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37872A - 自动二轮车 - Google Patents

自动二轮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37872A
CN101537872A CN200910006826A CN200910006826A CN101537872A CN 101537872 A CN101537872 A CN 101537872A CN 200910006826 A CN200910006826 A CN 200910006826A CN 200910006826 A CN200910006826 A CN 200910006826A CN 101537872 A CN101537872 A CN 1015378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letree
rear wheel
bearing
gear
maintain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068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37872B (zh
Inventor
仁村泰介
坂井清孝
小藤健二
盐见欣宣
丰田秀敏
东保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5378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378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378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3787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17/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rotary shaft, e.g. cardan shaf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5/00Axle suspensions
    • B62K25/04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 B62K25/28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with pivoted chain-stay
    • B62K25/283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with pivoted chain-stay for cycles without a pedal crank, e.g. motorcy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21Elements
    • Y10T74/219Guards
    • Y10T74/2191Guards for rotary member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在配置有末端传动齿轮传递机构的自动二轮车中,能够提高安装齿圈的后轮车轴的紧固刚性,使齿圈和与该齿圈啮合的锥齿轮之间的啮合状态稳定的技术。末端传动齿轮传递机构(65)具备:齿轮箱(61),其安装在摆动臂(18)的前端(18a),支承后轮车轴(25);一端及另一端轴承(71、72),其支承该后轮车轴(25)的一端(25a)及另一端(25b);齿圈(68),其设置在后轮车轴(25),向后轮车轴传递发动机的旋转驱动力;一端保持部(75),其将后轮车轴的一端(25a)经由一端轴承(71)保持在后轮车轴(25)的轴向上;紧固构件(73),其将另一端轴承(72)从齿轮箱(61)的外部紧固在后轮车轴的另一端(25b)。

Description

自动二轮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主动轴和后轮之间配置有末端传动齿轮传递机构的自动二轮车。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在主动轴和后轮之间配置有传递发动机旋转驱动力的末端传动齿轮传递机构的自动二轮车(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实公平2-393号公报(图5)
在专利文献1的图5中,末端传动齿轮传递机构中具备:锥齿轮(ピニオンギヤ)3(标号转用该公报的标号,以下相同);齿圈(リングギヤ)4,其与该锥齿轮3啮合;筒状套筒,其安装有该齿圈4,设置为能够随后轮车轴24的旋转而转动;以及后轮6,其与该套筒连结为一体,其中,锥齿轮3的驱动力传递至后轮6。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安装有齿圈4的套筒在后轮车轴24的轴向上朝向后轮6插入后轮车轴24。套筒是容许在后轮车轴24的轴向上有少量移动的构件。
