的后部,下游侧是前部。
从卷轴44拉出的配件保持带24如图1所示,由作为引导部件的一种的引导板54及上述引导器10引导,同时通过传送装置12在长边方向上传送。引导板54与卷轴保持装置18相邻设置,在送料器主体8的长边方向上延伸,具有到达送料器的前部的朝上的引导面56。引导器10呈块状,在送料器主体8的前部与送料器主体8的长边方向平行地安装,具有朝上的、在送料器主体8的长边方向上直线延伸的、具有长边形状的水平的引导面58。
上述传送装置12及剥离装置16具有和日本特开2004-47951公报记载的传送装置及剥离装置同样的构成,对其进行简单说明。
传送装置12如图1所示,包括:作为传送部件的链轮70,可绕与其宽度方向平行的轴线旋转地设置在送料器主体8上;旋转传递装置74,将作为驱动源的电机72及电机72的旋转传递到链轮70。旋转传递装置74包括彼此啮合的多个齿轮76。链轮70在其外周面上具有与配件保持带24的传送孔40扣合的多个突起78,突起78的一部分在从引导器10的引导面58向上突出的状态下配置。配件保持带24通过链轮70被电机72旋转而以各规定间距、例如和配件收容凹部38的形成间距相等的距离传送,电子电路配件26依次传送到配件取出位置。电机72例如由电动电机的一种、作为电动旋转电机的伺服电机构成。也可取代伺服电机布由步进电机构成。电机72及旋转传递装置74构成作为传送部件驱动装置的链轮旋转驱动装置。
剥离装置16如图1所示,包括:作为扭转部件的二个锥形辊90、92;作为传送部件的一对传送辊94、96;传送辊驱动装置98;传送辊施力装置100。传送辊驱动装置98以上述电机72为驱动源,电机72的旋转通过包括齿轮102在内的旋转传递装置104传送到传送辊94。从主带30剥离的盖带32通过锥形辊90、92扭转,并且改变方向引导向下方,被传送辊94、96夹持。传送辊94、96上形成齿轮,彼此啮合,并且传送辊96通过传送辊施力装置100向传送辊94施力,牢固地夹持盖带28。通过传送辊94、96的旋转,盖带32与配件保持带24的传送同步地被传送,从主带30剥离。从主带30剥离的盖带32从传送辊94、96向下方下垂流动,例如存留在支持送料器的送料器支持部件(省略图示)上设置的存带处。
传送装置12可由作业人员通过上述操作装置20手动操作。如图1所示,操作装置20设置在送料器主体8的后部,包括各种开关、LED(发光二极管)等。例如如图3所示,具有电机正转开关106、电机逆转开关108、电机停止开关110,通过操作开关106、108,使电机72正转或逆转,可传送或倒回配件保持带24,通过操作电机停止开关110,可停止电机72,并停止传送装置12的动作。
配件保持带24为压纹型,在上述引导器10上,如图6及图7(a)所示,在引导器10的长边方向上,设置在送料器的长边方向上贯通的一对朝上的引导面120、122及通路124,这些引导面120、122构成上述引导面58。一对引导面120、122在送料器的宽度方向上隔开距离设置,在这些引导面120之间形成通路124,配件保持带24中,一对被引导部34、35分别通过引导面120、122从下方被支持,并且突起部36收容在通路124内,并在通路124内移动。被引导部是被支持部,引导面也是支持面。
配件保持带24如图5所示,突起部36放置在上述引导板54的引导面56上,通过引导板54引导移动,从引导板54向引导器10移动时,一对被引导部34、35进到引导面120、122,突起部36进入到通路124。因此,引导面56高于通路124的底面,突起部36的通路124的进入不会被形成引导器10的通路124的底面的部分妨碍。并且,在引导面120、122的带传送方向上,在上游侧的端部,上述引导板54一侧的端部如图5中的引导面122所示,在带传送方向上越靠近上游侧越向下倾斜地形成进入引导面125,被引导部34、35被进入引导面125引导,移上引导面120、122,变为从下方被支持的状态。
引导器10中,在其宽度方向上隔开的两个边缘部上还分别如图6所示,形成从一对引导面120、122分别立起的肋126、128。肋126、128如图4所示,在引导器10的整个长边方向上设置,从宽度方向的两侧夹持配件保持带24,防止从引导面58脱离,同时允许在长边方向上传送。肋126、128中,在送料器主体8的宽度方向上位于设置了上述链轮70的一侧的肋128低于由引导面122支持的主带30的被引导部35的上面,位于和设置了链轮70的一侧的相反一侧的肋126具有大于以下高度的高度:在主带30的被引导部34的厚度加上二块盖带32的厚度的高度。并且,对肋126的上端部的内侧的角部、即引导面58一侧的角部进行倒圆,形成圆形部130。
上述盖子14如图1及图5所示,安装在引导器10上,覆盖其上方。盖子14如图4至图6所示,包括:顶板部136,从上方覆盖引导器10的引导面58;侧板部138,从该顶板部136的一侧边缘向下方垂下,从侧方堵塞顶板部136和引导面58之间的间隙,其中,截面形状大致呈L字形,仅盖子14的一侧开放。盖子14通过安装装置144安装在引导器10上。盖子14的侧板部138如图5所示,在其长边方向上隔开的二处分别向离开顶板部136的方向延出而形成安装部146,并且这些安装部146上分别形成和顶板部136成直角地延伸的长孔148,在轴部和比它细的阳螺纹部之间形成了台阶的带台阶螺丝150经过长孔148螺合于引导器10,从而通过盖子14与引导面58保持平行姿势的平行移动,可相对引导面58接近离开地安装。这些成对的长孔148及带台阶螺丝150构成安装装置144。盖子14安装在引导器10上,使侧板部138在引导器10的长边方向上位于肋128一侧的、设置了送料器主体8的链轮70一侧,仅一侧向未设置链轮70的一侧的侧方开放。
