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47314A - 焦点调节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焦点调节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47314A
CN101547314A CNA2009101352149A CN200910135214A CN101547314A CN 101547314 A CN101547314 A CN 101547314A CN A2009101352149 A CNA2009101352149 A CN A2009101352149A CN 200910135214 A CN200910135214 A CN 200910135214A CN 101547314 A CN101547314 A CN 1015473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cus
facial
optical system
focusing
focus det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91013521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47314B (zh
Inventor
平井信也
寺山公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5473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473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473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4731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32Means for focusing
    • G03B13/34Power focusing
    • G03B13/36Autofocus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1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ased on recognised objects
    • H04N23/611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ased on recognised objects where the recognised objects include parts of the human bod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Automatic Focus Adjustment (AREA)
  • Focusing (AREA)
  • Indication In Cameras, And Counting Of Exposur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焦点调节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该设备包括:面部检测单元,用于使用从对拍摄光学系统所捕获的被摄体图像进行光电转换的图像传感器获得的图像信号,检测至少被摄体面部存在的位置;焦点检测单元,用于在估计与由所述面部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所述被摄体面部相对应的身体存在的焦点检测区域中检测所述拍摄光学系统的多个对焦位置;以及控制单元,用于基于在所述焦点检测区域中获得的至少一个对焦位置,控制所述拍摄光学系统的移动,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以便将所述拍摄光学系统移动到由所述焦点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所述多个对焦位置中与最远距离相对应的对焦位置。

Description

焦点调节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7年5月10日、申请号为200710102052.X、发明名称为“焦点调节方法、焦点调节设备及其控制方法”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的来说涉及一种焦点调节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尤其涉及一种使用面部检测信息进行自动调焦的技术。
背景技术
传统上,当利用将焦点检测区域固定在画面中央的自动调焦照相机拍摄被摄体图像时,必须将被摄体图像放置在中央,进行焦点锁定,然后进行拍摄构图。
因此,已经开发了如下方法:在画面内设置多个焦点检测区域,其目的是不改变拍摄构图,即不使用焦点锁定,也可以进行自动调焦。该技术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用户从多个检测区域中选择一个期望的焦点检测区域,另一种方法是根据多个焦点检测区域的焦点检测结果估计主被摄体并确定将使用的焦距。在这两者方法中,后一种方法更方便,因为用户可以进行拍摄而不用担心选择焦点检测区域。然而,该方法存在自动选择的焦点检测区域不一定检测到用户希望拍摄的被摄体的焦点的问题。
解决该问题的一个方法是一种摄像设备,该摄像设备为了通过限定为人来提高上述估计的精度而构成为检测图像数据中人脸,设置焦点检测区域以包括所检测到的脸,并相应地调节焦点(参见日本特开2003-107335号公报)。日本特开2003-107335号公报描述了一种摄像设备,该摄像设备为了通过限定为被摄体的面部来提高上述估计的精度而构成为检测图像数据中被摄体的面部,设置焦点检测区域以包括所检测到的面部,并相应地调节焦点。在日本特开2003-107335号公报中,使用所检测到的面部进行调焦动作,从而降低了错误聚焦于其它被摄体上的可能性。
然而,利用日本特开2003-107335号公报,在面部对比度低和不能获得充分的焦点检测数据的情况下,即使可以检测到面部,有时也不能调节焦点。同样,如果焦点检测区域中不同距离处的花瓶等被摄体比面部更靠近摄像设备,则即使可以检测到面部,也不能调节焦点。
发明内容
因此,考虑到上述问题做出了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使得可以以传统技术不可能的突破性方式聚焦于用户预期的被摄体上。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实现该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一种焦点调节设备包括:面部位置检测单元,用于使用从对拍摄光学系统所捕获的被摄体图像进行光电转换的图像传感器获得的图像信号,检测画面内至少人脸存在的位置;焦点控制单元,用于通过参考在焦点检测区域中获得的被摄体图像的对焦位置,控制所述拍摄光学系统,其中所述焦点检测区域用于检测位于所述画面内的所述被摄体图像的聚焦状态;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焦点控制单元至少参考在所述人脸存在的第一焦点检测区域中获得的对焦位置或者在从所述人脸的位置判断估计所述人的身体存在的第二焦点检测区域中获得的对焦位置;以及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在所述第一焦点检测区域中可聚焦于所述人脸上的可靠性,所述控制单元基于所述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控制所述焦点控制单元参考在所述第一焦点检测区域中获得的对焦位置或者参考在所述第二焦点检测区域中获得的对焦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一种焦点调节设备包括:面部位置检测单元,用于使用从对拍摄光学系统所捕获的被摄体图像进行光电转换的图像传感器获得的图像信号,检测画面内至少人脸存在的位置;焦点控制单元,用于通过参考在焦点检测区域中获得的被摄体图像的对焦位置,控制所述拍摄光学系统,其中所述焦点检测区域用于检测位于所述画面内的所述被摄体图像的聚焦状态;以及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焦点控制单元至少参考在所述人脸存在的第一焦点检测区域中获得的对焦位置或者在从所述人脸的位置判断估计所述人的身体存在的第二焦点检测区域中获得的对焦位置,如果所述第一焦点检测区域中的对焦位置与所述第二焦点检测区域中的对焦位置之差等于或小于预定值,则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焦点控制单元参考在所述第一焦点检测区域中获得的对焦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一种焦点调节设备包括:面部位置检测单元,用于使用从对拍摄光学系统所捕获的被摄体图像进行光电转换的图像传感器获得的图像信号,检测画面内至少人脸存在的位置;焦点控制单元,用于通过参考在焦点检测区域中获得的被摄体图像的对焦位置,控制所述拍摄光学系统,其中所述焦点检测区域用于检测位于所述画面内的所述被摄体图像的聚焦状态;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焦点控制单元至少参考在所述人脸存在的第一焦点检测区域中获得的对焦位置或者在从所述人脸的位置判断估计所述人的身体存在的第二焦点检测区域中获得的对焦位置;以及显示单元,用于显示从所述图像传感器获得的图像,如果所述焦点控制单元通过参考所述第一焦点检测区域或者所述第二焦点检测区域中的对焦位置控制所述拍摄光学系统,则所述焦点控制单元聚焦于由所述面部位置检测单元检测到的面部位置并进行显示。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一种焦点调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面部位置检测步骤,用于使用从对拍摄光学系统所捕获的被摄体图像进行光电转换的图像传感器获得的图像信号,检测画面内至少人脸存在的位置;焦点控制步骤,用于通过参考在焦点检测区域中获得的被摄体图像的对焦位置,控制所述拍摄光学系统,其中所述焦点检测区域用于检测位于所述画面内的所述被摄体图像的聚焦状态;控制步骤,用于进行控制,以便在所述焦点控制步骤中至少参考在所述人脸存在的第一焦点检测区域中获得的对焦位置或者在从所述人脸的位置判断估计所述人的身体存在的第二焦点检测区域中获得的对焦位置;以及判断步骤,用于判断在所述第一焦点检测区域中可聚焦于所述人脸上的可靠性,所述控制步骤基于所述判断步骤的判断结果进行控制,以便所述焦点控制步骤参考在所述第一焦点检测区域中获得的对焦位置或者参考在所述第二焦点检测区域中获得的对焦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一种焦点调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面部位置检测步骤,用于使用从对拍摄光学系统所捕获的被摄体图像进行光电转换的图像传感器获得的图像信号,检测画面内至少人脸存在的位置;焦点控制步骤,用于通过参考在焦点检测区域中获得的被摄体图像的对焦位置,控制所述拍摄光学系统,其中所述焦点检测区域用于检测位于所述画面内的所述被摄体图像的聚焦状态;以及控制步骤,用于进行控制,以便在所述焦点控制步骤中至少参考在所述人脸存在的第一焦点检测区域中获得的对焦位置或者在从所述人脸的位置判断估计所述人的身体存在的第二焦点检测区域中获得的对焦位置,如果所述第一焦点检测区域中的对焦位置与所述第二焦点检测区域中的对焦位置之差等于或小于预定值,则所述控制步骤控制所述焦点控制步骤参考在所述第一焦点检测区域中获得的对焦位置。