如果套筒能够在轴方向上移动,则伴随套筒的移动,与该套筒一体安装的齿圈4会在轴方向上移动。于是,齿圈4和锥齿轮3之间的啮合状态会变动,例如,有可能产生齿轮噪音等,存在改善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在配置有末端传动齿轮传递机构的自动二轮车中,能够提高安装有齿圈的后轮车轴的紧固刚性,使齿圈和与该齿圈啮合的锥齿轮之间的啮合状态稳定的技术。
技术方案1的发明提供一种自动二轮车,其将摆动臂可摆动地安装于在车体框架设置的枢轴上,后轮安装在该摆动臂的前端,在所述摆动臂中收容有向后轮传递发动机的旋转驱动力的主动轴,在该主动轴和后轮之间夹设有传递发动机的旋转驱动力的末端传动齿轮传递机构,所述自动二轮车的特征在于,该末端传动齿轮传递机构具备:齿轮箱,其安装在摆动臂的前端,支承向后轮传递发动机的旋转驱动力的后轮车轴;一端及另一端轴承,其安装在该齿轮箱,支承后轮车轴的一端及另一端;齿圈,其设置在后轮车轴,向后轮车轴传递发动机的旋转驱动力;保持部,其设置在齿轮箱,并经由一端轴承将后轮车轴的一端保持在后轮车轴的轴向上;紧固构件,其经由另一端轴承,从齿轮箱的外部紧固后轮车轴的另一端,其中,另一端轴承具有内圈和外圈,利用紧固构件将内圈紧固在后轮车轴上。
技术方案2的发明中的特征在于,在齿轮箱设置有另一端保持部,另一端保持部经由另一端轴承将后轮车轴的另一端保持在后轮车轴的轴向上,外圈的侧面与该另一端保持部抵接。
技术方案3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后轮车轴的一端安装有制动盘,该制动盘由后轮车轴的一端和后轮夹持安装。
发明效果
在技术方案1的发明中,该末端传动齿轮传递机构具备:一端保持部,其将安装有齿圈的后轮车轴的一端,经由一端轴承保持在后轮车轴的轴向上;紧固构件,其经由另一端轴承从齿轮箱的外部紧固后轮车轴的另一端。
因为由一端保持部保持后轮车轴的一端,由紧固构件将内圈紧固在后轮车轴上,使后轮车轴不能在轴向移动,所以后轮车轴被保持为在齿轮箱中不能沿轴向移动。其结果,能够抑制在后轮车轴上设置的齿圈在轴向移动。
如果抑制齿圈的轴向移动,则设置在主动轴侧与齿圈啮合的锥齿轮之间,啮合状态稳定。如果啮合状态稳定,则驱动扭矩不易变动,能够实现稳定的驱动力的传递。并且,能够减少旋转驱动力的传递引起的齿轮噪音。
在技术方案2的发明中,在齿轮箱设置有另一端保持部,另一端保持部经由另一端轴承将后轮车轴的另一端保持在后轮车轴的轴向上,外圈的侧面与该另一端保持部抵接。
由于除一端轴承之外,另一端轴承的外圈的侧面由在齿轮箱上设置的另一端保持部进行保持,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后轮车轴在轴向上的紧固刚性。
在技术方案3的发明中,制动盘以通过由后轮车轴和后轮夹持的方式安装。
在将后轮安装在车轴上时,可以固定制动盘,使后轮与该制动盘抵接而锁紧。因为制动盘与后轮一起锁紧,所以不需要固定制动盘的专用紧固构件。由于不需要专用紧固构件,因此能够减少组装工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自动二轮车的左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自动二轮车的后部侧视图。
图3是图2的3-3线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末端传动齿轮传递机构的实施例图及对比例图。
图中:10-自动二轮车,15-车体框架,16-发动机,17-枢轴,18-摆动臂,18a-摆动臂的前端,24-后轮,25-后轮车轴,25a-后轮车轴的一端,25b-后轮车轴的另一端,44-主动轴,61-齿轮箱,62-制动盘,65-末端传动齿轮传递机构,71-一端轴承,72-另一端轴承,72a-另一端轴承的内圈,72c-另一端轴承的外圈,68-齿圈,73-紧固构件,74-保持部,75-一端保持部,76-另一端保持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此外,附图以标号的方向进行观察。
图1是本发明的自动二轮车的左侧视图,自动二轮车10的主要结构包括:头管11;前叉12,其可操纵地安装在该头管11上;操纵手柄13及前轮14,它们分别安装在该前叉12的上端部及下端部;车体框架15,其安装在头管11上并向后方延伸设置;作为驱动源的发动机16,其悬挂在该车体框架15上;摆动臂18,其在该车体框架15的后端部,以枢轴17为支点可摆动地安装在后方;后置缓冲器23,其经由连接器21安装在该摆动臂18的中间部18m和车体框架15的后部15b之间;后轮24,其安装在摆动臂18的前端部18a上,由发动机16进行驱动。
在前轮14上安装有圆盘状的前制动盘26,在前叉12的下部安装有前盘形制动器单元27,该前盘形制动器单元27可夹持前制动盘26地设置,并对前轮14施加制动。
图中:31为上罩体,32为头灯,33为前挡板,34为主罩体,35为燃料箱,36为乘客座席;37为座席罩体,38为后挡板。