上述一对安装部146的各延出端部分别如图5及图6所示,相对侧板部138大致直角地向引导器10一侧延出,设置弹簧承受部154。这些弹簧承受部154的每一个与引导器10之间分别设置为由作为施力装置的弹簧的一种的压缩螺旋弹簧156施加初始负荷。弹簧承受部154如图6所示,在引导器10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到和通路124对应的部分为止,弹簧156配置在配件保持带24的正下方。这样一来,盖子14向顶板部136接近引导面58的方向施力,夹持在盖子14和引导面58之间的配件保持带24被引导面58挤压,防止从引导面58浮起。并且,通过弹簧156配置在配件保持带24的正下方,顶板部136在其整个宽度方向上平均地下压配件保持带24,防止浮起。从顺利进行配件保持带24的传送的角度出发,使肋128略高于由引导面58支持的配件保持带24,使顶板部136与肋128抵接,从而规定弹簧156的施力产生的盖子14到引导面58的接近限度,在顶板部136和引导面58之间确保配件保持带24通过的空间。但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供给配件时将盖带32从主带30剥离时,不使配件保持带24从引导面58浮起并向和引导面58成直角的方向振动,肋128低于主带30的被引导部35的上面,通过弹簧156的施力使盖子14与配件保持带24抵接、压下,弹簧156的的初始负荷设定为适于盖子14压下配件保持带24的大小。
盖子14的顶板部136如图4所示,在其长边方向的中央部的、和配件取出位置对应的部分,设置同时开放配件收容凹部38及传送孔40的大小的开口170,在带传送方向上,比开口170靠近下游侧的部分成为仅覆盖设置了主带30的传送孔40的部分的边缘部压下部172。设置了开口170的部分是配件供给部,经过开口170,通过配件安装头的配件保持件,从配件收容凹部38取出电子电路配件。从顶板部136的开口170靠近上游侧的部分如图4及图6所示,在整个宽度方向上覆盖配件保持带24,并且来自侧板部138的延伸端的侧面174与上述肋126的侧面176之间,具有在盖子14和引导器10之间夹持了配件保持带24的状态下隔开允许盖带32通过的间隙178而相对的宽度。
如上所述,肋126具有比主带30的被引导部34的厚度加上二块盖带32的厚度所得的高度还要大的高度,如图6所示,在沿着向肋126一侧开放的盖子14的侧面174延伸、并且在盖子14和引导器10之间夹持配件保持带24的状态下,肋126的上端部和侧面174相对,在该侧面174和肋126的侧面176之间,间隙178向带传送方向延伸,形成上方开口的槽状,允许盖带32的通过。
在顶板部136的配件保持带24的传送方向上,上游侧的端是进入端182,在开口170的、带传送方向的上游侧,向盖子14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端是退出端184,盖子14的一侧从进入端182到退出端184为止连续向侧方开放。本盖子14仅在顶板部136的两侧边缘中的一个上具有侧板部138,另一个侧边缘上没有侧板部,在顶部板136与配件保持带24接触并挤压于引导面58的状态下,盖子14也横向打开。
在本实施例中,顶板部136的进入端182和退出端184之间的部分构成主覆盖部185,上述边缘部压下部172构成副覆盖部。
顶板部136中如图4所示,在和主覆盖部185的配件保持带24的传送孔40对应的部分形成在带传送方向上延伸、在厚度方向上贯通顶板部136的长孔186,如图5所示,上述传送装置12的链轮70的多个突起78的一部分从引导面122向上方突出,允许与传送孔40扣合。
顶板部136中进一步如图4所示,在主覆盖部185的开放一侧的侧边缘部和上述进入端182相邻的部分上,形成压退面190,其随着朝向配件保持带24的传送方向的下游侧,向接近开放的一侧的侧面174(或肋126的侧面176)的方向倾斜。压退面190是一直线状倾斜的倾斜平面,比主覆盖部185的宽度长,其上游侧的端部位于和粘贴在主带30的盖带32的移动路径相比向肋128一侧(侧面174的相反一侧)脱离的位置。在压退面190的下侧边缘的角部及主覆盖部185的侧面174的下侧的边缘的角部,如图6中的侧面174所示,进行倒圆,形成圆形部192,并设置引导部。
上述控制装置22省略了图示,其以计算机为主体构成,通过驱动电路控制电机72。计算机通过连接器200(参照图1)接受电源供给,并且在控制包括本带式送料器的电子电路配件供给装置的计算机、或作为设置了电子电路配件供给装置的作业系统的电子电路配件安装系统的计算机等之间,进行指令等信号的接受发送。控制装置22中输入上述开关106、108、110等的信号,根据这些开关106、108、110的操作控制电机72,使之正转或逆转或停止。
说明对上述构成的带式送料器的配件保持带24的设置。
作业人员将缠绕了配件保持带24的卷轴44安装在轴50上,如通过卷轴保持装置18可旋转地被保持,则将配件保持带24的前端部从卷轴44拉出,放置到引导板54的引导面56上。并且,将盖带32从主带30的上面剥离,使其比取出电子电路配件的开头的配件收容凹部38在带传送方向上略靠近下游侧,如图7(a)所示,使盖带32的剥离的部分和未剥离的部分的边界和盖子14的主覆盖部185的进入端182相比,在配件保持带24的传送方向上位于上游侧,使主带30的剥离了盖带32的前端部从盖子14的进入端182一侧在长边方向上插入到主覆盖部185和引导面58之间。此时,在突起部36中,引导板54的引导面56上放置的主带30中,一对被引导部34、35被进入引导面125引导到引导面120、122的水平的部分上,顺利地插入到主覆盖部185和引导面58之间。突起部36进入到通路124。并且,主带30通过自身使主覆盖部185对抗弹簧156的施力而向上提升并插入。并且,主带30的前端与链轮70抵接,在不能进一步插入的状态下,作业人员操作电机正转开关106,使传送装置12动作。这样一来,主带30的传送孔40与链轮70的突起78扣合,通过传送装置12被传送。