根据本方面的第六发明,一种焦点调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面部位置检测步骤,用于使用从对拍摄光学系统所捕获的被摄体图像进行光电转换的图像传感器获得的图像信号,检测画面内至少人脸存在的位置;焦点控制步骤,用于通过参考在焦点检测区域中获得的被摄体图像的对焦位置,控制所述拍摄光学系统,其中所述焦点检测区域用于检测位于所述画面内的所述被摄体图像的聚焦状态;控制步骤,用于进行控制,以便在所述焦点控制步骤中至少参考在所述人脸存在的第一焦点检测区域中获得的对焦位置或者在从所述人脸的位置判断估计所述人的身体存在的第二焦点检测区域中获得的对焦位置;以及显示步骤,用于显示从所述图像传感器获得的图像,如果所述焦点控制步骤通过参考所述第一焦点检测区域或者所述第二焦点检测区域中的对焦位置控制所述拍摄光学系统,则在所述焦点控制步骤中聚焦于在所述面部位置检测步骤中检测到的面部位置并进行显示。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一种焦点调节设备包括:面部检测单元,用于使用从对拍摄光学系统所捕获的被摄体图像进行光电转换的图像传感器获得的图像信号,检测至少被摄体面部存在的位置;焦点检测单元,用于在估计与由所述面部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所述被摄体面部相对应的身体存在的焦点检测区域中检测所述拍摄光学系统的多个对焦位置;以及控制单元,用于基于在所述焦点检测区域中获得的至少一个对焦位置,控制所述拍摄光学系统的移动,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以便将所述拍摄光学系统移动到由所述焦点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所述多个对焦位置中与最远距离相对应的对焦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一种焦点调节设备包括:面部检测单元,用于使用通过对拍摄光学系统所捕获的被摄体图像进行光电转换而获得的图像信号,检测被摄体的面部信息;估计单元,用于从所述面部检测单元所检测到的所述面部信息,估计被摄体距离;焦点检测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图像信号,检测所述拍摄光学系统的对焦位置;以及控制单元,用于进行控制以便将所述拍摄光学系统移动到所检测到的对焦位置,如果检测到多个对焦位置,则所述控制单元基于所估计的被摄体距离,从所述多个对焦位置中选择将把所述拍摄光学系统移动到的对焦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一种焦点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面部检测步骤,用于使用通过对拍摄光学系统所捕获的被摄体图像进行光电转换而获得的图像信号,检测至少被摄体面部存在的位置;焦点检测步骤,用于在估计与所述面部检测步骤中所检测到的所述被摄体面部相对应的身体存在的焦点检测区域中,检测所述拍摄光学系统的多个对焦位置;以及控制步骤,用于基于在所述焦点检测区域中获得的至少一个对焦位置,控制所述拍摄光学系统的移动,所述控制步骤进行控制,以便将所述拍摄光学系统移动到在所述焦点检测步骤中所检测到的所述多个对焦位置中与最远距离相对应的对焦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一种焦点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面部检测步骤,用于使用通过对拍摄光学系统所捕获的被摄体图像进行光电转换而获得的图像信号,检测被摄体的面部信息;估计步骤,用于从在所述面部检测步骤中所检测到的所述面部信息,估计被摄体距离;焦点检测步骤,用于基于所述图像信号,检测所述拍摄光学系统的对焦位置;以及控制步骤,用于进行控制,以便将所述拍摄光学系统移动到所检测到的对焦位置,如果检测到多个对焦位置,则所述控制单元基于所估计的被摄体距离,从所述多个对焦位置中选择将把所述拍摄光学图像移动到的对焦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一种焦点调节设备包括:面部位置检测单元,用于使用从对拍摄光学系统所捕获的被摄体图像进行光电转换的图像传感器获得的图像信号,检测画面内至少人的脸存在的位置;焦点检测单元,用于在由所述面部位置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所述人的脸存在的第一焦点检测区域和估计与由所述面部位置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所述人的脸相对应的所述人的身体存在的第二焦点检测区域中的至少一个中,检测所述拍摄光学系统的对焦位置;以及控制单元,用于基于从所述第一焦点检测区域和所述第二焦点检测区域获得的至少一个对焦位置,控制所述拍摄光学系统的移动,其中,第二焦点检测区域大于所述第一焦点检测区域。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典型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数字照相机的结构的框图。
图2A和2B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数字照相机的全部操作的流程图。
图3是详细示出图2A和2B中的测光和焦点检测程序的流程图。
图4是示出焦点检测框的例子的图。
图5是示出调焦镜头位置与AF(auto focus,自动调焦)评价值信号之间的关系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6是用于解释AF评价值信号的可靠性判断的概念的图。
图7是示出第一实施例中的AF过程的流程图。
图8是用于说明与确认向最大焦距的单调减少有关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9是用于说明与确认向最小焦距的单调减少有关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第二实施例的摄像设备的结构的框图。
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例的摄像设备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12是图11中的AF操作的子程序的流程图。
图13A~13C是示出面部检测位置和AF位置的例子的图。
图14是图11中的拍摄操作的子程序的流程图。
图15是示出当在单个焦点检测区域中检测到多个调焦镜头对焦位置时的评价值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例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使用面部检测功能进行自动调焦的摄像设备100的结构的框图。在本实施例中,使用数字照相机作为说明的例子。
图1中,附图标记101是用于捕获下面所述的图像传感器103上的被摄体图像的物镜组(object lens group),附图标记102是设置有光圈(aperture stop)设备和快门设备的光量调节设备。附图标记103是用于将物镜组101所捕获的被摄体图像转换成电信号的CDD、CMOS或其它类型的图像传感器。附图标记104是用于对图像传感器103的模拟信号输出进行箝位(clamping)和增益(gaining)等处理的模拟信号处理电路。附图标记105是用于将模拟信号处理电路104的输出转换成数字信号的模拟/数字(以下称为“A/D”)转换器。从A/D转换器105输出的数据通过下面所述的数字信号处理电路107和存储器控制电路106,或直接通过存储器控制电路106,并被写到存储器108。
附图标记107是对来自A/D转换器105或存储器控制电路106的数据进行像素插值和色彩转换等处理的数字信号处理电路。数字信号处理电路107使用来自A/D转换器105的数据,以计算亮度值或表示被摄体的聚焦状态的值、以及调节白平衡。
系统控制电路112基于数字信号处理电路107的计算结果,对曝光控制电路113和焦点控制电路114执行控制。具体地,系统控制电路112使用通过物镜组101的被摄体图像,进行焦点控制处理、曝光控制处理和光调节处理。系统控制电路112具有用于控制显示设备110的显示的显示控制电路117。
存储器控制电路106控制模拟信号处理电路104、A/D转换器105、数字信号处理电路107、存储器108以及数字/模拟(以下称为“D/A”)转换器109。经过了A/D转换器105中的A/D转换的数据通过数字信号处理电路107和存储器控制电路106,或者经过了A/D转换器105中的A/D转换的数据直接通过存储器控制电路106,并被写到存储器108。
将显示到显示设备110的数据写到存储器108,并且经由D/A转换器109将写到存储器108的数据显示在下面所述的显示设备110上。存储器108存储所捕获的静止图像或运动图像。存储器108还可以用作系统控制电路112的工作区。
附图标记110是由用于显示从通过拍摄所获得的图像数据生成的图像的液晶监视器构成的显示设备,如果依次显示使用图像传感器103获得的被摄体图像,则显示设备110用作电子取景器。显示设备110可以根据系统控制电路112的命令,任意打开和关闭显示,与打开显示时相比,关闭显示时摄像设备100的功耗降低。显示设备110根据系统控制电路112的命令,使用字符、图像等显示摄像设备100的工作状态、消息等。
附图标记111是用于与存储卡、硬盘和其它外部存储介质以及计算机和打印机等外围装置交换图像数据和关于图像数据的管理信息的接口。如果接口111符合PCMCIA卡、CF(CompactFlashTM,压缩闪存)卡等标准而构成,则接口111可以直接连接到各种类型的通信卡。这种通信卡包括LAN卡、调制解调器卡、USB卡、IEEE1394卡、P1284卡、SCSI卡、PHS和其它通信卡等。
附图标记116是检测摄像设备100的方位并将检测结果输出给系统控制电路112的方位检测电路。
系统控制电路112控制摄像设备100的全部操作。系统控制电路112内的存储器(未示出)存储用于系统控制电路112的操作的常量、变量、程序等。
曝光控制电路113驱动光量控制设备102的光圈设备和快门设备。焦点控制电路114驱动物镜组101中的调焦镜头和变焦镜头。
通过系统控制电路112和焦点控制电路114控制自动调焦操作。首先,通过面部检测电路120检测面部位置。面部检测电路120预先注册人脸的特征数据,并通过与该特征数据进行比较来识别图像数据中的人脸。在本实施例中,面部检测电路120在来自A/D转换器105的数据或写到存储器108的数据中,通过检测作为特征数据注册的眼睛和嘴等的面部特征部分来检测人脸。在这种情况下,获得面部位置和大小信息。
接着,通过焦点检测框设置部121如下所述来设置焦点检测框,并且通过焦点控制电路114驱动物镜组101中的调焦镜头。在移动调焦镜头的同时,AF评价值计算部122使用在多个焦点检测区域中的每个焦点检测区域中捕获的图像信号,计算与图像对比度相对应的信号。接着,对焦位置确定部123确定对焦位置,控制调焦镜头并将调焦镜头驱动至该位置,并通过对焦框显示部124显示对焦框。当操作在半按下释放按钮时打开的开关SW1(131)时,进行调焦操作,当操作在完全按下释放按钮时打开的开关SW2(132)时,捕获并存储图像。
如下进行AF评价值的计算。将水平带通滤波器应用于焦点检测框内的图像数据中的每一行。接着,对于每一行,选择具有最大绝对值的带通输出信号。对所选择的信号进行垂直积分。通过该处理,检测到最大水平对比度,并且通过进行垂直积分,获得提高了S/N比(信噪比)的信号。该信号在对焦时具有最大值,并且随着图像变得散焦,该信号具有逐渐变小的值。因此,通过检测该信号的最大值位置并在该位置进行拍摄,可以获得对焦图像。
下面,参照图2A和2B中的流程图说明本实施例的摄像设备的主要操作。注意,将用于执行该处理的程序存储在系统控制电路112的存储器中,并且在系统控制电路112的控制下执行该程序。
图2A和2B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的摄像设备100的主要处理期间的操作的流程图。
例如,在更换电池后打开电源即开始该处理,在步骤S101,系统控制电路112初始化内部存储器中的各种标志和控制变量等。
在步骤S102,系统控制电路112使显示设备110中的图像显示的默认设置为关闭(off)。
在步骤S103,系统控制电路112检测是否选择了拍摄模式,在拍摄模式下,对通过摄像设备100拍摄和存储图像数据进行了设置。如果没有设置拍摄模式,则处理进入步骤S104。在步骤S104,系统控制电路112根据所选择的不同于拍摄模式的模式执行处理,并在完成该处理后返回到步骤S103。
如果在步骤S103中设置了拍摄模式,则系统控制电路112进入步骤S105,判断电源的剩余电量或工作情况对于摄像设备100的操作是否存在问题。如果判断出存在问题,则系统控制电路112进入步骤S107,使用显示设备110通过图像或声音显示指定警告,然后返回到步骤S103。
在步骤S105,如果判断出电源不存在问题,则系统控制电路112进入步骤S106。在步骤S106,系统控制电路112判断存储介质的工作情况对于摄像设备100的操作尤其是将数据记录到存储介质或从存储介质重放数据的操作是否存在问题。如果判断为存在问题,则系统控制电路112进入上述步骤S107,使用显示设备110通过图像或声音显示指定警告,然后返回到步骤S103。
如果在步骤S106中判断为不存在问题,则系统控制电路112进入步骤S108。在步骤S108,系统控制电路112使用显示设备110,通过图像或声音显示摄像设备100的设置的用户界面(以下称为“UI”)。注意,如果显示设备110的图像显示为打开(on),则可以使用显示设备110进行通过图像或声音的摄像设备100的各种设置的UI显示。从而由用户进行设置。
接着,在步骤S109,系统控制电路112将显示设备110的图像显示设置成打开。
此外,在步骤S110,系统控制电路112将摄像设备100设置成观察显示模式,使得顺序显示基于图像传感器103所获得的图像数据而生成的图像。在观察显示模式下,将顺序写到存储器108的数据顺序显示到显示设备110,因此,显示设备110用作电子取景器。
在步骤S114,系统控制电路112检查是否按下了快门开关SW1,如果没有按下,则返回到步骤S103,如果按下了快门开关SW1,则进入步骤S115。
在步骤S115,系统控制电路112使曝光控制电路113进行曝光控制,以使画面的亮度值正确。如果需要,可以根据此时的曝光控制的结果,使闪光灯设备(未示出)在拍摄期间进行闪光。此外,使焦点控制电路114进行焦点控制,以使人脸存在的区域处于对焦状态。
在步骤S116,系统控制电路112维持观察显示模式,直到操作了快门开关SW2为止。
接着,在步骤S117,如果检测到在没有按下快门开关SW2的情况下释放了快门开关SW1,则处理返回到步骤S103。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117中按下了快门开关SW2,则处理进入步骤S119。