图2是本发明的自动二轮车的后部侧视图,自动二轮车10具备:车体框架15;发动机16,其悬挂在车体框架15上;枢轴17,其设置在车体框架15的后部;摆动臂18,其自由摆动地设置在该枢轴17上;后轮24,其经由后轮车轴25可旋转地轴支承在作为该摆动臂18的前端部18a的后部;后置缓冲器23,其安装在摆动臂18和车体框架15之间。
后轮驱动机构41具备:万向接头43,其与来自发动机16的输出轴42连结并传递驱动力;主动轴44,其与该自由接头的后端43b连结并传动发动机16的驱动力;锥齿轮47,在该主动轴44的后端44b安装可变更主动轴44的轴长的轴长可变机构46,锥齿轮47与该轴长可变机构46连结而变换驱动力的方向,传递至后轮车轴25上。
在本实施例中,轴长可变机构46利用了三脚架形等速万向节,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球形花键滑动接头、十字槽形接头等,只要是具有滑动功能的接头,并不限定其构造。
参照图1及图2可知,自动二轮车10具备:摆动臂18,其通过枢轴17摆动自如地设置在车体框架15上;作为驱动车轮48的后轮24,其通过主动轴44进行旋转,该主动轴44轴支承在该摆动臂18上,并传递发动机16的驱动力,该自动二轮车10通过主动轴44和万向接头43,从发动机16向后轮24传动驱动力。在摆动臂18的内部配置有主动轴44。
设置在摆动臂18上的连接器21上设置有:第1杆构件52,其设置为从车体框架15通过第1摆动轴51向后方延伸并可摆动;第2杆构件54,其设置为从摆动臂18的中间部18m通过第2摆动轴53向前方延伸并可摆动;后置缓冲器23,其夹设在该第2杆构件54的前端54a与车体框架15之间;以及第3摆动轴55,其将第1杆构件52的前端部可摆动地安装在该第2杆构件54的中间部54m,从而利用后置缓冲器23吸收摆动臂18上产生的振动等。
在摆动臂的前端18a上配置有收容后轮车轴25及其周边的驱动系统部件齿轮箱61。62为后制动盘,63为后盘形制动器单元。
即,自动二轮车10是如下所述车辆:将摆动臂18可摆动地安装在车体框架15上设置的枢轴17上,将后轮24安装在该摆动臂18的前端18a,将向后轮24传递发动机16的旋转驱动力的主动轴44收容于摆动臂18,在主动轴44和后轮24之间夹设有包括传递发动机16的旋转驱动力的后轮驱动机构41的末端传动齿轮传递机构。基于下一图说明末端传动齿轮传递机构。
图3是图2的3-3线剖视图,是对配置在摆动臂18的前端18a上的末端传动齿轮传递机构65进行说明的图。
在末端传动齿轮传递机构65上作为主要结构要素,包括:齿轮箱61,其安装在摆动臂18的前端18a;轴承67a、67b,其配置在该齿轮箱61的前部;作为驱动侧齿轮的锥齿轮47,其支承在轴承67a、67b上;作为从动侧齿轮的齿圈68,其与该锥齿轮47成直角地配置,并与锥齿轮47啮合而传递驱动力;作为驱动力传递轴的后轮车轴25,其利用花键部安装该齿圈68;一端轴承71,其支承该后轮车轴25的一端25a;另一端轴承72,其在该后轮车轴25的另一端25b支承相对于一端25a配置在车辆的外侧的另一端25b;紧固构件73,其从车辆的外部紧固该另一端轴承72内的内圈72a和后轮车轴25之间。77是安装在齿轮箱61并覆盖紧固构件73的头部的盖。
下面,详细说明支承后轮车轴25的轴承。
支承后轮车轴25的一端及另一端的轴承71、72分别利用了深沟球轴承。深沟球轴承包括:内圈、配置在该内圈的外周的多个球、配置在这些球的外侧的外圈。
具体而言,一端轴承71使第1轴承91和第2轴承92在轴向并列配置,第1轴承91包括:内圈91a、球91b、...和外圈91c,第2轴承92包括:内圈92a、球92b、...和外圈92c。
另一端轴承72包括:内圈72a、球72b、...和外圈72c。
在后轮车轴25的一端25a上设置有作为保持部74的一端保持部75,该一端保持部75能够通过一端轴承71将后轮车轴25在轴向上保持在车辆的内侧。
在后轮车轴25的另一端25b上设置有作为保持部74的另一端保持部76和紧固构件73,所述另一端保持部76通过另一端轴承72将后轮车轴25在轴向上保持在车辆的内侧,所述紧固构件73从齿轮箱61的外侧紧固另一端轴承72。
并且,通过由紧固构件73将另一端轴承72的内圈72a紧固在后轮车轴25上,而限制后轮车轴25的轴向移动。
在齿轮箱61上设置有限制轴承的轴向移动的保持部74,该保持部74包括:一端保持部75,其在轴向上保持作为一端轴承71的结构要素的第1轴承的外圈91c;另一端保持部76,其在轴向上保持另一端轴承的外圈72c。
利用一端保持部75及另一端保持部76来保持,一端轴承71的外圈71c的侧面由一端保持部75保持,另一端轴承72的外圈72c的侧面由另一端保持部76保持,并且,另一端轴承72的内圈72a的侧面由紧固构件73紧固在后轮车轴25上。
在齿轮箱61上设置有另一端保持部76,该另一端保持部76将后轮车轴25的另一端25b经由另一端轴承72保持在后轮车轴25的轴向上,外圈72c的侧面与该另一端保持部76抵接。
除了一端轴承71之外,另一端轴承72的外圈72c的侧面由在齿轮箱61设置的另一端保持部76进行保持,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后轮车轴25的轴向上的紧固刚性。
在支承锥齿轮的轴的一方的轴承76a中使用深沟球轴承,在另一方的轴承76b使用滚针轴承。