或者也可是,操作电机正转开关106使传送装置12动作,在旋转链轮70的状态下,将主带30的前端在长边方向上插入到主覆盖部185和引导面58之间,与链轮70抵接,随着链轮70的旋转,主带30的传送孔40和突起78扣合,主带30通过传送装置12传送。这种情况下,主带30的插入由进入引导面125引导,主带30提升盖子14的同时插入。通常如上所述,主带30通过自身推上盖子14的同时插入,但当主带30较薄,不够坚韧时,如果需要作业人员可使盖子14抵抗弹簧156的施力并提升,将主带30的前端部在长边方向上插入到主覆盖部185和引导面58之间。
如上所述,主带30的传送孔40如与链轮70的突起78扣合,则通过链轮70的旋转直接传送配件保持带24。其结果是,如图7(b)所示,剥离了盖带32的部分与压退面190接触时,之后随着进一步传送配件保持带24,如图7(c)所示,剥离了盖带32的部分通过压退面190的倾斜向盖子14的开放一侧(主覆盖部185的开放侧)、即肋126一侧压退。压退面190越靠近退出端184越向朝向开放一侧的方向倾斜,且其进入端182一侧的端部位于盖带32的移动路径向肋128一侧脱离的位置,当剥离了盖带32的部分首次与压退面190接触时,与相对该盖带32的移动路径倾斜的部分接触,从一开始就通过斜面的作用向肋126一侧压退。与此同时,盖带32的尚未从主带30剥离的部分如图7(c)及图7(d)的虚线所示,潜入到主覆盖部185的下侧,在与主带30同时夹持在主覆盖部185和引导面58之间的状态下传送到下游侧。该潜入通过圆形部192的引导可容易地进行。随着配件保持带24被传送,潜入到盖带32的主覆盖部185的下侧的部分的面积增加,但盖带32的从主带30剥离的部分通过压退面190压退,因此潜入的仅是与盖带32的剥离的部分和未剥离的部分的边界相邻的部分,剥离的部分的大部分从主覆盖部185脱离向肋126一侧,在主覆盖部185外移动。
盖带32的剥离的部分随着配件保持带24被传送,如图7(d)及图7(e)所示,通过压退面190压退,并且与肋126接触。尤其是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肋126在盖子14和引导器10之间夹持配件保持带24的状态下,具有和顶板部136(主覆盖部185)的侧面174相对的高度,因此以盖带32的剥离部分和未剥离部分的边界的、靠近肋126一侧的端部为起点,盖带32的剥离的部分通过肋126向上翘起,如图7(f)所示,变为在主覆盖部185和肋126之间的间隙178移动的状态。
并且,主带30及盖带32的未从主带30剥离的部分通过在引导器10的整个长边方向上设置的肋126、128,在宽度方向上限制向两侧的移动,不会从引导面58脱离地稳定地传送。
如图7(g)所示,盖带32的从主带30剥离的部分及未剥离的部分的边界整体如果通过盖子14的退出端184,则允许通过主覆盖部185向侧方压退的、剥离的部分回归到主带30的上方。因此,作业人员操作电机停止开关110,停止链轮70的旋转,结束配件保持带24的传送,将上述回归的部分向上游侧拉伸时,则如图7(h)所示,盖带32的剥离的部分挂到退出端184,变为折返到上游侧的状态,盖带32的设置结束。盖带32通过肋126向上方翘起,从主带30剥离的部分的上述边界附近的部分从盖子14向上隆起,因此即使存在与设置了盖带32的送料器相邻的其他送料器,盖带32也难于与该送料器牵挂,并且作业人员易于拉伸盖带32。拉伸盖带32从主带30剥离时,可将取出了电子电路配件的开头的配件收容凹部38在开口开放的状态下位于配件取出位置。也可将盖带32在直到开头的配件收容凹部38开放为止从主带30剥离的状态下设置在送料器上,仅将通过了退出端184的盖带32挂到退出端184,在开头的电子电路配件开放的状态下,使之位于配件取出位置。
这样一来,将主带30的前端部插入到盖子14和引导器10之间,通过传送装置12传送配件保持带24,则盖带32的从主带30剥离的部分自动地到达退出端184,作业人员将盖带32挂到退出端184即可,可半自动地进行配件保持带24的设置,作业较简单。
并且,配件保持带24的设置可从带式送料器的后部一侧进行。除了对主带30的盖子14和引导器10之间的插入作业外,将通过了盖子14的退出端184的盖带32挂到退出端184的作业也可在盖带32从主带30剥离、持有伸出到盖子14外的部分从后部侧进行,例如,本带式送料器在送料器支持部件上,在宽度方向上排列多个地被支持,当相邻的带式送料器的间隙较小时,对由送料器支持部材支持带式送料器进行配件保持带24的设置时,也可容易地进行作业。安装在送料器支持部件的带式送料器例如设置在作为对电路基板作业系统的一种的电子电路配件安装系统上,构成配件供给装置,供给安装到电路基板上的电子电路配件。
在主带30的前端部的多个配件收容凹部38中,为了将配件保持带24设置到送料器而未收容电子电路配件,并且盖带32的前端部长于主带30,可将主带30的剥离量抑制得较少,同时对盖带32可确保剥离装置挂到锥形辊90、92、传送辊94、96的长度。因此,如上所述,在设置了盖带32的状态下,配件收容凹部38中收容的电子电路配件26中,预定最先取出的开头的配件收容凹部38大致位于配件取出位置。如从配件取出位置偏离,作业人员可操作开关106或108,将配件保持带24传送到传送装置12,使开头的配件收容凹部38位于配件取出位置,但其操作量较少,操作可迅速进行。
盖子的压退面也可是组合了倾斜平面和弯曲面的面。根据图8说明其实施例。此外,对和上述实施例的带式送料器的构成要素起到相同作用的构成要素给予相同的标记来表示对应关系,并省略说明。