在步骤S119,系统控制电路112进行用于将所捕获的图像数据写到存储器108的拍摄处理。曝光控制电路113根据步骤S115中的曝光控制结果,驱动光圈设备,并通过打开快门使图像传感器103曝光。需要时使闪光灯设备进行闪光,一旦经过了所设置的曝光时间,则关闭快门。通过A/D转换器105、数字信号处理电路107和存储器控制电路106,将从图像传感器103输出的电荷信号作为用于保存的图像数据写到存储器108。系统控制电路112进一步使用存储器控制电路106和数字信号处理电路107,来读取写到存储器108的用于保存的图像数据并执行垂直相加处理。依次使数字信号处理电路107进行色彩处理,生成用于显示的图像数据并将该图像数据再次写到存储器108。
在步骤S120,显示设备110使用在步骤S119中获得的用于显示的图像数据,显示所拍摄的图像。
在步骤S121,系统控制电路112读取写到存储器108的用于保存的图像数据,使存储器控制电路106以及如果需要的话还有数字信号处理电路107进行各种图像处理。然后,系统控制电路112进行图像压缩处理,并执行将压缩后的用于保存的图像数据写到存储介质的存储处理。
一旦完成了步骤S121中的存储处理,在步骤S122,系统控制电路112检查是否按下了快门开关SW2。如果快门开关SW2处于按下状态,则处理进入步骤S123,系统控制电路112判断存储在系统控制电路112的内部存储器或存储器108中的连拍标志的状态。如果连拍标志为打开(on),则系统控制电路112进入步骤S119以连续进行图像捕获,并捕获下一个图像。在步骤S123,如果连拍标志未打开,则系统控制电路112进入步骤S122,重复步骤S122和S123的处理,直到关闭了快门开关SW2为止。
在步骤S121的存储处理后,如果快门开关SW2为关闭,则处理从步骤S122进入步骤S124。在步骤S124,在进入步骤S125前,处理等待,直到经过了为所拍摄的图像设置的显示时间为止。
在步骤S125,系统控制电路112将显示设备110设置成观察显示模式,并进入步骤S126。因此,可以在确认显示设备110中所拍摄的图像后,为下一次拍摄设置观察显示模式。
在步骤S126,系统控制电路112检查快门开关SW1是否处于打开状态,如果是,则进入步骤S117并准备下一次图像捕获。在步骤S126,如果快门开关SW1为关闭,则在完成一系列图像捕获操作后,处理进入步骤S103。
接着,图3是详细示出图2B中的步骤S115的测光和焦点检测程序的流程图。
首先,当在图2A的步骤S114中打开快门开关SW1时,系统控制电路112在步骤S301使曝光控制电路113进行曝光控制,以使画面中的亮度值正确。
接着,在步骤S303,面部检测电路120进行人脸的检测。众所周知,作为用于检测面部的技术有许多方法。例如,存在以神经网络为一个典型例子的使用学习的方法。还有在图像数据中使用模板匹配识别眼睛、鼻子、嘴和面部轮廓等具有物理形状特征的部分的方法。除这些方法以外,还有检测肤色和眼睛形状等图像数据中的特征量并使用统计分析的方法。(例如,参见日本特开平H10-232934号公报或日本特开平2000-48184号公报等。)此外,还有如下方法:判断紧挨在之前的面部区域是否在检测到的区域附近,为了添加衣服的颜色而判断面部区域附近的颜色,或者对更靠近画面中央的位置设置更低的用于识别面部的阈值。还有如下方法:预先指定主被摄体存在的区域,存储直方图和色彩信息,并通过求相关值跟踪主被摄体。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用于检测一对眼睛、鼻子、嘴和面部轮廓并基于其相对位置确定人脸的方法,进行面部识别处理。而且,还可以从打开SW1之前开始周期性地检测人脸,并且一旦打开SW1就读取最新的面部检测结果。
接着,在步骤S305,焦点检测框设置部121在从所检测到的面部位置和面部大小估计的身体位置处设置焦点检测框。例如,在图4中,可将从面部检测电路获得的面部位置和大小原样用作面部位置的AF框。关于身体位置,假定面部下存在身体,可以紧挨在面部框下设置与面部框大小相同大小的框。而且,尽管身体通常位于面部位置以下,但是通过使用图1所示的方位检测电路116检测摄像设备的方位,判断相对于面部位置向下的方向。可选地,可以检测画面内的面部的倾斜,之后检测身体定位的方向。身体位置的焦点检测框被设置成不与面部的焦点检测框重叠。检测面部位置处的焦点失败的一个原因是亮度值差异低的肤色占据了面部位置的大部分区域,如下所述,这意味着不能获得具有高可靠性的AF评价值。如果将焦点检测框设置在避开了面部位置的躯体(身体)位置处,则尽管获得具有高可靠性的AF评价值取决于衣服的式样,但其可能性增大。同样,如果对身体位置不是设置一个而是设置多个焦点检测框,则可以提高获得成功检测到焦点的焦点检测框的可能性。
在步骤S307,AF评价值计算部122检测焦点检测框的焦点。
接着,在步骤S309,对焦位置确定部123判断在面部位置框内是否成功检测到焦点,如果检测到了,则焦点控制电路114在步骤S311中通过参考面部位置处的对焦位置,驱动调焦镜头。如果未成功检测到焦点,则焦点控制电路114在步骤S313通过参考身体位置框的对焦位置,驱动调焦镜头。如果即使在身体位置处也未成功检测到焦点,则将调焦镜头驱动到默认位置。如果在面部位置的框和身体位置的框处都成功检测到了焦点,则可以考虑到两个对焦位置来驱动调焦镜头。注意,例如,可以通过判断焦点检测期间AF评价值的最小值和最大值之差是否等于或大于指定值,来判断是否可以检测到焦点。下面对此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而且,如果在画面内检测到多个面部,则对每个面部和身体进行焦点检测。
在驱动调焦镜头后,在步骤S315,对焦框显示部124如图4所示在面部检测位置上显示对焦显示框。在装备有面部检测功能的照相机的情况下,如果成功检测到面部且判断出可以聚焦于人上,则与通过距离(到身体等)实际测量的位置上的对焦显示相比,面部位置上的对焦显示使用户更容易获知聚焦于人上。为了使用户清楚聚焦于人的身体上,还可以将不同于面部位置的焦点检测框的显示显示到人的身体的一部分。
接着,在步骤S317,聚焦于被摄体上,系统控制电路112再次使曝光控制电路113进行曝光控制,以使画面的亮度值正确。然后,系统控制电路112返回到图2A和2B中的主程序。
接着,说明用于在图3的步骤S309中判断是否成功检测到焦点的方法。
在图3的步骤S307中,系统控制电路112为了检测对焦位置而进行扫描AF(auto focus,自动调焦)处理。使用图5给出扫描AF处理的概要。通过获得由图像传感器103所生成的图像信号输出的高频分量最高的调焦镜头的位置,进行扫描AF。系统控制电路112将调焦镜头从相当于最大焦距的位置(图5中的“A”)移动到相当于各拍摄模式下所设置的最小焦距的位置(图5中的“B”)。在驱动调焦镜头的同时,获得来自AF评价值计算部122的输出(AF评价值信号),从一旦完成了调焦镜头的驱动而获得的AF评价值信号中获得AF评价值信号最高的位置(图5中的“C”),并将调焦镜头驱动到该位置。
为了加速扫描AF处理,不在调焦镜头的所有停止位置处执行获得AF评价值计算部122的输出,而仅在指定步骤执行该获得。在这种情况下,在图5所示的点a1、a2和a3处获得AF评价值信号。在这种情况下,基于AF评价值信号最高的点和该点前后的点通过计算获得对焦位置C。而且,以下将在每一指定步骤获得AF评价值信号的调焦镜头位置称为“扫描点”,在本实施例中,最大焦距处的扫描点为0,最小焦距处的扫描点为N。
在本实施例中,在进行插值和获得AF评价值信号最高的点(图5中的C)之前,评价AF评价值信号的可靠性。如果可靠性充分,则获得AF评价值信号最高的点,并判断对焦检测成功。
作为评价AF评价值信号的可靠性的结果,如果可靠性低,则不进行用以获得AF评价值信号最高的点的处理,并判断对焦检测未成功。
接着,详细说明用于判断扫描AF处理中的AF评价值信号的可靠性的方法。
除最大焦距和最小焦距矛盾的特殊情况以外,AF评价值信号具有如图6所示的山形,其中水平轴为距离,垂直轴为AF评价值。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到AF评价值信号的最小值和最大值之差、以等于或大于某一固定值的斜率倾斜的部分的长度以及倾斜部分的斜率,通过判断AF评价值信号是否具有山形来判断AF评价值信号的可靠性。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获得从山顶(点P1)下斜得到的点P2和点P3,点P2和点P3之间的宽度是山的宽度L,点P1和点P2处的AF评价值之差SL1与点P1和点P3处的AF评价值之差SL2的和(即SL1+SL2)是山的高度SL。
以下,参照图6给出根据图7~9中的流程图判断AF评价值信号的可靠性的具体操作的说明。
首先,在步骤S701,获得从AF评价值计算部122输出的AF评价值的最大值max和最小值min以及给出该最大值的扫描点io。在步骤S702,将表示AF评价值的山的宽度的变量L和表示该山的高度的变量SL均初始化成0。
接着,检查给出最大值的扫描点io是否处于相当于最大焦距的位置处,或者换句话说,检查是否io=0,如果该扫描点io处于相当于最大焦距的位置处(步骤S703中为“是”),则跳过步骤S704,处理进入步骤S705。另一方面,如果该扫描点io不在相当于最大焦距的位置处(步骤S703中为“否”),则处理进入步骤S704,检查向相当于最大焦距的调焦镜头位置的单调减少。
现参照图8中的流程图说明步骤S704中用于检查向相当于最大焦距的调焦镜头位置的单调减少的处理。
首先,在步骤S801,将计数器变量i初始化成io。然后,将AF评价值的值d[i]与从i向最大焦距更近一个扫描点的扫描点i-1处的AF评价值的值d[i-1]进行比较(指定步骤)。如果d[i]大于d[i-1](步骤S802中为“是”),则判断为发生向最大焦距的单调减少,处理进入步骤S803,根据下面的公式更新表示AF评价值的山的宽度的变量L和表示该山的高度的变量SL。
L=L+1
SL=SL+(d[i]-d[i-1])
然后,在步骤S802,如果d[i]>d[i-1]不为真,则判断为没有发生向最大焦距的单调减少,用于检查向最大焦距的单调减少的处理完成,并且处理进入步骤S705。
在步骤S803中的处理之后,处理进入步骤S804,在步骤S804,i=i-1,将用于检测的点向最大焦距移动一个扫描点。
在步骤S805和S806,将L和SL与可认为是山的关于该山的宽度的阈值Lo和关于该山的高度的阈值SLo进行比较,并判断它们是否等于或大于阈值。如果它们均等于或大于阈值,则已经满足了以下所述的在图7的步骤S708和S709中进行的用于判断AF评价值的可靠性的处理的条件,因此不进行用于检查向最大焦距的单调减少的处理,并且处理进入步骤S705。
在步骤S805或S806中为“否”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807,检查计数器i是否达到了相当于最大焦距的值(=0)。如果计数器i的值不为0,则处理返回到步骤S802,并重复以上处理。如果计数器i的值为0,或者换句话说,如果扫描点达到了最大焦距的位置,则用于检查向最大焦距的单调减少的处理完成,并且处理进入步骤S705。
因此,从i=io开始检查向最大焦距的单调减少。
如果在步骤S704中用于检查向最大焦距的单调减少的处理完成,则接着检查给出最大值max的扫描点io是否处于相当于用于进行扫描AF的最小焦距(N)的位置处,如果该扫描点io处于相当于最小焦距的位置处(步骤S705中为“是”),则跳过步骤S706,处理进入步骤S707。另一方面,如果该扫描点io不在相当于最小焦距的位置处(步骤S705中为“否”),则处理进入步骤S706,检查向相当于最小焦距的调焦镜头位置的单调减少。
现参照图9中的流程图说明步骤S706中用于检查向相当于最小焦距的调焦镜头位置的单调减少的处理。
首先,在步骤S901,将计数器变量i初始化成io。然后,将扫描点i处的AF评价值的值d[i]与从i向最小焦距更近一个扫描点的扫描点i+1处的AF评价值的值d[i+1]进行比较。如果d[i]大于d[i+1](步骤S902中为“是”),则判断为发生向最小焦距的单调减少,处理进入步骤S903,根据下面的公式更新表示AF评价值的山的宽度的变量L和表示该山的高度的变量SL。
L=L+1
SL=SL+(d[i]-d[i+1])
然后,在步骤S902,如果d[i]>d[i+1]不为真,则判断为没有发生向最小焦距的单调减少,用于检查向最小焦距的单调减少的处理完成,并且处理进入步骤S707。
在步骤S903中的处理之后,处理进入步骤S904,在步骤S904,i=i+1,将用于检测的点向最小焦距移动一个扫描点。
在步骤S905和S906,将L和SL与可认为是山的关于该山的宽度的阈值Lo和关于该山的高度的阈值SLo进行比较,并判断它们是否等于或大于阈值。如果它们均等于或大于阈值,则已经满足了以下所述的在图7的步骤S708和S709中进行的用于判断AF评价值的可靠性的处理的条件,因此不进行用于检查向最小焦距的单调减少的处理,并且处理进入步骤S707。
在步骤S905或S906中为“否”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907,检查计数器i是否达到了相当于最小焦距的值(=N)。如果计数器i的值不为N,则处理返回到步骤S902,并重复以上处理。如果计数器i的值为N,或者换句话说,如果扫描点达到了最小焦距的位置,则用于检查向最小焦距的单调减少的处理完成,并且处理进入步骤S707。
因此,从i=io开始检查向最小焦距的单调减少。
如果完成了向最大焦距和最小焦距的单调减少的检查,则将用于判断AF评价值的可靠性的所有系数与它们各自的阈值进行比较,如果满足所有条件,则判断为AF评价值是可靠的。