图中,85是锥齿轮位置调整用垫片,86a、86b是后轮车轴位置调整用垫片,87a、87b密封构件,88a、88b是安装在后轮车轴和轴承之间的轴套构件,89是设置在齿轮箱61上,保持一端轴承的外圈的外周面的一端外周保持面,90是设置在齿轮箱61上,保持一端轴承的外圈的外周面的另一端外周保持面。
一端轴承71是靠近齿圈68侧的轴承,如前所述从车辆的内侧向外侧并列配置有第1轴承91及第2轴承92,第1轴承91的外圈91c的侧面由与后轮车轴25成直角地设置的所述一端保持部75进行保持。
另一端轴承72是靠近紧固构件73侧的轴承,另一端轴承72的内圈72a的侧面由紧固构件73紧固在后轮车轴25上。即,另一端轴承72通过紧固构件73将内圈72a紧固于后轮车轴25。
如上所述,只要是将后轮车轴25的一端25a经由一端轴承71利用一端保持部75进行保持,将后轮车轴25的另一端25b经由另一端轴承72利用紧固构件73进行紧固的结构,就可以在提高后轮车轴25的紧固刚性的基础上,可以在不损害后轮车轴的组装操作性的情况下得到良好的组装性。
通常在利用盖77防护另一端轴承72受干扰,并且在对后轮车轴25进行维修时,拆下盖77,再拆下紧固构件73,拆下另一端轴承72,打开齿轮箱61,而拆卸后轮车轴25,因此不必担心会损害后轮车轴25的维修性。
下面,说明制动盘的安装构造。
在后轮车轴25的一端25a上安装有制动盘81,该制动盘81由后轮车轴25的一端25a和后轮24夹持而配置。详细而言,后轮24通过后轮安装螺栓82紧固在后轮车轴25上,制动盘81与后轮24一起锁紧。83是安装后轮24之前预先设置的小螺栓,该小螺栓用于将制动盘81临时固定在后轮车轴25上。
由于制动盘81由后轮车轴25和后轮24夹持而安装,因此在后轮车轴25上安装后轮24时,可以固定制动盘81,将后轮24与该制动盘81抵接锁紧。因为制动盘81与后轮24一起锁紧,所以不需要固定制动盘81的专用紧固构件。因为不需要专用紧固构件,所以可以减少组装工时。
下面,叙述具有如上所述末端传动齿轮传递机构的自动二轮车。
图4是本发明的末端传动齿轮传递机构的实施例图及对比较例图。
在(a)中示出了实施例图,因为后轮车轴25由一端保持部75和紧固构件73保持不能在后轮车轴25的轴线Ja方向移动,所以能够大幅度提高安装齿圈68的后轮车轴25的紧固刚性。
在(b)中,与安装有齿圈68B的后轮车轴25B相当的筒状齿圈轴93,在插入作为固定轴的轴构件94的同时,仅保持在配置于轮侧并具备挡板(ダンバ)构件95的挡板杆96侧,且在车辆的外部,在齿圈轴93上没有设置在限制轴线Jb方向上移动的构件。那么,通过扭矩变动及速度变动等,齿圈68B和锥齿轮47B之间的啮合状态有容易变动的可能性,如果啮合状态变动,会有例如产生齿轮噪音等情况。
返回(a),在本发明中末端传动齿轮传递机构65具备:一端保持部75,其将安装有齿圈68的后轮车轴25的一端25a经由一端轴承71保持在后轮车轴25的轴向上;紧固构件73,其将另一端轴承72从齿轮箱61的外部紧固在后轮车轴25的另一端25b。
通过由一端保持部75保持后轮车轴的一端25a,由紧固构件73紧固后轮车轴的另一端25b,使后轮车轴25保持为不能在轴线Ja方向移动。可以大幅度提高安装齿圈68的后轮车轴25的紧固刚性。
齿圈68是向后轮车轴25传动发动机16的旋转驱动力的构件,是施加有较大作用力的构件。通过提高安装齿圈68的后轮车轴25的紧固刚性,可以抑制齿圈68在轴线Ja方向的移动。如果抑制齿圈68在轴线Ja方向的移动,则在设置于主动轴44侧与齿圈68啮合的锥齿轮47之间,啮合状态不易变动。若啮合状态不易产生变动,则驱动扭矩也不易变动,从而能够实现稳定的驱动力的传动。并且,可以减少旋转驱动力的传递引起的齿轮噪音。
此外,本发明在实施方式中使用了自动二轮车,但不妨碍本发明在通常的鞍座型车辆中使用。
工业应用性
本发明在具备末端传动齿轮传递机构的自动二轮车中优选。

Claims (3)

1.一种自动二轮车,其将摆动臂可摆动地安装于在车体框架设置的枢轴上,后轮安装在该摆动臂的前端,在所述摆动臂中收容有向所述后轮传递发动机的旋转驱动力的主动轴,在该主动轴和所述后轮之间夹设有传递所述发动机的旋转驱动力的末端传动齿轮传递机构,
所述自动二轮车的特征在于,
该末端传动齿轮传递机构具备:
齿轮箱,其安装在所述摆动臂的前端,支承向所述后轮传递所述发动机的旋转驱动力的后轮车轴;
一端及另一端轴承,其安装在该齿轮箱,支承所述后轮车轴的一端及另一端;
齿圈,其设置在所述后轮车轴,向所述后轮车轴传递所述发动机的旋转驱动力;
保持部,其设置在所述齿轮箱,并经由所述一端轴承将所述后轮车轴的一端保持在所述后轮车轴的轴向上;
紧固构件,其经由所述另一端轴承,从所述齿轮箱的外部紧固所述后轮车轴的另一端,
其中,所述另一端轴承具有内圈和外圈,利用所述紧固构件将所述内圈紧固在所述后轮车轴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齿轮箱设置有另一端保持部,所述另一端保持部经由所述另一端轴承将所述后轮车轴的另一端保持在所述后轮车轴的轴向上,所述外圈的侧面与该另一端保持部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后轮车轴的一端安装有制动盘,该制动盘由所述后轮车轴的一端和所述后轮夹持安装。
CN2009100068268A 2008-03-18 2009-02-27 自动二轮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378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70236 2008-03-18