本实施例的盖子250和上述盖子14一样,包括顶板部252及侧板部254,向肋126一侧开放。与顶板部252中的主覆盖部253的配件保持带24的进入端256相邻,形成弯曲面258,并且与弯曲面258相邻,在接近盖子250的开放的一侧的侧边缘的方向上形成直线状倾斜的倾斜平面260,这些弯曲面258及倾斜平面260构成压退面262。
将盖带设置在带式送料器时,随着配件保持带24通过传送装置12传送,盖带32从主带30剥离的部分首先与弯曲面258抵接,通过其弯曲,向肋126一侧压退,同时引导到倾斜平面260,通过倾斜平面260的倾斜进一步向肋126一侧压退,并引导到间隙178。并且,盖带32的未剥离的部分和剥离的部分的边界潜入到主覆盖部253下。
盖子的压退面也可是弯曲面。根据图9说明其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盖子280和上述盖子14一样,包括顶板部282及侧板部284,顶板部282的主覆盖部285整体向肋126一侧开放。与主覆盖部285的配件保持带24的进入端286相邻,形成部分圆筒面状的压退面288。压退面288从进入端286到达主覆盖部285的开放侧的侧面290,压退面288仅由弯曲面构成。
将盖带32设置在带式送料器时,随着配件保持带24通过传送装置12传送,盖带32的从主带30剥离并折返的部分与压退面288接触,压退向肋126一侧,引导到间隙178。
盖子也可绕在引导器的引导面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旋转轴线转动地设置在引导器上。根据图10及图11说明其实施例。
本带式送料器的盖子300和上述盖子14一样,包括顶板部302、及从顶板部302的一侧边缘向下方垂下的侧板部304,在侧板部304中可旋转地安装到引导器306上。顶板部302上如图11所示,形成边缘部压下部308、开口310、长孔312。在该顶板部302的带传送方向上,上游侧的端部构成进入端314,在开口310的带传送方向上,上游侧的端部构成退出端316,顶板部302的主覆盖部318从进入端314到退出端316为止连续向侧方开放。主覆盖部318在盖子300被配件保持带24覆盖、压下配件保持带24的状态下横向开放。顶板部302中,在和主覆盖部318的进入端314相邻的部分进一步形成和上述压退面190同样的压退面319。也可设置和上述压退面262、288同样的压退面。并且,引导器306中形成包括一对引导面320、322的引导面324、路径326、一对肋328、339。引导面320、322的带传送方向上,在上游侧的端部分别形成将被引导部34、35向引导面320、322上引导的倾斜的导入面332、334。
在侧板部304的带传送方向上上游侧的部分和进入端314相比向上游侧延伸,设置有安装部336,在该安装部336处通过轴338可绕在引导面324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旋转轴线旋转地安装在引导器306上。这些安装部336及轴338构成安装装置340。
盖子300如图10所示,通过作为施力装置的一种的弹性部件的拉伸螺旋弹簧350,向顶板部302接近引导面324的方向施力。在图11中,省略了弹簧350的图示。弹簧350在送料器主体352的前端部上,通过轴354,配置在和带式送料器的宽度方向平行的轴线上可旋转地安装的作为扣合部件的杆件356、及送料器主体352之间,杆件356向如下方向施力:作为杆件356上设置的扣合部的扣合突起部358与作为侧板部304的前端部上设置的被扣合部的扣合突起部360扣合的方向。轴354嵌合到送料器主体352上设置的在上下方向延伸的长孔(省略图示),杆件356在带式送料器的长边方向上不能移动,但在上下方向上可移动。因此,在扣合突起部358、360扣合的状态下,盖子300通过弹簧350被施力,使顶板部302接近引导面324。
本带式送料器中的配件保持带24的设置和图1至图7所示的带式送料器一样进行,因此省略说明,但不旋转、打开盖子300也可设置带式减速器32,作业人员可容易地进行作业。并且,在盖子300的上方无需为了设置盖带32而设置使盖子300旋转的空间。
盖子也可不形成压退面。根据图12说明其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带式送料器的盖子400包括顶板部402及侧板部404,和上述盖子14一样,通过和安装装置144一样的安装装置(省略图示),利用保持和引导面408平行的姿势的平行移动,可接近离开引导面408地安装在引导器406上。顶板部402上形成边缘部压下部410、开口412、长孔414。和该顶板部402的开口412相比,在带传送方向上靠近上游侧的部分未形成压退面,在该部分的带传送方向上,上游侧的端部构成进入端416,在开口412的带传送方向上,上游侧的端部构成退出端418。由顶板部402的进入端416和退出端418之间的部分构成的主覆盖部420在盖子400被配件保持带24覆盖、压下配件保持带24的状态下,从进入端416到退出端418为止连续地向侧方、即横向开放。长孔414形成在主覆盖部420上。引导器406的一对肋424、426中,盖子400的开放侧的肋424在盖子400和引导器406之间夹持配件保持带24的状态下,具有引导配件保持带24的传送的高度,但是是和顶板部402相比位于下方的高度,在肋424的上面和顶板部402的下面之间,从进入端416向退出端418连续向侧方开口,形成允许盖带32的通过的间隙(省略图示)。并且,虽省略了图示,但对在主覆盖部420的进入端416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端面的下侧边缘的角部进行倒圆,形成圆形部。