在步骤S707,将AF评价值的最大值max和最小值min之差与阈值进行比较,如果该差小于阈值,则判断为缺乏可靠性,并且处理进入步骤S711。注意,将该阈值设置得较低,以便仅在对比度确实低的情况下检测才会成功。如果步骤S707中的回答为“是”,则在步骤S708,将以等于或大于某一固定值的斜率倾斜的部分的长度L与阈值Lo进行比较,如果长度L小于阈值Lo,则判断为缺乏可靠性,并且处理进入步骤S711。如果步骤S708中的回答为“是”,则在步骤S709,将高度SL与SLo进行比较,如果SL小于指定值,则判断为缺乏可靠性,并且处理进入步骤S711。
如果满足所有三个上述条件,则判断为AF评价值是可靠的,并且处理进入步骤S710,从AF评价值计算部122计算出的AF评价值获得用于驱动调焦镜头的位置。通过插值等获得离散计算出的AF评价值最高的位置来计算用于驱动调焦镜头的位置。
如果判断出AF评价值不可靠且处理进入步骤S711,则判断为未成功检测到焦点。
如上所述,根据上面的实施例,即使在面部的对比度低且不能检测到焦点的情况下,或者即使在焦点检测区域中混合了面部和背景等距离不同的被摄体的情况下,也可以准确地聚焦于人上。
注意,在上面的实施例中,如果在面部位置处成功检测到焦点,则将调焦镜头驱动到面部位置的对焦位置。然而,存在面部位置处的焦点检测结果由于受背景对比度的影响而导致焦点过于向后的可能性。为此,仅当面部位置和身体位置处的对焦位置之差等于或小于指定值时,才可以判断面部位置处的焦点检测结果正确,并将调焦镜头驱动到面部位置的对焦位置,如果该差大于指定值,则可以将调焦镜头驱动到身体位置的对焦位置。
注意,如果没有成功检测到面部,则也可以例如通过在画面中央设置焦点检测框来进行焦点检测。
第二实施例
以下说明第二实施例。
数字照相机的简化结构
图10是示出使用面部检测功能进行调焦操作的数字照相机的简化结构的图。
数字照相机具有由光学系统1101和调焦镜头1102等构成的拍摄光学系统。通过图像传感器1103对拍摄光学系统所捕获的光(被摄体图像)进行光电转换。通过存储器控制器1106,将通过A/D转换器1105和设置有用于消除输出噪声的非线性放大电路和CDS电路的预处理电路1104数字化后的信号存储在存储器1107中。通过信号处理电路1108将该信号转换成图像,并将其存储在存储介质1109上。注意,1110是用于在捕获图像时显示所捕获的画面和AF框(该框示出与图像传感器上的焦点检测区域相对应的区域)以及用于显示图像和照相机状态信息的操作显示部。通过系统控制部1113对这些显示进行总体显示控制。1111是用于给出拍摄待机操作命令的开关(以下称为“SW1”),1112是用于在操作SW1后给出拍摄命令的拍摄开关(以下称为“SW2”)。
通过系统控制部1113控制调焦操作。首先,面部检测部1115检测包括面部位置的面部信息。关于检测面部的方法,可以使用公知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获得面部位置和大小信息。接着,如下所述,通过AF框设置部1116设置AF框(图像传感器中的焦点检测区域),并且通过调焦镜头驱动电路1114移动调焦镜头1102。在移动调焦镜头的同时,在AF评价值计算部1117中使用在多个调焦镜头位置处所捕获的捕获图像信号来计算与该捕获图像信号(表示聚焦状态的信号等)的对比度相对应的信号。接着,对焦位置确定部1118确定对焦位置,控制调焦镜头,并将调焦镜头驱动到该位置,通过对焦框显示部1119将对焦框显示到操作显示部1110。注意,通过操作SW1进行AF和其它拍摄待机操作,SW2的操作使得进行图像的拍摄和存储。
如下进行AF评价值的计算。将水平带通滤波器应用于焦点检测区域内的图像数据中的每一行。接着,对于每一行,选择具有最大绝对值的带通输出信号。对所选择的信号进行垂直积分。利用以上结构,检测水平方向上的最大对比度,并且垂直积分该对比度获得提高了S/N比的信号。该信号在对焦状态下具有最大值,并且该值在散焦状态下减小。因此,通过检测该信号处于其最大值的调焦镜头位置并在该位置进行拍摄,可以获得对焦图像。
数字照相机的操作处理
以下参照图11中的流程图给出数字照相机的操作的详细说明。
首先,在步骤S1201,检测用于向系统(未示出)提供电源的主开关的状态,如果主开关打开,则处理进入步骤S1202。在步骤S1202,检查存储介质1109的剩余容量,如果该剩余容量为0(零),则处理进入步骤S1203,如果不为0,则处理进入步骤S1204。在步骤S1203,提供存储介质1109的剩余容量为0的警告,并且处理返回到步骤S1201。可以将警告显示到操作显示部1110,也可以通过来自音频输出部(未示出)的警告声音进行警告,或者通过这两者进行警告。
在步骤S1204,检查开关SW1的状态,如果开关SW1打开,则处理进入步骤S1206,如果开关SW1未打开,则处理进入步骤S1205。在步骤S1205,检查主开关(未示出)的状态,如果主开关打开,则处理进入步骤S1204,如果主开关未打开,则处理进入步骤S1201。在步骤S1206,进行AE处理,在步骤S1207,根据以下所述的图12中的流程图进行AF操作。在步骤S1208,检查SW2的状态,如果SW2打开,则处理进入步骤S1210,如果SW2未打开,则处理进入步骤S1209。在步骤S1209,检查SW1的状态,如果SW1打开,则处理返回到步骤S1208,如果SW1未打开,则处理进入步骤S1204。在步骤S1210,根据以下所述的图14中的流程图进行拍摄操作。在步骤S1211,检查存储介质1109的剩余容量,如果剩余容量为0(零),则处理进入步骤S1203,如果剩余容量不为0,则处理进入步骤S1212。在步骤S1212,检查SW2的状态,如果SW2未打开,则处理进入步骤S1209。
仅检测到一个面部时的AF操作
以下参照图12中的流程图说明图11的流程图的步骤S1207中的AF操作子程序。
在步骤S1301,通过面部检测部1115进行面部检测。在步骤S1302,通过所检测到的面部大小确定AF框的大小,并且在所检测到的面部位置和沿预测该面部位置所对应的身体存在的垂直线方向的拍摄画面中的可能范围内,设置多个AF框。
例如,如图13A所示,关于面部位置,在面部检测部1115所获得的面部位置处以该面部的大小设置AF框。此外,沿从预测身体定位的面部位置开始的垂直线方向,将与对面部位置设置的AF框相同大小的多个AF框排成一列,并且如果可能,设置下至该面部的被摄体的胸部和腹部位置的多个AF框。
此时,根据所检测到的面部的位置和大小,不可能沿预测拍摄画面内的面部位置所对应的身体存在的方向设置AF框,因此仅在面部位置处设置AF框。
在步骤S1303,在与AF框相对应的焦点检测区域中进行焦点检测操作。在步骤S1304,对于通过检测与面部位置处的AF框相对应的焦点检测区域中的焦点是否成功获得了对焦位置进行判断。如果成功获得了对焦位置,则在步骤S1305,将调焦镜头移动到与面部位置AF框相对应的焦点检测区域中的对焦位置,如果未成功获得对焦位置,则处理进入步骤S1306。在步骤S1306,对在步骤S1302中沿预测面部位置所对应的身体存在的方向是否设置了AF框进行检查。如果沿预测面部所对应的身体存在的方向设置了AF框,则处理进入步骤S1309,如果仅将AF框设置到面部位置,则处理进入步骤S1307。在步骤S1309,对沿预测成功获得了对焦位置的面部位置所对应的身体存在的方向是否设置了多个AF框进行检查,如果存在多个AF框,则处理进入步骤S1310,在步骤S1310,进行焦点检测,并将调焦镜头从相应的焦点检测区域移动到更加远离被摄体的对焦位置。如果不存在多个AF框,则处理进入步骤S1311。在步骤S1311,对在与沿预测面部位置所对应的身体存在的方向上的任何一个AF框相对应的焦点检测区域中是否成功获得了对焦位置进行检查,如果成功获得了对焦位置,则在步骤S1312中将调焦镜头移动到所获得的对焦位置。如果在与任何一个AF框相对应的焦点检测区域中未成功获得对焦位置,则处理进入步骤S1307,将调焦镜头移动到被称为固定点的预先设置的位置,并且在步骤S1308中进行未聚焦显示。
在步骤S1313,在面部检测位置处进行对焦显示。在装备有面部检测功能的照相机的情况下,如果判断出可以进行面部检测,并且可以在被摄体的面部位置或紧挨在面部位置下的位置处检测到对焦位置,则在面部位置处进行对焦显示。这是因为与实际检测到焦点的位置(身体的区域等)的对焦显示相比,面部位置处的对焦显示使得更容易获知聚焦于人(预期的被摄体)上。
注意,例如,可以通过判断焦点检测期间AF评价值的最小值和最大值之差是否等于或大于指定值,来判断是否可以获得对焦位置。
通过使用上述结构,即使如图13A所示在检测到的面部被摄体的身体位置处存在较近距离的障碍物,并且不能在面部位置处进行AF,也可以聚焦于面部被摄体上。
拍摄操作
以下参照图14中的流程图说明图11的流程图的步骤S1210中的拍摄操作子程序。
首先,在步骤S1501,测量被摄体的亮度。在步骤S1502,根据在步骤S1501中所测量的被摄体亮度,在图像传感器1103上进行曝光。对在图像传感器1103的表面所捕获的图像进行光电转换并变成模拟信号,在步骤S1503将该模拟信号发送给A/D转换器1105,在消除了来自图像传感器1103的输出噪声和非线性处理等预处理后,将该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在步骤S1504,通过信号处理电路1108,使来自A/D转换器1105的输出信号成为正确的输出图像信号,在步骤S1505,将输出图像信号转换成JPEG格式等的图像格式,并在步骤S1506,将该输出图像信号传送并存储到存储介质1109中。
因而实现了如下结构:即使在由于面部对比度太低而不能调节焦点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在不包括所检测到的面部的位置处设置AF框(焦点检测区域)来获得对焦位置。通过以这种方式在根据检测到的面部测量的身体位置处检测焦点,即使面部对比度太低,也可以将焦点调节到所检测到的面部被摄体。即使在所检测到的面部被摄体的身体位置存在较近的障碍物,也可以聚焦于预期的被摄体上而不将焦点调节到障碍物上。
注意,在以上说明中,预期的被摄体被描述成人,但是不局限于此。例如,还可以想到从背景中剪掉被摄体图像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被摄体可以是人以外的被摄体,其中在一定程度上已知该被摄体的大小,并且已知所剪掉的检测到的区域以外区域的该被摄体的位置。
在以上说明中,使用了如下结构:当在面部位置处成功检测到焦点时,不参考与沿预测面部位置所对应的身体存在的方向上的多个AF框相对应的焦点检测区域中的焦点检测结果。然而,也可以使用面部位置处的焦点检测结果和预测面部位置所对应的身体存在的位置处的焦点检测结果二者来估计调焦镜头的对焦位置。
检测到多个面部的情况下的AF操作
接着,参照图12中的流程图说明检测到多个面部时的AF操作。当存在多个由面部检测部1115检测到的面部位置时设置AF框的方法与以上方法不同。其它方面相同,因而省略对其操作的说明。
在步骤S1301,通过面部检测部1115进行面部检测。在存在两个或多个检测到的面部的情况下,执行用于选择作为主被摄体的面部(主面部)的主面部选择处理。考虑到关于过去作为主面部的面部的信息、表示检测到的面部的准确度的可靠性、面部大小、以及面部位置等,进行作为主面部的面部的选择。获得两条其它信息:关于作为主被摄体的面部的信息和关于其它检测到的面部的信息。
当检测到多个面部时,对尽可能多的面部设置AF框并检测聚焦状态,从而使得更容易检查是否聚焦于用户预期的被摄体上。因此,在步骤S1302,首先,基于主面部大小确定AF框的大小。接着,设置AF框的垂直间隔和水平间隔,从而优先定位其它多个检测到的面部的AF框。接着,沿预测每一检测到的面部位置所对应的身体存在的方向设置AF框。在步骤S1303,在与AF框相对应的焦点检测区域中进行焦点检测操作。在步骤S1304,对于通过在与主面部位置处的AF框相对应的焦点检测区域中检测焦点是否成功获得了对焦位置进行判断。如果成功获得了对焦位置,则在步骤S1305,将调焦镜头移动到与主面部位置的AF框相对应的焦点检测区域处的对焦位置。如果在与主面部位置的AF框相对应的焦点检测区域中未成功获得对焦位置,则处理进入步骤S1306。
注意,在以上说明中,主面部和主面部上的从属框(的AF结果)是调焦镜头控制期间所参考的焦点检测结果的对象,并且主面部以外的面部的框仅用于决定是否进行对焦显示。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将AF框的间隔设置成0,则通常将紧挨在面部位置下定位的AF框设置到面部被摄体的颈部的位置,并且通过焦点检测获得对焦位置的结果由于与背景远近矛盾而经常地更加远离面部被摄体的对焦位置。为此,使沿预测与该面部有关的面部位置所对应的身体存在的方向上的焦点检测区域为面部位置AF框向下2个的AF框(跳过1个),该焦点检测区域对应于面部位置AF框再下1个的AF框(图13B)。在AF框之间有间隔的情况下,使沿预测与该面部有关的面部位置所对应的身体存在的方向上的焦点检测区域为与紧挨在面部位置AF框下且与面部位置AF框相邻的AF框相对应的焦点检测区域,该焦点检测区域对应于紧挨在面部位置AF框下的AF框(图13C)。
在步骤S1306,对于在步骤S1302中沿预测主面部位置所对应的身体存在的方向是否设置了AF框进行检查。如果在预测主面部所对应的身体存在的位置处设置了AF框,则处理进入步骤S1309,如果仅将AF框设置到面部位置,而不将AF框设置到预测主面部所对应的身体存在的位置,则处理进入步骤S1307。在步骤S1309,对沿预测成功获得了对焦位置的主面部位置所对应的身体存在的方向是否存在多个AF框进行检查。如果存在多个AF框,则处理进入步骤S1310,进行焦点检测,并将调焦镜头移动到与该多个AF框相对应的焦点检测区域中距离被摄体最远的对焦位置,其中该多个AF框对应于成功获得了对焦位置的多个AF框。如果不存在多个AF框,则处理进入步骤S1311。在步骤S1311,进行在与沿预测主面部位置所对应的身体存在的方向的其中一个AF框相对应的焦点检测区域中是否成功获得了对焦位置的检查。如果成功获得了对焦位置,则在步骤S1312中将调焦镜头移动到所获得的对焦位置。如果即使在与沿预测主面部位置所对应的身体存在的方向上的任何一个AF框相对应的焦点检测区域中均未成功获得对焦位置,则处理进入步骤S1307。将调焦镜头移动到被称为固定点的预先设置的位置,并在步骤S1308进行未聚焦显示。