JP2008070236A JP5086855B2 (ja) 2008-03-18 2008-03-18 自動二輪車
JP2008-070236 2008-03-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37872A true CN101537872A (zh) 2009-09-23
CN101537872B CN101537872B (zh) 2012-01-11

Family

ID=405813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06826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37872B (zh) 2008-03-18 2009-02-27 自动二轮车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002068B2 (zh)
EP (1) EP2103513B1 (zh)
JP (1) JP5086855B2 (zh)
CN (1) CN101537872B (zh)
DE (1) DE602009000066D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31429A (zh) * 2019-03-25 2020-10-0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机动两轮车的后轮制动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94117B2 (ja) * 2006-12-28 2010-01-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シャフト駆動車両用スイングアーム構造
WO2010018701A1 (ja) * 2008-08-11 2010-02-1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5123806B2 (ja) * 2008-09-30 2013-01-2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シャフトドライブ式自動二輪車
US10604203B2 (en) * 2010-10-12 2020-03-31 Weng-Dah Ken Green bike
JP2012096613A (ja) * 2010-10-29 2012-05-24 Honda Motor Co Ltd 電動車両
ITPD20130309A1 (it) * 2013-11-14 2015-05-15 Piaggio & C Spa Trasmissione motociclistica di tipo omocinetico, e motociclo comprendente detta trasmissione
CN111440621B (zh) * 2020-05-09 2023-08-25 大连华锐重工焦炉车辆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链条摆臂上升管高低压氨水开关控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36173A (en) * 1981-05-15 1984-03-13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Shaft drive apparatus for motorized two-wheeled vehicle
JPS58167202A (ja) * 1982-03-29 1983-10-03 Yamaha Motor Co Ltd 後二輪を備えるシヤフトドライブ式車両
US4824252A (en) 1982-06-25 1989-04-25 Honeywell Inc. Laser gyro system
JPS5981222A (ja) * 1982-10-29 1984-05-10 Yamaha Motor Co Ltd シヤフトドライブ式車輛
CA1249192A (en) * 1984-09-14 1989-01-24 Munenori Kiryu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oling cylinder head of an engine
JPS61200075A (ja) * 1985-03-04 1986-09-04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不整地走行用自動二輪車
JPH0616958Y2 (ja) 1988-06-07 1994-05-02 シンガー日綱株式会社 タオル生地の曲り矯正装置
JP4058884B2 (ja) * 2000-05-23 2008-03-12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後輪懸架装置