在本带式送料器中,作业人员将盖带32从主带30剥离到比取出电子电路配件的开头的配件收容凹部38略靠下游侧为止,使盖带32的剥离的部分180度折返,变为与配件保持带24的未剥离的盖带32重叠的状态,使主带30的剥离了盖带32的部分向主覆盖部420和引导面408之间,从主覆盖部420的进入端416在长边方向上插入,使传送孔40与链轮70的突起78扣合。主带30在链轮70旋转的状态下插入,随着链轮70的旋转,传送孔40与突起78扣合,或者在主带30的前端与链轮70抵接的状态下,作业人员操作电机正转开关106使链轮70旋转,使传送孔40与突起78扣合。
传送孔40和突起78扣合的配件保持带24通过链轮70的旋转被传送,盖带32的剥离的部分和未剥离的部分的边界从进入端416潜入到主覆盖部420下,最终该边界出现在比退出端418靠近下游的一侧。此时,盖带32的剥离的部分夹持仍夹持在主覆盖部420和配件保持带24之间。但是,作业人员如果将比盖带32的剥离的部分的进入端416靠近上游侧的部分向盖子400的开放的一侧(肋424一侧)的侧方拉伸,则盖带32的剥离的部分经过主覆盖部420和肋424之间的间隙,向盖子400的侧方脱离。在该状态下,作业人员将盖带32返回到主覆盖部420的正上方位置,在长边方向上拉伸时,盖带32的剥离不足的部分被剥离,变为挂向主覆盖部420的退出端418的状态,盖带的设置结束。肋424比顶板部402低,因此盖带32向盖子400的侧方的拉出较容易。肋424也可仅是与主覆盖部420对应的部分比顶板部402低。并且,盖带32的上述边界部向主覆盖部420下的潜入由设置在进入端416的圆形部引导,较容易。
除了上述方法外,作业人员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盖带32的设置。作业人员将盖带32从主带30剥离,直至比取出电子电路配件26的开头的配件收容凹部38略靠近下游侧为止,另一方面,使盖子40抵抗弹簧156的施力而提升,离开引导面408,在主覆盖部420和引导面408之间,形成比盖子400压下配件保持带24的状态大的间隙,使主带30的剥离了盖带32的部分从盖子400的开放的侧方一侧开始,在宽度方向上进入到主覆盖部420和引导面408之间的间隙。并且,在使取出电子电路配件26的开头的配件收容凹部38基本位于配件取出位置的状态下,使传送孔40与链轮70的突起78扣合。也可使配件保持带24在开头的配件收容凹部38基本位于和配件取出位置对应的位置的状态下,使盖带32未剥离的部分从主带30插入到上述间隙。之后,作业人员在从盖带32的主带30剥离的部分从盖子400向侧方脱离的状态等、剥离的部分中不覆盖盖子400的状态下,解除施加到盖子400的力,使盖子400覆盖在盖带32的尚未从主带30剥离的部分上。并且,使盖带32的剥离的部分挂在退出端418上并折返,与剥离装置扣合。当盖带32的剥离不足时,使盖带32在长边方向上拉伸,从主带30剥离。
盖子400的一侧开放,盖带32的设置作业可从进入端416向长边方向进行,也可从顶板部402的侧方一侧向宽度方向进行。因此,例如多个带式送料器安装在送料器支持部件上、存在相邻的带式送料器、侧方没有充分的作业空间时,将主带30从盖子400的进入端416一侧在长边方向上插入到主覆盖部420和引导面408之间,当尚未安装到送料器支持部件、侧方没有充足的作业空间时,可象从侧方在宽度方向上插入一样,任意选择插入方法。
此外,引导器上不必一定设置肋,但当设置肋时,对引导器的、主覆盖部的进入端到退出端对应的部分也可部分省略肋。这样一来,例如在盖子上不设置压退面,盖带从主带剥离,并且向带传送方向的上游侧折返,与配件保持带重叠,与配件保持带同时被夹持在盖子和引导器之间的状态开始,将盖带从盖子和引导器之间向侧方拉出设置时,该拉出可不与肋干扰地进行。并且,盖带的设置从盖子的开放的侧方一侧进行时,配件保持带到盖子和引导器之间的插入可不与肋干扰地进行。
将盖子可旋转地安装到引导器时,在盖子的带传送方向上,下游侧的部分中,也可旋转地安装到引导器。
并且,对可旋转地安装到引导器的盖子,也可不形成压退面,和图12所示的带式送料器一样进行盖带的设置。此时,到主覆盖部和引导面之间的盖带的插入从盖子的开放的侧方一侧进行时,旋转盖子,在主覆盖部和引导面之间设置可从侧方插入配件保持带的间隙,但主覆盖部的进入端和盖子的旋转轴相比在带传送方向上位于下游侧、设置在前侧,当盖子旋转时,主覆盖部整体从引导面离开,在进入端和引导面之间也可获得足够配件保持带插入的间隙。并且,盖子至少一侧从进入端到退出端连续地向侧方开放,因此可以较少的转动量获得足够设置的间隙,为了设置配件保持带所需的盖子旋转的空间较小即可。
进一步,将盖子可旋转地安装到引导器时,也可将施力装置直接与盖子扣合,使施力作用。
进一步,如图1至图9及图12所示的各实施例的带式送料器所示,通过平行移动将盖子可接近离开地安装在引导器时,仅设置一个使向子施力的弹簧即可。这种情况下,优选设置弹簧,使其在盖子的带传送方向上向中央部施力。
并且,如图10及图11所示的实施例的带式送料器所示,也可通过扣合部件使盖子向施力装置施力。这样一来,例如从带式送料器的侧方设置配件保持带时,可在设置时解除扣合,使施力装置的力不作用于盖子。
并且,向盖子施力的弹簧不限于螺旋弹簧,也可是板簧、扭簧等。
进一步,配件保持带也可是纸带型。纸带型的配件保持带在主带的底面中放置在引导器的引导面上,底面构成被引导面,主带在整个宽度方向上、或在宽度方向上隔开的两上边缘部上通过引导面从下方被支持,引导其移动。

Claims (10)

1.一种带式送料器,通过配件保持带供给电子电路配件,上述配件保持带包括:主带,由配件收容凹部在长边方向上等间隔排列而形成;盖带,固定在该主带上面,覆盖上述配件收容凹部的开口,其中,