在步骤S1313,在主面部检测位置处进行对焦显示。在装备有面部检测功能的照相机的情况下,如果判断出可以进行面部检测,并且可以在主被摄体的面部位置或者紧挨在预测面部位置所对应的身体存在的面部位置之下的位置处检测到对焦位置,则在面部位置处进行对焦显示。这是因为与实际检测到焦点的位置(身体区域等)的对焦显示相比,面部位置处的对焦显示使得更容易获知聚焦于人(预期的被摄体)上。当进行主面部框的对焦显示时,如果主面部的AF框的AF结果和与主面部以外的面部框有关的AF框的AF结果之差处于预定深度内,则也显示面部框对焦。
通过如上所述的控制进行焦点检测和对焦显示,可以清楚地通知用户聚焦于哪个被摄体上。
在以上说明中,首先选择主面部,然后进行焦点调节,从而聚焦于主面部(或者,如果不能进行主面部上的焦点检测,则聚焦于预测主面部所对应的身体存在的位置)。采用了一旦达到对焦状态就进行对焦显示的结构。然而不局限于此,还可以采用如下结构:使用如图13B和图13C所示的AF框设置和焦点检测的结果中最远的AF结果,而不管它们是主面部的还是其它面部的。还可以采用根据预先检测到的面部的优先顺序确定使用哪个AF结果的结构。
当使用从面部大小估计被摄体距离的信息时的AF操作
接着,说明在对应于与主面部有关的多个AF框的焦点检测区域中的AF结果的选择方法中,使用从面部大小估计被摄体距离的信息。其它方面相同,因而省略对其操作的说明。
接着,在上述图12的流程图的步骤S1310中,采用如下结构:基于焦点检测区域的AF结果,移动调焦镜头,其中该焦点检测区域与从主面部的面部大小计算出的估计距离所对应的被摄体景深(field depth)内的距离处、更靠近该估计距离的AF框相对应。
根据面部检测部1115所检测到的面部大小,如下获得该估计距离。假定实际的标准面部大小为Lstd,图像上所检测到的面部区域的大小为L,焦距为f,则可以利用d=f(1+Lstd/L)获得该估计距离d。
此外,假定容许弥散圆(permissible circle of confusion)的直径为
Figure A200910135214D00361
光学系统的光圈值(F stop)为F,则可以利用dB=dA+FδdA2/(f2-dAFδ)和dC=dA+FδdA2/(f2+dAFδ)获得相对于对焦距离dA进入深度的后方距离dB和前方距离dC。
因此,假定从面部大小获得的相对于估计距离d进入深度的后方距离和前方距离分别为db和dc,并且对应于与该面部有关的多个AF框的焦点检测区域中的AF结果为dj(j=0,1,...,N),则使用下面的公式进行判断。
dc<dj<db
通过进行该判断,在对应于与该面部有关的多个AF框的焦点检测区域中的AF结果中,可以排除该面部的被摄体景深外的AF结果,并且可以选择比估计距离d更近的AF结果dj。效果方面,可以在面部被摄体的身体不位于预测所检测到的主面部所对应的身体存在的位置上的场景中避免错误的AF。
在以上说明中,可以仅选择那些在基于面部大小获得的估计距离所对应的被摄体景深内的AF结果,但是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采用为被摄体景深α倍的范围内(预定范围内)的AF结果。
注意,在以上说明中,如果在面部位置处AF成功,则将调焦镜头驱动到面部位置的AF结果。然而,存在面部位置处的结果由于受背景对比度的影响而导致聚焦太向后的可能性。为此,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当面部位置处和与面部位置相对应的身体位置处的AF距离接近时,仅认为面部位置处的AF结果正确,并且将调焦镜头移动到面部位置的AF结果。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如下结构:如果面部位置和与面部位置相对应的身体位置的AF距离不接近,则根据身体位置的AF结果驱动调焦镜头。
注意,如果没有成功检测到面部,则也可以例如通过在画面中央设置焦点检测区域来进行AF。
而且,在以上说明中,作为焦点调节设备的例子,说明了具有变焦镜头和调焦镜头等摄像光学系统的摄像设备,但是不局限于此。例如,还可以是望远镜和显微镜等焦点调节设备。
利用如上所述的结构,即使在面部对比度低且不能进行AF的情况下,或者在焦点检测区域中存在除面部以外的距离不同的被摄体的情况下,也可以以与过去相比的突破性方式聚焦于用户预期的被摄体上。
在以上说明中,获得图像传感器的焦点检测区域中的信号,计算表示聚焦状态的评价值,并且检测调焦镜头的对焦位置,但是不局限于此。例如,还可以设置位置对应于相差AF中的AF传感器上的图像传感器的多个焦点检测区域,检测与被摄体的身体相对应的AF传感器上的焦点检测区域中的聚焦状态,并基于聚焦状态进行调焦镜头的移动控制。
在以上说明中,采用了如下结构:在预测被摄体的面部所对应的身体存在的位置,设置多个焦点检测区域,并且检测表示聚焦状态的评价值。这点也可以应用于以下情况:在预测面部所对应的身体存在的位置设置的单个焦点检测区域中获得的表示聚焦状态的评价值表示多个对焦位置(参见图15)。换句话说,如果在与被摄体的身体位置相对应的单个焦点检测区域中检测到调焦镜头的多个对焦位置(图15中的近和远),则可将调焦镜头移动到较远的调焦镜头的对焦位置。这样,即使在被摄体的身体前方存在花瓶、桌子等距离不同的被摄体的情况下,也可以以与过去相比的突破性方式聚焦于用户预期的被摄体上。这是基于以下事实的:通常,被摄体的身体存在于从被摄体面部开始的垂直线方向上,并且在此没有空的空间。即使不是这种情况,也可以通过从面部大小计算估计的被摄体距离并从指定深度内选择来进行准确的检测。
其它实施例
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来达到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换句话说,向系统或设备提供存储有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软件的程序代码的存储介质(或记录介质)。该系统或设备的计算机(或CPU或MPU)读取并执行存储在该存储介质中的程序代码。在这种情况下,从存储介质中读取的程序代码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功能,并且存储该程序代码的存储介质构成了本发明。不仅通过执行由计算机读取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功能,而且下面的情况也包括在本发明中。换句话说,运行在计算机上的操作系统(OS)等基于该程序代码的指令进行全部或部分实际处理,并通过这些处理来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功能。
此外,下面的情况也包括在本发明中。将从存储介质读取的程序代码读进插入计算机的功能扩展卡或与计算机连接的功能扩展单元所设置的存储器中。还包括以下情况:该功能扩展卡或功能扩展单元所设置的CPU等基于该程序代码的指令进行全部或部分实际处理,并且通过这些处理来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功能。
当将本发明应用于上述存储介质时,将与上述过程相对应的程序代码存储在该存储介质上。
尽管参照典型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应该理解,本发明不局限于所公开的典型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符合最宽的解释,以包含所有修改、等同结构和功能。

Claims (13)

1.一种焦点调节设备,其包括:
面部检测单元,用于使用从对拍摄光学系统所捕获的被摄体图像进行光电转换的图像传感器获得的图像信号,检测至少被摄体面部存在的位置;
焦点检测单元,用于在估计与由所述面部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所述被摄体面部相对应的身体存在的焦点检测区域中检测所述拍摄光学系统的多个对焦位置;以及
控制单元,用于基于在所述焦点检测区域中获得的至少一个对焦位置,控制所述拍摄光学系统的移动,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以便将所述拍摄光学系统移动到由所述焦点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所述多个对焦位置中与最远距离相对应的对焦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点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焦点检测单元设置预测由所述面部检测单元检测到的被摄体面部所对应的身体存在的多个焦点检测区域,并且在所述多个焦点检测区域中的每一个区域中,检测所述拍摄光学系统的对焦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点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估计单元,用于基于由所述面部检测单元所检测到的被摄体面部的大小,估计被摄体距离,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将所述焦点检测单元所检测到的所述多个对焦位置中的不是所述估计单元所获得的所述被摄体距离的被摄体景深内的对焦位置的任一对焦位置,从所述拍摄光学系统移动到的对焦位置中除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点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如果在与所述面部检测单元所检测到的所述被摄体面部存在的位置相对应的所述焦点检测区域中不能检测到所述拍摄光学系统的对焦位置,则所述焦点检测单元在预测所述被摄体面部所对应的身体存在的所述焦点检测区域中,检测所述拍摄光学系统的对焦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点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设置有用于控制显示部的显示控制单元,以便当控制所述拍摄光学系统移动到预测被摄体面部所对应的身体存在的焦点检测区域中的所述拍摄光学系统的对焦位置时,在相应的面部位置处进行对焦显示。
6.一种焦点调节设备,其包括:
面部检测单元,用于使用通过对拍摄光学系统所捕获的被摄体图像进行光电转换而获得的图像信号,检测被摄体的面部信息;
估计单元,用于从所述面部检测单元所检测到的所述面部信息,估计被摄体距离;
焦点检测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图像信号,检测所述拍摄光学系统的对焦位置;以及
控制单元,用于进行控制以便将所述拍摄光学系统移动到所检测到的对焦位置,
其中,如果检测到多个对焦位置,则所述控制单元基于所估计的被摄体距离,从所述多个对焦位置中选择将把所述拍摄光学系统移动到的对焦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焦点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焦点检测单元基于焦点检测区域中的图像信号,检测所述拍摄光学系统的对焦位置,其中所述焦点检测区域基于所述面部检测单元所检测到的面部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焦点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检测到多个对焦位置时,所述控制单元选择所估计的被摄体距离的被摄体景深内的对焦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焦点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检测到多个对焦位置时,所述控制单元选择靠近所估计的被摄体距离的对焦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焦点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面部信息至少包括关于面部大小的信息,并且所述估计单元基于所述面部大小信息估计所述被摄体距离。
11.一种焦点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面部检测步骤,用于使用通过对拍摄光学系统所捕获的被摄体图像进行光电转换而获得的图像信号,检测至少被摄体面部存在的位置;
焦点检测步骤,用于在估计与所述面部检测步骤中所检测到的所述被摄体面部相对应的身体存在的焦点检测区域中,检测所述拍摄光学系统的多个对焦位置;以及
控制步骤,用于基于在所述焦点检测区域中获得的至少一个对焦位置,控制所述拍摄光学系统的移动,
其中,所述控制步骤进行控制,以便将所述拍摄光学系统移动到在所述焦点检测步骤中所检测到的所述多个对焦位置中与最远距离相对应的对焦位置。
12.一种焦点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面部检测步骤,用于使用通过对拍摄光学系统所捕获的被摄体图像进行光电转换而获得的图像信号,检测被摄体的面部信息;
估计步骤,用于从在所述面部检测步骤中所检测到的所述面部信息,估计被摄体距离;
焦点检测步骤,用于基于所述图像信号,检测所述拍摄光学系统的对焦位置;以及
控制步骤,用于进行控制,以便将所述拍摄光学系统移动到所检测到的对焦位置,