CN1292956C (zh) 2002-05-03 2007-01-03 摩托格兹公司 具有万向节传动轴的摩托车后车轴
US7096846B1 (en) * 2005-07-01 2006-08-29 Harley-Davidson Motor Company Group, Inc. Engine and transmission case assembly
JP4773220B2 (ja) * 2006-01-31 2011-09-1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後輪構造
JP4733538B2 (ja) * 2006-02-28 2011-07-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4814739B2 (ja) * 2006-09-20 2011-11-1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4864790B2 (ja) * 2007-03-29 2012-02-0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シャフトドライブ式駆動装置のブリーザ構造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31429A (zh) * 2019-03-25 2020-10-0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机动两轮车的后轮制动装置
CN111731429B (zh) * 2019-03-25 2022-01-1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机动两轮车的后轮制动装置
US11654999B2 (en) 2019-03-25 2023-05-23 Honda Motor Co., Ltd. Rear wheel braking device for motorcyc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37872B (zh) 2012-01-11
EP2103513A1 (en) 2009-09-23
US20090236168A1 (en) 2009-09-24
JP5086855B2 (ja) 2012-11-28
US8002068B2 (en) 2011-08-23
DE602009000066D1 (de) 2010-09-02
JP2009220786A (ja) 2009-10-01
EP2103513B1 (en) 2010-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37872B (zh) 自动二轮车
CN102371864B (zh) 车辆的悬架装置
US7946374B2 (en) Vehicle
US7610979B1 (en) Reverse drive system for a three-wheeled vehicle
US20100000811A1 (en) In-wheel motor system
TW527300B (en) Vehicle drive assembly and vehicle comprising the same
WO1989012571A1 (fr) Transmission pour vehicule a au moins une roue motrice
JP4725285B2 (ja) 自動二輪車のエンジン
WO2002028698B1 (en) Two-wheel drive two-wheeled vehicle
EP2202140B1 (en) Stroke distance sensor system
JP2009501103A (ja) 車両、特にオートバイ、ならびに車両用のエンジン/変速機ユニット
JP6175557B2 (ja) 変速機
JP4881685B2 (ja) 自動二輪車
JP4595784B2 (ja) 自動二輪車のエンジンおよびその組立方法
CN101987643A (zh) 车辆用动力单元的辅机配置构造
JP4872289B2 (ja) 自動二輪車のエンジン
JP4795182B2 (ja) 自動二輪車
JP2004034777A (ja) 自動二輪車のプロペラシャフト
JP3676745B2 (ja) 自動2輪車のスイングアーム支持構造
FR2986748A1 (fr) Systeme d'entrainement
JP4820252B2 (ja) 自動二輪車
CN101992830A (zh) 机动二轮车的后轮装卸结构及方法
CN101148189B (zh) 两轮摩托车的后轮驱动装置
EP1693293B1 (en) Transmission system
JP3420454B2 (ja) 歩行型耕耘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111

Termination date: 202002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