包括:引导器,具有长边形状的朝上的引导面,通过该引导面引导上述配件保持带;
传送装置,在长边方向上传送由该引导器引导的上述配件保持带;
盖子,具有主覆盖部,该主覆盖部从进入端延伸到退出端,覆盖上述引导器的上方,
该盖子的至少一侧从上述进入端到上述退出端连续地向侧方开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式送料器,其中,在上述盖子的上述主覆盖部的与上述开放的一侧的侧边缘的上述进入端相邻的部分上,形成压退面,其随着朝向上述配件保持带的传送方向的下游侧而接近该开放的一侧的侧边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式送料器,其中,对上述压退面的至少下侧的边缘的角部进行倒角或倒圆中的至少一个。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带式送料器,其中,上述引导器具有沿着上述盖子的上述至少一侧的侧面延伸的肋,在该肋和上述盖子的开放侧边缘之间,在盖子和引导器之间夹持上述配件保持带的状态下,形成允许上述盖带通过的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带式送料器,其中,上述盖子包括:顶板部,从上方覆盖上述引导器的上述引导面;侧板部,从该顶板部的一侧边缘向下方下垂,从侧方堵塞上述顶板部和上述引导面之间的间隙,其中,仅该盖子的一侧开放。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带式送料器,其中,包括安装装置,将上述盖子安装到上述引导器上,并使所述盖子能够通过保持与上述引导面平行的姿势的平行移动来接近离开所述引导器的引导面。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带式送料器,其中,包括安装装置,将上述盖子安装到上述引导器上,并使所述盖子能够通过绕在上述引导面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旋转轴线的旋转来接近离开所述引导面。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带式送料器,其中,包括施力装置,对上述盖子向接近上述引导面的方向施力。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式送料器,其中,上述盖子具有弹簧承受部,其从上述侧板部相对该侧板部基本成直角地向上述引导器一侧延伸,弹簧被施加初始负荷地配置在这些弹簧承受部和引导器之间,从而对上述盖子向上述主覆盖部接近上述引导面的方向施力。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带式送料器,其中,上述配件保持带具有在长边方向上等间隔排列而形成的传送孔,上述传送装置包括链轮,在其外周面上具有与该传送孔扣合的突起,在一部分从上述引导面向上方突出的状态下配置,并且上述主覆盖部具有允许该链轮的一部分向上方突出的长孔。
CN2007800480990A 2006-12-25 2007-12-20 带式送料器以及配件保持带设置方法 Active CN1015692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47864/2006 2006-12-25
JP2006347864 2006-12-25
PCT/JP2007/074532 WO2008078647A1 (ja) 2006-12-25 2007-12-20 テープフィーダ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69251A true CN101569251A (zh) 2009-10-28
CN101569251B CN101569251B (zh) 2012-05-30

Family

ID=395624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480990A Active CN101569251B (zh) 2006-12-25 2007-12-20 带式送料器以及配件保持带设置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4969584B2 (zh)
CN (1) CN101569251B (zh)
WO (1) WO2008078647A1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42076A (zh) * 2012-11-16 2013-02-27 昆山市力格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料带输送机构
CN102958342A (zh) * 2011-08-26 2013-03-06 Juki株式会社 电子部件自动供给装置以及电子部件安装装置
CN103588005A (zh) * 2012-08-17 2014-02-19 索尼公司 排出机构、替代路径构件、部件供应机构及基板制造方法
CN103766018A (zh) * 2011-10-24 2014-04-30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带式供料器
CN104025730A (zh) * 2011-10-28 2014-09-03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带式供料器