其中,如果检测到多个对焦位置,则所述控制单元基于所估计的被摄体距离,从所述多个对焦位置中选择将把所述拍摄光学图像移动到的对焦位置。
13.一种焦点调节设备,其包括:
面部位置检测单元,用于使用从对拍摄光学系统所捕获的被摄体图像进行光电转换的图像传感器获得的图像信号,检测画面内至少人的脸存在的位置;
焦点检测单元,用于在由所述面部位置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所述人的脸存在的第一焦点检测区域和估计与由所述面部位置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所述人的脸相对应的所述人的身体存在的第二焦点检测区域中的至少一个中,检测所述拍摄光学系统的对焦位置;以及
控制单元,用于基于从所述第一焦点检测区域和所述第二焦点检测区域获得的至少一个对焦位置,控制所述拍摄光学系统的移动,
其中,所述第二焦点检测区域大于所述第一焦点检测区域。
CN2009101352149A 2006-05-10 2007-05-10 焦点调节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473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31810A JP4182117B2 (ja) 2006-05-10 2006-05-10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JP2006131810 2006-05-10
JP2006-249748 2006-09-14
JP2006249748 2006-09-14
JP2006249748A JP4262272B2 (ja) 2006-05-10 2006-09-14 点調節装置、撮像装置、焦点調節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710102052XA Division CN100570471C (zh) 2006-05-10 2007-05-10 焦点调节方法和焦点调节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47314A true CN101547314A (zh) 2009-09-30
CN101547314B CN101547314B (zh) 2013-01-16

Family

ID=38376677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710102052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70471C (zh) 2006-05-10 2007-05-10 焦点调节方法和焦点调节设备
CN201010547835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80524B (zh) 2006-05-10 2007-05-10 焦点调节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200910135214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47314B (zh) 2006-05-10 2007-05-10 焦点调节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710102052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70471C (zh) 2006-05-10 2007-05-10 焦点调节方法和焦点调节设备
CN201010547835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80524B (zh) 2006-05-10 2007-05-10 焦点调节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7945152B2 (zh)
EP (1) EP1855466B1 (zh)
JP (2) JP4182117B2 (zh)
KR (1) KR100815513B1 (zh)
CN (3) CN100570471C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00571A (zh) * 2019-04-04 2020-10-20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US11689807B2 (en) 2019-04-04 2023-06-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capture apparatus,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storage medium for improving an operation of moving a focal point detection region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79169B2 (ja) * 2006-02-27 2010-11-1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影条件設定方法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撮影装置
JP4218720B2 (ja) 2006-09-22 2009-02-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制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KR101323735B1 (ko) * 2007-01-17 2013-10-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지털 촬영장치, 그 제어방법 및 제어방법을 실행시키기위한 프로그램을 저장한 기록매체
JP4958659B2 (ja) * 2007-07-03 2012-06-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制御装置及び画像表示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5046788B2 (ja) * 2007-08-10 2012-10-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KR101431535B1 (ko) 2007-08-30 2014-08-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얼굴인식 기능을 이용한 영상 촬영 장치 및 방법
JP5049712B2 (ja) * 2007-09-14 2012-10-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合焦制御方法
KR101398475B1 (ko) * 2007-11-21 2014-05-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지털 영상 처리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JP4869270B2 (ja) * 2008-03-10 2012-02-08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画像再生装置
JP5116514B2 (ja) * 2008-03-11 2013-01-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および表示制御方法
JP4902577B2 (ja) * 2008-03-19 2012-03-2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オートフォーカスシステム
TW201001043A (en) * 2008-06-25 2010-01-01 Altek Corp Method of auto focusing on faces used by digital imaging device
JP5049899B2 (ja) * 2008-06-30 2012-10-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169563B2 (ja) * 2008-07-15 2013-03-27 株式会社ニコン 焦点検出装置、カメラ
JP5171468B2 (ja) * 2008-08-06 2013-03-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10044210A (ja) * 2008-08-12 2010-02-25 Canon Inc 焦点調節装置及び焦点調節方法
JP5084696B2 (ja) * 2008-10-27 2012-11-28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JP5417827B2 (ja) * 2008-12-09 2014-02-19 株式会社ニコン 焦点検出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JP5146295B2 (ja) * 2008-12-15 2013-02-20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および合焦制御方法
JP2010187142A (ja) * 2009-02-11 2010-08-26 Sanyo Electric Co Ltd 物体探索装置
JP5233720B2 (ja) * 2009-02-12 2013-07-10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339954B2 (ja) * 2009-02-17 2013-11-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焦点調節装置及び焦点調節方法
US20110304765A1 (en) * 2009-02-18 2011-12-15 Yogo Takanori Imaging apparatus
JP5206494B2 (ja) 2009-02-27 2013-06-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撮像装置、画像表示装置と、撮像方法及び画像表示方法並びに合焦領域枠の位置補正方法
EP2447752A4 (en) * 2009-05-08 2018-07-04 Nikon Corporation Focus control device, and incubation and observation device
JP5573311B2 (ja) * 2009-05-19 2014-08-20 株式会社ニコン カメラ
US8493453B2 (en) 2009-06-05 2013-07-23 Apple Inc. Image capturing devices using orientation detectors to implement automatic exposure mechanisms
US8717490B2 (en) 2009-06-19 2014-05-06 Casio Computer Co., Ltd Imaging apparatus, focusing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recording program
JP2011048341A (ja) * 2009-07-27 2011-03-10 Panasonic Corp 撮像装置
JP4906893B2 (ja) * 2009-08-18 2012-03-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
JP5421691B2 (ja) * 2009-08-18 2014-02-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焦点調節装置および焦点調節方法
JP5254904B2 (ja) * 2009-08-20 2013-08-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方法
TWI393981B (zh) * 2009-08-21 2013-04-21 Altek Corp Use the flash to assist in detecting focal lengths
JP5335615B2 (ja) 2009-08-26 2013-11-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焦点調節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306116B2 (ja) * 2009-08-31 2013-10-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焦点状態検出装置、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500915B2 (ja) * 2009-08-31 2014-05-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露出制御方法
KR20110029002A (ko) * 2009-09-14 2011-03-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얼굴 판단 장치 및 방법
JP5427024B2 (ja) 2009-12-25 2014-02-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KR101753367B1 (ko) 2010-03-15 2017-07-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영상 처리 장치
JP2012002951A (ja) * 2010-06-15 2012-01-05 Ricoh Co Ltd 撮像装置、合焦位置検出方法および合焦位置検出プログラム
JP5787634B2 (ja) * 2010-08-09 2015-09-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5593990B2 (ja) * 2010-09-08 2014-09-24 リコー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撮像システムおよび画素信号読出し方法
JP5765931B2 (ja) * 2010-12-16 2015-08-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焦点検出装置および焦点検出方法
JP5814557B2 (ja) * 2011-02-07 2015-11-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制御装置、撮像装置、表示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US8830378B2 (en) * 2011-03-29 2014-09-09 Olympus Corporation Image capturing system and image capturing method, involving image restoration processing
CN103210332B (zh) * 2011-04-18 2015-09-30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摄像装置、摄像装置的对焦控制方法及集成电路
JP5839857B2 (ja) * 2011-06-29 2016-01-06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及び撮像プログラム
JP2015017999A (ja) * 2011-11-09 2015-01-2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5936404B2 (ja) * 2012-03-23 2016-06-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3369227A (zh) * 2012-03-26 2013-10-2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运动对象的拍照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3376616B (zh) * 2012-04-26 2016-01-13 华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获取装置及自动对焦的方法与自动对焦系统
JP6140935B2 (ja) * 2012-05-17 2017-06-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および撮像装置
JP5872981B2 (ja) 2012-08-02 2016-03-01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撮影機器,動体の撮影方法,撮影プログラム
JP5963606B2 (ja) * 2012-08-10 2016-08-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EP2896980B1 (en) * 2012-09-11 2020-03-11 Sony Corporation Imag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n imaging apparatus
KR101487516B1 (ko) * 2012-09-28 2015-01-30 주식회사 팬택 연속 자동 초점을 이용한 멀티 초점 이미지 캡처 장치 및 방법
JP6157288B2 (ja) * 2012-12-19 2017-07-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撮像装置
JP6049448B2 (ja) * 2012-12-27 2016-12-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被写体領域追跡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949591B2 (ja) * 2013-02-13 2016-07-06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3197491B (zh) 2013-03-28 2016-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快速自动聚焦的方法和图像采集装置
CN105026976B (zh) * 2013-03-29 2017-05-03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摄像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CN104123430B (zh) * 2013-04-23 2018-12-07 宁波金晟芯影像技术有限公司 焦点识别系统及方法
JP6184276B2 (ja) * 2013-09-27 2017-08-23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焦点調節装置
DE102013224704A1 (de) * 2013-12-03 2015-06-03 Robert Bosch Gmbh Verfahren zur automatischen Fokussierung einer Kamera
US9338345B2 (en) * 2014-06-13 2016-05-10 Intel Corporation Reliability measurements for phase based autofocus
CN107659770B (zh) * 2014-07-25 2020-02-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对焦的方法、装置及移动设备
JP6352150B2 (ja) * 2014-11-06 2018-07-04 株式会社ソシオネクスト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JP2016118634A (ja) * 2014-12-19 2016-06-30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撮影装置及び撮影方法
CN104811612A (zh) * 2015-04-10 2015-07-29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
CN106331890A (zh) * 2015-06-24 2017-01-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视频通讯图像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JP6590609B2 (ja) * 2015-09-15 2019-10-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解析装置及び画像解析方法
JP6825203B2 (ja) * 2015-12-01 2021-02-03 株式会社ニコン 結像制御装置およびカメラ
EP3434004B1 (en) * 2016-05-25 2020-01-29 Aselsan Elektronik Sanayi ve Ticaret Anonim Sirketi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timizing focus of an optical system passively
TWI584649B (zh) * 2016-05-25 2017-05-21 聚晶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擷取裝置及其漸進式對焦方法
CN106101540B (zh) 2016-06-28 2019-08-06 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 对焦点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6412422B (zh) * 2016-09-05 2019-07-1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对焦方法、装置及终端
JP6768449B2 (ja) * 2016-10-19 2020-10-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制御装置、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8111768B (zh) * 2018-01-31 2020-09-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控制对焦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188676A (zh) * 2018-09-30 2019-01-11 西安蜂语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光学设备的调整方法、系统和设备
US10666858B2 (en) * 2018-10-30 2020-05-26 Sony Corporation Deep-learning-based system to assist camera autofocus
CN109889720A (zh) * 2018-11-15 2019-06-14 乐蜜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拍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542230B (zh) * 2018-11-28 2022-09-27 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EP3904956A4 (en) * 2018-12-28 2022-02-16 Sony Group Corporation IMAGING APPARATUS, IMAGING PROCEDURE AND PROGRAM
CN111212226A (zh) * 2020-01-10 2020-05-2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对焦拍摄方法和装置
US20230164423A1 (en) * 2020-02-27 2023-05-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adjustment of a region of interest for image capture
JP2021173803A (ja) * 2020-04-21 2021-11-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JP2023004154A (ja) * 2021-06-25 2023-01-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3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21867B2 (ja) 1988-07-20 1999-07-19 旭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カメラの焦点検出装置
JP3335419B2 (ja) 1993-05-25 2002-10-15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カメラの測距装置