CN103068216B (zh) * 2011-10-24 2016-12-07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带式供料器
CN106394972A (zh) * 2016-12-01 2017-02-15 深圳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智能供料器
CN107683082A (zh) * 2017-11-06 2018-02-09 苏州俊宇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smt料带端部处理装置及接料设备
CN107872949A (zh) * 2017-12-21 2018-04-03 九江嘉远科技有限公司 微型元件喂料器
CN110198626A (zh) * 2018-02-26 2019-09-03 Juki株式会社 电子部件供给装置及电子部件安装装置
CN109565951B (zh) * 2016-08-08 2020-09-15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元件供应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987883B1 (ko) * 2010-03-30 2010-10-13 에스티에스 주식회사 캐리어 테이프 공급용 커버 테이프 분리장치
JP5650428B2 (ja) * 2010-04-01 2015-01-07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インスツルメンツ 電子部品供給装置
JP6114509B2 (ja) * 2012-06-28 2017-04-12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部品供給装置及び部品実装装置
JP2014041858A (ja) * 2012-08-21 2014-03-06 Panasonic Corp テープフィーダ
JP6002937B2 (ja) 2012-11-28 2016-10-0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テープフィーダ
CN104602506B (zh) * 2014-12-12 2017-06-13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物料射出机构
JP6561113B2 (ja) * 2015-03-09 2019-08-14 株式会社Fuji フィーダ
JP6836661B2 (ja) * 2017-10-31 2021-03-03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部品供給装置および部品実装装置
US11737252B2 (en) * 2018-09-26 2023-08-22 Fuji Corporation Tape-feeder setting work apparatus
WO2024095837A1 (ja) * 2022-10-31 2024-05-1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部品供給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77893A (ja) * 1998-09-03 2000-03-14 Yamaha Motor Co Ltd 表面実装機
WO2001033930A1 (fr) * 1999-11-05 2001-05-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ocede et dispositif d'alimentation et de montage de pieces, et utilisation dudit procede et dudit dispositif
JP2001196789A (ja) * 2000-01-11 2001-07-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子部品供給装置
SE521891C2 (sv) * 2001-09-07 2003-12-16 Mydata Automation Ab Förfarande och medel för exponering av elektriska komponenter i en komponentbärartejp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58342A (zh) * 2011-08-26 2013-03-06 Juki株式会社 电子部件自动供给装置以及电子部件安装装置
CN102958342B (zh) * 2011-08-26 2017-07-04 Juki株式会社 电子部件自动供给装置以及电子部件安装装置
CN103766018B (zh) * 2011-10-24 2016-06-08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带式供料器
CN103766018A (zh) * 2011-10-24 2014-04-30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带式供料器