JPH1051755A (ja) * 1996-05-30 1998-02-20 Fujitsu Ltd テレビ会議端末の画面表示制御装置
JP3469031B2 (ja) 1997-02-18 2003-11-25 株式会社東芝 顔画像登録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JP2000048184A (ja) 1998-05-29 2000-02-18 Canon Inc 画像処理方法及び顔領域抽出方法とその装置
JP2001215403A (ja) 2000-02-01 2001-08-10 Canon Inc 撮像装置および焦点の自動検出方法
US6301440B1 (en) * 2000-04-13 2001-10-0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setting image acquisition controls
JP2002244021A (ja) 2001-02-19 2002-08-28 Olympus Optical Co Ltd 測距装置
JP2003015019A (ja) * 2001-06-27 2003-01-15 Minolta Co Ltd 被写体検出装置およびカメラ
JP5011625B2 (ja) 2001-09-06 2012-08-29 株式会社ニコン 撮像装置
JP2003107335A (ja) 2001-09-28 2003-04-09 Ricoh Co Ltd 撮像装置、自動合焦方法、およびその方法をコンピュータが実行するためのプログラム
US7298412B2 (en) * 2001-09-18 2007-11-20 Ricoh Company, Limited Image pickup device, automatic focusing method, automatic exposure method, electronic flash control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JP3921069B2 (ja) * 2001-10-15 2007-05-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撮像装置
JP2003219225A (ja) * 2002-01-25 2003-07-31 Nippon Micro Systems Kk 動体画像監視装置
JP3823921B2 (ja) * 2002-12-27 2006-09-20 コニカミノルタフォト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US20040207743A1 (en) * 2003-04-15 2004-10-21 Nikon Corporation Digital camera system
JP4196714B2 (ja) 2003-04-15 2008-12-17 株式会社ニコン デジタルカメラ
JP4348118B2 (ja) * 2003-06-04 2009-10-2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固体撮像素子及び撮影装置
JP4461747B2 (ja) 2003-09-10 2010-05-12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対象決定装置
JP3918788B2 (ja) * 2003-08-06 2007-05-23 コニカミノルタフォト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5107213A (ja) * 2003-09-30 2005-04-21 Olympus Corp カメラの自動焦点調節装置
JP4553346B2 (ja) 2003-10-22 2010-09-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焦点調節装置及び焦点調節方法
JP2005157268A (ja) * 2003-11-06 2005-06-16 Canon Inc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JP2005209012A (ja) 2004-01-23 2005-08-04 Konica Minolta Photo Imaging Inc 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JP2005223658A (ja) 2004-02-06 2005-08-18 Nikon Gijutsu Kobo:Kk デジタルカメラ
CN100448267C (zh) * 2004-02-06 2008-12-31 株式会社尼康 数码相机
JP4130641B2 (ja) 2004-03-31 2008-08-0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ディジタル・スチル・カメラ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US7733412B2 (en) * 2004-06-03 2010-06-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ickup apparatus and image pickup method
JP2006018246A (ja) 2004-06-03 2006-01-19 Canon Inc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方法
CN100359357C (zh) * 2004-06-15 2008-01-02 佳能株式会社 摄影装置
JP4639837B2 (ja) 2005-02-15 2011-02-23 株式会社ニコン 電子カメラ
US20060182433A1 (en) * 2005-02-15 2006-08-17 Nikon Corporation Electronic camera
JP4747003B2 (ja) * 2005-06-22 2011-08-1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自動合焦制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4830650B2 (ja) * 2005-07-05 2011-12-07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追跡装置
JP4218720B2 (ja) * 2006-09-22 2009-02-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制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00571A (zh) * 2019-04-04 2020-10-20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CN111800571B (zh) * 2019-04-04 2022-08-05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US11689807B2 (en) 2019-04-04 2023-06-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capture apparatus,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storage medium for improving an operation of moving a focal point detection reg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70471C (zh) 2009-12-16
US20100226636A1 (en) 2010-09-09
KR20070109843A (ko) 2007-11-15
EP1855466A3 (en) 2009-07-01
US8145049B2 (en) 2012-03-27
JP2007304280A (ja) 2007-11-22
KR100815513B1 (ko) 2008-03-20
EP1855466A2 (en) 2007-11-14
JP4262272B2 (ja) 2009-05-13
CN101980524B (zh) 2013-06-26
JP2008070640A (ja) 2008-03-27
CN101071252A (zh) 2007-11-14
EP1855466B1 (en) 2014-07-23
CN101980524A (zh) 2011-02-23
JP4182117B2 (ja) 2008-11-19
CN101547314B (zh) 2013-01-16
US7945152B2 (en) 2011-05-17
US20070263997A1 (en) 2007-1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47314B (zh) 焦点调节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US9060158B2 (e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that continuously takes images to obtain multiple images,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and storage medium
CN103888645B (zh) 摄像设备及用于控制摄像设备的方法
US7453506B2 (en) Digital camera having a specified portion preview section
US7706675B2 (en) Camera
US8300112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JP4819001B2 (ja) 撮影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US20070206939A1 (en) Focus control amount determination apparatus, method, and imaging apparatus
US20030002870A1 (en) System for and method of auto focus indications
KR101593995B1 (ko) 자동 초점 조절 방법, 상기 방법을 기록한 기록 매체, 및 상기 방법을 실행하는 자동 초점 조절 장치
CN101241222A (zh) 焦点调节装置、摄像设备和焦点调节方法
CN103905727A (zh) 被摄体区域跟踪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JP2001215403A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焦点の自動検出方法
CN101621624A (zh) 焦点调节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JP2007110638A (ja) 被写体解析装置、撮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CN101242494B (zh) 数字拍摄装置和用于控制数字拍摄装置的方法
JP5027580B2 (ja) 撮影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CN102572263B (zh) 摄像设备和音频处理设备
JP4567538B2 (ja) 露出量算出システムならびに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そ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04935807A (zh) 摄像装置以及摄像方法
JP5030883B2 (ja) ディジタル・スチル・カメラ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3012993A (ja) 画像処理装置、撮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JP2009017134A (ja)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
KR20060034831A (ko) 감시용 고화질 정지영상 촬영장치 및 방법
KR20100056276A (ko) 디지털 촬영 장치 및 이의 제어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16

Termination date: 2021051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