CN103068216B (zh) * 2011-10-24 2016-12-07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带式供料器
CN104025730A (zh) * 2011-10-28 2014-09-03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带式供料器
CN103588005A (zh) * 2012-08-17 2014-02-19 索尼公司 排出机构、替代路径构件、部件供应机构及基板制造方法
CN102942076A (zh) * 2012-11-16 2013-02-27 昆山市力格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料带输送机构
CN109565951B (zh) * 2016-08-08 2020-09-15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元件供应装置
US11051440B2 (en) 2016-08-08 2021-06-29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Component supply device
CN106394972A (zh) * 2016-12-01 2017-02-15 深圳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智能供料器
CN107683082A (zh) * 2017-11-06 2018-02-09 苏州俊宇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smt料带端部处理装置及接料设备
CN107683082B (zh) * 2017-11-06 2024-05-07 苏州俊宇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smt料带端部处理装置及接料设备
CN107872949A (zh) * 2017-12-21 2018-04-03 九江嘉远科技有限公司 微型元件喂料器
CN110198626A (zh) * 2018-02-26 2019-09-03 Juki株式会社 电子部件供给装置及电子部件安装装置
CN110198626B (zh) * 2018-02-26 2022-03-29 Juki株式会社 电子部件供给装置及电子部件安装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08078647A1 (ja) 2010-04-22
CN101569251B (zh) 2012-05-30
WO2008078647A1 (ja) 2008-07-03
JP4969584B2 (ja) 2012-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69251B (zh) 带式送料器以及配件保持带设置方法
EP3393224B1 (en) Tape feeder
CN101554101B (zh) 元件供给装置以及表面安装机
CN107006140B (zh) 带式供料器以及元件安装机
US10555449B2 (en) Apparatus for automatically supplying carrier tape comprising device for automatically exposing parts
CN101803491B (zh) 带式馈送器
CN101850663A (zh) 带盒
KR880005531A (ko) 시이트 분리 공급장치
CN103847226A (zh) 打印机
US20190200492A1 (en) Tape feeder
US20060104698A1 (en) Printer and control method for operating a printer
EP3002238B1 (en) Sheet feeder and method for the same
US20040195755A1 (en) Sheet feeder avoiding sheet sag
JP6735633B2 (ja) テープサプライヤ
JP7145191B2 (ja) テープフィーダ
CN214217415U (zh) 一种用于贴片机上的物料剥离供料器
CN102029808B (zh) 印刷装置以及输送带
JP7420970B2 (ja) テープフィーダ
JP7232952B2 (ja) テープフィーダ
JPH0810580Y2 (ja) 自動原稿送り装置における原稿ストッパ
JP2020082470A (ja) ケーブルストッパ構造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0158306B1 (ko) 프린터의 용지자동급지장치
JPH0225789Y2 (zh)
CN109493432A (zh) 出票机及其出票方法
KR101401908B1 (ko) 카드 디스펜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Aichi

Patentee after: Fuji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Aichi

Patentee before: Fuji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